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情节富于变化,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小说 |
![]() |
|
眼袋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 书号:10116 时间:2017/3/25 字数:44035 |
上一章 六纪齐 下一章 ( → ) | |
起旃蒙大渊献,尽柔兆困敦,凡二年。 ⾼宗明皇帝中 ◎ 建武二年乙亥,公元四九五年 舂,正月,壬申,遣镇南将军王广之督司州、右卫将军萧坦之督徐州、尚书右仆 ![]() 癸酉,魏诏:“淮北之人不得侵掠,犯者以大辟论。” 乙未,拓跋衍攻钟离,徐州刺史萧惠休乘城拒守,间出袭击魏兵,破之。惠休,惠明之弟也。刘昶、王肃攻义 ![]() ![]() ![]() ![]() 丁酉,中外纂严。以太尉陈显达为使持节、都督西北诸军事,往来新亭、⽩下以张声势。 己亥,魏主济淮;二月,至寿 ![]() ![]() ![]() ![]() ![]() ![]() ![]() ![]() 戊申,魏主循淮而东,民皆安堵,租运属路。丙辰,至钟离。 上遣左卫将军崔慧景、宁朔将军裴叔业救钟离。刘昶、王肃众号二十万,堑栅三重,并力攻义 ![]() ![]() ![]() 先是,上以义 ![]() 魏主 ![]() ![]() 魏久攻钟离不克,士卒多死。三月,戊寅,魏主如邵 ![]() ![]() ![]() ![]() ![]() ![]() ![]() ![]() ![]() ![]() ![]() 崔慧景以魏人城邵 ![]() ![]() 魏主使前将军杨播将步卒三千、骑五百为殿。时舂⽔方长,齐兵大至,战舰塞川。播结陈于南岸以御之,诸军尽济。齐兵四集围播,播为圆阵以御之,⾝自搏战,所杀甚众。相拒再宿,军中食尽,围兵愈急。魏主在北岸望之,以⽔盛不能救,既而⽔稍减,播引精骑三百历齐舰大呼曰:“我今 ![]() 魏军既退,邵 ![]() ![]() ![]() ![]() ![]() 上遣尚书右仆 ![]() ![]() 魏之⼊寇也,卢昶等犹在建康,齐人恨之,饲以蒸⾖。昶怖惧,食之,泪汗 ![]() 戊子,魏太师京兆武公冯熙卒于平城。 乙未,魏主如下邳;夏,四月,庚子,如彭城;辛丑,为冯熙举哀。太傅、录尚书事平 ![]() ![]() ![]() ![]() 魏主之在钟离也,仇池镇都大将、梁州刺史拓跋英请以州兵会刘藻击汉中,魏主许之。梁州刺史萧懿遣部将尹绍祖、梁季群等将兵二万,据险,立五栅以拒之。英曰:“彼帅 ![]() ![]() ![]() 懿婴城自守,军主范絜先将三千馀人在外,还救南郑。英掩击,尽获之。围城数十⽇,城中恟惧。录事参军新野庾域封题空仓数十,指示将士曰:“此中粟皆満,⾜支二年,但努力坚守!”众心乃安。会魏主召英还,英使老弱先行,自将精兵为后拒,遣使与懿告别。懿以为诈,英去一⽇,犹不开门;二月,乃遣将追之。英与士卒下马 ![]() ![]() 先是,懿遣人 ![]() 英之攻南郑也,魏主诏雍、泾、岐三州发兵六千人戍南郑,俟克城则遣之。侍中兼左仆 ![]() ![]() ![]() ![]() ![]() 癸丑,魏主如小沛;己未,如瑕丘;庚申,如鲁城,亲祠孔子;辛酉,拜孔氏四人、颜氏二人官,作选诸孔宗子一人封崇圣侯,奉孔子祀,命兗州修孔子墓,更建碑铭。 戊辰,魏主如碻磝,命谒者仆 ![]() ![]() ![]() ![]() 魏城 ![]() ![]() ![]() ![]() ![]() 鸾等见魏主于瑕丘。魏主责之曰:“卿等沮辱威灵,罪当大辟;朕以新迁洛邑,特从宽典。”五月,己巳,降封鸾为定襄县王,削户五百;卢渊、李佐、韦珍皆削官爵为民,佐仍徙瀛州。以薛真度与其从兄安都有开徐方之功,听存其爵及荆州刺史,馀皆削夺,曰:“进⾜明功,退⾜彰罪矣。” 魏广川刚王谐卒。谐,略之子也。魏主曰:“古者,大臣之丧有三临之礼;魏、晋以来,王公之丧,哭于东堂。自今诸王之丧,期亲三临;大功再临;小功、缌⿇一临;罢东堂之哭。广川王于朕,大功也。”将大敛,素服、深⾐往哭之。 甲戌,魏主如滑台;丙子,舍于石济。庚辰,太子出 ![]() 赵郡王幹在洛 ![]() ![]() ![]() 癸未,魏主还洛 ![]() 甲午,魏太子冠于庙。魏主 ![]() ![]() ![]() ![]() ![]() ![]() ![]() 癸卯,魏主使太子如平城赴太师熙之丧。 癸丑,魏诏求遗书,秘阁所无,有益时用者,加以优赏。 魏有司奏:“广川王妃葬于代都,未审以新尊从旧卑,以旧卑就新尊?”魏主曰:“代人迁洛者,宜悉葬邙山。其先有夫死于代者,听 ![]() ![]() ![]() 戊午,魏改用长尺、大斗,其法依《汉志》为之。 上之废郁林王也,许萧谌以扬州;既而除领军将军、南徐州刺史。谌恚曰:“见炊饭,推以与人。”谌恃功,颇⼲预朝政,所 ![]() ![]() ![]() ![]() 魏⾼闾上言:“鄴城密皇后庙颓圮,请更葺治;若谓已配飨太庙,即宜罢毁。”诏罢之。 魏拓跋英之寇汉中也,沮⽔氐杨馥之为齐击武兴氐杨集始,破之。秋,七月,辛卯,以馥之为北秦州刺史、仇池公。 八月,乙巳,魏选武勇之士十五万人为羽林、虎贲以充宿卫。 魏金墉宮成,立国子、太学、四门小学于洛 ![]() 魏⾼祖游华林园,观故景 ![]() 治书侍御史薛聪,辨之曾孙也,弹劾不避強御,帝或 ![]() ![]() 九月,庚午,魏六宮、文武悉还于洛 ![]() 丙戌,魏主如鄴,屡至相州刺史⾼闾之馆,美其治效,赏赐甚厚。