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记》情节富于变化,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小说 |
![]() |
|
眼袋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徐霞客游记 作者:徐弘祖 | 书号:10175 时间:2017/3/26 字数:15824 |
上一章 二十二记日游西粤 下一章 ( → ) | |
初十⽇ 未明发舟,晓霞映江,从篷底窥之,如行紫丝步帐中,彩⾊缤纷,又是江行一异景也。随西山南向溯流十里,外转而东北行,迂曲者又十里,始转而南又十里,望⽩石山亭峙东南,甚近。于是转而西北,是为大湾。又西十里过牛栏村。转而南,复转而西,又十五里而暮。又乘月行五里,宿于镇门。是夕月明如昼,共行六十里。 十一⽇ 未曙而行。二十里,⽩沙,又五里登涯。由小路北行,一里得大路,稍折而东,渡雷冲桥。从桥东小岐北望石峰而行,涉一溪,行苍莽中。四里抵小石峰下,复透一峰峡,又三里抵罗丛岩,岩门南向。邦人黎霄鸾,乡贡进士,有记曰:“东南望⽩石洞天,西北接狮子、凤巢之秀,艮案峙其前,太平拥其后。”既至,⽇犹未午,一面索炬同道者游,一面令具餐焉。盖兹岩前有东西两门,內有东西两洞。西洞之內,倏夹倏开,倏穹而⾼盘,倏垂而下覆,顶平若幕,裂隙成纹;至石形之异,有叠莲盘空, ![]() ![]() 饭于道者,复束炬为⽔洞、龙洞游。⽔洞在山西南隅,其门南向,中宽数亩,潭⽔四际,潴而不流,其深不测,而渊碧如黛;其外浅处,紫碧浮映,想为⽇光所烁也。洞左右俱有重崖回环潭上,可循行以⼊。及抵潭际,则崖揷底而路旁绝,〔上无岐⽳,不识⽔洞何所止。〕出洞,循西麓北转而东,又得龙洞。洞在山西北隅,其门北向,中有⽔夹,其上片石东西 ![]() 〔别道人,〕即西逾石梁,西南望山坳行。皆土山漫衍,三里,辄不得路。乃漫向西南升陟垄坂,五里始得路。乃随向西南一里,度一石梁,又一里得村聚,是为厚禄,有公馆焉。厚禄西南,乃往贵县大道;厚禄之北为安禄营,乃浔州所从来者,余从间道出厚禄后山,已过安禄,而南 ![]() 罗丛岩西北有崇山横亘,东北自浔之西山,西南自贵之北山,二山两角⾼张,东西相距百四十里,中间峰峦横亘,翠环云绕,颇似大容。盖大容为郁江南条之山,界于绣、郁两江之间;而此山为郁江北条之山,界于黔、郁两江之间。其脉自东南曲靖东山至泗城州界,经思恩、宾州之境,而东尽于浔。贵县之倚北山,犹郁林之于大容西岭;浔州之倚西山,犹容县之于大容东峰:皆东西突耸两角,而中则横亘焉。第大容〔东西八十里,〕较近,而中有北流县界其间;兹山较远,而别无县治,惟安禄营为中界。安禄东有土山,脉由大山东北分支南下。第大山自西南趋东北,土山自东北转西南,南抵浔、贵滨江诸山而止。其中夹成大坞,映带甚遥,平畴广溪,迤逦西南矣。 十二⽇ 平明,自安禄西南行田塍间。四里,南越山冈,西下二里为飘村,聚落不及厚禄三之一,而西望大山之下,则村落累累焉。又西南四里,过一小桥,于是皆沮洳之境,两旁茅草弥望,不复黍苗芃芃péng茂密矣。又一里,过临征桥,乃南逾冈陇。