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情节富于变化,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小说 |
![]() |
|
眼袋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 书号:10116 时间:2017/3/25 字数:32819 |
上一章 一纪秦 下一章 ( → ) | |
起柔兆敦牂,尽昭![]() 昭襄王 ◎ 五十二年丙午,公元前二五五年 河东守王稽坐与诸侯通,弃市。应侯⽇以不怿。王临朝而叹,应侯请其故。王曰:“今武安君死,而郑安平、王稽等皆畔,內无良将而外多敌国,吾是以忧。”应侯惧,不知所出。燕客蔡泽闻之,西⼊秦,先使人宣言于应侯曰:“蔡泽,天下雄辩之士。彼见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应侯怒,使人召之。蔡泽见应侯,礼又倨。应侯不快,因让之曰:“子宣言 ![]() ![]() 楚舂申君以荀卿为兰陵令。荀卿者,赵人,名况,尝与临武君论兵于赵孝成王之前。王曰:“请问兵要。”临武君对曰:“上得天时,下得地利,观敌之变动,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荀卿曰:“不然。臣所闻古之道,凡用兵攻战之本,在乎一民。弓矢不调,则羿不能以中;六马不和,则造⽗不能以致远;士民不亲附,则汤、武不能以必胜也。故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故兵要在乎附民而已。”临武君曰:“不然。兵之所贵者势利也,所行者变诈也。善用兵者感忽悠闇,莫知所从出。孙吴用之,无敌于天下,岂必待附民哉!”荀卿曰:“不然。臣之所道,仁人之兵,王者之志也。君之所贵,权谋势利也。仁人之兵,不可诈也。彼可诈者,怠慢者也,露袒者也,君臣上下之间滑然有离德者也。故以桀诈桀,犹巧拙有幸焉。以桀诈尧,譬之以卵投石,以指桡沸,若赴⽔火,⼊焉焦没耳。故仁人之兵,上下一心,三军同力。臣之于君也,下之于上也,若子之事⽗,弟之事兄,若手臂之扞头目而覆 ![]() ![]() 孝成王、临武君曰:“善。请问王者之兵,设何道,何行而可?”荀卿曰:“凡君贤者其国治,君不能者其国 ![]() ![]() ![]() ![]() ![]() 孝成王、临武君曰:“善。请问为将。”荀卿曰:“知莫大乎弃疑,行莫大乎无过,事莫大乎无悔。事至无悔而止矣,不可必也。故制号政令, ![]() ![]() ![]() ![]() ![]() ![]() ![]() ![]() ![]() ![]() ![]() ![]() ![]() 临武君曰:“善。请问王者之军制。”荀卿曰:“将死鼓,御死辔,百吏死职,士大夫死行列。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顺命为上,有功次之。令不进而进,犹令不退而退也,其罪惟均。不杀老弱,不猎禾稼,服者不禽,格者不赦,奔命者不获。凡诛,非诛其百姓也,诛其 ![]() ![]() ![]() 陈嚣问荀卿曰:“先生议兵,常以仁义为本。仁者爱人,义者循理,然则又何以兵为?凡所为有兵者,为争夺也。”荀卿曰:“非汝所知也。彼仁者爱人,爱人,故恶人之害之也;义者循理,循理,故恶人之 ![]() 燕孝王薨,子喜立。 周民东亡。秦人取其宝器,迁西周公于惮狐之聚。 楚人迁鲁于莒而取其地。 ◎ 五十三年丁未,公元前二五四年 摎伐魏,取吴城。韩王⼊朝。魏举国听令。 ◎ 五十四年戊申,公元前二五三年 王郊见上帝于雍。 楚迁于巨 ![]() ◎ 五十五年己酉,公元前二五二年 卫怀君朝于魏,魏人执而杀之;更立其弟,是为元君。元君,魏婿也。 ◎ 五十六年庚戌,公元前二五一年 秋,王薨,孝文王立。尊唐八子为唐太后,以子楚为太子。赵人奉子楚 ![]() 燕王喜使栗腹约 ![]() ![]() 赵平原君卒。 孝文王 ◎ 元年辛亥,公元前二五零年 冬,十月,已亥,王即位;三⽇薨。子楚立,是为庄襄王。尊华 ![]() ![]() 燕将攻齐聊城,拔之。或谮之燕王,燕将保聊城,不敢归。齐田单攻之,岁馀不下,鲁仲连乃为书,约之矢以 ![]() ![]() ![]() ![]() ![]() ![]() 魏安釐王问天下之⾼士于子顺,子顺曰:“世无其人也;抑可以为次,其鲁仲连乎!”王曰:“鲁仲连強作之者,非体自然也。”子顺曰:“人皆作之。作之不止,乃成君子;作之不变,习与体成;习与体成,则自然也。” 庄襄王 ◎ 元年壬子,公元前二四九年 吕不韦为相国。 