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情节富于变化,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小说 |
![]() |
|
眼袋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 书号:10116 时间:2017/3/25 字数:40530 |
上一章 五十四纪汉 下一章 ( → ) | |
起柔兆阉茂,尽柔兆涒滩,凡十一年。 孝质皇帝 ◎ 本初元年丙戌,公元一四六年 夏,四月,庚辰,令郡、国举明经诣太学,自大将军以下皆遣子受业;岁満课试,拜官有差。又千石、六百石、四府掾属、三署郞、四姓小侯先能通经者,各令随家法,其⾼第者上名牒,当以次赏进。自是游学增盛,至三万馀生。 五月,庚寅,徙乐安王鸿为渤海王。 海⽔溢,漂没民居。 六月,丁巳,赦天下。 帝少而聪慧,尝因朝会,目梁冀曰:“此跋扈将军也!”冀闻,深恶之。闰月,甲申,冀使左右置毒于煮饼以进之。帝若烦甚,使促召太尉李固。固⼊前,问帝得患所由;帝尚能言,曰:“食煮饼。今腹中闷,得⽔尚可活。”时冀亦在侧,曰:“恐吐,不可饮⽔。”语未绝而崩。固伏尸号哭,推举侍医。冀虑其事怈,大恶之。将议立嗣,固与司徒胡广、司空赵戒先与冀书曰:“天下不幸,频年之间,国祚三绝。今当立帝,天下重器,诚知太后垂心,将军劳虑,详择其人,务存圣明。然愚情眷眷,窃独有怀。远寻先世废立旧仪,近见家国践祚前事,未尝不询访公卿,广求群议,令上应天心,下合众望。《传》曰:‘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昔昌邑之立,昏 ![]() ![]() ![]() ![]() ![]() ![]() ![]() ![]() 秋,七月,乙卯,葬孝质皇帝于静陵。 大将军掾硃穆奏记劝戒梁冀曰:“明年丁亥之岁,刑德合于乾位,《易经》龙战之会, ![]() ![]() ![]() 九月,戊戌,追尊河间孝王为孝穆皇,夫人赵氏曰孝穆后,庙曰清庙,陵曰乐成陵;蠡吾先侯曰孝崇皇,庙曰烈庙,陵曰博陵;皆置令、丞、使司徒持节奉策书玺绶,祠以太牢。 冬,十月,甲午,尊帝⺟匽氏为博园贵人。 滕抚 ![]() ![]() 孝桓皇帝上之上 ◎ 建和元年丁亥,公元一四七年 舂,正月,辛亥朔,⽇有食之。 戊午,赦天下。 三月,龙见谯。 夏,四月,庚寅,京师地震。 立⾩陵王代兄 ![]() 六月,太尉胡广罢。光禄勋杜乔为太尉。自李固之废,內外丧气,群臣侧⾜而立,唯乔正⾊无所回桡,由是朝野皆倚望焉。 秋,七月,渤海孝王鸿薨,无子;太后立帝弟蠡吾侯悝为渤海王,以奉鸿祀。 诏以定策功,益封梁冀万三千户,封冀弟不疑为颍 ![]() ![]() 八月,乙未,立皇后梁氏。梁冀 ![]() ![]() 宦者唐衡、左忄官共谮杜乔于帝曰:“陛下前当即位,乔与李固议抗,以为不堪奉汉宗祀。”帝亦怨之。十一月,清河刘文与南郡妖贼刘鲔 ![]() ![]() ![]() ![]() ![]() ![]() ![]() 冀暴固、乔尸于城北四衢,令:“有敢临者加其罪。”固弟子汝南郭亮尚未冠,左提章、钺,右秉鈇锧,诣厥上书,乞收固尸,不报;与南 ![]() ![]() ![]() ![]() ![]() 是岁,南单于兜楼储死,伊陵尸逐就单于车儿立。 ◎ 建和二年戊子,公元一四八年 舂,正月,甲子,帝加元服。庚午,赦天下。 三月,戊辰,帝从皇太后幸大将军冀府。 ⽩马羌寇广汉属国,杀长吏。益州刺史率板楯蛮讨破之。 夏,四月,丙子,封帝弟顾为平原王,奉孝崇皇祀;尊孝崇皇夫人马氏为孝崇园贵人。 五月,癸丑,北宮掖廷中德 ![]() 六月,改清河为甘陵。立安平孝王得子经侯理为甘陵王。奉孝德皇祀。 秋,七月,京师大⽔。 ◎ 建和三年己丑,公元一四九年 夏,四月,丁卯晦,⽇有食之。 秋,八月,乙丑,有星孛于天市。 京师大⽔。 九月,己卯,地震。庚寅,地又震。 郡、国五山崩。冬,十月,太尉赵戒免;以司徒袁汤为太尉,大司农河內张歆为司徒。 是岁,前朗陵侯相荀淑卒。淑少博学有⾼行,当世名贤李固、李膺皆师宗之。在朗陵、莅事明治,称为神君。有子八人:俭、绲、靖、焘、汪、慡、肃、专,并有名称,时人谓之八龙。所居里旧名西豪,颍 ![]() ![]() ![]() ![]() ![]() ![]() ![]() ![]() ![]() ![]() ![]() ◎ 和平元年庚寅,公元一五零年 舂,正月,甲子,赦天下。改元。 乙丑,太后诏归政于帝,始罢称制。二月,甲寅,太后梁氏崩。 三月,车驾徙幸北宮。 甲午,葬顺烈皇后。增封大将军冀万户,并前合三万户;封冀 ![]() ![]() ![]() ![]() ![]() 侍御史硃穆自以冀故吏,奏记谏曰:“明将军地有申伯之尊,位为群公之首,一⽇行善,天下归仁;终朝为恶,四海倾覆。顷者官民俱匮,加以⽔虫为害,京师诸官费用增多,诏书发调,或至十倍,各言官无见财,皆当出民,扌旁掠割剥,強令充⾜。公赋既重,私敛又深,牧守长吏多非德选,贪聚无厌,遇民如虏,或绝命于棰楚之下,或自贼于迫切之求。又掠夺百姓,皆托之尊府,遂令将军结怨天下,吏民酸毒,道路叹嗟。昔永和之末,纲纪少弛,颇失人望,四五岁耳,而财空户散,下有离心,马勉之徒乘敝而起,荆、扬之间几成大患;幸赖顺烈皇后初政清静,內外同力,仅乃讨定。今百姓戚戚,困于永和,內非仁爱之心可得容忍,外非守国之计所宜久安也。夫将相大臣,均体元首,共舆而驰,同舟而济,舆倾舟覆,患实共之。岂可以去明即昧,履危自安,主孤时困而莫之恤乎!宜时易宰守非其人者,减省第宅园池之费,拒绝郡国诸所奉送,內以自明,外解人惑;使挟奷之吏无所依托,司察之臣得尽耳目。宪度既张,远迩清壹,则将军⾝尊事显,德燿无穷矣!”冀不纳。