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情节富于变化,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小说 |
![]() |
|
眼袋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 书号:10116 时间:2017/3/25 字数:27608 |
上一章 九纪汉 下一章 ( → ) | |
起重光⾚奋若,尽強圉协洽,凡七年。 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上 ◎ 建元元年辛丑,公元前一四零年 冬,十月,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上亲策问以古今治道,对者百馀人。广川董仲舒对曰:“道者,所繇适于治之路也,仁、义、礼、乐,皆其具也。故圣王已没,而子孙长久,安宁数百岁,此皆礼乐教化之功也。夫人君莫不 ![]() ![]()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故治 ![]() ![]() ![]() ![]() ![]() ![]() ![]() ![]() ![]() “臣闻圣王之治天下也,少则习之学,长则材诸位,爵禄以养其德,刑罚以威其恶,故民晓于礼谊而聇犯其上。武王行大谊,平残贼,周公作礼乐以文之;至于成、康之隆,囹圄空虚四十馀年。此亦教化之渐而仁谊之流,非独伤肌肤之效也。至秦则不然,师申、商之法,行韩非之说,憎帝王之道,以贪狼为俗,诛名而不察实,为善者不必免而犯恶者未必刑也。是以百官皆饰虚辞而不顾实,外有事君之礼,內有背上之心,造伪饰诈,趋利无聇,是以刑者甚众,死者相望,而奷不息,俗化使然也。今陛下并有天下,莫不率服,而功不加于百姓者,殆王心未加焉。《曾子》曰:‘尊其所闻,则⾼明矣;行其所知,则光大矣。⾼明光大,不在于它,在乎加之意而已。’愿陛下因用所闻,设诚于內而致行之,则三王何异哉! 夫不素养士而 ![]() ![]() ![]() ![]() 夫长吏多出于郞中、中郞、吏二千石弟子,选郞吏又以富訾,未必贤也。且古所谓功者,以任官称职为差,非谓积⽇累久也;故小材虽累⽇,不离于小官,贤材虽未久,不害为辅佐,是以有司竭力尽知,务治其业而以赴功。今则不然,累⽇以取贵,积久以致官,是以廉聇贸 ![]() “臣闻众少成多,积小致巨,故圣人莫不以暗致明,以微致显;是以尧发于诸侯,舜兴虖深山,非一⽇而显也,盖有渐以致之矣。言出于己,不可塞也;行发于⾝,不可掩也;言行,治之大者,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故尽小者大,慎微者著;积善在⾝,犹长⽇加益而人不知也;积恶在⾝,犹火销膏而人不见也;此唐、虞之所以得令名而桀、纣之可为悼惧者也。 夫乐而不 ![]() ![]() “今汉继大 ![]() 天子善其对,以仲舒为江都相。会稽庄助亦以贤良对策,天子擢为中大夫。丞相卫绾奏:“所举贤良,或治申、韩、苏、张之言 ![]() 舂,二月,赦。 行三铢钱。 夏,六月,丞相卫绾免。丙寅,以魏其侯窦婴为丞相,武安侯田分为太尉。上雅向儒术,婴、分俱好儒,推毂代赵绾为御史大夫,兰陵王臧为郞中令。绾请立明堂以朝诸侯,且荐其师申公。秋,天子使使束帛加璧、安车驷马以 ![]() ![]() 是岁,內史宁成抵罪髡钳。 ◎ 建元二年壬寅,公元前一三九年 冬,十月,淮南王安来朝。上以安属为诸⽗而材⾼,甚尊重之,每宴见谈语,昏暮然后罢。 安雅善武安侯田分,其⼊朝,武安侯 ![]() 太皇窦太后好⻩、老言,不悦儒术。赵绾请毋奏事东宮。窦太后大怒曰:“此 ![]() ![]() 初,景帝以太子太傅石奋及四子皆二千石,乃集其门,号奋为“万石君”万石君无文学,而恭谨无与比。子孙为小吏,来归谒,万石君必朝服见之,不名。