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情节富于变化,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小说 |
![]() |
|
眼袋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 书号:10116 时间:2017/3/25 字数:30827 |
上一章 八纪陈 下一章 ( → ) | |
上章困敦,一年。 ⾼宗宣皇帝下之上 ◎ 太建十二年庚子,公元五八零年 舂,正月,癸巳,周天元祠太庙。 戊戌,以左卫将军任忠为南豫州刺史,督缘江军防事。 乙卯,周税⼊市者人一钱。 二月,丁巳,周天元幸露门学,释奠。 戊午,突厥⼊贡于周,且 ![]() 乙丑,周天元改制为天制,敕为天敕。壬午,尊天元皇太后为天元上皇太后,天皇太后为天元圣皇太后。癸未,诏杨后与三后皆称太皇后,司马后直称皇后。 行军总管杞公亮,天元之从祖兄也。其子西 ![]() ![]() ![]() ![]() ![]() 周天元如同州,增候正、前驱、式道候为三百六十重。自应门至于⾚岸泽,数十里间,幡旗相蔽,音乐俱作。又令虎贲持钑马上,称警跸。乙未,改同州宮为成天宮。庚子,还长安。诏天台侍卫之官,皆著五⾊及红、紫、绿⾐,以杂⾊为缘,名曰“品⾊⾐”有大事,与公服间服之。壬寅,诏內外命妇皆执笏,其拜宗庙及天台,皆俯伏如男子。 天元将立五皇后,以问小宗伯狄道辛彦之。对曰:“皇后与天子敌体,不宜有五。”太学博士西城何妥曰:“昔帝喾四妃,虞舜二妃。先代之数,何常之有!”帝大悦,免彦之官。甲辰,诏曰:“坤仪比德,土数惟五,四太皇后外,可增置天中太皇后一人。”于是以陈氏为天中太皇后,尉迟妃为天左太皇后。又造下帐五,使五皇后各居其一,实宗庙祭器于前,自读祝版而祭之。又以五辂载妇人,自帅左右步从。又好倒悬 ![]() 夏,四月,癸亥,尚书左仆 ![]() 己巳,周天元祠太庙;己卯,大雩;壬午,幸仲山祈雨;甲申,还宮,令京城士女于衢巷作乐 ![]() 五月,癸巳,以尚书右仆 ![]() ![]() 周杨后 ![]() ![]() ![]() 后⽗大前疑坚,位望隆重,天元忌之,尝因忿谓后曰:“必族灭尔家!”因召坚,谓左右曰:“⾊动,即杀之。”坚至,神⾊自若,乃止。內史上大夫郑译,与坚少同学,奇坚相表,倾心相结。坚既为帝所忌,情不自安,尝在永巷,私于译曰:“久愿出籓,公所悉也,愿少留意!”译曰:“以公德望,天下归心。 ![]() 天元将遣译⼊寇,译请元帅。天元曰:“卿意如何?”对曰:“若定江东,自非懿戚重臣,无以镇抚。可令随公行,且为寿 ![]() ![]() 甲夜午,天元备法驾,幸天兴宮。乙未,不豫而还。小御正博陵刘昉,素以狡谄得幸于天元,与御正中大夫颜之仪并见亲信。天元召昉、之仪⼊卧內, ![]() ![]() ![]() 坚恐诸王在外生变,以千金公主将适突厥为辞,征赵、陈、越、代、滕五王⼊朝。坚索符玺,颜之仪正⾊曰:“此天子之物,自有主者,宰相何故索之!”坚大怒,命引出,将杀之;以其民望,出为西边郡守。 丁未,发丧。静帝⼊居天台。罢正 ![]() ![]() 坚初受顾命,使邗国公杨惠谓御正下大夫李德林曰:“朝廷赐令总文武事,经国任重。今 ![]() ![]() ![]() 时众情未壹,坚引司武上士卢贲置左右。将之东宮,百官皆不知所从。坚潜令贲部伍仗卫,因召公卿,谓曰:“ ![]() ![]() ![]() 內史下大夫 ![]() ![]() 时汉王赞居噤中,每与静帝同帐而坐。刘昉饰美 ![]() ![]() 坚⾰宣帝苛酷之政,更为宽大,删略旧律,作《刑书要制》,奏而行之;躬履节俭,中外悦之。 坚夜召太史中大夫庾季才,问曰:“吾以庸虚,受兹顾命。天时人事,卿以为何如?”季才曰:“天道精微,难可意察。窃以人事卜之,符兆已定。季才纵言不可,公岂复得为箕、颍之事乎!”坚默然久之,曰:“诚如君言。”独孤夫人亦谓坚曰:“大事已然,骑虎之势,必不得下,勉之!” 坚以相州总管尉迟迥位望素重,恐有异图,使迥子魏安公惇奉诏书召之会葬。壬子,以上柱国韦孝宽为相州总管;又以小司徒叱列长义为相州刺史,先令赴鄴;孝宽续进。 陈王纯时镇齐州,坚使门正上士崔彭征之。