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情节富于变化,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小说 |
![]() |
|
眼袋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 书号:10116 时间:2017/3/25 字数:26725 |
上一章 六十纪唐 下一章 ( → ) | |
起旃蒙单瘀十月,尽玄勣阉茂七月,凡六年有奇。 ⾼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上之下 ◎ 永徽六年乙卯,公元六五五年 冬,十月,己酉,下诏称:“王皇后、萧淑妃谋行鸩毒,废为庶人,⺟及兄弟,并除名,流岭南。”许敬宗奏:“故特进赠司空王仁祐告⾝尚存,使逆 ![]() 乙卯,百官上表请立中宮,乃下诏曰:“武氏门著勋庸,地华缨黻,往以才行选⼊后庭,誉重椒闱,德光兰掖。朕昔在储贰,特荷先慈,常得待从,弗离朝夕,宮壸之內,恒自饬躬,嫔嫱之间,未尝迕目,圣情鉴悉,每垂赏叹,遂以武氏赐朕,事同政君,可立为皇后。” 丁巳,赦天下。是⽇,皇后上表称:“陛下前以妾为宸妃,韩瑗、来济面折庭争,此既事之极难,岂非深情为国!乞加褒赏。”上以表示瑗等,瑗等弥忧惧,屡请去位,上不许。 十一月,丁卯朔,临轩命司空李勣赍玺绶册皇后武氏。是⽇,百官朝皇后于肃义门。 故后王氏、故淑妃萧氏,并囚于别院,上尝念之,间行至其所,见其室封闭极密,惟窍壁以通食器,恻然伤之,呼曰:“皇后、淑妃安在?”王氏泣对曰:“妾等得罪为宮婢,何得更有尊称!”又曰:“至尊若念畴昔,使妾等再见⽇月,乞名此院为回心院。”上曰:“朕即有处置。”武后闻之,大怒,遣人杖王氏及萧氏各一百,断去手⾜,捉酒甕中,曰:“令二妪骨醉!”数⽇而死,又斩之。王氏初闻宣敕,再拜曰:“愿大家万岁!昭仪承恩,死自吾分。”淑妃骂曰:“阿武妖猾,乃至于此!愿他生我为猫,阿武为鼠,生生扼其喉。”由是宮中不畜猫。寻又改王氏姓为蟒氏,萧氏为枭氏。武后数见王、萧为祟,被发沥⾎如死时状。后徙居蓬莱宮,复见之,故多在洛 ![]() 己巳,许敬宗奏曰:“永徽爰始,国本未生,权引彗星,越升明两。近者元妃载诞,正胤降神,重光⽇融,爝晖宜息。安可反植枝⼲,久易位于天庭;倒袭裳⾐,使违方于震位!又,⽗子之际,人所难言,事或犯鳞,必婴严宪,煎膏染鼎,臣亦甘心。”上召见,问之,对曰:“皇太子,国之本也,本犹未正,万国无所系心。且在东宮者,所出本微,今知家国已有正嫡,必不自安。窃位而怀自疑,恐非宗庙之福,愿陛下 ![]() 西突厥颉苾达度设数遣使请兵讨沙钵罗可汗。甲戌,遣丰州都督元礼臣册拜颉苾达度设为可汗。礼臣至碎叶城,沙钵罗发兵拒之,不得前。颉苾达度设部落多为沙钵罗所并,馀众寡弱,不为诸姓所附,礼臣竟不册拜而归。 中书侍郞李义府参知政事。义府容貌温恭,与人语,必嬉怡微笑,而狡险忌克,故时人谓义府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谓之李猫。 ◎ 显庆元年丙辰,公元六五六年 舂,正月,辛未,以皇太子忠为梁王、梁州刺史,立皇后子代王弘为皇太子,生四年矣。忠既废,官属皆惧罪亡匿,无敢见者;右庶子李安仁独候忠,泣涕拜辞而去。安仁,纲之孙也。 壬申,赦天下,改元。 二月,辛亥,赠武士彟司徒,赐爵周国公。 三月,以度支侍郞杜正伦为⻩门侍郞、同三品。 夏,四月,壬子,矩州人谢无灵举兵反,黔州都督李子和讨平之。 己未,上谓侍臣曰:“朕思养人之道,未得其要,公等为朕陈之。”来济对曰:“昔齐桓公出游,见老而饥寒者,命赐之食,老人曰:‘愿赐一国之饥者。’赐之⾐,曰:‘愿赐一国之寒者。’公曰:‘寡人之廪府安⾜以周一国之饥寒!’老人曰‘君不夺农时,则国人皆有馀食矣;不夺蚕要,则国人皆有馀⾐矣!’故人君之养人,在省其征役而已。今山东役丁,岁别数万,役之则人大劳,取庸则人大费。臣愿陛下量公家所须外,馀悉免之。”上从之。 六月,辛亥,礼宮奏停太祖、世祖配祀,以⾼祖配昊天于圜丘,太宗配五帝于明堂;从之。 秋,七月,乙丑,西洱蛮酋长杨栋附、显和蛮酋长王罗祁、郞、昆、梨、盘四州酋长王伽冲等帅众內附。 癸未,以中书令崔敦礼为太子少师、同中书门下三品。 八月,丙申,固安昭公崔敦礼薨。 辛丑,葱山道行军总管程知节击西突厥,与歌逻、处月二部战于榆慕⾕,大破之,斩首千馀级。副总管周智度攻突骑施、处木昆等部于咽城,拔之,斩首三万级。 乙巳,⻳兹王布失毕⼊朝。 李义府恃宠用事。洛州妇人淳于氏,美⾊,系大理狱,义府属大理寺丞毕正义枉法出之,将纳为妾,大理卿段宝玄疑而奏之。上命给事中刘仁轨等鞫之,义府恐事怈, ![]() 侍御史涟⽔王义方 ![]() 九月,括州暴风,海溢,溺四千馀家。 冬,十一月,丙寅,生羌酋长浪我利波等帅众內附,以其地置柘、栱二州。 十二月,程知节引军至鹰娑川,遇西突厥二万骑,别部鼠尼施等二万馀骑继至,前军总管苏定方帅五百骑驰往击之,西突厥大败,追奔二十里,杀获千五百馀人,获马及器械,绵亘山野,不可胜计。副大总管王文度害其功,言于知节曰:“今兹虽云破贼,官军亦有死伤,乘危轻脫,乃成败之法耳,何急而为此!