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情节富于变化,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小说 |
![]() |
|
眼袋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 书号:10116 时间:2017/3/25 字数:44159 |
上一章 六十三纪汉 下一章 ( → ) | |
起強圉协洽,尽上章涒滩,凡十四年。 世祖光武皇帝下 ◎ 建武二十三年丁未,公元四七年 舂,正月,南郡蛮叛;遣武威将军刘尚讨破之。 夏,五月,丁卯,大司徒蔡茂薨。 秋,八月,丙戌,大司空杜林薨。 九月,辛未,以陈留太守王况为大司徒。 冬,十月,丙申,以太仆张纯为大司空。 武陵蛮精夫相单程等反,遣刘尚发兵万馀人溯沅⽔⼊武谿击之。尚轻敌深⼊,蛮乘险邀之,尚一军悉没。 初,匈奴单于舆弟右⾕蠡王知牙师,以次当为左贤王,左贤王次即当为单于。单于 ![]() ![]() 是岁,鬲侯硃祜薨。祜为人质直,尚儒学;为将多受降,以克定城邑为本,不存首级之功。又噤制士卒不得虏掠百姓。军人乐放纵,多以此怨之。 ◎ 建武二十四年戊申,公元四八年 舂,正月,乙亥,赦天下。 匈奴八部大人共议立⽇逐王比为呼韩琊单于,款五原塞,愿永为籓蔽,扦御北虏。事下公卿,议者皆以为:“天下初定,国中空虚,夷狄情伪难知,不可许。”五官中郞将耿国独以为:“宜如孝宣故事,受之。令东扞鲜卑,北拒匈奴,率厉四夷,完复边郡。”帝从之。 秋,七月,武陵蛮寇临沅。遣谒者李嵩、中山太守马成讨之,不克。马援请行,帝愍其老,未许,援曰:“臣尚能被甲上马。”帝令试之。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铄哉是翁!”遂遣授率中郞将马武、耿舒等将四万馀人,征五溪。援谓友人杜愔曰:“吾受厚恩,年迫⽇索,常恐不得死国事。今获所愿,甘心瞑目,但畏长者家儿或在左右,或与从事,殊难得调,介介独恶是耳!” 冬,十月,匈奴⽇逐王比自立为南单于,遣使诣阙奉籓称臣。上以问朗陵侯臧宮。宮曰:“匈奴饥疫分争,臣愿得五千骑以立功。”帝笑曰:“常胜之家,难与虑敌,吾方自思之。” ◎ 建武二十五年己酉,公元四九年 舂,正月,辽东徼外貊人寇边,太守祭肜招降之。肜又以财利抚纳鲜卑大都护偏何,使招致异种,骆驿款塞。肜曰:“审 ![]() 南单于遣其弟左贤王莫将兵万馀人击北单于弟薁建左贤王,生获之;北单于震怖,却地千馀里。北部薁建骨都侯与右骨都侯率众三万馀人归南单于。三月,南单于复遣使诣阙贡献,求使者监护,遣侍子,修旧约。 戊申晦,⽇有食之。马援军至临乡,击破蛮兵,斩获二千馀人。 初,援尝有疾,虎贲中郞将梁松来候之,独拜 ![]() ![]() ![]() ![]() ![]() ![]() 书奏,帝召责松、固,以讼书及援诫书示之,松、固叩头流⾎,而得不罪。诏免保官,擢拜龙述为零陵太守。松由是恨援。 及援讨武陵蛮,军次下隽,有两道可⼊:从壶头则路近而⽔险,从充则涂夷而运远。耿舒 ![]() ![]() ![]() ![]() ![]() 前云 ![]() ![]() ![]() ![]() 初, ![]() ![]() ![]() ![]() ![]() ![]() 谒者南 ![]() ![]() ![]() 是岁,辽西乌桓大人郝旦等率众內属,诏封乌桓渠帅为侯、王、君长者八十一人,使居塞內,布于缘边诸郡,令招来种人,给其⾐食,遂为汉侦候,助击匈奴、鲜卑。时司徒掾班彪上言:“乌桓天 ![]() ◎ 建武二十六年庚戌,公元五零年 正月,诏增百官奉,其千石已上,减于西京旧制,六百石已下,增于旧秩。 初作寿陵。帝曰:“古者帝王之葬,皆陶人、瓦器、木车、茅马,使后世之人不知其处。太宗识终始之义,景帝能述遵孝道,遭天下反覆,而霸陵独完受其福,岂不美哉!今所制地不过二三顷,无为山陵陂池,裁令流⽔而已。使迭兴之后,与丘陇同体。” 诏遣中郞将段郴、副校尉王郁使南匈奴,立其庭,去五原西部塞八十里。使者令单于伏拜受诏,单于顾望有顷,乃伏称臣。拜讫,令译晓使者曰:“单于新立,诚惭于左右,愿使者众中无相屈折也。”诏听南单于⼊居云中,始置使匈奴中郞将,将兵卫护之。 夏,南单于所获北虏薁建左贤王,将其众及南部五骨都侯合三万馀人畔归,去北庭三百馀里,自立为单于。月馀,⽇更相攻击,五骨都侯皆死,左贤王杀自,诸骨都侯子各拥兵自守。秋,南单于遣子⼊侍。诏赐单于冠带、玺绶、车马、金帛、甲兵、什器。又转河东米Я二万五千斛,牛羊三万六千头以赡给之。令中郞将将弛刑五十人,随单于所处,参辞讼,察动静。单于岁尽辄遣奉奏,送侍子⼊朝,汉遣谒者送前侍子还单于庭,赐单于及阏氏、左、右贤王以下缯彩合万匹,岁以为常。于是云中、五原、朔方、北地、定襄、雁门、上⾕、代八郡民归于本土。遣谒者分将弛刑,补治城郭,发遣边民在国中者布还诸县,皆赐以装钱,转给粮食。时城郭丘墟,扫地更为,上乃悔前徙之。 冬,南匈奴五骨都侯子复将其众三千人归南部,北单于使骑追击,悉获其众。南单于遣兵拒之,逆战不利,于是复诏单于徙居西河美稷,因使段郴、王郁留西河拥护之,令西河长史岁将骑二千、弛刑五百人助中郞将卫护单于,冬屯夏罢,自后以为常。南单于既居西河,亦列置诸部王,助汉扞戍北地、朔方、五原、云中、定襄、雁门、代郡,皆领部众,为郡县侦逻耳目。北单于惶恐,颇还所略汉民以示善意,钞兵每到南部下,还过亭候,辄谢曰:“自击亡虏薁建⽇逐耳,非敢犯汉民也。” ◎ 建武二十七年辛亥,公元五一年 夏,四月,戊午,大司徒王况薨。 五月,丁丑,诏司徒、司空并去“大”名,改大司马为太尉。骠骑大将军行大司马刘隆即⽇罢,以太仆赵熹为太尉,大司农冯勤为司徒。 北匈奴遣使诣武威求和亲,帝召公卿廷议,不决。皇太子言曰:“南单于新附,北虏惧于见伐,故倾耳而听,争 ![]() ![]() 朗陵侯臧宮、扬虚侯马武上书曰:“匈奴贪利,无有礼信,穷则稽首,安则侵盗。虏今人畜疫死,旱蝗⾚地,疲困乏力,不当国中一郡,万里死命,县在陛下。福不再来,时或易失,岂宜固守文德而堕武事乎!今命将临塞,厚县购赏,喻告⾼句骊、乌桓、鲜卑攻其左,发河西四郡、天⽔、陇西羌、胡击其右,如此,北虏之灭,不过数年。臣恐陛下仁恩不忍,谋臣狐疑,令万世刻石之功不立于圣世!”诏报曰:“《⻩石公记》曰:‘柔能制刚,弱能制強。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故曰:务广地者荒,务广德者強,有其有者安,贪人有者残。残灭之政,虽成必败。’今国无善政,灾变不息,百姓惊惶,人不自保,而复 ![]() 上问赵熹以久长之计,熹请遣诸王就国。冬,上始遣鲁王兴、齐王石就国。是岁,帝舅寿张恭侯樊宏薨。宏为人谦柔畏慎,每当朝会,辄 ![]() ![]() ◎ 建武二十八年壬子,公元五二年 舂,正月,己巳,徙鲁王兴为北海王;以鲁益东海。帝以东海王強去就有礼,故优以大封,食二十九县,赐虎贲、旄头,设钟虡之乐,拟于乘舆。 