彭以两骑往止传舍,遣人召纯。纯至,彭请屏左右,密有所道,遂执而锁之,因大言曰:“陈王有罪,诏征⼊朝,左右不得辄动!”其从者愕然而去。彭,楷之孙也。 六月,五王皆至长安。 庚申,周复行佛、道二教。旧沙门、道士精志者,简令⼊道。 周尉迟迥知丞相坚将不利于帝室,谋举兵讨之。韦孝宽至朝歌,迥遣其大都督贺兰贵,赍书候韦孝宽。孝宽留贵与语以审之,疑其有变,遂称疾徐行;又使人至相州求医药,密以伺之。孝宽兄子艺,为魏郡守,迥遣艺 ![]() ![]() 坚又令候正破六韩裒诣迥谕旨,密与总管府长史晋昶等书,令为之备。迥闻之,杀昶及裒;集文武士民,登城北楼,令之曰:“杨坚藉后⽗之势,挟幼主以作威福,不臣之迹,暴于行路。吾与国舅甥,任兼将相;先帝处吾于此,本 ![]() ![]() 甲子,坚发关中兵,以韦孝宽为行军元帅,郕公梁士彦、乐安公元谐、化政公宇文忻、濮 ![]() 初,宣帝使计部中大夫杨尚希慰抚山东,至相州,闻宣帝殂,与尉迟迥发丧。尚希出,谓左右曰:“蜀公哭不哀而视不安,将有他计。吾不去,惧及于难。”遂夜从捷径而遁。迟明,迥觉,追之不及,遂归长安。坚遣尚希督宗兵三千人镇潼关。雍州牧毕刺王贤,与五王谋杀坚,事怈,坚杀贤,并其三子,掩五王之谋不问。以秦王贽为大冢宰,杞公椿为大司徒。庚子,以柱国梁睿为益州总管。睿,御之子也。 周遣汝南公神庆、司卫上士长孙晟送千金公主于突厥。晟,幼之曾孙也。 又遣建威侯贺若谊赂佗钵可汗,且说之以求⾼绍义。佗钵伪与绍义猎于南境,使谊执之。谊,敦之弟子也。秋,七月,甲申,绍义至长安,徙之蜀;久之,病死于蜀。 周青州总管尉迟勤,迥之弟也。初得迥书,表送之,寻亦从迥。迥所统相、卫、黎、洺、贝、赵、冀、瀛、沧、勤所统青、齐、胶、光、莒等州皆从之,众数十万。荥州刺史邵公胄,申州刺史李惠,东楚州刺史费也利进,潼州刺史曹孝远,各据本州,徐州总管司录席毘罗据兗州,前东平郡守毕义绪据兰陵,皆应迥;怀县永桥镇将纥⾖陵惠以城降迥。迥使其所署大将军石逊攻建州,建州刺史宇文弁以州降之。又遣西道行台韩长业攻拔潞州,执刺史赵威,署城人郭子胜为刺史。纥⾖陵惠袭陷钜鹿,遂围恒州。上大将军宇文威攻汴州,莒州刺史乌丸尼等帅青、齐之众围沂州,大将军檀让攻拔曹、亳二州,屯兵梁郡。席毘罗众号八万,军于蕃城,攻陷昌虑、下邑。李惠自申州攻永州,拔之。 迥遣使招大左辅、并州刺史李穆,穆锁其使,封上其书。穆子士荣,以穆所居天下精兵处, ![]() ![]() 迥招徐州总管源雄、东郡守于仲文,皆不从。雄,贺之曾孙;仲文,谨之孙也。迥遣宇文胄自石济,宇文威自⽩马济河,二道攻仲文,仲文弃郡走还长安,迥杀其 ![]() ![]() 丁未,周以丞相坚都督中外诸军事。 郧州总管司马消难亦举兵应迥,己酉,周以柱国王谊为行军元帅,以讨消难。 广州刺史于顗,仲文之兄也,与总管赵文表不协;诈得心疾, ![]() 赵僭王招谋杀坚,邀坚过其第,坚赍酒淆就之。招引⼊寝室,招子员、贯及妃弟鲁封等皆在左右,佩刀而立,又蔵刃于帷席之间,伏壮士于室后。坚左右皆不得从,唯从祖弟开府仪同大将军弘、大将军元胄坐于户侧。胄,顺之孙也。弘、胄皆有勇力,为坚腹心。酒酣,招以佩刀刺瓜连啖坚, ![]() ![]() ![]() 周室诸王数 ![]() 癸丑,周主封其弟衍为叶王,术为郢王。 周豫、荆、襄三州蛮反,攻破郡县。 周韦孝宽军至永桥城,诸将请先攻之。孝宽曰:“城小而固,若攻而不拔,损我兵威。今破其大军,此何能为!”于是引军壁于武陟。尉迟迥遣其子魏安公惇帅众十万⼊武德,军于沁东。会沁⽔涨,孝宽与迥隔⽔相持不进。 孝宽长史李询密启丞相坚云:“梁士彦、宇文忻、崔弘度并受尉迟迥饷金,军中慅慅,人情大异。”坚深以为忧,与內史上大夫郑译谋代此三人者,李德林曰:“公与诸将,皆家国贵臣,未相服从,今正以挟令之威控御之耳。前所遣者,疑其乖异,后所遣者,又安知其能尽腹心琊!又,取金之事,虚实难用,今一旦代之,或惧罪逃逸;若加縻絷,则自郧公以下,莫不惊疑。且临敌易将,此燕、赵之所以败也。如愚所见,但遣公一腹心,明于智略,素为诸将所信服者,速至军所,使观其情伪。纵有异意,必不敢动,动亦能制之矣。”坚大悟,曰:“公不发此言,几败大事。”乃命少內史崔仲方往监诸军,为之节度。仲方,猷之子也,辞以⽗在山东。