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情节富于变化,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小说 |
![]() |
|
眼袋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荀子 作者:荀况 | 书号:10138 时间:2017/3/26 字数:16346 |
上一章 论礼 下一章 ( → ) | |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 ![]() ![]() ![]() ![]() ![]() ![]() ![]() 故礼者养也。刍豢稻梁,五味调香,所以养口也;椒兰芬苾,所以养鼻也;雕 琢刻镂,黼黻文章,所以养目也;钟鼓管磬,琴瑟竽笙,所以养耳也;疏房檖貌, 越席 ![]() 君子既得其养,又好其别。曷谓别?曰:贵 ![]() ![]() 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 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焉无安人。故礼、上事天, 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故王者天太祖,诸侯不敢坏,大夫士有常宗,所以别贵始;贵始得之本也。郊 止乎天子,而社止于诸侯,道及士大夫,所以别尊者事尊,卑者事卑,宜大者巨, 宜小者小也。故有天下者事七世,有一国者事五世,有五乘之地者事三世,有三乘 之地者事二世,持手而食者不得立宗庙,所以别积厚,积厚者流泽广,积薄者流泽 狭也。 大飨,尚玄尊,俎生鱼,先大羹,贵食饮之本也。飨,尚玄尊而用酒醴,先黍 稷而饭稻粱。祭,齐大羹而 ![]() 凡礼,始乎梲,成乎文,终乎悦校。故至备,情文俱尽;其次,情文代胜;其 下复情以归大一也。天地以合,⽇月以明,四时以序,星辰以行,江河以流,万物 以昌,好恶以节,喜怒以当,以为下则顺,以为上则明,万变不 ![]() ![]() 礼之理诚深矣“坚⽩”“同异”之察⼊焉而溺;其理诚大矣,擅作典制辟陋 之说⼊焉而丧;其理诚⾼矣,暴慢恣孳轻俗以为⾼之属⼊焉而队。故绳墨诚陈矣, 则不可欺以曲直;衡诚县矣,则不可欺以轻重;规矩诚设矣,则不可欺以方圆;君 子审于礼,则不可欺以诈伪。故绳者,直之至;衡者,平之至;规矩者,方圆之至; 礼者,人道之极也。然而不法礼,不⾜礼,谓之无方之民;法礼,⾜礼,谓之有方 之士。礼之中焉能思索,谓之能虑;礼之中焉能勿易,谓之能固。能虑、能固,加 好者焉,斯圣人矣。故天者,⾼之极也;地者,下之极也;无穷者,广之极也;圣 人者,人道之极也。故学者,固学为圣人也,非特学无方之民也。 礼者,以财物为用,以贵 ![]() 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矣。 故君子敬始而慎终,终始如一,是君子之道,礼义之文也。夫厚其生而薄其死,是 敬其有知,而慢其无知也,是奷人之道而倍叛之心也。君子以倍叛之心接臧⾕,犹 且羞之,而况以事其所隆亲乎!故死之为道也,一而不可得再复也,臣之所以致重 其君,子之所以致重其亲,于是尽矣。故事生不忠厚,不敬文,谓之野;送死不忠 厚,不敬文,谓之瘠。君子 ![]() ![]() ![]() ![]() 礼者,谨于吉凶不相厌者也。紸纩听息之时,则夫忠臣孝子亦知其闵矣,然而 殡敛之具,未有求也;垂涕恐惧,然而幸生之心未已,持生之事未辍也。卒矣,然 后作具之。故虽备家必踰⽇然后能殡,三⽇而成服。然后告远者出矣,备物者作矣。 故殡久不过七十⽇,速不损五十⽇。是何也?曰:远者可以至矣,百求可以得矣, 百事可以成矣;其忠至矣,其节大矣,其文备矣。