自今当结方陈,置辎重在內,遇贼则战,此万全策也。”又矫称别得旨,以知节恃勇轻敌,委文度为之节制,遂收军不许深⼊。士卒终⽇跨马被甲结陈,不胜疲顿,马多瘦死。定方言于知节曰:“出师 ![]() 是岁,以太常卿驸马都尉⾼履行为益州长史。 韩瑗上疏,为褚遂良讼冤曰:“遂良体国忘家,捐⾝徇物,风霜其 ![]() ![]() 刘洎之子讼其⽗冤,称贞观之末,为褚遂良所谮而死,李义府复助之。上以问近臣,众希义府之旨,皆言其枉。给事中长安乐彦玮独曰:“刘洎大臣,人主暂有不豫,岂得遽自比伊、霍!今雪洎之罪,谓先帝用刑不当乎!”上然其言,遂寝其事。 ◎ 显庆二年丁巳,公元六五七年 舂,正月,癸巳,分哥逻禄部置 ![]() 闰月,壬寅,上行幸洛 ![]() 庚戌,以右屯卫将军苏定方为伊丽道行军总管,帅燕然都护渭南任雅相、副都护萧嗣业发回纥等兵,自北道讨西突厥沙钵罗可汗。嗣业,钜之子也。 初,右卫大将军阿史那弥 ![]() ![]() 二月,辛酉,车驾至洛 ![]() 庚午,立皇子显为周王。壬申,徙雍王素节为郇王。 三月,甲辰,以潭州都督褚遂良为桂州都督。 癸丑,以李义府兼中书令。 夏,五月,丙申,上幸明德宮避暑。上自即位,每⽇视事;庚子,宰相奏天下无虞,请隔⽇视事;许之。 秋,七月,丁亥朔,上还洛 ![]() 王玄策之破天竺也,得方士那罗迩娑婆寐以归,自言有长生之术。太宗颇信之,深加礼敬,使合长生药。发使四方求奇药异石,又发使诣婆罗门诸国采药。其言率皆迂诞无实,苟 ![]() 许敬宗、李义府希皇后旨,诬奏侍中韩瑗、中书令来济与褚遂良潜谋不轨,以桂州用武之地,授遂良桂州都督, ![]() 遂良至爱州,上表自陈:“往者濮王、承乾 ![]() 己巳,礼官奏:“四郊 ![]() 辛未,以礼部尚书许敬宗为侍中,兼度支尚书杜正伦为兼中书令。 冬,十月,戊戌,上行幸许州。乙巳,畋于滍⽔之南。壬子,至祀⽔曲。十二月,乙卯朔,车驾还洛 ![]() 苏定方击西突厥沙钵罗可汗,至金山北,先击处木昆部,大破之,其俟斤懒独禄等帅万馀帐来降,定方抚之,发其千骑与俱。 右领军郞将薛仁贵上言:“泥孰部素不伏贺鲁,为贺鲁所破,虏其 ![]() ![]() 定方至曳咥河西,沙钵罗帅十姓兵且十万来拒战。定方将唐兵及回纥万馀人击之。沙钵罗轻定方兵少,直进围之。定方令步兵据南原,攒槊外向,自将骑兵陈于北原。沙钵罗先攻步军,三冲不动,定方引骑兵击之,沙钵罗大败,追奔三十里,斩获数万人;明⽇,勒兵复进。于是胡禄屋等五弩失毕悉众来降,沙钵罗独与处木昆屈律啜数百骑西走。时阿史那步真出南道,五咄陆部落闻沙钵罗败,皆诣步真降。定方乃命萧嗣业、回纥婆闰将胡兵趋琊罗斯川,追沙钵罗,定方与任雅相将新附之众继之。会大雪,平地二尺,军中咸请俟晴而行,定方曰:“虏恃雪深,谓我不能进,必休息士马。亟追之可及,若缓之,彼遁逃浸远,不可复追,省⽇兼功,在此时矣!”乃蹋雪昼夜兼行,所过收其部众,至双河,与弥 ![]() 沙钵罗至石国西北苏咄城,人马饥乏,遣人赍珍宝⼊城市马。城主伊沮达官诈以酒食出 ![]() ![]() 乙丑,分西突厥地置濛池、昆陵二都护府,以阿史那弥 ![]() ![]() 丁卯,以洛 ![]() 是岁,诏:“自今僧尼不得受⽗⺟及尊者礼拜,所司明有法制噤断。” 以吏部侍郞刘祥道为⻩门侍郞,仍知吏部选事。祥道以为:“今选司取士伤滥,每年⼊流之数,过一千四百,杂⾊⼊流,曾不铨简。即⽇內外文武官一品至九品,凡万三千四百六十五员,约准三十年,则万三千馀人略尽矣。若年别⼊流者五百人,⾜充所须之数。望有厘⾰。”既而杜正伦亦言⼊流人太多。上命正伦与祥道详议,而大臣惮于改作,事遂寝。祥道,杜甫之子也。 ◎ 显庆三年戊午,公元六五八年 舂,正月,戊子,长孙无忌等上所修新礼;诏中外行之。先是,议者谓贞观礼节文未备,故命无忌等修之。时许敬宗、李义府用事,所损益多希旨,学者非之。太常博士萧楚材等以为豫备凶事,非臣子所宜言;敬宗、义府深然之,遂焚《国恤》一篇,由是凶礼遂阙。 初,⻳兹王布失毕 ![]() ![]() ![]() 二月,丁巳,上发东都;甲戌,至京师。 夏,五月,癸未,徙安西都护府于⻳兹,以旧安西夏为西州都督府,镇⾼昌故地。 六月,营州都督兼东夷都护程名振、右领军中郞将薛仁贵将兵攻⾼丽之⾚烽镇,拔之,斩首四百馀级,捕虏百馀人。⾼丽遣其大将⾖方娄帅众三万拒之,名振以契丹逆击,大破之,斩首二千五百级。 秋,八月,甲寅,播罗哀獠酋长多胡桑等帅众內附。 冬,十月,庚申,吐蕃赞普来请婚。 中书令李义府有宠于上,诸子孩抱者并列清贵。而义府贪冒无厌,⺟、 ![]() ![]() 阿史那贺鲁既被擒,谓萧嗣业曰:“我本亡虏,为先帝所存,先帝遇我厚而我负之,今⽇之败,天所怒也。吾闻国中刑人必于市,愿刑我于昭陵之前以谢先帝。”上闻而怜之。贺鲁至京师,甲午,献于昭陵。敕免其死,分其种落为六都督府,其所役属诸国皆置州府,西尽波斯,并隶安西都护府。贺鲁寻死,葬于颉利墓侧。 戊戌,以许敬宗为中书令,大理卿辛茂将为兼侍中。 开府仪同三司鄂忠武公尉迟敬德薨。敬德晚年闲居,学延年术,修饰池台,奏清商乐以自奉养,不 ![]() 是岁,爱州刺史褚遂良卒。 雍州司士许祎与来济善,侍御史张伦与李义府有怨,吏部尚书唐临奏以祎为江南道巡察使,伦为剑南道巡察使。