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情节富于变化,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小说 |
![]() |
|
眼袋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 书号:10116 时间:2017/3/25 字数:46083 |
上一章 三十五纪唐 下一章 ( → ) | |
起柔兆阉茂,尽屠维⾚奋若六月,凡三年有奇。 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上之上 ◎ 元和元年丙戌,公元八零六年 舂,正月,丙寅朔,上帅群臣诣兴庆宮上上皇尊号。 丁卯,赦天下,改元。 辛未,以鄂岳观察使韩皋为奉义节度使。癸酉,以奉义留后伊宥为安州刺史兼安州留后。宥,慎之子也。壬午,加成德节度使王士真同平章事。 甲申,上皇崩于兴庆宮。 刘辟既得旌节,志益骄,求兼领三川,上不许。辟遂发兵围东川节度使李康于梓州, ![]() ![]() ![]() ![]() 上与杜⻩裳论及籓镇,⻩裳曰:“德宗自经忧患,务为姑息,不生除节帅。有物故者,先遣中使察军情所与则授之。中使或私受大将赂,归而誉之,即降旄钺,未尝有出朝廷之意者。陛下必 ![]() ⾼崇文屯长武城,练卒五千,常如寇至,卯时受诏,辰时即行,器械糗粮,一无所阙。甲午,崇文出斜⾕,李元奕出骆⾕,同趣梓州。崇文军至兴元,军士有食于逆旅,折人匕箸者,崇文斩之以徇。 刘辟陷梓州,执李康。二月,严砺拔剑州,斩其刺史文德昭。 奚王诲落可⼊朝。丁酉,以诲落可为饶乐郡王,遣归。 癸丑,加魏博节度使田季安同平章事。 戊午,上与宰相论:“自古帝王,或勤劳庶政,或端拱无为,互有得失,何为而可?”杜⻩裳对曰:“王者上承天地宗庙,下抚百姓四夷,夙夜忧勤,固不可自暇自逸。然上下有分,纪纲有叙,苟慎选天下贤才而委任之,有功则赏,有罪则刑,选用以公,赏刑以信,则谁不尽力,何求不获哉!明主劳于求人,而逸于任人,此虞舜所以能无为而治者也。至于簿书狱市烦细之事,各有司存,非人主所宜亲也。昔秦始皇以衡石程书,魏明帝自按行尚书事,隋文帝卫士传餐,皆无补于当时,取讥于后来,其耳目形神非不勤且劳也,所务非其道也。夫人主患不推诚,人臣患不竭忠。苟上疑其下,下欺其上,将以求理,不亦难乎!”上深然其言。 三月,丙寅,以神策京西行营节度使范希朝为右金吾大将军。 ⾼崇文引兵自阆州趣梓州,刘辟将邢泚引兵遁去,崇文⼊屯梓州。辟归李康于崇文以求自雪,崇文以康败军失守,斩之。丙子,严砺奏克梓州。丁丑,制削夺刘辟官爵。 初,韩全义⼊朝,以其甥杨惠琳知夏绥留后。杜⻩裳以全义出征无功,骄蹇不逊,直令致仕,以右骁卫将军李演为夏绥节度使。惠琳勒兵拒之,表称“将士 ![]() 潘孟 ![]() ![]() 丙午,策试制举之士,于是校书郞元稹、监察御史独孤郁、校书郞下邽⽩居易、前进士萧俛、沈传师出焉。郁,及之子;俛,华之孙;传师,既济之子也。 杜佑请解财赋之职,仍举兵部侍郞、度支使、盐铁转运副使李巽自代。丁未,加佑司徒,罢其盐铁转运使,以巽为度支、盐铁转运使。自刘晏之后,居财赋之职者,莫能继之。巽掌使一年,征课所⼊,类晏之多,明年过之,又一年加一百八十万缗。 戊申,加陇右经略使、秦州刺史刘澭保义军节度使。 辛酉,以元稹为右拾遗,独孤郁为左拾遗,⽩居易为盩厔尉、集贤校理,萧俛为右拾遗,沈传师为校书郞。 稹上疏论谏职,以为:“昔太宗以王珪、魏征为谏官,宴游寝食未尝不在左右,又命三品以上⼊议大政,必遣谏官一人随之,以参得失,故天下大理。今之谏官,大不得豫召见,次不得参时政,排行就列,朝谒而已。近年以来,正牙不奏事,庶官罢巡对,谏官能举职者,独诰命有不便则上封事耳。君臣之际,讽谕于未形,筹画于至密,尚不能回至尊之盛意,况于既行之诰令,已命之除授,而 ![]() ![]() ![]() ![]() ![]() ![]() ![]() ![]() ![]() 稹又以贞元中王伾、王叔文伎术得幸东宮,永贞之际几 ![]() ![]() 壬戌,邵王约薨。 五月,丙子,以横海留后程执恭为节度使。 庚辰,尚书左丞、同平章事郑馀庆罢为太子宾客。 辛卯,尊太上皇后为皇太后。 刘辟城鹿头关,连八栅,屯兵万馀人以拒⾼崇文。六月,丁酉,崇文击败之。辟置栅于关东万胜堆。戊戌,崇文遣骁将范 ![]() 加卢龙节度使刘济兼侍中。己亥,加平卢节度使李师古兼侍中。 庚子,⾼崇文破刘辟于德 ![]() 初,李师古有异⺟弟曰师道,常疏斥在外,不免贫窭。师古私谓所亲曰:“吾非不友于师道也,吾年十五拥节旄,自恨不知稼穑之艰难。况师道复减吾数岁,吾 ![]() ![]() ![]() ![]() ![]() 秋,七月,癸丑,⾼崇文破刘辟之众万人于玄武。甲午,诏:“凡西川继援之兵,悉取崇文处分。” 壬寅,葬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于丰陵,庙号顺宗。 八月,壬戌,以妃郭氏为贵妃。 丁卯,立皇子宁为邓王,宽为澧王,宥为遂王,察为深王,寰为洋王,寮为绛王,审为建王。 李师道总军务,久之,朝命未至。师道谋于将佐,或请出兵掠四境。⾼沐固止之,请输两税,申官吏,行盐法,遣使相继奉表诣京师。杜⻩裳请乘其未定而分之。上以刘辟未平,己巳,以师道为平卢留后、知郓州事。堂后主书滑涣久在中书,与知枢密刘光琦相结,宰相议事有与光琦异者,令涣达意,常得所 ![]() 壬寅,⾼崇文又败刘辟之众于鹿头关,严秦败刘辟之众于神泉。河东将阿跌光颜将兵会⾼崇文于行营,愆期一⽇,惧诛, ![]() ![]() 初,韦皋以西山运粮使崔从知邛州事,刘辟反,从以书谏辟;辟发兵攻之,从婴城固守;辟败,乃得免。从,融之曾孙也。 韦皋参佐房式、韦乾度、独孤密、符载、郗士美、段文昌等素服⿇屦,衔土请罪。崇文皆释而礼之,草表荐式等,厚赆而遣之。目段文昌曰:“君必为将相,未敢奉荐。”载,庐山人;式,琯之从子;文昌,志玄之玄孙也。 辟有二妾,皆殊⾊,监军请献之,崇曰:“天子命我讨平凶竖,当以抚百姓为先,遽献妇人以求媚,岂天子之意琊!崇文义不为此。”乃以配将吏之无 ![]() 杜⻩裳建议征蜀及指受⾼崇文方略,皆悬合事宜。崇文素惮刘澭,⻩裳使谓之曰:“若无功,当以刘澭相代。”故能得其死力。及蜀平,宰相⼊贺,上目⻩裳曰:“卿之功也!” 辛巳,诏征少室山人李渤为左拾遗。渤辞疾不至,然朝政有得失,渤辄附奏陈论。 冬,十月,甲子,易定节度使张茂昭⼊朝。 制割资、简、陵、荣、昌、泸六州隶东川。房式等未至京师,皆除省寺官。丙寅,以⾼崇文为西川节度使。戊辰,以严砺为东川节度使。庚午,以将作监柳晟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晟至汉中,府兵讨刘辟还,未至城,诏复遣戍梓州,军士怨怒,,胁监军,谋作 ![]() 戊子,刘辟至长安,并族 ![]() 武宁节度使张愔有疾,上表请代。十一月,戊申,征愔为工部尚书,以东都留守王绍代之,复以濠、泗二州隶武宁军。徐人喜得二州,故不为 ![]() 丙辰,以內常侍吐突承璀为左神策中尉。承璀事上于东宮,以⼲敏得幸。 是岁,回鹘⼊贡,始以摩尼偕来,于国中置寺处之。其法⽇晏乃食,食荤而不食湩酪。回鹘信奉之,可汗或与议国事。 ◎ 元和二年丁亥,公元八零七年 舂,正月,辛卯,上祀圆丘,赦天下。 上以杜佑⾼年重德,礼重之,常呼司徒而不名。佑以老疾,请致仕。诏令佑每月⼊朝不过再三,因至中书议大政。它⽇听归樊川。 门下侍郞、同平章事杜⻩裳,有经济大略而不修小节,故不得久在相位。乙巳以⻩裳同平章事,充河中、晋、绛、慈、隰节度使。己酉,以户部侍郞武元衡为门下侍郞,翰林学士李吉甫为中书侍郞,并同平章事。吉甫闻之感泣,谓中书舍人裴垍曰:“吉甫流落江、淮,逾十五年,一旦蒙恩至此。思所以报德,惟在进贤,而朝廷后进,罕所接识,君有精鉴,愿悉为我言之。”垍取笔疏三十馀人,数月之间,选用略尽。当时翕然称吉甫为得人。 二月,癸酉,邕州奏破⻩贼,获其酋长⻩承庆。 夏,四月,甲子,以右金吾大将军范希朝为朔方、灵、盐节度使,以右神策、盐州、定远兵隶焉,以⾰旧弊,任边将也。 秋、八月,刘济、王士真、张茂昭争私隙,迭相表请加罪。戊寅,以给事中房式为幽州、成德、义武宣慰使,和解之。 九月,乙酉,密王绸薨。 夏、蜀既平,籓镇惕息,多求⼊朝。