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情节富于变化,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小说 |
![]() |
|
眼袋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 书号:10116 时间:2017/3/25 字数:45414 |
上一章 十六纪唐 下一章 ( → ) | |
起屠维作噩,尽昭![]()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上之下 ◎ 太和三年己酉,公元八二九年 舂,正月,亓志绍与成德合兵掠贝州。 义成行营兵三千人先屯齐州,使之禹城,中道溃叛,横海节度使李祐讨诛之。 李听、史唐合兵击亓志绍,破之。志绍将其众五千奔镇州。 李载义奏攻沧州长芦,拔之。 甲辰,昭义奏亓志绍馀众万五千人诣本道降,置之洛州。 二月,横海节度使李祐帅诸道行营兵击李同捷,破之,进攻德州。 武宁捉生兵马使石雄,勇敢,爱士卒。王智兴残 ![]() ![]() 石雄既去武宁,王智兴悉杀军中与雄善者百馀人。夏,四月,戊午,智兴奏雄摇动军情,请诛之。上知雄无罪,免死,长流⽩州。戊辰,李载义奏攻沧州,破其罗城。李祐拔德州,城中将卒三千馀人奔镇州。李同捷与祐书请降,祐并奏其书,谏议大夫柏耆受诏宣慰行营,好张大声势以威制诸将,诸将已恶之矣。及李同捷请降于祐,祐遣大将万洪代守沧州。耆疑同捷之诈,自将数百骑驰⼊沧州,以事诛洪,取同捷及其家属诣京师。乙亥,至将陵,或言王庭凑 ![]() 壬寅,摄魏博副使史唐奏改名孝章。 六月,丙辰,诏:“镇州四面行营各归本道休息,但务保境,勿相往来。惟庭凑效顺,为达章表,馀皆勿受。” 辛酉,以史宪诚为兼侍中、河中节度使;以李听兼魏博节度使;分相、卫、澶三州,以史孝章为节度使。 初,李祐闻柏耆杀万洪,大惊,疾遂剧。上曰:“祐若死,是耆杀之也!”癸酉,赐耆自尽。 河东节度使李程奏得王庭凑书,请纳景州;又奏亓志绍自缢。 上遣中使赐史宪诚旌节,癸酉,至魏州。时李听自贝州还军馆陶,迁延未进,宪诚竭府库以治行,将士怒。甲戌,军 ![]() 沧州承丧 ![]() 王庭氵奏因邻道微露请服之意。壬申,赦庭氵奏及将士,复其官爵。 征浙西观察使李德裕为兵部侍郞,裴度荐以为相。会吏部侍郞李宗闵有宦官之助,甲戌,以宗闵同平章事。 上 ![]() 壬辰,以李德裕为义成节度使。李宗闵恶其 ![]() 冬,十月,丙辰,以李听为太子少师。 路隋言于上曰:“宰相任重,不宜兼金⾕琐碎之务,如杨国忠、元载、皇甫镈皆奷臣,所为不⾜法也。”上以为然。于是裴度辞度支,上许之。 十一月,甲午,上祀圆丘。赦天下。四方毋得献奇巧之物,其纤丽布帛皆噤之,焚其机杼。 丙申,西川节度使杜元颖奏南诏⼊寇。元颖以旧相,文雅自⾼,不晓军事,专务蓄积,减削士卒⾐粮。西南戍边之卒,⾐食不⾜,皆⼊蛮境钞盗以自给,蛮人反以⾐食资之。由是蜀中虚实动静,蛮皆知之。南诏自嵯颠谋大举⼊寇,边州屡以告,元颖不之信。嵯颠兵至,边城一无备御。蛮以蜀卒为乡导,袭陷巂、戎二州。甲辰,元颖遣兵与战于邛州南,蜀兵大败,蛮遂陷邛州。 武宁节度使王智兴⼊朝。 诏发东川、兴元、荆南兵以救西川。十二月,丁未朔,又发鄂岳、襄邓、陈许等兵继之。 以王智兴为忠武节度使。 己酉,以东川节度使郭钊为西川节度使,兼权东川节度事。嵯颠自邛州引兵径抵成都。庚戌,陷其外郭。杜元颖帅众保牙城以拒之, ![]() 己未,以右领军大将军董重质为神策、诸道西川行营节度使,又发太原、凤翔兵赴西川。南诏寇东川,⼊梓州西郭。郭钊兵寡弱不能战,以书责嵯颠。嵯颠复书曰:“杜元颖侵扰我,故兴兵报之耳。”与钊修好而退。蛮留成都西郭十⽇,其始慰抚蜀人,市肆立堵。将行,乃大掠子女、百工数万人及珍货而去。蜀人恐惧,往往赴江,流尸塞江而下。嵯颠自为军殿,及大度⽔,嵯颠谓蜀人曰:“此南吾境也,听汝哭别乡国。”众皆恸哭,赴⽔死者以千计。自是南诏工巧埒于蜀中。嵯颠遣使上表,称:“蛮比修职贡,岂敢犯边,正以杜元颖不恤军士,怨苦元颖,竞为乡导,祈我此行以诛 ![]() ◎ 太和四年庚戌,公元八三零年 舂,正月,辛巳,武昌节度使牛僧孺⼊朝。戊子,立子永为鲁王。 李宗闵引荐牛僧孺。辛卯,以僧孺为兵部尚书、同平章事。于是二人相与排摈李德裕之 ![]() 南诏之寇成都也,诏山南西道发兵救之,兴元兵少,节度使李绛募兵千人赴之,未至,蛮退而还。兴元兵有常额,诏新募兵悉罢之。二月,乙卯,绛悉召新军,谕以诏旨而遣之,仍赐以廪麦,皆怏怏而退。往辞监军,监军杨叔元素恶绛不奉己,以赐物薄 ![]() ![]() ![]() ![]() ![]() 三月,乙亥朔,以刑部尚书柳公绰为河东节度使。先是,回鹘⼊贡及互市,所过恐其为变,常严兵 ![]() ![]() ![]() ![]() 温造行至褒城,遇兴元都将卫志忠征蛮归,造密与之谋诛 ![]() ![]() 癸卯,加淮南节度使段文昌同平章事、为荆南节度使。 奚寇幽州。夏,四月,丁未,卢龙节度使李载义击破之。辛酉,擒其王茹羯以献。 裴度以⾼年多疾,恳辞机政。六月,丁未,以度为司徒、平章军国重事,俟疾损,三五⽇一⼊中书。 上患宦官強盛,宪宗、敬宗弑逆之 ![]() ![]() 初,裴度征淮西,奏李宗闵为观察判官,由是渐获进用。至是,怨度荐李德裕,因其谢病,九月,壬午,以度兼侍中,充山南东道节度使。 西川节度使郭钊以疾求代,冬,十月,戊申,以义成节度使李德裕为西川节度使。蜀自南诏⼊寇,一方残弊,郭钊多病,未暇完补。德裕至镇,作筹边楼,图蜀地形,南⼊南诏,西达吐蕃。⽇召老于军旅、习边事者,虽走卒蛮夷无所间,访以山川、城邑、道路险易广狭远近,未逾月,皆若⾝尝涉历。 上命德裕修塞清溪关以断南诏⼊寇之路,或无土,则以石垒之。德裕上言:“通蛮细路至多,不可塞,惟重兵镇守,可保无虞。但黎、雅以来得万人,成都得二万人,精加训练,则蛮不敢动矣。边兵又不宜多,须力可临制。崔旰之杀郭英乂,张朏之逐张延赏,皆镇兵也。”时北兵皆归本道,惟河中、陈许三千人在成都,有诏来年三月亦归,蜀人朏惧。德裕奏乞郑滑五百人、陈许千人以镇蜀。且言:“蜀兵脆弱,新为蛮寇所困,皆破胆,不堪征戌。若北兵尽归,则与杜元颖时无异,蜀不可保。恐议者云蜀经蛮寇以来,已自增兵,向者蛮寇已 ![]() 是岁, ![]() ◎ 太和五年辛亥,公元八三一年 舂,正月,丁巳,赐沧、齐、德节度名义昌军。 庚申,卢龙监军奏李载义与敕使宴于球场后院,副兵马使杨志诚与其徒呼噪作 ![]() ![]() 臣光曰:“昔者圣人顺天理,察人情,知齐民之莫能相治也,故置师长以正之;知群臣之莫能相使也,故建诸侯以制之;知列国之莫能相服也,故立天子以统之。天子之于万国,能褒善而黜恶,抑強而辅弱,抚服而惩违,噤暴而诛 ![]() 新罗王彦升卒,子景徽立。 上与宋申锡谋诛宦官,申锡引吏部侍郞王璠为京兆尹,以密旨谕之。璠怈其谋,郑注、王守澄知之, ![]() ![]() ![]() ![]() 夏,四月,己丑,以李载义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志诚为幽州节度使。 五月,辛丑,上以太庙两室破漏,逾月不葺,罚将作监、度支判官、宗正卿俸;亟命中使帅工徒,辍噤中营缮之材以葺之。