是时义府虽在外,皇后常保护之。以临为挟私选授。 ◎ 显庆四年己未,公元六五九年 舂,二月,乙丑,免临官。 三月,壬午,西突厥兴昔亡可汗与真珠叶护战于双河,斩真珠叶护。 夏,四月,丙辰,以于志宁为太子太师、同中书门下三品;乙丑,以⻩门侍郞许圉师参知政事。 武后以太尉赵公长孙无忌受重赐而不助己,深怨之。及议废王后,燕公于志宁中立不言,武后亦不悦。许敬宗屡以利害说无忌,无忌每面折之,敬宗亦怨。武后既立,无忌內不自安,后令敬宗伺其隙而陷之。 会洛 ![]() ![]() ![]() ![]() ![]() ![]() 敬宗又奏:“无忌谋逆,由褚遂良、柳奭、韩瑗构扇而成;奭仍潜通宮掖,谋行鸩毒,于志宁亦 ![]() 五月,丙申,兵部尚书任雅相、度支尚书卢承庆并参知政事。承庆,思道之孙也。 凉州刺史赵持満,多力善 ![]() ![]() 六月,丁卯,诏改《氏族志》为《姓氏录》。 初,太宗命⾼士廉等修《氏族志》,升降去取,时称允当。至是,许敬宗等以其书不叙武氏本望,奏请改之,乃命礼部郞中礼志约等比类升降,以后族为第一等,其馀悉以仕唐官品⾼下为准,凡九等。于是士卒以军功致位五品,豫士流,时人谓之“勋格” 许敬宗议封禅仪,己巳,奏:“请以⾼祖、太宗俱配昊天上帝,太穆、文德二皇后俱配皇地祇。”从之。 秋,七月,命御史往⾼州追长孙恩,象州追柳奭,振州追韩瑗,并枷锁诣京师,仍命州县簿录其家。恩,无忌之族弟也。 壬寅,命李勣、许敬宗、辛茂将与任雅相、卢承庆更共覆按无忌事。许敬宗又遣中书舍人袁公瑜等诣黔州,再鞫无忌反状,至则 ![]() 八月,壬子,以普州刺史李义府兼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义府既贵,自言本出赵郡,与诸李叙昭穆;无赖之徒藉其权势,拜伏为兄叔者甚众。给事中李崇德初与同谱,及义府出为普州,即除之。义府闻而衔之,及复为相,使人诬构其罪,下狱,杀自。 乙卯,长孙氏、柳氏缘无忌、奭贬降者十三人。⾼履行贬永州刺史。于志宁贬荣州刺史,于氏贬者九人。自是政归中宮矣。 九月,诏以石、米、史、大安、小安、曹、拔汗那、北拔汗那、悒怛、疏勒、硃驹半等国置州县府百二十七。 冬,十月,丙午,太子加元服,赦天下。初,太宗疾山东士人自矜门地,昏姻多责资财,命修《氏族志》例降一等;王妃、主婿皆取勋臣家,不议山东之族。而魏征、房玄龄、李勣家皆盛与为昏,常左右之,由是旧望不减,或一姓之中,更分某房某眷,⾼下悬隔。李义府为其子求昏不获,恨之,故以先帝之旨,劝上矫其弊。壬戌,诏后魏陇西李宝、太原王琼、荥 ![]() ![]() 闰月,戊寅,上发京师,令太子监国。太子思慕不已,上闻之,遽召赴行在。戊戌,车驾至东都。 十一月,丙午,以许圉师为散骑常侍、检校侍中。 戊午,侍中兼左庶子辛茂将薨。 思结俟斤都曼帅疏勒、硃俱波、谒般陀三国反,击破于阗。癸亥,以左骁卫大将军苏定方为安抚大使以讨之。 以卢承庆同中书门下三品。 右领军中郞将薛仁贵等与⾼丽将温沙门战于横山,破之。 苏定方军至业叶⽔,思结保马头川。定方选精兵万人、骑三千匹驰往袭之,一⽇夜一行三百里,诘旦,至城下,都曼大惊。战于城外,都曼败,退保其城。及暮,诸军继至,遂围之,都曼惧而出降。 ◎ 显庆五年庚申,公元六六零年 舂,正月,定方献俘于乾 ![]() 甲子,上发东都;二月,辛巳,至并州。三月,丙午,皇后宴亲戚故旧邻里于朝堂,妇人于內殿,班赐有差。诏:“并州妇人年八十以上,绵版授郡君。” 百济恃⾼丽之援,数侵新罗;新罗王舂秋上表求救。辛亥,以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帅左骁卫将军刘伯英等⽔陆十万以伐百济。以舂秋为嵎夷道行军总管,将新罗之众,与之合势。 夏,四月,戊寅,上发并州;癸巳,至东都。五月,作合璧宮。壬戌,上幸合璧宮。 戊辰,以定襄都督阿史德枢宾、左武候将军延陀梯真、居延州都督李合珠并为冷岍道行军总管,各将所部兵以讨叛奚,仍命尚书右丞崔馀庆充使总护三部兵,奚寻遣使降。更以枢宾等为沙砖道行军总管,以讨契丹,擒契丹松漠都督阿卜固送东都。 六月,庚午朔,⽇有食之。 早午,车驾还洛 ![]() 房州刺史梁王忠,年浸长,颇不自安,或私⾐妇人服以备刺客;又数自占吉凶。或告其事,秋,七月,乙巳,废忠为庶人,徙黔州,囚于承乾故宅。 丁卯,度支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卢承庆坐科调失所免官。 八月,吐蕃禄东赞遣其子起政将兵击吐⾕浑,以吐⾕浑內附故也。 苏定方引军自成山济海,百济据熊津江口以拒之。定方进击破之,百济死者数千人,馀皆溃走。定方⽔陆齐进,直趣其都城。未至二十馀里,百济倾国来战,大破之,杀万馀人,追奔,⼊其郭。百济王义慈及太子隆逃于北境,定方进围其城;义慈次子泰自立为王,帅众固守。隆子文思曰:“王与太子皆在,而叔遽拥兵自王,借使能却唐兵,我⽗子必不全矣。”遂师左右逾城来降,百姓皆从之,泰不能止。定方命军士登城立帜,泰窘迫,开门请命。于是义慈、隆及诸城主皆降。百济故有五部,分统三十七郡、二百城、七十六万户,诏以其地置熊津等五都督府,以其酋长为都督、刺史。 