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情节富于变化,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小说 |
![]() |
|
眼袋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北史 作者:李大师、李延寿 | 书号:10199 时间:2017/3/26 字数:23838 |
上一章 三十二卷 下一章 ( → ) | |
王慧龙玄孙松年 五世孙劭 郑羲孙述祖 从曾孙道邕 道邕子译译叔祖 俨 俨族孙伟 王慧龙,太原晋 ![]() ![]() ![]() 姚泓灭,慧龙归魏。明元引见与言,慧龙请效力南讨。言终,俯而流涕,天子 为之动容。谓曰:“朕方混一车书,席卷吴会,卿情计如此,岂不能相资以众乎?” 然亦未之用。后拜洛城镇将,镇金墉。会明元崩,太武初即位,咸谓南人不宜委以 师旅之任,遂停前授。 初,崔浩弟恬闻慧龙王氏子,以女 ![]() ![]() 其后宋将到彦之、檀道济频顿淮、颍,大相侵掠;慧龙力战,屡摧其锋。彦之 与友人萧斌书曰:“鲁轨顽钝,马楚耝狂,亡人之中,唯王慧龙及韩延之可为深惮。 不意儒生懦夫,乃令老子讶之。”宋文纵反间,云慧龙自以功⾼而位不至, ![]() ![]() 慧龙自以遭难流离,常怀忧悴,乃作《祭伍子胥文》以寄意焉。生一男一女, 遂绝房室,布⾐蔬食,不参吉事,举动必以礼。太子少傅游雅言于朝曰:“慧龙, 古之遗孝也。”撰帝王制度十八篇,号曰《国典》。真君元年,拜使持节、宁南将 军、武牢镇都副将,未至镇而卒。临没,谓功曹郑晔曰:“吾羁旅南人,恩非旧结, 蒙圣朝殊特之慈,得在疆场效命,誓愿鞭尸吴市,戮坟江 ![]() 宝兴少孤,事⺟至孝。尚书卢遐 ![]() ![]() ![]() ![]() ![]() 琼字世珍,孝文赐名焉。太和九年,为典寺令六十年,降侯为伯。帝纳其长女 为嫔,拜前将军、并州大中正。正始中,为光州刺史,有受纳响,为中尉王显所劾, 终得雪免。神⻳中,除左将军、兗州刺史。去州归京,多年沈滞。所居在司空刘腾 宅西,腾虽势倾朝野,初不候之。腾既权重,呑并邻宅,增广旧居,唯琼终不肯与, 以此久见屈抑。 琼女适范 ![]() 长子遵业,风仪清秀,涉历经史。位著作佐郞,与司徒左长史崔鸿同撰起居注。 迁右军将军、兼散骑常侍,慰劳 ![]() ![]() 遵业有誉当时,与中书令陈郡袁翻、尚书琅琊王诵并领⻩门郞,号曰三哲。时 政归门下,世谓侍中、⻩门为小宰相。而遵业从容恬素,若处丘园。尝著穿角履, 好事者多毁新履以学之。以胡太后临朝,天下方 ![]() ![]() ![]() ![]() ![]() 子松年,少知名,齐文襄临并州,辟为主簿。累迁通直散骑常侍,副李纬使梁。 使还,历位尚书郞中。魏收撰《魏书》成,松年有谤言。文宣怒,噤止之,仍加杖 罚。岁余得免,除临漳令。迁司马、别驾、本州大中正。孝昭擢拜给事⻩门侍郞。 帝每赐坐,与论政事,甚善之。孝昭崩,松年驰驿至鄴都宣遗诏。发言涕泗,迄于 宣罢,容⾊无改,辞吐谐韵,宣讫号恸,自绝于地,百官莫不感恸。还晋 ![]() ![]() 劭字君懋,少沈默,好读书。仕齐,累迁太子舍人,待诏文林馆。时祖孝征、 魏收、 ![]() ![]() 劭以上古有钻燧改火之义,近代废绝,于是上表请变火曰:“臣谨案《周官》: ‘四时变火,以救时疾。’