《北史》情节富于变化,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小说 |
![]() |
|
眼袋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北史 作者:李大师、李延寿 | 书号:10199 时间:2017/3/26 字数:39194 |
上一章 五十三卷 下一章 ( → ) | |
袁翻弟跃 跃子聿脩 ![]() 袁翻,字景翔,陈郡项人也。⽗宣,为宋青州刺史沈文秀府主簿,随文秀⼊魏。 而大将军刘昶言是其外祖淑近亲,令与其府谘议参军袁济为宗。宣时孤寒,甚相依 附。及翻兄弟官显,与济子洸、演遂各陵竞,洸等乃经公府,以相排斥。翻少⼊东 观,为徐纥所荐,李彪引兼著作佐郞,参史事。后拜尚书殿中郞。正始初,诏尚书 门下于金墉中书外省考论律令,翻与门下录事常景、孙绍、廷尉监张彪、律博士侯 坚固、书侍御史⾼绰、前将军邢苗、奉车都尉程灵虬、羽林监王元⻳、尚书郞祖莹、 宋世景、员外郞李琰之、太乐令公孙崇等并在议限。又诏太师彭城王勰、司州牧⾼ ![]() 是时,修明堂辟雍,翻议曰: 谨按明堂之义,今古诸儒论之备矣。盖唐、虞以上,事难该悉;夏、殷以降, 校可知之。按《周官考工》所记,皆记其时事,具论夏、殷名制,岂其纟比缪?是 知明堂五室,三代同焉,配帝像行,义则明矣。及《淮南》、《吕氏》与《月令》 同文,虽布政班时,有堂个之别,然推其体,则无九室之证。 既而正义残隐,妄说斐然。明堂九室,著自《戴礼》,探绪求源,罔知所出, 而汉氏因之,自 ![]() ![]() ![]() 又京北制置,求皆允怗,缮修草创,以意良多。事移化变,存者无几,理苟宜 ⾰,何必仍旧。且迁都之始,⽇不遑给,先朝规度,每事循古,是以数年之中,悛 换非一,良以永法为难,数改为易。何为宮室府库多因故迹,而明堂辟雍独遵此制? 建立之辰,复未可知矣。既猥班访逮,辄轻率瞽言,明堂五室,请同周制,郊建三 雍,求依故所,庶有会经诰,无失典刑。 后议选边戍事,翻议曰: 臣闻两汉警于西北,魏、晋备在东南。是以镇边守塞,必寄威重;伐叛柔服, 实赖温良。故田叔、魏尚,声⾼于沙漠;当 ![]() ![]() 自比缘边州郡,官至便登,疆场统戍,阶当即用。或逢秽德凡人,或遇贪家恶 子,不识字人温恤之方,唯知重役忍残之法。广开戍逻,多置帅领,或用其左右姻 亲,或受人货财请属,皆无防寇御贼之心,唯有通商聚敛之意。其勇力之兵,驱合 抄掠,若遇強敌,即为奴虏;如有执获,夺为己富。其羸弱老小之辈,微解金铁之 工,少闲草木之作,无不搜营穷垒,苦役百端。自余或伐木⾼山,或芸草平陆,贩 货往还,相望道路。此等禄既不多,资亦有限,皆收其实绢,给其虚粟。穷其力, 薄其⾐,用其工,节其食,绵冬历夏,加之疾苦,死于沟渎者常十七八焉。是以吴、 楚间伺,审此虚实,皆云粮匮兵疲,易可乘扰,故驱率⽝羊,屡犯疆场。频年已来, 甲胄生虮,十万在郊,千金⽇费。为弊之深,一至于此!皆由边任不得其人,故延 若斯之患。贾生所以痛哭,良有以也。 夫洁其流者清其源,理其末者正其本,既失之在始,庸可止乎。愚谓自今已后, 荆、扬、徐、豫、梁、益诸蕃及所统郡县府佐统军至于戍主,皆令朝臣王公已下各 举所知,必选其才,不拘阶级。若能驾御有方,清⾼独著,威⾜临戎,信能怀远, 抚循将士,得其忻心,不营私润,专修公利者,则就加爵赏,使久于其任,以时褒 赉,厉其忠款。所举之人,亦垂优异,奖其得士,嘉其诚节。若不能一心奉公,才 非捍御,贪婪⽇富,经略无闻,人不见德,兵厌其劳者,即加显戮,用章其罪。所 举之人,随事免降,责其谬荐,罚其伪薄。如此则举人不得挟其私,受任不得孤其 举。善恶既审,沮劝亦明。庶边患永消,讥议攸息矣。 遭⺟忧去职。熙平初,除廷尉少卿,颇有不平之论,为灵太后所责。出为 ![]() 神⻳末,迁凉州刺史。时 ![]() ![]() ![]() 今 ![]() ![]() ![]() ![]() ![]() ![]() ![]() ![]() 愚谓 ![]() ![]() ![]() ![]() 愚见如允,乞遣大使往凉州敦煌及于西海,躬行山⾕要害之所,亲阅亭障远近 之宜,商量士马,校纟柬粮仗,部分见定,处置得所。⼊舂,西海之间,即令播种, 至秋,收一年之食,使不复劳转输之功也。且西徼北垂,即是大碛,野兽所聚,千 百为群,正是 ![]() ![]() ![]() 时朝议是之。还,拜吏部郞中。迁齐州刺史,无多政绩。孝昌中,除安南将军、 中书令,领给事⻩门侍郞,与徐纥俱在门下,并掌文翰。