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情节富于变化,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小说 |
![]() |
|
眼袋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 书号:10116 时间:2017/3/25 字数:39070 |
上一章 一十二纪梁 下一章 ( → ) | |
起昭![]() 世祖孝元皇帝下 ◎ 承圣二年癸酉,公元五五三年 舂,正月,王僧辩发建康,承制使陈霸先代镇扬州。 丙子,山胡围齐离石。戊寅,齐主讨之,未至,胡已走,因巡三堆,大猎而归。 以吏部尚书王褒为左仆 ![]() 己丑,齐改铸钱,文曰“常平五铢” 二月,庚子,李洪雅力屈,以空云城降陆纳。纳囚洪雅,杀丁道贵。纳以沙门宝志诗识有“十八子”以为李氏当王,甲辰,推洪雅为主,号大将军,使乘平肩舆,列鼓吹,纳帅众数千,左右翼从。 魏太师泰去丞相、大行台,为都督中外诸军事。 王雄至东梁州,⻩众宝帅众降。太师泰赦之,迁其豪帅于雍州。 齐主送柔然可汗铁伐之⽗登注及兄库提还其国。铁伐寻为契丹所杀,国人立登注为可汗。登注复为其大人阿富提所杀,国人立库提。突厥伊利可汗卒,子科罗立,号乙息记可汗;三月,遣使献马五万于魏。柔然别部又立阿那瓖叔⽗邓叔子为可汗。乙息记击破邓叔子于沃野北木赖山。乙息记卒,舍其子摄图而立其弟俟斤,号木杆可汗。木杆状貌奇异, ![]() 上闻武陵王纪东下,使方士画版为纪像,亲钉支体以厌之,又执侯景之俘以报纪。初,纪之举兵,皆太子圆照之谋也。圆照时镇巴东,执留使者。启纪云:“侯景未平,宜急进讨;已闻荆镇为景所破。”纪信之,趣兵东下。上甚惧,与魏书曰:“子纠,亲也,请君讨之。”太师泰曰:“取蜀制梁,在兹一举。”诸将咸难之。大将军代人尉迟迥,泰之甥也,独以为可克。泰问以方略,迥曰:“蜀与国中隔绝百有馀年,恃其险远,不虞我至。若以铁骑兼行袭之,无不克矣。”泰乃遣迥督开府仪同三司原珍等六军,甲士万二千,骑万匹,自散关伐蜀。 陆纳遣其将吴蔵、潘乌黑、李贤明等下据车轮。王僧辩至巴陵,宜丰侯循让都督于僧辩,僧辩弗受。上乃以僧辩、循为东、西都督。夏,四月,丙申,僧辩军于车轮。 吐⾕浑可汗夸吕,虽通使于魏而寇抄不息,宇文泰将骑三万逾陇,至姑臧,讨之。夸吕惧,请服;既而复通使于齐。凉州刺史史宁觇知其还,袭之于⾚泉,获其仆 ![]() 陆纳夹岸为城,以拒王僧辩。纳士卒皆百战之馀,僧辩惮之,不敢轻进,稍作连城以 ![]() ![]() 武陵王纪至巴郡,闻有魏兵,遣前梁州刺史巴西谯淹还军救蜀。初,杨乾运求为梁州刺史,纪以为潼州;杨法琛求为黎州刺史,以为沙州:二人皆不悦。乾运兄子略说乾运曰:“今侯景初平,宜同心戮力,保国宁民,而兄弟寻戈,此自亡之道也。夫木朽不雕,世衰难佐。不如送款关中,可以功名两全。”乾运然之,令略将二千人镇剑阁,又遣其婿乐广镇安州,与法琛皆潜通于魏。魏太师泰密赐乾运铁券,授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梁州刺史。尉迟迥以开府仪同三司侯吕陵始为前军,至剑阁,略退就乐广,翻城应始,始⼊据安州。甲戌,迥至涪⽔,乾运以州降。迥分军守之,进袭成都。时成都见兵不満万人,仓库空竭,永丰侯捴婴城自守,迥围之。谯淹遣江州刺史景欣、幽州刺史赵拔扈援成都,迥使原珍等击走之。 武陵王纪至巴东,知侯景已平,乃自悔,召太子圆照责之,对曰:“侯景虽平,江陵未服。”纪亦以既称尊号,不可复为人下, ![]() ![]() 帝拔任约于狱,以为晋安王司马,使助法和拒纪,谓之曰:“汝罪不容诛,我不杀汝,本为今⽇!”因撤噤兵以配之,仍许 ![]() 庚辰,巴州刺史余孝顷将兵万人会王僧辩于长沙。 豫章太守观宁侯永,昏而少断。左右武蛮奴用事,军主文重疾之。永将兵讨陆纳,至宮亭湖,重杀蛮奴。永军溃,奔江陵。重将其众奔开建侯蕃,蕃杀之而有其众。 六月,壬辰,武陵王纪筑连城,攻绝铁锁,陆法和告急相继。上复拔谢答仁于狱,以为步兵校尉,配兵使助法和;又遣使送王琳,令说谕陆纳。乙未,琳至长沙,僧辩使送示之,纳众悉拜且泣,使谓僧辩曰:“朝廷若赦王郞,乞听⼊城。”僧辩不许,复送江陵。陆法和求救不已,上 ![]() 甲辰,齐章武景王库狄⼲卒。 武陵王纪遣将军侯睿将众七千,筑垒与陆法和相拒。上遣使与纪书,许其还蜀,专制一方;纪不从,报书如家人礼。陆纳既平,湘州诸军相继西上,上复与纪书曰:“吾年为一⽇之长,属有平 ![]() ![]() 纪以⻩金一斤为饼,饼百为箧,至有百箧,银五倍于金,锦罽、缯彩称是,每战,悬示将士,不以为赏。宁州刺史陈智祖请散之以募勇士,弗听,智祖哭而死。有请事者,纪辞疾不见,由是将卒解体。 秋,七月,辛未,巴东民符升等斩峡口城主公孙晃,降于王琳。谢答仁、任约进攻侯睿,破之,拔其三垒。于是两岸十四城俱降。纪不获退,顺流东下,游击将军南 ![]() ![]() ![]() ![]() 乙未,王僧辩还江陵。诏诸军各还所镇。 魏尉迟迥围成都五旬,永丰侯捴屡出战,皆败,乃请降。诸将 ![]() 庚子,下诏将还建康,领军将军胡僧祐、太府卿⻩罗汉、吏部尚书宗懔、御史中丞刘彀谏曰:“建业王气已尽,与虏正隔一江,若有不虞,悔无及也!且古老相承云:‘荆州洲数満百,当出天子。’今枝江生洲,百数已満,陛下龙飞,是其应也。”上令朝臣议之。⻩门侍郞周弘正、尚书右仆 ![]() ![]() ![]() 以湘州刺史王琳为衡州刺史。 九月,庚午,诏王僧辩还镇建康,陈霸先复还京口。丙子,以护军将军陆法和为郢州刺史。法和为政,不用刑狱,专以沙门法及西域幻术教化,部曲数千人,通谓之弟子。 契丹寇齐边。壬午,齐主北巡冀、定、幽、安,遂伐契丹。齐主使郭元建治⽔军二万馀人于合肥,将袭建康,纳湘潭侯退,又遣将军邢景远、步大汗萨帅众继之。陈霸先在建康闻之,⽩上;上诏王僧辩镇姑孰以御之。 冬,十月,丁酉,齐主至平州,从西道趣长堑,使司徒潘相乐帅精骑五千自东道趣青山。辛丑,至⽩狼城。壬寅,至昌黎城,使安德王韩轨帅精骑四千东断契丹走路。癸卯,至 ![]() 己酉,王僧辩至姑孰,遣婺州刺史侯瑱、吴郡太守张彪、吴兴太守裴之横筑垒东关,以待齐师。 丁巳,齐主登碣石山,临沧海,遂如晋 ![]() ![]() 闰月,丁丑,南豫州刺史侯瑱与郭元建战于东关,齐师大败,溺死者万计。湘潭侯退复归于鄴,王僧辩还建康。 吴州刺史开建侯蕃,恃其兵強,贡献不⼊,上密令其将徐佛受图之。佛受使其徒诈为讼者,诣蕃,遂执之。上以佛受为建安太守,以侍中王质为吴州刺史。