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记》情节富于变化,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小说 |
![]() |
|
眼袋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徐霞客游记 作者:徐弘祖 | 书号:10175 时间:2017/3/26 字数:10862 |
上一章 二十记日游右江 下一章 ( → ) | |
十八⽇ 饭于其远处。上午起⾝,由夏朗之西、西华山之东小径北迂,五里西转,循西华之北西行,十里,富源。其西有三狮锁⽔口。又西二里为泷头,彭大魁教发迹处也,溪至此折而南⼊山。又五里为潇泷,溪束两山间,如冲崖破峡,两岸石骨壁立,有突出溪中者,为“瑞石飞霞”峡中有八景焉。由泷溪三里,出百里贤关,谓杨救贫云“百里有贤人出也”又西北二里为第二关,亦有崖石危亘溪左。又西北三里,出罗潭,为第三关。过是山始开,其溪北去,是为查埠。又西北五里后与溪遇,渡而北,宿于罗家埠。 十九⽇ 昧慡行。十里,复循西岩山之南而行,三里为值夏。西八里,逾孟堂坳,〔则赣江南来,为浇洋⼊处。〕又二里,张家渡,乃趁小舟顺流北下。十里,有市在江左,曰永和,其北涯有道,可径往青原。乃令张氏送者一人,名其远,张侯之近支。随舟竟往⽩鹭;而余同张二巫及静闻,登北涯随山东北行。五里,⼊两山之间。又一里,有溪转峡而出。渡溪南转,石山当户,清涧抱壑,青原寺西向而峙。主僧本寂留饭于其寒,亦甚幽静。盖寺为七祖旧刹,而后沦于书院,本寂以立禅恢复,尽迁诸书院于山外,而中构杰阁,犹未毕工也。寺后为七祖塔,前有⻩荆树甚古,乃七祖誓而为记者。初⼊山,不过东西两山之夹耳;至北坞转⼊而南,亦但觉⽔石清异,涧壑潆回;及登塔院,下瞰寺基,更觉中洋开整,四山凑合向中靠拢。其坞內外两重,內坞宽而密,外坞曲而长,外以移书院,內以供佛宇,若天造地设者。余以为从来已久,而本寂一晤,辄言其兴复之由,始自丙寅、丁卯之间。盖是寺久为书院,而〔邹〕南皋、〔郭〕青螺二老 ![]() ![]() 二十⽇ 同张二巫、静闻过城西北二里,⼊⽩燕山。山本小垅,乃天华之余支,寺僧建竖,适恰逢有⽩燕来翔,故以为名。还由西门⼊,至北门,过⻩御史园,门扃jiōng关闭不⼊。⻩名宪卿,魏珰事废。又北⼊田中丞园。田名仰。园外旧坊巍然,即文襄周公即永乐进士周忱之所居也,鲁灵光尚复见此,令人有山斗即泰山北斗,意指仰慕之人之想。⽇暮寒烟,凭吊久之,乃出昌富门,⼊⽩鹭宿。 二十一⽇ 张氏子有书办于郡上,房者曰启文,沽酒邀酌。遂与二巫、静闻由西城外南过铁佛桥,八里,南登神冈山顶。其山在吉安城南十五里,安福、永新之江所由⼊大江处。山之南旧有刘府君庙,刘名竺,陈、梁时以曲江侯为吉安郡守,保良疾奷,绰有神政,没而为神,故尊其庙曰神冈,宋封为利惠王。下临安、永小江。遂由庙左转神冈东麓,北随赣江十五里,至吉安南城之螺川驿。又三里,暮,⼊⽩鹭。 ⽩鹭洲,首自南关之西,尾径东关,横亘江中,首伏而尾⾼。书院创于⾼处,前铸大铁犀以庒⽔,连建三坊,一曰名臣,二曰忠节,三曰理学。坊內两旁排列号馆,为诸生肄业之所。九县与郡学共十所,每所楼六楹。其內由桥门而进,正堂曰正学堂,中楼曰明德堂;后阁三层,下列诸贤神位,中曰“天开紫气”上曰“云章”阁楼回环,而阁杰耸,较之⽩鹿,迥然大观也。是院创于宋,至世庙时郡守汪囗受始扩而大之。熹庙明熹宗朱由校时为魏珰指魏忠贤所毁,惟楼阁未尽撤。至崇祯初,郡守林一囗仍鼎复旧观焉。 二十三⽇ 在复生署中自宴。 二十四⽇ 复生婿吴基美设宴。基美即余甥。 。 二十五⽇ 张侯后裔以二像⼊署。上午,别复生,以舆车送⼊永新舟,即往觅静闻,已往大觉寺。