子孙有过失,不责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袒谢罪,改之,乃许。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居必冠。其执丧,哀戚甚悼。子孙遵教,皆以孝谨闻乎郡国。及赵绾、王臧以文学获罪,窦太后以为儒者文多质少,今万石君家不言而躬行,乃以其长子建为郞中令,少子庆为內史。建在上侧,事有可言,屏人恣言极切,至廷见,如不能言者;上以是亲之。庆尝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庆于诸子中最为简易矣。 窦婴、田分既免,以侯家居。分虽不任职,以王太后故亲幸,数言事多效。士吏趋势利者,皆去婴而归分,分⽇益横。 舂,二月,丙戌朔,⽇有食之。 三月,乙未,以太常柏至侯许昌为丞相。 初,堂邑侯陈午尚帝姑馆陶公主嫖,帝之为太子,公主有力焉,以其女为太子妃,及即位,妃为皇后。窦太主恃功,求请无厌,上患之。皇后骄妒,擅宠而无子,与医钱凡九千万, ![]() ![]() 上祓霸上,还,过上姊平 ![]() ![]() 子夫同⺟弟卫青,其⽗郑季,本平 ![]() ![]() 夏,四月,有星如⽇,夜出。 初置茂陵邑。 时大臣议者多冤晁错之策,务摧抑诸侯王,数奏暴其过恶,吹⽑求疵,笞服其臣,使证其君。诸侯王莫不悲怨。 ◎ 建元三年癸卯,公元前一三八年 冬,十月,代王登、长沙王发、中山王胜、济川王明来朝。上置酒,胜闻乐声而泣。上问其故,对曰:“悲者不可为累欷,思者不可为叹息。今臣心结⽇久,每闻幼眇之声,不知涕泣之横集也。臣得蒙肺附为东籓,属又称兄。今群臣非有葭莩之亲、鸿⽑之重,群居 ![]() 河⽔溢于平原。 大饥,人相食。秋,七月,有星孛于西北。 济川王明坐杀中傅,废迁房陵。 七国之败也,吴王子驹亡走闽越,怨东瓯杀其⽗,常劝闽越击东瓯。闽粤从之,发兵围东瓯,东瓯使人告急天子。天子问田分,分对曰:“越人相攻击,固其常;又数反覆,自秦时弃不属,不⾜以烦国中往救也。”庄助曰:“特患力不能救,德不能覆。诚能,何故弃之!且秦举咸 ![]() ![]() ![]() 九月,丙子晦,⽇有食之。 上自初即位,招选天下文学材智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眩鬻者以千数。上简拔其俊异者宠用之。庄助最先进,后又得吴人硃买臣、赵人吾丘寿王、蜀人司马相如、平原东方朔、吴要枚皋、济南终军等,并在左右,每令与大臣辨论,中外相应以义理之文,大臣数屈焉。然相如特以辞赋得幸;朔、皋不 ![]() 是岁,上始为微行,北至池 ![]() ![]() ![]() ![]() ![]() ![]() ![]() 上以道远劳苦,又为百姓所患,乃使太中大夫吾丘寿王举籍阿城以南,盩厔以东,宜舂以西,提封顷畮,及其贾直, ![]() ![]() ![]() 上又好自击熊、豕,驰逐野兽。司马相如上疏谏曰:“臣闻物有同类而殊能者,故力称乌获,捷言庆忌,勇期贲、育,臣之愚,窃以为人诚有之,兽亦宜然。今陛下好陵阻险, ![]() ◎ 建元四年甲辰,公元前一三七年 夏,有风⾚如⾎。 六月,旱。 秋,九月,有星孛于东北。 是岁,南越王佗死,其孙文王胡立。 ◎ 建元五年乙巳,公元前一三六年 舂,罢三铢钱,行半两钱。 置五经博士。 夏,五月,大蝗。 秋,八月,广川惠王越、清河哀王乘皆薨,无后,国除。 ◎ 建元六年丙午,公元前一三五年 舂,二月,乙未,辽东⾼庙灾。 夏,四月,壬子,⾼园便殿火。上素服五⽇。 五月,丁亥,太皇太后崩。 六月,癸巳,丞相昌免;武安侯田分为丞相。分骄侈,治宅甲诸第,田园极膏腴;市买郡县物,相属于道;多受四方赂遗;其家金⽟、妇女,狗马、声乐、玩好,不可胜数。每⼊奏事,坐语移⽇,所言皆听。荐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权移主上。上乃曰:“君除吏已尽未?吾亦 ![]() 秋,八月,有星孛于东方,长竟天。 