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的那些日子》情节富于变化,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小说 |
![]() |
|
眼袋小说网 > 官场小说 > 公考的那些日子 作者:刘胜财 | 书号:44219 时间:2017/11/22 字数:5897 |
上一章 备准极积 章二第 下一章 ( → ) | |
备考公务员,是需要用心的。不能三心二意,也不能急于求成,要先吃透教材再去做真题,本末倒置只会使复习效果适得其反。 ——贺青松语 考公务员的事,贺青松始终不敢告诉爸妈。虽说哥哥的死与公务员试考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但在他爸妈看来,他哥哥之所以会出车祸,就是因为公考的事情让他当时过于紧张了。现如今,他们都还沉浸在悲痛当中,这个时候跟他们说要考公务员,无疑是在他们的伤口上撒上一把盐。因此,贺青松决定过些时⽇待爸妈的情绪好转之后再商议考公务员的事。 不说归不说,可备考的工作,贺青松丝毫没有懈怠。他把他哥哥留下的那些公务员试考教材、模拟试卷从爸妈手里“抢救”下来后抱回了自己的房间温习。之所以说“抢救”是因为贺青松的爸妈原本是要烧掉这些东西的。贺青松骗他爸妈说他有一个同学打算考公务员,想借这些教材用用。一个谎言,便把这些教材什么的保全了下来。 不过,教材是有了,但书却怎么也看不进去。 《申论》和《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这两本书让贺青松看着头疼。从小学到大学,数学素来是贺青松的致命弱科,然而,在《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当中,偏偏有很多数学题。这些数学题,虽有讲解,但每一道题,都让贺青松看得云里雾里。如:甲、乙、丙、丁四个人去图书馆借书,甲每隔5天去一次,乙每隔11天去一次,丙每隔17天去一次,丁每隔29天去一次。如果5月18⽇他们四个人在图书馆相遇,问下一次他们在图书馆相遇是几月几号?就这一道题,就把贺青松绕晕了,怎么也算不出来,最后只好对着⽇历一天一天地数,这才把答案做出来。与复杂的“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相比“申论”的难度似乎更⾼。虽说贺青松是中文系毕业的⾼材生,写文章对他来说一直是小菜一碟。但是,申论试题毕竟不同于以往的命题作文和材料分析作文,对一个从未接触过这类题型的人来说,难度还是相当大的。贺青松一连做了几道题,自以为答得不错,可一对照,却发现自己要么跑题了,要么就 是没有抓住重点,这让他很是沮丧。这样毫无章法地备战了几天后,贺青松⼲脆放弃了当前这种教材与试题同步复习的方式,开始专心地看起了教材。 令贺青松欣喜的是,专心看了几天教材后,再去做试题,他发现自己的思维开阔了不少。那种感觉,就像武侠小说里的练武之人,学习一套功夫久无进步,结果某一天却突然打通了任督二脉,功力大增。 “他NND,这公务员试考可真不是人考的。”一次和老乡苏海涛在吃饭时,贺青松谈起了公务员试考这个话题,苏海涛发了这么一句牢 ![]() 苏海涛在江 ![]() “书就那么两本书,可出的题却包罗万象,无所不含,让你备考起来都不知从何备起。面试也是,面试官出的题更是千奇百怪,让你无从准备。” 贺青松来了趣兴,问道:“比如呢?” “我举个例子吧。我参加江 ![]() ![]() 贺青松打断苏海涛的话,说道:“有这么复杂吗?我觉得只要措施得当, 应该可以做到金山银山与绿⽔青山并存的。” “说得轻巧,天下哪有这么容易的事?在现实生活中,没几个欠发达地区的导领能够完美解决招商引资与环境保护这对矛盾的。大多数导领都是重客商利益而轻群众利益。就拿我老家来说,村里为了一个化工厂的落户,征地时把林子毁子,把耕地占了,到头来,还把河流污染了。一些群众把问题反映到乡里,没人搭理;反映到县里,县里又把问题推回乡里,乡里便派人出面协调,要企业老板停产整顿,可企业老板却发话了,若要停产整顿,立马卖厂走人。为了这一年200万的税收,乡里没办法,也只好不了了之。再有群众访上,就说服企业老板拿出点钱安抚村民。这样一来,大家就都相安无事了。贺青松,你说,乡里这样解决,是对还是不对?” “当然不对。他们这样做,只是把民怨化解了,而破坏环境的问题却并未得到解决,是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苏海涛笑贺青松涉世未深,不懂为官者的心思:“那些当权者,哪里会在乎什么可持续发展,他们重视的是数字,如在任期间引进了多少个项目、引进外资多少万元、比任初增长了几个点、实现税收多少多少、增长了多少多少。增长了,就是有为,提拔得也就快,原地踏步或者负增长,那就是碌碌无为,提拔自然也就轮不到头上。至于是不是破坏了生态环境,这并不是提拔的重点所在。一句话,数字才是硬道理。” 贺青松没想到一道题所涉及的东西竟然会这么复杂,说:“这么说这题还真不好答了。” “是啊,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道难题,对那些欠发达城市的当权者来说,很多时候也是一道无法解答的难题。