闾数请本州,诏曰:“闾以悬车之年,方求⾐锦,知进忘退,有尘谦德;可降号平北将军。朝之老成,宜遂情愿,徙授幽州刺史,令存劝两修,恩法并举。”以⾼ ![]() 己丑,徙南平王宝攸为郡陵王,蜀郡王子文为西 ![]() ![]() ![]() 乙未,魏主自鄴还;冬,十月,丙辰,至洛 ![]() 壬戌,魏诏:“诸州牧精品属官,考其得失为三等以闻。”又诏:“徐、兗、光、南青、荆、洛六州,严纂戎备,应须赴集。”十一月,丁卯,诏罢世宗东田,毁兴光楼。 己卯,纳太子妃褚氏,大赦。妃,澄之女也。 庚午,魏主如委粟山,定圜丘。己卯,帝引诸儒议圜丘礼。秘书令李彪建言:“鲁人将有事于上帝,必先有事于泮宮。请前一⽇告庙。”从之。甲申,魏主祀圜丘;丙戌,大赦。 十二月,乙未朔,魏主见群臣于光极堂,宣下品令,为大选之始。光禄勋于烈子登引例求迁官,烈上表曰:“方今圣明之理,朝应廉让,而臣子登引人求进;是臣素无教训,乞行黜落!”魏主曰:“此乃有识之言,不谓烈能办此!”乃引见登,谓曰:“朕将流化天下,以卿⽗有谦逊之美、直士之风,故进卿为太子翊军校尉。”又加烈散骑常侍,封聊城县子。 魏主谓群臣曰:“家国从来有一事可叹:臣下莫肯公言得失是也。夫人君患不能纳谏,人臣患不能尽忠。自今朕举一人,如有不可,卿等直言其失;若有才能而朕所不识,卿等亦当举之。如是,得人者有赏,不言者有罪,卿等当知之。” 丁酉,诏修晋帝诸陵,增置守卫。 甲子,魏主引见群臣于光极堂,颁赐冠服。 先是,魏人未尝用钱,魏主始命铸太和五铢。是岁,鼓铸耝备,诏公私用之。 魏以光城蛮帅田益光为南司州刺史,所统守宰,听其铨置。后更于新蔡立东豫州,以益光为刺史。 氐王杨炅卒。 ◎ 建武三年丙子,公元四九六年 舂,正月,丁卯,以杨炅子崇祖为沙州刺史,封 ![]()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口之⾊,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于是始改拔拔氏为长孙氏,达奚氏为奚氏,乙旃氏为叔孙氏,丘穆陵氏为穆氏,步六孤氏为陆氏,贺赖氏为贺氏,独孤氏为刘氏,贺楼氏为楼氏,勿忸于氏为于氏,尉迟氏为尉氏;其馀所改,不可胜纪。 魏主雅重门族,以范 ![]() ![]() ![]() 魏旧制:王国舍人皆应娶八族及清修之门。威 ![]() ![]() ![]() ![]() ![]() 时赵郡诸李,人物尤多,各盛家风,故世之言⾼华者,以五姓为首。 众议以薛氏为河东茂族。帝曰:“薛氏,蜀也,岂可⼊郡姓!”直阁薛宗起执戟在殿下,出次对曰:“臣之先人,汉末仕蜀,二世复归河东,今六世相袭,非蜀人也。伏以陛下⻩帝之胤,受封北土,岂可亦谓之胡琊!今不预郡姓,何以生为!”乃碎戟于地。帝徐曰:“然则朕甲、卿乙乎?”乃⼊郡姓,仍曰:“卿非‘宗起’,乃‘起宗’也!” 帝与群臣论选调曰:“近世⾼卑出⾝,各有常分;此果如何?”李冲对曰:“未审上古已来,张官列位,为膏梁弟子乎,为致治乎?”帝曰:“ ![]() ![]() ![]() 臣光曰:“选举之法,先门地而后贤才,此魏、晋之深弊,而历代相因,莫之能改也。夫君子、小人,不在于世禄与侧微。以今⽇视之,愚智所同知也。当是之时,虽魏孝文之贤,犹不免斯蔽。故夫明辨是非而不惑于世俗者,诚鲜矣!壬辰,魏徒始平王勰为彭城王,复定襄县王鸾为城 ![]() 二月,壬寅,魏诏:“君臣自非金⾰,听终三年丧。” 丙午,魏诏:“畿內七十已上,暮舂赴京师行养老之礼。”三月,丙寅,宴群臣及国老、庶老于华林园。”诏:“国老,⻩耇已上,假中散大夫、郡守;耆年已上,假给事中、县令。庶老,直假郡、县,各赐鸠杖、⾐裳。” 丁丑,魏诏:“诸州中正各举其乡民望,年五十已上守素衡门者,授以令、长。” 壬午,诏:“乘舆有金银饰校者,皆剔除之。” 上志慕节俭。太官尝进裹蒸,上曰:“我食此不尽,可四破之,馀充晚食。”又尝用皁荚,以馀泺授左右曰:“此可更用。”太官元⽇上寿,有银酒鎗,上 ![]() ![]() 上躬亲细务,纲目亦密,于是郡县及六署、九府常行职事,莫不启闻,取决诏敕。文武勋旧,皆不归选部,亲近凭势,户相通进,人群之务过繁密。南康王侍郞颍川钟嵘上书言:“古者,明君揆才颁政,量能授职,三公坐而论道,九卿作而成务,天子唯恭己南面而已。”书奏,上不怿,谓太中大夫顾暠曰:“钟嵘何人, ![]() 夏,四月,甲辰,魏广州刺史薛法护来降。 魏寇司州,栎城戍主魏僧珉拒破之。 五月,丙戌,魏营方泽于河 ![]() 秋,七月,魏废皇后冯氏。初,文明太后 ![]() ![]() ![]() 魏主以久旱,自癸未不食至于乙酉,群臣皆诣中书省请见。帝在崇虎楼,遣舍人辞焉,且问来故。豫州刺史王肃对曰:“今四效雨已沾洽,独京城微少。庶民未乏一餐而陛下辍膳三⽇,臣下惶惶,无复情地。”帝使舍人应之曰:“朕不食数⽇,犹无所感。比来中外贵 ![]() ![]() 甲寅,⼊宮,引见恂,数其罪,亲与咸 ![]() 丁巳,魏相州刺史南安惠王桢卒。 九月,戊辰,魏主讲武于小平津;癸酉,还宮。 冬,十月,戊戌,魏诏:“军士自代来者,皆以为羽林、虎贲。司州民十二夫调一,吏以供公私力役。 魏吐京胡反,诏朔州刺史元彬行汾州事,帅并、肆之众以讨之。彬,桢之子也。彬遣统军奚康生击叛胡,破之,追至车突⾕,又破之,俘杂畜以万数。诏以彬为汾州刺史。胡去居等六百馀人险保不服,彬请兵二万以讨之,有司奏许之,魏主大怒曰:“小寇何有发兵之理!可随宜讨治。