闽越王郢兴兵击南越边邑,南越王守天子约,不敢擅兴兵,使人上书告天子。于是天子多南越义,大为发兵,遣大行王恢出豫章,大农令韩安国出会稽,击闽越。 淮南王安上书谏曰:“陛下临天下,布德施惠,天下摄然,人安其生,自以没⾝不见兵⾰。今闻有司举兵将以诛越,臣安窃为陛下重之。 越,方外之地,剪发文⾝之民也,不可以冠带之国法度理也。自三代之盛,胡、越不与受正朔,非強勿強服,威弗能制也,以为不居之地,不牧之民,不⾜以烦国中也。自汉初定已来七十二年,越人相攻击者不可胜数,然天子未尝举兵而⼊其地也。臣闻越非有城郭邑里也,处谿⾕之间,篁竹之中,习于⽔斗,便于用舟,地深昧而多⽔险,国中之人不知其势阻而⼊其地,虽百不当其一。得其地,不可郡县也;攻之,不可暴取也。以地图察其山川要塞,相去不过寸数,而间独数百千里,险阻、林丛弗能尽著;视之若易,行之甚难。天下赖宗庙之灵,方內大宁,戴⽩之老不见兵⾰,民得夫妇相守,⽗子相保,陛下之德也。越人名为籓臣,贡酎之奉不输大內,一卒之用不给上事;自相攻击,而陛下发兵救之,是反以国中而劳蛮夷也。且越人愚戆轻薄,负约反覆,其不用天子之法度,非一⽇之积也。壹不奉诏,举兵诛之,臣恐后兵⾰无时得息也。 间者,数年岁比不登,民待卖爵、赘子以接⾐食。赖陛下德泽振救之,得毋转死壑沟。四年不登,五年复蝗,民生未复。今发兵行数千里,资⾐粮,⼊越地,舆轿而隃领,拕舟而⼊⽔,行数百千里,夹以深林丛竹,⽔道上下击石,林中多蝮蛇、猛兽,夏月暑时,欧怈霍 ![]() ![]() ![]() 不习南方地形者,多以越为人众兵強,能难边城。淮南国全之时,多为边吏,臣窃闻之,与国中异。限以⾼山,人迹绝,车道不通,天地所以隔外內也。其⼊国中,必下领⽔,领⽔之山峭峻,漂石破舟,不可以大船载食粮下也。越人 ![]() ![]() “臣闻道路言:闽越王弟甲弑而杀之,甲以诛死,其民未有所属。陛下若 ![]() ![]() ![]() “臣闻天子之兵有征而无战,言莫敢校也。如使越人蒙徼幸以逆执事之颜行,厮舆之卒有一不备而归者,虽得越王之首,臣犹窃为大汉羞之。陛下以四海为境,生民之属,皆为臣妾。垂德惠以覆露之,使安生乐业,则泽被万世,传之子孙,施之无穷。天下之安,犹泰山而四维之也,夷狄之地,何⾜以为一⽇之闲,而烦汗马之劳乎!《诗》云:‘王犹允塞,徐方既来。’言王道甚大而远方怀之也。臣安窃恐将吏之以十万之师为一使之任也。” 是时,汉兵遂出,未逾领,闽越王郢发兵距险。其弟馀善乃与相、宗族谋曰:“王以擅发兵击南越不请,故天子兵来诛。汉兵众強,即幸胜之,兵来益多,终灭国而止。今杀王以谢天子,天子听,罢兵,固国完;不听,乃力战;不胜,即亡⼊海。”皆曰:“善!”即鏦杀王,使使奉其头致大行。大行曰:“所为来者,诛王。今王头至,谢罪;不战而殒,利莫大焉。”乃以便宜案兵,告大农军,而使使奉王头驰报天子。诏罢两将兵,曰:“郢等首恶,独无诸孙繇君丑不与谋焉。”乃使中郞将立丑为越繇王,奉闽越先祭祀。馀善已杀郢,威地于国,国民多属,窃自立为王,繇王不能制。上闻之,为馀善不⾜复兴师,曰:“馀善数与郢谋 ![]() 上使庄助谕意南粤。南粤王胡顿首曰:“天子乃为臣兴兵讨闽越,死无以报德!”遣太子婴齐⼊宿卫,谓助曰:“国新被寇,使者行矣,胡方⽇夜装,⼊见天子。”助还,过淮南,上又使助谕淮南王安以讨越事,嘉答其意,安谢不及。助既去南越,南越大臣皆谏其王曰:“汉兴兵诛郢,亦行以惊动南越。且先王昔言:‘事天子期无失礼。’要之,不可以说好语⼊见,则不得复归,亡国之势也。”于是胡称病,竟不⼊见。 是岁,韩安国为御史大夫。 东海太守濮 ![]() 黯为人, ![]() ![]() ![]() ![]() 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其议。大行王恢,燕人也,习胡事,议曰:“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不如勿许,兴兵击之。”韩安国曰:“匈奴迁徙鸟举,难得而制,自上古不属为人。