质至鄱 ![]() 十一月,戊戌,以尚书右仆 ![]() ![]() ![]() 己未,突厥复攻柔然,柔然举国奔齐。 癸亥,齐主自晋 ![]() ![]() 魏尚书元烈谋杀宇文泰,事怈,泰杀之。 丙寅,上使侍中王琛使于魏。太师泰 ![]() 十二月,齐宿预民东方⽩额以城降,江西州郡皆起兵应之。 ◎ 承圣三年甲戌,公元五五四年 舂,正月,癸巳,齐主自离石道讨山胡,遣斛律金从显州道,常山王演从晋州道夹攻,大破之,男子十三以上皆斩,女子及幼弱以赏军,遂平石楼。石楼绝险,自魏世所不能至,于是远近山胡莫不慑服。有都督战伤,其什长路晖礼不能救,帝命刳其五蔵,令九人食之,⾁及秽恶皆尽。自是始为威 ![]() 魏太师泰始作九命之典,以叙內外官爵,改流外品为九秩。 魏主自元烈之死,有怨言,密谋诛太师泰;临淮王育、广平王赞垂涕切谏,不听。泰诸子皆幼,兄子章武公导、中山公护皆出镇,唯以诸婿为心膂,大都督清河公李基、义城公李晖、常山公于翼俱为武卫将军,分掌噤兵。基,远之子;晖,弼之子;翼,谨之子也。由是魏主谋怈,泰废魏主,置之雍州,立其弟齐王廓。去年号,称元年,复姓拓跋氏。九十九姓改为单者,皆复其旧。魏初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后多灭绝。泰乃以诸将功⾼者为三十六国,次者为九十九姓,所将士卒亦改从其姓。 三月,丁亥,长沙王韶取巴郡。 甲辰,以王僧辩为太尉、车骑大将军。 丁未,齐将王球攻宿预,杜僧明出击,大破之,球归彭城。 郢州刺史陆法和上启自称司徒,上怪之。王褒曰:“法和既有道术,容或先知。”戊申,上就拜法和为司徒。 己酉,魏侍中宇文仁恕来聘。会齐使者亦至江陵,帝接仁恕不及齐使,仁恕归,以告太师泰。帝又请据旧图定疆境,辞颇不逊,泰曰:“古人有言,‘天之所弃,谁能兴之’,其萧绎之谓乎!”荆州刺史长孙俭屡陈攻取之策,泰征俭⼊朝,问以经略,复命还镇,密为之备。马伯符密使告帝,帝弗之信。 柔然可汗庵罗辰叛齐,齐主自将出击,大破之,庵罗辰⽗子北走。太保定安王贺拔仁献马不甚骏,齐主怒,拔其发,免为庶人,输晋 ![]() 齐中书令魏收撰《魏书》,颇用爱憎为褒贬,每谓人曰:“何物小子,敢与魏收作⾊!举之则使升天,按之则使⼊地!”既成,中书舍人卢潜奏:“收诬罔一代,罪当诛!”尚书左丞卢斐、顿丘李庶皆言《魏史》不直。收启齐主云:“臣既结怨強宗,将为刺客所杀。”帝怒,于是斐、庶及尚书郞中王松年皆坐谤史,鞭二百,配甲坊。斐、庶死于狱中,潜亦坐系狱。然时人终不服,谓之“秽史”潜,度世之曾孙;斐,同之子;松年,遵业之子也。 夏,四月,柔然寇齐肆州,齐主自晋 ![]() ![]() 丙寅,上使散骑常侍庾信等聘于魏。 癸酉,以陈霸先为司空。 丁未,齐主复自击柔然,大破之。 庚戌,魏太师泰鸩杀废帝。 五月,魏直州人乐炽、洋州人⻩国等作 ![]() ![]() 柔然乙旃达官寇魏广武,柱国李弼追击,破之。 广州刺史曲江侯 ![]() ![]() ![]() ![]() 散骑郞新野庾季才言于上曰:“去年八月丙申,月犯心中星,今月丙戌,⾚气⼲北斗。心为天王,丙主楚分,臣恐建子之月有大兵⼊江陵。陛下宜留重臣镇江陵,整旆还都以避其患。假令魏虏侵蹙,止失荆、湘,在于社稷,犹得无虑。”上亦晓天文,知楚有灾,叹曰:“祸福在天,避之何益!” 六月,壬午,齐步大汗萨将兵四万趣泾州,王僧辩使侯瑱、张彪自石梁引兵助严超达拒之,瑱、彪迟留不进。将军尹令思将万馀人谋袭盱眙。齐冀州刺史段韶将兵讨东方⽩额于宿预,广陵、泾州皆来告急,诸将患之。韶曰:“梁氏丧 ![]() ![]() 柔然帅馀众东徙,且 ![]() 邓至羌檐桁失国,奔魏,太师泰使秦州刺史宇文导将兵纳之。 齐段韶还至宿预,使辩士说东方⽩额,⽩额开门请盟,因执而斩之。 秋,七月,庚戌,齐主还鄴。 魏太师泰西巡,至原州。 八月,千辰,齐以司州牧清河王岳为太保,司空尉粲为司徒,太子太师侯莫陈相为司空,尚书令平 ![]() ![]() ![]() 乙亥,齐仪同三司元旭坐事赐死。丁丑,齐主如晋 ![]() ![]() 齐主使常山王演、上 ![]() ![]() ![]() ![]() 魏宇文泰命侍中崔猷开回车路以通汉中。 帝好玄谈,辛卯,于龙光殿讲《老子》。 曲江侯 ![]() 乙巳,魏遣柱国常山公于谨、中山公宇文护、大将军杨忠将兵五万⼊寇。冬,十月,壬戌,发长安。长孙俭问谨曰:“为萧绎之计,将如何?”谨曰:“耀兵汉、沔,席卷度江,直据丹杨,上策也;移郭內居民退保子城,峻其陴堞,以待援军,中策也;若难于移动,据守罗郭,下策也。”俭曰:“揣绎定出何策?”谨曰:“下策。”俭曰:“何故?”谨曰:“萧氏保据江南,绵历数纪,属中原多故,未遑外略;又以我有齐氏之患,必谓力不能分。且绎懦而无谋,多疑少断。愚民难与虑始,皆恋邑居,所以知其用下策也。” 癸亥,武宁太守宗均告魏兵且至,帝召公卿议之。领军胡僧祐、太府卿⻩罗汉曰:“二国通好,未有嫌隙,必应不尔。”侍中王琛曰:“臣揣宇文容⾊,必无此理。”乃复使琛使魏。丙寅,于谨至樊、邓,梁王詧帅众会之。丁卯,帝停讲,內外戒严。王琛至石梵,未见魏军,驰书报⻩罗汉曰:“吾至石梵,境上帖然,前言皆儿戏耳。”帝闻而疑之。庚午,复讲,百官戎服以听。辛未,帝使主书李膺至建康,征王僧辩为大都督、荆州刺史,命陈霸先徙镇扬州。僧辩遣豫州刺史侯瑱帅程灵洗等为前军,兗州刺史杜僧明帅吴明彻等为后军。甲戌,帝夜登凤皇阁,徙倚叹息曰:“客星⼊翼、轸、今必败矣!”嫔御皆泣。 陆法和闻魏师至,自郢州⼊汉口,将赴江陵。帝使逆之曰:“此自能破贼,但镇郢州,不须动也!”法和还州,垩其城门,著衰绖,坐苇席,终⽇,乃脫之。 十一月,帝大阅于津 ![]() ![]() ![]() ![]() 帝征广州刺史王琳为湘州刺史,使引兵⼊援。丁酉,栅內火,焚数千家及城楼二十五,帝临所焚楼,望魏军济江,四顾叹息。是夜,遂止宮外,宿民家。己亥,称居礻氐洹寺。于谨令筑长围,中外信命始绝。 庚子,信州刺史徐世谱、晋安王司马任约等筑垒于马头,遥为声援。是夜,帝巡城,犹口占为诗,群臣亦有和者。帝裂帛为书,趣王僧辩曰:“吾忍死待公,可以至矣!”壬寅,还宮;癸卯,出长沙寺。戊申,王褒、胡僧祐、硃买臣、谢答仁等开门出战,皆败还。己酉,帝移居天居寺;癸丑,移居长沙寺。硃买臣按剑进曰:“唯斩宗懔、⻩罗汉,可以谢天下!”帝曰:“曩实吾意,宗、⻩何罪!”二人退⼊众中。 王琳军至长沙,镇南府长史裴政请间道先报江陵,至百里洲,为魏人所获。梁王詧谓政曰:“我,武皇帝之孙也,不可为尔君乎?若从我计,贵及子孙;如或不然, ![]() 时征兵四方,皆未至。甲寅,魏人百道攻城,城中负户蒙楯,胡僧祐亲当矢石,尽夜督战,奖励将士,明行赏罚,众咸致死,所向摧殄,魏不得前。