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情节富于变化,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小说 |
![]() |
|
眼袋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北史 作者:李大师、李延寿 | 书号:10199 时间:2017/3/26 字数:25341 |
上一章 二十三卷 下一章 ( → ) | |
崔光子劼弟子鸿 崔亮从弟光韶 叔祖道固 崔光,清河人,本名孝伯,字长仁,孝文赐名焉。祖旷,从慕容德南度河,居 青州之时⽔。慕容氏灭,仕宋为乐陵太守。于河南立冀州,置郡县,即为东清河鄃 人。县分易,更为南平原贝丘人也。⽗灵延,宋长广太守,与宋冀州刺史崔道固共 拒魏军。慕容⽩曜之平三齐,光年十七,随⽗徙代。家贫好学,昼耕夜诵,佣书以 养⽗⺟。 太和六年,拜中书博士、著作郞,与秘书丞李彪参撰国书,再迁给事⻩门侍郞。 甚为孝文所知待,常曰:“孝伯才浩浩如⻩河东注,固今⽇之文宗也。”以参赞迁 都谋,赐爵朝 ![]() 宣武即位,正除侍中。初,光与李彪共撰国书,太和之末,彪解著作,专以史 事任光。彪寻以罪废。宣武居谅闇,彪上表求成《魏书》,诏许之,彪遂以⽩⾐于 秘书省著述。光虽领史官,以彪意在专功,表解侍中、著作以让彪。宣武不许。迁 太常卿,领齐州大中正。 正始元年夏,有典事史元显献四⾜四翼 ![]() 臣谨案《汉书-五行志》宣帝⻩龙元年,未央殿路軨中雌 ![]() ![]() ![]() ![]() ![]() ![]() ![]() ![]() ![]() ![]() ![]() 臣闻灾异之见,皆所以示吉凶。明君睹之而惧,乃能招福,闇主视之弥慢,所 用致祸。《诗》、《书》、《舂秋》、秦、汉之事多矣,此皆陛下所观者。今或有 自 ![]() ![]() ![]() ![]() 帝览之大悦。后数⽇而茹皓等并以罪失伏法,于是礼光逾重。 二年八月,光表曰:“去二十八⽇,有物出于太朽之西序,敕以示臣。臣案其 形,即《庄子》所谓‘蒸成菌’者也。又云‘朝菌不终晦朔’。雍门周所称“磨萧 斧而伐朝菌”指言蒸气郁长,非有 ![]() ![]() ![]() 四年,除中书舍人。永平元年秋,将诛元愉妾李氏,群官无敢言者。敕光为诏, 光逡巡不作,奏曰:“伏闻当刑元愉妾李,加之屠割。妖惑扇 ![]() ![]() 延昌元年,迁中书监,侍中如故。二年,宣武幸东宮,召光与⻩门甄琛、广 ![]() 四年正月,宣武夜崩,光与侍中、领军将军于忠 ![]() ![]() 初,永平四年,以⻩门郞孙惠蔚代光领著作。惠蔚首尾五岁,无所厝怀。至是, 尚书令、任城王澄表光宜还史任。于是诏光还领著作,迁特进。以奉 ![]() ![]() ![]() 时灵太后临朝,每于后园亲执弓矢,光乃表上中古妇人文章,因以致谏。是秋, 灵太后频幸王公第宅,光表谏曰:“《礼记》云:诸侯非问疾吊丧,⼊诸臣之家, 谓之君臣为谑。不言王后夫人,明无适臣家之义。夫人⽗⺟在,有时归宁;亲没, 使卿大夫聘。《舂秋》纪陈、宋、齐之女并为周王后,无适本国之事。是制深于士 大夫。许嫁唁兄,又义不得,卫女思归,以礼自抑,《载驰》、《竹竿》所为作也。 汉上官皇后将废昌邑,霍光外祖也,亲为宰辅,后犹御武帷以接群臣,示男女之别, 国之大节。伯姬待姆,安就炎燎;樊姜候命,忍赴洪流。《传》皆缀集,以垂来训。 昨轩驾频出,幸冯翊君、任城王第。虽渐中秋,余热尚蒸。衡盖往还,圣躬烦倦。 左右仆侍,众过千百,扶卫跋涉,袍钾在⾝。昔人称陛下甚乐,臣等至苦,或其事 也。但帝族方衍,勋贵增迁,祗请遂多,将成彝式。陛下遵酌前王,贻厥后矩,天 下为公,亿兆己任。