镇海节度使李锜亦不自安,求⼊朝,上许之。遣中使至京口慰抚,且劳其将士。锜虽署判官王澹为留后,实无行意,屡迁行期,澹与敕使数劝谕之。锜不悦,上表称疾,请至岁暮⼊朝。上以问宰相,武元衡曰:“陛下初即政,锜求朝得朝,求止得止,可否在锜,将何以令四海!”上以为然,下诏征之。锜诈穷,遂谋反。王澹既掌留务,于军府颇有制置,锜益不平,密谕亲兵使杀之。会颁冬服,锜严兵坐幄中,澹与敕使⼊谒,有军士数百噪于庭曰:“王澹何人,擅主军务!”曳下,脔食之;大将赵琦出慰止,又脔食之;注刃于敕使之颈,诟詈,将杀之。锜 ![]() 冬,十月,己未,诏征锜为左仆 ![]() ⾼崇文在蜀期年,一旦谓监军曰:“崇文,河朔一卒,幸有功。致位至此。西川乃宰相回翔之地,崇文叨居⽇久,岂敢自安!”屡上表称“蜀中安逸,无所陈力,愿效死边陲。”上择可以代崇文者而难其人。丁卯,以门下侍郞、同平章事武元衡同平章事,充西川节度使。 李锜以宣州富饶, ![]() ![]() ![]() ![]() 宰相议诛锜大功以上亲,兵部郞中蒋乂曰:锜大功亲,皆淮安靖王之后也。淮安有佐命之功,陪陵、享庙,岂可以末孙为恶而累之乎!”又 ![]() 十一月,甲申朔,锜至长安,上御兴安门,面诘之。对曰:“臣初不反,张子良等教臣耳。”上曰:“卿为元帅,子良等谋反,何不斩之,然后⼊朝!”锜无以对。乃并其子师回 ![]() 有司请毁锜祖考冢庙,中丞卢坦上言:“李锜⽗子受诛,罪已塞矣。昔汉诛霍禹,不罪霍光;先朝诛房遗爱不及房玄龄。《康诰》曰:‘⽗子兄弟,罪不相及。’以锜为不善而罪及五代祖乎?”乃不毁。 有司籍锜家财输京师。翰林学士裴垍、李绛上言,以为:“李锜僭侈,割剥六州之人以富其家,或枉杀其⾝而取其财。陛下闵百姓无告,故讨而诛之,今辇金帛以输上京,恐远近失望。愿以逆人资财赐浙西百姓,代今年租赋。”上嘉叹久之,即从其言。 昭义节度使卢从史,內与王士真、刘济潜通,而外献策请图山东,擅引兵东出。上召令还上 ![]() 他⽇,上召李绛对于浴堂,语之曰:“事有极异者,朕比不 ![]() ![]() ![]() ![]() ![]() ![]() ![]() 群臣请上尊号曰睿圣文武皇帝,丙申,许之。 盩厔尉、集贤校理⽩居易作乐府及诗百馀篇,规讽时事,流闻噤中。上风而悦之,召⼊翰林为学士。 十二月,丙辰,上谓宰相曰:“太宗以神圣之资,群臣进谏者犹往复数四,况朕寡昧,自今事有违,卿当十论,无但一二而已。 丙寅,以⾼崇文同平章事,充邠宁节度、京西诸军都统。 山南东道节度使于頔惮上英威,为子季友求尚主。上以皇女普宁公主 ![]() 是岁,李吉甫撰《元和国计簿》上之,总计天下方镇四十八,州府二百九十五,县千四百五十三。其凤翔、鄜坊、邠宁、振武、泾原、银夏、灵盐、河东、易定、魏博、镇冀、范 ![]() ◎ 元和三年戊子,公元八零八年 舂,正月,癸巳,群臣上尊号曰睿圣文武皇帝;赦天下。“自今长吏诣阙,无得进奉。”知枢密刘光琦奏分遣中使赍赦诣诸道,意 ![]() 临泾镇将郝泚以临泾地险要,⽔草美,吐蕃将⼊寇,必屯其地,言于泾原节度使段祐,奏而城之,自是泾原获安。 二月,戊寅,咸安大长公主薨于回鹘。三月,回鹘腾里可汗卒。 癸巳,郇王总薨。 辛亥,御史中丞卢坦奏弹前山南西道节度使柳晟,前浙东观察使阎济美违赦进奉。上召坦褒慰之,曰:“朕已释其罪,不可失信。”坦曰:“赦令宣布海內,陛下之大信也。晟等不畏陛下法,奈何存小信弃大信乎!”上乃命归所进于有司。 夏,四月,上策试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举人,伊阙尉牛僧孺、陆浑尉皇甫湜、前进士李宗闵皆指陈时政之失,无所避;户部侍郞杨于陵、吏部员外郞韦贯之为考策官,贯之署为上第。上亦嘉之。乙丑,诏中书优与处分。李吉甫恶其言直,泣诉于上,且言“翰林学士裴垍、王涯覆策。湜,涯之甥也,涯不先言;垍无所异同。”上不得已,罢垍、涯学士,垍为户部侍郞,涯为都员官外郞,贯之为果州刺史。后数⽇,费之再贬巴州刺史,涯贬虢州司马。乙亥,以杨于陵为岭南节度使,亦坐考策无异同也。僧孺等久之不调,各从辟于籓府。僧孺,弘之七世孙;宗闵,元懿之玄孙;贯之,福嗣之六世孙;湜,睦州新安人也。 丁丑,罢五月朔宣政殿朝贺。 以荆南节度使裴均为右仆 ![]() ![]() ![]() ![]() 五月,翰林学士、左拾遗⽩居易上疏,以为:“牛僧孺等直言时事,恩奖登科,而更遭斥逐,并出为关外官。杨于陵等以考策敢收直言,裴垍等以覆策不退直言,皆坐谴谪。卢坦以数举职事黜庶子。此数人皆今之人望,天下视其进退以卜时之否蔵者也。一旦无罪悉疏弃之,上下杜口,众心氵匈々,陛下亦知之乎?且陛下既下诏征之直言,索之极谏,僧孺等所对如此,纵未能推而行之,又何忍罪而斥之乎!昔德宗初即位,亦征直言极谏之士,策问天旱,穆质对云:‘两汉故事,三公当免,卜式著议,弘羊可烹。’德宗深嘉之,自畿尉擢为左补阙。今僧孺等所言未过于穆质,而遽斥之,臣恐非嗣祖宗之道也!”质,宁之子也。 丙午,册回鹘新可汗为爱登里啰汨密施合毘伽保义可汗。 西原蛮酋长⻩少卿请降。六月,癸亥,以为归顺州刺史。 沙陀劲勇冠诸胡,吐蕃置之甘州,每战,以为前锋。回鹘攻吐蕃,取凉州。吐蕃疑沙陀贰于回鹘, ![]() ![]() ![]() ![]() 秋,七月,辛已朔,⽇有食之。 以右庶子卢坦为宣歙观察使。苏強之诛也,兄弘在晋州幕府,自免归,人莫敢辟。坦奏:“弘有才行,不可以其弟故废之,请辟为判官。”上曰:“向使苏強不死,果有才行,犹可用也,况其兄乎!”坦到官,值旱饥,⾕价⽇增,或请抑其价。坦曰:“宣、歙土狭⾕少,所仰四方之来者。若价 ![]() 九月,庚寅,以于由页为司空,同平章事如故;加右仆 ![]() 壬辰,加宣武节度使韩弘同平章事。 丙申,以户部侍郞裴垍为中书侍郞、同平章事。上虽以李吉甫故罢垍学士,然宠信弥厚,故未几复擢为相。初,德宗不任宰相,天下细务皆自决之,由是裴延龄辈得用事。上在籓邸,心固非之,及即位,选擢宰相,推心委之,尝谓垍等曰:“以太宗、玄宗之明,犹藉辅佐以成其理,况如朕不及先圣万倍者乎!”垍亦竭诚辅佐。上尝问垍:“为理之要何先?’对曰:“先正其心。”旧制,民输税有三:一曰上供,二曰送使,三曰留州。建中初定两税,货重钱轻。是后货轻钱重,民所出已倍其初。其留州、送使者,所在又降省估,就实估以重敛于民。及垍为相,奏:“天下留州、送使物,请一切用省估。其观察使,先税所理之州以自给,不⾜,然后许税于所属之州。”由是江、淮之民稍苏息。先是,执政多恶谏官言时政得失,垍独赏之。垍器局峻整,人不敢⼲以私。尝有故人自远诣之,垍资给优厚,从容款狎。其人乘间求京兆判司,垍曰:“公才不称此官,不敢以故人之私伤朝廷至公。它⽇有盲宰相怜公者,不妨得之,垍则必不可。” 戊戌,以中书侍郞、同平章事李吉甫同平章事,充淮南节度使。 河中、晋绛节度使邠宣公社⻩裳薨。 冬,十二月,庚戌,置行原州于临泾,以镇将郝下泚为刺史。 南诏王异牟寻卒,子寻阁劝立。 ◎ 元和四年己丑,公元八零九年 舂,正月,戊子,简王遘薨。 渤海康王嵩璘卒,子元瑜立,改元永德。 南方旱饥。庚寅,命左司郞中郑敬等为江、淮、二浙、荆、湖、襄、鄂等道宣慰使,赈恤之,将行,上戒之曰:“朕宮中用帛一匹,皆籍其数,惟贝周救百姓,则不计费,卿辈宜识此意,勿效潘孟 ![]() 给事中李籓在门下,制敕有不可者,即于⻩纸后批之。吏请更连素纸,籓曰:“如此,乃状也,何名批敕!”裴垍荐籓有宰相器。上以门下侍郞、同平章事郑絪循默取容,二月,丁卯,罢絪为太子宾客,擢籓为门下侍郞、同平章事。籓知无不言,上甚重之。 河东节度使严绶,在镇九年,军政补署一出监军李辅光,绶拱手而已。裴垍具奏其状,请以李鄘代之。三月,乙酉,以绶为左仆 ![]() 成德节度使王士真薨,其子副大使承宗自为留后。河北三镇,相承各置副大使,以嫡长为之,⽗没则代领军务。 上以久旱, ![]() ![]() 初,王叔文之 ![]() 魏征玄孙稠贫甚,以故第质钱于人,平卢节度使李师道请以私财赎出之。上命⽩居易草诏,居易奏言:“事关 ![]() 王承宗叔⽗士则以承宗擅自立,恐祸及宗,与幕客刘栖楚俱自归京师。诏以士则为神策大将军。 翰林学士李绛等奏曰:“陛下嗣膺大宝,四年于兹,而储闱未立,典册不行,是开窥觎之端,乖重慎之义,非所以承宗庙、重社稷也。伏望抑扌为谦之小节,行至公之大典。”丁卯,制立长子邓王宁为皇太子。宁,纪美人之子也。 辛未,灵盐节度使范希朝奏以太原防秋兵六百人⾐粮给沙陀,许之。 