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情节富于变化,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小说 |
![]() |
|
眼袋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 书号:10116 时间:2017/3/25 字数:42059 |
上一章 六纪魏 下一章 ( → ) | |
起著雍敦牂,尽旃蒙⾚奋若,凡八年。 烈祖明皇帝下 ◎ 景初二年戊午,公元二三八年 舂,正月,帝召司马懿于长安,使将兵四万讨辽东。议臣或以为四万兵多,役费难供。帝曰:“四千里征伐,虽云用奇,亦当任力,不当稍计役费也。”帝谓懿曰:“公孙渊将何计以待君?”对曰:“渊弃城豫走,上计也;据辽东拒大军,其次也;坐守襄平,此成禽耳。”帝曰:“然则三者何出?”对曰:“唯明智能审量彼我,乃豫有所割弃。此既非渊所及,又谓今往孤远,不能支久,必先拒辽⽔,后守襄平也。”帝曰:“还往几⽇?”对曰:“往百⽇,攻百⽇,还百⽇,以六十⽇为休息,如此,一年⾜矣。” 公孙渊闻之,复遣使称臣,求救于吴。吴人 ![]() 帝问吏部尚书卢毓:“谁可为司徒者?”毓荐处士管宁。帝不能用,更问其次,对曰:“敦笃至行,则太中大夫韩暨;亮直清方,则司隶校尉崔林;贞固纯粹,则太常常林。”二月,癸卯,以韩暨为司徒。 汉主立皇后张氏,前后之妹也。立王贵人子璿为皇太子,瑶为定安王。大司农河南孟光问太子读书及情 ![]() ![]() ![]() ![]() 吴人铸当千大钱。 夏,四月,庚子,南乡恭侯韩暨卒。 庚戌,大赦。 六月,司马懿军至辽东,公孙渊使大将军卑衍、杨祚将步骑数万屯辽隧,围堑二十馀里。诸将 ![]() ![]() ![]() ![]() ![]() ![]() ![]() ![]() ![]() ![]() 初,渊兄晃为恭任子在洛 ![]() ![]() ![]() ![]() 九月,吴改元⾚乌。 吴步夫人卒。初,吴主为讨虏将军,在吴,娶吴郡徐氏。太子登所生庶 ![]() ![]() 吴主使中书郞吕壹典校诸官府及州郡文书,壹因此渐作威福,深文巧诋,排陷无辜,毁短大臣,纤介必闻。太子登数谏,吴主不听,群臣莫敢复言,皆畏之侧目。壹诬⽩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吴主怒,收嘉,系狱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侍中北海是仪独云无闻,遂见穷诘累⽇,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厄以闻知当有本末。”据实答问,辞不倾移,吴主遂舍之;嘉亦得免。上大将军陆逊、太常潘濬忧壹 ![]() ![]() ![]() ![]() ![]() 壹既伏诛,吴主使中书郞袁礼告谢诸大将,因问时事所当损益。礼还,复有诏责诸葛瑾、步骘、硃然、吕岱等曰:“袁礼还云:‘与子瑜、子山、义封、定公相见,并咨以时事当有所先后,各自以不掌民事,不肯便有所陈,悉推之伯言、承明。伯言、承明见礼,泣涕恳恻,辞旨辛苦,至乃怀执危怖,有不自安之心。’闻之怅然,深自刻怪!何者?夫惟圣人能无过行,明者能自见耳。人之举厝,何能悉中!独当己有以伤拒众意,忽不自觉,故诸君有嫌难耳。不尔,何缘乃至于此乎”与诸君从事,自少至长,发有二⾊,以谓表里⾜以明露,公私分计⾜用相保,义虽君臣,恩犹骨⾁,荣福喜戚,相与共之。忠不匿情,智无遗计,事统是非,诸君岂得从容而已哉!同船济⽔,将谁与易!齐桓有善,管子未尝不叹,有过未尝不谏,谏而不得,终谏不止。今孤自省无桓公之德,而诸君谏诤未出于口,仍执嫌难。以此言之,孤于齐桓良优,未知诸君于管子何如耳!” 冬,十一月,壬午,以司空卫臻为司徒,司隶校尉崔林为司空。 十二月,汉蒋琬出屯汉中。 乙丑,帝不豫。辛巳,立郭夫人为皇后。 初,太祖为魏公,以赞令刘放、参军事孙资皆为秘书郞。文帝即位,更命秘书曰中书,以放为监,资为令,遂掌机密。帝即位,尤见宠任,皆加侍中、光禄大夫,封本县侯。是时,帝亲览万机,数兴军旅,腹心之任,皆二人管之;每有大事,朝臣会议,常令决其是非,择而行之。中护军蒋济上疏曰:“臣闻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蔽,古之至戒也。往者大臣秉事,外內扇动;陛下卓然自览万机,莫不祗肃。夫大臣非不忠也,然威权在下,则众心慢上,势之常也。陛下既已察之于大臣,愿无忘于左右。左右忠正远虑,未必贤于大臣,至于便辟取合,或能工之。今外所言,辄云中书。虽使恭慎,不敢外 ![]() 刘放、孙资久典机任,献、肇心內不平;殿中有 ![]() ![]() ![]() ![]() ![]() ◎ 景初三年己未,公元二三九年 舂,正月,懿至,⼊见,帝执其手曰:“吾以后事属君,君与曹慡辅少子。死乃可忍,吾忍死待君,得相见,无所复恨矣!”乃召齐、秦二王以示懿,别指齐王芳谓懿曰:“此是也,君谛视之,勿误也!”又教齐王令前抱懿颈。懿顿首流涕。是⽇,立齐王为皇太子。帝寻殂。帝沈毅明敏,任心而行,料简功能,屏绝浮伪。行师动众,论决大事,谋臣将相,咸服帝之大略。 ![]() ![]() 孙盛论曰:闻之长老,魏明帝天姿秀出,立发垂地,口吃少言,而沈毅好断。初,诸公受遗辅导,帝皆以方任处之,政自己出。优礼大臣,开容善直,虽犯颜极谏,无所摧戮,其君人之量如此之伟也。然不思建德垂风,不固维城之基,至使大权偏据,社稷无卫,悲夫! 太子即位,年八岁;大赦。尊皇后曰皇太后,加曹慡、司马懿侍中,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诸所兴作宮室之役,皆以遗诏罢之。慡、懿各领兵三千人更宿殿內,慡以懿年位素⾼,常⽗事之,每事咨访,不敢专行。 初,并州刺史东平毕轨及邓飏、李胜、何晏、丁谧皆有才名而急于富贵,趋时附势,明帝恶其浮华,皆抑而不用。曹慡素与亲善,及辅政,骤加引擢,以为腹心。晏,进之孙;谧,斐之子也。晏等咸共推戴慡,以为重权不可委于人。丁谧为慡画策,使慡⽩天子发诏,转司马懿为太傅,外以名号尊之,內 ![]() ![]() 三月,以征东将军満宠为太尉。 夏,四月,吴督军使者羊道击辽东守将,俘民人而去。 汉蒋琬为大司马,东曹掾犍为杨戏,素 ![]() ![]() ![]() 又督农杨;敏尝毁琬曰:“作事愦愦,诚不及前人。”