翻既才学名重,又善附会, 亦为灵太后所信待。是时蛮贼充斥,六军将亲讨之,翻乃上表谏止。后萧宝夤大败 于关西,翻上表,请为西军死亡将士举哀,存而还者,并加赈赉。后拜度支尚书, 寻转都官。翻上表,愿以安南、尚书换一金紫。时天下多事,翻虽外请闲秩,而內 有求进之心,识者怪之。于是加抚军将军。明帝、灵太后曾燕华林园,举觞谓群臣 曰:“袁尚书朕之杜预, ![]() 翻名位俱重,当时贤达咸推与之。然独善其⾝,无所奖拔,排抑后进,论者鄙 之。建义初,遇害河 ![]() 跃字景腾,博学俊才, ![]() ![]() ![]() ![]() 聿脩,字叔德。七岁遭丧,居处礼若成人。九岁,州辟主簿。 ![]() ![]() ![]() 天统中,诏与赵郡王睿等议定三礼。出为信州刺史,即其本乡也。时久无例, 莫不荣之。为政清靖,不言而化,自长史以下,爰逮鳏寡孤幼,皆得其 ![]() ![]() ![]() 初,冯子琮以仆 ![]() ![]() ⼊周,位仪同大将军、吏部下大夫、东京司宗中大夫。隋开皇初,加上仪同, 迁东京都官尚书。东京废,⼊朝,除都官尚书。二年,出为熊州刺史,卒。子知礼, 大业初卒于太子內舍人。 跃弟飏,卒于豫州冠军府司马。飏弟升,位正员郞。飏死后,昇通其 ![]() ![]() ![]() ![]() 固字敬安, ![]() ![]() ![]() ![]() 宣武广访得失,固上谠言表曰:“当今之务,宜早正东储,立师傅以保护,立 官司以防卫,以系苍生之心。揽权衡,亲宗室,強⼲弱枝,以立万世之计。举贤良, 黜不肖,使野无遗才,朝无素餐。孜孜万机,躬勤庶政,使人无谤讟之响。省徭役, 薄赋敛,修学宮,遵旧章,贵农桑, ![]() 初,帝委任群下,不甚亲览,好桑门之法。尚书令⾼肇以外戚权宠,专决朝事。 又咸 ![]() 宣武末,中尉王显起宅既成,集僚属飨宴。酒酣,问固曰:“此宅何如?”固 曰:“晏婴湫隘,流称于今,丰屋生灾,著于《周易》。此盖同传舍耳,唯有德能 卒,愿公勉之。”显嘿然。他⽇又谓固曰:“吾作太府卿,府库充实,卿以为何如?” 固对曰:“公收百官之禄四分之一,州郡赃赎悉⼊京蔵,以此充府,未⾜为多。且 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岂不戒欤!”显大不悦,以此衔固。以有人间固于显,因 奏固剩请米麦,免固官。遂阖门自守,著《演赜赋》以明幽微通塞之事。又作《刺 谗疾嬖幸诗》二首曰: 巧佞巧佞,谗言兴兮。营营习习,似青蝇兮。以⽩为黑,在汝口兮。汝非蝮虿, 毒何厚兮。巧巧佞佞,一何工矣。司闲司忿,言必从矣。朋 ![]() 彼谄谀兮,人之蠹兮。刺促昔粟,罔顾聇辱,以求媚兮。琊⼲侧⼊,如恐弗及, 以自容兮。志行褊小,好习不道。朝挟其车,夕承其舆,或骑或徒,载奔载趋。或 言或笑,曲事亲要。正路不由,琊径是蹈。不识大猷,不知话言,其朋其 ![]() 明帝即位,除尚书考功郞中。奏诸秀孝考中第者听叙,自固始。大军征硖石, 敕为仆 ![]() ![]() ![]() ![]() 固刚直雅正,不畏強御,居官清洁,家无余财,终没之⽇,室徒四壁,无以供 丧,亲故为其棺敛。初,固著《终制》一篇,务从俭约。临终,又敕诸子一遵先制。 五子,长子休之。 休之字子烈,俊慡有风概,好学,爱文藻,时人为之语曰:“能赋能诗 ![]() ![]() ![]() ![]() 庄帝立,累迁太尉记室参军。李神俊监起居注,启休之,与河东裴伯茂、范 ![]() ![]() ![]() 武定二年,除中书侍郞。先是,中书专主纶诰,魏宣武已来,事移门下。至是 发诏依旧,任遇甚显。时魏收为散骑常侍,领兼侍郞,与休之参掌诏命,世论以为 中兴。有人士戏嘲休之云:“有触籓之羝羊,乘连钱之骢马,从晋 ![]() ![]() ![]() ![]() ![]() 文宣崩,徵休之至晋 ![]() 皇建初,兼度支尚书。昭帝留心政道,访以政术,休之答以明赏罚,慎官方, 噤 ![]() ![]() ![]() 休之早得才名,为人物所倾服,外如疏放,內实谨厚。少年颇以峻急为累,晚 节以通美见称。重衿期,好游赏。太常卿卢元明,人地华重,罕所 ![]() ![]() ![]() ![]() ![]() 晚节,说祖珽撰《御览》,书成加特进,令其子辟強预修《御览》书。及珽黜, 便布言于朝廷,云先有隙。及邓长颙、颜之推奏立文林馆,之推本意不 ![]() 周武帝平齐,与吏部尚书袁聿脩、卫尉卿李祖钦、度支尚书元脩伯、大理卿司 马幼之、司农卿崔达拏、秘书监源宗、散骑常侍兼中书侍郞李若、散骑常侍兼给事 ⻩门侍郞李孝贞、给事⻩门侍郞卢思道、给事⻩门侍郞颜之推、通直散骑常侍兼中 书侍郞李德林、通直散骑常侍兼中书舍人陆乂、中书侍郞薛道衡、中书舍人元行恭、 辛德源、王邵、陆开明十八人同徵,令随驾后赴长安。