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情节富于变化,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小说 |
![]() |
|
眼袋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 书号:10116 时间:2017/3/25 字数:41393 |
上一章 一十二纪汉 下一章 ( → ) | |
起上章执徐,尽著雍困敦,凡九年。 孝元皇帝下 ◎ 永光三年庚辰,公元前四一年 舂,二月,冯奉世还京师,更为左将军,赐爵关內侯。 三月,立皇子康为济 ![]() 夏,四月,癸未,平昌考侯王按薨。秋,七月,壬戌,以平恩侯许嘉为大司马、车骑将军。 冬,十一月,己丑,地震,雨⽔。 复盐铁官;置博士弟子员千人。以用度不⾜,民多复除,无以给中外繇役故也。 ◎ 永光四年辛巳,公元前四零年 舂,二月,赦天下。 三月,上行幸雍,祠五畤。 夏,六月,甲戌,孝宣园东阙灾。 戊寅晦,⽇有食之。上于是召诸前言⽇变在周堪、张猛者责问,皆稽首谢;因下诏称堪之美,征诣行在所,拜为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石,领尚书事;猛复为太中大夫、给事中。中书令石显管尚书,尚书五人皆其 ![]() 初,贡禹奏言:“孝惠、孝景庙皆亲尽宜毁,及郡国庙不应古礼,宜正定。”天子是其议。秋,七月,戊子,罢昭灵后、武哀王、昭哀后、卫思后、戾太子、戾后园,皆不奉祠,裁置吏卒守焉。冬,十月,乙丑,罢祖宗庙在郡国者。 诸陵分属三辅。以渭城寿陵亭部原上为初陵。诏勿置县邑及徙郡国民。 ◎ 永光五年壬午,公元前三九年 舂,正月,上行幸甘泉,郊泰畤。三月,幸河东,祠后土。 秋,颍川⽔流杀民人。 冬,上幸长杨 ![]() 十二月,乙酉,毁太上皇、孝惠皇帝寝庙园,用韦玄成等之议也。 上好儒术、文辞,颇改宣帝之政。言事者多进见,人人自以为得上意。又傅昭仪及子济 ![]() ![]() ![]() ![]() ![]() ![]() “臣又闻室家之道修,则天下之理得,故《诗》始《国风》,《礼》本冠、婚。始乎《国风》,原情 ![]() ![]() ![]() 初,武帝既塞宣房,后河复北决于馆陶,分为屯氏河,东北⼊海,广深与大河等,故因其自然,不堤塞也。是岁,河决于清河灵鸣犊口,而屯氏河绝。 ◎ 建昭元年癸未,公元前三八年 舂,正月,戊辰,陨石于梁。 三月,上行幸雍,祠五畤。 冬,河间王元坐贼杀不辜废,迁房陵。 罢孝文太后寝祠园。 上幸虎圈斗兽,后宮皆坐。熊逸出圈,攀槛 ![]() ◎ 建昭二年甲申,公元前三七年 舂,正月,上行幸甘泉,郊泰畤。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 夏,四月,赦天下。 六月,立皇子兴为信都王。 东郡京房学《易》于梁人焦延寿。延寿常曰:“得我道以亡⾝者,京生也。”其说长于灾变,分六十卦,更直⽇用事,以风雨寒温为候,各有占验。房用之尤精,以孝廉为郞,上疏屡言灾异,有验。天子说之,数召见问。房对曰:“古帝王以功举贤,则万化成,瑞应著;末世以毁誉取人,故功业废而致灾异。宜令百官各试其功,灾异可息。”诏使房作其事,房奏考功课吏法。上令公卿朝臣与房会议温室,皆以房言烦碎,令上下相司,不可许;上意乡之。时部刺史奏事京师,上召见诸刺史,令房晓以课事;剌史复以为不可行。唯御史大夫郑弘、光禄大夫周堪初言不可。后善之。 是时,中书令石显颛权,显友人五鹿充宗为尚书令,二人用事。房尝宴见,问上曰:“幽、厉之君何以危?所任者何人也?”上曰:“君不明而所任者巧佞。”房曰:“知其巧佞而用之琊,将以为贤也?”上曰:“贤之。”房曰:“然则今何以知其不贤也?”上曰:“以其时 ![]() ![]() ![]() ![]() ![]() ![]() ![]() 臣光曰:人君之德不明,则臣下虽 ![]() 上令房上弟子晓知考功、课吏事者, ![]() ![]() 房自请:“岁竟,乘传奏事。”天子许焉。房自知数以论议为大臣所非,与石显等有隙,不 ![]() ![]() ![]() ![]() 房未发,上令 ![]() 秋,房去至新丰,因邮上封事曰:“臣前以六月中言《遁卦》不效,法曰:‘道人始去,寒涌⽔为灾。’至其七月,涌⽔出。臣弟子姚平谓臣曰:‘房可谓知道,未可谓信道也。房言灾异,未尝不中。涌⽔已出,道人当逐死,尚复何言!’臣曰:‘陛下至仁,于臣尤厚,虽言而死,臣犹言也。’平又曰:‘房可谓小忠,未可谓大忠也。昔秦时赵⾼用事,有正先者,非刺⾼而死,⾼威自此成,故秦之 ![]() ![]() ![]() 房去月馀,竟征下狱。初,淮 ![]() ![]() ![]() ![]() 御史中丞陈咸数毁石显,久之,坐与槐里令硃云善,漏怈省中语,石显微伺知之,与云皆下狱,髡为城旦。 石显威权⽇盛,公卿以下畏显,重⾜一迹。显与中书仆 ![]() ![]() 显內自知擅权专柄在掌握,恐天子一旦纳用左右耳目以间己,乃时归诚,取一信以为验。