若不能克,必须大兵者,则先斩刺史,然后发兵!”彬大惧,督帅州兵,⾝先将士,讨去居,平之。 魏主引见群臣于清徽堂,议废太子恂。太子太傅穆亮、少保李冲免冠顿首谢。帝曰:“卿所谢者私也,我所议者国也!‘大义灭亲’,古人所贵。今恂 ![]() ![]() 戊辰,魏置常平仓。 戊寅,太子宝卷冠。 初,魏文明太后 ![]() ![]() ![]() ![]() ![]() ![]() ![]() 颐伪许泰等以安其意,而密以状闻。行吏部尚书任城王澄有疾,帝召见于凝闲堂,谓之曰:“穆泰谋为不轨,扇 ![]() ![]() 行至雁门,雁门太守夜告云:“泰已引兵西就 ![]() ![]() ![]() ![]() ![]() ![]() ![]() 魏主谋⼊寇,引见公卿于清徽堂,曰:“朕卜宅土中,纲条耝举;唯南冠未平,安能效近世天子下惟于深宮之中乎!朕今南征决矣,但未知早晚之期。比来术者皆云,今往必克。此国之大事,宜君臣各尽所见,勿以朕先言而依违于前,同异于后也。”李冲对曰:“凡用兵之法,宜先论人事,后察天道。今卜筮虽吉而人事未备,迁都尚新,秋⾕不稔,未可以兴师旅。如臣所见,宜俟来秋。”帝曰:“去十七年,朕拥兵二十万,此人事之盛也,而天时不利。今天时既从,复去人事未备,如仆 ![]() 魏主以有罪徙边者多逋亡,乃制一人逋亡,阖门充役。光州刺史博陵崔 ![]() 段译 ⾼宗明皇帝中建武二年(乙亥、495) 齐纪六齐明帝建武二年(乙亥,公元495年) [1]舂,正月,壬申,遣镇南将军王广之督司州、右卫将军萧坦之督徐州、尚书右仆 ![]() [1]舂季,正月壬申(初二),南齐派遣镇南将军王广之、右卫将军萧坦之、尚书右仆 ![]() 癸酉,魏诏:“淮北之人不得侵掠,犯者以大辟论。”乙未,拓跋衍攻钟离,徐州刺史萧惠休乘城拒守,间出袭击魏兵,破之。惠休,惠明之弟也。刘昶、王肃攻义 ![]() ![]() ![]() ![]() 癸酉(初三),北魏孝文帝颁发诏令:“不得抢劫掠夺淮河以北的居民,违犯者处以死刑。”乙未(二十五⽇),北魏拓跋衍率部进攻钟离,南齐徐州刺史萧惠休据城抗守,并且不时地派兵出城袭击北魏军队,终于将其击败。萧惠休是萧惠明的弟弟。北魏刘昶、王肃率军进攻义 ![]() ![]() ![]() ![]() ![]() ![]() ![]() 丁酉,中外纂严。以太尉陈显达为使持节、都督西北讨诸军事,往来新亭、⽩下以张声势。 丁酉(二十七⽇),南齐举国上下戒备森严,严防以待。又派遣太尉陈显达为使持节、都督西北讨诸军事,来往巡视于新亭、⽩下一带,以壮大声势。 已亥,魏主济淮;二月,至寿 ![]() 已亥(二十九⽇),北魏孝文帝率大军渡过淮河;二月,抵达寿 ![]() ![]() ![]() 魏主遣使呼城中人,丰城公遥昌使崔庆远出应之。庆远问师故,魏主曰:“固当有故!卿 ![]() ![]() ![]() ![]() ![]() ![]() ![]() 北魏孝文帝派人去传唤寿 ![]() ![]() ![]() ![]() ![]() 戊申,魏主循淮而东,民皆安堵,租运属路。丙辰,至钟离。 戊申(初九),北魏孝文帝放弃攻打寿 ![]() 上遣左卫将军崔慧景、宁朔将军裴叔业救钟离。刘昶、王肃众号二十万,堑栅三重,并力攻义 ![]() ![]() ![]() 南齐明帝派遣左卫将军崔慧景、宁朔将军裴叔业去援救钟离。刘昶、王肃二人率领二十万大军。安营驻扎,在营盘周围挖掘树立三层堑沟栅栏,合力攻打义 ![]() ![]() ![]() ![]() ![]() 先是,上以义 ![]() 早先,因为义 ![]() 魏主 ![]() ![]() 北魏孝文帝要南去观看长江,辛酉(二十二⽇),从钟离出发,司徒长乐元懿公冯诞因重病在⾝,不能随驾前往,孝文帝特意去看他,流泪与他诀别,出发后走了约五十里,传来冯诞的死讯,这时崔慧景等路兵马离孝文帝的营地不过百里,孝文帝轻装率领数千人马连夜赶回钟离。见到冯诞的尸体之后,孝文帝拊尸嚎啕大哭,一直哭到天亮,还声泪不绝,悲痛万分。壬戌(二十三⽇),孝文帝命令各路兵马停止长江之行,依照晋代安葬齐献王的礼仪安葬了冯诞。冯诞与孝文帝同年而生,小时候两人在一起读书,娶孝文帝的妹妹乐安长公主为 ![]() ![]() 魏久攻钟离不克,士卒多死。三月,戊寅,魏主如邵 ![]() ![]() ![]() ![]() ![]() ![]() ![]() ![]() ![]() ![]() ![]() 北魏军队久攻钟离而不能取胜,军中兵卒伤亡惨重。三月戊寅(初九),北魏孝文帝到达邵 ![]() ![]() ![]() ![]() ![]() ![]() ![]() ![]() ![]() ![]() ![]() ![]() ![]() ![]() 崔慧景以魏人城邵 ![]() 南齐的崔慧景见北魏修筑邵 ![]() ![]() ![]() ![]() 济淮;余五将未济,齐人据渚邀断津路。魏主募能破中渚兵者以为直将军,军主代人奚康生应募,缚筏积柴,因风纵火,烧齐船舰,依烟直进,飞刀 ![]() 北魏撤退途中渡淮河之时,还有五个将领没有渡过河,南齐军队突然占据了河中之洲,断绝了⽔路,使得余下的北魏兵将无法渡河。北魏孝文帝发令谁能击败河洲上的南齐兵,就封谁为直将军,担任军主的代京人奚康生应募而出,他缚扎一些木筏子,上面堆満柴草,顺风纵火,一起烧向南齐的船舰,后面紧跟而进的兵士们借烟火掩护,挥刀 ![]() 魏主使前将军杨播将步卒三千、骑五百为殿。时舂⽔方长,齐兵大至,战舰塞川。播结陈于南岸以御之,诸军尽济。齐兵四集围播,播为圆陈以御之,⾝自搏战,所杀甚众。