明火不数变,时疾必兴。圣人作法,岂徒然也?在晋时, 有人以洛 ![]() 昔周保定二年,岁在壬午,五月五⽇,青州⻩河变清,十里镜澈。齐氏以为己 瑞,改元,年曰河清。是月,至尊以大兴公始作随州刺史。历年二十,隋果大兴。 臣谨案《易-坤灵图》曰:“圣人受命,瑞必先见于河。”河者最浊,未能清也。 窃以灵贶休祥,理无虚发;河清启圣,实属大隋。午为鹑火,以明火德;仲夏火王, 亦明火德。月五⽇五,合天地数,既得受命之辰,允当先见之兆。 开皇初,邵州人杨令悊近河得青石图一、紫石图一,皆隐起成文,有至尊名, 下云“八方天心”永州又得石图,剖为两段,有杨树之形,⻩ ![]() ![]() ![]() ![]() ![]() ![]() 《坤灵图》曰:“圣人杀龙,龙不可得而杀,皆感气也。”又曰:“泰,姓商 名宮,⻩⾊,长八尺,六十世。河龙以正月辰见,⽩龙与五黑龙斗,⽩龙陵,故泰 人有命。”谨案此言,皆为大隋而发也。“圣人杀龙”者,前后龙死是也。“姓商” 者,皇家于五姓为商也。“名宮”者,武元皇帝讳于五声为宮。“⻩⾊”者,隋⾊ 尚⻩。“长八尺”者,武元皇帝⾝长八尺。“河龙以正月辰见”者,《泰》,正月 卦,龙见之所于京师为辰地。“⽩龙与黑龙斗”者,亳州、荧 ![]() 《稽览图》曰:“太平时, ![]() ![]() ![]() ![]() ![]() ![]() ![]() ![]() 上览之大悦,赐物五百段。未几,劭复上书曰: 《易-乾凿度》曰:“《随》,上六,拘系之,乃从维之,王用享于西山。 《随》者,二月卦。 ![]() ![]() ![]() ![]() ![]() ![]() ![]() ![]() ![]() ![]() ![]() ![]() ![]() ![]() ![]() ![]() ![]() ![]() ![]() ![]() 《河图-帝通纪》曰:“形瑞出,变矩衡。⾚应随,叶灵皇。”《河图-皇参 持》曰:“皇辟出,承元讫。道无为,安率。被遂矩,戏作术。开皇⾊,握神⽇。 投辅提,象不绝。立皇后,翼不格。道终始,德优劣。帝任政,河典出。叶辅嬉, 烂可述。”谨案:凡此《河图》所言,亦是大隋符命。“形瑞出,变矩衡”者,矩, 法也;衡,北斗星名,所谓璇玑⽟衡者也。大隋受命,形兆之瑞始出,天象则为之 变动。北斗主天之法度,故曰矩衡。《易纬》:“伏戏,矩衡神。”郑玄注,以为 法⽟衡之神。与此《河图》矩衡义同。“⾚应随”者,言⾚帝降精,感应而生隋也。 故隋以火德为⾚帝天子。“叶灵皇”者,叶,合也,言大隋德合上灵天皇大帝也。 又年号开皇,与《灵宝经》之开皇年相合,故曰叶灵皇。“皇辟出”者,皇,大也; 辟,君也。大君出,盖谓至尊受命出为天子也。“承元讫”者,言承周天元终讫之 运也。“道无为,安率”者“安”下脫一字,言大道无为,定安,天下率从。 “被遂矩,戏作术”者,矩,法也,昔遂皇握机矩,伏戏作八卦之术,言大隋被服 彼二皇之法术也。“遂皇机矩”语见《易纬》。“开皇⾊”者,言开皇年易服⾊ 也。“握神⽇”者,言握持群神,明照如⽇也。又开皇以来⽇渐长,亦其义也。 “投辅提”者,言投授政事于辅佐,使之提挈也。“象不绝”者,法象不废绝也。 “立皇后,翼不格”者,格,至也,言本立太子以为皇家后嗣,而其辅翼之人不能 至于善也。“道终始,德优劣”者,言前东宮道终而德劣,今皇太子道始而德优也。 “帝任政,河典出”者,言皇帝亲任政事,而邵州河滨得石图也。“叶辅嬉,烂可 述”者,叶,合也;嬉,兴也。言群臣合心辅佐,以兴政教,烂然可纪述也。所以 于《皇参持》、《帝通纪》二篇,大陈符命者,明皇道帝德尽在于隋也。 上大悦,以劭至诚,宠锡⽇隆。 时有人于⻩凤泉浴,得二⽩石,颇有文理。遂附其文以为字,复言有诸物象, 而上奏曰:“其大⽟有⽇月、星辰、八卦、五岳及二麟、双凤、青龙、硃雀、驺虞、 玄武,各当其方位。又有五行、十⽇、十二辰之各,凡二十七字。又有‘天门、地 户、人门、鬼门闭’九字。又有却非及二鸟。其鸟皆人面,则《抱朴子》所谓千秋 万岁者也。其小⽟亦有五岳、却非、虬、犀之象。二⽟俱有仙人⽟女乘云控鹤之象。 别有异状诸神,不可尽识,盖是风伯、雨师、山精、海若之类。又有天皇大帝、皇 帝及四帝坐,钩陈、北斗、三公、天将军、土司空、老人、天仓、南河、北河、五 星、二十八宿凡四十五官。诸字本无行伍,皆往往偶对。于大⽟则有皇帝⽇名,并 临南面,与⽇字正鼎⾜。复有老人星,盖明南面象⽇,而长寿也。皇后二字在西, 上有月形,盖明象月也。于次⽟,则皇帝名与九千字次比,两杨字与万年字次比, 隋与吉字正并,盖明长久吉庆也。”劭复回互其字,作诗二百八十篇奏之。上以为 诚,赐帛千匹。 劭于是采人间歌谣,引图书谶纬,依约符命,捃摭佛经,撰为《皇隋灵感志》 合三十卷,奏之。上令宣示天下。劭集诸州朝集使,洗手焚香,闭目读之。曲折其 声,有如歌咏,经涉旬朔,遍而后罢。上益喜,赏赐优洽。 及文献皇后崩,劭复上言:“佛经说人应生天上及上品上生无量寿国之时,天 佛放大光明,以香花 ![]() ![]() ![]() 炀帝嗣位,汉王谅作 ![]() ![]() 劭在著作,将二十年,专典国史,撰《隋书》八十卷。多录口敕。又采迂怪不 经之语,及委巷之言,以类相从,为其题目。词义繁杂,无⾜称者。遂使隋代文武 名臣善恶之迹,堙灭无闻。初撰《齐志》为编年体二十卷,复为《齐书》,纪传一 百卷,及《平贼记》三卷,或文词鄙野,或不轨不物,骇人视听,大为有识嗤鄙。 然其指摘经史谬误,为《读记书》三十卷,时人服其精博。爰自志学,暨于暮齿。 笃好经史,遗略世事。用思既专, ![]() 遵业弟广业, ![]() 广业弟延业,博学多闻,颇有才藻,位中书郞。河 ![]() 郑羲,字幼麟,荥 ![]() ![]() 安天初,宋司州刺史常珍奇据汝南来降,献文诏殿中尚书元石为都将赴之,遣 羲参石军事。到上蔡,珍奇率文武三百人来 ![]() ![]() ![]() ![]() ![]() ![]() ![]() 延兴初, ![]() ![]() ![]() 中山王睿宠幸当世,并置王官,羲为其傅。是后历年不转,资产亦乏,因请假 归,遂盘桓不返。及李冲贵宠,与羲昏姻,乃就家征为中书令。文明太后为⽗燕宣 王立庙于长安,初成,以羲兼太常卿,假荥 ![]() 出为西兗州刺史,假南 ![]() ![]() ![]() 长子懿,字景伯,涉历经史。位太子中庶子,袭爵荥 ![]() ![]() 懿弟道昭,字僖伯,少好学,综览群言。兼中书侍郞,从征沔北。孝文飨侍臣 于县瓠方丈竹堂,道昭与兄懿俱侍坐。乐作酒酣,孝文歌曰:“⽩⽇光天兮无不曜, 江左一隅独未照。”彭城王勰续曰:“愿从圣明兮登衡、会,万国驰诚混⽇外。” 郑懿歌曰:“云雷大振兮天门辟,率土来宾一正历。”邢峦歌曰:“舜舞⼲戚兮天 下归,文德远被莫不思。”道昭歌曰:“皇风一鼓兮九地匝,戴⽇依天清合六。” 