专荐郊庙,止决大政,辅神养和,简息游幸,则率土属赖,令 生仰悦矣。” 神⻳元年,光表曰:“寻石经之作,起自炎刘,昔来虽屡经戎 ![]() ![]() ![]() 二年八月,灵太后幸永宁寺,躬登九层佛图。光表谏曰:“伏见亲升上级,伫 跸表刹之下,祗心图构,诚为福善,圣躬⽟趾,非所践陟。臣庶恇惶,窃谓未可。” 九月,灵太后幸嵩山佛寺,光上表谏,不从。 正光元年冬,赐光几杖⾐服。二年舂,明帝亲释奠国学,光执经南面,百寮陪 列。司徒、京兆王继频上表以位让光。四月,以光为司徒,侍中、国子祭酒、领著 作如故。光表固辞,历年终不肯受。 八月,获秃鹙于宮內,诏以示光。光表曰:“此即《诗》所谓‘有鹙在梁’。 解云“秃鹙也”贪恶之鸟,野泽所育,不应⼊于殿廷。昔魏氏⻩初中,有鹈鹕集 于灵芝池,文帝下诏,以曹恭公远君子,近小人,博求贤俊,太尉华歆由此逊位而 让管宁者也。臣闻野物⼊舍,古人以为不善。是以张臶恶任,贾谊忌鵩。鹈鹕暂 集而去,前王犹为至诚,况今亲⼊宮噤,为人所获,方被畜养,晏然不以为惧。准 诸往义,信有殊矣。饕餮之禽,必资鱼⾁,菽麦稻粱,时或飡啄,一食之费,容过 斤镒。今舂夏 ![]() ![]() 冬,诏光与安丰王延明议定服章。三年六月,诏光乘步挽至东西上阁。九月, 进位太保,光又固辞。光年耆多务,病疾稍增。而自強不已,常在著作,疾笃不归。 四年十月,帝亲临光疾,诏断宾客,中使相望,为止声乐,罢诸游眺,拜长子励为 齐州刺史。十一月,疾甚,敕子侄等曰:“吾荷先帝厚恩,位至于此,史功不成, 殁有遗恨。汝等速可送我还宅。”气力虽微,神明不 ![]() ![]() 初,光太和中依宮商角徵羽本音而为五韵诗,以赠李彪。彪为十二次诗以报光。 光又为百三郡国诗以答之。国别为卷,为百三卷焉。 光宽和慈善,不忤于物,进退沈浮,自得而已。常慕胡广、⻩琼为人,故为气 概者所不重。始领军于忠,以光旧德,事之。元叉于光亦深宗敬。及郭祚、裴植见 杀,清河王怿遇祸,光随时俯仰,竟不匡救,于是天下讥之。自从贵达,罕所申荐, 曾启其女婿彭城刘敬徽,云敬徽为荆州五陇戍主,女随夫行,常虑寇抄,南北分张, 乞为徐州长兼别驾,暂集京师。明帝许之。时人比之张禹。光初为⻩门则让宋弁; 为中书监让汝南王悦;为太常让刘芳;为少傅让元晖、穆绍、甄琛;为国子祭酒让 清河王怿、任城王澄;为车骑、仪同让江 ![]() 崇信佛法,礼拜读诵,老而逾甚。终⽇怡怡,未曾恚忿。曾于门下省昼坐读经, 有鸽飞集膝前,遂⼊于怀。缘臂上肩,久之乃去。道俗赞咏诗颂者数十人。每为沙 门、朝贵请讲《维摩》、《十地经》,听者常数百人。即为二经义疏三十余卷,识 者知其疏略。凡所为诗赋铭赞诔颂表启数百篇,五十余卷,别有集。 光子励,字彦德。器学才德,最有⽗风。举秀才,中军彭城王参军、秘书郞中, 以⽗光为著作,固辞不拜。后除中书侍郞。领军将军元叉为明堂大将,以励为长史。 与从兄鸿俱有名于世。⽗光疾甚,拜征虏将军、齐州刺史。侍⽗疾,⾐不解带;及 薨,孝明每加存慰。光葬本乡,诏遣主书张文伯宣吊。孝昌元年,除太尉长史,袭 ⽗爵。建义初,遇害河 ![]() 劼字彦玄,少清虚寡 ![]() ![]() 初,和士开擅朝,曲求物誉,诸公因此颇为弟子⼲禄。世门之胄。多处京官, 而劼二子拱、捴并为外任。弟廓之从容谓劼曰:“拱幸得不凡,何不在省府中清华 之所,而并出外籓?”劼曰:“立⾝来,聇以言自达。今若进兒,与⾝何异!”卒 无所求。闻者莫不叹服。劼常恨魏收书, ![]() 光弟敬友,本州从事。颇有受纳,御史案之。乃与守者俱逃。后除梁郡太守, 会遭所生忧,不拜。敬友精心佛道,昼夜诵经,免丧之后,遂菜食终⾝。恭宽接下, 修⾝厉节。自景明已降,频岁不登,饥寒请丐者,皆取⾜而去。又置逆旅于肃然山 南大路之北,设食以供行者。卒于家。弟子鸿。 鸿字彦鸾,少好读书,博综经史,稍迁尚书都兵郞中。