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记》情节富于变化,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小说 |
![]() |
|
眼袋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徐霞客游记 作者:徐弘祖 | 书号:10175 时间:2017/3/26 字数:13791 |
上一章 一十四记日游滇 下一章 ( → ) | |
己卯(公元1639年)八月初一⽇余自小腊彝东下山。 腊彝者,即石甸北松子山北曲之脉,其脊度大石头而北接天生桥,其东垂之岭,与枯柯山东西相夹。永昌之⽔,出洞而南流,其中开坞,南北长四十里,此其西界之岭头也。有大小二腊彝寨,大腊彝在北岭,小腊彝在南岭,相去五里,皆枯柯之属。自大石头分岭为界,东为顺宁,西为永昌,至此已⼊顺宁界八里矣。然余忆《永昌旧志》,枯柯阿思郞皆二十八寨之属,今询土人,业虽永昌之产,而地实隶顺宁,岂顺宁设流后畀之耶?又忆《一统志》、《永昌志》二者,皆谓永昌之⽔东⼊峡口,出枯柯而东下澜沧。余按《姚关图说》,已疑之。 至是询之土人,揽其形势,而后知此⽔⼊峡口山,透天生桥,即东出阿思郞,遂南经枯柯桥,渐西南,共四十里而下哈思坳,即南流上湾甸,合姚关⽔,又南流下湾甸,会猛多罗即勐波罗河,而潞江之⽔北折而 ![]() 由岭头东南直下者三里,始望见江⽔曲折,南流川中。 又下三里,乃抵江上。有铁锁桥横架江上,其制一如龙江曲尺,而较之狭其半。 其上覆屋五六楹,而⽔甚急。 土人言,桥下旧有黑龙毒甚,见者无不毙。 又畏江边恶瘴,行者不敢伫⾜。 云其南哈恩坳更恶,势更甚于潞江,岂其峡 ![]() 其⽔自阿思郞东向出石崖洞,而西南⼊哈思坳峡中者,即永昌峡口山⼊洞之下流也。按阿思郞在腊彝北二十里,其北有南窝都鲁坳,则此坞极北之回环处也。逾岭而北,其下即为沧江东向之曲。乃知罗岷之山,西南下者尽于笔架,直南下者尽于峡口山,东南挟沧江而东,为都鲁南窝北脊,山从其东复分支焉。 一支濒江而东;一支直南而下,即枯柯之东岭也,为此中分⽔之脊,迤逦由湾甸、都康而南界澜沧、潞江之中,为孟定、孟艮诸彝,而直抵 ![]() ![]() ![]() 渡桥沿江东岸,西南至哈思坳,共四十里而至亦登;沿江东岸,东南逾冈⼊峡,六十里而至 ![]() ![]() ![]() ![]() 三里,始登南突之岭,始望见南峡两山壁夹,自东而西,从此西出,则盘壑而西注于江桥之南,同赴哈思之坳者。乃知其山之度脊,尚在岭之东上,不可亟问也。此坡之上即为团霸营,盖土官之雄一方者,即枯柯之夜郞矣。于是循南峡而东蹑,又一里,再登岭头,有一家隐路南,其后竹树夹路。从树中东行一里,稍转而北,盘一南突之坳,又向上盘坡而东,有大树踞路旁,下临西出之涧。其树南北大丈余,东西大七尺,中为火焚,尽成空窟,仅肤⽪四立,厚二尺余,东西全在,而南北俱缺,如二门,中⾼丈余,如一亭子,可坐可憩,而其上枝叶旁覆,犹青青也。是所谓枯柯者,里之所从得名,岂以此耶?