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情节富于变化,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小说 |
![]() |
|
眼袋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 书号:10116 时间:2017/3/25 字数:40829 |
上一章 三十三纪唐 下一章 ( → ) | |
起阏逢敦牂,尽柔兆涒滩四月,凡二年有奇。 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下之下 ◎ 天宝十三年甲午,公元七五四年 舂,正月,己亥,安禄山⼊朝。是时杨国忠言禄山必反,且曰:“陛下试召之,必不来。”上使召之,禄山闻命即至。庚子,见上于华清宮,泣曰:“臣本胡人,陛下宠擢至此,为国忠所疾,臣死无⽇矣!”上怜之,赏赐巨万,由是益亲信禄山,国忠之言不能⼊矣。太子亦知禄山必反,言于上,上不听。 甲辰,太清宮奏:“学士李琪见玄元皇帝乘紫云,告以国祚延昌。” 唐初,诏敕皆书、门下官有文者为之。乾封以后,始召文士元万顷、范履冰等草诸文辞,常于北门候进止,时人谓之“北门学士”中宗之世,上官昭容专其事。上即位,始置翰林院,密迩噤廷,延文章之士,下至僧、道、书、画、琴、棋、数术之工皆处之,谓之“待诏”刑部尚书张均及弟太常卿垍皆翰林院供奉。上 ![]() ![]() 安禄山求兼领闲厩、群牧;庚申,以禄山为闲厩、陇右群牧等使。禄山又求兼总监;壬戌,兼知总监事。禄山奏以御史中丞吉温为武部侍郞,充闲厩 ![]() 二月,壬申,上朝献太清宮,上圣祖尊号曰大圣祖⾼上大道金阙玄元大皇太帝。癸酉,享太庙,上⾼祖谥曰神尧大圣光孝皇帝,太宗谥曰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宗谥曰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中宗谥曰孝和大圣大昭孝皇帝,睿宗谥曰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以汉家诸帝皆谥孝故也。甲戌,群臣上尊号曰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证道孝德皇帝。赦天下。 丁丑,杨国忠进位司空;甲申,临轩册命。 己丑,安禄山奏:“臣所部将士讨奚、契丹、九姓、同罗等,勋效甚多,乞不拘常格,超资加赏,仍好写告⾝付臣军授之。”于是除将军者五百馀人,中郞将者二千馀人。禄山 ![]() 三月,丁酉朔,禄山辞归范 ![]() 禄山之发长安也,上令⾼力士饯之长乐坡,及还,上问:“禄山慰意乎?”对曰:“观其意怏怏,必知 ![]() 哥舒翰亦为其部将论功,敕以陇右十将、特进、火拔州都督、燕山郡王火拔归仁为骠骑大将军,河源军使王思礼加特进,临洮太守成如璆、讨击副使范 ![]() ![]() 程千里执阿布思,献于阙下,斩之。甲子,以千里为金吾大将军,以封常清权北庭都护、伊西节度使。 夏,四月,癸巳,安禄山奏击奚破之,虏其王李⽇越。 六月,乙丑朔,⽇有食之,不尽如钩。 侍御史、俞南留后李宓将兵七万击南诏。阁罗凤 ![]() 秋,七月,癸丑,哥舒翰奏,于所开九曲之地置洮 ![]() ![]() 杨国忠忌陈希烈,希烈累表辞位;上 ![]() 自去岁⽔旱相继,关中大饥。杨国忠恶京兆尹李岘不附己,以灾沴归咎于岘,九月,贬长沙太守。岘,祎之子也。上忧雨伤稼,国忠取禾之善者献之,曰:“雨虽多,不害稼也。”上以为然。扶风太守房琯言所部⽔灾,国忠使御史推之。是岁,天下无敢言灾者。⾼力士侍侧,上曰:“ ![]() ![]() ![]() 冬,十月,乙酉,上幸华清宮。 十一月,己未,置內侍监二员,正三品。 河东太守兼本道采访使韦陟,斌之兄也,文雅有盛名,杨国忠恐其⼊相,使人告陟赃污事,下御史按问。陟赂中丞吉温,使求救于安禄山,复为国忠所发。闰月,壬寅,贬陟桂岭尉,温澧 ![]() 戊午,上还宮。 是岁,户部奏天下郡三百二十一,县千五百三十八,乡万六千八百二十九,户九百六万九千一百五十四,口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 ◎ 天宝十四年乙未,公元七五五年 舂,正月,苏毘王子悉诺逻去吐蕃来降。 二月,辛亥,安禄山使副将何千年⼊奏,请以蕃将三十二人代汉将,上命立进画,给告⾝。韦见素谓杨国忠曰:“禄山久有异志,今又有此请,其反明矣。明⽇见素当极言;上未允,公其继之。”国忠许诺。壬子,国忠、见素⼊见,上 ![]() ![]() 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朝,道得风疾,遂留京师,家居不出。 三月,辛巳,命给事中裴士淹宣慰河北。 夏,四月,安禄山奏破奚、契丹。 癸巳,以苏毘王子悉诺逻为怀义王,赐姓名李忠信。 安禄山归至范 ![]() ![]() ![]() ![]() ![]() 八月,辛卯,免今载百姓租庸。 冬,十月,庚寅,上幸华清宮。 安禄山专制三道, ![]() ![]() ![]() ![]() ![]() ![]() ![]() ![]() 诘朝,禄山出蓟城南,大阅誓众,以讨杨国忠为名,榜军中曰:“有异议扇动军人者,斩及三族!”于是引兵而南。禄山乘铁舆,步骑精锐,烟尘千里,鼓噪震地。时海內久承平,百姓累世不识兵⾰,猝闻范 ![]() ![]() ![]() ![]() 庚午,上闻禄山定反,乃召宰相谋之。杨国忠扬扬有得⾊,曰:“今反者独禄山耳,将士皆不 ![]() ![]() ![]() 甲戌,禄山至博陵南,何千年等执杨光翙见禄山,责光翙以附杨国忠,斩之以徇。禄山使其将安忠志将精兵军土门,忠志,奚人,禄山养为假子;又以张献诚摄博陵太守,献诚,守珪之子也。 禄山至藁城,常山太守颜杲卿力不能拒,与长史袁履谦往 ![]() ![]() 丙子,上还宮。斩太仆卿安庆宗,赐荣义郡主自尽。以朔方节度使安思顺为户部尚书,思顺弟元贞为太仆卿。以朔方右厢兵马使、九原太守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右羽林大将军王承业为太原尹。置河南节度使,领陈留等十三郡,以卫尉卿猗氏张介然为之。以程千里为潞州长史。诸郡当贼冲者,始置防御使。丁丑,以荣王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仙芝副之,统诸军东征。