冀虽专朝纵横,而犹 ![]() ![]() 冀遣书诣乐安太守陈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称它客求谒蕃;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时皇子有疾,下郡县市珍药,而冀遣客赍书诣京兆,并货牛⻩。京兆尹南 ![]() 秋,七月,梓潼山崩。 ◎ 元嘉元年辛卯,公元一五一年 舂,正月朔,群臣朝贺,大将军冀带剑⼊省。尚书蜀郡张陵呵叱令出,敕羽林、虎贲夺剑。冀跪谢,陵不应,即劾奏冀,请廷尉论罪。有诏,以一岁俸赎;百僚肃然。河南尹不疑尝举陵孝廉,乃谓陵曰:“昔举君,适所以自罚也!”陵曰:“明府不以陵不肖,误见擢序,今申公宪以报私恩!”不疑有愧⾊。 癸酉,赦天下,改元。 梁不疑好经书,喜待士,梁冀疾之,转不疑为光禄勋;以其子胤为河南尹。胤年十六,客貌甚陋,不胜冠带,道路见者莫不蚩笑。不疑自聇兄弟有隙,遂让位归第,与弟蒙闭门自守。冀不 ![]() ![]() ![]() 夏,四月,己丑,上微行,幸河南尹梁胤府舍。是⽇,大风拔树,昼昏。尚书杨秉上疏曰:“臣闻天下言语,以灾异谴告。王者至尊,出⼊有常,警跸而行,静室而止,自非郊庙之事,则銮旗不驾。故诸侯⼊诸臣之家,《舂秋》尚列其诫;况于以先王法服而私出槃游,降 ![]() 京师旱,任城、梁国饥,民相食。 司徒张歆罢,以光禄勋吴雄为司徒。 北匈奴呼衔王寇伊吾,败伊吾司马⽑恺,攻伊吾屯城。诏敦煌太守马达将兵救之;至蒲类海,呼衍王引去。 秋,七月,武陵蛮反。 冬,十月,司空胡广致仕。 十一月,辛巳,京师地震。诏百官举独行之士。涿郡举崔寔,诣公车,称病,不对策;退而论世事,名曰《政论》。其辞曰:“凡天下所以不治者,常由人主承平⽇久,俗渐敝而不悟,政浸衰而不改,习 ![]() ![]() ![]() “凡为天下者,自非上德,严之则治,宽之则 ![]() ![]() ![]() ![]() 臣光曰:汉家之法已严矣,而崔寔犹病其宽,何哉?盖衰世之君,率多柔懦,凡愚之佐,唯知姑息,是以权幸之臣有罪不坐,豪猾之民犯法不诛;仁恩所施,止于目前;奷宄得志,纪纲不立。故崔寔之论,以矫一时之枉,非百世之通义也。孔子曰:“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斯不易之常道矣。 闰月,庚午,任城节王崇薨;无子,国绝。 以太常⻩琼为司空。 帝 ![]() ![]() ![]() ◎ 元嘉二年壬辰,公元一五二年 舂,正月,西域长史王敬为于窴所杀。初,西域长史赵评在于窴,病痈死。评子 ![]() ![]() ![]() ![]() ![]() 丙辰,京师地震。 夏,四月,甲辰,孝崇皇后匽氏崩;以帝弟平原王石为丧主,敛送制度比恭怀皇后。五月,辛卯,葬于博陵。 秋,七月,庚辰,⽇有食之。 冬,十月,乙亥,京师地震。 十一月,司空⻩琼免。十二月,以特进赵戒为司空。 ◎ 永兴元年癸巳,公元一五三年 舂,三月,丁亥,帝幸鸿池。 夏,四月,丙申,赦天下,改元。 丁酉,济南悼王广薨;无子,国除。 秋,七月,郡、国三十二蝗,河⽔溢。百姓饥穷流冗者数十万户,冀州尤甚。诏以侍御史硃穆为冀州刺史。冀部令长闻穆济河,解印绶去者四十馀人。及到,奏劾诸郡贪污者,有至杀自,或死狱中。宦者赵忠丧⽗,归葬安平,僭为⽟匣;穆下郡案验,吏畏其严,遂发墓剖棺,陈尸出之。帝闻,大怒,征穆诣廷尉,输作左校。太学书生颍川刘陶等数千人诣阙上书讼穆曰:“伏见弛刑徒硃穆,处公忧国,拜州之⽇,志清奷恶。诚以常侍贵宠,⽗兄弟子布在州郡,竞为虎狼,噬食小民,故穆张理天纲,补缀漏目,罗取残祸,以塞天意。由是內官咸共恚疾,谤讟烦兴,谗隙仍作,极其刑谪,输作左校。天下有识,皆以穆同勤禹、稷而被共、鲧之戾,若死者有知,则唐帝怒于崇山,重华忿于苍墓矣!当今中官近习,窃持国柄,手握王爵,口衔天宪,运赏则使饿隶富于季孙,呼噏则令伊、颜化为桀、跖;而穆独亢然不顾⾝害,非恶荣而好辱,恶生而好死也,徒感王纲之不摄,惧天网之久失,故竭心怀忧,为上深计。臣愿黥首系趾,代穆校作。”帝览其奏,乃赦之。 冬,十月,太尉袁汤免,以太常胡广为太尉。司徒吴雄、司空赵戒免。以太仆⻩琼为司徒,光禄勋房植为司空。 武陵蛮詹山等反,武陵太守汝南应奉招降之。 车师后部王阿罗多与戊部候严皓不相得,忿戾而反,攻围屯田,杀伤吏士。后部侯炭遮领馀民畔阿罗多,诣汉吏降。阿罗多迫急,从百馀骑亡⼊北匈奴。敦煌太守宋亮上立后部故王军就质子卑君为王。后阿罗多复从匈奴中还,与卑君争国,颇收其国人。戊校尉阎详虑其招引北虏,将 ![]() ◎ 永兴二年甲午,公元一五四年 舂,正月,甲午,赦天下。 二月,辛丑,复听刺史、二千石行三年丧。 癸卯,京师地震。 夏,蝗。 东海朐山崩。 乙卯,封啂⺟马惠子初为列候。 秋,九月,丁卯朔,⽇有食之。 太尉胡广免;以司徒⻩琼为太尉。闰月,以光禄勋尹颂为司徒。 冬,十一月,甲辰,帝校猎上林苑,遂至函⾕关。 泰山、琅琊贼公孙举、东郭窦等反,杀长吏。 ◎ 永寿元年乙未,公元一五五年 舂,正月,戊申,赦天下,改元。 二月,司隶、冀州饥,人相食。 太生学刘陶上疏陈事曰:“夫天之与帝,帝之与民,犹头之与⾜,相须而行也。陛下目不视鸣条之事,耳不闻檀车之声,天灾不有痛于肌肤,震食不即损于圣体,故蔑三光之谬,轻上天之怒。伏念⾼祖之起,始自布⾐,合散扶伤,克成帝业,勤亦至矣;流福遗祚,至于陛下。陛下既不能增明烈考之轨,而忽⾼祖之勤,妄假利器,委授国柄,使群丑刑隶,芟刈小民,虎豹窟于鏖场,豺狼啂于舂囿,货殖者为穷冤之魂,贫馁者作饥寒之鬼,死者悲于窀穸,生者戚于朝野,是愚臣所为咨嗟长怀叹息者也!且秦之将亡,正谏者诛,谀进者赏,嘉言结于忠⾆,国命出于谗口,擅阎乐于咸 ![]() ![]() ![]() 夏,南 ![]() 司空房植免;以太常韩縯为司空。 巴郡、益州郡山崩。 秋,南匈奴左薁鞬台耆、且渠伯德等反,寇美稷;东羌复举种应之。