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情节富于变化,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小说 |
![]() |
|
眼袋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 书号:10116 时间:2017/3/25 字数:39487 |
上一章 二纪魏 下一章 ( → ) | |
起昭![]() 世祖文皇帝下 ◎ ⻩初四年癸卯,公元二二三年 舂,正月,曹真使张郃击破吴兵,遂夺据江陵中洲。 二月,诸葛亮至永安。 曹仁以步骑数万向濡须,先扬声 ![]() ![]() ![]() ![]() 初,吕蒙病笃,吴王问曰:“卿如不起,谁可代者?”蒙对曰:“硃然胆守有馀,愚以为可任。”硃然者,九真太守硃治姊子也;本姓施氏,治养以为子,时为昭武将军。蒙卒,吴王假然节,镇江陵。及曹真等围江陵,破孙盛,吴王遣诸葛瑾等将兵往解围,夏侯尚击却之。江陵中外断绝,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真等起土山,凿地道,立楼橹临城,弓矢雨注,将士皆失⾊;然晏如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隙,攻破魏两屯。魏兵围然凡六月,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食且尽,惧不济,谋为內应,然觉而杀之。时江⽔浅狭,夏侯尚 ![]() ![]() 三月,丙申,车驾还洛 ![]() ![]() 丁未,陈忠侯曹仁卒。 初,⻩元为诸葛亮所不善,闻汉主疾病,惧有后患,故举郡反,烧临邛城。时亮东行省疾,成都单虚,元益无所惮。益州治中从事杨洪,启太子遣将军陈曶、郑绰讨元。众议以为元若不能围成都,当由越巂据南中。洪曰:“元素 ![]() 五月,太子禅即位,时年十七。尊皇后曰皇太后,大赦,改元建兴。封丞相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亮乃约官职,修法制,发教与群下曰:“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若远小嫌,难相违覆,旷阙损矣。违覆而得中,犹弃敝趫而获珠⽟。然人心苦不能尽,惟徐元直处兹不惑。又,董幼宰参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来相启告。苟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勤渠,有忠于国,则亮可以少过矣。”又曰:“昔初 ![]() ![]() ![]() ![]() ![]() ![]() ![]() ![]() 六月,甲戌,任城威王彰卒。 甲申,魏寿肃侯贾诩卒。 大⽔。 吴贺齐袭蕲舂,虏太守晋宗以归。 初,益州郡耆帅雍闿杀太守正昂,因士燮以求附于吴,又执太守成都张裔以与吴,吴以闿为永昌太守。永昌功曹吕凯、府丞王伉率吏士闭境拒守,闿不能进,使郡人孟获 ![]() 辛未,帝校猎于荥 ![]() 汉尚书义 ![]() ![]() ![]() 是岁,汉主立妃张氏为皇后。 ◎ ⻩初五年甲辰,公元二二四年 舂,三月,帝自许昌还洛 ![]() 初平以来,学道废坠。夏,四月,初立太学;置博士,依汉制设《五经》课试之法。 吴王使辅义中郞将吴郡张温聘于汉,自是吴、蜀信使不绝。时事所宜,吴主常令陆逊语诸葛亮;又刻印置逊所,王每与汉主及诸葛亮书,常过示逊,轻重、可否有所不安,每令改定,以印封之。汉复遣邓芝聘于吴,吴主谓之曰:“若天下太平,二主分治,不亦乐乎?”芝对曰:“天无二⽇,土无二王。如并魏之后,大王未深识天命,君各茂其德,臣各尽其忠,将提枹鼓,则战争方始耳。”吴王大笑曰:“君之诚款乃当尔琊!” 秋,七月,帝东巡,如许昌。帝 ![]() ![]() ![]() 吴安东将军徐盛建计,植木⾐苇,为疑城假楼,自石头至于江乘,联绵相接数百里,一夕而成;又大浮舟舰于江。时江⽔盛长,帝临望,叹曰:“魏虽有武骑千群,无所用之,未可图也。”帝御龙舟,会暴风漂 ![]() ![]() 吴张温少以俊才有盛名,顾雍以为当今无辈,诸葛亮亦重之。温荐引同郡暨 ![]() ![]() ![]() ![]() ![]() ![]() ![]() ![]() ![]() 冬,十月,帝还许昌。 十一月,戊申晦,⽇有食之。 鲜卑轲比能 ![]() ![]() ![]() ![]() ◎ ⻩初六年乙巳,公元二二五年 舂,二月,诏以陈群为镇军大将军,随车驾董督众军,录行尚书事;司马懿为抚军大将军,留许昌,督后台文书。三月,帝行如召陵,通讨虏渠;乙巳,还许昌。 并州刺史梁习讨轲比能,大破之。 汉诸葛亮率众讨雍闿等,参军马谡送之数十里。亮曰:“虽共谋之历年,今可更惠良规。”谡曰:“南中恃其险远,不服久矣。虽今⽇破之,明⽇复反耳。今公方倾国北伐以事強贼,彼知官势內虚,其叛亦速。若殄尽遗类以除后患,既非仁者之情,且又不可仓卒也。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公服其心而已。”亮纳其言。谡,良之弟也。 辛未,帝以舟师复征吴,群臣大议,宮正鲍勋谏曰:“王师屡征而未有所克者,盖以吴、蜀脣齿相依,凭阻山⽔,有难拔之势故也。往年龙舟飘 ![]() 吴丞相北海孙劭卒。