显尝使至诸官,有所征发,显先自⽩:“恐后漏尽宮门闭,请使诏吏开门。”上许之。显故投夜还,称诏开门⼊。后果有上书告“显颛命,矫诏开宮门”天子闻之,笑以其书示显。显因泣曰:“陛下过私小臣,属任以事,群下无不嫉妒, ![]() ![]() 荀悦曰:夫佞臣之惑君主也甚矣,故孔子曰:“远佞人。”非但不用而已,乃远而绝之,隔塞其源,戒之极也。孔子曰:“政者,正也。”夫要道之本,正己而已矣。平直实真者,正之主也。故德必核其真,然后授其位;能必核其真,然后授其事;功必核其真,然后授其赏;罪必核其真,然后授其刑;行必核其真,然后贵之;言必核其真,然后信之;物必核其真,然后用之;事必核其真,然后修之。故众正积于上,万事实于下,先王之道,如斯而已矣! 八月,癸亥,以光禄勋匡衡为御史大夫。 闰月,丁酉,太皇太后上官氏崩。 冬,十一月,齐、楚地震,大雨雪,树折,屋坏。 ◎ 建昭三年乙酉,公元前三六年 夏,六月,甲辰,扶 ![]() 秋,七月,匡衡为丞相。戊辰,卫尉李延寿为御史大夫。 冬,使西域都护、骑都尉北地甘延寿、副校尉山 ![]() 始,郅支单于自以大国,威名尊重,又乘胜骄,不为康居王礼,怒杀康居王女及贵人、民人数百,或支解投都赖⽔中。发民作城,⽇作五百人,二岁乃已。又遣使责阖苏、大宛诸国岁遗,不敢不予。汉遣使三辈至康居,求⾕吉等死,郅支困辱使者,不肯奉诏;而因都护上书,言“居困厄,愿归计強汉,遣子⼊侍。”其骄嫚如此。 汤为人沉勇,有大虑,多策略,喜奇功,与延寿谋曰:“夷狄畏服大种,其天 ![]() ![]() ![]() ![]() ![]() 单于遣使曰:“汉兵何以来?”应曰:“单于上书言:‘居困厄,愿归计強汉,⾝⼊朝见,’天子哀闵单于弃大国,屈意康居,故使都护将军来 ![]() ![]() ![]() ![]() ![]() ![]() ![]() ![]() 初,单于闻汉兵至, ![]() ![]() ![]() ◎ 建昭四年丙戌,公元前三五年 舂,正月,郅支首至京师。延寿、汤上疏曰:“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昔有唐、虞,今有強汉。匈奴呼韩琊单于已称北籓,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強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通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 ![]() ![]() 六月,甲申,中山哀王竟薨。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及薨,太子前吊。上望见太子,感念哀王,悲不能自止。太子既至前,不哀,上大恨曰:“安有人不慈仁,而可以奉宗庙,为民⽗⺟者乎!”是时驸马都尉、侍中史丹护太子家,上以责谓丹,丹免冠谢曰:“臣诚见陛下哀痛中山王,至以感损。向者太子当进见,臣窃戒属,毋涕泣,感伤陛下;罪乃在臣,当死!”上以为然,意乃解。 蓝田地震,山崩,壅霸⽔;安陵岸崩,壅泾⽔,泾⽔逆流。 ◎ 建昭五年丁亥,公元前三四年 舂,三月,赦天下。夏,六月,庚申,复戾园。 壬申晦,⽇有食之。 秋,七月,庚子,复太上皇寝庙园、原庙、昭灵后、武哀王、昭哀后、卫思后园。时上寝疾,久不平。以为祖宗谴怒,故尽复之;唯郡国庙遂废云。 是岁,徙济 ![]() ![]() 匈奴呼韩琊单于闻郅支既诛,且喜且惧;上书,愿⼊朝见。 ◎ 竟宁元年戊子,公元前三三年 舂,正月,匈奴呼韩琊单于来朝,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帝以后宮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单于 ![]() ![]() ![]() ![]() ![]() ![]() ![]() ![]() ![]() 初,左伊秩訾为呼韩琊画计归汉,竟以定安。其后或谗伊秩訾自伐其功,常鞅鞅,呼韩琊疑之;伊秩訾惧诛,将其众千馀人降汉,汉以为关內侯,食邑三百户,令佩其王印绶。及呼韩琊来朝,与伊秩訾相见,谢曰:“王为我计甚厚,令匈奴至今安宁,王之力也,德岂可忘!我失王意,使王去,不复顾留,皆我过也。今 ![]() 单于号王昭君为宁胡阏氏;生一男伊屠智牙师,为右⽇逐王。 皇太子冠。 二月,御史大夫李延寿卒。 初,石显见冯奉世⽗子为公卿著名,女又为昭仪在內,显心 ![]() ![]() ![]() 河南太守九江召信臣为少府。信臣先为南 ![]() 癸未,复孝惠皇帝寝庙园、孝文太后、孝昭太后寝园。 初,中书令石显尝 ![]() ![]() ![]() ![]() 故宗正刘向上疏曰:“郅支单于囚杀使者、吏士以百数,事暴扬外国,伤威毁重,群臣皆闵焉。陛下赫然 ![]() ![]() ![]() ![]() 于是天子下诏赦延寿、汤罪勿治,令公卿议封焉。议者以为宜如军法捕斩单于令。