由此又东二里,折而北,上一坡,盘其南下之坳。坳北有居庐东西夹峙,而西庐茅檐竹径,倚云临壑,尤有幽思。其东有神宇踞坡间,闻鲸音鼓赛出绝顶间,甚异之。 有一家踞路南,藩门竹径,清楚可爱。 ⼊问之,曰:“此枯柯小街也”距所上坡又二里矣。于是又东沿北坡平上。其南即西出深涧,北乃崇山,竹树蒙蔽,而村庐踞其端,东向连络不绝。南望峡南之岭,与北峰相持西下,而荞地旱⾕,垦遍山头,与云影岚光,浮沉出没,亦甚异也。 北山之上虽⾼,而近为坡掩,但循崖而行,不辨其崇坠;而南山则自东西坠,而尽于江桥之南,其东崇巚穹窿,⾼拥独雄,时风霾mái空气中悬浮大量烟、尘的样子蒙翳,出没无定,此南山东上最⾼之峰,自北岭东度,再突而起者也。 沿之东行,南瞰深壑,北倚丛巚。又东二里有岐:一南下坞中,为垦壑之道;一北上丛岭,为庐坡之居;而路由中东行,南瞰下坳,有⽔出⽳间。又东二里,下瞰南壑,有⽔一方倚北坡之上,路即由之北向而上,以有峡尚环而东也。北上里余,又转而东,盘北坳而东上坡,屡上不止,又七里而至中火铺。 其坡南突最⾼,中临南峡之上,峡脊由其东南环而西下。 于坡之对崖,南面复耸一峰,⾼笼云雾间,即前所望东畔穹窿之顶也。自枯柯江桥东沿峡坡迤逦而上,约三十里矣。踞坡头西瞰江桥峡中,其⽔曲折西南下,松子山北环之岭,东北而突为腊彝之岭,峡南穹窿之峰,又南亘分支西绕,横截于江桥坞之南,西至哈思坳。坳之南复有小支,自腊彝西南湾中东突而出,与横截坞南之山凑,西南骈峙如门。门內之湾,即为哈思坳,门外又有重峰西障,此即松子山南下之脊,环石甸于西者也。自此坡遥望之,午雾忽开,西南五十里历历可睹。 坡之东有瓦室三楹,踞冈东南,两旁翼以茅屋,即所谓中火铺。有守者卖腐于中,遂就炊汤而饭。及出户,则浓雾自西驰而东,其南峡近岭俱不复睹。东下半里,渡一脊,瞰其南北二峡,环坠如阱,而丛木深翳,不见其底,当犹西下而分注江桥南北者也。其脊甚狭,度而东,复上坡,山雨倏至。从雨中涉之,得雨而雾反霁。一里余,盘崖逾坳,或循北峰,或循南峰,两度过脊,始东上。沿北坡而东,一里余,又涉一南突最⾼之岭,有哨房一龛踞其上,是为瓦房哨。于是南临南峡,与峡南穹窿之顶平揖而对瞰矣。 至是雨晴峰出,复见峡南穹顶直南亘而去,其分支西下者,即横截坞南之冈,西与哈思坳相凑成门者也。穹顶东环之脉,尚从东度,但其脊稍下,反不若西顶之⾼,皆由此北坡最⾼之岭,东下曲而度脉者。始辨都鲁坳东所分南下之脊,至此中突,其分而西者,为中火铺、枯柯寨之岭,其曲而东降者,度脊南转西向而突为穹窿之顶。此分⽔之正脉也。 由瓦房哨东下半里,复东度脊,始见北峡坠坑,为东北而下右甸之上流,是北⽔之所分也,而南⽔犹西下南峡。又东度两脊,穿两夹岭,一里,复盘南岭之 ![]() 甸中自成一洞天,其地犹⾼,而甸乃圆平,非狭嵌,故无热蕴之瘴,居者无江桥毒瘴之畏,而城庐相托焉。 由塍中行,共四里,⼊其北门。暮宿街心之葛店。葛,江西人。右甸在永昌东一百五十里,在顺宁西一百三十里。其东北邻莽⽔之境,正与芦塘厂对;其西南邻 ![]() 初二⽇晨起,雾⾊ ![]() ![]() 初三⽇雨复霏霏,又不得夫,坐邸楼郁郁作记竟⽇。 