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情节富于变化,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小说 |
![]() |
|
眼袋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 书号:10116 时间:2017/3/25 字数:47178 |
上一章 五十五纪唐 下一章 ( → ) | |
起玄黓执徐十月,尽柔兆涒滩,凡四年有奇。 宪宗昭文章武⽝至至神孝皇帝中之上 ◎ 元和七年壬辰,公元八一二年 冬,十月,乙未,魏博监军以状闻,上亟召宰相,谓李绛曰:“卿揣魏博若符契。”李吉甫请遣中使宣慰以观其变,李绛曰:“不可。今田兴奉其土地兵众,坐待诏命,不乘此际推心抚纳,结以大恩,必待敕使至彼,持将士表来为请节钺,然后与之,则是恩出于下,非出于上,将士为重,朝廷为轻,其感戴之心亦非今⽇之比也。机会一失,悔之无及!”吉甫素与枢密使梁守谦相结,守谦亦为之言于上曰:“故事,皆遣中使宣劳,今此镇独无,恐更不谕。”上竟遣中使张忠顺如魏博宣慰, ![]() ![]() ![]() 庚戌,更名皇子宽曰恽,察曰悰,寰曰忻,寮曰悟,审曰恪。李绛又言:“魏博五十馀年不沾皇化,一旦举六州之地来归,刳河朔之腹心,倾叛 ![]() ![]() ![]() 田兴既葬田季安,送田怀谏于京师。辛已,以怀谏为右监门卫将军。 李绛奏振武、天德左右良田可万顷,请择能吏开置营田,可以省费⾜食,上从之。绛命度支使卢坦经度用度,四年之间,开田四千八百顷,收⾕四千馀万斛,岁省度支钱二十馀万缗,边防赖之。 上尝于延英谓宰相曰:“卿辈当为朕惜官,勿用之私亲故。”李吉甫、权德舆皆谢不敢。李绛曰:“崔祐甫月言,‘非亲非故,不谙其才。’谙者尚不与官,不谙者何敢复与!但问其才器与官相称否耳。若避亲故之嫌,使圣朝亏多士之美,此乃偷安之臣,非至公之道也。苟所用非其人,则朝廷自有典刑,谁敢逃之!”上曰:“诚如卿言。” 是岁,吐蕃寇泾州,及西门之外,驱掠人畜而去。上患之,李绛上言:“京西、京北皆有神策镇兵,始,置之 ![]() ![]() ◎ 元和八年癸巳,公元八一三年 舂,正月,癸亥,以博州刺史田融为相州刺史。融,兴之兄也。融、兴幼孤,融长,养而教之。兴尝于军中角 ![]() ![]() ![]() 李吉甫、李绛数争论于上前,礼部尚书、同平章事权德舆居中无所可否,上鄙之。辛未,德舆罢守本官。 辛卯,赐魏博节度使田兴名弘正。 司空、同平章事于由页久留长安,郁郁不得志。有梁正言者,自言与枢密使梁守谦同宗,能为人属请,由页使其子太常丞敏重赂正言,求出镇。久之,正言诈渐露,敏索其赂不得, ![]() ![]() ![]() ![]() ![]() 甲子,征前西川节度使、同平章事武元衡⼊知政事。 夏,六月,大⽔。上以为 ![]() 秋,七月,辛酉,振武节度使李光进请修受降城,兼理河防。时受降城为河所毁,李吉甫请徙其徒于天德故城,李绛及户部侍郞卢坦以为:“受降城,张仁愿所筑,当碛口,据虏要冲,美⽔草,守边之利也。今避河患,退二三里可矣,奈何舍万代永安之策,徇一时省费之便乎!况天德故城僻处确瘠,去河绝远,烽候警急不相应接,虏忽唐突,势无由知,是无故而蹙国二百里也。”及城使周怀义奏利害,与绛、坦同。上卒用吉甫策,以受降城骑士隶天德军。李绛言于上曰:“边兵徒有其数而无其实,虚费⾐粮,将帅但缘私役使,聚其货财以结权幸而已,未尝训练以备不虞,此不可不于无事之时豫留圣意也。”时受降城兵籍旧四百人,及天德军 ![]() 乙巳,废天威军,以其众隶神策军。丁未,辰、溆州贼帅张伯靖请降。九月,辛亥,以伯靖为归州司马,委荆南军前驱使。 初,吐蕃 ![]() 冬,十月,回鹘发兵度碛南,自柳⾕西击吐蕃。壬寅,振武、天德军奏回鹘数吉骑至辟鸟弟鸟泉,边军戒严。 振武节度使李进贤,不恤士卒。判官严澈,绶之子也,以刻核得幸于进贤。进贤使牙将杨遵宪将五百骑趣东受降城以备回鹘,所给资装多虚估。至鸣沙,遵宪屋处而士卒暴露。众发怒,夜,聚薪环其屋而焚之,卷甲而还。庚寅夜,焚门,攻进贤,进贤逾城走,军士屠其家,并杀严澈。进贤奔静边军。 群臣累表请立德妃郭氏为皇后。上以妃门宗強盛,恐正位之后,后宮莫得进,托以岁时噤忌,竟不许。 丁酉,振武监军骆朝宽奏 ![]() 发郑滑、魏博卒凿黎 ![]() 上问宰相:“人言外间朋 ![]() ![]() ![]() ![]() ![]() ![]() ![]() ◎ 元和九年甲午,公元八一四年 舂,正月,甲戌,王锷遣兵五千余张煦于善羊栅。乙亥,煦⼊单于都扩府,诛 ![]() ![]() 李绛屡以⾜疾辞位。癸卯,罢为礼部尚书。初,上 ![]() 李吉甫奏:“家国旧置六胡州于灵、盐之境,开元中废之,更置宥州以领降户,天宝中,宥州寄理于经略军,宝应以来,因循遂废。今请复之,以备回鹘,抚 ![]() 乙丑,桂王纶薨。 六月,壬寅,以河中节度使张弘靖为刑部尚书,同平章事。弘靖,延赏之子也。 翰林学士独孤郁,权德舆之婿也。上叹郁之才美曰:“德舆得婿郁,我反不及琊!”先是尚主皆取贵戚及勋臣之家,上始命宰相选公卿、大夫弟子文雅可居清贯者,诸家多不愿,惟杜佑孙司议郞悰不辞。秋,七月,戊辰,以悰为殿中少监、驸马都尉,尚岐 ![]() ![]() 闰月,丙辰,彰义节度使吴少 ![]() ![]() ![]() 上自平蜀,即 ![]() ![]() ![]() ![]() ![]() ![]() ![]() ![]() 吴少 ![]() ![]() ![]() ![]() ![]() 戊戌,加河东节度使王锷同平章事。 李吉甫言于上曰:“淮西非如河北,四无 ![]() ![]() ![]() ![]() 冬,十月,丙午,中书侍郞、同平章事赵公李吉甫薨。 壬戌,以忠武节度副使李光颜为节度使。甲子,以严绶为申、光、蔡招抚使,督诸道兵招讨吴元济,乙丑,命內常侍知省事崔潭峻监其军。戊辰,以尚书左丞吕元膺为东都留守。 ![]() 十二月,戊辰,以尚书右丞韦贯之同平章事。 ◎ 元和十年乙未,公元八一五年 舂,正月,乙酉,加韩弘守司徒。弘镇宣武,十馀年不⼊朝,颇以兵力自负,朝廷亦不以忠纯待之。王锷加同平章事,弘聇班在其下,与武元衡书,颇露不平之意。朝廷方倚其形势以制吴元济,故迁官,使居锷上以宠慰之。 吴元济纵兵侵掠,及于东畿。己亥,制削元济官爵,命宣武等十六道进军讨之。严绶击淮西兵,小胜,不设备,淮西兵夜还袭之。二月,甲辰,绶败于磁丘,却五十馀里,驰⼊唐州而守之。寿州团练使令狐通为淮西兵所败,走保州城,境上诸栅尽为淮西所屠。癸丑,以左金吾大将军李文通代之,贬通昭州司户。诏鄂岳观察使柳公绰以兵五千授安州刺史李听,使讨吴元济。公绰曰:“朝廷以吾书生不知兵琊!”即奏请自行,许之。公绰至安州,李听属橐鞬 ![]() ![]() ![]() ![]() 河东将刘辅杀丰州刺史燕重旰,王锷诛之,及其 ![]() 王叔文之 ![]() ![]() ![]() ![]() 又作《种树郭橐驼传》曰:“橐驼之所种,无不生且茂者。或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凡木之 ![]() ![]() ![]() ![]() ![]() ![]() ![]() ![]() 庚子,李光颜奏破淮西兵于临颍。 田弘正遣其子布将兵三千助严绶讨吴元济。 甲辰,李光颜又奏破淮西兵于南顿。 吴元济遣使求救于恒、郓。王承宗、李师道数上表请赦元济,上不从。是时发诸道兵讨元济而不及淄青,师道使大将将二千人趣寿舂,声言助官军讨元济,实 ![]() ![]() ![]() 丙申,李光颜奏败淮西兵于时曲。淮西兵晨庒其垒而陈,光颜不得出,乃自毁其栅之左右,出骑以击之。光颜自将数骑冲其陈,出⼊数四,贼皆识之,矢集其⾝如胃⽑。其子揽辔止之,光颜举刃叱去。于是人争致死,淮西兵大溃,杀数千人。