匡衡、石显以为“郅支本亡逃失国,窃号绝域,非真单于。”帝取安远侯郑吉故事,封千户;衡、显复争。夏,四月,戊辰,封延寿为义成侯,赐汤爵关內侯,食邑各三百户,加赐⻩金百斤。拜延寿为长⽔校尉,汤为 ![]() 荀悦论曰:成其功义⾜封,追录前事可也。《舂秋》之义,毁泉台则恶之,舍中军则善之,各由其宜也。夫矫制之事,先王之所慎也,不得已而行之。若矫大而功小者,罪之可也;矫小而功大者,赏之可也;功过相敌,如斯而已可也。权其轻重而为之制宜焉。 初,太子少好经书,宽博谨慎;其后幸酒,乐燕乐,上不以为能。而山 ![]() ![]() ![]() ![]() 及上寝疾,傅昭仪、山 ![]() ![]() ![]() 班彪赞曰:臣外祖兄弟为元帝侍中,语臣曰:“元帝多材艺,善史书,鼓琴瑟,吹洞箫,自度曲,被歌声,分刌节度,穷极幼眇。少而好儒,及即位,征用儒生,委之以政,贡、薛、韦、匡迭为宰相。而上牵制文义,优游不断,孝宣之业衰焉。然宽弘尽下,出于恭俭,号令温雅,有古之风烈。” 匡衡奏言:“前以上体不平,故复诸所罢祠,卒不蒙福。案卫思后、戾太子、戾后园,亲未尽。孝惠、孝景庙,亲尽,宜毁。及太上皇、孝文、孝昭太后、昭灵后、昭哀后、武哀王祠,请悉罢勿奉。”奏可。 六月,己未,太子即皇帝位,谒⾼庙。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以元舅侍中、卫尉、 ![]() 秋,七月,丙戌,葬孝元皇帝于渭陵。 大赦天下。 丞相衡上疏曰:“陛下秉至孝,哀伤思慕,不绝于心,未有游虞弋 ![]() ![]() ![]() 段译 孝元皇帝下永光三年(庚辰、前41) 汉纪二十一 汉元帝永光三年(庚辰,公元前41年) [1]舂,二月,冯奉世还京师,更为左将军,赐爵关內侯。 [1]舂季,二月,冯奉世回长安,调任左将军,封关內侯。 [2]三月,立皇子康为济 ![]() [2]三月,元帝赐封皇子刘康当济 ![]() [3]夏,四月,平昌考侯王接薨。秋,七月,壬戌,以平恩侯许嘉为大司马、车骑将军。 [3]夏季,四月,平昌侯王接去世。秋季,七月壬戌(疑误),任命平恩侯许嘉当大司马、车骑将军。 [4]冬,十一月,己丑,地震,雨⽔。 [4]冬季,十一月己丑(初八),地震,降雨。 [5]复盐铁官;置博士弟子员千人。以用度不⾜,民多复除,无以给中外徭役故也。 [5]恢复盐铁专卖制度。规定博士弟子的定员为一千人。这是因为朝廷经费不够开支,而民间又有许多人免除赋税徭役,使朝廷无法供应內外徭役的缘故。 四年(辛巳、前40) 四年(辛巳,公元前40年) [1]舂,二月,赦天下。 [1]舂季,二月,大赦天下。 [2]三月,上行幸雍,祠五。 [2]三月,元帝前往雍城,祭祀五帝。 [3]夏,六月,甲戌,孝宣园东阙灾。 [3]夏季,六月甲戌(二十六⽇),孝宣皇帝陵园东门失火。 [4]戊寅晦,⽇有食之。上于是召诸前言⽇变在周堪、张猛者责问,皆稽首谢;因下诏称堪、猛之美,徵诣行在所,拜为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石,领尚书事;猛复为太中大夫、给事中。中书令石显管尚书,尚书五人皆其 ![]() [4]戊寅晦(三十⽇),出现⽇食。元帝召集那些先前说天变灾难都是为周堪、张猛而发的员官进行责问,他们都跪拜于地谢罪。于是,元帝下诏褒扬周堪、张猛,调回京师长安。任命周堪担任光禄大夫,支中二千石俸禄,主管尚书事务;任命张猛当太中大夫、给事中。而这时候,中书令石显兼管尚书,尚书五人都是石显的 ![]() [5]初,贡禹奏言:“孝惠、孝景庙皆亲尽宜毁,及郡国庙不应古礼,宜正定。”天子是其议。秋,七月,戊子,罢昭灵后、武哀王、昭哀后,卫思后、戾太子、戾后园,皆不奉祠,裁置吏卒守焉。冬,十月,乙丑,罢祖宗庙在郡国者。 [5]当初,贡禹上奏章说:“孝惠帝、孝景帝的祭庙,因为亲情己尽,应该撤除。各郡、各封国设置皇帝祭庙,不合古代礼制规定,应该改正。”元帝认为有理。秋季,七月戊子(初十),撤除昭灵后、武哀王、昭哀后、卫思后、戾太子、戾后的祭庙,都不再祭祀,只设置官吏兵卒守护。冬季,十月乙丑(十九⽇),撤除设置在各郡、各封国的祖宗祭庙。 [6]诸陵分属三辅。以渭城寿陵亭部原上为初陵;诏勿置县邑及徙郡国民。 [6]元帝下诏,各位皇帝的陵园,以其所在地区,分属三辅管理。在渭城寿陵亭部原上预设坟墓,下诏不要把它发展成为一个县,也不要強迫各郡、各崐封国移民到那里。 五年(壬午、前39) 五年(壬午,公元前39年) [1]舂,正月,上行幸甘泉,郊泰。三月,幸河东,祠后土。 [1]舂季,正月,元帝前往甘泉,在泰祭祀天神。三月,再往河东,祭祀后土神。 [2]秋,颍川⽔流杀民人。 [2]秋季,颍川郡⽔灾,淹死百姓。 [3]冬,上幸长杨 ![]() [3]冬季,元帝前往长杨宮 ![]() [4]十二月,乙酉,毁太上皇、孝惠皇帝寝庙园,用韦玄成等之议也。 [4]十二月乙酉(十六⽇),元帝采用丞相韦玄成等的建议,下诏拆毁太上皇、孝惠皇帝的祭庙。 [5]上好儒术、文辞,颇改宣帝之政;言事者多进见,人人以为得上意。