壬午,左武卫大将军郑仁泰将兵讨思结、拔也固、仆骨、同罗四部,三战皆捷,追奔百馀里,斩其酋长而还。 冬,十月,上初苦凤眩头重,目不能视,百司奏事,上或使皇后决之。后 ![]() 十一月,戊戌朔,上御则天门楼,受百济俘,自其王义慈以下皆释之。苏定方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赦天下。 甲寅,上幸许州。十二月,辛未,畋于长社。己卯,还东都。 壬午,以左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浿江道行军大总管,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左骁卫将军刘伯英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蒲州刺史程名振为镂方道总管,将兵分道击⾼丽。青州刺史刘仁轨坐督海运覆船,以⽩⾐从军自效。 ◎ 龙朔元年辛酉,公元六六一年 舂,正月,乙卯,募河南北、淮南六十七州兵,得四万四千馀人,诣平壤、镂方行营。戊午,以鸿胪卿萧嗣业为夫馀道行军总管,帅回纥等诸部兵诣平壤。 二月,乙未晦,改元。 三月,丙申朔,上与群臣及外夷宴于洛城门,观屯营新教之舞,谓之《一戎大定乐》。时上 ![]() 初,苏定方即平百济,留郞将刘仁愿镇守百济府城,又以左卫中郞将王文度为熊津都督,抚其馀众。文度济海而卒,百济僧道琛、故将福信聚众据周留城, ![]() ![]() 夏,四月,丁卯,上幸合璧宮。 庚辰,以任雅相为浿江道行军总管,契苾何力为辽东道行军总管,苏定方为平壤道行军总管,与萧嗣业及诸胡兵凡三十五军,⽔陆分道并进。上 ![]() 六月,癸未,以吐火罗、嚈哒、罽宾、波斯等十六国置都督府八,州七十六,县一百一十,军府一百二十六,并隶安西都护府。 秋,七月,甲戌,苏定方破⾼丽于浿江,屡战皆捷,遂围平壤城。 九月,癸巳朔,特进新罗王舂秋卒;以其子法敏为乐浪郡王、新罗王。 壬子,徙潞王贤为沛王。贤闻王 ![]() ![]() ![]() ![]() ![]() ![]() ![]() ⾼丽盖苏文遣其子男生以精兵数万守鸭绿⽔,诸军不得渡。契苾何力至,值冰大合,何力引众乘冰渡⽔,鼓噪而进,⾼丽大溃,追奔数十里,斩首三万级,馀众悉降,男生仅以⾝免。会有诏班师,乃还。 冬,十月,丁卯,上畋于陆浑;戊申,又畋于非山;癸酉,还宮。 回纥酋长婆闰卒,侄比粟毒代领其众,与同罗、仆固犯边,诏左武卫大将军郑仁泰为铁勒道行军大总管,燕然都护刘审礼、左武卫将军薛仁贵为副,鸿胪卿萧嗣业为仙萼道行军总管,右屯卫将军孙仁师为副,将兵讨之。审礼,德威之子也。 ◎ 龙朔二年壬戌,公元六六二年 舂,正月,辛亥,立波斯都督卑路斯为波斯王。二月,甲子,改百官名:以门下省为东台,中书省为西台,尚书省为中台;侍中为左相,中书令为右相,仆 ![]() 甲戌,浿江道大总管任雅相薨于军。雅相为将,未尝奏亲戚故吏从军,皆移所司补授,谓人曰:“官无大小,皆家国公器,岂可苟便其私!”由是军中赏罚皆平,人服其公。 戊寅,左骁卫将军⽩州刺史沃沮道总管庞孝泰,与⾼丽战于蛇⽔之上,军败,与其子十三人皆战死。苏定方围平壤久不下,会大雪,解围而还。 三月,郑仁泰等败铁勒于天山。 铁勒九姓闻唐兵将至,合众十馀万以拒之,选骁健者数十人挑战。薛仁贵发三矢,杀三人,馀皆下马请降。仁贵悉坑之,度碛北,击其馀众,获叶护兄弟三人而还。军中歌之曰:“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汉关。” 思结、多滥葛等部落先保天山,闻仁泰等将至,皆 ![]() 军还,司宪大夫杨德裔劾奏:“仁泰等诛杀已降,使虏逃散,不抚士卒,不计资粮,遂使骸骨蔽野,弃甲资寇。自圣朝开创以来,未有如今⽇之丧败者。仁贵于所监临,贪 ![]() 以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铁勒道安抚使,左卫将军姜恪副之,以安辑其馀众。何力简精骑五百,驰⼊九姓中,虏大惊,何力乃谓曰:“家国知汝皆胁从,赦汝之罪,罪在酋长,得之则已。”其部落大喜,共执其叶护及设、特勒等二百馀人以授何力,何力数其罪而斩之,九姓遂定。 甲午,车驾发东都;辛亥,幸蒲州;夏,四月,庚申朔,至京师。 辛巳,作蓬莱宮。 五月,丙申,以许圉师为左相。 六月,乙丑,初令僧、尼、道士、女官致敬⽗⺟。 秋,七月,戊子朔,赦天下。 丁巳,熊津都督刘仁愿、带方州刺史刘仁轨大破百济于熊津之东,拔真岘城。 初,仁愿、仁轨等屯熊津城,上与之敕书,以“平壤军回,一城不可独固,宜拔就新罗。若金法敏借卿留镇,宜且停彼;若其不须,即宜泛海还也。”将士咸 ![]() ![]() ![]() 福信专权,与百济王丰浸相猜忌。福信称疾,卧于窟室, ![]() 段译 ⾼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上之下永徽六年(乙卯,公元六五五年) 冬,十月,己酉,下诏称:“王皇后、萧淑妃谋行鸩毒,废为庶人,⺟及兄弟,并除名,流岭南。”许敬宗奏:“故特进赠司空王仁祐告⾝尚存,使逆 ![]() 乙卯,百官上表请立中宮,乃下诏曰:“武氏门著勋庸,地华缨黻,往以才行选⼊后庭,誉重椒闱,德光兰掖。