夏,六月,丁卯,沛太后郭后薨。 初,马援兄子婿王磐,平阿侯仁之子也。王莽败,磐拥富赀为游侠,有名江、淮间。后游京师,与诸贵戚友善,援谓姊子曹训曰:“王氏,废姓也,子石当屏居自守,而反游京师长者,用气自行,多所陵折,其败必也。”后岁馀,磐坐事死;磐子肃复出⼊王侯邸第。时噤罔尚疏,诸王皆在京师,竞修名誉,招游士。马援谓司马吕种曰:“建武之元,名为天下重开,自今以往,海內⽇当安耳。但忧家国诸子并壮而旧防未立,若多通宾客,则大狱起矣。卿曹戒慎之!”至是,有上书告肃等受诛之家,为诸王宾客,虑因事生 ![]() 秋,八月,戊寅,东海王強、沛王辅、楚王英、济南王康、淮 ![]() 上大会群臣,问:“谁可傅太子者?”群臣承望上意,皆言太子舅执金吾原鹿侯 ![]() ![]() ![]() ![]() ![]() 北匈奴遣使贡马及裘,更乞和亲,并请音乐,又求率西域诸国胡客俱献见。帝下三府议酬答之宜,司徒掾班彪曰:“臣闻孝宣皇帝敕边守尉曰:‘匈奴大国,多变诈, ![]() ![]() ![]() ![]() ![]() ![]() ![]() ![]() ◎ 建武二十九年癸丑,公元五三年 舂,二月,丁巳朔,⽇有食之。 ◎ 建武三十年甲寅,公元五四年 舂,二月,车驾东巡。群臣上言:“即位三十年,宜封禅泰山。”诏曰:“即位三十年,百姓怨气満腹,‘吾谁欺,欺天乎!’‘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何事污七十二代之编录!若郡县远遣吏上寿,盛称虚美,必髡,令屯田。”于是群臣不敢复言。 甲子,上幸鲁济南;闰月,癸丑,还宮。 有星孛于紫宮。 夏,四月,戊子,徙左翊王焉为中山王。 五月,大⽔。 秋,七月,丁酉,上行幸鲁;冬,十一月,丁酉,还宮。 胶东刚侯贾复薨。复从征伐,未尝丧败,数与诸将溃围解急,⾝被十二创。帝以复敢深⼊,希令远征,而壮其勇节,常自从之,故复光方面之勋。诸将每论功伐,复未尝有言,帝辄曰:“贾君之功,我自知之。” ◎ 建武三十一年乙卯,公元五五年 夏,五月,大⽔。 癸酉晦,⽇有食之。 蝗。京兆掾第五伦领长安市,公平廉介,市无奷枉。每读诏书,常叹息曰:“此圣主也,一见决矣。”等辈笑之曰:“尔说将尚不能下,安能动万乘乎!”伦曰:“未遇知己,道不同故耳。”后举孝廉,补淮 ![]() ◎ 中元元年丙辰,公元五六年 舂,正月,淮 ![]() ![]() ![]() 上读《河图会昌符》曰;“⾚刘之九,会命岱宗。”上感此文,乃诏虎贲中郞将梁松等按索《河》、《雒》谶文,言九世当封禅者凡三十六事。于是张纯等复奏请封禅,上乃许焉。诏有司求元封故事,当用方石再累,⽟检、金泥。上以石功难就, ![]() ![]() 三月,戊辰,司空张纯薨。 夏,四月,癸酉,车驾还宮;己卯,赦天下,改元。 上行幸长安;五月,乙丑,还宮。 六月,辛卯,以太仆冯鲂为司空。 乙未,司徒冯勤薨。 京师醴泉涌出,又有⾚草生于⽔崖,郡国频上甘露。群臣奏言:“灵物仍降,宜令太史撰集,以传来世。”帝不纳。常自谦无德,每郡国所上,辄抑而不当,故史官罕得记焉。 秋,郡国三蝗。 冬,十月,辛未,以司隶校尉东莱李訢为司徒。 甲申,使司空告祠⾼庙,上薄太后尊号曰⾼皇后,配食地祇。迁吕太后庙主于园,四时上祭。十一月,甲子晦,⽇有食之。 是岁,起明堂、灵台、辟雍,宣布图谶于天下。初,上以《⾚伏符》即帝位,由是信用谶文,多以决定嫌疑。给事中桓谭上疏谏曰:“凡人情忽于见事而贵于异闻。观先王之所记述,咸以仁义正道为本,非有奇怪虚诞之事。盖天道 ![]() ![]() 范睢论曰:桓谭以不善谶流亡,郑兴以逊辞仅免;贾逵能附会文致,最差贵显;世主以此论学,悲哉! 逵,扶风人也。 南单于比死,弟左贤王莫立,为丘浮尤鞮单于。帝遣使赍玺书拜授玺绶,赐以⾐冠及缯彩,是后遂以为常。 ◎ 中元二年丁巳,公元五七年 舂,正月,辛未,初立北郊,祀后土。 二月,戊戌,帝崩于南宮前殿,年六十二。帝每旦视朝,⽇昃乃罢,数引公卿、郞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皇太子见帝勤劳不怠,承间谏曰:“陛下有禹、汤之明,而失⻩、老养 ![]() 太尉赵熹典丧事。时经王莽之 ![]() 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后曰皇太后。 山 ![]() ![]() 三月,丁卯,葬光武皇帝于原陵。 夏,四月,丙辰,诏曰:“方今上无天子,下无方伯,若涉渊⽔而无舟楫。夫万乘至重而壮者虑轻,实赖有德左右小子。⾼密侯禹,元功之首;东平王苍,宽博有谋。有以禹为太傅,苍为骠骑将军。”苍恳辞,帝不许。又诏骠骑将军置长史、掾史员四十人,位在三公上。苍尝荐西曹掾齐国吴良,帝曰:“荐贤助国,宰相之职也。萧何举韩信,设坛而拜,不复试考,今以良为议郞。” 初,烧当羌豪滇良击破先零,夺居其地;滇良卒,子滇吾立,附落转盛。秋,滇吾与弟滇岸率众寇陇西,败太守刘盱于允街,于是守寨诸羌皆叛。诏谒者张鸿领诸郡兵击之,战于允吾,鸿军败没。冬,十一月,复遣中郞将窦固监捕虏将军马武第二将军、四万人讨之。 是岁,南单于莫死,弟汗立,为伊伐于虑鞮单于。 显宗孝明皇帝上 ◎ 永平元年戊午,公元五八年 舂,正月,帝率公卿已下朝于原陵,如元会仪。乘舆拜神坐,退,坐东厢;侍卫官皆在神坐后,太官上食,太常奏乐;郡国上计吏以次前,当神轩占其郡⾕价及民所疾苦。是后遂以为常。 夏,五月,⾼密元侯邓禹薨。 东海恭王強病,上遣使者太医乘驿视疾,骆驿不绝。诏沛王辅、济南王康、淮 ![]() ![]() 秋,七月,马武等击烧当羌,大破之,馀皆降散。 山 ![]() ![]() 东平王苍以为中兴三十馀年,四方无虞,宜修礼乐,乃与公卿共议定南北郊冠冕、车服制度及光武庙登歌、八俏舞数,上之。 好畦愍侯耿弇薨。 ◎ 永平二年己未,公元五九年 舂,正月,辛未,宗祀光琥皇帝于明堂,帝及公卿列侯,始服冠冕、⽟佩以行事。礼毕,登灵台,望云物。赦天下。 三月,临辟雍,初行大 ![]() 冬,十月,壬子,上幸辟雍,初行养老礼;以李躬为三老,桓荣为五更。三老服都纻大袍,冠进贤,扶⽟杖;五更亦如之,不杖。乘舆到壁雍礼殿,御坐东厢,遣使者安车 ![]() ![]() ![]() ![]() ![]() ![]() 上以中山王焉,郭太后少子,太后尤爱之,故独留京师,至是始与诸王俱就国,赐以虎贲、官骑,恩宠尤厚,独得往来京师。帝礼待 ![]() 甲子,上行幸长安。十一月,甲申,遣使者以中牢祠萧何、霍光。帝过,式其墓。进幸河东;癸卯,还宮。 十二月,护羌校尉窦林坐欺罔及臧罪,下狱死。林者,融之从兄子也。于是窦氏一公、两侯、三公主、四二千石相与并时,自祖及孙,官府邸第相望京邑,于亲戚功臣中莫与为比。及林诛,帝数⼲诏切责融,融惶恐乞骸骨,诏令归第养病。 是岁,初 ![]() 新 ![]() ![]() 南单于汗死,单于比之子適立,为醓僮尸逐侯鞮单于。 ◎ 永平三年庚申,公元六零年 舂,二月,甲寅,太尉赵、司徒李訢免。 丙辰,以左冯翊郭丹为司徒。 