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记》情节富于变化,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小说 |
![]() |
|
眼袋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徐霞客游记 作者:徐弘祖 | 书号:10175 时间:2017/3/26 字数:11183 |
上一章 六记日游黔 下一章 ( → ) | |
戊寅(公元1638年)四月二十五⽇晨起,自鼎站西南行。 一里余,有崖在路右,上下各有洞,洞门俱东南向,而上洞尤空阔,以⾼不及登。路左壑已成涧,随之南半里,山回壑尽,脊当其前,路乃上跻,⽔则自其下⼊⽳。盘折二里,逾坳脊,是为梅子关。 越关而西,路左有峡,复坠坑而下,东西径一里,而西复回环连脊。 路循其上平行而西,复逾脊,始下陟。二里,又盘坞中山西南转,二里,复西北上,一里,是为⻩土坝。盖鼎站之岭,至此中降,又与西岭对峙成峡,有土山中突而连属之,其南北皆坠峡下,中踞若坝然,其云⻩土坝者以此。有数家倚西山而当其坳,设巡司以稽察焉。又上逾岭脊,共五里为⽩云寺。于是遂西南下,迤逦四里,途中扛担络绎,车骑相望,则临安道毋忠,以钦取皇帝取用⼊京也。司道无钦取之例,其牌如此,当必有说。按毋,川人,本乡荐乡试中举人,岂果有卓异特达圣聪超乎寻常,独特⾼妙像圣人一样的聪敏耶? 然闻阿 ![]() ![]() 五里,过⽩基观。观前奉真武,后奉西方圣人,中颇整洁。时尚未午,驼骑方放牧在后,余乃⼊后殿,就净几,以所携纸墨,记连⽇所游;盖以店肆杂沓,不若此之净而幽也。 僧檀波,甚解人意,时时以茶蔬米粥供。下午,有象过,二大二小,停寺前久之。象奴下饮,濒去,象辄跪后二⾜,又跪前二⾜,伏而候升。既而驼骑亦过,余方草记甚酣,不暇同往。 又久之,雷声殷殷震动声,天⾊以云幕而暗,辞檀波,以少礼酬之,固辞不受。 初,余以为去盘江止五里耳,至是而知驼骑所期旧城,尚在盘江上五里,亟为前趋。乃西向直下三里,有枯涧自东而西,新构小石梁跨之,曰利济桥。越桥,度涧南,又西下半里,则盘江沸然,自北南注。其峡不阔而甚深,其流浑浊如⻩河而甚急。 万山之中,众流皆清,而此独浊,不知何故?,天⾊以云幕而余三见此流:一在武宣⼊柳江,亦甚浊;一在三镇北罗木渡,则清;一在此,复浊。想清乃涸时也。 循江东岸南行,半里,抵盘江桥。桥以铁索,东西属两崖上为经,以木板横铺之为纬。 东西两崖,相距不十五丈,而⾼且三十丈,⽔奔腾于下,其深又不可测。初以舟渡,多漂溺之患;垒石为桥,亦多不能成。崇祯四年,今布政省最⾼行政长官朱名家民,云南人。 时为廉宪按察使,命安普游击李芳先四川人。 以大铁链维两崖,链数十条,铺板两重,其厚仅八寸,阔八尺余,望之飘渺,然践之则屹然不动,⽇过牛马千百群,皆负重而趋者。桥两旁,又⾼维铁链为栏,复以细链经纬为纹。 两崖之端,各有石狮二座,⾼三、四尺,栏链俱自狮口出。 东西又各跨巨坊。其东者题曰“天堑云航”督部朱公所标也;其西者题曰“”傅宗龙时为监军御史所标也。傅又C坚穹碑,题曰“小葛桥”谓诸葛武侯以铁为澜沧桥,数千百载,乃复有此,故云。余按,渡澜沧为他人,乃汉武故事,而澜沧亦无铁桥;铁桥故址在丽江,亦非诸葛所成者。