又傅昭仪及子济 ![]() ![]() ![]() ![]() ![]() ![]() [5]元帝喜好儒家的学说,又 喜爱文章辞语。对宣帝的法令制度多有改变。谈论政事,提出建议的人,多数都被召见,每人都认为受到皇帝的注意。这时候,傅昭仪和她的儿子济 ![]() ![]() ![]() ![]() ![]() ![]() ![]() ![]() ![]() ![]() ![]() 臣又闻室家道修,则天下之理得,故《诗》始《国风》,《礼》本冠、婚。始乎《国风》,原情 ![]() ![]() ![]() “我又曾经听说,家庭如果安详和睦,天下自然治理得好。所以《诗经》开头就是《国风》。《礼记》开头就讲冠礼、婚礼。用《国风》开头,追溯 ![]() ![]() ![]() ![]() ![]() ![]() ![]() ![]() ![]() ![]() ![]() [6]初,武帝既塞宣房,后河复北决于馆陶,分为屯氏河,东北⼊海,广深与大河等,故因其自然,不堤塞也。是岁,河决于清河灵鸣犊口,而屯氏河绝。 [6]当初,武帝曾经堵塞⻩河决口,筑宣房宮。后来,⻩河又在北面的馆陶决口,形成屯氏河,沿东北方向⼊海,因为河 ![]() 建昭元年(癸未、前38) 建昭元年(癸未,公元前38年) [1]舂,正月,戊辰,陨石于梁。 [1]舂季,正月戊辰(二十九⽇),陨石坠在梁国。 [2]三月,上行幸雍,祠五。 [2]三月,元帝前往雍城,祭祀五帝。 [3]冬,河间王元坐贼杀不辜废,迁房陵。 [3]冬季,河间王刘元,被控残杀无罪之人,撤销爵位,贬逐房陵。 [4]罢孝文太后寝祠园。 [4]元帝下令撤除文帝⺟亲薄太后的陵园。 [5]上幸虎圈斗兽,后宮皆坐;熊逸出圈,攀槛 ![]() [5]元帝前往虎圈,观赏野兽搏斗,妃嫔们都在座奉陪。一只熊突然跳出圈外,攀着阑杆想上殿堂。元帝左右的侍从、贵族,包括傅婕妤在內的妃嫔们,都惊慌逃命。只有冯婕妤,一直向前站着挡住熊。武士把熊杀死。元帝惊魂初定后,问她:“人人恐惧,你为什么上前阻挡熊?”冯婕妤说:“猛兽凶 ![]() ![]() 二年(甲申、前37) 二年(甲申,公元前37年) [1]舂,正月,上行幸甘泉,郊泰。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 [1]舂季,正月,元帝前往甘泉,在泰祭祀天神。三月,前往河东,祭祀后土神。 [2]夏,四月,赦天下。 [2]夏季,四月,大赦天下。 [3]六月,立皇子兴为信都王。 [3]六月,元帝赐封皇子刘兴为信都王。*[4]东郡京房学《易》于梁人焦延寿。延寿常曰:“得我道以亡⾝者,京生也。”其说长于灾变,分六十卦,更直⽇用事,以风雨寒温为候,各有占验。房用之尤精,以孝廉为郞,上疏屡言灾异,有验。天子说之,数召见问。房对曰:“古帝王以功举贤,则万化成,瑞应著;末世以毁誉取人,故功业废而致灾异。宜令百官各试其功,灾异可息。”诏使房作其事,房奏考功课吏法。上令公卿朝臣与房会议温室,皆以房言烦碎,令上下相司,不可许;上意乡之。时部刺史奏事京师,上召见诸刺史,令房晓以课事;刺史复以为不可行。唯御史大夫郑弘、光禄大夫周堪初言不可,后善之。 [4]东郡人京房跟从梁人焦延寿学习《易经》。焦延寿常说:“得到我的学问而丧失生命的,就是京房。”他的学说长于占卜天灾人祸,共分六十卦,轮流 ![]() ![]() 是时,中书令石显颛权,显友人五鹿充宗为尚书令,二人用事。房尝宴见,问上曰:“幽、厉之君何以危?所任者何人也?”上曰:“君不明而所任者巧佞。”房曰:“知其巧佞而用之琊,将以为贤也?”上曰:“贤之。”房曰:“然则今何以知其不贤也?”上曰:“以其时 ![]() ![]() ![]() ![]() ![]() ![]() ![]() 这时,中书令石显正独揽大权。石显的好友五鹿充宗任尚书令,二人联合执政。有一次,元帝在闲暇时召见京房,京房问元帝:“周幽王、周厉王为什么导致家国出现危机?他们任用的是些什么人?”元帝说:“君王昏庸,任用的都是善于伪装的奷佞。”京房进一步问:“君王是明知奷佞而仍用他们?还是认为贤能才用他们?”元帝回答说:“是认为他们贤能。”京房说:“可是,今天为什么我们却知道他们不是贤能呢?”元帝说:“ ![]() ![]() ![]() ![]() ![]() ![]() ![]() ![]() 臣光曰:人君之德不明,则臣下虽 ![]() 臣司马光曰:君王的德行不昌明,则臣属虽然想竭尽忠心,又从何着手呢?观察京房对元帝的 ![]() [5]上令房上弟子晓知考功、课吏事者, ![]() ![]() [5]元帝命京房推荐他的生学中通晓检验政绩和有能力考察官吏的人,准备试用。京房上奏:“中郞任良、姚平,希望能用为刺史,在各州试行考绩制度。请准许我留在朝廷,转报他们的奏章,免得下情不能上达。”然而石显、五鹿充宗都痛恨京房,想使京房远离元帝,于是向元帝建议,应该试任京房为郡守。元帝遂任命京房当魏郡太守,允许他以考功法去治理本郡。 房自请:“岁竟,乘传奏事”天子许焉。房自知数以论议为大臣所非,与石显等有隙,不 ![]() ![]() ![]() ![]() 京房请求:“年终时候,请准许我乘坐驿车前来,向陛下当面报告。”