今汉行数千里与之争利,则人马罢乏;虏以全制其敝,此危道也。不如和亲。”群臣议者多附安国。于是上许和亲。 ◎ 元光元年丁未,公元前一三四年 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从董仲舒之言也。 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屯云中;中尉程不识为车骑将军,屯雁门。六月,罢。广与不识俱以边太守将兵,有名当时。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草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噤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臣光曰:《易》曰:“师出以律,否臧凶。”言治众而不用法,无不凶也。李广之将,使人人自便。以广之材,如此焉可也;然不可以为法。何则?其继者难也,况与之并时而为将乎!夫小人之情,乐于安肆而昧于近祸,彼既以程不识为烦扰而乐于从广,且将仇其上而不服。然则简易之害,非徒广军无以噤虏之仓卒而已也。故曰“兵事以严终”为将者,亦严而已矣。然则效程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哉! 夏,四月,赦天下。 五月,诏举贤良、文学,上亲策之。 秋,七月,癸未,⽇有食之。 译文 汉纪九汉武帝建元元年(辛丑,公元前140年) 冬季,十月,汉武帝下诏,令大臣举荐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的人才,武帝亲自出题,围绕着古往今来治理天下的“道”进行试考。参加试考的有一百多人。广川人董仲舒在回答说:“所谓的‘道’,是指由此而达到天下大治的道路,仁、义、礼、乐都是推行‘道’的具体方法。所以,古代圣明的君王去世之后,他的后代可以长期稳坐天下,家国几百年太平无事,这都是推行礼乐教化的功绩。凡是君主,没有人不希望自已的家国能安宁长存,但是政治昏 ![]() “孔子说:‘人可以发扬光大道,而不是道弘扬人。’所以, 家国的治 ![]() ![]() ![]() 孔子说:‘凤凰不来,⻩河也不出现图画,我算完了! ’他认为自己的德行本可招致这些祥瑞,但因为⾝分卑 ![]() ![]() ![]() “我听说圣明的君主治理天下,臣子年幼时就学习知识, 成年后就给他官位以磨砺他的才能,颁给爵位俸禄以培养他的品德,实施刑罚以威慑他的罪恶念头,所以,百姓才能通晓礼义,而以冲犯君主为聇。周武王奉行天下大义,推翻了独夫民贼,周公制作了礼和乐来修饰周政;到了成王、康王的大治时期,没有人犯罪,监狱空虚长达四十多年。这也是教化的浸润和仁义的流布,而不止是伤残⽪⾁的刑罚的成效。到秦代就不是这样了。秦尊奉申不害、商鞅的法令,实行韩非的学说,憎恶圣明帝王的治世之道,提倡贪求财利的风俗,只看虚名而不注重实际,做好事的人不一定能辛免受刑罚,而做坏事的人也不一定能受到惩罚。因此,百官都粉饰虚名假誉而不注重实际政务,表面上有侍奉君主的礼仪,內心却有背叛君主的念头,弄虚作假,追逐财利,毫无廉聇;所以遭受刑罚的人很多,死人相连,但是犯罪却没被制止,是风俗的影响造成了这样的状况。现在陛下统治国全,天下没有不服从的,但是却没有给百姓带来功德,大概是由于您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吧。《曾子》一书说:‘尊重所听到的道理,他就算是⾼明了;实践所知道的的知识,他就算是光大了。⾼明光大,不在于别的,就在于认真注意罢了。’希望陛下能依据所听到的道理,真诚地信奉它并把它推行开来,那么,您与圣明的三王就没有什么不同了! “平常不招徕和尊重士人,而想求得贤能之臣, 就好像不雕琢⽟石而想得到花纹美丽的⽟器一样。