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情节富于变化,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小说 |
![]() |
|
眼袋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 书号:10116 时间:2017/3/25 字数:37532 |
上一章 八纪魏 下一章 ( → ) | |
起昭![]() 邵陵厉公下 ◎ 嘉平五年癸酉,公元二五三年 舂,正月,朔,蜀大将军费祎与诸将大会于汉寿,郭修在坐;祎 ![]() ![]() 诏追封郭循为长乐乡侯,使其子袭爵。 王昶、毌丘俭闻东军败,各烧屯走。朝议 ![]() 是岁,雍州刺史陈泰求敕并州并力讨胡,师从之。未集,而雁门、新兴二郡胡以远役,遂惊反。师又谢朝士曰:“此我过也,非陈雍州之责!”是以人皆愧悦。 习凿齿论曰:司马大将军引二败以为己过,过消而业隆,可谓智矣。若乃讳败推过,归咎万物,常执其功而隐其丧,上下离心,贤愚解体,谬之甚矣!君人者,苟统斯理而以御国,行失而名扬,兵挫而战胜,虽百败可也,况于再乎! 光禄大夫张缉言于师曰:“恪虽克捷,见诛不久。”师曰:“何故?”缉曰:“威震其主,功盖一国,求不得死乎!” 二月,吴军还自东兴。进封太傅恪 ![]() ![]() ![]() ![]() ![]() ![]() 丹杨太守聂友素与恪善,以书谏恪曰:“大行皇帝本有遏东关之计,计未施行;今公辅赞大业,成先帝之志,寇远自送,将士凭赖威德,出⾝用命,一旦有非常之功,岂非宗庙神灵社稷之福琊!宜且案兵养锐,观衅而动。今乘此势 ![]() ![]() 滕胤谓恪曰:“君受伊、霍之托,⼊安本朝,出摧強敌,名声振于海內,天下莫不震动,万姓之心,冀得蒙君而息。今猥以劳役之后,兴师出征,民疲力屈,远主有备,若攻城不克,野略无获,是丧前劳而招后责也。不如案甲息师,观隙耐劝。且兵者大事,事以众济,众苟不悦,君独安之!”恪曰:“诸云不可,皆不见计算,怀居苟安者也。而子复以为然,吾何望乎!夫以曹芳暗劣,而政在私门,彼之民臣,固有离心。今吾因家国之资,藉战胜之威,则何往而不克哉!” 三月,恪大发州郡二十万众复⼊寇,以滕胤为都下督,掌统留事。夏,四月,大赦。 汉姜维自以练西方风俗,兼负其才武, ![]() ![]() ![]() 吴诸葛恪⼊寇淮南,驱略民人。诸将或谓恪曰:“今引军深⼊,疆场之民,必相率远遁,恐兵劳而功少,不如止围新城,新城困,救必至,至而图之,乃可大获。”恪从其计,五月,还军围新城。 诏太尉司马孚督诸军二十万往赴之。大将军师问于虞松曰:“今东西有事,二方皆急,而诸将意沮,若之何?”松曰:“昔周亚夫坚壁昌邑而吴、楚自败,事有似弱而強,不可不察也。今恪悉其锐众,⾜以肆暴,而坐守新城, ![]() ![]() 扬州牙门将涿郡张特守新城。吴人攻之连月,城中兵合三千人,疾病战死者过半,而恪起土山急攻,城将陷,不可护。特乃谓吴人曰:“今我无心复战也。然魏法,被攻过百⽇而救不至者,虽降,家不坐;自受敌以来,已九十馀⽇矣,此城中本有四千馀人,战死者已过半,城虽陷,尚有半人不 ![]() 会大暑,吴士疲劳,饮⽔,怈下,流肿,病者太半,死伤涂地。诸营吏⽇⽩病者多,恪以为诈, ![]() ![]() 汝南太守邓艾言于司马师曰:“孙权已没,大臣未附。吴名宗大族皆有部曲,阻兵仗势,⾜以违命。诸葛恪新秉国政,而內无其主,不念抚恤上下以立 ![]() ![]() 八月,吴军还建业,诸葛恪陈兵导从,归⼊府馆,即召中书令孙嘿,厉声谓曰:“卿等何敢数妄作诏!”嘿惶惧辞出,因病还家。 恪征行之后,曹所奏署令长职司,一罢更选,愈治威严,多所罪责,当进见者无不竦息。又改易宿卫,用其亲近;复敕兵严, ![]() 孙峻因民之多怨,众之所嫌,构恪于吴主,云 ![]() ![]() ![]() ![]() ![]() 临淮臧均表乞收葬恪曰:“震雷电 ![]() 初,恪少有盛名,大帝深器重之,而恪⽗瑾常以为戚,曰:“非保家之主也。”⽗友奋威将军张承亦以为恪必败诸葛氏。陆逊尝谓恪曰:“在我前者吾必奉之同升,在我下者则扶接之;今观君气陵其上,意蔑乎下,非安德之基也。”汉侍中诸葛瞻,亮之子也;恪再攻淮南,越巂太守张嶷与瞻书曰:“东主初崩,帝实幼弱,太傅受寄托之重,亦何容易!亲有周公之才,犹有管、蔡流言之变,霍光受任,亦有燕、盖、上官逆 ![]() 吴群臣共议上奏,推孙峻为太尉,滕胤为司徒。有媚峻者言曰:“万机宜在公族,若承嗣为亚公,声名素重,众心所附,不可量也。”乃表峻为丞相、大将军,督中外诸军事,又不置御史大夫;由是士人失望。滕胤女为恪子竦 ![]() 齐王奋闻诸葛恪诛,下住芜湖, ![]() 南 ![]() ![]() ![]() ⾼贵乡公上 ◎ 正元元年甲戌,公元二五四年 舂,二月,杀中书令李丰。