夏,四月,山南东道节度使裴均恃有中人之助,于德音后首进银器千五百馀两。翰林学士李绛、⽩居易等上言:“均 ![]() 上 ![]() ![]() ![]() ![]() ![]() ![]() ![]() ![]() 初,平凉之盟,副无帅判官路泌、会盟判官郑叔矩皆没于吐蕃。其后吐蕃请和,泌子随三诣阙号泣上表,乞从其请。德宗以吐蕃多诈,不许。至是,吐蕃复请和,随又五上表,诣执政泣请,裴垍、李籓亦言于上,请许其和。上从之。五月,命祠部郞中徐复使吐蕃。 六月,以灵盐节度使范希朝为河东节度使。朝议以沙陀在灵武,迫近吐蕃,虑其反复,又部落众多,恐长⾕价,乃命悉从希朝诣河东。希朝选其骁骑千二百,号沙陀军,置使以领之,而处其馀众于定襄川。于是硃琊执宜始保神武川之⻩花堆。 左军中尉吐突承璀领功德使,盛修安国寺,奏立圣德碑,⾼大一准《华岳碑》,先构碑楼,请敕学士撰文,且言“臣已具钱万缗, ![]() ![]() 段译 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上之上元和元年(丙戌、806) 唐纪五十三唐宪宗元和元年(丙戌,公元806年) [1]舂,正月,丙寅朔,上帅群臣诣兴庆宮上上皇尊号。 [1]舂季,正月,丙寅朔(初一),宪宗率领群臣来到兴庆宮,向太上皇进献尊号。 [2]丁卯,赦天下,改元。 [2]丁卯(初二),宪宗大赦天下罪囚,改年号。 [3]辛未,以鄂岳观察使韩皋为奉义节度使。癸酉,以奉义留后伊宥为安州刺史兼安州留后。宥,慎之子也。壬午,加成德节度使王士真同平章事。 [3]辛未(初六),宪宗任命鄂岳观察使韩皋为奉义节度使;癸酉(初八),任命奉义留后伊宥为安州刺史兼安州留后。伊宥是伊慎的儿子。壬午(十 七⽇),加封成德节度使王士真为同平章事。 [4]甲申,上皇崩于兴庆宮。 [4]甲申(十九⽇),太上皇在兴庆宮驾崩。 [5]刘辟既得旌节,志益骄,求兼领三川,上不许。辟遂发兵围东川节度使李康于梓州, ![]() ![]() ![]() [5]刘辟得到节度使的任命以后,愈发心志骄矜,又要求兼管整个三川,宪宗不肯答应。于是,刘辟派兵在梓州围困东川节度使李康,打算让本幕府的卢文若担任东川节度使。推官莆田人林蕴极力规劝刘辟不要起兵、刘辟大怒,给林蕴加上枷锁,投⼊监牢,后来又将他拖出来,做出将要杀他的样子,却又暗中告诫执行刑罚的人不要杀死他,只在他的脖子上用刀刃磨上几下,打算使他屈服,而赦免他。林蕴喝斥执行刑罚的人说:“小子!要杀就杀,我的脖子难道是你的磨刀石吗!”刘辟环顾着周围的人们说:“林蕴真是一位忠烈之士啊!”于是,刘辟将林蕴罢免为唐昌县尉。 上 ![]() 宪宗打算讨伐刘辟,但是又不愿意轻易开启战端,公卿中议论此事的人们也认为蜀地险要坚固,难以攻取。唯独杜⻩裳说:“刘辟是一个心气狂傲但又戆直无谋的书生,服征他就如同拾取芥子一般容易。据我了解,神策军使⾼崇文有勇有谋,堪当此任,希望陛下将军中事务 ![]() 上与杜⻩裳论及藩镇,⻩裳曰:“德宗自经忧患,务为姑息,不生除节帅;有物故者,行遣中使察军情所与则授之。中使或私受大将赂,归而誉之,即降旄,未尝有出朝廷之意者。陛下必 ![]() 宪宗与杜⻩裳谈论到藩镇问题时,杜⻩裳说:“德宗自从经过朱作 ![]() ⾼崇文屯长武城,练卒五千,常如寇至,卯时受诏,辰时即行,器械糗粮,一无所阙。甲午,崇文出斜⾕,李元奕出骆⾕,同趣梓州。崇文军至兴元,军士有食于逆旅,折人匕箸者,崇文斩之以徇。 ⾼崇文在长武城驻扎时,训练了五千士兵,经常保持着战备状态。他在卯时接受诏命,到辰时便已启程,军中的器械装备与制成的⼲粮,没有一样是缺少的。甲午(二十九⽇),⾼崇文由斜⾕出兵,李元奕由骆⾕出兵,共同奔赴梓州。⾼崇文军来到兴元的时候,将士们途中在客舍进餐,有人把主人的筷子折断了,⾼崇文便将此人斩首示众。 刘辟陷梓州,执李康。二月,严砺拔剑州,斩其刺史文德昭。 刘辟攻陷梓州,捉住了李康。二月,严砺攻克剑州,将剑州刺史文德昭斩杀。 [6]奚王诲落可⼊朝。丁酉,以诲落可为饶乐郡王,遣归。 [6]奚王诲落可⼊京朝见。丁酉(初三),宪宗将诲落可封为饶乐郡王,遣送他返回。 [7]癸丑,加魏博节度使田季安同平章事。 [7]癸丑(十九⽇),宪宗加封魏博节度使田季安为同平章事。 [8]戊午,上与宰相论“自古帝王,或勤劳庶政,或端拱无为,互有得失,何为而可?”杜⻩裳对曰:“王者上承天地宗庙,下抚百姓四夷,夙夜忧勤,固不可自暇自逸。然上下有分,纪钢有叙;苟慎选天下贤材而委任之,有功则赏,有罪则刑,选用以公,赏刑以信,则谁不尽力,何求不获哉!明主劳于求人而逸于任人,此虞舜所以能无为而治者也。至于狱市烦细之事,各有司存,非人主所宜亲也。昔秦始皇以衡石程书,魏明帝自按行尚书事,隋文帝卫士传餐,皆无补于当时,取讥于后来,其耳目形神非不勤且劳也,所务非其道也。夫人主患不推诚,人臣患不竭忠。苟上疑其下,下欺其上,将以求理,不亦难乎!”上深然其言。 [8]戊午(二十四⽇),宪宗与宰相谈论道:“自古以来,有些帝王为各项政务勤勉地 ![]() ![]() [9]三月,丙寅,以神策行营京西节度使范希朝为右金吾大将军。 [9]三月,丙寅(初二),宪宗任命神策行营京西节度使范希朝为右金吾大将军。 [10]⾼崇文引兵自阆州趣梓州,刘辟将邢引兵遁去,崇文⼊屯梓州。辟归李康于崇文以求自雪,崇文以康败军失守,斩之。丙子,严砺奏克梓州。丁丑,制削夺刘辟官爵。 [10]⾼崇文领兵由阆州奔赴梓州,刘辟的将领邢领兵逃走,⾼崇文进⼊梓州,屯扎下来。刘辟为了洗刷自己的罪责,将李康 ![]() [11]初,韩全义⼊朝,以其甥杨惠琳知夏绥留后。杜⻩裳以全义出征无功,骄蹇不逊,直令致仕;以右骁卫将军李演为夏绥节度使。惠琳勒兵拒之,表称“将士 ![]() [11]当初,韩全义人京朝见,德宗皇帝任命他的外甥杨惠琳代理夏绥留后事务。杜⻩裳认为韩全义出兵征讨吴少诚全无建树,态度傲慢,有失恭顺,便索 ![]() ![]() [12]东川节度使韦丹至汉中,表言“⾼崇文客军远斗,无所资,若与梓州,缀其士心,必能有功。”夏,四月,丁酉,以崇文为东川节度副使、知节度事。 [12]东川节度使韦丹来到汉中后,上表声称:“⾼崇文率领外来的军队长途征战,没有任何凭依,如果将梓州归属于他,借以维系部下的心愿,肯定能够使他获得成功。”夏季,四月,丁酉(初四),宪宗任命⾼崇文为东川节度副使,知节度使事。 [13]潘孟 ![]() ![]() [13]潘孟 ![]() ![]() [14]丙午,策试制举之士,于是校书郞元稹、监察御史独孤郁、校书郞下⽩居易、前进士萧、沈传师出焉。郁,及之子;,华之孙;传师,既济之子也。 [14]丙午(十三⽇),宪宗亲自在大殿对应诏赴试的士子举行制举试考。于是,校书郞元稹、监察御史独孤郁、校书郞下人⽩居易、前进士萧、沈传师都崭露头角,独孤郁是独孤及的儿子。萧是萧华的孙子。沈传师是沈既济的儿子。 [15]杜佑请解财赋之职,仍举兵部侍郞、度支使、盐铁转运副使李巽自代。丁未,加佑司徒,罢其盐铁转运使,以巽为度支、盐铁转运使。自刘晏之后,居财赋之职者,莫能继之。巽掌使一年,征课所⼊,类晏之多,明年过之,又一年加一百八十万缗。 [15]杜佑请求解除自己管理资财赋税方面的职务,还推举兵部侍郞、度支使、盐铁转运副使李巽来替代自己。丁未(十四⽇),宪宗加封杜佑为司徒,免除了他盐铁转运使的职务,任命李巽为度支使和盐铁转运使。自刘晏以后,担任财物赋税管理职务的人们都赶不上他。李巽掌管使职一年,征收赋税的收⼊,便像刘晏时那样多了,第二年又超过了刘晏,再过一年,又较刘晏时增加了一百八十万缗。 [16]戊申,加陇右经略使、秦州刺史刘保义军节度使。 [16]戊申(十五⽇),宪宗加封陇右经略使、秦州刺史刘为保义军节度使。 [17]辛酉,以元稹为左拾遗,⽩居易为尉、集贤校理,萧为右拾遗,沈传师为校书郞。 [17]辛酉(二十八⽇),任命元稹为左拾遗,⽩居易为县尉、集贤校理、萧为右拾遗,沈传师为校书郞。 稹上疏论谏职,以为:“昔太宗以王、魏徵为谏官,宴游寝食未尝不 在左右,又命三品以上⼊议大政,必遣谏官一人随之,以参得失,故天下大理。今之谏官,大不得豫召见,次不得参时政,排行就列,朝谒而已。近年以来,正牙不奏事,庶官罢巡对,谏官能举职者,独诰命有不便则上封事耳。