初,吴当置丞相,众议归张昭,吴王曰:“方今多事,职大事责重,非所以优之也。”及劭卒,百僚复举昭,吴王曰:“孤岂为子布有爱乎!领丞相事烦,而此公 ![]() ![]() ![]() ![]() ![]() ![]() 利成郡兵蔡方等反,杀太守徐质,推郡人唐咨为主,诏屯骑校尉任福等讨平之。咨自海道亡⼊吴,吴人以为将军。 秋,七月,立皇子鉴为东武 ![]() 汉诸葛亮至南中,所在战捷,亮由越巂⼊,斩雍闿及⾼定。使庲降督益州李恢由益州⼊,门下督巴西马忠由牂柯⼊,击破诸县,复与亮合。孟获收闿馀众以拒亮。获素为夷、汉所服,亮募生致之,既得,使观于营陈之间,问曰:“此军何如?”获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营陈,若只如此,即定易胜耳。”亮笑,纵使更战。七枞七禽而亮犹遣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亮遂至滇池。益州、永昌、牂柯、越巂四郡皆平,亮即其渠率而用之。或以谏亮,亮曰:“若留外人,则当留兵,兵留则无所食,一不易也;加夷新伤破,⽗兄死丧,留外人而无兵者,必成祸患,二不易也;又,夷累有废杀之罪,自嫌衅重,若留外人,终不相信,三不易也。今吾 ![]() 八月,帝以舟师自谯循涡⼊淮。尚书蒋济表言⽔道难通,帝不从。冬,十月,如广陵故城,临江观兵,戎卒十馀万,旌旗数百里,有渡江之志。吴人严兵固守。时大寒,冰,舟不得⼊江。帝见波涛汹涌,叹曰:“嗟乎,固天所以限南北也!”遂归。孙韶遣将⾼寿等率敢死之士五百人,于径路夜要帝,帝大惊。寿等获副车、羽盖以还。于是战船数千皆滞不得行,议者 ![]() 十一月,东武 ![]() 十二月,吴番 ![]() ◎ ⻩初七年丙午,公元二二六年 舂,正月,壬子,帝还洛 ![]() ![]() 汉丞相亮 ![]() 吴陆逊以所在少⾕,表令诸将增广农亩。吴王报曰:“甚善!令孤⽗子亲受田,车中八牛,以为四耦,虽未及古人,亦 ![]() 帝之为太子也,郭夫人弟有罪,魏郡西部都尉鲍勋治之;太子请,不能得,由是恨勋。及即位,勋数直谏,帝益忿之。帝伐吴还,屯陈留界。勋为治书执法,太守孙邕见出,过勋。时营垒未成,但立标埒,邕琊行,不从正道,军营令史刘曜 ![]() ![]() ![]() ![]() 初,郭后无子,帝使⺟养平原王睿;以睿⺟甄夫人被诛,故未建为嗣。睿事后甚谨,后亦爱之。帝与睿猎,见子⺟鹿,帝亲 ![]() ![]() 陈寿评曰: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強识,才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 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初,明帝在东宮,不 ![]() ![]() ![]() 癸未,追谥甄夫人曰文昭皇后。 壬辰,立皇弟蕤为 ![]() 六月,戊寅,葬文帝于首 ![]() 吴王闻魏有大丧,秋,八月,自将攻江夏郡,太守文聘坚守。朝议 ![]() 辛巳,立皇子冏为清河王。 吴左将军诸葛瑾等寇襄 ![]() ![]() 吴丹杨、吴、会山民复为寇,攻没属县。吴王分三郡险地为东安郡,以绥南将军全琮领太守。琮至,明赏罚,招 ![]() 冬,十月,清河王冏卒。 吴陆逊陈便宜,劝吴王以施德缓刑,宽赋息调。又云:“忠谠之言,不能极陈;求容小臣,数以利闻。”王报曰:“《书》载:‘予违汝弼’,而云不敢极陈,何得为忠谠哉!”于是令有司尽写科条,使郞中褚逢赍以就逊及诸葛瑾,意所不安,令损益之。 十二月,以钟繇为太傅、曹休为大司马,都督扬州如故;曹真为大将军,华歆为太尉,王朗为司徒,陈群为司空,司马懿为票骑大将军。歆让位于管宁,帝不许。征宁为光禄大夫,敕青州给安车吏从,以礼发遣,宁复不至。 是岁,吴 ![]() ![]() ![]() ![]() ![]() ![]() ![]() 孙盛论曰:夫柔远能迩,莫善于信。吕岱师友士辅,使通信誓;徽兄弟⾁袒,推心委命,岱因灭之以要功利,君子是以知吕氏之祚不延者也。 徽大将军甘醴及桓治率吏民共攻岱,岱奋击,破之。于是除广州,复为 ![]() 烈祖明皇帝上之上 ◎ 太和元年丁未,公元二二七年 舂,吴解烦督胡综、番 ![]() ![]() 二月,立文昭皇后寝园于鄴。王朗往视园陵,见百姓多贫困,而帝方营修宮室,朗上疏谏曰:“昔大禹 ![]() ![]() ![]() 三月,蜀丞相亮率诸军北驻汉中,使长史张裔、参军蒋琬统留府事。临发,上疏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 ![]() “宮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奷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异法也。侍中、侍郞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宮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 ![]() “臣本布⾐,躬耕南 ![]() ![]() ![]() ![]() ![]() ![]() 亮辟广汉太守姚伷为掾,伷并进文武之士,亮称之曰:“忠益者莫大于进人,进人者各务其所尚。