出內府钱帛,于京师募兵十一万,号曰天武军,旬⽇而集,皆市井弟子也。 十二月,丙戌,⾼仙芝将飞骑、彍骑及新募兵、边兵在京师者合五万人,发长安。上遣宦者监门将军边令诚监其军,屯于陕。 丁亥,安禄山自灵昌渡河,以絙约败船及草木横绝河流,一夕,冰合如浮梁,遂陷炅昌郡。禄山步骑散漫,人莫知其数,所过残灭。张介然至陈留才数⽇,禄山至,授兵乘城。众忷惧,不能守。庚寅,太守郭纳以城降。禄山⼊北郭,闻安庆宗死,恸哭曰:“我何罪,而杀我子!”时陈留将士降者夹道近万人,禄山皆杀之以快其忿;斩张介然于军门。以其将李庭望为节度使,守陈留。 壬辰,上下制 ![]() 初,平原太守颜真卿知禄山且反,因霖雨,完城浚壕,料丁壮,实仓廪。禄山以其书生,易之。及禄山反,牒真卿以平原、博平兵七千人防河津,真卿遣平原司兵李平间道奏之。上始闻禄山反,河北郡县皆风靡,叹曰:“二十四郡,曾无一人义士琊!”及平至,大喜,曰:“朕不识颜真卿作何状,乃能如是!”真卿使亲客密怀购贼牒诣诸郡,由是诸郡多应者。真卿,杲卿之从弟也。 安禄山引兵向荥 ![]() ![]() 河南尹达奚珣降于禄山。留守李憕谓御史中丞卢奕曰:“吾曹荷国重任,虽知力不敌,必死之!”奕许诺。憕收残兵数百, ![]() ![]() ![]() ![]() 封常清帅馀众至峡,陕郡太守窦廷芝已奔河东,吏民皆散。常清谓⾼仙芝曰:“常清连⽇⾎战,贼锋不可当。且潼关无兵,若贼豕突⼊关,则长安危矣。陕不可守,不如引兵先据潼关以拒之。”仙芝乃帅见兵西趣潼关。贼寻至,官军狼狈走,无复部伍,士马相腾践,死者甚众。至潼关,修完守备,贼至,不得⼊而去。禄山使其将崔乾祐屯陕,临汝、弘农、济 ![]() ![]() 禄山以张通儒之弟通晤为睢 ![]() ![]() ![]() 上议亲征,辛丑,制太子临国,谓宰相曰:“朕在位垂五十载,倦于忧勤,去秋已 ![]() ![]() 颜真卿召募勇士,旬⽇至万馀人,谕以举兵讨安禄山,继以涕泣,士皆感愤。禄山使其 ![]() ![]() ![]() ![]() ⾼仙芝之东征也,监军边令诚数以事⼲之,仙芝多不从。令诚⼊奏事,具言仙芝、常清桡败之状,且云:“常清以贼摇众,而仙芝弃陕地数百里,又盗减军士粮赐。”上大怒,癸卯,遣令诚赍敕即军中斩仙芝及常清。初,常清既败,三遣使奉表陈贼形势,上皆不之见。常清乃自驰诣阙,至渭南,敕削其官爵,令还仙芝军,⽩⾐自效。常清草遗表曰:“臣死之后,望陛下不轻此贼,无忘臣言!”时朝议皆以为禄山狂悖,不⽇授首,故常清云然。令诚至潼关,先引常清,宣敕示之;常清以表附令诚上之。常清既死,陈尸蘧蒢。仙芝还,至听事,令诚索陌刀手百馀人自随,乃谓仙芝曰:“大夫亦有恩命。”仙芝遽下,令诚宣敕。仙芝曰:“我遇敌而退,死则宜矣。今上戴天,下履地,谓我盗减粮赐则诬也。”时士卒在前,皆大呼称枉,其声振地;遂斩之,以将军李承光摄领其众。 河西、陇右节度使哥舒翰病废在家,上藉其威名,且素与禄山不协,召见,拜兵马副元帅,将兵八万以讨禄山;仍敕天下四面进兵,会攻洛 ![]() 安禄山大同军使⾼秀岩寇振武军,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击败之,子仪乘胜拔静边军。大同兵马使薛忠义寇静边军,子仪使左兵马使李光弼、右兵马使⾼浚、左武锋使仆固怀恩、右武锋使浑释之等逆击,大破之,坑其骑七千。进围云中,使别将公孙琼岩将二千骑击马邑,拔之,开东陉关。甲辰,加子仪御史大夫。怀恩,哥滥拔延之曾孙也,世为金微都督。释之,浑部酋长,世为皋兰都督。 颜杲卿将起兵,参军冯虔、前真定令贾深、藁城尉崔安石、郡人翟万德、內丘丞张通幽等皆预其谋;又遣人语太原尹王承业,密与相应。会颜真卿自平原遣杲卿甥卢逖潜告杲卿, ![]() ![]() ![]() ![]() ![]() ![]() ![]() ![]() ![]() 杲卿又密使人⼊渔 ![]() ![]() ![]() ![]() ![]() ![]() ![]() ![]() ![]() 初,禄山自将 ![]() 戊申,荣王琬薨,赠谥靖恭太子。 是岁,吐蕃赞普乞梨苏笼猎赞卒,子娑悉笼猎赞立。 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上之上 ◎ 至德元年丙申,公元七五六年 舂,正月,乙卯朔,禄山自称大燕皇帝,改元圣武,以达奚珣为侍中,张通儒为中书令,⾼尚、严庄为中书侍郞。 李随至睢 ![]() ![]() ![]() ![]() 颜杲卿使其子泉明、贾深、翟万德献李钦凑首及何千年、⾼邈于京师。张通幽泣请曰:“通幽兄陷贼,乞与泉明偕行,以救宗族。”杲卿哀而许之。至太原,通幽 ![]() ![]() 杲卿至洛 ![]() ![]() 史思明、李立节、蔡希德既克常山,引兵击诸郡之不从者,所过残灭,于是鄴、广平、巨鹿、赵、上⾕、博陵、文安、魏、信都等郡复为贼守。饶 ![]() 上命郭子仪罢围云中,还朔方,益发兵进取东京;选良将一人分兵先出井陉,定河北。子仪荐李光弼,癸亥,以光弼为河东节度使,分朔方兵万人与之。 甲子,加哥舒翰左仆 ![]() 置南 ![]() ![]() ![]() 己巳,加颜真卿户部侍郞兼本郡防御使;真卿以李为副。 二月,丙戌,加李光弼魏郡太守、河北道采访史。 史思明等围饶 ![]() ![]() ![]() ![]() ![]() ![]() ![]() 上以吴王祗为灵昌太守、河南都知兵马使。贾贲前至雍丘,有众二千。先是谯郡太守杨万石以郡降安禄山, ![]() ![]() 初,雍丘令令狐嘲以县降贼,贼以为将,使东击淮 ![]() ![]() ![]() 三月,乙卯,嘲复与贼将李怀仙、杨朝宗、谢元同等四万馀众奄至城下;众惧,莫有固志。巡曰:“贼兵精锐,有轻我心。今出其不意击之,彼必惊溃。贼势小折,然后城可守也。”乃使千人乘城;自帅千人,分数队,开门突出。巡⾝先士卒,直冲贼陈,人马辟易,贼遂退。明⽇,复进攻城,设百砲环城,楼堞皆尽;巡于城上立木栅以拒之。贼蚁附而登,巡束蒿灌脂,焚而投之,贼不得上。时同贼隙,出兵击之,或夜縋斫营。积六十馀⽇,大小三百馀战,带甲而食,裹疮复战,贼遂败走。巡乘胜追之,获胡兵二千人而还,军声大振。 初,户部尚书安思顺知禄山反谋,因⼊朝奏之。及禄山反,上以思顺先奏,不之罪也。哥舒翰素与之有隙,使人诈为禄山遗思顺书,于关门擒之以献,且数思顺七罪,请诛之。丙辰,思顺及弟太仆卿元贞皆坐死,家属徙岭外。杨国忠不能救,由是始畏翰。 郭子仪至朔方,益选精兵,戊午,进军于代。 戊辰,吴王祗击谢元同,走之,拜陈留太守、河南节度使。 