君臣之际,讽谕于未形,筹画于至密,尚不能回至尊之盛意,况于既行之诰令,已命之除授,而 ![]() ![]() 元稹上书谈论谏官的职任,他认为:“过去,太宗任命王与魏徵为谏官,无论宴饮游观,还是寝息就餐,没有一时不让他们跟随在⾝边,还命令在三品以上员官⼊朝计议重大政务时,一定要派遣一位谏官跟随,以便检验各种议论的优劣,所以当时天下政治修明。现在的谏官,首先不能得到圣上的召见,其次不能参究当前的政治措施,只是侪⾝于朝班的行列之中,按时上朝拜见圣上罢了。近些年来,免除正殿奏事,停止百官轮流奏事,谏官能够奉行的职责,只有在诏诰命令不尽合宜时,献上一本皂封缄的奏章而已。君臣际会,即使在事情发生以前便委婉规劝,进行极为周密的谋划,尚且难以回转圣上的盛意,何况诏诰命令已经颁行,对员官的任命已经发布,要想凭着谏官进呈一纸章奏收回圣上的诏书,实在也是够困难的了。希望陛下经常在延英殿召见谏官奏对,让他们把意见都讲出来,怎么能够将他们安置在谏官的职位上,但又对他们弃置不顾,并且疏远 ![]() 顷之,复上疏,以为:“理 ![]() ![]() ![]() ![]() ![]() ![]() ![]() 不久,元稹再次上疏,他认为:“在政治修明与祸 ![]() ![]() ![]() ![]() ![]() ![]() ![]() 稹又以贞元中王、王叔文以伎术得幸东宮,永贞之际几 ![]() ![]() 元稹又以贞元年间王、王叔文靠着擅长方伎小术得到太子的宠爱,到永贞年间几乎使天下大 ![]() ![]() ![]() ![]() [18]壬戌,邵王约薨。 [18]壬戌(二十九⽇),邵王李约去世。 [19]五月,丙子,以横海留后程执恭为节度使。 [19]五月,丙子(十三⽇),宪宗任命横海留后程执恭为该军节度使。 [20]庚辰,尚书左丞、同平章事郑馀庆罢为太子宾客。 [20]庚辰(十七⽇),尚书左丞、同平章事郑馀庆被罢免为太子宾客。 [21]辛卯,尊太上皇后为皇太后。 [21]辛卯(二十八⽇),尊奉太上皇的皇后为皇太后。 [22]刘辟城鹿头关,连八栅,屯兵万余人以拒⾼崇文。六月,丁酉,崇文击败之。辟置栅于关东万胜堆。戊戌,崇文遣骁将范 ![]() [22]刘辟修筑鹿头关,连结八座栅垒,屯聚兵马一万多人,以便抵御⾼崇文。六月,丁酉(初五),⾼崇文打败了刘辟 。刘辟又在鹿头关东面的万胜堆设置栅垒。戊戌(初六),⾼崇文派遣骁将范 ![]() ![]() [23]加卢龙节度使刘济兼侍中。己亥,加平卢节度使李师古兼侍中。 [23]宪宗加封卢龙节度使刘济兼任侍中;己亥(初七),加封平卢节度使李师古兼任侍中。 [24]庚子,⾼崇文破刘辟于德 ![]() [24]庚子(初八),⾼崇文在德 ![]() [25]初,李师古有异⺟弟曰师道,常疏斥在外,不免贫窭。师古私谓所亲曰:“吾非不友于师道也,吾年十五拥节旄,自恨不知稼穑之艰难。况师道复减吾数岁,吾 ![]() ![]() ![]() ![]() ![]() [25]当初,李师古有一个异⺟兄弟,名叫李师道,经常遭受冷落,被斥逐在外地,不免贫困。李师古私下里告诉亲近的人们说:“并不是我不肯与李师道友好,我十五岁时担任节度使,恨自己不懂得耕种与收获的艰难。况且李师道又比我小几岁,我想让他了解吃穿供给是从哪里来的,才暂且把治理州县的事务 ![]() ![]() ![]() ![]() ![]() ![]() [26]秋,七月,癸丑,⾼崇文破刘辟之众万人于玄武。甲午,诏:“凡西川继援之兵,悉取崇文处分。” [26]秋季,七月,癸丑(疑误),⾼崇文在玄武打败刘辟的部众一万人。甲午(初三),宪宗颁诏:“凡是在西川相继增援的军队,一概听从⾼崇文的指挥。” [27]壬寅,葬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于丰陵,庙号顺宗。 [27]壬寅(十一⽇),宪宗将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安葬在丰陵,庙号顺宗。 [28]八月,壬戌,以妃郭氏为贵妃。 28]八月,壬戌(初二),宪宗册立皇妃郭氏为贵妃。 [29]丁卯,立皇子宁为邓王,宽为澧王,宥为遂王,察为深王,寰为洋王,寮为绛王,审为建王。 [29]丁卯(初七),宪宗册立皇子李宁为邓王,李宽为澧王,李宥为遂王,李察为深王,李寰为洋王,李寮为绛王,李审为建王。 [30]李师道总军务,久之,朝命未至。师道谋于将佐,或请出兵掠四境;⾼沐固止之,请输两税,申官吏,行盐法,遣使相继奉表诣京师。杜⻩裳 请乘其未定而分之;上以刘辟未平,己巳,以师道为平卢留后、知郓州事。 [30]李师道总揽军中事务后,过了许久,朝廷的任命还没有到来。李师道与将佐们商讨对策,有人请求往四邻的边境上派兵虏掠,⾼沐坚决制止了这一企图,请李师道向朝廷缴纳两税,申报所任用的官吏,实行食盐法,派遣使者接连不断地前往京城进献表章。杜⻩裳请求趁着李师道没有定安来的时机,将平卢分而治之。宪宗因刘辟尚未平定,己巳(初九),任命李师道为平卢留后、知郓州事。 [31]堂后主书滑涣久在中书,与知枢密刘光琦相结,宰相议事有与光琦异者,令涣达意,常得所 ![]() [31]堂后主书滑涣长期在中书省任职,与知枢密刘光琦相互 ![]() [32]壬寅,⾼崇文又败刘辟之众于鹿头关;严秦败刘辟之众于神泉。河东将阿跌光颜将兵会⾼崇文于行营,愆期一⽇,惧诛, ![]() ![]() [32]壬寅(十二⽇),⾼崇文再次在鹿头关打败刘辟的部众,严秦在神泉也打败了刘辟的部众。河东将领阿跌光颜带领兵马与⾼崇文在行营会合,耽误了一天时间,因害怕⾼崇文杀他,打算深⼊前敌,赎回自己的过失,在鹿头关西面驻扎下来,继绝了刘辟的运粮通道,使鹿头关內将士忧愁恐惧。于是,刘辟的绵江栅守将李文悦、鹿头关守将仇良辅都率城向⾼崇文投降,还捉获了刘辟的女婿苏強,投降的士兵数以万计。于是,⾼崇文迅速地直 ![]() ![]() 初,韦皋以西山运粮使崔从知邛州事,刘辟反,从以书谏辟;辟发兵攻之,从婴城固守;辟败,乃得免。从,融之曾孙也。 当初,韦皋委任西山运粮使崔从掌管邛州事务,刘辟反叛朝廷后,崔从写书信劝阻刘辟,刘辟派兵攻打邛州,崔从据城坚守。刘辟失败,崔从终于得以幸免。崔从是崔融的曾孙。 韦皋参佐房式、韦乾度、独孤密、符载、郗士美、段文昌等素服⿇屦,衔土请罪;崇文皆释而礼之,草表荐式等,厚赆而遣之。目段文昌曰:“君必为 将相,未敢奉荐。”载,庐山人;式,之从子;文昌,志玄之玄孙也。 韦皋的参佐房式、韦乾度、独孤密、符载、郗士美、段文昌等人⾝著⽩⾊丧服,脚穿⿇鞋,按死罪制度口衔土块,请求治罪,⾼崇文全都释放了他们,以礼相待,还草拟表章举荐房式等人,赠给他们丰厚的财物,送他们前去就任。⾼崇文看着段文昌说:“你肯定会成为将相,我不敢推荐你。”符载是庐山人。房式是房的侄子。段文昌是段志玄的玄孙。 辟有二妾,皆殊⾊,监军请献之,崇文曰:“天子命我讨平凶竖,当以抚百姓为先,遽献妇人以求媚,岂天子之意琊!崇文义不为此。”乃以配将吏之无 ![]() 刘辟有两个偏房,容貌都特别美丽,监军请求将她们献给朝廷,⾼崇文说:“天子命令我征伐平定刘辟这一凶顽竖子,我应当首先安抚百姓。忙着进献妇女,讨好天子,这哪里会是天子的本意呢!我奉行正义,不⼲这种事情。”于是,他将刘辟的两个偏房许配给没有 ![]() 杜⻩裳建议征蜀及指受⾼崇文方略,皆悬合事宜。崇文素惮刘,⻩裳使谓之曰:“若无功,当以刘相代。”故能得其死力。及蜀平,宰相⼊贺,上目⻩裳曰:“卿之功也!” 杜⻩裳建议征讨蜀中并授意⾼崇文应采取的谋略。这些谋略对后来发生的事情完全适宜。由于⾼崇文平时畏惧刘,杜⻩裳便让人告诉他说:“如果你不能取得成功,便会让刘替代你。”所以杜⻩裳能够使⾼崇文尽到最大的力量。及至平定蜀中后,宰相⼊朝祝贺,宪宗望着杜⻩裳说:“这都是你的功劳啊!” [33]辛巳,诏征少室山人李渤为左拾遗;渤辞疾不至,然朝政有得失,渤辄附奏陈论。 [33]辛巳(疑误),宪宗颁诏征召少室山的隐士李渤担任左拾遗,李渤称病,不肯前来。然而,一旦朝廷大政发生问题,他总是寄上奏章,陈述论说自己的见解。 [34]冬,十月,甲子,易定节度使张茂昭⼊朝。 [34]冬季,十月,甲子(初五),易定节度使张茂昭⼊京朝见。 [35]制割资、简、陵、荣、昌、泸六州隶东川。房式等未至京师,皆除省寺官。丙寅,以⾼崇文为西川节度使。戊辰,以严砺为东川节度使。 [35]宪宗颁制命令分出资州、简州、陵州、荣州、昌州、泸州六地,归属东川。房式等人还没有来到京城,宪宗已经全部任命他们各省、各寺的员官。丙寅(初七),任命⾼崇文为西川节度使;戊辰(初九),任命严砺为东川节度使。 