寻除开府仪同,依例封临泽 县男。历纳言中大夫、太子少保,进位上开府,除和州刺史。随开皇二年罢任,终 于洛 ![]() 初,休之在洛,将仕,夜梦见⻩河北驿道上行,从东向西。道南有一冢,极⾼ 大。休之步登冢头,见一铜柱,趺为连花形。休之从西北登一柱础上,以手捉一柱, 柱遂右转。休之咒曰:“柱转三匝,吾至三公”柱遂三匝而止。休之寻寤,意如 在鄴城东南者,其梦竟验云。 子辟強,字君大, ![]() 休之弟綝之,天平中⼊关。次俊之,位兼通直常侍,聘陈副,尚书郞。当文襄 时,多作六言歌辞, ![]() ![]() ![]() ![]() 藻字景德,少孤,有雅志,涉猎经史。位中书博士,诏兼礼官,拜燕宣王庙于 长安。还,赐爵魏昌男。累迁瀛州安东府长史,以年老归家,为贼杜洛周所囚,发 病卒。永熙中,赠幽州刺史。子裴。 斐字叔鸾,魏孝庄时,于西衮州督护流人有功,赐爵方城伯。历广平王开府中 郞,修起居注。除起部郞中,兼通直散骑常侍,聘梁。梁尚书羊侃,魏之叛人也, 与斐旧故, ![]() ![]() ![]() 昭字元景,学涉史传,尤闲案牍。为齐文襄府墨曹参军,甚见亲委,与陈元康、 崔暹等参谋机密。及崔甗为崔暹所告,元景劾成其狱,赖邢子才证⽩以免,时以元 景为告而顺旨。初,文襄择⽇将受魏禅,令元景等定仪注,草诏册,并授官,未毕 而文襄殂,罢府。天保初,除给事⻩门侍郞。后以风气弥留,不堪近侍,出除青州 ⾼ ![]() 子静立, ![]() ![]() 贾思伯,字仕休,齐郡益都人也。其先自武威徙焉。世⽗元寿,中书侍郞,有 学行,见称于时。思伯自奉朝请累迁中书侍郞,颇为孝文所知。任城王澄之围钟离 也,以思伯持节为其军司。及澄失利,思伯为后殿。澄以其儒者,谓之必死。及至, 大喜曰:“仁者必有勇,常谓虚谈,今于军司见之矣!”思伯托以失道,不伐其功, 时论称其长者。累迁南青州刺史。初,思伯与弟思同师事北海 ![]() ![]() ![]() 时议建明堂,多有同异。思伯上议曰: 案《周礼》,夏后氏世室,殷重屋,周明堂,皆五室。郑注云:“此三者或举 宗庙,或举王寝,或举明堂,互言之以明其制同也。”若然,则夏、殷之世已有明 堂矣。唐、虞以前,其事未闻。戴德《礼记》云:“明堂凡九室十二堂。”蔡邕云: “明堂者,天子太庙,飨功、养老、教学、选士皆于其中,九室十二堂。”案戴德 撰《记》,世所不行。且九室十二堂,其于规制,恐难得厥衷。《周礼》:营国, 左祖右社,明堂在国之 ![]() ![]() ![]() ![]() ![]() ![]() 窃寻《考工记》虽是补阙之书,相承已久,诸儒注述,无言非者,方之后作, 不亦优乎。其《孝经援神契》、《五经要义》、旧《礼图》皆作五室,及徐、刘之 论,谓同《考工》者多矣。朝廷若独绝今古,自为一代制作者,则所愿也。若犹祖 述旧章,规摹前事,不应舍殷、周成法,袭近代妄作。且损益之极,极于三王,后 来疑议,难可准信。郑玄云:“周人明堂五室,是帝各有一室也,合于五行之数, 《周礼》依数以为之室。施行于今,虽有不同,时说然矣。”寻郑此论,非为无当。 案《月令》亦无九室之文,原其制置,不乖五室。其青 ![]() ![]() 学者善其义。后为都官尚书。时崔光疾甚,表荐思伯侍讲,中书舍人冯元兴为 侍读。思伯遂⼊授明帝杜氏《舂秋》。思伯少虽明经,从官废业,至是更延儒生, 夜讲昼授。 ![]() ![]() ![]() 子彦始,武定中淮 ![]() 思伯弟思同,字仕明,少励志行,雅好经史,与兄思伯,年少时俱为乡里所重。 累迁襄州刺史,虽无明察之誉,百姓安之。元颢之 ![]() ![]() 初,思同为青州别驾,清河崔光韶先为中从事,自恃资地,聇居其下,闻思同 还乡,遂便去职,州里人物为思同恨之。及光韶亡,遗诫子侄不听求赠。思同遂表 讼光韶 ![]() 思同之侍讲也,国子博士辽西卫冀隆精服氏学,上书难杜氏《舂秋》六十三事, 思同复驳冀隆乖错者一十余条,互相是非,积成十卷。诏下国学,集诸儒考之,事 未竟而思同卒。后魏郡姚文安、乐陵秦道静复述思同意。冀隆亦寻物故,浮 ![]() 祖莹,字元珍,范 ![]() ![]() ![]() 为冀州镇东府长史,以货贿事发,除名。后侍中崔光举为国子博士,仍领尚书 左户郞。李崇为都督北讨,引莹为长史,坐截没军资除名。未几,为散骑侍郞。孝 昌中,于广平王第掘得古⽟印,敕召莹与⻩门侍郞李琰之辨之。