上以裴度为知人。 上自李吉甫薨,悉以用兵事委武元衡。李师道所养客说李师道曰:“天子所以锐意诛蔡者,元衡赞之也,请密往刺之。元衡死,则他相不敢主其谋,争劝天子罢兵矣。”师道以为然,即资给遣之。 王承宗遣牙将尹少卿奏事,为吴元济游说。少卿至中书,辞指不逊,元衡叱出之。承宗又上书诋毁元衡。 六月,癸卯,天未明,元衡⼊朝,出所居靖安坊东门。有贼自暗中突出 ![]() 贼遗纸于金吾及府、县,曰:“毋急捕我,我先杀汝。”故捕贼者不敢甚急。兵部侍郞许孟容见上言:“自古未有宰相横尸路隅而盗不获者,此朝廷之辱也!”因涕泣。又诣中书挥涕言:“请奏起裴中丞为相,大索贼 ![]() 成德军进奏院有恒州卒张晏等数人,行止无状,众多疑之。庚戌,神策将军王士则等告王承宗遣晏等杀元衡。吏捕得晏等八人,命京兆尹裴武、监察御史陈中师鞫之。癸亥,诏以王承宗前后三表出示百僚,议其罪。 裴度病疮,卧二旬,诏以卫兵宿其第,中使问讯不绝。或请罢度官以安恒、郓之心,上怒曰:“若罢度官,是奷谋得成,朝廷无复纲纪。吾用度一人,⾜破二贼。”甲子,上召度⼊对。乙丑,以度为中书侍郞、同平章事。度上言:“淮西,腹心之疾,不得不除。且朝廷业已讨之,两河籓镇跋扈者,将视此为⾼下,不可中止。”上以为然,悉以用兵事委度,讨贼愈急。初,德宗多猜忌,朝士有相过从者,金吾皆伺察以闻,宰相不敢私第见客,度奏:“今寇盗未平,宰相宜招延四方贤才与参谋议”始请于私第见客,许之。 陈中师按张晏等,具服杀武元衡。张弘靖疑其不实,屡言于上,上不听。戊辰,斩晏等五人,杀其 ![]() 秋,七月,庚午朔,灵武节度使李光进薨。光进与弟光颜友善,光颜先娶,其⺟委以家事。⺟卒,先进后娶,光颜使其 ![]() 甲戌,诏数王承宗罪恶,绝其朝贡,曰:“冀其翻然改过,束⾝自归。攻讨之期,更俟后命。” 八月,己亥朔,⽇有食之。 李师道置留后院于东都,本道人杂沓往来,吏不敢诘。时淮西兵犯东畿,防御兵悉屯伊阙。师道潜內兵于院中,至数十百人,谋焚宮阙,纵兵杀掠,己烹牛飨士。明⽇,将发,其小卒诣留守吕元膺告变,元膺亟追伊阙兵围之。贼众突出,防御兵踵其后,不敢迫,贼出长夏门,望山而遁。是时都城震骇,留守兵寡弱。元膺坐皇城门,指使部分,意气自若,都人赖以安。 东都西南接邓、虢,皆⾼山深林,民不耕种,专以 ![]() ![]() ![]() ![]() 元膺鞫訾嘉珍、门察,始知杀武元衡者乃师道也。元膺密以闻,以槛车送二人诣京师。上业已讨王承宗,不复穷治。元膺上言:“近⽇籓镇跋扈不臣,有可容贷者。至于师道谋屠都城,烧宮阙,悖逆尤甚,不可不诛。”上以为然。而方讨吴元济,绝王承宗,故未暇治师道也。 乙丑,李光颜败于时曲。 初,上以严绶在河东,所遣裨将多立功,故使镇襄 ![]() ![]() ![]() ![]() ![]() ![]() ![]() 冬,十月,庚子,始分山南东道为两节度,以户部侍郞李逊为襄、复、郢、均、房节度使,以右羽林大将军⾼霞寓为唐、随、邓节度使。朝议以唐与蔡接,故使霞寓专事攻战,而逊调五州之赋以饷之。 辛丑,刑部侍郞权德舆奏:“自开元二十五年修《格式律令事类》后,至今《长行敕》,近删定为三十卷,请施行。”从之。 上虽绝王承宗朝贡,未有诏讨之。魏博节度使田弘正屯兵于其境,承宗屡败之,弘正忿,表请击之,上不许。表十上,乃听至贝州。丙午,弘正军于贝州。 庚戌,东都奏盗焚柏崖仓。 十一月,寿州刺史李文通奏败淮西兵。壬申,韩弘请命众军合攻淮西,从之。 李光颜、乌重胤败淮西兵于小溵⽔,拔其城。 乙亥,以严绶为太子少保。 盗焚襄州佛寺军储。尽徙京城积草于四郊以备火。 丁丑,李文通败淮西兵于固始。 戊寅,盗焚献陵寝宮、永巷。 诏发振武兵二千,会义武军以讨王承宗。 己丑,吐蕃款陇州塞,请互市,许之。 初,吴少 ![]() ![]() 丁酉,武宁节度使李愿奏败李师道之众。时师道数遣兵攻徐州,败萧、沛数县,愿悉以步骑委都押牙温人王智兴,击破之。十二月,甲辰,智兴又破师道之众,斩首二千馀级,逐北至平 ![]() 东都防御使吕元膺请募山棚以卫宮城,从之。 乙丑,河东节度使王锷薨。 王承宗纵兵四掠,幽、沧、定三镇皆苦之,争上表请讨承宗。上 ![]() ◎ 元和十一年丙申,公元八一六年 舂,正月,己已,以弘靖同平章事,充河东节度使。 乙亥,幽州节度使刘总奏败成德兵,拔武強,斩首千馀级。 庚辰,翰林学士、中书舍人钱徽,驾部郞中、知制诰萧俛,各解职,守本官。时群臣请罢兵者众,上患之,故黜徽、俛以警其馀。徽,吴人也。 癸未,制削王承宗官爵,命河东、幽州、义武、横海、魏博、昭义六道进讨。韦贯之屡请先取吴元济、后讨承宗,曰:“陛下不见建中之事乎?始于讨魏及齐,而蔡、燕、赵皆应之,卒致硃泚之 ![]() ![]() 甲申,盗断建陵门戟四十七枝。 二月,西川奏吐蕃赞普卒,新赞普可黎可⾜立。 乙已,以中书舍人李逢吉为门下侍郞、同平章事。逢吉,玄道之曾孙也。 乙卯,昭义节度使郗士美奏破成德兵,斩首千馀级。 南诏劝龙晟 ![]() ![]() 己未,刘总破成德兵,斩首千馀级。 荆南节度使袁滋⽗祖墓在朗山,请⼊朝, ![]() 辛酉,魏博奏败成德兵,拔其固城。乙丑,又奏拔其鸦城。 三月,庚午,太后崩。辛未,敕以国哀,诸司公事权取中书门下处分,不置摄冢宰。寿州团练使李文通奏败淮西兵于固始,拔钅敖山。己卯,唐邓节度使⾼霞寓奏败淮西兵于郞山,斩首千馀级,焚二栅。 幽州节度使刘总围乐寿。 夏,四月,庚子,李光颜、乌重胤奏败淮西兵于陵云栅,斩首三千级。 辛亥,司农卿皇甫镈以兼中丞权判度支。镈始以聚敛得幸。 乙卯,刘总奏破成德兵于深州,斩首二千五百级。 乙丑,义武节度使浑镐奏破成德兵于九门,杀千馀人。镐,瑊之子也。 宥州军 ![]() 五月,壬申,李光颜、乌重胤奏败淮西兵于陵去栅,斩首二千馀级。 六月,甲辰,⾼霞寓大败于铁城,仅以⾝免。时诸将讨淮西者,胜则虚张杀获,败则匿之。至是,大败不可掩,始上闻,中外骇愕。宰相⼊见,将劝上罢兵,上曰:“胜负兵家之常,今但当论用兵方略,察将帅之不胜任者易之,兵食不⾜者助之耳。岂得以一将失利,遽议罢兵琊!”于是独用裴度之言,它人言罢兵者亦稍息矣。己酉,霞寓退保唐州。 上责⾼霞寓之败,霞寓称李逊应接不至。秋,七月,丁丑,贬霞寓为归州刺史,逊亦左迁恩王傅。以河南尹郑权为山南东道节度使。以荆南节度使袁滋为彰义节度、申、光、蔡、唐、随、邓观察使,以唐州为理所。 壬午,宣武军奏破郾城之众二万,杀二千馀人,捕虏千馀人。 田弘正奏破成德兵于南宮,杀二千馀人。 中书侍郞、同平章事韦贯之, ![]() ![]() 诸军讨王承宗者互相观望,独昭义节度使郗士美引精兵庒其境。己未,士美奏大破承宗之众于柏乡,杀千馀人,降者亦如之,为三垒以环柏乡。 庚申,葬庄宪皇后于丰陵。 九月,乙亥,右拾遗独孤朗坐请罢兵,贬兴元府会曹。朗,及之子也。 饶州大⽔,漂失四千七百户。 丙子,以韦贯之为湖南观察使,犹坐前事也。辛巳,以吏部侍郞韦顗、考功员外郞韦处厚等皆为远州刺史,张宿谗之,以为贯之之 ![]() 乙酉,李光颜、乌重胤奏拔吴元济陵云栅。丁亥,光颜又奏拔石、越二栅,寿州奏败殷城之众,拔六栅。 冬,十一月,壬戌朔,容管奏⻩洞蛮为寇。乙丑,邕管奏击⻩洞蛮,却之,复宾、蛮等州。 丙寅,加幽州节度使刘总同平章事。 李师道闻拔陵云栅而惧,诈请输款。上以力未能讨,加师道检校司空。 王锷家二奴告锷子稷改⽗遗表,匿所献家财。上命鞫于內仗,遣中使诣东都检括锷家财。裴度谏曰:“王锷既没,其所献之财已为不少。今又因奴告检括其家,臣恐诸将帅闻之,各以⾝后为忧。”上遽止使者。己巳,以二奴付京兆,杖杀之。 庚午,以给事中柳公绰为京兆尹。公绰初赴府,有神策小将跃马横冲前导,公绰驻马,杖杀之。明⽇,⼊对延英。上⾊甚怒,诘其专杀之状。对曰:“陛下不以臣无似,使待罪京兆。京兆为辇毂师表,今视事之初,而小将敢尔唐突,此乃轻陛下诏命,非独慢臣也。臣知杖无礼之人,不知其为神策军将也。”上曰:“何不奏?”对曰:“臣职当杖之,不当奏。”上曰:“谁当奏者?”