庚午,以将作监柳晟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晟至汉中,府兵讨刘辟还,未至城,诏复遣戍梓州;军士怨怒,胁监军,谋作 ![]() 庚午(十一⽇),宪宗任命将作监柳晟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柳晟来到汉中时,汉中府的兵马征讨刘辟回来,还没有进城,便有诏书派遣他们再去戍守梓州。将士们既怨恨,又恼怒,胁迫监军,策划发起变 ![]() [36]壬申,以平卢留后李师道为节度使。 [36]壬申(十三⽇),宪宗任命平卢留后李师道为节度使。 [37]戊子,刘辟至长安,并族 ![]() [37]戊子(二十九⽇),刘辟被押送到长安,朝廷命令将他连同他的同族亲属一并诛杀。 [38]武宁节度使张有疾,上表请代。十一月,戊申,征为工部尚书,以东都留守王绍代之,复以濠、泗二州隶武宁军。徐人喜得二州,故不为 ![]() [38]武宁节度使张⾝患重病,上表请求派人替代自己。十一月,戊申(十九⽇),宪宗征召张回朝担任工部尚书,任命东都留守王绍代替张的原职务,又将濠州、泗州两地归属武宁军。徐州地区的将士们⾼兴得到两州的土地,所以不作 ![]() [39]丙辰,以內常侍吐突承璀为左神策中尉。承璀事上于东宮,以⼲敏得幸。 [39]丙辰(二十七⽇),宪宗任命內常侍吐突承璀为左神策中尉。吐突承璀在宪宗当太子时曾侍奉左右,因⼲练机敏而得到宠爱。 [40]是岁,回鹘⼊贡,始以摩尼偕来,于国中置寺处之。其法⽇晏乃食,食荤而不食酪。回鹘信奉之,可汗或与议国事。 [40]这一年,回鹘⼊京进贡,开始带着摩尼教僧人一同前来,朝廷在国內设置寺院,安置摩尼僧人居住。 ![]() ![]() 二年(丁亥、807) 二年(丁亥,公元807年) [1]舂,正月,辛卯,上祀圜丘;赦天下。 [1]舂季,正月,辛卯(初三),宪宗祭祀圜丘,大赦天下。 [2]上以杜佑⾼年重德,礼重之,常呼司徒而不名。佑以老疾,请致仕;诏令佑每月⼊朝不过再三,因至中书议大政;他⽇听归樊川。 [2]宪宗因杜佑年迈,品德⾼尚,以隆重的礼数对待他,经常称呼他为司徒,而不直呼其名。杜佑因年老多病,请求退休,宪宗颁诏令杜佑每月来朝廷朝见不超过两三次,并趁此机会前往中书省计议重大的政务。其他⽇子准许他回到樊川府第。 [3]门下侍郞,同平章事杜⻩裳,有经济大略而不小节,故不得久在相位。乙巳,以⻩裳同平章事,充河中、晋、绛、慈、隰节度使。己酉,以户部侍郞武元衡为门下侍郞,翰林学士李吉甫为中书侍郞,并同平章事。吉甫闻之感泣,谓中书舍人裴曰:“吉甫流落江、淮,逾十五年,一旦蒙恩至此。思所以报德,惟在进贤,而朝廷后进,罕所接识,君有精鉴,愿悉为我言之。”取笔疏三十余人;数月之间,选用略尽。当时翕然称吉甫为得人。 [3]门下侍郞、同平章事杜⻩裳,具有经国济民的远大谋略,但对生活小事不加检点,所以没有能够长期保持宰相的职位。乙巳(十七⽇),宪宗让杜⻩裳挂衔同平章事,充任河中、晋、绛、慈、隰节度使。己酉(二十一⽇),宪宗任命户部侍郞武元衡为门下侍郞,翰林学士李吉甫为中书侍郞,两人一并同平章事。李吉甫得知消息以后,感动得哭了,他告诉中书舍人裴说:“我飘泊江、淮,穷困意失,超过了十五年,现在忽然蒙受朝廷的恩典达到如此地步。我想到的报答朝廷恩德的途径,只有引进贤明之士,但是我很少接触并结识朝廷中后来⼊仕的人们。您是善于识别人才的,希望您向我讲出您的所有意见。”于是,裴拿起笔来,开列了三十多人的名单。在几个月內,李吉甫将这些人几乎都选拔起用了,当时人们纷纷称道李吉甫用人得当。 [4]二月,癸酉,邕州奏破⻩贼,获其酋长⻩承庆。 [4]二月,癸酉(十五⽇),邕州奏报击败⻩氏 ![]() [5]夏,四月,甲子,以右金吾大将军范希朝为朔方、灵、盐节度使,以右神策、盐州、定远兵隶焉,以⾰旧弊,任边将也。 [5]夏季,四月,甲子(初七),宪宗任命右金吾大将军范希朝为朔方、灵、盐节度使,将右神策军、盐州、定远的兵马归属给他,为的是以此⾰除以往的弊病,由朝廷直接任命驻守边塞的将领。 [6]秋,八月,刘济、王士真、张茂昭争私隙,迭相表请加罪。戊寅,以给事中房式为幽州、成德、义武宣慰使,和解之。 [6]秋季,八月,刘济、王士真、张茂昭因私怨而发生争执, ![]() [7]九月,乙酉,密王绸薨。 [7]九月,乙酉(初一),密王李绸去世。 [8]夏,蜀既平,藩镇惕息,多求⼊朝。镇海节度使李亦不自安,求⼊朝;上许之,遣中使至京口慰抚,且劳其将士。虽署判官王澹为留后,实无行意,屡迁行期,澹与敕使数劝谕之;不悦,上表称疾,请至岁暮⼊朝。上以问宰相,武元衡曰:“陛下初即政,求朝得朝,求止得止,可否在,将何以令四海!”上以为然,下诏徵之。诈穷,遂谋反。 [8]夏州杨惠琳、蜀中刘辟被平定后,藩镇极为恐惧,多数请求⼊京朝见。镇海节度使李也感到不安,请求⼊京朝见,宪宗答应了他的请求,派遣中使前往京口慰抚他,而且慰劳他部下的将士们。李虽然委任判官王澹暂且担任留后,但实际并没有离开的打算,好几次拖延了启程的⽇期。王澹与宪宗派来的敕使屡次劝告他,李心中不快,上表声称⾝染疾病,请求延缓到年底再⼊京朝见。宪宗就此事征询宰相的意见,武元衡说:“陛下刚刚执掌朝政大权,李要求朝见就得以朝见,要求中止朝见就得以中止朝见,由李决定去就,将来怎么就够对国全发号施令呢!”宪宗认为有理,便颁发诏书征召他前来。李计谋已穷,于是便策划造反。 王澹既掌留务,于军府颇有制置,益不平,密谕亲兵使杀之。会颁冬服,严兵坐幄中,澹与敕使⼊谒,有军士数百噪于庭曰:“王澹何人,擅主军务!”曳下,脔食之;大将赵琦出慰止,又脔食之;注刃于敕使之颈,诟詈,将杀之; ![]() 王澹执掌留后事务后,对军府的建制颇有些改⾰,李愈发愤郁不満,便暗中谕示亲兵杀掉王澹。适逢发放冬季的服装,李全副武装地坐在帐幕中间,正当王澹与宪宗敕使进帐谒见时,有数百名将士在庭院中喧噪着说:“王澹是什么人,竟敢擅自掌管军中事务!”于是,将士们将他拖了出来,割碎了他的⾝体吃掉。大将赵琦出来劝慰阻止将士们,大家又将他割碎了吃掉。将士们用兵器直指宪宗敕使的脖颈痛骂,准备将他杀掉,李佯装大惊,将他救了下来。 冬,十月,己未,诏征为左仆 ![]() 史颜防用客李云计,矫制称招讨副使,斩李深,传檄苏、杭、湖、睦,请同进 讨。湖州刺史辛秘潜募乡闾弟子数百,夜袭赵惟忠营,斩之。苏州刺史李素为 姚志安所败,生致于,具桎梏钉于船舷,未及京口,会败,得免。 冬季,十月,己未(初五),宪宗颁诏征调李出任左仆 ![]() ![]() 乙丑,制削李官爵及属籍。以淮南节度使王锷统诸道兵为招讨处置使;征宣武、义宁、武昌兵并淮南、宣歙兵俱出宣州,江西兵出信州,浙东兵出杭州,以讨之。 乙丑(十一⽇),宪宗颁布制书,命令⾰除李的官职爵位,并在宗室名册中除名,命令淮南节度使王锷统领各道兵马,出任招讨处置使;征调宣武、义宁、武昌兵马,连同淮南、宣歙兵马一起由宣州进军,江西兵马由信州进军,浙东兵马由杭州进军,以便讨伐李。 [9]⾼崇文在蜀期年,一旦谓监军曰:“崇文,河朔一卒,幸有功,致位至此。西川乃宰相回翔之地,崇文叨居⽇久,岂敢自安!”屡上表称“蜀中安逸,无所陈力,愿效死边陲。”上择可以代崇文者而难其人。丁卯,以门下侍郞、同平章事武元衡同平章事,充西川节度使。 [9]⾼崇文任职蜀中満了一年,有一天他对监军说:“我⾼崇文,河朔地带的一名小卒,幸而立下战功,才达到现在这个职位。西川是宰相盘旋飞翔的地方,我含愧居于此地的时间已经很长了,怎敢心安理得地呆下去呢!”他屡次上表声称:“蜀中安适闲逸,没有我施展自己能力的地方,希望让我前往边疆,尽死效力。”宪宗选择能够替代⾼崇文的人,但难以找到合适的人选。丁卯(十三⽇),宪宗命令门下侍郞、同平章事武元衡同平章事,充任西川节度使。 [10]李以宣州富饶, ![]() ![]() ![]() ![]() [10]李认为宣州富庶丰饶,准备首先夺取此地,便派遣兵马使张子良、李奉仙和田少卿带领兵马三千人袭击宣州。三人知道李肯定要失败,便与牙将裴行共同策划讨伐李。裴行立是李的外甥,所以他完全了解李的机密策谋。三位将领在镇海军城外扎营,在准备出发时,把将士们召集起来,开导他们说;“李仆 ![]() ![]() ![]() ![]() 宰相议诛大功以上亲,兵部郞中蒋义曰:“大功亲,皆淮安靖王之后也。淮安有佐命之功,陪陵、享庙,岂可以末孙为恶而累之乎!”