或以⽩琬,主者请推治敏,琬曰:“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主者乞问其愦愦之状,琬曰:“苟其不如,则事不理,事不理,则愦愦矣。”后敏坐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适莫,敏得免重罪。 秋,七月,帝始亲临朝。 八月,大赦。 冬,十月,吴太常潘濬卒。吴主以镇南将军吕岱代濬,与陆逊共领荆州文书。岱时年已八十,体素精勤,躬亲王事,与逊同心协规,有善相让,南士称之。十二月,吴将廖式杀临贺太守严纲等,自称平南将军,攻零陵、桂 ![]() ![]() ![]() ![]() 吴都乡侯周胤将兵千人屯安公,有罪,徙庐陵;诸葛瑾、步骘为之请。吴主曰:“昔胤年少,初无功劳,横受精兵,爵以侯将,盖念公瑾以及于胤也。而胤恃此,酗 ![]() ![]() ![]() ![]() ![]() 十二月,诏复以建寅之月为正。 邵陵厉公上 ◎ 正始元年庚申,公元二四零年 舂,旱。 越巂蛮夷数叛汉,杀太守,是后太守不敢之郡,寄治定安县,去郡八县馀里。汉主以巴西张嶷为越巂太守,嶷招慰新附,诛讨強猾,蛮夷畏服,郡界悉平,复还旧治。 冬,吴饥。 ◎ 正始二年辛酉,公元二四一年 舂,吴人将伐魏。零陵太守殷札言于吴主曰:“今天弃曹氏,丧诛累见,虎争之际而幼童涖事。陛下⾝自御戎,取 ![]() ![]() ![]() ![]() 五月,吴太子登卒。 吴兵犹在荆州,太傅懿曰:“柤中民夷十万,隔在⽔南,流离无主,樊城被攻,历月不解,此危事也,请自讨之。”六月,太傅懿督诸军救樊;吴军闻之,夜遁。追至三州口,大获而还。 闰月,吴大将军诸葛瑾卒。瑾长子恪先已封侯,吴主以恪弟融袭爵,摄兵业,驻安公。 汉大司马蒋琬以诸葛亮数出秦川,道险,运粮难,卒无成功。乃多作舟船, ![]() ![]() ![]() 朝廷 ![]() 管宁卒。宁名行⾼洁,人望之者,邈然若不可及,即之熙熙和易。能因事导人于善,人无不化服。及卒,天下知与不知,闻之无不嗟叹。 ◎ 正始三年壬戌,公元二四二年 舂,正月,汉姜维率偏军自汉中还住涪。 吴主立其子和为太子,大赦。三月,昌邑景侯満宠卒。秋,七月,乙酉,以领军将军蒋济为太尉。 吴主遣将军聂友、校尉陆凯将兵三万击儋耳、珠崖。 八月,吴主封子霸为鲁王。霸,和⺟弟也,宠爱崇特,与和无殊。尚书仆 ![]() ![]() ◎ 正始四年癸亥,公元二四三年 舂,正月,帝加元服。吴诸葛恪袭六安,掩其民人而去。 夏,四月,立皇后甄氏,大赦。后,文昭皇后兄俨之孙也。 五月,朔,⽇有食之,既。 冬,十月,汉蒋琬自汉中还住涪,疾益甚,以汉中太守王平为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督汉中。 十一月,汉主以尚书令费祎为大将军、录尚书事。 吴丞相顾雍卒。 吴诸葛恪远遣谍人观相径要, ![]() ![]() 步骘、硃然各上疏于吴主曰:“自蜀还者,咸言蜀 ![]() ![]() ![]() 征东将军、都督扬、豫诸军事王昶上言:“地有常险,守无常势。今屯宛去襄 ![]() 宗室曹冏上书曰:“古之王者,必建同姓以明亲亲,必树异姓以明贤贤。亲亲之道专用,则其渐也微弱;贤贤之道偏任,则其敝也劫夺。先圣知其然也,故博求亲疏而并用之,故能保其社稷,历经长久。今魏尊尊之法虽明,亲亲之道未备,或任而不重,或释而不任。臣窃惟此,寝不安席,谨撰合所闻,论其成败曰:昔夏、商、周历世数十,而秦二世而亡。何则?三代之君与天下共其民,故天下同其忧;秦王独制其民,故倾危而莫救也。秦观周之弊,以为小弱见夺,于是废五等之爵,立郡县之官,內无宗子以自毘辅,外无诸侯以为籓卫,譬犹芟刈股肱,独任 ![]() ![]() ![]() ![]() ![]() ![]() ◎ 正始五年甲子,公元二四四年 舂,正月,吴主以上大将军陆逊为丞相,其州牧、都护、领武昌事如故。 征西将军、都督雍、凉诸军事夏侯玄,大将军慡之姑子也。玄辟李胜为长史,胜及尚书邓飏 ![]() ![]() 闰月,汉主遣大将军费祎督诸军救汉中,将行,光禄大夫来敏诣祎别,求共围棋;于时羽檄 ![]() 夏,四月,丙辰朔,⽇有食之。 大将军慡兵距兴势不得进,关中及氐、羌转输不能供,牛马骡驴多死,民夷号泣道路,涪军及费祎兵继至。参军杨伟为慡陈形势,宜急还,不然,将败。邓飏、李胜与伟争于慡前。伟曰:“飏、胜将败家国事,可斩也!”慡不悦。太傅懿与夏侯玄书曰:“《舂秋》责大德重。昔武皇帝再⼊汉中,几至大败,君所知也。今兴势至险,蜀已先据,若进不获战,退见邀绝,覆军必矣,将何以任其责!”玄惧,言于慡;五月,引军还。费祎进据三岭以截慡,慡争险苦战,仅乃得过,失亡甚众,关中为之虚耗。 秋,八月,秦王询卒。 冬,十二月,安 ![]() 是岁,汉大司马琬以病固让州职于大将军祎,汉主乃以祎为益州刺史,以侍中董允守尚书令,为祎之副。时战国多事,公务烦猥,祎为尚书令,识悟过人,每省读文书,举目暂视,已究其意旨,其速数倍于人,终亦不忘。常以朝晡听事,其间接纳宾客,饮食嬉戏,加之博弈,每尽人之 ![]() ![]() ◎ 正始六年乙丑,公元二四五年 舂,正月,以票骑将军赵俨为司空。 吴太子和与鲁王同宮,礼秩如一,群臣多以为言,吴主乃命分宮别僚;二子由是有隙。卫将军全琮遣其子寄事鲁王,以书告丞相陆逊,逊报曰:“弟子苟有才,不忧不用,不宜私出以要荣利;若其不佳,终为取祸。且闻二宮势敌,必有彼此,此古人之厚忌也。”寄果阿附鲁王,轻为 ![]() ![]() ![]() ![]() 吴主长女鲁班适左护军全琮,少女小虎适骠骑将军硃据。全公主与太子⺟王夫人有隙,吴主 ![]() ![]() ![]() ![]() ![]() 夏,六月,都乡穆侯赵俨卒。 秋,七月,吴将军马茂谋杀吴主及大臣以应魏,事怈,并 ![]() 八月,以太常⾼柔为司空。 汉甘太后殂。 吴主遣校尉陈勋将屯田及作士三万人,凿句容中道,自小其至云 ![]() 冬,十一月,汉大司马琬卒。 十二月,汉费祎至汉中,行围守。汉尚书令董允卒;以尚书吕乂为尚书令。董允秉心公亮,献可替否,备尽忠益,汉主甚严惮之。宦人⻩皓,便僻佞慧,汉主爱之。允上则正⾊规主,下则数责于皓。皓畏允,不敢为非,终允之世,皓位不过⻩门丞。费祎以选曹郞汝南陈祗代允为侍中,祗矜厉有威容,多技艺,挟智数,故祎以为贤,越次而用之。祗与皓相表里,皓始预政,累迁至中常侍, ![]() ![]() 段译 烈祖明皇帝下景初二年(戊午、238) 魏纪六魏明帝景初二年(戊午,公元238年) [1]舂,正月,帝召司马懿于长安,使将兵四万讨辽东。