诏太师、彭城王勰以下 公卿朝士儒学才明者三十人,议定律令于尚书上省,鸿与光俱在其中,时论荣之。 后为三公郞中,加员外散骑常侍。 延昌二年,将大考百寮,鸿以考令于体例不通,乃建议曰:“窃惟昔者为官求 才,使人以器,黜陟幽明,扬清 ![]() ![]() 三年,鸿以⽗忧解任,甘露降其庐前树。十一月,宣武以本官征鸿。四年,复 有甘露降其京兆宅之庭树。后迁中散大夫、⾼ ![]() 光撰魏史,徒有卷目,初未考正,阙略尤多,每云:“此史会非我世所成,但 须记录时事,以待后人。”临薨,言鸿于孝明。五年,诏鸿以本官修缉国史。孝昌 初,拜给事⻩门侍郞,寻加散骑常侍、齐州大中正。鸿在史甫尔,未有所就。寻卒, 赠镇东将军、度支尚书、青州刺史。 鸿弱冠便有著述志。见晋、魏前史,皆成一家,无所措意。以刘元海、石勒、 慕容俊、苻健、慕容垂、姚苌、慕容德、赫连屈孑、张轨、李雄、吕光、乞伏国仁、 秃发乌孤、李皓、沮渠蒙逊、冯跋等并因世故,跨僭一方,各有国书,未有统一, 鸿乃撰为《十六国舂秋》,勒成百卷,因其旧记,时有增损褒贬焉。鸿二世仕江左, 故不录僭晋、刘、萧之书,又恐识者责之,未敢出行于外。宣武闻其撰录,遣散骑 常侍赵邕诏鸿曰:“闻卿撰定诸史,甚有条贯,便可随成者送至,朕当于机事之暇 览之。”鸿以其书有与国初相涉,言多失体,且既讫,不奏闻。鸿后典起居,乃妄 载其表曰: 臣闻帝王之兴也,虽诞应图箓,然必有驱除,盖所以翦彼厌政,成此乐推。故 战国纷纭,年过十纪,而汉祖夷殄群豪,开四百之业。历文、景之怀柔蛮夏,世宗 之奋扬威武,始得凉、朔同文,、越一轨。于是谈、迁感汉德之盛,痛诸史放绝, 乃钤括旧书,著成《太史》,所谓缉兹人事,光彼天时之义也。 昔晋惠不竞,华戎 ![]() 自晋永宁以后,虽所在称兵,竞自尊树,而能建邦命氏,成为战国者,十有六 家。善恶兴灭之形,用兵乖会之道,亦⾜以垂之将来,昭明劝戒。但诸史残缺,体 例全亏,编录纷谬,繁略失所,宜审正同异,定为一书。诚知敏谢允南,才非承祚, 然《国志》、《史考》之美,窃亦辄所庶几。始自景明之初,搜集诸国旧史,属迁 京甫尔,率多分散,求诸公私,驱驰数岁。及臣家贫禄微,唯任孤力,至于书写所 资,每不周接。暨正始元年,写乃向备。谨于吏案之暇,草构此书,区分时事,各 系本录。稽以长历,考诸旧志,删正差谬,定为实录,商较大略,著《舂秋》百篇。 至三年之末,草成九十五卷。唯常琚所撰李雄⽗子据蜀时书,寻访不获,所以未及 善成。辍笔私求,七载于今。此书本江南撰录,恐国中所无,非臣私力所能终得。 其起兵僭号,事之始末,乃亦颇有,但不得此书,惧简略不成。久思陈奏,乞敕缘 边求采,但愚 ![]() 臣又别作《序例》一卷、《年志》一卷,仰表皇朝统括大义,俯明愚臣著录微 体。徒窃慕古人立言美意,文致疏鄙,无一可观,简御之⽇,伏深惭悸。 鸿意如此。自正光以前,不敢显行其书。自后以其伯光贵重当朝,知时人未能 发明其事,乃颇传读。然鸿经综既广,多有违谬。至道武天兴二年,姚兴改号鸿始, 而鸿以为改在元年;明元永兴二年,慕容超禽于广固,鸿又以为在元年;太常二年, 姚泓败于长安,而鸿亦以为灭在元年。如此之失,多不考正。 子子元,秘书郞。后永安中,乃奏其⽗书,称:“臣亡考散骑常侍、⻩门侍郞、 前将军、齐州大中正鸿,正始之末,任属记言,撰缉余暇,乃刊著赵、燕、秦、夏、 西凉、乞伏、西蜀等遗载,为之赞序,褒贬评论。先朝之⽇,草构悉了,唯有李雄 蜀书,搜索未获,阙兹一国,迟留未成。去正光三年,购访始得,讨论适讫,而先 臣弃世。凡十六国,名为《舂秋》,一百二卷,近代之事,最为备悉。未曾奏上, 弗敢宣流。今缮写一本,敢以仰呈,乞蔵秘阁,以广异家。”子元后谋反,事发逃 窜,会赦免,寻为其叔鹍所杀。 光从祖弟长文,字景翰。少亦徙于代都,聪敏有学识。