其店主葛姓者,乃市侩之尤,口云为觅夫,而竟不一觅,视人之闷以为快也。 初四⽇早雾而晴。顾仆及主人觅夫俱不⾜恃,乃自行市中。是⽇为本甸街子。仍从北门內南转冈脊,是为督捕同知公署,署门东向,其南即往南门街,而东则曲向东门街,皆为市之地也。余往来稠人中,得二人,一担往顺宁,一驼往锡铅,皆期⽇中至葛寓,余乃返。迨午,往锡铅驼骑先至,遂倩之;而往顺宁者亦至,已无及矣。乃饭,以驼骑行。 出东门,循南坡东向半里,涉东来之坞,渡小溪东,山冈渐折而东南行,四里,遂临东坞。东坞者,右甸东南落⽔之坞尾也。城北大甸圆而东南开此坞,南北西三面之⽔,皆合而趋之。路临其西坡,于是南转二里余,又涉二东北注之坑,复依南麓东行二里余,上北突之嘴,则甸东之山,亦自北南环,与嘴凑峡,于是相对若门,而甸⽔由其中东注焉。 此甸中第一重东锁之钥,亦为右甸东第一重东环南下之分支,虽不峻,而蜿蜒山顶,地位实崇也。 逾嘴东稍下,凑峡之外,复开小坞而东,⽔由其底,路由其南坡之半。又东二里余,有数家倚坡,北向坞而庐。过此东南下,有⽔自南峡出,涉之,上其东坡,遂循坡之南峡东南上,⽔流其冈北,路由其冈南,于是始不与⽔见。又东南循冈三里,盘一北下之坳而上冈头,是为⽟壁岭。其岭自南北突,东西俱下分为坑,有两三家驻峰头。时⽇尚⾼,以前路无可止,遂歇。 初五⽇平明起,饭而行,宿雾未收。下其东坑,涉之,复东南上一里,又循东来之峡,而行夹冈之南。东向四里,度其北过之脊,仍循峡东下,行夹冈之南。二里余又稍下,涉北出之⽔,又循东来之峡,而行夹冈之南。东向二里,复度其北过之脊,于是从脊北东行之支,东向行其上。半里,有两三家夹道,是为⽔塘哨。由此东南行山夹间,五里,始坠坡而下。 其右又坠一峡东下,其左路再随崖东下者二里,西临右峡之上。而路左忽坠一坑,盘阱而下者二丈,有⽔沉其底,长二丈,阔八尺,而狭处仅二尺,若琵琶然,渊然下嵌。 左倚危壁,右界片栈,而外即深峡之下盘者,不知此⽔之何以独止也。由其南又半里,而蹑嘴下坠者半里,左崖之端遂尽,而右峡来环其前。还望左崖尽处,丛石盘崖,俨如花簇,而右崖西界大山,亦悬屏削于重树间,幽异之甚。由峡底又东南行一里,其峡外束如门。披门南出,稍转东而下坡,半里,有⽔自东曲而西,大木横架其上,南度之,是为大桥。 桥下⽔即右甸下流即今之右甸河,东行南转,至是西折过桥,又盘西崖南去,已成汤汤之流。 桥南沿流之峡,皆随之为田,而三四家倚桥南东坡上,有中火之馆。 此右甸第二重东锁之钥,亦为右甸东第二重东环南下之分支,与东南行大脊右甸相对成峡,夹溪南去者也。 由桥南即蹑东南坡而上,⽔由峡直南去,路蹑坡东南升。 一上者二里,凌岭头。西望夹溪之山,稍南有破峡从西来者,即⽔塘哨西下之⽔也;其南夹⽔一支,亦至是东尽,而有寨盘其上焉;其又南一支,嶙峋独耸,上出层峦,是为杜伟山。 此乃右甸南东来之正脊,自草房哨度脉至此,更崇隆而起,转而直南去,而东夹此溪,其脊乃东南下老龙,自云州南下,分澜沧、潞江之脊,而直下 ![]() 饭于村家,大雨复至。久而后行,由坡东下,渡北来之溪,小石梁跨之。所谓小者,以别于大溪之桥也。复东南上,隔溪对杜伟山而南,下瞰西峡之底,二流相合,盘壑南去。 