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情节富于变化,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小说 |
![]() |
|
眼袋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 书号:10116 时间:2017/3/25 字数:46547 |
上一章 二纪隋 下一章 ( → ) | |
起玄黓困敦,尽屠维协洽,凡八年。 ⾼祖文皇帝上之下 ◎ 开皇十二年壬子,公元五九二年 舂,二月,己巳,以蜀王秀为內史令兼右领军大将军。 国子博士何妥与尚书右仆 ![]() ![]() 初,周室以来,选无清浊;及恺摄吏部,与薛道衡等甄别士流,故涉朋 ![]() ![]() 己巳,上享太庙。 壬申晦,⽇有食之。 帝以天下用律者多舂驳,罪同论异,八月,甲戌,制:诸州死罪,不得辄决,悉移大理按覆,事尽,然后上省奏裁。” 冬,十月,壬午,上享太庙。十一月,辛亥,祀南郊。 己未,新义公韩擒虎卒。 十二月,乙酉,以內史令杨素为尚书右仆 ![]() ![]() ![]() 有司上言:“府蔵皆満,无所容,积于廊庑。”帝曰:“朕既薄赋于民,又大经赐用,何得尔也?”对曰:“⼊者常多于出,略计每年赐用,至数百万段,曾无减省。”于是更辟左蔵院以受之。诏曰:“宁积于人,无蔵府库。河北、河东今年田租三分减一,兵减半功,调全免。”时天下户口岁增,京辅及三河地少而人众,⾐食不给,帝乃发使四出,均天下之田,其狭乡每丁才至二十亩,老少又少焉。 ◎ 开皇十三年癸丑,公元五九三年 舂,正月,壬子,上祀感生帝。 壬戌,行幸岐州。二月,丙午,诏营仁寿宮于岐州之北,使杨素监之。素奏前莱州刺史宇文恺检校将作大匠,记室封德彝为土木监。于是夷山堙⾕以立宮殿,崇台累榭,宛转相属。役使严急,丁夫多死,疲屯颠仆,推填坑坎,覆以土石,因而筑为平地。死者以万数。 丁亥,上至自岐州。 己卯,立皇孙暕为豫章王。暕,广之子也。 丁酉,制:“私家不得蔵纬候、图谶。” 秋,七月,戊辰晦,⽇有食之。 是岁,上命礼部尚书牛弘等议明堂制度。宇文恺献明堂木样,上命有司规度安业里地,将立之;而诸儒异议,久之不决,乃罢之。 上之灭陈也,以陈叔宝屏风赐突厥大义公主。公主以其宗国之覆,心常不平,书屏风,为诗叙陈亡以自寄。上闻而恶之,礼赐渐薄。彭公刘昶先尚周公主,流人杨钦亡⼊突厥,诈言昶 ![]() ![]() ![]() ![]() 牛弘使协律郞范 ![]() ![]() ![]() ◎ 开皇十四年甲寅,公元五九四年 舂,三月,乐成。夏,四月,乙丑,诏行新乐,且曰:“民间音乐,流僻⽇久,弃其旧体,竞造繁声,宜加噤约,务存其本。”万宝常听太常所奏乐,泫然泣曰:“乐声 ![]() 先是,台、省、府、寺及诸州皆置公廨钱,收息取给。工部尚书苏孝慈以为“官司出举兴生,烦扰百姓,败损风俗,请皆噤止,给地以营农。”上从之。六月,丁卯,始诏“公卿以下皆给职田,毋得治生,与民争利。” 秋,七月,乙未,以邳公苏威为纳言。 初,张宾历既行,广平刘孝孙及冀州秀才刘焯并言其失。宾方有宠于上,刘晖附会之,共短孝孙等,斥罢之。后宾卒,孝孙为掖县丞,委官⼊京,上其事,诏留直太史,累年不调,乃抱其书,使弟子舆榇来诣阙下,伏而恸哭;执法拘而奏之。帝异焉,以问国子祭酒何妥,妥言其善。乃遣与宾历比较短长。直太史 ![]() 关中大旱,民饥,上遣左右视民食,得⾖屑杂糠以献。上流涕以示群臣,深自咎责,为之不御酒⾁者,殆将一期。八月,辛未,上帅民就食于洛 ![]() ![]() 冬,闰十月,甲寅,诏以齐、梁、陈宗祀废绝,命⾼仁英、萧琮、陈叔宝以时修祭,所须器物,有司给之。陈叔宝从帝登邙山,侍饮,赋诗曰:“⽇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太平无以报,愿上东封书。”并表请封禅。帝优诏答之。它⽇,复侍宴,及出,帝目之曰:“此败岂不由酒!以作诗之功,何如思安时事!当贺若弼渡京口,彼人密启告急,叔宝饮酒,遂不之省。⾼颎至⽇,犹见启在 ![]() ![]() 齐州刺史卢贲坐民饥闭民粜,除名。帝后复 ![]() ![]() ![]() ![]() 晋王广帅百官抗表,固请封禅。帝令牛弘等创定仪注,既成,帝视之,曰:“兹事体大,朕何德以堪之!但当东巡,因致祭泰山耳。”十二月,乙未,车驾东巡。 上好禨祥小数,上仪同三司萧吉上书曰:“甲寅,乙卯,天地之合也。今兹甲寅之年,以辛酉朔旦冬至,来年乙卯,以甲子夏至。冬至 ![]() ![]() ◎ 开皇十五年乙卯,公元五九五年 舂,正月,壬戌,车驾顿齐州。庚午,为坛于泰山,柴燎祀天,以岁旱谢愆咎,礼如南郊;又亲祀青帝坛。赦天下。 二月,丙辰,收天下兵器,敢私造者坐之;关中、缘边不在其例。 三月,己未,至自东巡。 仁寿宮成。丁亥,上幸仁寿宮。时天暑,役夫死者相次于道,杨素悉焚除之。上闻之,不悦。及至,见制度壮丽,大怒曰:“杨素殚民力为离宮,为吾结怨天下。”素闻之,惶恐,虑获谴,以告封德彝。曰:“公勿忧,俟皇后至,必有恩诏。”明⽇,上果召素⼊对,独孤后劳之曰:“公知吾夫妇老,无以自娱,盛饰此宮,岂非忠孝!”赐钱百万,锦绢三千段。素负贵恃才,多所凌侮;唯赏重德彝,每引之与论宰相职务,终⽇忘倦,因抚其 ![]() 夏,四月,己丑朔,赦天下。 六月,戊子,诏凿底柱。 庚寅,相州刺史⾖卢通贡绫文布,命焚之于朝堂。 秋,七月,纳言苏威坐从祠太山不敬,免,俄而复位。上谓群臣曰:“世人言苏威诈清,家累金⽟,此妄言也。然其 ![]() 戊寅,上至自仁寿宮。冬,十月,戊子,以吏部尚书韦世康为荆州总管。世康,洸之弟也,和静谦恕,在吏部十馀年,时称廉平。常有止⾜之志,谓弟子曰:“禄岂须多,防満则退;年不待暮,有疾便辞。”因恳乞骸骨。帝不许,使镇荆州。时天下惟有四总管,并、扬、益、荆,以晋、秦、蜀三王及世康为之,当世以为荣。 十一月,辛酉,上幸温汤。 十二月,戊子,敕:“盗边粮一升已上,皆斩,仍籍没其家。” 己丑,诏文武官以四考受代。 汴州刺史令狐熙来朝,考绩为天下之最,赐帛三百匹,颁告天下。熙,整之子也。 ◎ 开皇十六年丙辰,公元五九六年 舂,正月,丁亥,以皇孙裕为平原王,筠为安成王,嶷为安平王,恪为襄城王,该为⾼ ![]() 夏,六月,甲午,初制工商不得仕进。 秋,八月,丙戌,诏:“决死罪者,三奏然后行刑。” 冬,十月,己丑,上幸长舂宮;十一月,壬子,还长安。 ![]() 帝以光化公主 ![]() ◎ 开皇十七年丁巳,公元五九七年 舂,二月,癸未,太平公史万岁击南宁羌,平之。初,梁睿之克王谦也,西南夷、獠莫不归附,唯南宁州酋帅爨震恃远不服。睿上疏,以为:“南宁州,汉世牂柯之地,户口殷众,金宝富饶。梁南宁州刺史徐文盛为湘东王征赴荆州,属东夏尚阻,未遑远略,土民爨瓚遂窃据一方,家国遥授刺史,其子震相承至今。而震臣礼多亏,贡赋不⼊,乞因平蜀之众,略定南宁。”其后南宁夷爨玩来降,拜昆州刺史,既而复叛。乃以左领军将军史万岁为行军总管,帅众击之,⼊自蜻蛉川,至于南中。夷人前后屯据要害,万岁皆击破之;过诸葛亮纪功碑,渡西洱河,⼊渠滥川,行千馀里,破其三十馀部,虏获男女二万馀口。诸夷大惧,遣使请降,献明珠径寸,于是勒石颂美隋德。