今姚掾并存刚柔以广文武之用,可谓博雅矣。愿诸掾各希此事以属其望。” 帝闻诸葛亮在汉中, ![]() ![]() ![]() 初,文帝罢五铢钱,使以⾕帛为用,人间巧伪渐多,竞 ![]() 甲申,初营宗庙于洛 ![]() 六月,以司马懿都督荆、豫州诸军事,率所领镇宛。 冬,十二月,立贵嫔河內⽑氏为皇后。初,帝为平原王,纳河內虞氏为妃;及即位,虞氏不得立为后,太皇卞太后慰勉焉。虞氏曰:“曹氏自好立 ![]() 初,太祖、世祖皆议复⾁刑,以军事不果。及帝即位,太傅钟繇上言:“宜如孝景之令,其当弃市 ![]() ![]() 是岁,吴昭武将军韩当卒,其子综 ![]() ![]() 初,孟达既为文帝所宠,又与桓阿阶、夏侯尚亲善;及文帝殂,阶、尚皆卒,达心不自安。诸葛亮闻而 ![]() ![]() ![]() ![]() 段译 世祖文皇帝下⻩初四年(癸卯、223) 魏纪二魏文帝⻩初四年(癸卯,公支223年 [1]舂,正月,曹真使张击破吴兵,遂夺据江陵中洲。 [1]舂季,正月,曹真派张击溃吴军一部,攻占江陵的中洲。 [2]二月,诸葛亮至永安。 [2]二月,诸葛亮到达永安。 [3]曹仁以步骑数万向濡须,先扬声 ![]() ![]() ![]() ![]() [3]曹仁率步、骑兵数万人进军濡须,先放出风声说向东进攻羡溪,吴军濡须守将朱桓分派队部增援羡溪。援军刚出发,曹仁即率大军直扑濡须,朱桓得知后,急忙派人追回增援羡溪的队部,这支队部尚未返回,曹仁突然杀到。当时,朱桓的守军仅有五千人,部下将领都惶惶有畏惧之心。朱桓对他们分析说:“两军 ![]() ![]() ![]() 初,吕蒙病笃,吴王问曰:“卿如不起,谁可代者?”蒙对曰:“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朱然者,九真太守朱治姊子也;本姓施氏,治养以为子,时为昭武将军。蒙卒,吴王假然节,镇江陵。及曹真等围江陵,破孙盛,吴王遣诸葛瑾等将兵往围,夏侯尚击却之。江陵中外断绝,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真等起土山,凿地道,立楼橹临城,弓矢雨注,将士皆失⾊;然晏如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隙,攻破魏两屯。魏兵围然凡六月,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食且尽,惧不济,谋为內应,然觉而杀之。 以前,吕病重,吴王问他:“如果你的病情不能好转,谁可以接替你的职务?”吕蒙回答说:“朱然胆略过人,注重节 ![]() ![]() ![]() 时江⽔浅狭,夏侯尚 ![]() ![]() 当时长江⽔浅,江面狭窄,夏侯尚企图乘船率步、骑兵进⼊江陵中洲驻扎,在江面上架设浮桥,以便和北岸来往,魏军参与计议的人都认为一定能够攻克江陵。董昭却上书文帝说:“武皇帝智勇过人,用兵却很谨慎,从不敢像今天这样轻视敌人。打仗时,进兵容易,退兵难,这是最平常的道理。平原地带,没有险阻,退兵都困难,即使要深⼊进军,还要考虑撤退的便利。军队前进与后退,不能只按自己的想象意图行事。如今在中洲驻扎军队,是最深⼊的进军;在江上架设浮桥往来,是最危险的事;只有一条道路可以通行,是狭隘的道路。这三者,都是军事行动的大忌,而我们却正在做。如果敌人集中力量攻击浮桥,我军稍有疏漏,中洲的精税队部将不再属于魏,而为吴所有。我对这件事非常忧虑,寝食不安,而谋划此事的人却很坦然,毫不担忧,真令人困惑不解!加之长江⽔位正在上升,一旦暴涨,我军将如何防御!如果无法击败敌人,就应该保全自己,为什么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不感到恐惧呢?希望陛下认真考虑。”文帝立即下诏,命令夏侯尚等人迅速退出中洲。吴军两面并进,魏军大队人马只从一条通道退却,挤在一起,一时很难退出,最后勉強撤回北岸。吴将潘璋已制好芦苇筏子,准备烧魏军的浮桥,恰巧夏侯尚率兵退回,未得实施。十天过后,江⽔暴涨,文帝对董昭说;“你的预料,竟如此准确!”当时又赶上闹瘟疫,文帝遂命令各军全线撤退。 三月,丙申,车驾还洛 ![]() 三月,丙申(初八),文帝回到洛 ![]() 初,帝问贾诩曰:“吾 ![]() 以前,文帝曾问贾诩:“我计划坟不服从命令的人,以统一天下,吴、蜀两国,应先讨代哪一个?”贾诩回答说:“进攻他国,应首先在军事上权衡;完成统一的 ![]() ![]() [4]丁未,陈忠侯曹仁卒。 [4]丁未(十九⽇),陈忠侯曹仁去世。 [5]初,⻩元为诸葛亮所不善,闻汉主疾病,惧有后患,故举郡反,烧临邛城。时亮东行省疾,成都单虚,元益无所惮。益州治中从事杨洪,启子遣将军陈、郑绰讨元。众议以为无若不能围成都,当由越据南中。洪曰;“元素 ![]() [5]此前,⻩元被诸葛亮所嫌弃,知道汉王患病,恐怕诸葛亮加害,因而率领汉嘉全郡反叛,火烧临邛城,当时诸葛亮由成都东下看望刘备,成都守备单薄虚弱,⻩元因此无所忌惮。益州治中从事杨洪,报告太子刘禅,派将军陈、郑绰讨伐⻩元。大臣们谇为,如果⻩元不能包围成都,会经越占据南中。杨洪说:“⻩元一向 ![]() ![]() [6]汉主病笃,命丞相亮辅太子,以尚书令李严为副。汉主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殛!”汉主又为诏敕太子曰:“人五十不称夭,吾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但以卿兄弟为念耳。