初,丰年十七、八,已有清名,海內翕然称之。其⽗太仆恢不愿其然,敕使闭门断客。曹慡专政,司马懿称疾不出,丰为尚书仆 ![]() ![]() 夏侯霸之⼊蜀也,邀玄 ![]() ![]() 李丰弟翼,为兗州刺史,司马师遣使收之。翼 ![]() ![]() 初,李恢与尚书仆 ![]() 正始中,夏侯玄、何晏、邓飏俱有盛名, ![]() ![]() 辛亥,大赦。 三月,废皇后张氏,夏,四月,立皇后王氏,奉车都尉夔之女也。 狄道长李简密书请降于汉。六月,姜维寇陇西。 中领军许允素与李丰、夏侯玄善。秋,允为镇北将军、假节、都督河北诸军事。帝以允当出,诏会群臣,帝特引允以自近;允当与帝别,涕泣歔欷。允未发,有司奏允前放散官物,收付廷尉,徙乐浪,未至,道死。吴孙峻骄矜 ![]() 帝以李丰之死,意殊不平。安东将军司马昭镇许昌,诏召之使击姜维。九月,昭领兵⼊见,帝幸平乐观以临军过。左右劝帝因昭辞,杀之,勒兵以退大将军;已书诏于前,帝惧,不敢发。 昭引兵⼊城,大将军师乃谋废帝。甲戌,师以皇太后令召群臣会议,以帝荒 ![]() ![]() ![]() 师又使使者请玺绶于太后。太后曰:“彭城王,我之季叔也,今来立,我当何之!且明皇帝当永绝嗣乎?⾼贵乡公,文皇帝之长孙,明皇帝之弟子。于礼,小宗有后大宗之义,其详议之。”丁丑,师更召群臣,以太后令示之,乃定 ![]() ![]() ![]() ![]() ![]() ![]() 汉姜维自锹道进拔河间、临洮。将军徐质与战,杀其 ![]() 初,扬州刺史文钦,骁果绝人,曹慡以乡里故爱之。钦恃慡势,多所陵傲。及慡诛,钦已內惧,又好增虏级以邀功赏,司马师常抑之,由是怨望。镇东将军毌丘俭素与夏侯玄、李丰善,玄等死,俭亦不自安,乃以计厚待钦。俭子治书侍御史甸谓俭曰:“大人居方岳重任,家国倾覆而晏然自守,将受四海之责矣!”俭然之。 ◎ 正元二年乙亥,公元二五五年 舂,正月,俭、钦矫太后诏,起兵于寿舂,移檄州郡,以讨司马师。又表言:“相国懿忠正,有大勋于社稷,宜宥及后世,请废师,以侯就第,以弟昭代之。太尉孚忠孝小心,护军望,忠公亲事,皆宜亲宠,授以要任。”望,孚之子也。俭又遣使邀镇南将军诸葛诞,诞斩其使。俭、钦将五六万众渡淮,西至项;俭坚守,使钦在外为游兵。 司马师问计于河南尹王肃,肃曰:“昔关羽虏于噤于汉滨,有北向争天下之志,后孙权袭取其将士家属,羽士众一旦瓦解。今淮南将士⽗⺟ ![]() ![]() 师问计于光禄勋郑袤,袤曰:“毌丘俭好谋而不达事情,文钦勇而无算。今大军出其不意,江、淮之卒,锐而不能固,宜深沟⾼垒以挫其气,此亚夫之长策也。”师称善。 师以荆州刺史王基为行监军,假节,统许昌军。基言于师曰:“淮南之逆,非吏民思 ![]() ![]() 闰月,甲申,师次于氵隐桥,俭将史招、李续相次来降。王基复言于师曰:“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方今外有強寇,內有叛臣,若不时决,则事之深浅未可测也。议者多言将军持重。将军持重,是也;停军不进,非也。持重,非不得之谓也,进而不可犯耳。今保壁垒以积实资虏而远运军粮,甚非计也。”师犹未许。基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彼得则利,我得亦利,是谓争地,南顿是也。”遂辄进据南顿,俭等从项亦 ![]() 癸未,征西将军郭淮卒,以雍州刺史陈泰代之。 吴丞相峻率骠骑将军吕据、左将军会稽留赞袭寿舂,司马师命诸军皆深壁⾼垒,以待东军之集。诸将请进军攻项,师曰:“诸军得其一,未知其二。淮南将士本无反志,俭、钦说 ![]() ![]() 俭之初起,遣健步赍书至兗州,兗州刺史邓艾斩之,将兵万馀人,兼道前进,先趋乐嘉城,作浮桥以待师。俭使文钦将兵袭之。师自汝 ![]() ![]() 殿中人尹大目小为曹氏家奴,常在天子左右,师将与俱行,大目知师一目已出,启云:“文钦本是明公腹心,但为人所误耳;又天子乡里,素与大目相信,乞为公追解语之,令还与公复好。”师许之。大目单⾝乘大马,被铠胄,追钦,遥相与语。大目心实 ![]() ![]() ![]() ![]() 是⽇,毌丘俭闻钦退,恐惧,夜走,众遂大溃。钦还至项,以孤军无继,不能自立, ![]() ![]() ![]() 舞 ![]() 卫将军昭自洛 ![]() 吴孙峻闻诸葛诞已据寿舂,乃引兵还。以文钦为都护、镇北大将军、幽州牧。 三月,立皇后卞氏,大赦。后,武宣皇后弟秉之曾孙女也。 秋,七月,吴将军孙仪、张怡、林恂谋杀孙峻,不克,死者数十人。全公主谮硃公主于峻,曰“与仪同谋”峻遂杀硃公主。 峻使卫尉冯朝城广陵,功费甚众,举朝莫敢言,唯滕胤谏止之,峻不从,功卒不成。 汉姜维复议出军,征西大将军张翼廷争,以为:“国小民劳,不宜黩武。”维不听,率车骑将军夏侯霸及翼同进。八月,维将数万人至枹罕,趋狄道。 