议臣或以为四万兵多,役费难供。帝曰:“四千里征伐,虽云用奇,亦当任力,不当稍计役费也。”帝谓懿曰:“公孙渊将何计以待君?”对曰:“渊弃城豫走,上计也;据辽东拒大军,其次也;坐守襄平,此成禽耳。”帝曰:“然则三者何也?”对曰:“唯明智能审量彼我,乃豫有所割弃。此既非渊所及,又谓今往孤远,不能支久,必先拒辽⽔,后守襄平也。”帝曰:“还往几乎⽇?”对曰:“往百⽇,攻百⽇,还百⽇,以六十⽇为休息,如此,一年⾜矣。” [1]舂季,正月,明帝从长安召回司马懿,命他率军四万人讨伐辽东。参预谋议的大臣有的认为四万兵员太多,军费难以提供。明帝说:“四千里远征讨伐,虽说要出奇制胜,但也应当依靠实力,不应斤斤计较军费。”明帝对司马懿说:“公孙渊放弃守城先行逃走,是上策;据守辽东抗拒大军,是中策;如死守襄平,必被生擒。”明帝说:“那么,三者中他将采用哪一种?”回答说:“只有明智的人,才能审慎度量敌我双方的力量,才会预先有所舍弃。这既不是公孙渊的才智所能达到的,他又会认为我军是孤军远征,不能支持长久,一定是先在辽⽔抗拒,然后退守襄平。”明帝说:“往返需多少天?”回答说:“进军一百天,攻战一百天,返回一百天,以六十天作为休息⽇,这样的话,一年⾜够了。” 公孙渊闻之,复遣使称臣,求救于吴。吴人 ![]() 公孙渊听到消息,再次源遣使节称臣,向吴国求救。吴国打算杀掉来使,羊说:“不可,这是发怈匹夫一时怒气,而破坏称霸称王的大计,不如就势厚待他,然后派遣奇兵暗中前往,以胁迫公孙渊归附。如果魏讨伐不能取胜,而我军远赴救难,便与远方夷族结下恩情,大义表现于万里之外。如果双方 ![]() 帝问于护军将军蒋济曰:“孙权其救辽东乎?”济曰:“彼知官备已固,利不可得,深⼊则非力所及,浅⼊则劳而无获;权虽弟子在危,犹将不动,况异域之人,兼以往者之辱乎!今所以外扬此声者,谲其行人,疑之于我,我之不克,冀其折节事已耳。然沓渚之间去渊尚远,若大军相守,事不速决,则权之浅规,或得轻兵掩袭,未可测也。” 明帝向护军将军蒋济问道:“孙权会救援辽东吗?”蒋济说:“孙权知道我们戒备严密,不可能从中渔利,援军深⼊则力所不及,不深⼊势必徒劳无功;即使是儿子、兄弟处于那种危险境地,孙权都不会出动,何况是异域他国之人,加之以前还被羞辱过。如今所以向外宣扬出兵救辽,不过是欺骗辽东来使,使我们产生疑惧,一旦我们不能攻克,希望公孙渊向他臣服而已。可是沓渚县离公孙渊所在地相距还远,如果大军受到阻碍,相持不下,战斗不能速决,那么孙权的临时决策,或者轻兵突袭,就不可预料了。” [2]帝问吏部尚书卢毓:“谁可为司徒者?”毓荐处士管宁。帝不能用,更问其次,对曰:“敦笃至行,则太中大夫韩暨;亮直清方,则司隶校尉崔林;贞固纯粹,则太常常林。”二月,癸卯,以韩暨为司徒。 [2]明帝问吏部尚书卢毓说:“谁可以担任司徒?”卢毓推荐处士管宁,明帝不采用,又问其次的人选,卢毓答道:“敦厚忠诚的是太中大夫韩暨,耿直⾼洁的是司隶校尉崔林,忠贞纯朴的是太常常林。”二月,癸卯(十一⽇),任命韩暨担任司徒。 [3]汉主立皇后张氏,前后之妹也。立王贵人子为皇太子,瑶为定安王。 [3]汉王立张氏为皇后,是前皇后的妹妹。立王贵人的儿子刘为皇太子,刘瑶为定安王。 大司农河南孟光问太子读书及情 ![]() ![]() ![]() ![]() 蜀大司农河南人孟光向秘书郞王询问太子读书情况及 ![]() ![]() ![]() ![]() ![]() [4]吴人铸当千大钱。 [4]吴国铸造可当一千的大钱。 [5]夏,四月,庚子,南乡恭侯韩暨卒。 [5]夏季,四月,庚子(初九),南乡恭侯韩暨去世。 [6]庚戍,大赦。 [6]庚戌(十九⽇),魏大赦天下。 [7]六月,司马懿军至辽东,公孙渊使大将军卑衍、杨祚将步骑数万屯辽隧,围堑二十余里。诸将 ![]() ![]() ![]() [7]六月,司马懿大军到达辽东,公孙渊命大将军卑衍、杨祚统率步、骑兵数万人驻扎在辽隧,围城挖掘了长达二十余里的壕沟。魏军将领们想要攻城,司马懿说:“敌人所以坚守壁垒不肯决战,是打算拖死我军,现在攻打他们,正中其计。而且敌人主力在此,他们的老巢必定空虚,我军直指襄平,必能攻破。”于是,打出许多战旗,佯作要向南方出动,卑衍等率全部精锐队部随之向南。司马懿率军暗中渡过辽河,向北 ![]() ![]() ![]() 秋,七月,大霖雨,辽⽔暴涨,运船自辽口径至城下。雨月余不止,平地⽔数尺;三军恐, ![]() ![]() ![]() ![]() 秋季,七月,连降大雨,辽河暴涨,运粮船队从辽口直抵城下。大雨下了一个多月不停,平地⽔深数尺,魏三军恐惧,打算迁移营垒,司马懿下令军中:“有敢说迁营者斩!”都督令史张静违抗命令,被斩,军心这才定安。敌人依仗⽔势,砍柴放牧依然如故,将领们想要俘获他们,司马懿都不准许。司马陈说:“从前攻打上庸,八支队部同时进发,⽇夜不停,所以能用十六天时间攻下坚城,斩杀孟达。这次远征而来,反而更安闲迟缓,我私下感到疑惑。”司马懿说:“孟达兵少但存粮可支撑一年,我军将士四倍于孟达,但粮食不能支持一个月。以一个月攻打一年,怎么可以不快速?以四个兵士攻击一个敌人,即使丧失一半而能够攻克,都应当去做,所以不顾死伤地強攻,是与粮食竞争啊!如今敌众我寡,敌饥我 ![]() ![]() 雨霁,懿乃合围,作土山地道,橹钩冲,昼夜攻之,矢石如雨。渊窘急,粮尽,人相食,死者甚多,其将杨祚等降。八月,渊使相国王建、御史大夫柳甫请解围却兵,当君臣面缚。懿命斩之,檄告渊曰:“楚、郑列国,而郑伯犹⾁袒牵羊 ![]() ![]() 雨止,司马懿随即合拢包围圈,⾼堆土山,深挖地道,用⼲、橹车、钩梯、冲车,⽇夜攻城, ![]() ![]() 渊之将反也,将军纶直、贾范等苦谏,渊皆杀之,懿乃封直等之墓,显其遗嗣,释渊叔⽗恭之囚。国中人 ![]() 公孙渊将要反叛时,将军纶直、贾范等苦苦劝阻,都被公孙渊诛杀。司马懿于是堆土加⾼纶直等人的坟墓,显扬他们的弟子,释放了为朝廷所立而被公孙渊囚噤的叔⽗。中原人想要返回故里,听任自便。然后班师。 初,渊兄晃为恭任子在洛 ![]() ![]() ![]() ![]() 最初,公孙渊的哥哥公孙晃作为公孙恭的人质住在洛 ![]() ![]() ![]() [8]九月,吴改元⾚乌。 [8]九月,吴改年号为⾚乌。 [9]吴步夫人卒。 [9]吴步夫人去世。 初,吴主为讨虏将军,在吴,娶吴郡徐氏;太子登所生庶 ![]() ![]() 起初,吴王任讨虏将军,驻守吴郡,娶吴郡人徐氏。太子孙登生⺟出⾝卑 ![]() [10]吴主使中书郞吕壹典校诸官府及州郡文书,壹因此渐作威福,深文巧诋,排陷无辜,毁短大臣,纤介必闻。