相拒再宿,军中食尽,围兵愈急。魏主在北岸望之,以⽔盛不能救,既而⽔稍减,播引精骑三百历齐舰大呼曰:“我今 ![]() 北魏孝文帝命令前将军杨播率领步兵三千、骑兵五百殿后。当时,正是舂⽔方涨之际,南齐军队大批赶来,战船密布,挤塞河中。杨播在淮河南岸布下阵势抵抗南齐军队,终于使没有渡河的北魏军队全部渡了过去。南齐军队从四面把杨播团团围住,杨播布出圆阵与之展开搏斗,他自己亲自搏战,所杀敌兵众多难计。一直抵抗到第三天,军中的食物已经吃光,而南齐围兵攻打得更厉害了。孝文帝站在淮河北岸观望,但是由于河⽔太急而不能派兵去相救。过一会儿,⽔势稍稍减弱,杨播带领精骑三百登上南齐停在河中的战船,对南齐围兵大声呼喊道:“我现在要渡河,有敢斗能战者请上来。”于是率领众兵渡过淮河。杨播是杨椿的哥哥。 魏军既退,邵 ![]() ![]() ![]() 北魏军队撤退之后,在邵 ![]() ![]() 初,上闻魏主 ![]() ![]() 原先,明帝听说北魏孝文帝要一直攻打到长江边上,饮马于长江,非常害怕,特命令主管南兖州事务的广陵太守萧颖胄把居民都移⼊城內,居民们因此惊恐万分,纷纷打算收拾家产渡江南逃。萧颖胄认为北魏军队离得还很远,就没有立即执行齐明帝的旨令,后来北魏军队没有到达那里。萧颖胄是⾼帝的侄子。 上遣尚书左仆 ![]() ![]() ![]() ![]() ![]() 魏之⼊寇也,卢昶等犹在建康,齐人恨之,饲以蒸⾖。昶怖惧,食之,泪汗 ![]() 北魏⼊侵南齐时,派去祝贺海陵王即位的使节卢昶等人还在南齐的建康,南齐人非常仇恨他们,因此就象喂牛马一样地把⾖子蒸 ![]() ![]() [2]戊子,魏太师京兆武公冯熙卒于平城。 [2]戊子(十九⽇),北魏太师京兆武公冯熙在平城去世。 [3]乙未,魏主如下邳;夏,四月,庚子,如彭城;辛丑,为冯熙举哀。太傅、录尚书事平 ![]() ![]() ![]() ![]() [3]乙未(二十六⽇),北魏孝文帝到达下邳;夏季,四月庚子(初二),到达彭城;辛丑(初三),为冯熙举行哀悼仪式。由于太傅、录尚书事平 ![]() ![]() ![]() ![]() ![]() ![]() ![]() [4]魏主之在钟离,仇池镇都大将、梁州刺史拓跋英请以州兵会刘藻击汉中,魏主许之。梁州刺史萧懿遣部将尹绍祖、梁季群等将兵二万,据险,立五栅以拒之。英曰:“彼帅 ![]() ![]() ![]() ![]() ![]() ![]() [4]北魏孝文帝在钟离之时,仇池镇都大将、梁州刺史拓跋英请求率领州兵会同刘藻一起去袭击汉中,孝文帝准许了他的请求。南齐梁州刺史萧懿派遣部下将领尹绍祖、梁季群等率领两万兵马,占据险要之处,构筑了五座营栅,来抵抗北魏军队的进犯。拓跋英对部下说:“他们的主帅出⾝低 ![]() ![]() ![]() ![]() ![]() ![]() ![]() ![]() 英之攻南郑也,魏主诏雍、泾、岐三州发兵六千人戍南郑,俟克城则遣之。侍中兼左仆 ![]() ![]() ![]() ![]() ![]() 拓跋英攻打南郑之时,北魏孝文帝诏令雍、泾、岐三州发兵六千人准备去戍守南郑,等待拓跋英攻下南郑就派他们出发前去。但是,侍中兼左仆 ![]() ![]() ![]() ![]() ![]() ![]() ![]() [5]癸丑,魏主如小沛;己未,如瑕丘;庚申,如鲁城,亲祠孔子;辛酉,拜孔氏崐四人、颜氏二人官,仍选诸孔宗子一人封崇圣侯,奉孔子祀,命兖州修孔子墓,更建碑铭。戊辰,魏主如碻磝,命谒者仆 ![]() ![]() ![]() ![]() [5]癸丑(十五⽇),北魏孝文帝到达小沛;已未(二十一⽇),到达瑕丘;庚申(二十二⽇),到达鲁城,并且亲自去孔子庙祭祀;辛酉(二十三⽇),封孔子后代四人、颜渊后代两人官职,并且选择孔子的嫡系后代长子一人封为崇圣侯,奉掌祭祀孔子之务,又命令兖州修缮孔子的墓,重建碑铭。戊辰(三十⽇),北魏孝文帝到达碻磝,命令谒者仆 ![]() ![]() ![]() ![]() ![]() [6]魏城 ![]() ![]() ![]() ![]() ![]() [6]北魏城 ![]() ![]() ![]() ![]() 鸾等见魏主于瑕丘。魏主责之曰:“卿等沮辱威灵,罪当大辟;朕以新迁洛邑,特从宽典。”五月,已巳,降封鸾为定襄县王,削户五百;卢渊、李佐、韦珍皆削官爵为民,佐仍徙瀛州。以薛真度与其从兄安都有开徐方之功,听存其爵及荆州刺史,余皆削夺,曰:“进⾜明功,退⾜彰罪矣。” 拓跋鸾等人在瑕丘晋见孝文帝,孝文帝指责他们说:“你们畏敌败逃,辱我军威,罪该处死。但是,朕因新迁都洛 ![]() [7]魏广川刚王谐卒。谐,略之子也。魏主曰:“古者,大臣之丧有三临之礼;魏、晋以来,王公之丧,哭于东堂。自今诸王之丧,期亲三临;大功再临;小功、缌⿇一临;罢东堂之哭。广川王于朕,大功也。”将大敛,素服、深⾐往哭之。 [7]北魏广川刚王拓跋谐去世。拓跋谐是拓跋略的儿子。孝文帝说:“古时候,大臣去世,君主有亲临三次之礼,魏、晋以来,王公去世,国君哭于东堂。从今以后,凡诸王去世,凡按礼朕应服丧一年的亲属,朕均要三次亲临;应服九个月丧的亲临两次;应服五个月或三个月丧的亲临一次,停止哭于东堂的礼节。广川王去世,朕应服期限为九个月丧的大功之礼。”在将要为广川王举行大敛之礼时,孝文帝着素服、深⾐前去哭吊。 [8]甲戌,魏主如滑台;丙子,舍于石济。庚申,太子出 ![]() [8]甲戌(初六),北魏孝文帝到达滑台;丙子(初八),下榻于石济。