然后月朝卜⽇,月夕卜宅,然后 葬也。当是时也,其义止,谁得行之?其义行,谁得止之?故三月之葬,其貌以生 设饰死者也,殆非直留死者以安生也,是致隆思慕之义也。 丧礼之凡,变而饰,动而远,久而平。故死之为道也,不饰则恶,恶则不哀; 尒则翫,翫则厌,厌则忘,忘则不敬。一朝而丧其严亲,而所以送葬之者,不哀不 敬,则嫌于禽兽矣,君子聇之。故变而饰,所以灭恶也;动而远,所以遂敬也;久 而平,所以优生也。 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者也。故文 饰、麤恶,声乐、哭泣,恬愉、忧戚;是反也;然而礼兼而用之,时举而代御。故 文饰、声乐、恬愉,所以持平奉吉也;麤恶、哭泣、忧戚,所以持险奉凶也。故其 立文饰也,不至于窕冶;其立麤恶也,不至于瘠弃;其立声乐、恬愉也,不至于流 ![]() 故情貌之变,⾜以别吉凶,明贵 ![]() ![]() ![]() 故曰: ![]() ![]() ![]() ![]() ![]() ![]() ![]() 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也。故事死如生,事亡如存,终 始一也。始卒,浴沐、鬠体、饭唅,象生执也。不沐则濡栉三律而止,不浴则濡巾 三式而止。充耳而设瑱,饭以生稻,唅以槁骨,反生术矣。设亵⾐,袭三称,缙绅 而无钩带矣。设掩面儇目,鬠而不冠笄矣。书其名,置于其重,则名不见而柩独明 矣。荐器:则冠有鍪而毋縰,瓮庑虚而不实,有簟席而无 ![]() ![]() 三年之丧,何也?曰:称情而立文,因以饰群,别亲疏贵 ![]() ![]() ![]() 然则何以分之?曰:至亲以期断。是何也?曰:天地则已易矣,四时则已无矣, 其在宇中者莫不更始矣,故先王案以此象之也。然则三年何也?曰:加隆焉,案使 倍之,故再期也。由九月以下何也?曰:案使不及也。故三年以为隆,缌⿇、小功 以为杀,期、九月以为间。上取象于天,下取象于地,中取则于人,人所以群居和 一之理尽矣。故三年之丧,人道之至文者也,夫是之谓至隆。是百王之所同也,古 今之所一也。 君之丧,所以取三年,何也?曰:君者、治辨之主也,文理之原也,情貌之尽 也,相率而致隆之,不亦可乎?诗曰:“恺悌君子,民之⽗⺟。”彼君子者,固有 为民⽗⺟之说焉。⽗能生之,不能养之;⺟能食之,不能教诲之;君者,已能食之 矣,又善教诲之者也。三年毕矣哉!啂⺟、饮食之者也,而三月;慈⺟、⾐被之者 也,而九月;君曲备之者也,三年毕乎哉!得之则治,失之则 ![]() 三月之殡,何也?曰:大之也,重之也。所致隆也,所致亲也,将举措之,迁 徙之,离宮室而归丘陵也,先王恐其不文也,是以繇其期,⾜之⽇也。故天子七月, 诸侯五月,大夫三月,皆使其须⾜以容事,事⾜以容成,成⾜以容文,文⾜以容备, 曲容备物之谓道矣。 祭者、志意思慕之情也。愅诡唈僾而不能无时至焉。故人之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礼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人生下来就有 ![]() ![]() ![]() ![]() ![]() ![]() ![]() ![]() ![]() 所以礼,就是用来満⾜人们的 ![]() ![]() 君子需要各方面的给养,又要区别给养的差别。这种差别是什么呢?贵与 ![]() ![]() ![]() ![]() ![]() ![]() ![]() ![]() 礼有三个 ![]() ![]() ![]() ![]() ![]() 所以称王天下的君主把开国之君与天一起祭祀,诸侯不敢毁坏始祖的祀庙,士大夫有永恒的宗法,这是用来尊重各自宗族的始祖的。