桥两端碑刻祠字甚盛,时暮雨大至,不及细观。度桥西。已⼊新城门內矣。 左转瞰桥为大愿寺。 西北循崖上,则新城所环也。 自建桥后,增城置所,为锁钥之要云。 闻旧城尚在岭头五里,急冒雨竭撅跻级艰难地登台阶而登。 一里半,出北门。 又北行半里,转而西,逶迤而上者二里,雨乃渐霁。 新城內所上者峻,城外所上者坦。西逾坳,循右峰北转,又半里,则旧城悬岭后冈头矣。⼊东门,內有总府镇焉。 其署与店舍无异。 早晚发号用喇叭,声亦不扬,金鼓之声无有也。青崖总兵姓班,三汊总兵姓商,此间总兵姓胡。添设虽多,而势不尊矣。是夜,宿张斋公家;军人也。 二十六⽇驼马前发,余饭而出旧城西门。始俱西南行,从岭坞升降。五里,有一、二家在南陇下,为保定铺。从其侧西上岭,渐陟隆崇。三里,忽有⽔自岭峡下。循峡而上,峡中始多田塍,盖就⽔而成者。 时已揷莳shì(移栽) 矣。又上二里,是为凉⽔营。由营西复从山坞逶迤而上,渐上渐峻。又五里,遇驼马方牧,余先发。将逾坳,坐坳下石间少憩,望所谓海马嶂者, ![]() 出洞,仍由旧路出大道。 登坳即海马嶂,有真武阁跨坳间。 余⼊憩阁间,取笔楮chǔ纸记游,而驼马已前去。久之乃行。其內即为海马铺,去城十里矣。 其处北两⽇半程为小米马场,有堡城下临盘江,隔江即⽔西地;南两⽇程为乖场河,⽔涨难渡,即出铅之所也。又西循南岭而行,见其坞皆北向坠,然多中洼而外横亘者。连西又稍上二平脊,共三里,则北度而矗者,其峰甚⾼,是为广山。其上李芳先新结浮屠,为文曲星,盖安南城东最⾼之巅也。 又西二里为茶庵卖茶的小屋,其北有山,欹突可畏,作负嵎之势者,旧名歪山,今改名威山。 余望之有异,而亟于趋城,遂遵大路而西。又三里,复逾一⾩。 又二里,税驾于安南城之东关外逆旅陈贡士家。 二十七⽇驼马已发,余乃饭。问知城东五里,由茶庵而北,有威山,山间有洞,从东透西;又有⽔洞,其中积⽔甚深,其前正瞰卫城。 遥指其处,虽在山巅,然甚近也。 乃同顾仆循昨来道,五里,东抵茶庵,遂由岐北向⼊山。一里,抵山左腋,则威山之脉,自北突而南,南耸而北伏,南削而北垂,东西皆亘崖斜骞而南上;从南麓复起一小峰,亦如之。 ⼊东峡又一里,直抵山后,则与东峰过脊处也。 由脊北下,甚深而路芜;由脊西转,循山北峰之半西行,路芜而磴在。循之行,则北坞霾雾从坞中起,弥漫北峰,咫尺不可见;而南面威山之北,惟行处犹朗,而巅亦渐为所笼。西行半里,磴乃南上。拾级而登者半里,则峰之北面,全为雾笼矣。乃转东北上,则东崖斜骞之上也。石脊甚狭,由东北上西南,如攀龙尾而升。复见东南峰外,澄霄丽⽇,遥山如靛;余所行之西北,则弥沦如海,峰上峰下,皆⼊混沌,若以此脊为界者。盖脊之东南,风所从来,故夙霾净卷;脊之西北,风为脊障,毒雾遂得倚为窟⽳。予夙愿一北眺盘江从来处,而每为峰掩,至是适登北岭,而又为雾掩,造化 ![]() 攀脊半里,有洞在顶崖之下,其门东向,上如合掌,稍洼而下,底宽四五丈,中有佛龛僧榻,遗饭犹存,而僧不知何往。两旁颇有氤氲之龛。其后直透而西,门乃渐狭而低,亦尖如合掌。 其门西径山腹而出,约七丈余,前后通望而下不见者,以其⾼也。 出后门,上下俱削崖叠石。 路缘崖西南去十余丈,复有洞西向,门⾼不及丈,而底甚平,深与阔各二丈。而洞后石缕缤纷,不深而幻,置佛座其中,而前建虚堂,已圮不能存。其前直瞰卫城,若垂趾可及,偶雾气一呑,忽漫无所睹,不意海市蜃楼,又在山阿城郭也。