庚申(疑误),太子出 ![]() 赵郡王斡在洛 ![]() ![]() ![]() 北魏赵郡王拓跋⼲在洛 ![]() ![]() ![]() 癸未,魏主还洛 ![]() 癸未(十五⽇),北魏孝文帝驾还洛 ![]() [9]甲午,魏太子冠于庙。魏主 ![]() ![]() ![]() ![]() ![]() ![]() ![]() [9]甲午(二十六⽇),北魏皇太子在太庙举行了加冠之礼。孝文帝想要改变北方风俗,为此而特意召见文武群臣,问他们:“各位爱臣希望朕远追商、周呢?还是想让朕连汉、晋都比不上呢?”咸 ![]() ![]() ![]() [10]癸卯,魏主使太子如平城赴太师熙之丧。 [10]癸卯(初六),北魏孝文帝派遣太子到平城参加太师冯熙的丧礼。 [11]癸丑,魏诏求遗书,秘阁所无,有益时用者,加以优赏。 [11]癸丑(十六⽇),北魏孝文帝发布诏令,搜求民间蔵书,凡是朝廷秘阁中所无而又有益于时用的书,献者加以赏赐。 [12]魏有司奏:“广川王妃葬于代都,未审以新尊从旧卑,以旧卑就新尊?”魏主曰:“代人迁洛者,宜悉葬邙山。其先有夫死于代者,听 ![]() ![]() ![]() [12]北魏有关官吏上奏:“广川王的妃子埋葬在平城,而广川王今已去世,不知道是广川王随他的 ![]() ![]() ![]() ![]() ![]() ![]() ![]() ![]() ![]() ![]() [13]戊午,魏改用长尺、大斗,其法依《汉志》为之。[13]戊午(二十一⽇),北魏改用长尺、大斗,其度量法度依照《汉书》中的记载制定。 [14]上之废郁林王也,许萧谌以扬州;既而除领军将军、南徐州刺史。谌恚曰:“见炊饭,推以与人。”谌恃功,颇⼲预朝政,所 ![]() ![]() ![]() ![]() [14]南齐明帝废除郁林王时,曾许诺萧谌为扬州刺史,但是事后却任命他为领军将军、南徐州刺史。萧谌心怀不満,怨恨说:“饭做 ![]() ![]() ![]() [15]乙丑,以右卫将军萧坦之为领军将军。 [15]乙丑(二十八⽇),南齐任命右卫将军萧坦之为领军将军。 [16]魏⾼闾上言:“邺城密皇后庙颓圮,请更葺治;若谓已配飨太庙,即宜罢毁。”诏罢之。 [16]北魏⾼闾上书孝文帝说:“邺城供奉密皇后神位的庙已经塌倒,请求重新加以修缮。如果认为她已经享祭于太庙了,不必再单供神位,那么就应当把庙毁掉。”孝文帝诏令毁掉其庙。 [17]魏拓跋英之寇汉中也,沮⽔氐杨馥之为齐击武兴氐杨集始,破之,秋,七月,辛卯,以馥之为北秦州刺史、仇池公。 [17]北魏拓跋英犯侵汉中之时,沮⽔的氐族部落杨馥之帮助南齐,为南齐攻打武兴的氐族首领杨集始,打败了他。秋季,七月辛卯(二十四⽇),南齐任命杨馥之为北秦州刺史,并封他为仇池公。 [18]八月,乙巳,魏选武勇之士十五万人为羽林、虎贲以充宿卫。 [18]八月乙巳(初九),北魏选拔勇猛的武士十五万人担任羽林、虎贲,以充实皇宮宿卫。 [19]魏金墉宮成,立国子、太学、四门小学于洛 ![]() [19]北魏的金墉宮修建完毕,并且在洛 ![]() [20]魏⾼祖游华林园,观故景 ![]() [20]北魏⾼祖孝文帝游赏华林园,观览过去曹魏明帝所筑的景 ![]() ![]() 治书侍御史薛聪,辩之曾孙也,弹劾不避強御,帝或 ![]() ![]() 北魏治书侍御史薛聪是薛辩的曾孙,他弹劾人不畏避強横之人,孝文帝有时想要宽容被弹劾者,薛聪就总是和他争辩,以致孝文帝经常说:“朕见了薛聪,也不能不害怕,何况其他人呢?”因此,那些贵戚们不得不有所收敛。薛聪升至直将军,并兼给事⻩门侍郞、散骑常侍,孝文帝对外表明是重用他的德行才气,而在內心则把他视为心腹,皇宮中的卫士噤兵,全部 ![]() [21]九月,庚午,魏六宮、文武悉迁于洛 ![]() [21]九月,庚午(初四),北魏皇帝的后妃、夫人、嫔御等以及內外文武百官全部迁于洛 ![]() [22]丙戌,魏主如邺,屡至相州刺史⾼闾之馆,美其治效,赏赐甚厚。闾数请本州,诏曰:“闾以悬车之年,方求⾐锦,知进忘退,有尘谦德;可降号平北将军。朝之老成,宜遂情愿,徙授幽州刺史,令存劝两修,恩法并举。”以⾼ ![]() [22]丙戌(二十⽇),北魏孝文帝到达邺地。孝文帝多次来到相州刺史⾼闾的官舍,赞美他治理本州的成绩,并且给予特别丰厚的赏赐。⾼闾数次请求孝文帝让他回到本土幽州去做官,孝文帝因此而发布诏令:“⾼闾以该告老退休的年龄,方才要求⾐锦还乡,他这样只知进而不知退,实在有损于谦德,所以降其封号为平北将军。他是朝廷中年龄和资历都相当老的大臣,应当顺遂他的心愿,所以调任他为幽州刺史。这样做可以既満⾜了他的请求,以示朝廷之恩,又起到劝善存法的作用。”孝文帝又任命⾼ ![]() [23]己丑,徙南平王宝攸为邵陵王,蜀郡王子文为西 ![]() ![]() ![]() [23]己丑(二十三⽇),南齐调迁南平王萧宝攸为邵陵王、蜀郡王萧子文为西 ![]() ![]() ![]() [24]乙未,魏主自邺还;冬,十月,丙辰,至洛 ![]() [24]乙未(二十九⽇),北魏孝文帝从邺返还洛 ![]() ![]() [25]壬戌,魏诏:“诸州精品属官,考其得失为三等以闻。”又诏:“徐、兖、光、南青、荆、洛六州,严纂戎备,应须赴集。” [25]壬戌(二十七⽇),北魏孝文帝诏令:“各州认真考察员官们的政绩, ![]() [26]十一月,丁卯,诏罢世宗东田,毁兴光楼。[26]十一月丁卯(初二),南齐明帝诏令罢除文惠太子修治的东田,并拆毁兴光楼。 [27]已卯,纳太子妃褚氏,大赦。妃,澄之女也。 [27]已卯(十四⽇),为太子纳妃子褚氏,大赦天下。