朕昔在储贰,特荷先慈,常得待从,弗离朝夕,宮壸之內,恒自饬躬,嫔嫱之间,未尝迕目,圣情鉴悉,每垂赏叹,遂以武氏赐朕,事同政君,可立为皇后。” 丁巳,赦天下。是⽇,皇后上表称:“陛下前以妾为宸妃,韩瑗、来济面折庭争,此既事之极难,岂非深情为国!乞加褒赏。”上以表示瑗等,瑗等弥忧惧,屡请去位,上不许。 十一月,丁卯朔,临轩命司空李勣赍玺绶册皇后武氏。是⽇,百官朝皇后于肃义门。 故后王氏、故淑妃萧氏,并囚于别院,上尝念之,间行至其所,见其室封闭极密,惟窍壁以通食器,恻然伤之,呼曰:“皇后、淑妃安在?”王氏泣对曰:“妾等得罪为宮婢,何得更有尊称!”又曰:“至尊若念畴昔,使妾等再见⽇月,乞名此院为回心院。”上曰:“朕即有处置。”武后闻之,大怒,遣人杖王氏及萧氏各一百,断去手⾜,捉酒甕中,曰:“令二妪骨醉!”数⽇而死,又斩之。王氏初闻宣敕,再拜曰:“愿大家万岁!昭仪承恩,死自吾分。”淑妃骂曰:“阿武妖猾,乃至于此!愿他生我为猫,阿武为鼠,生生扼其喉。”由是宮中不畜猫。寻又改王氏姓为蟒氏,萧氏为枭氏。武后数见王、萧为祟,被发沥⾎如死时状。后徙居蓬莱宮,复见之,故多在洛 ![]() 己巳,许敬宗奏曰:“永徽爰始,国本未生,权引彗星,越升明两。近者元妃载诞,正胤降神,重光⽇融,爝晖宜息。安可反植枝⼲,久易位于天庭;倒袭裳⾐,使违方于震位!又,⽗子之际,人所难言,事或犯鳞,必婴严宪,煎膏染鼎,臣亦甘心。”上召见,问之,对曰:“皇太子,国之本也,本犹未正,万国无所系心。且在东宮者,所出本微,今知家国已有正嫡,必不自安。窃位而怀自疑,恐非宗庙之福,愿陛下 ![]() 西突厥颉苾达度设数遣使请兵讨沙钵罗可汗。甲戌,遣丰州都督元礼臣册拜颉苾达度设为可汗。礼臣至碎叶城,沙钵罗发兵拒之,不得前。颉苾达度设部落多为沙钵罗所并,馀众寡弱,不为诸姓所附,礼臣竟不册拜而归。 中书侍郞李义府参知政事。义府容貌温恭,与人语,必嬉怡微笑,而狡险忌克,故时人谓义府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谓之李猫。 ⾼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上之下显庆元年(丙辰,公元六五六年) 舂,正月,辛未,以皇太子忠为梁王、梁州刺史,立皇后子代王弘为皇太子,生四年矣。忠既废,官属皆惧罪亡匿,无敢见者;右庶子李安仁独候忠,泣涕拜辞而去。安仁,纲之孙也。 壬申,赦天下,改元。 二月,辛亥,赠武士彟司徒,赐爵周国公。 三月,以度支侍郞杜正伦为⻩门侍郞、同三品。 夏,四月,壬子,矩州人谢无灵举兵反,黔州都督李子和讨平之。 己未,上谓侍臣曰:“朕思养人之道,未得其要,公等为朕陈之。”来济对曰:“昔齐桓公出游,见老而饥寒者,命赐之食,老人曰:‘愿赐一国之饥者。’赐之⾐,曰:‘愿赐一国之寒者。’公曰:‘寡人之廪府安⾜以周一国之饥寒!’老人曰‘君不夺农时,则国人皆有馀食矣;不夺蚕要,则国人皆有馀⾐矣!’故人君之养人,在省其征役而已。今山东役丁,岁别数万,役之则人大劳,取庸则人大费。臣愿陛下量公家所须外,馀悉免之。”上从之。 六月,辛亥,礼宮奏停太祖、世祖配祀,以⾼祖配昊天于圜丘,太宗配五帝于明堂;从之。 秋,七月,乙丑,西洱蛮酋长杨栋附、显和蛮酋长王罗祁、郞、昆、梨、盘四州酋长王伽冲等帅众內附。 癸未,以中书令崔敦礼为太子少师、同中书门下三品。 八月,丙申,固安昭公崔敦礼薨。 辛丑,葱山道行军总管程知节击西突厥,与歌逻、处月二部战于榆慕⾕,大破之,斩首千馀级。副总管周智度攻突骑施、处木昆等部于咽城,拔之,斩首三万级。 乙巳,⻳兹王布失毕⼊朝。 李义府恃宠用事。洛州妇人淳于氏,美⾊,系大理狱,义府属大理寺丞毕正义枉法出之,将纳为妾,大理卿段宝玄疑而奏之。上命给事中刘仁轨等鞫之,义府恐事怈, ![]() 侍御史涟⽔王义方 ![]() 九月,括州暴风,海溢,溺四千馀家。 冬,十一月,丙寅,生羌酋长浪我利波等帅众內附,以其地置柘、栱二州。 十二月,程知节引军至鹰娑川,遇西突厥二万骑,别部鼠尼施等二万馀骑继至,前军总管苏定方帅五百骑驰往击之,西突厥大败,追奔二十里,杀获千五百馀人,获马及器械,绵亘山野,不可胜计。副大总管王文度害其功,言于知节曰:“今兹虽云破贼,官军亦有死伤,乘危轻脫,乃成败之法耳,何急而为此!自今当结方陈,置辎重在內,遇贼则战,此万全策也。”又矫称别得旨,以知节恃勇轻敌,委文度为之节制,遂收军不许深⼊。士卒终⽇跨马被甲结陈,不胜疲顿,马多瘦死。定方言于知节曰:“出师 ![]() 是岁,以太常卿驸马都尉⾼履行为益州长史。 韩瑗上疏,为褚遂良讼冤曰:“遂良体国忘家,捐⾝徇物,风霜其 ![]() ![]() 刘洎之子讼其⽗冤,称贞观之末,为褚遂良所谮而死,李义府复助之。上以问近臣,众希义府之旨,皆言其枉。给事中长安乐彦玮独曰:“刘洎大臣,人主暂有不豫,岂得遽自比伊、霍!今雪洎之罪,谓先帝用刑不当乎!”上然其言,遂寝其事。 ⾼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上之下显庆二年(丁巳,公元六五七年) 舂,正月,癸巳,分哥逻禄部置 ![]() 闰月,壬寅,上行幸洛 ![]() 庚戌,以右屯卫将军苏定方为伊丽道行军总管,帅燕然都护渭南任雅相、副都护萧嗣业发回纥等兵,自北道讨西突厥沙钵罗可汗。