孝文又歌曰:“遵彼汝坟兮昔化贞,未若今⽇道风明。”宋弁歌曰:“文王政教兮 晖江召,宁如大化光四表。”孝文谓道昭曰:“自比迁豫虽猥,与诸才俊不废咏缀, 未若今⽇。”遂命邢峦总集叙记。“当尔之年,卿频丁艰私,每眷文席,常用慨然” 寻正除中书郞,累迁国子祭酒。广平王怀为司州牧,以道昭与宗正卿元匡为州 都督。道昭上表曰:臣闻唐、虞启运,以文德为本;殷、周创业,以道艺为先。然 则礼乐者,为国之基,不可斯须废也。伏惟大魏,定鼎伊、瀍,惟新宝历。九服感 至德之和,四垠怀击壤之庆。而蠢尔闽吴,阻化江湫;先帝爰震武怒,戎车不息。 而停銮驻跸,留心典坟。命故御史中尉臣李彪,与吏部尚书任城王臣澄等,妙选英 儒,以崇学校。澄等依旨,置四门博士四十人。其国子博士、太学博士及国子助教, 宿已简置。伏寻先旨,意在速就;但军国多事,未遑营立。自尔迄今,垂将一纪, 学官雕落,四术寝废。遂使硕儒耆德,卷经而不谈;俗学后生,遗本而逐末。进竞 之风,实由于此矣。伏惟陛下,钦明文思,玄鉴洞远,垂心经素。优柔坟籍,屡发 中旨,敦营学馆,房宇既修,生徒未立。臣往年删定律令,谬预议筵。谨依准前修, 寻访旧事,参定学令,事讫封呈。请早敕施行,使选授有依,生徒可准。”诏褒美 之,而尚未允遂。道昭又表曰:“臣自往年以来,频请学令,并置生员,前后累上, 未蒙一报。当以臣识浅滥官,无能有所感悟者也。馆宇既修,生房耝构,博士见员, ⾜可讲习。虽新令未班,请依旧权置国子生学,渐开训业,使播教有章,儒风不坠。 至若孔庙既成,释奠告始,揖让之容,请俟令出。”不报。迁秘书监,荥 ![]() 道昭好为诗赋,凡数十篇。其在二州,政务宽厚,不任威刑,为吏人所爱。 子严祖,颇有风仪,耝观文史,轻躁薄行,不修士业。孝武时,御史中尉綦俊 劾严祖与宋氏从姊奷通,人士咸聇言之,而严祖聊无愧⾊。孝静初,除骠骑将军、 左光禄大夫、鸿胪卿,出为北豫州刺史,还除鸿胪卿。卒,赠司空公。 庶子仲礼,少轻险,有膂力。齐神武嬖宠其姊火车,以亲戚被昵,擢为帐內都 督。掌神武弓矢,出⼊随从。与任胄俱好酒,不忧公事,神武责之。胄惧,潜通西 魏,为人纠告,惧,遂谋逆。事发,火车 ![]() 子子翻,字灵雀。少有器识,学涉,好文章。齐武平末,位司徒记室参军。寻 遇齐亡,历周、隋,遂不仕,隐居荥 ![]() ![]() ![]() ![]() 子翻二弟子腾、天寿,俱仕隋。子腾位蒋州司马,天寿开府参军,并以雅素称。 严祖弟敬祖,起家著作郞。郑俨之败也,为乡人所害。 子元礼,字文规。少好学,爱文藻,有名望。齐文襄引为馆客,历兼中书舍人、 南主客郞中、太尉谘议参军、长广乐陵二郡守,待诏文林馆,太子中舍人。崔昂后 ![]() 敬祖弟述祖,字恭文。少聪敏,好属文,有风检,为先达所称誉。历位司徒左 长史、尚书、侍中、太常卿、丞相右长史。齐天保中,历太子少保、左光禄大夫、 仪同三司、兗州刺史。时穆子容为巡省使,叹曰:“古人有言,闻伯夷之风,贪夫 廉,懦夫有立志,今于郑兗州见之矣。”迁光州刺史。 初,述祖⽗为兗州,于郑城南小山起斋亭,刻石为记。述祖时年九岁。及为刺 史,往寻旧迹,得一破石,有铭云:“中岳先生郑道昭之⽩云堂。”述祖对之呜咽, 悲动群寮。有人⼊市盗布,其⽗怒曰:“何负吾君?”执之以归首。述祖特原之, 自是境內无盗。百姓歌曰:“大郑公,小郑公,相去五十载,风教犹尚同。” 述祖能鼓琴,自造《龙昑十弄》,云尝梦人弹琴,寤而写得。