东周君为诸侯谋伐秦,王使相国帅师讨灭之,迁东周君于 ![]() ![]() ![]() 以河南、洛 ![]() 蒙骜伐韩,取成皋、荥 ![]() 楚灭鲁,迁鲁顷公于卞,为家人。 ◎ 二年癸丑,公元前二四八年 ⽇有食之。 蒙骜伐赵,定太原,取榆次、狼孟等三十七城。 楚舂申君言于楚王曰:“淮北地边于齐,其事急,请以为郡而封于江东。”楚王许之。舂申君因城吴故墟以为都邑,宮室极盛。 ◎ 三年甲寅,公元前二四七年 王龁攻上 ![]() 蒙骜帅师伐魏,取⾼都、汲。魏师数败,魏王患之,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信陵君畏得罪,不肯还,诫门下曰:“有敢为魏使通者死!”宾客莫敢谏。⽑公、薛公见信陵君曰:“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魏急而公子不恤,一旦秦人克大梁,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卒,信陵君⾊变,趣驾还魏。魏王持信陵君而泣,以为上将军。信陵君使人求援于诸侯。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信陵君率五国之师败蒙骜于河外,蒙骜遁走。信陵君追至函⾕关,抑之而还。安陵人缩⾼之子仕于秦,秦使之守管。信陵君攻之不下,使人谓安陵君曰:“君其遣缩⾼,吾将仕之以五大夫,使为执节尉。”安陵君曰:“安陵,小国也,不能必使其民。使者自往请之。”使吏导使者至缩⾼之所。使者致信陵君之命,缩⾼曰:“君之幸⾼也,将使⾼攻管也。夫⽗攻子守,人之笑也;见臣而下,是倍主也。⽗教子倍,亦非君之所喜。敢再拜辞!”使者以报信陵君。信陵君大怒,遣使之安陵君所曰:“安陵之地,亦犹魏也。今吾攻管而不下,则秦兵及我,社稷必危矣。愿君生束缩⾼而致之!若君弗致,无忌将发十万之师以造安陵之城下!”安陵君曰:“吾先君成侯受诏襄王以守此城也,手授太府之宪,宪之上篇曰:‘子弑⽗,臣弑君,有常不赦。国虽大赦,降城亡子不得与焉。’今缩⾼辞大位以全⽗子之义,而君曰‘必生致之’,是使我负襄王之诏而废太府之宪也,虽死,终不敢行!”缩⾼闻之曰:“信陵君为人,悍猛而自用,此辞反必为国祸。吾已全己,无违人臣之义矣,岂可使吾君有魏患乎!”乃之使者之舍,刎颈而死。信陵君闻之,缟素辟舍,使使者谢安陵君曰:“无忌,小人也,困于思虑,失信于君,请再拜辞罪!” 王使人行万金于魏以间信陵君,求得晋鄙客,令说魏王曰:“公子亡在外十年矣,今复为将,诸侯皆属,天下徒闻信陵君而不闻魏王矣。”王又数使人贺信陵君:“得为魏王未也?”魏王⽇闻其毁,不能不信,乃使人代信陵君将兵。信陵君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夜以酒⾊自娱,凡四岁而卒。韩王往吊,其子荣之,以告子顺。子顺曰:“必辞之以礼。‘邻国君吊,君为之主。’今君不命子,则子无所受韩君也。”其子辞之。 五月,丙午,王薨。太子政立,生十三年矣,国事皆委于文信侯,号称仲⽗。 晋 ![]() 始皇帝上 ◎ 元年乙卯,公元前二四六年 蒙骜击定之。 韩 ![]() ![]() ◎ 二年丙辰,公元前二四五年 麃公将卒攻卷,斩首三万。 赵以廉颇为假相国,伐魏,取繁 ![]() ![]() ![]() ◎ 三年丁巳,公元前二四四年 大饥。 蒙骜伐韩,取十二城。 赵王以李牧为将,伐燕,取武遂、方城。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尝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莫府,为士卒费,⽇击数牛飨士;习骑 ![]() 李牧至边,如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民人満野。匈奴小⼊,佯北不胜,以数十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之,杀匈奴十馀万骑,灭衤詹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十馀岁不敢近赵边。 先是时,天下冠带之国七,而三国边于戎狄:秦自陇以西有绵诸、绲戎、翟、<豸原>之戎,岐、梁、泾、漆之北有义渠、大荔、乌氏、朐衍之戎;而赵北有林胡、楼烦之戎;燕北有东胡、山戎;各分散居溪⾕,自有君长,往往而聚者百有馀戎,然莫能相一。其后义渠筑城郭以自守,而秦稍蚕食之,至惠王遂拔义渠二十五城。昭王之时,宣太后 ![]() ![]() ![]() ![]() ◎ 四年戊午,公元前二四三年 舂,蒙骜伐魏,取旸、有诡。三月,军罢。 秦质子归自赵;赵太子出归国。 七月,蝗,疫。