嗣业,钜之子也。 初,右卫大将军阿史那弥 ![]() ![]() 二月,辛酉,车驾至洛 ![]() 庚午,立皇子显为周王。壬申,徙雍王素节为郇王。 三月,甲辰,以潭州都督褚遂良为桂州都督。 癸丑,以李义府兼中书令。 夏,五月,丙申,上幸明德宮避暑。上自即位,每⽇视事;庚子,宰相奏天下无虞,请隔⽇视事;许之。 秋,七月,丁亥朔,上还洛 ![]() 王玄策之破天竺也,得方士那罗迩娑婆寐以归,自言有长生之术。太宗颇信之,深加礼敬,使合长生药。发使四方求奇药异石,又发使诣婆罗门诸国采药。其言率皆迂诞无实,苟 ![]() 许敬宗、李义府希皇后旨,诬奏侍中韩瑗、中书令来济与褚遂良潜谋不轨,以桂州用武之地,授遂良桂州都督, ![]() 遂良至爱州,上表自陈:“往者濮王、承乾 ![]() 己巳,礼官奏:“四郊 ![]() 辛未,以礼部尚书许敬宗为侍中,兼度支尚书杜正伦为兼中书令。 冬,十月,戊戌,上行幸许州。乙巳,畋于滍⽔之南。壬子,至祀⽔曲。十二月,乙卯朔,车驾还洛 ![]() 苏定方击西突厥沙钵罗可汗,至金山北,先击处木昆部,大破之,其俟斤懒独禄等帅万馀帐来降,定方抚之,发其千骑与俱。 右领军郞将薛仁贵上言:“泥孰部素不伏贺鲁,为贺鲁所破,虏其 ![]() ![]() 定方至曳咥河西,沙钵罗帅十姓兵且十万来拒战。定方将唐兵及回纥万馀人击之。沙钵罗轻定方兵少,直进围之。定方令步兵据南原,攒槊外向,自将骑兵陈于北原。沙钵罗先攻步军,三冲不动,定方引骑兵击之,沙钵罗大败,追奔三十里,斩获数万人;明⽇,勒兵复进。于是胡禄屋等五弩失毕悉众来降,沙钵罗独与处木昆屈律啜数百骑西走。时阿史那步真出南道,五咄陆部落闻沙钵罗败,皆诣步真降。定方乃命萧嗣业、回纥婆闰将胡兵趋琊罗斯川,追沙钵罗,定方与任雅相将新附之众继之。会大雪,平地二尺,军中咸请俟晴而行,定方曰:“虏恃雪深,谓我不能进,必休息士马。亟追之可及,若缓之,彼遁逃浸远,不可复追,省⽇兼功,在此时矣!”乃蹋雪昼夜兼行,所过收其部众,至双河,与弥 ![]() 沙钵罗至石国西北苏咄城,人马饥乏,遣人赍珍宝⼊城市马。城主伊沮达官诈以酒食出 ![]() ![]() 乙丑,分西突厥地置濛池、昆陵二都护府,以阿史那弥 ![]() ![]() 丁卯,以洛 ![]() 是岁,诏:“自今僧尼不得受⽗⺟及尊者礼拜,所司明有法制噤断。” 以吏部侍郞刘祥道为⻩门侍郞,仍知吏部选事。祥道以为:“今选司取士伤滥,每年⼊流之数,过一千四百,杂⾊⼊流,曾不铨简。即⽇內外文武官一品至九品,凡万三千四百六十五员,约准三十年,则万三千馀人略尽矣。若年别⼊流者五百人,⾜充所须之数。望有厘⾰。”既而杜正伦亦言⼊流人太多。上命正伦与祥道详议,而大臣惮于改作,事遂寝。祥道,杜甫之子也。 ⾼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上之下显庆三年(戊午,公元六五八年) 舂,正月,戊子,长孙无忌等上所修新礼;诏中外行之。先是,议者谓贞观礼节文未备,故命无忌等修之。时许敬宗、李义府用事,所损益多希旨,学者非之。太常博士萧楚材等以为豫备凶事,非臣子所宜言;敬宗、义府深然之,遂焚《国恤》一篇,由是凶礼遂阙。 初,⻳兹王布失毕 ![]() ![]() ![]() 二月,丁巳,上发东都;甲戌,至京师。 夏,五月,癸未,徙安西都护府于⻳兹,以旧安西夏为西州都督府,镇⾼昌故地。 六月,营州都督兼东夷都护程名振、右领军中郞将薛仁贵将兵攻⾼丽之⾚烽镇,拔之,斩首四百馀级,捕虏百馀人。⾼丽遣其大将⾖方娄帅众三万拒之,名振以契丹逆击,大破之,斩首二千五百级。 秋,八月,甲寅,播罗哀獠酋长多胡桑等帅众內附。 冬,十月,庚申,吐蕃赞普来请婚。 中书令李义府有宠于上,诸子孩抱者并列清贵。而义府贪冒无厌,⺟、 ![]() ![]() 阿史那贺鲁既被擒,谓萧嗣业曰:“我本亡虏,为先帝所存,先帝遇我厚而我负之,今⽇之败,天所怒也。吾闻国中刑人必于市,愿刑我于昭陵之前以谢先帝。”上闻而怜之。贺鲁至京师,甲午,献于昭陵。敕免其死,分其种落为六都督府,其所役属诸国皆置州府,西尽波斯,并隶安西都护府。贺鲁寻死,葬于颉利墓侧。 戊戌,以许敬宗为中书令,大理卿辛茂将为兼侍中。 开府仪同三司鄂忠武公尉迟敬德薨。敬德晚年闲居,学延年术,修饰池台,奏清商乐以自奉养,不 ![]() 是岁,爱州刺史褚遂良卒。 雍州司士许祎与来济善,侍御史张伦与李义府有怨,吏部尚书唐临奏以祎为江南道巡察使,伦为剑南道巡察使。是时义府虽在外,皇后常保护之。以临为挟私选授。 ⾼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上之下显庆四年(己未,公元六五九年) 舂,二月,乙丑,免临官。 三月,壬午,西突厥兴昔亡可汗与真珠叶护战于双河,斩真珠叶护。 夏,四月,丙辰,以于志宁为太子太师、同中书门下三品;乙丑,以⻩门侍郞许圉师参知政事。 武后以太尉赵公长孙无忌受重赐而不助己,深怨之。及议废王后,燕公于志宁中立不言,武后亦不悦。许敬宗屡以利害说无忌,无忌每面折之,敬宗亦怨。