太子登数谏,吴主不听,群臣莫敢复言,皆畏之侧目。 [10]吴王让中书郞吕壹主管各官府及州郡公文,吕壹因此渐渐作威作福起来,援引法律条文进行狡诈的诋毁,排斥陷害无辜,诽谤朝廷大臣,连细微小事也禀闻吴王。太子孙登屡次规劝,吴王都不接受,群臣不敢再表示意见,对吕壹都深怀恐惧,侧目而视。 壹诬⽩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吴主怒,收嘉,系狱验问。时同坐人皆畏怖壹,并言闻之。侍中北海是仪独云无闻,遂见穷诘累⽇,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顾以闻知当有本末。”据实答问,辞不倾移,吴主遂舍之;嘉亦得免。 吕壹诬告前江夏太守刁嘉诽谤讥讽朝政,吴王大怒,逮捕了刁嘉,下狱审问。当时被牵连的人都畏惧吕壹,都说听到过刁嘉诽谤之词,只有侍中北海人是仪一人说没有听到过,于是被连⽇穷追诘问,诏书也越发严厉,群臣都为他捏着一把汗,是仪说:“如今刀锯已经架在脖颈上,我怎敢为刁嘉隐瞒,自取杀⾝灭门之祸,成为不忠的鬼魂?只是要说听到、了解此事,必须有头有尾。”是仪据实回答审问,供辞不改,吴王于是放了他,刁嘉也被免罪。 上大将军陆逊、太常潘浚忧壹 ![]() ![]() ![]() 上大将军陆逊、太常潘浚忧虑吕壹祸 ![]() ![]() 西陵督步骘上疏曰:“顾雍、陆辽、潘浚,志在竭诚,寝食不宁,念 ![]() 西陵督步骘上书说:“顾雍、陆逊、潘浚志在竭诚报国,觉睡吃饭都不安宁,思虑着怎样安国利民,建立家国的长治久安之计,可以说是君王的心腹和肢体,家国的重臣了。应当对他们分别委以重任,不要让其他员官监督他们主管的工作,考核他们的政绩等次。这三位大臣思虑不到的事情就算了,岂敢欺骗辜负君王呢?” 左将军朱据部曲应受三万缗,工王遂诈而受之。壹疑据实取,考问主者,死于杖下;据哀其无辜,厚棺敛之,壹又表据吏为据隐,故厚其殡。吴主数责问据,据无以自明,藉草待罪;数⽇,与军吏刘助觉,言王遂所取。吴主大感悟,曰:“朱据见枉,况吏民乎!”乃穷治壹罪,赏助百万。 左将军朱据的部曲应领受三万钱,工匠王遂将钱诈骗冒领。吕壹怀疑朱据实际将钱私取,拷问朱据部下主事的军吏,将他打死在 ![]() ![]() 丞相雍至廷尉断狱,壹以囚见。雍和颜⾊问其辞状,临出,又谓壹曰:“君意得无 ![]() 丞相顾雍到廷尉审理和判决案件,吕壹以阶下囚⾝分相见,顾雍面⾊温和地审问他的口供,临走出时,又对吕壹说:“您是否还有什么要讲的?”吕壹叩头无语。当时尚书郞怀叙当面责骂羞辱吕壹,顾雍责备怀叙说:“官府有正常的法律,为什么要这样!”有关部门奏请处以吕壹死刑,有的认为应加以烧焚、车裂之刑,以表明他是罪魁祸首,吴王就此事请问中书令会稽人阚泽,阚泽说:“盛明之世,不宜再有此刑。”吴王听从了他的意见。 壹既伏诛,吴主使中书郞袁礼告谢诸大将,因问时事所当损益。礼还,复有诏责诸葛瑾、步骘、朱然、吕岱等曰:“袁礼还云:‘与子瑜、子山、义封、定公相见,并咨以时事当有所先后,各自以不掌民事,不肯便有所陈,悉推之伯言、承明。伯言、承明见礼,泣涕恳恻,辞旨辛苦,至乃怀执危怖,有不自安之心。’闻之怅然,深自刻怪!何者?夫惟圣人能无过行,明者能自见耳。人之举厝,何能悉中!独当己有以伤拒众意,忽不自觉,故诸君有嫌难耳。不尔,何缘乃至于此乎?与诸君从事,自少至长,发有二⾊,以谓表里⾜以明露,公私分计⾜用相保,义虽君臣,恩犹骨⾁,荣福喜戚,相与共之。忠不匿情,智无遗计,事统是非,诸君岂得从容而已哉!同船济⽔,将谁与易!齐桓有善,管子未尝不叹,有过未尝不谏,谏而不得,终谏不止。今孤自省无桓公之德,而诸君谏诤未出于口,仍执嫌难;以此言之,孤于齐桓良优,未知诸君于管子何如耳!” 吕壹既已处死,吴王让中书郞袁礼向诸位大将道歉,同时询问他们对时事兴⾰的意见。袁礼返回后,又有诏书责备诸葛瑾、步骘、朱然、吕岱等说:“袁礼回来后说:‘与诸葛瑾、步骘、朱然、吕岱相见,同时向他们询问时事先后安排的意见,各人都以不掌民事为由,不肯当即发表意见,全推给陆逊、潘浚。陆逊、潘浚见到袁礼,流泪不止,态度诚恳痛切,辞意辛酸痛苦,甚至心怀危惧,有一种感觉不全安的神情。’我听了不噤怅然,內心深感困惑。为什么?天下只有圣人才能无过,只有聪明人才能自察。普通人的举止行动,怎么可能全部正确?自以为是而有伤害抵触众意的地方,一时忽视而没有觉察,所以使各位心存疑忌畏难了。不然的话,有什么缘由至于这样?和各位共事,从年少至年长,如今头发已经花⽩,自以为表里都可以和诸位诚坦相见,公私情分⾜以互保;大义上我们是君臣关系,但恩情上犹如骨⾁至亲,荣耀、福分、喜乐、悲戚,都共同分享和承受。忠臣不应该隐瞒实情,智士不应该保留谋略,不论事情是非如何,各位怎么可以袖手旁观,自得悠闲呢?我们是同舟共济,还有谁能替代?古代齐桓公有善行,管仲没有不赞叹;有过失,没有不直言规劝;如不被采纳,则永不休止地规劝。如今我自知没有齐桓公的德行,可是各位不肯开口直言规劝,仍然采取避嫌畏难的态度,就这一点而言,我比齐桓公还好一点,不知各位比起管仲来又是如何?” [11]冬,十一月,壬午,以司空卫臻为司徒,司隶校尉崔林为司空。 [11]冬季,十一月,壬午(二十四⽇),魏任命司空卫臻担任司徒,司隶校尉崔林担任司空。 [12]十二月,汉蒋琬出屯汉中。 [12]十二月,蜀蒋琬出兵驻扎在汉中。 [13]乙丑,帝不豫。 [13]乙丑(初八),魏明帝患病。 [14]辛巳,立郭夫人为皇后。 [14]辛巳(二十四⽇),魏立郭夫人为皇后。 [15]初,太祖为魏公,以赞令刘放、参军事孙资皆为秘书郞。文帝即位,更名秘书曰中书,以放为监,资为令,遂掌机密。帝即位,尤见宠任,皆加侍中、光禄大夫,封本县侯。是时,帝亲览万机,数兴军旅,腹心之任,皆二人管之;每有大事,朝臣会议,常令决其是非,择而行之。中护军蒋济上疏曰:“臣闻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蔽,古之至戒也。往者大臣秉事,外內扇动;陛下卓然自览万机,菲不祗肃。夫大臣非不忠也,然威权在下,则众心慢上,势之常也。陛下既已察之于大臣,愿无忘之于左右,左右忠正远虑,未必贤于人臣,至于便辟取合,或能工之。今外所言,辄云‘中书’,虽使恭慎,不敢外 ![]() [15]最初,太祖还是魏公时,任命赞令刘放、参军事孙资同时担任秘书郞。文帝即位,改称秘书为中书,任命刘放担任中书监,孙资担任中书令,两人掌管机密。