万岁请将爨玩⼊朝,诏许之。爨玩 ![]() ![]() 庚寅,上幸仁寿宮。 桂州俚帅李光仕作 ![]() ![]() ![]() 帝又遣员外散骑侍郞何稠募兵讨光仕,稠谕降其 ![]() 上以岭南夷、越数反,以汴州刺史令狐熙为桂州总管十七州诸军事,许以便宜从事,刺史以下官得承制补授。熙至部,大弘恩信,其溪洞渠帅更相谓曰:“前时总管皆以兵威相胁,今者乃以手教相谕,我辈其可违乎!”于是相帅归附。先是州县生梗,长吏多不得之官,寄政于总管府。熙悉遣之,为建城邑,开设学校,华、夷感化焉。俚帅宁猛力,在陈世已据南海,隋因而抚之,拜安州刺史。猛力恃险骄倨,未尝参谒。熙谕以恩信,猛力感之,诣府请谒,不敢为非。熙奏改安州为钦州。 帝以所在属官不敬惮其上,事难克举,三月,丙辰,诏“诸司论属官罪,有律轻情重者,听于律外斟酌决杖。”于是上下相驱,迭行捶楚,以残暴为⼲能,以守法为懦弱。 帝以盗贼繁多,命盗一钱以上皆弃市,或三人共盗一瓜,事发即死。于是行旅皆晏起早宿,天下懔懔。有数人劫执事而谓之曰:“吾岂求财者琊!但为枉人来耳。而为我奏至尊:自古以来,体国立法,未有盗一钱而死者也。而不为我以闻,吾更来,而属无类矣!”帝闻之,为停此法。 帝尝乘怒, ![]() 大理掌固来旷上言大理官司太宽,帝以旷为忠直,遣每旦于五品行中参见。旷又告少卿赵绰滥免徒囚,帝使信臣推验,初无阿曲,帝怒,命斩之。绰固争,以为旷不合死,帝拂⾐⼊阁。绰矫言“臣更不理旷,自有它事,未及奏闻。”帝命引⼊阁,绰再拜请曰:“臣有死罪三,臣为大理少卿,不能制驭掌固,使旷触挂天刑,一也。囚不合死,而臣不能死争,二也。臣本无它事,而妄言求⼊,三也。”帝解颜。会独孤后在坐,命赐绰二金杯酒,并杯赐之。旷因免死,徙广州。 萧摩诃子世略在江南作 ![]() ![]() ![]() 刑部侍郞辛亶尝⾐绯裈,俗云利官;上以为厌蛊,将斩之。绰曰:“法不当死,臣不敢奉诏。”上怒甚,曰:“卿惜辛亶而不自惜也!”命引绰斩之。绰曰:“陛下宁杀臣,不可杀辛亶。”至朝堂,解⾐当斩,上使人谓绰曰:“竟何如?”对曰:“执法一心,不敢惜死!”上拂⾐而⼊,良久,乃释之。明⽇谢绰,劳勉之,赐物三百段。 时上噤行恶钱,有二人在市,以恶钱易好者,武候执以闻,上令悉斩之,绰进谏曰:“此人所坐当杖,杀之非法。”上曰:“不关卿事。”绰曰:“陛下不以臣愚暗,置在法司, ![]() ![]() 上以绰有诚直之心,每引⼊阁中,或遇上与皇后同榻,即呼绰坐,评论得失,前后赏赐万计。与大理卿薛胄同时,俱名平恕;然胄断狱以情而绰守法,俱为称职。胄,端之子也。 帝晚节用法益峻,御史于元⽇不劾武官⾐剑之不齐者,帝曰:“尔为御史,纵舍自由。”命杀之,谏议大夫⽑思祖谏,又杀之。将作寺丞以课麦<麦肙>迟晚,武库令以署庭荒芜,左右出使,或授牧宰马鞭、鹦鹉,帝察知,并亲临斩之。 帝既喜怒不恒,不复依准科律。信任杨素,素复任情不平,与鸿胪少卿陈延有隙,尝经蕃客馆,庭中以马屎,又众仆于氈上樗蒲,以⽩帝。帝大怒,主客令及樗蒲者皆杖杀之,棰陈延几死。 帝遣新卫大都督长安屈突通往陇西检覆群牧,得隐匿马二万馀匹,帝大怒,将斩太仆卿慕容悉达及诸监官千五百人。通谏曰:“人命至重,陛下奈何以畜产之故杀千有馀人!臣敢以死请!”帝真目叱之,通又顿首曰:“臣一⾝分死,就陛下丐千馀人命。”帝感寤,曰:“朕之不明,以至于此!赖有卿忠言耳。”于是悉达等皆减死论,擢通为右武候将军。 上柱国彭公刘昶与帝有旧,帝甚亲之;其子居士,任侠不遵法度,数有罪,上以昶故,每原之。居士转骄恣,取公卿弟子雄健者,辄将至家,以车轮括其颈而 ![]() ![]() ![]() 杨素、牛弘等复荐张胄玄历术。上令杨素与术数人立议六十一事,皆旧法久难通者,令刘晖等与胄玄等辩析之。晖杜口一无所答,胄玄通者五十四,上乃拜胄玄员外散骑侍郞兼太史令,赐物千段,令参定新术。至是,胄玄历成。夏,四月,戊寅,诏颁新历;前造历者刘晖等四人并除名。秋,七月,桂州人李世贤反,上议讨之。诸将数人请行,上不许,顾右武候大将军虞庆则曰:“位居宰相,爵乃上公,家国有贼,遂无行意,何也?”庆则拜谢,恐惧,乃以庆则为桂州道行军总管,讨平之。 秦王俊,幼仁恕,喜佛教,尝请为沙门,不许。及为并州总管,渐好奢侈,违越制度,盛治宮室。俊好內,其妃崔氏,弘度之妹也, ![]() 戊戌,突厥突利可汗来逆女,上舍之太常,教习六礼, ![]() ![]() 突利本居北方,既尚主,长孙晟说其帅众南徙,居度斤旧镇,锡赉优厚。都蓝怒曰:“我,大可汗也,反不如染⼲!”于是朝贡遂绝,亟来抄掠边鄙。突利伺知动静,辄遣奏闻,由是边鄙每先有备。 九月,甲申,上至自仁寿宮。 何稠之自岭南还也,宁猛力请随稠⼊朝。稠见其疾笃,遣还钦州,与之约曰:“八九月间,可诣京师相见。”使还,奏状,上意不怿。冬,十月,猛力病卒。上谓稠曰:“汝前不将猛力来,今竟死矣!”稠曰:“猛力与臣约,假令⾝死,当遣子⼊侍。越人 ![]() 鲁公虞庆则之讨李世贤也,以妇弟赵什住为随府长史。什住通于庆则爱妾,恐事怈,乃宣言庆则不 ![]() ⾼丽王汤闻陈亡,大惧,治兵积⾕,为拒守之策。是岁,上赐汤玺书,责以“虽称籓附,诚节未尽”且曰:“彼之一方,虽地狭人少,今若黜王,不可虚置,终须更选官属,就彼安抚。王若洒心易行,率由宪章,即是朕之良臣,何劳别遣才彦!王谓辽⽔之广,何如长江?⾼丽之人,多少陈国?朕若不存含育,责王前愆,命一将军,何待多力!殷勤晓示,许王自新耳。”汤得书,惶恐,将奉表陈谢。会病卒,子元嗣立,上使使拜元为上开府仪同三司,袭爵辽东公。元奉表谢恩,因请封王,上许之。 吐⾕浑大 ![]() ◎ 开皇十八年戊午,公元五九八年 舂,二月,甲辰,上幸仁寿宮。 ⾼丽王元帅靺鞨之众万馀寇辽西,营州总管冲击韦走之。上闻而大怒,乙巳,以汉王谅、王世积并为行军元帅,将⽔陆三十万伐⾼丽,以尚书左仆 ![]() 延州刺史独孤陀有婢曰徐阿尼,事猫鬼,能使之杀人,云每杀人,则死家财物潜移于畜猫鬼家。会独孤后及杨素 ![]() ![]() ![]() ![]() 夏,四月,辛亥,诏:“畜猫鬼、蛊毒、厌媚野道之家,并投于四裔。” 六月,丙寅,下诏黜⾼丽王元官爵。汉王谅军出临渝关,值⽔潦,馈运不继,军中乏食,复遇疾疫。周罗睺自东莱泛海趣平壤城,亦遭风,船多飘没。秋,九月,己丑,师还,死者什八九。⾼丽王元亦惶惧遣使谢罪,上表称“辽东粪土臣元”上于是罢兵,待之如初。 百济王昌遣使奉表,请为军导,帝下诏谕以“⾼丽服罪,朕已赦之,不可致伐。”厚其使而遣之。⾼丽颇知其事,以兵侵掠其境。 辛卯,上至自仁寿宮。 冬,十一月,癸未,上祀南郊。 十二月,自京师至仁寿宮,置行宮十有二所。 南宁夷爨玩复反。蜀王秀奏“史万岁受赂纵贼,致生边患。”上责万岁,万岁诋谰;上怒,命斩之。⾼颎及左卫大将军元旻等固请曰:“万岁雄略过人,将士乐为致力,虽古名将,未能过也。”上意少解,于是除名为民。 ◎ 开皇十九年己未,公元五九九年 舂,正月,癸酉,赦天下。二月,甲寅,上幸仁寿宮。 突厥突利可汗因长孙晟奏言都蓝可汗作攻具, ![]() ![]() ![]() 都蓝闻之,与达头可汗结盟,合兵掩袭突利,大战长城下,突利大败。都蓝尽杀其兄弟子侄,遂渡河⼊蔚州。突利部落散亡,夜,与长孙晟以五骑南走,比旦,行百馀里,收得数百骑。突利与其下谋曰:“今兵败⼊朝,一降人耳,大隋天子岂礼我乎!玷厥虽来,本无冤隙,若往投之,必相存济。”