左补阙韦温谏,以为:“家国置百官,各有所司,苟为堕旷,宜黜其人,更择能者代之。今旷官者止于罚俸,而忧轸所切即委內臣,是以宗庙为陛下所私,而百官皆为虚设也。”上善其言,即追止中使,命有司葺之。 丙辰,西川节度使李德裕奏遣使诣南诏索所掠百姓,得四千人而还。 秋,八月,戊寅,以陕虢观察使崔郾为鄂岳观察使。鄂岳地囊山带江,处百越、巴、蜀、荆、汉之会,土多群盗,剽行舟,无老幼必尽杀乃已。郾至,训卒治兵,作蒙冲追讨,岁中,悉诛之。郾在陕,以宽仁为治,或经月不笞一人,乃至鄂,严峻刑罚。或问其故,郾曰:“陕土瘠民贫,吾抚之不暇,尚恐其惊;鄂地险民杂,夷俗慓狡为奷,非用威刑,不能致治。政贵知变,盖谓此也。” 西川节度使李德裕奏:“蜀兵羸疾老弱者,从来终⾝不简,臣命立五尺五寸之度,简去四千四百馀人,复简募少壮者千人以慰其心。所募北兵已得千五百人,与土兵参居,转相训习,⽇益精练。又,蜀工所作兵器,徒务华饰不堪用。臣今取工于别道以治之,无不坚利。”九月,吐蕃维州副使悉怛谋请降,尽帅其众奔成都。德裕遣行维州刺史虞蔵俭将兵⼊据其城。庚申,具奏其状,且言“ ![]() ![]() 冬,十月,戊寅,李德裕奏南诏寇巂州,陷三县。 ◎ 太和六年壬子,公元八三二年 舂,正月,壬子,诏以⽔旱降系囚。群臣上尊号曰太和文武至德皇帝。右补阙韦温上疏,以为:“今⽔旱为灾,恐非崇饰徽称之时。”上善之,辞不受。 三月,辛丑,以武宁节度使王智兴兼侍中,充忠武节度使;以邠宁节度使李听为武宁节度使。 回鹘昭礼可汗为其下所杀,从子胡特勒立。 李听之前镇武宁也,有苍头为牙将。至是,听先遣亲吏至徐州慰劳将士,苍头不 ![]() 夏,五月,甲辰,李德裕奏修邛崃关及移巂州理台登城。秋,七月,原王逵薨。 冬,十月,甲子,立鲁王永为太子。初,上以晋王普,敬宗长子, ![]() ![]() 十一月,乙卯,以荆南节度使段文昌为西川节度使。西川监军王践言⼊知枢密,数为上言:“缚送悉怛谋以快虏心,绝后来降者,非计也。”上亦悔之,尤中书侍郞、同平章事牛僧孺失策。附李德裕者因言“僧孺与德裕有隙,害其功。”上益疏之。僧孺內不自安,会上御延英,谓宰相曰:“天下何时当太平,卿等亦有意于此乎!”僧孺对曰:“太平无象。今四夷不至 ![]() 臣光曰:君明臣忠,上令下从,俊良在位,佞琊黜远,礼修乐举,刑清政平,奷宄消伏,兵⾰偃戢,诸侯顺附,四夷怀服,时和年丰,家给人⾜,此太平之象也。于斯之时,阍寺专权,胁君于內,弗能远也;籓镇阻兵,陵慢于外,弗能制也;士卒杀逐主帅,拒命自立,弗能诘也;军旅岁兴,赋敛⽇急,骨⾎纵横于原野,杼轴空竭于里闾,而僧孺谓之太平,不亦诬乎!当文宗求治之时,僧孺任居承弼,进则偷安取容以窃位,退则欺君诬世以盗名,罪孰大焉! 珍王诚薨。 乙亥,昭义节度使刘从谏⼊朝。 丁未,以前西川节度使李德裕为兵部尚书。 初,李宗闵与德裕有隙,及德裕还自西川,上注意甚厚,朝夕且为相,宗闵百方沮之不能。京兆尹杜悰,宗闵 ![]() ![]() ◎ 太和七年癸丑,公元八三三年 舂,正月,甲午,加昭义节度使刘从谏同平章事,遣归镇。初,从谏以忠义自任,⼊朝, ![]() 二月,癸亥,加卢龙节度使、检校工部尚书杨志诚检校吏部尚书。进奏官徐迪诣宰相言:“军中不识朝廷之制,唯知尚书改仆 ![]() 丙戌,以兵部尚书李德裕同平章事。德裕⼊谢,上与之论朋 ![]() ![]() ![]() 杨志诚怒不得仆 ![]() 和王绮薨。 庚戌,以杨虞卿为常州刺史,张元夫为汝州刺史。它⽇,上复言及朋 ![]() 夏,四月,丙戌,册回鹘新可汗为爱登里啰汩没密施合句禄毘伽彰信可汗。 六月,乙巳,以山南西道节度使李载义为河东节度使。先是,回鹘每⼊贡,所过暴掠,州县不敢诘,但严兵防卫而已。载义至镇,回鹘使者李畅⼊贡,载义谓之曰:“可汗遣将军⼊贡,以固舅甥之好,非遣将军陵践上国也。将军不戢部曲,使为侵盗。载义亦得杀之,勿谓国中之法可忽也。”于是悉罢防卫兵,但使二卒守其门。畅畏服,不敢犯令。 壬申,以工部尚书郑覃为御史大夫。初,李宗闵恶覃在噤中数言事,奏罢其侍讲。上从容谓宰相曰:“殷侑经术颇似郑覃。”宗闵对曰:“覃、侑经术诚可尚,然论议不⾜听。”李德裕曰:“覃、侑议论,他人不 ![]() ![]() 乙亥,以中书侍郞、同平章事李宗闵同平章事、充山南西道节度使。 秋,七月,壬寅,以右仆 ![]() ![]() ![]() 上患近世文士不通经术,李德裕请依杨绾议,进士试论议,不试诗赋。德裕又言:“昔玄宗以临淄王定內难,自是疑忌宗室,不令出阁。天下议皆以为幽闭骨⾁,亏伤人伦。向使天宝之末、建中这初,宗室散处方州,虽未能定安王室,尚可各全其生。所以悉为安禄山、硃泚所鱼⾁者,由聚于一宮故也。陛下诚因册太子,制书听宗室年⾼属疏者出阁,且除诸州上佐,使携其男女出外婚嫁。此则百年弊法,一旦因陛下去之,海內孰不欣悦!”上曰:“兹事朕久知其不可,方今诸王岂无贤才,无所施耳!”八月,庚寅,册命太子,因下制:诸王自今以次出阁,授紧、望州刺史、上佐;十六宅县主,以时出适;进士停试诗赋。诸王出阁,竟以议所除官不决而罢。 壬寅,加幽州节度使杨志诚检校右仆 ![]() 杜牧愤河朔三镇之桀骜,而朝廷议者专事姑息,乃作书,名曰《罪言》,大略以为:“家国自天宝盗起,河北百馀城不得寸尺,人望之若回鹘、吐蕃,无敢窥者。齐、梁、蔡被其风流,因亦为寇。未尝五年间不战,焦焦然七十馀年矣。今上策莫如先自治,中策莫如取魏,最下策为浪战,不计地势,不审攻守是也。”又伤府兵废坏,作《原十六卫》,以为:“家国始踵隋制,开十六卫,自今观之,设官言无谓者,其十六卫乎!本原事迹,其实天下之大命也。贞观中,內以十六卫蓄养武臣,外开折冲、果毅府五百七十四,以储兵伍;有事则戎臣提兵居外,无事则放兵居內。其居內也,富贵恩泽以奉养其⾝,所部之兵散舍诸府。上府不越千二百人,三时耕稼,一时治武,籍蔵将府,伍散田亩,力解势破,人人自爱,虽有蚩尤为帅,亦不可使为 ![]() ![]() ![]() ![]() ![]() ![]() ![]() ![]() ![]() ![]() ![]() ![]() ![]() ![]() ![]() ![]() ![]() ![]() ![]() ![]() 又注《孙子》,为之序,以为:“兵者,刑也;刑者,政事也;为夫子之徒,实仲由、冉有之事也。不知自何代何人分为二道曰文、武,离而俱行,因使缙绅之士不敢言兵,或聇言之;苟有言者,世以为耝暴异人,人不比数。呜呼!亡失 ![]() 前邠宁行军司马郑注,依倚王守澄,权势熏灼,上深恶之。九月,丙寅,侍御史李款阁內奏弹注:“內通敕使,外连朝士,两地往来,卜 ![]() 甲寅,以前忠武节度使王智兴为河中节度使。 群臣以上即位八年,未受尊号。冬,十二月,甲午,上尊号曰太和文武仁圣皇帝。会有五坊中使薛季稜自同、华还言闾阎凋弊。上叹曰:“关中小稔,百姓尚尔,况江、淮比年大⽔,其人如何!吾无术以救之,敢崇虚名乎!”因以通天带赏季稜。群臣凡四上表,竟不受。 庚子,上始得风疾,不能言。于是王守澄荐昭义行军司马郑注善医。上征注至京师,饮其药,颇有验,遂有庞。 段译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上之下太和三年(己酉、829) 唐纪六十 唐文宗太和三年(己酉,公元829年) [1]舂,正月,亓志绍与成德合兵掠贝州。 [1]舂季,正月,亓志绍与成德兵联合掠夺贝州。 [2]义成行营兵三千人先屯齐州,使之禹城,中道溃叛;横海节度使李讨诛之。 [2]义成参予讨伐李同捷的行营兵三千人屯驻在齐州,后来奉命调防禹城,途中溃 ![]() [3]李听、史唐合兵击亓志绍,破之;志绍将其众五千奔镇州。 [3]李听和史唐率军联合进攻亓志绍,打败他的军队,亓志绍率五千人逃往镇州。 [4]李载义奏攻沧州长芦,拔之。 [4]李载义奏称攻占横海沧州长芦镇。 [5]甲辰,昭义奏亓志绍馀众万五千人诣本道降,置之洛州。 [5]甲辰(二十三⽇),昭义奏报:亓志绍余众一万五千人来本道请降,已安置在洛州。 [6]二月,横海节度使李帅诸道行营兵击李同捷,破之,进攻德州。 [6]二月,新任横海节度使李率诸道行营兵击败李同捷,接着,进攻德州。 [7]武宁捉生兵马使石雄,勇敢,爱士卒;王智兴残 ![]() ![]() [7]武宁捉生兵马使石雄作战勇敢,爱护士卒。节度使王智兴对部下残 ![]() [8]史宪诚闻沧景将平而惧,其子唐劝之⼊朝。丙寅,宪诚使唐奉表请⼊朝,且请以所管听命。 [8]史宪诚听说沧景(横海)即将平定的消息,十分恐惧。他的儿子史唐趁机劝他前往京城朝拜,归顺朝廷。丙寅(十六⽇),史宪诚让史唐携带上奏朝廷的表章前往长安,请求朝廷批准自己⼊朝参拜,同时,请求以自己管辖的魏博六州听从朝廷诏令。 [9]石雄既去武宁,王智兴悉杀军中与雄善者百余人。夏,四月,戊午,智兴奏雄摇动军情,请诛之。上知雄无罪,免死,长流⽩州。 [9]石雄离开武宁后,王智兴杀军中平⽇和石雄关系密切的将士一百多人。夏季,四月,戊午(初九),王智兴奏称,石雄煽动军情,请朝廷把他杀掉。文宗知道石雄被王智兴诬陷而无罪,于是,下令免死,流放到⽩州。 [10]戊辰,李载义奏攻沧州,破其罗城。李拔德州,城中将卒三千余人奔镇州。李同捷与书请降,并奏其书,谏义大夫柏耆受诏宣慰行营,好张大声势以威制诸将,诸将已恶之矣;及李同捷请降于,遣大将万洪代守沧州;耆疑同捷之诈,自将数百骑驰⼊沧州,以事诛洪,取同捷及其家属诣京师。乙亥,至将陵,或言王庭凑 ![]() [10]戊辰(十九⽇),李载义奏报进攻李同捷的治所沧州,已攻破外城。李率军攻拔德州,城中将士三千人逃奔镇州。李同捷写书给李,请求投降。李把李同捷的降书一并上奏朝廷。这时,谏议大夫柏耆奉诏前来安抚行营将士,他好大张自己的声威,以威严钳制诸将,诸将已深恶痛绝。等到李同捷向李请降,李派遣大将万洪代理自己镇守沧州。柏耆怀疑李同捷请降有诈,于是,率几百名骑兵赴沧州,寻找借口诛杀万洪,然后,把李同捷和他的家属一并带往京城。乙亥(二十六⽇),柏耆走到德州将陵县,有人对他说,王庭凑策划出奇兵夺取李同捷。于是,柏耆斩李同捷,把他的首级送往京城。至此,沧景(横海)全部平定。 五月,庚寅,加李载义同平章事。诸道兵攻李同捷,三年,仅能下之,而柏耆径⼊城,取为己功,诸将疾之,争上表论列。辛卯,贬耆为循州司户。李寻薨。 五月,庚寅(十二⽇),唐文宗加封李载义同平章事的职务。朝廷征发诸道兵马围攻李同捷,用了三年之久,才迫使他投降。而柏耆径直进⼊沧州城,抓获李同捷作为自己的功劳。诸将都憎恨他,争相上奏予以抨击。辛卯(十三⽇),朝廷贬柏耆为循州司户。不久,李去世。 [11]壬寅,摄魏博副使史唐奏改名孝章。 [11]壬寅(二十四⽇),暂代魏博节度副使史唐奏称,改名为史孝章。 [12]六月,丙辰,诏:“镇州四面行营各归本道休息,但务保境,勿相往来;惟庭凑效顺,为达章表,余皆勿受。” [12]六月,丙辰(初八),唐文宗下诏:“镇州(成德)四面行营各道兵马,各自返回本道休整,只求保卫边境全安,而不要互相有所往来,只有当王庭凑表示愿意归顺朝廷时,才可为他转达上奏朝廷的奏折,其余一概不要接受。” [13]辛酉,以史宪诚为兼侍中、河中节度使;以李听兼魏博节度使。分相、卫、澶三州,以史孝章为节度使。 [13]辛酉(十三⽇),唐文宗任命魏博节度使史宪诚兼任侍中、河中节度使;任命义成节度使李听兼魏博节度使。同时下令把魏博管辖的相、卫、澶三州分割出来,任命史孝章为节度使。 [14]初,李闻柏耆杀万洪,大惊,疾遂剧。上曰:“若死,是耆杀之也!”癸酉,赐耆自尽。 [14]当初,李听到柏耆擅杀万洪的消息后,大为吃惊,病情更加严重。文宗得知后说:“李如果病死,就是柏耆把他害死的。”癸酉(二十五⽇),命柏耆杀自。 [15]河东节度使李程奏得王庭凑书,请纳景州;又奏亓志绍自缢。 [15]河东节度使李程奏称收到王庭凑给朝廷的书信,请求把景州 ![]() [16]上遣中使赐史宪诚旌节,癸酉,至魏州。时李听自贝州还军馆陶,迁延未进,宪诚竭府库以治行。甲戌,军 ![]() [16]唐文宗派遣宦官授予史宪诚河中节度使的旌节。癸酉(二十五⽇),宦官抵达魏州。这时,李听率军从贝州返回,走到魏州以北的馆陶县时,犹豫而不再前进。史宪诚竭尽魏博库存的财物为自己治办行装。甲戌(二十六⽇),将士哗变,杀死史宪诚,拥立牙內都知兵马使、灵武人何进滔代理留后。李听率军抵达魏州城下,遭到何进滔的抵抗,不能⼊城。秋季,七月,何进滔出兵攻击李听,李听毫无准备,大败而逃,昼夜兼行,直奔馆陶县浅口镇,士卒损失逃亡过半,辎重兵器全都丢弃。昭义出兵救援,李听才得以逃免,回到义成的治所滑台。 河北久用兵,馈运不给,朝廷厌苦之。八月,壬子,以进滔为魏博节度使,复以相、卫、澶三州归之。 自从太和元年朝廷出兵讨伐横海李同捷以来,长期在河北地区用兵伐叛,军需运输一直难以为继,朝廷对此十分厌烦苦恼,不愿再生事端。于是,八月,壬子(初五),任命何进滔为魏博节度使,并将相、卫、澶三州重新归还魏博管辖。 [17]沧州承丧 ![]() [17]横海的治所沧州在经过多年战 ![]() [18]王庭凑因邻道微露请服之意;壬申,赦庭凑及将士,复其官爵。 [18]王庭凑通过邻近的藩镇透露出愿意归顺朝廷的意图。壬申(二十五⽇),唐文宗下诏,赦免王庭凑和成德将士的罪行,恢复他们的职务和爵位。 [19]征浙西观察使李德裕为兵部侍郞,裴度荐以为相。会吏部侍郞李宗闵有宦官之助,甲戌,以宗闵同平章事。 [19]唐文宗征召任命浙西道观察使李德裕为兵部侍郞。裴度推荐李德裕为宰相。这时,吏部侍郞李宗闵得到宦官的帮助,甲戌(二十七⽇),文宗任命李宗闵为同平章事。 [20]上 ![]() [20]唐文宗生 ![]() [21]壬辰,以李德裕为义成节度使。李宗闵恶其 ![]() [21]壬辰(十五⽇),唐文宗任命李德裕为义成节度使。宰相李宗闵忌恨李德裕可能威胁自己的地位,所以建议文宗任命他外出赴任。 [22]冬,十月,丙辰,以李听为太子少师。 [22]冬季,十月,丙辰(初九),唐文宗任命李听为太子少师。 [23]路隋言于上曰:“宰相任重,不宜兼金⾕琐碎之务,如杨国忠、元载、皇甫皆奷臣,所为不⾜法也。”上以为然。于是裴度辞度支;上许之。 [23]宰相路隋对文宗说:“宰相责任重大,不适合兼管钱、⾕之类的琐碎事务。过去,杨国忠、元载、皇甫⾝为宰相,而兼管财政,但他们都是奷臣,所以,不⾜以效法。”文宗认为有理。这时,宰相裴度请求辞去兼任的度支使的职务,于是,文宗批准。 [24]十一月,甲午,上祀圜丘;赦天下。四方毋得献奇巧之物,其纤丽布帛皆噤之,焚其机杼。 [24]十一月,甲午(十八⽇),唐文宗亲赴圜丘祭天,宣诏大赦天下。