永安中,累迁平州刺史, 以老还家,专读佛经,不关世事。卒,赠齐州刺史,谥曰贞。子懋,字德林,徐州 征东府长史。 长文从弟庠,字文序,有⼲用。为东郡太守,元颢寇 ![]() 光族弟荣先,字隆祖。涉历经史,州辟主簿。子铎,有文才,位中散大夫。铎 弟觐,羽林监。 崔亮,字敬儒,清河东武城人,魏中尉琰之后也。⾼祖琼,为慕容垂车骑属。 曾祖辑,南徙青州,因仕宋为太山太守。祖修之,清河太守。⽗元孙,尚书郞。青 州刺史沈文秀之叛,宋明帝使元孙讨之,为文秀所害。亮⺟房携亮依其叔祖冀州刺 史道固于历城,及慕容⽩曜平三齐,內徙桑乾为平齐人。时年十岁,常依季⽗幼孙。 居贫,佣书自业。 时陇西李冲当朝任事,亮族兄光往依之,谓亮曰:“安能久事笔砚而不往托李 氏也?彼家饶书,因可得学。”亮曰:“弟妹饥寒,岂容独 ![]() ![]() ![]() ![]() ![]() ![]() 孝明亲政,迁给事⻩门侍郞,仍兼吏部郞,领青州大中正。亮自参选事,垂将 十年,廉慎明决,为尚书郭祚所委,每云:“非崔郞中选事不办。”寻除散骑常侍, 仍为⻩门。迁度支尚书,领御史中尉。⽩迁都之后,经略四方,又营洛邑,费用甚 广。亮在度支,别立条格,岁省亿计。又议修汴、蔡三渠以通边运,公私赖焉。 侍中、广平王怀以⺟弟之亲,左右不遵宪法,敕亮推究。宣武噤怀不通宾客者 久之。后因宴集,怀侍亲使忿, ![]() ![]() 除安西将军、雍州刺史。城北渭⽔浅不通船,行人艰阻。亮谓寮佐曰:“昔杜 预乃造河梁,况此有异长河,且魏、晋之⽇,亦自有桥。吾今决 ![]() ![]() ![]() ![]() 孝明初,出为定州刺史。梁左游击将军赵祖悦率众据硖石,诏亮假镇南将军, 齐王萧宝夤镇东将军,章下王融安南将军,并使持节,督诸军以讨之。灵太后劳遣 亮等,赐戎服杂物。亮至硖石,祖悦出城逆战,大破之。祖悦复于城外置二栅, ![]() 灵太后赐亮玺书曰:“硖石既平,大势全举,淮堰孤危,自将奔遁。若仍敢游 魂,此当易以立计。禽翦蚁徒,应在旦夕。将军推毂所冯,亲对其事,处分经略, 宜共协齐,必令得扫 ![]() 李平部分诸军,将⽔陆兼进,以讨堰贼。亮违平节度,以疾请还,随表而发。 平表亮辄还京,失乘胜之机,阙⽔陆之会,今处亮死,上议。灵太后令曰:“亮去 留自擅,违我经略,虽有小捷,岂免大咎。但吾摄御万机,庶兹恶杀,可特听以功 补过。”及平至,亮与争功噤中,形于声⾊。 寻除殿中尚书,迁吏部尚书。时羽林新害张彝之后,灵太后令武官得依资⼊选。 员官既少,应选者多,前尚书李韶循常擢人,百姓大为怨。亮乃奏为格制,不问士 之贤愚,专以停解⽇月为断,虽复官须此人,停⽇后者终不得。庸才下品,年月久 者灼然先用。沈滞者皆称其能。亮外甥司空谘义刘景安书规亮曰:“殷、周以乡塾 贡士,两汉由州郡荐才,魏、晋因循,又置中正。谛观在昔,莫不审举,虽未尽美, ⾜应十收六七。而朝廷贡才,止求其文,不取其理。察孝廉唯论章句,不及治道; 立中正不考人才行业,空辨氏姓⾼下。至于取士之途不溥,沙汰之理未精。而舅属 当铨衡,宜须改张易调。如何反为停年格以限之,天下士子谁复修厉名行哉?”亮 答书曰: 汝所言乃有深致。吾乘时徼幸,得为吏部尚书。当其壮也,尚不如人,况今朽 老,而居帝难之任。常思同升举直,以报明主之恩;尽忠竭力,不为贻厥之累。昨 为此格,有由而然。今已为汝所怪,千载之后,谁知我哉!可静念吾言,当为汝论 之。 吾兼正六为吏部郞,三为尚书,铨衡所宜,颇知之矣。但古今不同,时宜须异。 何者?昔有中正品其才第,上之尚书,尚书据状,量人授职,此乃与天下群贤共爵 人也。吾谓当尔之时,无遗才、无滥举矣,而当犹云十收六七。况今⽇之选,专归 尚书,以一人之鉴,照察天下,刘毅所云一吏部、两郞中而 ![]() ![]() 昔子产铸刑书以救敝,叔向讥之以正法,何异汝以古礼难权宜哉?