俄而僧祐中流矢死,內外大骇。魏悉众攻栅,反者开西门纳魏师,帝与太子、王褒、谢答仁、硃买臣退保金城,令汝南王大封、晋熙王大圆质于于谨以请和。魏军之初至也,众以王僧辩子侍中顗可为都督,帝不用,更夺其兵,使与左右十人⼊守殿中;及胡僧祐死,乃用为都督城诸军事。裴畿、裴机、历 ![]() 帝⼊东阁竹殿,命舍人⾼善宝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将自赴火,宮人左右共止之。又以宝剑斫柱令折,叹曰:“文武之道,今夜尽矣!”乃使御史中丞王孝祀作降文。谢答仁、硃买臣谏曰:“城中兵众犹強,乘暗突围而出,贼必惊,因而薄之,可渡江就任约。”帝素不便走马,曰:“事必无成,只增辱耳!”答仁求自扶,帝以问王褒,褒曰:“答仁,侯景之 ![]() ![]() ![]() 帝 ![]() 中书郞殷不害先于别所督战,城陷,失其⺟。时冰雪 ![]() ![]() 十二月,丙辰,徐世谱、任约退戍巴陵。于谨 ![]() 庚申,齐主北巡,至达速岭,行视山川险要,将起长城。 辛未,帝为魏人所杀。梁王詧遣尚书傅准监刑,以土囊陨之。詧使以布帕 ![]() ![]() ![]() ![]() ![]() 魏师之在江陵也,梁王詧将尹德毅说詧曰:“魏虏贪惏,肆其忍残,杀掠士民,不可胜纪。江东之人涂炭至此,咸谓殿下为之。殿下既杀人⽗兄,孤人弟子,人尽仇也,谁与为国!今魏之精锐尽萃于此,若殿下为设享会,请于谨等为 ![]() ![]() 王僧辩、陈霸先等共奉江州刺史晋安王方智为太宰,承制。 王褒、王克、刘、宗懔、殷不害及尚书右丞吴兴沈烱至长安,太师泰厚礼之。泰亲至于谨第,宴劳极 ![]() ![]() 是岁,魏秦州刺史章武孝公宇文导卒。 魏加益州刺史尉迟迥督六州,通前十八州,自剑阁以南,得承制封拜及黜陟。迥明赏罚,布威恩,绥辑新民,经略未附,华、夷怀之。 段译 世祖孝元皇帝下承圣二年(癸酉、553) 梁纪二十一 梁元帝承圣二年(癸酉,公元553年) [1]舂,正月,王僧辩发建康,承制使陈霸先代镇扬州。 [1]舂季,正月,王僧辩从建康出发,按照诏旨让陈霸先从京口回来替代他镇守扬州。 [2]丙子,山胡围齐离石。戊寅,齐主讨之,未到,胡已走,因巡三堆,大猎而归。 [2]丙子(十三⽇),山胡包围了北齐的离石城。戊寅(十五⽇),北齐国主⾼洋出兵讨伐,还没到离石,山胡已经跑了,于是乘便巡视了三堆一带,痛快地打了一场猎后回来。 [3]以吏部尚书王褒为左仆 ![]() [3]梁元帝任命吏部尚书王褒为左仆 ![]() [4]己丑,齐改铸钱,文曰“常平五铢” [4]己丑(二十六⽇),北齐修改铸钱的图样,上面铸的字为“常平五铢” [5]二月,庚子,李洪雅力屈,以空云城降陆纳。纳囚洪雅,杀丁道贵。纳以沙门宝志谶有“十八子”以为李氏当王,甲辰,推洪雅为主,号大将军,使乘平肩舆,列鼓吹,纳帅众数千,左右翼从。 [5]二月,庚子(初七),李洪雅兵力不济,献出空云城投降陆纳。陆纳把李洪雅关起来,杀了丁道贵。陆纳因为僧人宝志写的诗谶中有“十八子”字样,以为姓李的会当皇帝,便于甲辰(十一⽇),推举李洪雅为主子,封号为大将军,让他坐在平肩舆上,左右排列鼓吹乐队,自己则率领几千士兵在左右护卫。 [6]魏太师泰去丞相、太行台,为都督中外诸军事。 [6]西魏太师宇文泰辞去丞相、大行台等职,出任都督中外诸军事。 [7]王雄至东梁州,⻩众宝帅众降。太师泰赦之,迁其豪帅于雍州。 [7]王雄进军东梁州,⻩众宝率众投降。太师宇文泰赦免了⻩众宝,把他手下骁勇的将领迁到了雍州。 [8]齐主送柔然可汗铁伐之⽗登注及兄库提还其国。铁伐寻为契丹所杀,国人立登注为可汗。登注复为其大人阿富提所杀,国人立库提。 [8]北齐国主⾼洋送柔然可汗铁伐的⽗亲登注和哥哥库提回到了他们的家国。铁伐不久被契丹人杀害,其国人又立登注为可汗,登注又被头人阿富提杀死,国人又立库提为可汗。 [9]突厥伊利可汗卒,子科罗立,号乙息记可汗;三月,遣使献马五万于魏。柔然别部又立阿那叔⽗邓叔子为可汗;乙息记击破邓叔子于沃野北木赖山。乙息记卒,舍其子摄图而立其弟俟斤,号木杆可汗。木杆状貌奇异, ![]() [9]突厥伊利可汗去世,其子科罗立为可汗,号为乙息记可汗。三月,科罗派使者献马匹五万给西魏。柔然另一个部落又立阿那的叔⽗邓叔子为可汗。乙息记可汗在沃野北边木赖山一带把邓叔子打得大败。乙息记去世,没有立他的儿子摄图而立他的弟弟俟斤为可汗,号为木杆可汗。木杆可汗相貌形状颇为奇特怪异, ![]() [10]上闻武陵王纪东下,使方士画版为纪像,亲钉支体以厌之,又执侯景之俘以报纪。初,纪之举兵,皆太子圆照之谋也。圆照时镇巴东,执留使者,启纪云:“侯景未平,宜急进讨;已闻荆镇为景所破。”纪信之,趣兵东下。 [10]元帝听到武陵王萧纪出兵东下的消息,就派会妖术的方士在木版上画上萧纪的图像,亲自往图像的躯体四肢上钉钉子,以为可以把他诅死。又把侯景的俘虏押送到萧纪那儿,告诉他侯景已平。当初,萧纪举兵东进,全是太子萧圆照的主意。萧圆照这时镇守巴东,截获了使者,派人报告萧纪说:“侯景还没平定,应该赶快进军声讨。我已听到荆州被侯景攻破的消息。”萧纪信以为真,就火速率兵东下。 上甚惧,与魏书曰:“‘子纠,亲也,请君讨之。’”太师泰曰:“取蜀制梁,在兹一举。”诸将咸难之。大将军代人尉迟迥,泰之甥也,独以为可克崐。泰问以方略,迥曰:“蜀与国中隔绝百有余年,恃其险,不虞我至,若以铁骑兼行袭之,无不克矣。”泰乃遣迥督开府仪三司原珍等六军,甲士万二千,骑万匹,自散关伐蜀。 元帝很害怕,就写信给西魏求援,信中引用了《左传》中鲍叔所说的“子纠,是我的亲族,请你不必顾虑,出兵讨伐他”让宇文泰出兵打萧纪。太师宇文泰说:“夺取蜀地,制伏梁朝,就在这一次了。”但是,将领们都感到困难。大将军代京人尉迟迥是宇文泰的外甥,只有他以为能打下来。宇文泰问他有什么方法谋略,尉迟迥说:“蜀地和中原别的地区隔绝有一百多年了,仗恃其地险要,从来不曾担心我军会去攻打,如果我们用铁甲骑兵,昼夜兼行去偷袭,没有打不下来的。”宇文泰深以为然,就派尉迟迥率领开府仪同三司原珍等六支队部,甲士一万二千人,骑兵一万,从散关进发讨伐蜀地。 [11]陆纳遣其将吴蔵、潘乌黑、李贤明等下据车轮。王僧辩至巴陵,宜丰侯循让都督于僧辩,僧辩弗受。上乃以僧辩、循为东、西都督。夏,四月,丙申,僧辩军于车轮。 [11]陆纳派他的部将关蔵、潘乌黑、李贤明等人占据了车轮。王僧辩到了巴陵,宜丰侯萧循把都督让给王僧辩,王僧辩不接受。元帝就任命王僧辩、萧循为东西都督。夏季,四月,丙申(初四),王僧辩把军队驻扎在车轮。 [12]吐⾕浑可汗夸吕,虽通使于魏而寇抄不息,宇文泰将骑三万逾陇,至姑臧,讨之。夸吕惧,请服;既而复通使于齐。凉州刺史史宁觇知其还,袭之于⾚泉,获其仆 ![]() [12]吐⾕浑可汗夸吕,虽然和西魏互派使者修好,但仍然在西魏边境抢劫进犯不止,宇文泰带骑兵三万人越过陇地,抵达姑臧去讨伐夸吕。夸吕害怕了,请求降服,但不久又派使者去联通北齐。凉州刺史史宁侦察到夸吕回来了,就在⾚泉设伏兵袭击了他,抓获了他的仆 ![]() [13]陆纳夹岸为城,以拒王僧辩。纳士卒皆百战之余,僧辩惮之,不敢轻进,稍作连城以 ![]() ![]() [13]陆纳夹江岸修筑城垒,以抵抗王僧辩。陆纳的士兵都是⾝经百战的精锐,王僧辩有点害怕,因此不敢大意轻进,慢慢修筑相连的城垒来 ![]() ![]() ![]() ![]() ![]() ![]() [14]武陵王纪至巴郡,闻有魏兵,遣前梁州刺史巴西谯淹还军救蜀。初,杨乾运求为梁州刺史,纪以为潼州刺史;杨法琛求为黎州刺史,以为沙州:二人皆不悦。乾运兄子略说乾运曰:“今侯景初平,宜同心戮力,保国宁民,而兄弟寻戈,此自亡之道也。夫木朽不雕,世衰难佐,不如 送款关中,可以功 名两全。”乾运然之,令略将二千人镇剑阁,又遣其婿乐广镇安州,与法琛皆潜通于魏。魏太师泰密赐乾运铁券,授骠骑大将军、开府仪三司、梁州刺史。尉迟迥以开府仪同三司侯吕陵始为前军,至剑阁,略退就乐广,翻城应始,始⼊据安州。甲戌,迥至涪⽔,乾运以州降。迥分军守之,进袭成都。时成都见兵不満万人,仓库空竭,永丰侯婴城自守,迥围之。谯淹遣江州刺史景欣、幽州刺史赵拔扈援成都,迥使原珍等击走之。 [14]武陵王萧纪的军队抵达巴郡,听说有西魏的士兵出现,就派前梁州刺史巴西人谯淹掉头回师救蜀。当初,杨乾运要求当梁州刺史,萧纪任命他为潼州刺史;杨法琛要求当黎州刺史,萧纪任命他为沙州刺史,两人都不⾼兴。杨崐乾运的侄子杨略向杨乾运进言说:“现在侯景之 ![]() ![]() 武陵王纪至巴东,闻侯景已平,乃自悔,召太子圆照责之,对曰:“侯景虽平,江陵未服。”纪亦以既称尊号,不可复为人下, ![]() ![]() 武陵王萧纪进军到巴东时,才听说侯景之 ![]() ![]() ![]() 帝拔任约于狱,以为晋安王司马,使助法和拒纪,谓之曰:“汝罪不容诛,我不杀,本为今⽇!”因撤噤兵以配之,仍许 ![]() 元帝把任约从监狱里放出来,任命地为晋安王司马,让他协助陆法和抵抗萧纪,并对他说:“你本来是该得死罪的,我不杀你,就是为了今天让你戴罪立功。”于是,把宮庭警卫队部也撤销了,把他们发配给任约指挥。元帝仍然答应任约把庐陵王萧续的女儿嫁给他,还派宣猛将军刘和他一块儿出发。 [15]庚辰,巴州刺史余孝顷将兵万人会王僧辩于长沙。 [15]庚辰(十九⽇),巴州刺史余孝顷带兵一万去长沙和王僧辩会合。 [16]豫章太守观宁侯永,昏而少断,左右武蛮奴用事,军主文重疾之。永将兵讨陆纳,至宮亭湖,重杀蛮奴,永军溃,奔江陵。重将其众奔开建侯蕃,蕃杀之而有其众。 [16]豫章太守观宁侯萧永,糊涂而缺少决断事情的魄力,把事情一概托给⾝边的亲信武蛮奴来掌管,军主文重对此很痛恨。萧永带兵去讨伐陆纳,抵达宮亭湖时,文重杀了武蛮奴,萧永的军队溃败下来,逃跑回江陵。文重带着他的部众投奔开建侯萧蕃,萧蕃杀了文重,而呑并了他的军队。 [17]六月,壬辰,武陵王纪筑连城,攻绝铁锁,陆法和告急相继。上复拔谢答仁于狱,以为步兵校尉,配兵使助法和;又遣使送王琳,令说谕陆纳。乙未,琳至长沙,僧辩使送示之,纳众悉拜且泣,使谓僧辩曰:“朝廷若赦王郞,乞听⼊城。”僧辩不许,复送江陵。陆法和求救不已,上 ![]() [17]六月,壬辰(初一),武陵王萧纪修筑互相连接的城垒,攻断了拦江的铁锁,陆法和连连向江陵告急。元帝又把 谢答仁从监狱里放出来,任命他为步兵校尉,配以士兵,让他去协助陆法和。又派使者送王琳去陆纳那里,让他去劝说陆纳归顺。乙未(初四),王琳到了长沙,王僧辩派人送他去前线,崐把他指给陆纳看,陆纳等部众都拜倒在地哭泣 不止。陆纳派人对王僧辩说:“朝廷如果赦免了王琳,请你放他到城里来。”王僧辩不允许,又把王琳送回江陵。陆法和不断求救,元帝想把在长沙的王僧辩的军队调动来使用,又怕失去陆纳,于是又派王琳去,允许他到陆纳占据的城里去劝降。王琳进了城,陆纳就投降了,湘州从此被平定了。元帝恢复了王琳的官职爵位,让他带兵向西去支援峡口。 [18]甲辰,齐章武景王库狄⼲卒。 [18]甲辰(十三⽇),北齐章武景王库狄⼲去世。 [19]武陵王纪遣将军侯睿将众七千筑垒与陆法和相拒。上遣使与纪书,许其还蜀,专制一方;纪不从,报书如家人礼。陆纳既平,湘州诸军相继西上,上复与纪书曰:“吾年为一⽇之长,属有平 ![]() ![]() [19]武陵王萧纪派将军侯睿带领七千人修筑城堡和陆法和对抗。元帝派使者送信给萧纪,准许他带头回蜀,可以专制一方。萧纪不听从,回信用兄弟之礼相称,不用君臣之礼。陆纳被平定后,湘州各路人马相继向西开来,元帝再次写信给萧纪,说:“我年纪比你大,又有平定侯景的功劳,荣幸被众人心悦诚服地推举,登基称帝的事实乃天意。倘若你这时看清形势,派使者来朝见称臣,这正是我等待的。如果不这样做,那么就此扔下笔动刀兵吧!兄弟之间,本该友好,因为大家形体虽分,⾎脉气质却是相通的。汉代赵孝自愿代替瘦弱的弟弟去死,情深谊厚,但我们之间却不再有相见的时候,孔融对兄长让枣推梨, ![]() 纪以⻩金一斤为饼,饼百为箧,至有百箧,银五倍于金,锦、缯彩称是,每战,悬示将士,不以为赏。宁州刺史陈智祖请散之以募勇士,弗听,智祖哭而死。有请事者,纪称疾不见,由是将卒解体。 萧纪用一斤⻩金做成一个饼,一百个⻩金饼装为一箱,积下的⻩金共有一百箱,银子五百箱,其他锦缎、缯一类的东西也很多。每次作战,他都把这些东西挂起来让将士们看,但不用它作奖赏之物。宁州刺史陈智祖要求把这些财物分发给军队,以招募勇士,但萧纪不听,陈智祖情知这样下去,必败无疑,终于痛哭而死。有事情要求见的,萧纪推说自己病了,不予接见,因此军队将士离心离德,逐渐解体。 秋,七月,辛未,巴东民苻升等斩峡口城主公孙晃,降于王琳。谢答仁、任约 进攻侯睿,破之,拔其三垒。于是两岸十四城俱降。纪不获退,顺流东下,游击将军樊猛追击之,纪众大溃,赴⽔死者八千余人。猛围而守之。上密敕猛曰:“生还,不成功也。”猛引兵至纪所,纪在舟中绕 ![]() ![]() ![]() 秋季,七月,辛未(十一⽇),巴东平民符升等人杀了峡口城守将公孙晃,投降了王琳。谢答仁、任约进攻侯睿,大获全胜,攻下了他的三座堡垒,于是长江两岸十四座城市全部投降了。萧纪后路被切断,没有退路了,只好顺流东下。游击将军南 ![]() ![]() 乙未,王僧辩还江陵。