对曰:“本军当奏;若死于街衢,金吾街使当奏;在坊內,左右巡使当奏。”上无以罪之,退,谓左右曰:“汝曹须作意此人,朕亦畏之。” 讨淮西诸军近九万,上怒诸将久无功,辛已,命知枢密梁守廉宣慰,因留监其军,授以空名告⾝五百通及金帛,以劝死士。庚寅,先加李光颜等检校官,而诏书切责,示以无功必罚。 辛卯,李文通奏败淮西兵于固始,斩首千馀级。 十二月,壬寅,程执恭奏败成德兵于长河,斩首千馀级。 义武节度使浑镐与王承宗战屡胜,遂引全师庒其境,距恒州三十里而军。承宗惧,潜遣兵⼊镐境,焚掠城邑,人心始內顾而摇。会中使督其战,镐引兵进薄恒州,与承宗战,大败,奔还定州。丙午,诏以易州刺史陈楚为义武节度使,军中闻之,掠镐及家人⾐,至于倮露。陈楚驰⼊定州,镇遏 ![]() 丁未,以翰林学士王涯为郞中书侍郞、同平章事。 袁滋至唐州,去斥候,止其兵不使犯吴元济境。元济围其新兴栅,滋卑辞以请之,元济由是不复以滋为意。朝廷知之,甲寅,以太子詹事李愬为唐、随、邓节度使。愬,听之兄也。 初置淮、颍⽔运使。杨子院米自淮 ![]() 己未,容管奏⻩洞蛮屠岩州。 段译 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中之上元和七年(壬辰、812) 唐纪五十五 唐宪宗元和七年(壬辰,公元812年) [1]冬,十月,乙未,魏博监军以状闻,上亟召宰相,谓李绛曰:“卿揣魏博若府契。”李吉甫请遣中使宣慰以观其变,李绛曰:“不可。今田兴奉其土地兵众,坐待诏命,不乘此际推心抚纳,结以大恩,必待敕使至彼,持将士表来为请节,然后与之,则是恩出于下,非出于上,将士为重,朝廷为轻,其感戴之心亦非今⽇之比也。机会一失,悔之无及!”吉甫素与枢密使梁守谦相结,守谦亦为之言于上曰:“故事,皆遣中使宣劳,今此镇独无,恐更不谕。”上竟遣中使张忠顺如魏博宣慰, ![]() ![]() ![]() [1]冬季,十月,乙未(初十),魏博监军将魏博将士废黜田怀谏,拥立田兴的文状上报,宪宗连忙召集宰相前来,对李绛说:“你的揣测和魏博的事态就像符节的两部分相互吻合一样哩。”李吉甫请求派遣中使前去安抚,以便观察事态的变化,李绛说:“这样做不恰当。现在,田兴献出魏博的土地与兵马,正在等候诏书发布命令。如果不趁此时机诚心慰抚并接纳他,以隆厚的恩典维系他,而一定要等候陛下出派的使者到魏博,拿着将士们的上表回来请求任命田兴为节度使,然后再授给他这一职务,这就是恩惠来自下边,而不出自上边,将士的作用大,而朝廷的作用小,田兴对朝廷感 ![]() ![]() ![]() ![]() ![]() [2]庚戌,更名皇子宽曰恽,察曰,寰曰忻,寮曰悟,审曰恪。 [2]庚戌(二十五⽇),宪宗为皇子更改名字,李宽称作李恽,李察称作李,李寰称作李忻,李寮称作李悟,李审称作李恪。 [3]李绛又言:“魏博五十余年不沾皇化,一旦举六州之地来归,刳河朔之腹心,倾叛 ![]() ![]() ![]() [3]李绛又说:“魏博已经有五十多年没有沾润着帝王的德化了,现在忽然带着魏、博、贝、卫、澶、相六州土地前来归顺,挖空了河朔地区的中心,倾覆了反叛作 ![]() ![]() 度为兴陈君臣上下之义,兴听之,终夕不倦,待度礼极厚,请度遍至所部州县,宣布朝命。奏乞除节度副使于朝廷,诏以户部郞中河东胡证为之。兴又奏所部缺官九十员,请有司注拟,行朝廷法令,输赋税。田承嗣以来室屋僭侈者,皆避不居。 裴度为田兴讲述君臣之间的大义名分,田兴倾听着,整个晚上,都没有倦意。他对待裴度的礼数非常周全,还邀请裴度走遍他管辖的州县,向各处宣布朝廷的命令。田兴奏请朝廷任命节度副使,宪宗颁诏任命户部郞中河东人胡证出任此职。田兴还奏报部下缺少员官九十人,请求有关部门登录姓名,拟定官职,在魏博行使朝廷的法纪命令,向朝廷 ![]() 郓、蔡、恒遣游客间说百方,兴终不听。李师道使人谓宣武节度使韩弘曰:“我世与田氏约相保援,今兴非田氏族,又首变两河事,亦公之所恶也!我将与成德合军讨之。”弘曰:“我不知利害,知奉诏行事耳。若兵北渡河,我则以兵东取曹州!”师道惧,不敢动。 郓州李师道、蔡州吴少 ![]() 田兴既葬田季安,送田怀谏于京师。辛巳,以怀谏为右监门卫将军。 田兴安葬了田季安以后,便将田怀谏往京城。辛巳(二十六⽇),宪宗任命田怀谏为右监门卫将军。 [4]李绛奏振武、天德左右良田可万顷,请择能吏开置营田,可以省费⾜食,上从之。绛命度支使卢坦经度用度,四年之间,开田四千八百顷,收⾕四千余万斛,岁省度支钱二十余万缗,边防赖之。 [4]李绛奏称,振武、天德周围的良田可达一万顷,请求选择⼲练的官吏开设屯田,可以节省开支,使粮食充⾜,宪宗听从了他的建议。李绛命令度支使卢坦经营规划所需费用。在四年时间里,开辟田地四千八百顷,收获⾕物四千多万斛,每年节省度支拨钱二十多万缗,边防都仰仗着屯田的收成。 [5]上尝于延英谓宰相曰:“卿辈当为朕惜官,勿用之私亲故。”李吉甫、权德舆皆谢不敢。李绛曰:“崔甫有言,‘非亲非故,不谙其才。’谙者尚不与官,不谙者何敢复与!但问其才器与官相称否耳。若避亲故之嫌,使圣朝亏多士之美,此乃偷安之臣,非至公之道也。苟所用非其人,则朝廷自有典刑,谁敢逃之!”上曰:“诚如卿言。” [5]宪宗曾经在延英殿对宰相们说:“你们这些人应当替朕珍惜官位,不要用官位偏袒亲戚故旧。”李吉甫、权德舆都推脫说自己没有那样的胆量。李绛说:“崔甫说过:‘既不是亲属,又不是故 ![]() [6]是岁,吐蕃寇泾州,及西门之外,驱掠人畜而去。上患之,李绛上言:“京西、京北皆有神策镇兵,始,置之 ![]() ![]() [6]本年,吐蕃犯侵泾州,一直打到西门以外,驱赶俘掠人口与牲畜离去,宪宗为此事甚为担忧。李绛进言说:“京城西面和京城北面都有神策军赶镇驻守的兵马。起初,朝廷将神策军安置到各军镇,是打算防御吐蕃,使神策军与节度使的兵马形成相互呼应夹击敌军的形势。如今神策军穿好的,吃好的,无所事事地消耗家国的物资供给。每当有敌寇到来时,节度使邀请神策军与自己共同进军,神策军却说需要申报上去,听取中尉的处理。及至神策军得到中尉的答复,吐蕃已经离开很远了。纵然神策军中也有果决勇猛的将领,得到命令便奔赴敌军,但是节度使无法使用刑杀的权力来控制他们。这些将领将节度使看作平等 ![]() ![]() 八年(癸巳、813) 八年(癸巳,公元813年) [1]舂,正月,癸亥,以博州刺史田融为相州刺史。融,兴之兄也。融、兴幼孤;融长,养而教之。兴尝于军中角 ![]() [1]舂季,正月,癸亥(初九),宪宗任命博州刺史田融为相州刺史。田融是田兴的哥哥。田融与田兴幼年丧⽗,田融年长,便抚养教育田兴。有一次,田兴与军中将士比赛 ![]() [2] ![]() ![]() [2] ![]() ![]() [3]李吉甫、李绛数争论于上前,礼部尚书、同平章事权德舆居中无所可否;上鄙之。辛未,德舆罢守本官。 [3]李吉甫与李绛屡次在宪宗面前争论,礼部尚书、同平章事权德舆置⾝中间,没有表示过赞同或反对,宪宗因此而轻视他。辛未(十七⽇),权德舆被罢免宰相职务,仍然担任原有的官职。 [4]辛卯,赐魏博节度使田兴名弘正。 [4]辛卯(疑误),宪宗向魏博节度使田兴颁赐名字,叫田弘正。 [5]司空,同平章事于久留长安,郁郁不得志。有梁正言者,自言与枢密使梁守谦同宗,能为人属请,使其子太常丞敏重赂正言,求出镇,久之,正言诈渐露,敏索其赂不得, ![]() [5]司空、同平章事于长时间留在长安,自觉忧闷,难偿平生志愿。有一个叫梁正言的人,自称与枢密使梁守谦是本家,能够替别人托办各种事情,于便让他的儿子太常丞于敏重重地贿赂梁正言,希图出任节度使。时间长了,梁正言的骗术逐渐败露了,于敏不能够将贿赂索取回来,便 ![]() 事连僧鉴虚。鉴虚自贞元以来,以财 ![]() ![]() ![]() ![]() 事情牵连到僧人鉴虚。自从贞元年间以来,鉴虚凭着资财与拥有权势、取得宠幸的人们 ![]() ![]() ![]() [6]甲子,征前西川节度使、同平章事武元衡⼊知政事。 [6]甲子(十一⽇),宪宗征召前任西川节度使、同平章事武元衡⼊朝执掌政事。 [7]夏,六月,大⽔。上以为 ![]() [7]夏季,六月,发生了严重的⽔灾,宪宗认为这是 ![]() [8]秋,七月,振武节度使李光进请修受降城,兼理河防。时受降城为河所毁,李吉甫请徒其徒于天德故城,李绛及户部待郞卢坦以为:“受降城,张仁愿所筑,当碛口,据虏要冲,美⽔草,守边之利地。今避河患,退二三里可矣,奈何舍万代永安之策,徇一时省费之便乎!况天德故城僻处确瘠,去河绝远,烽侯警急不相应接,虏忽唐突,势无由知,是无故而蹙国二百里也。”及城使周怀义奏利害,与绛、坦同。上卒用吉甫策,以受降城骑士隶天德军。 [8]秋季,七月,振武节度使李光进请求修筑受降城,同时治理⻩河的堤防。当时,受降城被⻩河毁坏,李吉甫请求将李光进的部众迁移到天德军的旧城去。李绛与户部侍郞卢坦认为:“这座受降城是张仁愿修筑起来的,地处大漠的出口,占据着控制异族的 ![]() 李绛言于上曰:“边军徒有其数而无其实,虚费⾐粮,将帅但缘私役使,聚货财以结权幸而已,未尝训练以备不虞,此不可不于无事之时豫留圣意也。”时受降城兵籍旧四百人,及天德军 ![]() 李绛对宪宗说:“边防上的军队空有数额,实际没有那么多士兵,⽩⽩浪费⾐服与口粮。将帅们只知道假公济私,使唤士兵,积聚物资钱财,用以 ![]() ![]() [9]乙巳,废天威军,以其众隶神策军。 [9]乙巳(疑误),朝廷废除了天威军,将天威军的部众隶属于神策军。 [10]丁未,辰、溆贼帅张伯靖请降。辛亥,以伯靖为归州司马,委荆南军前驱使。 [10]丁未(疑误),辰州与涂州两地蛮人的首领张伯靖请求归降。辛亥(疑误),宪宗任命张伯靖为归州司马, ![]() [11]初,吐蕃 ![]() [11]当初,吐蕃准备建造乌兰桥,事先在⻩河边上储存木材,朔方经常暗中派人将木材投⼊⻩河,乌兰桥到底没有能够造成。吐蕃得知朔方、灵盐节度使王贪婪,便先去重重地贿赂他,然后全力将乌兰桥造成,还修筑了新月形的城墙守卫着它。从此,朔方经常需要抵御吐蕃⼊侵,再也没有闲暇的时候了。 [12]冬,十月,回鹘发兵度碛南,自柳⾕西击吐蕃。壬寅,振武、天德军奏回鹘数千骑至鹈泉,边军戒严。 [12]冬季,十月,回鹘派兵来到大漠南面,由柳⾕西进,攻击吐蕃。壬寅(二十三⽇),振武、天德军奏称有回鹘骑兵数千人来到鹈泉,边疆上的军队都在警戒防备。 [13]振武节度使李进贤,不恤士卒;判官严澈,绶之子也,以刻核得幸于进贤。进贤使牙将杨遵宪将五百骑趣东受降城以备回鹘,所给资装多虚估;至鸣沙,遵宪屋处而士卒暴露;众发怒,夜,聚薪环其屋而焚之,卷甲而还。庚寅夜,焚门,攻进贤,进贤逾城走,军士屠其家,并杀严澈。进贤奔静边军。 [13]振武节度使李进贤不体恤将士。判官严澈是严绶的儿子,因待人苛刻而得到李进贤的宠爱。李进贤让牙将杨遵宪带领骑兵五百人奔赴东受降城,防备回鹘,供给他的物资装备多不是原物,而是经过虚估价钱后另以他物配给的。来到鸣沙时,杨遵宪住在房屋里,但将士们留在露天地里。大家发怒了,在夜间堆聚柴草,围绕着房屋放火烧焚杨遵宪,收起铠甲,返回振武。庚寅(十一⽇),夜晚,返回的将士烧焚大门,进攻李进贤,李进贤翻越城墙逃走。将士们杀屠了李进贤的家口,并且杀死了严澈。李进贤逃奔静边军。 [14]群臣累表请立德妃郭氏为皇后。上以妃门宗強盛,恐正位之后,后宮莫得进,托以岁时噤忌,竟不许。 [14]群臣屡次上表请求将德妃郭氏立为皇后。宪宗认为郭德妃宗族门户強盛,恐怕郭德妃居正位后,內宮的嫔妃不能够接近他了,便借口时⽇的忌讳,始终不肯答应。 [15]丁酉,振武监军骆朝宽奏 ![]() [15]丁酉(十八⽇),振武监军骆朝宽奏称变 ![]() [16]发郑滑、魏博卒凿黎 ![]() [16]朝廷征发郑滑、魏博士兵开凿黎 ![]() [17]上问宰相:“人言外间朋 ![]() ![]() ![]() ![]() ![]() ![]() ![]() [17]宪宗询问宰相说:“人们说外面朋 ![]() ![]() ![]() ![]() ![]() ![]() 九年(甲午、814) 九年(甲午,公元814年) [1]舂,正月,甲戌,王锷遣兵五千会张煦于善羊栅。乙亥,煦⼊单于都护府,诛 ![]() ![]() [1]舂季,正月,甲戌(二十六⽇),王锷派遣兵马五千人在善羊栅与张煦会合。乙亥(二十七⽇),张煦进⼊单于都护府,诛杀变 ![]() ![]() [2]李绛屡以⾜疾辞位;癸卯,罢为礼部尚书。 [2]李绛因脚病屡次推辞官位。癸卯(二十五⽇),李绛被罢为礼部尚书。 初,上 ![]() 当初,宪宗打算任命李绛为宰相,事先让吐突承璀出任淮南监军。至此,宪宗将吐突承璀召回,事先免除了李绛的宰相职务。甲辰(二十六⽇),吐突承璀来到京城,宪宗重新任命他为弓箭库使、左神策军中尉。 [3]李吉甫奏:“家国旧置六胡州于灵、盐之境,开元中废之,更置宥州以领降户;天宝中,宥州寄理于经略军,宝应以来,因循遂废。今请复之,以备回鹘,抚 ![]() [3]李吉甫上奏说:“以往,家国在灵州和盐州境內设置了六胡州,开元年间将六胡州废除,又设置宥州来统领归降的人户。天宝年间,宥州由经略军遥控治理。宝应年间以来,由于墨守旧法,于是便被废弃了。现在,我请求恢复以往的设置,以便防备回鹘,安抚 ![]() 先是,回鹘屡请昏,朝廷以公主出降,其费甚广,故未之许。礼部尚书李绛上言,以为:“回鹘凶強,不可无备;淮西穷蹙,事要经营。今江、淮大县,岁所⼊赋有二十万缗者,⾜以备降主之费,陛下何爱一县之赋,不以羁縻劲虏!回鹘若得许昏,必喜而无猜,然后可以修城堑,蓄甲兵,边备既完,得专意淮西,功必万全。今既未降公主而虚弱西城;碛路无备,更修天德以疑虏心。万一北边有警,则淮西遗丑复延岁月之命矣!傥虏骑南牧,家国非步兵三万,骑五千,则不⾜以抗御!借使一岁而胜之,其费岂特降主之比哉!”上不听。 在此之前,回鹘屡次请求通婚,朝廷因公主出国下嫁,开支很大,所以没有答应。礼部尚书李绛进言认为:“回鹘凶猛強悍,对他们不能够没有防备。淮西困惑犹豫,其中的事情需要图谋规划。如今江淮地区的大县,每年上缴的赋税有达到二十万缗的,⾜够备办下嫁公主的费用,陛下为什么要珍惜一个县的赋税,不肯拿来维系強劲的回鹘呢?假如回鹘得到通婚的许可,肯定感到⾼兴,不再猜疑.在此之后,才可以修治城池沟堑,积蓄铠甲兵器。在边疆的防备巩固后,才能够一心一意地对付淮西,必定获得成功,万无一失。既然如今没有下嫁公主,又使西受降城虚弱难支,对大漠的通路毫无防备,还要修筑天德城,使异族心中感到疑虑。万一北部边疆出现警报,淮西的残余小丑便又能够苟延残 ![]() [4]乙丑,桂王纶薨。 [4]乙丑(十九⽇),桂王李纶去世。 [5]六月,壬寅,以河中节度使张弘靖为刑部尚书、同平章事。弘靖,延赏之子也。 [5]六月,壬寅(二十七⽇),宪宗任命河中节度使张弘靖为刑部尚书、同平章事。张弘靖是张延赏的儿子。 [6]翰林学士独孤郁,权德舆之婿也。上叹郁之才美曰:“德舆得婿郁,我反不及琊!”先是尚主皆取贵戚及勋臣之家,上始命宰相选公卿、大夫弟子文雅可居清贯者;诸家多不愿,惟杜佑孙司议郞不辞。秋,七月,戊辰,以为殿中少监、驸马都尉,尚岐 ![]() ![]() [6]翰林学士独孤郁是权德舆的女婿。宪宗赞叹独孤郁的才华说:“权德舆能够使独孤郁作女婿,我反而赶不上权德舆了吗?”在此之前,公主下嫁,都是选取皇家內外亲族以及功臣家的弟子。至此,宪宗才命令宰相选择公卿、大夫家的温文尔雅、可以置⾝清流的弟子。然而,各家多不愿意,只有杜佑的孙子司议郞杜没有推辞。秋季,七月,戊辰(二十三⽇)宪宗任命杜为殿中少监、驸马都尉,让他娶岐 ![]() ![]() ![]() ![]() ![]() ![]() ![]() [7]闰月,丙辰,彰义节度使吴少 ![]() ![]() ![]() [7]闰八月,丙辰(十二⽇),彰义节度使吴少 ![]() ![]() ![]() ![]() 上自平蜀,即 ![]() ![]() ![]() ![]() ![]() ![]() ![]() ![]() 自从平定蜀中刘辟以来,宪宗就打算攻取淮西。