壬午,以河东节度使李光弼为范 ![]() 先是清河客李萼,年二十馀,为郡人乞师于真卿曰:“公首唱大义,河北诸郡恃公以为长城。今清河,公之西邻,家国平⽇聚江、淮、河南钱帛于彼以赡北军,谓之‘天下北库’;今有布三百馀万匹,帛八十馀万匹,钱三十馀万缗,粮三十馀万斛。昔讨默啜,甲兵皆贮清河库,今有五十馀万事;户七万,口十馀万。窃计财⾜以三平原之富,兵⾜以倍平原之強。公诚资以士卒,抚而有之,以二郡为腹心,则馀郡如四支,无不随所使矣。”真卿曰:“平原兵新集,尚未训练,自保恐不⾜,何暇及邻!虽然,借若诺子之请,则将何为乎?”萼曰:“清河遣仆衔命于公者,非力不⾜而借公之师以尝寇也,亦 ![]() ![]() ![]() ![]() 李光弼与史思明相守四十馀⽇,思明绝常山粮道。城中乏草,马食荐籍。光弼以车五百乘之石邑取草,将车者皆⾐甲,弩手千人卫之,为方陈而行,贼不能夺。蔡希德引兵攻石邑,张奉璋拒却之。光弼遣使告急于郭子仪,子仪引兵自井陉出,夏,四月,壬辰,至常山,与光弼合,蕃、汉步骑共十馀万。甲午,子仪、光弼与史思明等战于九门城南,思明大败。中郞将浑瑊 ![]() ![]() 杨国忠问士之可为将者于左拾遗博平张镐及萧昕,镐、昕荐左赞善大夫永寿来瑱。丙午,以瑱为颍川太守。贼屡攻之,瑱前后破贼甚众,加本郡防御使,人谓之“来嚼铁” 安禄山使平卢节度使吕知诲 ![]() ![]() 南 ![]() 段译 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下之下十三载(甲午、754) 唐纪三十三 唐玄宗天宝十三载(甲午,公元754年) [1]舂,正月,己亥,安禄山⼊朝。是时杨国忠言禄山必反,且曰:“陛下试召之,必不来。”上使召之,禄山闻命即至。庚子,见上于华清宮,泣曰:“臣本胡人,陛下宠擢至此,为国忠所疾,臣死无⽇矣!”上怜之,赏赐巨万,由是益亲信禄山,国忠之言不能⼊矣。太子亦知禄山必反,言于上,上不听。 [1]舂季,正月己亥(初三),安禄山⼊朝。当时杨国忠进言说安禄山必反,并说:“陛下试召他⼊朝,他一定不来。”于是玄宗就派人召见安禄山,安禄山听见命令立刻来朝。庚子(初四),安禄山晋见玄宗于华清宮,哭诉说:“我本是一名胡人,只是受到陛下的信任才有今天的地位,但却不为杨国忠所容,恐怕难以活命了!”玄宗听后十分怜爱,重加赏赐,因此更加信任安禄山,杨国忠的话一点也听不进去。太子李亨也知道安禄山要谋反,告诉玄宗,玄宗不听。 [2]甲辰,太清宮奏:“学士李琪见玄元皇帝乘紫云,告以国祚延昌。” [2]甲辰(初八),太清宮上奏说:“崇玄馆学士李琪看见玄元皇帝老子乘紫云,告诉他说大唐王朝昌盛长久。” [3]唐初,诏敕皆中书、门下官有文者为之。乾封以后,始召文士元万顷、范履冰等草诸文辞,常于北门候进止,时人谓之“北门学士”中宗之世,上官昭容专其事。上即位,始置翰林院,密迩噤廷,延文章之士,下至僧、道,书、画、琴、棋、数术之工皆处之,谓之“待诏”刑部尚书张均及弟太常卿皆翰林院供奉。上 ![]() ![]() [3]唐朝初年,皇上所下的诏书制敕都由中书省和门下省官吏中善于作文章的人撰写。乾封年以后,开始召文士元万顷、范履冰等人草写文告,这些人常常在北门值班等候命令,所以当时的人把他们称为“北门学士”中宗在位时,由上官昭容专门管这些事。玄宗即位以后,开始设置翰林院,靠近宮廷,延揽天下能文之士,下至佛僧、道士以及精通书、画、琴、棋、卜、祝的人,都召进去,这些人被称为“翰林待诏”刑部尚书张均和他的弟弟太常卿张都在翰林院供奉皇上。玄宗想要加封安禄山同平章事,已经令张草写了制书。这时,杨国忠进谏说:“安禄山虽然有战功,但是目不识丁,怎么能够做宰相呢?如果制书颁布,恐怕周边的夷人会轻视我们大唐王朝。”玄宗只好取消了这一任命。乙巳(初九),玄宗加封安禄山左仆 ![]() [4]丙午,上还宮。 [4]丙午(初十),玄宗返回宮中。 [5]安禄山求兼领闲厩、群牧;庚申,以禄山为闲厩、陇右群牧等使。禄山又求兼总监;壬戌,兼知总监事。禄山奏以御史中丞吉温为武部侍郞,充闲厩副使,杨国忠由是恶温。禄山密遣亲信选健马堪战者数千匹,别饲之。 [5]安禄山请求兼任闲厩使、群牧使等职。庚申(二十四⽇),玄宗任命安禄山为闲厩、陇右群牧等使。安禄山又请求兼任群牧总监,壬戌(二十六⽇),玄宗又任命安禄山兼任总监。安禄山又上奏请求任命御史中丞吉温为武部侍郞,充任闲厩副使,杨国忠因此恨吉温。安禄山暗中派亲信挑选能征善战的健壮军马数千匹,另选地方饲养。 [6]二月,壬申,上朝献太清宮,上圣祖尊号曰大圣祖⾼上大道金阙玄元大皇太帝。癸酉,享太庙,上⾼祖谥曰神尧大圣光孝皇帝,太宗谥曰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宗谥曰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中宗谥曰孝和大圣大昭孝皇帝,睿宗谥曰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以汉家诸帝皆谥孝故也。甲戌,群臣上尊号曰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证道孝德皇帝。赦天下。 [6]二月壬申(初六),玄宗向太清宮献食,上圣祖老子尊号为大圣祖⾼上大道金阙玄元大皇太帝。癸酉(初七),玄宗祭祀太庙,上⾼祖李渊谥号为神尧大圣光孝皇帝,太宗李世民谥号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宗李治谥号为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中宗李显谥号为孝和大圣大昭孝皇帝,睿宗李旦谥号为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因为汉朝的皇帝的谥号都有“孝”字,所以都加谥号为“孝”甲戌(初八),群臣上玄宗尊号为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证道孝德皇帝。大赦天下。 [7]丁丑,杨国忠进位司空;甲申,临轩册命。 [7]丁丑(十一⽇),玄宗晋升杨国忠为司空。甲申(十八⽇),杨国忠在殿前的平台上接受玄宗的册命。 [8]己丑,安禄山奏:“臣所部将士讨奚、契丹、九姓、同罗等,勋效甚多,乞不拘常格,超资加赏,仍好写告⾝付臣军授之。”于是除将军者五百余人,中郞将者二千余人。