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经》情节富于变化,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小说 |
![]() |
|
眼袋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反经 作者:赵蕤 | 书号:10165 时间:2017/3/26 字数:63585 |
上一章 权国三 下一章 ( → ) | |
(《蜀》、《吴》、《魏》) 论曰:臣闻昔汉氏不纲,网漏凶狡。袁本初虎视河朔,刘景升鹊起荆州,马超、韩遂雄据于关西,吕布、陈宮窃命于东夏,辽河、海岱,王公十数,皆阻兵百万、铁骑千群,合纵缔 ![]() ![]() ![]() 蜀 天帝布政房心,致理参伐。参伐则益州分野(以东井、南股、距星为界,东井、南股、距星连钺者是也。觜星度在参右⾜,⽟井所衡星是也。西距星即参央中三星西第一星是也。)。按《职方》则雍州之境,据《禹贡》则梁州之域,地方五千里,提封四十郡,实一都会也(常璩《国志》云:“蜀,其卦直坤,故多斑彩之章;其辰直未,故尚滋味。《诗》称文王之化,被于江汉之域,有文王之化焉。秦豳同诗,秦蜀同分,故有夏声”云。)。故古称“天府之国”沃野千里,其有以矣。 王莽末,公孙述据蜀。(述字子 ![]() ![]() ![]() ![]() ![]() ![]() ![]() 益部功曹李熊说述曰:“方今四海波 ![]() ![]() 自更始败后,光武方事山东,未遑西伐。关中豪杰多拥众归述。其后平陵人荆邯见东方将平,兵且西向,说述曰:“兵者,帝王之大器,古今所不能废也。隗嚣遭遇运会,割有雍州,兵強士附,威加山东。不及此时摧危乘胜,以争大命,而退 ![]() ![]() (述以问群臣,博士吴柱曰:“昔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不期同辞,然犹还师以待天命,未闻有左右之助,而 ![]() ![]() 述不听邯计。光武乃使岑彭、吴汉伐蜀,破荆门,长驱⼊江关。 (岑彭为蜀刺客所杀,吴汉并将其军,⼊犍为界,诸县皆城守。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 ![]() ![]() 军至成都,述出战,兵败被刺,洞 ![]() ![]() 至灵帝时,政理衰缺,王室多故,雄豪角逐,裂分疆宇。以刘焉为益州牧。(焉,鲁恭王后也。时四方兵寇,焉以为刺史威轻,乃建议改置牧伯,镇安方夏,清选重臣以居其任,以焉为益州牧。是时,梁州贼马相聚疲役之人数千,先杀绵竹令,进攻雒县。州从事贾龙先领兵数千在犍为,遂纠合吏人攻相,破之。乃选吏 ![]() ![]() ![]() 初,刘备为豫州牧也。(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也。少言语,善下人,喜怒不形于⾊。徐州牧陶谦表先主为豫州牧。后谦病,使人 ![]() ![]() ![]() (时刘表薨,诸葛亮说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荆州临亡,托我以遗孤,吾不忍也。”荆州人多归先主,先主⽇行十余里。或曰:“宜速行保江陵。”先主曰:“夫济大事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何忍弃去。”习凿齿曰:“刘主虽颠沛险难,而信义愈明;势 ![]() 闻诸葛亮躬耕南 ![]() ![]() ![]() ![]() ![]() (先主之奔吴也,论者以孙权必杀之。程昱料曰:“曹公无敌于天下,初举荆州,威震江东。权虽有谋,不能独当也。刘备,英雄也,关羽、张飞皆万人之敌,权必资以御于我,难解势分,备资以成,不可得杀也。”权果多与备兵,以御太祖。时益州刺史刘璋闻曹公征荆州,遣别驾张松诣曹公,曹公时已定荆州,走先主。曹公不存录松,松劝璋自绝。习凿齿曰:“昔齐桓公一矜其功,而叛者九国;曹 ![]() ![]() 备用亮计,结好孙权,共拒曹公于⾚壁,破之。曹公北还,权乃以荆州业备。(周瑜上疏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室,多其美女玩好之物,以娱其耳目。分此三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龙得雨云,非复池中物也。”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故不纳也。) 庞统说备曰:“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之计,难以得志。今益州国富人強,户口百万,郡中兵马,所出毕具,宝货无求于外。今可权借以定大事。”备曰:“今指与吾为⽔火者,曹 ![]() ![]() ![]() ![]() ![]() ![]() (时孙权遗使报备, ![]() ![]() ![]() ![]() ![]() ![]() ![]() ![]() ![]() 会刘璋闻曹公向汉中讨张鲁,內怀恐惧。别驾张松说璋曰:“曹公兵強,无敌于天下。若因张鲁之资,以取蜀土,谁能御之?刘豫州,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仇也。若使之讨鲁,鲁必破。鲁破则益州強,曹公虽来,无能为也。”璋然之,遣法正 ![]() 先主与璋会涪。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 统复说备曰:“ ![]() ![]() (初,张松、法正见备,备以私意接纳,尽其殷勤。因问蜀中兵器、府库、人马众寡及诸要害,松等具为言之,又画地图,处置山川,由是尽知益州虚实。先主北到葭萌,未即讨鲁,厚树恩德以收众心。明年,曹公征孙权,权呼先主自救。备乃从璋求万兵及资宝, ![]() ![]() ![]() 时郑度说璋曰:“左将军袭我,兵不満万,士众未附,野⾕是资,计莫若尽驱巴西、梓潼人,內涪⽔以西,其仓廪野⾕,一皆烧除,⾼垒深沟,静以待之。彼请战不许,久无所资,不过百⽇,必将自走。走而击之,则必禽矣。”璋不用度计。先主遂长驱,所过必克,而有巴蜀。 (刘备袭蜀,丞相掾赵戬曰:“刘备其不济乎?拙于用兵,每战必败,奔亡不暇,何以图人?蜀虽小国,险固四塞,独守之国,难卒并也。”征士傅⼲曰:“刘备宽仁有度,能得人之死力;诸葛亮达理知变,正而有谋而为之相;张飞、关羽勇而有义,皆万人敌而为之将。此三人者,皆人杰也,以刘备之略,三杰佐之,何为不济?”先主围成都数十⽇,璋出降。蜀中殷盛丰乐,先主置酒大飨士卒,取蜀城中金银分赐将士,还其⾕帛。初攻刘璋,备与士众约曰:“若事定,府库百物,孤无豫焉!”及拔成都,士众皆舍⼲戈赴诸蔵,竞取宝物。军用不⾜,备甚忧之,刘巴曰:“易耳!但当铸直百钱,平诸物价,令吏为官市。”备从之。数月之间,府库充实。先主领益州牧,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许靖、糜竺、简雍为宾友。董和、⻩权、李严等本璋之授用也,吴壹、费观等又璋之婚亲也;彭羕者,又璋之所排摈也;刘巴者,宿昔之所忌恨也。皆处之显任,尽其器能。有志之士无不竞劝也。) 群臣劝先主称尊号,先主未许。诸葛亮曰:“昔吴汉、耿纯等劝世祖即帝位,世祖辞让,前后数四。耿纯进言曰:‘天下英雄喁喁,冀有所望,如不从议者,士大夫各归求主,无为从公也。’世祖感纯言深至,遂然诺之。今曹氏篡汉,天下无主,大王刘氏苗族,绍世而起,即帝位,乃其宜也。士大夫久勤苦者,亦望寸尺之功名,如纯言耳。”先主于是即帝位。(谯周等劝进云:“臣⽗群未亡时,言西南数有⻩气,直立数丈,见来积年,时时有景云祥风从璇玑下应之。此为异瑞。又二十二年中,数有气如旗,从西竟东,中天而行。图书曰:‘必有天子出其方。’是年,太⽩、荧惑、镇星常从岁星,相追近。汉初兴,五星从岁星谋,岁星主义。汉位在西,义之上方。故汉法常以岁星候人主,当有圣主起于此州,以致中兴。时许帝尚存,故群下不敢漏言。顷者荧惑复追岁星,见在胃、昴。胃、昴为天纲。《经》曰:‘帝王处之,众琊消亡’。愿大王应天顺人,速即洪业,以宁海內也。”) 时曹公拔汉中。 (初,魏太祖破张鲁于汉中,刘晔进计曰:“明公北破袁绍、南征刘表,九州百郡十并其八,威震天下,势慑海外。今举汉中,蜀人望风,破胆失守,推此而前,蜀可传檄而定。