莹云:“此是于阗 国王晋太康中所献。”乃以墨涂字观之,果如莹言,时人称为博物。累迁国子祭酒, 领给事⻩门侍郞、幽州大中正,监起居事,又监议事。 元颢⼊洛,以莹为殿中尚书。庄帝还宮,坐为颢作诏罪状尔硃荣,免官。后除 秘书监,中正如故。以参义律历,赐爵容城县子。坐事系于廷尉。会尔硃兆⼊,焚 烧乐署,钟石管弦略无存者。敕莹与录尚书事长孙承业、侍中元孚典造金石雅乐, 三载乃就。迁车骑大将军。及孝武登阼,莹以太常行礼,封文安县子。天平初,将 迁鄴,齐神武困召莹议之,以功进爵为伯。卒,赠尚书左仆 ![]() 莹以文学见重,常语人云:“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 盖讥世人好窃他文以为己用。而莹之笔札亦无乏天才,但不能均调,⽟石兼有,其 制裁之体减于袁、常焉。 ![]() 珽字孝徵,神情机警,词藻遒逸,少驰令誉,为当世所推。起家秘书郞,对策 ⾼第,为尚书仪曹郞中,典仪注。尝为冀州刺史万俟受洛制《清德颂》,其文典丽, 由是齐神武闻之。时文宣为并州刺史,署珽开府仓曹参军。神武口授珽三十六事, 出而疏之,一无遗失,大为僚类所赏。时神武送魏兰陵公主出塞嫁 ![]() ![]() 珽 ![]() ![]() ![]() ![]() ![]() 已文宣罢州,珽例应随府,规为仓局之间,致请于陈元康。元康为⽩,由是还 任仓曹。珽又委体附参军事,摄典签陆子先,为画计,请粮之际,令子先宣教出仓 粟十车。为僚官捉送。神武亲问之,珽自言不署,归罪子先,神武信而释之。珽出 而言曰:“此丞相天缘明鉴,然实孝徵所为。” ![]() 文襄嗣事,以为功曹参军。及文襄遇害,元康被伤创重,倩珽作书,属家累事, 并云“祖喜边有少许物,宜早索取。”珽乃不通此书,唤祖喜私问,得金二十五 ![]() ![]() 文宣作相,珽拟补令史十余人,皆有受纳,而谘取教判,并盗官《遍略》一部。 时又除珽秘书丞,兼中书舍人。还鄴后,其事皆发。文宣付从事中郞王士阙推检, 并书与平 ![]() ![]() 珽天 ![]() ![]() ![]() 珽善为胡桃油以涂画,为进之长广王,因言:“殿下有非常骨法,孝徵梦殿下 乘龙上天。”王谓曰:“若然,当使兄大富贵。”及即位,是为武成皇帝,擢拜中 书侍郞。帝于后园使珽弹琵琶,和士开胡舞,各赏物百段。士开忌之,出为安德太 守,转齐郡太守。以⺟老乞还侍养,诏许之。会南使⼊聘,为申劳使。寻为太常少 卿、散骑常侍、假仪同三司,掌诏诰。 初,珽于乾明、皇建之时,知武成 ![]() 时皇后爱少子东平王俨,愿以为嗣,武成以后主体正居长,难于移易。珽私于 士开曰:“君之宠幸,振古无二。宮车一⽇晚驾, ![]() 既见重二宮,遂志于宰相。先与⻩门侍郞刘逖友善,乃疏侍中尚书令赵彦深、 侍中左仆 ![]() ![]() ![]() ![]() 武成崩,后主忆之,就除海州刺史。是时陆令萱外⼲朝政,其子穆提婆爱幸。 珽乃遗陆媪弟悉达书曰:“赵彦深心腹 ![]() ![]() ![]() 和士开死后,仍说陆媪出彦深,以珽为侍中。在晋 ![]() ![]() ![]() 斛律光甚恶之,遥见窃骂云:“多事乞索小人, ![]() ![]() 珽又附陆媪,求为领军,后主许之。诏须覆述,取侍中斛律孝卿署名。孝卿密 告⾼元海,元海语侯吕芬、穆提婆云:“孝徵汉兒,两眼又不见物,岂合作领军也?” 明旦面奏,具陈珽不合之状,并书珽与广宁王孝珩 ![]() 珽列元海共司农卿尹子华、太府少卿李叔元、平准令张叔略等结朋树 ![]() 珽自是专主机衡,总知骑兵、外兵事。內外亲戚,皆得显位。后主亦令中要数 人扶侍出⼊,著纱帽直至永巷,出万舂门向圣寿堂,每同御榻,论决政事,委任之 重,群臣莫比。自和士开执事以来,政体隳坏,珽推崇⾼望,官人称职,內外称美。 复 ![]() ![]() 陆媪、穆提婆议颇同异。珽乃讽御史中丞丽伯律,令劾主书王子冲纳赂,知其 事连提婆, ![]() ![]() ![]() ![]() ![]() ![]() 珽求见分疏,韩长鸾积嫌于珽,遣人推出柏阁。珽固求面见,坐不肯行。长鸾 乃令军士牵曳而出,立珽于朝堂,大加诮责。上道后,复令追还,解其开府仪同、 郡公,直为刺史。 至州,会有陈寇,百姓多反。珽不闭城门,守陴者皆令下城坐静,街巷噤断人 行, ![]() ![]() 子君信,涉猎书史,多谙杂艺。位兼通直散骑常侍,聘陈使副,中书郞。珽出, 亦见废免。 君信弟君彦,容貌短小,言辞涩讷,少有才学。隋大业中,位至东平郡书佐。 郡陷翟让,因为李密所得。密甚礼之,署为记室,军书羽檄,皆成其手。