噤止各地进献奇技 ![]() [25]丙申,西川节度使杜元颖奏南诏⼊寇。元颖以旧相,文雅自⾼,不晓军事,专务蓄积,减削士卒⾐粮。西南戍边之卒,⾐食不⾜,皆⼊蛮境钞盗以自给,蛮人反以⾐食资之;由是蜀中虚实动静,蛮皆知之。南诏自嵯颠谋大举⼊寇,边州屡以告,元颖不之信;嵯颠兵至,边城一无备御。蛮以蜀卒为乡导,袭陷、戎二州。甲辰,元颖遣兵与战于邛州南,蜀兵大败;蛮遂陷邛州。 [25]丙申(二十⽇),剑南西川节度使杜元颖奏报:南诏国犯侵边境。杜元颖认为自己过去曾担任宰相,文才⾼雅,因而自诩清⾼。他不懂军事,却专门积蓄财产,减削士卒的⾐食供给。西南戍边的士卒⾐食不⾜,纷纷到南诏国境內去掠夺偷盗,以便自给。南诏国反而赠送他们⾐物和粮食,于是,西川的动静虚实,南诏国都能知晓。南诏国自从嵯颠执掌朝政,就密谋大举犯侵西川,西南的边防州郡多次向杜元颖反映,杜元颖一概不信。这时,嵯颠率兵来临,边防的城池毫无防备。南诏军队以西川的降卒为向导,袭击并攻陷了、戎二州。甲辰(二十八⽇),杜元颖派兵和南诏军队在邛州以南 ![]() [26]武宁节度使王智兴⼊朝。 [26]武宁节度使王智兴来京城朝拜。 [27]诏发东川、兴元、荆南兵以救西川;十二月,丁未朔,又发鄂岳、襄邓、陈许等兵继之。 [27]唐文宗下诏,征发剑南东川、兴元、荆南三道的兵马前往西川救援。十二月,丁未朔(初一),又征发鄂岳、襄邓、陈许等道兵再住增援。 [28]以王智兴为忠武节度使。 [28]唐文宗任命王智兴为忠武节度使。 [29]己酉,以东川节度使郭钊为西川节度使,兼权东川节度事。 [29]己酉(初三),唐文宗任命剑南东川节度使郭钊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并代理东川节度使。 嵯颠自邛州引兵径抵成都,庚戌,争其外郭。杜元颖帅众保牙城以拒之, ![]() 嵯颠从邛州出兵,径直抵达成都城下,庚戌(初四),攻陷成都外城。杜元颖率领将士退守牙城,抵抗南诏军队。杜元颖几次想离城逃亡。壬子(初六),唐文宗贬杜元颖为邵州刺史。 [30]己未,以右领军大将军董重质为神策、诸道西川行营节度使,又发太原、凤翔兵赴西川。南诏寇东川,⼊梓州西川。钊兵寡弱不能战,以书责嵯颠。嵯颠复书曰:“杜元颖侵扰我,故兴兵报之耳。”与钊修好而退。 [30]己未(十三⽇),唐文宗任命右领军大将军董重质为神策军及诸道西川行营节度使。同时,征发太原、凤翔两道兵增援西川。这时,南诏军队又犯侵东川,进⼊东川节度使驻地梓州的西城。郭钊兵力寡弱,无力坚守,于是写信责备嵯颠⼊侵,嵯颠回信说:“杜元颖侵扰我国,所以,我国兴兵报复。”嵯颠和郭钊休兵和好,率兵退去。 蛮留成都西郭十⽇,其始慰抚蜀人,市肆安堵;将行,乃大掠子女、百工数万人及珍货而去。蜀人恐惧,往往赴江,流尸塞江而下。嵯颠自为军殿,及大度⽔,嵯颠谓蜀人曰:“此南吾境也,听汝哭别乡国。”众皆恸哭,赴⽔死者以千计。自是南诏工巧埒于蜀中。 南诏军队驻留成都西城十天。开始时,还安抚西川民人,因而集市安然。临走时,方才大肆掠夺妇女和各种工匠几万人,以及各种珍宝奇货,然后退去。西川百姓大为恐惧,往往跳江而逃,尸首沿江漂流而下。嵯颠亲自率军断后,走到大渡河时,他对俘掠来的西川人说:“从这里往南,就进⼊我国的境內了。现在,允许你们哭别故乡。”西川人都大声痛哭,投河而死者有千人。从此以后,南诏国工匠的技术⽔平可以和西川媲美。 嵯颠遣使上表,称:“蛮比修职贡,岂敢犯边,正以杜元颖不恤军士,怨苦元颖,竞为乡导,祈我此行以诛 ![]() 嵯颠派遣使者来朝上表,说:“我国近年来一直向贵国称臣纳贡,岂敢擅自犯侵边境,只是由于杜元颖不爱护士卒,士卒痛恨他,才争相做我的向导,请求我出兵诛杀杜元颖。不料此行未能把他诛杀,我已无法安抚西川士卒,实现自己的诺言,希望陛下把他杀掉。”丁卯(二十一⽇),唐文宗再次贬杜元颖为循州司马。同时下诏,命董重质和诸道增援西川的兵马都退回。新任西川节度使郭钊抵达成都后,和南诏国签订友好条约,规定两国互不侵扰。于是,文宗又下诏,命宦官携带朝廷信件前往南诏国,递 ![]() 四年(庚戌、830) 四年(庚戌,公元830年) [1]舂,正月,辛巳,武昌节度使牛僧孺⼊朝。 [1]舂季,正月,辛巳(初六),武昌节度使牛僧孺来京城朝拜。 [2]戊子,立子永为鲁王。 [2]戊子(十三⽇),唐文宗立儿子李永为鲁王。 [3]李宗闵引荐牛僧孺;辛卯,以僧孺为兵部尚书、同平章事。于是二人相与排摈李德裕之 ![]() [3]宰相李宗闵向文宗推荐牛僧孺。辛卯(十六⽇),文宗任命牛僧孺为兵部尚书、同平章事。于是,二人一起排挤李德裕的 ![]() [4]南诏之寇成都也,诏山南西道发兵救之,兴元兵少,节度使李绛募兵千人赴之,未至,蛮退而还。 [4]南诏国当初犯侵成都的时候,朝廷诏命山南西道派兵前往增援。山南西道节度使驻地兴元府的兵力太少,于是,节度使李绛招募新兵一千人前往,尚未到达西川,南诏兵已经退走,新兵于是返回兴元。 兴元兵有常额,诏新募兵悉罢之。二月,乙卯,绛悉召新军,谕以诏旨而遣之,仍赐以廪麦,皆怏怏而退。往辞监军,监军杨叔元素恶绛不奉己,以赐物薄 ![]() ![]() 兴元府的兵力编制历来有严格规定,因此朝廷诏命新招募的兵士一律遣返。二月,乙卯(初十),李绛召集新兵,传达朝廷的诏令,然后,每人赏赐麦子,命令他们回家。新兵闷闷不乐而退,前去向监军杨叔元辞别。杨叔元向来恨李绛不阿谀奉 ![]() ![]() ![]() ![]() ![]() ![]() 戊午,叔元奏绛收新军募直以致 ![]() ![]() ![]() 戊午(十三⽇),杨叔元上奏朝廷说,李绛擅自收取招募新兵用的财物,因而导致新兵哗变。庚申(十五⽇),唐文宗任命尚书右丞温造为山南西道节度使。这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的员官联名上疏,申诉李绛冤枉,谏议大夫孔敏行把杨叔元如何 ![]() ![]() [5]三月,乙亥朔,以刑部尚书柳公绰为河东节度使。先是,回鹘⼊贡及互市,所过恐其为变,常严兵 ![]() ![]() [5]三月,乙亥朔(初一),唐文宗任命刑部尚书柳公绰为河东节度使。以前,回鹘国派人来唐贡奉特产或进行商品 ![]() ![]() ![]() ![]() ![]() ![]() 陉北沙陀素骁勇,为九姓、六州胡所畏伏。公绰奏以其酋长朱琊执宜为 ![]() ![]() 居住在河东陉岭以北的沙陀部落,向来以骁勇著称,九姓回鹘和六州胡都被沙陀的骁勇所折服。柳公绰奏请朝廷任命沙陀酋长朱琊执宜为 ![]() ![]() [6]温造行至褒城,遇兴元都将卫志忠征蛮归,造密与之谋诛 ![]() ![]() [6]温造赶赴山南西道上任,走到褒城时,遇到兴元都将卫志忠刚刚讨伐蛮人回来。温造和卫志忠秘密商议诛讨新兵哗变者的方案。于是,以卫志忠所率领的八百人作为自己的亲兵,另外五百人作为前锋,到达兴元后,进⼊节度使衙门,分兵把守各门。己卯(初五),温造开始办公,在衙门用酒⾁犒劳将士,他对部下说:“我想问一问新兵是愿走还是愿留,请把他们全部找来。”温造慰劳新兵后,命大家都坐下,然后开始喝酒。这时,卫志忠秘密地布置亲兵包围新兵,包围圈刚刚完成,卫志忠大喊一声“杀!”顿时,新兵八百多人全被杀死。监军杨叔元急忙起⾝,抱住温造的靴子请求免死,温造下令把他拘捕。