诏诸军各还所镇。 乙未(疑误),王僧辩回到江陵。元帝下诏让各路兵马都回到各自的镇所去。 [20]魏尉迟迥围成都五旬,永丰侯屡出战,皆败,乃请降。诸将 ![]() [20]西魏尉迟迥把成都包围了五十天,永丰侯萧多次出城 ![]() ![]() [21]庚子,下诏将还建康,领军将军胡僧、太府卿⻩罗汉、吏部尚书宗懔、御史中丞刘谏曰:“建业王气已尽,与虏正隔一江,若有不虞,悔无及也!且古老相承云:‘荆州洲数百,当出天子。’今枝江生洲,百数已満,陛下龙飞,是其应也。”上令朝臣议之。⻩门侍郞周弘正、尚书右仆 ![]() ![]() ![]() [21]庚子(初十),元帝下诏令,准备回建康。领军将军胡僧、太府卿⻩罗汉、吏部尚书宗懔、御史中丞刘等人进谏劝止,说:“建康那地方王气已尽,而且和敌虏只隔一条长江,如果有什么不测之灾,后悔就来不及了!况且从古至今,就相传说:‘荆州的沙洲満一百时,定会出天子’。现在枝江生出了一个新的沙洲,荆洲的沙洲已经満一百了,所以陛下云腾龙飞,乘势而起,正是其应验呀。”元帝让朝廷大臣讨论这件事。⻩门侍郞周弘正、尚书右仆 ![]() [22]以湘州刺史王琳为衡州刺史。 [22]元帝任命湘州刺史王琳为衡州刺史。 [23]九月,庚午,诏王僧辩还镇建康,陈霸先复还京口。丙子,以护军将军陆法和为郢州刺史。法和为政,不用刑狱,专以沙门法及西域幻术教化,部曲数千人,通谓之弟子。 [23]九月,庚午(十一⽇),元帝下诏命令王僧辩回建康镇守,陈霸先再回京口。丙子(十七⽇)任命护军将军陆法和为郢州刺史。陆法和处理政事,不用刑法,不用断狱,专门用佛法和西域传来的幻术搞教化,他的部曲几千人,都称为弟子。 [24]契丹寇齐边。壬午,齐主北巡冀、定、幽、安,遂伐契丹。 [24]契丹族在北齐边境虏掠。壬午(二十三⽇),北齐国主⾼洋到北方巡视冀州、定州、幽州、安州,于是决定讨伐契丹。 [25]齐主使郭元建治⽔军二万余人于合肥,将袭建康,纳湘潭侯退,又遣将军邢景远、步大汗萨帅众继之。陈霸先在建康闻之,⽩上;上诏王僧辩镇姑孰以御之。 [25]北齐国主派郭元建在合肥训练⽔军二万余人,准备袭击建康。北齐接受了湘潭侯萧退的投降,又派将军邢景远、步大汗萨率领部众跟进。陈霸先在建康听到消息,就向元帝报告。元帝下诏调王僧辩镇守姑孰进行抵抗。 [26]冬,十月,丁酉,齐主至平州,从西道趣长堑,使司徒潘相乐帅精骑五千自东道趣青山。辛丑,至⽩狼城;壬寅,至昌黎城,使安德王韩轨帅精骑四千东断契丹走路;癸卯,至 ![]() [26]冬季,十月,丁酉(初八),北齐国主⾼洋抵达平州,又从西边的道路去到长堑,派司徒潘相乐率领精锐骑兵五千人从东边的道路 ![]() ![]() [27]己酉,王僧辩至姑孰,遣婺州刺史侯、吴郡太守张彪、吴兴太守裴之横筑垒东关,以待齐师。 [27]己酉(二十⽇)王僧辩到姑孰,派遣婺州刺史侯、吴郡太守张彪、吴兴太守裴之横在东关筑营垒,以等待北齐的军队。 [28]丁巳,齐主登碣石山,临沧海,遂如晋 ![]() ![]() [28]丁巳(二十八⽇),北齐国主⾼洋登上碣石山,东望沧海,然后就返回晋 ![]() ![]() [29]闰月,丁丑(疑误),南豫州刺史侯与郭元建 ![]() [30]吴州刺史开建侯蕃,恃其兵強,贡献不⼊,上密令其将徐佛受图之。佛受使其徒诈为讼者,诣蕃,遂执之。上以佛受为建安太守,以侍中王质为吴州刺史。质至鄱 ![]() [30]吴州刺史开建侯萧蕃,仗恃自己兵力強大,不向朝廷进贡。元帝秘密命令他的将领徐佛受算计他。徐佛受派他的 ![]() ![]() [31]十一月,戊戌,以尚书右仆 ![]() ![]() ![]() [31]十一月,戊戌(疑误),元帝任命尚书右仆 ![]() ![]() ![]() [32]己未,突厥复攻柔然,柔然举国奔齐。 [32]己未(初一)突厥人又进攻柔然,柔然国全都投奔了北齐。 [33]癸亥,齐主自晋 ![]() ![]() [33]癸亥(初五),北齐国主⾼洋从晋 ![]() ![]() [34]魏尚书元烈谋杀宇文泰,事怈,泰杀之。 [34]西魏尚书元烈 ![]() [35]丙寅,上使侍中王琛使于魏。太师泰 ![]() [35]丙寅(初八),元帝派侍中王琛出使西魏。太师宇文泰暗地里有夺取江陵的野心,梁王萧听到这消息,给西魏的贡品越发多了。 [36]十二月,齐宿预民东方⽩额以城降,江西州郡皆起兵应之。 [36]十二月,北齐宿预的平民东方⽩额献出宿预城投降梁朝,江西各州郡都起兵响应东方⽩额。 三年(甲戌、554) 三年(甲戌,公元554年) [1]舂,正月,癸巳,齐主自离石道讨山胡,遣斛律金从显州道,常山王演从晋州道夹攻,大破之,男子十三以上皆斩,女子及幼弱以赏军,遂平石楼。石楼绝险,自魏世所不能至,于是远近山胡莫不慑服。有都督战伤,其什长路晖礼不能救,帝命刳其五蔵,令九人食之,⾁及秽恶皆尽。自是始为威 ![]() [1]舂季,正月,癸巳(初六),北齐国主⾼洋从离石道出发讨伐山胡,派斛律金从显州道,常山王⾼演从晋州道夹攻,把山胡打得大败,男子十三岁以上的都被杀头,女子和孩子赏给士兵,于是平定了石楼。石楼这地方极其险要,自从北魏开国以来就没有被服征过。于是远近山胡各部落没有不慑于北齐国声威而臣服的。有一位都督在战斗中受伤,他手下的什长路晖礼没有救他,文宣帝⾼洋便令人把这个什长的五脏六肺全掏出来,命令队中的其他九个人都来吃,结果把⾁和內脏等腥秽的东西全吃了。从这以后⾼洋就开始酷 ![]() [2]陈霸先自丹徒济江,围齐广陵,泰州刺史严超达自秦郡进围泾州,南豫州刺史侯、吴郡太守张彪皆出石梁,为之声援。辛丑,使晋陵太守杜僧明帅三千人助东方⽩额。 [2]陈霸先从丹徒渡江,包围了北齐的广陵,秦州刺史严超达从秦郡出发崐去包围泾州,南豫州刺史侯、吴郡太守张彪都从石梁出发,援助陈霸先。辛丑(十四⽇),梁朝派晋陵太守杜僧明率领三千人去帮助东方⽩额。 [3]魏太师泰始作九命之典,以叙內外官爵,改流外品为九秩。 [3]西魏太师宇文泰开始让人效法周朝官制,制定九品典章,用来区分朝廷內外不同的官爵,改订朝廷外的命官为九级。 [4]魏主自元烈之死,有怨言,密谋诛太师泰;临淮王育、广平王赞垂涕切谏,不听。泰诸子皆幼,兄子章武公导、中山公护皆出镇,唯以诸婿为心膂,大都督清河公李基、义城公李晖、常山公于翼俱为武卫将军,分掌噤兵。基,远之子;晖,弼之子;翼,谨之子也。由是魏主谋怈,泰废魏主,置之雍州,立其弟齐王廓,去年号,称元年,复姓拓跋氏,九十九姓改为单者,皆复其旧。魏初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后多灭绝。泰乃以诸将功⾼者为三十六姓,次者为九十九姓,所将士卒亦改从其姓。 [4]西魏国主元钦自从元烈被宇文泰杀死之后,颇有怨言,就密谋要处死太师宇文泰,临淮王元育、广平王元赞哭着再三劝止,但元钦不听。宇文泰的儿子们都年幼,侄子章武公宇文导,中山公宇文护都出任外镇将领,都城中只有他的几个女婿充当得力心腹,大都督清河公李基、义城公李晖、常山公于翼都被任命为武卫将军,分头掌管宮廷宿卫队部。李基是李远的儿子。李晖是李弼的儿子。李翼是李谨的儿子。因此,西魏国主元钦的密谋很快就被宇文泰诸婿察觉了。宇文泰废了西魏国主元钦,把他发落到雍州去,另立他的弟弟齐王元廓为帝,取消了原来的年号,另立年号,称元年,帝室重新恢复姓拓跋,原先改为单姓的九十九种姓氏,现在也都恢复了他们原来的旧姓。北魏当初建国时,统一了三十六个小国,共有九十九个大姓,后来大多灭绝了。宇文泰就把他手下各位将领中功劳大的人封为三十六姓,功劳低一点的封为九十九姓,他们部下的兵卒也改姓了主将的姓。 [5]三月,丁亥,长沙王韶取巴郡。 [5]三月丁亥(初一),长沙王萧韶攻取了巴郡。 [6]甲辰,以王僧辩为太尉、车骑大将军。 [6]甲辰(十八⽇),元帝任命王僧辩为太尉、车骑大将军。 [7]丁未,齐将王球攻宿预,杜僧明出击,大破之,球归彭城。 [7]丁未(二十一⽇),北齐将领王球攻打宿预城,杜僧明带兵出击,大获全胜,王球只好退回彭城。 [8]郢州刺史陆法和上启自称司徒,上怪之。王褒曰:“法和既有道术,容或先知。”戊申,上就拜法和为司徒。 [8]郢州刺史陆法和上书时自称司徒,元帝觉得奇怪。王褒替他解释说:“陆法和既然有道术,也许这是他预先知道自己会当司徒吧。”戊申(二十二⽇),元帝就此封陆法和为司徒。 [9]己酉,魏侍中宇文仁恕来聘。会齐使者亦至江陵,帝接仁恕不及齐使,仁恕归,以靠太师泰。帝又请据旧图定疆境,辞颇不逊,泰曰:“古人有言,‘天之所弃,谁能兴之,’其萧绎之谓乎!”荆州刺史长孙俭屡陈攻取之策,泰征俭⼊朝,问以经略,复命还镇,密为之备。马伯符密使告帝,帝弗之信。 [9]己酉(二十三⽇),西魏派侍中宇文仁恕出使梁朝。刚好北齐的使者也到了江陵,元帝对宇文仁恕的接待不如对北齐使者那样隆重,宇文仁恕回国后,把这事告诉了太师宇文泰。元帝又要求按过去的版图来划定边境 线,使用的言辞颇为傲慢,宇文泰说:“古人说得好:‘天意要是想抛弃他,谁能使他兴起呢!’这话说的就是萧绎吧!”荆州刺史长孙俭过去曾多次陈述进攻梁朝的方略,宇文泰就把长孙俭征召⼊朝,向他询问向南进攻的计策,然后又命令他回到所镇守的地方,秘密地进行南下攻梁的准备。降魏的梁朝旧臣马伯符秘密派使者把这危险情况报告给元帝,但元帝不相信。 [10]柔然可汗庵罗辰叛齐,齐主自将出击,大破之,庵罗辰⽗子北走。太保定安王贺拔仁献马不甚骏,齐主拔其发,免为庶人,输晋 ![]() [10]柔然可汗庵罗辰起兵反叛北齐,北齐文宣帝亲自带兵出击,把他打得大败,庵罗辰⽗子向北逃跑。太保定安王贺拔仁贡献的马匹不太強壮,北齐国主就把他的头发拔掉,免去官职,废为平民,发配到晋 ![]() [11]齐中书令魏收撰《魏书》,颇用爱憎为褒贬,每谓人曰:“何物小子,敢与魏收作⾊!举之则使升天,按之则使⼊地!”既成,中书舍人卢潜奏“崐收诬罔一代,罪当诛。”尚书左丞卢斐、顿丘李庶皆言《魏史》不直。收启齐主云:“臣既结怨強宗,将为刺客所杀。”帝怒,于是斐、庶及尚书郞 中王松年皆坐谤史,鞭二百,配甲坊。斐、庶死于狱中,潜亦坐系狱。然时人终不服,谓之“秽史”潜,度世之曾孙;斐,同之子;松年,遵业之子也。 [11]北齐中书令魏收修撰《魏书》,很爱以自己的爱憎任意褒贬人物,常常对人说:“你是什么东西,敢和我魏收搭架子,摆脸⾊!我在写史,抬举你能让你升天,贬低你能叫你⼊地。”《魏书》写成以后,中书舍人卢潜启奏⾼洋,说:“魏收的史书诬蔑了一代人,他的罪应该处死。”尚书左丞卢斐、顿丘人李庶都说《魏史》写得不公正。魏收启奏文宣帝⾼洋,说:“我既然因修史和強大的宗族结下仇怨,那么将会被刺客杀死。”文宣帝听了 ![]() [12]夏,四月,柔然寇齐肆州,齐主自晋 ![]() ![]() [12]夏季,四月,柔然人进犯北齐的肆州,北齐国主⾼洋从晋 ![]() ![]() ![]() [13]丙寅,上使散骑常侍庚信等聘于魏。 [13]丙寅(十一⽇),元帝派散骑常侍庚信等到西魏聘问。 [14]癸酉,以陈霸先为司空。 [14]癸酉(十八⽇),梁朝任命陈霸先为司空。 [15]丁未,齐主复自击柔然,大破之。 [15]丁未(疑误),北齐国主⾼洋又一次亲自进攻柔然,大获全胜。 [16]庚戌,魏太师泰鸩杀废帝。 [16]庚戌(疑误),西魏太师宇文泰用毒药毒死了废帝元钦。 [17]五月,魏直州人乐炽、洋州人⻩国等作 ![]() ![]() [17]西魏直州人乐炽、洋州人⻩国等叛 ![]() ![]() ![]() ![]() [18]柔然乙旃达官进犯西魏广武,柱国李弼派兵出击,把他打得大败。 [19]广州刺史曲江侯 ![]() ![]() ![]() ![]() [19]广州刺史曲江侯萧 ![]() ![]() ![]() [20]散骑郞新野庚季才言于上曰:“去年八月丙申,月犯心中星,今月丙戌,⾚气⼲北斗。心为天王,丙主楚分,臣恐建子之月有大兵⼊江陵,陛下宜留重臣镇江陵,整旆还都以避其患。假令魏虏侵蹙,止失荆、湘,在社稷,犹得无虑。”上亦晓天文,知楚有灾,叹曰:“祸福在天,避之何益!” [20]散骑郞新野人庚季才进言给元帝,说:“去年八月丙申(初六),月亮犯侵了心宿中间的一颗星,这月丙戌(十一⽇),⾚气⼲犯了北斗星。心 宿就是天王,丙的天⼲主管楚地的分野,我担心建子之月有大兵来犯江陵,陛下应该留下重臣镇守江陵,自己整顿旌旗仪仗回建康以避开兵患。假如魏虏⼊侵,我方失地,也止限于荆州、湘州,整个家国,还能处于全安之境。”元帝也懂得天文,心知楚地会有兵灾,长叹一声,说:“祸福都在天意,避灾躲祸也徒劳无益!” [21]六月,壬午,齐步大汗萨将兵四万趣泾州,王僧辩使侯、张彪自石梁引兵助严超达拒之,、彪迟留不进。将军尹令思将万余人谋袭盱眙。齐冀州刺史段韶将兵讨东方⽩额于宿预,广陵、泾州皆来告急,诸将患之。韶曰:“梁氏丧 ![]() ![]() [21]六月,壬午(二十七⽇),北齐步大汗萨带兵四万人 ![]() ![]() ![]() [22]柔然帅余众东徒,且 ![]() [22]柔然率领被击溃后剩余的士兵向东迁徙,而且想要向南进犯。北齐国主⾼洋率轻骑兵在金川拦击,柔然听到消息,远远逃跑了。营州刺史灵丘人王峻设下埋伏袭击他们,捉获了几十个有名的首领。[23]邓至羌檐失国,奔魏,太师泰使秦州刺史宇文导将兵纳之。 [23]邓至羌人檐失去权政,投奔西魏,太师宇文泰派秦州刺史宇文导带兵接纳了他。 [24]齐段韶还至宿预,使辩士说东方⽩额,⽩额开门请盟,因执而斩之。 [24]北齐段韶回到宿预,派一个善于言辞的人去游说东方⽩额。东方⽩额被说动了,打开城门要求和段韶结盟,段韶趁机把他抓起来杀了。 [25]秋,七月,庚戌,齐主还邺。 [25]秋季,七月,庚戌(二十六⽇),北齐国主⾼洋回到邺城。 [26]魏太师泰西巡,至原州。 [26]西魏太师宇文泰到西边巡视,到达原州。 [27]八月,壬辰,齐以司州牧清河王岳为太保,司空尉粲为司徒,太子太师侯莫陈相为司空,尚书令平 ![]() ![]() ![]() [27]八月,壬辰(疑误),北齐任命司州牧清河王⾼岳为太保,司空尉粲为司徒,太子太师侯莫陈相为司空,尚书令平 ![]() ![]() ![]() [28]乙亥,齐仪同三司元旭坐事赐死。丁丑,齐主如晋 ![]() ![]() [28]乙亥(二十一⽇),北齐国仪同三司元旭因犯罪被赐死。丁丑(二十三⽇),北齐国主⾼洋去晋 ![]() ![]() ![]() ![]() [29]齐主使常山王演、上 ![]() ![]() ![]() ![]() [29]北齐国主⾼洋派常山王⾼演、上 ![]() ![]() ![]() [30]魏宇文泰命侍中崔猷开回车路以通汉中。 [30]西魏宇文泰命令侍中崔猷开山填⾕,修通通往汉中的车路。 [31]帝好玄谈,辛卯,于龙光殿讲《老子》。 [31]梁元帝萧绎喜好玄谈,辛卯(疑误),在龙光殿开设讲座,讲论《老子》。 [32]曲江侯 ![]() [32]曲江侯萧 ![]() [33]乙巳,魏遣柱国常山公于谨、中山公宇文护、大将军杨忠将兵五万⼊寇,冬,十月,壬戌,发长安。长孙俭问谨曰:“为萧绎之计,将如之何?”谨曰:“耀兵汉、沔,席卷渡江,直据丹杨,上策也;移郭內居民退保子城,峻其陴堞,以待援军,中策也;若难于移动,据守罗郭,下策也。”俭曰:“揣绎定出何策?”谨曰:“下策。”俭曰:“何故?”谨曰:“萧氏保据江南崐,绵历数纪,属中原多故,未遑外略;又以我有齐氏之患,必谓力不能分。且绎懦而无谋,多疑少断,愚民难与虑始,皆恋邑居,所以知其用下策也!” [33]乙巳(疑误),西魏派柱国常山公于谨、中山公宇文护、大将军杨忠带兵五万人进犯梁朝,冬季,十月,壬戌(初九),从长安出发。长孙俭问于谨,说:“假如咱们替萧绎谋划一下,他该怎样抵抗我军才好呢?”于谨回答说:“如果他能陈兵于汉江、沔⽔一带,从江陵收拾家当率领臣下全部渡江而下,先径直占据丹杨,这是上策。如果他能把江陵外城內的居民全部移往內城,退保固守,把城墙加⾼,等待援军,这是中策。如果他感到搬动起来很困难,就原地不动防守外城,这可是下策。”长孙俭问道:“您估计萧绎会采用那一种计策?”于谨说:“他只会采用下策。”长孙俭问:“那是为什么呢?”于谨回答说:“萧氏据守江南以自保,已经绵延经历了三、四十年。正好这段时间里中原地区也处多事之秋,不能够向外扩张。萧氏又因为我国东边有齐国为患,认为我国必不可能分散兵力去进攻他们。而且萧绎这个人懦弱而没有谋略,多疑而少决断,而那些普通平民们又很难忧深虑远地想问题,都留恋自己的家园,所以我知道萧绎一定采用下策。” 癸亥,武宁太守宗均告魏兵且至,帝如公卿议之。领军胡僧、太府卿⻩罗汉曰:“二国通好,未有嫌隙,必应不尔。”侍中王琛曰:“臣揣宇文容⾊,必无此理。”乃复使琛使魏。丙寅,于谨至樊、邓,梁王帅众会之。辛卯,帝停讲,內外戒严。王琛至石,未见魏军,驰书报⻩罗汉曰:“吾至石,境上帖然,前言皆儿戏耳。”帝闻而疑之。庚午,复讲,百官戎服以听。 癸亥(初十),武宁太守宗均向上报告西魏大军将要⼊侵,元帝召集公卿大臣商议对策。领军胡僧、太府卿⻩罗汉说:“西魏和我们梁朝一向友好来往,也没发生过什么不愉快的事情,我想不会向我们进攻吧。”侍中王琛也附和说:“我曾于去年出使魏,揣摩宇文泰的神⾊,很是友好,决不可能发兵来打我们。”于是又派王琛到西魏去访问。丙寅(十三⽇),于谨的队伍抵达樊、邓,梁王萧率部属去和他会合。辛卯(疑误),元帝停止讲论《老子》,朝廷內外宣布戒严。王琛抵达石,没有见到西魏的军队,派人送急信报告⻩罗汉,说:“我已来到石,边境上很安宁,以前说魏要对我们发动进攻,简直是儿戏之言。”元帝听后感到疑惑。庚午(十七⽇),元帝又恢复讲《老子》,百官都穿着军装听讲。 辛未,帝使主书李膺至建康,征王僧辩为大都督、荆州刺史,命陈霸先徙镇扬州。僧辩遣豫州刺史侯帅程灵洗等为前军,兖州刺史杜僧明帅吴明彻等为后军。甲戌,帝夜登凤皇阁,徙倚叹息曰:“客星⼊翼、轸,今必败矣!”嫔御皆泣。 辛未(十八⽇),元帝派主书李膺去建康,征召王僧辩为大都督、荆州刺史,命令陈霸先移兵驻守扬州。王僧辩派遣豫州刺史侯率领程灵洗等为先头队部,兖州刺史杜僧明率领吴明彻等人为后卫队部。甲戌(二十一⽇),元帝夜里登上凤皇阁,来回踱步,凭栏叹息说:“客星冲犯翼宿、轸宿,看来这回一定失败了!”嫔妃和侍从听了都哭泣起来。 陆法和闻魏师至,自郢州⼊汉口,将赴江陵。帝使逆之曰:“此自能破贼,但镇郢州,不须动也!”法和还州,垩其城门,著衰,坐苇席,终⽇,乃脫之。 陆法和听说西魏大兵庒境,从郢州出发到汉口,将赶赴江陵抗敌。元帝派人去拦住他,说:“我这儿自能打败敌兵,你只管镇守郢州,不用动。”陆法和回到郢州,让人用⽩土涂城门,自己⾝穿丧服,坐在苇席上,坐静了一天,才把丧服脫下来。 十一月,帝大阅于津 ![]() ![]() ![]() ![]() 十一月,元帝在津 ![]() ![]() ![]() ![]() 帝征广州刺史王琳为湘东刺史,使引兵⼊援。丁酉,栅內火,焚数千家及城楼二十五,帝临所焚楼,望魏军济江,四顾汉息。是夜,遂止宮外,宿民家,己亥,移居祗洹寺。于谨令筑长围,中外信命始绝。 元帝征召广州刺史王琳为湘东刺史,让他带兵⼊江陵救援。丁酉(十五⽇),军营的栅栏內失火,烧毁了几千家民房和二十五座城楼。元帝亲临烧毁的城楼察看,远望魏军渡江涌来,四顾孤危,不噤长叹。当天晚上,就住在宮外,宿在老百姓家里。己亥(十七⽇),移居到祗洹寺內。于谨下令修筑长久围城用的军营,从此,梁朝信使,诏命无法外传,內外联络被切断了。 庚子,信州刺史徐世谱、晋安王司马任约等筑垒于马头,遥为声援。是夜,帝巡城,犹口占为诗,群臣亦有和者。帝裂帛为书,趣王僧辩曰:“吾忍死待公,可以至矣!”壬寅,还宮;癸卯,出长沙寺。戊申,王褒、胡僧、朱买臣、谢答仁等开门出战,皆败还。己酉,帝移居天居寺;癸丑,移居长沙寺。朱买臣按剑进曰:“唯斩宗懔、⻩罗汉,可以谢天下!”帝曰:“曩实吾意,宗、⻩何罪!”二人退⼊众中。 庚子(十八⽇),信州刺史徐世谱、晋安王司马任约等在江陵南岸的马头修筑城堡,远远地作为声援。