又命刘昉、郑译昉,辞以未尝为将,译辞以⺟老。坚不悦。府司录⾼颎请行,坚喜,遣之。颎受命亟发,遣人辞⺟而已。自是坚措置军事,皆与李德林谋之,时军书⽇以百数,德林口授数人,文意百端,不加治点。 司马消难以郧、随、温、应、土、顺、沔、儇、岳九州及鲁山等八镇来降,遗其子为质以求援。八月,己未,诏以消难为大都督、总督九州八镇诸军事、司空,赐爵随公。庚申,诏镇西将军樊毅进督沔、汉诸军事,南豫州刺史任忠帅众趣历 ![]() 周益州总管王谦亦不附丞相坚,起巴、蜀之兵以攻始州。梁睿至汉川,不得进,坚即以睿为行军元帅以讨谦。 戊辰,诏以司马消难为大都督⽔陆诸军事。庚午,通直散骑常侍淳于陵克临江郡。 梁世宗使中书舍人柳庄奉书⼊周。丞相坚执庄手曰:“孤昔以开府,从役江陵,深蒙梁主殊眷。今主幼时艰,猥蒙顾托。梁主奕叶委诚朝廷,当相与共保岁寒。”时诸将竞劝梁主举兵,与尉迟迥连谋,以为进可以尽节周氏,退可以席卷山南。梁主疑未决。会庄至,具道坚语,且曰:“昔袁绍、刘表、王凌、诸葛诞,皆一时雄杰,据要地,拥強兵,然功业莫就,祸不旋踵者,良由魏、晋挟天子,保京都,仗大顺以为名故也。今尉迟迥虽曰旧将,昏耄已甚;司马消难、王谦,常人之下者,非有匡合之才。周朝将相,多为⾝计,竞效节于杨氏。以臣料之,迥等终当覆灭,随公必移周祚。未若保境息民,以观其变。”梁主深然之,众议遂止。 ⾼颎至军,为桥于沁⽔。尉迟惇于上流纵火筏,颎豫为土狗以御之。惇布陈二十余里,麾兵少却, ![]() 庚午,迥与惇及惇弟西都公祐,悉将其卒十三万陈于城南,迥别统万人,皆绿巾、锦袄,号“⻩龙兵”迥弟勤帅众五万,自青州赴迥,以三千骑先至。迥素习军旅,老犹被甲临陈。其麾下兵皆关中人,为之力战,孝宽等军不利而却。鄴中士民观战者数万人,行军总管宇文忻曰:“事急矣!吾当以诡道破之。”乃先 ![]() 崔弘度妹,先适迥子为 ![]() ![]() ![]() 迥末年衰耄,及起兵,以小御正崔达拏为长史。达拏,暹之子也,文士,无筹略,举措多失,凡六十八⽇而败。于仲文军至蓼隄,去梁郡七里。檀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而伪北,让不设备;仲文还击,大破之,生获五千余人,斩首七百级。进攻梁郡,迥守将刘子宽弃城走。仲文进击曹州,获迥所署刺史李仲康。檀让以余众屯成武,仲文袭击,破之,遂拔成武。迥将席毘罗,众十万屯沛县,将攻徐州。其 ![]() ![]() ![]() 韦孝宽分兵讨关东叛者,悉平之。坚徙相州于安 ![]() 梁主闻迥败,谓柳庄曰:“若从众人之言。社稷已不守矣!” 丞相坚之初得政也,待⻩公刘昉、沛公郑译甚厚,赏赐不可胜计,委以心膂,朝野倾属,称为“⻩、沛”二人皆恃功骄恣,溺于财利,不亲职务。及辞监军,坚始疏之,恩礼渐薄。⾼颎自军所还,宠遇⽇隆。时王谦、司马消难未平,坚忧之,忘寝与食。而昉逸游纵酒,相府事多遗落。坚乃以⾼颎代昉为司马;不忍废译, ![]() 癸酉,智武将军鲁广达克周之郭默城。丙子,淳于陵克祐州城。 周以汉王赞为太师,申公李穆为太傅,宋王实为大前疑,秦王贽为大右弼,燕公于寔为大左辅。寔,仲文之⽗也。 乙卯,周大赦。 周王谊帅四总管至郧州,司马消难拥其众以鲁山、甑山二镇来降。 初,消难遣上开府仪同大将军段珣将兵围顺州,顺州刺史周法尚不能拒,弃城走,消难虏其⺟弟而南。樊毅救消难,不及。周亳州总管元景山击之,毅掠居民而去。景山与南徐州刺史宇文弼追之,与毅战于漳口。一⽇三战三捷。毅退保甑山镇,城邑为消难所据者,景山皆复取之。 郧州巴蛮多叛,共推渠帅兰雒州为主,以附消难。王谊遣诸将分讨之,旬月皆平。陈纪、萧摩诃等攻广陵,周吴州总管于顗击破之。沙州氐帅杨永安聚众应王谦,大将军乐宁公达奚儒讨之。杨素破宇文胄于石济,斩之。 周以神武公窦毅为大司马,齐公于智为大司空;九月,以小宗伯竟陵公杨惠为大宗伯。 丁亥,周将王延贵帅众援历 ![]() 壬辰,周废皇后司马氏为庶人。庚戌,以随世子勇为洛州总管、东京小冢宰,总统旧齐之地。壬子,以左丞相坚为大丞相,罢左、右丞相之官。 冬,十月,甲寅,⽇有食之。 周丞相坚杀陈惑王纯及其子。 周梁睿将步骑二十万讨王谦,谦分命诸将据险拒守。睿奋击,屡破之,蜀人大骇。谦遣其将达奚惎、⾼阿那肱、乙弗虔等帅众十万攻利州,堰江⽔以灌之。