征西将军陈泰敕雍州刺史王经进屯狄道,须泰军到,东西合势乃进。泰军陈仓,经所统诸军于故关与汉人战不利,经辄渡洮⽔。泰以经不坚据狄道,必有他变,率诸军以继之。经已与维战于洮西,大败,以万馀人还保狄道城,馀皆奔散,死者万计。张翼谓维曰:“可以止矣,不宜复进,进或毁此大功,为蛇画⾜。”维大怒,遂进围狄道。 辛未,诏长⽔校尉邓艾行安西将军,与陈泰并力拒维;戊辰,复以太尉孚为后继。泰进军陇西,诸将皆曰:“王经新败,贼众大盛,将军以乌合之卒,继败军之后,当乘胜之锋,殆必不可。古人有言:‘蝮蛇螫手,壮士解腕。’《孙子》曰:‘兵有所不击,地有所不守。’盖小有所失而大有所全故也。不如据险自保,观衅待敝,然后进救,此计之得者也。”泰曰:“姜维提轻兵深⼊,正 ![]() ![]() ![]() ![]() 泰每以一方有事,辄以虚声扰动天下,故希简上事,驿书不过六百里。大将军昭曰:“陈征西沉勇能断,荷方伯之重,救将陷之城,而不求益兵,又希简上事,必能办贼故也。都督大将不当尔琊!” 姜维退驻钟提。 初,吴大帝不立太庙,以武烈尝为长沙太守,立庙于临湘,使太守奉祠而已。冬,十二月,始作太庙于建业,尊大帝为太祖。 段译 邵陵厉公下嘉平五年(癸酉、253) 魏纪八魏邵陵厉公嘉平五年(癸酉,公元253年) [1]舂,正月,朔,蜀大将军费与诸将大会于汉寿,郭循在坐; ![]() ![]() [1]舂季,正月朔(初一),蜀大将军费与诸位将领在汉寿大聚会,郭循也在座。费 ![]() ![]() [2]诏追封郭循为长乐乡侯,使其子袭爵。 [2]魏国下诏追封郭循为长乐乡侯,让他的儿子因袭继承爵位。 [3]王昶、丘俭闻东军败,各烧屯走。朝议 ![]() [3]王昶、丘俭听说东部魏军失败,各自烧毁营地后撤走。朝臣议论想要把诸将罢官降职,大将军司马师说:“我没有听诸葛诞的话,才造成这样的后果。这是我的错误,各位将军有什么罪?”于是全部宽宥了他们。司马师之弟安东将军司马昭当时为监军,所以只削去司马昭一人的爵位而已。任命诸葛诞为镇南将军,都督豫州;丘俭为镇东将军,都督扬州。 是岁,雍州刺史陈泰求敕并州并力讨胡,师从之。未集,而新兴、雁门二郡胡以远役,遂惊反。师又谢朝士曰:“此我过也,非陈雍州之责!”是以人皆愧悦。 这一年,雍州刺史陈泰请求下令让并州与他合力讨伐胡人,司马师同意了。队伍尚未集中起来,而新兴、雁门两个郡的胡人由于路途太远,惊疑不定而反叛。对此事,司马师又向朝廷大臣谢罪说:“这是我的错误,不是陈雍州的责任!”因此人们都行惭愧而对司马师心悦诚服。 习凿齿论曰:司马大将军引二败以为己过,过消而业隆,可谓智矣。若乃讳败推过,归咎万物,常执其功而隐其丧,上下离心,贤愚解体,谬之甚矣!君人者,苟统斯理以御国,行失而名扬,兵挫而战胜,虽百败可也,况于再乎! 习凿齿论曰:司马大将军以两次失败引咎自责,错误消弥而事业却兴隆了,真可谓智者之举。如果讳言失败推卸责任,归咎于各种原因,经常自伐其功而隐匿失误,使上上下下离心离德,各种人才分散解体,那谬误就太大了。⾝为君主之人,如果能掌握这个道理来治家国,行动失误却名声远扬,兵力暂时受挫却能最终战胜敌人,那么即使失败一百次都无妨,何况只有两次呢! [4]光禄大夫张缉言于师曰:“恪虽克捷,见诛不久。”师曰:“何故?”缉曰:“威震其主,功盖一国,求不死,得乎!” [4]光禄大夫张缉对司马师说:“诸葛恪虽然获得了胜利,但离被诛杀却不远了。”司马师问道:“这是什么缘故?”张缉说:“他的声威震慑其君主,功劳盖过国全,想要求得不死,还可能吗?” [5]二月,吴军还自东兴。进封太傅恪 ![]() ![]() ![]() ![]() ![]() ![]() [5]二月,吴军国队自东兴返回。进封太傅诸葛恪为 ![]() ![]() ![]() 丹 ![]() ![]() ![]() 丹 ![]() ![]() 滕胤谓恪曰:“君受伊、霍之托,⼊安本朝,出摧強敌,名声振于海內,天下莫不震动,万姓之心,冀得蒙君而息。今猥以劳役之后,兴师出征,民疲力屈,远主有备。若攻城不克,野略无获,是丧前劳而招后责也。不如按甲息师,观隙而动。且兵者大事,事以众济,众苟不悦,君独安之!”恪曰:“诸云不可,皆不见计算,怀居苟安者也;而子复以为然,吾何望乎!夫以曹芳暗劣,而政在私门,彼之民臣,固有离心。今吾因家国之资,藉战胜之威,则何往而不克哉!”三月,恪大发州郡二十万众复⼊寇,以滕胤为都下督,掌统留事。 滕胤对诸葛恪说:“您接受象伊尹、霍光那样的辅佐君王重托,在內则定安我们的朝廷,出外则摧败強大的敌人,名声震摄海內,天下之人无不震动,万众之心,是希望蒙受您的恩德而休养生息。如今在繁重的劳役之后,又兴兵出征,民人疲惫精力不⾜,而且远方的敌人也有了防备。如果城池不能攻破,掠夺地盘也没有收获,就会使前功尽弃而招致后来的责备。因此不如先按兵不动休养军队,然后伺察敌人的漏洞再发兵行动。