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情节富于变化,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小说 |
![]() |
|
眼袋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 书号:10116 时间:2017/3/25 字数:38384 |
上一章 七纪齐 下一章 ( → ) | |
起強圉⾚奋若,尽著雍摄提格,凡二年。 ⾼宗明皇帝下 ◎ 建武四年丁丑,公元四九七年 舂,正月,大赦。 丙申,魏立皇子恪为太子。魏主宴于清徽堂,语及太子恂,李冲谢曰:“臣忝师傅,不能辅导。”帝曰:“朕尚不能化其恶,师傅何谢也!” 乙巳,魏主北巡。 初,尚书令王晏为世祖所宠任,及上谋废郁林王,晏即欣然推奉。郁林王已废,上与晏宴于东府,语及时事,晏抵掌曰:“公常言晏怯,今定何如?”上即位,晏自谓佐命新朝,常非薄世祖故事。既居朝端,事多专决,內外要职,并用所亲,每与上争用人。上虽以事际须晏,而心恶之。尝料简世祖中诏,得与晏手敕三百馀纸,皆论家国事,又得晏启谏世祖以上领选事,以此愈猜薄之。始安王遥光劝上诛晏,上曰:“晏于我有功,且未有罪。”遥光曰:“晏尚不能为武帝,安能为陛下乎!”上默然。上遣心腹左右陈世范等出涂巷,采听异言。晏轻浅无防,意望开府,数呼相工自视,云当大贵;与宾客语,好屏人清闲。上闻之,疑晏 ![]() 奉朝请鲜于文粲密探上旨,告晏有异志。世范又启上云:“晏谋因四年南郊,与世祖故主帅于道中窃发。”会虎犯郊坛,上愈惧。未郊一⽇,有敕停行,先报晏及徐孝嗣。孝嗣奉旨,而晏陈“郊祀事大,必宜自力。”上益信世范之言。丙辰,召晏于华林省,诛之,并北中郞司马萧毅、台队主刘明达,及晏子德元、德和。下诏云:“晏与毅、明达以河东王铉识用微弱,谋奉以为主,使守虚器。”晏弟诩为广州刺史,上遣南中郞司马萧季敞袭杀之。季敞,上之从祖弟也。萧毅奢豪,好弓马,为上所忌,故因事陷之。河东王铉先以少年才弱,故未为上所杀。铉朝见,常鞠躬俯偻,不敢平行直视。至是,年稍长,遂坐晏事免官,噤不得与外人 ![]() 郁林王之将废也,晏从弟御史中丞思远谓晏曰:“兄荷世祖厚恩,今一旦赞人如此事;彼或可以权计相须,未知兄将来何以自立!若及此引决,犹可保全门户,不失后名。”晏曰:“方啖粥,未暇此事。”及拜骠骑将军,集会弟子,谓思远兄思征曰:“隆昌之末,阿戎劝吾自裁;若从其语,岂有今⽇!”思远遽应曰:“如阿戎所见,今犹未晚也!”思远知上外待晏厚而內已疑异,乘间谓晏曰:“时事稍异,兄亦觉不?凡人多拙于自谋,而巧于谋人。”晏不应。思远退,晏方叹曰:“世乃有劝人死者!”旬⽇而晏败。上闻思远言,故不之罪,仍迁侍中。 晏外弟尉氏阮孝绪亦知晏必败,晏屡至其门,逃匿不见。尝食酱美,问知得于晏家,吐而覆之。乃晏败,人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 ![]() 二月,壬戌,魏主至太原。 甲子,以左仆 ![]() 癸酉,魏主至平城,引见穆泰、陆睿之 ![]() ![]() ![]() 初,魏主迁都,变易旧俗,并州刺史新兴公丕皆所不乐;帝以其宗室耆旧,亦不之 ![]() ![]() 太子恂自平城将迁洛 ![]() ![]() ![]() ![]() 臣光曰:夫爵禄废置,杀生予夺,人君所以驭臣之大柄也。是故先王之制,虽有亲、故、贤、能、功、贵、勤、宾,苟有其罪,不直赦也,必议于槐棘之下,可赦则赦,可宥则宥,可刑则刑,可杀则杀。轻重视情,宽猛随时。故君得以施恩而不失其威,臣得以免罪而不敢自恃。及魏则不然,勋贵之臣,往往豫许之以不死;使彼骄而触罪,又从而杀之。是以不信之令 ![]() 是时,代乡旧族,多与泰等连谋,唯于烈一族无所染涉,帝由是益重之。帝以北方酋长及侍子畏暑,听秋朝洛 ![]() 三月,己酉,魏主南至离石。叛胡请降,诏宥之。 夏,四月,庚申,至龙门,遣使祀夏禹。癸亥,至蒲阪,祀虞舜。辛未,至长安。 魏太子恂既废,颇自悔过。御史中尉李彪密表恂复与左右谋逆,魏主使中书侍郞邢蛮与咸 ![]() ![]() ![]() 癸未,魏大将军宋明王刘昶卒于彭城,追加九锡,葬以殊礼。 五月,己丑,魏主东还,泛渭⼊河。壬辰,遣使祀周文王于车,武王于镐。六月,庚申,还洛 ![]() 壬戌,魏发冀、定、瀛、相、济五州兵马二十万,将⼊寇。 魏穆泰之反也,中书监魏郡公穆罴与之通谋,赦后事发,削官爵为民。罴弟司空亮以府事付司马慕容契,上表自劾,魏主优诏不许;亮固请不已,癸亥,听亮逊位。 丁卯,魏分六师以定行留。 秋,七月,甲午,魏立昭仪冯氏为皇后。后 ![]() ![]() 戊辰,魏以穆亮为征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冀州刺史。 八月,丙辰,魏诏中外戒严。 壬戌,魏立皇子愉为京兆王,怿为清河王,怀为广平王。 追尊景皇所生王氏为恭太后。甲戌,魏讲武于华林园;庚辰,军发洛 ![]() ![]() 上遣军主、直阁将军胡松助北襄城太守成公期戍赭 ![]() ![]() ![]() 魏以氐帅杨灵珍为南梁州刺史。灵珍举州来降,送其⺟及子于南郑以为质,遣其弟婆罗阿卜珍将步骑万馀袭魏武兴王杨集始,杀其二弟集同、集众;集始窘急,请降。九月,丁酉,魏主以河南尹李崇为都督陇右诸军事,将兵数万讨之。 初,魏迁洛 ![]() ![]() ![]() ![]() ![]() ![]() ![]() 宛城东南隅沟上有桥,魏主引兵过之。伯⽟使勇士数人,⾐斑⾐,戴虎头帽,伏于窦下,突出击之,魏主人马俱惊;召善 ![]() ![]() 李崇槎山分道,出氐不意,表里袭之;群氐皆弃杨灵珍散归。灵珍之众减太半,崇进据⾚土。