城中战士不过二千,总管昌黎⾖卢勣,昼夜拒守,凡四旬,时出奇兵击惎等,破之;会梁睿至,惎等遁去,睿自剑阁⼊,进 ![]() 十一月,甲辰,周达奚儒破杨永安,沙州平。 丁未,周郧襄公韦孝宽卒。孝宽久在边境,屡抗強敌;所经略布置,人初莫之解,见其成事,方乃惊服。虽在军中,笃意文史;敦睦宗族,所得俸禄,不及私室。人以此称之。 十二月,庚辰,河东康简王叔献卒。 癸亥,周诏诸改姓者,宜悉复旧。 甲子,周以大丞相坚为相国,总百揆,去都督中外、大冢宰之号,进爵为王,以安陆等二十郡为随国,赞拜不名,备九锡之礼;坚受王爵、十郡而已。 辛未,杀代奰王达、滕闻王逌及其子。 壬申,以小冢宰元孝规为大司徒。 是岁,周境內有州二百一十一,郡五百八。 段译 ⾼宗宣皇帝下之上太建十二年(庚子、580) 陈纪八 陈宣帝太建十二年(庚子,公元580年) [1]舂,正月,癸巳,周天元祠太庙。 [1]舂季,正月,癸巳(初七),北周天元皇帝到太庙癸祀祖先。 [2]戊戌,以左卫将军任忠为南豫州刺史,督缘江军防事。 [2]戊戌(十二⽇),陈朝任命左卫将军任忠为南豫州刺史,负责沿江一带的军事防务。 [3]乙卯,周税⼊市者人一钱。 [3]乙卯(二十九⽇),北周朝廷向出⼊集市的人每人征税一文钱。 [4]二月,丁巳,周天元幸露门学,释奠。 [4]二月,丁巳(初一),北周天元皇帝驾幸露门学,陈设酒食祭祀孔子。 [5]戊午,突厥⼊贡于周,且 ![]() [5]戊午(初二),突厥国派人向北周朝廷进贡,并来 ![]() [6]乙丑,周天元改制为天制,敕为天敕。壬午,尊天元皇太后为天元上皇太后,天皇太后为天元圣皇太后。癸未,诏杨后与三后皆称太皇后,司马后直称皇后。 [6]乙丑(初九),北周天元皇帝将自己所下的制书改称天制,敕书改称天敕。壬午(二十六⽇),北周尊称天元皇太后为天元上皇太后,天元太后为天元圣皇太后。癸未(二十七⽇),又下诏书令对皇后杨氏与朱氏、元氏、陈氏三位皇后一样都称为太皇后,司马皇后直称皇后。 行军总管杞公亮,天元之从祖兄也。其子西 ![]() ![]() ![]() ![]() ![]() 北周行军总管杞公宇文亮是天元皇帝的从祖堂兄。宇文亮的儿子西 ![]() ![]() ![]() ![]() [7]周天元如同州,增候正、前驱、式道候为三百六十重,自应门至于⾚岸泽,数十里间,幡旗相蔽,音乐俱作,又令虎贲持马上,称警跸。乙未,改同州宮为成天宮。庚子,还长安。诏天台侍卫之官,皆著五⾊及红、紫、绿⾐,以杂⾊为缘,名曰“品⾊⾐”有大事,与公服间服之。壬寅,诏內外命妇皆执笏,其拜宗庙及天台,皆俯伏如男子。 [7]北周天元皇帝巡幸同州,增派负责候望车贺的候正、负责先行安排的前驱以及负责在车驾前面开路的式道候等多达三百六十重,从皇宮应门一直到长安北面的⾚岸泽,数十里间,幡旗相连,遮天蔽⽇;音乐大作,响彻云天。又命令虎贲卫士持戟乘马,沿路戒严,噤止过往行人通行。乙未(初十),天元皇帝下令将他居住的同州宮改称成天宮。庚子(十五⽇),天元皇帝回到长安。又下诏书命令在天台內的侍卫官吏,都须穿五⾊和红⾊、紫⾊、绿⾊⾐服,以杂⾊为边缘装饰,名叫“品⾊⾐”遇到重大事情,可与公服轮换穿戴。壬寅(十七⽇),天元皇帝又下诏书命令宮廷內外有封号的妇人上朝时都要手持笏板,朝拜宗庙或天台时,都要像男人一样俯⾝跪拜。 天元将立五皇后,以问小宗伯狄道辛彦之。对曰:“皇后与天子敌体,不宜有五。”太学博士西城何妥曰:“昔帝喾四妃。虞舜二妃。先代之数,何常之崐有!”帝大悦,免彦之官。甲辰,诏曰:“坤仪比德,土数惟五,四太皇后外,可增置天中太皇后一人。”于是以陈氏为天中太皇后,尉迟妃为天左太皇后。又造下帐五,使五皇后各居其一,实宗庙祭器于前,自读祝版而祭之。又以五辂载妇人,自帅左右步从。又好倒悬 ![]() 天元皇帝准备册立五位皇后,征询小宗伯狄道人辛彦之的意见。辛彦之回答说:“皇后与天子同样尊贵,不应该有五位。”太常博士西城人何妥说:“古时候帝喾有四个妃子,虞舜有两个妃子。可见前代在皇后的数目上,并 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定。”天元皇帝听了何妥的话非常⾼兴,就罢免了辛彦之的官。甲辰(十九⽇),天元皇帝下诏书说:“妇人取法大地,土地有五类,所以在四位太皇后之外,可以再增置一位天中太皇后。”