元帝许可。京房自知数次因为议论受到大臣的非议,跟石显之间怨恨已成,不想远离元帝⾝边。于是上密封的奏章:“我一出京师,恐怕被当权大臣所害,⾝死而事败,所以盼望在年终之时,得以乘驿车到京师向陛下奏事,幸而蒙陛下哀怜而允许。然而,六月辛巳(二十⽇), ![]() ![]() ![]() 房未发,上令 ![]() ![]() 京房还没有出发,元帝命 ![]() ![]() ![]() 房至陕,复上封事曰:“臣前⽩愿出任良试考功,臣得居內。议者知如此于⾝不利,臣不可蔽,故云‘使弟子不若试师。’臣为刺史,又当奏事,故复云‘为刺史,恐太守不与同心,不若以为太守。’此其所以隔绝臣也。陛下不违其言而遂听之,此乃蒙气所以不解、太 ![]() ![]() 京房到陕县,再上密封奏章:“我先前建议由任良负责员官考绩,让我留在朝廷。议论此事的人知道这样对于他们自⾝不利,而且不可能把我和陛下隔绝开来,所以说:‘与其生学出面,不如试用老师。’可是,如果派我当刺史,又怕我面见陛下奏报,于是又说:‘当刺史,可能与太守不同心,不如当太守。’目的在于隔绝我们君臣。陛下没有反对他们的主张,听从了他们的建议。这正是 ![]() ![]() ![]() ![]() ![]() 房去月余,竟征下狱。初,淮 ![]() ![]() ![]() ![]() 京房离开一月余,竟被征回京师,逮捕⼊狱。当初,淮 ![]() ![]() [6]御史中丞陈咸数毁石显,久之,坐与槐里令朱云善,漏怈省中语,石显微伺知之,与云皆下狱,髡为城旦。 [6]御史中丞陈咸不断抨击石显。过了一段时间,石显指控他跟槐里令朱云是好友,怈露宮噤之中的机密,这是石显暗暗侦察得知的。于是陈咸、朱云都被捕下狱,判处髡刑,罚做苦工。 石显威权⽇盛,公卿以下畏显,重⾜一迹。显与中书仆 ![]() ![]() 石显的 ![]() ![]() ![]() 显內自知擅权,事柄在掌握,恐天子一旦纳用左右耳目以间己,乃时归诚,取一信以为验。显尝使至诸官,有所徵发,显先自⽩:“恐后漏尽宮门闭,请使诏吏开门”上许之。显故投夜还,称诏开门⼊。后果有上书告“显颛命,矫诏开宮门”天子闻之,笑以其书示显。显因泣曰:“陛下过私小臣,属任以事,群下无不嫉妒, ![]() ![]() 石显心知自己专权,把持朝政,怕元帝一旦听取亲信的抨击而疏远自己,便时常向元帝表示忠诚,取得信任,验证元帝对自己的态度。石显曾经奉命到诸官府征集人力和物资,他先向元帝请求:“恐怕有时回宮太晚,漏壶滴尽,宮门关闭,我可不可以说奉陛下之命,教他们开门!”元帝允许。一天石显故意到夜里才回来,宣称元帝命令,唤开宮门⼊內。后来,果然有人上书控告:“石显专擅皇命,假传圣旨,私开宮门。”元帝听说了这件事,笑着把奏章拿给石显看。石显抓住时机,流泪说:“陛下过于宠爱我,委任我办事,下面无人不妒火中烧,想陷害我,类似这种情形已不止一次,只有圣明的主上才知道我的忠心。我出⾝微 ![]() ![]() ![]() ![]() ![]() ![]() 荀悦曰:夫佞臣之惑君主也甚矣,故孔子曰:“远佞人。”非但不用而已,乃远而绝之,隔塞其源,戒之极也。孔子曰:“政者,正也。”夫要道之本,正己而已矣。平直实真者,正之主也。故德必核其真,然后援其位;能必核其真,然后授其事;功必核其真,然后授其赏;罪必核其真,然后授其刑;行必核其真,然后贵之;言必核其真,然后信之;物必核其真,然后用之;事必核其真,然后修之。故众正积于上,万事实于下,先王之道,如斯而已矣! 荀悦曰:奷佞 ![]() [7]八月,癸亥,以光禄勋匡衡为御史大夫。 [7]八月癸亥(初三),元帝擢升光禄勋匡衡任御史大夫。 [8]闰月,丁酉,太皇太后上官氏崩。 [8]闰八月丁酉(初八),上官太皇太后驾崩。 [9]冬,十一月,齐、楚地震,大雨雪,树折,屋坏。 [9]冬季,十一月,齐、楚地区地震,下大雪,树木折断,民房塌倒。 三年(乙酉、前36) 三年(乙酉,公元前36年) [1]夏,六月,甲辰,扶 ![]() [1]夏季,六月甲辰(十九⽇)丞相扶 ![]() [2]秋,七月,匡衡为丞相。戊辰,卫尉李延寿为御史大夫。 [2]秋季,七月,元帝擢升匡衡作丞相。戊辰(十四⽇),擢升卫尉李延寿当御史大夫。 [3]冬,使西域都护、骑都尉北地甘延寿、副校尉山 ![]() [3]冬季,命西域都护、骑都尉、北地郡人甘延寿,和副校尉、山 ![]() 始,郅支单于自以大国,威名尊重,又乘胜骄,不为康居王礼,怒杀康居崐王女及贵人、民人数百,或支解投都赖⽔中;发民作城,⽇作五百人,二岁乃已。又遣使责阖苏、大宛诸国岁遗,不敢不予。汉遣使三辈至康居,求⾕吉等死,郅支困辱使者,不肯奉诏;而因都护上书,言“居困厄,愿归计強汉,遣子⼊侍。”其骄如此。 最初,郅支单于自以为匈奴汗国是一个大国,威名远扬,颇受别国尊重,又乘军事胜利而十分骄傲。因为不得康居王礼敬,一怒之下杀了康居王的女儿及康居贵族、平民数百人,有的还截其四肢,扔到都赖⽔里。他強迫康居人为他建筑城垣,每⽇有五百名工匠施工,历时二年才完成。