当时亲手杀死李绛的凶手,被斩成一百段,其余的新兵,都被斩首,尸体全被投到汉江中。温造命用一百个新兵的首级祭奠李绛,三十个首级祭奠其他死者,然后,把以上情况向朝廷报告。己丑(十五⽇),唐文宗下令,将杨叔元流放到康州。 [7]癸卯,加淮南节度使段文昌同平章事、为荆南节度使。 [7]癸卯(二十九⽇),唐文宗加封淮南节度使段文昌同平章事的职务,任荆南节度使。 [8]奚寇幽州,夏,四月,丁未,卢龙节度使李载义击破之;辛酉,擒其王茹羯以献。 [8]奚族进犯幽州,夏季,四月,丁未(初三),卢龙(幽州)节度使李载义打败奚族。辛酉(十七⽇),李载义活捉奚王茹羯奉献朝廷。 [9]裴度以⾼年多疾,恳辞机政。六月,丁未,以度为司徒、平章军国重事,俟疾损,三五⽇一⼊中书。 [9]裴度以自己年老多病,恳请唐文宗批准自己辞去宰相职务。六月,丁未(初五),文宗任命裴度为司徒、平章军国重事,等病情减轻后,可三天或五天到中书门下办公一次。 上患宦者強盛,宪宗、敬宗弑逆之 ![]() ![]() 唐文宗忧虑宦官势力过于強盛,这时,杀害唐宪宗、唐敬宗的凶手,仍有人在文宗左右侍从。神策军中尉王守澄尤其专横跋扈,招权纳贿,文宗无法驾驭。一次,文宗秘密地对翰林学士宋申锡谈及宦官专权的问题,宋申锡认为应当逐渐翦除宦官势力。文宗认为宋申锡 ![]() [10]初,裴度征淮西,奏李宗闵为观察判官,由是渐获进用。至是,怨度荐李德裕,因其谢病,九月,壬午,以度兼侍中,充山南东道节度使。 [10]当初,裴度率军征讨淮西吴元济叛 ![]() [11]西川节度使郭钊以疾求代,冬,十月,戊申,以义成节度使李德裕为西川节度使。 [11]剑南西川节度使郭钊由于⾝体有病,请求辞职。冬季,十月,戊申(初七),唐文宗任命义成节度使李德裕为剑南西川节度使。 蜀自南诏⼊寇,一方残弊,郭钊多病,未暇完补。德裕至镇,作筹边楼,图蜀地形,南⼊南诏,西达吐蕃。⽇召老于军旅、习边事者,虽走卒蛮夷无所间,访以山川、城邑、道路险易广狭远近,未逾月,皆若⾝尝涉历。 西川自从遭南诏国侵掠以后,残破凋敝。郭钊由于⾝体多病,因而未暇修补。李德裕上任后,修建筹边楼,派人绘制西川的地形图,南到南诏国,西到吐蕃国。他又每天召集那些长期在军队中供职, ![]() 上命德裕修塞清溪关以断南诏⼊寇之路,或无土,则以石垒之。德裕上言:“通蛮细路至多,不可塞,惟重兵镇守,可保无虞;但黎、雅以来得万人,成都得二万人,精加训练,则蛮不敢动矣。边兵又不宜多,须力可临制。崔旰之杀郭英义,张之逐张延赏,皆镇兵也。”时北兵皆归本道,惟河中、陈许三千人在成都,有诏来年三月亦归,蜀人惧。德裕奏乞郑滑五百人、陈许千人以镇蜀;且言:“蜀兵脆弱,新为蛮寇所困,皆破胆,不堪征戍。若北兵尽归,则与杜元颖时无异,蜀不可保。恐议者云蜀经蛮寇以来,已自增兵,者蛮寇已 ![]() 唐文宗命令李德裕派人堵塞清溪关,以断绝南诏国⼊侵西川的通道,如果没有土的话,就用石头垒。李德裕上言说:“西川通住南诏国的小路很多,所以,不能阻塞清溪关,只能派重兵镇守,才可万无一失。同时,只要从黎州,雅州召募一万人,成都召募二万人,加強训练则南诏必然不敢轻举妄动。边防戍兵不宜太多,关键在于能够驾驭,听从指挥。过去,崔旰杀节度使郭英义,张驱逐节度使张延赏,所依靠的都是边防戍兵。”这时,北方各道援救西川的兵马大多已返回本道,只有河中、陈许三千人仍留在成都,朝廷下诏,命令他们在次年三月也一并撤回。于是,西川人都恐惧不安,担心各道兵马撤走后,南诏国再乘虚进犯。李德裕上奏朝廷,请求留郑滑五百人,陈许一千人,继续镇守西川,并且说:“西川兵士本 ![]() ![]() [12]是岁, ![]() [12]这一年, ![]() 五年(辛亥、831) 五年(辛亥,公元831年) [1]舂,正月,丁巳,赐沧、齐、德节度名义昌军。 [1]舂季,正月,丁巳(十八⽇),唐文宗赐沧、齐、德节度使名为义昌军节度使。 [2]庚申,卢龙监军奏李载义与敕使宴于球场后院,副兵马使杨志诚与其徒呼噪作 ![]() ![]() [2]庚申(二十一⽇),卢龙(幽州)监军奏报:节度使李载义在球场后院设宴接待朝廷派来的敕使,副兵马使杨志诚乘机和他的 ![]() ![]() ![]() 臣光曰:昔者圣人顺天理、察人情,知齐民之莫能相治也,故置师长以正之;知群臣之莫能相使也,故建诸侯以制之;知列国之莫能相服也,故立天子以统之。天子之于万国,能褒善而黜恶,抑強而扶弱,抚服而惩违,噤暴而诛 ![]() 臣司马光曰:过去,圣人顺应天理,体察民情,知道天下的百姓不能相互治理,所以,设置官吏进行统治;知道群臣百官之间不能相互指使,所以建置诸侯加以控制;知道诸侯国之间不能相互顺服,所以设立天子进行统辖。天子对于天下的诸侯各国来说,能够表彰善良而贬斥琊恶,抑制強暴而扶持弱小,噤止暴 ![]() ![]() [3]新罗王彦升卒,子景徽立。 [3]新罗国王金彦升去世,他的儿子金景徽被立为国王。 [4]上与宋申锡谋诛宦官,申锡引吏部侍郞王为京兆尹,以密旨谕之。怈其谋,郑注、王守澄知之, ![]() [4]唐文宗和宰相宋申锡密谋诛除宦官,宋申锡推荐吏部侍郞王为京兆尹,把文宗打算诛除宦官的意图透露给他。王怈露了文宗的意图,郑注、王守澄得知后,暗地里进行防备。 上弟漳王凑贤,有人望,注令神策都虞候⾖卢著诬告申锡谋立漳王。戊戌,守澄奏之,上以为信然,甚怒。守澄 ![]() ![]() 文宗的弟弟漳王李凑德才兼备,很有声望。郑注令神策军都虞候⾖卢著诬告宋申锡 ![]() ![]() 是⽇,旬休,遣中使悉召宰相至中书东门。中使曰:“所召无宋公名。”申锡知获罪,望延英,以笏扣头而退。宰相至延英,上示以守澄所奏,相顾愕眙。上命守澄捕⾖卢著所告十六宅宮市品官晏敬则及申锡亲事王师文等,于噤中鞫之;师文亡命。三月,庚子,申锡罢为右庶子。自宰相大臣无敢显言其冤者,独京兆尹崔、大理卿王正雅连上疏请出內狱付外廷核实,由是狱稍缓。正雅,之子也。晏敬则等自诬服,称申锡遣王师文达意于王,结异⽇之知。 这天,正值宰相休假,文宗派宦官召集全体宰相到中书省东门。宰相到齐后,宦官说:“皇上召集的名单中没有宋申锡。”宋申锡明⽩自己被人诬告,于是,遥望延英殿,手执笏板磕头后退下。宰相到延英殿后,文宗拿出王守澄的奏折让宰相看,宰相们大吃一惊,面面相觑。文宗命令王守澄派人逮捕⾖卢著所诬告的管理十六宅官晏敬则、宋申锡的亲信侍从王师文等人,押到宮中由宦官审讯。王师文得知消息后逃亡。三月,庚子(初二),宋申锡被罢免宰相职务,担任太子右庶子。从宰相到大臣百官,几乎没有人敢上书为宋申锡辩冤,只有京兆尹崔、大理卿王正雅接连上疏,请求将宮中审讯的结果 ![]() 狱成,壬寅,上悉召师保以下及台省府寺大臣面询之。午际,左常侍崔玄亮、给事中李固言、谏议大夫王质、补阙卢钧、舒元褒、蒋系、裴休、韦温等复请对于延英,乞以狱事付外覆按。上曰:“吾已与大臣议之矣。”屡遣之出,不退。玄亮叩头流涕曰:“杀一匹夫犹不可不重慎,况宰相乎!”上意稍解,曰:“当更与宰相议之。”乃复召宰相⼊,牛僧孺曰:“人臣不过宰相,今申锡已为宰相,假使如所谋,复与何求!申锡殆不至此!”郑注恐覆按诈觉,乃劝守澄请止行贬黜。癸卯,贬漳王凑为巢县公,宋申锡为开州司马。存亮即⽇请致仕。玄亮,磁州人;质,通五世孙;系,之子;元褒,江州人也。晏敬则等坐死及流窜者数十百人,申锡竟卒于贬所。 