仲尼云: “德我者《舂秋》,罪我者亦《舂秋》。”吾之此指,其由是也。但令当来君子, 知吾意焉。 后甄琛、元修义、城 ![]() 历侍中、太常卿、左光禄大夫、尚书右仆 ![]() ![]() ![]() ![]() 亮在雍州,读《杜预传》,见其为八磨,嘉其有济时用,遂教人为碾。及为仆 ![]() 士安历尚书北部郞,卒于谏议大夫,赠左将军、光州刺史。无子,弟士和以子 乾亨继。乾亨,武定中,尚书都兵郞中。 士和初为司空主簿。萧宝夤之在关中,⾼选寮佐,以为都督府长史。时莫折念 生遣使诈降,宝夤表士和兼度支尚书为陇右行台,令⼊秦慰抚,为念生所害。 士泰历给事中、司空从事中郞、谏议大夫、司空司马。明帝末,荆蛮侵斥,以 士泰为龙骧将军、征蛮别将。事平,以功赐爵五等男。建义初,遇害于河 ![]() 肇师少时疏放,长遂变节,更成谨厚。涉猎经史,颇有文思。天平初,以通直 散骑侍郞为尉劳青州使,至齐州界,为土贼崔迦叶等拘, ![]() ![]() 亮弟敬默,奉朝请,卒于征虏长史,赠南 ![]() 敬默弟敬远,以其 ![]() 光韶,亮从⽗弟也。⽗幼孙,太原太守。光韶事亲以孝悌。初除奉朝请,光韶 与弟光伯孪生, ![]() ![]() 光韶 ![]() ![]() ![]() ![]() 寻征辅国将军,再迁廷尉卿。秘书监祖莹以赃罪被劾。光韶必 ![]() ![]() ![]() 光韶博学強辩,尤好理论,至于人伦名教,得失之间,榷而论之,不以一毫假 物。家⾜于财,而 ![]() 刺史元弼前 ![]() 光韶以世道屯邅,朝廷屡变,闭门却扫,吉凶断绝。诫子孙曰:“吾自谓立⾝ 无惭古烈,但以禄命有限,无容希世取进。在官以来,不冒一级,官虽不达,经为 九卿。且吾平生素业,⾜以遗汝,官阀亦何⾜言也。吾既运薄,便经三娶,而汝之 兄弟各不同生。合葬非古,吾百年之后,不须合也。然赠谥之及,出自君恩,岂容 子孙自求之也?勿须求赠。若违吾志,如有神灵,不享汝祀。吾兄弟自幼及老,⾐ 服饮食未尝一片不同,至于兒女官婚,荣利之事,未尝不先以推弟。弟顷横祸,权 作松榇,亦可为吾作松棺,使吾见之。”卒,年七十一。孝静初,侍中贾思申启, 称述光韶,诏赠散骑常侍、骠骑将军、青州刺史。 光韶弟光伯。为青州别驾,后以族弟休临州,申牒求解。尚书奏:“案《礼》: 始封之君,不臣诸⽗、昆弟;封君之子,臣昆弟,不臣诸⽗;封君之孙,得尽臣。 计始封之君,即是世继之祖,尚不得臣,况今刺史既非世继,而得行臣吏之节,执 笏称名者乎?检光伯请解,率礼不愆,谓宜许遂。”灵太后令从之。寻除北海太守, 有司以其更満,依例奏代。明帝诏曰:“光伯自莅海沂,清风远著,兼其兄光韶复 能辞荣侍养,兄弟忠孝,宜有甄录,可更申三年,以广风化。”后历太傅谘议参军。 节闵帝时,崔祖螭、张僧皓起逆,攻东 ![]() ![]() ![]() 道固字季坚,其⺟卑 ![]() ![]() ![]() ![]() 宋明帝立,徐州刺史薛安都与道固等立废帝子业弟子勋,败乃归魏。献文帝以 为南冀州刺史、清河公。宋明帝遣说道固,以为徐州刺史,复归宋。 皇兴初,献文诏征南大将军慕容⽩曜讨道固,道固面缚请罪。⽩曜送赴都,诏 恕其死。乃徙齐土望共道固守城者数家百于桑乾,立平齐郡于平城西北北新城,以 道固为太守,赐爵临淄子。寻徙居京城西南二百余里旧除馆之西。延兴中卒,子景 徽袭爵。 初,道固之在客邸,与薛安都、毕众敬邻馆,时以公集相见。本既同由武达, 颇结寮旧。时安都志已衰朽,于道固疏略,而众敬每尽殷勤。道固谓刘休宾、房法 寿曰:“古人云:“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安都视人,殊自萧索,毕固依依也。” 景徽字文睿,卒于平州刺史,谥曰定。子休纂袭爵。 道固兄曰连子僧祐。僧深坐兄僧祐与沙门法秀谋反,徙薄骨律镇。