又出派使节,前往阖苏王国、大宛王国,责令每年进贡。二国畏惧郅支单于,不敢不给。汉朝前后出派三批使节,前往康居郅支单于处,查问⾕吉等人的遗体下落。郅支对于汉朝使节窘困侮辱,不肯接受汉朝皇帝的诏书,只是通过西域都护上书,说:“居住的地方环境困苦,愿意归顺強大的汉朝,还打算派儿子去当人质。”其态度傲慢如此。 汤为人沉勇,有大虑,多策略,喜奇功,与延寿谋曰:“夷狄畏服大种,其天 ![]() ![]() ![]() ![]() ![]() 乌孙,涉康居界,至阗池西。而康居副王抱阗将数千骑寇⾚⾕城东,杀略大昆弥千余人,驱畜产甚多,从后与汉军相及,颇寇盗后重。汤纵胡兵击之,杀四百六十人,得其所略民四百七十人,还付大昆弥,其马、牛、羊以给军食。又捕得抱阗贵人伊奴毒。⼊康居东界,令军不得为寇。间呼其贵人屠墨见之,谕以威信,与饮、盟,遣去。径引行,未至单于城可六十里,止营。复捕得康居贵人具⾊子男开牟以为导。具⾊子,即屠墨⺟之弟,皆怨单于,由是具知郅支情。明⽇,引行,未至城三十里,止营。 陈汤为人沉着勇敢,能深思 ![]() ![]() ![]() ![]() ![]() ![]() 时康居王国的副王抱阗,率领数千骑兵,在⾚⾕城东方攻击乌孙王国大昆弥地区,杀屠及俘虏千余人,抢走牛、羊、马等大批牲畜,然后从后面追上汉军,夺取汉军后部的大批辎重。陈汤命西域兵 ![]() ![]() ![]() ![]() 单于遣使问:“汉兵可以来?”应曰:“单于上书言:‘居困厄,愿归计強汉,⾝⼊朝见’,天子哀闵单于,弃大国,屈意康居,故使都护将军来 ![]() ![]() 郅支单于派使节前来询问:“汉朝军队到这里来的目的何在?”汉军的员官回答说:“你们单于曾经上书汉朝皇帝,说:‘居住环境困苦,愿意归降強大的汉朝,亲⾝到长安朝见。’皇帝怜悯单于放弃幅员广大的国土,委屈地住在康居,所以派遣都护将军,率军前来 ![]() ![]() 明⽇,前至郅支城都赖⽔上,离城三里,止营傅陈。望见单于城上立五采幡帜,数百人被甲乘城;又出百馀骑往来驰城下,步兵百馀人夹门鱼鳞陈,讲习用兵。城上人更招汉军曰:“斗来!”百余骑驰赴营,营皆张弩持満指之,骑引却。颇遣吏士 ![]() ![]() ![]() ![]() ![]() ![]() 次⽇,大军 ![]() ![]() ![]() ![]() ![]() ![]() ![]() ![]() 初,单于闻汉兵至, ![]() ![]() ![]() 当初,郅支单于听说汉朝军队到达,打算离开此城。可是,怀疑康居王对他怨恨,与汉朝勾结,里应外合,又听说乌孙王国等西域各国,都出派军队,自以为无处可以投奔。所以,他已逃出单于城,却又返回,说:“不如坚守。汉朝军队远征万里,不可能持久进攻。”郅支单于全⾝披甲,在城楼上指挥作崐战。他的阏氏、夫人共数十名,也都用弓箭 ![]() ![]() 四年(丙戌、前35) 四年(丙戌,公元前35年) [1]舂,正月,郅支首至京师。延寿、汤上疏曰:“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昔有唐、虞,今有強汉。匈奴呼韩琊单于已称北藩,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強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通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 ![]() ![]() [1]舂季,正月,郅支单于的人头被送到长安。甘延寿、陈汤上书说:“我们曾经听说,天下的大道理莫过于统一。从前有唐尧、虞舜,今有強大的汉朝。匈奴呼韩琊单于已成为我们北方的藩属,只有郅支单于背叛汉朝,没有伏罪。他逃亡到大夏王国以西,认为強大的汉朝不能使他称臣归顺。郅支单于对百姓忍残狠毒,大巨的罪恶上通于天。臣甘延寿、陈汤,率领仁义的军队,替天讨伐,幸赖陛下神异威灵, ![]() ![]() 以昭示万里,胆敢冒犯強大汉朝的,距离虽远也必诛杀!”丞相匡衡等认为:“现在舂季,正是掩埋尸骨之时,不应悬挂人头。”元帝下令悬挂郅支单于的头示众十⽇,然后掩埋。并祭告位于郊外的祖先祭庙,大赦天下。満朝文武向元帝祝贺,举行酒宴。 [2]六月,甲申,中山哀王竟薨。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及薨,太子前吊。上望见太子,感念哀王,悲不能自止。太子既至前,不哀,上大恨曰:“安有人不慈仁,而可以奉宗庙,为民⽗⺟者乎!”是时驸马都尉、侍中史丹护太子家,上以责谓丹,丹免冠谢曰:“臣诚见陛下哀痛中山王,至以感损。向者太子当进见,臣窃戒属,毋涕泣,感伤陛下;罪乃在臣,当死!”上以为然,意乃解。 [2]六月甲申(初五),中山王刘竟去世。刘竟是元帝的幼弟,跟皇太子刘骜年龄相仿,在一起游玩、读书,一起长大。刘竟去世后,刘骜前往吊丧。元帝看到太子,怀念幼弟,悲哀不能自制。可是已经走到面前的太子,却并不悲哀,元帝对此非常怨恨,说:“天下哪有一点慈爱心肠都没有的人,可以继承祖宗祭庙香火,做民人⽗⺟的?”