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得蜀⽇浅,蜀人未附,人心震恐,其势自倾。因其倾而庒之,无不克也。若小缓之,诸葛孔明明于治体,关羽、张飞勇冠三军,武毅以威之,文德以抚之,据险守要,不可犯矣!今时不取,必有后忧。”太祖不从。居七⽇,蜀降者言蜀中惊扰,虽斩之,犹不噤。太祖又问晔曰:“蜀可伐否?”对曰:“今已小安,不可动也。”) 法正说先主曰:“曹 ![]() ![]() ![]() 时魏使夏侯楙镇长安,蜀将魏延就诸葛亮请兵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以袭长安,亮不许。 (《魏略》曰:“夏侯楙为安西将军,镇长安。诸葛亮于南郑与群下计议,魏延曰:‘闻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可到长安。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唯有御史、京兆太史耳,横门邸阍与散人之⾕,⾜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而公从斜⾕来,亦⾜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 ![]() ![]() 其后吴孙权袭关羽,取荆州。(范晔曰:“刘备令关羽镇守荆州。吴将吕蒙拜汉昌太守与关羽分土接境,知羽枭雄有并并心,且居上流,其势难久。蒙乃密陈计策曰:‘今征虏守南郡,潘璋将游兵万人循江上下,应敌所在。蒙为家国前据襄 ![]() ![]() ![]() ![]() ![]() ![]() 先主怒吴,伐之,败绩。还蜀,至永安而崩。 (初,魏文帝闻备东下与孙权 ![]() 后主禅即位。(下诏曰:“朕闻善积者昌,祸积者丧,古今常数也。曩者汉祚中微,网漏凶慝,董卓造难,震 ![]() ![]() ![]() ![]() 先是,吴主孙权请和。(吴使张温使蜀,权谓温曰:“卿不宜远出,恐诸葛孔明不知吾所以与曹氏通意。故屈卿行人之义,受命不受辞也。”对曰:“臣⼊无腹心之规,出无专对之用,惧无张老延誉之功,又无子产陈事之效,然诸葛亮达见计数,必知神虑屈伸之宜,加受朝廷天覆之惠。推亮之心,必无疑贰。” 温至蜀,诣阙拜章曰:“昔⾼宗以谅 ![]() 丞相诸葛亮虑权闻先主殂,有异计,乃遣邓芝修好于权。权果狐疑不时见芝,芝自表请见。权语芝曰:“孤诚愿与蜀和亲,然恐蜀主幼弱,国小势 ![]() ![]() 时司徒华歆、司空王朗等,与诸葛亮书,陈天命, ![]() ![]() ![]() (议曰:国君为社稷死则死,为社稷亡则亡。谯周劝后主降魏,可乎?孙盛曰:“《舂秋》之义,国君死社稷,卿大夫死位,况称天子而辱于人乎?周谓万乘之君,偷生苟存,亡礼喜利,要冀微荣,惑矣!且以事势言之,理有未尽,何者?禅虽庸主,实无桀纣之酷,战虽屡北,未有土崩之 ![]() ![]() ![]() ![]() 晋时,李特复据蜀。 (初,特在蜀暴横,晋乃募取特兄弟,许以重赏。未暇,宣闻,遂不蔵本。特子骧见书,悉改其购云:“敢斩六郡人头首李、任、闫、赵等及氐叟王一人,诣官,许以重赏。”六郡人见之大骇,遂并反归特。益州牧罗尚遣隗伯攻李雄于郫城,迭有胜负。冬十月,雄与朴泰金,鞭之流⾎,令泰佯得罪奔尚, ![]() 晋桓温灭之。至宋义熙中,谯纵又杀益州刺史⽑璩于成都,称成都王。 (初,⽑璩使任约赴义军,军至枝江,会刘毅败,约奔桓振。璩闻约奔桓振也,自将兵三千,由外⽔下。谯纵为之参军,使将梁州兵五百人,从內⽔发。梁州人不 ![]() ![]() ![]() 宋使朱龄石灭之,此蜀国形也。 (议曰:吴蜀 ![]() 吴 丑为星纪,吴越之分,上应斗牛之宿,下当少 ![]() ![]() ![]() 汉⾼帝时,淮南王英布反(布都六安,今寿州是也。)。反书闻,上召诸将,问:“布反,为之奈何?”汝 ![]() (议曰:自广江表,无窥中原之心,下计也。桓谭《新论》曰:“世有围棋之戏,或言是兵法之类也。及为之,上者远棋疏张,置以会围,因而伐之,成多得,道之胜。中者则务相绝遮要,以争便求利,故胜败狐疑,须计数而定。下者则守边隅、趋作罫,以自生于小地。”然亦不如察薛公之言,上计云:“取吴楚,并齐鲁及燕赵者。”此广道地之谓。中计云:“取吴楚,并韩魏,塞成皋,据敖仓。”此趋遮要争利者也。下计云:“取吴下蔡,据长沙以临越。”此守边隅、趋作罫者也。罫,音为卦反。) 上曰:“是计将安出?”令尹对曰:“出下计。”上曰:“何为废上、中计而出下计?”令尹曰:“布故郦山之徒也,自致万乘之国,此皆为⾝不顾其后、为万世虑者。故曰出下计。”上曰:“善。”果如策。(乃封薛公千户也。) 是后吴王刘濞以子故而反。初发也,其大将田禄伯曰:“兵屯聚而西,无他奇道,难以就功。臣愿得奇兵五万人,别循江淮而上,收淮南、长沙,⼊武关,与大王会,此亦一奇也。”吴王太子谏曰:“王以反为名,此兵难以藉人,藉人亦且反王。”吴王不许。其少将桓将军复说吴王曰:“吴多步兵,步兵利险阻;汉多车骑,车骑利平地。愿大王所过城邑,不下,宜弃去,疾西据雒 ![]() 淮南王刘安怨望其⽗厉王长死,谋为叛逆,问伍被曰:“吾举兵西向,诸侯必有应者,即无奈何。”被曰:“南收衡山(衡州),以击庐江(庐州),有浔 ![]() 后汉灵、献时,阉人擅命,天下提契,政在家门。 (何进谋诛阉宦,太后不从。进乃召董卓诣京师,以胁迫太后。密令卓上书曰:“中常侍张让等窃幸乘宠,浊 ![]() ![]() ![]() ![]() 时长沙太守孙坚杀南 ![]() ![]() (初,刘表据荆州也,闻江南贼盛,谓蒯越等曰:“吾 ![]() ![]() 孙坚死,子策领其部曲,击扬州刺史刘繇,破之,因据江都。(策闻袁术将 ![]() ![]() ![]() ![]() ![]() 策闻魏太祖与袁绍相持于官渡,将渡江袭许,未济,为许贡客所杀。 (初,策有是谋也,众皆惧,魏谋臣郭嘉料之曰:“策,英雄豪杰,能得人死力。然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果为许贡客所杀也。) 策死,弟权领其众。(时吴割据江南,席卷 ![]() ![]() ![]() ![]() ![]() 后曹公⼊荆州,刘琮举众降。 (初刘表死,鲁肃进说曰:“夫荆楚与我邻接,⽔流顺北,外带江汉,內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人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军中用事者。说刘备使抚养表众,共拒曹 ![]() 曹 ![]() ![]() ![]() ![]() ![]() ![]() ![]() ![]() ![]() ![]() ![]() ![]() ![]() (时权军柴桑,刘备在樊,曹公南征刘表,会表卒,子琮举众降。先主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率其众南行,为曹公所追破。刘备至夏口,诸葛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孙将军。”遂见,说曰:“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 ![]() ![]() 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冑,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得复而为人之下?”权 ![]() ![]() ![]() ![]() ![]() ![]() ![]() 周瑜等⽔军三万,与刘备并力距曹公,用⻩盖火攻策,遂败曹公于⾚壁。 (初一⽇ ![]() ![]() ![]() ![]() 曹公败,径北还,权遂虎视江表。(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曰:“今曹 ![]() ![]() 初,周瑜荐鲁肃才宜佐时,权即引肃对饮曰:“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兄遗业,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顾,何以佐之?”肃对曰:“昔⾼帝区区, ![]() ![]() ![]() (议曰:陆士衡称孙权:执鞭鞠躬,以重陆公之威;悉委武卫,以济周瑜之师;卑官菲食,以丰功臣之赏;披怀虚己,以纳谋士之算;屏气局蹐,以伺子明之疾;分滋损味,以育凌统之孤。