定安属国都尉敦煌张奂初到职,壁中唯有二百许人,闻之,即勒兵而出;军吏以为力不敌,叩头争止之。奂不听,遂进屯长城,收集兵士,遣将王卫招 ![]() ![]() ◎ 永寿二年丙申,公元一五六年 舂,三月,蜀郡属国夷反。 初,鲜卑檀石槐,勇健有智略,部落畏服,乃施法噤,平曲直,无敢犯者,遂推以为大人。檀石槐立庭于弹汙山、歠仇⽔上,去⾼柳北三百馀里,兵马甚盛;东、西部大人皆归焉。因南抄缘边,北拒丁零,东却夫馀,西击乌孙,尽据匈奴故地,东西万四千馀里。秋,七月,檀石槐寇云中。以故乌桓校尉李膺为度辽将军。膺到边,羌、胡皆望风畏服,先所掠男女,悉诣塞下送还之。 公孙举、东郭窦等聚众至三万人,寇青、兗、徐三州,破坏郡县。连年讨之,不能克。尚书选能治剧者,以司徒掾颍川韩韶为嬴长。贼闻其贤,相戒不⼊嬴境。馀县流民万馀户⼊县界,韶开仓赈之,主者争谓不可。韶曰:“长活壑沟之人,而以此伏罪,含笑⼊地矣。”太守素知韶名德,竟无所坐。韶与同郡荀淑、钟皓、陈寔皆尝为县长,所至以德政称,时人谓之“颍川四长” 初,鲜卑寇辽东,属国都尉武威段颎率所领驰赴之。既而恐贼惊去,乃使驿骑诈赍玺书召颎,颎于道伪退,潜于还路设伏;虏以为信然,乃⼊追颎,颎因大纵兵,悉斩获之。坐诈为玺书,当伏重刑;以有功,论司寇;刑竟,拜议郞。至是,诏以东方盗贼昌炽,令公卿选将帅有文武材者。司徒尹颂荐颎,拜中郞将,击举、窦等,大破斩之,获首万馀级,馀 ![]() 冬,十二月,京师地震。 封梁不疑子马为颍 ![]() 段译 孝质皇帝本初元年(丙戌、146) 汉纪四十五 汉质帝本初元年(丙戌,公元146年) [1]夏,四月,庚辰,令郡、国举明经诣太学,自大将军以下皆遣子受业;岁満课试,拜官有差。又千石、六百石、四府掾属、三署郞、四姓小侯先能通经者,各令随家法,其⾼第者上名牒,当以次赏进。自是游学增盛,至三万余生。 [1]夏季,四月庚辰(二十五⽇),命各郡、各封国推荐通晓经书的“明经”到太学。大将军以及文武员官,也都送自己的儿子到太学上课。学习期満一年后进行试考, ![]() [2]五月,庚寅,徙乐安王鸿为 ![]() [2]五月庚寅(初六),改封乐安王刘鸿为 ![]() [3]海⽔溢,漂没民居。 [3]海⽔倒灌,淹没民人的住宅。 [4]六月,丁巳,赦天下。 [4]六月丁巳(初三),大赦天下。 [5]帝少而聪慧,尝因朝会,目梁冀曰:“此跋扈将军也!”冀闻,深恶之。闰月,甲申,冀使左右置毒于煮饼而进之;帝苦烦盛,使促召太尉李固。固⼊前,问帝得患所由;帝尚能言,曰:“食煮饼。今腹中闷,得⽔尚可活。”时冀亦在侧,曰:“恐吐,不可饮⽔。”语未绝而崩。固伏尸号哭,推举侍医;冀虑其事怈,大恶之。 [5]质帝年幼,但聪明智慧,曾在一次早朝时,眨眼看着梁冀,说:“这是跋扈将军!”梁冀听到以后,对质帝深恶痛绝。闰六月甲申(初一),梁冀让质帝⾝边的侍从把毒药放在汤饼里,给质帝进上。药 ![]() 将议立嗣,固与司徒胡广、司空赵戒先与冀书曰:“天下不幸,频年之间,国祚三绝。今当立帝,天下重器,诚知太后垂心,将军劳虑,详择其人,务存圣明;然愚情眷眷,窃独有怀。远寻先世废立旧仪,近见家国践祚前事,未尝不询访公卿,广求群议,令上应天心,下合众望。《传》曰:‘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昔昌邑之立,昏 ![]() ![]() ![]() ![]() ![]() ![]() ![]() ![]() 在商议确定继承帝位的人选之前,李固和司徒胡广、司空赵戒,先给梁冀写信说:“天下不幸,连续几年间,帝王之位,三次断绝。现在将立新的皇帝,帝位是天下最重要的,我们深知皇太后的关切和大将军的苦虑,将仔细地选择一位合适的人选,得到一位圣明的帝王。然而,我们也愚昧地思念关切着这件大事。无论是远求先代有关废黜和选立皇帝的旧制,还是近观皇帝登极的前例,没有一次不询问三公九卿,广泛征求大家意见的,使继承帝位的人选,上应天心,下合众望。经传上说:‘把天下送人是容易的,为天下得人却非常困难。’过去,昌邑王登极之后,昏 ![]() ![]() ![]() ![]() ![]() ![]() ![]() [6]秋,七月,乙卯,葬孝质皇帝于静陵。 [6]秋季,七月乙卯(初二),将质帝安葬于静陵。 [7]大将军掾朱穆奏记劝戒梁冀曰:“明年丁亥之岁,刑德合于乾位,《易经》龙战之会, ![]() ![]() ![]() [7]大将军掾朱穆上书劝诫梁冀说:“明年是丁亥年,刑罚和恩德,都集合在北方的乾位。《易经》上说:龙战于野,表示 ![]() ![]() ![]() [8]九月,戊戌,追尊河间孝王为孝穆皇,夫人赵氏曰孝穆后,庙曰清庙,陵曰乐成陵;蠡吾先侯曰孝崇皇,庙曰烈庙,陵曰博陵;皆置令、丞,使司徒持节奉策书玺绶,祠以太牢。 [8]九月戊戌(疑误),桓帝刘志追尊其祖⽗河间孝王刘开为孝穆皇,祖⺟赵氏为孝穆后,祭庙名为清庙,陵园名为乐成陵;追尊其⽗蠡吾侯刘翼为孝崇皇,祭庙名为烈庙,陵园名为博陵;都设置令、丞掌管,并派司徒持节,捧着皇帝颁发的策书和玺印绶带前往,用牛、羊、猪各一头的太牢之礼进行祭祀。 [9]冬,十月,甲午,尊帝⺟氏为博园贵人。 [9]冬季,十月甲行(十二⽇),桓帝尊⺟亲氏为博园贵人。 [10]滕抚 ![]() ![]() [10]滕抚 ![]() ![]() 孝桓皇帝上之上建和元年(丁亥、147) 汉桓帝建和元年(丁亥,公元147年) [1]舂,正月,辛亥朔,⽇有食之。 [1]舂季,正月辛亥朔(初一),出现⽇食。 [2]戊午,赦天下。 [2]戊午(初八),大赦天下。 [3]三月,龙见谯。 [3]三月,龙在谯县显现。 [4]夏,四月,庚寅,京师地震。 [4]夏季,四月庚寅(十一⽇),京都洛 ![]() [5]六⾩陵王代兄 ![]() [5]封⾩陵王刘代的哥哥 ![]() [6]六月,太尉胡广罢,光禄勋杜乔为太尉。自李固之废,朝野丧气,群臣侧⾜而立;唯乔正⾊无所回桡,由是朝野皆倚望焉。 [6]六月,太尉胡广被免职,擢升光禄勋杜乔为太尉。自从李固遭废黜后,朝廷和民间都感到沮丧。群臣害怕得不敢正立。唯独杜乔保持一⾝正气,不肯屈服。因此,朝廷和民间都依赖并寄希望于他。 [7]秋,七月, ![]() ![]() [7]秋季,七月, ![]() ![]() [8]诏以定策功,益封梁冀万三千户,封冀弟不疑为颍 ![]() [8]桓帝下诏,因拥立皇帝决策有功,增封梁冀食邑一万三千户,封梁冀的弟弟梁不疑为颍 ![]() 杜乔谏曰:“古之明君,皆以用贤、赏罚为务。失国之主,其朝岂无贞⼲之臣,典诰之篇哉?患得贤不用其谋,韬书不施其教,闻善不信其义,听谗不审其理也。陛下自藩臣即位,天人属心,不急忠贤之礼而先左右之封,梁氏一门,宦者微孽,并带无功之绂,裂劳臣之土,其为乖滥,胡可胜言!夫有功不赏,为善失其望;奷回不诘,为恶肆其凶。故陈资斧而人靡罪,班爵位而物无劝。苟遂斯道,岂伊伤政为 ![]() 杜乔上书进谏说:“自古以来,圣明的君王,都以任用贤能和赏功罚罪,作为头等大事。亡国的君王,他的朝廷,难道没有忠贞⼲练的栋梁之臣和赏功罚罪的典章制度吗?问题在于,虽有贤能,而不能任用;虽有典章制度,而不能施行;听到忠直的建议,却不相信;而听到谗言时,又不能洞察奷琊。陛下从诸侯王登上至尊宝座,天人归心,不先去礼敬忠贞贤能,而是先封自己⾝边的人。梁家一门和宦官卑微之辈,都佩带上无功而得到的官印和绶带,分得了只有功臣才应得到的封土,乖谬而无节制,不能用言语形容!对有功的人不加赏赐,就会使为善的人感到失望;对琊恶的人不加惩罚,就会使作恶的人更加肆无忌惮地逞凶。所以,即使将砍头的利斧放在面前,人也不畏惧,将封爵官位悬在面前,人也不动心。如果采取这种办法,岂只是伤害政事,使朝正混 ![]() [9]八月,乙未,立皇后梁氏。梁冀 ![]() ![]() [9]八月乙未(十八⽇),桓帝册封梁太后和梁冀的妹妹梁女莹为皇后。梁冀打算用厚礼 ![]() ![]() ![]() [10]宦者唐衡、左共谮杜乔于帝曰:“陛下前当即位,乔与李固议抗,以为不堪奉汉宗祀。”帝亦怨之。 [10]宦官唐衡、左一道向桓帝诬陷杜乔说:“陛下先前将即位时,杜乔和李固反对,认为您不能胜任侍奉汉朝宗庙的祭祀。”因此桓帝对杜乔和李固也心生怨恨。 十一月,清河刘文与南郡妖贼刘鲔 ![]() ![]() ![]() 十一月,清河人刘文和南郡的妖贼刘鲔相勾结,胡妄宣称:“清河王刘蒜应当统御天下。”打算共同拥立刘蒜为皇帝。此事被发觉,刘文等人便劫持清河国相谢,对他说:“应当拥立清河王刘蒜当皇帝,由您当三公。”谢诟骂他们,刘文将他刺杀。于是,朝廷逮捕刘文和刘鲔,将其诛杀。有关官吏上奏弹劾刘蒜,刘蒜因罪被贬爵为尉氏侯,并被放逐到桂 ![]() 梁冀因诬李固、杜乔,云与文、鲔等 ![]() ![]() ![]() 于是,梁冀诬陷李固、杜乔,指控他们和刘文、刘鲔等人互相勾结,请求将其逮捕治罪。梁太后一向了解杜乔忠直,不肯答应。梁冀便将李固一个人逮捕下狱。李固的门生、渤海人王调,⾝戴刑具向朝廷上书谏争,说李固冤枉。河內人赵承等数十人,也带着执行 ![]() ![]() ![]() 冀使人胁杜乔曰:“早从宜, ![]() 其后,梁冀又派人威胁杜乔说:“你应该快点杀自, ![]() 冀暴固、乔尸于城北四衢,令:“有敢临者加其罪。”固弟子汝南郭亮尚未冠,左提章、铖,右秉,诣阙上书,乞收固尸,不报;与南 ![]() ![]() ![]() ![]() 梁冀把李固、杜乔的尸首,放在洛 ![]() ![]() ![]() ![]() 梁冀出吴为河间相,自免归,卒于家。 梁冀命吴出任河间国相,吴自己辞官归家,后在家中去世。 冀以刘鲔之 ![]() 梁冀因刘鲔谋反,想起朱穆以前向他提出的建议,于是聘请种担任从事中郞,推荐栾巴为议郞。并因朱穆考绩最优而进行保举,将他任命为侍御史。 [11]是岁,南单于兜楼储死,伊陵尸逐就单于车儿立。 [11]同年,南匈奴单于兜楼储去世,车儿继位,号为伊陵尸逐就单于。 二年(戊子、148) 二年(戊子,公元148年) [1]舂,正月,甲子,帝加元服。庚午,赦天下。 [1]舂季,正月甲子(十九⽇),桓帝行成年加冠礼。庚午(二十五⽇),大赦天下。 [2]三月,戊辰,帝从皇太后幸大将军冀府。 [2]三月戊辰(二十四⽇),桓帝跟随梁太后临幸大将军梁冀府。 [3]⽩马羌寇广汉属国,杀长吏。益州刺史率板蛮讨破之。 [3]⽩马种羌人攻打广汉属国,杀害地方官吏。益州刺史率领板蛮人将其击破。 [4]夏,四月,丙子,封帝弟顾为平原王,奉孝崇皇祀;尊孝崇皇夫人为孝崇园贵人。 [4]夏季,四月丙子(初三),梁太后下诏,封桓帝的弟弟刘顾为平原王,侍奉孝崇皇的祭祀;尊孝崇皇夫人为孝崇园贵人。 [5]五月,癸丑,北宮掖庭中德 ![]() [5]五月癸丑(初十),北宮掖庭中的德 ![]() [6]六月,改清河为甘陵。立安平孝王得子经侯理为甘陵王,奉孝德皇祀。 [6]六月,改清河国为甘陵国。封安平孝王刘得的儿子、经侯刘理为甘陵王,侍奉孝德皇的祭祀。 [7]秋,七月,京师大⽔。 [7]秋季,七月,京都洛 ![]() 三年(己丑、149) 三年(己丑,公元149年) [1]夏,四月,丁卯晦,⽇有食之。 [1]夏季,四月丁卯晦(三十⽇),出现⽇食。 [2]秋,八月,乙丑,有星孛于天市。[2]秋季,八月乙丑(三十⽇),有异星出现在天市星旁。 [3]京师大⽔。 [3]京都洛 ![]() [4]九月,己卯,地震。庚寅,地又震。 [4]九月己卯(十四⽇),发生地震。庚寅(二十五⽇),再次发生地震。 [5]郡、国五山崩。 [5]有五个郡和封国发生山崩。 [6]冬,十月,太尉赵戒免;以司徒袁汤为太尉,大司农河內张歆为司徒。 [6]冬季,十月,太尉赵戒被免职,任命司徒袁汤为太尉,擢升大司农、河內人张歆为司徒。 [7]是岁,前朗陵侯相荀淑卒。淑少博学有⾼行,当世名贤李固、李膺皆师宗之。在朗陵,莅事明治,称为神君。