尊重始祖,是道德的 ![]() ![]() ![]() ![]() 在太庙祭祀祖先,要在樽里盛上清⽔,俎上放置生鱼,献上不加调味的⾁汤,这是尊重饮食的本源。四季时的祭祖,以清⽔樽为最⾼祭品,供上清⽔,再献上薄酒,先献上五⾕杂粮,而后再供上 ![]() ![]() ![]() 一切的礼,开始时简略,以后逐渐比较完备,最后达到令人称心如意的地步。所以,最完备的礼,能够使感情和礼的仪式发挥的淋漓尽致;其次的是,或者感情胜过仪式,或者仪式胜过感情;再其次,就是又回到了太古时代的情况,它就只注重质朴的感情了。天地由于它而谐和,⽇月由于它而明亮,四季由于它而更替有序,星辰由于它而运行正常,江河由于它而奔流不息,万物由于它而繁荣昌盛;人的喜好憎恶由于它而有节制,喜怒由于它而表现适宜;用它来治理臣民,就可以使臣民顺从,用它来规范君主,就可以使君主通达英明;世间万物怎么变化也不会混 ![]() ![]() ![]() ![]() 礼的道理实在太深奥了,那些“离坚⽩”“合同异”的诡辩,遇到了礼,就把它淹没掉了;礼的道理确实太伟大啊,那些擅自编造的法制和琊僻浅陋的学说,遇到了它消亡了;礼的道理确实是崇⾼啊,那些傲慢、放 ![]() 礼,以财物作为行礼的费用,用贵 ![]() ![]() ![]() ![]() 礼,对待生死是很严谨的。生,是人生的开端;死,是人生的终结;能够按礼正确的对待生和死,那么为人之道也就完备了。所以,君子严谨的对待生与死,始终如一,这就是君子的原则,这是礼义的具体规定。重视人的生存但轻视人的死亡,这是尊重他有知觉,而懈怠人没有知觉,这是琊恶的人的原则,这是一种背叛。如果用这种行为来对待奴仆和小孩,君子尚且感到愧羞,更何况是侍奉君主和⽗⺟呢!死亡,只有一次而不能再来一次,臣下所以敬重君主,子女敬重⽗⺟,在这里得到最充分的体现。所以,活着的时候,侍奉不忠厚、不恭敬有礼,这叫做耝野;死去后,丧葬不忠厚、不恭敬有礼,这叫做轻薄。君子鄙视耝野,而以轻薄为聇辱。天子的棺椁有七层,诸侯的五层,大夫的三层,士的二层;其次,他们的⾐服被子的多少、厚薄都有明确的规定,棺材上的装饰也都有所差别,用这些恭敬的装饰死者,使其生死始终如一,一切都适合人的愿望,这就是先王的原则,忠臣孝子的准则。天子的丧事惊动天下,诸侯都来参加丧礼。诸侯的丧事惊动友好家国,大夫都来参加丧礼。大夫的丧事惊动同朝的官吏,士人中的上层人物都来参加丧礼。土人中上层人物的丧事惊动整个乡里,朋友们都来参加丧礼。普通百姓的丧事,惊动本地方的人,本族的人来参加丧礼。受到刑罚制裁而受赦免的人的丧事,不准聚集同族亲属来送葬,只准许 ![]() 礼,谨慎地对待吉凶,两者互不混淆。当人垂危的时候,用新棉絮在他的鼻子前试探是否还有气息,就是忠臣孝子也就能确定人的生命垂危了,但这时候,还不能去准备敛葬的物品;虽然他们流着眼泪惊慌害怕,但是仍然希望他能活下来,侍奉活人的准备也没有停止;人死了,然后才开始准备。所以,即使有准备的人家,也一定要过一天才能⼊棺,到第三天才能穿丧服服丧。然后就可以去远方报丧,理办治丧的物品了。所以,停柩最长不能超过七十天,最短也不能少于五十天。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样远方奔丧的人才能赶到,许多需要才能得到満⾜,各种事情才能够完成。这样人们的孝心就尽到了,也表达了子女的孝节,礼节仪式也就完备了。然后,⽩天通过占卜确定安葬的⽇期,晚上确定葬地,然后就可以安葬了。在这个时候,那道义上推行的事,谁又能噤止它呢?如果适宜这样做,谁又能要求停止不做呢?所以,三个月期限的葬礼,它是用三个月的时间仿效生前的陈设来装饰死者,这并不是为了留下死者来安慰活着的人,而是为了表达尊重怀念的意思。 丧礼要注意:人死以后,就要对他加以整饰,从殡殓到下葬,死者放的地方越来越远,时间长了,心情就会逐渐恢复。所以对于死者,如果不加整饰,尸体就会变得丑陋难看,这样人们就不会哀痛了,距离死者近了,人们就会漫不经心,漫不经心就会产生厌弃,厌弃了就会怠慢,怠慢了就会不敬重。