后位南青州 刺史。元 ![]() 僧深从弟和,位平昌太守。家巨富而 ![]() ![]() 论曰:崔光风素虚远,学业深长,孝文归其才博,许其大至,明主固知臣也。 历事三朝,师训少主,不出宮省,坐致台傅,斯亦近世之所希有。但顾怀大雅,托 迹中庸,其于容⾝之讥,斯乃胡广所不免也。鸿博综古今,立言为事,亦才志之士 乎。崔亮既明达从事,动有名迹,于断年之选,失之逾远,救弊未闻,终为国蠹, 无苟而已,其若是乎。光韶居雅仗正,有国士之风矣。 部分译文 崔光,清河人,原名叫孝伯,字长仁,这是孝文帝赐给他的名字。祖⽗崔旷跟随慕容德南渡⻩河,住在青州的时⽔。慕容氏败亡,崔旷⼊仕南朝任宋国乐陵太守。宋在⻩河南边建立冀州,设置郡县,他便成了东清河俞阝地人。崔光的⽗亲崔灵廷任宋的长广太守,与宋冀州刺史崔道固共同抗拒魏军。慕容⽩曜平定三齐之地,崔光十七岁,随⽗亲迁至代。家里贫穷,却酷好学习。⽩天耕地,夜晚读书。后来,靠教书赡养⽗⺟。 太和六年(482),崔光任中书博士、著作郞,与秘书丞李彪参与修撰国书,又升任给事⻩门侍郞,很被孝文帝信任。孝文帝曾称赞他说“:崔光的才学浩浩 ![]() ![]() ![]() ![]() 宣武帝即位,任他为侍中。他与李彪一起撰写国书。太和末年,李彪被解除著作的职务,朝廷专门把写史的事 ![]() 正始元年(504),典事史元显将一只长了四只爪、四个翅膀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听说自然灾异的显现,都可以昭示朝廷家国的吉与凶。圣明的君主看了就会戒惧,因而能化祸为福;昏愦的君主看了不以为然,所以导致祸患降临。《诗经》、《书经》、《舂秋》以及秦、汉以来的典籍中记载这一类的事情,都是陛下您所了解的。今天,如果有人由卑 ![]() ![]() ![]() ![]() ![]() 宣武帝看了十分⾼兴,于是,对崔光更加倚重。 正始二年(505)八月,崔光又上表说“:野树长在宮廷,野鸟飞⼊庙堂,古人认为是衰落灭亡的景象。惧怕灾祸的到来,因而修德齐政,都可以化凶为吉。东南边境尚未平静,战火仍没有停息,京畿一带大旱多时,民人疲劳,万物凋敝,没有比这更严重的。百姓们承受天子的养育,应该对他们体恤怜爱。希望陛下您要追思殷代二位帝王感应天变的做法,躬⾝诚意,⾰新政治。那么,我大魏的基业就可以永远昌盛。” 正始四年,任中书舍人。永平元年(508)秋,朝廷将诛杀元愉的妾李氏,群臣没有人敢替她求情的,朝廷命崔光起草诛杀李氏的诏书,他犹豫很久没有动笔,奏报朝廷说:“我听说要处决元愉的妾李氏,她妖言惑众,煽 ![]() 延昌二年(513),宣武帝到东宮,召见崔光与⻩门甄琛、广 ![]() 延昌四年(515)正月,宣武帝在一天晚上去世。崔光与侍中、领军将军于忠到东宮 ![]() 永平四年(511),朝廷曾经让⻩门郞孙惠蔚代替崔光任著作,孙惠蔚前后五年没有任何举措。至此,尚书令、任城王元澄上表奏请让崔光重新担任史官职务。于是,朝廷下诏仍让崔光任史职,升任为特进。因奉 ![]() ![]() ![]() 当时,灵太后临朝掌管家国大政,却经常在宮廷的后园拉弓 ![]() 神⻳元年(518),崔光上表请求修补破损的石鼓经。朝廷同意,后因灵太后被废黜,便停止了。 神⻳二年八月,灵太后到永宁寺,亲自登上佛塔上层,崔光上表劝阻。九月,灵太后要到嵩山佛寺去,崔光上表劝谏,太后没有采纳。 正光元年(520)冬,朝廷赐给崔光矮桌、拐杖和⾐服。二年舂天,孝明帝在国学举行释奠大礼,崔光拿着经书面南而立,百官陪着站在两旁。司徒、京兆王元继多次上表请求将自己的职位让给崔光。四月,朝廷命崔光为司徒,侍中、国子监祭酒、领著作的职务不变。他上表坚决推辞,过了一年也不肯接受。 