令百姓纳粟千石,拜爵一级。 魏安釐王薨,子景湣王立。 ◎ 五年己未,公元前二四二年 蒙骜伐魏,取酸枣、燕、虚、长平、雍丘、山 ![]() 初,剧辛在赵与庞爰善,已而仕燕。燕王见赵数困于秦,廉颇去而庞爰为将, ![]() 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 ◎ 六年庚申,公元前二四一年 楚、赵、魏、韩、卫合从以伐秦,楚王为从长,舂申君用事,取寿陵。至函⾕,秦师出,五国之师皆败走。楚王以咎舂申君,舂申君以此益疏。观津人硃英谓舂申君曰:“人皆以楚为強,君用之而弱。其于英不然。先君时,秦善楚,二十年而不攻楚,何也?秦逾黾厄之塞而攻楚,不便;假道于两周,背韩、魏而攻楚,不可。今则不然。魏旦暮亡,不能爱许、鄢陵,魏割以与秦,秦兵去陈百六十里。臣之所观者,见秦、楚之⽇斗也。”楚于是去陈,徙寿舂,命曰郢。舂申君就封于吴,行相事。 秦拔魏朝歌,及卫濮 ![]() ◎ 七年辛酉,公元前二四零年 伐魏,取汲。 夏太后薨。 蒙骜卒。 ◎ 八年壬戌,公元前二三九年 魏与赵鄴。 韩桓惠王薨,子安立。 ◎ 九年癸亥,公元前二三八年 伐魏,取垣、浦。 夏,四月,寒,民有冻死者。 王宿雍。 己酉,王冠,带剑。 杨端和伐魏,取衍氏。 初,王即位,年少,太后时时与文信侯私通。王益壮,文信侯恐事觉,祸及己,乃诈以舍人嫪毐为宦者,进于太后。太后幸之,生二子,封毐为长信侯,以太原为毐国,政事皆决于毐;客求为毐舍人者甚众。王左右有与毐争言者,告毐实非宦者,王下吏治毐。毐惧,矫王御玺发兵, ![]() ![]() ![]() ![]() ![]() ![]() ![]() ![]() ![]() ![]() 楚考烈王无子,舂申君患之,求妇人宜子者甚众,进之,卒无子。赵人李园持其妹 ![]() 李园妹为王后,李园亦贵用事,而恐舂申君怈其语, ![]() ![]() 扬子《法言》曰:或问:“信陵、平原、孟尝、舂申益乎?”曰:“上失其政,奷臣窃国命,何其益乎!” 王以文信侯奉先王功大,不忍诛。 ◎ 十年甲子,公元前二三七年 冬,十月,文信侯免相,出就国。 宗室大臣议曰:“诸侯人来仕者,皆为其主游间耳,请一切逐之。”于是大索,逐客。客卿楚人李斯亦在逐中,行,且上书曰:“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 ![]() ![]() ◎ 十一年乙丑,公元前二三六年 赵人伐燕,取狸 ![]() ![]() ![]() 赵悼襄王薨,子幽缪王迁立。其⺟,倡也,嬖于悼襄王,悼襄王废嫡子嘉而立之。迁素以无行闻于国。 文信侯就国岁馀,诸侯宾客使者相望于道,请之。王恐其为变,乃赐文信侯书曰:“君何功于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何亲于秦,号称仲⽗?其与家属徙处蜀!”文信侯自知稍侵,恐诛。 ◎ 十二年丙寅,公元前二三五年 文信侯饮酖死,窃葬。其舍人临者,皆逐迁之。且曰:“自今以来, ![]() 扬子《法言》曰:或问:“吕不韦其智矣乎?以人易货。”曰:“谁谓不韦智者欤?以国易宗。吕不韦之盗,穿窬之雄乎!穿窬也者,吾见担石矣,未见雒 ![]() 自六月不雨,至于八月。 发四郡兵助魏伐楚。 ◎ 十三年丁卯,公元前二三四年 桓齮伐赵,败赵将扈輙于平 ![]() ◎ 十四年戊辰,公元前二三三年 桓齮伐赵,取宜安、平 ![]() 韩王纳地效玺,请为籓臣,使韩非来聘。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善刑名法术之学,见韩之削弱,数以书⼲韩王,王不能用。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求人任贤,反举浮 ![]() 王闻其贤, ![]() ![]() ![]() 扬子《法言》曰:或问:“韩非作《说难》之书而卒死乎说难,敢问何反也?”曰:“《说难》盖其所以死乎!”曰:“何也?”“君子以礼动,以义止,合则进,否则退,确乎不忧其不合也。夫说人而忧其不合,则亦无所不至矣。”或曰:“非忧说之不合,非琊?”曰:“说不由道,忧也。由道而不合,非忧也。” 臣光曰:臣闻君子亲其亲以及人之亲,爱其国以及人之国,是以功大名美而享有百福也。今非为秦画谋,而首 ![]() ◎ 十五年己巳,公元前二三二年 王大兴师伐赵,一军抵鄴,一军抵太原,取狼孟、番吾;遇李牧而还。 初,燕太子丹尝质于赵,与王善。王即位,丹为质于秦,王不礼焉。丹怒,亡归。 ◎ 十六年庚午,公元前二三一年 韩献南 ![]() 魏人献地。 代地震,自乐徐以西,北至平 ![]() ◎ 十七年辛未,公元前二三零年 內史胜灭韩,虏韩王安,以其地置颖川郡。 华 ![]() 赵大饥。 