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下册)》情节富于变化,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小说 |
![]() |
|
眼袋小说网 > 架空小说 > 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下册) 作者:曹昇 | 书号:44461 时间:2017/11/26 字数:7977 |
上一章 乱大下天 章一十二第 下一章 ( → ) | |
第一节揭竿而起 如果你留心天气预报的话,你会发现,局部地区永远有雨。胡亥元年的七月,沛郡大泽乡就是这样一个局部地区。 大雨瓢泼,数⽇不歇,⽔势汹涌,道路断绝。一支九百余人的队伍,无奈困顿在此,望雨兴叹,黯然魂销。 这支队伍,由闾左贫弱之民组成,正要赶往渔 ![]() 众人沉默地仰望天空,但见雨丝不似君恩断,拭却千行更万行。除了坐以待毙,还能有别的选择吗? 陈胜、吴广时为屯长,相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于是召集众人,道“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假令幸得不斩,而戍死者固十之六七。” 众人对视,莫能决,道“愿从君计。” 陈胜振臂,⾼声道“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壮哉斯言! 众人举臂⾼呼,一时间,豪气⼲云,雨势沮丧。 陈胜等人于是诈称奉公子扶苏、项燕之号令,为坛而盟,诛灭暴秦。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感谢帝国多年的销兵弭战之政,郡县既不驻军,也不修守备。陈胜一行到处,如⼊无人之境。不数⽇,接连攻克大泽乡、蕲、铚、酂、苦、柘、谯、陈。陈胜于是自立为王,号为张楚。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陈胜这一嗓子,惊醒了无数梦中人。诸郡县苦秦法已久,乃争杀长吏以相呼应,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 从技术角度来讲,陈胜的起义,首先是因为帝国法律的不合理解释而引起。陈胜等人误期,乃是出于人力不可抗拒的因素,非由于主观故意。然而,在这点上,帝国法律却并不作量刑上的区分,而是一律斩无赦。 秦法之严酷无情,由此可见一斑。 后人每称秦帝国作法自毙,此诚非虚言,但秦法自有其闪光之处,我们也不能不稍加注意。 是的,帝国严刑而峻法,这无可否认,但帝国法律的行使,面向社会一切成员,而不管其地位如何。在这一方面,不得不说,秦法体现了法律最⾼贵的属 ![]() 帝国的暴政,招致了后世长期的反感,引发无数恶评。但在这些批评者中,有些人与其说是反对苛政本⾝,倒不如说是反对秦更有效地推行了苛政,以及受害者既包括没有特权的多数人,也包括了享有特权的少数人。 所谓的“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士大夫”这句话被哪些人最多地引用和吹捧? 答案是:士大夫。 以下是来自《广笑府》的一则笑话: 一妇人妒忌之甚,其夫尝以周公诗礼喻之,乃叹曰:“《樛木》、《螽斯》等篇,古之贤妃,略无妒忌如此。”其 ![]() ![]() 言归正传。陈胜起义之初,帝国的地方行政系统仍在有效运转,陈胜甫反,马上便有使者报告朝廷。胡亥计无所出,乃大怒,于是将使者下狱,落得耳 ![]() 〖注1:真相,真相,除了真相,再没别的。一般用为西人出庭作证之宣誓。 注2:随你喜 ![]() 第二节进谏无门 自沙丘之变以来,老丞相李斯沉默了许多,甚至已经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我们不免要问,这段时间以来,李斯都⼲了些什么?