是以忠臣竞尽其能,志士咸得肆力,而帝业固矣。”⻩石公曰:“贤人之政,降人以体;圣人之政,降人以心。体降可以图始,心降可以保终。降体以体,降心以心。”由此观之,孙权“执鞭鞠躬”降体者也;“披怀虚己”心降者也。善终令始,不亦宜乎!) ⻩武元年,魏使大司马曹仁步骑数万向濡须,濡须督朱桓破之。 (初,曹仁 ![]() ![]() ![]() ![]() ![]() 七年,又使大司马曹休骑十万至皖城, ![]() (吴鄱 ![]() ![]() ![]() 至权薨,皓即位,穷极 ![]() ![]() (议曰:昔魏武侯浮西河,顾谓吴起曰:“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吴起对曰:“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夏桀之君,左河济、右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仁政不修,汤放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今孙皓席⽗祖之资,有天阻之固,西距巫峡,东负沧海,长江判其区宇,峻山带其封域,地方几万里,荷戟将百万。而一朝弃甲,面缚于人,则在德之言为不刊之典耶?对曰:何为其然?陆机曰:“《易》曰:‘汤武⾰命,顺乎天。’《玄》曰:‘ ![]() 至晋永嘉中,中原丧 ![]() 魏 古者天子,守在四夷;天子卑弱,守在诸侯。当汉之季,奷臣擅朝,九有不澄,四郊多垒。虽复诸侯释位,以闲王政,然包蔵祸心,各图非冀。魏太祖不世出,灵武冠时。值炎精幽昧之期,逢风尘无妄之世,嗔目张胆,首建义旗。时韩暹、杨奉挟献帝自河东还洛 ![]() (灵帝崩,太子辨即位,并州牧董卓⼊朝,因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以董卓为太师,迁都长安。司徒王允诛卓,卓将郭汜、李傕围长安城,城陷,杀王允。后李傕与郭汜有隙,傕质天子于其家。傕将杨奉谋杀傕,事怈,叛傕,傕衰弱,天子乃得出奔。杨奉 ![]() ![]() ![]() ![]() ![]() ![]() 太祖议 ![]() ![]() ![]() (曹 ![]() ![]() ![]() ![]() ![]() ![]() ![]() ![]() ![]() 初,辽东太守公孙康恃远不服,袁尚、袁熙依之。及太祖破乌丸,或说公:“遂征之,尚兄弟可擒也。”公曰:“吾方使康斩送尚、熙首,不烦兵矣。”九月,公引军自柳城还,康即斩送尚、熙首。众将问曰:“公还,而康斩送尚、熙,何也?”公曰:“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自相图,其势然也。” 太祖攻吕布于下邳,不拔, ![]() 袁绍将文丑与太祖战,荀攸劝太祖以辎重饵贼,贼遂奔之,阵 ![]() ![]() ![]() ![]() 张绣在南 ![]() 西平曲光杀其郡守以叛,诸将 ![]() ![]() ![]() ![]() 此九州百郡十并其八之大略也。) 夫能扶天下之危者,则据天下之安;能除天下之忧者,则享天下之乐;能救天下之祸者,则得天下之福。 (董昭等 ![]() ![]() ![]() 曹氏率义拨 ![]() (刘若劝进曰:“臣闻:符命不虚见,众心不可远。故孔子曰:‘周公其不圣乎?以天下让,是天地⽇月轻去其万物也。’是以舜享天下,不拜而受。今火德气尽,炎上数终。帝迁明德,祚隆大魏,符瑞昭晰,受命既固。光天之下,神人同应。虽有虞之仪凤,周之跃鱼,方之今事,未⾜为喻。而陛下违天命以饰小行,逆人心以守私志,上忤皇穹乃眷之旨,中忘圣人达节之数,下孤人臣翘首之望,非所以扬圣道于⾼衢,垂无穷之懿勋也。臣等闻:事君有献可替否之道,奉上有逆鳞固争之义。臣等敢以死请。” 太史丞许芝又曰:“《易传》曰:‘圣人受命而王,⻩龙以戊巳⽇见。’七月四⽇戊寅,⻩龙见。此帝皇受命之符瑞最着明也。又曰:‘圣人以德亲比天下,仁恩洽普,麒麟以戊巳⽇见。厥应圣人受命。’臣闻帝王者,五行之精,易姓之符,代兴之会,以七百二十年为一轨。有德者过于八百,无德者不及四百载。是以周家八百六十七年,夏家四百数十年。汉行夏政,迄今四百二十六岁。天之历数,将以尽终。斯皆帝王受命易姓之符瑞也。夫得岁者,道始兴。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有周之分野也。⾼祖⼊秦,五星聚于东井,有汉之分野也。今兹岁在大梁,有魏之分野也。而天之瑞应,并集来臻,伏惟殿体下尧舜之圣明,应七百之禅代,天下学士所共见也。谨以上闻。” 给事中苏林等又曰:“天有十二次,以为分野。王公之国,各有所属。天子受命,诸侯以封。周文王受命,岁在鹑火,至武王伐纣,十三年岁星复在鹑火。故《舂秋传》曰:‘武王伐纣,岁在鹑火,则我有周之分野也。’昔光和十年,岁在大梁,武王始受命为将,讨⻩巾。建安元年,岁复在大梁,始拜大将军。十三年复在大梁,始拜丞相。今二十五年复在大梁,陛下受命。此魏得岁与文王受命相应。舜以土德承尧之火,今亦以土德承汉之火,于行运会于尧舜之次。陛下宜改正朔,易服⾊,正大号,天下幸甚。”) 王室虽靖,而二方未宾,乃问贾诩曰:“吾 ![]() (三苗国,今岳州是也。蜀相诸葛亮出斜⾕,屯渭南。司马宣王距之。诏宣王:“但坚壁拒守,以挫其锋。彼进不得志,退无与战,久停则粮尽,虏掠无所获,则必走矣!走而追之,以逸待劳,全胜之道。”亮送妇人⾐以怒宣王,宣王将出战,辛毗杖节不许,乃止。宣王见亮使,唯问寝食及事繁简,不及戎事。使答曰:“笞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啖食不至数升。”宣王曰:“亮毙矣。”寻果卒也。) 至甘露元年,始以邓艾为镇西将军,距蜀将姜维。维军败,退守剑阁。钟会攻维不能克,乃上言曰:“今贼摧折,宜遂乘之,从 ![]() ![]() ![]() (后主用谯周策,奉玺书于艾曰:“限分江汉,遇值深过,阶缘蜀土。计绝一隅,⼲运犯冒,渐苒历载。每惟⻩初中,宣温密之诏,申三好之恩,开示门户,大义炳然。而否德暗劣,贪窃遗绪,俯仰累纪,未率大教,天威既震,人鬼归能之数,感骇王师,神武所次,敢不⾰面,顺以从命?”艾大喜,报书曰:“王纲失道,群英并起,龙战虎争,终归真主。此盖天命去就之道也。自古圣帝,爰逮汉魏,受命而王者,莫不在乎中土。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以兴洪业。其不由此,未有不颠覆者矣。隗嚣凭陇而亡,公孙据蜀而灭,斯实前代覆车之鉴。圣上明哲,宰相忠贤,将比隆⻩轩,侔功往代。衔命来征,思闻嘉响,果烦来使,告以德音。此非人事,乃天意也。昔微子归周,实为上宾。君子豹变,义存大易。来辞谦冲,以礼举榇,此皆前哲归命之典。国全为上,破国次之。自非通明智达,何以见王者之义乎?” 后主至洛 ![]() ![]() 至晋末,谯纵复窃蜀。宋刘裕使朱龄石伐蜀,声言从內⽔取成都,败⾐羸老进⽔口。谯纵果疑其內⽔上也(议曰:內⽔,涪江也。),悉军新城以待之。乃配朱龄石等精锐,径从外⽔(议曰:外⽔,泜江也。若中今雒县⽔是也。),直至成都,不战而擒纵(事具(霸纪上)。)。此灭蜀形也。 魏嘉平中,孙权死,征南大将军王昶、征东大将军胡遵、镇南将军毋丘俭等,表征吴。朝廷以三征计异,诏访尚书傅嘏。嘏对曰:“昔夫差胜齐陵晋,威行国中,不能以免姑苏之祸;齐闵辟土兼国,开地千里,不⾜以救颠覆之败。有始者不必善终,古事之明效也。孙权自破蜀兼荆州之后,志盈 ![]() ![]() ![]() ![]() ![]() ![]() ![]() 夫屯垒相 ![]() ![]() ![]() (王昶等败,朝议 ![]() 至世祖时(即晋武帝也),羊祜上平吴表曰:“先帝顺天应时,西平巴蜀,南和吴会,海內得以休息,兆庶有乐安之心。而吴复背信,使边事更兴。夫期运虽天所授,而功业必由人而成。不一大举扫灭,则众役无时得安。亦所以隆先帝之勋,成无为之化也。故尧有丹⽔之伐,舜有有苗之征,咸以宁静宇宙,戢兵和众者也。 蜀平之后,天下皆谓吴当并亡。自此来十三年,是谓一周。平定之期,复在今⽇。议者常言吴楚有道后服,无礼先強,此乃诸侯之时耳。当今一统,不得与古同论。夫适道之论,皆未应权,是故谋之虽多,而决之 ![]() 蜀之地,非不险也,⾼山寻云霓,深⾕肆无景,束马悬车,然后能济,皆言一夫荷戟,千人莫当。