此山为右甸东第三重东环南下之分支,为锡铅之脉者也。南五里,或穿岭而左,见岭东近峡坠坑,其远峰又环峙而东,又或分而南;穿岭而右,见岭西近峡,西溪盘底,杜伟骈夹。 如是二里,乃坠其南坡,或盘壑西转,或蹑坳东折,或上或下,又五里,有两三家当坳而庐,是为免威哨。于是再上其东坡,则东西壑皆可并睹矣。 西壑直 ![]() 于是从冈脊转东行。 其脊甚狭,又二里,西峡之溪直 ![]() ![]() ![]() ![]() ![]() 是⽇下午至驼骑,税驾逆旅,先觅得一夫,索价甚贵,強从之,乃南步公馆,即锡铅驿也。按《旧志》作“习谦”土人谓出锡与铁,作“锡铅” 返饭于肆,亟南由公馆侧浴于温泉,暮返而卧。 译文 己卯年(崇祯十二年,1639)八月初一⽇我自小猎彝向东下山。猎彝,就是石甸北面的松子山往北曲绕的山脉,它的山脊延伸到大石头后往北接到天生桥,它东垂的山岭,与枯柯山东西相夹。永昌的⽔,出洞后往南流,其中是开阔的山坞,南北长达四十里,此地是山坞西面一列山的岭头。有大、小两个猎彝寨,大猎彝在北岭,小猎彝在南岭,相距五里,都是枯柯的属地。从大石头的分⽔岭为界,东边是顺宁府,西边是永昌府,到此地已进⼊顺宁府地界八里了。不过我回忆永昌的旧志书,枯柯、阿思郞都在二十八寨之列,今天询问当地人,已虽是永昌府的产业,但地方实际上隶属于顺宁府,莫非是顺宁设流官后划给它的吗?又回忆《一统志》、《永昌志》两书,都说永昌的⽔向东流⼊峡口,流到枯柯后向东流下澜沧江。考我察《姚关图说》,已怀疑这种说法。到这里向当地人打听此事,收揽地理形势,然后了解到此⽔流⼊峡口山山下,穿流过天生桥,就向东流出阿思郞,于是往南流经枯柯桥,渐往西南,共四十里后下流到哈思坳,马上往南流到上湾甸,会合姚关的⽔流,又向南流到下湾甸,会合勋多罗河⽔,而潞江的⽔流向北折后 ![]() 由岭头向东南一直下走三里,这才望见曲折的江⽔,往南流淌在平川中。又下走三里,这才抵达江上。有铁锁桥横架在江上,它的形制完全同龙川江的曲石桥一样,但比它窄了那么一半。〔桥上覆盖着五六间屋子,但⽔流非常急。当地人说,桥下旧时有条黑龙,非常毒,见到的人没有不死的。又畏惧江边恶 ![]() ![]() 过桥后沿江西岸走,往西南到哈思坳,共四十里后到亦登;沿江东岸,向东南越过山冈走⼊山峡,六十里后到 ![]() ![]() ![]() ![]() ![]() ![]() 此坡南突的最⾼处,当中⾼临在南峡之上,峡脊由它的东南向西环绕而下。在山坡对面的山崖上,南面又耸起一座山峰,⾼⾼笼罩在云雾间,这就是前边望见过的东边弯隆的山顶了。自枯柯江桥往东沿峡中的山坡透道上走,约有三十里了。坐在坡头往西俯瞰江桥所在的峡中,峡中的⽔曲曲折折向西南下流,松子山往北环绕的山岭,在东北突起成为猎彝的山岭,峡南弯隆之峰,又向南绵亘分支往西绕,横截在江桥所在山坞之南,往西到达哈思坳。哈思坳之南又有小支脉,自猎彝西南的山湾中向东突出来,与横截在山坞南边的山会合,在西南方如门一样对峙。门內的山湾,就是哈思坳,门外又有重重山峰遮挡在西边,这就是松子山往南下延的山脊,在西面环绕着石甸的山。