于是册封陈氏为天中太皇后,尉迟妃为天左太皇后。天元皇帝又下令建造了五座帐篷,让五位皇后各居住一座。他又将宗庙里的祭祀用具陈列于前,亲自拿着祝版宣读祝文,以祭告祖先。天元皇帝也经常让妇女乘坐玄辂、夏篆、夏缦、墨车和车等五种车子,自己带领左右随从步行跟从。他还喜 ![]() ![]() [8]夏,四月,癸亥,尚书左仆 ![]() [8]夏季,四月,癸亥(初八),南陈尚书左仆 ![]() [9]己巳,周天元祠太庙;己卯,大雩;壬午,幸仲山祈雨,甲申,还宮,令京城士女于衢巷作乐 ![]() [9]己巳(十四⽇),北周天元皇帝到太庙去祭祀祖先。己卯(二十四⽇),举行求雨的雩祭。壬午(二十七⽇),天元皇帝又到仲山求雨。甲申(二十九⽇),天元皇帝从仲山返回皇宮,下令京城百姓在街巷唱歌跳舞 ![]() [10]五月,癸巳,以尚书右仆 ![]() ![]() [10]五月,癸丑(初九),南陈任命尚书右仆 ![]() ![]() [11]周杨后 ![]() ![]() ![]() [11]北周杨皇后 ![]() ![]() ![]() 后⽗大前疑坚,位望隆重,天元忌之,尝因忿谓后曰:“必族灭尔家!”因召坚,谓左右曰:“⾊动,即杀之。”坚至,神⾊自若,乃止。內史上大夫郑译,与坚少同学,奇坚相表,倾心相结。坚既为帝所忌,情不自安,尝在永巷,私于译曰:“久愿出藩,公所悉也,愿少留意!”译曰:“以公德望,天下归心。 ![]() 杨皇后的⽗亲杨坚任职大前疑,地位尊崇,深孚众望。天元皇帝一直猜忌他,有一次发怒时对杨皇后说:“我一定要将你家灭族。”于是传令召杨坚进宮,对左右侍从说:“他如果变了脸⾊,就立即把他杀死。”杨坚来到以后,神⾊自若,天元皇帝才没有杀他。內史上大夫郑译,少年时与杨坚同学,对杨坚的相貌感到惊奇,于是诚心诚意与他 ![]() 天元将遣译⼊寇,译请元帅。天元曰:“卿意如何?”对曰:“若定江东,自非懿戚重臣,无以镇抚,可令随公行,且为寿 ![]() ![]() 北周天元皇帝将派郑译率军进攻南陈,郑译请求朝廷任命一位元帅。天元皇帝问:“你认为派谁合适?”郑译回答说:“如果要平定江东,不用朝廷懿戚重臣做统帅,难以镇抚,请命令随公杨坚随军前往,担任寿 ![]() ![]() 甲夜午,天元备法驾,幸天兴宮;乙未,不豫而还。小御正博陵刘,素以狡谄得幸于天元,与御正中大夫颜之仪并见亲信。天元召、之仪⼊卧內, ![]() 甲午(初十)夜,天元皇帝乘坐车驾,临幸天兴宮。乙未(十一⽇),因病返回。小御正博陵人刘一向以狡黠谄媚得到天元皇帝的宠爱,与御正大夫颜之仪一起受到天元皇帝的信任。天元皇帝召见刘、颜之仪到卧室,想向他们托付后事,但因病发音困难,不能再说话。刘见静帝年纪幼小,而杨坚是杨皇后的⽗亲,声名显赫,于是和领內史郑译、御饰大夫柳裘、內史大夫杜陵人韦、御正下士朝那人皇甫绩商议,邀请杨坚辅政。杨坚坚辞不接受,刘就对他说:”您如果想⼲,就赶快上任;如果不想⼲,我就自己⼲。”杨坚这才答应,对外则宣称接到天元皇帝诏命,要他住进宮中侍奉疾病。柳裘是柳的孙子。 是⽇,帝殂。秘不发丧。、译矫诏以坚总知中外兵马事。颜之仪知非帝旨,拒而不从。等草诏署讫, ![]() ![]() 当天,天元皇帝去世。宮中对外秘而不宣。刘、郑译又假传诏命,让杨坚总管朝野內外的军队。颜之仪知道这不是天元皇帝的命令,就拒绝服从诏命。刘等人起草好诏书并分别署上自己的名字后,就 ![]() 坚恐诸王在外生变,以千金公主将适突厥为辞,征赵、陈、越、代、滕五王⼊朝。坚索符玺,颜之仪正⾊曰:“此天子之物,自有主者,宰相何故索之!”坚大怒,命引出,将杀之;以其民望,出为西边郡守。 杨坚恐怕宗室诸王在地方发动叛 ![]() ![]() 丁未,发丧。静帝⼊居天台,罢正 ![]() ![]() 丁未(二十三⽇),北周为去世的天元皇帝发丧。北周静帝住进天台,下令废除正 ![]() ![]() 坚初受顾命,使邗国公杨惠谓御正下大夫李德林曰:“朝廷赐令总文武事,经国任重。今 ![]() ![]() ![]() 起初,杨坚受命辅政时,就派邗国公杨惠对御正下大夫李德林说:“朝廷赐令让我总管文武大权,治理家国的责任重大。我想与你一起谋划大事,你一定不要推辞。”李德林回答说:“我愿意追随您,虽死不辞。”