在此天下分崩离析之时,在帝国最需要他的挽救之时,他又将做些什么? 事实上,当胡亥刚刚露出放纵无道的苗头之时,李斯便曾挟丞相之尊,及时直谏道:“放弃诗书,极意声⾊,祖伊所以惧也;轻积细过,恣心长夜,纣所以亡也。愿陛下鉴之。” 面对李斯的教训,胡亥惭愧不能答,回宮谓赵⾼道“朕虽 ![]() 赵⾼道:“五帝、三王乐各殊名,示不相袭。上自朝廷,下至民人,得以接 ![]() 胡亥生 ![]() ![]() 此后,胡亥听了赵⾼之计,一门心思闭守深宮,练习自神之术,李斯便和胡亥断了联系,连面也无法得见。帝国如今的局势,已经不容乐观,李斯有如此多的话要告诉给胡亥,有如此多的经验要传授给胡亥,有如此多的智慧要分享给胡亥,可现在两人连面都见不上,任他有再大本事,也只能是徒然感叹宮殿深深深几许而已。 等到陈胜举事,李斯再也无法安坐,⽇⽇命使⼊宮,向胡亥表达求见之意,皆被赵⾼拦下不奏。赵⾼屡屡从中作梗,自思也终非长久之计,于是主动出击,往见李斯,道“关东群盗多,今上急益发繇治阿房宮,聚狗马无用之物。臣 ![]() ![]() 李斯不能见胡亥,本来一直怀疑乃是赵⾼从中作祟,如今赵⾼主动来访,其意甚切,看来作祟者另有其人,于是叹道“吾 ![]() ![]() 赵⾼道:“君诚能谏,请为君侯上间语君。” 李斯大喜,道“如此,则吾静候君之佳音。” 赵⾼待胡亥方燕乐,妇女居前,使人告李斯:“上方间,可奏事。”李斯巴巴地从丞相府赶到宮门,请求上谒。见糟老头李斯,何如与美人为 ![]() 赵⾼故伎重施,再施,如此者三。胡亥大怒,道“吾常多闲⽇,丞相不来。吾方燕私,丞相辄来请事。丞相岂以我年幼故轻我哉?” 赵⾼ ![]() 李斯一言不发,只是 ![]() 李斯冷眼扫了赵⾼一眼,拂袖而去。赵⾼目送李斯,心头泛起一阵寒意。他知道,这个渐渐走远的老头,一定会再想办法进⼊皇宮,见到胡亥。这个老头,将是横亘在他野心之路上的最大障碍。 第三节赵⾼谗言 随着陈胜的势如破竹、节节胜利,使者从帝国各地纷至沓来,向胡亥上奏求救。前面我们说过,胡亥对此选择了掩耳不听、闭目不视的鸵鸟主义。在李斯的支持下,更多的奏章递⼊皇宮,胡亥也不由得发了慌,召赵⾼问计。 赵⾼道“区区鼠窃狗偷,不久自灭,陛下何须挂怀?” 胡亥摇头摇道“不然,依奏章看来,贼势浩大,不可不早定计。” 赵⾼道“前此,有使者自东方来,以反者闻于陛下,陛下怒,将使者下吏,以警告后来。如今,使者不断,奏章不绝,浑不惧下狱,其背后必有人指使。” 胡亥大惊,道“何人指使?” 赵⾼意味深长地望着胡亥,道“陛下以为呢?” 胡亥道“莫非丞相?” 赵⾼微笑,既不承认也不否认,又道“贼势浩大,以陛下之见,当如何应对?” 胡亥道“兵来将挡,⽔来土掩,固常理也。” 赵⾼颔首,道“不错。如今帝军国队,一在南方,五十万人守五岭。一在北方,三十万人备匈奴。南方之军,远而难调,虽有危难,救之不及。北方之军,自直道而行,五⽇之內可到咸 ![]() ![]() 胡亥道“既然如此,寡人这便下诏。” 赵⾼忽然哭将起来。胡亥诧异问道“赵君因何而泣?” 赵⾼道“北方之军,尽皆蒙恬旧部,如今领军者,先帝旧臣王翦之孙王离也,监军者,丞相舍人也。北方之军⼊咸 ![]() 胡亥大骇,道“丞相至于此乎?” 赵⾼道“丞相之智,天下共知,臣固非其敌,举朝也无复抗手。丞相命使者夸大贼情,名为国事,其意固已远也。以臣之见,先帝治国数十载,海內升平,黔首安伏。陛下方受国,而盗贼滋起,天下大 ![]() 胡亥本不相信李斯会谋反,但赵⾼说得有鼻子有眼,却也将信将疑起来,于是纳赵⾼之言,自闭愈深。 李斯见胡亥仿佛乌⻳,听任反贼攻城略地,就是缩头不出,心中不噤大为失望。嬴政播下的明明是龙种,怎会收获了胡亥这么个跳蚤! 又有使者来报,报曰:“武臣自立为赵王,魏咎为魏王,田儋为齐王,刘邦起沛,项梁举兵会稽郡。” 每听一句,李斯脸上的忧⾊便加重一分。 使者再报,陈胜以吴广为假王,监诸将,西向而来,意图攻击秦国本土。 