又 ![]() 弟,曰:“兄弟,故都统国贞之子也,国贞死王事,岂可使之不祀乎!” 宰相以为然。辛巳,从⽗弟宋州刺史等皆贬官流放。 宰相商议诛杀李叔伯兄弟姊妹以上的亲属,兵部郞中蒋义说:“李叔伯兄弟姊妹以上的亲属都是淮安靖王李神通的后裔。淮安靖王有辅佐太祖、太宗、创建家国的功勋,陪葬于献陵,配享于⾼祖祠庙,难道能够因为末代子孙作恶,便受到连累吗!”宰相们又打算诛杀李的兄弟,蒋义说:“李的兄弟,是已故都统李国贞的儿子,李国贞为朝廷献⾝,难道能够让他失去后人的祭祀吗!”宰相们认为所言有理。辛巳(二十七⽇),李的叔伯弟弟宋州刺史李等人都被贬官流放。 十一月,甲申朔,至长安,上御兴安门,面诘之。对曰:“臣初不反,张 子良等教臣耳。”上曰:“卿为元帅,子良等谋反,何不斩之,然后⼊朝?” 无以对。乃并其子师回 ![]() 十一月,甲申朔(初一),李被押送到长安,宪宗亲临兴安门,当面责问他。李回答说:“我起先并没有造反,是张子良等人教我这样做的。”宪宗说:“你⾝为主帅,既然张子良等人策划造反,你为什么不将他们杀了,然后再⼊京朝见?”李无法回答了,于是将他连同他的儿子李师回一并 ![]() 有司请毁祖考冢庙,中丞卢坦上言:“李⽗子受诛,罪已塞矣。昔汉诛霍禹,不罪霍光;先朝诛房遗爱,不及房玄龄。《康诰》曰:‘⽗子兄弟,罪不相及。’况以为不善而罪及五代祖乎!”乃不毁。 有关部门请求拆除李祖先的坟墓和家庙,御史中丞卢坦进言说:“李⽗子遭受诛戮,已经⾜以抵罪。过去汉宣帝诛杀霍禹,并不处罚霍光;本朝前代诛杀房遗爱,并不牵连房玄龄。《康诰》说:‘在⽗子兄弟之间,无论谁触犯刑罚,都不能互相牵连。’何况因李作恶,而要牵连五代祖先一起治罪呢!”于是作罢。 有司籍家财输京师。翰林学士裴、李绛上言,以为:“李僭侈,割剥六州之人以富其家,或枉杀其⾝而取其财。陛下闵百姓无告,故讨而诛之,今辇金帛以输上京,恐远近失望。愿以逆人资财赐浙西百姓,代今年租赋。”上嘉叹久之,即从其言。 有关部门没收李家财,准备运到京城,翰林学士裴与李绛进言认为:“李过度奢侈,残酷掠夺润、睦、常、苏、湖、杭六州百姓,使自己家富有,甚至滥杀无辜,从中夺取资财。陛下怜悯百姓无处说理,所以征讨并诛杀了他,现在要将没收的金银丝帛装载成车,转运京城,恐怕会使各地的人们感到失望。希望将李的物资钱财颁赐给浙西的百姓,用以代替他们今年应 ![]() [11]昭义节度使卢从史,內与王士真、刘济潜通,而外献策请图山东,擅引兵东出。上召令还,从史托言就食邢、,不时奉诏;久之,乃还。 [11]昭义节度使卢从史,在內与王士真、刘济暗中 ![]() 他⽇,上召李绛对于浴堂,语之曰:“事有极异者,朕比不 ![]() ![]() ![]() ![]() ![]() 后来,宪宗在浴堂殿传召李绛前来应对谘询,对李绛谈道:“有件极为异常的事情,朕完全不愿意讲到它。朕与郑商议敕令卢从史返回上 ![]() ![]() 上又尝从容问绛曰:“谏官多谤讪朝政,皆无事实,朕 ![]() 宪宗还曾从容询问李绛说:“谏官往往毁谤朝廷政务,全然没有事实依据,朕打算将他们中间一两个突出人物处以贬谪,以便使其余的人有所警惕,你认为怎么样呢?”李绛回答说:“这大概不是陛下的本意,肯定有琊恶臣下蒙蔽陛下视听的事情发生。臣下的死与生,都是与主上的喜与怒相联系着的,有勇气开口进谏的能有几人呢!即使有人进谏,也都是经过⽇⽇夜夜的思量,朝朝暮暮的删减,及至谏言得以送 ![]() [12]群臣请上尊号曰睿圣文武皇帝;丙申,许之。 [12]群臣请求向宪宗进献尊号,称作睿圣文武皇帝。丙申(十三⽇),宪宗应允了这一请求。 [13]尉、集贤校理⽩居易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噤中;上见而悦之,召⼊翰林为学士。 [13]县尉、集贤校理⽩居易写作乐府与诗歌一百多篇,婉言规谏时事,流传到宮廷之中。宪宗看了⽩居易的乐府与诗歌后,很是喜爱,便传召⽩居易进⼊翰林院,担任翰林学士。 [14]十二月,丙辰,上谓宰相曰:“太宗以神圣之资,群臣进谏者犹往复数四,况朕寡昧,自今事有违,卿当十论,无但一二而已。” [14]十二月,丙辰(初三),宪宗告诉宰相说:“凭着太宗那样的圣明资质,群臣进献的谏言尚且需要往返三四次哩,何况朕是愚昧寡闻的呢!从今以后,如果有什么不对的事情,你们应当论说十次,而不是仅仅论说一两次就算了事。” [15]丙寅,以⾼崇文同平章事,充宁节度、京西诸军都统。 [15]丙寅(十三⽇),宪宗任命⾼崇文同平章事,充任宁节度使、京西诸军都统。 [16]山南东道节度使于惮上英威,为子季友求尚主;上以皇女普宁公主 ![]() [16]山南东道节度使于岂惮宪宗的英明威严,为儿子于季友请求娶公主为 ![]() [17]是岁,李吉甫撰《元和国计簿》上之,总计天下方镇四十八,州府二百九十五,县千四百五十三。其凤翔、坊、宁、振武、泾原、银夏、灵盐、河东、易定、魏博、镇冀、范 ![]() [17]这一年,李吉甫撰写成《元和国计簿》,进献给朝廷。据该记书载,总计国全有方镇四十八个,有州府二百九十五个,有县一千四百五十三个。其中凤翔、坊、宁、振武、泾原、银夏、灵盐、河东、易定、魏博、镇冀、范 ![]() 三年(戊子、808) 三年(戊子,公元808年) [1]舂,正月,癸巳,群臣上尊号曰睿圣文武皇帝;赦天下。“自今长吏诣阙,无得进奉。”知枢密刘光琦奏分遣诸使赍赦诣诸道,意 ![]() [1]舂季,正月,癸巳(十一⽇),群臣向宪宗进献尊号,称作睿圣文武皇帝。宪宗大赦天下罪囚,规定:“从今以后,各地长官前往朝廷,不得进献贡物。”知枢密刘光琦奏请分别派遣各使者携带赦书前往各道,想要分别占有各地赠送的财物。翰林学士裴、李绛奏称:“朝廷出派的使者每到一处,就要烦劳搅扰一处,不如只将赦书 ![]() [2]临泾镇将郝以临泾地险要,⽔草美,吐蕃将⼊寇,以屯其地,言于泾原节度使段,奏而城之,自是泾原获安。 [2]临泾镇将郝认为临泾地势险要,⽔草肥美,如果吐蕃准备前来犯侵,肯定要在此地驻扎,便向泾原节度使段进言,经奏请后修筑了临泾城。从此,泾原获得了安宁。 [3]二月,戊寅,咸安大长公主薨于回鹘。三月,回鹘腾里可汗卒。 [3]二月,戊寅(二十六⽇),咸安大长公主在回鹘去世。三月,回鹘腾里可汗去世。 [4]癸巳,郇王总薨。 [4]癸巳(十一⽇),郇王李总去世。 [5]辛亥,御史中丞卢坦奏弹前山南西道节度使柳晟、前浙东观察使阎济美违赦进奉。上召坦褒慰之,曰:“朕已释其罪,不可失信。”坦曰:“赦令宣布海內,陛下之大信也。晟等不畏陛下法,奈何存小信弃大信乎!”上乃命归所进于有司。 [5]辛亥(二十九⽇),御史中丞卢坦上奏揭发前任山南西道节度使柳晟和前任浙东观察使阎济美违背赦书,进献贡物。宪宗召见卢坦,对他称赞慰问了一番以后说:“朕已经将他们的罪责免除了,这是不能失信的啊。”卢坦说:“赦令是向国全公布的,是陛下的大信用。柳晟等人不畏惧陛下之法,陛下怎么能够只顾小信用,反而丢弃大信用呢!”于是,宪宗命令将他们进献的物品 ![]() [6]夏,四月,上策试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举人,伊阙尉牛僧孺、陆浑尉皇甫、前进士李宗闵皆指陈时政之失,无所避;吏部侍郞杨于陵、吏部员外郞韦贯之为考策官,贯之署为上第。上亦嘉之,诏中书优与处分。李吉甫恶其言直,泣诉于上,且言“翰林学士裴、王涯覆策。,涯之甥也,涯不先言;无所异同。”上不得已,罢、涯学士,为户部侍郞,涯为都员官外郞,贯之为果州刺史。后数⽇,贯之再贬巴州刺史,涯贬虢州司马。乙亥,以杨于陵为岭南节度使,亦坐考策无异同也。僧孺等久之不调,各从辟于藩府。僧孺,弘之 七世孙;宗闵,元懿之玄孙;贯之,福嗣之六世孙;,睦州新安人也。 [6]夏季,四月,宪宗对有关部门推举的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的考生举行试考,伊阙县尉牛僧孺、陆浑县尉皇甫、前科进士李宗闵等人,指明并陈述当时政务的过失,都能够毫无避讳。吏部侍郞杨于陵、吏部员外郞韦贯之担任主考策对的员官,韦贯之将牛僧孺等人纳⼊成绩优秀的上第中,宪宗对他们也很嘉许,颁诏命令中书省对他们从优安排。李吉甫讨厌他们言语直切,哭泣着向宪宗陈诉,而且说:“策对试考是由翰林学士裴和王涯来覆核审定的。皇甫是王涯的外甥,王涯没有事先说明,裴也没有提出异议。”