灵珍遣从弟建帅五千人屯龙门,自帅精勇一万屯鹫硖;龙门之北数十里中,伐树塞路;鹫硖之口,积大木,聚礌石,临崖下之,以拒魏兵。崇命统军慕容拒帅众五千从它路夜袭龙门,破之。崇自攻鹫硖,灵珍连战败走;俘其 ![]() ![]() 丁未,魏主发南 ![]() ![]() ![]() 上诏徐州刺史裴叔业引兵救雍州。叔业启称:“北人不乐远行,唯乐钞掠。若侵虏境,则司、雍之寇自然分矣。”上从之。叔业引兵攻虹城,获男女四千馀人。 甲戌,遣太子中庶子萧衍、右军司马张稷救雍州。十一月,甲午,前军将军韩秀方等十五将降于魏。丁酉,魏败齐兵于沔北,将军王伏保等为魏所获。 丙辰,以杨灵珍为北秦州刺史、仇池公、武都王。 新野人张者帅万馀家据栅拒魏。十二月,庚申,魏人攻拔之。雍州刺史曹虎与房伯⽟不协,故缓救之,顿军樊城。 丁丑,诏遣度支尚书崔慧景救雍州,假慧景节,帅众二万、骑千匹向襄 ![]() 庚午,魏主南临沔⽔;戊寅,还新野。 将军王昙纷以万馀人攻魏南青州⻩郭戍,魏戍主崔僧渊破之,举军皆没。将军鲁康祚、赵公政将兵万人侵魏太仓口,魏豫州刺史王肃使长史清河傅永将甲士三千击之。康祚等军于淮南,永军于淮北,相去十馀里。永曰:“南人好夜斫营,必于渡淮之所置火以记浅处。”乃夜分兵为二部,伏于营外;又以瓠贮火,密使人过淮南岸,于深处置之,戒曰:“见火起,则亦然之。”是夜,康祚等果引兵斫永营;伏兵夹击之。康祚等走趣淮⽔,火既竞起,不知所从,溺死及斩首数千级,生擒公政,获康祚之尸以归。豫州刺史裴叔业侵魏楚王戍,肃复令永击之。永将心腹一人驰诣楚王戍,令填外堑,夜伏战士千人于城外。晓而叔业等至城东,部分将置长围。永伏兵击其后军,破之。叔业留将佐守营,自将精兵数千救之。永登门楼,望叔业南行数里,则开门奋击,大破之,获叔业伞扇、鼓幕、甲仗万馀。叔业进退失据,遂走。左右 ![]() 是岁,⾼昌王马儒遣司马王体玄⼊贡于魏,请兵 ![]() ![]() ![]() ![]() ![]() ◎ 永泰元年戊寅,公元四九八年 舂,正月,癸未朔,大赦。 加中军将军徐孝嗣开府仪同三司,孝嗣固辞。 魏军李佐攻新野,丁亥,拔之,缚刘思忌,问之曰:“今 ![]() ![]() ![]() ![]() 上有疾,以近亲寡弱,忌⾼、武子孙。时⾼、武子孙犹有十王,每朔望⼊朝,上还后宮辄叹息曰:“我及司徒诸子皆不长,⾼、武子孙⽇益长大!”上 ![]() ![]() ![]() ![]() ![]() ![]() 庚戌,魏主如南 ![]() ![]() ![]() ![]() ![]() ![]() ![]() ![]() ![]() ![]() 庚寅,魏主将十万众,羽仪华盖,以围樊城,曹虎闭门自守。魏主临沔⽔,望襄 ![]() ![]() 魏镇南将军王肃攻义 ![]() ![]() ![]() ![]() ![]() ![]() ![]() ![]() ![]() ![]() 初,魏中尉李彪,家世孤微,朝无亲援;初游代都,以清渊文穆公李冲好士,倾心附之。冲亦重其材学,礼遇甚厚,荐于魏主,且为之延誉于朝,公私汲引。及为中尉,弹劾不避贵戚,魏主贤之,以比汲黯。彪自以结知人主,不复藉冲,稍稍疏之,唯公坐敛袂而已,无复宗敬这意,冲浸衔之。 及魏主南伐,彪与冲及任城王澄共掌留务。彪 ![]() ![]() ![]() 帝览表,叹怅久之,曰:“不意留台乃至于此!”既而曰:“道固可谓溢矣,而仆 ![]() ![]() 冲雅 ![]() 冲勤敏強力,久处要剧,文案盈积,终⽇视事,未尝厌倦,职业修举,才四十而发⽩。兄弟六人,凡四⺟,少时颇多忿竞。及冲贵,禄赐皆与共之,更成敦睦。然多授引族姻,私以官爵,一家岁禄万匹有馀,时人以此少之。 魏主以彭城王勰为宗师,诏使督察宗室,有不帅教者以闻。 夏,四月,甲寅,改元。 大司马会稽太守王敬则,自以⾼、武旧将,必不自安。上虽外礼甚厚,而內相疑备,数访问敬则饮食,体⼲堪宜。闻其衰老,且以居內地,故得少宽。前二岁,上遣领军将军萧坦之将斋仗五百人行武进陵,敬则诸子在都,忧怖无计。上知之,遣敬则世子仲雄⼊东安尉之。 仲雄善琴,上以蔡邕焦尾琴借之。仲雄于御前鼓琴作《懊憹歌》,曰:“常叹负情侬,郞今果行许。”又曰:“君行不净心,那得晋人题!”上愈猜愧。 上疾屡危,乃以光禄大夫张瑰为平东将军、吴郡太守,置兵佐以密防敬则。中外传言,当有异处分。敬则闻之,窃曰:“东今有谁,只是鹆平我耳;东亦何易可平!吾终不受金罂!”金罂,谓鸩也。 敬则女为徐州行事谢朓 ![]() 其夜,呼僚佐文武樗蒲,谓众曰:“卿诸人 ![]() ![]() 前中书令何胤,弃官隐居若琊山,敬则 ![]() 庚午,魏发州郡兵二十万人,期八月中旬集悬瓠。 魏赵郡灵王幹卒。 上闻王敬则反,收王幼隆及其兄员外郞世雄、记室参军季哲、其弟太子舍人少安等,皆杀之。长子⻩门郞元迁将千人在徐州击魏,敕徐州刺史徐玄庆杀之。前吴郡太守南康候子恪,嶷之子也,敬则起兵,以奉子恪为名;子恪亡走,未知所在。始安王遥光劝上尽诛⾼、武子孙,于是悉召诸王侯⼊宮。晋安王宝义江陵公宝览等处中书省,⾼、武诸孙处西省,敕人各从左右两人,过此依军法;孩幼者与啂⺟俱⼊。其夜,令太医煮椒二斛,都⽔办棺材数十具,须三更,当尽杀之。子恪徒跣自归,二更达建 ![]() ![]() 敬则帅实甲万人过浙江。张瑰遣兵三千拒敬则于松江,闻敬则军鼓声,一时散走,瑰弃郡,逃民间。敬则以旧将举事,百姓担篙荷锸,随之者十馀万众;至晋陵,南沙人范修化杀县令公上延孙以应之。敬则至武进陵口,恸哭而过。乌程丘仲孚为曲阿令,敬则前锋奄至,仲孚谓吏民曰:“贼乘胜虽锐,而乌合易离。今若收船舰,凿长冈埭,泻渎⽔以阻其路,得留数⽇,台军必至,如此,则大事济矣。”敬则军至,值渎涸,果顿兵不得进。 五月,壬午,诏前军司马左兴盛、后军将军崔恭祖、辅国将军刘山 ![]() ![]() ![]() ![]() ![]() 台军讨贼 ![]() 上赏谢朓之功,迁尚书吏部郞。