又西南三里,有碑大书为“贵县东界”又西南渐向冈陇,而草蔂léi,蔓生植物一望如故。又八里,直抵石山下,是为平碣营。先是,由飘村南望,右大山,左土岭,两界夹持,遥遥西南去,大山长后西突而起,土山短渐南杀焉。而两界之中,有石山点点,青若缀螺,至是而道出其间。平碣亦在冈⾩上,有营兵数家,墟舍一环。就饭于卖浆者,恐前路无人烟也。平碣之东,石峰峭方,曰大岩山,有岩甚巨,中容数千人。其南又突小山,低而长,上有横架之石,若平桥⾼悬,其下透明。小山之西,平碣之南,为马鞍山,亦峭耸而起,此皆平碣之近山也。南望有骈若笔架、锐若卓锥者,在数里之外。望之而趋,三里,度石梁,为石弄桥。又南十余里,直抵南望诸峰之麓,有一第舍在路右突⾩上,曰劈竹铺。眺路左诸峰,分岐竞异,执途人而问之,始知即贵县之东山也。其西北大山尽处⾼峙而起者,即贵县之北山也。按《志》,贵县有东、西、南、北四山,而东山在县东二十里,为二何隐处,《一统志》曰:唐时有何特进、履光二人隐此。《风土记》谓特进乃官衔,分履、光为二人,曰何履、何光。《西事珥》载,开元中,何履光以兵定南诏,取安宁,立铜柱。按此,则履光乃一人,其一名特进,非衔也。明秀 ![]() ![]() 十三⽇ 未明而发。十里,西抵西山之南,转向南行。五里,转向东行,十里,是为宋村。由贵县南至南山十里,由南山至宋村十里,而舟行屈曲,⽔路倍之。先,余拟一至贵县,即往宿南山,留顾仆待舟,令其俟明晨发。及余至;而舟且泊南门久矣。余别 ![]() 十四⽇ 五鼓挂帆行,晨过乌司堡,已一十里矣,是为横州界。东风甚利,午过龙山滩,又四十里矣。滩上即乌蛮滩,有马伏波庙。滩⾼溜急,石坝横截,其上甚艰。既上,舟人献神庙下,少泊后行。西北五里,为乌蛮驿。又南十里,则石山峥嵘立江右,为凤凰山。自过贵县西山,山俱变土,至是石峰复突而出。其双崖壁立、南嵌江中者,即凤凰岩也。又南二里为⿇埠,⽇已西昃。余 ![]() 乌蛮滩在横州东六十里,上有乌蛮山、马伏波庙。《志》谓:“昔有乌蛮人居此,故名。”余按:乌浒蛮在贵县北,与此不相及。而庙前有碑,乃嘉靖二十九年知南宁郡王贞吉所立。谓:“乌蛮非可以渎前古名贤之祠,易名起敬滩。”大碑深刻,噤人旧称,而呼者如故。余遍观庙中碑甚多,皆近时诸宦其地者;即王文成《上滩诗》亦不在。而庙外露立一碑,为宋庆历丙戌1046年知横州任粹所撰,张居正所书。碑古字遒。碑言:“粹初授官时,奉常二卿刘公以诗见送,有‘乌岩积翠贯州图’之句。抵任即觅之,不得也。遍询之⽗老,知者曰:‘今乌蛮山即乌岩山也,昔伪刘擅广五代十国,刘隐在两广建立南汉权政,以讳易其称,至今不改。’夫蛮乃一方丑彝,讳亦一时僭窃,遂令名贤千古庙貌,讹袭此名,亟宜改仍其旧。闻者皆曰:‘诺。’遂为之修庙建碑,以正其讹。”其意与王南宁同。而王之易为起敬,不若仍其旧更妙。 十五⽇ 五鼓挂帆,十五里,清江。有江自江左⼊大江。又二十里,抵横州南门,犹上午也。横州城在大江东北岸,大江自西来,抵城而东南去,横城临其左。其濒江二门,虽南面瞰之,而实西南向也。近城有南、北两界山:北七里为古钵,在城西北隅;俗名娘娘山,以唐贞观中,有妇陈氏买鱼将烹,忽⽩⾐人谓曰:“鱼不可食,急掷⽔中,上山顶避之。”陈如其言。回望所居,己陷为池矣。其池今名龙池,山顶庙曰圣婆庙。