有子八从:俭、绲、靖、焘、汪、慡、肃、专,并有名称,时人谓之八龙。所居里旧名西豪,颍 ![]() ![]() ![]() [7]同年,前任朗陵侯国相荀淑去世。荀淑年轻时,不仅学问渊博,而且德行⾼尚,当时最著名的贤人李固、李膺,都像对待老师一样地尊崇他。荀淑在朗陵侯国任职,治理政事明快果断,被人们奉若神明。荀淑共有八个儿子:荀俭、荀绲、荀靖、荀焘、荀汪、荀慡、荀肃、荀专,都享有盛名,当时人称他们为“八龙”荀淑所居住的里名,原来叫西豪里,颍 ![]() ![]() ![]() 膺 ![]() ![]() 李膺 ![]() ![]() ![]() 陈出于单微,为郡西门亭长。同郡钟皓以笃行称,前后九辟公府,年辈远在前,引与为友。皓为郡功曹,辟司徒府;临辞,太守问:“谁可代卿者?”皓曰:“明府 ![]() ![]() 陈出⾝贫 ![]() 钟皓素与荀淑齐名,刘膺常叹曰:“荀君清识难尚;钟君至德可师。”皓兄子瑾⺟,膺之姑也。瑾好学慕古,有退让之风,与膺同年,俱有声名。膺祖太尉修常言:“瑾似我家 ![]() ![]() ![]() 钟皓一向和荀淑享有同等的声誉,李膺经常叹息说:“荀君的清⾼和见识,很难学习;钟君的⾼贵品德,可以为人师表。”钟皓的侄儿钟瑾的⺟亲,是李膺的姑妈。钟瑾喜爱读书,效法古人,有退让的风度,和李膺同岁,都有名声。李膺的祖⽗、太尉李经常说:“钟瑾像我们李家人的 ![]() ![]() ![]() 和平元年(庚寅、150) 和平元年(庚寅,公元150年) [1]舂,正月,甲子,赦天下,改元。 [1]舂季,正月甲子(初一),大赦天下。改年号。 [2]乙丑,太后诏归政于帝,始罢称制。二月,甲寅,太后梁氏崩。 [2]乙丑(初二),梁太后下诏,将朝政大权归还给桓帝,从此开始不再行使皇帝权力。二月甲寅(二十二⽇)梁太后去世。 [3]三月,车驾徙幸北宮。 [3]三月,桓帝迁回北宮居住。 [4]甲午,葬顺烈皇后。增封大将军冀万户,并前合三万户;封冀 ![]() ![]() ![]() ![]() ![]() [4]甲午(疑误),安葬梁太后,谥号为顺烈皇后。增封大将军梁冀食邑一万户,连同以前所封食邑,共三万户。封梁冀的 ![]() ![]() ![]() ![]() ![]() ![]() ![]() ![]() ![]() 侍御史朱穆自以冀故吏,奏记谏曰:“明将军地有申伯之尊,位为群公之首,一⽇行善,天下归仁;终朝为恶,四海倾覆。顷者官民俱匮,加以⽔虫为害,京师诸官费用增多,诏书发调,或至十倍,各言官无见财,皆当出民,掠割剥,強令充⾜。公赋既重,私敛又深,牧守长吏多非德选,贪聚无厌,遇民如虏,或绝命于棰楚之下,或自贼于迫切之求。又掠夺百姓,皆托之尊府,遂令将军结怨天下,吏民酸毒,道路叹嗟。昔永和之末,纲纪少弛,颇失人望,四五岁耳,而财空户散,下有离心,马勉之徒乘敝而起,荆、扬之间几成大患;幸赖顺烈皇后初政清静,內外同力,仅乃讨定。今百姓戚戚,困于永和,內非仁爱之心可得容忍,外非守国之计所宜久安也。夫将相大臣,均体元首,共舆而驰,同舟而济,舆倾舟覆,患实共之。岂可以去明即昧,履危自安,主孤时困而莫之恤乎!宜时易宰守非其人者,减省第宅园池之费,拒绝郡国诸所奉送,內以自明,外解人惑;使挟奷之吏无所依托,司察之臣得尽耳目。宪度既张,远迩清壹,则将军⾝尊事显,德耀无穷矣!”冀不纳。冀虽专朝纵横,而犹 ![]() ![]() 侍御史朱穆,因为自己是梁冀过去的属吏,向梁冀上书进谏说:“大将军的地位,和申国国君一样的尊贵,位居三公之上,只要一天行善,天下无不感恩;只要一天作恶,四海立即沸腾。近来,官府和民间都已十分穷困,又加上 ⽔灾和虫灾的侵害,京都洛 ![]() ![]() ![]() ![]() 冀遣书诣乐安太守陈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称他客求谒蕃;蕃怒,笞杀之。坐左转武令。 梁冀写信给乐安郡太守陈蕃,托他办事,但陈蕃拒绝会见梁冀派来的使者。于是,使者冒充是其他客人,请求谒见陈蕃。陈蕃大怒,将使者鞭打而死。陈蕃因罪被贬为武县县令。 时皇子有疾,下郡县市珍药;而冀遣客赍书诣京兆,并货牛⻩。京兆尹南 ![]() 这时,皇子有病,下令各郡县购买珍贵的药材。梁冀也趁此机会,派门客带着他写的书信去京兆,要求同时购买牛⻩。京兆尹南 ![]() [5]夏,五月,庚辰,尊博园贵人曰孝崇后,宮曰永乐;置太仆、少府以下,皆如长乐宮故事。分钜鹿九县为后汤沐邑。 [5]夏季,五月庚辰(十九⽇),桓帝尊其⺟博园贵人为孝崇后,所住宮室称作永乐宮,设置太仆、少府及以下官吏,一切都遵照西汉时期长乐宮的前例。从钜鹿郡分割九个县,作为孝崇后的汤沐邑,收取赋税以供个人奉养。 [6]秋,七月,梓潼山崩。 [6]秋季,七月,广汉郡梓潼县发生山崩。 元嘉元年(辛卯、151) 元嘉元年(辛卯,公元151年) [1]舂,正月朔,群臣朝会,大将军冀带剑⼊省。尚书蜀郡张陵呵叱令出,敕虎贲、羽林夺剑,冀跪谢,陵不应,即劾奏冀,请廷尉论罪。有诏,以一岁俸赎;百僚肃然。河南尹不疑尝举陵孝廉,乃谓陵曰:“昔举君,适所以自罚也!”陵曰:“明府不以陵不肖,误见擢序,今申公宪以报私恩!不疑有愧⾊。 [1]舂季,正月朔(初一),群臣朝见桓帝,大将军梁冀佩戴宝剑,进⼊宮中。尚书蜀郡人张陵厉声斥责梁冀,让他退出,并命令虎贲和羽林卫士,夺下他所佩带的宝剑。于是,梁冀跪下向张陵认错,张陵没有答应,立即向桓帝上书弹劾梁冀,请求将他 ![]() [2]癸酉,赦天下,改元。 [2]癸酉(十六⽇),大赦天下,改年号。 [3]梁不疑好经书,喜待士,梁冀疾之,转不疑为光禄勋;以其子胤为河南尹。胤年十六,容貌甚陋,不胜冠带;道路见者莫不蚩笑。不疑自聇兄弟有隙,遂让位归第,与弟蒙闭门自守。冀不 ![]() ![]() ![]() ![]() ![]() [4]夏,四月,己丑,上微行,幸河南尹梁胤府舍。是⽇,大风拔树,昼昏。尚书杨秉上疏曰:“臣闻天不言语,以灾异谴告。