朓上表三让,上不许。中书疑朓官未及让,国子祭酒沈约曰:“近世小官不让,遂成恒俗。谢吏部今授超阶,让别有意。夫让出人情,岂关官之大小琊!”朓 ![]() ![]() 秋,七月,魏彭城王勰表以一岁国秩、职俸、亲恤裨军国之用。魏主诏曰:“割⾝存国,理为远矣。职俸便停,亲、国听三分受一。”壬午,又诏损皇后私府之半,六宮嫔御、五服男女供恤亦减半,在军者三分省一,以给军赏。 癸卯,以太子中庶子萧衍为雍州刺史。 己酉,上殂于正福殿。遗诏:“徐令可重申前命。沈文季可左仆 ![]() ![]() 上 ![]() 太子即位。 八月,辛亥,魏太子自洛 ![]() 壬子,奉朝请邓学以齐兴郡降魏。 魏主之⼊寇也,遣使发⾼车兵。⾼车惮远役,奉袁纥树者为主,相帅北叛。魏主遣征北将军宇文福讨之,大败而还,福坐黜官。更命平北将军江 ![]() 八月,葬明皇帝于兴安陵,庙号⾼宗。东昏侯恶灵在太极殿, ![]() 九月,己亥,魏主闻⾼宗殂,下诏称“礼不伐丧”引兵还。庚子,诏北伐⾼车。 魏主得疾甚笃,旬⽇不见侍臣,左右唯彭城王勰等数人而已。勰內侍医药,外总军国之务,远近肃然,人无异议。右军将军丹 ![]() ![]() 冬,十一月,辛巳,魏主如鄴。 戊子,立妃褚氏为皇后。 魏江 ![]() ![]() ![]() 林邑王诸农⼊朝,海中值风,溺死,以其子文款为林邑王。 段译 ⾼宗明皇帝下建武四年(丁丑、497) 齐纪七齐明帝建武四年(丁丑,公元497年) [1]舂,正月,大赦。 [1]舂季,正月,大赦天下。 [2]丙申,魏立皇子恪为太子。魏主宴于清徽堂,语及太子恂,李冲谢曰:“臣忝师傅,不能辅导。”帝曰:“朕尚不能化其恶,师傅何谢也!” [2]丙申(初八),北魏立皇子元恪为太子。孝文帝在清徽堂 ![]() [3]乙巳,魏主北巡。 [3]乙巳(十七⽇),北魏孝文帝去北方巡视。 [4]初,尚书令王晏,为世祖所宠任;及上谋废郁林王,晏即欣然推奉。郁林王已废,上与晏宴于东府,语及时事,晏抵掌曰:“公常言晏怯,今定何如?”上即位,晏自谓佐命新朝,常非薄世祖故事。既居朝端,事多专决,內外要职,并用所亲,每与上争用人。上虽以事际须晏,而心恶之。尝料简世祖中诏,得与晏手敕三百余纸,皆论家国事,又得晏启谏世祖以上领选事,以此愈猜薄之。始安王遥光劝上诛晏,上曰:“晏于我有功;且未有罪。”遥光曰:“晏尚不能为武帝,安能为陛下乎!”上默然。上遣腹心陈世范等出涂巷,采听异言。晏轻浅无防,意望开府,数呼相工自视,云当大贵,与宾客语,好屏人清闲。上闻之,疑晏 ![]() [4]早先,南齐尚书令王晏深得武帝的宠信,到了明帝谋划废去郁林王之时,王晏又立即欣然赞同,帮助进行。郁林王被废去之后,明帝与王晏在东府宴饮,谈到时事之时,王晏拍着手掌说道:“您经常说我王晏胆怯,今天又认定我如何呢?”明帝即位,王晏自以为对新朝有佐命之功,经常菲薄讥刺武帝在世时候的事情。他担任了尚书令,居于朝臣中的最⾼地位,处理事情非常专横独断,朝廷內外的重要职位,都任用自己的亲信之徒,经常与明帝在用人方面发生争执。明帝虽然因举事之际,不得不依赖、重用王晏,但是內心却十分厌恶他。明帝曾经整理检查武帝的诏书文告等材料,得到武帝写给王晏的手敕三百多张,都是谈论家国的事情,又获得王晏劝谏武帝不要让自己主管诠选之事的启奏,因此越发猜忌、冷淡王晏了。始安王萧遥光劝明帝杀掉王晏,明帝说:“王晏于我有功劳,况且没有罪过,所以不能杀他。”萧遥光又说:“王晏对武帝都不能忠心耿耿,怎么能忠于陛下呢?”明帝听了默然无言。明帝派遣心腹陈世范等人到街头小巷去采听关于王晏的传言异闻。王晏这个人轻率浅薄而没有防范,他想为自己开辟府署,几次传叫方术之士来查看风⽔,说是会大富大贵。王晏与宾客谈话时,总是喜 ![]() ![]() 奉朝请鲜于文粲密探上旨,告晏有异志。世范又启上云:“晏谋因四年南郊,与世祖故主帅于道中窃发。”会虎犯郊坛,上愈惧。未郊一⽇,有敕停行,先报晏及徐孝嗣。孝嗣奉旨,而晏陈“郊祀事大,必宜自力”上益信世范之言。丙辰,召晏于华林省,诛之,并北中郞司马萧毅、台队主刘明达,及晏子德元、德和。下诏云:“晏与毅、明达以河东王铉识用微弱,谋奉以为主,使守虚器。”晏弟诩为广州刺史,上遣南中郞司马萧季敞袭杀之。季敞,上之从祖弟也。萧毅奢豪,好弓马,为上所忌,故因事陷之。河东王铉先以年少才弱,故未为上所杀。铉朝见,常鞠躬俯偻,不敢平行直视。至是,年稍长,遂坐晏事免官,噤不得与外人 ![]() 奉朝请鲜于文粲密探到了明帝的心思,就奏告了王晏有异图。陈世范又启奏明帝:“王晏密谋借建武四年南郊祭天之机,与武帝过去的主帅在道中起事。”正好遇上老虎闯⼊南郊祭坛,明帝愈加惧怕了。郊祭前一⽇,明帝敕令不去南郊祭祀,派人先告诉了王晏和徐孝嗣。徐孝嗣奉旨不言,而王晏则不同意明帝不去,陈述了自己的理由:“郊祀事关重大,圣上一定要亲自前去。”这样一来,明帝越加相信陈世范所说的了。丙辰(二十八⽇),明帝在华林省召见王晏,杀了他,一同诛死的还有北中郞司马萧毅、台队主刘明达,以及王晏的儿子王德元、王德和。明帝发出诏令:“王晏与萧毅、刘明达因为河东王萧崐铉识见低下、能力微弱,于是 ![]() ![]() ![]() ![]() 郁林王之将废也,晏从弟御史中丞思远谓晏曰:“兄荷世祖厚恩,今一旦赞人如此事;彼或可以权计相须,未知兄将来何以自立!若及此引决,犹可保全门户,不失后名。”晏曰:“方啖粥,未暇此事。”及拜骠骑将军,集会弟子,谓思远兄思徵曰:“隆昌之末,阿戎劝吾自裁;若从其语,岂有今⽇!”思远遽应曰:“如阿戎所见,今犹未晚也。”思远知上外待晏厚而內已疑异,乘间谓晏曰:“时事稍异,兄亦觉不?凡人多拙于自谋而巧于谋人。”晏不应。思远退,晏方叹曰:“世乃有劝人死者!”旬⽇而晏败。上闻思远言,故不之罪,仍迁侍中。 郁林王将被废黜之前,王晏的堂弟御史中丞王思远对王晏说:“兄长你承受武帝的厚恩,现在一旦帮助别人进行此事,在那个人来说或许可以暂时利用兄长,但不知兄长这样做了,将来别人何以自立呢?