太子的妃子是褚澄的女儿。 [28]庚午,魏主如委粟山,定圜丘。己卯,帝引诸儒议圜丘礼。秘书令李彪建言:“鲁人将有事于上帝;必先有事于泮宮。请前一⽇告庙。”从之。甲申,魏主祀圜丘;大赦。 [28]庚午(初五),北魏孝文帝到达委粟山,测定祭天的圜丘。已卯(十四⽇),孝文帝召集群儒商议祭天之礼,秘书令李彪建议说:“古代鲁国人如果有事要祈告上帝,必定先在学宮中祈祷,所以请提前一⽇祭告于太庙。”孝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甲申(十九⽇),孝文帝祭天于圜丘,大赦天下。 [29]十二月,乙未朔,魏主见群臣于光极堂,宣下品令,为大选之始。光禄勋于烈子登引例求迁官,烈上表曰:“方今圣明之朝,理应廉让,而臣子登引人求进;是臣素无教训,乞行黜落!”魏主曰:“此乃有识之言,不谓烈能办此!”乃引见登,谓曰:“朕将流化天下,以卿⽗有谦逊之美、直士之风,故进卿为太子翊军校尉。”又加烈散骑常侍,封聊城县子。 [29]十二月乙未朔(初一),北魏孝文帝在光极堂接见群臣,宣布在员官中实行九品之制,即将开始大选群臣。光禄勋于烈的儿子于登依照旧例请求升官,于烈上表孝文帝说:“如今正值圣明之朝,做臣子的理应清廉谦让,但是我儿子于登却援引旧例而要求晋升,这是我平素对他教训不严的结果,所以乞求朝廷罢黜我的官职。”孝文帝说:“这是有识之言,没有料到于烈能做到这样。”于是召见了于登,对他说:“朕将要广施教化于天下,因为你⽗亲有谦逊之美德、正直之品格,所以特晋升你为太子翊军校尉。”并且加任于烈为散骑常侍,封为聊城县子。 魏主谓群臣曰:“家国从来有一事可叹:臣下莫肯公言得失是也。夫人君患不能纳谏,人臣患不能尽忠。自今朕举一人,如有不可,卿等直言其失;若有才能而朕所不识,卿等亦当举之。如是,得人者有赏,不言者有罪,卿等当知之。” 北魏孝文帝对群臣们说:“一个家国从来都有一件事情让人感到可叹,就是臣子们不肯公开地谈论得失是非。作为一国之君,患在不能采纳劝谏;作为臣子,患在不能尽忠竭力。从今以后朕推举一人,如有不妥之处,你们可以直言其失;如果有才能之士而朕不能发现,你们也应当加以举荐。这样,能举荐人才者有赏,知而不言者有罪,你们应当明⽩这一点。” [30]丁酉,诏修晋帝诸陵,增置守卫。 [30]丁酉(初三),明帝诏令修缮晋代诸位皇帝的陵墓,并且增置了守护陵墓的卫士。 [31]甲子,魏主引见群臣于光极堂,颁赐冠服。 [31]甲子(三十⽇),北魏孝文帝在光极堂召见群臣百官,给他们颁赐冠服,以易去胡服。 [32]先是魏人未尝用钱,魏主始命铸太和五铢。是岁,鼓铸耝备,诏公私用之。 [32]早先北魏人不使用钱币,从孝文帝开始才命令铸造太和五铢钱。到本年,已经铸造得大体齐备,因此孝文帝诏令公私方面一律开始使用钱币。 [33]魏以光城蛮帅田益光为南司州刺史,所统守宰,听其铨置。后更于新蔡立东豫州,以益光为刺史。 [33]北魏任命光城的蛮人首领田益光为南司州刺史,所属的郡守县令,听任他自己设置、诠选。后来又在新蔡设立东豫州,任命田益光为刺史。 [34]氐王杨炅卒。 [34]氐族首领杨炅去世。 三年(丙子、496) 三年(丙子,公元496年) [1]舂,正月,丁卯,以杨炅子崇祖为沙州刺史,封 ![]() [1]舂季,正月丁卯(初三),南齐任命杨炅的儿子杨崇祖为沙州刺史,封他为 ![]() [2]北魏孝文帝发布诏令,认为:“北方人称‘土’为‘拓’,称‘后’为‘跋’。魏朝的祖先是⻩帝的后代,以土德而称帝,所以姓拓跋。土,乃⻩中之⾊,万物之元,所以应该改姓为‘元’。诸位功臣旧族中凡从代京迁来的,其姓氏有的重复,要一律改变。”于是,开始改拔拔氏为长孙氏、达奚氏为奚氏、乙旃氏为叔孙氏、丘穆陵氏为穆氏、步六孤氏为陆氏、贺赖氏为贺氏、独孤氏为刘氏、贺楼氏为楼氏、勿忸于氏为于氏、尉迟氏为尉氏,其余所改姓氏,不可胜数。 魏主雅重门族,以范 ![]() ![]() ![]() 北魏孝文帝一向看重名门望族,由于范 ![]() ![]() ![]() 魏旧制:王国舍人皆应娶科族及清修之门。咸 ![]() ![]() ![]() ![]() ![]() 北魏过去的制度:各藩王的妃嫔都应选娶八大姓及有清望的门第人家之女。咸 ![]() ![]() ![]() ![]() ![]() ![]() 当时,赵郡李姓诸门中,人物尤其多,都能发扬家风,所以世人谈论门第⾼贵,均推卢、崔、郑、王、李五姓为首。 众议以薛氏为河东茂族。帝曰:“薛氏,蜀也,岂可⼊郡姓!”直薛宗起执戟在殿下,出次对曰:“臣之先人,汉末仕蜀,二世复归河东,今六世相袭,非蜀人也。伏以陛下⻩帝之胤,受封北土,岂可亦谓之胡琊!今不预郡姓,何以生为!”乃碎戟于地。帝徐曰:“然则朕甲、卿乙乎!”乃⼊郡姓,仍曰:“卿非‘宗起’,乃‘起宗’也!” 众人议论以薛氏为河东的望族,孝文帝则不同意,说:“薛氏是蜀人,怎么可以成为一郡之大姓呢?”当时直薛宗起正执戟站在殿下,他站出来对孝文帝问道:“我的祖先于汉代末期在蜀地做官,两代之后又回到河东,如今已经六代相沿袭,所以不应该算作蜀人。我斗胆问一句,陛下是⻩帝后代,而受封北方,难道也可以说是胡人吗?现今不认我们为郡中大姓,还有何脸面活下去呢?”于是,把手中之戟摔碎于地。孝文帝慢悠悠地说道:“那么,朕为甲,你为乙吗?”于是,同意列薛姓为郡之大姓,并同薛宗起戏言道:“你不是‘宗起’,而是‘起宗’呀!” 帝与群臣论选调曰:“近世⾼卑出⾝,各有常分;此果如何?”李冲对曰:“未审上古以来,张官列位,为膏粱弟子乎,为致治乎?”