当时以为绝妙。 所在好为山池,松竹 ![]() ![]() 述祖女为赵郡王睿妃,述祖常坐受王拜,命坐,王乃坐。妃薨后,王更娶郑道 廕女,王坐受道廕拜。王命坐,乃敢坐。王谓道廕曰:“郑尚书风德如此,又贵重 宿旧,君不得并之。” 述祖子元德,多艺术,官琅琊太守。述祖弟遵祖,秘书郞,赠光州刺史。遵祖 弟顺祖,卒于太常丞。 自灵太后豫政, ![]() ![]() 羲长兄⽩驎,次小⽩,次洞林,次叔夜,次连山,并恃豪门,多行无礼,乡 ![]() 希俊弟幼儒,好学修谨,丞相、⾼ ![]() ![]() ![]() ![]() ![]() 幼儒子敬道、敬德,俱仕西魏。敬道并巴、开、新三州刺史。敬道子正则仕周, 复州刺史。 胤伯弟平城,广陵王羽纳其女为妃,位东平原太守。 ![]() 长子伯猷,博学有文才,早知名。举司州秀才,历太学博士,领殿中御史。与 当时名胜,咸申游款。明帝释奠,诏伯猷录义。后为尚书外兵郞中,典起居注,以 军功赐爵 ![]() 元象初,以本官兼散骑常侍使梁。前后使人,梁武令其侯王于马 ![]() ![]() ![]() ![]() 仲衡弟辑之,司徒谘议。齐大宁中,以军功赐爵成皋男,位金紫光禄大夫,东 济北太守、肥城戍主。卒,赠度支尚书、北豫州刺史。 辑之弟怀孝,司徒谘议。齐大宁中,仁州刺史。 洞林子敬叔,荥 ![]() ![]() 籍弟琼,字祖珍,有強⼲称,位范 ![]() 道邕字孝穆。幼谨厚,以清约自居,年未弱冠,涉历经史。⽗叔四人并早殁, 昆服季之中,道邕居长,抚训诸弟,有如同生,闺庭之中,怡怡如也。魏孝昌初, 解褐太尉行参军,累以战功进至左光禄大夫、太师咸 ![]() 大统中,行岐州刺史,在任未几,有能名。王罴时为雍州刺史,钦其善政,贻 书盛相称述。先是,所部百姓,久遭离 ![]() ![]() 时周文东讨,除大丞相府右长史,封金乡县男。军次潼关,命道邕与左长史孙 俭、司马杨宽、尚书苏亮、谘议刘孟良等分掌众务。仍令道邕引接关东归附人士, 并品藻才行而任用之,抚纳铨叙,咸得其宜。后拜中书令,赐姓宇文氏,寻以疾免。 周孝闵帝践阼,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为子。历御伯中大夫、御 正、宜、华、虞、陕四州刺史。频历数州,皆有政绩。⼊为少司空,卒。赠本官, 加郑、梁、北豫三州刺史,谥曰贞。 子诩嗣,历位纳言,为聘陈使。后至开府仪同大将军、邵州刺史。诩弟译于隋 文帝有翊赞功,开皇初,又追赠道邕大将军、徐兗等六州刺史,改谥曰文。 译字正义。幼聪敏,涉猎群书,工骑 ![]() ![]() 周明帝时,诏令事辅城公,是为武帝。及帝即位,为左侍上士,与仪同刘昉, 恆侍帝侧。译时丧 ![]() ![]() 及武帝崩,宣帝嗣位,超拜开府仪同大将军、內史中大夫,封归昌县公。既以 恩旧,任遇甚重,委以朝政。迁內史上大夫,进封沛国公。上大夫之官,自译始也。 以其子善愿为归昌公,元琮为永安县男。又监国史。译颇专权,时帝幸东京,译擅 取官材,自营私第,坐除名。刘昉数言于帝,帝复召之,顾待如初,诏领內史事。 初,隋文帝与译有同学之旧,译又素知隋文相表有奇,倾心相结。至是,隋文 为宣帝所忌,情不自安,尝在永巷,私于译曰:“久愿出籓,公所悉也,敢布心腹, 少留意焉。”译曰:“以公德望,天下归心, ![]() ![]() ![]() ![]() ![]() 译 ![]() ![]() ![]() 译自以被疏, ![]() ![]() 未几,诏译参撰律令。