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可以服人。汝⽗德薄,不⾜效也。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夏,四月,癸巳,汉主殂于永安,谥⽇昭烈。 [6]汉王病重,命令丞相诸葛亮辅佐太子刘禅,以尚书令李严作诸葛亮的副手。汉王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胜过曹丕十倍,必定能定安 家国,完成大业。如果刘禅还可以辅佐,你就辅佐他;如果他汉有才德,你可取而代之。”诸葛亮淌着泪说:“臣下怎敢不竭尽全力辅佐太子,忠贞不二地为国效命,至死不渝!”汉王又下诏给太子:“人活五十而死不能称为夭折,我已经活了六十多岁,还有什么遗憾,只是牵挂你们兄弟。要努力,再努力啊!不要因坏事很小就去做,也不要因为好事很小就不去做!只有贤明和德行,才会使人折服。⽗亲德行浅薄,不值得你们效法。你与丞相共同处理政务,对待他要像⽗亲一样。”夏季,四月,癸巳(疑误),汉王刘备病逝于永安,谥号为昭烈皇帝。 丞相亮奉丧还成都,以李严为中都护,留镇永安。 丞相诸葛亮护送灵车回到成都,由李严作中都护,留下镇守永安。 五月,太子禅即位,时年七十。尊皇后曰皇太后,大赦,改元建兴。封丞相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亮乃约官职,修法制,发教与群下曰:“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若远小嫌,难相违覆,旷阙损矣。违覆而得中,犹弃敝而获珠⽟。然人心苦不能尽,惟徐元直处兹不惑。又,董幼宰参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来相启告。苟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勤渠,不忠于国,则亮可以少过矣。”又曰:“昔初 ![]() ![]() ![]() ![]() 五月,太子间禅即位为蜀汉皇帝,当时十七岁,尊奉皇后为皇太后,大赦罪犯,改年号为建兴。封丞相诸葛亮为武乡侯,兼任益州牧,国事无论大小,都取决于诸葛亮。于是诸葛亮精简官职,修订法制,向百官发下文告说:“所谓参预朝政,署理政务,就是要集合众人的心思,采纳有益家国的意见。如果因为一些小隔阂而彼此疏远,就无法到不同意见,我们的事业将会受到损失。听取不同意见而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如同扔掉破草鞋而获得珍珠美⽟。然而人们很难做到这一点,只有徐庶在听取各种意见时不受困惑。还有董和,参预朝政、署理政务七年,某项措施有不稳妥之处,反复十次征求意见,向我报告。如果能做到徐庶的十分之一,像董和那样勤勉、尽职、效忠,我就可以减少过失了。”他又说:“过去我结 ![]() ![]() ![]() ![]() 亮尝自校簿书,主簿杨直⼊,谏曰:“为治有体,上下可不相侵。请为明公以作家譬之:今有人,使奴执耕稼,婢典炊, ![]() ![]() ![]() ![]() 诸葛亮曾经亲自校对公文,主簿杨径直⼊內劝他说:“治理家国是有制度的,上司和下级做的工作不能混淆。请您允许我以治家作比喻:现在有一个人,命奴仆耕田,婢女烧饭,雄 ![]() ![]() ![]() ![]() [7]六月,甲戍,任城威王彰卒。 [7]六月,甲戌(十七⽇),任城威王曹彰去世。 [8]甲申,魏寿肃侯贾诩卒。 [8]甲申(二十七⽇),魏寿肃侯贾诩去世。 [9]大⽔。 [9]发生⽔灾。 [10]吴贺齐袭蕲舂,虏太守晋宗以归。 [10]吴将贺齐袭击蕲舂,俘虏太守晋宗,然后退兵。 [11]初,益州郡耆帅雍杀太守正昂,因士燮以求附于吴,又执太守成都张裔以与吴,吴以为永昌太守。永昌功曹吕凯、府丞王伉。率吏士闭境拒守,不能进,使郡人孟获 ![]() [11]以前,益州郡的地方土豪雍杀死太守正昂,通过吴 ![]() ![]() [12]秋,八月,丁卯,以廷尉钟繇为太尉,治书执法⾼柔代为廷尉。是时三公无事,又希与朝政,柔上疏曰:“公辅之臣,皆国之栋梁,民所具瞻;而轩之三事,不使知政,遂各偃息养⾼,鲜有进纳,诚非朝廷崇用大臣之义,大臣献可替否之谓也。古者刑政有疑,辄议于槐、棘之下。自今之后,朝有疑议及刑狱大事,宜数以咨访三公。三公朝朔、望之⽇,又可特延⼊讲论得失,博尽事情,度有补起天听,光益大化。”帝嘉纳焉。 [12]秋季,八月,丁卯(十一⽇),任命廷尉钟繇为太尉,治书执法⾼柔代理廷尉。当时三公没有具体事务,又很少参预朝廷的政治决策,⾼柔向文帝上书说:“三公辅佐大臣,都是家国的栋梁,为百姓所瞩目。现在虽设置三公的职位,却不使他们参预朝政,他们只好各自休养,安度晚年,很少提出建议,这实在不是朝廷尊崇和使用大臣、要他们献计献策的本意。在古代,刑罚和政令有疑冲时,都与三公和大臣在槐树、棘木之下商议。从今以后,朝廷在政治措施上有疑问,以及关系到刑狱的大事,应该多询问三公的意见。三公在每月初一、十五上朝的时候,还要特别请他们分析讲解政策得失,以求尽量了解事实,这样既可以启发您的思路,弥补考虚不周之处,还能使您的威德更加发扬光大。”文帝很赞赏地采纳了这一建议。 [13]辛未,帝校猎于荥 ![]() [13]辛未(十五⽇),文帝到荥 ![]() [14]汉尚书义 ![]() ![]() ![]() ![]() [14]汉尚书、义 ![]() ![]() ![]() [15]是岁,汉主立妃张氏为皇后。 [15]同年,蜀汉后主立妃子张氏为皇后。 五年(甲辰、224) 五年(甲辰,公元224年) [1]舂,二月,帝自许昌还洛 ![]() [1]舂季,二月,魏文帝从许昌返回洛 ![]() [2]初平以来,学道废坠。夏,四月,初立太学;置博士,依汉制设《五经》课试之法。 [2]自汉献帝初平年以来,教育制度废弛。夏季,四月,开始建立太学,设博士的职务,依照汉朝制度,采取以《五经》试考的办法。 [3]吴王使辅议中郞将吴郡张温聘于汉,自是吴、蜀信使不绝。时事所宜,吴主常令陆逊语诸葛亮;又刻印置逊所,王每与汉主及诸葛亮书,常过示逊,轻重、可否有所不安,每令改定,以印封之。 [3]吴王派辅议中郞将吴郡人张温到蜀汉聘问,从此以后,吴、蜀两国使者和书信往来不断。有事需要互通消息,吴王常令陆逊告诉诸葛亮;还专刻一枚自己的印章放在陆逊那里,吴王给蜀汉后主或诸葛亮写信,常先给陆逊看过,言辞轻重、处事可否,有不当之处,即令陆逊改正,再用印封好发出。 汉复遣邓芝聘于吴,吴主谓之曰:“若天下太平,二主分治,不亦乐乎?”芝对曰:“天无二⽇,土无二王。如并魏之后,大王未深识天命,君各茂其德,臣各尽其忠,将提鼓,则战争方始耳。”吴王大笑曰:“君之诚款乃当尔琊!” 蜀汉再次派邓芝到吴拜会,吴王对他说:“如果天下太平,由两国君主分而治之,不也是很好吗?”邓芝回答说:“天上没有两个太 ![]() [4]秋,七月,帝东巡,如许昌。帝 ![]() ![]() ![]() [4]秋季,七月,文帝东部巡视,前往许昌。文帝 ![]() ![]() ![]() 吴安东将军徐建计,植木⾐苇,为疑城假楼,自石头至于江乘,联绵相接数百里,一夕而成;又大浮舟舰于江。 吴安东将军徐盛建议,在竖立的木桩上包起苇席,做成假城池和望楼,分布在石头城至江乘一线,联绵相接,长达数百里,夜一之间全部建成,又在长江上布下许多舰船,往返巡航。 时江⽔盛长,帝临望,叹曰:“魏虽有武骑千群,无所用之,未可图也。”帝御龙舟,会暴风漂 ![]() ![]() 当时长江⽔位迅猛上涨,文帝临江而望,叹息说:“尽管魏有铁骑成千上万,却毫无用武之地,看来无法取胜了!”文帝乘坐的龙舟,在狂风大浪中上下颠簸,几乎被巨浪掀翻。文帝问群臣:“孙权会亲自前来吗?”大臣们都说:“陛下亲率大军攻吴,孙权恐惧,一定要调动国全的力量来应付,但他又不敢把大批军队 ![]() [5]吴张温少以俊才有盛名,顾雍以为当今无辈,诸葛亮亦重之。温荐引同郡暨 ![]() ![]() ![]() ![]() ![]() ![]() ![]() ![]() ![]() [5]吴国张温年轻时,以聪明才智享有盛名,顾雍认为当时无人能与他相比,诸亮也很推重他。张温推荐同郡人暨 ![]() ![]() ![]() ![]() ![]() ![]() ![]() ![]() ![]() ![]() [6]冬,十月,帝还许昌。 [6]冬季,十月,魏文帝回到许昌。 [7]十一月,戊申晦,⽇有食之。 [7]十一月,戊申(二十九⽇),出现⽇食。 [8]鲜卑轲比能 ![]() ![]() ![]() ![]() [8]鲜卑族酋长轲比能 ![]() ![]() ![]() ![]() ![]() 六年(乙巳、225) 六年(乙己,公元225年) [1]舂,二月,诏以陈群为镇军大将军,随车驾董督众军,录行尚书事;司马懿为抚军大将军,留许昌,督后台文书。三月,帝行召陵,通讨虏渠;乙巳,还许昌。 [1]舂季,二月,文帝下诏,以陈群为镇军大将军,随御驾出征,负责督察各路军队,总领随驾尚书台事务;以司马懿为抚军大将军,留守许昌,负责处理留守尚书台公文。三月,文帝前往召陵,开通讨虏渠;乙巳(二十八⽇),回到许昌。 [2]并州刺史梁习讨轲比能,大破之。 [2]并州刺史梁习讨伐轲比能,大获全胜。 [3]汉诸葛亮率众讨雍,参军马谡送之数十里。亮曰:“虽共谋之历年,今可更惠良规。”谡曰:“南中恃其险远,不服久矣;虽今⽇破之,明⽇复反耳。今公方倾国北伐以事強贼,彼知官势內虚,其叛亦速。若殄尽遗类以除后患,既非仁者之情,且又不可仓卒也。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攻战为上,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公服其而已。”亮纳其言。谡,良之弟也。 [3]蜀汉诸葛亮率兵讨伐雍,参军马谡送行数十里。诸葛亮说:“虽然我们一起谋划此事多年,今天请你再一次提出好计划。”马谡说:“南中依恃地形险要和路途遥远,叛 ![]() [4]辛未,帝以舟师复征吴,群臣大议。宮正鲍勋谏曰:“王师屡征而未有所克者,盖以吴、蜀 ![]() ![]() [4]辛未(疑误),魏文帝将率⽔军大举攻吴,召集群臣讨论。宮正鲍勋劝谏说:“朝廷屡次出动大军征讨,之所以没有取得成果,是因为吴、蜀两国 ![]() ![]() [5]吴丞相北海孙劭卒。初,吴当置丞相,众议旭张昭,吴王曰:“方今多事,职大者责重,非所以优之也。”及劭卒,百僚复举昭,吴王曰:“孤岂为子布有爱乎!领丞相事烦,而此公 ![]() ![]() ![]() ![]() ![]() ![]() [5]吴丞相北海人孙劭去世。当初,吴国要设置丞相一职,大家首推昭。吴王说:“如今是多事之秋,职位越⾼,责任愈重,这一职务对张昭来说,并非优待。”孙劭去世,文武员官再次推举张昭,吴王又说:“孤岂不敬爱张子布?