帝曰:“ ![]() ![]() ![]() 孝文帝与群臣们议论选拔调派员官之事,他问道:“近世以来,出⾝⾼卑贵 ![]() ![]() ![]() ![]() ![]() 臣光曰:选举之法,先门地而后贤才,此魏、晋之深弊,而历代相因,莫之能改也。夫君子、小人,不在于世禄与侧微,以今⽇视之,愚智所同知也;当是之时,虽魏孝文之贤,犹不免斯蔽。故夫明辩是非而不惑于世俗者诚鲜矣。 臣司马光曰:选拔举荐人才的制度,先门第而后贤才这是魏、晋时期的一大弊端,然而历代相因袭,莫能改变。君子与小人之别,不在于出⾝世禄之家与布⾐贫 ![]() [3]壬辰,魏徙始平王勰为彭城王,复定襄县王鸾为城 ![]() ![]() [4]二月,壬寅,魏诏:“群臣自非金⾰,听终三年丧。” [4]二月壬寅(初九),北魏孝文帝诏令:“群臣中如果不是武将,要实行守丧三年的制度。” [5]丙午,魏诏:“畿內七十已上,暮舂赴京师行养老之礼。”三月,丙寅,宴群臣及国老、庶老于华林园。诏:“国老,⻩耉已上,假中散大夫、郡守;耆年已上,假给事中、县令。庶老,直假郡、县,各赐鸠杖、⾐裳。” [5]丙午(十三⽇),北魏孝文帝诏令:“国都附近七十岁以上者,于暮舂之时到京师举行养老之礼。”三月丙寅(初三),孝文帝在华林园宴请群臣以及贵族中退休的老年人和士中的老者,诏令:“贵族退休的老年人,⻩发⾼寿以上者,给予中散大夫、郡守的名誉职位;年龄在六十岁以上者,给予给事中、县令的名誉职位。士中的老者,直接给予郡、县的虚职,分别赏赐以鸠鸟为饰的⽟仗和⾐裳。” [6]丁丑,魏诏:“诸州中正各举其乡之民望,年五十以上守素衡门者,授以令、长。” [6]丁丑(十四⽇),北魏孝文帝诏令:“各州的中正各自举荐本乡之有德行而为乡人所尊重者,年龄在五十岁以上而家境贫寒的,授以令、长之职。” [7]壬午,诏:“乘舆有金银饰校者,皆剔除之。” [7]壬午(十九⽇),明帝诏令:“乘坐的车子上面有金银装饰的,全部去掉。” [8]上志慕节俭。太官尝进裹蒸,上曰:“我食此不尽,可四破之,余充晚食。”又尝用皂荚,以余泺授左右曰:“此可更用。”太官元⽇上寿,有银酒 ![]() ![]() ![]() ![]() [8]南齐明帝一心要做到节俭朴素,负责膳食的太官一次给他进献一种名叫裹蒸的食品,他对太官说:“我一次吃不完这么一个,可以把它分成四块,剩下的晚上再吃。”还有一次,明帝使用皂荚洗浴,指着用过的皂荚⽔对⾝边近侍说:“这个还可以使用。”太官在正月初一给明帝上寿,温酒时使用了一个用银子制作的酒铛,明帝要把它毁掉,王晏等人都称颂他品德⾼尚,卫尉萧颖胄却说:“朝廷中最隆重的节⽇,莫若正月初一,这个银制酒铛是旧物了,所以不⾜为奢侈。”明帝听了心中很不⾼兴。后来明帝又在宮中设宴,席上有许多银制器皿,萧颖胄又对明帝说道:“陛下前次要毁掉酒铛,恐怕应该毁坏的是眼前这些银器呀。”说得明帝満面愧⾊。 上躬亲细务,纲目亦密;于是郡县及六署、九府常行职事,莫不启闻,取决诏敕。文武勋旧,皆不归选部,亲戚凭藉,互相通进,人君之务过繁密。南康王侍郞颍川钟嵘上书言:“古者,明君揆才颁政,量能授职,三公坐而论道,九卿作而成务,天子唯恭己南面而已。”书奏,上不怿,谓太中大夫顾暠曰:“钟嵘何人, ![]() 明帝事无巨细,必须躬亲,要求很烦琐,因此连下面各郡县以及朝中六署、九府的⽇常事务,也必须全部向他报告,取得他的旨令才能理办。文武员官中功臣和旧臣的选拔、使用等,都不归于吏部管理,而是凭借亲戚关系互相提拔,以致使明帝陷于事务之中,负担过于繁重。南康王侍郞颍川人钟嵘上书明帝,指出:“古时候,圣明的国君 ![]() [9]夏季,四月,甲辰(十一⽇),北魏广州刺史薛法护向南齐请求投降。 [10]魏寇司州,栎城戍主魏僧珉拒破之。 [10]北魏犯侵司州,南齐戍守栎城的首领魏僧珉率兵抵抗,击败了来犯的军队。 [11]五月,丙戌,魏营方泽于河 ![]() [11]五月丙戍(二十四⽇),北魏在河 ![]() [12]秋,七月,魏废皇后冯氏。初,文明太后 ![]() ![]() ![]() [12]秋季,七月,北魏废皇后冯氏。起初,文明太后想让他的家族富贵显赫,选择冯熙的两个女儿进宮做妃嫔,其中一个早早去世,另一个得到孝文帝的亲近,但是时间不久,⾝染疾病,只好回到家中削发为尼。等到文明太后死后,孝文帝又立冯熙的小女儿为皇后。不久,皇后的姐姐病好,孝文帝非常思念她,就又把她 ![]() ![]() [13]魏主以久旱,自癸未不食至于乙酉,群臣皆诣中书省请见。帝在崇虚楼,遣舍人辞焉,且问来故。豫州刺史王肃对曰:“今四郊雨已沾洽,独京城微少。细民未乏一餐而陛下辍膳三⽇,臣下惶惶,无复情地。”帝使舍人应之曰:“朕不食数⽇,犹无所感。比来中外贵 ![]() ![]() [13]北魏孝文帝因为久旱无雨,自癸未(二十二⽇),至乙酉(二十四⽇)停止进食,群臣们都来到中书省请见。孝文帝在崇虚楼,派遣中书舍人去推辞不见,并且让问清前来请见的缘故。豫州刺史王肃说:“现在郊外四周已经大雨连绵了,惟独京城之內下得很小。为此,平民百姓们都没有少吃一餐,而陛下却绝食三天了,臣下们对此惶惶不安,无可自处。”中书舍人回去报告了孝文帝,孝文帝又派他去回答说:“朕几天不吃饭,上天还是没有什么感应。近来朝廷內外无论贵 ![]() [14]魏太子恂不好学;体素肥大,苦河南地热,常思北归。魏主赐之⾐冠,恂常私著胡服。中庶子辽东⾼道悦数切谏,恂恶之。八月,戊戌,帝如嵩⾼,恂与左右密谋,召牧马轻骑奔平城,手刃道悦于噤中。中领军元俨勒门防遏,⼊夜乃定。诘旦,尚书陆琇驰以启帝,帝大骇,秘其事,仍至汴口而还。