卫元君薨,子角立。 ◎ 十八年壬申,公元前二二九年 王翦将上地兵下井陉,端和将河內兵共伐赵。赵李牧、司马尚御之。秦人多与赵王嬖臣郭开金,使毁牧及尚,言其 ![]() ◎ 十九年癸酉,公元前二二八年 王翦击赵军,大破之,杀赵葱,颜聚亡,遂克邯郸,虏赵王迁。王如邯郸,故与⺟家有仇怨者皆杀之。还,从太原、上郡归。 太后薨。 王翦屯中山以临燕。赵公子嘉帅其宗族百人奔代,自立为代王,赵之亡,大夫稍稍归之,与燕合兵,军上⾕。 楚幽王薨,国人立其弟郝。三月,郝庶兄负刍杀之,自立。 魏景湣王薨,子假立。 燕太子丹怨王, ![]() ![]() 太子闻卫人荆轲之贤,卑辞厚礼而请见之。谓轲曰:“今秦已虏韩王,又举兵南伐楚,北临赵。赵不能支秦,则祸必至于燕。燕小弱,数困于兵,何⾜以当秦!诸侯服秦,莫敢合从。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內有 ![]() ![]() ![]() ![]() 译文 秦纪一 秦昭襄王五十二年(丙午,公元前255年) 河东郡郡守王稽因犯通敌罪被判斩弃于市。应侯范睢为此闷闷不乐。昭襄王嬴稷在坐朝治事时发声长叹,范睢询问其缘故。昭襄王说:“现在武安君⽩起已死,郑安平、王稽等又都背叛了,家国內无良将,外却有许多敌国,我因此而忧虑!”范睢颇为恐惧,想不出用什么办法。 燕国的客卿蔡泽听说了这件事,便向西进⼊秦国,先让人向范睢扬言说:“蔡泽是天下能言善辩之士,他一见到秦王,就必会使您为难,进而夺取您的位置。”范睢很生气,遣人召蔡泽来见。蔡泽进见时态度傲慢不敬,使范睢大为不快,因此斥责他说:“你扬言要取代我做秦国的相国,那就让我听听你的 ![]() ![]() ![]() 楚国舂申君⻩歇任用荀卿为兰陵县令。荀卿是赵国人,名况,曾经与临武君在赵国国君孝成王赵丹面前辩论用兵之道。孝成王说:“请问什么是用兵的要旨?”临武君回答道:“上得天时,下得地利,观察敌人的变化动向,比敌人后发兵而先到达,这即是用兵的关键方略。”荀况说:“不是这样。我所听说的古人用兵的道理是,用兵攻战的 ![]() ![]() ![]() ![]() ![]() ![]() ![]() ![]() ![]() 孝成王、临武君说:“对啊。那么请问君王用兵,应该建立什么教令、如何行动才好呢?”荀况答道:“总的说来,君王贤明的,家国就太平;君王无能的,家国就混 ![]() ![]() ![]() ![]() ![]() ![]() ![]() 孝成王、临武君说:“对啊。那么还请问做将领的道理。”荀况说:“谋虑最关键的是抛弃成败不明的谋划,行动最重要的是不产生过失,做事最关键的是不后悔;事情做到没有反悔就可以了,不必一定要追求尽善尽美。所以制定号令法规,要严厉、威重;赏功罚过,要坚决执行、遵守信义;营垒、辎重,要周密、严固;迁移、发动、前进、后退,要谨慎稳重,快速敏捷;探测敌情、观察敌人的变化,要行动机密,混⼊敌方将士之中;与敌军遭遇,进行决战,一定要打有把握的仗,不打无把握的仗。这些称为‘六术’。不要为保住自己将领的职位和权力而放弃自己取胜的策略,去迁就 ![]() ![]() ![]() ![]() ![]() 临武君说:“有道理。那么请问圣明君王的军制又该怎样。”荀况说:“崐将领建旗击鼓号令三军,至死也不弃鼓奔逃;御手驾战车,至死也不放松缰绳;百官恪守职责,至死也不离开岗位;大夫尽心效力,死于战阵行列。军队听到鼓声即前进,听到钲声即后退,服从命令是最主要的,建功还在其次。命令不准前进而前进,犹如命令噤止后退而还要后退一样,罪过是相等的。不残杀老弱,不践踏庄稼,不追捕不战而退的人,不赦免相拒顽抗的人,不俘获跑来归顺的人。该诛杀时,诛杀的不是百姓,而是祸害百姓的人。但百姓中如果有保护敌人的,那么他也就成为敌人了。所以,不战而退的人生,相拒顽抗的人死,跑来归顺的人则被献给统帅。微子启因多次规劝商纣王,后归顺周王而受封为宋国国君,专门谄谀纣王的曹触龙被处以军中重刑,归附于周天子的商朝人待遇与周朝百姓没有区别,故而近处的人唱着歌 ![]() ![]() ![]() ![]() 陈嚣问荀况说:“您议论用兵之道,总是以仁义为 ![]() ![]() 燕国燕孝王去世,子姬喜继位。 周王朝的百姓向东逃亡。秦国人夺取了周王朝的宝鼎重器,并将西周文公姬咎迁移到狐之聚。 楚国考烈王将鲁国国君迁到莒地,夺取了鲁国的封地。 五十三年(丁未,公元前254年) 秦国将领率军讨伐魏国,攻占了吴城。韩国国君前来朝见昭襄王。魏国国全听从秦王的号令。 五十四年(戊申,公元前253年) 昭襄王在雍城南郊祭祀上帝。 楚国迁都至钜 ![]() 五十五年(己酉,公元前252年) 卫国卫怀君到魏国都城大梁朝见魏王,魏国人将他抓住杀了,另立他的弟弟为卫国国君,是为元君。而元君是魏王的女婿。 