南十五里曰宝华,在城东南隅。宝华山有寿佛诗,乃建文君遁迹之地。二山皆土山逶迤,而宝华最⾼,所谓“秀出城南”是也。宋守徐安国诗。时州守为吾郡诸楚余,名士翘。有寄书者,与郁林道顾东曙家书俱置箧中,过衡州时为盗劫去。故前在郁,今过横,俱得掉头而去。若造物者故藉手此盗,以全余始终不见之义,非敢窃效殷洪乔也。 是⽇为中秋节。余以行李及二病人⼊南宁舟。余⼊城,饭于市,乃循城傍江而东,二里,抵下渡。横州有三渡:极西者在州门外,为上渡;极东者在下流东转处北极庙前,为下渡;而中渡在其中。渡南岸,〔为宝华山道,〕遂登山坡而⼊。其道甚大,共二里,透⼊岭半,其內山环成峒。由峒东北行,有小径,二十里可抵凤凰山。已而复随峡南行,共五里,乃由右岐南复登岭。一里南下,又一里过蒙氏山庄,又一里,乃东向⼊山。又二里,过山下村居,予以为即宝华寺也。披丛⼊之,而后知寺尚在山半。渡涧拾级,又半里,得寺。⽇才下午,而寺僧闭门,扣久之,乃得⼊。其寺西向,寺门颇整,题额曰“万山第一”字甚古劲,初望之,余忆为建文君旧题,及趋视之,乃万历末年里人施怡所立。盖施恰建门而新其额,第书己名而并设建文之迹;后询之僧,而知果建文手迹也。余谓“宜表章之。”僧“唯唯。”寺中无他遗迹,惟一僧守户,而钟磬无声。问所谓山后瀑布,僧云:“坠自后岭,其⾼百丈。而峡为丛木所翳,行之无蹊,望之不见,惟从岭而上,可闻其声耳。”余乃令僧炊于寺,而独曳杖上岭,直造其顶。而风声瀑声, ![]() 十六⽇ 早饭于宝华。下山五里,出大路,又五里,出峒前岭。望东北凤凰诸石峰在三十里外,令人神飞。而屡询路远,不及往返,南宁舟定于明⽇早发,遂下山。西五里抵州门,由上渡渡江⼊舟。 十七⽇ 平明发舟,雨⾊凄凄,风时顺时逆。舟西南行三十里,江口有小⽔自江南岸⼊,江名南江。舟转北行,又十里抵陈步江,在江南岸,通小舟。內有陈步江寺,亦建文君所栖。〔钦州盐俱从此出。〕泊于北岸。是⽇共行四十里。静闻以病后成痢,坚守夙戒,恐污秽江流,任其积垢遍体,遗臭満舱。不一烷濯,一舟 ![]() 十八⽇ 晨餐始发舟。初犹雨⾊霏霏,上午乃霁。舟至是多西北行,而风亦转逆。山至是皆土山缭绕,无复石峰嶙峋矣。〔盖自⼊郁江,惟凤凰山石崖骈立瞰江,余皆壤⾩耳。〕二十里,飞龙堡,又十里,东陇堡,又五里,泊于江之左岸。其处在火烟驿下流五里土山之上,有盘石平亘,若悬台中天,擎是向空,亦一奇也。是⽇行三十五里。 十九⽇ 平明行。五里过火烟驿,是为永淳县界。于是舟转北行,历十二矶焉。矶在江右涯,盘石斜叠,横突江畔。盖自横以来,山石⾊皆赭黯,形俱盘突,无复玲珑透削之状矣。共十五里,绿村。舟转东北,又十里,三洲头。又五里,⾼村,转而东南,乃挂帆焉。三里,复转东北,又五里,转而东。又二里,抵永淳之南门而泊。是⽇行四十五里。 永淳踞挂榜山而城。郁江自西北来,直抵山下,始东折而南,仍环南门西去。当城之西,只一脊过脉,脊北则来江,脊环则去江,相距甚近。脊之东北,石崖圆亘,峙为挂榜山,而城冒覆盖其上,江流四面环之,旁无余地。 二十⽇ 舟泊而候人,上午始行。乃北绕永淳之东,旋西绕其北,几环城之四隅,始西北行。十五里,鹿颈堡,已过午,始转而西,乃挂帆焉。于是两岸土山复出,江中有当流之石。五里,西南行。