这年八月,有人在宮內抓获一只秃鹫,朝廷下诏问崔光这象征着什么,崔光上表说“:秃鹫,是贪婪而又凶恶的鸟,在荒野大泽中生长,不应该飞到宮廷中。过去,晋魏⻩初年间,有鹈鹕飞集在灵芝池,文帝下诏书认为曹恭公疏远君子,亲近小人。因而向天下寻求贤明杰出的人才。太尉华歆因此罢职,让管宁接替他的职务。我听说在野外生活的动物进⼊房舍,古人认为不吉祥。所以,张王存厌恶任鸟,贾谊忌讳鹕。鹈鹕暂时聚集而很快又飞去,前代帝王还引以为戒,何况现在秃鹫飞⼊宮中,被人擒获,正被饲养,安然闲静,毫不惧怕。和过去的情况相比较,真特殊啊!贪婪的禽类,一定靠吃鱼⾁生活,⾖麦稻米,有时也会啄食。吃一次的耗费,就有一斤多粮食和⾁类。今年舂夏⼲旱,⾕价上涨。贫穷之家都面有菜⾊。陛下为天下百姓的⽗⺟,对他们抚爱备至,怎么能够抛开人不管而去养鸟,留意于这个形貌丑陋,声音刺耳的家伙呢?”孝明帝看到奏章十分⾼兴,将这只鸟放回沼泽中。 崔光年纪⾼迈而又政务繁巨,疾病渐渐增加,而却自強不息。经常在史馆写作,病重了也不回去。正光四年(523)十月,孝明帝亲自探望他的疾病,下诏停止他接待宾客,不断派宦官去问候。为此,还停止了宮廷中的音乐歌唱,不再游览观光。又封崔光的长子崔励为齐州刺史。十一月,崔光病情加剧,对他的子侄们说“:我蒙受先帝的厚恩大德,有了今天很⾼的职位,史书没有写成,死了也留有遗憾。你们赶快把我接回家去。”气力虽然微弱,但神志却很清醒,到了家里就去世了,享年七十三岁。孝明帝听到死讯后,悲哀得痛哭流涕,一趟又一趟派宦官去他家里。又亲自去祭奠,抚着崔光的尸体,大放悲声。车驾回宮的路上,也一直痛哭不止。因为过于悲哀,饭量大为减少,一说起话来,都因追忆崔光而伤心。每来到崔光为他讲学的地方,就改变容⾊,悲怆地哀悼。谥号文宣。出殡那天,孝明帝在建舂门外设祭,一看到灵车到来就伤心 ![]() 崔光待人宽厚慈爱,不与任何人和事相牛氐牾,进退沉浮,平心处置,不以为意。曾经仰慕胡广、⻩琼的为人,因而,被提倡气节的人所轻视。当初,领军于忠,因崔光与他有旧⽇的恩德,所以倾附于他;元叉对崔光也很敬重。郭祚、裴植被杀,清河王元怿遇到灾祸,崔光随时改态变度,不对他们匡救帮助,于是,被天下人所讥笑。他自从得到⾼官重爵后,很少再推荐别人。他曾向朝廷启奏过自己的女婿、彭城人刘敬徽的事,说敬徽在荆州五陇担任守将,女儿跟随丈夫在任所。他因此常常忧虑敌寇去袭击。自己又和女儿南北分离,请求让女婿任徐州长兼别驾,暂时住在京城。孝明帝答应了他的要求。世人因此将他比作张禹。他初任⻩门,则辞让给宋弁;任中书监,则辞让给汝南王元悦;任太常,则辞让给刘芳;任少傅,则给元晖、穆绍、甄琛;任国子祭酒,则辞让给清河王元怿、任城王元澄;任车骑、仪同,则辞让给江 ![]() 他相信佛教,礼拜佛像,诵读佛经,年纪逾老而 ![]() 崔亮,字敬儒,清河东武成人,魏中尉崔琰的后代。⽗亲崔元孙任尚书郞。青州刺史沈文秀反叛,宋明帝派崔元孙讨伐,被沈文秀杀害。 崔亮的⺟亲房氏带着他到历城投奔叔祖、冀州刺史崔道固。十岁时又依靠叔⽗崔幼孙。家境贫困,他常租书学习。 当时,陇西人李冲在朝廷掌握大权,崔亮的族兄崔光去投靠他,并对崔亮说:“您怎么能长久地与笔墨纸砚打 ![]() ![]() 孝文帝迁都洛 ![]() ![]() 宣武帝掌管朝政,任崔亮为⻩门侍郞,仍兼任吏部郞,被封为青州大中正。崔亮在吏部任职将近十年,廉洁谨慎,明于决断,被尚书郭祚器重,他常说“:不是崔郞中铨选的职官,就不要理办。”不久,他任散骑常侍,仍为⻩门侍郞。升任为度支尚书,兼御史中尉。朝廷自从迁都洛 ![]() ![]() ![]() 侍中、广平王元怀仗着是宣武帝的亲兄弟,不遵守家国法纪,朝廷命崔亮调查处分。宣武帝因而有很长时间噤止元怀与外人接触。后来在一次宴会上,元怀依恃皇帝的关系发怈私愤,想污辱崔亮。崔亮面⾊严肃地斥责他,并起⾝到宣武帝面前脫下官帽请求治罪,叩拜后就要出去。