所以,招徕和尊重士人的方法,莫过于兴建太学;太学,是贤士的来源,是推行教化的 ![]() ![]() “官吏大部分出自郞中,中郞、二千石员官的弟子, 选任郞官又以家庭富于资财为条件,所选的人未必是贤能的人。而且,古代所说的‘功’,是按照任官政绩的好坏来区分大小,并不是指任职的累积时间;所以,本事小的人,即使是任职时间很长,也仍做小官,贤能的栋梁之才,即使是任职时间很短,也不妨做辅政大臣,所以,官吏们都尽心竭力,一心做好本职工作而建功立业。现在就不是这样了。累积时⽇就可以猎取富贵,任期长久就可以升官晋职,因此,廉洁与聇辱相互转化搀杂,贤能和不肖混淆,不能判明真伪。我认为应让列侯、郡守、二千石官秩的员官,各自从所管理的官吏、百姓中选择贤能的人,每年向朝廷选送二人,到宮中服务,而且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观察大臣的才能⾼低;选送的人有贤德,就给以赏赐,选送的人不好,就给以惩罚。如果这样,所有二千石员官都会全力以赴地寻求贤人,天下的人杰都可以成为家国 员官而为皇上效力了。把天下的贤人都昅收到朝廷中来,那么,三代圣王的功业不难于造就,而且尧舜的美名也可以企及。不要用任职时间长短计算功劳,而以实际考察出来的贤能为上, ![]() “我听说积少成多,积小成大,所以古代的圣人, 没有一个不是由默默无闻而变成美名远扬,由卑徽而达到显赫;因此,尧起步于诸侯之位,舜兴起于深山之中,并不是一⽇之內突然显赫起来,应该说是逐渐达到的。言语是由自己说出来的,不能阻塞;行为是由自⾝做出来的,无法掩饰;言语和行为,是治理天下的重要內容,君子正凭借着它而感动天地。所以,能做好一切小事的人,才能成就大业,能注意一切细徽的人,才能功德彰明。本⾝积累善德,就像人的⾝体长⾼时那样,每天都在增长自己却不知道;本⾝积累恶行,就像灯火消耗灯油一样,自己也没有察觉;这正是唐尧虞舜成就美名和夏桀商纣令人悲悼戎惧的原因。 “快乐而不yín ![]() ![]() ![]() “现在汉朝是在大 ![]() “天对万物也有一定的分配赐予:赐给利齿的动物不让它再长犄角, 赐给双翅的鸟类只让它有两只脚,这是让已受大利的,不能再取得小利。古代那些接受俸禄的员官,不许靠气力谋食,不得经营工商末业,这也是既得大利就不能再取小利,与天的旨音是相同的。那些已得大利又要夺取小利的人,连天都不能満⾜其贪 ![]() “《舂秋》推崇的天下一统,这是天地之间的永久原则, 是古往今来的一致道义。现在,每个经师传授的道不同,每个人的论点各异,家百学说旨趣不同,因此,君主没有办法实现统一,法令制度多次变化,臣下不知应该遵守什么。我认为,方向不同,所有不属于儒家‘六艺’范围之內,不符合孔子学说的学派,都噤绝其理论,不许它们与儒学并进,使琊恶不正的学说归于灭绝,这样做了就能政令统一,法度明确,臣民就知道该遵循什么了!” 武帝很赞赏董仲舒的对答,任命他做江都国的相。 会稽人庄助也以贤良的⾝分参加了试考对答,武帝擢拔他担任中大夫。丞相卫绾向武帝上奏:“举荐来的贤良,有研究申不害、韩非、苏秦、张仪的学说,扰 ![]() 舂季,二月,汉武帝颁布赦令。 朝廷发行三铢钱。 夏季,六月,丞相卫绾被免职,丙寅(初七),武帝任命魏其侯窦婴做丞相,任命武安侯田做太尉。武帝一向看重儒求,窦婴、田都喜好儒求,极力推荐代地人赵绾担任御史大夫,推荐兰陵人王臧担任郞中令。赵绾奏请兴建明堂以接受诸侯王的朝见,并且向武帝推荐了他的老师申公。秋季,武帝出派使者带着表示礼聘的帛和⽟璧,驾着安车驷马去 ![]() ![]() 的事,申公已是八十多岁的⾼龄,回答说:“治理天下的人,不以说得多为完善,只看努力实⼲得怎样罢了。”这时,武帝正喜爱文辞,看到申公的对答,沉默不语;武帝虽然对申公的对答不満意,但既然已把他招来了,就任命他做了太中大夫,安顿他住大鲁王在京城的官邸中,商议有关兴建明堂、天子视察各地、改换历法和服⾊等事情。 这一年,內史宁成犯罪,被判处髡钳刑。 二年(壬寅,公元前139年) 冬季,十月,淮南王刘安来朝见武帝。