淮南节度使李吉甫进言说:“吴少 ![]() ![]() ![]() ![]() ![]() ![]() ![]() 九月,庚辰,以州刺史李光颜为陈州刺史,充忠武都知兵马使;以泗州刺史令狐通为寿州防御使。通,彰之子也。丙戌,以山南东道节度使袁滋为荆南节度使,以荆南节度使严绶为山南东道节度使。 九月,庚辰(初七),宪宗任命州刺史李光颜为陈州刺史,充任忠武都知兵马使,任命泗州刺史令狐通为寿州防御使。令狐通是令狐彰的儿子。丙戌(十三⽇),宪宗任命山南东道节度使袁滋为荆南节度使,任命荆南节度使严绶为山南东道节度使。 吴少 ![]() ![]() ![]() ![]() ![]() 吴少 ![]() ![]() ![]() ![]() ![]() ![]() [8]戊戌,加河东节度使王锷同平章事。 [8]戊戌(二十五⽇),宪宗加封河东节度使王锷为同平章事。 [9]李吉甫言于上曰:“淮西非如河北,四无 ![]() ![]() ![]() ![]() [9]李吉甫向宪宗进言说:“淮西与河北不同,四周是没有同伙援助的。家国经常屯驻数十万兵马,以便防备淮西,将士的劳苦与家国的开支都是难以支撑下去的。如果现在失去攻取吴少 ![]() ![]() ![]() ![]() [10]冬,十月,丙午,中书侍郞、同平章事赵公李吉甫薨。 [10]冬季,十月,丙午(初三),中书侍郞、同平章事赵公李吉甫去世。 [11]壬戌,以忠武节度副使李光颜为节度使。甲子,以严绶为申、光、蔡招抚使,督诸道兵招讨吴元济;乙丑,命內常侍知省事崔潭峻监其军。戊辰,以尚书左丞吕元膺为东都留守。 [11]壬戌(十九⽇),宪宗任命忠武节度副使李光颜为节度使。甲子(二十一⽇),宪宗任命严绶为申、光、蔡招抚使,督促各道兵马招抚讨伐吴元济。乙丑(二十二⽇),宪宗命令內常侍知省事崔潭峻担任严绶的监军。戊辰(二十五⽇),宪宗任命尚书左丞吕元膺为东都留守。 [12] ![]() [12] ![]() [13]十二月,戊辰,以尚书右丞韦贯之同平章事。 [13]十二月,戊辰(二十五⽇),宪宗任命尚书右丞韦贯之为同平章事。 十年(乙未、815) 十年(乙未,公元815年) [1]舂,正月,乙酉,加韩弘守司徒。弘镇宣武,十余年不⼊朝,颇以兵力自负,朝廷亦不以忠纯待之。王锷加平章事,弘聇班在其下,与武元衡书,颇露不平之意。朝廷方倚其形势以制吴元济,故迁官使居锷上以宠慰之。 [1]舂季,正月,乙酉(十三⽇),宪宗加封韩弘守司徒。朝弘镇守宣武,十多年来不肯⼊京朝见,仗恃着军队的力量,以为自己很了不起,朝廷也不把他当作忠诚笃厚的臣下对待。王锷加封了平章事,韩弘以名列王锷之下而感到聇辱,在写给武元衡的书信中,愤慨不満之意颇有流露。朝廷正要借助他所据有的地理形势去扼制吴元济,所以给他升迁了官位,让他的班次列在王锷以上,以示荣宠与慰抚。 [2]吴元济纵兵侵掠,及于东畿。已亥,制削元济官爵,命宣武等十六道进军讨之。严绶击淮西兵,小胜,不设备,淮西兵夜还袭之;二月,甲辰,绶败于磁丘,却五十余里,驰⼊唐州而守之。寿州练团使令狐通为淮西兵所败,走保州城,境上诸栅尽为淮西所屠。癸丑,以左金吾大将军李文通代之,贬通昭州司户。 [2]吴元济放纵兵马侵扰劫掠,到了东都洛 ![]() 诏鄂岳观察使柳公绰以兵五千授安州刺史李听,使讨吴元济,公绰曰:“朝廷以吾书生不知兵琊!”即奏请自行,许之。公绰至安州,李听属橐 ![]() ![]() ![]() ![]() 宪宗颁诏命令鄂岳观察使柳公绰将五千兵马拨给安州刺史李听,让李听讨伐吴元济。柳公绰说:“朝廷认为我是一个书生,不懂得用兵之道吗?”他当即上奏请求让他自己前去,宪宗答应了他。柳公绰来到安州,李听让全副武装的将领前去 ![]() ![]() ![]() ![]() ![]() ![]() ![]() [3]河东将刘辅杀丰州刺史燕重旰,王锷诛之,及其 ![]() [3]河东将领刘辅杀死了丰州刺史燕重旰,王锷又将刘辅及其同伙诛杀了。 [4]王叔文之 ![]() ![]() ![]() ![]() [4]王叔文一 ![]() 宗元善为文,尝作《梓人传》,以为:“梓人不执斧斤刀锯之技,专以寻引、规矩、绳墨度群木之材,视栋宇之制,相⾼深、圆方、短长之宜,指麾众工,各趋其事,不胜任者退之。大夏既成,则独名其功,受禄三倍。亦犹相天下者,立钢纲纪、整法度,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能者进之,不能者退之,万国既理,而谈者独称伊、傅、周、召,其百执事之勤劳不得纪焉。或者不知体要,能矜名,亲小劳,侵众官,听听于府庭,而遣其大者远者,是不知相道者也。” 柳宗元善于撰写文章,曾经作过一篇《梓人传》,讲道:“有一位木匠,不肯去做斧砍锯析这一类手艺活计,却专门用长尺、圆规、方尺、墨斗审度各种木料的用场,检视房屋的规制,观察⾼度、方圆、长短是否合度,指挥着众多的木工,各自去⼲自己的活计,对不能将任务承担起来的人们,便将他们辞退。一座大型的房屋建成后,唯独以他的名字记载事功,得到的酬金是一般木工的三倍。这也正象担当天下宰相的人们,设立大纲要领,整饬法令制度,选择天下的人士,使他们的才⼲与自己的职务相称;让天下的人们居住下来,使他们安心从事自己的职业。提升有能力的人们,屏退没有能力的人们。国全各地得到治理后,谈论起此事的人们唯独赞伊尹、傅说、周公、召公等宰相,对那些各部门专职人员的辛勤劳苦却不能够予以记载。有些宰相不识大体,不得要领,夸耀自己的才能与名望,亲自去做细小的劳务,犯侵百官的职责,在官署中吵嚷地争辩不休,而将重大而长远的方略遗落无存,这是不懂得为相之道。” 又作《种树郭橐驼传》曰:“橐驼之所种,无不生且茂者。或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凡木之 ![]() ![]() ![]() ![]() ![]() ![]() ![]() ![]() 柳宗元又曾撰写《种树郭橐驼传》说:“郭橐驼种植的树木,没有不成活、不繁茂的。有人问他其中的道理,郭橐驼回答说:“我本人并不能够使树木延长寿命并且生长繁盛。大凡树木的本 ![]() ![]() ![]() ![]() ![]() ![]() ![]() ![]() ![]() ![]() [5]庚子,李光颜奏破淮西兵于临颍。 [5]庚子(二十九⽇),李光颜奏称在临颍打败淮西兵马。 [6]田弘正遣其子布将兵三千助严绶讨吴元济。 [6]田弘正派遣他的儿子田布率领兵马三千人,帮助严绶讨伐吴元济。 [7]甲辰,李光颜又奏破淮西兵于南顿。 [7]甲辰(疑误),李光颜又奏称在南顿打败淮西兵马。 [8]吴元济遣使求救于恒、郓;王承宗、李师道数上表请赦元济,上不从。是时发诸道兵讨元济而不及淄青,师道使大将将二千人趣寿舂,声言助官军讨元济,实 ![]() [8]吴元济派遣使者向恒州与郓州请求援救,王承宗和李师道屡次上表请求赦免吴元济,宪宗不肯听从。当时,朝廷征调各道兵马讨伐吴元济,还没有讨伐淄青,李师道便让大将率领二千人奔赴寿舂,声称帮助官军讨伐吴元济,实际却是打算去援助吴元济。 师道素养刺客奷人数十人,厚资给之,其人说师道曰:“用兵所急,莫先粮储。今河 ![]() ![]() 李师道平时豢养着刺客和奷人几十人,以丰厚的资财供给他们,此中有人劝说李师道:“用兵打仗急切需要的,没有比粮食储备更为重要的了。现在,河 ![]() ![]() ![]() ![]() [9]诸军讨淮西久未有功,五月,上遣中丞裴度诣行营宣慰,察用兵形势。度还,言淮西必可取之状,且曰:“观诸将,惟李光颜勇而知义,必能立功。”上悦。 [9]各军长时间讨伐淮西,毫无建树。五月,宪宗派遣御史中丞裴度前往行营慰抚将士,察看采取军事行动的情况。