及至已暮,遂泊螺川驿前。 二十六⽇ 舟人市买菜,晨餐始行。十里,至神冈山下,乃西⼊小江。风⾊颇顺,又西二十五里,三江口。一江自西北来者,为安福江;一江自西南来者,为永新江。舟溯永新江西南行,至是始有滩。又十五里,泊于横江渡。是⽇行五十里。 二十七⽇ 昧慡发舟。二十里,廖仙岩。有石崖瞰江,南面已为泰和界,其北俱庐陵境也。自是舟时转北向行,盖山溪虽自西来,而屈曲南北也。十里,永 ![]() ![]() ![]() ![]() ![]() 二十八⽇ 昧慡,牵而行,寒甚。二十里,敖城,始转而南。挂篷五里,上⻩坝滩。复北折,遂⼊两山峡间。五里,枕头石。转而西,仍挂帆行,三里,上⻩牛滩,十八滩从此始矣。滩之上为纷丝潭,潭⽔深碧,两崖突束如门,至此始有夹峙之崖, ![]() 二十九⽇ 昧慡行。二十里,桥面上旧有桥跨溪南北,今已圮,惟 ![]() 东向第一洞在穹崖下,洞左一突石障其侧。由洞门⼊,穹然而⾼,十数丈后,洞顶忽盘空而起,四围俱削壁下垂,如悬帛万丈,牵绡回幄形容石壁像牵拉 ![]() ![]() ![]() ![]() 仍从山下转而北,见其耸峭之胜,而四顾俱无径路。仍过东北龙氏居,折而西,遇一人引⼊后洞。是洞在山之北,甫⼊洞,亦有一洞窍上透山顶,其內直南⼊,亦⾼穹明敞。当洞之中,一石柱斜骞于內,作曲折之状,曰石树。其下有石棋盘,上有数圆子如未收者。俗谓“棋残子未收”后更有平突如牛心、如马肺者,有下昂首而上、上垂啂而下者, ![]() 时连游四洞,⽇已下舂,既不及觅炬再⼊,而洞外石片嶙峋,又觉空中浮动,益无暇俯幽抉閟bì闭矣此句意即无暇览那些幽闭的景⾊。遂与静闻由石瓣中攀崖蹈隙而上,下瞰诸悬石,若削若缀,静闻心动不能从,而山下居人亦群呼无路不可登;余犹宛转峰头,与静闻各踞一石,出所携胡饼啖之,度已⽇暮,不及觅炊所也。既而下山,则山之西北隅,其焚削之惨,与东南无异矣。乃西过一涧,五里,⼊西山。循⽔口而⼊,又二里登将军坳,又二里下至西岭角,遂从大道西南行。五里,则大溪自南而来,绕永新城东北而去,有浮桥横架其上,过桥即永新之东关矣。时余舟自还古转而北去,乃折而南,迂曲甚多,且溯流逆上,尚不能至,乃⼊游城中,抵暮乃出,舟已泊浮桥下矣。 永新东二十里⾼山曰义山,横亘而南,为泰和、龙泉界。西四十里⾼山曰禾山,为茶陵州界。南岭最⾼者曰岭背,名七姬岭,去城五十里,乃通永宁、龙泉道也。永新之溪西自⿇田来,至城下,绕城之南,转绕其东而北去。⿇田去城二十里,一⽔自路江东向来,一⽔自永宁北向来,〔合于⿇田。〕 三十⽇ 永新令闵及申以遏籴噤止买米闭浮桥,且以封印谩许假装承诺开关,而竟不至。上午,舟人代为觅轿不得,遂无志永宁,而谋迳趋路江。乃以二夫、一舟人分担行李,⼊东门,出南门,溯溪而西。七里,有小溪南自七姬岭来人。又西三里,大溪自西南破壁而出,路自西北沿山而⼊。又三里,西上草墅岭。三里,越岭而下为枫树,复与大溪遇。路由枫树西北越合口岭,八里至⻩杨。溯溪而西,山径始大开,又七里,李田。去路江尚二十里。⽇才下午,以除夕恐居停不便,即早觅托宿处,而旅店俱不能容。予方徬徨路口,有儒服者过而问曰:“君且南都人耶?余亦将南往留都,岂可使贤者露处于我土地!”揖其族人,主囗其家。余问其姓,曰“刘。”且曰:“吾兄亦在南都,故吾 ![]() 译文 十八⽇在张其远处吃饭。上午起⾝,从夏朗西面、嵩华山东面的小路往北绕行,五里后折向西,顺西华山的北面往西行,走十里,到富源。富源西边有三个石狮子盘踞在⽔口处。又往西二里为拢头,它是状元彭教的发迹处,溪流到此折往南流⼊山中。又走五里为潇沈,溪流被夹在两山间,如冲开山崖捣破山峡向外流泻一般,两岸峭峻如骨的石头耸立如壁,有向溪中飞突出来的,那是“瑞石飞霞”景点,山峡共中有八景。顺沈溪走三里,出了百里贤关,据说它是因杨救贫说过的“相隔百里就会有贤能人士出现”这句话而得名。