及进兵之⽇,曾无藩离之限,斩将搴旗,伏尸数万,乘胜席卷,径至成都,汉中诸城,皆鸟栖而不敢出。非皆无战心,诚心不⾜相抗。至刘禅降服,诸营堡者,索然俱散。今江淮之难,不过剑阁;山川之险,不过岷汉。孙皓之暴,侈于刘禅;吴越之困,甚于巴蜀。而大晋兵众,多于前世;资储器械,盛于往时。今不于此平吴,而更阻兵相守,征夫苦役,⽇寻⼲戈,经历盛衰,不可长久,宜当时定,以一四海。今若引梁、益之兵,⽔陆俱下;荆、楚之众,进临江陵。平南豫州,直指夏口;徐、扬、青、兖,并向秣陵,鼓旆以疑之,多方以误之,以一隅之吴,当天下之众,势分形散,所备皆急。、巴、汉奇兵,出其空虚,一处倾坏,则上下震 ![]() 吴缘江为国,无有內地,东西数千里,以藩篱自持。所敌者大,无有宁息。孙皓恣情任意,与下多忌;多臣重将,不复自信。是以孙秀之徒,皆畏 ![]() (时吴王皓有兼上国之心,使陆抗为荆州牧。晋使羊祜与吴人相持。祜增修德政以怀吴。吴每与战,必克⽇而后合,间谋掩袭并不为,若临阵俘获,军正将斩之,祜辄曰:“此等死节之臣也。”为之垂涕,亲加殡,给其家, ![]() ![]() 晋南征大将军羊祜来朝,密陈伐吴之计,使王浚治船于蜀,方舟百余步,皆为城郭,门施楼卤,首画怪兽,以惧江神。容二千余人,皆驰马往还。及柿流于吴,建平太守吾彦取其流柿,以呈吴王曰:“晋必有攻吴之计,宜增建平兵,建平不下,终不敢渡江。”吴王皓不从。彦乃辄为铁锁,加之锥刺,以断于江,阻于我也。浚闻之,乃为大筏,缚草为人,伏习流者下,施竹炬以碍锁锥,乃兴师。果如浚策,弗之患也。 太康元年,安东将军王浑击横江,破之。龙骧将军王浚克建平、丹 ![]() ![]() ![]() ![]() 至晋惠庸弱,胡 ![]() ![]() (议曰:昔三国时,蜀遣宗预使吴。预谓权曰:“蜀土虽云邻国,东西相赖,吴不可无蜀,蜀不可无吴。”孙盛曰:“夫帝王之保,唯道与义,道义既建,虽小可大,殷、周是也;苟杖诈力,虽強必败,秦、项是也。况乎偏鄙之城,恃山⽔之固,而 ![]() 自隋开皇十年庚戌岁灭陈,至今开元四年丙辰岁,凡一百二十六年,天下统一。论曰:《传》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又曰:“大都隅国, ![]() ![]() ![]() ![]() ![]() ![]() 译文 (《蜀》、《吴》、《魏》) 据说东汉末年朝纲失统,群雄逐鹿。袁绍想夺取河北,刘表在荆州起兵,马超、韩遂雄据关西,吕布、陈宮占领东夏,辽西、渤海、山东一带,十几路诸候屯兵百万,缔结盟约,成为一时的英雄豪杰。然而,曹 ![]() 那里的人公战无勇,只会私下斗狠,在战斗中动辄败退逃跑,不⾜以和中原人相匹敌。在力量和才智上他们(指吴、蜀)也不如袁绍、刘表、吕布強盛,但这两位英雄(指刘备、孙权)在不利于自己的政治形势下,凭着刚刚建立的弱小家国的力量,能够拒守西蜀和江南,与曹 ![]() 古语说:“一里方圆的地方,却动用了夺取千里之地的权谋,这就是地利在起作用。”所以曹丕面对长江,看到汹涌的波涛,感叹说:“这是上天设置的南北界线啊!”刘资把南郑称为“天狱”把斜⾕的道路称为“五百里石⽳”查阅众多的史料,都记载了它的险阻幽深。虽然说顺应天时,但地利不如人和更重要。假如吴、蜀有一个中等才能的人统治,就完全可以避免过早灭亡的命运,怎么能让小小的邓艾、王濬攻占,建立赫赫大功呢?由此看来,胜负的关键在于人和,不在地利。唉!有智之士的谋划,一定会全面权衡利害关系。所以说:“不懂得用兵的险恶,就不能够发挥用兵的作用。” 这是自古以来的普遍规律啊!因此,我选取了三国权谋的精要,而做了这些分析,目的是使后人从统中一原、覆灭蜀国的事件当中明⽩用兵的利害关系,从而懂得曹魏的权谋。 汉室灭亡已是不可避免的,但刘备三顾茅庐,携孔明于危难之际,励精图治、广施德化,终于独霸一方,与魏吴鼎成三⾜之势。可惜蜀汉终究后继乏人,虽有地利不得天时人和,刘备的雄心伟业不得不葬送于不肖子刘禅手中。 蜀 天帝布置政局,房心合该治理参伐。(注:房、心、参、伐,都是星宿名,伐包括在参星之內,房心的分野是豫州),参伐的分野就是益州。[以东边的井星、南边的股、距二星为分界,东边的井星和南边的股、距二星连带钺星这个范围就是参星。觜星应在参星的右边,⽟井星所含的就是这个星。 西边的距星就是参星中心西数第一颗星。]蜀地按照《职方》记载在雍州境內, ![]() 王莽统治末年,公孙述占领蜀地。[公孙述,字子 ![]() ![]() ![]() ![]() ![]() ![]() 从刘玄失败后,光武帝刘秀正在山东积蓄力量,还没有顾上征讨西南,关中的英雄豪杰大多归顺了公孙述。在此之后,平陵人荆邯看到如果刘秀平定中原,大军立即就会讨伐西南,劝公孙述说:“军队是古今帝王成就大业的关键,不能轻易放弃不用。隗嚣乘此机会,割据了雍州,兵強马壮,有志之士都愿意投奔,正威慑山东的刘秀,你不在这个时候乘胜出兵,与刘秀一同争夺天下,却退守西蜀,迟疑不进,想效仿西伯侯的做法,不事习武用兵,谦卑地侍奉汉君,慨叹汉君刘秀是周武王复出。现在刘秀放下汉中、益州的忧患,一心一意在平定山东之 ![]() ![]() [公孙述问计群臣,博士吴柱说:“从前周武王伐纣,八百诸侯恰好不约而同地都跟从了他,但是仍然还师等待天命。没听说过只靠左右的帮助,就想出兵千里之外以拓展疆域的。”荆邯说:“现在东帝(吴王刘秀)没有一点儿权力,指挥乌合之众,跨马杀敌,所向披靡。如果不立刻抓住时机与他争功,却坐谈武王之事,这是效仿隗嚣,想要做西伯侯那样的人。”范晔说: “举旗起兵,假借神谕,开始创业的时候,就已经显露出他的风范了。最后终于自立于西南一角,在大国之闻生存。陇坻虽然地小势微,却能以区区的两个郡去抵御刘秀的大军,就知道他的政德有⾜以感化人的地方,所以能笼络四方的豪杰。功德圆満名誉就会显著,功业衰败则战 ![]() 公孙述不听荆邯的计策。后来光武帝刘秀派遣岑彭、吴汉征讨蜀地,攻克荆门,大军长驱直⼊江关。 [岑彭被蜀国的刺客杀死,吴汉把岑彭的军队都收编过来,进⼊犍为地界,各县都守城不出。吴汉于是进军广都,攻取了它,派遣轻骑兵火烧成都,市桥、 ![]() 如果他们不敢来攻,就设法 ![]() 吴汉乘有利时机,率步兵、骑兵二万多人进 ![]() 于是吴汉率兵返回广都,把情况报告给光武帝。光武帝回答说:“你返回广都,很合时机,公孙述一定不敢分兵犯侵刘尚,攻打你。如果先攻打刘尚,你从五十里外的广都率步兵、骑兵奔赴敌前,正好赶上它疲惫、困顿,击败它是必然的。”从此,吴汉和公孙述在广都之间 ![]() 延岑在市桥假装树起旗帜,鸣鼓向吴汉军挑战,暗地里却派奇兵从吴汉军队后面袭击,打败了吴汉。吴汉堕⼊⽔中,拽着马尾才出来。公孙述于是就亲自率军攻打吴汉,三战三胜。从早上到中午,军中战士没有吃饭,都疲惫不堪,吴汉于是趁机命令壮士突袭述军,述军大败。]到达成都,公孙述出城 ![]() ![]() ![]() 到了东汉灵帝时候,王室衰微,统治不力,地方豪強势力各霸一方,斗争 ![]() ![]() ![]() ![]() ![]() ![]() [刘备把刘璋放逐到安公,归还了他的财产。后来刘璋病死。] 当时,刘备任豫州牧。[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氏。寡言少语,礼贤下士,喜怒不形于⾊。徐州牧陶谦上表朝廷请求任刘备为豫州牧。后来陶谦生病,派人 ![]() ![]() “袁公路难道是忧国忧民、忘掉自⾝利益的人吗?他就象坟墓中的枯骨一样何⾜挂齿?现在的实情是,百姓拥戴贤能。天赐良机却不抓住它,会后悔莫及的。”于是刘备就接受了徐州。陈登派使者见袁绍说:“天降灾难到我们徐州,徐州将要灭亡。百姓元主,恐怕奷雄会乘机作 ![]() 所以就尊奉平原相刘府君为宗主,使百姓有所归依。如今战 ![]() ![]() [时值荆州刘表病死,诸葛亮劝说刘备攻打刘琮,可夺取荆州,刘备说: “刘表死前向我托孤,我不忍心做这种事。”曹 ![]() ![]() ![]() ![]() ![]() ![]() ![]() ![]() ![]() ![]() ![]() [先主刘备投奔东吴的时候,人们都认为孙权会杀了他。程呈估计说:“曹 ![]() ![]() ![]() ![]() ![]() 曹 ![]() ![]() ![]() ![]() 刘备采纳了诸葛亮的策略,与孙权 ![]() ![]() ![]() ![]() 庞统劝刘备说:“荆州由于战 ![]() ![]() ![]() ![]() ![]() ![]() 常常和曹 ![]() [这时孙权派使者去告诉刘备,想要和他一起攻取蜀地,说:“米贼张鲁在巴汉称王,是曹 ![]() ![]() ![]() ![]() ![]() ![]() 这期间,正好刘璋听说曹 ![]() ![]() ![]() ![]() ![]() ![]() “刘备是个英雄豪杰,一旦到来,必然有所图谋,不能接纳。”