宣武帝劝阻说“:元怀 ![]() 崔亮虽然外表端方正直, ![]() ![]() 任安西将军、雍州刺史。州城北面的渭⽔因⽔浅不能通船,行人因而受到阻隔。崔亮对僚属们说“:过去杜预在⻩河上建造桥梁,何况渭⽔与⻩河不同,魏晋时期,这里又架起过桥梁呢?我今天决定营造桥梁。”大家都说:“⽔太浅,不能架设浮桥;河⽔滥泛不定,又不能埋设桥柱,恐怕难以造成。”崔亮说:“过去秦人在咸 ![]() ![]() 孝明帝初年,他离开京城任定州刺史。南梁左游击将军赵祖悦率军占据硖石,朝廷命他为镇南将军,齐王萧宝夤为镇东将军,章武王元融为安南将军,共同持节,督促各路人马讨伐梁军。崔亮到达硖石,赵祖悦出城 ![]() 李平率部分军队,准备⽔陆两路一齐进发,进攻淮河堤堰上的敌军。崔亮违拗李平的节制,以有病为由请求回京,人随着奏章一起出发。李平上表奏劾他擅自回京,以至失去了乘胜打击敌人,使⽔陆两路会合作战的战机,提议将他处死,请朝廷议决。灵太后不同意将他杀死,下诏命他将功折过。李平回到京城,两个人在宮中声⾊俱厉,争夸功劳。 不久,任殿中尚书,又迁任吏部尚书。这时,羽林军刚害死张彝后不久,灵太后命武官可以依靠资历⼊选为官。员官的名额少,应选的人很多,前任吏部尚书李韶 ![]() 崔亮写信作答,说:“你说的很有道理。前几天定的这个标准,是有一定道理的。现在已被你责怪,千年之后,谁能了解我呢?你静心看我的信,我当给你说清楚。 “我一生六任吏部郞官,三任尚书。对于铨选大权的重要,是十分了解的。但是,古代与今天不同,时代变化,做法也不相同。为什么呢?过去中正官考察人选的才能门第,报告给尚书,尚书 ![]() ![]() 后来,甄琛、元修义、城 ![]() 当时,刘腾专擅朝政,崔亮让 ![]() ![]() ![]() 崔亮在雍州时读《杜预传》,见他做了八盘磨,称赞石磨对百姓有益,便教人做碾。他任仆 ![]() 崔光韶,是崔亮的从⽗兄弟。最初被朝廷授予奉朝请,光韶与兄弟光伯是孪生,两人的学业相当,相处十分友爱。光韶便通过吏部尚书李冲,把官职让给光伯,表情和言辞十分恳切。李冲替他奏闻朝廷,孝文帝表彰了他的行为,并同意他的请求。太和二十一年(497),朝廷命他为司空行参军,他又请求将官职让给从叔崔和,说:“我实在卑微轻 ![]() 不久,朝廷命崔光韶任秘书郞,掌管校勘华林的皇家图书。累次升迁,官任至青州中从事。后任司空骑兵参军,又兼任司徒户曹。出任济州辅国府司马,刺史⾼植十分信任他,政事大多向他征询意见。又迁任青州平东府长史。他清廉正直,明于决断,官吏百姓对他既敬畏又喜爱。回到朝廷,任司空从事中郞。因⺟亲年迈,请求解职回家奉养,并写诗表达心意。朝臣们与之唱和的有数十人。过了很久,朝廷征用他为司徒咨议,他坚决推辞。他 ![]() ![]() 孝庄帝初年,河间人邢杲率领河北的流人十多万进 ![]() ![]() ![]() ![]() 不久他被征用为辅国将军,再升任为廷尉卿。秘书监祖莹因贪污罪被纠劾,光韶坚持要求依法重处。太尉、城 ![]() 他学问广博,长于词辩,尤其喜好说理辩论,至于人伦纲常,正名定分的礼教,在是与非,对与错之间,能准确地分析论辩,一点也不凭借其他书籍和典章。家中十分丰⾜,而 ![]() ![]() 刺史元弼的前 ![]() 他因时局动 ![]() ![]() ![]() ![]() |
上一章 北史 下一章 ( → ) |
北史vip未删节下载由网友提供,《北史》情节富于变化、节奏流畅,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文学作品,眼袋小说网免费提供北史最新清爽干净的文字章节在线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