丞相负责的政务烦多,而张昭 ![]() ![]() [6]利成郡兵蔡方等反,杀太守徐质,推郡人唐咨为主,诏屯骑校尉任福等讨平之。咨自涨道亡⼊吴,吴人以为将军。 [6]利成郡士兵蔡方等人造反,杀太守徐质,推举同郡人唐咨作首领。文帝命令屯骑校尉任福等讨平叛 ![]() [7]秋,七月,立皇子鉴为东武 ![]() [7]秋季,七月,魏文帝立皇子曹鉴为东 ![]() [8]汉诸亮至南中,所在战捷。亮由越⼊,斩雍及⾼定。使降督益州李恢由益州⼊,门下督巴西马忠由柯⼊,击破诸县,复与亮合。孟获收余众以拒亮。获素为夷、汉所服,亮募生致之,既得,使观于劳陈之间,间曰:“此军何如?”获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营陈,若如此,即定易胜耳。”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禽而亮犹遣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亮遂至滇池。 [8]蜀汉诸葛亮到达南中,征讨叛 ![]() 益州、永昌、柯、越四皆平,亮即其渠率而用之。或以谏亮。亮曰:“若留外人,是当留兵,兵留则无所食,一不易也;加夷新伤破,⽗兄死丧,留外人而无兵者,必成祸患,二不易也;又,夷累有废杀之罪,自嫌衅重,若留外人,终不相信,三不易也。今吾 ![]() 益州、永昌、柯、越四郡都被平定了,诸葛亮仍然任用当地原来的首领为四郡的地方官吏。有人劝诸葛亮不要这样做,诸葛亮说:“如果留外地人为官,则要留驻军队,留驻军队,则粮秣供应困难,这是第一个难题;这些夷族刚受过战争之苦,⽗兄多有死伤,怨气未消,任用外地人而不留驻军队,定有祸患,这是第二个难题;这些夷族叛 ![]() [9]八月,帝以舟师自谯循涡⼊淮。尚书蒋济表言⽔道难通,帝不从。冬,十月,如广陵故城,临江观兵,戎卒十余万,旌旗数百里,不渡江之志。吴人严兵固守。时天寒,冰,舟不得⼊江。帝见波涛汹涌,叹曰:“嗟乎,固天所以限南北也!”遂归。孙韶遗将⾼寿等率敢死之士五百人,于迳路夜要帝,帝大惊。寿等获副车、羽盖以还。于是战船数千皆滞不得行,议者 ![]() [9]八月,魏文帝命令⽔军从谯沿涡⽔进⼊淮河。尚书蒋济上表说⽔路很难通行,文帝不听。冬季,十月,前往广陵故城,在长江岸边检阅军队,魏军将士十余万,旌旗飘 ![]() [10]十一月,东武 ![]() [10]十一月,东武 ![]() [11]十二月,吴番 ![]() [11]十二月,吴番 ![]() 七年(丙午、226) 七年(丙午,公元226年) [1]舂,正月,壬子,帝还洛 ![]() ![]() [1]舂季,正月,壬子(初十),魏文帝返回洛 ![]() ![]() [2]汉丞相亮 ![]() [2]蜀汉丞相诸葛亮准备出兵至汉中,前将军李严负责后方事务,移驻江州,留护军陈到驻军永安,归属李严指挥。 [3]吴陆逊以所在少⾕,表令诸将增广农亩。吴王报曰:“甚善!令孤⽗子亲受田,车中八牛,以为四耦,虽未及古人,亦 ![]() [3]吴将陆逊因为所在地区粮⾕匮乏,上表请求命令各位将领广开田地,增加粮食产量。吴王回复说:“你的建议很好。让我⽗子亲自下田,以八头牛犁地,四张犁耕作,虽然不及古代的帝王,也是想和大家一起劳作。” [4]帝之为太子也,郭夫人弟有罪,魏郡四中都尉鲍勋治之;太子请,不能得,由是恨勋。及即位,勋数直谏,帝益忿之。帝伐吴还,屯陈留界。勋为治书执法,太守孙邕见出,过勋;时营垒未成,但立标埒,邕琊行,不从正道,军营令史刘曜 ![]() ![]() [4]文帝做太子的时候,郭夫人的弟弟犯法,被当时的魏郡西部都尉鲍勋治罪;太子曹丕向鲍勋请求赦免,遭到拒绝,因此对鲍勋心怀忌恨。等到即位做了皇帝。鲍勋又多次直言对谏,更使文帝恨不上加恨。魏军征讨吴国后退兵,驻扎在陈留地区。鲍勋任治书执法,太守孙邕晋见文帝,出来后,顺路去鲍勋那里拜访;当时营垒尚未筑好,刚刚立下界标,孙邕穿行,汉有起正路,军营令史刘曜要追究孙邕,鲍勋认为营垒尚未建成,劝止了刘曜,没有上所。文帝知道后,下诏说:“鲍勋指鹿为马,抓起来 ![]() ![]() ![]() 票骑将军都 ![]() ![]() 票骑将军都 ![]() [5]初,郭后无子,帝使⺟养平原王睿;以睿⺟甄夫人被诛,故未建为嗣。睿事后甚谨,后亦爱之。帝与睿猎,见子⺟鹿,帝亲 ![]() ![]() [5]当初,郭皇后没有儿子,文帝让她以⺟亲的名义抚养平原王曹睿,曹睿因为⺟亲甄夫人被杀,没有被立为太子。他谨慎侍奉郭皇后,深得郭皇后喜爱。一天,文帝和曹睿⽗子二人 ![]() ![]() ![]() 陈寿评曰: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強识,才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 陈寿评曰:文帝有文学天赋,下笔成章,博闻強记,才艺都很有造诣。如果再加以宽博旷达的气度和公平挚诚之心, ![]() [6]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 [6]太子曹睿即帝位,尊皇太后卞氏为太皇太后,养⺟郭皇后为皇太后。 初,明帝在东宮,不 ![]() 当初,魏明帝曹睿在东宮做太了的时候,不结 ![]() 帝初莅政,陈群上疏曰:“夫臣下雷同,是非相蔽,国之大患也。