又十五里,伶俐⽔,有埠在江北岸,舟人泊而市薪。风雨骤至,迨暮而止。复行五里而泊。是⽇行四十里。 二十一⽇ ![]() 二十二⽇ 平明,由⻩范北行五里,上乌洴滩。江流至滩分一支西出八尺。舟上滩,始转而西,渐复西南。二十里,有土山兀出北岸,是为清秀山,上有浮屠五级出青松间,乃南宁东南⽔口也:又西五里,为私盐渡。又西五里,上一滩,颇长,有石突江西岸小山之上,下有尖座,上戴一顶如帽,是为豹子石。舟至是转而北,又十里过⽩湾,山开天阔,夹江多聚落,始不似遐荒矣。转而南三里,为坪南,江南岸村聚甚盛。又西三里,泊于亭子渡。 二十三⽇ 昧慡行,五里,抵南宁之西南城下。 (自此至九月初八⽇纪俱缺。霞客自标简端云:“庄杂剡包 ![]() 九月初九⽇ 西过镇北桥关帝庙,西行三里,抵横塘,东望望仙坡东西相距,于是西折行五里,望罗秀已在东北,路渐微。稍前始得一溪,溪⽔小于武江,而急流过之。渡溪始北行,二里,西去为申墟道,北去为罗赖村,已直 ![]() ![]() (是纪一则,于 ![]() ![]() 译文 初十⽇天未明开船,朝霞映在江中,从船篷底下窥视江⽔,如同行走在紫⾊的丝织筛帐中,彩⾊缤纷,又是江中行船的一种奇异景⾊了。顺着西山向南溯流行十里,向外转向东北行,迂回曲折地又行了十里,这才转向南又行十里,望见⽩石山亭亭⽟立在东南方,很近。于是转向西北,这是大湾。又往西十里经过牛栏村。转向南,再转向西,又行十五里天黑下来。又乘月⾊行船五里,住宿在镇门。这天夜晚月⾊如同⽩昼,共行船六十里。十一⽇天未露曙光便行船。二十里,到⽩沙,又行五里登上岸。由小路往北行,一里遇上大路,稍折向东,越过雷冲桥。从桥东岔出的小路向北面的石峰而行,涉过一溪,行走在苍茫的原野中。四里后抵达小石峰下,再穿越过山峰下的峡⾕,又走三里到达罗丛岩,洞口向南。〔本朝人黎霄莺,是乡贡进士,有碑记说:“东南与⽩石山的洞天相望,西北连接着狮子山、凤巢山的秀⾊,良案山耸峙在它的前方,太平山拥立在它后面。,"j来到之后,⽇⾊还未到中午,一面找火把同道士游洞,一面命令备餐。此洞前边有东西两个洞口,洞內有东西两个洞。西洞之內,忽而狭窄忽而开阔,忽而⾼⾼弯曲着弯隆而起,忽而低低下垂履盖,洞顶平得如筛幕,裂 ![]() ![]() ![]() ![]() ![]() ![]() ![]() ![]() ![]() ![]() 辞别道士,立即往西越过石桥,向西南望着山坳行。都是土山绵延,行三里,就找不到路了。于是漫无目的地向西南爬升在土陇山坡间,五里后才找到路。于是顺着路向西南行一里,越过一座石桥,又走一里到了村落,这是厚禄,有客馆在这里。由厚禄向西南行,是通往贵县的大道;厚禄的北面是安禄营,是从得州来的路。我从近道走到厚禄的后山,已过了安禄营,可想向南赶去平褐,还有三十里,中途没有人烟可以投宿。当地人劝我返回安禄营住宿在店铺中,此时太 ![]() 罗丛岩西北有崇山峻岭横亘着,东北自得州的西山,西南自贵县的北山,两座山如两只角⾼⾼张着,东西相距一百四十里,中间峰峦横亘,翠⾊环绕,云雾缭绕,很像大容山。大概大容山是郁江南面条形的山脉,隔在绣江、郁江两江之间;而此山是郁江北面条形的山脉,隔在黔江、郁江两江之间。〔此山山脉自东南从曲靖的东山延伸到洒城州境內,经过思恩府、宾州境內,而后往东在得州到了尽头。