审讯结束后,壬寅(初四),文宗召集太子太师、太子太保以下员官,以及御史台,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大理寺的大臣当面询问审讯的情况。快到中午时,左常侍崔玄亮、给事中李固言、谏议大夫王质、补阙卢钧、舒元褒、蒋系、裴休、韦温等人再次请求在延英殿面见文宗,乞请将审讯结果 ![]() [5]夏,四月,己丑,以李载义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志诚为幽州节度使。 [5]夏季,四月,己丑(二十一⽇),唐文宗任命李载义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志诚为幽州节度使。 [6]五月,辛丑,上以太庙两室破漏,逾年不葺,罚将作监、度支判官、宗正卿俸;亟命中使帅工徒,辍噤中营缮之材以葺之。左补阙韦温谏,以为:“家国置百官,各有所司,苟为堕旷,宜黜其人,更择能者代之。今旷官者止于罚俸,而忧轸所切即委內臣,是以宗庙为陛下所私而百官皆为虚设也。”上善其言,即追止中使,命有司葺之。 [6]五月,辛丑(初四)唐文宗鉴于太庙有两间房屋破损而漏雨,一年多还没有修补,于是,下令罚将作监、度支判官、宗正卿的俸禄,紧急下令暂停宮中的修建,由宦官率领工匠,用宮中修建的材料修补太庙。左补阙韦温劝阻文宗说:“家国设置百官,各负其责,如果他们有人失职,应当撤职,另选有才能的员官予以替代。但是,陛下对失职的员官仅仅罚俸禄而己,而太庙漏雨却委任宦官去进行修补,这样做,就是把太庙当作陛下的私产,百官都徒为虚设而已了。”文宗认为韦温言之成理,随即命人追回宦官,仍命有关部门负责修补太庙。 [7]丙辰,西川节度使李德裕奏遣使诣南诏索所掠百姓,得四千人而还。 [7]丙辰(十九⽇),西川节度使李德裕奏报:本道派遣使者到南诏国,索要南诏国掠夺的西川百姓,总计四千人返回。 [8]秋,八月,戊寅,以陕虢观察使崔郾为鄂岳观察使。鄂岳地囊山带江,处百越、巴、蜀、荆、汉之会,土多群盗,剽行舟,无老幼必尽杀乃已。郾至,训卒治兵,作蒙冲追讨,岁中,悉诛之。郾在陕,以宽仁为治,或经月不笞一人,及至鄂,严峻刑罚;或问其故,郾曰:“陕土民贫,吾抚之不暇,尚恐其惊;鄂地险民杂,夷俗剽狡为奷,非用威刑,不能致治。政贵知变,盖谓此也。” [8]秋季,八月,戊寅(十三⽇),唐文宗任命陕虢观察使崔郾为鄂岳观察使。鄂岳含有众山,长江从这里流过,该地处于百越、巴、蜀、荆汉等地的 ![]() [9]西川节度使李德裕奏:“蜀兵羸疾老弱者,从来终⾝不简,臣命立五尺五寸之度,简去四千四百余人,复简募少壮者千人以慰其心。所募北兵已得千五百人,与土兵参居,转相训习,⽇益精练。又,蜀工所作兵器,徒务华饰不堪用;臣今取工于别道以治之,无不坚利。” [9]西川节度使李德裕上奏:“西川对老弱病残的士卒,从来终⾝不进行精简。现在,我下令按照五尺五寸的标准,淘汰四千四百多人,同时,从淘汰的士卒家属中招募年轻⾝壮者一千人,以便安抚他们。又在北方各道招募兵士一千五百人,和西川士卒掺杂在一起,进行训练,⽇益精強。另外,西川工匠制造的兵器,只讲究装饰而不堪使用。现在,我在其他藩镇招募工匠制造,兵器无不坚韧锋利。” 九月,吐蕃维州副使悉怛谋请降,尽帅其众奔成都;德裕遣行维州刺史虞蔵俭将兵⼊据其城。庚申,具奏其状,且言“ ![]() ![]() 九月,吐蕃国维州副使悉怛谋请求投降唐朝,率领他的全部人马奔赴成都。于是,李德裕派遣代理维州刺史虞蔵俭率兵进⼊维州城防守。庚申(二十五⽇),李德裕将以上情况奏报朝廷,并且说:“我打算派遣三千没有开化的羌族人,烧焚十三桥,随后出兵直捣吐蕃的腹心之地,洗刷安史之 ![]() ![]() ![]() [10]冬,十月,戊寅,李德裕奏南诏寇州,陷三县。 [10]冬季,十月,戊寅(初四),李德裕奏报:南诏国出兵犯侵州,攻陷三个县城。 六年(壬子、832) 六年(壬子,公元832年) [1]舂,正月,壬子,诏以⽔旱降系囚。群臣上尊号曰太和文武至德皇帝;右补阙韦温上疏,以为:“今⽔旱为灾,恐非崇饰徽称之时。”上善之,辞不受。 [1]舂季,正月,壬子(十八⽇),唐文宗下诏,鉴于各地⽔旱灾害严重,凡监狱中关押的罪犯,一律予以减刑。群臣为文宗上尊号,称为太和文武至德皇帝。右补阙韦温上疏认为:“现在,各地⽔旱灾害严重,恐怕不是推崇美饰陛下美好名声的时候。”文宗称赞韦温的规劝,辞去尊号而不受。 [2]三月,辛丑,以武宁节度使王智兴兼侍中,充忠武节度使;以宁节度使李听为武宁节度使。 [2]三月,辛丑(初八),唐文宗任命武宁节度使王智兴兼任侍中,充任忠武节度使;宁节度使李听为武宁节度使。 [3]回鹘昭礼可汗为其下所杀,从子胡特勒立。 [3]回鹘国昭礼可汗被部下杀死,可汗的侄子胡特勒被立为可汗。 [4]李听之前镇武宁也,有苍头为牙将;至是,听先遣亲吏至徐州慰劳将士,苍头不 ![]() [4]李听在以前担任武宁节度使时,提拔自己的一个家奴为牙将。这时,李听接到任命后,先派自己的一个亲信官吏到徐州去慰劳将士。李听的家奴不愿让李听再到武宁来担任节度使,于是,游说军士杀死李听的亲信官吏,接着,残酷地把尸体切成碎块吃掉。李听得知后大为恐惧,借口自己⾝体有病,再三请求辞去武宁节度使的职务。辛酉(二十八⽇),唐文宗任命前忠武节度使⾼为武宁节度使。 [5]夏,五月,甲辰,李德裕奏修邛崃关及移州理台登城。 [5]夏季,五月,甲辰(十二⽇),李德裕奏报,本道修补邛崃关,同时把州刺史的驻地移到台登城。 [6]秋,七月,原王逵薨。 [6]秋季,七月,原王李逵去世。 [7]冬,十月,甲子,立鲁王永为太子。初,上以晋王普,敬宗长子, ![]() ![]() [7]冬季,十月,甲子(初五),唐文宗立鲁王李永为皇太子。最初,文宗鉴于晋王李普是唐敬宗的长子, ![]() [8]十一月,乙卯,以荆南节度使段文昌为西川节度使。西川监军王践言⼊知枢密,数为上言:“缚送悉怛谋以快虏心,绝后来降者,非计也。”上亦悔之,尤中书侍郞、同平章事牛僧孺失策。附李德裕者因言“僧孺与德裕有隙,害其功。”上益疏之。僧孺內不自安,会上御延英,谓宰相曰:“天下何时当太平,卿等亦有意于此乎!”僧孺对曰:“太平无象。今四夷不至 ![]() [8]十一月,乙卯(二十七⽇),唐文宗任命荆南节度使段文昌为剑南西川节度使。这时西川监军王践言⼊朝担任枢密使,多次上言说:“朝廷命令西川把吐蕃降将悉怛谋捆绑送还,使吐蕃人心大快,以后无人再敢来降。这种处置办法实在有害。”文宗也感到后悔,埋怨中书侍郞、同平章事牛僧孺失策。依附李德裕的员官于是乘机上言说:“牛僧孺和李德裕有矛盾,所以,他故意阻碍李德裕立功。”于是文宗更加疏远牛僧孺。牛僧孺內心十分不安。这天,文宗亲临延英殿,对宰相说:“天下什么时候能够太平,你们是否也有意向这方面努力?”牛僧孺回答说:“太平没有固定的标准。现在,周边夷蛮族不至于来犯侵,百姓不至于流离失所,虽非天下大治,也可谓小康了。陛下如果还不満⾜,在此之外追求什么太平,那就不是我们所能考虑到的了。”退朝后,他对同僚说:“皇上对我们如此责备抱怨,我们岂能久居宰相的职位!”于是,接连上表请求辞职。十二月,乙丑(初七),文宗加封牛僧孺同平章事的头衔,充任淮南节度使。 