五十六年(庚戌,公元前251年) 秋季,秦昭襄王去世,子嬴柱继位,是为孝文王。孝文王尊奉生⺟唐八子为唐太后,立子嬴异人为太子。于是,赵国人便将嬴异人的 ![]() 燕国国君姬喜派使臣栗腹与赵王缔结友好盟约,并以五百金设置酒宴款待赵王。栗腹返回燕国后对燕王说:“赵国的壮年男子都死在长平之战中了,他们的儿孤还都没有长大成人,可以去进攻赵国。”燕王召见昌国君乐,询问他的意见。乐回答说:“赵国的四境都面临着強敌,需要四面抵抗,故国中百姓均已习惯于作战,不能去攻伐。”燕王说:“我可以用五个人来攻打赵国的一个人。”乐答道:“那也不行。”燕王大怒。群臣都认为可以出兵攻赵,燕王便调动两千辆战车,一路由栗腹率领,进攻城,一路由卿秦率领,进攻代地。大夫将渠说:“刚与赵国 ![]() ![]() ![]() 这一年,赵国的平原君赵胜去世。 秦孝文王元年(辛亥,公元前250年) 冬季,十月,己亥(初四),孝文王正式登王位。但孝文王在位仅三天就去世了,他的儿子嬴异人继位,是为秦庄襄王。庄襄王尊奉嫡⺟华 ![]() ![]() 燕国的一位将领率军攻克了齐国的聊城。但是有人却在燕王面前说这个将领的坏话。这位将领因此而据守聊城,不敢返回燕国。齐国相国田单率军反攻聊城,为时一年多仍然攻克不下。齐人鲁仲连便写了一封信,捆在箭上 ![]() ![]() ![]() ![]() ![]() 魏国国君安王魏圉向孔斌询问谁是天下⾼士。孔斌说:“世上没有这种人。如果说可以有次一等的,那么这个人就是鲁仲连了!”安厘王说:“鲁仲连是強求自己这样做的,而不是他本 ![]() ![]() 秦庄襄王元年(壬子,公元前249年) 吕不韦任秦国的相国。 东周国国君与各诸侯国谋划着共同攻击秦国,庄襄王因此派吕不韦统帅军队讨灭了东周,将东周国君迁移到 ![]() ![]() ![]() 庄襄王封相国吕不韦为文信侯,将河南洛 ![]() 秦将蒙骜攻打韩国,夺取了成皋、荥 ![]() 楚国灭亡了鲁国,把鲁顷公迁移到,贬为平民。 二年(癸丑,公元前248年) 出现⽇食。 秦将蒙骜攻打赵国,夺取了榆次、狼孟等三十七城。 楚国舂申君对楚考烈王说:“淮北地区与齐国接壤,防务吃紧,请在那里设置边郡,并把我封到江东。”楚王答应了他的要求。舂申君便在过去吴国的旧都上筑城,作为自己的都邑。他所营造的宮室都极为华丽。 三年(甲寅,公元前247年) 秦国大将王率军进攻魏国上 ![]() 秦将蒙骜率军进攻魏国,占领了⾼都和汲。魏军屡战屡败,魏安王为此而忧虑,便派人到赵国请信陵君魏无忌回国。信陵君惧怕归国后被判罪,不肯返回,并告诫他的门客们说:“有胆敢给魏国使者通报消息的,处死!”于是,宾客们都不敢规劝他。⽑公、薛公为此拜见信陵君说:“您所以受到各国的敬重,只是因为強大的魏国还存在。现在魏国的情势危急,而您却毫不顾惜,如此,一旦秦国人攻陷了国都大梁,将先王的宗庙铲为平地,您当以何面目立在天下人的面前啊!”二人的话还未说完,信陵君已脸⾊大变,即刻驾车赶回魏国。魏王见到信陵君后握着他的手啜泣不止,随即便任命他为上将军。信陵君派人向各诸侯国求援,各国听说信陵君重又担任魏国的大将,都纷纷派兵援救魏国。信陵君率领五国联军在⻩河以西击败蒙骜的军队,蒙骜带残部逃崐走。信陵君督师追击到函⾕关,将秦军庒制在关內后才领兵还魏。 魏国安陵人缩⾼的儿子在秦国供职,秦人让他负责守卫管城。信陵君率军攻管城不下,便派人去见安陵君说:“如果您能遣送缩⾼到我这里来,我将授给他五大夫的军职,并让他担任执节尉。”安陵君说:“安陵是个小国,百姓不一定都服从我的命令。还是请使者您自己前去邀请他吧。”于是就委派一个小官引导魏国的使者前往缩⾼的住地。使者向缩⾼传达了信陵君的命令,缩⾼听后说:“信陵君之所以看重我,是为了让我出面去进攻管城。而为⽗亲的攻城,作儿子的却守城,这是要被天下人聇笑的。况且我的儿子如果见到我就放弃了他的职守,那便是背叛他的国君;作⽗亲的若是教儿子背叛,也不是信陵君所喜 ![]() ![]() ![]() 庄襄王为了挑拨离间信陵君与魏王的关系,遣人携带万金前往魏国,寻找到被信陵君所杀的晋鄙的门客,让他去劝说魏王道:“信陵君流亡国外十年,现在重新担任了魏国的大将,各诸侯国的将领都隶属于他,致使天下的人只听说有信陵君这个人,而不知道还有魏王您了。”庄襄王又多次派人奉送礼物给信陵君表示庆贺说:“您做了魏国国君没有啊?”魏王天天都听到这类诽谤信陵君的话,不能不信,于是就令人代替信陵君统领军队。信陵君明⽩自己第二次因别人的诋毁而被废黜了,便以生病为由不再朝见魏王参与议事,⽇夜饮酒作乐,沉湎于女⾊中,过了四年就死去了。韩国国君桓惠王亲至魏国吊丧。信陵君的儿子颇以此为荣,便将这件事告诉了孔斌。孔斌却说:“你一定要按照崐礼制推辞掉韩王的悼念活动!礼制规定:‘邻国国君前往某国吊丧,这吊丧活动应由某国的国君来主持。’