复授开府、隆州刺史。请还疗疾,有诏徵之,见于醴泉 宮,赐宴甚 ![]() 元璹历位右光禄大夫、右卫将军。大业末,为文城太守,以城归国。 琼弟俨。俨字季然,容貌壮丽。初为司徒胡国珍行参军,因为灵太后所幸,时 人未知之。后太后废,萧宝夤西征,以俨为友。及太后反政,俨请使还朝,复见宠 待。拜谏议大夫、中书舍人,领尚食典御,昼夜噤中,宠爱尤甚。俨每休沐,太后 常遣阉童随侍,俨见其 ![]() 与徐纥俱为舍人,俨以纥有智数,仗为谋主。纥以俨宠幸既盛,倾⾝承接。共 相表里,势倾內外。城 ![]() ![]() ![]() ![]() ![]() 敬叔弟子恭,燕郡太守。孝昌中,因俨势,除卫尉少卿,迁卫将军、左光禄大 夫。卒后,赠尚书右仆 ![]() 叔夜子伯夏,位东莱太守。卒,赠青州刺史。伯夏弟谨,字仲恭,琅琊太守。 连山 ![]() ![]() ![]() 思明,弟思和,并以武力自效。思明位直阁将军,坐弟思和同元禧逆,徙边。 会赦,免。卒后,赠济州刺史。 子先护,少有武⼲。庄帝居籓也,先护得自结托。及尔硃荣称兵向洛,灵太后 令先护与郑季明等守河梁。先护闻庄帝即位于河北,遂开门纳荣。以功封平昌县侯, 广州刺史。元颢⼊洛,庄帝北巡,先护据州起义兵,不受命。庄帝还京,进爵郡公。 历东雍、豫二州刺史,兼尚书右仆 ![]() 伟字子直,少倜傥有大志,每以功名自许,善骑 ![]() ![]() ![]() ![]() 伟 ![]() 伟 ![]() ![]() 述祖族子雏,有识尚, ![]() 论曰:王慧龙拔难自归,间关夷险,抚人督众,见惮严敌。世珍实有令子,克 播家声。松年之送终恋旧,有古人风矣。劭爰自幼童,讫于⽩首;好学不倦,究极 群书,晋绅洽闻之士,无不推其博物。雅好著述,久在史官,既撰《齐书》,兼修 隋典。好诡怪之说,尚委曲之谈;文词鄙秽,体统烦杂,直愧南、董,才无迁、固, 徒烦翰墨,不⾜观采。经营符瑞,杂以妖讹。为河朔清流而乾没荣利,得不以道而 颓其家声。惜矣! 郑羲机识明悟,为时所许。懿兄弟风尚,俱有可观,故能并当荣遇,共济其美。 述祖德业,⾜嗣家声。严祖、仲礼,大亏门素。幼儒令问促年。伯猷以贿败德。道 邕抚宁离散,仁惠克举。译实受顾托,适⾜为败。及帝行明德,义非简在;盐梅之 寄,固不攸归。言追昔款,內怀觖望,聇居吴、耿之末,羞与绛、灌为伍。事君尽 礼,既阙于夙心;不爱其亲,遽彰于物议。格之名教,君子所深尤也。俨名编《恩 倖》,取辱前载。伟翻然豹变,盖知机之士乎。 部分译文 王劭,字君懋,从小沉默寡言,喜爱读书。他在齐国做官,累次升迁任太子舍人,文林馆待诏。当时祖孝征、魏收、 ![]() ![]() 王劭因为知道远古时有钻燧取火的做法,近代以来被废弃了。于是他上表请求改变用火,说:“我仔细查阅《周官》的记载:‘四时改变火种,以减少流行病。’使用的火种如果不变更几次,传染病就会流行。古代圣人所立下的规矩,岂是徒劳的吗?在晋朝时,有人从洛 ![]() 王劭又进言说皇帝有神龙一样的相貌,并指给群臣们观看。皇帝十分⾼兴,赏赐给他布帛几百段,任命为著作郞。他又上奏表大谈符命,表中说: “前在周的保定二年(562),正是壬午年的五月初五,青州一带⻩河变清,十里之长明亮如镜。齐国国君以为是本国的吉祥之兆,所以改年号为河清。当月,皇上被封为大兴公并出任随州刺史。又过二十年,隋朝果然大兴。