君主或⽗⺟死了,送葬的人既不哀痛也不恭敬严肃,那就近似于禽兽了,君子认为这种是可聇的。所以,整饰尸体,是为了避免变形难看;从殡殓到下葬,死者放的地方越来越远,就是为了表达尊敬的;丧礼时间长,哀痛的心情才能逐渐平复,这是用来协调活着的人的。 礼,是要做到取长补短,减少多余的,弥补不⾜的,既表现出爱慕崇敬的仪式,又养成按礼行事的美德。所以,礼节的隆盛与简略、音乐与哭泣、安详悦愉与忧伤哀戚,这些都是相反的,但是礼仪能够同时采用他们,并能随时变换使用。所以处理平安吉祥的事情,就仪式隆盛、演奏音乐、安详悦愉;处理险恶凶灾的事情的时候,仪式就简略、哭泣、忧伤哀戚。所以,礼仪隆盛但不流于妖冶,简略但不刻薄,音乐礼仪使人安详悦愉但不放 ![]() ![]() ![]() ![]() ![]() ![]() ![]() ![]() 所以说,人的天 ![]() ![]() ![]() ![]() ![]() ![]() ![]() 丧礼,就是按照活人的情形来装饰死者,大致模仿他的生前来为他送别。所以,对待死亡就像对待出生,侍奉死者就像侍奉他还活着一样,都是遵循礼的规定的。在刚刚死去的时候,要给他洗头、澡洗、束发、剪指甲,嘴里放着贝、⽟等,就像他活着时所做的那样。如果不洗头,就要用沾 ![]() ![]() ![]() ![]() ![]() ![]() 对死者刻薄而厚待生者,就叫做昏暗不明,对生者刻薄而厚葬死者,就叫做惑 ![]() 要服丧三年,这是为什么呢?丧礼的规定是由哀情的轻重决定的,区别人们等级,亲疏贵 ![]() ![]() ![]() 既然这样,为什么有的丧期只有三年的一半呢?对于最亲近的⽗⺟本来就是以周年作为终止丧礼的时间的。这是为什么呢?一周年后,天地已经变迁了,四季也循环一次了,天地间万物都开始重生新长了,所以古代的圣王就以周年来象征它。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还要服丧三年呢?这是为了使丧礼更加隆重,因而使丧礼加倍,所以就过了两周年了。然而,还有服丧少于九个月的,这是为什么呢?这是为了表示这些丧礼不如⽗⺟的丧礼隆重。所以最隆重的礼就是服丧三年;其次是中等的丧礼,服丧一年,九个月;三个月或五个月是简省的礼。上等的礼取法于天,下等的礼取法于地,中等的礼是取法于人的情感,这样不同等级的人所以能谐和相处的道理就完全体现出来了。所以服丧三年,是为人之道的最⾼的礼仪。这叫做最隆重的礼义,这是历代帝王所共有的,也是古往今来都一致的。 君主的丧期是三年,这是为什么呢?君主是治理天下的主宰,是礼义的本源,是真挚感情和恭敬礼貌的最⾼的典范,人们都互相遵循而极其推崇他,这难道不可以吗?《诗经》中说:“和蔼可亲的君主,就是百姓的⽗⺟。”那些君主本来就有为民⽗⺟的说法了。⽗亲能生子,但不能养育自己;⺟亲能哺育自己,但不能教诲自己;君主既能养育自己,又善于教诲自己,所以为君主举行三年的丧礼是很周到的啊!啂⺟,是喂养自己的人,因此可以为她服丧三个月;养⺟,是保护自己的人,可以为她服丧九个月;这些君主都已具备,所以要享受三年的丧礼啊!如果这样去做,家国就能治理好,就会定安,不这样做,家国就会混 ![]() ⼊殓后要停柩三个月,这是为什么呢?这是为了使丧礼盛大、隆重,以此表达最真挚的感情,同时还要安放死者,迁移死者,使他离开宮室而埋葬到陵墓中去,所以先王恐怕行事匆忙不符合礼仪,因此延长出殡的时间,这样就会时间充⾜。所以,天子停柩为期七个月,诸候停柩为期五个月,大夫停柩为期三个月,这样在他们待葬期间,就可以有⾜够的时间理办相关的各种事务,就可以有⾜够的时间办好丧事了,从而各方面都很完备,礼仪周全。那么,丧事各方面完备周到就叫做丧礼的原则。 祭祀,是人门思慕感情的实真表达。心情郁闷不舒畅,又不能随时抒发。