及密败, 为王世充所杀。 珽弟孝隐,亦有文学,早知名。词章虽不逮兄,机警有口辨,兼解音律。魏末 为兼散骑常侍, ![]() 孝隐从⽗弟茂,颇有辞情,然好酒 ![]() ![]() 珽族弟崇儒,涉学有辞,少以⼲局知名。武平末,位司州别驾、通直常侍。⼊ 周,为容昌郡太守。隋开皇初,终宕州长史。 论曰:袁翻弟兄,可为一时才秀;聿修行业,亦乃不殒家风。景文学义见称, 敬安正情自立,休之加以藻思,可谓载德者焉。思伯经明行修,乃惟门素。祖莹⼲ 能艺用,实曰时良;孝徵俊才虽多,适⾜败国。叔鸾器怀清峻,元景才⼲知名,并 匡佐齐初,一时推重,美矣哉! 部分译文 袁翻,字景翔,陈郡项地人。⽗亲袁宣任宋青州刺史沈文秀的府主簿,跟随沈文秀归顺北魏。而大将军刘昶自称是袁宣外祖⽗刘淑的近亲,让袁宣与他的府咨议参军袁济认作本家。袁宣当时孤单寒微,于是依附袁济。后来,袁翻兄弟们官位显达,与袁济的儿子袁。。、袁演互相争着说自己是袁姓的正支;袁。。兄弟便诉诸公府,以排斥袁翻家的这一支。 袁翻从小进⼊皇家的蔵书的地方,后被徐纥举荐,李彪援引,任著作佐郞,参与史料的整理和撰写。以后,又任尚书殿中郞。正始初年,朝廷命尚书门下在金墉中书外省考核官吏的律令,袁翻与门下录事常景、孙绍、廷尉监张彪等人都在评议的范围之內。后来,任豫州中正。 这时,朝廷修建明堂以宣教政令,袁翻上疏建议说: “对于明堂,古往今来的学者们议论得够详备了。唐尧、虞舜以上,事情难于全部弄清;夏、商以来,可以考证了解。《周官考工》一记书载着有关的事情,谈起夏、商两代的名分制度,怎么能会错误?由此可以知道明堂共有五室,这是尧、舜、禹三代都一样的。配上帝王的肖像和事迹,意义就很明⽩了。明堂有九室的说法,出自《戴礼》一书,探本求源,不知道它的出处。而汉因袭此说,想自成一代说法。所以,郑玄说:周人建明堂五室,合乎五行的数目。 “礼仪和制度不合适,就应该变⾰,何必仍恪守旧制!我认为明堂应按周代制度修建五室。” 后来,朝廷又议论戍守边疆的事,他上表陈奏说: “沿边各州郡,官位到了便被委派,军阶到了就被任用。或者遭逢道德败坏,才能平庸的凡夫俗子,或者遇上贪得无厌的无聇恶 ![]() “要使⽔流洁净,一定要使源头清澈;要整顿细枝末梢,一定要端正 ![]() ![]() 因⺟亲去世离职。熙平初年,任廷尉少卿,很有些不満于时事的议论,遭到灵太后的斥责。出任平 ![]() 神⻳末年,迁任凉州刺史。这时, ![]() ![]() ![]() “现在 ![]() ![]() ![]() ![]() ![]() ![]() ![]() “我认为 ![]() ![]() ![]() ![]() 朝臣们廷议,同意他的看法。归来,任吏部郞中。迁任齐州刺史,却没有太多政绩。 孝昌时,任安南将军、中书令,兼领给事⻩门侍郞,与徐纥一起在门下省掌管朝廷的文案。袁翻有才⼲学识名望很重,又善于奉 ![]() 袁翻名声和地位虽然都很大,当时的贤臣达官十分推崇他,然而,他却独善其⾝,不但不提拔任何人,反而排斥年轻有为的人,议论的人都看不起他。建义初年,在河 ![]() 袁聿修,字叔德。七岁时家中有丧事,他按礼守丧就像成年人一样。九岁时,被州官征辟为主簿。 ![]() ![]() ![]() 天统时,朝廷下诏命他与赵郡王元睿等人一起议定五礼,又出任信州刺史。信州是他的家乡,当时,很长时间都没有官吏回原籍为官的旧例,大家莫不以他为荣。他为政清静,不用宣教,百姓都已向化。从长史以下,以至于鳏寡孤独,他都得到他们的 ![]() 不久,任都官尚书。他虽然年轻,却待人公平随和,温顺可亲。在清正廉洁的员官中,他的行为最为检点。那些名门望族的弟子都担任显官要职,但对他都很器重,赞同他的远见卓识。他在郞署任职时,赵彦深任⽔部郞中,两人同住在一个院子里,因而相 ![]() ![]() 开初,冯子琮任仆 ![]() ![]() ![]() ![]() ![]() 进⼊北周后,位至仪同大将军、吏部下大夫、东京司宗中大夫。隋开皇初年,加上仪同衔,迁任东京都官尚书。东京被撤除,他回到朝廷,任都官尚书。开皇二年(582),出任熊州刺史。去世。 ![]() ![]() ![]() ![]() 出任幽州平北府长史,兼领渔 ![]() ![]() ![]() ![]() ![]() ![]() ![]() ![]() ![]() ![]() 宣武帝广泛征求政治得失, ![]() ![]() 原来,宣武帝委任群臣,不亲自过问朝政;又笃信佛法;尚书令⾼肇⾝为外戚,恃宠专权,独揽朝政;咸 ![]() ![]() 宣武帝末年,中尉王显建造的府第已经落成,设宴请同僚前来庆贺。