如果在现在能拿起刀子自刎而死,还可以保全门户,不失后世英名。”王晏不予理会,回答说:“我正在喝粥,无暇顾及此事。”明帝即位之后,拜王晏为骠骑将军,王晏把弟弟和儿子们召集在一起,对王思远的哥哥王思徵说:“隆昌之末,思远劝我自裁,如果听从了他的话语,那里能有今天呢?”王思远随声应道:“如按照小弟所说的那样去做,现在尚未为晚。”王思远知道明帝外表上对待王晏十分优厚而內心则已经开始怀疑他了,就乘机对王晏说:“眼下事情逐渐有异样,兄长觉察与否?人们大多拙于自谋而巧于谋算别人。”王晏听后没有吭声。王思远走了之后,王晏才叹息着说:“世上竟有劝人死的人。”十⽇之后,王晏被杀。明帝听说了王思远对王晏说过的话,所以没有定他的罪,并且升任他为侍中。 晏外弟尉氏阮孝绪亦知晏必败,晏屡至其门,逃匿不见。尝食酱美,问知得于晏家,吐而覆之。及晏败,人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 ![]() 王晏的表弟尉氏人阮孝绪也知道王晏必定会败落,所以王晏屡次到他家去,他都躲而不见。一次,他吃酱觉得味道很香,一问才知道是从王晏家得来的,因此立即吐了出来,并且把其余的全部倒掉。到了王晏被杀之后,人们都为阮孝绪担心,他却不以为然,说:“虽然是亲戚,但是并不是同 ![]() [5]二月,壬戌,魏主至太原。 [5]二月壬戌(初五),北魏孝文帝到达太原。 [6]甲子,以左仆 ![]() [6]甲子(初七),齐明帝任命左仆 ![]() [7]癸酉,魏主至平城,引见穆泰、陆睿之 ![]() ![]() ![]() [7]癸酉(十六⽇),北魏孝文帝到达平城,提审了穆泰、陆睿之 ![]() ![]() ![]() 初,魏主迁都,变易旧俗,并州刺史新兴公丕皆所不乐;帝以其宗室耆旧,亦不之 ![]() ![]() 早先,北魏孝文帝迁都洛 ![]() ![]() 太子恂自平城将迁洛 ![]() ![]() 太子元恂将从平城迁往洛 ![]() ![]() ![]() ![]() 初,丕、睿与仆 ![]() ![]() 原先,元丕、陆睿以及仆 ![]() ![]() ![]() ![]() ![]() 臣光曰:夫爵禄废置,杀生予夺,人君所以驭臣之大柄也。是故先王之制,虽有亲、故、贤、能、功、贵、勤、宾,苟有其罪,不直赦也;必议于槐棘之下,可赦则赦,可宥则宥,可刑则刑,可杀则杀;轻重视情,宽猛随时。故君得以施恩而不失其威,臣得以免罪而不敢自恃。及魏则不然,勋贵之臣,往往豫许之以不死;彼骄而触罪,又从而杀之。是以不信之令 ![]() 臣司马光曰:给予或剥夺爵位、俸禄,掌管生杀予夺之权力,这是做皇帝的人驾驭臣下们的重要手段,所以先王们裁定的制度,虽然有亲、故、贤、能、功、勤、宾等所谓“八议”但是如果臣下犯有罪行,并不直接赦免,而一定要通过刑法部门来商议,可以赦免则赦免,可以宽大则宽大,可以判刑则判刑,可以诛死则诛死,惩罚的轻与重 ![]() ![]() [8]是时,代乡旧族,多与泰等连谋,唯于烈无所染涉,帝由是益重之。帝以北方酋长及侍子畏暑,听秋朝洛 ![]() [8]在这时候,平城的鲜卑族人,多数与穆泰等人一起策划,唯独于烈没有丝毫参涉,因此孝文帝对他更加器重了。孝文帝考虑到北方的酋长以及在⾝边侍奉自己的王子们害怕暑热,所以就任他们秋天来到洛 ![]() [9]三月,己酉,魏主南至离石。叛胡请降,诏宥之。夏,四月,庚申,至龙门,遣使祀夏禹。癸亥,至蒲坂,祀虞舜。辛未,至长安。[9]三月己酉(二十二⽇),北魏孝文帝到达离石,反叛的胡人请求投降,孝文帝诏令宽恕了他们。夏季,四月,庚申(初四),孝文帝到达龙门,派遣使者去祭祀夏禹。癸亥(初七),孝文帝到达蒲坂,祭祀虞舜。辛未(十五⽇),孝文帝到达长安。 [10]魏太子恂既废,颇自悔过。御史中尉李彪密表恂复与左右谋逆,魏主使中书侍郞邢峦与咸 ![]() ![]() ![]() [10]北魏太子元恂被废之后,颇为悔恨自己过去的过失。御史中尉李彪秘密上表孝文帝,告发说元恂又与手下的人谋划叛逆,孝文帝派遣中书侍郞邢峦和咸 ![]() ![]() ![]() [11]癸未,魏大将军宋明王刘昶卒于彭城,葬以殊礼。 [11]癸未(二十七⽇),北魏的大将军宋明王刘昶死于彭城,以特别的礼仪安葬。 [12]五月,己丑,魏主东还,泛渭⼊河。壬辰,遣使祀周文王于丰,武王于镐。六月,庚申,还洛 ![]() [12]五月,己丑(初三),北魏孝文帝东行返回,乘船从渭河进⼊⻩河。壬辰(初六),孝文帝派遣使者分别在丰、镐两处祭祀周文王和周武王。六月,庚申(初五),孝文帝回到洛 ![]() [13]壬戌,魏发冀、定、瀛、相、济五州兵二十万,将⼊寇。 [13]壬戌(初七),北魏发动冀、定、瀛、相、济等五州的二十万大军,即将⼊侵南齐。 [14]魏穆泰之反也,中书监魏郡公穆罴与之通谋,赦后事发,削官爵为民。罴弟司空亮以府事付司马慕容契,上表自劾,魏主优诏不许;亮固请不已,癸亥,听亮逊位。 [14]北魏穆泰谋反时,中书监魏郡公穆罴曾与他一起策划,赦免之后事情被发现,从宽被削去官职和爵位,黜为平民。穆罴的弟弟担任司空的穆亮把府署中的事务 ![]() [15]丁卯,魏分六师以定行留。 [15]丁卯(十二⽇),北魏把军队分为六部分,以便决定哪些参加南征,哪些留守。 [16]秋,七月,魏立昭仪冯氏为皇后,后 ![]() ![]() [16]秋季,七月,北魏册立昭仪冯氏为皇后。冯皇后想做太子元恪的⺟亲,亲自来抚养他。元恪的生⺟⾼氏从代都来洛 ![]() [17]戊辰,魏以穆亮为征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冀州刺史。 [17]戊辰(十三⽇),北魏任命穆亮为征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冀州刺史。 [18]八月,丙辰,魏诏中外戒严。 [18]八月,丙辰(初一),北魏即将南伐,宣布內外戒严。 [19]壬戌,魏立皇子愉为京兆王,怿为清河王,怀为广平王。 [19]壬戌(初七),北魏封立皇子元愉为京兆王,元怿为清河王,元怀为广平王。 [20]追尊景皇所生王氏为恭太后。 [20]明帝追尊景皇生⺟王氏为恭太后。 [21]甲戌,魏讲武于华林园;庚辰,军发洛 ![]() ![]() [21]甲戌(十九⽇),北魏孝文帝在华林园讲习武事。庚辰(二十五⽇),北魏从洛 ![]() ![]() ![]() [22]上遣军主、直阁将军胡松助北襄城太守成公期戍赭 ![]() ![]() ![]() [22]齐明帝派遣军主、直阁将军胡松帮助北襄城太守成公期戍守赭 ![]() ![]() ![]() [23]魏以氐帅杨灵珍为南梁州刺史。灵珍举州来降,送其⺟及子于南郑以为质,遣其弟波罗阿卜珍将步骑万余袭魏武兴王杨集始,杀其二弟集同、集众;集始窘急,请降。九月,丁酉,魏主以河南尹李崇为都督陇右诸军事,将兵数万讨之。 [23]北魏任命氐族首领杨灵珍为南梁州刺史。杨灵珍率全州之部来投降南齐,并且把他的⺟亲以及儿子送到南郑作为人质,又派遣他的弟弟杨婆罗阿卜珍带领步兵、骑兵一万余众袭击北魏武兴王杨集始,杀掉了杨集始的两个弟弟杨集同和杨集众,杨集始在危急无奈的情况之下请求投降。九月丁酉(十三⽇),北魏孝文帝任命河南尹李崇为都督陇右诸军事,命令他统领数万兵力讨伐杨灵珍。 [24]初,魏迁洛 ![]() ![]() ![]() ![]() ![]() ![]() ![]() ![]() [24]当初,北魏迁都洛 ![]() ![]() ![]() ![]() ![]() ![]() ![]() ![]() ![]() ![]() ![]() ![]() ![]() ![]() 宛城东南角的河沟上有一座桥,北魏孝文帝率兵从桥上经过,房伯⽟预先指使几个勇士,⾝穿带有斑纹的⾐服,头戴虎头帽,埋伏在桥底下,这时突然袭击,使得孝文帝的人马大吃一惊,急忙叫 ![]() ![]() [25]李崇槎山分道,出氐不意,表里袭之;群氐皆弃杨灵珍散归,灵珍之从减太半,崇进据⾚土。灵珍遣从弟建屯龙门,自帅精勇一万屯鹫峡;龙门之北数十里中,伐树塞路,鹫硖之口,聚石,临崖下之,以拒魏兵。崇命统军慕容拒帅众五千从他路⼊,夜,袭龙门,破之。崇自攻鹫峡;灵珍战败走,俘其 ![]() ![]() [25]孝文帝派李崇去征讨杨灵珍,李崇在山上砍斫树木,开道而行,里外夹击,打了个措手不及,使得那些氐人纷纷丢下杨灵珍而溃散逃命,杨灵珍的人马一下子减去了大半,于是李崇进而占领了⾚土,杨灵珍派遣堂弟杨灵建驻守龙门,而自己则率领一万精锐兵力驻守鹫硖。杨灵建命部下砍伐大树,堵塞在路上,把龙门往北数十里之內的路全堵了,使得李崇的人马无法行动。而杨灵珍则在鹫硖口两边⾼崖上堆积了许多滚石,以防拒北魏军队通过。李崇命令统军慕容拒带领五千人马从另外一条路进去,夜袭龙门,破敌成功。李崇自己率众攻打鹫硖,杨灵珍连战而败,逃走活命,李崇俘获了他的 ![]() ![]() ![]() [26]丁未,魏主发南 ![]() ![]() ![]() [26]丁未(二十三⽇),北魏孝文帝从南 ![]() ![]() ![]() ![]() 上诏徐州刺史裴叔业引兵救雍州。叔业启称:“北人不乐远行,唯乐钞掠。若侵虏境,则司、雍之寇自然分矣。”上从之。叔业引兵攻虹城,获男女四崐千余人。 南齐明帝诏令徐州刺史裴叔业领兵去援救雍州,裴叔业启奏齐明帝:“北方人不乐意远道而行,而只乐意掠抢,所以如果⼊侵敌人境內,则司州、雍州的敌寇自然会撤退。”明帝听从了这一建议。于是,裴叔业率兵攻打虹城,俘获男女四千多人。 甲戌,遣太子中庶子萧衍、右军司马张稷求雍州。十一月,甲午,前军将军韩秀方等十五将降于魏。丁酉,魏败齐兵于沔北,将军王伏保等为魏所获。 甲戌(二十⽇),明帝派遣太子中庶子萧衍、右司马张稷去援救雍州。十一月,甲午(十一⽇),前军将军韩秀方等十五个将领投降北魏。丁酉(十四⽇),北魏军队在沔北打败了南齐兵,将军王伏保等人被北魏俘获。 [27]丙辰,以杨灵珍为北秦州刺史、仇池公、武都王。 [27]丙辰(疑误),南齐任命杨灵珍为北秦州刺史,并封他为仇池公、武都王。 [28]新野人张帅万余家据栅拒魏,十二月,庚申,魏人攻拔之。雍州刺史曹虎与房伯⽟不协,故缓救之,顿军樊城。 [28]新野人张率领一万余户人家据守栅垒抵拒北魏军队,十二月庚申(初七),北魏军队攻占栅垒。南齐雍州刺史曹虎与房伯⽟不合,所以迟迟不去援救他,驻扎在樊城按兵不动。 丁丑,诏遣度支尚书崔慧景救雍州,假慧景节,帅众二万、骑千匹向襄 ![]() 丁丑(二十四⽇),明帝诏令度支尚书崔慧景去援救雍州,并且授与符节,雍州诸军全部受他指挥调度。于是崔慧景率领两万兵众、一千骑兵,直向襄 ![]() 庚午,魏主南临沔⽔;戊寅,还新野。 庚午(十七⽇),北魏孝文帝南行到达沔⽔;戊寅(二十五⽇),孝文帝回到新野。 将军王昙纷以万余人攻魏南青州⻩郭戍,魏戍主崔僧渊破之,举军皆没。将国鲁康祚、赵公政将兵万人侵魏太仓口,魏豫州刺史王肃使长史清河傅永将甲士三千击之。康祚等军于淮南,永军于淮北,相去十余里。永曰:“南人好夜斫营,必于渡淮之所置火以记浅。”乃夜分兵为二部,伏于营外;又以瓠贮火,密使人过淮南岸,于深处置之,戒曰:“见火起,则亦然之。”是夜,康祚等果引兵斫永营,伏兵夹击之。康祚等走趣淮⽔,火既竟起,不知所从,溺死及斩首数千级,生擒公政,获康祚之尸以归。豫州刺史裴叔业侵魏楚王戍,肃复令永击之。永将心腹一人驰诣楚王戍,令填外堑,夜伏战士千人于城外,晓而叔业等至城东,部分将置长围。永伏兵击其后军,破之。叔业留将佐守营,自将精兵数千救之。