禄山 ![]() [8]己丑(二十三⽇),安禄山上奏说:“我所率领的部下将士讨伐奚、契丹、九姓胡、同罗等,功勋卓著,乞望陛下能够打破常规,越级封官赏赐,并希望写好委任状,让我在军中授与他们。”因此安禄山部将被任命为将军的有五百多人,中郞将的有二千多人。安禄山要谋反,所以借此收买人心。 三月,丁酉朔,禄山辞归范 ![]() 三月丁酉朔(初一),安禄山向玄宗告辞,要回范 ![]() 禄山之发长安也,上令⾼力士饯之长乐坡,及还,上问:“禄山慰意乎?”对曰:“观其意怏怏,必知 ![]() 安禄山从长安离去时,玄宗命令⾼力士在长乐坡为安禄山饯行,⾼力士回来后,玄宗问道:“安禄山満意吗?”⾼力士回答说:“我看到他心中不愉快,一定是知道了想要任命他为宰相,后来又改变的缘故。”玄宗把此事告诉了杨国忠,杨国忠说:“这件事别人都不知道,一定是张兄弟告诉安禄山的。”玄宗大为愤怒,就贬张均为建安郡太守,张为卢溪郡司马,张的弟弟给事中张为宜舂郡司马。 哥舒翰亦为其部将论功,敕以陇右十将、特进、火拔州都督、燕山郡王火拔归仁为骠骑大将军,河源军使王思礼加特进,临洮太守成如、讨击副使范 ![]() ![]() 哥舒翰也为他的部将请功,玄宗就下敕任命陇右十将、特进、火拔州都督、燕山郡王火拔归仁为骠骑大将军,河源军使王思礼为特进,临洮太守成如、讨击副使范 ![]() ![]() [9]程千里执阿布思,献于阙下,斩之。甲子,以千里为金吾大将军,以封常清权北庭都护、伊西节度使。 [9]程千里俘获了阿布思,献于朝廷,被斩首。甲子(二十八⽇),玄宗任命程千里为金吾大将军,封常清暂时代理北庭都护、伊西节度使。 [10]夏,四月,癸巳,安禄山奏击奚破之,虏其王李⽇越。 [10]夏季,四月癸巳(二十八⽇),安禄山上奏说了打败了奚族,俘虏了奚王李⽇越。 [11]六月,乙丑朔,⽇有食之,不尽如钩。 [11]六月乙丑朔(初一),出现⽇食,是形状如钩的⽇环食。 [12]侍御史、剑南留后李宓将兵七万击南诏。罗凤 ![]() [12]侍御史、剑南留后李宓率兵七万攻打南诏。南诏王罗凤采用 ![]() [13]秋,七月,癸丑,哥舒翰奏:于所开九曲之地置洮 ![]() ![]() [13]秋季,七月癸丑(二十⽇),哥舒翰奏请在所开拓的九曲地方设置洮 ![]() ![]() [14]杨国忠忌陈希烈,希烈累表辞位;上 ![]() [14]杨国忠忌恨陈希烈,所以陈希烈多次上表请求辞职。玄宗想任命武部侍郞吉温代陈希烈,而杨国忠因为吉温依附于安禄山,就上奏说不可。他认为文部侍郞韦见素 ![]() [15]自去岁⽔旱相继,关中大饥。杨国忠恶京兆尹李岘不附己,以灾归咎于岘,九月,贬长沙太守。岘,之子也。上忧雨伤稼,国忠取禾之善者献之,曰:“雨虽多,不害稼也。”上以为然。扶风太守房言所部⽔灾,国忠使御史推之。是岁,天下无敢言灾者。⾼力士侍侧,上曰:“ ![]() ![]() ![]() [15]从去年以来,⽔灾与旱灾不断,关中地区闹饥荒。杨国忠因为憎恨京兆尹李岘不听自己的话,就把这些天灾归咎于李岘,九月,贬李岘为长沙太守。李岘是信安王李的儿子。玄宗担忧雨多损害庄稼,杨国忠就拿一些长势良好的禾苗献给玄宗说:“虽然雨多,但没有损害庄稼。”玄宗信以为然。扶风太守房说本郡遭受⽔灾,杨国忠就派御史去调查。这一年,天下没有人再敢于说遭受天灾。⾼力士侍候玄宗,玄宗说:“大雨连绵不断,你可以把所知道的都告诉我。”⾼力士回答说:“自陛下把大权委托给宰相以来,赏罚不当,以致上天 ![]() ![]() [16]冬,十月,乙酉,上幸华清宮。 [16]冬季,十月乙酉(二十三⽇),玄宗前往华清宮。 [17]十一月,己未,置內侍监二员,正三品。 [17]十一月己未(二十八⽇),设置宦官內侍监二名,正三品级。 [18]河东太守兼本道采访使韦陟,斌之兄也,文雅有盛名,杨国忠恐其⼊相,使人告陟赃污事,下御史按问。陟赂中丞吉温,使求救于安禄山,复为国忠所发。闰月,壬寅,贬陟桂岭尉,温澧 ![]() [18]河东太守兼本道采访使韦陟是韦斌的哥哥,风度文雅,负有盛名,杨国忠恐怕他⼊朝为宰相,就让人告他有贪污行为,并下到御史台去调查。韦陟贿赂御史中丞吉温,让吉温向安禄山求援,又被杨国忠揭发。闰月壬寅(疑误),贬韦陟为桂岭县尉,吉温为澧 ![]() [19]戊午,上还宮。 [19]戊午(疑误),玄宗返回宮中。 [20]是岁,户部奏天下郡三百二十一,县千五百三十八,乡万六千八百二十九,户九百六万九千一百五十四,口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 [20]这一年,户部上奏唐朝统辖的郡有三百二十一,县一千五百三十八,乡一万六千八百二十九,户数九百六万九千一百五十四,人口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 十四载(乙未、755) 十四载(乙未,公元755年) [1]舂,正月,苏毗王子悉诺逻去吐蕃来降。 [1]舂季,正月,苏毗王子悉诺逻脫离吐蕃来归附唐朝。 [2]二月,辛亥,安禄山使副将何千年⼊奏,请以蕃将三十二人代汉将,上命立进画,给告⾝。韦见素谓杨国忠曰:“禄山久有异志,今又有此请,其反明矣。明⽇见素当极言;上未允,公其继之。”国忠许诺。壬子,国忠、见素⼊见,上 ![]() ![]() [2]二月辛亥(二十二⽇),安禄山派副将何千年⼊朝奏事,请求用蕃人将领三十二人代替汉人将领,玄宗命令中书省立刻下敕书,由自己签署实行,并发给委任状。韦见素对杨国忠说:“安禄山早就怀有反心,现在又请求以蕃将代替汉将,谋反的迹象已经很明确了。明天我一定尽力向皇上说这件事,如果皇上不听,请您继后劝说。”杨国忠答应。壬子(二十三⽇),杨国忠与韦见素⼊宮晋见玄宗,玄宗 ![]() ![]() ![]() ![]() [3]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朝,道得风疾,遂留京师,家居不出。 [3]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朝,在路上中风,于是就留在了京师,住在家里,不出来活动。 [4]三月,辛巳,命给事中裴士淹宣慰河北。 [4]三月辛巳(二十二⽇),玄宗命令给事中裴士淹代表朝廷去河北安慰军民。 [5]夏,四月,安禄山奏破奚、契丹。 [5]夏季,四月,安禄山上奏说打败了奚与契丹。 [6]癸巳,以苏毗王子悉诺逻为怀义王,赐姓名李忠信。 [6]癸巳(初四),玄宗封苏毗王子悉诺逻为怀义王,赐姓名为李忠信。 [7]安禄山归至范 ![]() ![]() ![]() ![]() ![]() [7]安禄山回到范 ![]() ![]() ![]() ![]() ![]() [8]八月,辛卯,免今载百姓租庸。 [8]八月辛卯(初四),玄宗下令免去百姓今年的租庸。 [9]冬,十月,庚寅,上幸华清宮。 [9]冬季,十月庚寅(初四),玄宗前往华清宮。 [10]安禄山专制三道, ![]() ![]() ![]() ![]() ![]() ![]() ![]() ![]() [10]安禄山一⾝兼任三道节度使, ![]() ![]() ![]() ![]() ![]() ![]() 诘朝,禄山出蓟城南,大阅誓众,以讨杨国忠为名,榜军中曰:“有异议扇动军人者,斩及三族!”于是引兵而南。禄山乘铁舆,步骑精锐,烟尘千里,鼓噪震地。时海內久承平,百姓累世不识兵⾰,猝闻范 ![]() ![]() ![]() ![]() 第二天早晨,安禄山出蓟城南门,召集全军检阅誓师,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在军中发文告说:“谁要是煽动军人反对这一行动,灭杀他的三族!”然后率兵向南进军。安禄山坐着铁车,精锐步骑兵浩浩 ![]() ![]() ![]() ![]() ![]() ![]() 庚午,上闻禄山定反,乃召宰相谋之。杨国忠扬扬有德⾊,曰:“今反者独禄山耳,将士皆不 ![]() ![]() ![]() 庚午(十五⽇),玄宗得知安禄山确实率兵造反,才召来宰相商议应变之策。杨国忠得意洋洋地说:“现在要反叛的只有安禄山一个人,所部将士都不想反叛。不过十天,一定会把安禄山的头颅割下来送到行在。”玄宗信以为然,大臣们听后则大惊失⾊。玄宗派特进毕思琛往东京,金吾将军程千里往河东,各召募数万人,各随便利,编组教练,以便抗拒叛军。辛未(十六⽇),安西节度使封常清⼊朝,玄宗向他问平叛之计,常清夸大其辞地说:“现在因为天下太平已久,所以人人看见叛军都十分害怕。但事情有逆顺,形势会突变。我请求立刻到东京,打开府库,召募勇士,然后跃马挥师渡过⻩河,用不了几天就会把逆贼安禄山的头颅取下献给陛下!”玄宗大喜。壬申(十七⽇),任命封常清为范 ![]() ![]() 甲戌,禄山至博陵南,何千年等执杨光见禄山,责光以附杨国忠,斩之以徇。禄山使其将安忠志将精兵军土门,忠志,奚人,禄山养为假子;又以张献诚摄博陵太守,献诚,守之子也。 甲戌(十九⽇),安禄山来到博陵郡南,何千年等人带着杨光来见,安禄山责备杨光依附杨国忠,然后杀了他示众。安禄山让部将安忠志率领精兵驻扎在土门,安忠志是奚族人,安禄山的养子。又委任张献诚代理博陵太守,张献诚是张守的儿子。 禄山至藁城,常山太守颜杲卿力不能拒,与长史袁履谦往 ![]() ![]() 安禄山到了藁城,常山太守颜杲卿兵少不能拒敌,就与长史袁履谦去 ![]() 丙子,上还宮。斩太仆卿安庆宗,赐荣义郡主自尽。以朔方节度使安思顺为户部尚书,思顺弟元贞为太仆卿。以朔方右厢兵马使、九原太守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右羽林大将军王承业为太原尹。置河南节度使,领陈留等十三郡,以卫尉卿猗氏张介然为之。以程千里为潞州长史。诸郡当贼冲者,始置防御使。 丙子(二十一⽇),玄宗返回宮中。先杀了安禄山的儿子太仆卿安庆宗,赐荣义郡主杀自。任命朔方节度使安思顺为户部尚书,安思顺的弟弟安元贞为太仆卿。任命朔方右厢兵马使、九原太守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右羽林大将军王承业为太原尹。设置河南节度使,统一指挥陈留等十三郡的军队,任命卫尉卿猗氏人张介然为节度使。又任命程千里为潞州长史。开始在各郡的战略要地设置防御使。 丁丑,以荣王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仙芝副之,统诸军东征。出內府钱帛,于京师募兵十一万,号曰天武军,旬⽇而集,皆市井弟子也。 丁丑(二十二⽇),玄宗任命荣王李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仙芝为副元帅,统帅各路军队东征。又拿出內府中的金钱布帛,在京师招募军队十一万,号为天武军,十天便集合起来,成员都是市民弟子。 十二月,丙戌,⾼仙芝将飞骑、骑及新募兵、边兵在京师者合五万人,发长安。上遣宦者监门将军边令诚监其军,屯于陕。 十二月丙戌(初一),副元帅⾼仙芝率领飞骑、骑及新招募的兵,再加上留在京师的边镇兵共五万人,从长安出发。玄宗及派监门将军宦官边令诚去监军,屯于陕郡。 [11]丁亥,安禄山自灵昌渡河,以约败船及草木横绝河流,一夕,冰合如浮梁,遂陷灵昌郡。禄山步骑散漫,人莫知其数,所过残灭。张介然至陈留才数⽇,禄山至,授兵登城,众惧,不能守。庚寅,太守郭纳以城降。禄山⼊北郭,闻安庆宗死,恸哭曰:“我何罪,而杀我子!”时陈留将士降者夹道近万人,禄山皆杀之以快其忿;斩张介然于军门。以其将李庭望为节度使,守陈留。 [11]丁亥(初二),安禄山从灵昌渡过⻩河,用绳子捆系破船和杂草树木,横断河流,一个晚上即结冰如浮桥,于是大军过河攻陷了灵昌郡。安禄山所率领的步骑叛军散漫不成队伍,人们难以计其数,所经过的地方被烧杀抢掠,一片残败。河南节度使张介然到陈留才几天,安禄山即率叛军来到,张介然命令士兵登城守卫,士兵惊恐,不能作战。庚寅(初五),陈留太守郭纳献城投降。安禄山从城北进⼊,得知安庆宗已死,痛哭说:“我有什么罪,而把我的儿子杀死!”当时投降的陈留将士在路两旁将近一万人,安禄山把他们全部杀死以怈其愤。又在军门杀了张介然。任命他的部将李庭望为节度使,守卫陈留。 [12]壬辰,上下制 ![]() [12]壬辰(初七),玄宗颁下制书说要亲自率兵去征讨安禄山,命令朔方、河西、陇右的镇兵除留守城堡以外,全部开赴行营,并命令各镇节度使亲自率领,限二十天內全部到齐。 [13]初,平原太守颜真卿知禄山且反,因霖雨,完城浚壕,料丁壮,实仓廪;禄山以其书生,易之。及禄山反,牒真卿以平原、博平兵七千人防河津,真卿遣平原司兵李平间道奏之。上始闻禄山反,河北郡县皆风靡,叹曰:“二十四郡,曾无一人义士琊!”及平至,大喜曰:“朕不识颜真卿作何状,乃能如是!”真卿遣亲客密怀购贼牒诣诸郡,由是诸郡多应者。真卿,杲卿之从弟也。 [13]起初,平原太守颜真卿知道安禄山要举兵反叛,就借下大雨之机,修筑城壕,统计能作战的成年人,并充实仓库。安禄山认为颜真卿不过是一介书生,没有注意他。等到安禄山起兵谋反,就发公文让颜真卿率领平原和博平二郡的七千兵守卫⻩河渡口,颜真卿即派平原司兵李平从小路去报告朝廷。