宪宗没有办法,免除了裴与王涯翰林学士的职务,让裴出任户部侍郞,王涯出任都员官外郞,韦贯之出任果州刺史。几天以后,韦贯之又被贬为巴州刺史,王涯被贬为虢州司马。乙亥(二十三⽇),宪宗任命杨于陵为岭南节度使,他也是由于主考策对时没有提出异议而受到处罚。牛僧孺等人长期不得调任,分别被藩镇征用为幕府的僚属。牛僧孺是牛弘的七世孙。李宗闵是李元懿的玄孙。韦贯之是韦福嗣的六世孙。皇甫是睦州新安人。 [7]丁丑,罢五月朔宣政殿朝贺。 [7]丁丑(二十五⽇),宪宗撤销了五月朔⽇(初一)在宣政殿举行的朝贺。 [8]以荆南节度使裴均为右仆 ![]() ![]() ![]() ![]() [8]宪宗任命荆南节度使裴均为右仆 ![]() ![]() ![]() ![]() [9]五月,翰林学士、左拾遗⽩居易上疏,以为:“牛僧孺等直言时事,恩奖登科,而更遭斥逐,并出为关外官。杨于陵等以考策敢收直言,裴等以覆策不退直言,皆坐谴谪。卢坦以数举职事黜庶子。此数人皆今之人望,天下视其进退以卜时之否臧者也。一旦无罪悉疏弃之,上下杜口,众心汹汹,陛下亦知之乎?且陛下既下诏征之直言,索之极谏,僧孺等所对如此,纵未能推而行之,又何忍罪而斥之乎!昔德宗初即位,亦征直言极谏之士,策问天旱,穆质对云:‘两汉故事,三公当免;卜式著议,弘羊可烹。’德宗深嘉之,自畿尉擢为左补阙。今僧孺等所言未过于穆质,而遽斥之,臣恐非嗣祖宗之道也!”质,宁之子也。 [9]五月,翰林学士、左拾遗⽩居易上疏认为:“牛僧孺等人直率地谈论当时的事务,蒙恩登科,复试合格,但是又遭受驱逐,一并被贬黜为幕府的僚属。杨于陵等人因主考策问时敢于收录直率而言的人们,裴等人因复试策问时不肯斥逐直率而言的人们,都获罪贬官。卢坦则因屡次纠劾任职员官,被贬为右庶子。这几个人都是当今众望所归的人物,天下的人们就是 ![]() ![]() ![]() ![]() [10]丙午,册回鹘新可汗为爱登里罗汩密施合毗伽保义可汗。 [10]丙午(二十五⽇),宪宗将回鹘的新任可汗册封为爱登里汩密施合毗伽保义可汗。 [11]西原蛮酋长⻩少卿请降;六月,癸亥,以为归顺州刺史。 [11]西原蛮人酋长⻩少卿请求投降。六月,癸亥(十二⽇),宪宗任命⻩少卿为归顺州刺史。 [12]沙陀劲勇冠诸胡,吐蕃置之甘州,每战,以为前锋。回鹘攻吐蕃,取凉州;吐蕃疑沙陀贰于回鹘, ![]() ,骑三千,诣灵州降。灵盐节度使范希朝闻之,自帅众 ![]() 为市牛羊,广其畜牧,善抚之。诏置 ![]() 勒阿波又帅众七百诣希朝降;诏以为 ![]() 皆捷,灵盐军益強。 [12]沙陀在各胡人中最为精壮骁勇,吐蕃将沙陀安置在甘州,每当 ![]() ![]() ![]() ![]() ![]() [13]秋,七月,辛巳朔,⽇有食之。 [13]秋季,七月,辛巳朔(初一),出现⽇食。 [14]以右庶子卢坦为宣歙观使。苏強之诛也,兄弘在晋州幕府,自免归,人莫敢辟。坦奏:“弘有才行,不可以其弟故废之,请辟为判官。”上曰:“使苏強不死,果有才行,犹可用也,况其兄乎!”坦到官,值旱饥,⾕价⽇增,或请抑其价。坦曰:“宣、歙土狭⾕少,所仰四方之来者;若价 ![]() [14]宪宗任命右庶子卢坦为宣歙观察使。苏強被诛杀时,他的哥哥苏弘正在晋州幕府任职,他自请免职回来,人们都不敢征召任用他。卢坦上奏说:“苏弘有才能,品行好,不能够因他弟弟的原故而遭受罢免,请征召他出任判官。”宪宗说:“假如苏強不死,果真德才兼备,尚且是可以起用的,何况对于他的哥哥呢!”卢坦就任时,正赶上当地发生旱灾,闹了饥荒,⾕物的价格⽇益增⾼,有人请求庒低⾕物价格,卢坦说:“宣歙地区耕地面积狭小,⾕物出产较少,仰仗着各地前来经商的人们运来粮食。如若粮食价格降低了,商人的船只便不再前来,宣歙地区就越发困难了。”不久,当地一斗米价值二百钱,行商都聚集到这里来了。 [15]九月,庚寅,以于为司空,同平章事如故;加右仆 ![]() [15]九月,庚寅(十一⽇),宪宗任命于为司空,仍然如前同平章事,加封右仆 ![]() 淮南节度使王锷⼊朝。锷家巨富,厚进奉及赂宦官,求平章事。翰林学士⽩居易以为:“宰相人臣极位,非清望大功不应授。昨除裴均,外议已纷然,今又 除锷,则如锷之辈皆生冀望。若尽与之,则典章大坏,又不感恩;不与,则厚 薄有殊,或生怨望。幸门一启,无可奈何。且锷在镇五年,百计诛求,货财既⾜,自⼊进奉。若除宰相,四方藩镇皆谓锷以进奉得之,竞为刻剥,则百姓何以堪 之!”事遂寝。 淮南节度使王锷⼊京朝见。王锷家中极为富有,他以大量资财进献贡物和 贿赂宦官,谋求出任平章事。翰林学士⽩居易认为:“宰相是人臣中的最⾼职位,如果不是声望清正或者功劳大巨的人是不应当授给的。过去任命裴均为宰相,外界的议论已经很多了。如今又要任命王锷为宰相,那么像王锷这一类人都会生出要当宰相的希望。如果完全満⾜他们的愿望,就会使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而他们也并不会感 ![]() [16]壬辰,加宣武节度使韩弘同平章事。 [16]壬辰(十三⽇),宪宗加封宣武节度使韩弘同平章事。 [17]丙申,以户部侍郞裴为中书侍郞、同平章事。上虽以李吉甫故罢学士,然宠信弥厚,故未几复擢为相。 [17]丙申(十七⽇),宪宗任命户部侍郞裴为中书侍郞、同平章事。虽然宪宗因李吉甫的原故免去了裴的翰林学士职务,然而对他的宠爱信任却更为深厚,所以不久便又提拔他出任宰相。 初,德宗不任宰相,天下细务皆自决之,由是裴延龄辈得用事。上在藩邸,心固非之;及即位,选擢宰相,推心委之,尝谓等曰:“以太宗、玄宗之明,犹藉辅佐以成其理,况如朕不及先圣万倍者乎!”亦竭诚辅佐。上尝问:“为理之要何先?”对曰:“先正其心。”旧制,民输税有三:一曰上供;二曰送使;三曰留州。建中初定两税,货重钱轻;是后货轻钱重,民所出已倍其初;其留州、送使者,所在又降省估就实估,以重敛于民。及为相,奏:“天下留州、送使物,请一切用省估;其观察使,先税所理之州以自给,不⾜,然后许税于所属之州。”由是江、淮之民稍苏息。先是,执政多恶谏官言时政得失,独赏之。器局峻整,人不敢⼲以私。尝有故人自远诣之,资给优厚,从容款狎。其人乘间求京兆判司,曰:“公不称此官,不敢以故人之私伤朝廷至公。他⽇有盲宰相怜公者,不妨得之,则必不可。” 当初,德宗不肯信任宰相,天下的细小事务完全由自己处理,因此裴延龄一类人得以当权。宪宗还在藩王府邸中时,內心本来就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及至即位后,对选择提拔的宰相,总是推心置腹地信任他们。宪宗曾经对裴等人说“凭着太宗、玄宗的英明,还要借助大臣来完成对家国的治理,何况象朕这样连先朝圣君的万分之一都不上的人呢!”裴也竭尽诚心佐助皇帝。宪宗曾经询问裴说;“治理家国的要务,什么居于首位?”裴回答说:“首先应当端正人心。”依照常例,民人 ![]() ![]() ![]() ![]() ![]() 会同意的。” [18]戊戌,以中书侍郞、同平章事李吉甫同平章事,充淮南节度使。 18]戊戌(十九⽇),宪宗使中书侍郞、同平章事李吉甫同平章事,充任淮南节度使。 [19]河中、晋绛节度使宣公杜⻩裳薨。 [19]河中、晋绛节度使宣公杜⻩裳去世。 [20]冬,十二月,庚戌,置行原州于临泾,以镇将郝为刺史。 20]冬季,十二月,庚戌(初三),朝廷在临泾设置行原州,任命镇将郝为刺史。 [21]南诏王异牟寻卒,子寻劝立。 [21]南诏王异牟寻去世,他的儿子寻劝即位。 四年(己丑、809) 四年(己丑,公元809年) [1]舂,正月,戊子,简王遘薨。 [1]舂季,正月,戊子(十一⽇),简王李遘去世。 [2]渤海康王嵩卒,子元瑜立,改元永德。 [2]渤海康王大嵩去世,他的儿子大元瑜即位,更改年号为永德。 [3]南方旱饥。庚寅,命左司郞中郑敬等为江、淮、二浙、荆、湖、襄、鄂等道宣慰使,赈恤之。将行,上戒之曰:“朕宮中用帛一匹,皆籍其数,惟周救百姓,则不计费,卿辈宜识此意,勿效潘孟 ![]() [3]南方天气⼲旱,发生饥荒。庚寅(十三⽇),宪宗任命左司郞中郑敬等人为江淮、两浙、荆、湖、襄、鄂等道宣慰使,前去赈济抚恤饥民。在将要启程时,宪宗警告他们说:“朕在宮中就是使用一匹丝帛,都要登记使用数额,只有在救济百姓时,才不计算费用。你们这些人应当记住我的用心,不要学着潘孟 ![]() [4]给事中李藩在门下,制敕有不可者,即于⻩纸后批之。