现在魏王并没有委命你代他主持吊丧仪式,因此你也就没有资格去接待韩王来进行吊丧了。”信陵君的儿子便未接受韩王的吊丧。 五月,丙午(二十六⽇),庄襄王去世,太子嬴政继位。嬴政这时只有十三岁,故一切家国大事都由文信侯吕不韦决定,号称他为“仲⽗” 秦国属地晋 ![]() 秦始皇帝元年(乙卯,公元前246年) 秦国大将蒙骜率军平定了晋 ![]() ![]() 韩国想要消耗秦国国力,使它不发兵东征,便派遣⽔利家郑国赴秦,游说秦国兴修⽔利,从仲山起,开凿一条引泾⽔、沿北山东注洛河的灌溉渠。工程进行中,秦王觉察到了韩国的意图,为此要杀郑国。郑国说:“我确是为韩国延长了几年的寿命,但是这条灌溉渠如果修成了,秦国也可享万世之利啊。”秦王于是命他继续主持施工,完成了此项工程。这条⽔渠引淤浊而有肥效的⽔灌溉盐碱地四万多顷,每亩的收成都⾼达六斛四斗,秦国的关中一带因此更加富裕起来。 二年(丙辰,公元前245年) 秦国将领公率军进攻魏国的卷地,斩杀三万人。 赵国任命廉颇代理相国之职,率军征伐魏国,攻取了繁 ![]() ![]() 三年(丁巳,公元前244年) 秦国发生大饥荒。 秦将蒙骜率军进攻韩国,夺取了十二座城池。 赵国赵悼襄王任命李牧为大将,率军攻击燕 国,占领了武遂、方城。李牧是赵国防守北部边疆的优秀将领,曾经领兵驻扎在代、雁门防备匈奴。 ![]() ![]() ![]() ![]() ![]() 在此之前,天下的文明家国有七个,其中三国的边境与戎狄部族接壤,这即是秦国,自陇以西有诸、绲戎、翟、等部族,岐、梁、泾、漆以北有义渠、大荔、乌氏、朐衍等部族;赵国北部有林胡、楼烦等部族;燕国北部有东胡、山戎等部族。这些部族各自分散居住在山⾕溪涧,有自己的君长,虽往往有一百多个部族聚集在一起,却没有一个部族能将各部族统一起来。稍后,义渠部开始修筑城池以求自守,而秦国则慢慢地对它进行蚕食,到了惠王嬴驷时,攻占了它二十五座城池。及至昭襄王时,宣太后将义渠王引 ![]() ![]() ![]() ![]() 四年(戊午,公元前243年) 舂季,秦将蒙骜进攻魏国,夺取了、有诡。在三月间,停止了进军。 秦国送到赵国作人质的王子回归秦国,赵国在秦国充当人质的太子赵初也返回了赵国。 七月,秦国发生蝗灾,瘟疫流行。家国下令:百姓凡缴纳粮食一千石的,即授给一级爵位。 魏国国君安王去世,子魏增继位,是为景王。 五年(己未,公元前242年) 秦将蒙骜讨伐魏国,攻克酸枣、燕、虚、长平、雍丘、山 ![]() 当初,剧辛在赵国时与庞关系极好。不久,他到燕国做了官。燕王见到赵国的军队多次被秦军所困,廉颇离去而由庞担任赵军统帅,便想乘赵衰败之机进攻它。为此,燕王询问剧辛的意见。剧辛回答道:“庞这个人是很容易对付的!”燕王便派剧辛率兵攻打赵国。赵军统帅庞指挥军队抵抗燕军,杀了剧辛,并俘获燕兵二万人。 各诸侯国为秦国不断地进行略侵兼并而担忧不止。 六年(庚申,公元前241年) 楚、赵、魏、韩、卫结成南北合纵联盟,共同讨伐秦国。楚国楚考烈王担任纵约长,舂申君执掌军务,夺取寿陵,挥师直 ![]() ![]() ![]() 秦军攻陷魏国的朝歌和卫国的都城濮 ![]() 七年(辛酉,公元前240年) 秦军进攻魏国,夺取了汲。 秦国夏太后去世。 秦将蒙骜去世。 八年(壬戌,公元前239年) 魏国将邺割让给赵国。 韩国国君桓惠王去世,子韩安继位。 九年(癸亥,公元前238年) 秦军征伐魏国,攻克垣、蒲两城。 夏季,四月,天气骤然酷寒,秦国百姓有被冻死的。 秦王嬴政住宿在雍城。 己酉(二十⽇),秦王嬴政举行成年加冠礼,同时佩带宝剑。 秦国将领杨端和率军进攻魏国,夺取了衍氏。 当初,秦王嬴政即位时年龄尚幼,太后赵姬时常与文信侯吕不韦私通。嬴政渐渐长大,吕不韦担心此事败露,给自己招致祸患,便将自己的舍人假充作宦官,进献给太后。太后非常宠幸,与他生了两个儿子,并封为长信侯,把太原作为国,家国政事都由他来决定。宾客中请求作舍人的人非常之多。嬴政⾝边有人曾与发生过争执,因此告发实际并不是阉割过的宦官。嬴政于是下令将 ![]() ![]() ![]() ![]() ![]() ![]() ![]() ![]() ![]() ![]() ![]() 楚国楚考烈王没有儿子,舂申君为此非常忧虑,遍寻许多能生育的妇女进献给楚王,但是她们最终仍没有为楚王生下儿子。赵国人李园带来他的妹妹想要献给楚王,可听说楚王不能养儿子,便担心时间久了,自己的妹妹会失去楚王的宠幸。于是他请求服侍舂申君,做舂申君的舍人。不久,李园告假回赵国探亲,故意超过期限才返归舂申君处。舂申君问他超假的原因,他说:“齐国国君派人求娶我的妹妹,我陪那位使者饮酒,所以耽误了归期。”舂申君说:“已经下聘礼订婚了吗?”李园答道:“还没有。”于是舂申君便将李园的妹妹纳为妾。没过多久,李园的妹妹怀了⾝孕。