永登门楼,望叔业南行数里,即开门奋击,大破之,获叔业伞扇、鼓幕、甲仗万余。叔业进退失据,遂走;左右 ![]() 南齐将军王昙纷率领一万多兵众攻打北魏南青州⻩郭戍,北魏的戍军首领崔僧渊率兵抵抗,大获全胜,王昙纷全军覆没。南齐将军鲁康祚、赵公政率兵一万人侵北魏太仓口,北魏豫州刺史王肃命令长史清河人傅永率甲兵三千去袭击。鲁康祚、赵公政驻扎在淮⽔之南,傅永驻扎在淮⽔之北,彼此相距十多里远。傅永对部下说:“南方人喜 ![]() ![]() [29]曲江公遥欣好武事,上以诸子尚幼,內亲则仗遥欣兄弟,外亲则倚后弟西中郞长史彭城刘暄、內弟太子詹事江;故以始安王遥光为扬州刺史,居中用事;遥欣为都督荆·雍等七州诸军事、荆州刺史,镇据西面。而遥欣在江陵,多招材勇,厚自封殖,上甚恶之。遥欣侮南郡太守刘季连,季连密表遥欣有异迹;上乃以季连为益州刺史,使据遥欣上流以制之。季连,思考之子也。 [29]南齐曲江公萧遥欣爱好武事,明帝因为自己的儿子尚且年幼,所以在內亲中依靠萧遥欣兄弟俩,在外戚中则倚仗皇后之弟西中郞彭城人刘暄,以及表弟太子詹事江。于是,明帝任命始安王萧遥光为扬州刺史,让他在建康主事;任命萧遥欣为都督荆、雍等七州诸军事及荆州刺史,让他坐镇西面。然而,萧遥欣却在江陵大量招收勇士,聚敛财物,劲使扩大自己的势力,明帝非常不満。萧遥欣又侮辱南郡太守刘季连,刘季连秘密上表明帝,说萧遥欣图谋不轨,并且有所举动。于是,明帝就任命刘季连为益州刺史,使刘季连据于萧遥欣的上方,以便牵制他。刘季连是刘思考的儿子。 [30]是岁,⾼昌王马儒遣司马王体玄⼊贡于魏,请兵 ![]() ![]() ![]() ![]() ![]() [30]这一年,⾼昌王马儒派遣司马王体玄来向北魏上贡,要求带领国全人內迁,并且请求北魏派兵 ![]() ![]() ![]() ![]() ![]() 永泰元年(戊寅、498) 永泰元年(戊寅,公元498年) [1]舂,正月,癸未朔,大赦。 [1]舂季,正月,癸未朔(初一),南齐大赦天下。 [2]加中军大将军徐孝嗣开府仪同三司,孝嗣固辞。 [2]明帝要授中军大将军徐孝嗣开府仪同三司,徐孝嗣再三辞而不受。 [3]魏统军李佐攻新野,丁亥,拔之,缚刘思忌,问之曰:“今 ![]() ![]() ![]() ![]() [3]北魏统军李佐攻打新野,丁亥(初五),攻破新野城,活捉了刘思忌,李佐问他:“如今你想不想投降?”刘思忌回答:“宁可做南方的鬼,不愿当北方的臣子!”于是,李佐就杀了刘思忌。刘思忌被杀之后,沔⽔之北的南齐守军大为震惊。戊子(初六),湖 ![]() ![]() ![]() ![]() [4]上有疾,以近亲寡弱,忌⾼、武子孙。时⾼、武子孙犹有十王,每朔望⼊朝,上还后宮,辄叹息曰:“我及司徒诸子皆不长,⾼、武子孙⽇益长大!”上 ![]() ![]() ![]() ![]() ![]() ![]() [4]明帝患疾病,由于他自己的亲属人少力弱,所以特别防忌⾼帝和武帝的子孙。当时,⾼帝、武帝的子孙还有十个藩主,他们每月初一和十五都⼊朝拜见明帝,明帝见过他们回宮之后,常常叹息着说:“我和弟弟司徒的几个儿子都年龄幼小,而⾼帝和武帝的子孙却一天天地长大了。”明帝想把⾼帝和武帝的后代全部除掉,他以此事试探地问陈显达,陈显达回答说:“这些人何⾜以令圣上忧虑呢?”明帝又问扬州刺史始安王萧遥光,萧遥光认为应当一个一个地逐步除杀。萧遥光有脚病,明帝经常让他乘车舆从望贤门进⼊华林园,每次进园后明帝就和他在无人处长久商谈。谈话毕,明帝要是烧焚香火,呜咽流涕,第二天必定有所诛杀。正好明帝病情突然加重,气绝而后又复苏过来,萧遥光就开始执行预先合谋好的计策,丁未(二十四⽇),杀害了河东王萧铉、临贺王萧子岳、西 ![]() ![]() ![]() ![]() ![]() [5]庚戌,魏主如南 ![]() ![]() [5]庚戌(二十七⽇),北魏孝文帝到达南 ![]() ![]() 三月,壬午朔,崔慧景、萧衍大败于邓城。时慧景至襄 ![]() ![]() ![]() ![]() ![]() ![]() ![]() ![]() ![]() ![]() 三月,壬午朔(初一),崔慧景和萧衍在邓城被北魏军队打得大败。当崔慧景到达襄 ![]() ![]() ![]() ![]() ![]() ![]() ![]() ![]() ![]() ![]() ![]() ![]() ![]() 魏镇南将军王肃攻义 ![]() ![]() ![]() ![]() ![]() ![]() ![]() ![]() ![]() ![]() 北魏镇南将军王萧攻打义 ![]() ![]() ![]() ![]() ![]() ![]() ![]() ![]() ![]() ![]() ![]() ![]() ![]() [6]初,魏中尉李彪,家世孤微,朝无亲援;初游代都,以清渊文穆公李冲好士,倾心附之。冲亦重其材学,礼遇甚厚,荐于魏主,且为之延誉于朝,公私汲引。及为中尉,弹劾不避贵戚,魏主贤之,以比汲黯,彪自以结知人主,不复藉冲,稍稍疏之,唯公坐敛袂而已,无复宗敬之意,冲浸衔之。 [6]起先,北魏中尉李彪家世孤寒贫 ![]() 及魏主南伐,彪与冲及任城王澄共掌留务。彪 ![]() ![]() ![]() 到了孝文帝南伐之时,李彪与李冲以及任城王元澄共同掌管留守事务。李彪 ![]() ![]() ![]() ![]() ![]() 帝览表,叹怅久之,曰:“不意留台乃至于此!”既而曰:“道固可谓溢矣,而仆 ![]() ![]() 孝文帝看过李冲的上表之后,怅然叹息了很久,说道:“唉!没想到留守洛 ![]() ![]() 冲雅 ![]() 李冲 ![]() ![]() 冲勤敏強力,久处要剧,文案盈积,终⽇视事,未尝厌倦,职业修举,才四十而发⽩。兄弟六人,凡四⺟,少时每多忿竞。及冲贵,禄赐皆与共之,更成敦睦。