杨坚非常⾼兴。最初,刘、郑译商议让杨坚出任大冢宰,郑译自己想担任大司马,刘又要求担任小冢宰。杨坚私下问李德林:“准备把我怎么安排?”李德林说:“您应该担任大丞相、假⻩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如果不这样做,就不能镇服众心。”等到为天元皇帝办完丧事,杨坚就按照李德林所说的去做了,并把正 ![]() 时众情未壹,坚引司武上士卢贲置左右。将之东宮,百官皆不知所从。坚潜令贲部伍仗卫,因召公卿,谓曰:“ ![]() ![]() ![]() 当时北周将帅大臣尚未归心于杨坚,杨坚把掌管宮廷宿卫的司武上士卢贲安排在自己的⾝边。杨坚将要去正 ![]() ![]() ![]() ![]() 內史下大夫 ![]() ![]() 北周內史下大夫 ![]() 时汉王赞居噤中,每与静帝同帐而坐。刘饰美 ![]() ![]() 当时汉王宇文赞就住在宮廷中,每天都与静帝同帐而坐,刘就把一些经过打扮的美貌歌女进献给宇文赞,宇文赞非常⾼兴。刘乘机对宇文赞说:“大王您是先帝的弟弟,为众望所归。小皇帝年龄还小,怎能担负起治理天下的重任!只是现在先帝刚刚去世,人心还不稳定,请您暂时先回自己的府第,等待事情定安后,就 ![]() 坚⾰宣帝苛酷之政,更为宽大,删略旧律,作《刑书要制》,奏而行之;躬履节俭,中外悦之。 杨坚执政以后,⾰除了北周宣帝苛刻残暴的政令,为政务从宽大。他册改旧律,制定《刑书要制》,上奏静帝颁行天下。他又提倡节俭,并且⾝体力行,于是得到了朝野內外的称赞。 坚夜召太史中大夫庚季才,问曰:“吾以庸虚,受兹顾命。天时人事,卿以为何如?”季才曰:“天道精微,难可意察。窃以人事卜之,符兆已定。季才纵言不可,公岂复得为箕、颍之事乎!”坚默然久之,曰:“诚如君言。”独孤夫人亦谓坚曰:“大事已然,骑虎之势,必不得下,勉之!” 杨坚在夜里召见太史中大夫庚季才,问道:“我平庸没有才能,却得到了辅佐幼主的重任。从天时和人事两方面来看,你以为会怎么样呢?”庚季才回崐答说:”天道精微奥妙,一时难以观察出来。我只从人事方面来预料,觉得符命征兆已定。我即使说天时和人事都对您不利,您难道还能够效法尧帝时代的许由,逃往箕山,洗耳于颍⽔,而让天下吗!”杨坚沉默了一会,然后说:“事情确实像你所说的那样。”杨坚的夫人独孤氏也对他说:“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骑虎难下,你就努力去做吧!” 坚以相州总管尉迟迥位望素重,恐有异图,使迥子魏安公奉诏书召之会葬。壬子,以上柱国韦孝宽为相州总管;又以小司徒叱列长叉为相州刺史,先令赴邺;孝宽续进。 杨坚认为相州总管尉迟迥素来地位⾼,名望大,恐怕他有异图,于是就派他的儿子魏安公尉迟持诏书召尉迟迥还京师参加天元皇帝的葬礼。壬子(二十八⽇),任命上柱国韦孝宽为相州总管,又任命小司徒叱列长义为相州刺史;先令叱列长义赶赴邺城,韦孝宽随后进发。 陈王纯时镇齐州,坚使门正上士崔彭征之。彭以两骑往止传舍,遣人召纯。纯至,彭请屏左右,密有所道,遂执而锁之,因大言曰:“陈王有罪,诏征⼊朝,左右不得辄动!”其从者愕然而去。彭,楷之孙也。 北周陈王宇文纯当时镇守齐州,杨坚派门正上士崔彭前去征召。崔彭带着两名随从骑兵到了齐州,就住在供使者休息的传舍,派人去叫宇文纯。宇文纯来到后,崔彭请他让左右的侍卫随从退下,说有重要的话私下谈。然后乘机命令用枷锁了宇文纯,并对外大声宣布:“陈王有罪,皇帝下诏征他⼊朝,随从侍卫都不许 ![]() 六月,五王皆至长安。 六月,北周赵、陈、越、代、滕五王都到达长安。 [12]庚申,周复行佛、道二教,旧沙门、道士精志者,简令⼊道。 [12]庚申(初六),北周恢复佛、道二教,原来的和尚、道士诚心修行的,下令分别恢复其宗教徒⾝份。 [13]周尉迟迥知丞相坚将不利于帝室,谋举兵讨之。韦孝宽至朝歌,迥遣其大都督贺兰贵,赍书候韦孝宽。孝宽留贵与语以审之,疑其有变,遂称疾徐行;又使人至相州求医药,密以伺之。孝宽兄子艺,为魏郡守,迥遣艺 ![]() ![]() [13]北周尉迟迥深知丞相杨坚将会篡夺权政,就密谋起兵讨伐。韦孝宽进至朝歌,尉迟迥派遣部下大都督贺兰贵持他的亲笔信来 ![]() ![]() ![]() ![]() 坚又令候正破六韩裒诣迥谕旨,密与总管府长史晋昶等书,令为之备。