玄宗最初得知安禄山举兵反叛,河北地区的郡县都纷纷投降的消息时,感叹说:“河北地区的二十四郡中难道就没有一位仁义之士吗!”李平到后,玄宗⾼兴地说:“朕不认识颜真卿是什么样子,竟如此忠义!”颜真卿又派亲信暗蔵悬赏捕杀叛军的文告到其他州郡联络,因此有许多州郡纷纷响应。颜真卿是颜杲卿的堂弟。 安禄山引兵向荥 ![]() ![]() 张,以其将田承嗣、安忠志、张孝忠为前锋。封常清所募兵皆⽩徒,未更训练,屯武牢以拒贼;贼以铁骑蹂之,官军大败。常清收余众,战于葵园,又败;战上东门內,又败。丁酉,禄山陷东京,贼鼓噪自四门⼊,纵兵杀掠。常清战于都亭驿,又败;退守宣仁门,又败;乃自苑西坏墙西走。 安禄山率兵进军荥 ![]() ![]() 河南尹达奚降于禄山。留守李谓御史中丞卢奕曰:“吾曹荷国重任,虽知力不敌,必死之!”奕许诺。收残兵数百, ![]() ![]() ![]() ![]() 河南尹达奚向安禄山投降。留守李对御史中丞卢奕说:“我们负肩着家国的重任,虽然自知力量微薄不能抵抗叛军,但也要为家国而死!”卢奕同意。李收罗了数百兵残兵,想与叛军 ![]() ![]() ![]() 封常清帅余众至陕,陕郡太守窦廷芝已奔河东,吏民皆散。常清谓⾼仙芝曰:“常清连⽇⾎战,贼锋不可当。且潼关无兵,若贼豕突⼊关,则长安危矣。陕不可守,不如引兵先据潼关以拒之。”仙芝乃帅见兵西趣潼关。贼寻至,官军狼狈走,无复部伍,士马相腾践,死者甚众。至潼关,修完守备,贼至,不得⼊而去。禄山使其将崔乾屯陕,临汝、弘农、济 ![]() ![]() 封常清率领残兵逃到陕郡,陕郡太守窦廷芝已逃往河东,官吏和民众也都已逃跑。封常清对⾼仙芝说:“我连⽇与叛军⾎战,叛军锐不可当。再说潼关无兵守卫,如果叛军突⼊关中,京城长安就危险了。陕郡不能守,不如率兵先占据潼关以抗御叛军。”于是⾼仙芝就率领所有的兵西向潼关。不久叛军追至,官军狼狈而逃,不成队伍,士卒与战马互相践踏,死了许多。退到了潼关,整饬防守器械,叛军追兵赶到,不能够⼊关而退去。安禄山派部将崔乾率兵屯于陕郡,临汝、弘农、济 ![]() ![]() ![]() 禄山以张通儒之弟通晤为睢 ![]() ![]() ![]() 安禄山任命张通儒的弟弟张通晤为睢 ![]() ![]() [14]庚子,以永王为山南节度使,江陵长史源洧为之副;颍王为剑南节度使,蜀郡长史崔圆为之副。二王皆不出阁。洧,光裕之子也。 [14]庚子(十五⽇),玄宗任命永王李为山南节度使,江陵长史源洧为副使;颍王李为剑南节度使,蜀郡长史崔圆为副使。二王都不亲自到职。源洧是源光裕的儿子。 [15]上议亲征,辛丑,制太子监国,谓宰相曰:“朕在位垂五十载,倦于忧勤,去秋已 ![]() ![]() [15]玄宗想要亲自挂帅去征讨安禄山,辛丑(十六⽇),下制书令太子监国,对宰相们说:“朕在皇帝位快五十年了,懒于处理政事,去年秋天就想传位给太子,又逢⽔灾旱灾不断,朕不想把这些灾祸留给子孙去承担,想等到形势好转后再传位。不料逆胡安禄山举兵谋反,朕一定要亲自去征讨,让太子监国。侍叛 ![]() [16]颜真卿召募勇士,旬⽇至万余人,谕以举兵讨安禄山,继以涕泣,士皆感愤。禄山使其 ![]() ![]() ![]() ![]() [16]平原太守颜真卿招募勇士,十天即募得一万多人,告诉他们要举兵讨伐安禄山,并失声痛哭,勇士们都被感动。安禄山命令他的亲信段子光拿着李、卢奕和蒋清三人的头颅宣示河北地区各郡县,到了平原,壬寅(十七⽇),颜真卿抓了段子光,将他 ![]() ![]() ![]() [17]⾼仙芝之东征也,监军边令诚数以事⼲之,仙芝多不从。令诚⼊奏事,具言仙芝、常清桡败之状,且云:“常清以贼摇众,而仙芝弃陕地数百里,又盗减军士粮赐。”上大怒,癸卯,遣令诚赍敕即军中斩仙芝及常清。初,常清既败,三遣使奉表陈贼形势,上皆不之见。常清乃自驰诣阙,至渭南,敕削其官爵,令还仙芝军,⽩⾐自效。常清草遗表曰:“臣死之后,望陛下不轻此贼,无忘臣言!”时朝议皆以为禄山狂悖,不⽇授首,故常清云然。令诚至潼关,先引常清,宣敕示之;常清以表附令诚上之。常清既死,陈尸蘧。仙芝还,至听事,令诚索陌刀手百余人自随,乃谓仙芝曰:“大夫亦有恩命。”仙芝遽下,令诚宣敕。仙芝曰:“我遇敌而退,死则宜矣。今上戴天,下履地,谓我盗减粮赐则诬也。”时士卒在前,皆大呼称枉,其声振地,遂斩之。以将军李承光摄领其众。 [17]⾼仙芝率兵东征,监军宦官边令诚多次因事求他,⾼仙芝大都不听。边令诚⼊朝奏事,向玄宗报告了⾼仙芝、封常清战败的情况,并且说:“封常清借叛军的強大势力动摇军心,⾼仙芝无故丧失陕郡数百里之地,还盗减军士的粮食和物资。”玄宗大为愤怒,癸卯(十八⽇),派边令诚手持敕书到军中杀⾼仙芝及封常清。起初封常清兵败后,三次派使者⼊朝上表陈述叛军的形势,玄宗都不见。于是封常清就亲自骑马⼊朝报告,到了渭南,玄宗下敕书剥夺了他的官职和爵位,让他回到⾼仙芝的军中作为一名普通的士卒去效命。封常清草写了上给玄宗的遗表说:“我死了以后,希望陛下千万不要轻视逆贼安禄山,不要忘记我说的话!”当时朝臣都认为安禄山狂傲叛逆,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失败,所以封常清这样告诫玄宗。边令诚到了潼关,先把封常清叫来,向他宣示了敕书。封常清把自己草写的遗表 ![]() 河西、陇右节度使哥舒翰病废在家,上藉其威名,且素与禄山不协,召见,拜兵马副元帅,将兵八万以讨禄山;仍敕天下四面进兵,会攻洛 ![]() 河西、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因病在家中休养,玄宗因为他有威名,而且素来与安禄山关系不和,于是就召见他,拜为兵马副元帅,率兵八万去征讨安禄山。还下敕让各地进军,集兵收复洛 ![]() [18]安禄山大同军使⾼秀岩寇振武军,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击败之,子仪乘胜拔静边军。大同兵马使薛忠义寇静这军,子仪使左兵马使李光弼、右兵马使⾼浚、左武锋使仆固怀恩、右武锋使浑释之等逆击,大破之,坑其骑七千。进围云中,使别将公孙琼岩将二千骑击马邑,拔之,开东陉关。甲辰,加子仪御史大夫。怀恩,哥滥拔延之曾孙也,世为金微都督。释之,浑部酋长,世为皋兰都督。 [18]安禄山的部将大同军使⾼秀岩率兵略侵振武军,被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击退打败,郭子仪又乘胜攻克了静边军。