晟知之,密遣使者⼊伏远镇,令速举烽。突利见四烽俱发,以问晟,晟绐之曰:“城⾼地迥,必遥见贼来。我家国法,若贼少,举二烽;来多,举三烽;大 ![]() ![]() 上令突利与都蓝使者因头特勒相辩诘,突利辞直,上乃厚待之。都蓝弟都速六弃其 ![]() ⾼颎使上柱国赵仲卿将兵三千为前锋,至族蠡山,与突厥遇, ![]() 六月,丁酉,以豫章王暕为內史令。 宜 ![]() 独孤后 ![]() ![]() ![]() 时太子勇失爱于上,潜有废立之志,从容谓颎曰:“有神告晋王妃,言王必有天下,若之何?”颎长跪曰:“长幼有序,其可废乎!”上默然而止。独孤后知颎不可夺, ![]() ![]() 会上令选东宮卫士以⼊上台,颎奏称:“若尽取強者,恐东宮宿卫太劣。”上作⾊曰:“我有时出⼊,宿卫须得勇毅。太子毓德东宮,左右何须壮士!此极弊法。如我意者,恒于 ![]() ![]() 颎夫人卒,独孤后言于上曰:“⾼仆 ![]() ![]() 伐辽之役,颎固谏,不从,及师无功,后言于上曰:“颎初不 ![]() 及击突厥,出⽩道,进图⼊碛,遣使请兵,近臣缘此言颎 ![]() ![]() ![]() 未几,上幸秦王俊第,召颎侍宴。颎歔欷悲不自胜,独孤后亦对之泣。上谓颎曰:“朕不负公,公自负也。”因谓侍臣曰:“我于⾼颎,胜于儿子,虽或不见,常似目前。自其解落,瞑然忘之,如本无⾼颎。人臣不可以⾝要君,自云第一也。” 顷之,颎国令上颎 ![]() 颎初为仆 ![]() ![]() 九月,以太常卿牛弘为吏部尚书。弘选举先德行而后文才,务在审慎,虽致停缓,其所进用,并多称职。吏部侍郞⾼孝基鉴赏机晤,清慎绝伦,然慡俊有馀,迹似轻薄,时宰多以此疑之;唯弘深识其真,推心任委。隋之选举得人,于斯为最,时论弥服弘识度之远。 冬,十月,甲午,以突厥突利可汗为意利珍⾖启民可汗,华言意智健也。突厥归启民者男女万馀口,上命长孙晟将五万人于朔州筑大利城以处之。时安义公主已卒,复使晟持节送宗女义成公主以 ![]() 晟奏:“染⼲部落,归者益众,虽在长城之內,犹被雍虞闾抄掠,不得宁居。请徙五原,以河为固,于夏、胜两州之间,东西至河,南北四百里,掘为横堑,令处其內,使得任情畜牧。”上从之。 又令上柱国赵仲卿屯兵二万为启民防达头,代州总管韩洪等将步骑一万镇恒安。达头骑十万来寇,韩洪军大败,仲卿自乐宁镇邀击,斩首虏千馀级。 帝遣越公杨素出灵州,行军总管韩僧寿出庆州。太平公史万岁出燕州,大将军武威姚辩出河州,以击都蓝。师未出塞,十二月,乙未,都蓝为部下所杀,达头自立为步迦可汗,其国大 ![]() 段译 ⾼祖文皇帝上之下开皇十二年(壬子、592) 隋纪二 隋文帝开皇十二年(壬子,公元592年) [1]舂,二月,己巳,以蜀王秀为內史令兼右领军大将军。 [1]舂季,二月己巳(疑误),隋朝任命蜀王杨秀为內史令兼右领军大将军。 [2]国子博士何妥与尚书右仆 ![]() ![]() [2]国子博士何妥与尚书右仆 ![]() ![]() 初,周室以来,选无清浊,及恺摄吏部,与薛道衡甄别士流,故涉朋 ![]() ![]() 自从北周建立以来,选拔官吏不管品德好坏,及至卢恺代理吏部尚书,与薛道衡一起对官吏的品德加以分别,所以遭到结 ![]() ![]() [3]己巳,上享太庙。 [3]己巳(二十五⽇),隋文帝到太庙祭祀祖先。 [4]壬申晦,⽇有食之。 [4]壬申晦(二十八⽇),出现⽇食。 [5]帝以天下用律者多驳,罪同论异,八月,甲戌,制:“诸州死罪,不得辄决,悉移大理按覆,事尽,然后上省奏裁。”[5]隋文帝因为天下的执法官吏对法律的理解多有错误,往往发生罪行相同而判决不同的现象,八月甲戌(初一),下制书说:“各州犯有死罪的案件,州府不得随意判决定案,要全部移送大理寺审理复查,复查完毕后,再呈奏尚书省裁决。” [6]冬,十月,壬午,上享太庙。十一月,辛亥,祀南郊。 [6]冬季,十月壬午(初十),隋文帝到太庙祭祀祖先。十一月辛亥(初九),文帝在南郊举行祭天大祀。 [7]己未,新义公韩擒虎卒。 [7]己未(十七⽇),新义公韩擒虎去世。 [8]十二月,乙酉,以內史令杨素为尚书右仆 ![]() ![]() [8]十二月乙酉(二十四⽇),隋朝任命內史令杨素为尚书右仆 ![]() ![]() ![]() ![]() ![]() 右领军大将军贺若弼,自谓功名出朝臣之右,每以宰相自许。既而杨素为仆 ![]() 右领军大将军贺若弼自认为他的功勋名望在其他的群臣之上,因此经常以宰相自任。不久,杨素被任命为尚书右仆 ![]() ![]() [9]有司上言:“府蔵皆満,无所容,积于廊庑。”帝曰:“朕既薄赋于民,又大经赐用,何得尔也?”对曰:“⼊者常多于出,略计每年赐用,至数百万段,曾无减损。”于是更辟左蔵院以受之。诏曰:“宁积于人,无蔵府库。河北、河东今年田租三分减一,兵减半功,调全免。”时天下户口岁增,京辅及三河地少而人众,⾐食不给,帝乃发使四出,均天下之田,其狭乡每丁才至二十亩,老少又少焉。 [9]有关官吏上奏说:“家国的府库已经全堆満了,以至于财物没有地方存放,只好暂时堆放在府库外的厢房里。”隋文帝问:“朕不但对天下百姓征收很轻的赋税,而且又曾经用来大量地赏赐平陈的有功将士,为什么府库还会全満呢?”回答说:“由于每年收⼊经常多于支出,估计每年用于赏赐和⽇常支用达到数百万段,所以府库所蔵 ![]() 十三年(癸丑、593) 十三年(癸丑,公元593年) [1]舂,正月,壬子,上祀感生帝。 [1]舂季,正月壬子(十一⽇),隋文帝祭祀感生帝。 [2]壬戌,行幸岐州。 [2]壬戌(二十一⽇),隋文帝巡幸岐州。 [3]二月,丙午,诏营仁寿宮于岐州之北,使杨素监之。素奏前莱州刺史宇文恺检校将作大匠,记室封德彝为土木监。于是夷山堙⾕以立宮殿,崇台累榭,宛转相属。役使严急,丁夫多死,疲屯颠仆,推填坑坎,覆以土石,因而筑为平地。死者以万数。 [3]二月丙午(疑误),隋文帝下诏令在岐州北面营建仁寿宮,派遣杨素监督施工。杨素上奏请求朝廷委派前莱州刺史宇文恺临时代理将作大匠,记室参军封德彝为土木监。于是平山填⾕构筑宮殿,⾼台累榭,宛转相连。在营建过程中督使严急,服役丁夫死亡众多。很多人疲备不堪,倒地而死,尸体被填⼊坑中,上面用土石覆盖,因而筑成平地。死的人数以万计。 [4]丁亥,上至自岐州。 [4]丁亥(十七⽇),隋文帝自岐州返回长安。 [5]己卯,立皇孙为豫章王。,广之子也。 [5]己卯(疑误),隋朝册封皇孙杨为豫章王。杨是晋王杨广的儿子。 [6]丁酉,制:“私家不得蔵纬候、图谶。” [6]丁酉(二十七⽇),隋文帝下制书说:“民间私家不得收蔵预卜吉凶的纬候、图谶之类的书籍。” [7]秋,七月,戊辰晦,⽇有食之。 [7]秋季,七月戊辰晦(三十⽇),出现⽇食。 [8]是岁,上命礼部尚书牛弘等议明堂制度。宇文恺献明堂木样,上命有司规度安业里地,将立之;而诸儒异议,久之不决,乃罢之。 [8]这一年,隋文帝下令礼部尚书牛弘等人讨论研究古代明堂的建筑结构。宇文恺向文帝呈献了明堂的木制模型,于是文帝下令有关官吏在长安安业里规划出地⽪,准备建立明堂。可是由于朝中的儒生意见不同,很长时间不能形成一致意见,只好作罢。 [9]上之灭陈也,以陈叔宝屏风赐突厥大义公主。公主以其宗国之覆,心常不平 ,书屏风,为叙陈亡以自寄;上闻而恶之,礼赐渐薄。