然多援引族姻,私以官爵,一家岁禄万匹有余,时人以此少之。 李冲勤奋聪敏, ![]() [7]魏主以彭城王勰为宗师,诏使督察宗室,有不帅教者以闻。 [7]北魏孝文帝任命彭城王元勰为宗师,命令他监督检查皇室成员,如有谁不听从教导,就向自己汇报。 [8]夏,四月,甲寅,改元。 [8]夏季,四月,甲寅(初三),南齐明帝改年号为永泰。 [9]大司马会稽太守王敬则,自以⾼、武旧将,心不自安。上虽外礼甚厚,而內相疑备,数访问敬则饮食,体⼲堪宜。闻其衰老,且以居內地,故得少宽。前二岁,上遣领军将军萧坦之将斋仗五百人行武进陵,敬则诸子在都,忧怖无计。上知之,遣敬则世子仲雄⼊东安尉之。 [9]大司马会稽太子守王敬则因为自己是⾼帝、武帝的旧将,所以心中非常不安。明帝虽然表面上对王敬则礼遇优厚,但是內心却对他十分猜疑、提防,曾经数次打听询问他饮食情况如何,⾝体还能否胜任带兵打仗。听说王敬则衰老了,而且又呆在离建康不远的地方,这才稍稍觉得心宽了一些。前两年,明帝派遣领军将军萧坦之率领斋阁侍卫武士五百人去武进武帝等皇上陵园,当时王敬则的儿子们都在京城,王敬则担心事情有变,儿子受累,所以心中忧恐万分,束手无措。明帝知道这一情况之后,立即派遣王敬则的大儿子王仲雄从建康去会稽安慰。 仲雄善琴,上以蔡邕焦尾琴借之。仲雄于御前鼓琴作《懊歌》,曰:“常叹负情侬,郞今果行许。”又曰:“君行不净心,那得恶人题!”上愈猜愧。 王仲雄擅长弹琴,明帝把蔡邕焦尾琴借他一用。于是,王仲雄就当着齐明帝的面弹琴唱了一首《懊歌》,歌中唱到:“常悲叹会辜负我的多情,如今郞君果然动⾝。”又唱到:“您在外用情不专,哪能厌恶别人唠叨!”明帝愈加猜疑、愧羞。 上疾屡危,乃以光禄大夫张为平东将军、吴郡太守,置兵佐以密防敬则。中外传言,当有异处分。敬则闻之,窃曰:“东今有谁,只是 ![]() 明帝屡次病危,于是就任命光禄大夫张为平东将军、吴郡太守,并且秘密布置兵力,以便提防王敬则。朝廷內外传说纷纷,说明帝一定又有非常的举动了。王敬则听了传言之后,私下里说:“东边现在还有谁?只不过是要除掉我罢了。但是,我又何尝可以那么容易地除掉呢?我终究不会接受他的金的!”金,即指鸩酒。 敬则女为徐州行事谢 ![]() 王敬则的女儿是徐州行事谢的 ![]() 其夜,呼僚佐文武樗蒲,谓众曰:“卿诸人 ![]() ![]() 当天夜里,王敬则把手下的文武僚属召集来一起博戏,对大伙说:“你们大家想让我作如何打算呢?”众人谁也不敢先说。这时,防阁丁兴怀突然说道崐:“长官您应该举事谋反,除此别无选择。”王敬则听了之后,没有表态。次⽇天刚亮,王敬则就把山 ![]() ![]() 前中书令何胤,弃官隐居若琊山,敬则 ![]() 先前的中书令何胤,弃官而隐居在若琊山之中,王敬则想挟持他出任尚书令。长史王弄璋等人劝谏王敬则说:“何大人隐居深山,必定不会依从;他如果不依从的话,就应该杀掉他。然而,做大事情先杀害名贤⾼士,事情一定不会成功。”于是,王敬则就停止了这一想法。何胤是何尚之的孙子。 [10]庚午,魏发州郡兵二十万人,期八月中旬集悬瓠。 [10]庚午(十九⽇),北魏征召各州郡之兵二十万人,时间定于八月中旬,会集悬瓠,准备再行南伐。 [11]魏赵郡灵王卒。 [11]北魏赵郡灵王元去世。 [12]上闻王敬则反,收王幼隆及其兄员外郞世雄、记室参军季哲、其弟太子舍人少安等,皆杀之。长子⻩门郞元迁将千人在徐州击魏,敕徐州刺史徐玄庆杀之。前吴郡太守南康侯子恪,嶷之子也,敬则起兵,以奉子恪为名;子恪亡走,未知所在。始安王遥光劝上尽诛⾼、武子孙,于是悉召诸王侯⼊宮。晋安王宝义、江陵公宝览等处中书省,⾼、武诸孙处西省,敕人各从左右两人,过此依军法;孩幼者与啂⺟俱⼊。其夜,令太医煮椒二斛,都⽔办棺材数十具,须三更,当尽杀之。子恪徒跣自归,二更达建 ![]() ![]() [12]明帝知道王敬则谋反了,就把王幼隆以及他的两个哥哥员外郞王世雄、江室参军王季哲、弟弟太子舍人王少安等人抓起来,全部杀掉了。王敬则的长子⻩门郞王元迁率领一千兵马在徐州抗击北魏军队,明帝下令徐州刺史徐玄庆杀掉了他。前吴郡太守南康王萧子恪是萧嶷的儿子,王敬则以拥立萧子恪为名义而起兵造反,但是,萧子恪吓得逃跑了,不知逃到了什么地方。始安王萧遥光劝说明帝把⾼帝、武帝的子孙全部杀掉,于是明帝把诸位王侯全部召⼊宮中。晋安王萧宝义、江陵公萧宝览等人在中书省,⾼帝、武帝的孙子们在门下省,明帝命令他们每人只可以带随从两人,超过了以军法从事。诸位王侯中还是幼小的孩子,齐明帝命令由他们的啂⺟把他们带进宮来。这天夜里,明帝命令宮中的太医煮了两斛花椒⽔,又命令都⽔官备署办棺材数十具,准备到三更之时,就把诸王侯全部毒死。萧子恪自己一个人⾚脚步行赶回来了,二更时分到达建 ![]() ![]() 敬则帅实甲万人过浙江。张遣兵三千拒敬则于松江,闻敬则军鼓声,一崐时散走,弃郡,逃民间。敬则以旧将举事,百姓担篙荷锸,随之者十余万众;至晋陵,南沙人范化杀县令公上延孙以应之。敬则至武进陵口,恸哭而过。乌程丘仲孚为曲阿令,敬则前锋奄至,仲孚谓吏民曰:“贼乘胜虽锐,而乌合易离。今若收船舰,凿长冈埭,泻渎⽔以阻其路;得留数⽇,台军必至,如此,则大事济矣。”敬则军至,值渎涸,果顿兵不得进。 王敬则率领一万甲兵渡过了浙江,张调遣三千兵力在松江岸上抵挡他,但是这些士兵们一听到王敬则队部的军鼓声音,马上四处逃散,张只好弃郡署于不顾,自己逃到民间躲起来了。王敬则以老将的⾝分起兵谋反,老百姓们纷纷扛着竹竿,拿着锄头,前来投奔,追随的人有十万多。他们到晋陵时,南沙人范化杀了县令公上延孙,起来响应。经过武进⾼帝陵园所在地陵口之时,王敬则怀想起了⾼帝对自己的恩宠,不噤放声恸哭。乌程人丘仲孚是曲阿县令,王敬则的前锋队部刚到,丘仲孚就对治下的吏役、民众说:“反贼们虽然一路乘胜,气势嚣张,但是毕竟是乌合之众,一盘散沙。