这时,驸马都尉、侍中史丹,正充当太子刘骜的监护人。元帝责备史丹,史丹脫下官帽,请罪说:“我确实看见陛下哀痛中山王,以致⾝体瘦损。前些时,太子应当进见,我暗中嘱咐他,不要流泪哭泣,免得引起陛下伤感。罪过在我,我应该被处死。”元帝认为史丹说的是事实,才息怒。 [3]蓝田地震,山崩,壅霸⽔;安陵岸崩,壅泾⽔,泾⽔逆流。 [3]蓝田发生地震,山崩,霸⽔壅塞。安陵堤岸崩塌,泾⽔壅塞,向西逆流。 五年(丁亥、前34) 五年(丁亥,公元前34年) [1]舂,三月,赦天下。 [1]舂季,三月,大赦天下。*[2]夏,六月,庚申,复戾园。 [2]夏季,六月庚申(十七⽇)恢复刘据的陵园戾园。 [3]壬申晦,⽇有食之。 [3]壬申晦(二十九⽇),出现⽇食。 [4]秋,七月,庚子,复太上皇寝庙园、原庙、昭灵后、武哀王、昭哀后、卫思后园。时上寝疾,久不平,以为祖宗谴怒,故尽复之;唯郡国庙遂废云。 [4]秋季,七月庚子(二十八⽇),恢复太上皇祭庙、陵园及原庙,恢复昭灵后、武哀王、昭哀后、卫思后的陵园。当时元帝卧病,长时间不能痊愈,认为是祖宗发怒谴责,所以将以上祭庙、陵园全部恢复。但各郡、各封国的祭庙却废除了。 [5]是岁,徙济 ![]() ![]() [5]本年,元帝改封济 ![]() ![]() [6]匈奴呼韩琊单于闻郅支既诛,且喜且惧;上书,愿⼊朝见。 [6]匈奴呼韩琊单于得到郅支单于已被诛杀的消息,既⾼兴,又恐惧。于是,向汉朝皇帝上书,请求⼊朝觐见。 竟宁元年(戊子、前33) 竟宁元年(戊子,公元前33年) [1]舂,正月,匈奴呼韩琊单于来朝,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帝以后宮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单于 ![]() ![]() ![]() ![]() ![]() ![]() ![]() ![]() ![]() [1]舂季,正月,匈奴呼韩琊单于前来朝见,请求准许他当汉家女婿,使他有缘亲近汉朝。元帝把后宮良家女子王嫱,别名王昭君,赏赐给呼韩琊单于。呼韩琊单于非常 ![]() ![]() ![]() ![]() ![]() ![]() ![]() ![]() ![]() 初,左伊秩訾为呼韩琊划计归汉,竟以定安。其后或谗伊秩訾自伐其功,常鞅鞅,呼韩琊疑之;伊秩訾惧诛,将其众千余人降汉,汉以为关內侯,食邑三百户,令佩其王印绶。及呼韩琊来朝,与伊秩訾相见,谢曰:“王为我计甚厚,令匈奴至今安宁,王之力也,德岂可忘!我失王意,使王去,不复顾留,皆我过也。今 ![]() 当初,左伊秩訾建议呼韩琊单于归附汉朝,匈奴竟然因此定安。后来,有人进谗言,说左伊秩訾自以为他有定安匈奴的功劳,却没有得到什么封赏,心里常常不満。呼韩琊对他产生怀疑。左伊秩訾担心被杀,于是率领他的部下一千余人投降汉朝。朝廷封他关內侯,拥有三百户人家的封地。佩戴王爵的官印和绶带。等到呼韩琊单于到汉朝朝见,与左伊秩訾会面,呼韩琊单于向他道歉崐说:“大王为我谋划策略,待我非常厚道。匈奴能有今天太平安宁的局面,都是大王的力量,恩德岂能忘记?我却使大王失望,离我而去,不再顾念而留住匈奴,都是我的过失。如今我想向圣上报告,请大王重回王庭。”左伊秩訾说:“单于承受上天的旨意,自从归附汉朝,使匈奴得到定安太平。这是单于神异威灵,汉朝天子的保,我怎么会有这种力量?既然已经归降汉朝,而又再回匈奴,是有二心。愿留在汉朝作为单于的一个使臣,不敢听从您的命令。”呼韩琊单于坚决请求,不能得到左伊秩訾的允许,于是回国。 单于号王昭君为宁胡阏氏;生一男伊屠智牙师,为右⽇逐王。 呼韩琊单于称王昭君为宁胡阏氏;生下一个男孩,名叫栾提伊屠智牙师,被封为右⽇逐王。 [2]皇太子冠。 [2]皇太子刘骜行加冠礼。 [3]二月,御史大夫李延寿卒。 [3]二月,御史大夫李延寿去世。 [4]初,石显见冯奉世⽗子为公卿著名,女又为昭仪在內;显心 ![]() ![]() ![]() [4]当初,中书令石显,看到冯奉世⽗子都当公卿,名声显著,女儿又是元帝后宮的昭仪,存心要亲近这家权贵。于是向元帝推荐:“冯昭仪的哥哥谒者冯逡,品格美好,行为端正,应该侍奉左右。”于是,元帝召见冯逡,打算任命他当侍中。冯逡请求单独接见谈事情。元帝听他抨击石显专擅权力,大怒,让他仍然回到原来郞官的位置。等到御史大夫出缺,很多员官推荐冯逡的哥哥大鸿胪冯野王继任。元帝命尚书在二千石员官中遴选,而冯野王以品行好,能力強被评为第一。元帝询问石显的意见,石显说;“九卿中,没有比冯野王更恰当的人选。然而冯野王是冯昭仪的亲哥,我恐怕后世评论起来,必然认为陛下越过许多贤能,对后宮亲属徇私而任命为三公。”元帝说:“好,我没有看到这一点!”于是,告诉众位大臣说:“我如果用冯野王当三公,后世一定抨击我对后宮亲属徇私,会把冯野王拿出来作为例证。”三月丙寅(疑衰),元帝下诏说:“刚強正直,宁静淡泊,大鸿胪冯野王就是这种人。心辨是非,善于辞令,可以代表皇帝出使四方,少府五鹿充宗就是这种人。