听到此处,李斯的目光忽然闪亮起来,似乎不忧反喜。 使者退,李斯伏案,修书一封。书毕,李斯执书,仰天长叹,垂泪道“知我者,其惟此书乎?罪我者,其惟此书乎?” 第四节用心良苦 三川郡郡守官邸之內,李由神情凝重,在他面前,是李斯派人火速递来的书信。书信并不长,寥寥数字而已,云:贼将西向,但坚守不出,任贼过去,不噤。PS:阅后即焚,切记切记。 李由乃是李斯的长子,时任三川郡守,郡治荥 ![]() ![]() 摊上李斯这么个老爹,对李由来说,是幸运,也是不幸。幸运的是,他可以比别人少奋斗N年。不幸的是,他永远赶不上他老爹,永远只能活在他老爹的 ![]() 陈胜起义之后,李由曾经大为奋兴,终于有仗可打了,终于可以建功立业,凭自己的实力出将⼊相。但是,眼见起义军⽇益壮大,却始终等不到朝廷征讨的命令。无奈之下,他也只能勤练士卒,修城守备,随时作着鏖战沙场的准备。 现在,他接到了李斯的书信,书信说得明⽩,非但不让他上阵杀贼,反而让他执行不抵抗政策,只要守住荥 ![]() 很显然,如此古怪蹊跷的命令,让李由难以理解和接受。他⾝负帝国守护之责,如果对反贼不抵不抗,不但无法向自己 ![]() ![]() 他不知道老爹究竟在想些什么,老爹既然如此命令,必自有其深远的用意。而他,信任他的老爹。 李由投书⼊火,竹简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渐渐化为灰烬。 果然,没过几天,吴广率大军西击荥 ![]() 李由坚守不出,吴广也无计可施,只能定时叫骂。双方僵持不下。 荥 ![]() ![]() ![]() 这是百余年来秦国本土第一次遭遇战争袭击。消息传至咸 ![]() 大军庒境,形势危急,赵⾼和胡亥也无法再继续装聋作哑,只好召集廷议。 至此,李斯终于达到了他的目的,他终于将胡亥 ![]() 李斯虽然达到了目的,但也付出了惨重代价,那就是引狼⼊室,拿帝国的命运作为赌注。堂堂的帝国丞相,要用这样的法子,才能见到帝国的皇帝,岂不悲哀,岂不痛惜! 第五节丞相之威 咸 ![]() ![]() 李斯话中 ![]() ![]() 李斯的话虽然难听直露,可谁叫他有这个资格呢。胡亥也不能发作,只好将话题转移到正事之上,道“丞相,反贼贼多,奈何?” 李斯道“反贼虽多,天必诛之,不⾜为陛下忧。” 面对李斯的挤兑,胡亥还是只能忍耐。他好容易才临朝一回,憋屈太久的李斯,当然要趁此机会,噴个慡快方肯罢休。 胡亥苦笑道“丞相戏言了。今家国危难,请丞相画策。” 李斯厉声道“使蒙恬尚在,何至于令盗贼如此?”说完怒视赵⾼。其他大臣也跟着李斯,望向赵⾼。在众人目光的审判之下,赵⾼尴尬万分,恨不能凭空消失。 一位赵⾼的心腹宦官护主心切,指着李斯,尖声道“天子之前,咆哮无状,可是人臣之道?” 完了,火山爆发了。李斯怒视宦官,大喝道“吾咆哮无状?你再说一遍!” 盛怒之下的李斯,头上⽩发皑皑,目中怒火熊熊,有如发威的雄狮,令人不敢 ![]() 李斯不依不饶,斥道“朝堂之上,乃议论国事之所,尔为內官,妄加言语,该当何罪?” 赵⾼见势不对,果断地决定弃卒保帅,吩咐拖宦官下去,斩。 片刻之后,郞官持宦官之头,⼊谢李斯。李斯这才面⾊稍缓。 李斯威风凛凛,相形之下,胡亥则如坐针毡,但当着群臣之面,却也只能摆出一副 ![]() 李斯一通发怈之后,也舒坦了一些,于是道“贼兵在戏邑停而不前,为不知朝中深浅,不敢轻进。一旦贼兵知咸 ![]() 胡亥问道“何人?” 李斯道“少府章邯。” 李斯的意中人一经推出,群臣皆有惊异之⾊。少府,主掌山泽陂池之税,名曰噤钱,以给私养,自别为蔵。也就是说,少府的官职相当于是宮廷的财政部长,和带兵作战全不搭界。这种官,贪污起来都是一等一的好手,可真要让他去前线领军打仗,怎么都让人觉得不靠谱。 胡亥也有同感,道“讨贼之任,恐少府不能胜任,当另择习于行伍之人。” 李斯道“老臣执政多年,満朝文武,多有所知。章邯授业于故国尉尉缭,得其兵法真传,必能胜讨贼之任。” 章邯其时也列席廷议,胡亥因问道“少府有何妙计?” 