而且兴兵打仗是件大事,只有依靠众人才能成功,众人如果不愿打仗,您独自一人能安然处之吗?”诸葛恪说:“众人说不可出兵,都未见有什么具体的计划打算,只是心怀苟且偷安的思想;而你又认为他们是对的,我还有什么指望?因曹芳昏庸无能,而使权政落⼊私家,魏国的臣民本来已经产生离异之心。如今我凭借家国的资财,依仗上次战争胜利的威势,那么将无往而不胜。”三月,诸葛恪发州郡之兵二十万人再次进犯魏国,任命滕胤为都下督,总管留守事宜。 [6]夏,四月,大赦。 [6]夏季,四月,实行大赦。 [7]汉姜维自以练西方风俗,兼负其才武, ![]() ![]() ![]() [7]蜀将姜维自以为详 ![]() ![]() [8]吴诸葛恪⼊寇淮南,驱略民人。诸将或谓恪曰:“今引军深⼊,疆场之民,必相率远遁,恐兵劳而功少;不如止围新城,新城困,救必至,至而图之,乃可大获。”恪从其计,五月,还军围新城。 [8]吴国的诸葛恪进犯淮南,驱杀掠夺百姓。将领中有人对诸葛恪说:“如今率兵深⼊敌境,境內的百姓必然都一起远远地逃离了,恐怕我们的兵士费尽辛劳而功效甚少,不如仅围困新城,新城被困,必然会有救兵来,等救兵一到,再与他们 ![]() 诏太尉司马孚督军二十万往赴之。大将军师问于虞松曰:“今东西有事,二方皆急,而诸将意沮,若之何?”松曰:“昔周亚夫坚壁昌邑而吴、楚自败,事有似弱而強,不可不察也。今恪悉其锐众,⾜以肆暴,而坐守新城, ![]() ![]() 诏命太尉司马孚率军二十万人奔赴场战。大将军司马师询问虞松说:“如今东西都有战事,两个地方都很紧急,但诸位将领却意志沮丧,应该怎么办?”虞松说:“从前西汉周亚夫坚守昌邑而吴、楚之军不战自败,有些事情看似弱而实际強,所以不能不详察。如今诸葛恪带来他全部的精锐队部,⾜以肆意逞強施暴,但他却坐等在新城,想要招来魏军与他一战。如果他不能攻破城池,请战也无人理睬,军队就会士气低落疲劳不堪,势必将自动撤退,诸位将领的不愿径直进击,对您反而是有利的。姜维握有重兵,但却是深⼊我境的孤军与诸葛恪遥相呼应,他们没有运粮队部,只以我们境內的麦子为食,不是能坚持长久作战的军队。而且他认为我们全力投⼊东方的战斗,西方必定空虚,所以径直深⼊我方境內。现在如果令关中各军⽇夜兼程快速奔赴前线,出其不意地攻打姜维,他大概就要撤走了。”司马师说:“好!”于是命令郭淮、陈泰率领关中全部军队,去解救狄道的围困;命令丘俭按兵不动坚守营地,而把新城 ![]() 扬州牙门将涿郡张特守新城,吴人攻之连月,城中兵合三千人,疾病战死者过半,而恪起土山急攻,城将陷,不可护。特乃谓吴人曰:“今我无心复战也。然魏法,被攻过百⽇而救不至者,虽降,家不坐;自受敌以来,已九十余⽇矣,此城中本有四千余人,战死者已过半,城虽陷,尚有半人不 ![]() 扬州牙门将涿郡人张特守卫新城,吴国人连月攻打,城中兵士共三千人,疾病战死者超过了一半,而诸葛恪又堆起了土山烈猛进攻,新城将要失陷,不能再守护了。于是张特对吴国人说:“现在我已经无心再战了。但魏国法律规定,被围攻超过百⽇而救兵仍然未至者,虽然投降,其家属也不治罪;我自受围攻以来,已经九十多天了,这城中本来有四千余人,战死者已超过一半,城虽然失陷,但还有一半人不愿投降,我要回去劝说他们,逐一辩别好坏,明天一早送名单过来,请先把我的印绶拿去当做信物。”随即把他的印绶扔给了吴人。吴人听信了他的话而没要他的印绶。于是张特连夜拆除城內房屋的木材,修补加固城墙缺口成为双重防护,第二天,对吴人说:“我只有战斗而死,决不投降!”吴人愤怒已极,加紧攻城,但却不能攻克。 会大暑,吴士疲劳,饮⽔,怈下、流肿,病者太半,死伤涂地。诸营吏⽇⽩病者多,恪以为诈, ![]() ![]() 当时天气十分炎热,吴国士兵疲劳不堪,饮用了不洁净的⽔,造成了腹泻、浮肿病流行,生病者过半,死伤之人満地都是。各兵营的官吏每天都报告生病者太多,诸葛恪认为他们谎报,要杀掉他们,从此没有人再敢说了。诸葛恪心中没有良策,又聇于攻城不下,所以忿恨之情常流露于外表。将军朱异在军事上与诸葛恪发生抵触,诸葛恪就立刻夺去他的兵权,驱逐他回建业。都尉蔡林多次提出军事计策,诸葛恪都不采纳,结果蔡林骑马逃走投降魏国。魏国将领伺察了解到吴国兵士已疲惫不堪,于是发出救兵。秋季,七月,诸葛恪率军退却,那些受伤生病的士卒流落在道路上,艰难地互相扶持着行走,有的人困顿地倒毙于沟中,有的人则被俘获,全军上下沉浸在哀痛悲叹之中。但诸葛恪却安然自若,外出在江中小洲上住了一月,还计划在浔 ![]() 汝南太守邓艾言于司马师曰:“孙权已没,大臣未附,吴名宗大族皆有部曲,阻兵仗势,⾜以违命。诸葛恪新秉国政,而內无其主,不念抚恤上下以立 ![]() 汝南太守邓艾对司马师说:“孙权已经死了,大臣们尚未顺从新朝廷,吴国的名宗大族都有自己的部曲,拥兵仗势,⾜可以违抗朝廷命令。诸葛恪新近才执掌国政,而朝內又没有明君,诸葛恪也不想着抚恤关怀上下臣民以树立治国的 ![]() ![]() 八月,吴军还建业,诸葛恪陈兵导从,归⼊府馆,即召中书令孙嘿,厉声谓曰:“卿等何敢数妄作诏!”