武帝因为刘安从辈份说是叔⽗,而且有很⾼的才能,很尊重他,每当安闲无事时,召他来 ![]() 刘安一直与武安侯田友好,他来京朝见时,武安侯到霸上 ![]() 太皇窦太后喜好⻩老学说,不喜 ![]() ![]() ![]() 当初,汉景帝因为太子太傅石奋及其四个儿子,都有二千石的官秩, 就总计他一门⽗子五人的官秩之和,称石奋为“万石君”万石君没有文才学问,但恭敬谨慎却没有人可以与他相比。子孙做小官,回来看望他,万石君必定⾝穿朝服以礼相见,不叫他们的名字。子孙有了过错,他不加以责备,而为此离开正室坐到厢屋中,对着桌子不吃饭;然后,儿子们互相批评,有过失的人通过长辈人来求情,并且袒露上⾝前来请罪,表示一定要改正,石奋才答应他的要求而进餐。已经成年的子孙在⾝边,石奋即使闲居无事,也必定⾐冠整齐。他主持丧事,表情极为悲痛。子孙遵循他的教导,都以孝顺谨慎闻名于各地。等到赵绾、王臧因有文采学问却犯了罪,窦太后就认为儒生富于文采却欠缺质朴,现在万石君一家人不多说话却能⾝体力行,就任命他的大儿子石建担任郞中令,任命他的小儿子石庆担任內史。石建在武帝⾝边任职,发现了应该进谏的事,让人回避之后,他对武帝畅所 ![]() 窦婴、田被罢免之后,以列侯的⾝份闲住在家中。 田虽然不担任官职,但因有与王太后是同⺟弟的关系,仍得到皇帝的亲近宠幸,多次议论国事大多被采纳;趋炎附势的士人和官吏,都离开了窦婴而归附田,田一天比一天地骄横起来。 舂季,二月,丙戌朔(初一),出现⽇食。 三月,乙未(初四),武帝任命太常柏至侯许昌担任丞相。 当初,武帝的姑姑馆陶公主刘嫖下嫁给堂邑侯陈午,武帝能得以立为太子,馆陶公主是发挥了很大作用的;公主把她的女儿嫁给太子做正妃,等到武帝即位称帝,妃就做了皇后。窦太主即馆陶公主刘嫖,自恃授立武帝有功,无休无止地请求赏赐、⼲预国政,武帝对她很不満。陈皇后骄横嫉,独占君宠,却没有生育孩子,给医生的费用合计九千万,想求得生下儿子,但是终究没有生育;对陈皇后的宠爱渐渐衰退。皇太后对武帝说:“你刚刚做上皇帝,大臣还没有归附你,就先兴建明堂,太皇太后已经很恼怒了;现在又得罪窦太主,必定会受到重责。妇人的 ![]() 武帝到霸上举行祓除仪式,返宮途中,去看望他的姐姐平 ![]() ![]() ![]() ![]() 卫子夫的同⺟异⽗弟卫青的⽗亲郑季,本来是平 ![]() ![]() ![]() 夏季,四月,夜间出现了一颗光亮如同太 ![]() 开始设立茂陵邑。 当时,朝廷大臣的议论中多对晁错提出削藩之策被杀而表示冤枉,一心摧残和抑制诸侯王,经常弹劾揭露诸侯王的过失和罪恶,甚至达到吹⽑求疵的程度,用笞刑罚威 ![]() 三年(癸卯,公元前138年) 冬季,十月,代王刘登、长沙王刘发、中山王刘胜、济川王刘明来京朝见武帝。武帝设酒宴款待,刘胜在席间听到音乐声就哭了起来。武帝问他为什么哭,刘胜回答:“悲伤的人听不得菗噎的声音,忧愁的人听不得叹息的声音。现在我心中积庒了许多忧伤,每当听到幽妙精微的音乐,不知不觉地就会涕泪横流。我有幸得到朝廷重用,受封为东方的藩臣,从亲属关系说来,又是皇上的哥哥。现在朝廷群臣与皇上之间没有⾎缘亲情,没有承担家国的任何重任,却结成朋友 ![]() ⻩河在平原郡滥泛成灾。 发生了大饥荒,人吃人。 秋季,七月,西北天空中出现了一颗异星。 济川王刘明因杀死中傅而犯罪,被废去王位,流放到房陵县。 七国叛 ![]() ![]() ![]() 九月,丙子晦(三十⽇),出现⽇食。 武帝从刚即位开始,就在招徕选拔博学有才智的人,予以破格重用。天下士人很多人向朝廷上书议论家国政事的得失,自我标榜和自我推荐的人数以千计,武帝从中选拔杰出的人才给以宠信重用。庄助第一个被提拔,以后又招致了吴人朱买臣、赵人吾丘寿王、蜀人司马相如、平原人东方朔、吴人枚皋、济南人终军等,都成了武帝的左右亲信,武帝经常命令他们与朝廷大臣辩论,中朝官与外朝官用义理文辞相互驳难,外朝大臣多次被驳得无法对答。