安禄山的大同兵马使薛忠义略侵静边军,郭子仪派左兵马使李光弼、右兵马使⾼浚、左武锋使仆固怀恩、右武锋使浑释之等率兵去 ![]() [19]颜杲卿将起兵,参军冯虔、前真定令贾深、藁城尉崔安石、郡人翟万德、內丘丞张通幽皆预其谋;又遣人语太原尹王承业,密与相应。会颜真卿自平原遣杲卿甥卢逖潜告杲卿, ![]() ![]() ![]() ![]() ![]() ![]() ![]() ![]() ![]() [19]颜杲卿将要起兵讨叛,参军冯虔、前真定县令贾深、藁城县尉崔安石、常山人翟万德、內丘县丞张通幽等人都参预谋划。颜杲卿又派人联络太原尹王承业,让他也起兵响应。这时颜真卿从平原派颜杲卿的外甥卢逖暗中与颜杲卿联系,想与他连兵断绝安禄山的后路,阻止向西进攻长安的 ![]() ![]() ![]() ![]() ![]() 时进攻,分割断绝范 ![]() ![]() ![]() ![]() 杲卿又密使人⼊范 ![]() ![]() ![]() ![]() ![]() ![]() ![]() ![]() ![]() 颜杲卿又秘密地派人⼊范 ![]() ![]() ![]() ![]() ![]() ![]() ![]() [20]初,禄山 ![]() [20]起初,安禄山想要亲自率兵攻打潼关,到了新安,得知河北发生变故而返回。叛将蔡希德率兵一万从河內向北进攻常山。 [21]戊申,荣王琬薨,赠谥请恭太子。 [21]戊申(二十三⽇),荣王李琬去世,玄宗赠谥号为靖恭太子。 [22]是岁,吐蕃赞普乞梨苏笼猎赞卒,子娑悉笼猎赞立。 [22]这一年,吐蕃赞普乞梨苏笼猎赞去世,他的儿子娑悉笼猎赞继立。 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上之上至德元载(丙申、756) 唐肃宗至德元载(丙申,公元756年) [1]舂,正月,乙卯朔,禄山自称大燕皇帝,改元圣武,以达奚为侍中,张通儒为中书令。⾼尚、严庄为中书侍郞。 [1]舂季,正月乙卯朔(初一),安禄山自封为大燕皇帝,改年号为圣武,并任命达奚为侍中,张通儒为中书令,⾼尚、严庄为中书侍郞。 [2]李随至睢 ![]() ![]() ![]() ![]() [2]李随到睢 ![]() ![]() ![]() ![]() [3]颜杲卿使其子泉明、贾深、翟万德献李钦凑首及何千年、⾼邈于京师。张通幽泣请曰:“通幽兄陷贼,乞与泉明偕行,以救宗族。”杲卿哀而许之。至太原,通幽 ![]() ![]() [3]颜杲卿派他的儿子颜泉明与贾深、翟万德一起到京师向朝廷进献李钦凑的头颅及何千年与⾼邈。张通幽哭泣着请求说:“我的哥哥张通儒是叛军的将领,我恳求与颜泉明一起⼊京,以救我们家族人的 ![]() ![]() 杲卿至洛 ![]() ![]() 颜杲卿被押送到洛 ![]() ![]() 史思明、李立节、蔡希德既克常山,引兵击诸郡之不从者,所过残灭,于是邺、广平、钜鹿、赵、上⾕、博陵、文安、魏、信都等郡复为贼守。饶 ![]() 叛军将领史思明、李立节与蔡希德攻克了常山后,又率兵攻打不投降的州郡,在所经过的地方大肆杀戮,邺郡、广平、巨鹿、赵郡、上⾕、博陵、文安、魏郡、信都等郡又相继落⼊敌手。只有饶 ![]() ![]() [4]上命郭子仪罢围云中,还朔方,益发兵进取东京;选良将一人分兵先出井陉,定河北。子仪荐李光弼,癸亥,以光弼为河东节度使,分朔方兵万人与之。 [4]玄宗命令郭子仪撤去包围云中的军队,回军朔方,更增兵准备收复东京。并且另选一名战将带领一部分军队出井陉关,平定河北。郭子仪推荐李光弼,癸亥(初九),玄宗任命李光弼为河东节度使,分出朔方兵一万 ![]() [5]甲子,加哥舒翰左仆 ![]() [5]甲子(初十),玄宗加封哥舒翰为左仆 ![]() [6]置南 ![]() ![]() ![]() [6]玄宗设置南 ![]() ![]() ![]() [7]乙丑,安禄山遣其子庆绪寇潼关;哥舒翰击却之。 [7]乙丑(十一⽇),安禄山派遣他的儿子安庆绪率兵进攻潼关,被哥舒翰击退。 [8]己巳,加颜真卿户部侍郞兼本郡防御使;真卿以李为副。 [8]己巳(十五⽇),朝廷加封颜真卿为户部侍郞兼本郡防御使,颜真卿又任命李为副防御使。 [9]二月,丙戌,加李光弼魏郡太守、河北道采访使。 [9]二月丙戌(初二),朝廷加封李光弼为魏郡太守、河北道采访使。 [10]史思明等围饶 ![]() ![]() ![]() ![]() ![]() ![]() ![]() [10]史思明等叛将已经将饶 ![]() ![]() ![]() ![]() ![]() ![]() ![]() ![]() ![]() ![]() ![]() ![]() [11]上以吴王祗为灵昌太守、河南都知兵马使。贾贲前至雍丘,有众二千。先是谯郡太守杨万石以郡降安禄山, ![]() ![]() [11]玄宗任命吴王李祗为灵昌太守、河南都知兵马使。贾贲先到了雍丘,有兵二千。先前谯郡太守杨万石献城投降了安禄山,又 ![]() ![]() 初,雍丘令令狐嘲以县降贼,贼以为将,使东击淮 ![]() ![]() ![]() 起初,雍丘县令令狐嘲率县投降了叛军,叛军任命他为军将,让他率兵到襄邑攻打淮 ![]() ![]() ![]() ![]() 三月,乙卯,嘲复与贼将李怀仙、杨朝宗、谢元同等四万余众奄至城下;众惧,莫有固志。巡曰:“贼兵精锐,有轻我心。今出其不意击之,彼必惊溃。贼势小折,然后城可守也。”乃使千人乘城;自帅千人,分数队,开门突出。巡⾝先士卒,直冲贼陈,人马辟易,贼遂退。明⽇,复进攻城,设百炮环城,楼堞皆尽;巡于城上立木栅以拒之。贼蚁附而登,巡束蒿灌脂,焚而投之,贼不得上。时伺贼隙,出兵击之,或夜缒斫营,积六十余⽇,大小三百余战,带甲而食,裹疮复战,贼遂败走。巡乘胜追之,获胡兵二千人而还,军声大振。 三月乙卯(初二),令狐嘲又与叛军大将李怀仙、杨朝宗、谢元同等率兵四万余人蜂拥来到城下,准备攻城。城中的士兵十分害怕,没有固守决心。张巡对他们说:“叛军兵強马壮,有轻我之心。我们如果出其不意突然袭击,叛军必定会因惊慌而溃败。叛军攻城受挫,我们就可以坚守。”于是就派一千人登上城墙守卫,自己另率一千人,分为数小队,打开城门,突然冲出。张巡⾝先士卒,直冲叛军阵中,叛军人马惊慌躲避,然后退去。第二天,叛军又集兵来攻城,环城架设了石炮,向城头发 ![]() [12]初,户部尚书安思顺知禄山反谋,因⼊朝奏之。及禄山反,上以思顺先奏,不之罪也。哥舒翰素与之有隙,使人诈为禄山遗思顺书,于关门擒之以献,且数思顺七罪,请诛之。丙辰,思顺及弟太仆卿元贞皆坐死,家属徙岭外。