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淬中华》情节富于变化,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小说 |
![]() |
|
眼袋小说网 > 军事小说 > 血淬中华 作者:大风 | 书号:36038 时间:2017/7/26 字数:5938 |
上一章 )上(城禁紫起云 章七十三第 下一章 ( → ) | |
辽东场战上一连串的胜利,让光绪皇帝这些⽇子心情一直特别好。当他満脸喜⾊、神采飞扬地走进景仁宮时,珍妃正和一帮宮女、小太监嬉闹,看到皇上驾到,众人忙不迭地赶紧行礼请安。 看到打扰了爱妃的玩儿兴,皇上倒有些过意不去:“朕要看看你们在玩什么游戏,继续吧!” 珍妃微笑着说:“臣妾已经尽兴了,这会儿臣妾要陪着皇上呆一会儿。” 虽然已被册封为恪顺皇贵妃,但珍妃到底没脫女孩儿家活泼的天 ![]() ![]() ![]() 一向大方的珍妃此时既有些娇羞,又感到非常⾼兴,自中⽇开战以来,皇上可是有很长时间没这样与自己调笑了。 执着珍妃的手,二人一同进⼊了寝宮,珍妃也慢慢恢复了常态。她柔声询问道:“皇上,看您満脸的喜气,又遇上什么⾼兴的事情了?” 闻听此言,光绪喜滋滋地说道:“岂只是⾼兴?朕从来都没有这么快活过!告诉你,咱们在辽东牛庄又打了一个大胜仗,这一回可是消灭倭寇五千多人啊!”“恭喜皇上、贺喜皇上!”虽然并不知道这一仗的真正意义,但珍妃亦由衷的感到⾼兴。 依旧兴致 ![]() ![]() 自甲午开战以来,军机议事从来都是争论不休。不是因为议和与抗战观点分歧,就是为了李鸿章贻误战机,给予何种处分而意见相左。为此徐用仪、孙毓汶等人还多次把状告到了老佛爷处。 此刻,军机大臣们对冯华的升迁问题亦是意见纷纭,双方引经据典各抒己见。奕訢、翁同龢、李鸿藻和文廷式等人认为冯华年轻有为战功卓著,当此家国用人之时应予破格升迁;而奕匡、世铎、徐用仪、孙毓汶和刚毅则以冯华来历不明,当过土匪为由,主张低调处理。 光绪最头疼的就是这种争论不已、无尽无休的口头官司,自己亲政以来无论办什么事都没有痛快过。他虽然早就想把徐用仪、孙毓汶这些碍事的老家伙开掉,可是由于为太后所遏制,这也只能想想罢了。 徐用仪和孙毓汶都是慈禧的心腹,在“战和问题”上他们是坚决的主和。早在中⽇宣战前,他们就认为中⽇战事一起胜负难料,只会让各列強坐山观虎斗从中渔利,因此始终反对宣战。当然,更主要的是他们已经了解了慈禧太后的真正想法:太后虽然一向对洋人没有好感,但也决不愿轻易开罪他们,尤其是在自己六十寿辰之时,她更是绝对讨厌打仗。 军机议事散去后,光绪单独留下了翁同龢。由于心烦意 ![]() ![]() ![]() ![]() 说到这里,光绪好不容易平复下来的情绪又 ![]() ![]() 在军机行走多年、且老于世故的翁同龢听到皇上负气说出的这番话,虽然感同⾝受,但仍然慎重地说道:“皇上,此事还是不能 ![]() 翁同龢自任会办军务大臣之后,因见清军**不堪再战,一直主张迅速编练一支采用西式训练的新军代替湘、淮等旧军。他认为无论是从目前的军事需要,还是从家国的长治久安,都需要马上实行新军制度,只是因种种制肘,没有得行。翁同龢主张编练新军还有更深一层的考虑:他从皇上与太后的矛盾中已经隐约感觉到皇上要想真正亲裁国政,取得与太后斗争的胜利,就必须拥有军权,手中掌握一支精锐的军队。 甲午战争前,翁同龢因⾝为帝师权参机要,同当时央中不少部院衙门的负责人以及地方督抚将军、提督都保持着密切的 ![]() ![]() ![]() 光绪刚才说的其实也是气话,如今听了师傅的一番劝告后也知道此事至关重要,万万不能鲁莽行事。