〕贵县背靠北山,就像郁林州背靠大容山西岭一样;得州背靠西山,就如容县背靠大容山东峰一样:都是在东西两头突起耸出的两只角,而中间却横亘着山脉。只是大容山东西有八十里,较近些,而中间有北流县隔在其中;此山较远,而且没有别的县城,仅有安禄营作为中界。安禄营东面有土山,山脉由大山在东北分出支脉向南下延。只是大山自西南趋向东北,土山自东北转向西南,〔向南抵达得州、贵县滨江地带的群山便终止了。〕两列山之间夹成大山坞,互相衬托十分遥远,平旷的田野,宽广的溪流,道巡流向西南。十二⽇拂晓,自安禄营向西南行走在田野间。四里,向南越过山冈,往西下走二里是飘村,村落大小不及厚禄的三分之一,可向西望去的大山下,却有村落层层叠叠的。又向西南行四里、走过一座小桥,从这里起都是泥沼之地,两旁茅草弥漫无际,不再有茂盛的禾苗了。又走一里,过了临征桥,于是向南越过土冈。又往西南行三里,有块碑大写着“贵县东界”又往西南渐渐走向山冈土陇之间,而荒草藤葛一眼望去依然如故。又行八里,径直抵达石山下,这是平褐营、这之前,由飘村往南望去,右边是大山,左边为土岭,两列山相夹对峙,远远向西南延伸而去,大山绵长后面向西突起,土山短些渐渐往南降低。而两列山之电,有石山点点,山⾊青青,好像螺蛔壳点缀着,走到这里,道路经过这些石山之间。平竭营也是在土冈之上,有几家营兵,一圈赶集用的房屋。到卖酒的人家吃了饭,是担心前边路上没有人烟。平褐营的东面,石峰峭立,叫做大岩山,有个岩洞十分大巨,洞中可容纳数千人。它南边又突起一座小山,山势又低又长,山上有块横架的岩石,如平坦的桥面⾼悬着,它下边透出亮光。小山的西面,平褐营的南边,是马鞍山,也是陡峭地耸起,这些都是平褐营近处的山。向南望去,有座并立如笔架、尖得好像⾼⾼直立的锥子样的山,在儿里之外。望着此山赶去,三里,越过石桥,是石弄桥。又向南走十多里,直达在南面相望群峰的山麓,有一座府第在路右突出的土山上,叫做劈竹铺。眺望路左的群峰,分出支峰争奇斗异,拉住路上的人打听,才知就是贵县的东山了。它西北面大山到头之处⾼耸而起的山,就是贵县的北山了。据志书,贵县有东、西、南、北四座山,而东山在县城以东二十里,是两个姓何的人隐居之处,〔《一统志》说:唐代有何特进、何履光二人隐居此地。《风土记》认为“特进”是官衔,把“履”、“光”分为两个人,叫何履、何光。《西事饵》记载,开元年间,何履光率军平定南诏,夺取安宁,立了铜柱。 ![]() ![]() ![]() ![]() ![]() 十三⽇天未明便开船。十里,往西抵达西山的南面,转向南行。五里后,转向东行,十里,这是宋村。由贵县向南到南山有十里,由南山到宋村有十里,但乘船行走弯弯曲曲,⽔路多走一倍。先前,我打算一到贵县,立刻前往南山住宿,留顾仆等在船上,令他等到明早开船。等我到贵县时,船已停泊在南门很久了。我打算另外找船往南渡,船夫说:“船将连夜行。”阻拦我不要去。我说:“乘船走曲曲弯弯,我将由南山的近路走在前边相等,不知什么地方方便?"’船夫又推辞不知道,大概是担心快慢难以约定,先后到达相错罢了。到开船时,不过走了十多里便停泊下来。今天路过宋村,时间还是上午,为何不去南山住宿,到此地再登船呢?