我细查了《易坤灵图》,上写:‘圣人受命时,祥瑞必定先见于⻩河。’⻩河一向⽔质混浊,不可能清澈。因此我私下认为,神灵所显示的吉凶,论理也不会无缘无故出现的。⻩河⽔清所显示圣人,实在就是大隋。午是鹑火,以明示火德;而仲夏是火王,也证明为火德。⽇期在五月初五,正合天地之数,既是受命的时辰,又成为显现的先兆。 “开皇初年,邵州人杨令胐在河边得到一块青石图和一块紫石图,都有隐在石头上的文字,上面有皇上大名,下有‘八方天心’的字迹。永州也得到石图画,剖成两截后,里面有杨树的图样,⻩ ![]() “建德六年(577),亳州的大周村里有龙相斗,⽩龙获胜,黑龙死去。大象元年(579)夏天,荧 ![]() ![]() ![]() ![]() ![]() “《坤灵图》说:‘圣人杀龙,龙是不可能被杀的,都是感受了气的缘故。’又说:‘泰,姓商名宮,⻩⾊,长八尺,传六十世,河龙以正月辰时出现,⽩龙与五黑龙斗,⽩龙陵,泰人有命。’我认为这些话,都是专门为大隋朝而写的。‘圣人杀龙’,说的是前后龙死的事情。‘姓商’,皇室在五姓为商。‘名宮’,武元皇帝时名字在五声中为‘宮’音。‘⻩⾊’是表示隋朝崇尚⻩⾊。‘长八尺’,武元皇帝⾝⾼八尺。‘河龙以正月辰见’是因为‘泰’是正月的卦象,龙出现的地方是在京城,这里是辰的地域。‘⽩龙和黑龙斗’,说的是亳州、荧 ![]() “《稽览图》上说:‘天下太平时期, ![]() ![]() ![]() ![]() ![]() ![]() ![]() ![]() ![]() 隋文帝看后,非常⾼兴,便赏赐给他五百段布帛。不久,王劭又上书“大谈符命,以说明皇道和帝德尽在于隋”隋文帝更加⾼兴,认为王劭确实对自己一片忠诚,对他的宠信⽇增,赏赐也越加优厚。 当时有个人在⻩凤泉澡洗,捡到两块⽩石头,上面颇显出一些花纹。王劭便把一些条纹说成是文字,并说石上有各种各样的物象,据此上奏说:“这块大⽟石上有⽇月、星辰、八卦、五岳以及一对麒麟、两只凤凰、青龙、朱雀、⽩虎、玄武,都在各自的方位。又有五行,十⽇、十二时辰的名称,共二十七字。又有‘天门、地户、人门、鬼门闭’九个字。又有两只鸟,鸟都有人的面孔,这就是《抱朴子》里所说千秋万岁。那块小⽟石上也有五岳,却非龙、犀牛的形状。两块⽟还都有仙人⽟女乘云驾鹤的图像。其他的各种神灵,难以全部认识,都是风伯、雨师、山鬼、海神之类。又有天皇大帝,皇帝以及四位帝王并列而坐,还有钩陈、北斗、三公、天将军、土司空、老人、天仓、南河、北河、五星、二十八宿等共四十五员官。各字本来没有横竖排行,而常常对偶排列。大⽟石上有皇帝的尊名,朝南面,和⽇字恰成鼎⾜排列。又有老人星,这是表明皇帝面朝南像太 ![]() 王劭便到处采集民间歌谣,摘引图书和谶纬书里的话,依据符命大意,并摘采佛经,编写成《皇隋灵感志》共三十卷,奏上隋文帝。隋文帝下令传告天下之人。王劭又召集了各州派到京都朝见皇帝的使者在一起,自己洗手焚香,闭目诵读,声音⾼低曲折,如同歌昑诗篇一样,历经整整一个月时间才唱完。文帝更加⾼兴,赏赐十分优厚。 当文献皇后去世时,王劭又上奏说:“佛经中说,人是应天而生的,还说上品人生于无量寿国时,天上的佛祖就大放光明,并用香花和 ![]() ![]() 当蜀王杨秀因罪而被除去王爵时,文帝对王劭说:“可悲啊!我有五个儿子,却有三个是不像样的。”王劭说:“自古以来的贤明帝王,也都不可能改变他的不肖之子。