明帝即位,两人尤其受到恩宠信任,都加任侍中、光禄大夫,封为本县侯。这时,明帝亲自处理⽇常政务,屡次出兵,中枢筹划都由他俩掌管;每有家国大事,朝臣集会议事,经常让他俩决断是非,择定而行。中护军蒋济上书说:“我听说大臣权力太重,家国就有危险,左右过于亲近,耳目必受蒙蔽,这是古代最大的戒鉴。以前大臣掌事,內外动摇不安;陛下识见⾼明,亲自处理国事,无不肃然定安。大臣不是不忠,只是权威下移,人们对君王就一定怠慢,这是情势发展的必然。陛下既然已经对大臣有所明察,希望不要忘记左右亲信造成的流弊。左右亲信的忠心和谋略,未必胜于大臣,至于逢 ![]() ![]() ![]() ![]() ![]() 及寝疾,深念后事,乃以武帝子燕王宇为大将军,与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慡、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等对辅政。慡,真之子;肇,休之子也。帝少与燕王宇善,故以后事属之。 到明帝病重卧 ![]() 刘放、孙资久典机任,献、肇心內不平;殿中有 ![]() ![]() ![]() ![]() ![]() 刘放、孙资长久地掌管家国机要,夏侯献、曹肇心中忿忿不平。殿中有一只 ![]() ![]() ![]() 是时,司马懿在汲,帝令给使辟琊,赍手诏召之。先是,燕王为帝画计,以为关中事重,宜遣懿便道自轵关西还长安,事已施行。懿斯须得二绍,前后相违,疑京师有变,乃疾驱⼊朝。 这时,司马懿正在汲县,明帝派遣给使辟琊,带着手诏前去召司马懿。开始,燕王替明帝筹划,认为关中事关重大,应让司马懿走小道从轵关向西回到长安,事情已经施行。司马懿不久又接到第二封诏书,前后矛盾,怀疑京师发生变故,于是急速⼊朝。 三年(己未、239) 三年(己未,公元239年) [1]舂,正月,懿至,⼊见,帝执其手曰:“吾以后事属君,君与曹慡辅少子。死乃可忍,吾忍死待君,得相见,无所复恨矣!”乃召齐、秦二王以示懿,别指齐王芳谓懿曰:“此是也,君谤视之,勿误也!”又教齐王令前抱懿颈。懿顿首流涕。是⽇,立齐王为皇太子。帝寻殂。 [1]舂季,正月,司马懿回到京师,⼊见明帝。明帝拉着他的手说:“我把后事嘱托给您,您要与曹慡一起辅佐幼子。死岂是可以忍住的,我強忍着不死是为等待您。能够与您相见,再无遗恨了。”于是召来齐王曹芳、秦王曹询拜见司马懿,又指着齐王曹芳对司马懿说:“就是他了,您仔细看看,不要看错!”又教齐王曹芳上前抱住司马懿的脖颈,司马懿叩头流泪。这一天,立齐王曹芳为皇太子,明帝旋即去世。 帝沈毅明敏,任心而行,料简功能,屏绝浮伪。行师动众,论决大事,谋臣将相,咸服帝之大略。 ![]() ![]() 明帝深沉刚毅,聪明敏捷,但纵情任 ![]() ![]() 孙盛论曰:闻之长老,魏明帝天姿秀出,立发垂地,口吃少言,而沈毅好断。初,诸公受遗辅导,帝皆以方任处之,政自己出。优礼大臣,开容善直,虽犯颜极谏,无所摧戮,其君人之量如此其伟也。然不思建德垂风,不固维城之基,至使大权偏据,社稷无卫,悲夫! 孙盛论曰:听长辈说,魏明帝容貌英秀出众,站立时长发垂地,有些口吃,话语不多,但 ![]() ![]() [2]太子即位,年八岁;大赦。尊皇后曰皇太后,加曹慡、司马懿侍中,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诸所兴作宮室之役,皆以遗诏罢之 [2]太子曹芳即位,时年八岁。大赦天下。尊称皇后为皇太后,给曹慡、司马懿加封侍中官职,授符节、⻩钺,为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各处修建宮殿的劳役,都以遗诏的名义罢除。 慡、懿各领兵三千人更宿殿內,慡以懿年位素⾼,常⽗事之,每事谘访,不敢专行。 曹慡、司马懿各自领兵三千人轮流在宮內宿卫,曹慡因司马懿年纪已大,地位一向很⾼,经常把他当作⽗辈侍奉,每有事情必去拜访咨询,不敢独断专行。 初,并州刺史东平毕轨及邓扬、李胜、何晏、丁谧皆有才名,而急于富贵,趋时附势,明帝恶其浮华,皆抑而不用。曹慡素与亲善,及辅政,骤加引擢,以为腹心。晏,进之孙;谧,斐之子也。晏等咸共推戴慡,以为重权不可委之于人。丁谧为慡画策,使慡⽩天子发诏,转司马懿为太傅,外以名号尊之,內 ![]() 最初,并州刺史东平人毕轨及邓、李胜、何晏、丁谧都有才名,但急于富贵,趋炎附势,明帝厌恶他们虚浮不实,都加抑制而不录用。曹慡一向与他们亲近友好,到掌权辅政,马上引荐提升,成为心腹。何晏是何进的孙子,丁谧是丁斐之子。何晏等都共同推戴曹慡,认为大权不能托付给别人。丁谧替曹慡出谋划策,让曹慡禀告皇帝发布诏书,改任司马懿为太傅,外表上用虚名使他尊贵,实际上打算让尚书主事,上奏先由曹慡过目,以便控制轻重缓急,曹慡听从其计。二月,丁丑(二十一⽇),任命司马懿担任太傅,曹慡弟曹羲担任中领军,曹训担任武卫将军,曹彦担任散骑常侍、侍讲,其余兄弟都以列侯⾝分侍从,出⼊宮廷噤地,尊贵宠信没有超过他们的了。 慡事太傅,礼貌虽存,而诸所兴造,希复由之。慡徙吏部尚书卢毓为仆 ![]() 曹慡侍奉太傅,外表仍恭敬有礼,但各项决定很少再经他认可。曹慡让吏部尚书卢毓为仆 ![]() ![]() ![]() [3]三月,以征东将军満宠为太尉。 [3]三月,任命征东将军満宠担任太尉。 [4]夏,四月,吴督军使者羊击辽东守将,俘民人而去。 [4]夏季,四月,吴国督军使者羊率军攻击辽东守将,劫掠当地百姓而归。 [5]汉蒋琬为大司马,东曹掾犍为杨戏,素 ![]() ![]() ![]() [5]蜀国蒋琬担任大司马,东曹掾犍为人杨戏,平素 ![]() [6]秋,七月,帝始亲临朝。 [6]秋季,七月,魏帝开始亲临朝政。 [7]八月,大赦。 [7]八月,大赦天下。 [8]冬,古月,吴太常潘浚卒。吴主以镇南将军吕岱代浚,与陆逊共领荆州文书。岱时年已八十,体素精勤,躬亲王事,与逊同心协规,有善相让,南土称之。 [8]冬季,十月,吴国太常潘浚去世。吴王任命镇南将军吕岱接替潘浚,与陆逊共管荆州文书。吕岱时年已经八十,⾝体一直很健康,为官专心勤奋,亲自处理政事,与陆逊同心协力,事情办好时两人互相推让,南方人士对他们非常称道。 十二月,吴将廖式杀临贺太守严纲等,自称平南将军,攻零陵、桂 ![]() ![]() ![]() ![]() 十二月,吴将廖式杀临贺郡太守严纲等,自称平南将军,攻陷零陵、桂 ![]() ![]() ![]() ![]() ![]() ![]() [9]吴都乡侯周胤将兵千人屯安公,有罪,徙庐陵;诸葛瑾、步骘为之请。