到了这里,船转向西南,挂上帆行了十里,转向东南,仍用纤绳拉着行了十五里,再挂上帆向南行,五里,向西转,这是瓦亭堡。江北岸有块岩石突向江中好像蹲着的猛虎,江南岸以內,有山横向排列。又行十五里,就有两座山夹住江流并排耸起,船溯流⼊山。又行五里天黑下来,乘着月⾊行船十里,停泊在香江绎。 十四⽇五更时挂上帆开船,清晨经过乌司堡,已走过十里路了,这里是横州境內。刮东风船十分顺风,中午经过龙山滩,又是四十里了。河滩上就是乌蛮滩,有座马伏波庙。滩⾼流急,有石坝横截江流,上到上面非常艰难。上去之后,船夫在神庙下献祭,稍作停泊之后便动⾝。往西北行五里,是乌蛮 ![]() 乌蛮滩在横州东面六十里,上面有乌蛮山、马伏波庙。志书说:“从前有乌蛮住在此地,所以起这个名字。”考我察,乌浒蛮在贵县北部,与此不相⼲。可庙前有块碑,是嘉靖二十九年(1550)南宁府知府王贞吉立的。说:“乌蛮之名是不能用来裹读古代名贤祠堂的,改名叫起敬滩。”大碑深深地刻着,噤止人们使用旧称,可称呼的人依然如故。我遍观庙中,碑刻很多,都是近代在此地为官的人题的;就是王文成的《上滩诗》也不在其中。而庙外露天里立着一块碑,是宋代庆历丙戌年横州知州任粹撰文,张居正书写的。碑制古朴字迹遒劲。碑文说:“任粹起初被授予官职时,太常寺少卿刘公拿诗见赠,有‘乌岩积翠贯州图’的句子。到任后就马上寻找此地,找不到。向⽗老乡亲四处打听,知道的人说:‘今天的乌蛮山就是乌岩山了,从前伪刘权政占据广州时,因为避讳改了它的名,相沿至今。’蛮是一个地方丑恶的夷族,避讳也是一时之间非正统窃位之事,竟然让名贤流传千古的庙宇,错误地沿用此名,应当鱼待改变仍用它的旧称。听话的人都说:‘对。’于是为它修庙树碑,用来纠正这个错误、”他的意思与南宁王知府的相同。但王贞吉把它改为起敬滩,不如仍沿用它的旧称更妙。 十五⽇五更挂帆起航,十五里,到清江。有条江自江左侧流⼊大江。又行二十里,抵达横州城南门,还是上午。横州城在大江东北岸上,大江自西流来,到城下便向东南流去,横州城滨临江左岸。州城濒江的两道城门,虽在南面俯瞰江流,可实际上是面向西南方。城附近有南、北两列山:北面七里是古钵山,在城西北角;〔俗名叫娘娘山,在唐代贞观年间,有个妇人陈氏买鱼来即将烧煮,忽然有个穿⽩⾐的人对她说:“这鱼不能吃,赶快扔进⽔中,上山顶去避⽔。”陈氏按他的话做了。回头望她居住的地方,已经陷成⽔池了。那⽔池今天名叫龙池,山顶的庙叫圣婆庙。〕南面十五里的叫宝华山,在城东南角。〔宝华山有座寿佛寺,是建文帝隐居之地。〕两座山靓是透巡而去的土山,而宝华山最⾼,所谓的“秀出城南”就是指它了。〔宋代知府徐安国的诗句。〕此时的州官是我们府的诸楚徐,〔名叫士翘。〕有寄给他的信,与郁林道顾东曙的家信一同放在竹箱中,路过衡州时被強盗抢了去。所以先前在郁林,今天路过横州,都只得掉头而去。好像是造物主假借这些強盗的手,以保全我始终不见长官的面的节义,不敢偷偷仿效殷洪乔。 这天是中秋节。我把行李及两个病人送⼊去南宁的船二我进了城,在街中吃了饭,于是沿城墙紧靠江流往东走,二里,抵达下渡。〔横州有三个渡口:最西边的在州城门外,是上渡;最东边的在下游往东转之处北极庙前,是下渡;而中渡在两者之间。〕渡到南岸,是去宝华山的路,于是登山坡⼊山。