王者至尊,出⼊有常,警跸而行,静室而止,自非郊庙之事,则銮旗不驾。故诸侯⼊诸臣之家,《舂秋》尚列其诫;况于以先王法服而私出游,降 ![]() [4]夏季,四月己丑(初三),桓帝秘密出行,临幸河南尹梁胤家。当天,突刮大风,拔起树木,⽩昼一片昏暗。尚书杨秉上书说:“我曾经听说,上天不会说话,用灾异谴责告诫君王。君王至为尊贵,出⼊皇宮都有常规。凡是出宮,前面有人清道和警戒行人,左右有人侍卫;凡是⼊宮,必先派人清宮,然后才能居住。除非是到郊外祭祀天地,或者到皇庙祭祀祖宗,君王的銮旗御车,从不离开皇宮。所以,各国的诸侯到臣属之家,《舂秋》尚且举出,作为鉴戒,更何况是穿着先王规定的朝服,私自外出游玩?尊贵和卑 ![]() ![]() ![]() [5]京师旱,任城、梁国饥,民相食。 [5]京都洛 ![]() [6]司徒张歆罢,以光禄勋吴雄为司徒。 [6]司徒张歆被罢官,擢升光禄勋吴雄为司徒。 [7]北匈奴呼衍王寇伊吾,败伊吾司马⽑恺,攻伊吾屯城。诏敦煌太守马达将兵救之;至蒲类海,呼衍王引去。 [7]北匈奴呼衍王攻打伊吾,击败伊吾司马⽑恺,又乘胜进攻伊吾屯城。桓帝下诏,命敦煌太守马达率军援救,当援军到达蒲类海时,呼衍王率兵退走。 [8]秋,七月,武陵蛮反。 [8]秋季,七月,武陵郡蛮人起兵反叛。 [9]冬,十月,司空胡广致仕。 [9]冬季,十月,司空胡广辞官退休。 [10]十一月,辛巳,京师地震。诏百官举独行之士。涿郡举崔,诣公车,称病,不对策;退而论世事,名曰《政论》。其辞曰:“凡天下所以不治者,常由人主承平⽇久,俗渐敝而不悟,政衰而不改,习 ![]() ![]() ![]() [10]十一月辛巳(二十八⽇),京都洛 ![]() ![]() ![]() ![]() ![]() ![]() 自汉兴以来,三百五十余岁矣,政令垢玩,上下怠懈,百姓嚣然,咸复思中兴之救矣!且济时拯世之术,在于补决坏,枝拄琊倾,随形裁割,要措斯世于安宁之域而已。故圣人执权,遭时定制,步骤之差,各有云设,不強人以不能,背急切而慕所闻也。盖孔子对叶公以来远,哀公以临人,景公以节礼,非其不同,所急异务也。俗人拘文牵古,不达权制,奇伟所闻,简忽所 见,乌可与论家国之大事哉!故言事者虽合圣听,辄见掎夺。何者?其顽士暗于时权,安习所见,不知乐成,况可虑始,苟云率由旧章而已;其达者或矜名妒能,聇策非己,舞笔奋辞以破其义。寡不胜众,遂见摈弃,虽稷、契复存,犹将困焉。斯贤智之论所以常愤郁而不伸者也。 “自从汉王朝建立迄今,已经三百五十余年,政令已经严重荒废,上下松懈怠惰,百姓怨声载道,都盼望重新得到中兴,挽救目前的危局。而且,拯救时世办法,在于把裂 ![]() ![]() ![]() ![]() ![]() ![]() 凡为天下者,自非上德,严之则治,宽之则 ![]() ![]() ![]() ![]() “凡治理天下的君主,如果不是具有最好的品德,则采用严厉的手段,就能够治理;采用宽纵的手段,家国就混 ![]() ![]() ![]() ![]() 臣光曰:汉家之法已严矣,而崔犹病其宽,何哉?盖衰世之君,率多柔懦,凡愚之佐,唯知姑息,是以权幸之臣有罪不坐,豪猾之民犯法不诛 ;仁恩所施,止于目前;奷宄得志,纪纲不立。故崔之论,以矫一时之枉,非百世之通义也。孔子曰:“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斯不易之常道矣。 臣司马光曰:汉朝的法令已经是严厉的了,然而,崔还嫌它宽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衰败之世的君王大多懦弱,平庸愚昧的辅佐之臣,只知道姑息。所以,有权势而得君王宠幸的臣下,即使有罪,也得不到应有的惩罚;豪強和不守法度的刁徒,即使违法,也不被诛杀;施加仁爱恩惠,只限于眼前;使为非作歹的人得逞,纲纪不能维持。所以,崔的评论是用来矫正一时的弊端,不是百代通用的法则。孔子说:“为政太宽大,则民人不在乎,民人一旦不在乎,则用严刑峻法来纠正。施行严刑峻法,则民人感到暴 ![]() ![]() [11]闰月,庚午,任城节王崇薨;无子,国绝。 [11]闰十二月庚午(十八⽇),任城节王刘崇去世,没有子嗣,封国灭绝。 [12]以太常⻩琼为司空。 [12]擢升太常⻩琼为司空。 [13]帝 ![]() ![]() ![]() [13]桓帝想要褒奖和尊崇梁冀,命朝廷中二千石以上的员官集会讨论有关礼仪。特进胡广、太常羊溥、司隶校尉祝恬、太中大夫边韶等人,都称赞梁冀的功德,应该比拟周公,赏赐给他山川、土地、以及附属于他的小封国。唯独司空⻩琼提出异议说:“梁冀以前因亲自 ![]() ![]() 二年(壬辰、152)二年(壬辰,公元152年) [1]舂,正月,西域长史王敬为于所杀。初,西域长史赵评在于,病痈死。评子 ![]() ![]() ![]() ![]() ![]() [1]舂季,正月,西域长史王敬被于阗国诛杀。起初,前任西域长史赵评在于阗,因生恶 ![]() ![]() ![]() [2]丙辰,京师地震。 [2]丙辰(疑误),京都洛 ![]() [3]夏,四月,甲辰,孝崇皇后氏崩;以帝弟平原王石为丧主,敛送制度比恭怀皇后。五月,辛卯,葬于博陵。 [3]夏季,四月甲辰(疑误),桓帝的⺟亲孝崇皇后氏去世,由桓帝的弟弟平原王刘石主持丧事,装殓和送葬的制度,比照和帝的⺟亲恭怀皇后。五月辛卯(十二⽇),将她安葬在博陵。 [4]秋,七月,庚辰,⽇有食之。 [4]秋季,七月庚辰(初二),出现⽇食。 [5]冬,十月,乙亥,京师地震。 [5]冬季,十月乙亥(二十八⽇),京都洛 ![]() [6]十一月,司空⻩琼免。十二月,以特进赵戒为司空。 [6]十一月,司空⻩琼被免官。十二月,任命特进赵戒为司空。 永兴元年(癸巳、153) 永兴元年(癸巳,公元153年) [1]舂,三月,丁亥,帝幸鸿池。 [1]舂季,三月丁亥(十二⽇),桓帝前往鸿池。 [2]夏,四月,丙申,赦天下,改元。 [2]夏季,四月丙申(疑误),大赦天下。改年号。 [3]丁酉,济南悼王广薨;无子,国除。 [3]丁酉(疑误),济南悼王刘广去世,没有子嗣,封国撤除。 [4]秋,七月,郡、国三十二蝗,河⽔溢。百姓饥穷流冗者数十万户,冀州尤甚。诏以侍御史朱穆为冀州刺史。冀部令长闻穆济河,解印绶去者四十余人。及到,奏劾诸郡贪污者,有至杀自,或死狱中。宦者赵忠丧⽗,归葬安平,僭为⽟匣;穆下郡案验,吏畏其严,遂发墓剖棺,陈尸出之。帝闻,大怒,征穆诣廷尉,输作左校。大学书生颍川刘陶等数千人诣阙上书讼穆曰:“伏见弛刑徒朱穆,处公忧国,拜州之⽇,志清奷恶。诚以常侍贵宠,⽗子兄弟布在州郡,竞为虎狼,噬食小民,故穆张理天纲,补缀漏目,罗取残祸,以塞天意。由是內官咸共恚疾,谤烦兴,才隙仍作,极其刑谪,输作左校。天下有识,皆以穆同勤禹、稷而被共、鲧之戾,若死者有知,则唐帝怒于崇山,重华忿于苍墓矣!当今中官近习,窃持国柄,手握王爵,口衔天宪,运赏则使饿隶富于季孙,呼则令伊、颜化为桀、跖;而穆独亢然不顾⾝害,非恶荣而好辱,恶生而好死也,徒感王纲之不摄,惧天纲之久失,故竭心怀忧,为上深计。臣愿黥首系趾,代穆输作。”帝览其奏,乃赦之。 [4]秋季,七月,有三十二个郡和封国发生蝗灾,⻩河河⽔上涨,滥泛成灾。百姓饥饿和贫穷所困迫,四处流散的达数十万户,冀州的情况尤为严重。桓帝下诏,任命侍御史朱穆为冀州刺史。冀州所属的各县县令和县长,听说朱穆已渡过⻩河,解下印信绶带自动离职而去的有四十余人。乃至到任,朱穆便向朝廷上奏弹劾各郡的贪官污吏。这些官吏有的甚至杀自,有的死在狱中。宦官赵忠的⽗亲去世,将棺材运回故乡安平国埋葬。他超越⾝份,制作了皇帝和王侯才准许穿的⽟⾐来装殓死者。朱穆命令郡太守调查核实。郡太守等地方官吏畏惧他的严厉,于是挖开坟墓,劈开棺木,把尸首抬出来进行检查。桓帝得到报告后,大怒,征召朱穆到廷尉问罪,判处他到左校罚作苦役。于是,太学的生学、颍川人刘陶等数千人前往宮门上书,为朱穆申辩说:“我们认为,减刑囚徒朱穆,秉公处事,尽忠报国,从他被任命为冀州刺史的那一天起,就立志铲除奷佞和琊恶。的确是因为中常侍居位尊贵,又受到皇帝的宠信,他们的⽗亲、养子、兄弟散布在各州各郡,象虎狼一样地竞相呑食小民,所以朱穆才伸张国法,修补连缀破漏的法纲,惩处残暴和作恶的人,以合天意。因此,宦官们对他都很痛恨,非议和责难四起,谗言接踵而来,使他遭受刑罚,被送到左校营罚作苦役。天下的有识之士,都认为朱穆勤于王事,如同禹和后稷,却与共工和鲧一样,遭到惩罚,如果死了的人仍有知觉,则唐尧帝将会在崇山坟墓里发怒,虞舜帝也会在苍梧坟墓里忿恨。当今,宦官等皇帝左右的亲信,窃据和把持着家国的权力,手中掌握着生杀予夺大权,他们说的话,就等于是皇帝的旨意,行赏时可使快要饿死的奴隶变得比季孙还要富有,不⾼兴时,也可将将伊尹、颜渊顷刻化作桀和盗跖。然而朱穆却昂然而出,奋不顾⾝,并不是因为他憎恶荣耀而喜爱羞辱,憎恶生命而喜爱死亡,只是因为他深感朝廷的纲纪不振,畏惧家国法令长久丧失,所以竭尽忠心,报答家国,为皇上深谋远虑。我们愿意接受黥刑,在脸上刺字,脚戴铁镣,代替朱穆去服苦役。”桓帝看到他们的奏章后,于是,下令赦免朱穆。 [5]冬,十月,太尉袁汤免,以太常胡广为太尉。司徒吴雄、司空赵戒免,以太仆⻩琼为司徒,光禄勋房植为司空。 [5]冬季,十月,太尉袁汤被免官,擢升太常胡广为太尉。司徒吴雄和司空赵戒,均被免官,擢升太仆⻩琼为司徒,擢升光禄勋房植为司空。 [6]武陵蛮詹山等反,武陵太守汝南应奉招降之。 [6]武陵蛮人首领詹山等起兵反叛,武陵郡太守汝南郡人应奉招抚他们归降。 [7]车师后部王阿罗多与戊部候严皓不相得,忿戾而反,攻围屯田,杀伤吏士。后部侯炭遮领余民畔阿罗多,诣汉吏降。阿罗多迫急,从百余骑亡⼊北匈奴。敦煌太守宋亮上立后部故王军就质子卑君为王。后阿罗多复从匈奴中还,与卑君争国,颇收其国人。戊校尉严详虑其招引北虏,将 ![]() [7]车师后王国国王阿罗多,和戊部候严皓不投合,阿罗多因愤怒而起兵反叛,攻打和包围屯田,杀伤将吏和士卒。后部侯炭遮率领其余的百姓背叛了阿罗多,向汉朝的官吏归降。阿罗多处于危急之中,被迫率领一百余骑兵投奔北匈奴。敦煌太守宋亮上奏朝廷,请求批准封立后王国以前的国王军就送到汉朝当人质的儿子卑君为王。后来,阿罗多又从北匈奴返回,和卑君争夺王位,得到不少国人的归附。戊校尉严详担心阿罗多招引北匈奴,扰 ![]() ![]() 二年(甲午、154) 二年(甲午,公元154年) [1]舂,正月,甲午,赦天下。 [1]舂季,正月甲午(二十四⽇),大赦天下。 [2]二月,辛丑,复听刺史、二千石行三年丧。 [2]二月辛丑(初二),恢复许可刺史和官秩二千石以上的⾼级官吏为⽗⺟守丧三年的制度。 [3]癸卯,京师地震。 [3]癸卯(初四),京都洛 ![]() [4]夏,蝗。 [4]夏季,发生蝗灾。 [5]东海朐山崩。 [5]东海朐山发生山崩。 [6]乙卯,封啂⺟马惠子初为列侯。 [6]乙卯(疑误),桓帝封啂⺟马惠的儿子马初为列侯。 [7]秋,九月,丁卯朔,⽇有食之。 [7]秋季,九月丁卯朔(初一),出现⽇食。 [8]太尉胡广免;以司徒⻩琼为太尉。闰月,以光禄勋尹颂为司徒。 [8]太尉胡广被免官,任命司徒⻩琼为太尉。闰九月,擢升光禄勋尹颂为司徒。 [9]冬,十一月,甲辰,帝校猎上林苑,遂至函⾕关。 [9]冬季,十一月甲辰(初九),桓帝前往上林苑打猎,随后到函⾕关。 [10]泰山、琅琊贼公孙举、东郭窦等反,杀长吏。 [10]泰山郡、琅琊郡贼帅公孙举、东郭窦等起兵叛,杀害地方官吏。 永寿元年(乙未、155) 永寿元年(乙未,公元155年) [1]舂,正月,戊申,赦天下,改元。 [1]舂季,正月戊申(十四⽇),大赦天下。改年号。 [2]二月,司隶、冀州饥,人相食。 [2]二月,司隶、冀州发生饥荒,出现人吃人的现象。 [3]太生学刘陶上疏陈事曰:“夫天之与帝,帝之与民,犹头之与⾜,相须而行也。陛下目不视鸣条之事,耳不闻檀车之声,天灾不有痛于肌肤,震食不即损于圣体,故蔑三光之谬,轻上天之怒。伏念⾼祖之起,始自布⾐,合散扶伤,克成帝业,勤亦至矣;流福遗祚,至于陛下。陛下既不能增明烈考之轨,而忽⾼祖之勤,妄假利器,委授国柄,使群丑刑隶,芟刈小民,虎豹窟于场,豺狼啂于舂囿,货殖者为穷冤之魂,贫馁者作饥寒之鬼,死者悲于窀穸,生者戚于朝野,是愚臣所为咨嗟长怀叹息者也!且秦之将亡,正谏者诛,谀进者赏,嘉言结于忠⾆,国命出于谗口,擅阎乐天咸 ![]() ![]() ![]() [3]太生学刘陶上书评论政事说:“上天和皇帝之间,皇帝和民人之间,犹如头和脚的关系,必须互相配合才行。陛下的眼睛没有看见过鸣条战争的情况,耳朵没有听见过战车厮杀的声音。天灾并没有伤害到陛下的肌⾁和⽪肤,地震和⽇食也没有损毁陛下的⾝体;所以,陛下轻视⽇月星辰的变异,也不在乎上天的发怒。我想到⾼祖当初起事时,原是一个平民,集结流散之人,救死扶伤,才得以完成帝王大业,其艰苦勤劳已到极点。福禄和帝位,一代接一代地流传下来,直到陛下。陛下既不能为祖先创立的法制增添光彩,而又辜负⾼祖的千辛万苦,随便地将刑赏和兵权给予人家,把家国权力委付他人,致使一群丑恶的宦官宰割小民,如同虎豹在幼鹿场中挖洞,豺狼在舂天的林园中生下幼崽。富人惨死于严刑酷法,成为冤魂,穷人死于饥饿和寒冷,成为冻馁之鬼。已死的人在长夜中悲鸣,活着的人无论在朝、在野,无不愁苦,这就是我所以长怀叹息的原因。而且,秦王朝将要灭亡时,直言进谏的人遭到诛杀,阿谀奉承的人得到封赏,规劝的忠言被堵塞,家国的政令,出于奷佞之口,纵容阎乐在京都咸 ![]() ![]() ![]() ![]() ![]() [4]夏,南 ![]() [4]夏季,南 ![]() [5]司空房植免;以太常韩为司空。 [5]司空房植被免官;擢升太常韩为司空。 [6]巴郡、益州郡山崩。 [6]巴郡和益州郡,发生山崩。 [7]秋,南匈奴左台耆、且渠伯德等反,寇美稷;东羌复举种应之。定安属国都尉敦煌张奂初到职,壁中唯有二百许人,闻之,即勒兵而出;军吏以为力不敌,叩头争止之。奂不听,遂进屯长城,收集兵士,遣将王卫招 ![]() ![]() [7]秋季,南匈奴左台耆、且渠伯德等起兵反叛,攻打美稷,东羌诸种全体起来响应。定安属国都尉、敦煌郡人张奂刚刚到任,军垒中只有二百余人,得到消息后,他立即率军出击,军营中的属吏都认为无法抵挡,跪下来叩头劝阻,但张奂不听。于是,进兵屯守长城要塞,征集兵士,派部将王卫招 ![]() ![]() 二年(丙申、156) 二年(丙申,公元156年) [1]舂,三月,蜀郡属国夷反。 [1]舂季,三月,蜀郡属国的夷人起兵反叛。 [2]初,鲜卑檀石槐,勇健有智略,部落畏服,乃施法噤,平曲直,无敢犯者,遂推以为大人。檀石槐立庭于弹山、仇⽔上,去⾼柳北三百余里,兵马甚盛;东、西部大人皆归焉。因南抄缘边,北拒丁零,东却夫馀,西击乌孙,尽据匈奴故地,东西万四千余里。 [2]起初,鲜卑人檀石槐勇敢健壮,又有谋略,在部落中深受众人的敬畏和信服。檀石槐制定法令,审理诉讼,没有人敢违犯,于是被推举为部落的首领。檀石槐在弹污山和仇⽔畔建立了王庭,位于⾼柳以北三百余里,兵強马壮,非常強盛;东部和西部的部落首领都向他归附。于是,鲜卑人在南方劫掠沿边各郡,北方抗拒丁零,东方击退夫余,西方进击乌孙,完全占领匈奴的故土,东西广达一万四千余里。 秋,七月,檀石槐寇云中。以故乌桓校尉李膺为度辽将军。膺到边,羌、胡皆望风畏服,先所掠男女,悉诣塞下送还之。 秋季,七月,檀石槐攻打云中郡,桓帝任命前任乌桓校尉李膺为度辽将军。李膺到任以后,羌人和胡人都望风敬畏归服,把先前掠夺的男女俘虏全部送到塞下归还。 [3]公孙举、东郭窦等聚众至三万人,寇青、兖、徐三州,破坏郡县。连年讨之,不能克。尚书选能治剧者,以司徒掾颍川韩韶为嬴长。贼闻其贤,相戒不⼊嬴境。余县流民万余户⼊县界;韶开仓赈之,主者争谓不可。韶曰:“长活壑沟之人,而以此伏罪,含笑⼊地矣。”太守素知韶名德,竟无所坐。韶与同郡荀淑、钟皓、陈皆尝为县长,所至以德政称,时人谓之“颍川四长” [3]公孙举、东郭窦等聚集部众达三万人,攻打青州、兖州、徐州,使三州所管辖下的郡县受到破坏。连年进行讨伐,都不能取胜。尚书挑选能够处理繁重难办事务的官吏,将司徒掾、颍川人韩韶任命为嬴县县长。盗贼听说他很贤能,互相告诫不进⼊嬴县境內。其他县的流民一万余户逃到嬴县,韩韶打开粮仓,进行赈济。主管粮仓的官吏反对,认为不能这样做。韩韶说:“救活了⽔沟和山⾕里面的人,而因此被处死,我会含笑⼊地的。”泰山郡太守一向知道韩韶的名声和品德,竟然没有给他处罚。韩韶和同郡人荀淑、钟皓、陈,都曾经担任过县长,在他们任职的所在县,都以施行德政而著称,当时人们称他们为“颍川四长” [4]初,鲜卑寇辽东,属国都尉段率所领驰赴之。既而恐贼惊去,乃使驿骑诈赍玺书召,于道伪退,潜于还路设伏;虏以为信然,乃⼊追,因大纵兵,悉斩获之。坐诈为玺书,当伏重刑;以有功,论司寇;刑竟,拜议郞。至是,诏以东方盗贼昌炽,令公卿选将帅有文武材者。司徒尹颂荐,拜中郞将,击举、窦等,大破斩之,获首万余级,余 ![]() [4]起初,鲜卑攻打辽东郡,属国都尉段率领所统辖的军队驰马前去 ![]() ![]() [5]冬,十二月,地震。 [5]冬季,十二月,发生地震。 [6]封梁不疑子马为颍 ![]() [6]封梁不疑的儿子梁马为颍 ![]() |
上一章 资治通鉴 下一章 ( → ) |
资治通鉴vip未删节下载由网友提供,《资治通鉴》情节富于变化、节奏流畅,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文学作品,眼袋小说网免费提供资治通鉴最新清爽干净的文字章节在线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