所以,在 ![]() ![]() 注释 (1)无度量分界:没有确定的限度和界限。 (2)穷:穷窘。 (3)屈:竭尽。 (4)香:原作“盉”通“和” (5)黼黻文章:指礼服上的花纹,黑⽩相间的称作黼,青黑相间的为黻,青红相间的威文,红⽩相间的为章。 (6)路:通“辂”天子乘坐的大车。 (7)信:凭证,信符。 (8)持:同“跱”蹲着。但是也有人说应为“特”的误写,是指雄 ![]() (9)要节:约束。 (10)说:通“悦” (11)两:指上下。 (12)本:本源,基础。 (13)类:族类。 (14)君师:即君长。 (15)偏亡:缺少其中之一。 (16)天:把…当作天。 (17)坏:破坏,这里只破坏始祖的祭庙。 (18)郊:这里指天子祭天。 (19)事七世:侍奉七代祖先。 (20)大飨:这里指祭祀祖先。 (21)大羹:指不放盐梅的⾁汁。 (22)大:读“太” (23)大昏:大婚礼。 (24)县:通“悬” (25)梲:一说“脫”疏落的意思。 (26)校:通“恔”満意,称意。 (27)贰:背离。 (28)辟:通“僻” (29)队:通“坠”坠落。 (30)⾜:重视。 (31)特:只是,仅仅是。 (32)以隆杀为要:这里是指礼的厚薄要适当。 (33)杂:相互 ![]() (34)厉鹜:形容速度很快。 (35)方皇:读“彷徨” (36)出自《诗经?楚茨》。 (37)谨:谨慎,严谨。 (38)臧⾕:奴仆和小孩。 (39)瘠:薄的意思。 (40)七重:应该为“十重”之误。 (41)翣菨:棺木的装饰。 (42)通国:通好的家国。 (43)刑余:被赦免死罪的人。 (44)衰:通“縗”古代的一种丧服。 (45)相厌:相当,相合。 (46)紸:安放。纩:新的棉絮。这里指用新的棉絮察看人临死前还有没有气息。 (47)作具:做预备。 (48)不损五十⽇:不少于五十⽇。 (49)月夕:月末,月底。 (50)平:指从悲痛中恢复。 (51)尒:通“迩”近。翫:漫不经心。 (52)严:指君王。亲:指⽗⺟亲。 (53)优:协调。 (54)行义:道义。 (55)御:进用。 (56)弃:废弃。 (57)慑:悲伤,悲痛。 (58)毁:是指居丧期间悲伤过度伤害⾝体。 (59)謷:开玩笑。 (60)谛号:古时有泪无声为哭,有声的哭为啼,大声的哭为号。 (61)鬻:通“粥” (62)这些都是吉凶之礼居住的设施。 (63)顺比:顺从。 (64)材朴:指木材还未经过加工。 (65) ![]() ![]() (66)出自《诗经?周颂?时迈》。 (67)事死如生,事亡如存:也就是指事死如生,事亡如存。 (68)唅:指下葬前,塞在死人口中的珠宝粮食等。 (69)亵⾐:內⾐。 (70)器:即明器,是随葬的器物。 (71)圹:墓⽳。 (72)茨:茅草盖的房子。 (73)诔:哀悼死者,记述其功德的文字。 (74)群:族群。 (75)适:往。 (76)苴杖:哭丧使用的手杖。 (77)反:通“返” (78)啁焦:小鸟悲鸣的声音。 (79)舍:除去葬服。 (80)期:周年。 (81)缌:细⿇布做的⾐服。 (82)隆:厚的意思。 (83)貌:臣民恭敬的样子。 (84)出自《诗经?大雅?泂酌》。 (85)食:通“饲”供养。 (86)社:指土神。稷:指百⾕之神。 (87)繇:通“遥”推迟。 (88)须:待,停留。 (89)唈僾:心情郁闷的样子。 (90)惆然:惆怅。 (91)韶夏护武:都是古代的舞蹈。 (92)飨:通“享”鬼神享用祭祀的东西。 Www.YAndXS.cC |
上一章 荀子 下一章 ( → ) |
荀子vip未删节下载由网友提供,《荀子》情节富于变化、节奏流畅,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文学作品,眼袋小说网免费提供荀子最新清爽干净的文字章节在线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