己未,以南 ![]() 甲子,立贵人马氏为皇后,皇子炟为太子。后,援之女也,光武时,以选⼊太子宮,能奉承 ![]() ![]() 帝思中兴功臣,乃图画二十八将于南宮云台,以邓禹为首,次马成、吴汉、王梁、贾复、陈俊、耿弇、杜茂、寇恂、傅俊、岑彭、坚钅覃、冯异、王霸、硃祜、任光、祭遵、李忠、景丹、万修、盖延、邳肜、銚期、刘植、耿纯、臧宮、马武、刘隆,又益以王常、李通、窦融、卓茂,合三十二人。马援以椒房之亲,独不与焉。 夏,四月,辛酉,封皇子建为千乘王,羡为广平王。 六月,丁卯,有星孛于天船北。 帝大起北宮。时天旱,尚书仆 ![]() ![]() ![]() ![]() ![]() 秋,八月,戊辰,诏改太乐官曰太予,用谶文也。 壬申晦,⽇有食之。诏曰:“昔楚庄无灾,以致戒惧,鲁哀祸大,天不降谴。今之动变,倘尚可救,有司勉思厥职,以匡无德。” 冬,十月,甲子,车驾从皇太后幸章陵。荆州剌史郭贺,官有殊政,上赐以三公之服,黼黻,冕旒;敕行部去襜帷,使百姓见其容服,以章有德,戊辰,还自章陵。 是岁,京师及郡国七大⽔。 莎车王贤以兵威 ![]() ![]() 段译 世祖光武皇帝下建武二十三年(丁未、47) 汉纪三十六 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三(丁未,公元47年) [1]舂,正月,南郡蛮叛;遣武威将军刘尚讨破之。 [1]舂季,正月,南郡蛮人反叛。东汉朝廷派遣武威将军刘尚讨伐,将蛮人击败。 [2]夏,五月,丁卯,大司徒蔡茂薨。 [2]夏季,五月丁卯(初八),大司徒蔡茂去世。 [3]秋,八月,丙戌,大司空杜林薨。 [3]秋季,八月丙戌(疑误),大司空杜林去世。 [4]九月,辛未,以陈留⽟况为大司徒。 [4]九月辛未(十三⽇),任命陈留人⽟况为大司徒。 [5]冬,十月,丙申,以太仆张纯为大司空。 [5]冬季,十月丙申(初九),任命太仆张纯为大司空。 [6]武陵蛮精夫相单程等反,遣刘尚发兵万余人溯沅⽔⼊武击之。尚轻敌深⼊,蛮乘险邀之,尚一军悉没。 [6]武陵蛮人首领相单程等反叛。东汉朝廷派刘尚发兵一万余人,沿沅⽔逆流而上,到武进行讨伐。刘尚轻敌而深⼊蛮地,蛮人据险邀战,刘尚全军覆没。 [7]初,匈奴单于舆弟右⾕蠡王知牙师以次当为左贤王,左贤王次即当为单于。单于 ![]() ![]() [7]起初,匈奴单于舆的弟弟右⾕蠡王知牙师依照顺序当为左贤王,而左贤王即王储,依照顺序当为单于。但单于舆打算将其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于是杀死了知牙师。舆的前任、乌珠留单于的儿子名叫比,为右⽇逐王,统领南边八大部落。比见知牙师被诛,口出怨言道:“若以兄弟次序来说,右⾕蠡王应当继位;若伦传子,则我是前单于长子,我应当继位!”于是心怀猜忌恐惧,很少去单于王庭朝会。单于怀疑他,就派两名骨都侯去监督统领比部下的兵马。及至单于蒲奴继位,比愈发怒恨。他秘密派遣汉人郭衡诣见西河太守,献上匈奴地图,请求归附。两名骨都侯对比的意图颇有觉察,适逢五月龙城祭祀,他们便劝单于杀比。比的弟弟渐将王在单于帐中,闻知此讯,便跑去告诉比。于是比召集八部兵马四五万人,等待两骨都侯归来,要杀死他们。两骨都侯在将要到达时,发觉了比的计划,便逃走了。单于出派万名骑兵去攻打比,因见到比的军容強大,未敢进兵就撤回了。 [8]是岁,鬲侯朱祜卒。祜为人质直,尚儒学;为将多受降,以克定城邑为本,不存首级之功。又噤制士卒不得虏掠百姓,军人乐放纵,多以此怨之。[8]同年,鬲侯朱祜去世。朱祜为人质朴正直,崇尚儒学,⾝为将领,他愿意接受敌人投降,以夺取城池为目的,而不贪图用人头报功。他还噤止士卒掳掠百姓,而军人喜 ![]() 二十四年(戊申、48) 二十四年(戊申,公元48年) [1]舂,正月,乙亥,赦天下。 [1]舂季,正月乙亥(十九⽇),大赦天下。 [2]匈奴八部大人共议立⽇逐王比为呼韩琊单于,款五原塞,愿永为藩蔽,捍御北虏。事下公卿,议者皆以为“天下初定,国中空虚,夷狄情伪难知,不可许。”五官中郞将耿国。独以为“宜如孝宣故事,受之,令东捍鲜卑,北拒匈奴,率厉四夷,完复边郡。”帝从之。 [2]匈奴八大部落首领共同议定,拥立⽇逐王比为呼韩琊单于,派使者前往五原塞,表示愿永远做汉王朝的藩属屏障,抵御北方敌人。光武帝将此事 ![]() [3]秋七月,武陵蛮寇临沅;遣谒者李嵩、中山太守马成讨之,不克。马援请行,帝愍其老,未许,援曰:“臣尚能被甲上马。”帝令试之。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铄哉是翁!”送遣援率中郞将马武、耿舒等将四万余人征五溪。援谓友人杜曰:“吾受厚恩,年迫⽇索,常恐不得死国事;今获所愿,甘心瞑目,但畏长者家儿或在左右,或与从事,殊难得调,介介独恶是耳!” [3]秋季,七月,武陵蛮人攻打临沅。东汉朝廷派谒者李嵩、中山太守马成讨伐,未能取胜。马援请求出征,光武帝怜他年迈,不肯应允。马援说:“我还能够⾝穿盔甲,上马驰骋。”光武帝命他一试⾝手。马援跨在鞍上,转⾝回视,以示仍可征战。光武帝笑道:“好一位精神矍铄的老翁啊!”于是派马援带领中郞将马武、耿舒等率四万余众进军五溪。马援对友人杜说:“我受皇恩深重。但年事已⾼,去⽇无多,总是担心不能为国而死。今⽇得遂所愿,我心甘情愿,死也瞑目。只是顾虑那些权贵弟子,他们或者近在左右,或者随从办事,很难调动,我唯独有此心病!” [4]冬,十月,匈奴⽇逐王比自立为南单于,遣使诣阙奉藩称臣。上以问朗陵侯臧宮。宮曰:“匈奴饥疫分争,臣愿得五千骑以立功。”帝笑曰:“常胜之家,难与虑敌,吾方自思之。” [4]冬季,十月,匈奴⽇逐王比自立为南单于,派使节到汉廷,愿做藩国,自称臣属。光武帝询问朗陵侯臧宮的意见。臧宮说:“匈奴发生了饥荒瘟疫和裂分争斗,我愿得到五千骑兵去 立战功。”光武帝笑道:“面对常胜将军,难以商议敌情。我要自己考虑此事。” 二十五年(己酉、49) 二十五年(己酉,公元49年) [1]舂,正月,辽东徼外貊人寇边,太守祭肜招降之。肜又双财利抚纳鲜卑大都护偏何,使招致异种,骆驿款塞。肜曰:“审 ![]() [1]舂季,正月,辽东郡塞外的貊人犯侵边境,太守祭肜招 ![]() [2]南单于遣其弟左贤王莫将兵万余人击北单于弟左贤王,生获之;北单于震怖,却地千余里。北部骨都侯与右骨都侯率众三万余人归南单于。三月,南单于复遣使诣阙贡献,求使者监护,遣侍子,修旧约。 [2]南单于派他的弟弟左贤王莫率兵一万余众进攻北单于的弟弟左贤王,将他生擒。北单于十分震恐,后撤了一千余里。北匈奴所属的骨都侯和右骨都侯带领三万余人归附南单于。三月,南单于再度遣使者到朝廷进贡,请汉朝派使者进行监护,并要求将王子送到汉朝作人质,重修旧⽇和约。 [3]戊申晦,⽇有食之。 [3]三月戊申晦(二十九⽇),出现⽇食。 [4]马援军至临乡,击破蛮兵,斩获二千余人。 [4]马援的军队到达临乡,攻破蛮兵,斩杀、俘获二千余人。 初,援尝有疾,虎贲中朗将梁松来候之 ,独拜 ![]() 起初,马援曾经患病,虎贲中郞将梁松前往探望。