酒兴正浓时,他问 ![]() ![]() ![]() ![]() ![]() ![]() ![]() ![]() ![]() ![]() “花言巧语啊花言巧语,谗言由此兴起!营营嗡嗡,就好像苍蝇在鼓动翅膀。⽩指为黑,全凭你満嘴胡说。你不是蛇蝎,却为什么这样狠毒?谎言啊谎言,编造得多么工巧!悄然流传;毁谤别人的坏话,可以摧垮人家的围墙。成人之美,是君子所珍重的品德;攻击别人的缺点,君子聇于这样作啊。你是什么人呀,诋毁别人一天比一天嚣张?我实在没有过错,你为什么要鼓动那如簧之⾆?上天疾恨这些无聇的谗言,令人诅咒的谣言家,你的末⽇就要来到,无妄之灾,马上就要降临到你的⾝上。 “那些阿谀奉承的小人,是人间的大害呀。为了多求得一点陈旧的粮食,而忙忙碌碌,不顾羞聇,向长官献媚。琊气侵⼊自己的躯体,还惟恐侵⼊得不够,自觉地去容忍琊恶。这些小人目光短浅,行为偏狭,专爱⼲些不道德的事情。早朝跟着达官贵人的车辆,晚上追随权力之家的轿舆。或者骑马,或者步行,一边奔跑,一边趋奉,或者低声下气地说话,或者耸着肩膀谄笑,费尽心机去亲近那些权臣政要。他们正路不走,却专门走旁门琊道。” 孝明帝即位, ![]() ![]() ![]() ![]() ![]() ![]() 清河王元怿任太尉,征辟 ![]() ![]() ![]() ![]() 汝南王元悦任太尉,选用的大多不是真正的人才,又肆意 ![]() ![]() ![]() ![]() ![]() ![]() ![]() ![]() ![]() ![]() ![]() ![]() ![]() ![]() ![]() ![]() ![]() 孝庄帝即位, ![]() ![]() ![]() ![]() ![]() 神武帝⾼ ![]() ![]() ![]() ![]() 武定二年(544),任中书侍郞。原先,中书省专门负责起草皇帝的谕旨,北魏宣武帝以来,起草谕旨的事归门下省负责。这时,发布皇帝诏命的权力又重归中书省,休之的地位十分显赫。此时,魏收任散骑常侍,兼任中书侍郞,与休之一起参与掌管朝廷诏书的重任。人们议论,都认为朝政可以中兴。也有人嘲讽休之说“:有一只碰在藩篱上的公羊,乘坐着装饰华贵的骏马,从晋 ![]() 休之兼任侍中,持节奉朝廷玺书到并州,敦请文宣帝⾼洋任东魏的相国和齐王。这时,⾼洋将接受魏孝静帝禅让,他已从晋 ![]() ![]() ![]() ![]() ![]() 后来任中山太守。先是韦道建、宋钦道任定州长史兼中山太守,并定立制度:凡是地方长官出外巡察,不得让老百姓准备酒饭。如果有人这样,须按价付钱。休之过去常认为这样不恰当,到该郡上任后,却因循此制。有人问他原因,他说“:我过去不同意,是因为这种作法失掉了仁义;今天又实行了这条制度,是想避开嫌疑。哪里是出于真心?这是处世难哪!”在郡任职三年,两次向朝廷呈献天降甘露的祥瑞。 文宣帝驾崩,朝廷调休之到晋 ![]() 皇建初年,兼任度支尚书。孝昭帝留心政治,向休之访求施政的方法。他答道“:朝廷要严明赏罚,要求官吏遵守当官的道德,噤止骄奢 ![]() ![]() ![]() ![]() ![]() ![]() 休之很早就有才名,被人们所倾倒折服。外表好像疏阔放达,內心里实在谨慎厚重。年轻时颇因 ![]() ![]() ![]() ![]() ![]() ![]() ![]() ![]() ![]() ![]() ![]() 晚年,劝说祖王廷撰写《御览》,书写成后加封为特进,让他的儿子 ![]() 他好学不倦,博览经史典籍。文章虽然不瑰丽华美,却也典雅端正。魏收在世时,对他很轻视。魏收去世后,他被推为前辈。名位声望虽然很⾼,却能虚怀待人,被缙绅们所尊重喜爱。 周武帝宇文邕平定北齐,休之与齐吏部尚书袁聿修、卫尉卿李祖钦、给事⻩门侍郞颜之推等十八人同被北周征用,令他们随皇帝车驾进⼊长安。不久,休之被授予开府仪同,按照旧例封为临泽县男。隋开皇二年(582)被罢职,死于洛 ![]() 休之的儿子 ![]() ![]() 贾思伯,字仕休,齐郡益都人。自从任奉朝请一职⼊仕,经过多次升迁,任中书侍郞,颇为孝文帝所赏识。任城王元澄围攻钟离,命思伯持节为他的军司。元澄失利,思伯为后卫。元澄认为他是一个儒生,必死无疑。等到他回来,元澄⾼兴地说:“仁爱的人一定勇敢,我常认为这句话是空谈,今天在军司你的⾝上验证了。”思伯借口自己 ![]() 他多次升迁,官至青州刺史。开初,思伯与兄弟思同一起拜北海 ![]() ![]() ![]() ![]() ![]() 当时,朝廷议论修建明堂,朝臣意见各不相同。