刘备进⼊益州后,刘巴再次劝刘璋说:“如果让刘备讨伐张鲁是把老虎放归到山林里去啊!”刘璋都没有听从。] 刘备和刘璋在涪城会面后,刘璋回到成都,刘备就去替刘璋征讨汉中张鲁。 庞统后来劝刘备说:“我现在有三条计策夺取益州。第一,我们秘密派遣精锐队部,昼夜兼程,直接偷袭成都。刘璋不习武练兵,毫无防备,我军到达后,一战就能夺取成都,这是上策。第二,我听说刘璋的名将杨怀、⾼沛都握有重兵把守要地,在你还没来之前,就写信劝告刘璋要把我们拒之门外。可以派人散布流言说荆州军情紧急,我们想回救荆州,使军队作出回荆州的样子,这两人都仰慕你的英名,又想让我们回荆州,一定会来与你见面送行,那时把他们抓住,夺了他们的兵马,然后再攻取成都,这是中策。第三,我军返回⽩帝城,与荆州连接策应,再等机会夺取,这是下策。你如果不果断行事,将会被困在益州,进退两难。”刘备同意了他的中策。 [起初,张松、法正去拜见刘备,刘备极为殷勤地接待了他们,就便询问蜀中的武器装备、库存和人马众寡等情况。张松和法正都一一给他详述,又画了地图,把山川地理指点给他看,于是刘备完全知道了益州的虚实。刘备向北到葭萌,没有立刻讨伐张鲁,而是广施恩德以收买人心。第二年,曹 ![]() ![]() ![]() ![]() 这时郑度劝刘璋说:“刘备率领不到万人队伍攻打我们,粮草不充⾜,军心不稳定,依我看不如把巴西、梓潼老百姓迁走,把內涪⽔以西的粮食作物一起烧掉,挖深沟筑⾼墙,坚守不出。刘备军队会在百⽇內因供给不⾜,主动退却,那时我们出击追赶,一定能活捉刘备。”刘璋没有采纳郑度的意见。刘备于是长驱直⼊,每战必胜,很快就占领了益州。 [刘备攻打西蜀,蜀丞相的属官赵戬说:“刘备是不会成功的,他不善用兵,每战必败,逃跑还来不及,怎么能攻取别人的土地呢?蜀国虽然小,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是不会被他兼并的。”征士傅⼲说:“刘备宽厚、仁慈,做事很有分寸,能够使将士为他效死力,有诸葛亮这样⾜智多谋的人为丞相,有关羽、张飞这样忠勇,讲信义的人为大将,凭刘备的雄才大略,有这样三位豪杰辅佐,怎么能不成功呢?”刘备围攻成都数十⽇后,刘璋出城投降。 蜀中富裕,物产丰富,刘备置酒席犒劳将士,把城中的金银财宝赏赐给他们,把⾕物、布帛归还百姓。起初攻打刘璋的时候,刘备和众将士约定:“只要事情成功,府库里的东西我都不要!”等到攻下成都,士兵们都丢掉武器到府库里争着拿财宝。军中费用不⾜,刘备为此很忧虑。刘巴说:“这事很好办!只管铸造以一当百的钱币来平定定物价,让官吏去官市上作买卖就行了。”刘备听从他的建议,几个月府库就充实了。刘备自封为益州牧,由诸葛亮来作他的辅相,法正作他的谋臣,关羽、张飞,马超做他的手下大将,许靖、糜竺、简雍作他的宾客。董和、⻩权、李严等人本是刘璋的手下,吴壹、费观等人本与刘璋是儿女亲家,彭羕从前是被刘璋排挤的人,刘巴旧⽇为刘璋所忌恨,他们都被委以重任,以便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因此有志之士无不竞相效力。] 群臣都劝刘备立号称帝,刘备不答应。诸葛亮说:“过去吴汉、耿纯等人劝光武帝承继帝位,光武帝四次推辞谦让。耿纯说:‘天下的英雄豪杰都希望找到归依的明君,你如果不听从我们的意见,大家都回去寻找自己的君主,怎么还会跟随你呢?’光武帝被群臣的诚意打动,就同意了。现在曹 ![]() 后来曹 ![]() [曹 ![]() ![]() ![]() ![]() ![]() 法正劝刘备说:“曹 ![]() ![]() 这大概是上天要把它赐给我们,不能错过好机会啊。”刘备认为他的话很对,于是率领众将向汉中进军。法正也跟着去了。刘备从 ![]() “可以出击了。”刘备命令⻩忠凭⾼呐喊进兵,很快击败了对方,夏侯渊在战斗中被杀死。从此,刘备全部占领了梁州、汉中一带地区。 当时,曹 ![]() [《魏略》上说:“夏侯茂是安西将军,镇守长安。诸葛亮在南郑和手下众人商议,魏延说:‘听说夏侯茂是曹 ![]() 长安只剩下御史、京兆太守、豪门富绅和一些乌合之众,粮食⾜够用度。等到东边援军到来,还有二十天左右,而你已从斜⾕带兵前来,这样就可以一举平定咸 ![]() 在此之后,东吴孙权偷袭荆州关羽,夺取了荆州。[范晔说:刘备命关羽镇守荆州,东吴大将吕蒙被封为汉昌(今湖南平江)太守防备关羽。吕蒙了解关羽的勇武,且素有犯侵东吴的野心,而且关羽的军队驻扎在长江上游,双方和平相处的形势难以持久。吕蒙于是偷偷向孙权献计说:“现在征虏将军关羽驻守南郡,潘璋率一万游击军队沿江上下活动,随时应敌。我吕蒙替家国前往据守襄 ![]() ![]() ![]() 樊城之围就可迅速瓦解。我们还可使他们双方互斗,以等待他们露出可乘之机。如果是对这个消息秘而不宣,让孙权的计策得逞,这种决策对我们可没什么好处。”于是魏国派人把书信 ![]() 关羽犹豫不决,没有撤军。陆逊赶到江陵。关羽逃至临沮,被东吴大将潘璋所杀。] 刘备听到关羽被杀的消息,十分恼怒,亲率大军讨伐东吴,大败而回,病死在永安。 [当时魏文帝曹丕听说刘备在密林中扎下七百里的连营,对众大臣说:“刘备不懂用兵策略,怎么能用七百里长的营寨抗敌呢?舂秋晋国大将包原隰就因为凭险阻布阵而被敌军打败,这是用兵的大忌。孙权的好事现在到手了。” 果然七天之后,孙权在夷陵大败刘备的书信便到了。] 后主刘禅继承帝位。[刘禅下诏说:“我听说积累善行就会昌盛,积累祸患就会灭亡,这是自古以来的常理。先前汉室衰落,法网疏漏,奷琊横行。 董卓发难,使京城动 ![]() ![]() ![]() ![]() ![]() ![]() 起先是吴国君主孙权派张温前往蜀国,表示愿意 ![]() “你本不该远行巴蜀,但我担心诸葛亮不理解我和曹 ![]() 我国应该给他恩⾼于天的福惠,考虑他一定不会怀疑。” 张温到了蜀国,先去拜见守卫宮门的长官,送上表章,说:“从前殷时的⾼宗因为能原谅不够光明正大的昌,所以才使殷商中兴发达;周成王年纪虽轻,却使正处于太平盛世的周王朝更加兴旺发达。如今陛下的英明可与古代的明君相比,总揽朝政有贤良的丞相,又有诸多精英的辉煌业绩,远近之人无不闻风归顺,希望得到陛下的保护。我们吴国努力奋斗,国力強大,江东正是清平盛世之际。我国愿与有道之君统一天下,象大河里的流⽔一样同心协力。为此,特派下臣通致情好。陛下你崇尚礼义,待人宽厚,万望不要轻视这件事。我从遥远的边境直到近郊,多次承蒙款待,受宠不安,深感荣幸。” 蜀国派马良出使吴国。马良对诸葛亮说:“现在我⾝负家国的使命,协调吴蜀,使之和悦,希望你能把我好好介绍给将军。”诸葛亮说:“你自己试着写吧。”马良就写道:“我的主公派吏掾马良出使同你续好,以继承昆吾、豕韦的功勋。马良是个贤能之人,派他担当出使东吴的使命,虽不善华丽的言辞,却具有善终的美德。希望你能屈尊接纳,以便让他完成使命。” 孙权隆重地接待了他。]蜀国丞相诸葛亮考虑到孙权听说刘备死后必然心存犹疑,持观望态度,就派遣邓芝出使东吴,与孙权 ![]() 当时魏国的司徒华歆、司空王朗等人,写书信给诸葛亮,说魏国取代刘氏天下是上天的旨意,想让蜀国向魏主称臣。诸葛亮不答应,义正辞严地说: “昔⽇西楚霸王项羽,不以仁德对待百姓,即使力量強大,有帝王的威势,最终还是⾝败名裂,成为千古遗恨。如今魏国不昅取项羽灭亡的教训,反而去追求效仿,即使曹 ![]() ![]() [国君应该和家国共存亡,谯周劝后主投降魏国,应当吗?孙盛说:“舂秋时认为国君应当与国同亡,卿大夫应当与君同死是一种义举。谯周认为君王不与国同死,应苟且偷生。这是丢弃礼德以图小利,追求微荣的作法,太糊涂了!况且, ![]() 当时,蜀将罗宪还在率领重兵把守⽩帝城,霍弋还有精兵镇守夜郞。加上蜀国地形险要,山⽔阻隔,步兵很难长驱直⼊,假如蜀国收集所有的船只,在坚守不出的同时积极召募士兵,向东吴请求援助,这样做的话,象姜维、廖化等几员大将必定会积极响应,吴国⽔陆二军也会迅速救援,怎么会无处投⾝并担心一定会亡国呢?魏军远道而来大举进攻,想追击又缺乏船只,想常驻又怕军众疲惫而生不测。而且成败因时而定,形势也会不断变化,慢慢地再收取旧部来攻打曹魏的疲惫骄横之兵,这就同从前楚昭王逃避吴王阖闾的大军、田单最终打败骑劫一样。何必要満心不情愿地投降,却不坚守壁垒抗击敌军而招至千古遗恨呢?葛生有句话说:‘大事不成,只有一死,怎么能再侍奉别人呢?’说得真是悲壮啊!这句话⾜可以使懦夫增添几分志气。