然此特洞外者也。由洞左旁窍东向⼊,其门渐隘而黑。攀石阈上,其中坎砢欹嵌,洼窦不一,皆贮⽔満中而不外溢。洞顶滴沥,下注⽔池,如杂珮pèi佩带的⽟器繁絃乐器上的弦,铿锵远近。洞內渐转东北,势似宏深渊坠,既⽔池⾼下,无可着⾜,而无火炬遥烛,惟从黑暗中听其遥响而已。 余所见⽔洞颇多,而独此⾼悬众峰之顶,又潴而不流,无一滴外怈,向所望以为独石凌空,而孰意其中乃函⽔之具耶。出洞,仍循崖而北,⼊明洞后门,抵前洞。 从僧榻之左,有旁龛可登,攀而上之,则有隙西透,若窗而岐为两。其后复有洞门西向,在崖路之上,其门颇敞,第透隙处,双棂 ![]() 时旌旗穿关逾坳,瞻眺之,空山生⾊,第随其后抵安南,不免徒骑杂沓,五里之程,久乃得至。乃饮于陈氏肆中。遂⼊东门,西抵卫前,转南而出南门。南向行岭峡间,共平上二里,有脊自西北度东南,度处东平为塍,西忽坠坑深下,有小⽔自坑中唧唧出。 路随之,西循北崖下坠,即所谓乌鸣关也,乌鸣关在安南卫。土人呼为老鸦关。西向直下一里,有茶庵跨路隅,飞泉夹洒道间,即前唧唧细流,至此而奔腾矣。庵下崖环峡仄,极倾陷之势。又曲折下半里,泉溢浃道,有穹牌,题曰:“甘泉胜迹”其旁旧亦有享,已废,而遗址丰碑尚在,言嘉靖间有僧施茶膳众,由岭下汲泉甚艰,一⽇疏地得之,是言泉从僧发者。余忆甘泉之名,旧《志》有之,而唧唧细流,实溢于岭上,或僧疏引至此,不为无功,若神之如锡卓禅杖龙移,则不然也。 又拾级西南下一里,下抵峡口,循西崖之⾜,转而西行,北则石崖排空,突兀上庒;南则坠壑下盘,坵垤纵横,皆犁为田。虽升降已多,犹平行山半也。又西半里,有泉自北崖裂隙间宛转下注,路经其前,为架桥横度,泉落于侨內,复从桥下泻峡去。坐桥上仰观之,崖隙欹曲,泉如从云叶间堕出,或隐或现,又瀑布一变格也。循崖又西,迤逦平上,两过南度之脊,渐转西北,共五里,为乌鸣铺。复西北下峡间,一里余,有小⽔,一自东峡来,一自北峡来,各有石梁跨之,合于路左而东南去。度两石桥,又西南上岭,一里,从岭头过一哨,有数十家夹道。又从岭上循北界大山西向行,其南复平坠成壑,下盘错为田甚深。其南遥山与北界环列者,耸如展屏,而北角独尖竖而起。环此壑而东度土脊一支,遥属于北界大山,所过岭头夹哨处,正其北属之脊也。余先是从海马嶂西,即遥从岭隙见西峰缭绕,而此峰独方顶,迥出如屏。问骑夫:“江西坡即此峰否?”对曰:“尚在南。”余望其坳⼊处反在北,心惑之,至是始知其即东向分支之脊,路虽对之行,而西坡实在其北。 循北岭升降曲折,皆在峰半行。 又西北二里,西南二里,直坠坡而下者二里,缘岭西转者一里,是为纳溪铺;盖在北崖南坠之下,虽所下已多,而犹然土山之脊也。由铺西望,则东西山又分两界,有⽔经其中,第此两界俱支盘陇错,不若关岭之截然屏夹也。 复西南下一里半,有⽔从东崖坠坑而出,西悬细若马尾。从其北,路亦坠崖而下。又二里余,抵坞中,巨桥三门,跨两陇间,⽔从东一门涌而北出,其西二门,皆下平为田,岂⽔涸时耶?其⽔自西南诸峡中,各趋于桥之南,坠峡而下,经桥下,北注而出于盘江上流,其“纳溪”之名以此耶?度桥,复西北上岭,是为江西坡,以岭在溪之西也。路从夹冈中透壁盘旋而上,一里,出夹,复拾级上。一里,得茅庵,在坡之半。又北上拾级,半里,抵岭头,其北有峰夹坞,尚⾼;东望纳溪铺之缀东崖者,⾼下正与此等。于是又西向平陟岭间二里,挟南峰转循其西,又西向行半里,则岭上⽔多左石坠。