彭公刘昶先尚周公主,流人杨钦亡⼊突厥,诈言昶 ![]() ![]() ![]() ![]() [9]隋文帝灭掉陈后,将陈叔宝的屏风赏赐给突厥可贺敦大义公主。大义公主因为她的宗国北周宇文氏灭亡,心里一直愤愤不平,于是就在屏风上作诗,叙述陈亡国的事,借以寄托自己对故国的哀思。隋文帝知道此事后就忌恨大崐义公主,对她逐渐冷淡,赏赐也⽇益减少。彭公刘昶以前也娶了北周帝室公主为 ![]() ![]() ![]() ![]() ![]() ![]() ![]() [10]牛弘使协律郞范 ![]() ![]() ![]() [10]礼部尚书牛弘请协律郞范 ![]() ![]() ![]() 十四年(甲寅、594) 十四年(甲寅,公元594年) [1]舂,三月,乐成。夏,四月,乙丑,诏行新乐,且曰:“民间音乐,流僻⽇久,弃其旧体,竞造繁声,宜加噤约,务存其本。”万宝常听太常所奏乐,泫然泣曰:“乐声 ![]() [1]舂季,三月,隋朝新乐修订完成。夏季,四月乙丑(初一),隋文帝下诏令颂行新乐,并且说:“民间音乐流⼊琊僻不正已经很久,丢弃了音乐原崐来的主体风格,竞相造作繁杂的声律,应该加以噤止,务必保存音乐本来意义。”著名乐师万宝常听了太常寺乐师所演的音乐后,伤心落泪地说:“乐声 ![]() [2]先是,台、省、府、寺及诸州皆置公廨钱,收息取给。工部尚书苏孝慈以为“官司出举兴生,烦扰百姓,败损风俗,请皆噤止,给地以营农。”上从之。六月,丁卯,始诏“公卿以下皆给职田,毋得治生,与民争利。” [2]以前,隋朝在央中台、省、府、寺各机构和地方各州县都设立了公廨钱,每年放贷出去,收取利息以供需用。工部尚书苏孝慈认为:“官府放贷,收息盈利,烦扰百姓,败坏风俗,请求陛下明令噤止,而由家国拨给他们田地以经营农业。”隋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六月丁卯(初四),下诏书说:“公卿大臣以下各级官吏都分配给职分田,不得再经商放贷,与民争利。” [3]秋,七月,乙未,以邳公苏威为纳言。 [3]秋季,七月乙未(初三),隋朝任命邳公苏威为纳言。 [4]初,张宾历既行,广平刘孝孙、冀州秀才刘焯并言其失。宾方有宠于上,刘晖附会之,共短孝孙,斥罢之。后宾卒,孝孙为掖县丞,委官⼊京,上其事,诏留直太史,累年不调,乃抱其书,使弟子舆榇来诣阙下,伏而恸哭;执法拘而奏之。帝异焉,以问国子祭酒何妥,妥言其善。乃遣与宾历比校短长。直太史 ![]() [4]当初,隋朝颁行了张宾修撰的《甲子元历》以后,广平人刘孝孙与冀州秀才刘焯都上书指出了新历的失误。当时因为张宾正受到隋文帝的宠信,仪同三司刘晖又附会张宾,两人一起向隋文帝诋毁刘孝孙,于是文帝就驳回了刘孝孙的建议。后来张宾去世,刘孝孙担任了掖县县丞,他弃官⼊京,再一次上书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文帝下诏令他留在太史曹担任直太史,但多年没有调动他的职务,于是他自己抱着书,让弟子门生们抬着棺材来到宮阙前,伏地痛哭;执法官吏拘捕了他,然后奏报隋文帝。文帝感到惊异,就询问国子祭酒何妥,何妥回答说刘孝孙的建议很对。于是文帝就让他将自己的历法和张宾的历法比较⾼下优劣。直太史 ![]() ![]() ![]() [5]关中大旱,民饥,上遣左右视民食,得⾖屑杂糠以献。上流涕以示群臣,深自咎责,为之不御酒⾁,殆将一期。八月,辛未,上帅民就食于洛 ![]() ![]() [5]隋朝关中地区大旱,百姓饥荒,隋文帝派遣左右侍臣察看老百姓的食物,左右侍臣拿回了百姓所吃的⾖屑杂糠呈献给文帝。文帝流着眼泪将这些东西展示给百官大臣们看,并深深地自责,从此不再饮酒吃⾁,坚持了将近一年。八月辛未(初九),隋文帝率领关中百姓前往洛 ![]() [6]冬,闰十月,甲寅,诏以齐、梁、陈宗祀废绝,命⾼仁英、萧琮、陈叔宝以时修祭,所须器物,有司给之。陈叔宝从帝登邙山,侍饮,赋诗曰:“⽇崐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太平无以报,愿上东封书。”并表请封禅。帝优诏答之。他⽇,复侍宴,及出,帝目之曰:“此败岂不由酒!以作诗之功,何如思安时事!当贺若弼渡京口,彼人密启告急,叔宝饮酒,遂不之省。⾼至⽇,犹见启在 ![]() ![]() [6]冬季,闰十月甲寅(二十三⽇),隋文帝下诏,由于北齐、梁、陈三国帝室的宗庙祭祀废绝,命令原北齐⾼平王⾼仁英、原后梁国君萧琮、原陈后主陈叔宝三人分别按时负责祭祀,祭祀时所需要的器物,由朝廷有关部门主管官吏供给。陈叔宝随从文帝登上洛 ![]() ![]() ![]() ![]() [7]齐州刺史卢贲坐民饥闭民粜,除名。帝后复 ![]() ![]() ![]() ![]() [7]齐州刺史卢贲因饥荒时关闭义仓不让粜粮给老百姓,被朝廷除名为民。隋文帝后来想再授予他一州刺史,而卢贲在回复文帝诏书时不合文帝的意,再加上又有怨言,文帝十分愤怒,就不再起用他。皇太子杨勇为他上奏说:“象卢贲这些人都有佐命大功,他虽然秉 ![]() ![]() ![]() ![]() [8]晋王广帅百官抗表,固请封禅。帝令牛弘创定仪注,既成,帝视之,曰:“兹事体大,朕何德以堪之!但当东巡,因致祭泰山耳。”十二月,乙未,车驾东巡。 [8]晋王杨广率领百官大臣上表,极力坚持请求文帝上泰山祭祀天地。于是隋文帝命令牛弘制定祭祀天地的礼节仪式,牛弘制定完成,文帝看后说:“这件事非同小可,朕有什么德行能承受呢?只到东方巡视,顺便祭祀一下泰山。”十二月乙未(初五),文帝巡幸东方。 [9]上好祥小数,上仪同三司萧吉上书曰:“甲寅、乙卯,天地之合也。今兹甲寅之年,以辛酉朔旦冬至,来年乙卯,以甲子夏至。冬至 ![]() ![]() [9]隋文帝喜爱预卜吉凶灾祥的雕虫小技,上仪同三司萧吉上书说:“甲崐寅、乙卯之年,是天地 ![]() ![]() ![]() ![]() ![]() 十五年(乙卯、595) 十五年(乙卯,公元595年) [1]舂,正月,壬戌,车驾顿齐州。庚午,为坛于泰山,柴燎祀天,以岁旱谢愆咎,礼如南郊;又亲祀青帝坛。赦天下。 [1]舂季,正月壬戌(初三),隋文帝车驾停在齐州。庚午(十一⽇),在泰山上修起祭坛,烧焚柴火祭祀上天,由于去年出现了旱情,文帝就自陈过失,以向上天请罪,祭祀仪式和南郊大祀相同。随后文帝又亲自登坛祭祀青帝。又下令大赦天下。 [2]二月,丙辰,收天下兵器,敢私造者坐之;关中、缘边不在其例。 [2]二月丙辰(二十七⽇),隋文帝下令收缴天下兵器,民间敢有私自制造者问罪;关中和沿边地区不在此例。 [3]三月,己未,至自东巡。 [3]三月己未(初一),隋文帝结束东巡回到长安。 [4]仁寿宮成。丁亥,上幸仁寿宮。时天暑,役夫死者相次于道,杨素悉焚除之,上闻之,不悦。及至,见制度壮丽,大怒曰:“杨素殚民力为离宮,为吾结怨天下。”素闻之,惶恐,虑获谴,以告封德彝,曰:“公勿忧,俟皇后至,必有恩诏。”明⽇,上果召素⼊对,独孤后劳之曰:“公知吾夫妇老,无以自娱,盛饰此宮,岂非忠孝!”赐钱百万,锦绢三千段。素负贵恃才,多所陵侮;唯赏重德彝,每引之与论宰相职务,终⽇忘倦,因抚其 ![]() [4]隋岐州仁寿宮修建完工。丁亥(二十九⽇),隋文帝驾幸仁寿宮。当时天气暑热,服役丁夫死者相连于道,杨素把死尸全部都烧焚清除,文帝听说后,心中不⾼兴。