城市发展了,他们自然可以对那些重污染的企业 ![]() ![]() 苏海涛虽属事业编制,在单位只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一般⼲部,但毕竟是在官场混⽇子的人,对官场上的人和事比贺青松看得更明了更透彻,他说的这些话,贺青松听了半天也没能完全听懂。他一直在思考的是,如果让他来做苏海涛说的这道题,他该从哪个角度去解破去拓展呢? 那天他去找周至⾼,谈到了苏海涛,也谈到了这道题。 “至⾼,你说这题该怎么答呢?” 周至⾼想了想,问贺青松:“你想听实话还是假话?” “当然是实话。” “实话就是这题不值一做。” “为什么?” “你到市郊去看看,那里烟囱林立,河⽔污浊,群众是怨声载道。这些问题,难道江 ![]() “他们当然知道,这些企业,多半以上是市府政牵头引进的。” 随着招商引资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江 ![]() “既然知道,他们为什么还无动于衷?一个字:难。”周至⾼说“你说的这道题目,事实上也是摆在很多当权者面前的一道题。在大庭广众之下,他们会说宁舍金山银山也不换绿⽔青山,但实际工作中呢,不管项目符不符合环保要求,只要能缴纳税收,一律绿灯放行。这就是说,同样的一道题,在不同的时势下,会有不同的答案。” “我在想,既然欠发达城市在发展的初期阶段,无可避免地会出现招商项目与环境保护的矛盾,那是不是可以对那些有污染的企业实行分级呢?按重度污染、中度污染和轻度污染进行分级,对重度污染的企业,一律要求相关部门责令企业停产整改并缴纳一定数量的保证金;对中度污染的企业,要求其限期整改到位,而对轻度污染的企业,则不作任何要求。” “照你这么说,重度污染和中度污染的企业,如果整改的话只要达到轻度污染的标准就可以放行了,是这样吧?” 贺青松点头。 “嘿嘿,贺青松, ![]() ![]() ![]() “你啊,就别夸我了,这只是我自己的一些浅显之见,也只能在你面前显摆一下,若是真这么答题,可能一分都捞不到呢。” 周至⾼摆手说不会不会,这个思路 ![]() 说到死去的哥哥,贺青松情绪马上低落了许多,轻声说:“既然已经决定了,那就坚持到底吧,大不了像苏海涛那样一次考不上考两次,两次考不上考三次,直到考上为止。” “你懂什么啊,苏海涛之所以这样坚持不懈地考公务员,那是他⾝不由己。” “⾝不由己?怎么会⾝不由己呢,难道还有人 ![]() “现实 ![]() ![]() “至⾼,你给我分析分析,是你说的那些本⾝就在官场的考生容易考上还是我们这些非官场的考生容易考上?” 周至⾼也被贺青松这个问题问懵了,想了想,说:“这个我也说不清楚。就两者比较而言,本⾝在官场历练过的考生因为其有解决现实官场问题的实际经验,做起一些题目来思路会更广更宽一些,考虑问题会周全一些,提出的举措实用 ![]() 及刚毕业的大生学的人还是大有人在的,这些人就像一块石头,无论时间怎么雕磨,也不可能发出⽟石那样 ![]() “至⾼,你好像对官场 ![]() 周至⾼却一脸不屑的样子:“我喜 ![]() “为什么?” “天天戴着个假面具说着违心的话,还要琢磨别人的心思,太累了。我不喜 ![]() ![]() ![]() “叫我半途而废?你知道的,我这人做事从来都是有始有终的。听说过几天就可以报名了,我正充満期待,跃跃 ![]() “你爸妈他们同意吗?” “我还没跟他们说,估计不会同意。” “那你还是先说服他们再说吧,如果他们坚决不同意,你也就不要坚持了。一意孤行的话,他们会伤心的。” “嗯,我明⽩。” 回学校的路上贺青松遇到下班回家的苏海涛,贺青松便把自己对那道题的一些想法跟苏海涛说了,苏海涛听了后说道:“贺青松,你这思路 ![]() “不是,刚才跟至⾼讨论这题时突然想到的。苏主任,你有官场经验,又有公务员试考经验,跟我说说,我的思路对不对。” 苏海涛说思路是对的,只是不知可 ![]() ![]() “我也只是灵光一现,对于可 ![]() ![]() “ ![]() 贺青松说是有这个打算。 “好!以后我们多多 ![]() ![]() “我可不这么认为。我觉得做公务员试考的题目,尤其是那些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打通思路才是关键,捕捉题目、死记硬背肯定是行不通的。个人认为,备考公务员,是需要用心的。不能三心二意,也不能急于求成,要先吃透教材再去做真题,本末倒置只会使复习效果适得其反。” “贺青松,你真不愧是当老师的,总能在学习中不断地总结提⾼。我就不行,只会死记硬背。” 贺青松不知苏海涛的话是在揶揄他,有些得意地说道:“⾝为老师,学习起来当然要先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啰,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嘛。” ⾝在官场的苏海涛多少沾了点官气,贺青松像教生学一样地说教,让他听着心里非常不舒服,他 ![]() ![]() “那就下次聊好了,有时间到学校来坐。”贺青松知道官场中人道别之前喜 ![]() 看着苏海涛的背影,贺青松自语道:“这个苏海涛,以前道别总喜 ![]() |
上一章 公考的那些日子 下一章 ( → ) |
公考的那些日子vip未删节下载由网友提供,《公考的那些日子》情节富于变化、节奏流畅,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文学作品,眼袋小说网免费提供公考的那些日子最新清爽干净的文字章节在线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