又东北下转,则一深堑甚 ![]() 译文 戊寅年四月二十五⽇清晨起 ![]() ![]() ![]() 五里,路过⽩基观。观中前殿供奉着真武大帝,后殿供着佛祖,观中十分整洁。此时还未到中午,马帮正在后面放牧,我便进⼊后殿,就着洁净的几案,用携带着的纸墨,记下连⽇来游过的地方;这是因为旅店中太杂 ![]() 起初,我以为离盘江只有五里路了,来到这里才知道与马帮约定的旧城,还在盘江之上五里处,急忙往前赶路。于是向西一直下行三里,有条⼲枯的山涧自东延向西,新建的小石桥横跨在涧上,叫利济桥。过了桥,来到山涧南面,又往西下走半里,就见到波涛汹涌的盘江,自北往南流注。盘江峡⾕不宽但却非常深,⽔流浑浊如⻩河而且十分湍急。在万山之中,众多的河流都是清的,可唯独此江浑浊,不知是什么缘故?〔我三次见到此条江流:一次是从武宣进⼊柳江时,也是十分浑浊;一次在三镇以北的罗木渡,则是清的;一次在此处,又浑浊起来。想来⽔清是在⼲涸之时。〕 沿盘江东岸往南行,半里,到达盘江桥。桥⾝使用铁链,东西两头连接在两端的山崖上作为纵向的桥体,用木板横向铺在铁链上。东西两边的山崖,相距不⾜十五丈,可⾼处将近三十丈,江⽔奔腾于桥下,⽔深不可测。当初用船摆渡,多有漂没溺⽔的灾难发生;用石块垒砌成桥,也多半不能建成。崇祯四年(1631),现在的朱布政使〔名叫朱家民,是云南人。〕当时任提刑按察使,命令安普的游击将军李芳先〔是四川人。〕用大铁链系在两边山崖上,铁链有几十条,铺木板两层,板厚仅八寸,宽八尺多。远望去,桥⾝飘 ![]() ![]() ![]() ![]() 二十七⽇马帮已经出发,我才吃饭。间知城东五里处,经茶庵往北走,有座威山,山中有洞,从东穿到西;又有个⽔洞,洞中积⽔很深,洞前方正俯瞰着卫城。远远指着那地方,虽然是在山顶,可是十分近。于是同顾仆沿着昨天来的路走,五里,抵达东面的茶庵,就由岔道向北进山。一里,到了山的左侧,就见威山的山脉自北突向南,南面⾼耸而北面低伏,南面陡削而北面下垂,东西都横亘着山崖,斜向⾼举往南上升;从南边山麓又突起一座小峰,也像这样。走⼊东面的峡⾕又行一里,径直到达山后,就是与东峰相连延伸而过的山脊处了。由山脊往北下山,极深,而道路荒芜;由山脊上往西转,沿威山北峰的半 ![]() ![]() ![]() 攀越岭脊半里,有个洞在顶上山崖之下,洞口向东,顶上如合起的手掌,略微往下洼去,洞底宽四五丈,洞中有佛完和僧人的卧 ![]() ![]() ![]() ![]() ![]() ![]() 又沿石阶向西南下山一里,下达峡口,沿西面山崖的山脚,转向西行,北面是石崖排列在⾼空,突兀而起,从上往下庒;南面却坠成壑⾕,向下盘绕,土丘纵横,都垦犁为田地。虽然升降已有多次,仍然平缓地行走在半山 ![]() ![]() ![]() ![]() ![]() ![]() |
上一章 徐霞客游记 下一章 ( → ) |
徐霞客游记vip未删节下载由网友提供,《徐霞客游记》情节富于变化、节奏流畅,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文学作品,眼袋小说网免费提供徐霞客游记最新清爽干净的文字章节在线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