吴主曰:“昔胤年少,初无功劳,横受精兵,爵以侯将,盖念公瑾以及于胤也。而胤恃此,酗 ![]() ![]() [9]吴国都乡侯周胤率兵一千人驻防安公县,犯了罪,被放逐到庐陵。诸葛瑾、步骘为他求情。吴王说:“以前周胤年幼,开始并无功劳,平⽩地领受精兵,封以侯爵,全都是思念周瑜才对他宠爱的。但周胤依仗恩宠,酗酒荒 ![]() 瑜兄子偏将军峻卒,全琮请使峻子护领其兵。吴主曰:“昔走曹 ![]() ![]() ![]() 周瑜的侄子偏将军周峻去世,全琮请求让周峻的儿子周护接领周峻队部。吴王说:“从前击败曹 ![]() ![]() [10]十二月,诏复以建寅之月为正。 [10]十二月,魏帝下诏恢复以建寅之月为正月。 邵陵厉公上正始元年(庚申、240) 魏邵陵厉公正始元年(庚申,公元240年) [1]舂,旱。 [1]舂季,发生旱灾。 [2]越蛮夷数叛汉,杀太守,是后太守不敢之郡,寄治定安县,去郡八百余里。汉主以巴西张嶷为越太守,嶷招慰新附,诛讨強猾,蛮夷畏服,郡界悉平,复还旧治。 [2]蜀国越郡蛮夷常有叛 ![]() [3]冬,吴饥。 [3]冬季,吴国发生饥荒。 二年(辛酉、241) 二年(辛酉,公元241年) [1]舂,吴人将伐魏。零陵太守殷札言于吴主曰:“今天弃曹氏,丧诛累见,虎争之际而幼童莅事。陛下⾝自御戎,取 ![]() ![]() ![]() ![]() [1]舂季,吴国将要讨伐魏。零陵太守殷札对吴王说:“如今上天废弃曹氏,丧事凶杀不断出现。当此猛虎争斗之际,而让一个孩子临政。陛下应当亲自统率大军,夺取 ![]() ![]() ![]() ![]() ![]() 夏,四月,吴全琮略淮南,决芍陂,诸葛恪攻六安,朱然围樊,诸葛瑾攻中。征东将军王凌、扬州刺史孙礼与全琮战于芍陂,琮败走。荆州刺史胡质以轻兵救樊,或曰:“贼盛,不可迫。”质曰:“樊城卑兵少,故当进军为之外援,不然,危矣。”遂勒兵临围,城中乃安。 夏季,四月,吴国全琮进击淮南,掘开芍陂堤岸,诸葛恪攻打六安,朱然围困樊城,诸葛瑾攻打中。魏征东将军王凌、扬州刺史孙礼与全琮在芍陂 ![]() ![]() [2]五月,吴太子登卒。 [2]五月,吴国太子孙登去世。 [3]吴兵犹在荆州,太傅懿曰:“中民夷十万,隔在⽔南,流离无主,樊城被攻,历月不解,此危事也,请自讨之。”六月,太傅懿督诸军救樊;吴军闻之,夜遁,追至三州口,大获而还。 [3]吴国队部仍留在荆州,太傅司马懿说:“中汉民和夷人有十万之多,隔在沔⽔南岸,流离逃亡,无家可归,樊城被围,已过一个多月还没解除,这是危急之势,请派我亲自前去征讨。”六月,太傅司马懿率领各军救援樊城,吴军听到消息后,连夜遁逃。司马懿率军追到三州口,获大量物资和俘虏而归。 [4]闰月,吴大将军诸葛瑾卒。瑾太子恪先已封侯,吴主以恪弟融袭爵,摄兵业,驻安公。 [4]闰五月,吴国大将军诸葛瑾去世。诸葛瑾的长子诸葛恪先前已被封侯,吴王让诸葛恪弟弟诸葛融承袭⽗亲的爵位,统率⽗亲的队部,驻扎在安公县。 [5]汉大司马蒋琬以诸葛亮数出秦川,道险、运粮难,卒无成功,乃多作舟船, ![]() ![]() ![]() [5]蜀国大司马蒋琬认为诸葛亮屡次出兵秦川,由于道路险阻,转运粮食困难,最终也没有成功,于是大量制造船舰,打算利用汉⽔、沔⽔顺流东下,袭击魏兴、上庸。正逢蒋琬旧病连续发作,没能及时配合吴国行动。大家都认为这样一旦不能取胜,撤退极其困难,不是上策。汉后主派遣尚书令费、中监军姜维等向蒋琬说明大家意见。蒋琬于是上书说:“如今魏的势力已横跨九州,蒂蔓延成长,铲除不易。如果吴国和西蜀齐心合力,首尾夹击,虽然不能迅速实现宏图大志,暂且也可分割其力量,蚕食其国土,摧垮其边陲。然而与吴国二三次约定同时进军,都未能实现。我与费等商议,认为凉州是胡人边塞要地,进退都有依赖,而且当地羌人、胡人都如饥似渴地想着归顺我朝,最好让姜维担任凉州刺史。如果姜维征讨能够控制河西,我将率军继进,作他的后援。如今涪县⽔路陆路四通八达,⾜以应付紧急情况,如果东方、西方发生危险,前去救援都不困难,请把大本营迁到涪县驻屯。”汉后主采纳了这一建议。 [6]朝廷 ![]() [6]魏打算在扬州、豫州之间开荒垦田,积蓄粮⾕,令尚书郞汝南人邓艾到陈县、项县以东至寿舂一带巡视,邓艾认为:“从前太祖大破⻩巾施行屯田,在许都囤积粮⾕用来制胜四方。如今三边都已平定,军事行动集中在淮河以南,每次大军出征,转运军粮的兵士占了一半,耗费多亿。陈县、蔡县一带土地平坦肥沃,可以减少许昌附近稻田,把⽔并⼊河道向东灌溉,命令淮河以北二万人,淮河以南三万人,十分之二轮流休息,常驻的四万人边屯田边防守。宜多挖河渠增加灌溉,开通漕运。除去全部开支,总计每年可获五百万斛作为军费。六七年內,可在淮河土地上积蓄二千万斛,这就是十万大军五年的粮食。以此雄厚基础攻吴,无往而不胜。”太傅司马懿认为妥善。这一年,开始扩开漕渠。以后每次东南方出现战事,遂大举出兵,乘舟而下,直抵长江、淮河,军费、粮食都绰绰有余,并且消除了⽔患。 [7]管宁卒。宁名行⾼洁,人望之者,邈然若不可及,即之熙熙和易。能因事导人于善,人无不化服。及卒,天下知与不知,无不嗟汉。 [7]管宁去世。管宁名声极大,行为⾼洁,是人们仰慕的人。看上去好象不可接近,但与他在一起,却感到和乐平易。他擅长随事 ![]() 三年(壬戍、242) 三年(壬戌,公元242年) [1]舂,正月,汉姜维率偏军自汉中还住涪。 [1]舂季,正月,蜀国姜维率领偏师从汉中回到涪县驻防。 [2]吴主立其子和为太子,大赦。 [2]吴王立儿子孙和为太子,大赦天下。 [3]三月,昌邑景侯満宠卒。秋,七月,乙酉,以领军将军蒋济为太尉。 [3]三月,昌邑景侯満宠去世。秋季,七月,乙酉(十九⽇),任命领军将军蒋济担任太尉。 [4]吴主遣将军聂友,校尉陆凯将兵三万击儋耳,珠崖。 [4]吴王派遣将军聂友、校尉陆凯率军三万人攻打儋耳、珠崖。 [5]八月,吴主封子霸为鲁王。霸,和⺟弟也,宠爱崇特,与和无殊。尚书仆 ![]() ![]() [5]八月,吴王封儿子孙霸为鲁王。孙霸是孙和的胞弟,受到特别的宠爱,与孙和没有差别。尚书仆 ![]() ![]() 四年(癸亥、243) 四年(癸亥,公元243年) [1]舂,正月,帝加元服。 [1]舂季,正月,魏帝行加冠礼。 [2]吴诸葛恪袭六安,掩其民人而去。 [2]吴国诸葛恪率军袭击六安,劫掠当地百姓而归。 [3]夏,四月,立皇后甄氏,大赦。后,文昭皇后兄俨之孙也。 [3]夏季,四月,魏立皇后甄氏,大赦天下。甄皇后是文昭皇后兄长甄俨的孙女。 [4]五月,朔,⽇有食之,既。 [4]五月,朔(初一),出现⽇食,为⽇全食。 [5]冬,十月,汉蒋琬自汉中还住涪,疾益甚,以汉中太守王平为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督汉中。 [5]冬季,十月,蜀国蒋琬从汉中返回涪县居住,病情更加严重,任命汉中太守王平担任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督领汉中。 [6]十一月,汉主以尚书令费为大将军、录尚书事。 [6]十一月,汉后主任命尚书令费担任大将军、录尚书事。 [7]吴丞相顾雍卒。 [7]吴丞相顾雍去世。 [8]吴诸葛恪远遣谍人观相径要, ![]() ![]() [8]吴诸葛恪派遣暗探,观察山川地要,准备攻打寿舂。太傅司马懿率军进⼊舒县,打算由此进攻诸葛恪。吴王调移诸葛恪在柴桑驻屯。 [9]步骘、朱然各上疏于吴主曰:“自蜀还者,咸言蜀 ![]() ![]() ![]() [9]步骘、朱然分别上书给吴王说:“从蜀地归来的人,都说蜀国打算背弃盟约,正在大量制作船舰,修缮城池。还有,蒋琬驻守汉中,听说司马懿南下,不但不出兵,乘虚进行夹击,反而放弃汉中,回到成都附近。事情已经十分明显,无可置疑,应多加戒备。”吴王回答说:“我对待蜀国不薄,聘问宴享,结盟明誓,没有辜负他们的地方,怎么能变成这样?司马懿大军前来进⼊舒县,十⽇便撤退了。蜀在万里之外,怎么会知道司马懿用兵是快是慢而就贸然出兵呢?从前,魏打算进⼊汉川,这中间我们也是严阵以待,没有举师动众,随后听到魏已回军才算结束,怎么可以再以此怀疑蜀汉呢?传言实在不可信,我愿以家族破败而为诸位担保。” [10]征东将军、都督扬·豫诸军事王昶上言:“地有常险,守无常势。今屯宛去襄 ![]() [10]征东将军及都督扬、豫诸军事王昶上书说:“地势的险阻固定不变,防守的形势却变化无常。如今驻屯的宛县,距离襄 ![]() [11]宗室曹上书曰:“古之王者,必建同姓以明亲亲,必树异姓以明贤贤。亲亲之道专用,则其渐也微弱;贤贤之道偏任,则其敝也劫夺。先圣知其然也,故博求亲疏而并用之,故能保其社稷,历纪长久。今魏尊尊之法虽明,亲亲之道未备,或任而不重,或释而不任。臣窃惟此,寝不安席,谨撰合所闻,论其成败曰:昔夏、商、周历世数十,而秦二世而亡。何则?三代之君与天下共其民,故天下同其忧;秦王独制其民,故倾危而莫救也。秦观周之敝,以为小弱见夺,于是废五等之爵,立郡县之官,內无宗子以自毗辅,外无诸侯以为藩卫;譬犹芟刈股肱,独任 ![]() ![]() ![]() ![]() ![]() [11]皇族曹上书说:“古代帝王,必定任用同姓皇族,以表明亲近亲族,也必定任用异 ![]() ![]() ![]() ![]() ![]() ![]() ![]() 太祖皇帝龙飞凤翔,扫除凶逆。大魏之兴,于今二十有四年矣;观五代之存亡而不用其长策,睹前车之倾覆而不改于辙迹。弟子王空虚之地,君有不使之民;宗室窜于闾阎,不闻邦国之政;权均匹夫,势齐凡庶。內无深 ![]() “太祖皇帝龙飞凤翔,扫除凶逆,大魏兴起,至今已有二十四年了。观察五代的存亡原因,而不采用他们的治国良策;目睹前车之倾覆,却不改变车道。皇家弟子空有虚名而实无封地,封国之君空有百姓而不能役使;皇族成员迁居在大街小巷,不知道家国大政方针;权力如一介小民,势力同寻常百姓。內无盘 ![]() ![]() 五年(甲子、244) 五年(甲子,公元244年)/B [1]舂,正月,吴主以上大将军陆逊为丞相,其州牧、都护、领武昌事如故。 [1]舂季,正月,吴王任命上大将军陆逊担任丞相,原担任的州牧、都护、领武昌事等官职继续兼任。 [2]征西将军、都督雍、凉诸军事夏侯玄,大将军慡之姑子也。玄辟李胜为长史,胜及尚书邓 ![]() [2]征西将军及都督雍、凉诸军事夏侯玄,是大将军曹慡姑⺟之子。夏侯玄征召李胜担任长史,李胜与尚书邓打算让曹慡在天下树立威名,劝他伐蜀。太傅司马懿劝止他们,没能止住。三月,曹慡西行至长安,发兵十余万人,与夏侯玄一起从骆口进⼊汉中。 汉中守兵不満三万,诸将皆恐, ![]() 汉中守军不⾜三万人,将领们都很恐慌,打算坚守城池不出兵 ![]() ![]() 闰月,汉主遣大将军费督诸军救汉中,将行,光禄大夫来敏诣别,求共围棋;于时羽檄 ![]() 闰三月,汉后主派遣大将军费统领各军救赴汉中,将出发时,光禄大夫来敏来到费住所送别,请求一起下一局围棋。此时,战地文书 ![]() [3]夏,四月,丙辰朔,⽇有食之。 [3]夏季,四月,丙辰朔(初一),出现⽇食。 [4]大将军慡兵距兴势不得进,关中及氐、羌转输不能供,牛马骡驴多死,民夷号泣道路,涪军及费兵继至。参军杨伟为慡陈形势,宜急还,不然,将败。邓、李胜与伟争于慡前。伟曰:“扬、胜将败家国事,可斩也!”慡不悦。 [4]大将军曹慡率领队部到达兴势后受到抵抗,不能前进。关中以及氐、羌部落转运的军粮供给不上,牛马骡驴大量死亡,当地百姓在路边哀号哭泣,涪县大军及费队部相继到达。参军杨伟向曹慡分析形势,认为应当紧急撤还,不然将大败。邓、李胜与杨伟在曹慡面前争执起来,杨伟说:“邓、李胜将败坏家国大事,应该斩首!”曹慡大为不快。 太傅懿与夏侯玄书曰:“《舂秋》责大德重。昔武皇帝再⼊汉中,几至大败,君所知也。今兴势至险,蜀已先据,若进不获战,退见邀绝,覆军必矣,将何以任其责!”玄惧,言于慡;五月,引军还。费进据三岭以截慡,慡争险苦战,仅乃得过,失亡甚众,关中为之虚耗。 太傅司马懿给夏侯玄去信说:“《舂秋》大义,对大臣重臣要求严而施恩重。从前武皇帝第二次进⼊汉中,几乎大败,你是知道的。如今兴势地形十分险要,蜀军已率先占据,如果进攻,敌人不应战,退却又被阻截,全军必然覆灭,你将承担什么责任?”夏侯玄恐惧,对曹慡说了上面的话。五月,率领大军退还,费进军占据三岭阻截曹慡,曹慡争险夺关进行苦战,仅只得以逃出,失散伤亡甚重,关中地区为这次行动⽩⽩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 [5]秋,八月,秦王询卒。 [5]秋季,八月,秦王曹询去世。 [6]冬,十二月,安 ![]() [6]冬季,十二月,安 ![]() [7]是岁,汉大司马琬以病固让州职于大将军,汉主乃以为益州刺史,以侍中董允守尚书令,为之副。 [7]这一年,蜀国大司马蒋琬因病坚持将州职辞让给大将军费,汉后主遂任命费担任益州刺史,侍中董允担任尚书令,作为费的副手。 [8]时战国多事,公务烦猥;为尚书令,识悟过人,每省读文书,举目暂视,已究其意旨,其速数倍于人,终亦不忘。