廉洁而又节俭,太子少傅张谭就是这种人。现在,提拔少傅张谭当御史大夫。” [5]河南太守九江召信臣为少府。信臣先为南 ![]() [5]河南郡太守九江人召信臣,被任命当少府。召信臣原先是南 ![]() [6]癸卯,复孝惠皇帝寝庙园、孝文太后、孝昭太后寝园。 [6]三月癸卯(疑误),恢复孝惠皇帝祭庙陵园、孝文太后陵园、孝昭太后陵园。 [7]初,中书令石显尝 ![]() ![]() ![]() ![]() [7]当初,中书令石显,曾经打算把姐姐嫁给甘延寿,甘延寿拒绝。等到崐甘延寿打败郅支单于,返回长安,丞相、御史也对假传圣旨这件事深恶痛绝,对甘延寿的功勋并不赞许。而陈汤又一向贪财,把在外国掳掠的金银财宝带⼊塞內,违反了多项法令。司隶校尉用公文通知沿途郡县,逮捕陈汤的部下,加以审问。陈汤上书元帝说:“我和我的部下共同诛讨郅支单于,幸而将他擒获歼灭,从万里之外,凯旋班师,应有朝廷出派的使者在道上 ![]() 故宗正刘向上疏曰:“郅支单于囚杀使者、吏士以百数,事暴扬外国,伤威毁重,群臣皆闵焉。陛下赫然 ![]() ![]() ![]() ![]() ![]() 前任宗正刘向上书说:“郅支单于囚噤和杀害的国中使节以及随从员官,数以百计。这种事在外国广为传播,严重地伤害国中的威望,朝廷群臣都为此而痛苦难过。陛下大怒,要诛杀郅支单于,这一 ![]() ![]() ![]() 于是杜钦上疏追讼冯奉世前破莎车功。上以先帝时事,不复录。钦,故御史大夫延年子也。 当时,杜钦上书追述冯奉世从前击破莎车王国,击斩莎车王的功勋。元帝认为那是他⽗亲汉宣帝在位时的往事,不再受理。杜钦是原御史大夫杜延年的儿子。 荀悦论曰:诚其功义⾜封,追录前事可也。《舂秋》之义,毁泉台则恶之,舍中军则善之,各由其宜也。夫矫制之事,先王之所慎也,不得已而行之。若矫大而功小者,罪之可也;矫小而功大者,赏之可也;功过相敌,如斯而已可也。权其轻重而为之制宜焉。 荀悦论曰:如果冯奉世的功勋大义应该封爵,纵是过去的事,照样应该受理。《舂秋》大义,鲁文公拆毁泉台则受谴责,撤销中军则受到赞许,各有各的原因。假传圣旨这件事,先王看得很严重,但那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这样作。如果功勋小,处罚他是可以的。如果功勋大,就应该赏赐。功过相等,如此也就算了。应该权衡功过大小而作出适当的决定。 [8]初,太子少好经书,宽博谨慎;其后幸酒,乐燕乐,上不以为能。而山 ![]() ![]() ![]() ![]() [8]当初,太子刘骜从小就喜爱儒家经典,宽厚、博学、谨慎。可是后来却爱饮酒,喜 ![]() ![]() 及上寝疾,傅昭仪、山 ![]() ![]() ![]() 及至元帝卧病,长久不能起 ![]() ![]() ![]() ![]() ![]() ![]() 班彪赞曰:臣外祖兄弟为元帝侍中,语臣曰:“元帝多材艺,善史书,鼓琴瑟,吹洞箫,自度曲,被歌声,分节度,穷极幼眇。少而好儒;及即位,征用儒生,委之以政,贡、薛、韦、匡迭为宰相。而上牵制文义,优游不断,孝宣之业衰焉。然宽弘尽下,出于恭俭,号令温雅,有古之风烈。” 班彪赞曰:我外祖⽗的兄弟曾当过元帝的侍中,告诉我说:“元帝多才多艺,能写一笔好篆书,会弹琴鼓瑟,吹奏洞箫。自己谱出曲调,填词歌唱,厘定音节,极其精妙。从小就喜 ![]() ![]() [9]匡衡奏言:“前以上体不平,故复诸所罢祠;卒不蒙福。案卫思后、戾太子、戾后园,亲未尽。孝惠、孝景庙,亲尽,宜毁。及太上皇、孝文、孝昭太后、昭灵后、昭哀后、武哀王祠,请悉罢勿奉。”奏可。 [9]丞相匡衡奏称:“前些时,因为先帝⾝体不适,所以把废除的祭庙和陵园予以恢复,结果仍不能蒙受祖先的赐福。据查,卫思后陵园、戾太子陵园、戾后陵园,亲情未尽,不当撤除。孝惠皇帝、孝景皇帝的祭庙,亲情已尽,应该撤除。至于太上皇、孝文帝、孝昭太后、昭灵后、昭哀王、武哀王的庙堂,也请一并撤除,不再奉祭。”刘骜批准。 [10]六月,己未,太子即皇帝位,谒⾼庙。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以元舅侍中、卫尉、 ![]() ![]() [11]秋,七月,丙戌,葬孝元皇帝于渭陵。 [11]秋季,七月丙戌(十九⽇),将元帝安葬于渭陵。 [12]大赦天下。 [12]大赦天下。 [13]丞相衡上疏曰:“陛下秉至孝,哀伤思慕,不绝于心,未有游虞弋 ![]() ![]() ![]() [13]丞相匡衡上书说:“陛下天 ![]() ![]() ![]() ![]() ![]() ![]() ![]() ![]() |
上一章 资治通鉴 下一章 ( → ) |
资治通鉴vip未删节下载由网友提供,《资治通鉴》情节富于变化、节奏流畅,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文学作品,眼袋小说网免费提供资治通鉴最新清爽干净的文字章节在线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