思伯上书陈奏说“:建造五间的意见,我认为可以昅取。它的周长、⾼度、宽度,都应 ![]() 后来任都官尚书。崔光病重,上表推荐思伯任侍讲,中书舍人冯元兴任侍读。思伯便⼊宮教授孝明帝读《杜氏舂秋》。思伯虽然从小就学习经书,但做官后荒废学业。这时便延请儒生,先给自己不分⽩天黑夜讲授。他 ![]() ![]() ![]() 贾思同,字仕明。从小就能勉励自己的志向和行为,十分喜好学习经典史籍,与兄长贾思伯,年少时都被乡亲们看重。⼊仕后多次升迁,官至襄州刺史。在任上虽无明察秋毫的美誉,百姓们却也安居乐业。元颢叛 ![]() ![]() 开初,思同任青州别驾。清河人崔光韶先被任命为中从事,自认为资历比思同深,而职位却比思同低,因而聇居其下。听说思同回来了,他便辞去官职,青州的人都为思同受辱而恼恨他。光韶去世后,曾告诫自己的子侄,不要向朝廷请求封赠。思同却上表陈奏光韶的 ![]() 思同任侍讲,国子博士、辽西人卫冀隆精于服氏的学说,上书对《杜氏舂秋》提出六十三处疑问。思同又批驳冀隆错误的地方十多条。两人互相论辩问难,积累成十卷论著。朝廷下诏给国学,命召集儒生们考证比较。事情没进行完,思同就去世了。后来,魏郡的姚文安、乐陵的秦道静又重述思同的意见。冀隆不久也辞别人世,浮 ![]() 祖莹,字元珍,范 ![]() ![]() 祖莹以才学著名被拜为太学博士。司徒、彭城王元勰徵请他为法曹行参军。孝文帝对元勰说“:萧颐让王元长任子良的法曹,现在你用祖莹为法曹,难道不是要赶上他吗?”命祖莹任元勰的记书。祖莹与陈郡的袁翻声名相同,秀出群伦。当时人们说他们二人“:京城中楚楚动人的才子是袁翻与祖莹,洛 ![]() ![]() ![]() 祖莹任冀州镇东府长史,因收受贿赂的事情暴露,因而被罢官除名。后来,侍中崔光举荐他任国子博士,仍领尚书左户郞的职衔。李崇任都督,领兵北讨,让祖莹任长史。又因截取军队物资坐罪,被罢去职务。不久,任散骑侍郞。孝昌年间,有人在广平王府中掘得一颗古代的⽟印,朝廷命祖莹与⻩门侍郞李琰之辨认,他说:“这是于阗国王在晋太康时期的贡物。”便用墨涂在字上印出,果然像他说的那样,当时人们称他为“博物”多次迁官,任国子祭酒,兼领给事⻩门侍郞、幽州大中正,负责监修起居注的事,又负责议事。 元颢领叛军占据洛 ![]() ![]() ![]() ![]() ![]() ![]() 祖莹以文学见称于世,他常对人说:“文章要自己构思和布局,形成自己的风格,怎么能与别人一起讨生涯呢?”这话是讥讽世人好剽窃别人的文章为自己所用而说的。他的文稿也不乏天才之作,但也不是都一样,其中美⽟与顽石同在。他 ![]() 祖珽,字孝徵,神情机警敏捷,说话铿锵流畅,从小就美名传播,为当时的人们所推崇。离家初任官职为秘书郞,对策试考,成绩优异,被录取后任尚书仪曹郞中,主管礼仪制度。曾经为冀州刺史万俟受洛起草《清德颂》,文章典雅秀丽,齐神武帝⾼ ![]() 祖珽 ![]() ![]() ![]() ![]() ![]() ![]() 文宣帝撤消州一级的建制,祖珽按规定应到府里去,职位在仓人局丞之间。他请求陈元康为之通融,陈元康替他说情,因而仍任仓曹一职。祖珽又委⾝依附参军事摄理典签职务的陆子先,替他出谋划策,让他利用调运粮食的机会,假借上面的告谕从仓库里拉出十车粮食,被同僚中的官吏发现并捉拿送官。神武帝⾼ ![]() ![]() 他 ![]() 他又同令史李双、仓督成祖等人给晋州写假书函,请求拨粟三千石,代替功曹参军赵彦深传达神武帝的命令,送给州城仓局参军。事情经过典签⾼景略理办,赵景略怀疑不实真,暗中询问赵彦深。赵彦深回答说 ![]() 文襄帝⾼澄继承神武帝的职位,任祖珽为功曹参军。文襄帝被盗贼杀害时,陈元康也受了重伤,便请他写代书信,嘱托家中的许多事情,并说“:祖喜那里有我的一些东西,应该早点取回来。”他便扣下这封信,叫来祖喜私下盘问,得到⻩金二十五 ![]() ![]() 文宣帝⾼洋接替他的哥哥⾼澄继承了⽗亲⾼ ![]() ![]() ![]() ![]() ![]() ![]() 他生 ![]() ![]() ![]() 祖珽制造胡桃油是为了涂抹图画,以送给长广王⾼湛,并说:“殿下您骨相奇异,我梦见您乘着龙升上九天。”长广王说“:如果真是这样,我当使你老兄获得大的富贵。”长广王即位,就是武成帝,便提拔他为中书侍郞。皇帝在宮廷后园让他弹琵琶,和士开跳胡人的舞蹈,每人赏赐给物品一百段。和士开忌恨他,让他出任安德太守,又转为齐郡太守。因⺟亲年迈请求回乡奉养,朝廷下诏允许。适逢南朝使者来访,朝廷又命他为申劳使,陪同南朝使者。