纵观古时燕国、齐国、楚国、越国战败的情况,他们有的国破君死,有的做鱼悬鸟散的逃窜状,却都能最终建功立业,复兴社稷。难道只能说是天助,或许也是人谋之功。由此可见,刘禅是昏庸的君主,谁周是没有骨气的大臣,他们和申包胥、田单、范蠡、文种这些贤明的臣子相比,相差太远了。”] 晋朝时,又有李特占据了蜀地。 [起初,李特在蜀国横行霸道,晋廷就缉拿李特兄弟,以重金悬赏。李特听说悬赏捉拿自己,就派弟弟李骧偷偷去揭榜,把它改成:“有能斩送流民首领李、任、闫、赵等人和氏候王一人的,送 ![]() 朴泰、李雄內外夹击,大破罗尚的军队。李雄乘胜追击,夜里到了成都城下,于是⾼呼“万岁”哄骗城中的罗尚说:“已经攻下了郸城。”罗尚信以为真,打开了小城门,李雄的军队进⼊城中。于是罗尚逃走,李雄攻克成都称王。] 后被晋国的大将桓温率军剿灭。到了南朝宋义熙年中,谯纵在成都杀死益州刺史⽑璩,自立为成都王。 [起初,⽑璩派任约去投奔义军,军队到枝江时,正赶上刘毅兵败,任约就投奔了桓振。⽑璩听说任约投奔了桓振,就自己带领三千士兵,从外⽔下来。谯纵是他的参军,⽑璩派他率领梁州兵五百人从內⽔出发。梁州人不愿意向东去,就推选谯纵为国主,反攻涪城并占领了它。⽑璩听说发生叛 ![]() ![]() 宋刘裕派大将朱龄石率军剿灭了谯纵。以上就是蜀国兴亡的历史情况。 [吴国和蜀国 ![]() 苍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 汉室覆灭,诸侯纷起。成者王侯败者寇,谁有雄才伟略,抓住机遇,便可异军突起,跻⾝人主之列。吴国由弱渐強,由分散到统一,最终与魏、蜀鼎⾜而立。后主昏庸,面缚降晋,祖宗基业一朝断送。今人以古为镜,不可不深思明析。 吴 丑为星纪之次,吴越的分野恰好同斗牛、少 ![]() ![]() ![]() 汉⾼祖刘邦当政时期,淮南王英布谋反。⾼祖得知消息之后,便招集众将商议,问:“英布谋反,该怎么对付他呢?”汝 ![]() 东取吴,西取蔡,把注意力放在越地,固守长沙,那你就可⾼枕无忧了,汉朝便相安无事。”[使长江流域各部自行征伐,不让他们产生进兵中原的心思。 这是下策。桓谭《新论》说:“世上流行围棋这种游戏。有人说这也和用兵相似。当下棋的时候,工于棋艺的人便选择要点,疏布棋局,以便会合包围。 依仗大势来攻击对方,会取得绝对的胜利。这是通晓棋局中运筹之道的胜利。 中等的棋手则致力于阻断、拦截,以求自活争夺微利。因此,这种棋局上的胜败就很难判断,只有通过计算子数才能判定胜负。下等的棋手往往是固守边、角,自求作活,在一块小小的地方生存下来。”这个说法还不如仔细揣摩薛公所说的话。上策是说攻取吴、楚之地,统一齐鲁和燕赵。这就象下棋中重视整体布局一样。中策说攻取吴、楚之地,呑并韩魏,阻断成皋,占据敖仓。这就象中等的棋手致力于阻断和争夺微利一样。下策是说攻取吴地中的小蔡,占据长沙,威胁越地,这就象围棋当中下等棋手固守边角一般。] ⾼祖说:“他会选择哪一计呢?”令尹回答说:“用下计。”⾼祖问:“为什么不用上、中两计而单选下计呢?”令尹说:“英布本是郦山的一名苦役,发展到万乘之国的确来之不易,他目光短浅,只会安于现状, ![]() 这之后吴王刘濞因晁错而谋反。刚开始时,大将田禄伯说:“招集兵马向西进发不是一个特别好的策略,事情不易办好。我愿带领五万人马沿江淮而上夺取淮南、长沙,进⼊武关,与大王会合。这是出人意料的一招。”太子却说:“大王以谋反为名,这场战争难以令人信服,民众会起来反对大王。” 于是吴王没有答应田禄伯的请求。后来小将桓将军又对吴王说:“我们多是步兵,利于在崎岖不平的地方行军打仗,而汉朝多是车辆马匹,在平原地带占优势。希望大王经过那些城池,夺不下,便放弃它,迅速地向西占据洛 ![]() 淮南安刘安怨恨其⽗厉王刘长莸罪早死,打算谋反。问伍被说:“我向西发兵,诸候一定会有起来响应的,就会令皇帝没有办法。”伍被说:“占据南面的衡山[在衡州],从那里进兵庐江[在庐州],在浔 ![]() 后来汉灵帝、献帝当政之时,太监把持朝政,天下被其控制,家国大权落在了 ![]() [何进密谋诛杀宦官,何太后不同意。何进便让董卓进京,以此来胁迫太后。他暗中指使董卓上书说:“中常侍张让等人窃取了皇上的恩宠,祸 ![]() ![]() ![]() ![]() 当时长沙太守孙坚杀了南 ![]() ![]() ![]() [当初,刘表占据荆州,听说江南 ![]() ![]() ![]() 后来果真如此。] 孙坚死后,其子孙策率领他的队部攻打扬州刺史刘繇,打败了他,并因此而占据了江东。[孙策听说袁术将要篡位称帝,写信劝谏说:“过去董卓无道,辱凌王室,加害何太后,对弘农王施加暴行,天子逃亡在外,皇家宮殿太庙被烧毁。天下群雄 ![]() ![]() ![]() 孙策听说曹 ![]() [当初,孙策有渡江偷袭曹 ![]() ![]() ![]() ![]() 孙策死后,其弟孙权接替了他的地位。[当时孙吴已经尽据江南、湖广一带。]他跟从曹 ![]() ![]() 张昭等人在一起讨论,始终拿不定主意。孙权于是请周瑜共去找⺟亲前来商议。周瑜说:“以前楚国被封于荆山之下时,方圆不⾜百里。它的后代非常有才能,开拓疆土,并在郢(今湖北省)建立基业,后来又占据了荆州,扬州,到达南海。基业世代相传了九百多年。现在你凭借⽗兄的威望兼并了六郡,兵精粮⾜,将七个个可为你效死力。可开山炼铜,煮海晒盐,境內土地富饶,民不思变;⽔路畅通, ![]() ![]() ![]() ![]() ![]() ![]() 如果他企图以下 ![]() ![]() 后来曹 ![]() [起初,刘表刚死,鲁肃进言劝说孙权道:“荆、楚之地与我们相邻、河流连接北方,外面环绕长江、汉⽔,內部耸立着崇山峻岭,象金城一般坚固。 沃野万里,百姓富⾜。如果把它据为己有,这真是成就帝业的资本。我鲁肃请求奉命前往安慰刘表的两个儿子,慰劳他们手下的军将,并劝说刘备让他安抚刘表的部众,共同抗击曹 ![]() ![]() 曹 ![]() ![]() ![]() ![]() ![]() ![]() ![]() ![]() ![]() ![]() ![]() ![]() ![]() ![]() ![]() [当时,孙权的军队驻扎在柴桑,刘备驻扎在樊城。曹 ![]() ![]() ![]() 见到孙权,诸葛亮劝说孙权道:“将军在江东起兵,刘豫州也在汉南兴兵,共同和曹 ![]() ![]() ![]() ![]() 诸葛亮说:“田横不过是齐国的一个武士,尚能贞守气节不受屈辱,何况刘豫州作为皇室后裔,是盖世的英才,贤士仰慕他,有如江河归大海。假如事情不能成功,这是天意,怎么能再去臣服曹 ![]() ![]() ![]() ![]() ![]() ![]() ![]() ![]() 周瑜等统率⽔军三万和刘备合力对付曹 ![]() ![]() [第一天 ![]() ![]() 但我看曹 ![]() ![]() ![]() ![]() ![]() ![]() 他们采用了⻩盖的火攻之计在⾚壁战胜了曹 ![]() ![]() ![]() ![]() ![]() ![]() 当初周瑜大力推荐鲁肃,认为他的才能可以担当辅佐君王之任。孙权当即召见鲁肃并与他对饮。孙权说:“现在汉朝衰弱,天下大 ![]() ![]() ![]() [陆机称赞孙权以执鞭驾车、鞠躬示敬的礼节来增強陆逊的威信;靠把兵权全部 ![]() ![]() ⻩武元年,魏国派大司马曹仁率步兵、骑兵数十万进军濡须,濡须守将朱桓击败曹军。 [当初,曹仁要进兵攻打中州,假装先扬言,要东进攻打羡溪。朱桓被派往羡溪。朱桓出兵,曹仁大军已经开到羡溪。众多将领都战战惊惊,很是慌张。朱桓分析道:“一般两军 ![]() ![]() 曹仁果然派他的儿子曹泰来攻打濡须城,派众将领去攻打中州。中州是将士家小所在的地方。曹泰等人一退兵,朱桓于是便开始攻打曹仁诸将。] ⻩武七年之后,魏又派大司马曹休率兵十万到达皖城,吴都 ![]() ![]() ![]() [东吴鄱 ![]() ![]() ![]() 朱桓向元帅陆逊献计说:“曹休本来是凭着亲戚关系被重用,并不是有智有勇的名将。现在打起来一定会战败,战败就一定会逃跑。逃跑时理当取道夹石、挂车两条路。这两条路十分险要。如果用一万精兵沿小道前往伏击,他的军队就会全部被消灭,曹休也会被生擒活捉。请让我带领所属部下去拦截他,如果承蒙上大的神威能够消灭曹休,就可以乘胜长驱直人,进兵攻取寿舂,割据淮南,伺机攻打许都和洛 ![]() 孙权先和陆逊商量,陆逊认为不能。所以,这个计策没能施行。] 孙权死后,孙皓继位,他骄奢 ![]() ![]() ![]() [从前魏武候渡西河时对吴起说:“山河险要坚固,这是魏国的宝贝啊。” 吴起回答说:“从前三苗氏左有洞庭湖,右有彭蠡湖,却不修仁义道德,因而被禹灭掉。