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生活智慧》情节富于变化,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小说 |
![]() |
|
眼袋小说网 > 综合其它 > 中国人的生活智慧 作者:林语堂 | 书号:42347 时间:2017/10/5 字数:5619 |
上一章 览游论、八 下一章 ( → ) | |
旅行在从前是行乐之一,但现在已变成一种实业。旅行在现代确已比在一百年前便利了不少。府政和所设的旅行机关,已尽力下了一番工夫以提倡旅行;结果是现代的人大概都比前几代的人多旅行了一些。不过旅行到了现代,似乎已是一种没落的艺术。我们如要了解何以谓之旅行,我们必须先能辨别其实不能算是旅行的各种虚假旅行。 第一种虚假旅行,即旅行以求心 ![]() ![]() ![]() ![]() ![]() ![]() ![]() 第二种虚假的旅行,即为了谈话资料而旅行,以便事后可以夸说。我曾在杭州名泉和名茶的产地虎跑,看见过旅行者将自己持杯饮茶时的势姿摄⼊照片。拿一张在虎跑品茶的照片给朋友看,当然是一件很风雅的事情,所怕的就是他将重视照片,而忘却了茶味。这种事情很易使人的心 ![]() 这种愚拙的旅行,当然产生了第三种的虚伪旅行家:即定了游览程序的旅行家。他们在事先早已能算定将在奥京或罗京耽搁多少时候。他们都在起程之前,先预定下游览的程序,临时如上课一般的切实遵时而行。他们正好似在家时一般,在旅行时也是受月份牌和时钟的指挥的。 我主张真正的旅行动机,应完全和这些相反。第一,旅行的真正动机应为旅行以求忘其⾝之所在,或较为诗意的说法,旅行以求忘却一切。凡是一个人,不论阶级比他⾼者对他的感想怎样,但在自己的家中,总是惟我独尊的。同时他须受种种俗尚、规则、习惯和责任的束缚。一个行银家总不能做到叫别人当他是一个寻常人看待,而忘却自己是一个行银家。因此在我看来,旅行的真正理由实是在于变换所处的社会,使他人拿他当一个寻常人看待。介绍信于一个人做商业旅行时,是一件有用之物,但商业旅行是在本质上不能置于旅行之列的。一个人倘在旅行时带着介绍信,他便难于期望恢复他的自由人类的本来面目,也难于期望显出他于人造的地位之外的人类天然地位。我们应知道一个人到了一处陌生地方时,除了受朋友的招待,和介绍到同等阶级的社会去周旋的舒适外,还有比这更好的,由一个童子领着到深山丛林里去自由游览的享受。他有机会去享受在餐馆里做手势点一道薰 ![]() 一个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个流浪者,经历着流浪者的快乐、 ![]() 流浪精神使人能在旅行中和大自然更加接近。所以这一类旅行家每喜 ![]() ![]() ![]() ![]() ![]() ![]() 我以为除此以外,另有一种旅行,不为看什么事物,也不为看什么人的旅行,而所看的不过是松鼠、麝鼠、土拨鼠、云和树。我有一位国美女友曾告诉我,有一次,她怎样被几个国中朋友邀到附近杭州的某山去看"虚无一物"。据说,那一天早晨雾气很浓。当她们上山时,雾气越加浓厚,甚至可以听得见露珠滴在草上的声音。这时除了浓雾之外,不见一物。她很失望。"但你必须上去,因为顶上有奇景可见呢。"她的国中朋友劝她说。于是她再跟着向上走去。不久,只看见远处一块被云所包围的怪石,别人都视作好景。"那里是什么?"她问。"这就是倒植莲花。"她的朋友回答。她很为懊恼,就想回⾝。"但是顶上还有更奇的景致哩。"她的朋友又劝说。这时她的⾐服已半嘲,但她已放弃反抗,所以依旧跟着别人上去。最后,她们已达山顶,四围只见一片云雾,和天边隐约可见的山峰。"但这里实在没有什么可看啊。"她责问说。"对了,我们特为上来看虚无一物的。"她的国中朋友回答她说。 观看景物和观看虚无,有极大的区别。有许多特去观看景物的,其实并没有看到什么景物,但有许多去观看虚无的倒反而能看到许多事物。我每听到一位作家到外国去"搜集新著作的资料"时,总在暗暗地好笑,难道他的本乡本国中,其人情和风俗上已没有了可供他采集的资料吗?难道他的论文资料竟已穷尽吗?纺织区难道是太缺乏浪漫 ![]() 依金圣叹之说,两者是相同的。旅行者所必须的行具就是如他在著名的剧曲《西厢记》的评语中所说:" ![]() 世间游记,而知世真无善游人也。夫善游之人也者,其于天下之-切海山方狱,洞天福地,固不辞千里万里,而必一至以尽探其奇也。然其 ![]() ![]() 今夫以造化之大本领、大聪明、大气力而忽然结撰而成一洞天、一福地,是真骇目惊心之事,不必人道也。然我每每谛视天地之间随分一鸟、一盆、-花、一草,乃至鸟之-⽑、鱼之一鳞、花之-瓣、草之-叶,则初未有不费彼造化者之大本领、大聪明、大气力而后结撰而得成名者也。谚云:"狮子搏象用全力,搏兔亦全力。"彼造化者则直然矣。生洞天福地用全力,生随分之一鸟、一鱼、一盆、-花、一草,以至一⽑、一鳞、一瓣、一叶,殆无不用尽全力。由是言之,然则世间之所谓骇目惊心之事,固不必定至于洞天福地而后有此,亦为信然也。 抑即所谓洞天福地也者,亦尝计其云:如之何结撰也哉?庄生有言:"指马之百体非马,而马系前者,立其百体而谓之马也。"比于大泽,百材皆度;现乎大山,⽔石同坛。夫人诚知百材万木,杂然同坛之为大泽大山,而其于游也,斯庶几矣。其层峦绝,则积石而成,是穹窿也;其飞流悬瀑,则积泉而成,是灌输也。果石石而察之,殆初无异于一拳者也;试泉泉而寻之,殆初无异于细流者也。且不直此也,老氏之言曰:"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直以为器,当其无,有嚣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然则一一洞天福中间,所有回看为峰,延看为岭,仰看为壁,俯看为溪,以至正者坪,侧者坡,跨者梁,夹者涧,虽其奇奇妙妙,至于不可方物,而吾有以知其奇之所以奇,妙之所以妙,则固必在于所谓当其无之处也矣。盖当其无,则是无峰、无岭、无壁、无溪、无坪坡梁涧之地也。然而当其无斯,则真吾 ![]() ![]() 夫吾 ![]() ![]() ![]() 且人亦都不必 ![]() ![]() ![]() ![]() ![]() 斲山云:"千载以来,独有宣圣是第一善游人。其次则数王羲之。"或有征其说者,斲山云:"宣圣吾深感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之二言。王羲之吾见若⼲帖,所有字画,皆非献之所能窥也。"圣叹曰:"先生此言,疑杀天下人去也。"又斲山每语圣叹云:"王羲之若闲居家中,必就庭花逐枝逐朵,细数其须。门生执巾侍立其侧,常至终⽇都无一语。"圣叹问此故事出于何书?斲山云:"吾知之。"盖斲山奇之特如此,惜乎天下之人,不遇斲山一倾倒其风流也。 WWw.YAnDXS.cC |
上一章 中国人的生活智慧 下一章 ( → ) |
中国人的生活智慧vip未删节下载由网友提供,《中国人的生活智慧》情节富于变化、节奏流畅,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文学作品,眼袋小说网免费提供中国人的生活智慧最新清爽干净的文字章节在线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