裴度回朝后,陈述了淮西肯定能够攻取的情况,而且说:“我观察各位将领,只有李光颜骁勇善战,深明大义,一定能够建立功勋。”宪宗⾼兴。 考功郞中、知制诰韩愈上言,以为:“淮西三小州,残弊困剧之余,而当天下之全力,其破败可立而待。然所未可知者,在陛下断与不断耳。”因条陈用兵利害,以为:“今诸道发兵各二三千人,势力单弱,羁旅异乡,与贼不相谙委,望风慑惧。将帅以其客兵,待之既薄,使之又苦;或分割队伍,兵将相失,心孤意怯,难以有功。又其本军各须资遣,道路辽远,劳费倍多。闻陈、许、安、唐、汝、寿等州与贼连接处,村落百姓悉有兵器,习于战斗,识贼深浅,比来未有处分,犹愿自备⾐粮,保护乡里。若令召募,立可成军。贼平之后,易使归农。乞悉罢诸道军,募土人以代之。”又言:“蔡州士卒皆家国百姓,若势力穷不能为恶者,不须过有杀戮。” 考功郞中、知制诰韩愈进言认为:“淮西只有申、光、蔡三个小州,正当残灭破败、困顿艰难的末路,而且面临着天下的全部兵力,他们的毁灭是指⽇可待的。然而,现在还不清楚的因素,就是陛下有没有作出决断。”于是他逐条陈述使用兵力的好处与害处,认为:“现在,各道出派的兵马分别有两三千人,声势微弱,力量单薄,客居外乡,不 ![]() [10]丙申,李光颜奏败淮西兵于时曲。淮西兵晨庒其垒而陈,光颜不得出,乃自毁其栅之左右,出骑以击之。光颜自将数骑冲其陈,出⼊数四,贼皆识之,矢集其⾝如⽑;其子揽辔止之,光颜举刃叱去。于是人争致死,淮西兵大溃,杀数千人。上以裴度为知人。 [10]丙申(二十六⽇),李光颜奏称在时曲打败淮西兵马。早晨,淮西兵马紧紧 ![]() ![]() [11]上自李吉甫薨,悉以用兵事委武元衡。李师道所养客说李师道曰:“天子所以锐意诛蔡者,元衡赞之也,请密往刺之。元衡死,则他相不敢主其谋,争劝天子罢兵矣。”师道以为然,即资给遣之。 [11]自从李吉甫去世以后,宪宗将采取军事行动的事情全部 ![]() ![]() 王承宗遣牙将尹少卿奏事,为吴元济游说。少卿至中书,辞指不逊,元衡叱出之;承宗又上书诋毁元衡。 王承宗派遣牙将尹少卿奏报事情,为吴元济四处说情。尹少卿来到中书省时,言词的意旨颇不谦恭,武元衡便将他喝斥出去。王承宗又上书恶意诬蔑武元衡。 六月,癸卯,天未明,元衡⼊朝,出所居靖安坊东门;有贼自暗中突出 ![]() 六月,癸卯(初三),天⾊尚未大亮,武元衡前往朝廷,从他居住的靖安坊东门出来。突然,有一个贼人从暗地里出来用箭 ![]() 贼遗纸于金吾及府、县,曰:“毋急捕我,我先杀汝。”故捕贼者不敢甚争。兵部侍郞许孟容见上言:“自古未有宰相横尸路隅而盗不获者,此朝廷之辱也!”因涕泣。又诣中书挥涕言:“请奏起裴中丞为相,大索贼 ![]() 贼人在金吾卫与兆府万年、长安两县留下纸条说:“不要忙着捉拿我,否则,我先将你杀死。”所以,捉拿贼人的人们不敢 ![]() ![]() 成德军进奏院有恒州卒张晏等数人,行止无状,众多疑之。庚戌,神策将军王士则等告王承宗遣晏等杀元衡。吏捕得晏等八人,命京兆尹裴武、监察御史陈中师鞫之。癸亥,诏以王承宗前后三表出示百僚,议其罪。 成德军进奏院中有恒州士卒张晏等几个人,行为无礼,众人多怀疑他们就是贼人。庚戌(初十),神策军的将军王士则等人告发王承宗派遣张晏等人杀害武元衡,吏人捉拿住张晏等八人,宪宗命令京兆尹裴武与监察御史陈中师审讯他们。癸亥(二十三⽇),宪宗颁诏将王承宗先后三次所上表章出示百官,商议他应受的罪罚。 裴度病疮,卧二旬,诏以卫兵宿其第,中使问讯不绝。或请罢度官以安恒、郓之心,上怒曰:“若罢度官,是奷谋得成,朝廷无复纲纪。吾用度一人,⾜破二贼。”甲子,上召度⼊对。乙丑,以度为中书侍郞、同平章事。度上言:“淮西,腹心之疾,不得不除;且朝廷业已讨之,两河藩镇跋扈者,将视此为⾼下,不可中止。”上以为然,悉以用兵事委度,讨贼甚急。初,德宗多猜忌,朝士有相过从者,金吾皆伺察以闻,宰相不敢私第见客。度奏:“今寇盗未平,宰相宜招延四方贤才与参谋议,”始请于私第见客,许之。 裴度创口不愈,卧病二十天,宪宗颁诏命令卫兵住在他的府第中,前去问候的中使接连不断。有人请求免除裴度的官职,以便使恒州王承宗、郓州李师道放下心来,宪宗生气地说:“倘若免除裴度的官职,那就是琊恶的 ![]() ![]() ![]() 陈中师按张晏等,具服杀武元衡;张弘靖疑其不实,屡言于上,上不听。戊辰,斩晏等五人,杀其 ![]() 陈中师审讯张晏等人,他们都承认杀害了武元衡。张弘靖怀疑他们的话不属实,屡次进言,宪宗不肯听从。戊辰(二十八⽇),朝廷斩杀张晏等五人,杀掉他们的同伙十四人,李师道的宾客终于躲在暗中,逃亡而去了。 [12]秋,七月,庚午朔,灵武节度使李光进薨。光进与弟光颜友善,光颜先娶,其⺟委以家事。⺟卒,光进后娶,光颜使其 ![]() [12]秋季,七月,庚午朔(初一),灵武节度使李光进去世。李光进与弟弟李光颜关系和睦,李光颜娶 ![]() ![]() ![]() ![]() ![]() ![]() [13]甲戌,诏数王承宗罪恶,绝其朝贡,曰:“冀其翻然改过,束⾝自归。攻讨之期,更俟后命。” [13]甲戌(初五),宪宗颁诏数说王承宗的罪恶,不再让他⼊朝进贡,还说:“希望他能够翻然改过,主动投案。前去攻打的⽇期,再等候以后的命令。” [14]八月,己亥朔,⽇有食之。 [14]八月,己亥朔(初一),出现⽇食。 [15]李师道置留后院于东都,本道人杂沓往来,吏不敢诘。时淮西兵犯东畿,防御兵悉屯伊阙;师道潜內兵于院中,至数十百人,谋焚宮阙,纵兵杀掠,已烹牛飨士,明⽇,将发。其小卒诣留守吕元膺告变,元膺亟追伊阙兵围之;贼众突出,防御兵踵其后,不敢迫,贼出长夏门,望山而遁。是时都城震骇,留守兵寡弱;元膺坐皇城门,指使部分,意气自若,都人赖以安。 [15]李师道在洛 ![]() ![]() 东都西南接邓、虢,皆⾼山深林,民不耕种,专以 ![]() ![]() ![]() ![]() 东都洛 ![]() ![]() ![]() ![]() ![]() ![]() 元膺鞫訾嘉珍、门察,始知杀武元衡者乃师道也,元膺密以闻;以槛车送二人诣京师。上业已讨王承宗,不复穷治。元膺上言:“近⽇藩镇跋扈不臣,有可容贷者。至于师道谋屠都城,烧宮阙,悖逆尤甚,不可不诛。”上以为然;而方讨吴元济,绝王承宗,故未暇治师道也。 吕元膺审讯了訾嘉珍和门察后,才知道杀害武元衡的主谋是李师道。吕元膺将此事秘密上报宪宗,用囚车将二人送往京城。宪宗已经讨伐王承宗,不再彻底处治。吕元膺进言说:“近些时候,藩镇骄横強暴,未尽臣下的礼数,还有能够宽宥的地方。至于李师道图谋杀屠东都,烧焚宮殿,悖 ![]() [16]乙丑,李光颜败于时曲。 [16]乙丑(二十七⽇),李光颜在时曲战败。 [17]初,上以严绶在河东,所遣裨将多立功,故使镇襄 ![]() [17]当初,严绶在河东时,他出派的副将有许多人立了功劳,所以宪宗让他镇守襄 ![]() 九月,癸酉,以韩弘为淮西诸军都统。弘乐于自擅, ![]() ![]() ![]() ![]() ![]() ![]() 九月,癸酉(初五),宪宗任命韩弘为淮西诸军都统。韩弘喜 ![]() ![]() ![]() ![]() ![]() ![]() ![]() [18]冬,十月,庚子,始分山南东道为两节度,以户部侍郞李逊为襄、复、郢、均、房节度使;以右羽林大将军⾼霞寓为唐、随、邓节度使。朝议以唐与蔡接,故使霞寓专事攻战,而逊调五州之赋以饷之。 [18]冬季,十月,庚子(初三),朝廷开始将山南东道分成两个节度军府,任命户部侍郞李逊为襄、复、郢、均、房节度使,任命右羽林大将军⾼霞寓为唐、随、邓节度使。朝臣计议认为唐州与蔡州接壤,所以让⾼霞寓专门从事攻伐接战,而让李逊调发五州的赋税来供给⾼霞寓军饷。 [19]辛丑,刑部侍郞权德舆奏:“自开元二十五年修《格式律令事类》后,至今《长行敕》,近删定为三十卷,请施行。”从之。 [19]辛丑(初四),刑部侍郞权德舆奏称:“我整理了自开元二十五年修撰的《格式律令事类》以后的律令格式,直至现行的《长行敕》,于最近删定为三十卷的新书,请陛下颁行。”