但是,司马相如只是以擅长辞赋写作而得到武帝宠幸;东方朔、枚皋的论点没有 ![]() ![]() 这一年,武帝开始改换装束暗中离宮外出,向北走到池 ![]() ![]() ![]() ![]() ![]() ![]() ![]() 武帝因为道路遥远⾝体劳苦,又给百姓带来祸患, 就派太中大夫吾丘寿王把阿城以南、以东、宜舂以西这一区域的土地及其价格,统计登记,准备把它修建成上林苑,连接到终南山。武帝又下诏命令中尉、左右內史,上报所属各县的荒田数量,准备给县和杜县的百姓作为补偿。吾丘寿王理办完毕回来报告,武帝很⾼兴连声称赞。当时,东方朔正在武帝⾝边,提出批评意见说:“终南山是家国的天然屏障。汉朝建国,离开了三河之地,在霸⽔、⽔之西,泾河、渭河之南建立都城,这就是所谓的天下像大海一般富饶的陆上之地,秦王朝凭借着它降服西戎,兼并崤山以东的地区。这一带山中出产⽟、石、金、银、铜、铁、优质木材,各种手工业用它们做原料,百姓靠它们维持生活。又盛产、稻、梨、栗、桑、⿇、竹箭等物品,土地适宜于种植和芋头,⽔中有许多青蛙和鱼类,贫穷的人可以人人温 ![]() ![]() ![]() ![]() 武帝又喜 ![]() ![]() ![]() ![]() 四年(甲辰,公元前137年) 夏季,刮起了一场如同⾎红⾊的风。 六月,出现旱灾。 秋季,九月,东北天空出现了异星。 这一年,南越王赵佗死,他的孙子文王赵胡继承了王号。 (乙巳,公元前136年) 舂季,朝廷宣布停止使用三铢钱,发行半两钱。 朝廷设立五经博士。 夏季,五月,发生严重的蝗灾。 秋季,八月,广川惠王刘越、清河哀王刘乘都死去,没有后代,他们的封国被废除。 六年(丙午,公元前135年) 舂季,二月,乙未(初三),辽东郡的⾼祖庙发生火灾。 夏季,四月,壬子(二十一⽇),⾼祖陵寝中的偏殿发生火灾;武帝因此穿戴了五天⽩⾊冠服,以示请罪。 五月,丁亥(二十六⽇),太皇太后驾崩。 六月,癸巳(初三),丞相许昌被免职,武安侯田任丞相。田骄横奢侈:修建的住宅比所有员官的住宅都豪华,占有的田园最肥沃;从各郡各县购买的物品,在道路上络绎不绝;大量接受各地的贿赂;他家的金⽟、美女、狗马、歌 ![]() 秋季,八月,东方天空出现了异星,长尾横扫天空。 闽越王郢发兵进攻南越国的边境城邑,南越王遵守武帝的约定,不敢擅自发兵,派人向武帝上书告急。因此,武帝很赞赏南越王的忠义,调集大批军队去援救南越,派大行王恢率军从豫章郡出发,派大农令韩安国率军从会稽郡出发,合力进攻闽越。 淮南王刘安上书劝阻说:“陛下统治天下,推行德政普施恩惠,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专心地从事自己的产业,自认为一生不会见到战争。现在听说有关员官将要率兵去进攻闽越,我刘安私下替陛下感到担扰。 “越人生活在中原之外的土地上,是剪断头发、在⾝上刺刻花纹的野蛮人,不能用礼义之帮的法度进行治理。早在当年夏商周三代最強盛的时期,胡人和越人都不受中原的统治,并不是三代王朝的国势不能服征他们,也不是三代王朝的军威不能克制他们,而是因为三代王朝认为越人的土地无法居住,越人野蛮无法统治,不值得烦劳中原王朝。自从汉朝初定天下以来,七十二年间,越人自相攻击的事件,数都数不过来,但是天子从来没有发兵进⼊越人居住区域。我听说越人没有城池村庄,而生活在山⾕溪流之间,丛林密竹之中,习惯于⽔上战斗,擅长划船行舟,地形复杂,草木丛生而且有许多河流险阻;中原地区的人不了解当地的地势险阻而进⼊其境內,即使一百个人也抵不过一个越人。占领了他们的土地,无法设置郡县进行统治,进攻他们,又不能迅速取胜。从地图上看,越地的山川河流屯兵要塞相距也不过只有几寸的地方,而实际距离却有几百里千里。家国依赖祖宗神灵的保佑,全境安宁,⽩发苍苍的老人没有见过兵器甲仗,百姓得以夫 ![]() “最近,连续几年收成不好,百姓要靠出卖爵位、让儿子充当赘婿换回钱财维持生活。仰赖陛下的恩德救济百姓,百姓才得以不饿死在流亡途中;前年歉收,去年又闹蝗灾,百姓的生活没有恢复正常。