迥闻之,杀昶及裒,集文武士民,登城北楼,令之曰:“杨坚藉后⽗之势,挟幼主以作威福,不臣之迹,暴于行路。吾与国舅甥,任兼将相;先帝和吾于此,本 ![]() ![]() 杨坚又命令候正破六韩裒到邺城去,向尉迟迥申述自己并没有异图,同时暗中带着自己的亲笔信给相州总管府长史晋昶等人,要他们防备尉迟迥起兵叛 ![]() 甲子,坚发关中兵,以韦孝宽为行军元帅,公梁士彦、乐安公元谐、化政公宇文忻、濮 ![]() 甲子(初十),杨坚调发北周在关中的军队,任命韦孝宽为行军元帅,公梁士彦、乐安公元谐、化政公宇文忻、濮 ![]() 初,宣帝使计部中大夫杨尚希慰抚山东,至相州,闻宣帝殂,与尉迟迥发丧。尚希出,谓左右曰:“蜀公哭不哀而视不安,将有他计。吾不去,惧及于难。”遂夜从捷径而遁。迟明,迥觉,追之不及,遂归长安。坚遣尚希督宗兵三千人镇潼关。 当初,北周宣帝派遣计部中大夫杨尚希安慰抚问潼关以东各州郡。杨尚希到了相州,听到宣帝去世的消息,便和尉迟迥在相州为宣帝举行葬礼。杨尚希从葬礼上出来,对左右随从说:“蜀公尉迟迥哭得不悲痛,而且眼神显得不安,他一定怀有别的打算。我如果不赶快离开此地,恐怕就会陷⼊祸 ![]() 雍州牧毕刺王贤,与五王谋杀坚,事怈,坚杀贤,并其三子,掩五王之谋不问。以秦王贽为大冢宰,杞公椿为大司徒。庚子,以柱国梁睿为益州总管。睿,御之子也。 北周雍州牧毕刺王宇文贤,与赵、陈、越、代、滕五王密谋除掉杨坚。事情败露,杨坚杀了宇文贤和他的三个儿子,而将五王参预密谋的事掩盖了下来,没有追究问罪。任命秦王宇文贽为大冢宰,杞公宇文椿为大司徒。庚子(疑误),北周朝廷任命柱国梁睿为益州总管。梁睿是梁御的儿子。 [14]周遣汝南公神庆、司卫上士长孙晟送千金公主于突厥。晟,幼之曾孙也。 [14]北周派遣汝南公宇文神庆、司卫上士长孙晟护送千金公主到突厥去完婚。长孙晟是长孙幼的曾孙。 又遣建威侯贺若谊赂佗钵可汗,且说之以求⾼绍义。佗钵伪与绍义猎于南境,使谊执之。谊,敦之弟也。秋,七月,甲申,绍义至长安,徙之蜀;久之,病死于蜀。 北周又派遣建威侯贺若谊前去贿赂突厥佗钵可汗,并且向他陈说利害,要求将投奔突厥的原北齐宗室范 ![]() ![]() [15]周青州总管尉迟勤,迥之弟子也。初得迥书,表送之,寻亦从迥。迥所统相、卫、黎、、贝、赵、冀、瀛、沧,勤所统青、齐、胶、光、莒等州皆从之,众数十万。荥州刺史邵公胄,申州刺史李惠,东楚州刺史费也利进,潼州刺史曹孝远,各据本州,徐州总管司录席毗罗据兖州,前东平郡守毕义绪据兰陵,皆应迥;怀县永桥镇将纥⾖陵惠以城降迥。迥使其所署大将军石逊攻建州,建州刺史宇文弁以州降之。又遣西道行台韩长业攻拔潞州,执刺史赵威,署城人郭子胜为刺史。纥⾖陵惠袭陷钜鹿,遂围恒州。上大将军宇文威攻汴州,莒州刺史乌丸尼等帅青、齐之众围沂州,大将军檀让攻拔曹、亳二州,屯兵梁郡。席毗罗众号八万,军于蕃城,攻陷昌虑、下邑。李惠自申州攻永州,拔之。 [15]北周青州总管尉迟勤是尉迟迥弟弟的儿子。起初,他收到尉迟迥的信后,派人把信送到长安,但是不久,又追随了尉迟迥。尉迟迥所统辖的相、卫、黎、、贝、赵、冀、瀛、沧等州,尉迟勤所统辖的青、齐、胶、光、莒等崐州,都追随他们,军队多达数十万人。另外,荥州刺史邵公宇文胄、申州刺史李惠、东楚州刺史费也利进、潼州刺史曹孝远等都各据本州,徐州总管司录席毗罗占据兖州,前东平郡守毕义绪占据兰陵,都起兵响应尉迟迥。怀县永桥镇将纥⾖陵惠以城投降了尉迟迥。尉迟迥派遣他所任命的大将军石逊攻打建州,建州刺史宇文弁也以州城投降。尉迟迥又派遣西道行台韩长业攻克潞州,生擒潞州刺史赵威,任命潞州城人郭子胜为刺史。同时,纥⾖陵惠攻陷巨鹿,接着又进围恒州。上大将军宇文威攻打汴州。莒州刺史乌丸尼等率领青、齐两州军队围攻沂州。大将军檀让攻克曹、亳二州后,驻军梁郡。席毗罗的军队有八万之众,驻兵蕃城,攻克了昌虑、下邑两县城。李惠自申州进攻永州,攻克了永州城。 迥遣使招大左辅、并州刺史李穆,穆锁其使,封上其书。穆子士荣,以穆所居天下精兵处, ![]() ![]() 尉迟迥派遣使者招附大左辅、并州刺史李穆,李穆将他所派的使者抓起来,连同书信一起送上朝廷。