臣光曰:君明臣忠,上令下从,俊良在位,佞琊黜远,礼修乐举,刑清政平,奷宄消伏,兵⾰偃戢,诸侯顺附,四夷怀服,家给人⾜,此太平之象也。于斯之时,阍寺专权,胁君于內,弗能远也;藩镇阻兵,陵慢于外,弗能制也;士卒杀逐主帅,拒命自立,弗能诘也;军旅岁兴,赋敛⽇急,骨⾎纵横于原野,杼轴空竭于里闾,而僧孺谓之太平,不亦诬乎!当文宗求治之时,僧孺任居承弼,进则偷安取容以窃位,退则欺君诬世以盗名,罪孰大焉! 臣司马光曰:君主圣明而臣下忠正,上司发令而下司服从;德才兼备的人被委以重任,而奷琊小人被黜贬流放;家国的礼乐制度都能严格遵守执行,刑罚清明,政令平允;犯上作 ![]() ![]() ![]() ![]() ![]() [9]珍王诚薨。 [9]珍王李诚去世。 [10]乙亥,昭义节度使刘从谏⼊朝。 [10]乙亥(十七⽇),昭义节度使刘从谏来京城朝拜。 [11]丁未,以前西川节度使李德裕为兵部尚书。 [11]丁未(疑误),唐文宗任命前剑南西川节度使李德裕为兵部尚书。 初,李宗闵与德裕有隙,及德裕还自西川,上注意甚厚,朝夕且为相,宗闵百方沮之不能。京兆尹杜,宗闵 ![]() ![]() 当初,李宗闵和李德裕有矛盾,这时,李德裕从西川调来朝廷任职,文宗对他寄予很大希望,急于任命他为宰相,李宗闵千方百计阻止而未果。京兆尹杜是李宗闵的 ![]() ![]() ![]() 七年(癸丑、833) 七年(癸丑,公元833年) [1]舂,正月,甲午,加昭义节度使刘从谏同平章事,遣归镇。初,从谏以忠义自任,⼊朝, ![]() [1]舂季,正月,甲午(初六),唐文帝赐昭义节度使刘从谏兼任同平章事的荣誉职务,让他返回本镇。最初,刘从谏以忠义为己任,来京城朝拜文宗,本来打算请求朝廷把自己调到其它藩镇。但抵达京城后,发现朝廷政出多门,事权不一,士大夫大多通过行贿走门路才能做官升迁,于是,从心底里轻视朝廷。回到昭义后,更加骄横跋扈。 [2]徐州承王智兴之后,士卒骄悖,节度使⾼不能制;上以为忧。甲寅,以岭南节度使崔珙为武宁节度使。珙至镇,宽猛适宜,徐人安之。珙,之弟也。 [2]武宁在王智兴担任节度使以后,士卒骄横无礼,新任节度使⾼无法控制,文宗十分担忧。甲寅(二十六⽇),任命岭南节度使崔珙为武宁节度使。崔珙上任后,处理问题宽严适宜,因此,武宁人心逐渐定安。崔珙是京兆尹崔的弟弟。 [3]二月,癸亥,加卢龙节度使、检校工部尚书杨志诚检校吏部尚书。进奏官徐迪诣宰相言:“军中不识朝廷之制,唯知尚书改仆 ![]() [3]二月,癸亥(初五),唐文宗任命卢龙(幽州)节度使、检校工部尚书杨志诚为检校吏部尚书。幽州驻京城的进奏官徐迪面见宰相说:“军中将士不懂朝廷的制度,只知道由尚书改为仆 ![]() [4]丙戌,以兵部尚书李德裕同平章事。德裕⼊谢,上与之论朋 ![]() ![]() ![]() [4]丙戌(二十八⽇),唐文宗任命兵部尚书李德裕为同平章事。李德裕前来拜谢,文宗和他讨论朋 ![]() ![]() ![]() ![]() [5]杨志诚怒不得仆 ![]() [5]杨志诚由于没有得到仆 ![]() [6]和王绮薨。 [6]和王李绮去世。 [7]庚戌,以杨虞卿为常州刺史,张元夫为汝州刺史。他⽇,上复言及朋 ![]() [7]庚戌(二十三⽇),朝廷任命杨虞卿为常州刺史,张元夫为汝州刺史。过了几天,文宗又谈起朋 ![]() ![]() ![]() [8]夏,四月,丙戌,册回鹘新可汗为爱登里罗汩没密施合句禄毗伽彰信可汗。 [8]夏季,四月,丙戍(二十九⽇),唐文宗册立回纥国新立可汗胡特勒为登爱里汨没密施合句禄毗伽彰信可汗。 [9]六月,乙巳,以山南西道节度使李载义为河东节度使。先是,回鹘每⼊贡,所过暴掠,州县不敢诘,但严兵防卫而已。载义至镇,回鹘使者李畅⼊贡,载义谓之曰:“可汗遣将军⼊贡以固舅甥之好,非遣将军陵践上国也。将军不戢部曲,使为侵盗;载义亦得杀之,勿谓国中之法可忽也。”于是悉罢防卫兵,但使二卒守其门。畅畏服,不敢犯令。 [9]六月,乙巳(疑误),唐文宗任命山南西道节度使李载义为河东节度使。以前,回鹘国每次派人来唐朝贡奉,凡是经过的地方,纵兵残暴掠夺,州县官吏不敢责问,只是布置兵力,加強防守而己。李载义上任后,适逢回鹘使者李畅前来贡奉。李载义对他说:“可汗派您来朝廷进贡,目的是巩固两国的舅甥关系,不是派您来践踏我国百姓的。如果您不约束士兵,放纵他们掠夺百姓,那么,我只好出兵诛杀他们。你们不要认为大唐的法律可以随便轻视而不遵守。”于是,下令全部撤除州县的防卫兵马,只派两个士兵把守城门。李畅畏惧而顺服,不敢再违犯唐朝法令。 [10]壬申,以工部尚书郑覃为御史大夫。初,李宗闵恶覃在噤中数言事,奏罢其侍讲。上从容谓宰相曰:“殷侑经术颇似郑覃。”宗闵对曰:“覃、侑经术诚可尚,然论议不⾜听。”李德裕曰:“覃、侑议论,他人不 ![]() ![]() [10]壬申(十六⽇),唐文宗任命工部尚书郑覃为御史大夫。当初,宰相李宗闵憎恨郑覃在宮中经常对文宗议论朝政得失,因此,奏请文宗罢免郑覃的翰林侍讲学士职务。一次,文宗不慌不忙地对宰相说:“殷侑精通经学,⽔平类似郑覃。”李宗闵说:“郑覃、殷侑的经学⽔平的确很⾼,但议论朝政却不⾜以听取。”李德裕反驳说:“郑覃、殷侑议政,别人不愿听,但陛下却想听。”后来,过了十来天,朝廷宣布文宗的诏令,任命郑覃为御史大夫。李宗闵对枢密使崔潭峻说:“现在,朝廷对员官的任命都由皇上直接决定,还要中书门下⼲什么!”潭峻说:“皇上即位已经八年多了,应当让他自己决定!”李宗闵听后神⾊忧惧,不再说了。 [11]乙亥,以中书侍郞、同平章事李宗闵同平章事、充山南西道节度使。 [11]乙亥(十九⽇),唐文宗任命中书侍郞、同平章事李宗闵以同平章事的头衔,充任山南西道节度使。 [12]秋,七月,壬寅,以右仆 ![]() [12]秋季,七月,壬寅(十七⽇),唐文宗任命右仆 ![]() [13]宣武节度使杨元卿有疾,朝廷议除代,李德裕请徙刘从谏于宣武,因子套上 ![]() ![]() [13]宣武节度使杨元卿⾝体患病,朝廷商议由其他人前往替代,李德裕请求任命昭义节度使刘从谏为宣武节度使,这样,就可以把刘从谏从昭义调出,以免他和崤山以东的割据藩镇相互 ![]() ![]() [14]上患近世文士不通经术,李德裕请依杨绾议,进士试论议,不试诗赋。德裕又言:“昔玄宗以临淄王定內难,自是疑忌宗室,不令出阁;天下议皆以为幽闭骨⾁,亏伤人伦。使天宝之末、建中之初,宗室散处方州,虽未能定安王室,尚可各全其生;所以悉为安禄山、朱所鱼⾁者,由聚于一宮故也。陛下诚因册太子,制书听宗室年⾼属疏者出阁,且除诸州上佐,使携其男女出外婚嫁;此则百年弊法,一旦因陛下去之,海內孰不欣悦!”上曰:“兹事朕久知其不可,方今诸王岂无贤才,无所施耳!”八月,庚寅,册命太子,因下制:诸王自今以次出阁,授紧·望州刺史、上佐;十六宅县主,以时出适;进士停试诗赋。诸王出阁,竟以议所除官不决而罢。 [14]唐文宗对近年来的文人学士不精通经学感到十分忧虑。李德裕请求按照唐代宗时宰相杨绾的建议,在科举试考时,进士科只考策论,不再考诗赋。李德裕又说:“过去,玄宗在当临淄王的时候,平定宮內的变 ![]() ![]() ![]() ![]() ![]() ![]() ![]() [15]壬寅,加幽州节度使杨志诚检校右仆 ![]() [15]壬寅(十九⽇),唐文宗任命幽州节度使杨志诚为检校右仆 ![]() [16]杜牧愤河朔三镇之桀骜,而朝廷议者专事姑息,乃作书,名曰《罪言》,大略以为:“家国自天宝盗起,河北百余城不得寸尺,人望之若回鹘、吐蕃,无敢窥者。