嘿惶惧辞出,因病还家。 八月,吴军国队回到建业,诸葛恪让兵士排成队列,前有引导后有随从地步⼊府邸,刚到家就立刻召来中书令孙嘿,厉声申斥他说:“你们怎么敢屡次妄作诏书!”孙嘿十分恐惧地告辞出来,托病返回家中。 恪征行之后,曹所奏署令长职司,一更罢选,愈治威严,多所罪责,当进见者无不竦息。又改易宿卫,用其亲近;复敕兵严, ![]() 诸葛恪出征回来之后,选曹所奏请的各机构选任的官吏,一概不用,重新选拔。治事愈来愈威严,被治罪和受责备的人很多,该去进见诸葛恪的人没有不胆战心惊唉声叹气的。诸葛恪又更换宮中侍卫,全部选用他的亲近之人;又下令让军队加紧备战,想要出兵攻打青州、徐州。 孙峻因民之多怨,众之所嫌,构恪于吴主,云 ![]() ![]() ![]() ![]() ![]() 孙峻因为臣民百姓大都怨恨嫌恶诸葛恪,就在吴王面前诬陷诸葛恪,说他想要发动变 ![]() 临淮臧均表乞收葬恪曰:“震雷电 ![]() 临淮人臧均上表请求收拾诸葛恪尸骨并加以安葬,他上书说:“电闪雷鸣,不会在整个早晨都连续不断,狂风怒吼,也很少终⽇不停,雷电狂风过后仍然还会有和风细雨,滋润万物。因此天地的威严不会整⽇整夜连绵不断地施展;帝王的怒气也不应毫无约束地尽情发散。我狂妄愚鲁,不避忌讳,胆敢冒着破家灭⾝之罪,象祈求上天降下和风细雨一样,求您暂息雷霆之怒。追想已故太傅诸葛恪,罪恶満盈,自己招致了诛灭三族的结果,他们⽗子三人的首级被砍下示众也有不少天了,观看者有数万人,咒骂他们的声音也如风四起;家国的大刑震慑了各个地方,就连老人孩童也全都见到了。人情对于万物,往往是乐极生哀,看到诸葛恪在尊贵全盛之时,世上没有人能与他相比,⾝居三公宰相的⾼位,经历多年,而如今被诛杀灭族,却无异于禽兽,察尽人情的反复,怎能不令人悲伤!而且他是已经死去之人,应埋葬于地下,没有必要再对他砍凿击刺。希望圣明的朝廷,效法天地,发怒不超过十⽇,让他的乡里之民和手下故吏用普通士卒的丧服为他收尸,再恩准他殓⼊三寸薄棺。从前项藉曾受到殡葬的礼遇,韩信也曾得到⼊殓安葬的恩惠,这都是汉⾼祖被誉为光大神明的举动。愿陛下施布三皇的仁慈,垂赐哀怜之心,使家国的恩泽施加于因罪被杀者的尸骸,再次让他得到不尽的恩惠,从此仁德的声名扬于远方,使天下劝善惩恶,这难道不正大吗?从前汉代的栾布故意违背成命,向彭越的首级禀奏并祭祀。我对栾布的做法极为不満。他不先请求主上的恩典,而擅自肆意发怈自己的情感,他能够不受诛杀,实在是万幸之事。如今我不敢明⽩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来显露圣上的恩赐,只能恭敬地写信上书,冒昧地向您陈述我的意见,请求圣明天子爱怜而体察臣下之心。”于是吴王和孙峻下令听任诸葛恪过去的部下把他收敛安葬。 初,恪少有盛名,大帝深器重之,而恪⽗瑾常以为戚,曰:“非保家之主也。”⽗友奋威将军张承亦以为恪必败诸葛氏。陆逊尝谓恪曰:“在我前者吾必奉之同升,在我下者则扶接之;今观君气陵其上,意蔑乎下,非安德之基也。”汉侍中诸葛瞻,亮之子也。恪再攻淮南,越太守张嶷与瞻书曰:“东主初崩,帝实幼弱,太傅受寄托之重,亦何容易!亲有周公之才,犹有管、蔡流言之变,霍光受任,亦有燕、盖、上官逆 ![]() 当初,诸葛恪少年即名声大振,吴大帝孙权非常器重他,而他的⽗亲诸葛瑾常为此事忧虑,说诸葛恪不是能保护家族的主人。诸葛瑾的朋友张承也认为诸葛恪必将败坏诸葛氏家族。陆逊曾对诸葛恪说:“在我前面的人,我必然尊奉他,与他共同升迁;在我之下者,我就去扶持接引他。如今我看你气势凌驾于你前面的人之上,心意中又蔑视在你之下的人,这不是定安德业的 ![]() ![]() ![]() ![]() ![]() 吴群臣共议上奏,推孙峻为太尉,滕胤为司徒。有媚峻者言曰:“万机宜在公族,若承嗣为亚公,声名素重,众心所附,不可量也。”乃表峻为丞相、大将军,督中外诸军事,又不置御史大夫;由是士人失望。滕胤女为恪子竦 ![]() 吴国的群臣共同建议上奏,推举孙峻为太尉,滕胤为司徒。有个向孙峻献媚的人说:“政务的权柄应由皇族掌握,如果滕胤当了司徒,地位仅次于太尉,而且他声名卓著,众人之心都归附他,那么他⽇后的势力则不可估量。”于是又上表请任命孙峻为丞相、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却不设置协助丞相管理政务的御史大夫,因此士人都大失所望。滕胤的女儿是诸葛恪之子诸葛竦的 ![]() 齐王奋闻诸葛恪诛,下住芜湖, ![]() 齐王孙奋听说诸葛恪被诛杀,于是移居芜湖,想要到建业去观察事态变化。傅相谢慈等人劝谏他不要去,孙奋就把谢慈杀掉了。朝廷得知后,把孙奋废黜为庶民,徙居章安县。 