武后既立,无忌內不自安,后令敬宗伺其隙而陷之。 会洛 ![]() ![]() ![]() ![]() ![]() ![]() 敬宗又奏:“无忌谋逆,由褚遂良、柳奭、韩瑗构扇而成;奭仍潜通宮掖,谋行鸩毒,于志宁亦 ![]() 五月,丙申,兵部尚书任雅相、度支尚书卢承庆并参知政事。承庆,思道之孙也。 凉州刺史赵持満,多力善 ![]() ![]() 六月,丁卯,诏改《氏族志》为《姓氏录》。 初,太宗命⾼士廉等修《氏族志》,升降去取,时称允当。至是,许敬宗等以其书不叙武氏本望,奏请改之,乃命礼部郞中礼志约等比类升降,以后族为第一等,其馀悉以仕唐官品⾼下为准,凡九等。于是士卒以军功致位五品,豫士流,时人谓之“勋格” 许敬宗议封禅仪,己巳,奏:“请以⾼祖、太宗俱配昊天上帝,太穆、文德二皇后俱配皇地祇。”从之。 秋,七月,命御史往⾼州追长孙恩,象州追柳奭,振州追韩瑗,并枷锁诣京师,仍命州县簿录其家。恩,无忌之族弟也。 壬寅,命李勣、许敬宗、辛茂将与任雅相、卢承庆更共覆按无忌事。许敬宗又遣中书舍人袁公瑜等诣黔州,再鞫无忌反状,至则 ![]() 八月,壬子,以普州刺史李义府兼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义府既贵,自言本出赵郡,与诸李叙昭穆;无赖之徒藉其权势,拜伏为兄叔者甚众。给事中李崇德初与同谱,及义府出为普州,即除之。义府闻而衔之,及复为相,使人诬构其罪,下狱,杀自。 乙卯,长孙氏、柳氏缘无忌、奭贬降者十三人。⾼履行贬永州刺史。于志宁贬荣州刺史,于氏贬者九人。自是政归中宮矣。 九月,诏以石、米、史、大安、小安、曹、拔汗那、北拔汗那、悒怛、疏勒、硃驹半等国置州县府百二十七。 冬,十月,丙午,太子加元服,赦天下。初,太宗疾山东士人自矜门地,昏姻多责资财,命修《氏族志》例降一等;王妃、主婿皆取勋臣家,不议山东之族。而魏征、房玄龄、李勣家皆盛与为昏,常左右之,由是旧望不减,或一姓之中,更分某房某眷,⾼下悬隔。李义府为其子求昏不获,恨之,故以先帝之旨,劝上矫其弊。壬戌,诏后魏陇西李宝、太原王琼、荥 ![]() ![]() 闰月,戊寅,上发京师,令太子监国。太子思慕不已,上闻之,遽召赴行在。戊戌,车驾至东都。 十一月,丙午,以许圉师为散骑常侍、检校侍中。 戊午,侍中兼左庶子辛茂将薨。 思结俟斤都曼帅疏勒、硃俱波、谒般陀三国反,击破于阗。癸亥,以左骁卫大将军苏定方为安抚大使以讨之。 以卢承庆同中书门下三品。 右领军中郞将薛仁贵等与⾼丽将温沙门战于横山,破之。 苏定方军至业叶⽔,思结保马头川。定方选精兵万人、骑三千匹驰往袭之,一⽇夜一行三百里,诘旦,至城下,都曼大惊。战于城外,都曼败,退保其城。及暮,诸军继至,遂围之,都曼惧而出降。 ⾼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上之下显庆五年(庚申,公元六六零年) 舂,正月,定方献俘于乾 ![]() 甲子,上发东都;二月,辛巳,至并州。三月,丙午,皇后宴亲戚故旧邻里于朝堂,妇人于內殿,班赐有差。诏:“并州妇人年八十以上,绵版授郡君。” 百济恃⾼丽之援,数侵新罗;新罗王舂秋上表求救。辛亥,以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帅左骁卫将军刘伯英等⽔陆十万以伐百济。以舂秋为嵎夷道行军总管,将新罗之众,与之合势。 夏,四月,戊寅,上发并州;癸巳,至东都。五月,作合璧宮。壬戌,上幸合璧宮。 戊辰,以定襄都督阿史德枢宾、左武候将军延陀梯真、居延州都督李合珠并为冷岍道行军总管,各将所部兵以讨叛奚,仍命尚书右丞崔馀庆充使总护三部兵,奚寻遣使降。更以枢宾等为沙砖道行军总管,以讨契丹,擒契丹松漠都督阿卜固送东都。 六月,庚午朔,⽇有食之。 早午,车驾还洛 ![]() 房州刺史梁王忠,年浸长,颇不自安,或私⾐妇人服以备刺客;又数自占吉凶。或告其事,秋,七月,乙巳,废忠为庶人,徙黔州,囚于承乾故宅。 丁卯,度支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卢承庆坐科调失所免官。 八月,吐蕃禄东赞遣其子起政将兵击吐⾕浑,以吐⾕浑內附故也。 苏定方引军自成山济海,百济据熊津江口以拒之。定方进击破之,百济死者数千人,馀皆溃走。定方⽔陆齐进,直趣其都城。未至二十馀里,百济倾国来战,大破之,杀万馀人,追奔,⼊其郭。百济王义慈及太子隆逃于北境,定方进围其城;义慈次子泰自立为王,帅众固守。隆子文思曰:“王与太子皆在,而叔遽拥兵自王,借使能却唐兵,我⽗子必不全矣。”遂师左右逾城来降,百姓皆从之,泰不能止。定方命军士登城立帜,泰窘迫,开门请命。于是义慈、隆及诸城主皆降。百济故有五部,分统三十七郡、二百城、七十六万户,诏以其地置熊津等五都督府,以其酋长为都督、刺史。 壬午,左武卫大将军郑仁泰将兵讨思结、拔也固、仆骨、同罗四部,三战皆捷,追奔百馀里,斩其酋长而还。 冬,十月,上初苦凤眩头重,目不能视,百司奏事,上或使皇后决之。后 ![]() 十一月,戊戌朔,上御则天门楼,受百济俘,自其王义慈以下皆释之。苏定方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赦天下。 