夏桀左有⻩河、济⽔,右有太华山,伊阙在它的南面,羊肠在它的北面,但不行仁政,因而被商汤放逐。因此说,在政德,不在山河险要。” 现在孙皓承袭⽗辈祖先留下来的基业,有天险作坚固的屏障,西邻巫峡,东临大海,长江分划了它的疆域,崇山峻岭封住边境,土地方圆几万里,拥兵百万。然而,一时间却束手就擒。这样说,家国的稳固在于政德的说法难道不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吗?这是为什么呢?陆机说:“《周易》里讲:‘汤武的变⾰是顺应了天意。’杨雄在《太玄经》中说:‘ ![]() 《周易》说:‘君王、诸侯设置险阻来守护他的家国。’这是说家国的稳固可以仰仗天然的险阻。又说:‘地利不如人和,家国的稳固在于政德而不在于地势险要。’这是说能否守护住家国在于统治家国的人。东吴的兴起,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的原因都有。这就是孙卿所说的‘合其三’。它的灭亡,则是由于单纯依靠自然险阻的原因。”娄敬说:“周室衰微,分出东周,天下诸侯从此不再朝拜,周王室并不能控制。这并非周王室的政德减少了,而是它的统治能力减弱了的缘故。”因此说来,家国的兴盛和衰亡有时也依据有无险阻,也就是说不光在政德卯何。] 到了永嘉中年,中原发生战 ![]() 魏 古时候的天子掌管家国,在边疆,他的影响力卑弱的地方就依靠诸候实行统治。到了汉未,奷臣当道,天下不宁,而多战 ![]() ![]() ![]() ![]() ![]() ![]() ![]() ![]() 魂太祖建议 ![]() 荀或劝太祖说:“从前晋文帝挟持周襄王而诸候都来归顺听命;汉⾼祖东伐,为义帝戴孝,天下归心。自天子东归,将军你首竖义旗,在山东平讨 ![]() ![]() ![]() ![]() ![]() ![]() [曹 ![]() ![]() ![]() ![]() ![]() ![]() ![]() ![]() 众将都认为应当回师自救。曹 ![]() ![]() ![]() ![]() ![]() ![]() 当初,辽东太守公孙康仗其地处边远而不臣服。袁尚、袁熙投靠了他。 等到曹 ![]() ![]() ![]() ![]() ![]() ![]() 曹 ![]() ![]() ![]() 袁绍率领文丑诸将和曹 ![]() ![]() ![]() ![]() ![]() ![]() ![]() 荀或说:“袁绍把所有的人马都集结在官渡,要和曹公一决胜负。你以最弱小的力量抵抗最強大的力量,如果不能制服对方,一定会被对方乘机制服。 这是天下最关键的时刻。而且袁绍只是匹夫之勇,能够聚拢人才但不会任用人才。如果凭你的圣明勇武并借助于应时,⼲什么不能成功?现在士兵虽少,还不象楚汉之间在荣 ![]() ![]() ![]() 在南 ![]() ![]() ![]() 曹 ![]() ![]() ![]() ![]() ![]() ![]() ![]() ![]() 西平曲光杀了西平郡守,兴兵叛 ![]() ![]() 以上这就是统一了九州、百郡八成以上的主要策略。] 能够治理天下危机的人,就会拥有天下的定安;能够解除天下忧患的人,就会享受天下的快乐;能够解救天下灾难的人,就会得到天下的福分。 [董昭等人要晋升曹 ![]() ![]() 我常常想中等贤能以下的人,便不必迫求智谋的圆満,在研习学业中有他的疏漏,能推原开始未必能把握住结局,这是事理不能完全穷究的原因。凭卫赐的贤能,一番话便颠覆两个家国,不是他对人太薄情而非要如此,原因是家国有盛时就必定有衰时。这又是功业不能兼顾始终两端的情形。正遇到某种时运的时候,必须是雄才大略者才可以成功;衰弱的时候,国政王权就要溶⼊功劳卓著、势力強大者的手中了。这又是盛时哀时两者不能两全的情形。 这大约只是使统治归于正道,也是杀⾝成仁的意思。”] 曹 ![]() ![]() 刘若上表劝曹丕称帝:“我听说过‘符命不虚见,众心不可远’的话,所以孔子说:‘周公难道不圣明吗?他却把天下让给了周成王。这如同天地、⽇月不吝惜万物一样。’因此,尧要禅位给舜,舜一点儿没有推辞。现在汉室气数已尽,炎汉皇帝命运将终,上天感念魏有明德,魏国将领受齐天洪福,祥瑞光明,受天帝之命已是必然,神人都必将响应。即便是有虞氏时出现的仪凤,西周时出现的跃渊之鱼,和今人的祥符瑞兆也无法相比。可是陛下你却违背天命而注重小节,不依众望而贞守私志,对上忤逆了皇大的旨意,对中忘掉了圣人知人达变的原则,对下令人臣翘首以盼的心愿失望,这样⾜不能把圣人之道付诸实施于统治之中的,也不能把盖世的功勋垂继后世。我听说事奉君主的人有进献废立君主之议的责任;事奉皇帝的臣下拥有逆鳞固争的权力。我们这些臣子大着胆子冒死肯求陛下登基。”太史丞许芝又说:“《周易》说:‘圣人应天命称土,⻩龙在戊己⽇出现’。七月四⽇是戊寅⽇,有⻩龙出现。这是帝王承受天命的瑞祥之兆。《易传》又说:‘圣人凭德行使天下归附,仁爱恩德广施天下,麒麟在戊己⽇出现。这是应验在圣人秉受天命上’。我听说帝王是五行的精华。异姓更替,兴衰轮回,以七百二十年为一个周期。有德政的王朝统治时间超过八百年,没有德政的王朝统治不到四⽩年。因此,周朝一统天下达到八百六十七年,夏朝只有四百几十年。汉朝开始推行夏历(指开国)至今四百二十六年。天命的时限,将要完结了。这都是帝王秉受天命改朝换代的征兆。,得到岁星照临的,他的统治开始兴起。 从前周武王伐殷商的时候,岁星在鹑火旁出现,鹑火正是周的分野。汉⾼祖进⼊秦地,五星都聚集在东井附近,这是应了汉室的分野。现在岁星照临大梁,应了魏国的分野。上天的瑞兆应显,一起都呈现并十分完美,万望陛下能体察尧舜的圣明,秉受可到七百年的禅让代兴,这是天下有识之士的共同想法。敬请把我的想法传达给陛下。”苏林等人又说:“天上有十二星次来和地上相应成为分野。王公之国各有它的征兆。天子以此秉承天命,诸昏以此分封。周文王秉承天命,岁星是在鹑火星旁,到周武王攻伐殷纣王,这是十三年之后,岁星又出现在鹑火星旁。所以《舂秋传》说:‘周武王攻伐殷纣王,岁星在鹑火星旁,就应了我们周室的分野。’以前光和七年,岁星照临大梁,魏武王领命拜将,征讨⻩中军。建安元年,岁星再次照临大梁,魏武王被封为大将军。十三年后,岁星又出现在大梁,魏武王被拜为丞相。现在二十五年之后岁星又出现在鹑火星旁,陛下该秉承天命。这是魏室合于岁星,和周文王秉受天命相对应。舜以土德承继尧的火德,现在也是以魏的土德承继汉的火德,在五行运行中汉魏紧随尧舜之后。陛下应该更换年号与服⾊,建帝号,这是天下百姓的大幸啊!”] 朝廷內部虽然定安了,可是吴蜀二地还未归顺。文帝于是问贾诩说:“我想讨伐不听从号令的逆臣,以统一天下,吴国和蜀国先伐哪一个呢?”贾诩回答说:”攻城略地首重用兵权谋,建立基业崇尚道德教化。陛下应运登基,统治家国,假若抚之以礼乐教化而待其变 ![]() 吴、蜀虽然是蕞尔小国,但是都有崇山巨川作屏障,而且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治国,孙权识虚实,陆逊会用兵,他们据险守要,战船往来于江湖,都很难一下子消灭掉。用兵之道是具备了必胜的条件然后出击, ![]() [三苗国就在现在的岳州。西蜀丞相诸葛亮兵出斜⾕,屯扎在渭南。司马懿率兵拦截他。朝廷诏令司马懿:“只须坚守不战,以挫败他们的锐气。蜀兵前进不得,后退也不和他打,这样停留时间长了就会把粮草耗尽。蜀兵抢虏不到什么就一定会逃跑了。他们一逃跑就去追击。这样以逸待劳,是必然获胜的办法。”诸葛亮给司马懿送来女人的⾐服,用以 ![]() ![]() 诸葛亮的使节回答说:“处罚超过二十板的小事他都亲自过问,每天能吃三四升。”司马懿说:“诸葛亮将要死了。”不久果然死了。] 甘露元年(公元256 年),司马懿任命邓艾为镇西将军,抵御蜀国将军姜维的进攻。姜维军队失败,退守剑阁。钟会进攻姜维,可是未能取胜,于是就上书说:“现在敌人受到了挫折,最好乘胜前进,从 ![]() ![]() ![]() ![]() ![]() 队伍行进到江邮,蜀国卫将诸葛瞻从涪县还守绵竹,摆好阵势等待邓艾来攻。 邓艾派遣他的儿子邓忠等人出战,大败蜀军,并砍下了诸葛瞻的头。邓艾进军洛县,刘禅于是向邓艾投降。 [蜀后主刘掸采纳谯周的决策,捧着⽟玺投降魏军,向钟会迸降表说:“因长江、汉⽔的阻隔,我们远离朝廷。⾝处蜀地,阿斗偏安一角,不能顺天应时,一晃之间,己有数年。曾在⻩初年中,魏主下诏表示亲密恩宠。当时若敞开大门,就可光扬大义。可是我昏愦顽劣,贪图承续先辈的余业,俯仰之间已过多年,犹未接受诏命,以致天威震怒。人鬼择贤而归。