从此坡遥望群山,中午雾气忽然散开,西南五十里开外历历可睹。 山坡之东有瓦房三间,⾼踞在山冈东南,两旁用茅屋遮护着,这就是所谓的中火铺。有守铺的人在屋子中卖⾖腐,于是就火烧汤吃饭。到出门时,就见浓雾自西疾驰向东,那南峡和近处的山岭全都不再看得见了。向东下走半里,越过一条山脊,俯瞰它南北的两条山峡,环绕深坠,如同陷阱,而成丛的林木深深密蔽,不见峡底,应当仍是向西下流而分别注⼊到江桥南北的⽔流了。那山脊非常狭窄,越到东面,再上坡,山雨突然来临。在雨中涉⽔,下雨后雾气反而散开。一里多,绕过山崖越过山坳,有时沿北峰走,有时沿南峰走,两次越过山脊,开始向东上走。沿北坡往东,一里多,又跋涉过一座向南突最⾼的山岭,有一间哨房盘踞在岭上,这是瓦房哨。在这里南临南峡,与峡南弯隆的山顶平视相望。到此时雨后天晴山峰现出,又见峡南弯隆的山顶向正南绵亘而去,它分支向西下延的,就是横截在坞南的山冈,往西与哈思坳互相会合成门的山?弯隆山顶往东环绕的山脉,还从东方延伸,但它的山脊稍微低下,反而不如西边山顶那样⾼,全是由此地北坡最⾼的山岭,往东曲折下垂延伸的山脉。这才辨清都鲁坳东面分支往南下延的山脊,到此地从中突起,那分支向西的,是中火铺、枯柯寨的山岭;那曲折往东下降的,山脊向南延伸转向西后突起成为弯隆的山顶。这是分⽔岭的正脉。 由瓦房哨往东下走半里,再向东越过山脊,开始见北峡坠⼊深坑,成为往东北下流到右甸的上游,这是北面分流的⽔,而南面的⽔仍然往西流下南峡-又向东越过两条山脊,穿过两处夹立的山岭,一里,再绕着南岭的北面上去。此处深树丛竹,夹住山坡笼罩着山坳,多数回绕在北面坑⾕之上。又走一里,转向南后越到那西面下延的山坳上,这才越过南峡的上游,从它东边向东上登山冈,这才越过往南延伸的山脊,这是由分⽔岭的正脉延伸向西转的山脊。又向东一里,有草房⾼踞在北冈,这是草房哨。从它东边又向东北下行一里,稍转向东南半里,有山脊又往南延伸后向东转,这是由右甸南面环绕的山岭盘曲延伸而来的山。从这里向东下行二里多,往下越过一个山湾,有小⽔流向北下流成小溪,小桥横越过小溪。又向东越过一座山冈,共下走四里,南峡中开始形成溪流,于是望见右甸城在东面山坞中,有岔路从东北山坡上前去,而大道沿南峡向东平缓下走。二里,南峡中开始有村庄房屋夹住山坞,柞臼捣⾕的声音互相应和。又往南三里,便出了坡口。于是再下走一里便到达坡脚。路由田野中往东南行,望见右甸的城墙,当中悬在南坡之下,甸子中圆圆一片平旷的田野,村落相当繁盛。四面环绕的山不怎么⾼,都鲁坳东面分支的山脉,北面横出一条支脉,一直向东绵亘而去,又在南边分出一条支脉,向南环绕到右甸之东;草房哨往南延伸的山脉,向东环绕到右甸之南,从甸子南境向东北转,与甸子东境向南环绕的支脉会合;甸子中的⽔流,向东冲破那凑拢的峡⾕,流下锡铅去。甸子中自成一处洞天,这里的地势仍然很⾼,但甸子是圆形的平川,不是狭窄深嵌之地,所以没有郁闷炎热的瘴气,居民没有江桥毒 ![]() 右甸在永昌东面一百五十里,在顺宁西面一百三十里。