⻩帝有二十五个儿子,继承他姓氏的只有两位,其他人都有不良的品行。尧有十个儿子,舜帝有九个儿子,都不肖。夏有五观之 ![]() 隋炀帝继位后,汉王谅叛 ![]() ![]() 王劭从事写作将近二十年之久,专门主持撰写国史,撰有《隋书》八十卷,其中记录了许多皇帝的口头命令。他又喜 ![]() ![]() ![]() ![]() 郑道邕,字孝穆。少年时谨慎诚实,以清廉节约自居,年龄不満二十,就阅读了大量经史典籍。他的⽗亲和叔叔四人都很早去世,堂兄弟中,郑道邕为长兄,他抚养训导众多族弟,如同对待亲手⾜,一家人亲善和顺。魏孝昌初年,他踏上仕途,任为太尉行参军,逐渐凭战功升至左光禄大夫,太师咸 ![]() 大统年间,他出任岐州刺史,在任不久,就因为能力強而闻名。王罴当时为雍州刺史,敬重他善于为政,写信给他对他大加称赞。开始时,他所管辖的百姓因为长年遭受战 ![]() ![]() 当时周文帝东讨,任命郑道邕为大丞相府右长史,封为金乡县男。大军到了潼关,皇帝命郑道邕与左长史长孙俭、司马杨宽、尚书苏亮、谘议刘孟良等人分别掌管各项事务。还令郑道邕召引接待关东前来归附的人士,并且评定其才华能力和品行而分别任用。他慰抚、招纳、选拔和任用,都做的很得当,后来他又被拜为中书令,赐姓为宇文氏,不久因为患病而免职。 周孝闵帝即位后,加封郑道邕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晋为子爵。又历任御伯中大夫,御正,宜、华、虞、陕四州刺史。他频繁地换了多个州城执政,都获得了政绩。后来又⼊朝为少司空,在任时去世。追赠本官,加封为郑、梁、北豫三州刺史,谥号“贞” 郑道邕,字孝穆。少年时谨慎诚实,以清廉节约自居,年龄不満二十,就阅读了大量经史典籍。他的⽗亲和叔叔四人都很早去世,堂兄弟中,郑道邕为长兄,他抚养训导众多族弟,如同对待亲手⾜,一家人亲善和顺。魏孝昌初年,他踏上仕途,任为太尉行参军,逐渐凭战功升至左光禄大夫,太师咸 ![]() 大统年间,他出任岐州刺史,在任不久,就因为能力強而闻名。王罴当时为雍州刺史,敬重他善于为政,写信给他对他大加称赞。开始时,他所管辖的百姓因为长年遭受战 ![]() ![]() 当时周文帝东讨,任命郑道邕为大丞相府右长史,封为金乡县男。大军到了潼关,皇帝命郑道邕与左长史长孙俭、司马杨宽、尚书苏亮、谘议刘孟良等人分别掌管各项事务。还令郑道邕召引接待关东前来归附的人士,并且评定其才华能力和品行而分别任用。他慰抚、招纳、选拔和任用,都做的很得当,后来他又被拜为中书令,赐姓为宇文氏,不久因为患病而免职。 周孝闵帝即位后,加封郑道邕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晋为子爵。又历任御伯中大夫,御正,宜、华、虞、陕四州刺史。他频繁地换了多个州城执政,都获得了政绩。后来又⼊朝为少司空,在任时去世。追赠本官,加封为郑、梁、北豫三州刺史,谥号“贞” wWw.yAnDxs.Cc |
上一章 北史 下一章 ( → ) |
北史vip未删节下载由网友提供,《北史》情节富于变化、节奏流畅,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文学作品,眼袋小说网免费提供北史最新清爽干净的文字章节在线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