南 ![]() ![]() ![]() 南 ![]() ![]() ⾼贵乡公上正元元年(甲戌、254) 魏⾼贵乡公正元元年(甲戌,公元254年) [1]舂,二月,杀中书令李丰。初,丰年十七、八,已有清名,海內翕然称之。其⽗太仆恢不愿其然,敕使闭门断客。曹慡专政,司马懿称疾不出,丰为尚书仆 ![]() ![]() [1]舂季,二月,魏国杀中书令李丰。当初,李丰十七八岁时,已经颇有清雅之名,海內人士 ![]() ![]() ![]() ![]() ![]() ![]() ![]() ![]() ![]() ![]() ![]() 夏侯霸之⼊蜀也,邀玄 ![]() ![]() 夏侯霸投奔蜀国时,曾邀请夏侯玄和他一同去,但夏侯玄没有听从。等司马懿去世,中领军⾼ ![]() ![]() 李丰弟翼,为兖州刺史,司马师遣使收之。翼 ![]() ![]() 李丰的弟弟李翼是兖州刺史,司马师派人去逮捕他。李翼的 ![]() ![]() 初,李恢与尚书仆 ![]() 当初,李恢与尚书仆 ![]() 正始中,夏侯玄、何晏、邓俱有盛名, ![]() ![]() 正始年间,夏侯玄、何晏、邓都很有名气,他们想要结 ![]() ![]() ![]() [2]辛亥,大赦。 [2]辛亥(二十三⽇),实行大赦。 [3]三月,废皇后张氏;夏,四月,立皇后王氏,奉车都尉夔之之女也。 [3]三月,魏国废掉皇后张氏;夏季,四月,立皇后王氏。王皇后是奉车都尉王夔之的女儿。 [4]狄道长李简密书请降于汉。六月,姜维寇陇西。 [4]狄道长李简写密信给蜀汉,请求投降。六月,姜维率军进犯陇西。 [5]中领军许允素与李丰、夏侯玄善。秋,允为镇北将军、假节、都督河北诸军事。帝以允当出,诏会群臣,帝特引允以自近;允当与帝别,涕泣欷。允未发,有司奏允前放散官物,收付廷尉,徙乐浪,未至,道死。 [5]中领军许允平时与李丰、夏侯玄 ![]() ![]() [6]吴孙峻骄矜 ![]() [6]吴国的孙峻骄横傲慢yín ![]() [7]帝以李丰之死,意殊不平。安东将军司马昭镇许昌,诏召之使击姜维。九月,昭领兵⼊见,帝幸平乐观以临军过。左右劝帝因昭辞,杀之,勒兵以退大将军;已书诏于前,帝惧,不敢发。 [7]魏帝对李丰之死,心中颇为愤愤不平。安东将军司马昭镇守武昌,诏令召⼊京然后去攻打姜维。九月,司马昭领兵来晋见魏帝,魏帝到平乐观检阅他的军队。左右亲信借司马昭进见辞行的机会杀掉他,然后再领兵击退大将军司马师;在此之前已经写好诏书,但魏帝害怕,不敢发。 昭引兵⼊城,大将军师乃谋废帝。甲戌,师以皇太后令召群臣会议,以帝荒 ![]() ![]() ![]() 司马昭领兵⼊城,大将军司马师就 ![]() ![]() ![]() 师又使使者请玺绶于太后。太后曰:“彭城王,我之季叔也,今来立,我当何之!且明皇帝当永绝嗣乎!⾼贵乡公,文帝之长孙,明皇帝之弟子,于礼,小宗有后大宗之义,其详议之。”丁丑,师更召群臣,以太后令示之,乃定 ![]() ![]() ![]() ![]() ![]() ![]() 司马师又派使者向太后索要御玺,太后说:“彭城王是我的小叔,他立为天子,我该到哪儿去?再说明皇帝难道就永绝后嗣了吗?⾼贵乡公是文皇帝的长孙,明皇帝之弟的儿子,按照礼制,可以选择小宗的后代来继承大宗的统绪,你们再详细议论议论。”丁丑(二十二⽇),司马师再次召集群臣,把太后的命令给他们看,然后决定到元城 ![]() ![]() ![]() ![]() ![]() [8]汉姜维自狄道进拔河间、临洮。将军徐质与战,杀其 ![]() [8]蜀汉的姜维从狄道进军攻克河关和临洮。将军徐质与之 ![]() ![]() [9]初,扬州刺史文钦,骁果绝人,曹慡以其乡里故爱之。钦恃慡势,多所陵傲。及慡诛,又好增虏级以邀功赏,司马师常抑之,由是怨望。镇东将军丘俭素与夏侯玄、李丰善,玄等死,俭亦不自安,乃以计厚待钦。俭子治书侍御史甸谓俭曰:“大人居方岳重任,家国倾覆而晏然自守,将受四海之责矣!”俭然之。[9]当初,扬州刺史文钦,骁勇果敢超过他人,曹慡因与他同乡,所以非常器重他。文钦依仗曹慡的权势,也常常盛气凌人。曹慡被杀后,文钦內心十分恐惧,又喜好虚报俘虏的人数以邀功求赏,司马师常常约束遏制他,因此他对司马师十分怨恨。镇东将军丘俭平素与夏侯玄、李丰 ![]() 二年(乙亥、255) 二年(乙亥,公元255年) [1]舂,正月,俭、钦矫太后诏,起兵于寿舂,移檄州郡以讨司马师,乃表言:“相国懿,忠正,有大勋于社稷,宜宥及后世,请废师,以侯就第,以弟昭代之。太尉孚,忠孝小心,护军望,忠公亲事,皆宜亲宠,授以要任。”望,孚之子也。俭又遣使邀镇南将军诸葛诞,诞斩其使。俭、钦将五六万众渡淮,西至项;俭坚守,使钦在外为游兵。 [1]舂季,正月,丘俭、文钦假称受太后诏书,在寿舂起兵,并向各州郡发檄文以共同讨伐司马师,又上表说:“相国司马懿,为人忠正,为家国立了伟大功勋,应该宽宥他的后世,请求只废掉司马师的官职,让他以侯爵的⾝分退居家中,让其弟司马昭代替他。