眼下我们如果把船舰收起来,并且把长冈⽔坝挖开,放出大⽔挡住他们的去路,如果能让他们停留几天的话,朝廷军队一定可以到达,这样的话,大功必定告成。”王敬则军队到达之后,因河渠⼲涸,果然停止不能前行。 五月,诏前军司马左兴盛、后军将军崔恭祖、辅国将军刘山 ![]() ![]() ![]() ![]() 五月,明帝诏令前军司马左兴盛、后军将军崔恭祖、辅国将军刘山 ![]() ![]() ![]() ![]() 是时上疾已笃,敬则仓猝东起,朝廷震惧。太子宝卷使人上屋,望见征虏亭失火,谓敬则至,急装 ![]() 当时,明帝的病情已经非常沉重,而王敬则猝然在东边起兵举事,因此朝廷內部一片震惊,人人恐慌不已。太子萧宝卷让人上屋顶,望见征虏亭失火,一片火光,以为是王敬则率领军队打过来了,就急忙穿上戎装,将要逃走。王敬则知道此事之后,⾼兴地说:“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策,我想你们⽗子也只有逃走这么一条路了。”所谓“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策”是当时人们讥刺檀道济见了北魏军队只会逃跑的话语。王敬则起兵,其来头凶猛,声势甚大,但是仅在很短的时间內就以失败而告终。 台军讨贼 ![]() 朝廷军队讨伐王敬则及其同伙,晋陵的百姓因投附王敬则而应该被处死者特别多,太守王瞻上奏明帝说:“百姓愚蠢,易被煽动,所以没有必要严加追究。”明帝准许了这一建议,使数万人得以活命。王瞻是王弘之的侄孙。 上赏谢之功,迁尚书吏部郞。上表三让,上不许。中书疑官未及让,国子祭酒沈约曰:“近世小官不让,遂成恒俗。谢吏部今授超阶,让别有意。夫让出人情,岂关官之大小琊! ![]() ![]() 明帝奖赏谢的功劳,升任他为尚书吏部郞。谢三次上表于齐明帝表示辞让,但是明帝不准许。中书怀疑谢的官位还够不上照例辞让,国子祭酒沈约却说:“近世以来低级员官不辞让,这已经成为一种常例。但是,如今越级给谢吏部授官。他辞让是为了避免别人说他告发岳⽗而得官。他的辞让是出于人情世故方面的考虑,岂与官职大小有关?”谢的 ![]() ![]() [13]秋,七月,魏彭城王勰表以一岁国秩、职俸、亲恤裨军国之用。魏主崐诏曰:“割⾝存国,理为远矣。职俸便停,亲、国听三分受一。”壬午,又诏损皇后私府之半,六宮嫔御、五服男女供恤亦减半,在军者三分省一,以给军赏。 [13]秋季,七月,北魏彭城王元勰上表孝文帝,提出献出自己一年的藩国食禄、朝职俸禄以及朝廷所给的恤亲财物,以助家国开支之用。孝文帝为此而特发诏令,说:“彭城王能舍弃自⾝利益而为家国安危着想,其行动之意义是十分重大的。那么,他的朝职俸禄就全部接受,但藩国食禄和恤亲财物则只接受三分之一。”壬午(初三),孝文帝又发诏令,命令减少皇后人私费用一半,六宮嫔妃、五服之內的男女的供给也减少一半,如果在军队中则减少三分之一,节约下来的全部用作给军队的赏赐。 [14]癸卯,以太子中庶子萧衍为雍州刺史。 [14]癸卯(二十四⽇),明帝任命太子中庶子萧衍为雍州刺史。 [15]己酉,上殂于正福殿。遗诏:“徐令可重申前命。沈文季可左仆 ![]() ![]() [15]己酉(三十⽇),明帝死于正福殿。明帝在遗诏中说:“前次曾授以尚书令徐孝嗣开府仪同三司,辞而不受,可以再次授之。沈文季可以担任左仆 ![]() ![]() 上 ![]() 明帝 ![]() [16]八月,辛亥,魏太子自洛 ![]() [16]八月,辛亥(初二),北魏太子从洛 ![]() [17]壬子,奉朝请邓学以齐兴郡降魏。 [17]壬子(初三),南齐奉朝请邓学投降北魏,献出齐兴郡。 [18]魏主之⼊寇也,遣使发⾼车兵。⾼车惮远役,奉袁纥树者为主,相帅北叛。魏主遣征北将军宇文福讨之,大败而还,福坐黜官。更命平北将军江 ![]() [18]北魏孝文帝⼊侵南齐时,派遣使者去向⾼车调兵,但是⾼车人害怕远途劳役,因此奉袁纥树者为头领,率众叛变向北。孝文帝派遣征北将军宇文福去讨伐,但是大败而回,宇文福因此而被黜官。孝文帝又命令平北将军江 ![]() [19]八月,葬明皇帝于兴安陵,庙号⾼宗。东昏侯恶灵在太极殿, ![]() [19]八月,南齐安葬明帝于兴安陵,庙号为⾼宗。东昏侯萧宝卷不喜 ![]() [20]九月,己亥,魏主闻宗殂,下诏称“礼不伐丧”引兵还。庚子,诏北伐⾼车。 [20]九月己亥(二十一⽇),北魏孝文帝知道明帝死去,就下诏令说:“按礼,他国有丧,不加讨伐。”于是率兵而还。庚子(二十二⽇),孝文帝诏崐令北伐⾼车。 [21]魏主得疾甚笃,旬⽇不见侍臣,左右唯彭城王勰等数人而已。勰內侍医药,外总军国之务,远近肃然,人无异议。右军将军丹 ![]() ![]() [21]北魏孝文帝得病非常严重,十来天不接见左右侍臣,只有彭城王元勰等几个人在⾝边照料。元勰既侍奉孝文帝看病吃药,同时又总管家国事务,內外用心,处理的非常周全,使得远近肃然,人无异议。右军将军丹 ![]() ![]() [22]戊子,立妃褚氏为皇后。 [22]戊子(十一⽇),南齐东昏侯萧宝卷立妃子褚氏为皇后。 [23]魏江 ![]() ![]() ![]() [23]北魏江 ![]() ![]() ![]() [24]林邑王诸农⼊朝,海中值风,溺死,以其子文款为林邑王。 [24]南齐林邑王范诸农⼊朝晋见,在海上遇到风暴,溺⽔而死,南齐封其子范文款为林邑王。 wWW.yAnDxs.Cc |
上一章 资治通鉴 下一章 ( → ) |
资治通鉴vip未删节下载由网友提供,《资治通鉴》情节富于变化、节奏流畅,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文学作品,眼袋小说网免费提供资治通鉴最新清爽干净的文字章节在线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