若不和睦则有雠 ![]() ![]() 明帝开始主持政事,陈群上书说:“大臣随声附和,是非不分,是家国的大祸害。但是,如果不和睦相处,则又各树 ![]() [7]癸未,追谥甄夫人曰文昭皇后。 [7]癸未(疑误),曹睿追谥生⺟甄夫人谥号为文昭皇后。 [8]壬辰,立皇弟蕤为 ![]() [8]壬辰(疑误),立弟弟曹蕤为 ![]() [9]六月,戊寅,葬文帝于首 ![]() [9]六月,戊寅(初九),将文帝的遗体安葬在首 ![]() [10]吴王闻魏有大丧,秋,八月,自将攻江夏郡,太守文聘坚守。朝议 ![]() [10]吴王听说魏文帝去世。秋季,八月,亲自率军进攻江夏郡,太守文聘率兵坚守。朝廷商议派兵增援,明帝说:“孙权的军队惯于⽔上作战,他们如今敢于弃船从陆上进攻,不过是盼望我军没有准备。目前文聘已经据城坚守,而进攻的一方需要比防守的力量大一倍才能互相对抗,孙权终究不敢在江夏城下久留。”不久前,朝廷曾派治书侍御史荀禹慰劳边防将士,他进⼊江夏境,便调动所经各县的士卒,和自己的随从步、骑兵一千人,登山放火,吴王便悄悄撤走了。 [11]辛巳,立皇子为清河王。 [11]辛巳(十二⽇),立皇子曹为清河王。 [12]吴左将军诸葛瑾等寇襄 ![]() ![]() [12]吴左将军诸葛瑾等进攻襄 ![]() ![]() [13]吴丹 ![]() ![]() [13]吴地丹 ![]() ![]() ![]() ![]() [14]冬,十月,清柯王卒。 [14]冬季,十月,清河王曹去世。 [15]吴陆逊陈便宜,劝吴王以施德缓刑,宽赋息调。又云:“忠谠之言,不能极陈;求容小臣,数以利闻。”王报曰:“《书》载‘予违当弼’,而云不敢极陈,何得为忠谠哉!”于是令有司尽写科条,使郞中褚逢赍以就逊及诸葛瑾,意所不安,令损益之。 [15]吴陆逊对有利于家国的措施提出建议,劝吴王广施德政,缓和刑罚,放宽赋税,免征徭役。又说:“忠诚善良的建议,不能彻底向君王陈述;取悦君王的小臣,才反复以小利上奏。”回复说:“《尚书》上记载:‘我不错误,你要帮我改正’。你在信中不敢彻底陈述,怎么能称作忠心善良呢?”于是命令有关人员,把将要实施的条款拟好,派郞中令褚逢带给陆逊和诸葛瑾,让他们对其中的不妥之处进行删改或增添。 [16]十二月,以钟繇为太傅,曹休为大司马,都督扬州如故,曹真为大将军,华歆为太尉,王朗为司徒,陈群为司空,司马懿为票骑大将军。歆让位于管宁,帝不许。徵宁为光禄大夫,敕青州给安车吏从,以礼发遣,宁复不至。 [16]十二月,魏明帝任钟繇为太傅,曹休为大司马,仍然负责扬州方面的军务。任曹真为大将军,华歆为太尉,王朗为司徒,陈群为司空,司马懿为票骑大将军。华歆要将职位让给管宁,明帝不同意。征调管宁为光禄大夫,给管宁所在青州的官府下达命令,要他们以对待朝廷大臣的礼仪,用可坐乘的安车并派官吏将管宁护送到都城,但是管宁仍不应召。 [17]是岁,吴 ![]() ![]() ![]() ![]() ![]() ![]() ![]() [17]这一年,吴 ![]() ![]() ![]() ![]() ![]() ![]() ![]() ![]() ![]() ![]() 孙盛论曰:夫柔远能迩,莫善于信。吕岱师友士辅,使通信誓;徽兄⾁袒,推心委命,岱因灭之以要功利,君子是以知吕氏之祚不延者也。 孙盛论曰:安扶边远地区的人,亲近他们,最好的办法是讲信义。吕岱以师友之礼对待士辅,要他信誓旦旦地去劝降士徽,士徽兄弟坦露臂膀,表示投诚,吕岱却为邀功名、谋私利将他们杀害,明智的人由此可知吕氏为什么没有后代延续下来。 [18]徽大将甘醴及柏治率吏民共攻岱,岱奋击,破之。于是除广州,复为 ![]() [18]士徽的大将甘醴及柏治率领 ![]() ![]() 烈祖明皇帝上之太和元年(丁未、227) 魏明帝太和元年(丁未,公元227年) [1]舂,吴解烦督胡综、番 ![]() [1]舂季,吴解烦督胡综、番 ![]() 初,绮自言举义兵,为魏讨吴,议者以为因此伐吴,必有所克帝以问中书令太原孙资,资曰:“番 ![]() 当初,彭绮自称举兵起义,为魏征吴,有些大臣建议,借机攻吴,一定会成功。明帝询问中书令太原人孙资,孙资说:“番 ![]() ![]() [2]二月,立文昭皇后寝园于邺。王郞往视园陵,见百姓多贫困而帝方营修宮室,朗上疏谏曰:“昔大禹 ![]() ![]() [2]二月,在邺城为文昭皇后设立陵园,王朗前往陵园巡视,见那里的百姓多数很贫困,而明帝当时正在修建宮室,王朗上书劝谏说:“从前大禹要拯救天下的民人免于灾难,所以先使自己的宮室尽量简陋,⾐食尽量节俭;越王勾践为拓展御儿的疆界,也约束自己和家人,节俭家用补充国用;汉朝的文帝、景帝,为了发扬祖先的事业,停修了自己很喜 ![]() [3]三月,蜀丞相亮率诸军北驻汉中,使长史张裔、参军蒋琬统留府事。临发,上疏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 ![]() [3]三月,蜀汉丞相诸葛亮率领各路军队向北 ![]() 宮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奷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异法也。 “宮廷和相府,是一个整体,提升、贬黜、表彰、指责,不应有什么区别。如果有触犯法纪的行为,或尽忠立功的表现,应该让有关部门按规定给予处罚、奖赏,以显示陛下公允、明察,不能有偏私之心,使宮廷內外执法不统一。 