不久,又任命为太常少卿、散骑常侍、假仪同三司,掌管朝廷的诏书敕文。 开初,祖珽在乾明、皇建二世时,就知道武成帝⾼湛暗怀大志,便多方攀援 ![]() ![]() ![]() 当时,皇后偏爱小儿子东平王⾼俨,想让他接替王位。武成帝认为太子⾼讳是自己的长子,难于变更。祖珽便私下里对和士开说:“君主的宠幸,从古以来就没有改变的。皇上一旦晏驾,您想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和士开因而向他请教良策。他说:“应这样劝说皇上:文襄帝、文宣帝、孝昭帝的儿子都没有接替王位,现在应该早一点让皇太子继承您的位置,以确定他和⾼俨之间的君臣关系。如果事情成功,新继位的年轻君主一定对您感恩戴德,这是一条十分稳妥周密的计策呀。您只需稍微劝说,让皇上耝略明⽩您的意见,我自会在外廷上表议论这件事。”和士开答应这样做。因为天上有彗星出现,太史令上奏章说这是除旧布新的徵兆,祖珽于是借机上书,说:“陛下您虽然⾝为天子,与上天相比,还不是最尊贵的。 ![]() 祖珽既已被皇帝和皇太子器重,便开始窥探宰相的位置。他原来与⻩门侍郞刘逖关系密切,便列举侍中尚书令赵彦深、侍中左仆 ![]() ![]() ![]() ![]() ![]() 武成帝驾崩,后主⾼纬忆起祖珽的功劳,便任他为海州刺史。这时,后主的啂⺟陆令萱⼲预朝政。她的儿子穆提婆受到朝廷重用,祖珽便送给陆媪的兄弟悉达一封信,说:“赵彦深心腹众多而狡诈,想效法伊尹和霍光的故事,您们姐弟怎么会平安无事?为什么不早一点任用智谋之士想办法对付呢?”和士开也因为祖珽能决断大事,想请他做谋士,所以放弃前嫌和旧恶,虚心地对待他。他与陆媪一起对后主说“:文襄、文宣、孝昭三位皇帝的儿子都不能继位,您却能当上皇帝,至大至尊,实在是祖珽的策划。有大功劳就应该报答,祖珽人格虽然卑薄,但智谋过人,遇到事情可依靠他出谋划策。况且他已双目失明,必定不会再有反叛朝廷的意思,请将他唤来,向他询问计谋。”后主听从了他们的意见,任命祖珽为银青光禄大夫、秘书监,加封为开府仪同三司。 和士开去世以后,祖珽仍劝说陆媪排斥赵彦深。他被任命为侍中,在晋 ![]() ![]() 斛律光对他十分厌恶,远远地看见他就偷声骂道“:很多事他只同小人们商量,不知道想⼲什么!”斛律光曾经对各位将领说:“边境上的情况,如何调动兵马,中书令赵彦深常同我们这些人商议。这个瞎眼的掌管家国军事机密以来,完全不跟我们说话,只恐怕要耽误了家国大事。”祖珽听到了他的这些牢 ![]() ![]() 祖珽又依附陆媪,请求担任噤军领军,后主答应了他。诏命须由朝臣们复议,让侍中斛律孝卿在这个诏命上署名,斛律孝卿偷偷地告诉了⾼元海,⾼元海对侯吕芬、穆提婆说:“祖珽这个汉人,两眼又看不见东西,怎么能当领军呢?”第二天早朝当面向后主奏说,都陈述祖珽不适合任领军,并且书奏祖珽与广宁王⾼孝珩 ![]() ![]() 从此,祖珽独霸朝廷,总领骑兵和外地军队的指挥;他所有的亲戚,都得到显赫的位置。后主也命数名太监服侍他的饮食起居,他可以戴着只有天子才能戴的纱帽一直来到皇宮,出万舂门到后主的圣寿堂,两人同坐在御榻上讨论家国大事。朝廷对他的信任倚重,群臣们都无法相比。自从和士开执掌朝政以来,朝廷风气败坏。祖珽重用那些声望⾼的,任用的人都很称职,宮內宮外都称颂他的美政。他又准备对朝廷政务进行整顿,裁减一些不必要的冗员。还奏请罢除京畿府,将它与领军合并,府內的百姓都归郡县管辖;而宿卫、都督等将领仍然袭用旧的官名,文武员官的服饰印鉴,都按照过去的式样。还想黜退宦官及朝廷內卑鄙肖小之徒,他认为开诚布公地延纳人才,才是长治久安的办法。 陆媪、穆提婆同他的看法大不一样。祖珽便指使御史中丞丽伯律,弹劾主书王子冲曾经收受贿赂。祖珽知道这桩受贿案与穆提婆有关,便故意使他受到牵连,并希望他因此连坐,祸及陆媪。但是,他却担心后主一向对亲近的人过于溺爱,于是想依靠后 ![]() ![]() ![]() 到徐州上任后,适逢有一姓陈的人率众谋反,百姓大多响应。他下令不要关闭城门,令守城的将士都到城墙下坐静,街巷上噤止人们通行,整个城市听不到 ![]() |
上一章 北史 下一章 ( → ) |
北史vip未删节下载由网友提供,《北史》情节富于变化、节奏流畅,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文学作品,眼袋小说网免费提供北史最新清爽干净的文字章节在线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