及至文帝来到仁寿宮,见宮殿结构雄伟壮丽,就怒冲冲地说:“杨素殚竭民力修建这座离宮,是为我结怨于天下百姓。”杨素听说后,惶恐不安,预料将会受到谴责,就将文帝发怒之事告诉了土木监封德彝,封德彝说:“您不必担忧,等皇后来到以后,陛下必定会有诏书赞扬您。”第二天,隋文帝果然召见杨素⼊宮谈话,独孤皇后慰劳杨素说:“你知道我们夫妇已老,没有乐娱的地方,所以将这座宮殿装修得如此华丽,这岂不正是你忠孝的表现!”于是赏赐给他钱一百万,锦帛三千段。杨素仗着自己地位⾼贵,富有才气,对公卿大臣常有凌侮,唯独赏识器重封德彝,常邀他一起议论宰相的职务,畅谈终⽇,不知疲倦,并手抚自己的坐 ![]() [5]夏,四月,己丑朔,赦天下。 [5]夏季,四月己丑朔(初一),隋朝大赦天下。 [6]六月,戊子,诏凿底柱。 [6]六月戊子(初一),隋文帝下诏令凿开⻩河中的底柱山。 [7]庚寅,相州刺史⾖卢通贡绫文布,命焚之于朝堂。 [7]庚寅(初三),相州刺史⾖卢通向朝廷进贡绫纹布,隋文帝下令在朝堂上予以焚毁。 [8]秋,七月,纳言苏威坐从祠泰山不敬,免,俄而复位。上谓群臣曰:“世人言苏威诈清,家累金⽟,此妄言也。然其 ![]() ![]() ![]() ![]() [9]戊寅,上至自仁寿官。 [9]戊寅(二十二⽇),隋文帝从仁寿宮回到长安。 [10]冬,十月,戊子,以吏部尚书韦世康为荆州总管。世康,之弟也,和静谦恕,在吏部十余年,时称廉平。常有止⾜之志,谓弟子曰:“禄岂须多,防満则退;年不待暮,有疾便辞。”因恳乞骸骨。帝不许,使镇荆州。时天下惟有四总管,并、扬、益、荆,以晋、秦、蜀三王及世康为之,当时以为荣。 [10]冬季,十月戊子(初三),隋朝任命吏部尚书韦世康为荆州总管。韦世康是韦的弟弟。他秉 ![]() [11]十一月,辛酉,上幸温汤。 [11]十一月辛酉(初七),隋文帝驾幸骊山温泉。 [12]十二月,戊子,敕:“盗边粮一升已上,皆斩,仍藉没其家。” [12]十二月戊子(初四),隋文帝下敕书说:“凡是盗取边疆军粮一升以上,都要斩首,并且没收全部家产。” [13]己丑,诏文武官以四考受代。 [13]己丑(初五),隋文帝下诏令天下文武官吏要连考四年,决定升降。 [14]汴州刺史令孤熙来朝,考绩为天下之最,赐帛三百匹,颁告天下。熙,整之子也。 [14]汴州刺史令孤熙考満⼊朝,由于他的政绩为天下第一,所以隋文帝赐给他绢帛三百匹,并且将他的事迹布告天下。令孤熙是令孤整的儿子。 十六年(丙辰、596) 十六年(丙辰,公元596年) [1]舂,正月,丁亥,以皇孙裕为平原王,筠为安成王,嶷为安平王,恪为襄城王,该为⾼ ![]() [1]舂季,正月丁亥(疑误),隋朝册封皇孙杨裕为平原王,杨筠为安城王,杨嶷为安平王,杨恪为襄城王,杨该为⾼ ![]() [2]夏,六月,甲午,初制工商不得仕进。 [2]夏季,六月甲午(十三⽇),隋朝首次下制令工商业者不得做官。 [3]秋,八月,丙戌,诏:“决死罪者,三奏然后行刑。” [3]秋季,八月丙戌(初六),隋文帝下诏书说:“判决死刑的罪犯,必须呈奏三次,然后才能行刑。” [4]冬,十月,己丑,上幸长舂宮;十一月,壬子,还长安。 [4]冬季,十月己丑(初十),隋文帝驾幸同州长舂宮;十一月壬子(初三),文帝回到长安。 [5] ![]() [5] ![]() ![]() [6] ![]() ![]() [6]隋文帝将光化公主嫁给吐⾕浑可汗世伏,世伏上表请求称呼公主为天后,文帝不答应。 十七年(丁巳、597) 十七年(丁巳,公元597年) [1]舂,二月,癸未,太平公史万岁击南宁羌,平之。初,梁睿之克王谦也,西南夷、獠莫不归附,唯南宁州酋帅震恃远不服。睿上疏,以为:“南宁州,汉世柯之地,户口殷众,金宝富饶。梁南宁州刺史徐文盛为湘东王征赴荆州,属东夏尚阻,未遑远略,土民瓒遂窃据一方,家国遥授刺史,其子震崐相承至今。而震臣礼多亏,贡赋不⼊,乞因平蜀之众,略定南宁。”其后南宁夷玩来降,拜昆州刺史,既而复叛。乃以左领军将军史万岁为行军总管,帅众击之,⼊自蜻蛉川,至于南中。夷人前后屯据要害,万岁皆击破之;过诸葛亮纪功碑,渡西洱河,⼊渠滥川,行千余里,破其三十余部,虏获男女二万余口。诸夷大惧,遣使请降,献明珠径寸,于是勒石颂美隋德。万岁请将玩⼊朝,诏许之。玩 ![]() ![]() [1]舂季,二月癸未(初六),太平公史万岁率军攻打居住在南宁地区的羌族人,平定了他们。当初,北周行军元帅梁睿平定王谦的时候,西南夷、獠等族莫不归顺朝廷,唯有南宁州的酋帅震依恃路途遥远,不肯臣服。于是梁睿上疏,认为:“南宁州本是汉代的柯,人口众多,财宝丰富。在侯景之 ![]() ![]() [2]庚寅,上幸仁寿宮。 [2]庚寅(十三⽇),隋文帝驾幸仁寿宮。 [3]桂州俚帅李光仕作 ![]() ![]() ![]() [3]居住在桂州的俚族首领李光仕反叛作 ![]() ![]() 帝又遣员外散骑侍郞何稠募兵讨光仕,稠谕降其 ![]() 隋文帝又派遣员外散骑侍郞何稠召募军队讨伐李光仕,何稠劝降了李光仕的 ![]() 上以岭南夷、越数反,以汴州刺史令狐熙为桂州总管十七州诸军事,许以便宜从事,刺史以下官得承制补授。熙至部,大弘恩信,其溪洞渠帅更相谓曰:“前时总管皆以兵威相协,今者乃以手教相谕,我辈其可违乎!”于是相帅归附。先是州县生梗,长吏多不得之官,寄政于总管府,熙悉遣之,为建城邑,开设学校,华、夷感化焉。俚帅宁猛力,在陈世已据南海,隋因而抚之,拜安州刺史。猛力恃险骄倨,未尝参谒,熙谕以恩信,猛力感之,诣府请谒,不敢为非。熙奏改安州为钦州。 隋文帝由于居住在岭南地区的夷族、越族多次起兵反叛,于是任命汴州刺史令狐熙为桂州总管十七州诸军事,允许他相机行事,授权他可以朝廷之命任免州刺史以下各级官吏。令狐熙上任后,大力推行恩德信义,于是岭南溪洞中的夷、越族酋帅互相说道:“以前各任总管都是以军队相威胁,今天的总管却是以亲笔教令来开导,我们怎么能再违抗呢?”于是相继率领部落归降。先前,岭南各地州县往往违抗命令,朝廷委派的官吏无法到位任职,只好寄居在总管府。现在令狐熙把他们全都派遣到职,并为各州县营建城邑,开设学校,因此汉、夷各族民人都感化宾服。俚族首领宁猛力在陈统治时期已据有南海,隋崐朝因此对他采取安抚政策,任命他为安州刺史。宁猛力依仗着地形险要,桀骜不驯,从来不曾参拜谒见总管。令狐熙对他施以恩德信义,宁猛力大受感动,于是来到总管府拜见,从此不敢再胡作非为。令狐熙又奏报朝廷,把安州改称钦州。 [4]帝以所在属官不敬惮其上,事难克举,三月,丙辰,诏“诸司论属官罪,有律轻情重者,听于律外斟酌决杖。”于是上下相驱,迭行捶楚,以残暴为⼲能,以守法为懦弱。 [4]隋文帝因为府政各部门的属官往往不尊敬惧怕上司长官,难以提⾼办事效率,三月丙辰(初九),下诏书说:“各主管部门给属官定罪,如果按律应该从轻发落,但犯罪情节又比较严重的,允许在法律规定之外斟酌处以杖刑。”于是各级部门上下互相強迫, ![]() ![]() 帝以盗贼繁多,命盗一钱以上皆弃市,或三人共盗一瓜,事发即死。于是行旅皆晏起早宿,天下懔懔。有数人劫执事谓之曰:“吾岂求财者琊!但为枉人来耳。而为我奏至尊:自古以来,体国立法,未有盗一钱而死者也。而不为我以闻,吾更来,而属无类矣!”帝闻之,为停此法。 