吏请更连素纸,藩曰:“如此,乃状也,何名批敕!”裴荐藩有宰相器。上以门下侍郞、同平章事郑循默取容,二月,丁卯,罢为太子宾各,擢藩为门下侍郞、同平章 事。藩知无不言,上甚重之。 [4]给事中李藩在门下省供职,凡是制书敕令有不适当的地方,他便在⻩⿇纸的末后批写意见。吏人请他再用一张⽩纸连在后面,李藩却说:“要是这样的话,就是在写文状了,还叫什么批写敕书呢!”裴推荐李藩有担当宰相的器度。宪宗认为门下侍郞、同平章事郑缄默不言,取悦于人,二月,丁卯(二十一⽇),将郑罢免为太子宾客,提升李藩为门下侍郞、同平章事。李藩知无不言,宪宗很器重他。 [5]河东节度使严绶,在镇九年,军政补署一出监军李辅光,绶拱手而已。裴具奏其状,请以李代之。三月,乙酉,以绶为左仆 ![]() [5]河东节度使严绶在藩镇任职九年,军中政务和吏员委任一概由监军李辅光处理,严绶抱合双手表示恭敬罢了。裴将他的状况全部上奏,请求让李替代他。三月,乙酉(初九),宪宗任命严绶为左仆 ![]() [6]成德节度使王士真薨,其子副大使承宗自为留后。河北三镇,相承各置副大使,以嫡长为之,⽗没则代领军务。 [6]成德节度使王士真去世,他的儿子副大使王承宗自命为留后。河北三镇相继分别设置了副大使,以嫡长子担任,一旦⽗亲去世,便代替⽗亲统领军中事务。 [7]上以久旱, ![]() ![]() [7]由于发生了长时间的⼲旱,宪宗准备颁布德音,翰林学士李绛与⽩居易进言,认为:“要想让人们得到实际恩惠,最好是减轻他们的租税。”又说:“宮中人员在供內廷驱遣以外,剩下来的人为数仍然很多。办事应当节省开支,对人贵在顺乎常情。”他们还请求“噤止各道横征暴敛以充当进献的贡物。”又说:“岭南、黔中、福建的习尚,往往掳掠良民,将他们卖作奴婢,请严加噤止。”闰三月,己酉(初三),宪宗颁布制书,减轻对国全在押囚犯的处罚,免除本年租赋,外放宮中妇女,杜绝进奉,噤止掠卖人口,完全像他们两人请求的那样。己未(十三⽇),下雨。李绛上表祝贺说:“由此可知,忧虑在事情发生之前,才能够消除忧虑;忧虑在事情发生后,便无可挽回了。” [8]初,王叔文之 ![]() [8]当初,王叔文一 ![]() [9]魏徵玄孙稠贫甚,以故第质钱于人,平卢节度使李师道请以私财赎出之。上命⽩居易草诏,居易奏言:“事关 ![]() [9]魏徵的玄孙魏稠极为贫困,将祖居的住宅典押给人,换取钱币,平 卢节度使李师道请求用自己的资财将住宅赎买出来。宪宗命令⽩居易草拟同意李师道请求的诏书,⽩居易上奏说:“这件事情关系到对臣下的 ![]() [10]王承宗叔⽗士则以承宗擅自立,恐祸及宗,与幕客刘栖楚俱自归京师;诏以士则为神策大将军。 [10]王承宗的叔⽗王士则因王承宗擅自继任节度使,惟恐祸殃牵连本宗,便与幕府宾客刘栖楚一起主动返回京城。宪宗颁诏任命王士则为神策大将军。 [11]翰林学士李绛等奏曰:“陛下嗣膺大宝,四年于兹,而储闱未立,典册不行,是开窥觎之端,乖重慎之义,非所以承宗庙、重社稷也。伏望抑谦之小节,行至公之大典。”丁卯,制立长子邓王宁为太子。宁,纪美人之子也。 [11]翰林学士李绛等人上奏说:“陛下继承皇位,到现在已经有四年了。然而,太子尚未确立,册命没有颁行,这将开启暗中希求的端倪,违背慎重的原则,不是继承宗庙、尊重家国的办法啊。希望陛下贬损个人细小的谦逊行为,奉行家国重大的最为公正无私的仪典。”丁卯(二十一⽇),宪宗颁制将长子邓王李宁立为太子。李宁是纪美人的儿子。 [12]辛未,灵盐节度使范希朝奏以太原兵六百人⾐粮给沙陀;许之。 [12]辛未(二十五⽇),灵盐节度使范希朝奏请拨出太原六百士兵的⾐服与口粮供给沙陀,宪宗答应了他的请求。 [13]夏,四月,山南东道节度使裴均恃有中人之助,于德音后进银器千五百余两。翰林学士李绛、⽩居易等上言:“均 ![]() [13]夏季,四月,山南东道节度使裴均仗着得到宦官的帮助,在德音颁布后,进献银器多达一千五百余两。翰林学士李绛与⽩居易等人进言说:“裴均打算用此事试探陛下,希望陛下将银器退还。”宪宗赶忙命令将银器取出, ![]() 字向朕报告。”⽩居易又就此事进言,宪宗不肯听从。 [14]上 ![]() ![]() ![]() ![]() ![]() ![]() [14]宪宗准备⾰除河北各藩镇世代承袭节度使的弊病,趁着王士真去世的机会,打算由朝廷任命节度使,如果王承宗不肯服从,就起兵讨伐他。裴说:“李纳对朝廷骄横不敬,而王武俊却为家国立下功劳。陛下前些时候允许李师道承袭节度使职务,现在却要削夺王承宗的承袭,既有碍对藩镇的勉励,又违反事情的情理,王承宗肯定不会服气。”因此,对王承宗的事情计议了很长时间,都没有能够决定下来。宪宗就此询问各位翰林学士,李绛等人回答说:“河北藩镇不遵奉朝廷的声威与教化,谁不愤恨叹惜!然而,要想现在就攻取他们,也许朝廷还没有这个能力。成德一镇,自从王武俊以来,⽗子相继承袭节度使的职位,已经有四十多年,人情已经习惯,不认为有什么不对,何况王承宗已经总揽军中事务,忽然派人取代他,恐怕他不一定会接受诏命。加之,范 ![]() 左军中尉吐突承璀 ![]() ![]() 左神策军中尉吐突承璀,打逄逢 ![]() 昭义节度使卢从史遭⽗丧,朝廷久未起复;从史惧,因承璀说上,请发本军讨承宗。壬辰,起复从史左金吾大将军,余如故。 昭义节度使卢从史遇到⽗亲去世而退官守丧,朝廷很长时间没有再起用他。卢从史害怕了,便通过吐突承璀劝说宪宗,请求让自己调发昭义本军前去攻讨王承宗。壬辰(十七⽇),宪宗起用卢从史为左金吾大将军,其余职务一如既往。 [15]初,平凉之盟,副无帅判官路泌、会盟判官郑叔矩皆没于吐蕃。其后吐蕃请和,泌子随三诣阙号泣上表,乞从其请;德宗以吐蕃多诈,不许。至是,吐蕃复请和,随又五上表,诣执政泣请,裴、李藩亦言于上,请许其和;上从之。五月,命祠部郞中徐复使吐蕃。 [15]当初,朝廷与吐蕃在平凉川举行会盟时,副元帅判官路泌、会盟判官郑叔 矩都沦落到吐蕃。此后,吐蕃请求和好,路泌的儿子路随三次前往朝廷哭着进献表章,乞求依从吐蕃的请求,德宗认为吐蕃狡诈多变,不肯听从。至此,吐蕃再次请求和好,路随又接连五次上表,到主持政务的员官那里哭泣着请求,裴、李藩也向宪宗诉说,请求允许吐蕃请和,宪宗听从了他们的意见。五月,命令祠部郞中徐复出使吐蕃。 [16]六月,以灵盐节度使范希朝为河东节度使。朝议以沙陀在灵武,迫近吐蕃,虑其反复,又部落众多,恐长⾕价,乃命悉从希朝诣河东。希朝选其骁骑千二百,号沙陀军,置使以领之,而处其余众于定襄川。于是执宜始保神武川之⻩花堆。 [16]六月,宪宗任命灵盐节度使范希朝为河东节度使。朝廷计议国政的人们认为沙陀住在灵武,靠近吐蕃,顾虑他们反复无常,加上沙陀部落众多,担心会因此使⾕物价格上涨,便命令沙陀悉数跟从范希朝前往河东。范希朝在沙陀人中选出骁勇的骑兵一千二百人,号称沙陀军,设置兵马使统领他们,而将其余的沙陀人众在定襄川安顿下来。从此,朱琊执宜开始防守神武川的⻩花堆。 [17]左军中尉吐突承璀领功德使,盛修安国寺,奏立圣德碑,⾼大一准《华岳碑》,先构碑楼,请敕学士撰文,且言“臣已具钱万缗, ![]() ![]() [17]左神策军中尉吐突承璀兼任功德使的职务,大力修治安国寺,奏请树立圣德碑,长宽一概以《华岳碑》为标准,先建造蔵碑的楼宇,请求宪宗敕令翰林学士撰写碑文,而且说:“我已准备好一万缗钱,打算酬谢撰文的学士。”宪宗命令李绛撰写碑文,李绛进言说:“唐尧、虞舜、夏禹、商汤不曾立碑称道自己超凡的德行,只有秦始皇在巡视游历经过的地方,镌刻石碑,为自己大力宣扬,不知道陛下打算效法谁人?而且,叙述修治寺庙的美盛之处,只不过是建筑壮丽,⾜供游览一类,难道这是光大陛下恩德的办法吗!”宪宗览阅奏章时,适逢吐突承璀在一旁,宪宗便让他将碑楼拖倒。吐突承璀说:“碑楼很大,无法拖拉,请让我慢慢将它毁除吧。”希望得以招揽适当的人物,借机再说此事,宪宗语调严厉地说:“用许多牛来拖拉碑楼!”吐突承璀这才不敢答言。共计用一百条牛拖拉碑楼,碑楼才塌倒下来。 wWw.yAnDXS.cC |
上一章 资治通鉴 下一章 ( → ) |
资治通鉴vip未删节下载由网友提供,《资治通鉴》情节富于变化、节奏流畅,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文学作品,眼袋小说网免费提供资治通鉴最新清爽干净的文字章节在线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