又往西北走二里为第二关,也有崖石⾼⾼横贯在溪流左岸上。又往西北走三里,出了罗潭,为第三关。越过关后山峦才远离开。浅溪流往北去,此处为查埠。又往西北走五里后与溪流相遇,渡过溪⽔到北岸,投宿在罗家埠。 十九⽇黎明时出发。走十里,又顺西岩山的南面而行,三里到值夏。往西走八里,越过孟堂坳,就见赣江从南面流来,这里是拢洋汇⼊赣江处。又走二里,到张家渡,便搭乘小船顺流北下。行十里,有个集市位于江左岸,叫永和,它北面江边有条道路,可直通青原。于是让送我的张家人〔名叫其远,是张侯的近支。〕随船直接去⽩鹭洲;而我同张二巫以及静闻,登上江北岸顺山往东北行。五里,进⼊两山中间。又走一里,有条溪⽔曲折地流出山峡。渡过溪⽔折往南,见石山正对门户耸起,清涧环绕壑沟流淌,青原寺朝向西面屹立着。寺中主僧本寂留我们在他的小屋中吃了饭,那小屋也特别幽静。此寺是七祖先前住留过的庙宇,后被书院占用,本寂因为兴复禅宗而将原来的地方恢复为寺宇,把各书院全迁到山外,在寺中构筑⾼阁,但还未完工。寺后面是七祖塔,塔前有棵很屯老的⻩荆树,它是七祖立誓后把誓言刻记在上面的那棵树。初⼊山时,不过是东西两山间的一个峡⾕罢了;到从北面山坞转向南进来的地方,也只是觉得流⽔山石清新奇异,山涧深⾕曲折绕旋;等登上塔院,向下俯瞰寺基,更觉得中间这片展开的平地开阔齐整,四面山峦聚合。那山坞分为內外两重,內坞宽阔而幽静,外坞曲折而绵长,外坞用来移置书院,內坞用来供奉佛宇,若如天造地设的一般。我原以为此种格局由来已久,但与本寂一见面,他就说他兴复寺庙,是从丙寅、丁卯年间开始的。大概此寺长久沦为书院之地,而邹南皋、郭青螺二老想让寺庙和书院并存,恭 ![]() ![]() 二十⽇和张二巫、静闻穿过城中往西北走二里,进⼊⽩燕山中。此山本是一条小土冈,是天华山的余支,寺中僧人在山上建盖屋阁时,正好有⽩燕来此盘旋飞舞,因而就用⽩燕为名。回来时由西门⼊城,到北门,经过⻩御史园,园门关闭着没有进去。〔⻩御史名叫⻩宪卿,因为牵连魏宦官的事被免官。〕又往北进⼊田中承园。〔田中永名叫田仰。〕园外旧牌坊巍然犹存,它就是文襄周公的故居,周文襄的遗迹还能在此处出现,令人不噤产生出他如同泰山北斗一样值得人们尊崇仰慕的想法。天⾊已晚,寒烟四起,在坊前凭吊了许久,便走出昌富门,回到⽩鹭洲住宿。 二十一⽇张家的儿子有一个在府衙中当书办,他 ![]() ![]() ⽩鹭洲的洲头从府城南关的西面开始,尾部经过东关,横亘在赣江中,洲头低伏而洲尾⾼起。书院创办在洲中⾼处,前面用铁铸造大犀牛用来镇服⽔流。书院中接连建有三个坊,第一个叫名臣坊,第二个叫忠节坊,第三个叫理学坊。坊以內两旁排列着号馆,是生徒们修习学业的处所。九县的县学和府学,共十所,每所有六间房子。号馆往里,从桥门进去,正堂叫正学堂,中间的楼叫明德堂;后面的阁为三层,下层列置着各位圣贤的牌位,中层的匾额上写着“天开紫气”上层的匾额上写着“云章阁”楼阁回环而⾼耸,比起⽩鹿书院来,要壮观得多。此书院创办于宋朝,到本朝世宗时知府汪口受才进行扩建,规模更大。熹宗时被宦官魏忠贤毁坏,只有楼阁未完全拆除。到崇祯初年,知府林一口仍旧尽可能地在原址恢复了书院的原貌。一二十三⽇在复生的官署中独自喝酒吃饭。 二十四⽇复生的女婿吴基美设宴款待我们。〔吴基美就是我外甥。〕 二十五⽇张侯的后裔将两张肖像送⼊府衙门中。上午,辞别复生,复生雇轿子送我到了去永新县的船中,我便去找静闻,但他已去了大觉寺。等他回来时天⾊已晚,于是停泊在螺川绎前。二十六⽇船夫去买菜,早餐后才出发,行十里,到达神冈山下,这才往西驶进小江中。风势很顺,又往西行二十五里,到三江口。一江从西北流来,那是安福江;一江从西南流来,那是永新江。船溯永新江往西南行,到此处江中才有滩。又行十五里,停泊在横江渡。这天共行了五十里。 