宪宗听从了他的建议。 [20]上虽绝王承宗朝贡,未有诏讨之。魏博节度使田弘正屯兵于其境,承宗屡败之;弘正忿,表请击之,上不许。表十上,乃听至贝州。丙午,弘正军于贝州。 [20]虽然宪宗不再允许王承宗⼊朝进贡,但是也没有颁诏讨伐他。魏博节度使田弘正在王承宗的疆境上屯驻兵马,而王承宗屡次打败田弘正军。田弘正愤怨不平,上表请求进击王承宗,宪宗不肯答应。田弘正接连十次上表,宪宗才准许他前往贝州。丙午(初九),田弘正在贝州驻扎下来。 [21]庚戌,东都奏盗焚柏崖仓。 [21]庚戌(十三⽇),东都洛 ![]() [22]十一月,寿州刺史李文通奏败淮西兵。 [22]十一月,寿州刺史李文通奏称打败了淮西兵。 壬申,韩弘请命众军合攻淮西;从之。 壬申(初五),韩弘请求命令各军合力攻打淮西,宪宗听从了他的建议。 李光颜、乌重胤败淮西兵于小⽔,拔其城。 李光颜与乌重胤在小⽔打败淮西兵马,并且攻克了小⽔城。 乙亥,以严绶为太子少保。 乙亥(初八),宪宗任命严绶为太子少保。 盗焚襄州佛寺军储。尽徙京城积草于四效以备火。 強盗焚毁了襄州佛寺內的军事储备。朝廷将京城中堆积的⼲草全部迁移到四周的效区去,以防备火灾。 丁丑,李文通败淮西兵于固始。 丁丑(初十),李文通在固始打败淮西兵。 戊寅,盗焚献陵寝宮、永巷。 戊寅(十一⽇),強盗焚毁了献陵的后殿和长巷。 [23]诏发振武兵二千,会义武军以讨王承宗。 [23]宪宗颁诏征发振武兵马两千人,会合义武军兵马,以讨伐王承宗。 [24]己丑,吐蕃款陇州塞,请互市,许之。 [24]己丑(二十二⽇),吐蕃与陇州通好,请求双方进行贸易往来,得到了许可。 [25]初,吴少 ![]() ![]() [25]当初,吴少 ![]() [26]丁酉,武宁节度使李愿奏败李师道之众。时师道数遣兵攻徐州,败萧、沛数县,愿悉以步骑委都押牙温人王智兴,击破之。十二月,甲辰,智兴又破师道之众,斩首二千余级,逐北至平 ![]() [26]丁酉(三十⽇),武宁节度使李愿奏称打败李师道的兵马。当时,李师道屡次派兵攻打徐州,打败了萧、沛等好几个县。李愿将步兵、骑兵全部 ![]() ![]() [27]东都防御使吕元膺请募山棚以卫宮城,从之。 [27]东都防御使吕元膺请求召募山棚来护卫宮城,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 [28]乙丑,河东节度使王锷薨。 [28]乙丑(二十八⽇),河东节度使王锷去世。 [29]王承宗纵兵四掠,幽、沧、定三镇皆苦之,争上表请讨承宗。上 ![]() [29]王承宗放纵士兵四处掳掠,幽州、沧州、定州三军镇都被搅扰得困苦不堪,争着上表请求付伐王承宗,宪宗打算答应他们的请求。中书侍郞、同平章事张弘靖认为:“如果讨伐吴元济与讨伐王承宗一并进行,恐怕家国的力量难以支撑下去。请合力平定淮西,然后再去征讨恒冀。”宪宗不肯由此停止征讨王承宗,于是张弘靖便请求免除职务。 十一年(丙申、816) 十一年(丙申,公元816年) [1]舂,正月,己巳,以弘靖同平章事,充河东节度使。 [1]舂季,正月,己巳(初三),宪宗任命张弘靖为同平章事,充任河东节度使。 [2]幽州节度使刘总奏败成德兵,拔武強,斩首千余级。 [2]幽州节度使刘总奏称打败了成德王承宗的兵马,攻克了武強,斩首一千余级。 [3]庚辰,翰林学士、中书舍人钱徽,驾部郞中、知制诰萧,各解职,守本官。时群臣请罢兵者众,上患之,故黜徽、以警其余。徽,吴人也。 [3]庚辰(十四⽇),翰林学士、中书舍人钱徽和驾部郞中、知制诰萧被分别解除了职务,守任原来的官职。当时,群臣中请求停止用兵的人很多,宪宗厌恨他们,所以将钱徽与萧贬官,以警告其余的人。钱徽是吴地人。 [4]癸未,制削王承宗官爵,命河东、幽州、义武、横海、魏博、昭义六道讲讨。韦贯之屡请先取吴元济、后讨承宗,曰:“陛下不见建中之事乎?始于讨魏及齐,而蔡、燕、赵皆应,卒致朱之 ![]() ![]() [4]癸未(十七⽇),宪宗颁布制书削除王承宗的官职爵位,命令河东、幽州、义武、横海、魏博、昭义六道进军讨伐王承宗。韦贯之屡次请求首先攻取吴元济,然后讨伐王承宗,他说:“陛下没有看到建中年间的事情呢?德宗开始时是要讨伐魏博田悦和淄青李纳,然而,申蔡李希烈、卢龙朱滔、恒冀王武俊都响应田悦与李纳,终于导致了朱的变 ![]() [5]甲申,盗断建陵门戟四十七枝。 [5]甲申(十八⽇),強盗折断建陵门前的戟四十七枝。 [6]二月,西川奏吐蕃赞普卒,新赞普可黎可⾜立。 [6]二月,西川奏称,吐蕃赞普去世,新赞普可黎可⾜即位 [7]乙巳,以中书舍人李逢吉为门下侍郞、同平章事。逢吉,玄道之曾孙也。 [7]乙巳(九⽇),宪宗任命中书舍人李逢吉为门下待郞、同平章事。李逢吉是李玄道的曾孙。 [8]乙卯,昭义节度使郗士美奏破成德兵,斩首千余级。 [8]乙卯(十九月),昭义节度使郗士美奏称打败了成德兵马,斩首一千余级。 [9]南诏劝龙晟 ![]() ![]() [9]南诏劝龙晟荒 ![]() ![]() ![]() [10]己未,刘总破成德兵,斩首千余级。 [10]己未(二十三⽇),刘总打败成德兵马,斩首一千余级。 [11]荆南节度使袁滋⽗祖墓在朗山,请⼊朝, ![]() [11]荆南节度使袁滋由于⽗亲与祖⽗的坟墓立在蔡州朗山县,便请求⼊京朝见,准备规劝宪宗停止用兵。来到邓州时,袁滋得知萧与钱徽已被贬官,及至见到宪宗以后,他反而规劝一定要制服淮西,然后便返回荆南去了。 [12]辛酉,魏博奏败成德兵,拔其固城;乙丑,又奏拔其鸦城。 [12]辛酉(二十五⽇),魏博奏称打败了成德兵,攻克了成德的固城。乙丑(二十九⽇)魏博又一次奏称攻克了成德的的鸦城。 [13]三月,庚午,太后崩。辛未,敕以国哀,诸司公事权取中书门下处分,不置摄冢宰。 [13]三月,庚午(初四),太后王氏驾崩。辛未(初五),宪宗颁布敕书说,由于遭逢国丧,各有关部门的公务姑且听候中书、门下处理,不再设置摄冢宰。 [14]寿州团练使李文通奏败淮西兵于固始,拔山。己卯,唐邓节度使⾼霞寓奏败淮西兵于朗山,斩首千余级,焚二栅。 [14]寿州团练使李文通奏称在固始打败淮西兵,攻克了山。己卯(十三⽇),唐邓节度使⾼霞寓奏称在朗山县打败淮西兵,斩首一千余级,还焚毁了两处栅垒。 [15]幽州节度使刘总围乐寿。 [15]幽州节度使刘总包围了乐寿。 [16]夏,四月,庚子,李光颜、乌重胤奏败淮西兵于陵云栅,斩首三千级。 [16]夏季,四月,庚子(初五),李光颜与乌重胤奏称在陵云栅打败淮西兵,斩首三千级。 [17]辛亥,司农卿皇甫以兼中丞权判度支。始以聚敛得幸。 [17]辛亥(十六⽇),司农卿皇甫因兼任中丞而暂理判度支。皇甫从此以搜刮财货而得到宠幸。 [18]乙卯,刘总奏破成德兵于深州,斩首二千五百级。乙丑,义武节度使浑镐奏破成德兵于九门,杀千余人。镐,之子也。 [18]乙卯(二十⽇),刘总奏称在深州打败成德兵,斩首二千五百级。乙丑(三十⽇),义武节度使浑镐奏称在九门打败成德兵,斩杀一千多人。浑镐是浑的儿子。 [19]宥州军 ![]() [19]宥州的军队发生了变 ![]() ![]() [20]五月,壬申,李光颜、乌重胤奏败淮西兵于陵云栅,斩首二千余级。 [20]五月,壬申(初七),李光颜、乌重胤奏称在陵云栅打败淮西兵,斩首两千多级。 [21]六月,甲辰,⾼霞寓大败于铁城,仅以⾝免。时诸将讨淮西者,胜则虚张杀获,败则匿之;至是,大败不可掩,始上闻,中外骇愕。宰相⼊见,将劝上罢兵,上曰:“胜负兵家之常,今但当论用兵方略,察将帅之不胜任者易之,兵食不⾜者助之耳。岂得以一将失利,遽议罢兵琊!”于是独用裴度之言,他人言罢兵者亦稍息矣。己酉,霞寓退保唐州。 [21]六月,甲辰(初十),⾼霞寓在铁城大败,仅仅使自己幸免于难。当时,讨伐淮西的诸位将领,打了胜仗便凭空夸大杀伤俘获的数额,打了败仗便将实情隐瞒下来。至此,大巨的失败已无法掩盖,这才往上奏报,朝廷內外都很惊异。