太尉司马孚尽忠尽孝小心奉职,护军司马望也能忠心耿耿尽职尽责,他们都应得到亲近和信任,授予他们重要职务。”司马望是司马孚之子。丘俭又派使者邀请镇南将军诸葛诞共讨司马师,但诸葛诞杀掉了使者。丘俭、文钦率五六万大军渡过淮河,向西到达项县;丘俭坚守城池,让文钦在外率领游动兵力。 司马师问计于河南尹王肃,肃曰:“昔关羽虏于噤于汉滨,有北向争天下之志,后孙权袭取其将士家属,羽士众一旦瓦解。今淮南将士⽗⺟ ![]() ![]() 司马师向河南尹王肃询问计策,王肃说:“从前关羽在汉⽔之滨俘虏了于噤,有向北争夺天下的志向,后来孙权袭击攻取了其将士的家属,结果关羽的军队一下子就瓦解了。现在淮南众将士的⽗⺟ ![]() ![]() 师问计于光禄勋郑袤曰,袤曰:“丘俭好谋而不达事情,文钦勇而无算。今大军出其不意,江、淮之卒,锐而不能固,宜深沟⾼垒以挫其气,此亚夫之长策也。”师称善。 司马师向光禄勋郑袤询问御敌之策,郑袤说:“丘俭善于谋划但不能通达事情,文钦有勇而无谋。如今大军出其不意地进攻,而江、淮地区的士卒,锐气是不能持久的,您应该深挖沟⾼立垒以挫其锐气,这是汉代周亚夫用过的妙计。”司马师称赞这个计策好。 师以荆州刺史王基为行监军,假节,统许昌军。基言于师曰:“淮南之逆,非吏民思 ![]() ![]() 司马师任命荆州刺史王基为行监军,借用符节,统率许昌军队。王基对司马师说:“淮南的叛逆,并不是吏卒和百姓想要作 ![]() ![]() ![]() 闰月,甲申,师次于桥,俭将史招、李续相次来降。王基复言于师曰:“兵闻拙速,未睹为巧之久也。方今外有強寇,內有叛臣,若不时决,则事之深浅未可测也。议者多言将军持重。将军持重,是也;停军不进,非也。持重,非不行之谓也,进而不可犯耳。今保壁垒以积实资虏而远运军粮,甚非计也。”师犹未计。基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彼得亦利,我得亦利,是谓争地,南顿是也。”遂辄进据南顿,俭等人项亦 ![]() 闰月,甲申(初一),司马师驻军于桥,丘俭的将领史招、李续相继来投降。王基又对司马师说:“用兵只听说宁拙而能速胜,还未见过求巧而能持久。如今外部有強大的敌人,內部有叛 ![]() [2]癸未,征西将军郭淮卒,以雍州刺史陈泰代之。 [2]癸未(疑误),征西将军郭淮去世,任命雍州刺史陈泰接替其职。 [3]吴丞相峻率骠骑将军吕据、左将军会稽留赞袭寿舂,司马师命诸军皆深壁⾼垒,以待东军之集。诸将请进军攻项,师曰:“诸军知其一,未知其二。淮南将士本无反志,俭、钦说 ![]() ![]() [3]吴国丞相孙峻率领骠骑将军吕据、左将军会稽人留赞袭击寿舂,司马师命令各队部都加固加⾼营垒坚守不出,以等待东部军队的到来。各位将领请求进军攻打项县,司马师说:“诸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淮南的将士们本来没有反叛之心,丘俭、文钦说服劝 ![]() ![]() ![]() 俭之初起,遣健步赍书至兖州,兖州刺史邓艾斩之,将兵万余人,兼道前进,先趋乐嘉城,作浮桥以待师。俭使文钦将兵袭之。师自汝 ![]() ![]() 丘俭起兵之初,曾派遣善于走路的人到兖州送信,兖州刺史邓艾把他杀了。然后领兵一万多人,兼程前进,抢先赶到乐嘉城,制作了浮桥以等待司马师的大军。丘俭让文钦领兵去袭击乐嘉城。但司马师从汝 ![]() ![]() ![]() 殿中人尹大目小为曹氏家奴,常在天子左右,师将与俱行,大目知师一目已出,启云:“文钦本是明公腹心,但为人所误耳;又天子乡里,素与大目相信,乞为公追解语之,令还与公复好。”师许之,大目单⾝乘大马,被铠胄,追钦,遥相与语,大目心实 ![]() ![]() ![]() ![]() 殿中员官尹大目从小就是曹氏家奴,经常在天子左右侍奉,司马师带着他一起出来,尹大目知道司马师的一只眼已经突了出来,病情严重,就启禀说:“文钦本是您的心腹之人,只是被人所蒙蔽而已;他又是天子的同乡,平时与我互相信任,我请求为您去追赶并劝解他,让他与您恢复旧 ![]() ![]() 是⽇,丘俭闻钦退,恐惧夜走,众遂大溃。钦还至项,以孤军无继,不能自立, ![]() 这天,丘俭听说文钦败退,十分恐惧,就连夜逃走,将士也随之四散溃逃。文钦退回到项县,因孤军无援,自己难以立⾜,想要回到寿舂,而寿舂已经溃败,于是就投奔了吴国。吴国孙峻到达东兴,听说丘俭等人失败,壬寅(十九⽇),进军到橐皋,文钦⽗子到军前来投降。丘俭逃走,向北到了慎县,左右的士兵逐渐都弃他而去,丘俭就蔵⾝于⽔边的草丛中。甲辰(二十一⽇),安风津的百姓张属走过去杀掉了丘俭,丘俭的首级送到京师,于是加封张属为侯爵。诸葛诞到达寿舂,寿舂城中十余万人口害怕被杀,有的人流窜到山林川泽,有的人则分散地逃⼊吴国。诏令任命诸葛诞为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诸军事。 