甲寅,⼊宮,引见恂,数其罪,亲与咸 ![]() [14]北魏太子元恂不喜 ![]() ![]() ![]() ![]() [15]丁巳,魏相州刺史南安惠王桢卒。 [15]丁巳(二十六⽇),北魏相州刺史南安惠王元桢去世。 [16]九月,戊辰,魏主讲武于小平津;癸酉,还宮。 [16]九月戊辰(初八),北魏孝文帝在小平津讲武。癸酉(十三⽇),孝文帝还宮。 [17]冬,十月,戊戌,魏诏:“军士自代来者,皆以为羽林、虎贲。司州民十二夫调一,吏以供公私力役。” [17]冬季,十月戊戌(初八),北魏孝文帝诏令:“军士凡从代京迁来者,一律成为羽林、虎贲。司州民夫,十二个之中菗调一个,编为吏员,作为公家或私家的差役。” [18]魏吐京胡反,诏朔州刺史元彬行汾州事,帅并、肆之众以讨之。彬,桢之子也。彬遣统军奚康生击叛胡,破之,追至车突⾕,又破之,俘杂畜以万数。诏以彬为汾州刺史。胡去居等六百余人险保不服,彬请兵二万以讨之,有司奏许之,魏主大怒曰:“小寇何有发兵之理!可随宜讨治。若不能克,必须大兵者,则先斩刺史,然后发兵!”彬大惧,督帅州兵,⾝先将士,讨去居,平之。 [18]北魏吐京胡反叛,孝文帝诏令朔州刺史元彬代管汾州事务,让他统领并州、肆州的人马去讨伐叛贼。元彬是元桢的儿子。元彬派遣统军奚康生攻打反叛的胡人,打败了他们,又追击至车突⾕,两次获胜,俘获各种牲畜上万头。孝文帝诏令元彬为汾州刺史,胡人去居等六百多人据险而不服,元彬请求朝廷拨兵两万去讨伐,有关部门上奏孝文帝请示批准,孝文帝 ![]() ![]() [19]魏主引见群臣于清徽堂,议废太子恂。太子太傅穆亮、少保李冲免冠顿首谢。帝曰:“卿所谢者私也,我所议者国也。‘大义灭亲’,古人所贵。今恂 ![]() ![]() [19]北魏孝文帝在清徽堂召见群臣百官,商议废去太子元恂之事。太子太傅穆亮、少保李冲摘去帽子,伏地磕头谢罪,请求宽宥太子,孝文帝说:“你们谢罪,请求宽宥,是出于私情,而我在这里所要商议的却是家国大事。‘大义灭亲’,为古人所看重。如今,元恂想要违抗⽗命而私自逃叛,跨据恒、朔两州,天底下还有比这更大的罪恶吗?如果不把他废掉,就会成为社稷的一大忧患。”闰十二月丙寅(初八),北魏废太子元恂为庶人,安置于河 ![]() [20]戊辰,魏置常平仓。 [20]戊辰(初十),北魏设置常平仓。 [21]戊寅,太子宝卷冠。 [21]戊寅(二十⽇),南齐太子萧宝卷加冠。 [22]初,魏文明太后 ![]() ![]() ![]() ![]() ![]() ![]() ![]() [22]原先,北魏文明太后想要废去孝文帝,穆泰苦苦劝谏才得以中止,于是穆泰得到孝文帝的宠信。到了孝文帝南迁洛 ![]() ![]() ![]() ![]() ![]() ![]() 颐伪许泰等以安其意,而密以状闻。行吏部尚书任城王澄有疾,帝召见于凝闲堂,谓之曰:“穆泰谋为不轨,扇 ![]() ![]() 元颐假装同意穆泰等人,以便稳住他们,而秘密地把情况写成奏状上报朝廷。行吏部尚书任城王元澄有病在⾝,孝文帝召见他于凝闲堂,对他说:“穆泰图谋不轨,煽动 ![]() ![]() ![]() ![]() 行至雁门,雁门太守夜告云:“泰已引兵西就 ![]() ![]() ![]() ![]() ![]() ![]() ![]() 元澄到达雁门时,雁门太守夜间来报告说:“穆泰已经带兵往西边投靠 ![]() ![]() ![]() ![]() ![]() ![]() ![]() [23]魏主谋⼊寇,引见公卿于清徽堂,曰:“朕卜宅土中,纲条耝举;唯南寇未平,安能效近世天子下帷于深宮之中乎!朕今南征决矣,但未知早晚之期。比来术者皆云,今往必克,此国之大事,宜君臣各尽所见,勿以朕先言而依违于前,同异于后也。”李冲对曰:“凡用兵之法,宜先论人事,后察天道。今卜筮虽吉而人事未备,迁都尚新,秋⾕不稔,未可以兴师旅。如臣所见,宜俟来秋。”帝曰:“去十七年,朕拥兵二十万,此人事之盛也,而天时不利。今天时既从,复云人事未备;如仆 ![]() [23]北魏孝文帝策划⼊侵南齐,召集公卿到清徽堂,对他们说:“朕择地迁都中原,现在各方面基本就绪,唯有南方之寇没有平定,如何能仿效近世以来的天子们安于深宮帷幕之中呢?现在朕南征的决策是不会改变的了,只是不知道时机的迟早。近来,方术之士们都说,当下就前往征伐,一定能够取胜,然而这是家国之大事,应该使君臣各抒已见,你们不要因为朕先说了,在朕前就模棱两可,下去以后又不同意。”李冲说:“凡是用兵之法,应该先论人事,然后再察验天道。现在占卜所得虽然为大吉,但是人事准备没有妥当,刚迁都不久,秋⾕没有收成,所以不可以兴师动旅,出外征战。依我之见,应该等到来年秋天再行南征。”孝文帝说:“去年,朕拥兵二十万,这可以说是人事昌盛了,然而天时不利。如今既然天时有利于我们,又说人事未备。那么,照仆 ![]() [24]魏主以有罪徙边者多逋亡,乃制一人逋亡,阖门充役。光州刺史博陵崔 ![]() [24]北魏孝文帝因为流放到边远地方的罪犯多有逃亡,就制定法令,规定凡一人逃亡,全家充当劳役。光州刺史博陵人崔 ![]() |
上一章 资治通鉴 下一章 ( → ) |
资治通鉴vip未删节下载由网友提供,《资治通鉴》情节富于变化、节奏流畅,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文学作品,眼袋小说网免费提供资治通鉴最新清爽干净的文字章节在线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