甲寅,上幸许州。十二月,辛未,畋于长社。己卯,还东都。 壬午,以左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浿江道行军大总管,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左骁卫将军刘伯英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蒲州刺史程名振为镂方道总管,将兵分道击⾼丽。青州刺史刘仁轨坐督海运覆船,以⽩⾐从军自效。 ⾼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上之下龙朔元年(辛酉,公元六六一年) 舂,正月,乙卯,募河南北、淮南六十七州兵,得四万四千馀人,诣平壤、镂方行营。戊午,以鸿胪卿萧嗣业为夫馀道行军总管,帅回纥等诸部兵诣平壤。 二月,乙未晦,改元。 三月,丙申朔,上与群臣及外夷宴于洛城门,观屯营新教之舞,谓之《一戎大定乐》。时上 ![]() 初,苏定方即平百济,留郞将刘仁愿镇守百济府城,又以左卫中郞将王文度为熊津都督,抚其馀众。文度济海而卒,百济僧道琛、故将福信聚众据周留城, ![]() ![]() 夏,四月,丁卯,上幸合璧宮。 庚辰,以任雅相为浿江道行军总管,契苾何力为辽东道行军总管,苏定方为平壤道行军总管,与萧嗣业及诸胡兵凡三十五军,⽔陆分道并进。上 ![]() 六月,癸未,以吐火罗、嚈哒、罽宾、波斯等十六国置都督府八,州七十六,县一百一十,军府一百二十六,并隶安西都护府。 秋,七月,甲戌,苏定方破⾼丽于浿江,屡战皆捷,遂围平壤城。 九月,癸巳朔,特进新罗王舂秋卒;以其子法敏为乐浪郡王、新罗王。 壬子,徙潞王贤为沛王。贤闻王 ![]() ![]() ![]() ![]() ![]() ![]() ![]() ⾼丽盖苏文遣其子男生以精兵数万守鸭绿⽔,诸军不得渡。契苾何力至,值冰大合,何力引众乘冰渡⽔,鼓噪而进,⾼丽大溃,追奔数十里,斩首三万级,馀众悉降,男生仅以⾝免。会有诏班师,乃还。 冬,十月,丁卯,上畋于陆浑;戊申,又畋于非山;癸酉,还宮。 回纥酋长婆闰卒,侄比粟毒代领其众,与同罗、仆固犯边,诏左武卫大将军郑仁泰为铁勒道行军大总管,燕然都护刘审礼、左武卫将军薛仁贵为副,鸿胪卿萧嗣业为仙萼道行军总管,右屯卫将军孙仁师为副,将兵讨之。审礼,德威之子也。 ⾼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上之下龙朔二年(壬戌,公元六六二年) 舂,正月,辛亥,立波斯都督卑路斯为波斯王。二月,甲子,改百官名:以门下省为东台,中书省为西台,尚书省为中台;侍中为左相,中书令为右相,仆 ![]() 甲戌,浿江道大总管任雅相薨于军。雅相为将,未尝奏亲戚故吏从军,皆移所司补授,谓人曰:“官无大小,皆家国公器,岂可苟便其私!”由是军中赏罚皆平,人服其公。 戊寅,左骁卫将军⽩州刺史沃沮道总管庞孝泰,与⾼丽战于蛇⽔之上,军败,与其子十三人皆战死。苏定方围平壤久不下,会大雪,解围而还。 三月,郑仁泰等败铁勒于天山。 铁勒九姓闻唐兵将至,合众十馀万以拒之,选骁健者数十人挑战。薛仁贵发三矢,杀三人,馀皆下马请降。仁贵悉坑之,度碛北,击其馀众,获叶护兄弟三人而还。军中歌之曰:“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汉关。” 思结、多滥葛等部落先保天山,闻仁泰等将至,皆 ![]() 军还,司宪大夫杨德裔劾奏:“仁泰等诛杀已降,使虏逃散,不抚士卒,不计资粮,遂使骸骨蔽野,弃甲资寇。自圣朝开创以来,未有如今⽇之丧败者。仁贵于所监临,贪 ![]() 以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铁勒道安抚使,左卫将军姜恪副之,以安辑其馀众。何力简精骑五百,驰⼊九姓中,虏大惊,何力乃谓曰:“家国知汝皆胁从,赦汝之罪,罪在酋长,得之则已。”其部落大喜,共执其叶护及设、特勒等二百馀人以授何力,何力数其罪而斩之,九姓遂定。 甲午,车驾发东都;辛亥,幸蒲州;夏,四月,庚申朔,至京师。 辛巳,作蓬莱宮。 五月,丙申,以许圉师为左相。 六月,乙丑,初令僧、尼、道士、女官致敬⽗⺟。 秋,七月,戊子朔,赦天下。 丁巳,熊津都督刘仁愿、带方州刺史刘仁轨大破百济于熊津之东,拔真岘城。 初,仁愿、仁轨等屯熊津城,上与之敕书,以“平壤军回,一城不可独固,宜拔就新罗。若金法敏借卿留镇,宜且停彼;若其不须,即宜泛海还也。”将士咸 ![]() ![]() ![]() 福信专权,与百济王丰浸相猜忌。福信称疾,卧于窟室, ![]() |
上一章 资治通鉴 下一章 ( → ) |
资治通鉴vip未删节下载由网友提供,《资治通鉴》情节富于变化、节奏流畅,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文学作品,眼袋小说网免费提供资治通鉴最新清爽干净的文字章节在线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