它东北邻境莽⽔的地域,正与芦塘厂相对;它西南邻境 ![]() 初二⽇早晨起 ![]() ![]() ![]() 初三⽇雨又霏霏不止,又找不到脚夫,坐在客店的楼上郁郁不 ![]() 走出东门,沿南坡向东半里,涉过东来的山坞,渡到小溪东面,沿山冈渐渐折向东南行,四里,便下临东坞。东坞,是右甸东南落⽔的山坞的末端。城北的大甸子圆圆地伸向东南敞开此处山坞,南、北、西三面的⽔流,都会合后流向这里。路下临它的西坡,从这里往南转二里多,又涉过两处往东北流注的坑⾕,再傍着南麓往东行二里多,登上北突的山嘴,就见甸子东面的山,也是自北向南环绕,与山嘴凑拢成为峡⾕,与这里相对,如门一般,而甸子中的⽔经由其中往东流注。这是甸子中第一重锁住东面的要地,也是右甸东面第一重往东环绕南下的分支,虽不算⾼峻,但蜿蜒在山顶,地势实际很⾼。 越过山嘴往东稍下走,凑拢的峡⾕之外,又向东敞开为小山坞,⽔流经坞底,路由山坞南坡的半中 ![]() ![]() 初五⽇黎明起 ![]() ![]() ![]() 由桥南马上上登东南的山坡,⽔由峡中一直往南流去,路爬坡向东南上升。一口气上走二里,登上岭头。望西边夹住溪流的山,稍南处有破开峡⾕从西面流来的⽔流,那就是⽔塘哨向西下流的⽔了;它南边夹住⽔流的一条支脉,也是到这里便到了东面的尽头,有山寨盘踞在山上;它再往南的一条山脉,石骨嶙峋,独自⾼耸,向上⾼出层层山峦,那是杜伟山。这是右甸南面往东来的主脉山脊,山脉自草房哨延伸到此处,更加⾼⾼隆起,转向正南而去,而东面夹住此溪,这条山脊是往东南下延的主脉,自云州向南下延,是澜沧江、潞江分⽔的山脊,而一直下延到 ![]() 在村中农家吃饭,大雨又来临。很久后上路,由坡上向东下走,渡过北来的溪⽔,小石桥跨在溪上。所谓的小,是为了与大溪上的桥区别。再向东南上走,隔溪面对杜伟山往南行,下瞰西峡之底,两条⽔流互相会合,绕着壑⾕往南流去。此山是右甸东面第三重往东环绕南下的分支,是锡铅的山脉。往南五里,有时穿到岭左,见岭东近处的山峡坠成深坑,那远峰又在东面环绕耸峙,又有的山分支往南延;穿到岭右,见岭西近处的山峡,西边的溪流盘绕在峡底,杜伟山并列夹峙。如此二里,就坠下岭南的山坡,有时绕着壑⾕向西转,有时上登山坳往东折,时上时下,又是五里,有两三家在山坳中建了房屋,这是兔威哨。从这里再上登它的东坡,就见东西两面的壑⾕都可以一起看到了。西面的壑⾕直 ![]() ![]() ![]() 这天下午来到后,驮物的马匹投宿在客店,先找到一个脚夫,要价太贵,勉強听从了他,就向南步⼊公馆,就是锡铅骤了。〔据考察,旧志书写作“习谦”当地人认为出产锡矿与铁矿,称作“锡铅”〕返回在店中吃饭,急忙往南由公馆侧边到温泉澡洗,天黑返回来睡下。 wWW.yAnDxs.Cc |
上一章 徐霞客游记 下一章 ( → ) |
徐霞客游记vip未删节下载由网友提供,《徐霞客游记》情节富于变化、节奏流畅,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文学作品,眼袋小说网免费提供徐霞客游记最新清爽干净的文字章节在线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