二十七⽇黎明时开船。行二十里,到廖仙岩。有座石崖濒临江流,南面已经是泰和县地界,而北面都是庐陵县境。从此处起船不时地折往北行,这大概是因为山溪虽然大方向上是从西面流来,但却时常折向南北两面。行十里,到永 ![]() ![]() 二十八⽇黎明时,用纤索拉着船出发,气候很寒冷。行二十里,到敖城,才折往南。挂帆航行五里,上⻩坝滩。又折往北,便进⼊两山间的峡⾕中。行五里,到枕头石。折向西面,仍挂帆航行,三里后上⻩牛滩,十八滩就从此滩开始。⻩牛滩往上为纷丝潭,潭⽔深绿,两边山崖突立夹耸如同门一样,到此处江岸才有夹峙的山崖,江中也才有阻遏⽔流从而使⽔流变得湍急腾涌的石头。又行七里,上了两个滩,为周原,山间展开的山⾕稍微开阔了些,有村庄倚山坐落在⾕中,居民都以卖柴禾为业。又行五里为画角滩,它是十八滩中最长的。又行五里为坪上,它就是庐陵、永新两县的 ![]() 二十九⽇黎明时开船。行二十里,到桥面,溪上原来有座桥南北横跨,如今桥已毁坏,只有些 ![]() ![]() ![]() ![]() ![]() ![]() ![]() ![]() ![]() ![]() ![]() 当时接连游览了四个洞,太 ![]() ![]() 永新县城东面二十里的⾼山叫义山,它向南横贯,是泰和、龙泉两县的分界。西面四十里的⾼山叫禾山,为茶陵州界。南面的山岭最⾼的叫岭背,正式的名称为七溪岭,它距离县城五十里,是通往永宁、龙泉两县的路。永新溪从西面的⿇田流来,到了城下,绕过城南,又绕折到城东而后往北流去。⿇田离城二十里,一条溪⽔从路江向东流来,一条溪⽔从永宁县向北流来,汇合在⿇田。 三十⽇永新县令阂〔及申〕为了阻止受灾的邻县来买粮食,关了浮桥。他哄骗人们答应开关,而以过年停办公事为理由,自己竟然不来。上午,船夫替我们去找轿子但没有找到,于是无意再去永宁县,而打算直接奔赴路江。于是用两个担夫、一个船夫分别挑着行李,进⼊城东门,出城南门,溯溪往西行。走七里,有条小溪从南面的七溪岭流来汇⼊溪中。又往西走三里,一条大溪从西南破壁而出,路从西北沿山延伸。又走三里,往西上了草墅岭。三里后,越过岭往下走为枫树,又与大溪相遇。路从枫树西北翻越合口岭,走j又里到⻩杨。从⻩杨溯溪往西行,山路才大为开阔,又走七里,到达李田。“〔离路江还有二十里。〕这时才下午,因为是除夕恐怕不便寻找住所,便早早地就寻觅寄宿的地方,但旅店都不接纳。我正徘徊在路口,有个儒生打扮的人过来问道:“先生您是南京人吗?我也将要南往留都南京,怎可让贤能人士在我方露宿呢!”他向同行的族人致礼,让我住到这人家。我问他贵姓,他回答说:“姓刘。”并且说:“我哥哥也在南京,所以我想去一趟。”他指的就是刘肩吾礼部,〔名叫刘元震。〕我这才知道刘肩吾是永新县人,此地是他的乡里。因为行李已经朝前去了,我便同他一起前往他的族人刘怀素家。住房很宽敞整洁,属于隐居者居住的村舍,而不是旅店。打听刘肩吾的故居,说相隔还有五里,这样就未能和前面遇到的他家族里边的那人会面。这天只行了三十五里,便就停下来买了些酒⾁稿劳跟随我挑担的那三个男子,而姓刘的主人拿出自制酒让我品尝,以至竟然忘掉了寄居客舍的忧苦。只是整夜未听到一声爆竹响,山乡的寂寥,真是另一片天地。这晚观看落⽇时,往北望去,一座⾼山离得很近,一打听,它就是禾山。 wWW.yAnDxs.Cc |
上一章 徐霞客游记 下一章 ( → ) |
徐霞客游记vip未删节下载由网友提供,《徐霞客游记》情节富于变化、节奏流畅,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文学作品,眼袋小说网免费提供徐霞客游记最新清爽干净的文字章节在线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