夷丘俭三族。俭 ![]() ![]() 诛杀丘俭的三族。丘俭的同 ![]() ![]() [4]舞 ![]() ![]() [4]舞 ![]() ![]() [5]吴孙峻闻诸葛诞已据寿舂,乃引兵还。以文钦为都护、镇北大将军、幽州牧。 [5]吴国的孙峻听到诸葛诞已经占据了寿舂,就领兵返回。任命文钦为都护、镇北大将军和幽州牧。 [6]三月,立皇后卞氏,大赦。后,武宣皇后弟秉之曾孙女也。 [6]三月,立皇后卞氏,实行大赦。皇后是武宣皇后的弟弟卞秉的曾孙女。 [7]秋,七月,吴将军孙仪、张怡、林恂谋杀孙峻,不克,死者数十人。全公主谮朱公主于峻,曰“与仪同谋”峻遂杀朱公主。 [7]秋季,七月,吴国将军孙仪、张怡、林恂等人要谋杀孙峻,未能成功,被杀者有数十人。全公主在孙峻面前诽谤朱公主,说她与孙仪是同谋,于是孙峻又杀了朱公主。 峻使卫尉冯朝城广陵,功费甚众,举朝莫敢言,唯滕胤谏止之,峻不从,功卒不成。 孙峻派卫尉冯朝修筑广陵城,耗资大巨,整个朝廷无人敢劝说,只有滕胤进谏劝止,但孙峻不听,工程终究未能完成。 [8]汉姜维复议出军,征西大将军张翼廷争,以为:“国小民劳,不宜黩武。”维不听,率车骑将军夏侯霸及翼同进。八月,维将数万人至罕,趋狄道。 [8]蜀汉的姜维又讨论出兵之事,征西大将军张翼在朝廷上劝谏他,认为:“家国弱小民人劳苦,不宜滥用兵力。”但姜维不同意,还是率领车骑将军夏侯霸以及张翼共同进军。八月,姜维率领数万人到达罕县,并向狄道进军。 征西将军陈泰敕雍州刺史王经进屯狄道,须泰军到,东西合势乃进。泰军陈仓,经所统诸军于故关与汉人战不利,经辄渡洮⽔。泰以经不坚据狄道,必有他变,率诸军以继之。经已与维战于洮西,大败,以万余人还保狄道城,余皆奔散,死者万计。张翼请维曰:“可以止矣,不宜复进,或毁此大功,为蛇画⾜。”维大怒,遂进围狄道。 征西将军陈泰命令雍州刺史王经进驻狄道,等待陈泰军队到达,再把东西兵力合在一起进军。陈泰军队驻扎在陈仓,而王经所统领的各军在旧边关地区与蜀汉 ![]() ![]() ![]() 辛未,诏长⽔校尉邓艾行安西将军,与陈泰并力拒维,戊辰,复以太尉孚为后继。泰进军陇西,诸将皆曰:“王经新败,贼众大盛,将军以乌合之众,继败军之后,当乘胜之锋,殆必不可。古人有言:‘蝮蛇螫手,壮士解腕。’《孙子》曰:‘兵有所不击,地有所不守。’盖小有所失而大有所全故也。不如据险自保,观衅待敝,然后进救,此计之得者也。”泰曰:“姜维提轻兵深⼊,正 ![]() ![]() ![]() ![]() 辛未(二十二⽇),诏命长⽔校尉邓艾出任安西将军,与陈泰协力抵抗姜维,戊辰(疑误),又让太尉司马孚为后续队部。陈泰进军至陇西,诸将都对陈泰说:“王经新近才失败,敌兵气势正盛,而将军您率领临时杂凑起来的军队,又是继败军之后,去抵挡正乘胜前进的锋锐队部,恐怕必定不能取胜。古人有言:‘被蝮蛇螫了手,壮士就砍掉了手腕。’《孙子》说:‘兵有时不必出击,地有时不必坚守。’这是因为小的方面有所失而大的方面就能保全的缘故。您不如先占据险要之地以求自何,观察敌人的失误等待敌人出现漏洞,然后再进军救援,这个计策是最好的。”陈泰说:“姜维带领轻装军队深⼊我境,正是想与我们在原野上一争锋芒,希求一战而胜。王经应当⾼筑营垒坚守不出,挫败敌人的锐气,但现在竟与敌人 ![]() ![]() ![]() ![]() ![]() ![]() 泰每以一方有事,辄以虚声忧动天下,故希简上事,驿书不过六百里。大将军昭曰:“陈征西沈勇能断,荷方伯之重。救将陷之城,而不求益兵,又希简上事,必能办贼者也。都督大将不当尔琊!” 陈泰常常认为,凡是发生情况,有关人员总要虚张声势扰动国全,因此他自己奏事既稀少又简略,传递书信不用每⽇超过六百里的加急文书。大将军司马昭说:“征西将军陈泰沉着勇敢能果断行事,承担了一个方面的重任。救援将要失陷的城池而不要求增加兵力,上书言事又稀少而简略,是个必能打败敌兵的人。都督大将难道不应象他那样么!” 姜维退驻钟提。 姜维退兵,驻守在钟提。 [9]初,吴大帝不立太庙,以武烈尝为长沙太守,立庙于临湘,使太守奉祠而已。冬,十二月,始作太庙于建业,尊大帝为太祖。 [9]当初,吴大帝孙权不立太庙,因为武烈皇帝孙坚曾任长沙太守,所以在临湘县立了庙,让太守供奉祭祠而已。冬季,十二月,开始在建业建筑太庙,尊吴大帝孙权为太祖。 Www.YaNdXS.cC |
上一章 资治通鉴 下一章 ( → ) |
资治通鉴vip未删节下载由网友提供,《资治通鉴》情节富于变化、节奏流畅,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文学作品,眼袋小说网免费提供资治通鉴最新清爽干净的文字章节在线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