侍中、侍郞郭攸之、费、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宮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 ![]() “侍中郭攸之、费、侍郞董允等人,都是善良诚实、思想纯正的忠臣,所以先皇帝特意选拔他们留下来辅佐陛下。我以为宮廷中事务,不论大小,都应先和他们商议,然后再付诸实施,这样一定能弥补缺漏,得到更多的好处。将军向宠,品行平和公正,通晓军事,在以前经过考验,先皇帝答赞他很有才能,所以被大家推举为掌管噤兵的中部督。我认为各项军务,都应征求他的意见,必定会令将士和睦,使才智出众和能力较差的人都能各得其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端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而待也。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得以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 ![]() 臣本布⾐,躬耕南 ![]() ![]() ![]() ![]() “我本是一介平民,在南 ![]() ![]() ![]() ![]()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会议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不⽑。今南方已定,甲兵已⾜,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奷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责攸之、、允等之慢以章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 ![]() ![]() “自从接受先皇帝遗命以来,⽇夜忧虑叹息,唯恐辜负重托,有损先皇帝知人之明。于是五月渡过泸⽔,深⼊到荒凉的不⽑之地。如今南方已经平定,军力弃⾜,正应当 ![]() ![]() ![]() ![]() ![]() 亮辟广汉太守姚为掾,并进文武之士,亮称之曰:“忠益者莫大于进人,进人者各务其所尚。今掾并存刚柔以广文武之用,可谓博雅矣。愿诸掾各希此事以属其望。” 诸葛亮征召广汉太守姚为丞相掾,姚同时推荐了很多文武员官,诸葛亮称赞他说:“对家国效忠进益,莫过于举荐人才,但推荐者往往 ![]() 帝闻诸葛亮在汉中, ![]() ![]() ![]() 明帝得到诸葛亮抵达汉中的报告,准备大举出兵向诸葛亮发起进攻。他就这件事询问散骑常侍孙资,孙资说:“以前武皇帝攻打南郑,征讨张鲁,在 ![]() ![]() [4]初,文帝罢五铢钱,使以⾕帛为用,人间巧伪渐多,竞 ![]() [4]当初,帝废止了五铢钱,以粮食和丝绢代替钱币。社会上弄巧作假的理解越来越多,争相把粮食搞 ![]() [5]甲申,初营宗庙于洛 ![]() [5]甲申(十九⽇),开始在洛 ![]() [6]六月,以司马懿都督荆、豫州诸军事,率所领镇宛。 [6]六月,任命司马懿都督荆、豫二州诸军事,率自己所属军队镇守宛城。 [7]冬,十二月,立贵嫔河內⽑氏为皇后。初,帝为平原王,纳河內虞氏为妃;及即位,虞氏不得立为后,太皇卞太后慰勉焉。虞氏曰:“曹氏自好立 ![]() [7]冬季,十二月,立贵嫔河內人⽑氏为皇后。以前,明帝为平原王时,娶河內人虞氏为妃;即位为帝以后,虞氏没有被立为皇后,太皇卞太后因此而安慰和劝抚她。虞氏说:“曹氏家族本来就好立地位低 ![]() ![]() [8]初,太祖、世祖皆议复⾁刑,以军事不果。及帝即位,太傅钟繇上言:“宜如孝景之令,其当弃市俗斩右趾者,许之;其黥、劓、左趾、宮刑者,自如孝文易以髡笞,可以岁生三千人。”诏公卿已下议,司徒朗以为:“⾁刑不用已来,历年数百;“今复行之,恐所减之文未彰于万民之目,而⾁刑之问已宣于寇雠之耳,非所以来远人也。今可按繇所 ![]() [8]当初,魏武帝、文帝都议论恢复⾁刑,因为不断有战争而未能实施。明帝即位,太傅钟繇建议:“应仿汉景帝的命令,应当斩首示众的人如果自愿以砍去右脚代替,应允许;对黥面、割鼻、砍左脚、宮刑等刑罚,仍然按照汉文帝的法令,以剃发和鞭打代替,这样一年可以使三千人保留 ![]() ![]() [9]是岁,吴昭武将军韩当卒,其子综yín ![]() [9]这一年,吴昭武将军韩当去世,他的儿子韩综道德败坏,不守法令,害怕被治罪,闰十二月,率领家属和宗族军队来投魏。 [10]初,孟太既为文帝宠,又与桓阶、夏侯尚亲善;及文帝殂,阶、尚皆卒,达心不自安。诸葛亮闻而 ![]() ![]() ![]() ![]() [10]当初,孟达受文帝宠信,又和桓阶、夏侯尚关系密切,文帝去世后,桓阶和夏侯尚也相继故去,孟达心中忧虑不安。诸葛亮知道后,便引 ![]() ![]() |
上一章 资治通鉴 下一章 ( → ) |
资治通鉴vip未删节下载由网友提供,《资治通鉴》情节富于变化、节奏流畅,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文学作品,眼袋小说网免费提供资治通鉴最新清爽干净的文字章节在线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