李园即让她去劝说舂申君道:“楚王非常宠信您,即便是他的亲兄弟也比不上。如 今您任楚国的相国二十多年了,可楚王依旧没有得到儿子。如此,待他去世后将改立他的兄弟为国君,而新国君也必定要使他的旧亲信分别得到显贵,这样的话,您又如何能永久地保持住您的荣宠地位呀!非但如此,而且由于您受楚王宠幸,长期执掌国事,肯定对楚王的兄弟有过许多失礼的地方,一旦他们登上王位,您就要大祸临头了。现在我⾝怀有孕,可还无人知晓,何况我获您宠爱时间不长,倘若果真以您的尊贵⾝分,将我进献给楚王,一定会得到他的宠幸。如果我依赖上天的恩赐生下一个男孩儿,那么就是您的儿子要继位为王了。这样一来,楚国便全都是您的了,这与在新君主统治下⾝临难以预料的灾祸相比,哪一个结果更好呢?”舂申君大为赞同,便将李园的妹妹送出府,安置在馆舍中居中,派人谨慎地守护,然后向楚王推荐她。楚王即把她召纳⼊宮中,并且很宠爱她。不久,李园的妹妹果然生了个儿子,被立为太子。 李园的妹妹成为王后后,李园也随着地位显赫,当权主事。但是他又深恐舂申君将他曾指使妹妹说过的话怈漏出去,便暗中收养敢死的武士,准备让他们去杀舂申君以灭口。居住在楚国都城中的人有不少知道这件事情的。不久,楚王卧病不起。朱英对舂申君说:“世上有未预料到而来的洪福,也有未预料到而来的灾祸。现在您处于生死变化不定的社会之中,为喜怒无常的君王效力,⾝边怎么能没有您尚未预料却忽然来到的帮手呢?”舂申君说:“什么叫作‘未预料到而来的洪福’呢?”朱英答道:“您担任楚国的相国二十多年了,虽然名义上是相国,实际上却已相当于国君了。如今楚王病重,随时都会死去,一旦病故,您即可辅助幼主,从而掌握家国大权,待幼主成年后再还政给他,或者⼲脆就面南而坐,自称为王。这便是所谓的‘未预料到而来的洪福’了”舂申君又问:“那么什么是‘未预料到而来的灾祸’呢?”朱英说:“李园不治理国事,却是您的仇敌;不管理军务统率军队,却长期以来豢养一些勇士。如此,楚王一去世,李园必定抢先⼊宮廷夺权,杀您灭口。这即是所谓的‘未预料到而来的灾祸。’”舂申君再问道:“这样说来,‘尚未预料却忽然来到的帮手’又是怎么回事呢?”朱英回答:“您将我安置在郞中的职位上,待楚王去世,李园抢先⼊宮时,我替您杀了他除掉后患。这就是所谓的‘尚未预料却忽然来到的帮手’。”舂申君说:“您就不必过问这些事了。李园是个软弱无能的人,况且我又对他很好,哪至于发展到这个地步呀!”朱英明⽩自己的建议不会被舂申君采纳了,便因担心发生变故累及自己而逃亡他乡。十七天后,楚王去世,李园果然抢先进宮,把他豢养的勇士坦伏在棘门里面。舂申君一进来,勇士们即两面夹击,将他刺杀,并砍下他的头颅扔到宮门外面。接着,李园又出派官吏把舂申君的家人全部捕获杀了。随后,太子芈悍继位,是为幽王。 扬雄《法言》曰:“有人问,信陵君、平原君、孟尝君、舂申君是否有益于家国呢?”回答的是:“国君不理政事,奷臣窃取了家国权力,他们对家国有什么益处啊!” [8]嬴政因吕不韦事奉先王功劳卓著,不忍心将他杀死。 十年(甲子,公元前237年) 冬季,十月,吕不韦被罢免相国之职,离开京城,到他的封国河南洛 ![]() 秦国的王族大臣们建议说:“各诸侯国到秦国来作官谋职的人,大都是为自己的君主来游说,以挑拨离间我们君臣上下之间的关系,因此,请大王将他们一律驱逐出境。”于是,秦王下令国全实行大搜索,驱逐外来人。客卿楚国人李斯也在被逐之列。他在临离开前还上书秦王说:“从前穆公招纳贤才,由西部戎地选得由余,东方宛城物⾊到百里奚,在宋国 ![]() ![]() 十一年(乙丑,公元前236年) 赵国人进攻燕国,夺取 ![]() ![]() ![]() 赵国国君悼襄王去世,子赵迁继位,是为幽缪王。赵迁的⺟亲原是 ![]() ![]() 秦国文信侯吕不韦返回封国一年多了,在这期间,各诸侯国的宾客、使者纷纷前往邀请他,车马络绎不绝,在道上前后相望。嬴政为此担心吕不韦会生出什么变故,便写信给他说:“您为秦国立下了什么功劳呢?秦国封您在河南,享用十万户封地的收⼊?您与秦国有什么亲近关系?而要称您为‘仲⽗’?您还是携家属迁往蜀地居住吧!”吕不韦自知在渐渐地受到侵害 ![]() 十二年(丙寅,公元前235年) 秦国的吕不韦饮毒酒杀自⾝亡。他的家人暗地里将他埋葬了。嬴政下令,吕不韦的舍人凡参加了哭吊的,一律驱逐、迁徙出境;并说:“从今以后崐, ![]() ![]() 扬雄《法言》曰:有人问:“吕不韦他聪明吗?拿人做货物,进行 ![]() ![]() 秦国自六月到八月,一直不降雨。 秦国调动四个郡的兵力,援助魏国进攻楚国。 十三年(丁卯,公元前234年) 秦将桓率军征伐赵国,在平 ![]() 十四年(戊辰,公元前233年) 秦将桓进攻赵国,夺取了宜安、平 ![]() 韩国国君韩安向秦国割让土地,并献出国君的大印,请求作为秦国的附庸,派遣韩非为使节往秦国拜谒问安。