杨国忠不能救,由是始畏翰。 [12]起初,户部尚书安思顺得知安禄山要谋反,借⼊朝之机向玄宗奏报了此事。安禄山起兵反叛后,玄宗因为安思顺先已奏报,所以不加问罪。哥舒翰素来与安思顺有矛盾,于是就故意伪造了一封安禄山给安思顺的信,让人假装送信,然后在潼关城门口抓住此人,献给朝廷,而且列举了安思顺的七条罪状,请求玄宗杀了他。丙辰(初三),安思顺和他的弟弟太仆卿安元贞都因此事被处死。家人被流放到岭南。杨国忠无法救他们,因此开始畏惧哥舒翰。 [13]郭子仪至朔方,益选精兵,戊午,进军于代。 [13]郭子仪回到朔方,增加了精兵強将。戊午(初五),进军于伐州。 [14]戊辰,吴王祗击谢元同,走之,拜陈留太守、河南节度使。 [14]戊辰(十五⽇),吴王李祗击退了叛军将领谢元同,玄宗任命他为陈留太守、河南节度使。 [15]壬午,以河东节度使李光弼为范 ![]() [15]壬午(二十九⽇),玄宗任命河东节度使李光弼为范 ![]() 先是清河客李萼,年二十余,为郡人乞师于真卿曰:“公首唱大义,河北诸郡恃公以为长城。今清,公之西邻,家国平⽇聚江、淮、河南钱帛于彼以赡北军,谓之‘天下北库’;今有布三百余万匹,帛八十余万匹,钱三十余万缗,粮三十余万斛。昔讨默啜,甲兵皆贮清河库,今有五十余万事。户七万,口十余万。窃计财⾜以三平原之富,兵⾜以倍平原之強。公诚资以士卒,抚而有之,以二郡为腹心,则余郡如四支,无不随所使矣。”真卿曰:“平原兵新集,尚未训练,自保恐不⾜,何暇及邻!虽然,借若诺子之请,则将何为乎?”萼曰:“清河遣仆衔命于公者,非力不⾜而借公之师以尝寇也,亦 ![]() ![]() ![]() 当初,有个清河人李萼,二十多岁,代表清河郡人来向颜真卿借兵,对颜真卿说:“您大义凛然,首先号召大家来反抗叛军,河北地区的郡县都把您看作是家国的长城。现在清河是您西面的邻郡,家国平常把江、淮以及河南地区的金钱布帛都积聚于那里以供赡北方的军队,被人们称为‘天下北仓库’。现在那里有布三百余万匹,帛八十余万匹,钱三十余万缗,粮三十余万斛。过去征讨突厥默啜可汗时,把兵器都贮蔵在清河郡的武库中,现在还有五十余万件。清河郡有户数七万,人口十余万。我计算它的财物⾜可以抵得上三个平原郡,兵马⾜可以抵得上两个平原郡。您如果真能够借兵给清河郡,并控制这一地区,以平原、清河二郡作为核心力量,那么周围的其他州郡就会如人体的四肢一样,听从您的指挥。”颜真卿说:“平原郡的兵是刚则召集在一起的,没有经过任何训练,自保还觉得兵力不够,那里顾得上邻郡呢!但是,我如果答应了您的请求,那将会怎么样呢?”李萼说:“清河郡派我来向您借兵,并不是兵力不⾜而借您的兵去与叛军⾎战,只是想借此看一下您这位贤明之士的雅量。现在看您的意思还没有下定决心,我怎么敢鲁莽地说出下一步的计划呢!”颜真卿听后很惊奇,就想借兵与他。但其他的人都认为李萼年轻气盛,没有看到叛军力量的強大,借兵只能分散兵力,将会一事无成,颜真卿只好拒绝。李萼住到馆舍后,又给颜真卿写信,指出:“清河郡脫离叛军,归顺朝廷,奉献粮食、布帛和武器帮助官军,您不但拒绝接受,而且还心存疑问。我回去复命之后,清河郡不能孤立存在,必定要有所依靠,如果投向叛军,就会成为您西面的強敌,到那时您能不后悔吗?”颜真卿大为震惊,立刻到馆舍去见李萼,答应借兵六千,一直送到边境,握手而别。这时颜真卿又问道:“所借给的兵已经出发,你可以告诉我你的下一步计划吗?”李萼说:“听说朝廷派程千里率领精兵十万出崞口讨伐叛军,被占据险要地形的叛军阻击,不能前进。现在应当先率兵攻打魏郡,抓住安禄山所任命的太守袁知泰,恢复原来的太守司马垂的职位,让他做西南的主将,分出一部分兵力打开崞口,让程千里的军队出来,共同讨伐汲郡、邺郡以北一直到幽陵被叛军占领的郡县。平原与清河二郡率领其他的同盟郡兵,合兵十万,向南进临孟津,然后分兵沿着⻩河占领战略要地,控制叛军向北逃跑的退路。估计官军东征的军队不少于二十万,河南地区忠于朝廷的西征军队不少于十万。您只要上表朝廷请求东征的军队固守,不要轻易出战。这样用不了一个多月,叛军必然会发生內 ![]() ![]() ![]() 时北海太守贺兰进明亦起兵,真卿以书召之并力,进明将步骑五千渡河,真卿陈兵逆之,相揖,哭于马上,哀动行伍。进明屯平原城南,休养士马,真卿每事咨之,由是军权稍移于进明矣,真卿不以为嫌。真卿以堂邑之功让进明,进明奏其状,取舍任意。敕加进明河北招讨使,择 ![]() 这时北海太守贺兰进明也起兵讨伐叛军,颜真卿就写信召他来合兵行动,贺兰进明遂率领步、骑兵五千渡过⻩河,颜真卿率兵去 ![]() ![]() [16]李光弼与史思明相守四十余⽇,思明绝常山粮道。城中乏草,马食荐藉。光弼以车五百乘之石邑取草,将车者皆⾐甲,弩手千人卫之,为方陈而行,贼不能夺。蔡希德引兵攻石邑,张奉璋拒却之。光弼遣使告急于郭子仪,子仪引兵自井陉出,夏,四月,壬辰,至常山,与光弼合,蕃、汉步骑共十余万。甲午,子仪、光弼与史思明等战于九门城南,思明大败。中郞将浑 ![]() ![]() [16]李光弼与史思明相持了四十余天,史思明断绝了向常山运粮的道路。常山城中饲草已尽,战马只好吃草垫子。李光弼派车五百辆到石邑去取草,赶车的人都穿着甲胄,并派弩机手一千人护卫,结成方阵而行,叛军无法抢夺。叛将蔡希德率兵攻打石邑,被张奉璋击退。李光弼派人向郭子仪求救,郭子仪率兵出井陉关,夏季,四月壬辰(初九),到了常山,与李光弼合兵,共有蕃汉步、骑兵十余万。甲午(十一⽇),郭子仪、李光弼与史思明 ![]() ![]() ![]() [17]杨国忠问士之可为将者于左拾遗博平张镐及萧昕,镐、昕荐左赞善大夫永寿来,丙午,以为颍川太守。贼屡攻之,前后破贼甚众,加本郡防御使;人谓之“来嚼铁” [17]杨国忠问左拾遗博平人张镐与萧昕,官吏中谁可以为将率兵讨叛,张镐与萧昕就推荐了左赞善大夫永寿人来,丙午(二十三⽇),朝廷任命来为颍川太守。叛军多次来攻城,来前后击退甚多,于是加封为本郡防御使,人们称他为“来嚼铁” [18]安禄山使平卢节度使吕知诲 ![]() ![]() [18]安禄山让部将平卢节度使吕知诲 ![]() ![]() [19]南 ![]() [19]南 ![]() |
上一章 资治通鉴 下一章 ( → ) |
资治通鉴vip未删节下载由网友提供,《资治通鉴》情节富于变化、节奏流畅,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文学作品,眼袋小说网免费提供资治通鉴最新清爽干净的文字章节在线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