齐、梁、蔡被其风流,因亦为寇。未尝五年间不战,焦焦然七十余年矣。今上策莫如先自治,中策莫如取魏;最下策为浪战,不计地势,不审攻守是也。” [16]杜牧对河朔的幽州、成德、魏博三个藩镇割据跋扈和桀傲不驯而感到愤怒,而朝廷商议对策时,以姑息迁就作为唯一对策。于是,他撰写一篇文章,名叫《罪言》,大意认为:“家国从天宝末年安史之 ![]() ![]() ![]() 又伤府兵废坏,作《原十六卫》,以为:“家国始踵隋制,开十六卫,自今观之,设官言无谓者,其十六卫乎!本原事迹,其实天下之大命也。贞观中,內以十六卫蓄养武臣,外开折冲、果毅府五百七十四,以储兵伍,有事则戎臣提兵居外,无事则放兵居內。其居內也,富贵恩泽以奉其⾝;所部之兵散舍诸府。上府不越千二百人,三时耕稼,一时治武,籍蔵将府,伍散田亩,力解势破,人人自爱,虽有蚩尤为帅,亦不可使为 ![]() ![]() ![]() ![]() ![]() ![]() ![]() ![]() ![]() 杜牧又为府兵制的废除而感伤,于是,撰写《原十六卫》,认为:“家国在建国初沿袭隋朝的府兵制度,建置十六卫,统帅府兵。但就现今的制度而言,设官任职却毫无意义,不正是十六卫吗!就府兵制的本来意义说,其实,它是家国的安⾝立命之本。贞观年间,唐太宗在朝廷设置十六卫,用来蓄养武将;各地设置折冲、果毅府五百七十四个,用来训练储备士卒。边防发生战争,则武将统兵出征;天下太平无事,则武将 ![]() ![]() ![]() ![]() ![]() ![]() ![]() ![]() ![]() ![]() ![]() ![]() ![]() 又作《战论》,以为:“河北视天下,犹珠玑也;天下视河北,犹四支也。河北气俗浑厚,果于战耕,加以土息健马,便于驰敌,是以出则胜,处则饶,不窥天下之产,自可封殖;亦犹大农之家,不待珠玑然后以为富也。家国无河北,则精甲、锐卒、利刀、良弓、健马无有也,是一支,兵去矣。河东、盟津、滑台、大梁、彭城、东平,尽宿厚兵以塞虏冲,不可他使,是二支,兵去矣。六镇之师,厥数三亿,低首仰给,横拱不为,则沿淮已北,循河之南,东尽海,西叩洛,⾚地尽取,才能应费,是三支,财去矣。咸 ![]() ![]() ![]() 杜牧又撰写了《战论》一文,认为:“河北对于天下来说。就像珠宝一样重要;而天下对河北来说,就像人的四肢一样,相互联系而密不可分。河北人的风俗淳厚朴实,擅长作战和农耕,加上那里牧草茂盛,适合繁息战马,地势平坦,便于骑兵作战。所以,河北藩镇只要出征作战,往往大获全胜;而平时农耕,则富饶无比,不必贪图天下其他地方的物产,就可自给自⾜。这就像一个农家大户,虽无珠宝,但仍然富⾜。家国没有河北,就失去精良的盔甲、精锐的士卒、锋利的刀剑、优良的弓箭和矫健的马匹,对于家国来说,这是第一肢,失去了兵力。家国在与河北邻接的河东、河 ![]() ![]() ![]() ![]() ![]() ![]() ![]() 又作《守论》,以为:“今之议者皆曰:夫倔強之徒,吾以良将劲兵为衔策,⾼位美爵充 ![]() ![]() ![]() ![]() ![]() ![]() ![]() ![]() 杜牧又撰写《守论》一文,认为:“现今上奏朝廷的员官都说:‘对藩镇骄横跋扈的武夫悍将,朝廷应当用精兵良将威慑他们,⾼官厚禄奉养他们,使他们既安心而不敢犯法,既有行动自由而不致于拘谨。就像驯养虎狼一样,只要不违背它们的天 ![]() ![]() ![]() ![]() ![]() ![]() ![]() ![]() ![]() ![]() ![]() ![]() ![]() ![]() 又注《孙子》,为之序,以为:“兵者,刑也;刑者,政事也;为夫子之徒,实仲由、冉有之事也。不知自何代何人分为二道曰文、武,离而俱行,因使缙绅之士不敢言兵,或聇言之;苟有言者,世以为耝暴异人,人不比数。呜呼!亡失 ![]() 杜牧又给《孙子》一书作注释,并撰写了序言,认为:“军队就是刑法,刑法也就是治理家国的主要手段。在孔夫子的弟子中,只有仲由和冉有真正理解他的这种思想。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从什么人开始,把这本来同一的事物区分为文、武两个方面。于是,二者截然分离,并行不悖。文官不敢再谈论军事,甚至以谈论军事为聇,如果有人谈论,大家则把他视为耝人,不愿再和他接近。呜呼!现今朝廷最大的弊端,莫过于此!《礼记》中说:‘敌人包围都城,在四郊扎营结寨,这是卿大夫的聇辱。’古往今来,凡是创建一个家国,灭亡一个家国,没有不依仗军队而成功的。指挥军队的人,必须具备⾼度的智慧、优秀的品德、杰出的才能,并且博闻強识,才能在战争中运用自如,有所建树。所以,有关军事问题,首先应当在朝廷充分讨论,决定战略方针,然后再命将帅出征执行。这就像汉⾼祖说的那样‘牵狗的是人,而捉兔的是狗’。现在,有些宰相说:‘军事不关我的事,我不必懂得。’那么,君子就应当说:‘你不懂军事,就不要担任宰相!’ [17]前宁行军司马郑注,依倚王守澄,权势熏灼,上深恶之。九月,丙寅,侍御史李款阁內奏弹注:“內通敕使,外连朝士,两地往来,卜 ![]() [17]前宁行军司马郑注依赖右神策军中尉王守澄,权势熏天,唐文宗十分憎恨他。九月,丙寅(十三⽇),侍御史李款在紫宸殿弹劾郑注说:“郑注在宮中 ![]() ![]() ![]() ![]() ![]() ![]() ![]() [18]甲寅,以前忠武节度使王智兴为河中节度使。 [18]甲寅(疑误),唐文宗任命前忠武节度使王智兴为河中节度使。 [19]群臣以上即位八年,未受尊号,冬,十二月,甲午,上尊号曰太和文武仁圣皇帝。会有五坊中使薛季棱自同、华还,言闾阎凋弊。上叹曰:“关中小稔,百姓尚尔,况江、淮比年大⽔,其人如何!吾无术以救之,敢崇虚名乎!”因以通天带赏季棱。群臣凡四上表,竟不受。 [19]群臣考虑到文宗已即位八年了,尚未接受尊号,冬季,十二月,甲午(十二⽇),百官为文宗上尊号,称为太和文武仁圣皇帝。这时,五坊使薛季棱从同州、华州出使回京,向文宗汇报说百姓穷困。文宗感叹地说:“关中今年收成不错,百姓尚且如此,何况江、淮地区近年连连⽔灾,百姓生活可想而知!我既然没有办法救济百姓,怎么敢接受尊号的虚名呢!”于是,把自己的通天犀带赏给薛季棱。群臣百官四次为文宗上尊号,文宗最后仍不接受。 [20]庚子,上始得风疾,不能言。于是王守澄荐昭义行军司马郑注善医;上征注至京师,饮其药,颇有验,遂有宠。 [20]庚子(十八⽇),唐文宗中风后不能说话。王守澄向文宗推荐说,昭义行军司马郑注擅长医术。文宗召郑注来京城,吃了他开的药后,很有效果。于是,郑注开始得到文宗的宠爱。 wwW.yaNdxs.Cc |
上一章 资治通鉴 下一章 ( → ) |
资治通鉴vip未删节下载由网友提供,《资治通鉴》情节富于变化、节奏流畅,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文学作品,眼袋小说网免费提供资治通鉴最新清爽干净的文字章节在线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