我们惧怕朝廷军队的神威勇武,岂敢不洗心⾰面顺从朝廷的诏命。”邓艾非常⾼兴,向刘禅回信说:“朝纲失统,群雄出世,龙争虎斗,结果天下终究归于真龙天子之手。这大约是天命左右兴替的必然规律。自古以来,圣明的帝王都无法与今天的盛况相比。汉魏帝王秉受天命,作君王的人无不在中原。⻩河出现《河图》,洛⽔出现《洛书》,圣人遵循它们来兴起宏伟的事业。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没有不自寻灭亡的。隗嚣凭靠陇山的阻隔而亡国;公孙述据守蜀险而覆灭。这些的确是前代覆车之鉴。魏皇聪明睿思,丞相忠君贤能,能和⻩帝轩辕氏之时的盛况一比⾼低,能和历代王朝的功业一比上下。我们秉皇命来征讨,早就向往着蜀地的美好,你们果然出派使者,告知好消息。你们这样做,不是由于人谋,而是天意如此。从前微子归顺周朝,被待为上宾。君子顺时而变,是心存天下大治;来辞谦卑恭顺,是以礼相亲,这都是前代贤哲归而天命的常典。作人主的,保国全家为上,家国败亡次之。如果不是聪明通达的人,怎么可以显现出王者之道呢?” 蜀后主刘禅到了洛 ![]() ![]() 我魏太祖秉受天命龙兴出世,志达八极。因之而顺天应人,夺得了天下。在那个时候,你的⽗亲因为群雄纷争,天下扰 ![]() 当初晋文王派钟会攻打蜀国。邵第说:“现在钟会率十多万大军伐蜀,愚下认为,钟会单独出兵不守重任,不如派其他人去。”晋文王说:“我难道还不懂这一点吗?如果蜀国被消灭后出现你所担心的情况,那我怎么能有办法对付呢?一般说,败军之将,不能和他们谈论勇武;亡国的大夫,不能和他们图谋保存社稷。蜀国战败后,蜀人已被吓破了胆,因此之故,不必担心。如果蜀国已经被攻克,其他的人都会被震慑住,不值得和他们图谋大事。 中原的将士都思乡心切,不愿和钟会他们同心协力。如果钟会想叛逆,只能是自取灭族。”钟会果然和姜维谋反。魏国将士愤起杀死了钟会和姜维。] 到了晋朝未年,谯纵又立蜀国。宋主刘裕派遣朱龄石讨伐蜀国,声称从內⽔直取成都,却把老弱残兵派驻⽔口。谯纵果然怀疑是从內⽔发兵,结果把军队全部驻在新城待朱龄石来进攻。而刘裕却给朱龄石等人以精兵強将,经由外⽔(外⽔即泜江),直取成都,最终谯纵不战被擒。这就是蜀国被灭的情形。 魏国嘉平时,孙权去世。征南大将军王昶、征东大将军胡遵、镇南将军毋丘俭等人上书请求攻打吴国。因为三人攻打吴国的具体策略不同,朝廷下诏请尚书傅嘏商议。傅嘏说:“从前吴王夫差战胜齐国,欺凌晋国,威霸横行中原,最后却免不了姑苏败亡之祸;齐阂公开辟疆土,兼并别国,扩大地盘,却不能挽救被颠覆的命运。事情有一个好的开始,不一定有好的结尾,古代的这些事例都是很鲜明的验证。自从打败蜀国,得到荆州之后,孙权志満意得,极度凶残堕落,相国宣王司马懿、文王司马昭最先认识到自取混 ![]() ![]() ![]() 所以樊哙愿意率军十万攻打匈奴,季布当面指出出军的短处;李信请求率二十万军队攻打楚国,果然被楚军打败。现在诸将要带兵度过危险的江陵,孤军深⼊敌境,这也犯了樊哙、李信一样的错误。凭陛下你的圣明贤德,大臣的忠正贤良,法律分明,士兵精练,采用稳妥全胜的计策,施展长远的战略抵御敌军,敌军的崩溃失败,是必然的事。所以兵书说:‘不靠战斗而使敌军屈服。不用攻打而攻克敌军的城池,这是打仗的妙策。’如果违背如何战胜敌国的通常规律,采用有漏洞的策略,这是我所忧虑的事情。所以说大军屯田疆场威 ![]() 当时朝廷不听傅嘏的话,命王昶等人征讨吴国。吴国将领诸葛恪率军抵抗,在东关大败魏军。魏国后来衰落,让位于晋朝,晋太祖即位。 [王昶等人兵败,朝臣提议要贬黜有关将领。景王司马师说:“我不听傅嘏的话才到这个地步,这是我的过错,各位将军有什么罪过?”当时,雍州刺史陈泰征讨胡人又败归,景王又向朝臣谢罪说:“这是我的过错,没有玄伯陈泰的责任。”于是魏国的人从此都很和睦,惦着要报答司马师。] 当晋世祖(即武帝司马炎)执政时,羊祜上表请求征讨吴国说:“先帝顺应天时,向西平定了巴、蜀,向南与东吴讲和,使天下战 火熄灭,百姓安居乐业。而吴国又背信弃义,使硝烟再次燃起,运气天数虽然是上天授予的,但是成就功业必须依靠人事,如果不一次大举消灭它,百姓们一刻不得安宁。 况且这也可借以光耀先帝的勋业,成就清静无为的德化政治。所以,尧攻打丹⽔,舜征伐有苗,都是为了天下安宁,百姓和乐。平定蜀国之后,天下人都说吴国也会一并灭亡。从那时到现在已经十三年了,世事循环更替,如今平定吴国的⽇子,就在眼前。议论的人常说吴、楚是因为政治清明才最后归顺,家国没有礼法胆大妄为的先期強大。这是舂秋战国诸候争霸时的事。现在一统天下,不能与古代同⽇而语。符合一般规律的说法,都不是顺应时宜采取变通措施,所以谋画虽然很多,而最后决定使用的只有一个。依靠地理位置的险峻得以生存的家国,只是在敌我力量相当时,才可以依险⾜以保存自己,假使双方势力不均、強弱发生变化,那么有智谋的人不能出谋划策,即使地理险峻,家国也不能保全。蜀地不可谓不险,⾼山耸立,直人云端,山⾕幽深,只有弃掉马匹,悬起车辆,才能进⼊。都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等到进兵攻打时,却连一点儿抵抗能力都没有。过关斩将,揷旗蜀地,敌军死伤数万,我军乘胜席卷蜀地,直⼊成都。汉中各城池都按兵不动,不是都没有抵抗之心,而是力量不⾜。到刘禅投降归顺,各城守将全都离散。现在攻打江淮的难处,没有攻打剑阁之难;山川的险要,也无有岷山、汉⽔之险。 孙皓残暴,甚于刘禅,东吴的困境过于蜀国。但是我大晋国的兵力比以前增多,粮食器械的储备超过以往。现在不举兵平定吴国,而是按兵不动,战士苦于兵役,就会渐渐寻衅闹事,军队的战斗力就会衰竭,不能长久征战。当务之急,应当早做决定,一统天下。现在如果率梁州、益州的军队,⽔陆并进,荆楚的军队兵临江陵,平定南豫州郡,直达夏口,徐、扬、青、衮各州的军队齐向袜陵,多方进军让吴军 ![]() ![]() ![]() [当时,吴王孙皓心存图谋大国的念头,派陆抗作荆州牧。晋国派丰祜和吴军相持。羊祜采取加強修养政德的办法来感化吴国人。每当与吴军 ![]() ![]() ![]() ![]() ![]() ![]() 晋国南征大将军羊祜到朝中,秘密陈述伐吴的计谋,让王濬在蜀地造船。 大船长上百步,上面都建造上城楼,四面开门,船头画上怪兽图案,说是要镇慑江神。每条船上能容纳两千多人,都能在船上骑马来往。王濬造船时砍削的木片顺流漂到东吴,建平太守吾彦捞起木片呈给吴王孙皓,说:“晋国一定有攻打吴国的计划,应当增加建平的兵马。晋国拿不下建平,就不敢渡江。”吴王孙皓不听。吾彦于是就锻造铁链和锥刺拦在江上,来阻挡晋军。 王濬听到这个消息,就造大木筏,上面扎上草人,命令识⽔ ![]() ![]() 这样上游关隘即使被攻破,还可以再夺回来。现在渡江应战,不能确保获胜,如果万一失败,大业就彻底丧失了。”张悌不听。于是倾尽所有的兵力渡江进 ![]() ![]() ![]() 到晋惠帝时,惠帝平庸软弱,胡人 ![]() ![]() ![]() ![]() ![]() ![]() [从前三国的时候,蜀国派宗预出使东吴。宗预对孙权说:“蜀国在地理上与东吴虽然是相邻的两个家国,但东西两国都要相互依存。吴国不能没有蜀国,蜀国也不能没有吴国。”孙盛说:“帝王自保王室,只有仰仗道义,道义已经树立起来,即使小国也能变成大国。殷、周的兴起就是这样。假若仰仗欺诈的力量,即使強国也会衰败。秦皇、项楚就是这样。更何况是地处偏远的小国,依恃山⽔的险固,却要联合万里之远的地方,相互永远凭靠呢? 从前六国用合纵的计策,可秦国还是最终统一了天下。隗嚣、公孙述经营联合的谋略,光武帝刘秀却终究兼并了陇、蜀之地。凭六国的強大,陇汉的广阔,都不能相互救援,各自坐视盟友被杀戮和倾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这是因为道德的 ![]() ![]() 自从隋文帝十年灭掉陈,到现在的开元四年已经有126 年了,天下一直是统一的。《左传》说:“国都面积超过一百雉是家国的祸患”又说:“大的都城同同都一样大是家国败 ![]() ![]() ![]() ![]() ![]() ![]() 假如家国遇到颠覆的变故,有吴楚七国之 ![]() |
上一章 反经 下一章 ( → ) |
反经vip未删节下载由网友提供,《反经》情节富于变化、节奏流畅,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文学作品,眼袋小说网免费提供反经最新清爽干净的文字章节在线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