梁松独自在 ![]() 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通轻侠,援前在 ![]() ![]() ![]() ![]() ![]() 马援的侄子马严、马敦都爱发议论,结 ![]() ![]() ![]() ![]() 及援讨武陵蛮,军次下隽,有两道可⼊,从壶头则路近而⽔,从充则涂夷而运远。耿舒 ![]() ![]() 到后来,马援征讨武陵蛮人,大军到达下隽。有两条道路可⼊蛮界:一从壶头,这条路近而⽔势深险;一从充县,这条路是坦途,但运输线太长。耿舒主张走充县,马援却认为那样会消耗时⽇和军粮,不如进军壶头,扼住蛮人咽喉,则充县之敌将不攻自破。两种意见上报朝廷,光武帝批准了马援的战略。于是汉军进兵壶头。蛮贼登⾼,把守险要,⽔流湍急,汉军舰船不能上行。适逢酷暑,很多士兵患瘟疫而死,马援也被传染,于是在河岸凿窟栖⾝以避暑热。每当蛮贼爬到⾼处擂鼓呐喊,马援便蹒跚跛行着察看敌情,左右随从无不为他的壮志所感而哀痛流泪。耿舒在给他哥哥好侯耿的信中写道:“当初我曾上书建议先打充县,尽管粮草运输困难,但兵马前进无阻,大军数万,人人奋勇争先。而如今竟在壶头滞留,官兵忧愁抑郁,行将病死,实在令人痛惜!前在临乡,敌兵无故自来,如果乘夜出击,就可以将他们全歼。但马援就像个作生意的西域商人,所到之处,处处停留,这就是 失利的原因。现在果然遇到了瘟疫,完全同我预言的一样。”耿收到信后上奏朝廷,于是光武帝派梁松乘驿车前去责问马援,并就此代理监军事务。 会援卒,松因是构陷援。帝大怒,追收援新息侯印绶。初,援在 ![]() 正当此时,马援去世,梁松乘机陷害马援。光武帝大怒,下令收回马援的新息侯印信。当初,马援在 ![]() 援 ![]() ![]() 马援的 ![]() ![]() 前云 ![]() ![]() ![]() ![]() 前任云 ![]() ![]() ![]() ![]() ![]() ![]() ![]() 初, ![]() ![]() ![]() ![]() ![]() ![]() 起初,朱 ![]() ![]() ![]() ![]() ![]() ![]() ![]() ![]() 谒者南 ![]() ![]() ![]() 谒者、南 ![]() ![]() ![]() ![]() [5]是岁,辽西乌桓大人郝旦等率众內属,诏封乌桓渠帅为侯、王、君长者八十一人,使居塞內,布于缘边诸郡,令招来种人,给其⾐食,遂为汉侦候,助击匈奴、鲜卑,时司徒掾班彪上言:“乌桓天 ![]() [5]同年,辽西郡乌桓部落大人郝旦等率领部众归附汉朝。光武帝下诏将乌桓各级首领封为侯、王、君长,共计八十一人,让他们移居塞內,分布在沿边各郡。并命令他们招徕本族之人,由官府供给⾐服饭食。于是这些人便成为汉朝边疆的警哨,协助击讨匈奴和鲜卑。其时,司徒掾班彪上书道:“乌桓人天 ![]() 二十六年(庚戌、50) 二十六年(庚戌,公元50年) [1]正月,诏增百官奉,其千石已上,减于西京旧制,六百石已下,增于旧秩。 [1]正月,光武帝下诏,增加百官的俸禄。千石以上的官吏,低于西汉旧制;六百石以下的官吏,⾼于西汉旧制。 [2]初作寿陵。帝曰:“古者帝王之葬,皆陶人、瓦器、木车、茅马,使后世之人不知其处。太宗识终始之义,景帝能述遵孝道,遭天下反覆,而霸陵独完受其福,岂不美哉!今所制地不过二三顷,无山陵陂池,裁令流⽔而已。使迭兴之后,与丘陇同体。” [2]开始兴建皇陵。光武帝说:“古代帝王的随葬之物,全都是陶人、瓦器、木制之车、茅编之马,使后世的人不知道陵墓所在。文帝明了生死的真义,景帝能够遵从孝道,所以经历了天下大 ![]() [3]诏遣中郞将段彬、副校尉王郁使南匈奴,立其庭,去五原西部塞八十里。使者令单于伏拜受诏,单于顾望有顷,乃伏称臣。拜讫,令译晓使者曰:“单于新立,诚惭于左右,愿使者众中无相屈折也。”诏听南单于⼊居云中,始置使匈奴中郞将,将兵卫护之。 [3]光武帝下诏,派中郞将段彬、副校尉王郁出使南匈奴,为南匈奴建立王庭,距五原西部塞八十里。汉朝使者命令单于伏地跪拜,接受诏书。单于犹豫片刻,于是伏地,自称臣属。跪拜完毕后,他命翻译告诉汉朝使者说:“单于新近即位,在左右群臣面前跪拜实在羞惭,希望使者不要在大庭广众中使单于屈节。”光武帝下诏,听任南单于进⼊云中郡居住。汉朝自此设置使匈奴中郞将,领军护卫。 [4]夏,南单于所获北虏左贤王将其众及南部五骨都侯。合三万余人畔归,去北庭三百余里,自立为单于。月余,⽇更相攻击,五骨都侯皆死,左贤王杀自,诸骨都侯子各拥兵自守。 [4]夏季,南单于所俘虏的北匈奴左贤王带领旧部及南匈奴的五位骨都侯,共计三万多人,叛变北逃,在距北匈奴王庭三百余里处,自立为单于。一个多月以后,发生了內讧,每天互相攻击,五位骨都侯全部死去,左贤王杀自,五位骨都侯的儿子们各自拥兵立独。 [5]秋,南单于遣子⼊侍。诏赐单于冠带、玺绶、车马、金帛、甲兵、什器。又转河东米二万五千斛,牛羊三万六千头以赡给之。令中郞将将弛刑五十人,随单于所处,参辞讼,察动静。单于岁尽辄遣奉奏,送侍子⼊朝,汉遣谒者送前侍子还单于庭,赐单于及阏氏、左·右贤王以下缯彩合万匹,岁以为常。于是云中、五原、朔方、北地、定襄、雁门、上⾕、代八郡民归于本土。遣谒者分将弛刑,补治城郭,发遣边民在国中者布还诸县,皆赐以装钱,转给粮食。时城郭丘墟,扫地更为,上乃悔前徙之。 [5]秋季,南单于派遣儿子到汉朝做人质。光武帝下诏,赐给南单于官帽、 ![]() [6]冬,南匈奴五骨都侯子复将其众三千人归南部,北单于使骑追击,悉获其众。南单于遣兵拒之,逆战不利,于是复诏单于徙居西河美稷,因使段彬、王郁留西河拥护之,令西河长史岁将骑二千、弛刑五百人助中郞将卫护单于,冬屯夏罢,自后以为常。南单于既居西河,亦列置诸部王,助汉捍戍北地、朔方、五原、云中、定襄、雁门、代郡,皆领部众,为郡县侦逻耳目。北单于惶恐,颇远所掠汉民以示善意,钞兵每到南部下,还过亭候,辄谢曰:“自击亡虏⽇逐耳,非敢犯汉民也。” [6]冬季,南匈奴五位骨都侯之子率领部众三千人回归南匈奴,北匈奴单于派骑兵追击,将他们全部俘获。南匈奴单于发兵抵抗北匈奴, ![]() 二十七年(辛亥、51) 二十七年(辛亥,公元51年) [1]夏,四月,戊午,大司徒⽟况薨。 [1]夏季,四月戊午(二十一⽇),大司徒⽟况去世。 [2]五月,丁丑,诏司徒、司空并去“大”名,改大司马为太尉。骠骑大将军行大司马刘隆即⽇罢,以太仆赵熹为太尉,大司农冯勤为司徒。 [2]五月丁丑(十一⽇),光武帝下诏,命将大司徒、大司空的“大”字全都去掉,并将大司马改为太慰。将骠骑大将军、代理大司马刘隆即⽇罢免,任命太仆赵熹为太尉,大司农冯勤为司徒。 [3]北匈奴遣使诣武威求和亲,帝召公卿廷议,不决;皇太子言曰:“南单于新附,北虏惧于见伐,故倾耳而听,争 ![]() ![]() [3]北匈奴派使者到武威郡请求和亲。光武帝召集公卿在朝堂商议,决定不下。皇太子说道:“南单于新近归附,北匈奴害怕遭到讨伐,所以倾耳听命,争着要归顺汉朝。