他点了点头:“就按师傅所言吧!” 送走翁同龢,光绪立即吩咐执事太监备轿去颐和园… 颐和园⽟澜堂香气缥缈,慈禧太后佝偻着⾝子正在噴云吐雾般地菗着烟,虽然已经过完了六十大寿,但一向保养得非常好的她却一点儿也没有显出老态来。刚刚昅完这锅烟,执事太监来报,说庆亲王奕匡、礼亲王世铎与徐用仪、孙毓汶等军机大臣求见。 慈禧放下烟 ![]() 奕匡、世铎、徐用仪和孙毓汶四人鱼贯而⼊,一字排开跪下叩头道:“恭请太后圣安!” 慈禧拉长声音说道:“起来吧,看坐!” 待四人就座后,才不紧不慢地问道:“有什么事啊?” 庆亲王奕匡向来不抢先说话,还是徐用仪抬起头回答:“老佛爷,恭亲王、翁同龢及李鸿藻等人力主对前些⽇子接连取得三场大捷的冯华予以重任,破格迁升,而且皇上也有此意。可是臣等觉得冯华此人虽然功劳甚大,但其来历不明,又出⾝不正做过土匪,只做一般升迁就可以了,否则的话将来会对我大清的江山永固留下隐患啊!”听到这儿,慈禧没有好气儿地“哼”了一声,抢⽩道:“江山永固?倭寇都快要打进紫噤城了,你们说怎么个固法啊!现在不用冯华,还用叶志超、卫汝贵、赵怀业这样的废物?要不,你们也上前线给老佛爷真刀真 ![]() 看到慈禧发火,四个人连忙再次跪在地上叩头不已,太后不说话他们也不敢起来。过了许久,慈禧才发话:“都起来吧!” 四个人唯唯诺诺地爬起来,像四颗霜打过的茄子,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见众人都不敢再说话,慈禧才把声音放缓和,安慰道:“行啦,都别哭丧着脸了,本宮也知道你们忠心耿耿。可冯华这个人是立了大功的,你们想想关东是我朝龙兴之地,要不是他挡住了⽇本人,盛京就危险了。盛京要是丢给了⽇本人,本宮也愧对老祖宗呀!记住了,现在是用人之际,有功者不升迁、不奖赏,岂不是杜绝了贤路,让天下人寒心?” 四个人重又俯下⾝子,把脑袋磕得像捣蒜似的:“太后圣明!” 慈禧摆了摆手:“坐着说话吧!” 待他们重新⼊座,慈禧才又慢条斯理地说道:“其实也不只是皇上有这个意思,刘坤一、长顺和吴大澂等人都有密折来京,他们皆众口一词的大力举荐冯华,这些意见如何能不加以考虑?况且辽东大捷的消息已经传扬了出去,如今国全上下群情 ![]() 当初冯华就考虑过:他们的⾝世来历如果不能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将来必会影响自己兄弟三人和义勇军的发展。为此,他在义勇军走上正轨之后,没少通过贺国光给吉林将军长顺和各地相关的大大小小员官送礼,不断的将他们三人的⾝世来历灌输过去。而这些人虽然觉得有些地方尚有疑问,但既然收了人家的重礼,自然一切都没有问题。现在,这一切的布置和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挪动了一下由于久坐有些僵直的⾝体,慈禧继续说道:“托列祖列宗的福荫,天佑大清啊!闹长⽑时出了个曾国藩,回疆作 ![]() 四个人连声称是,一起说道:“恭喜太后,洪福齐天,福星⾼照!” 面带微笑的慈禧摆了摆手,略作沉昑后又接着说:“你们说得也不是全无道理,俗话说‘小心驶得万年船’,这冯华一则年轻,二则嘛…到底是留过洋的人,不比你们这些老臣子,须有个老成持重,知 ![]() 下边坐着的几个人都是老狐狸了,哪里还不明⽩这些话的弦外之音,徐用仪抢先说道:“太后见教得是,臣等再多思考一下,考虑一个圆満的处理方案。” 慈禧刚笑着点了点头,就看见庆亲王有些犹豫地接口说道:“太后,按照防军、练军组建的规矩,兵将自召自选,兵部无权过问啊!”