这条道十分宽大,共行二里,穿越进山岭半山 ![]() ![]() ![]() ![]() ![]() 十六⽇在宝华寺吃早饭。下山行五里,走上大路,又走五里,到了桐前的山岭。远望东北凤凰山的诸石峰在三十里开外,令人神魂飞动。但屡次打听都说路远,来不及往返,去南宁的船定在明⽇绝早出发,只好下了山。向西五里抵达州城城门,由上渡渡江进了船。 十七⽇黎明开船,雨⾊凄凄,风时顺时逆。船向西南行三十里,江口有条小江从江南岸流进江中,名叫南江。船转向北行,又走十里到达陈步江,〔在江南岸,通小船。里面有座陈步江寺,也是建文帝栖⾝之所。〕钦州的盐全部是从这里运出去的。船停泊在北岸。这一天共行船四十里。〔静闻在病后拖成痢疾,坚守平素的戒律,担心污秽物弄脏江⽔,听任污物积得遍⾝,排怈的臭东西弄得満船舱都是,不冲洗一下,満船积垢也不理会。〕 十八⽇早餐后才开船。起初还雨势霏霏,上午才晴开。船到这里多半往西北行,而风也变为逆风。山到这里都是缭绕的土山,不再有嶙峋的石峰了。大体上自从驶⼊郁江,唯有凤凰山是石崖并立俯瞰江流,其余皆是土山了。行二十里,到飞龙堡,又是十里,到东陇堡,又五里,停泊在江的左岸。此处在火烟释下游五里,土山之上有块盘子状的岩石,平平地横亘着,好似⾼悬的平台,把这块岩石⾼⾼举向半天之中,也是一处奇观。这一天行船三十五里。十九⽇黎明行船。五里后经过火烟骤,这里是永淳县的辖境。从这里船转向北行,经过十二矶。石矶在江右岸,盘踞的岩石斜着堆叠而起,横突到江畔。大体上从横州以来,山石的颜⾊都是褚红⾊与深黑⾊,山势全是呈盘子状突起,不再有玲珑剔透陡削的形状了。共行十五里,到绿村。船转向东北,又行十里,到三洲头。又五里,到⾼村,转向东南,于是挂上帆。三里,再次转向东北,又行五里,转向东。又行二里,抵达永淳县城的南门便停泊下来。这一天行船四十五里。 永淳⾼踞在挂榜山上筑城。郁江自西北流来,直达山下,这才由东折向南流,仍环绕过南门往西流去。正当县城的西面,只有一条山脊延伸而过的山脉,山脊北边是流来的江⽔,山脊南面就是流去的江⽔,相距很近。山脊的东北方,石崖圆圆地盘亘着,耸立起来形成挂榜山,而城覆盖在山头上,江流四面环绕城池,四旁没有空地。 二十⽇船停着等人,上午才出发。于是向北绕过永淳的东面,旋即向西绕到城北,几乎环绕过城的四角,这才往西北行。十五里,到鹿颈堡,已过了中午,开始转向西行,于是挂上帆。从此地起两岸土山再次出现,江中有 ![]() ![]() 九月初九⽇向西过了镇北桥的关帝庙,往西行三里,抵达横塘,向东望去望仙坡东西相隔。于是折向西行五里,望见罗秀山已在东北,路渐渐变小。稍前走才遇到一条溪流,溪⽔比武江小,可⽔流湍急超过它。渡过溪开始往北行,二里,向西去是到申墟的路,往北去是罗赖村,已直 ![]() ![]() |
上一章 徐霞客游记 下一章 ( → ) |
徐霞客游记vip未删节下载由网友提供,《徐霞客游记》情节富于变化、节奏流畅,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文学作品,眼袋小说网免费提供徐霞客游记最新清爽干净的文字章节在线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