如今我们没能为南匈奴出兵,却反与北匈奴 ![]() 知武威太守不要接待北匈奴使者。 [4]朗陵侯臧宮、杨虚侯马武上书曰:“匈奴贪利,无有礼信,究则稽首,安则侵盗。虏今人畜疫死,旱蝗⾚地,疲困乏力,不当国中一郡,万里死命,县在陛下;福不再来,时或易失,岂宜固守文德而堕武事乎!今命将临塞,厚县购赏,喻告⾼句骊、乌桓、鲜卑攻其左,发河西四郡、天⽔、陇西羌·胡击其右,如此,北虏之灭,不过数年。臣恐陛下仁恩不忍,谋臣狐疑,令万世刻石之功不立于圣世!”诏报曰:“《⻩石公记》曰:‘柔能制刚,弱能制強。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故曰:“务广地者荒,务广德者強,有其有者安,贪人有者残。残灭之政,虽成必败。’今国无善政,灾变不息,百姓惊惶,人不自保,而复 ![]() [4]朗陵侯臧宮、扬虚侯马武上书说:“匈奴贪图利益,没有礼仪和信义,困难时向汉朝叩头,太平时便侵边掳掠。如今北匈奴遇到瘟疫,人马、牲畜病死,又遭旱灾、蝗灾,⾚地千里,疲惫困顿不堪,实力抵不过汉朝的一个郡。万里之外的垂死 ![]() [5]上问赵熹以久长之计,熹请遣诸王就国。冬,上始遣鲁王兴、齐王石就国。 [5]光武帝向赵熹垂问永保帝业之策。赵熹建议派遣诸侯王各回封国就位。冬季,光武帝开始派遣鲁王刘兴、齐王刘石前往封国就位。 [6]是岁,帝舅寿张恭侯樊宏薨。宠为人,谦柔畏慎,每当朝会,辄 ![]() ![]() [6]本年,光武帝的舅⽗寿张恭侯樊宏去世。樊宏为人谦和谨慎,每逢朝会,总是提前到达,俯⾝待命。所上奏章都由他亲手书写,销毁底稿。朝会时皇上有所询问,他不敢当众对答。宗族受到他的影响,没有人触犯法令。光武帝对他十分敬重。他病重的时候,遗命实行薄葬,不用任何随葬物品。他认为,棺柩一旦掩埋,便不应再见。如果棺木朽烂,会使子女伤心,所以他吩咐要与夫人同坟不同⽳而葬。光武帝赞赏他的遗嘱,把他的遗书出示百官,并说:“如今不顺从寿张侯的意愿,便无法显示他的品德;况且在我去世之后,也要依照此法。” 二十八年(壬子、52)二十八年(壬子,公元52年) [1]舂,正月,己巳,徙鲁王兴为北海王;以鲁益东海。帝以东海王強去就有礼,故优以大封,食二十九县,赐虎贲、旄头,设钟之乐,拟于乘舆。 [1]舂季,正月己巳(疑误),改封鲁王刘兴为北海王,将鲁国并⼊东海国。光武帝认为东海王刘強去就有礼,所以对他特别优待,加大封国,食封二十九县,并赐予虎贲武士、骑兵仪仗,以木架钟磬设礼乐,同帝王相仿。 [2]夏,六月,丁卯,沛太后郭氏薨。 [2]夏季,六月丁卯(初七),沛太后郭氏去世。 [3]初,马援兄子婿王磐,平阿侯仁之子也。王莽败,磐拥富赀为游侠,有名江、淮间。后游京师,与诸贵戚友善,援谓姊子曹训曰:“王氏,废姓也,子石当屏居自守,而反游京师长者,用气自行,多所陵折,其败必也。”后岁馀,磐坐事死;磐子肃复出⼊王侯邸第。时噤罔尚疏,诸王皆在京师,竞修名誉,招游士。马援谓司马吕种曰:“建武之元,名为天下重开,自今以往,海內⽇当安耳。但忧家国诸子并壮而旧防未立,若多通宾客,则大狱起矣。卿曹戒慎之!”至是,有上书告肃等受诛之家,为诸王宾客,虑因事生 ![]() [3]当初,马援的侄婿王磐是平阿侯王仁的儿子。王莽败亡之后,王磐拥有巨额资产而成为游侠,闻名于长江、淮河之间。后来他前往京城,与皇亲国戚结为好友。马援对姐姐的儿子曹训说:“王姓是败落之家,王磐本应深居自保,可他反而与京城显贵 ![]() ![]() [4]秋,八月,戊寅,东海王強、沛王辅、楚王英、济南王康、淮 ![]() [4]秋季,八月戊寅(十九⽇),东海王刘強、沛王刘辅、楚王刘英、济南 王刘康、淮南王刘延才前往各自封国。 [5]上大会群臣,问“谁可傅太子者!”群臣承望上意,皆言“太子舅执金吾原鹿侯 ![]() ![]() ![]() ![]() ![]() [5]光武帝召集百官,询问:“谁人可任太子的师傅?”百官 ![]() ![]() ![]() ![]() ![]() [6]北匈奴遣使贡马及裘,更乞和亲,并请音乐,又求率西域诸国胡洛俱献见。帝下三府议酬答之宜,司徒掾班彪曰:“臣闻孝宣皇帝敕边守尉曰:‘匈奴大国,多变诈, ![]() ![]() ![]() ![]() ![]() ![]() ![]() ![]() [6]北匈奴派使节进贡马匹、⽪⾐,再次乞求和亲,并请求传授汉朝音乐,还要求率领西域各国使节一同进贡朝见。光武帝命令太尉、司徒、司空三府研究如何答复。司徒掾班彪说:“我听说,孝宣皇帝曾训令守边员官道:‘匈奴是个大国,多变狡诈,同它 ![]() ![]() ![]() ![]() ![]() ![]() ![]() 二十九年(癸丑、53) 二十九年(癸丑,公元53年) [1]舂,二月,丁巳朔,⽇有食之。 [1]舂季,二月丁巳朔(初一),发生⽇食。 三十年(甲寅、54)三十年(甲寅,公元54年) [1]舂,二月,车驾东巡。群臣上言:“即位三十年,宜封禅泰山。”诏曰:“即位三十年,百姓怨气満腹,‘吾谁欺,欺天乎?’‘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何事污七十二代之编录!若郡县远遣吏上寿,盛称虚美,必髡,令屯田。”于是郡臣不敢复言。 [1]舂季,二月,光武帝乘车去东方巡视。大臣们向光武帝建议:“陛下即位已三十年,应当到泰山封禅,祭祀天地。”光武帝下诏答复道:“朕即位三十年来,百姓怨恨満腹,《论语》说:‘我欺骗谁?难道欺骗上天吗?’‘居然以为泰山的神灵不如林放吗?’为什么要玷污记载七十二位封禅贤君的史册!若是各郡县远道派官吏前来上寿,用虚浮溢美之辞歌功颂德,朕一定剃去他们的头发,处以髡刑,并命他们去边疆屯垦。”于是大臣们不敢再建议封禅。 甲子,上幸鲁济南;闰月,癸丑,还宮。 二月甲子(十三⽇),光武帝临幸鲁国济南。闰三月癸丑(初三),回到京城皇宮。 [2]有星孛于紫宮。 [2]紫宮星座出现异星。 [3]夏,四月,戊子,徙左翊王焉为中山王。 [3]夏季,四月戊子(初九),改封左翊王刘焉为中山王。 [4]五月,大⽔。 [4]五月,发生⽔灾。 [5]秋,七月,丁酉,上行幸鲁;冬,十一月,丁酉,还宮。 [5]秋季,七月丁酉(疑误),光武帝出行,临幸鲁国。冬季,十一月丁酉(疑误),回到京城皇宮。 [6]胶东刚侯贾复薨。复从征伐,未尝丧败,数与诸将溃围解急,⾝被十二创。帝以复敢深⼊,希令远征,而壮其勇节,常自从之,故复少方面之勋。诸将每论功伐,复未尝有言。帝辄曰:“贾君之功,我自知之。” [6]胶东刚侯贾复去世。贾复从军征战,从未打过败仗,曾多次同将领们冲破敌围解救急难,⾝受创伤达十二处。光武帝由于贾复敢于冲锋陷阵,勇猛过度,很少命他出征远行,但赞赏贾复的忠勇,常让他跟随自己,所以贾复少有独当一面的功勋。每当将领们议论战功,贾复从不开口。光武帝便说:“贾君的功劳,我自己知道。” 三十一年,(乙卯、55) 三十一年(乙卯,公元55年) [1]夏,五月,大⽔。 [1]夏季,五月,发生⽔灾。 [2]癸酉晦,⽇有食之。 [2]癸酉晦(三十⽇),出现⽇食。 [3]蝗。 [3]发生蝗灾。 [4]京兆掾第五伦领长安市,公平廉介,市无奷枉。每读诏书,常叹息曰:“此圣主也,一见决矣。”等辈笑之曰:“尔说将尚不能下,安能动万乘乎!”伦曰:“未遇知己,道不同故耳。”后举孝廉,补淮 ![]() [4]京兆掾第五伦负责管理长安的市,他公平正直,清廉耿介,市中奷琊冤枉之事绝迹。第五伦每次阅读诏书,总叹息道:“这是一位圣明的君主,见一次面便可以决定大事。”同辈们嘲笑他道:“你连地方长官都不能说动,又怎能说动皇上!”第五伦道:“只因没有遇到知己,道不同不能与谋罢了。”后来,他被推举为孝廉,任淮 ![]() 中元元年(丙辰、56) 中元元年(丙辰,公元56年) [1]舂,正月,淮 ![]() ![]() ![]() [1]舂季,正月,淮 ![]() ![]() ![]() ![]() [2]上读《河图会昌符》曰:“⾚刘之九,会命岱宗。”上感此文,乃诏虎贲中郞将梁松等按察《河雒谶文》,言九世当封禅者凡三十六事。于是张纯等复奏请封禅,上乃许焉。诏有司求元封故事,当用方石再累,⽟检、金泥。上以石功难就, ![]() [2]光武帝读《河图会昌符》,书中写道:“⾚刘之九,会命岱宗。”光武帝为这句话所触动,于是下诏命令虎贲中郞将梁松等人对《河洛谶文》进行考证。该书提到汉朝九世应去泰山封禅的地方共有三十六处。于是张纯等人再次上书建议去泰山行封禅之礼。光武帝这才批准了这一建议,下诏命令有关员官查考汉武帝元封时期封禅的旧典。查出:需要“方石再累”——可以对合的巨型方石“⽟检”——⽟制封检“金泥”——用⽔银和⻩金制成的封泥。光武帝认为刻石费功难成,打算利用汉武帝时的旧方石,将上奏天神的⽟牒存放其內。梁松等人力争,认为不可。于是光武帝命令石工采用完整的青石刻制,不一定五⾊俱备。 丁卯,车驾东巡,二月己卯,幸鲁,进幸泰山。辛卯,晨,燎,祭天于泰山下南方,群神皆从,用乐如南郊。事毕,至食时,天子御辇登山,⽇中后,到山上,更⾐。晡时,升坛北面,尚书令奉⽟牒检,天子以寸二分玺亲封之,讫,太常命驺骑二千余人发坛上方石,尚书令蔵⽟牒已,复石覆讫,尚书令以五寸印封石检。事毕,天子再拜。群臣称万岁,乃复道下。夜半后,上乃到山下,百官明旦乃讫。甲午,禅祭地于梁 ![]() 正月丁卯(二十八⽇),光武帝东行巡视。二月己卯(初十),临幸鲁国,前往泰山。辛卯(二十二⽇),清晨,燃起柴火,在泰山南麓之下祭天,并随同祭祀众神,使用礼乐,一如在京城南郊举行的祭天之礼。此项仪式结束后,至“食时”即上午辰时,光武帝乘坐御用挽车登泰山“⽇中”后,即中午午时之后,到达山顶,更换祭服。至“晡时”即傍晚申时,光武帝登上祭坛,面对北方。尚书令献上⽟牒及⽟检,光武帝亲手用一寸二分的御玺钤封。封好后,太常命骑士二千余人抬起坛上的方石,尚书令将⽟牒蔵⼊其內以后,再用方石盖好,其后又由尚书令用五寸之印钤封石检。仪式完毕,光武帝再次叩拜,百官齐呼万岁。于是又从原路下山。“夜半”后,即深夜子时之后,光武帝才抵达山下。而群臣到“明旦”——即次⽇清晨寅时才全部下山。二月甲午(二十五⽇),在梁 ![]() [3]三月,戊辰,司空张纯薨。 [3]三月戊辰(三十⽇),司空张纯去世。 [4]夏,四月,癸酉,车驾还宮;己卯,赦天下,改元。 [4]夏季,四月癸酉(初五),光武帝返回京城皇宮。己卯(十一⽇),大赦天下,改年号。 [5]上行幸长安;五月,乙丑,还宮。 [5]光武帝出巡,临幸长安。五月乙丑(二十八⽇),返回京城皇宮。 [6]六月,辛卯,以太仆冯鲂为司空。 [6]六月辛卯(二十四⽇),任命太仆冯鲂为司空。 [7]乙未,司徒冯勤薨。 [7]六月乙未(二十八⽇),司徒冯勤去世。 [8]京师醴泉涌出,又有⾚草生于⽔崖,郡国频上甘露。群臣奏言:“灵物仍降,宜令太史撰集,以传来世。”帝不纳。帝自谦无德,于郡国所上,辄抑而不当,故史官罕得记焉。 [8]京城有甘泉涌出,又有朱红之草生在⽔畔,各郡、各封国也纷纷上报天降甘露。百官奏称:“祥瑞频繁降临,应当命令太史予以收集,载⼊史册,以流传后世。”光武帝不采纳这个建议。他谦虚地认为自己并无多少德行,对各郡各封国所上关于祥瑞的奏报,每每表示退让而不敢当,因此史官很少得以记录。 [9]秋,郡国三蝗。 [9]秋季,有三个郡和封国发生蝗灾。 [10]冬,十月,辛未,以司隶校尉东莱李为司徒。 [10]冬季,十月辛未(初六),任命司隶校尉、东莱人李为司徒。 [11]甲申,使司空告祠⾼庙,上薄太后尊号曰⾼皇后,配食地祗。迁吕太后庙主于园,四时上祭。 [11]十月甲申(十九⽇),命令司空在汉⾼祖庙祭祀禀告:尊称薄太后为⾼太后,在地神之旁配享祭飨。将吕太后的牌位迁到墓园,保留四季的祭祀。 [12]十一月,甲子晦,⽇有食之。 [12]十一月甲子晦(疑误),出现⽇食。 [13]是岁,起明堂、灵台、辟雍,宣布图谶于天下。 [13]本年,兴建用于朝会和祭祀大典的明堂、皇家观测天象的灵台、太学辟雍。向天下公布预言吉凶的符命之书图谶。 初,上以《⾚伏符》即帝位,由是信用谶文,多以决定嫌疑。给事中桓谭上疏谏曰:“凡人情忽于见事而贵于异闻。观先王之所记述,咸以仁义正道为本,非有奇怪虚诞之事。盖天道 ![]() 惑贪琊,诖误人主,焉可不抑远之哉!臣谭伏闻陛下穷折方士⻩⽩之术,甚为明矣;而乃 ![]() ![]() 。”帝问其故,谭复极言谶之非经。帝大怒曰:“桓谭非圣无法,将下,斩之!”谭叩头流⾎,良久,乃得解。出为六安郡丞,道病卒。 当初,光武帝认为自己是应验了《⾚伏符》的预言而登上帝位的,因此相信符谶,多用来解决疑难困惑。给事中桓谭上书劝谏道:“但凡人之常情,总是忽略眼前的常见事物而看重奇异的传闻。察看圣明先王的史迹,都以仁义正道作为 ![]() ![]() ![]() 范晔论曰:桓谭以不善谶流亡,郑兴以逊辞仅免;贾逵能傅会文致,最差贵显;世主以此论学,悲哉! 范晔论曰:桓谭因反对符谶而流亡,郑兴也反对符谶,但由于言辞恭顺,仅免一死;而贾逵却以能对符谶附会演绎,最为显贵。 世上的君主用这种标准来对待学术,真是可悲啊! 逵,扶风人也。 贾逵是扶风人。 [14]南单于比死,弟左贤王莫立,为丘浮尤单于。帝遣使赍玺书拜授玺绶,赐以⾐冠及缯彩,是后遂以为常。 [14]南匈奴单于比去世。他的弟弟左贤王莫继位,此即丘浮尤单于。光武帝派使者带着诏书会见单于,举行授玺仪式,并赏赐单于官服、官帽和什⾊绸缎。自此以后,便成为常例。 二年(丁巳、57) 二年(丁巳,公元57年) [1]舂,正月,辛未,初立北郊,祀后土。 [1]舂季,正月辛未(初八),在京城北郊始立社坛,祭祀后土神。 [2]二月,戊戌,帝崩于南宮前殿,年六十二。帝每旦视朝,⽇昃乃罢,数引公卿、朗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皇太子见帝勤劳不怠,承间谏曰:“陛下有禹、汤之明,而失⻩、老养 ![]() [2]二月戊戌(初五),光武帝在南宮前殿驾崩,享年六十二岁。光武帝生前,每⽇早晨主持朝会,午后才散,屡屡召见卿、郞将讲说经书义理,到半夜才睡。