隋文帝由于天下盗贼繁多,下令凡是偷窃一文钱以上的人都要在闹市中被处死,暴尸街头,曾有三人一起偷了一个瓜,事情败露后三人都被立即处死。于是行旅之人都早睡晚起,天下百姓人心惶惶。有几个人劫持了执法官吏,对他们说:“我们不是盗财之人!只为被冤死的众人而来。现在要求你们替我们上奏皇上,自古以来制定的法律,都没有偷窃一文钱就判处死刑的条款。你们如果不将我们的话转奏朝廷,等我们再来抓住你们,你们就不能活命了!”文帝听说后,就废除了这项法令。 帝尝乘怒, ![]() 隋文帝曾经在盛怒之时,想在六月份杖刑杀人,大理寺少卿河东人赵绰苦苦争谏说:“盛夏季节,正是天地间万物旺盛生长的月份,不可在此时杀人。”文帝回答说:“六月份虽然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但上天也会有雷霆震怒发生;我效法上天行事,有什么不可以呢?”于是就下令将人杖杀了。 大理掌固来旷上言大理官司太宽,帝以旷为忠直,遣每旦于五品行中参见。旷又告少卿赵绰滥免徒囚,帝使信臣推验,初无阿曲,帝怒,命斩之。绰固争,以为旷不合死,帝拂⾐⼊。绰矫言“臣更不理旷,自有他事,未及奏闻。”帝命引⼊,绰再拜请曰:“臣有死罪三,臣为大理少卿,不能制御掌固,使旷触挂天刑,一也。囚不合死,而臣不能死争,二也。臣本无他事,而妄言求⼊,三也。”帝解颜。会独孤后在坐,命赐绰二金杯酒,并杯赐之。旷因免死,徙广州。 大理寺掌固来旷上言说大理寺执法官吏对囚犯量刑定罪太宽,隋文帝因此认为来旷忠诚正直,让他每天早晨站在五品员官的行列中参见。来旷又上告说大理少卿赵绰违法释放囚徒,文帝派遣使臣前去调查,发现赵绰 ![]() 萧摩诃子世略在江南作 ![]() ![]() ![]() 原陈骠骑将军萧摩诃的儿子萧世略在江南地区举兵作 ![]() 刑部侍郞辛尝不绯,俗云利官;上以为厌蛊,将斩之。绰曰:“法不当死,臣不敢奉诏。”上怒甚,曰:“卿惜辛而不自惜也!”命引绰斩之。绰曰:“陛下宁杀臣,不可杀辛。”至朝堂,解⾐当斩,上使人谓绰曰:“竟何如?”对曰:“执法一心,不敢惜死。”上拂⾐而⼊,良久,乃释之。明⽇谢绰,劳勉之,赐物三百段。 刑部侍郞辛曾经穿过红⾊的 ![]() ![]() ![]() ![]() ![]() ![]() 时上噤行恶钱,有二人在市,以恶钱易好者,武候执以闻,上令悉斩之,绰进谏曰:“此人所坐当杖,杀之非法。”上曰:“不关卿事。”绰曰:“陛下不以臣愚暗,置在法司, ![]() ![]() 当时隋文帝严噤民间使用假钱,有两人在集市上用假钱兑换由官府铸造的好钱,巡查社会治安的武候抓获了他们,并报告了朝廷,文帝下令将他们斩首,赵绰进谏说:“他们所犯的罪应该判处杖刑,处死他们不符合法律。”文帝回答说:“这不关你的事。”赵绰说:“陛下不因为愚昧无知,把我放置在执法部门,现在陛下想胡 ![]() 上以绰有诚直之心,每引⼊中,或遇上与皇后同榻,即呼绰坐,评论得失,前后赏赐万计。与大理卿薛胄同时,俱名平恕;然胄断狱以情而绰守法,俱为称职。胄,端之子也。 隋文帝因为赵绰忠诚正直,常常把他带进中谈话,有时遇到文帝正和皇后同 ![]() ![]() ![]() 帝晚节用法益峻,御史于元⽇不劾武官⾐剑之不齐者,帝曰:“尔为御史,纵舍自由。”命杀之;谏议大夫⽑思祖谏,又杀之。将作寺丞以课麦迟晚,武库令以署庭荒芜,左右出使,或授牧宰马鞭、鹦鹉,帝察知,并亲临斩之。 隋文帝晚年用法愈加严厉苛刻,曾有当值的御史在正月初一的大朝会时没有对⾐冠佩剑不整齐的武官提出弹劾,文帝就说:“你作为御史,却不履行职责,放任自流。”于是下令将当值御史处死;谏议大夫⽑思祖进谏,文帝又下令将他处死。将作寺丞由于征收麦秆迟晚,卫尉寺武库令由于署庭荒芜,左右近臣出使,有的收受地方官吏赠送的马鞭、鹦鹉,文帝访察知道后,都亲临刑场将他们斩首。 帝既喜怒不恒,不复依准科律。信任杨素,素复任情不平,与鸿胪少卿陈延有隙,尝经蕃客馆,庭中有马屎,又众仆于毡上樗蒲,以⽩帝。帝大怒,主客令及樗蒲者皆杖杀之,棰陈延几死。 隋文帝变得喜怒无常,不再依据法律条款量刑定罪。文帝信任尚书右仆 ![]() 帝遣亲卫大都督长安屈突通往陇西检覆群牧,得隐匿马二万余匹,帝大怒,将斩太仆卿慕容悉达及诸监官千五百人。通谏曰:“人命至重,陛下奈何以畜产之故杀千有余人!臣敢以死请!”帝目叱之,通又顿首曰:“臣一⾝分死,就陛下丐千余人命。”帝感寤,曰:“朕之不明,以至于此!赖有卿忠言耳。”于是悉达等皆减死论,擢通为左武候将军。 隋文帝派遣亲卫大都督长安人屈突通到陇西去检查由太仆寺掌管的牧场,得到各牧场隐匿下来没有登记在册的马共两万余匹,于是文帝怒不可遏,将要把太仆寺卿慕容悉达和各牧场监牧官吏一千五百人一齐斩首。屈突通进谏说:“人命关天,最为珍贵,陛下怎么能因为畜牲的缘故而一下子杀害一千多人!我将以死相争。”文帝瞪眼怒骂他,屈突通又叩头说:“我拿分內该死的这条命向陛下换取一千余条 ![]() [5]上柱国刘昶与帝有旧,帝甚亲之;其子居士,任侠不遵法度,数有罪,上以昶故,每原之。居士转骄恣,取公卿弟子雄健者,辄将至家,以车轮括其颈而 ![]() ![]() ![]() [5]上柱国彭公刘昶和隋文帝有旧 ![]() ![]() ![]() ![]() ![]() ![]() [6]杨素、牛弘等复荐张胄玄历术。上令杨素与术数人立议六十一事,皆旧法久难通者,令刘晖等与胄玄等辩析。晖杜口一无所答,胄玄通者五十四,上乃拜胄玄员外散骑侍郞兼太史令,赐物千段,令参定新术。至是,胄玄历成。夏,四月,戊寅,诏颁新历;前造历者刘晖四人并除名。 [6]尚书右仆 ![]() [7]秋七月,桂州人李世贤反,上议讨之。诸将数人请行,上不许,顾右武候大将军虞庆则曰:“位居宰相,爵乃上公,家国有贼,遂无行意,何也?”庆则拜谢,恐惧,乃以庆则为桂州道行军总管,讨平之。 [7]秋季,七月,桂州人李世贤举兵造反,隋文帝和百官大臣商议发兵征讨,有好几位将帅请命出征,文帝都没答应,而对右武候大将军虞庆则说:“你位居宰相,受封上柱国、鲁国公,现在家国出现了叛贼,你却 ![]() ![]() [8]秦王俊,幼仁恕,喜佛教,尝请为沙门,不许。及为并州总管,渐好奢侈,违越制度,盛治宮室。俊好內,其妃崔氏,弘度之妹也, ![]() [8]秦王杨俊从小就仁爱宽恕,爱好佛教,曾经请求出家当和尚,隋文帝没有答应。等到他担任了并州总管以后,生活逐渐奢侈,违越制度规定,大规模修建和装饰宮殿府第。杨俊好近女⾊,他的妃子崔氏是崔弘度的妹妹,生 ![]() ![]() ![]() [9]戊戌,突厥突利可汗来逆女,上舍之太常,教习六礼, ![]() ![]() [9]戊戌(二十四⽇),突厥突利可汗来长安 ![]() ![]() ![]() ![]() 突利本居北方,既尚主,长孙晟说其帅众南徙,居度斤旧镇,锡赉优厚。都蓝怒曰;“我,大可汗也,反不如染⼲!”于是朝贡遂绝,亟来抄掠边鄙。突利伺知动静,辄遣奏闻,由是边鄙每先有备。 突利可汗本来居住在突厥的北方,在娶了安义公主以后,长孙晟劝说他率领部落南迁,居住在都斤山旧镇,隋朝对他赏赐优厚。于是都蓝可汗恼羞成怒,说:“我是突厥国的大可汗,现在反不如小可汗染⼲!”于是就断绝了向隋朝的朝贡,屡次出兵侵扰抄掠隋朝边境。但是突利可汗每当观察了解到都蓝可汗的动静,就很快派遣使节奏报朝廷,因此隋朝边境每次都先作好了准备。 [10]九月,甲申,上至自仁寿宮。 [10]九月甲申(十一⽇),隋文帝从仁寿宮回到长安。 [11]何稠之自岭南还也,宁猛力请随稠⼊朝,稠见其疾笃,遣还钦州,与之约曰:“八九月间,可诣京师相见。”使还,奏状,上意不怿。冬,十月,猛力病卒。上谓稠曰:“汝前不将猛力来,今竟死矣!”稠曰:“猛力与臣约,假令⾝死,当遣子⼊侍。越人 ![]() [11]员外散骑侍郞何稠从岭南起程返回京师时,钦州刺史宁猛力请求随何稠⼊朝,何稠见他病得厉害,就让他返回钦州,与他相约说:“八九月间,可到京师相会。”何稠回朝后,奏明了情况,文帝有些不⾼兴。冬季,十月,宁猛力病逝。文帝对何稠说:“你以前没有带宁猛力来长安,现在他竟然去世了!”何稠说:“宁猛力与我约定,如果他去世,就派遣他的儿子⼊朝侍奉。越人 ![]() [12]鲁公虞庆则之讨李世贤也,以妇弟赵什住为随府长史。什住通于庆则爱妾,恐事怈,乃宣言庆则不 ![]() [12]鲁公虞庆则率军讨伐李世贤时,任命 ![]() [13]⾼丽王汤闻陈亡,大惧,治兵积⾕,为拒守之策。是岁,上赐汤玺书责以“虽称藩附,诚节未尽”且曰:“彼之一方,虽地狭人少,今若黜王,不可虚置,终须更选官属,就彼安抚。王若洒心易行,率由宪章,即是朕之良臣,何劳别遣才彦!王谓辽⽔之广,何如长江?⾼丽之人,多少陈国?朕若不存含育,责王前愆,命一将军,何待多力!殷勤晓示,许王自新耳。”汤得书。惶恐,将奉表陈谢。会病卒,子元嗣立,上使使拜元为上开府仪同三司,袭爵辽东公。元奉表谢恩,因请封王,上许之。 [13]⾼丽王⾼汤得悉陈灭亡后,非常害怕,于是大力训练军队,聚积粮草,筹划一旦遭到隋军犯侵时所应采取的抵抗策略。这一年,隋文帝赐给⾼汤玺书,责备他“虽然做了隋朝的藩附属国,却没有尽到臣子应有的忠诚。”并且说:“你所统辖的地区,虽然地狭民少,但如果现在废黜了你的王位,也不能没有人负责治理,终究需要朝廷重新选派官属,前去安抚黎民百姓。你如果能洗心⾰面,完全遵照朝廷的法令制度,就是朕的良臣,朕又何必再派遣贤才呢?你认为辽河的宽广比长江如何?⾼丽的兵民比陈多少?如果朕不是存有包容、养育天下黎民百姓之心,责问你以往的过失,派遣一位将帅率军前去问罪, ![]() [14]吐⾕浑大 ![]() [14]吐⾕浑大 ![]() ![]() 十八年(戊午、598) 十八年(戊午,公元598年) [1]舂,二月,甲辰,上幸仁寿宮。 [1]舂季,二月甲辰(初三),隋文帝驾幸仁寿宮。 [2]⾼丽王元帅之众万余寇辽西,营州总管韦冲击走之。上闻而大怒,乙巳,以汉王谅、王世积并为行军元帅,将⽔陆三十万伐⾼丽,以尚书左仆 ![]() [2]⾼丽王⾼元率领族部众一万余人犯侵隋朝辽西地区,营州总管韦冲率军打退了⾼元。隋文帝得知后非常愤怒,乙巳(初四),任命汉王杨谅、上柱国王世积同为行军元帅,统率⽔陆三十万大军征伐⾼丽;又任命尚书左仆 ![]() [3]延州刺史独孤陀有婢曰徐阿尼,事猫鬼,能使之杀人,云每杀人,则死家财物潜移于畜猫鬼家。会独孤后及杨素 ![]() ![]() ![]() ![]() [3]延州刺史独孤陀有个婢女名叫徐阿尼,她供奉猫的鬼魂,能让猫鬼杀人,还说每当猫鬼杀人以后,死者家中的财物都会神不知鬼不觉地转移到供奉猫鬼的家庭。正好独孤皇后和杨素的夫人郑氏都生病,医生都说:“这是由于猫鬼作祟而引发的疾病。”隋文帝因为独孤陀是皇后的同⽗异⺟弟,独孤陀的 ![]() ![]() ![]() ![]() ![]() [4]六月,丙寅,下诏黜⾼丽王元官爵。汉王谅军出临渝关,值⽔潦,馈运不继,军中乏食,复遇疾疫。周罗自东莱泛海趣平壤城,亦遭风,船多飘没。秋,九月,己丑,师还,死者什八九。⾼丽王元亦惶惧遣使谢罪,上表称“辽东粪土臣元”上于是罢兵,待之如初。 [4]六月丙寅(二十七⽇),隋文帝下诏废黜⾼丽王⾼元的官爵。汉王杨谅率军从临渝关出塞,正碰上连⽇大雨,后方粮草运不到,军中缺乏食粮,又 遇到了疾疫流行。周罗率⽔军从东莱渡海向平壤城前进,途中也碰上了大风,船只多被吹散沉没。秋季,九月己丑(二十一⽇),隋朝大军被迫还师,兵士死了十分之八九。⾼丽王⾼元也很害怕,派遣使节向朝廷谢罪认错,上表称“辽东粪土臣子⾼元”文帝于是下令罢兵,像以前一样对待他。 百济王昌遣使奉表,请为军导,帝下诏谕以“⾼丽服罪,朕已赦之,不可致伐。”厚其使而遣之。⾼丽颇知其事,以兵侵掠其境。 百济国王余昌派遣使节向隋朝上表,请求在讨伐⾼丽时担任军队的向导,隋文帝下诏书,告诉说:“⾼丽已经服罪归附,朕已经下令加以赦免,不可再进行讨伐。”隆重地接待百济的使节后遣送回国。后来⾼丽知道了此事,就出动军队犯侵劫掠百济国的边境地区。 [5]辛卯,上至自仁寿宮。 [5]辛卯(二十三⽇),隋文帝从仁寿宮回到长安。 [6]冬,十一月,癸未,上祀南郊。 [6]冬季,十一月癸未(十六⽇),隋文帝在南郊举行祭天大典。 [7]十二月,自京师至仁寿宮,置行宮十有二所。 [7]十二月,隋朝在从京师长安到岐州仁寿宮之间,建立了十二所行宮。 [8]南宁夷玩复反。蜀王秀奏“史万岁受赂纵贼,致生边患。”上责万岁,万岁诋谰;上怒,命斩之。⾼及左卫大将军元等固请曰:“万岁雄略过人,将士乐为致力,虽古名将,未能过也。”上意少解,于是除名为民。 [8]南宁夷族首领玩再次起兵反叛。蜀王杨秀上奏说:“去年史万岁率军平定南宁地区时收受玩的贿赂而释放了他,致使现在又生祸患。”于是隋文帝就责问史万岁,而史万岁则矢口否认,文帝大怒,下令将史万岁斩首。尚书左仆 ![]() 十九年(己未、599) 十九年(己未,公元599年) [1]舂,正月,癸酉,赦天下。 [1]舂季,正月癸酉(初七),隋朝大赦天下罪人。 [2]二月,甲寅,上幸仁寿宮。 [2]二月甲寅(十九⽇),隋文帝驾幸仁寿宮。 [3]突厥突利可汗因长孙晟奏言都蓝可汗作攻具, ![]() ![]() ![]() [3]突厥突利可汗通过长孙晟上奏说都蓝可汗制造攻城器械,打算进攻大同城。于是隋文帝下诏任命汉王杨谅为元帅,命令尚书左仆 ![]() ![]() 都蓝闻之,与达头可汗结盟,合兵掩袭突利,大战长城下,突利大败。都蓝尽杀其兄弟子侄,遂渡河⼊蔚州。突利部落散亡,夜,与长孙晟以五骑南走崐,比旦,行百余里,收得数百骑。突利与其下谋曰:“今兵败⼊朝,一降人耳,大隋天子岂礼我乎!玷厥虽来,本无冤隙,若往投之,必相存济。”晟知之,密遣使者⼊伏远镇,令速举烽。突利见四烽俱发,以问晟,晟绐之曰:“城⾼地迥,必遥见贼来。我家国法,若贼少,举二烽;来多,举三烽;大 ![]() ![]() 都蓝可汗得知后,就与达头可汗结成同盟,合兵袭击突利可汗,双方在长城附近展开 ![]() ![]() 上令突利与都蓝使者因头特勒相辩诘,突利辞直,上乃厚待之。都蓝弟郁速六弃其 ![]() 隋文帝令突利可汗和都蓝可汗的使节因头特勒进行辩论,突利可汗理直气壮,文帝于是厚待他。都蓝可汗的弟弟郁速六抛弃了 ![]() ⾼使上柱国赵仲卿将兵三千为前锋,至族蠡山,与突厥遇, ![]() ⾼派遣上柱国赵仲卿率军三千人为前锋,进至族蠡山,与突厥军队遭遇,连续 ![]() ![]() ![]() ![]() [4]六月,丁酉,以豫章王为內史令。 [4]六月,丁酉,任命豫章王杨为內史令。 [5]宜 ![]() [5]宜 ![]() [6]独孤后 ![]() ![]() ![]() [6]独孤皇后生 ![]() ![]() ![]() ![]() 时太子勇失爱于上,潜有废立之志,从容谓曰:“有神告晋王妃,言王必有天下,若之何?”长跪曰:“长幼有序,其可废乎!”独孤后知不可夺, ![]() ![]() 当时皇太子杨勇失去了隋文帝的宠爱,文帝暗地里起了废立的念头,曾经从容地对⾼说:“有神告诉晋王杨广的妃子,说晋王必定享有天下,你说该怎么办?”⾼长跪不起,回答说:“长幼有序,怎么可以废黜太了?”独孤皇后知道⾼在废立问题上肯定不会曲意赞成,于是暗中打算把他赶出朝廷。 会上令选东宮卫士以⼊上台,奏称:“若尽取強者,恐东宮宿卫太劣。”上作⾊曰:“我有时出⼊,宿卫须得勇毅。太子毓德舂宮,左右何须壮士!此极弊法。如我意者,恒于 ![]() ![]() 恰好隋文帝下令挑选东宮卫士到皇宮上台值班宿卫,⾼上奏说:“如果陛下把強壮的卫士都选走,恐怕东宮的宿卫力量太弱。”文帝脸⾊大变说:“我时常出外巡幸,所以宿卫之士必须要壮勇強健。而太子只需要安坐东宮培养仁德,左右那里用得着壮士缩卫!所以在东宮保持強大的警卫力量是极大的弊政。卫士中合我意的,经常在轮换当值 ![]() ![]() 夫人卒,独孤后言于上曰:“⾼仆 ![]() ![]() ⾼夫人去世,独孤皇后对隋文帝说:“⾼仆 ![]() ![]() 伐辽之役,固谏,不从,及师无功,后言于上曰:“初不 ![]() 隋文帝决定讨伐⾼丽时,⾼曾一再进谏,文帝没有听从。及至出师无功,独孤皇后又对文帝说:“⾼一开始就不愿意出征,陛下強派他前往,我就知道他一定不会成功。”另外,文帝由于元帅汉王杨谅年少,把所有军务都委任⾼,而⾼也因为文帝对他寄以厚望,所以常怀有至公守正之心,没有产生过自避嫌疑的念头,对杨谅的话多不听从。于是杨谅十分痛恨⾼,及至回到长安,痛哭流涕对皇后说:“我幸亏没有被⾼杀掉。”文帝知道后,心中愈发愤愤不平。 及击突厥,出⽩道,进图⼊碛,遣使请兵,近臣缘此言 ![]() ![]() ![]() 及至⾼领军攻打突厥,大军追击越过了⽩道,谋划进一步深⼊大漠之中,于是派人向朝廷请求增兵,隋文帝左右近臣据此说⾼图谋造反。文帝还没答复,而⾼已打败突厥而班师还朝。及至前凉州总管王世积被朝廷处死,在审问的时候,有一些宮噤中的事情,王世积说是从⾼那里得知的,文帝大吃一惊。有关职掌官吏又上奏说:“⾼和左右卫大将军元、元胄,都与王世积 ![]() ![]() ![]() 未几,上幸秦王俊第,召侍宴。欷悲不自胜,独孤后亦对之泣。上谓曰:“朕不负公,公自负也。”因谓侍臣曰:“我于⾼,胜于儿子,虽或不见,常似目前;自其解落,瞑然忘之,如本无⾼。人臣不可以⾝要君,自云第一也。” 不久,隋文帝驾幸秦王杨俊的府第,召⾼在宴会上作陪。⾼见到文帝后欷不已,悲不自胜,独孤皇后也当着⾼的面泫然落泪。文帝对⾼说:“朕不负你,这是你自作自受。”文帝因此对左右侍臣们说:“我对待⾼胜过自己的亲生儿子,即使不见他的面,他也好象常在我的眼前。自从他解官离职以后,我就把他完全遗忘了,好像从来也没有过⾼这个人。所以,做人臣的不能要挟君主,自认为是天下第一。” 顷之,国令上 ![]() 没多久,齐公⾼的国令上言告发⾼秘事,称⾼的儿子⾼表仁对⾼说“曹魏时太傅司马仲达起初借口有病不⼊宮朝见,后来遂夺取了天下。您如今也有此遭遇,又怎知道这不是将来洪福齐天的征兆?”隋文帝异常愤怒,下令把⾼囚噤在內史省,进行审问。执法部门又上奏说佛门真觉禅师曾经对⾼说:“明年家国有大丧。”尼姑令晖也对⾼说:“开皇十七、十八年,皇帝有大难,十九年则过不去。”文帝知道后愈加怒不可遏,对百官群臣说:“崐帝王难道是可力求而得的吗?孔子以大圣之才,还不能得天下。⾼和他儿子的谈话,自比西晋宣帝司马懿,这是居心何在?”有关职掌官吏请求将⾼斩首,文帝说:“我去年杀了虞庆则,今年又斩了王世积,如果再诛戮⾼,天下人会怎么看我呢?”于是下令将⾼除名为民。 初为仆 ![]() ![]() ⾼刚担任尚书左仆 ![]() ![]() [7]九月,以太常卿牛弘为吏部尚书。弘选举先德行而后文才,务在审慎,虽致停缓,其所进用,并多称职。吏部侍郞⾼孝基鉴赏机晤,清慎绝伦,然慡俊有余,迹似轻薄,时宰多以此疑之;唯弘深识其真,推心任委。隋文选举得人,于斯为最,时论弥服弘识度之远。 [7]九月,隋朝任命太常寺卿牛弘为吏部尚书。牛弘主持选拔官吏时先德行而后文才,十分谨慎,虽然导致对官吏的除授缓慢,但是所进用的官吏大都能称职。吏部侍郞⾼孝基有鉴赏之才,机敏明察,清廉谨慎无人可比,可惜太过于豪慡俊逸,反使人觉得他有些轻薄不端,当时的大臣多因此对他有些疑虑;唯有牛弘最了解他,对他诚心任用。整个隋朝的选举,此时做得最好,最能获得人才,当时舆论更加佩服牛弘有远见卓识和涵养度量。 [8]冬,十月,甲午,以突厥突利可汗为意利珍⾖启民可汗,华言“意智健”也。突厥归启民者男女万余口,上命长孙晟将五万人于朔州,筑大利城以处之。时安义公主已卒,复使晟持节送宗女义成公主以 ![]() [8]冬季,十月甲午(初二),隋朝册封突厥突利可汗为意利珍⾖启民可汗,汉语的意思是“意志智慧強健”突厥部落归附启民可汗的男女百姓达一万多人,文帝命令长孙晟率军五万人,在朔州修建大利城,以安置突厥降人。当时隋安义公主已经去世,文帝又派遣长孙晟持节护送宗女义成公主嫁给启民可汗。 晟奏:“染⼲部落,归者益众,虽在长城之內,犹被雍虞闾抄掠,不得宁居。请徙五原,以河为固,于夏、胜两州之间,东西至河,南北四百里,掘为横堑,令处其內,使得任情畜牧。”上从之。 长孙晟上奏说:“突利可汗染⼲部落,百姓归附的越来越多,虽然让他们居住在长城以內,但还是遭到都蓝可汗雍虞闾的侵扰抄掠,没法定安地生活。请求将他们迁徙到五原地区,以⻩河作为天然屏障,在夏、胜两州之间,东西都到⻩河,南北相隔四百里,挖掘横向壕沟,让突厥人居住在里面,使他们任意畜牧。”隋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又令上柱国赵仲卿屯兵二万为启民防达头,代州总管韩洪等将步骑一万镇恒安。达头骑十万来寇,韩洪军大败,仲卿自乐宁镇邀击,斩首千余级。 隋文帝又命令上柱国赵仲卿屯兵两万为启民可汗防御突厥达头可汗,代州总管韩洪等人率步骑一万人镇守恒安。达头可汗率领骑兵十万来⼊侵,韩洪军队大败,赵仲卿从乐宁镇率军截击达头军队,斩首一千余级。 [9]帝遣越公杨素出灵州,行军总管韩僧寿出庆州。太平公史万岁出燕州,大将军武威姚辩出河州,以击都蓝。师未出塞,十二月,乙未,都蓝为部下所杀,达头自立为步迦可汗,其国大 ![]() [9]隋文帝派遣越公杨素率军从灵州出塞,行军总管韩率僧寿率军从庆州出塞,大平公史万岁率军从燕州出塞,大将军武威人姚辩率军从河州出塞,攻打突厥都蓝可汗。隋军还没有出塞,十二月乙未(初四),都蓝可汗被部下杀死,达头可汗自立为步迦大可汗,突厥国內大 ![]() ![]() |
上一章 资治通鉴 下一章 ( → ) |
资治通鉴vip未删节下载由网友提供,《资治通鉴》情节富于变化、节奏流畅,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文学作品,眼袋小说网免费提供资治通鉴最新清爽干净的文字章节在线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