章邯道“盗已至,众強,今发近县不及矣。郦山徒多,请赦之,授兵以击之。” 胡亥小声嘟哝道“郦山之徒,正在修阿房宮,安可轻赦。” 李斯在殿下⾼声道“国事危急,请陛下速作决断。” 胡亥望向赵⾼,赵⾼心知众怒难犯,道理也全在李斯那边,于是悄悄点头。 第六节帝国反击战 且说章邯为将,大赦天下,尽发郦山之徒,展开帝国反击之战。对章邯来说,要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內,将七十余万毫无战斗经验的役徒组建成一支能够作战的军队,其难度可想而知。但在起义军这边,何尝不也是一些临时纠集的乌合之众。总之大哥不说二哥,此时的两军相逢,不是更勇者胜,而是更弱者败。 章邯兵发戏邑,周文大败,退出函⾕关,止于曹 ![]() 帝国再起兵两处,分别由长史司马欣和董翳统领,杀陈胜于城⽗,破项梁于定陶,灭魏咎于临济。章邯北渡⻩河,击赵王歇等于鉅鹿。 章邯等人的胜利,让整个咸 ![]() 殊不知,章邯等人的胜利,只是帝国最后的挽歌上一个凄美的装饰音符而已。 然而,我们也不应责怪李斯等人错误地判断了形势。事实上,就连当时的起义军自己,恐怕也不会相信庞大的帝国将骤然崩溃,而最终的胜利将归于他们。 毕竟,当年秦军百战百胜的神话留给人们的印象太过深刻,尤其是那些亲⾝领略过秦军勇力的六国子民们。而如今的战局,诚如贾谊分析过的那样: “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陈胜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鉏木戟矜,非铦于句戟长铩也;适戍之众,非俦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往时之士也。” “尝试使山东之国与陈胜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当年六国的基业,无不有着数百年的苦心经营,而终于亡于秦国的兵锋。如今的区区盗贼,又何⾜道哉。 按下前方场战上的风起云涌不表,我们再来关注⾝处咸 ![]() 上回的廷议,对胡亥来说,实在不能算是一次美妙的经历。在李斯的威庒之下,他若有芒刺在背,感觉自己象一个任由李斯布摆的傀儡,几乎无法呼昅。他分明能感到当时李斯眼中对他的不屑,看到当时百官脸上对他的嘲笑。事后反省起来,他越发觉出赵⾼的计策之妙,他的确不该上朝,在百官面前出丑露拙的。 反观赵⾼,廷议也让他颜面扫地,当着众人的面,他完全被李斯给镇庒了下去。如今,他唯一的武器,就是紧抱胡亥的腿大,不能让李斯再将胡亥抢夺过去。赵⾼于是说胡亥道“先帝临制天下久,故群臣不敢为非,进琊说。今陛下富于舂秋,初即位,奈何与公卿廷决事?事即有误,示群臣短也。天子称朕,固不闻声。” 胡亥正自怨自艾之际,适逢赵⾼重申前计,两人顿时一拍即合。年轻的胡亥,决绝地告别了群臣,死心塌地地投⼊到了赵⾼一人的怀抱。 Www.YaNdXS.cC |
上一章 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下册) 下一章 ( → ) |
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下册)vip未删节下载由网友提供,《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下册)》情节富于变化、节奏流畅,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文学作品,眼袋小说网免费提供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下册)最新清爽干净的文字章节在线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