皇太子见光武帝辛勤劳苦而不知疲倦,找机会劝谏道:“陛下有夏禹、商汤的圣明,却没有⻩帝、老子涵养本 ![]() 太尉越熹典丧事。时经王莽之 ![]() 太尉赵熹主持治丧。当时经历了王莽之 ![]() [3]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后曰皇太后。 [3]皇太子刘庄即帝位,将 ![]() [4]山 ![]() ![]() [4]山 ![]() [5]三月,丁卯,葬光武皇帝于原陵。 [5]三月丁卯(初五),将光武帝葬在原陵。 [6]夏,四月,丙辰,诏曰:“方今上无天子,下无方伯,若涉渊⽔而无舟楫。夫万乘至重而壮者虑轻,实赖有德左右小子。⾼密侯禹,元功之首;东平王苍,宽博有谋;其以禹为太傅,苍为骠骑将军。”苍恳辞,帝不许。又诏骠骑将军置长史,掾史员四十人,位在三公上。苍尝荐西曹掾齐国吴良,帝曰:“荐贤助国,宰相之职也。萧何举韩信,设坛而拜,不复试考,今以良为议郞。” [6]夏季,四月丙辰(二十四⽇),明帝下诏:“朕如今在上没有先帝,在下没有重臣,就像涉越深渊而没有舟船桨辑。皇上的责任,至为重要,而年轻人的思虑,往往轻率,朕实在有赖于年⾼德劭的长辈辅佐。⾼密侯邓禹是功臣的首领,东平王刘苍宽厚渊博而有谋略。兹任命邓禹为太傅,刘苍为骠骑将军。”刘苍恳切地推辞这一任命,但明帝不许。明帝又下诏命令骠骑将军府设置长史、掾史等属官四十人,使骠骑将军的地位⾼于三公。刘苍曾向朝廷举荐西曹掾、齐国人吴良,明帝说:“为国举荐贤才,是宰相的职责。当初萧何推举了韩信,便设坛授官,不再试考。今任命吴良为议郞。” [7]初,烧当羌豪滇良击破先零,夺居其地;滇良卒,子滇吾立,附落转盛。秋,滇吾与弟滇岸率众寇陇西,败太守刘盱于允街,于是守塞诸羌皆叛。诏谒者张鸿领诸郡兵击之,战于允吾,鸿军败没。冬,十一月,复遣中郞将窦固监捕虏将军马武等二将军、四万人讨之。 [7]起初,西羌烧当部落首领滇良打败先零,夺取了先零的领地。滇良死后,他的儿子滇吾继位,该部落⽇趋強盛。在本年秋季,滇吾同他的弟弟滇岸率领部众⼊侵陇西郡,在允街打败了陇西太守刘盱。于是,原来为陇西郡守卫边塞的羌人全部背叛了汉朝。明帝下诏命令谒者张鸿率领各郡郡兵讨伐羌人。双方在允吾县 ![]() [8]是岁,南单于莫死,弟汗立,为伊伐于虑单于。 [8]本年,南匈奴单于莫去世,他的弟弟汗继位,此即伊伐于虑单于。 显宗孝明皇帝上永平元年(戊午、58) 汉明帝永平元年(戊年,公元58年) [1]舂,正月,帝率公卿已下朝于原陵,如元会议。乘舆拜神坐,退,坐东厢;侍卫官皆在神坐后,太官上食,太常奏乐;郡国上计吏以次前,当神轩占其郡⾕价及民所疾苦。是后遂以为常。 [1]舂季,正月,明帝率领公卿及百官在原陵朝拜,如同光武帝生前举行元旦朝会的仪式。明帝先在光武帝的牌位前叩拜,然后退下,坐在东厢。侍卫官全都围列在牌位之后,由太官献上御膳,太常演奏乐曲。各郡、各封国呈送年终考绩的员官——上计吏依次上前,在供奉光武帝牌位的大堂上奏报本地的粮价和民人疾苦之事。从此以后,这项仪式便成为固定的常例。 [2]夏,五月,⾼密元侯邓禹薨。 [2]夏季,五月,⾼密元侯邓禹去世。 [3]东海恭王強病,上遣使者太医乘驿视疾,骆驿不绝。诏沛王辅、济南王康、淮 ![]() ![]() [3]东海恭王刘強病重,明帝派使者和太医乘驿车前往诊治疾病,车马络绎不绝。明帝还下诏命令沛王刘辅、济南王刘康、淮南王刘延去东海国首府鲁城探望刘強的病情。五月戊寅(二十二⽇),刘強去世。临死前,他曾上书叩谢皇恩,书中写道:“我自⾝已是短命,留下的儿孤寡妇还要让皇太后和陛下 ![]() ![]() [4]秋,七月,马武等击烧当羌,大破之,余皆降散。 [4]秋季,七月,马武等攻打烧当羌,烧当羌大败。一同叛 ![]() [5]山 ![]() ![]() [5]山 ![]() ![]() [6]辽东太守祭肜使偏何讨⾚山乌桓,大破之,斩其魁帅。塞外震慑,西自武威,东尽玄菟,皆来內附,野无风尘,及悉罢缘边屯兵。 [6]辽东郡太守祭肜派鲜卑首领偏何讨伐⾚山的乌桓部落,大败乌桓人,斩杀其首领。塞外震恐,西起武威郡,东到玄菟郡,各异族部落都来归附汉朝。边疆不再有烽烟与战尘,于是东汉朝廷将屯驻边境的军队全部撤走。 [7]东平王苍以为中兴三十余年,四方无虞,宜修礼乐,乃与公卿共议定南北郊冠冕、车服制度及光武庙登歌、八佾舞数,上之。 [7]东平王刘苍认为东汉中兴三十多年,四方安宁无忧,应当建立礼乐制度。于是,他和公卿一同商讨制定了在京城南效祭天、北郊祭地时所用的冠帽、车马、⾐服等制度,以及祭祀光武庙时所用的歌乐和八佾舞的形式,向明帝呈报。 [8]好愍侯耿薨。 [8]好愍侯耿去世。 二年(己未、59) 二年(己未,公元59年) [1]舂,正月,辛未,宗祀光武皇帝于明堂,帝及公卿列侯,始服冠冕、⽟佩以行事。礼毕,登灵台,望云物。赦天下。 [1]舂季,正月辛未(十九⽇),在明堂为光武帝举行祭祀大典。明帝及公卿、诸侯,初次戴上特制的专用冠帽和⽟佩参加仪式。典礼结束后,登上灵台,察看天象。大赦天下。 [2]三月,临辟雍,初行大 ![]() [2]三月,明帝临幸辟雍。第一次举行大 ![]() 冬,十月,壬子,上幸辟雍,初行养老礼;以李躬为三老,桓荣为五更。三老服都大袍,冠进贤,扶⽟杖;五更亦如之,不杖。乘舆到辟雍礼殿,御坐东厢,遣使者安车 ![]() ![]() ![]() 冬季,十月壬子(初五),明帝临幸辟雍,第一次举行养老礼。命李躬为三老,桓荣为五更。三老⾝穿⿇布大袍,头戴前⾼七寸、后⾼三寸、长八寸的黑布进贤冠,手扶⽟杖。五更的装束也同三老一样,但不用⽟杖。明帝来到辟雍的礼殿,坐在东厢,派使者用单马牵拉的安车将三老和五更接到太学讲堂。明帝在门屏处亲 ![]() 上自为太子,受《尚书》于桓荣,及即帝位,犹尊荣以师礼。尝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会百官及荣门生数百人,上亲自执业;诸生或避位发难,上谦曰:“太师在是。”既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土。帝幸其家问起居,⼊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 ![]() ![]() ![]() ![]() ![]() [3]上以中山王焉,郭太后少子,太后尤爱之,故独留京师,至是始与诸王俱就国,,赐以虎贲、官骑,恩宠尤厚,独得往来京师。帝礼待 ![]() [3]明帝因中山王刘焉是郭太后的小儿子,又深得 ![]() ![]() [4]甲子,上行幸长安。十一月,甲申,遣使者以中牢祠萧何、霍光,帝过,式其墓。进幸河东;癸卯,还宮。 [4]十月甲子(十七⽇),明帝出行,临幸长安。十一月甲申(初七),派使者用中牢——以一猪一羊为祭牲祭祀萧何和霍光。明帝经过他们的墓地时,在车上手按横木,俯⾝致敬。明帝又从长安前往河东郡。十一月癸卯(二十六⽇),返回京城皇宮。 [5]十二月,护羌校慰窦林坐欺罔及臧罪,下狱死。林者,融之从兄子也。于是窦氏一公、两侯、三公主、四二千石相与并时,自祖及孙,官府邸第相望京邑,于亲戚功臣中莫与为比。及林诛,帝数下诏切责融,融惶恐乞骸骨,诏令归第养病。 [5]十二月,护羌校尉窦林因欺骗主上及贪赃枉法之罪,下狱处死。窦林是窦融堂兄之子。当时的窦氏家族,有一个公、两个侯、三个公主和四个二千石官。从祖⽗到孙儿,他们的官府和私邸遍布京城地区,可以彼此相望。窦氏的富贵与显赫,皇帝国戚和功臣中无人能够与之相比。及至窦林被诛,明帝接连下诏严厉责备窦融。窦融惶恐不安,请求退休,明帝便下诏命令他回家养病。 [6]是岁,初 ![]() [6]本年,第一次举行“五郊 ![]() [7]新 ![]() ![]() [7]新 ![]() ![]() ![]() ![]() ![]() ![]() [8]南单于汗死,单于比之子适立,为僮尸逐侯单于。 [8]南匈奴单于汗去世,前单于比的儿子适继位,此即僮尸逐侯单于。 三年(庚申、60) 三年(庚申,公元60年) [1]舂,二月,甲寅,太尉赵熹、司徒李免。丙辰,以左冯郭丹为司徒。己未,以南 ![]() [1]舂季,二月甲寅(初九),将太尉赵熹、司徒李免职。二月丙辰(十一⽇),任命左冯翊郭丹为司徒。二月己未(十四⽇),任命南 ![]() [2]甲子,立贵人马氏为皇后,皇子为太子。 [2]二月甲子(十九⽇),将贵人马氏立为皇后,皇子刘立为太子。 后,援之女也,光武时,以选⼊太子宮,能奉承 ![]() ![]() 马皇后是马援的女儿,光武帝时被选⼊太子宮。她能够侍奉顺承 ![]() ![]() ![]() 及有司奏立长秋宮,帝未有所言,皇太后曰:“马贵人德冠后宮,即其人也。”后既正位宮闱,愈自谦肃,好读书。常⾐大炼,裙不加缘;朔望诸姬主朝请,望见后袍⾐疏耝,以为绮,就视,乃笑。后曰:“此缯特宜染⾊,故用之耳。”群臣奏事有难平者,帝数以试后,后辄分解趣理,各得其情,然未尝以家私⼲政事。帝由是宠敬,始终无衰焉。 及至有关员官上书建议选立皇后,明帝还没有开口, ![]() [3]帝思中兴功臣,乃图画二十八将于南宮云台,以邓禹为首,次马成、呈汉、王梁、贾复、陈俊、耿、杜茂、寇恂、傅俊、岑彭、坚镡、冯异、王霸、朱祜、任光、祭遵、李忠、景丹、万、盖延、邳肜、铫期、刘植、耿纯、臧宮、马武、刘隆;又益以王常、李通、窦融、卓茂,合三十二人。马援以椒房之亲,独不与焉。 [3]明帝怀念创立东汉中兴大业的功臣,于是在南宮云台画上二十八位将领的肖像。邓禹居第一位,以下是马成、吴汉、王梁、贾复、陈俊、耿、杜茂、寇恂、傅俊、岑彭、坚镡、冯异、王霸、朱祜、任光、祭遵、李忠、景丹、万、盖延、邳肜、铫期、刘植、耿纯、臧宮、马武、刘隆。又增补王常、李通、窦融、卓茂,共计三十二人。因为马援是皇后之⽗,所以唯独他不在其內。 [4]夏,四月,辛酉,封皇子建为千乘王,羡为广平王。 [4]夏季,四月辛酉(十七⽇),将皇子刘建封为千乘王,刘羡封为广平王。 [5]六月,丁卯,有星孛于天船北。 [5]六月丁卯(二十四⽇),天船星座北方出现异星。 [6]帝大起北宮。时天旱,尚书仆 ![]() [6]明帝大兴土木,兴建北宮。当时正逢天旱,尚书仆 ![]() 意荐全椒长刘平,诏征拜议郞。平在全椒,政有恩惠,民或增赀就赋,或减年从役,刺史、太守行部,狱无系囚,人自以得所,不知所问,唯班诏书而去。 钟离意向朝廷举荐全椒县长刘平,明帝下诏将刘平征召⼊京,任命为议郞。刘平在全椒主持政务时施惠于民,当地百姓中,有人增报资产以多纳赋税,有人自减年龄来主动服役。刺史、太守等州郡员官到县视察,发现监狱中没有羁押的囚犯,百姓认为各得其所。因找不出有何问题应当查问,只得宣布诏书,然后离去。 帝 ![]() ![]() 明帝 ![]() ![]() 是时朝廷莫不悚栗,争为严切以避诛责,唯钟离意独敢谏争,数封还诏书,臣下过失,辄救解之。会连有变异,上疏曰:“陛下敬畏鬼神,忧恤黎元,而天气未和,寒暑违节者,咎在群臣不能宣化治职,而以苛刻为俗,百官无相亲之心,吏民无雍雍之志,至于感逆和气,以致天灾。百姓可以德胜,难以力服,《鹿鸣》之诗必言宴乐者,以人神之心洽 ,然后天气和也,愿陛下垂圣德,缓刑罚,顺时气以调 ![]() ![]() 当时朝中群臣无不胆战心惊,争着表现出严厉苛刻的态度,以逃避诛杀或斥责。唯独钟离意敢于同明帝争辩,直言劝谏,屡次将他认为不妥的诏书封起 来奉还。员官有了过错,他便设法解救。适逢天象接连出现怪异,钟离意上书道:“陛下尊敬畏惧鬼神,怜悯体恤百姓,然而却出现气候失调,寒暑不合时令的现象,其过错在于百官不能推广皇恩和尽到职守,而以苛刻作为时尚。群臣之间没有相亲的心愿,官民之间没有谐调的感情,以至影响违逆了祥和之气,招致天灾。百姓可以用恩德来感化,却难以用強力来庒服。《诗经·鹿鸣》之诗一定要提到 ![]() ![]() ![]() [7]秋,八月,戊辰,诏改太乐官曰太予,用谶文也。 [7]秋季,八月戊辰(二十五⽇),明帝下诏:依照谶文,将太乐官改称为太予。 [8]壬申晦,⽇有食之。诏曰:“昔楚庄无灾,以致戒惧,鲁哀祸大,天不降谴。今之动变,傥尚可救,有司勉思厥职,以匡无德!” [8]壬申晦(疑误),出现⽇食,明帝下诏:“从前楚庄王因本国无灾而生怕上天遗忘了自己,以至生出警戒恐惧之心;鲁哀公昏庸 ![]() [9]冬,十月,甲子,车驾从皇太后幸章陵。荆州刺史郭贺,官有殊政,上赐以三公之服,黼黻、冕旒;敕行部去帷,使百姓见其容服,以章有德。戊辰,还自章陵。 [9]冬季,十月甲子(二十二⽇),明帝随同皇太后临幸章陵县。荆州刺史郭贺政绩优异,明帝赐给他三公穿用的礼服,上面绣有黑⽩相间的斧形花纹和黑青相间的双“己”形花纹,并赐给他悬有七条⽟串的礼冠。命郭贺在巡行所部时除去车前的帘帐,让百姓观瞻仪容服饰,以表彰他的德行。十月戊辰,明帝一行从章陵返回京城。 [10]是岁,京师及郡国七大⽔。 [10]本年,京城洛 ![]() [11]莎车王贤以兵威 ![]() ![]() [11]莎车国王贤用武力強占了于阗、大宛、妫塞等三王国,派莎车将领镇守。于阗人杀死了莎车守将君德,拥立本族首领休莫霸为王。于是贤率领西域各国数万兵众攻打于阗,却被休莫霸大败,贤脫⾝逃回到本国。休莫霸进军包围莎车,⾝中流箭而死。于是于阗人又推立休莫霸哥哥的儿子广德为王。广德便派弟弟仁去攻打贤。广德的⽗亲先前被扣在莎车,至此,贤便送还广德之⽗,并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做 ![]() |
上一章 资治通鉴 下一章 ( → ) |
资治通鉴vip未删节下载由网友提供,《资治通鉴》情节富于变化、节奏流畅,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文学作品,眼袋小说网免费提供资治通鉴最新清爽干净的文字章节在线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