常以朝晡听事,其间接纳宾客,饮食嬉戏,加之博弈,每尽人之 ![]() ![]() [8]当时蜀正值征战多事之秋,公务繁杂细碎,费担任尚书令,见识过人,每审阅公文,略望一眼,便已知道其中主要意思,速度超过常人几倍,并且过目不忘。经常在早晨和傍晚听取大家意见,处理公事,中间接待宾客,饮食乐娱,还要作博奕之戏,每次都能使人尽兴快乐,公事也不荒废。等到董允接替费,想要效法费行为,十天之中,很多事情都被耽误。董允于是叹息说:“人的才力相差如此之大,不是我能赶得上的!”于是整天听取意见处理公务,还是没有空闲。 六年(乙丑、245) 六年(乙丑,公元245年) [1]舂,正月,以票骑将军赵俨为司空。 [1]舂季,正月,任命票骑将军赵俨担任司空。 [2]吴太子和与鲁王同宮,礼秩如一,群臣多以为言,吴主乃命分宮别僚;二子由是有隙。 [2]吴国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同住一宮,礼仪和俸禄完全一样,群臣对此颇有议论。吴王于是命令两人分宮居住,僚属也加区别。由此,兄弟之间产生了感情上的裂痕。 卫将军全琮遣其子寄事鲁王,以书告丞相陆逊,逊报曰:“弟子苟有才,不忧不用,不宜私出以要荣利;若其不佳,终为取祸。且闻二宮势敌,必有彼此,此古人之厚忌也。”寄果阿附鲁王,轻为 ![]() 卫将军全琮让儿子全寄侍奉鲁王,写信告诉丞相陆逊,陆逊回答说:“你的儿子如果真有才⼲,不必担忧不被任用,不宜出任私门幕职,邀取荣华。如果才力不佳,最终也会招来灾祸;况且听说两宮势均力敌,必定各要 ![]() ![]() 鲁王曲意 ![]() ![]() 鲁王一心要结 ![]() 于是自侍御、宾客,造为二端,仇 ![]() 从那时起,从侍从到宾客,形成对立的两派,仇视敌 ![]() 吴主长女鲁班适左护军全琮,少女小虎适骠骑将军朱据。全公主与太子⺟王夫人有隙,吴主 ![]() 吴王的长女鲁班嫁给左护军全琮,小女小虎嫁给骠骑将军朱据。全公主鲁班与太子孙和的⺟亲王夫人有隔阂,吴王想要立王夫人为皇后,公主加以阻止。后又恐怕太子即位后怨恨自己,心里感到不安,便多次毁谤太子。吴王病重在 ![]() ![]() 鲁王之 ![]() ![]() 鲁王的 ![]() ![]() ![]() 太常顾谭,逊之甥也,亦上疏曰:“臣闻有国有家者,必明嫡庶之端,异尊卑之礼,使⾼下有差,等级逾邈;如此,则骨⾁之恩全,觊觎之望绝。昔贾谊陈治安之计,论诸侯之势,以为势重虽亲,必有逆节之累,势轻虽疏,必有保全之祚。故淮南亲弟,不终飨国,失之于势重也;吴芮疏臣,传祚长沙,得之于势轻也。昔汉文帝使慎夫人与皇后同席,袁盎退夫人之位,帝有怒⾊;及盎辨上下之义,陈人彘之戒,帝既悦怿,夫人亦悟。今臣所陈,非有所偏,诚 ![]() 太常顾谭是陆逊的外甥,也上书说:“我听说无论是国还是家,一定要明确嫡庶的区别,使尊卑之礼各不相同,⾼下有别,等级不可超越。只有这样,內⾁的恩情才能保全,夺嫡的琊念才可断绝。从前贾谊陈述治安之策,议论诸侯的形势,认为势力太重虽是亲族也必有叛逆的危险,势力轻微虽然疏远,也必有保全的福分。所以淮南王虽是文帝的亲弟弟,但没能终⾝享受他的封邑俸养,是失之于势力太重;吴芮是疏远的臣僚,世代在长沙做官享福,是得益于势力轻微。从前汉文帝让慎夫人与皇后并坐,袁盎让慎夫人座位后退,文帝面有怒⾊;等到袁盎谈论起上下尊卑大义,陈说戚夫人被砍成人彘的警戒,文帝已然面有喜⾊,慎夫人也醒悟。今天我所陈述的,并不偏袒任何一方,实在是打处稳定太子并便利鲁王。”由此,鲁王与顾谭有了隔阂。 芍陂之役,谭弟承及张休皆有功;全琮子端、绪与之争功,谮承、休于吴主,吴主徙谭、承、休于 ![]() 芍陂之战,顾谭的弟弟顾承和张休都立有功劳。全琮的儿子全端、全绪与他们争功,向吴王诬诌顾承、张休,吴王贬顾承、张休到 ![]() 太子太傅吾粲请使鲁王出镇夏口,出杨竺等不得令在京师,又数以消息语陆逊;鲁王与杨竺共谮之,吴主怒,收粲下狱,诛。数遣中使责问陆逊,逊愤恚而卒。其子抗为建武校尉,代领逊众,送葬东还,吴主以杨竺所⽩逊二十事问抗,抗事事条答,吴主意乃稍解。 太子太傅吾粲请求派鲁王出镇夏口,逐出杨竺等人,不要让他们留在京师,又多次向陆逊通报消息。鲁王与杨竺一起诬陷吾粲,吴王大怒,拘捕吾粲下狱处死,屡次派遣中使责问陆逊,陆逊愤懑而死。陆逊的儿子陆抗担任建武校尉,代管陆逊的队部,送葬东行回吴郡。吴王又拿杨竺指控陆逊的二十件事一一质问陆抗,陆抗一件一件地作出回答,吴王怒意才稍稍化解。 [3]夏,六月,都乡穆侯赵俨卒。 [3]夏季,六月,都乡穆侯赵俨去世。 [4]秋,七月,吴将军马茂谋杀吴主及大臣以应魏,事怈,并 ![]() [4]秋季,七月,吴国将军马茂图谋杀害吴王及大臣以降魏,事情怈漏,马茂和他的 ![]() [5]八月,以太常⾼柔为司空。 [5]八月,任命太常⾼柔担任司空。 [6]汉甘太后殂。 [6]蜀甘太后去世。 [7]吴主遣校尉陈勋将屯田及作士三万人凿句容中道,自小其至云 ![]() [7]吴王派遣校尉陈勋统率屯田队部及工匠三万人,开凿句容山道,从小其直到云 ![]() [8]冬,十一月,汉大司马琬卒。 [8]冬季,十一月,蜀大司马蒋琬去世。 [9]十二月,汉费至汉中,行围守。 [9]十二月,蜀费抵达汉中,巡视戍边军队。 [10]汉尚书令董允卒;以尚书吕为尚书令。 [10]蜀尚书令董允去世,任命尚书吕担任尚书令。 董允秉心公亮,献可替否,备尽忠益,汉主甚严惮之。宦人⻩皓,便僻佞慧,汉主爱之。允上则正⾊规主,下则数责于皓;皓畏允,不敢为非,终允之世,皓位不过⻩门丞。 董允心地正直无私,诤言进谏,竭尽忠心。汉王对他非常敬畏。宦官⻩皓,关于花言巧语,逢 ![]() 费以选曹郞汝南陈祗代允为侍中,祗矜厉有威容,多技艺,挟智数,故以为贤,越次而用之。祗与皓相表里,皓始预政,累迁至中常侍, ![]() ![]() 费任命选曹郞汝南人陈祗接替董允担任侍中,陈祗端庄威严,多才多艺,很有心计,所以费认为他是贤能,越级提拔任用。陈祗与⻩皓內外勾结,⻩皓才开始参予政事,多次升迁至中常侍, ![]() ![]() |
上一章 资治通鉴 下一章 ( → ) |
资治通鉴vip未删节下载由网友提供,《资治通鉴》情节富于变化、节奏流畅,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文学作品,眼袋小说网免费提供资治通鉴最新清爽干净的文字章节在线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