韩非是韩国的公子之一,精通刑名法术的学说。他看到韩国国力⽇益削弱,多次写信给韩王求取录用,但总得不到韩王的任用。于是,韩非深恶韩国治国不致力于访求人才,选任贤能,反而推崇虚浮、yín ![]() 秦王嬴政听说韩非是个德才兼备的人,便想约见他。韩非正好作为韩国的使者来到秦国,就趁机写信呈给嬴政,劝说道:“现今秦国的疆域方圆数千里,军队号称百万,号令森严,赏罚公平,天下没有一个家国能比得上。而我鲁莽地冒死求渴见您一面,是想说一说破坏各国合纵联盟的计略。您若真能听从我的主张,那么,您如果不能一举拆散天下的合纵联盟,战领赵国,灭亡韩国,使楚国、魏国臣服,齐国、燕国归顺,不能令秦国确立霸主的威名,使四周邻国的国君前来朝拜,就请您把我杀了在国全示众,以此告诫那些为君主出谋划策不忠诚的人。”嬴政读后,心中颇为喜悦,但一时还没有任用他。李斯很崐忌妒韩非,便对嬴政说:“韩非是韩国的一个公子,如今您想呑并各国,韩非最终还是要为韩国利益着想,而不会为秦国尽心效力的,这也是人之常情。现在您不用他,而让他在秦国长期逗留后再放他回去,这不啻是自留后患啊。还不如依法将他除掉算了。”秦王政认为李斯说得有理,便把韩非 ![]() 扬雄《法言》曰:有人问:“韩非著《说难》篇议论游说之难,而他自己最终竟又死于‘说难’,那么我冒昧地请问,是什么原因使他的行动与言论相违背呢?”回答是:“游说之难就是他致死的原因啊!”那人问:“这是为什么?”答道:“君子依照礼制行动,按照道义停止,所鼓吹的学说合乎礼义就前进,不合乎礼义就后退。如此 ![]() 臣司马光曰:我听说君子由亲近自己的亲人而至亲近别人的亲人,由热爱自己的家国而至热爱别人的家国,因此才能功勋卓著,名声美好,从而享有百福。如今韩非为秦国出谋献策,首先就是要以灭亡他的祖国来证实他的主张,犯下此类罪过,本来就是死有余辜的,哪里还值得怜悯啊! 十五年(己巳,公元前232年) 秦王嬴政出动大军进攻赵国,一路军队抵达邺地,一路军队抵达太原,攻克了狼孟、番吾,因遇到李牧统领的赵军而撤回。 当初,燕国太子姬丹曾在赵国作人质,与生在赵国的秦王嬴政相友善。待到嬴政即位,姬丹又在秦国充当人质。但这时秦王嬴政却不以礼相待,太子丹一怒之下逃回了燕国。 十六年(庚午,公元前231年) 韩国割献南 ![]() 魏国人割献土地给秦国。 代地发生地震,自乐徐以西,北到平 ![]() ![]() 十七年(辛未,公元前230年) 秦国的內史腾率军灭掉了韩国,俘获韩国国君韩安。秦国在韩国的土地上设置了颍川郡。 秦王政的祖⺟华 ![]() 赵国发生大饥荒。 卫国卫元君去世,子卫角继位。 十八年(壬申,公元前229年) 秦将王翦统率驻扎在上地的军队攻下井陉,杨端和率领河內驻军一同进攻赵国。赵国的大将李牧、司马尚领兵顽強抵抗秦军。于是,秦国派人用重金收买赵王的宠臣郭开,让他在赵王面前诋毁李牧和司马尚,说他们企图兴兵反叛赵国。赵王因此便派赵葱及齐国的将领颜聚取代他们。李牧不接受命令,赵国人便将他抓住杀了,并撤换了司马尚。 十九年(癸酉,公元前228年) 秦将王翦率军攻击赵军,大败赵兵,杀赵葱,颜聚逃亡。秦军于是攻陷邯郸,俘虏了赵国国君赵迁。秦王政亲自驾临邯郸,将过去与他⺟亲家有仇怨的人全部杀了。然后回驾,经太原、上郡返归秦都咸 ![]() 秦王政的⺟亲太后赵姬去世。 秦将王翦领兵驻扎在中山,以监视、威慑燕国。赵国的公子赵嘉统率他的宗族数百人逃往代地,自立为代王。赵国灭亡后,在逃的赵国员官们逐渐地投归代王,与燕国合兵一处,共同驻扎在上⾕。 楚国国君幽王去世,国人立他的弟弟芈郝为王。三月,芈郝的庶兄负刍杀死了他,自立为楚王。 魏国国君景王去世,子魏假继位。 燕国太子姬丹怨恨秦王嬴政,想要实施报复,为此征求太傅鞠武的意见。鞠武建议太子丹西与韩、赵、魏三晋订约,南与齐、楚联合,北与匈奴媾和,赖此共同图谋秦国。太子丹说:“太傅的计略虽好,但要实现它却是旷⽇持久的事情,令人內心烦闷、焦躁,恐怕不能再等待了。”不久,秦国将领樊于期在本国获罪,逃到燕国。太子丹接纳了他,并让他住下。鞠武规劝太子丹说:“仅凭秦王的暴 ![]() ![]() 太子丹听说卫国人荆轲很贤能,便携带厚礼,以谦卑的言词求见他。太子丹对荆轲说:“现在秦国已俘虏了韩王,又乘势举兵向南进攻楚国,向北威 ![]() ![]() ![]() ![]() ![]() ![]() |
上一章 资治通鉴 下一章 ( → ) |
资治通鉴vip未删节下载由网友提供,《资治通鉴》情节富于变化、节奏流畅,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文学作品,眼袋小说网免费提供资治通鉴最新清爽干净的文字章节在线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