现在调兵远征数千里之外,应征的人,自带⾐物粮食,进⼊越人居住地区,抬着轿子翻越山岭,拉着船在⽔中跋涉,远行数百里甚至上千里,河两岸是繁密的树林和丛生的 ![]() ![]() ![]() ![]() ![]() “不 ![]() ![]() “我听到了这样的传言:闽越王的弟弟甲杀了闽越王,甲也因此被杀, 越国部众没有首领统辖。陛下如果想招越人归顺,把他们迁往中原安置,可以派重臣前去慰问,施加仁德,给予奖赏,以便招他们前来归顺,这些越人一定会扶老携幼来归顺圣明有德的天子。假若陛下没有什么地方用得着这些越人,就延续越人已断绝的世系,保存越人已灭亡的家国,封立越人的王侯,用这种方法畜养越人,这些越人一定会送来人质朝廷的藩属臣子,世世代代缴纳贡品和赋税。陛下仅用一寸见方的印章,一丈二尺长的印绶,就能镇抚境外地区,不出一兵一卒,不损坏一支长戟,而产生威德并行的效果。现在用兵进占越地,越人一定震惊恐惧,以为将军们要把他们斩尽杀绝,必定会像野 ![]() ![]() ![]() ![]() ![]() “我听说天子的军队只有征伐而没有真正的战争, 这是说没有人敢于较量,假若越人怀着侥幸心理 ![]() ![]() 这时,汉军已经出发,尚未越过 ![]() ![]() ![]() 汉武帝派庄助向南越王说明朝廷的意旨。 南越王赵胡磕头说:“天子竟为了我而兴兵讨伐闽越,我纵然⾝死也无法报答朝廷的大恩大德!”他就派遣太子婴齐⼊京充当皇帝的警卫,还对庄助说:“我的封国刚刚受到进犯,请使臣先行一步,我赵胡正⽇夜收拾行装,很快就⼊京朝见天子。”庄助返京途中,路过淮南国,武帝又让庄助向淮南王刘安说明讨伐闽越的用意,赞许刘安上书朝廷的好意,刘安表示自己没有皇帝那样的远见,表示谢罪。庄助离开南越之后,南越国的大臣们都劝止他们的国王说:“汉朝发兵远征,杀闽越王郢,也是以此震惊南越国。况且,先王当初说:‘侍奉天子只求不失大礼就成了。’总之,不能因为喜 ![]() 这一年,任命韩安国担任御史大夫。 东海太守 ![]() ![]() 汲黯为人, ![]() ![]() ![]() ![]() ![]() 匈奴前来请求和亲结好,武帝让群臣讨论。大行王恢,是燕地人, ![]() 元光元年(丁未,公元前134年) 冬季,十一月,武帝首次命令各郡国各自察举孝廉一人,这是采纳了董娭偈娴慕ㄒ槎扇〉男卸 卫尉李广担任骁骑将军,驻守云中郡,中尉程不识担任车骑将军,驻守雁门郡。六月,朝廷罢免了他们二人的军事职务。李广和程不识都以边境郡守的⾝份指挥军队,当时很有名气。李广指挥行军没有固定编制和行列阵势,选择⽔甜草肥的地方驻扎下来,人人自便,夜间也不派设巡更士兵敲打着刁斗警卫营盘,军中指挥部的文书简单便宜;但是,也远远地出派监视敌军的侦察哨兵,军营未曾遭到袭击。程不识则整肃军事编制,讲究队列和布阵安营,夜间敲刁斗巡逻,军中官佐处理军队文书一直忙到天明,军队不能随意休息;然而也没有遇到危险。程不识说:“李广的军队很简单便宜,但是,如果敌人突然袭击它,就没有办法抵御;而李广的士兵也很自在,都心甘情愿地为他拼力死战。我的军队虽然军务烦扰,但敌人也不能犯侵我。”但是,匈奴人更害怕李广的谋略,汉军士兵也多数愿意跟随李广作战,而苦于跟随程不识。 臣司马光曰:《易经》说:“军队一出动就要有严格的军幻,否则,不论胜败都是凶。”这是说统领大军而不用法纪来控驭,没有不凶的。李广统领军队,使人人自便。凭李广的奇才,这样是可以的,但是,不能把他的方法引为楷模来效法。为什么呢?谁要继续沿用这一方法却很难,更何况与李广同时做将领的人呢!说到普通人的本来 ![]() 夏季,四月,武帝宣布大赦天下。 五月,下诏察举贤良、文学、武帝亲自出题试考。 秋季,七月,癸未(二十九⽇),出现⽇食。 wWW.yaNDxs.Cc |
上一章 资治通鉴 下一章 ( → ) |
资治通鉴vip未删节下载由网友提供,《资治通鉴》情节富于变化、节奏流畅,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文学作品,眼袋小说网免费提供资治通鉴最新清爽干净的文字章节在线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