看着这位脑筋不知道转个弯儿的王爷,慈禧皱了皱眉头道:“你们几人看着办吧!” 几个人都明⽩,太后的话已经点透,无需再多言,当下四人一齐叩头退出。 庆亲王等四人刚走了一小会儿,传门太监又来报,说是皇上驾到。慈禧听了一愣,忙让人通报请皇上进来。 门外传来光绪响亮的声音:“子臣叩请亲爸爸吉祥!” 慈禧不冷不热地说道:“皇上辛苦了,看坐吧!” “谢亲爸爸!” “皇上这个时辰过来可是有急事?” 刚坐稳了的光绪欠起⾝子,把一摞奏折送到慈禧面前说道:“主要是有一些重要的奏折还需要亲爸爸过目定夺。” 听了这话,慈禧心里很是舒服:看来他心里还是有我,遇到大事不敢自己独断做主,必要请示我才敢做。不过,她嘴上却装着很不在意的样子说:“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呀?皇上自己决定然后报到⺟后这里就是了,非得皇上跑这么远的路到⺟后这里垂问?” “人员的任命升迁事关家国 ![]() 为了打消慈禧的疑心,光绪按照与翁同龢提前商量好的办法将这件事的决定权彻底 ![]() 先点了点头,然后慈禧拿起几卷奏折随手翻了翻说道:“这件事我知道了,赏罚分明是应该的。让军机处好好议一议,务必要人尽其才,不可让刚振奋起来的士气,再低落下去。” “是,子臣知道了。”光绪恭敬地说道。 颐和园⽟澜堂中一时间气氛异常的融洽,随后两个人谈论的一些轻松话题,让光绪和慈禧不时的发出两声轻笑,这些⽇子本有些冷淡的⺟子关系又好似恢复到了从前… 与慈禧共用过晚膳后,辰光已迟。面带着微笑光绪回到了景仁宮,珍妃赶忙奔出来 ![]() 光绪笑道:“当然可以了!卿卿,朕可有事情瞒过你吗?” “人家知道皇上是最疼臣妾的嘛!”珍妃撒娇地说道。 二人并肩坐下后,光绪轻轻揽住珍妃的纤纤细 ![]() 珍妃噘了噘小嘴道:“您是皇上,连迁升员官的事都做不了主?” 光绪解释说:“不是的,徐用仪、孙毓汶都是太后的人,在这件事情上一直作梗。本来朕是想一纸手诏就解决了,是翁师傅劝朕谨慎行事,师傅说这样的事情太后也未见得就会阻拦,何必非要硬对着⼲,现在一看果真如此。师傅是老成持重之人,有他在朕⾝边时常提醒,朕今后会少犯很多的错误。” ![]() 看了看条案上的座钟,珍妃说道:“皇上快去毓庆宮吧,别让翁师傅久等,否则师傅会笑话皇上‘从此君王不早朝’,臣妾可担当不起!若再让太后知道,准会说我是‘狐媚偏能惑主’的!” 光绪笑道:“好啊,朕不早朝要晚朝,晚朝后我倒要看一看你这个小狐狸精是怎样惑主的?” 在毓庆宮的书房里,光绪和翁同龢为了冯华的擢升问题再次进行了细致的谋划。两个人在灯下娓娓而谈,一如往昔师徒二人在书房中的授读岁月。 听到翁同龢同自己探讨究竟将冯华任命到何处,光绪沉思了一下后说道:“师傅的意思,可是想让冯华离京师近一点儿或者能镇守一方要地?” 眼见皇上成 ![]() “能留在直隶是最好的,不过想放到京师附近恐怕很难办到;放到辽东吧,按祖宗的规矩东北又不设总兵,这可如何是好呢?”光绪从小对师傅依赖惯了,遇到事情总想听听师傅的主意。 翁同龢早已 ![]() ![]() 光绪闻言大喜:“对呀!朕就封冯华为新设置的临榆镇总兵,进可威慑辽东,退可护卫京畿。好办法,好办法呀!” wWw.yAnDxS.CC |
上一章 血淬中华 下一章 ( → ) |
血淬中华vip未删节下载由网友提供,《血淬中华》情节富于变化、节奏流畅,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文学作品,眼袋小说网免费提供血淬中华最新清爽干净的文字章节在线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