宰相们⼊朝进见,准备劝说宪宗停止用兵,宪宗说:“胜败乃兵家常事,现在只应该讨论使用兵力的方略,察明不能够胜任的将帅,将他们撤换下来,发现哪里军粮不充⾜,便去帮助哪里。难道能因为一个将领失利了,便忙着商议停止用兵吗?”于是,宪宗唯独采用了裴度的进言,其他主张停止用兵者的言论也逐渐平息了。己酉(十五⽇),⾼霞寓退兵防守唐州。 上责⾼霞寓之败,霞寓称李逊应接不至。秋,七月,贬霞寓为归州刺史,逊亦左迁恩王傅。以河南尹郑权为山南东道节度使。以荆南节度使袁滋为彰义节度、申·光·蔡·唐·随·邓观察使,以唐州为理所。 宪宗责问⾼霞寓兵败之事,⾼霞寓声称李逊没有前来接应。秋季,七月,宪宗将⾼霞寓贬为归州刺史,李逊也被降职为恩王傅。同时,宪宗任命河南尹郑权为山南东道节度使,任命荆南节度使袁滋为彰义节度使和申、光、蔡、唐、随、邓观察使,以唐州作为治所。 壬午,宣武军奏破郾城之众二万,杀二千余人,捕虏千余人。 壬午(十八⽇),宣武军奏称打败郾城的两万兵马,杀掉两千多人,俘获一千多人。 [22]田弘正奏破成德兵于南宮,杀二千余人。 [22]田弘正奏称在南宮打败成德兵,杀掉两千多人。 [23]中书侍郞、同平章事韦贯之, ![]() ![]() [23]中书侍郞、同平章事韦贯之,生 ![]() ![]() ![]() [24]诸军讨王承宗者互相观望,独昭义节度使郗士美引精兵庒其境;己未,士美奏大破承宗之众于柏乡,杀千余人,降者亦如之,为三垒以环柏乡。 [24]讨伐王承宗的各支军队互相观望,只有昭度节使郗士美率领精锐兵马迫近了成德的疆境。己未(二十六⽇),郗士美奏称在柏乡大破王承宗的兵马,杀掉一千多人,投降的人也与此相当,已经在三处建起营垒,将柏乡环绕起来。 [25]庚申,葬庄宪皇后于丰陵。 [25]庚申(二十七⽇),宪宗将庄宪皇后安葬在丰陵。 [26]九月,乙亥,右拾遗独孤朗坐请罢兵,贬兴元府仓曹。朗,及之子也。 [26]九月,乙亥(十三⽇),右拾遗独孤朗因请求停止用兵而获罪,被贬为兴元府仓曹。独孤朗是独孤及的儿子。 [27]饶州大⽔,漂失四千七百户。 [27]饶州发生严重⽔灾,淹没并冲散了四千七百户人家。 [28]丙子,以韦贯之为湖南观察使,犹坐前事也。辛巳,以吏部侍郞韦、考功员外郞韦处厚等皆为远州刺史,张宿谗之,以为贯之之 ![]() [28]丙子(十四月),宪宗任命韦贯之为湖南观察使,这仍然是对他不久前请求停止用兵的惩罚。辛巳(十九⽇),宪宗将吏部侍郞韦、考功员外郞韦处厚等人全部任命为边远各州刺史,这是由于张宿诋毁他们,说他们是韦贯之的同伙。韦是韦见素的孙子。韦处厚是韦的九世孙。 [29]乙酉,李光颜、乌重胤奏拔吴元济陵云栅。丁亥,光颜又奏拔石、越二栅;寿州奏败殷城之众,拔六栅。 [29]乙酉(二十三⽇),李光颜与乌重胤奏称攻克了吴元济的陵云栅。丁亥(二十五⽇),李光颜又一次奏称攻占了石、越二栅垒,寿州奏称打败了殷城的兵马,攻克六处栅垒。 [30]冬,十一月,壬戌朔,容管奏⻩洞蛮为寇。乙丑,邕管奏击⻩洞蛮,却之,复宾、蛮等州。 [30]冬季,十一月,壬戌朔(初一),容管奏称⻩洞蛮人侵扰地方。乙丑(初四),邕管奏称进击⻩洞蛮人,并且打退了他们,收复了宾州和蛮州等地。 [31]丙寅,加幽州节度使刘总同平章事。 [31]丙寅(初五),宪宗加封幽州节度使刘总为同平章事。 [32]李师道闻拔陵云栅而惧,诈请输款;上以力未能讨,加师道检校司空。 [32]李师道因得知官军攻克了陵云栅而恐惧,便假装请求归附。宪宗因讨伐他的力量尚不具备,便加封李师道为检校司空。 [33]王锷家二奴告锷子稷改⽗遗表,匿所献家财,上命鞫于內仗,遣中使诣东都检括锷家财。裴度谏曰:“王锷既没,其所献之财已为不少。今又因奴告检括其家,臣恐诸将帅闻之,各以⾝后为忧。”上遽止使者。己巳,以二奴付京兆,杖杀之。 [33]王锷家中的两个奴仆,告发王锷的儿子王稷篡改⽗亲死前留下的表章,隐瞒了应当进献的家财,宪宗命令在內仗审讯王稷,派遣中使前往洛 ![]() ![]() [34]庚午,以给事中柳公绰为京兆尹。公绰初赴府,有神策小将跃马横冲前导,公绰驻马,杖杀之。明⽇,⼊对延英,上⾊甚怒,诘其专杀之状,对曰:“陛下不以臣无似,使待罪京兆。京兆为辇毂师表, 今视事之初,而小将敢尔唐突,此乃轻陛下诏命,非独慢臣也。臣知杖无礼之人,不知其为神策军将也。”上曰:“何不奏?”对曰:“臣职当杖之,不当奏。”上曰:“谁当奏者?”对曰:“本军当奏;若死于街衢,金吾街使当奏;在坊內,左右巡使当奏。”上无以罪之,退,谓左右曰:“汝曹须作意此人,朕亦畏之。” [34]庚午(初九),宪宗任命给事中柳公绰为京兆尹。柳公绰上任去公府途中,有一个神策军的下级将官跃马横冲开路的仪仗,柳公绰止住坐骑,命人将他杖打而死。第二天,柳公绰进⼊延英殿奏对,宪宗満面怒容,责问柳公绰擅杀自人的情况,柳公绰回答说:“陛下不认为我不贤能,让我在京兆府任职。京兆尹是京城的表率,现在我刚刚就任,一个下级军官竟敢如此横冲直撞,这是轻视陛下的诏命,并不只是轻慢了我本人。我只知道杖打不守礼数的人,不知道他是神策军的将领。”宪宗说:“你为什么不将此事奏报?”柳公绰回答说:“我的职权是应当杖打他,不是应当上奏。”宪宗说:“什么人应当上奏?”柳公绰回答说:“遭受杖打的人的所属队部应当上奏。倘若此人死在街道上,金吾街使应当上奏。倘若此人死在坊市里边,左右巡使应当上奏。”宪宗无法责罚他,退朝以后,对周围的人们说:“你们必须小心此人,连朕也畏惧他呢。” [35]讨淮西诸军近九万,上怒诸将久无功,辛巳,命知枢密梁守谦宣慰,因留监其军,授以空名告⾝五百通及金帛,以劝死事。庚寅,先加李光颜等检校官,而诏书切责,示以无功必罚。 [35]讨伐淮西各军有将近九万人,宪宗恼怒各将领长时间不能取得成功,辛巳(二十⽇),命令知枢密梁守谦前去安抚将士,就此留下来监督各军,还 ![]() [36]辛卯,李文通奏败淮西兵于固始,斩首千余级。 [36]辛卯(三十⽇),李文通奏称在固始打败淮西兵,斩首一千余级。 [37]十二月,壬寅,程执恭奏败成德兵于长河,斩首千余级。 [37]十二月,壬寅(十一⽇),程执恭奏称在长河打败淮西兵马,斩首一千余级。 [38]义武节度使浑镐与王承宗战屡胜,遂引全师庒其境,距恒州三十里而军。承宗惧,潜遣兵⼊镐境,焚掠城邑,人心始內顾而摇。会中使督其战,镐引兵进薄恒州,与承宗战,大败,奔还定州。丙午,诏以易州刺史陈楚为义武节度使,军中闻之,掠镐及家人⾐,至于倮露。陈楚驰⼊定州,镇遏 ![]() [38]义武节度使浑镐与王承宗 ![]() ![]() ![]() ![]() [39]丁未,以翰林学士王涯为中书侍郞、同平章事。 [39]丁未(十六⽇),宪宗任命翰林学士王涯为中书侍郞、同平章事。 [40]袁滋至唐州,去斥候,止其兵不使犯吴元济境,元济围其新兴栅,滋卑辞以请之,元济由是不复以滋为意。朝廷知之,甲寅,以太子詹事李为唐、随、邓节度使。,听之兄也。 [40]袁滋来到唐州后,撤除了岗哨,不让他的士兵去犯侵吴元济的疆境。吴元济包围了袁滋的新兴栅,袁滋便以恭敬谦虚的言词请求他撤围。从此,吴元济不再把袁滋放在心上。朝廷得到这一消息后,甲寅(二十三⽇),任命太子詹事李为唐、随、邓节度使。李是李听的哥哥。 [41]初置淮、颍⽔运使。杨子院米自淮 ![]() [41]朝廷初次设置淮、颍⽔运使。该使负责将杨子院的粮米从淮 ![]() [42]己未,容管奏⻩洞蛮屠岩州。 [42]己未(二十八⽇),容管奏称⻩洞蛮人杀屠岩州。 WwW.YaNdXS.cC |
上一章 资治通鉴 下一章 ( → ) |
资治通鉴vip未删节下载由网友提供,《资治通鉴》情节富于变化、节奏流畅,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文学作品,眼袋小说网免费提供资治通鉴最新清爽干净的文字章节在线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