当天晚上,元帝巡视城防,还随口昑出诗来,群臣还有和他诗的。元帝撕裂绢帛写了一封信,催促王僧辩速发援兵。信中说:“我忍受着死去的熬煎等你来,现在援兵该可以来了吧!”壬寅(二十⽇),回到宮中。癸丑(疑误),又出来住⼊长沙寺。戍申(二十六⽇),王褒、胡僧、朱买臣、谢答仁等人开门出城 ![]() 王琳军到长沙,镇南府长史裴政请间道先报江陵,至百里洲,为魏人所获。梁王谓政曰:“我,武皇帝之孙也,不可为尔君乎?若从我计,贵及子孙;如或不然, ![]() 王琳的军队赶到长沙,镇南府长史裴政要求走小路先把援兵来到的消息报告江陵。裴政走到百里洲时,让西魏人抓获了。梁王萧对裴政说:“我,是武皇帝的孙子,难道不能当你的君主吗?如果臣服于我,那么富贵可以传给子孙。如果不听,那么你的 ![]() ![]() 时征兵四方,皆未至。甲寅,魏人百道攻城,城中负户蒙,胡僧亲当矢石,昼夜督战,奖励将士,明行赏罚,众咸致死,所向摧殄,魏不得前。俄而僧中流矢死,內外大骇。魏悉众攻栅,反者开西门纳魏师,帝与太子、王崐褒、谢答仁、朱买臣退保金城,令汝南王大封、晋熙王圆质于于谨以请和。魏军之初至也,众以王僧辩子侍中可为都督,帝不用,更夺其兵,使与左右十人⼊守殿中;及胡僧死,乃用为都督城中诸军事。裴畿、裴机、历 ![]() 当时元帝向四方征兵求援,都没前来。甲寅(疑误),西魏军队从四面八方一齐攻城。城里的守军扛着门板作为盾牌,胡僧亲自冒着飞箭流石,昼夜督战,对勇敢的将士进行鼓励,严明地厉行赏罚,这样大家都拼死抵抗,所向披靡,敌军纷纷溃败死伤,无法前进。不久,胡僧被飞箭 ![]() ![]() ![]() 帝⼊东竹殿,命舍人⾼善宝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将自赴火,宮人左右共止之。又以宝剑斫柱令折,叹曰:“文武之道,今夜尽矣!”乃使御史中丞王孝祀作降文。谢答仁、朱买臣谏曰:“城中兵众犹強,乘暗突围而出,贼必惊,因而薄之,可渡江就任约。”帝素不便走马,曰:“事必无成,只增辱耳!”答仁求自扶,帝以问王褒,褒曰:“答仁,侯景之 ![]() ![]() ![]() 元帝躲进东竹殿,命令舍人⾼善宝把自己收蔵的古今图书十四万卷全部烧毁。他正准备跳到火里去杀自,宮中左右侍从一起阻止了他。元帝又用宝剑砍柱子,宝剑折断,他长叹说:“书烧了,剑折了,文武之道,今天晚上全完了。”于是让御史中丞王孝祀写投降文告。谢答仁、朱买臣进谏说:“城里兵力还算強大,如果乘着黑夜突围而出,贼兵必然惊慌,乘 ![]() ![]() 帝 ![]() 元帝生 ![]() ![]() 中书郞殷不害先于别所督战,城陷,失其⺟,时冰雪 ![]() ![]() 中书郞殷不害早先在别的地方督战,城破之后,失去了⺟亲。当时冰雪堆积,冻死的人填満了沟壕,殷不害一路上边走边哭,到处寻找⺟亲的尸体,他找遍了所有的地方,每见到沟里有死人,就跳下去抱起来看看,全⾝⾐服都 ![]() 十二月,丙辰,徐世谱、任约退戍巴陵。于谨 ![]() 十二月丙辰(初四),徐世谱、任约退守巴陵。于谨 ![]() [34]庚申,齐主北巡,至达速岭。行视山川险要,将起长城。 [34]庚申(初八),北齐国主⾼洋到北方边境巡视,到了达速岭一带,边走边察看山川险要情形,准备修筑长城。 [35]辛未,帝为魏人所杀。梁王遣尚书傅准监刑,以土囊陨之。使以布 ![]() ![]() ![]() ![]() ![]() [35]辛未(十九⽇),元帝被西魏人处死。梁王萧派尚书傅准去监刑,用装土的袋子把他庒死。萧让人用耝布把尸体 ![]() ![]() ![]() ![]() 魏立梁王为梁主,资以荆州之地,延袤三百里,仍取其雍州之地。居江陵东城,魏置防主,将兵居西城,名曰助防,外示助备御,內实防之。以前仪同三司王悦留镇江陵。于谨收府库珍宝及宋浑天仪、梁铜晷表、大⽟径四尺及诸法物;尽俘王公以下及选百姓男女数万口为奴婢,分赏三军,驱归长安,小弱者皆杀之。得免者三百余家,而人马所践及冻死者什二三。 西魏立梁王萧为梁朝的天子,给了他荆州管界內缘江一块狭长的土地,宽不超过三百里,他原来拥有的雍州的土地被夺走了。萧住在江陵的东城,西魏在江陵设置城防主将,带兵住在西城,名义上叫做助防,对外表示这是帮助萧备战御敌,其实完全是为了防备萧势力的发展。西魏任命前仪同三司王悦留下镇守江陵。于谨没收了宮廷府库中的珍宝以及刘宋朝铸的浑天仪,梁朝造的铜晷表,直径四尺的大⽟和各种法物,把王公以下的百官和挑选出来的百姓男女共几万人全部俘虏去当奴婢,分赏给三军将士,驱赶回长安。那些幼小体弱的都被杀掉了。有三百余家幸免于死,但被人马踩死、冻死的也有十分之二三。魏师之在江陵也,梁王将尹德毅说曰:“魏虏贪,肆其忍残,杀掠士民,不可胜纪。江东之人涂炭至此,咸谓殿下为之。殿下既杀人⽗兄,孤人弟子,人尽雠也,谁与为国!今魏之精锐尽萃于此,若殿下为设享会,请于谨等为 ![]() ![]() 西魏军队在江陵的时候,梁王萧的部将尹德毅劝说梁王:“魏国人贪婪无比,忍残本 ![]() ![]() ![]() ![]() ![]() 王僧辩、陈霸先等共奉江州刺史晋安王方智为太宰,承制。 王僧辩、陈霸先等人共同侍奉江州刺史晋安王萧方智为太宰,继承梁朝的朝制。 王褒、王克、刘、宗懔、殷不害及尚书右丞吴兴沈炯至长安,太师泰皆厚礼之。泰亲至于谨第,宴劳极 ![]() ![]() 王褒、王克、刘、宗懔、殷不害和尚事右丞吴兴人沈炯到了长安,太师宇文泰都给予优厚的礼遇。宇文泰亲自到于谨府第,设宴尉劳他远征归来,宴会极为盛大,充満 ![]() [36]是岁,魏秦州刺史章武孝公宇文导卒。 [36]这一年,西魏秦州刺史章武孝公宇文导去世。 [37]魏加益州刺史尉迟迥督六州,通前十八州,自剑阁以南,得承制封拜及黜陟。迥明赏罚,布威恩,绥辑新民,经略未附,华、夷怀之。 [37]西魏让尉迟迥督管六个州,加上他以前管的十八个州,这样,从剑阁以南的地区內,他可以承受皇帝的旨意自行封官拜将,有任免之权。尉迟迥赏罚分明,恩威并用,善于宠抚管理新归附的民众,也善于开疆拓土,使还没归附的地区来归附。因此华人、夷人都感怀他。 WwW.YaNdXS.cC |
上一章 资治通鉴 下一章 ( → ) |
资治通鉴vip未删节下载由网友提供,《资治通鉴》情节富于变化、节奏流畅,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文学作品,眼袋小说网免费提供资治通鉴最新清爽干净的文字章节在线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