李穆的儿子李士荣认为李穆所统辖的并州是天下精兵所聚之地,暗中劝说李穆响应尉迟迥,李穆坚决拒绝。杨坚派遣內史大夫柳裘到李穆处,向他陈说利害关系,随后又派遣李穆的儿子左侍上士李浑到并州,向李穆转达他以诚相待之意。于是李穆派遣李浑送熨斗给杨坚,对他说:”希望你执掌威柄以定安天下。”又送给杨坚十三环金带。十三环金带是只有天子才能佩带的。杨坚非常⾼兴,于是又派遣李浑到行军元帅韦孝宽那里,告诉他李穆的态度。李穆哥哥的儿子李崇,当时任怀州刺史,起初想响应尉迟迥;后来得知李穆支持杨坚,慨然叹息说:“我全家得到富贵者多达数十人,现在遇到了家国有难,竟不能匡扶危难,延续皇室,还有什么面目立于天地之间呢!”不得已,也被迫依附了杨坚。尉迟迥的儿子尉迟谊,当时任朔州刺史,李穆将他抓获,押送长安。李穆又派军队讨伐郭子胜,抓获了他。 迥招徐州总管源雄,东郡守于仲文,皆不从。雄,贺之曾孙;仲文,谨之孙也。迥遣宇文胄自石济,宇文威自⽩马济河,二道攻仲文,仲文弃郡走还长安,迥杀其 ![]() ![]() 尉迟迥又招附徐州总管源雄和东郡太守于仲文,二人都不顺从。源雄是源贺的曾孙,于仲文是于谨的孙子。于是尉迟迥派遣宇文胄由石济渡河,宇文威由⽩马渡河,分两路去攻打于仲文,于仲文被迫放弃东郡城,逃回长安,尉迟迥杀死了他的 ![]() ![]() 丁未,周以丞相坚都督中外诸军事。 丁未(二十四⽇),北周朝廷任命丞相杨坚都督中外诸军事。 郧州总管司马消难亦举兵应迥,己酉,周以柱国王谊为行军元帅,以讨消难。 北周郧州总管司马消难也举兵响应尉迟迥,己酉(二十六⽇),北周朝廷任命柱国王谊为行军元帅,统率军队讨伐司马消难。 广州刺史于,仲文之兄也,与总管赵文表不协;诈得心疾, ![]() 北周广州刺史于是于仲文的哥哥。他因与吴州总管赵文表不和,就假称得了心病,引 ![]() 赵僭王招谋杀坚,邀坚过其第,坚赍酒淆就之。招引⼊寝室,招子员、贯及妃弟鲁封等皆在左右,佩刀而立,又蔵刃于帷席之间,伏壮士于室后。坚左右皆不得从,唯从祖弟开府大将军弘、大将军元胄坐于户侧。胄,顺之孙也。弘、胄皆有勇力,为坚腹心。酒酣,招以佩刀刺瓜连坚, ![]() ![]() ![]() 北周赵僭王宇文招密谋除掉杨坚,就邀请杨坚到他的府第,杨坚带着酒菜前往。宇文招把杨坚引到自己的寝室,他的儿子宇文员、宇文贯和 ![]() ![]() ![]() 周室诸王数 ![]() 北周宗室诸王多次想乘机除掉杨坚,杨坚的都督临泾人李圆通经常保护他,因此得免于难。 [16]癸丑,周主封其弟衍为叶王,术为郢王。 [16]癸丑(三十⽇),北周静帝封其弟宇文衍为叶王,宇文术为郢王。 [17]周豫、荆、襄三州蛮反,攻破郡县。 [17]北周豫、荆、襄三州蛮人反叛,攻克了一些郡县。 [18]周韦孝宽军至永桥城,诸将请先攻之,孝宽曰:“城小而固,若攻而不拔,损我兵威。今破其大军,此何能为!”于是引军壁于武陟。尉迟迥遣其子魏安公帅众十万⼊武德,军于沁东。会沁⽔涨,孝宽与迥隔⽔相持不进。 [18]北周行军元帅韦孝宽率军至永桥城,众将领都请求先攻打此城,韦孝宽说:“永桥镇城虽小却很坚固,如果攻而不克,就会挫伤我方军威。如果我们打败了尉迟迥的大军,这个小城还能有什么作为!”于是率军在武陟安营扎寨。尉迟迥派遣他的儿子魏安公尉迟率军十万进至武德,在沁⽔东面安营扎寨。时逢沁⽔暴涨,韦孝宽就与尉迟迥的军队隔⽔相持,都不进攻。 孝宽长史李询密启丞相坚云:“梁士彦、宇文忻、崔弘度并受尉迟迥饷金,军中人情大异。”坚深以为忧,与內史上大夫郑译谋代此三人者,李德林曰:“公与诸将,皆家国贵臣,未相服从,今正以挟令之威控御之耳。前所遣者,疑其乖异,后所遣者,又安知其能尽腹心琊!又,取金之事,虚实难明,今一旦代之,或惧罪逃逸;若加縻絷,则自郧公以下,莫不惊疑。且临敌易将,此燕、赵之所以败也。如愚所见,但遣公一腹心,明于智略,素为诸将所信服者,速至军所,使观其情伪。纵有异意,必不敢动,动亦能制之矣。”坚大悟,曰:“公不发此言,几败大事。”乃命少內史崔仲方往监诸军,为之节度。仲方,猷之子也,辞以⽗在山东。又命刘、郑译,辞以未尝为将,译辞以⺟老。坚不悦。府司录⾼请行,坚喜,遣之。受命亟发,遣人辞⺟而已。自是坚措置军事,皆与李德林谋之,时军书⽇以百数,德林口授数人,文崐意百端,不加治点。 韦孝宽府中长史李询秘密向杨坚报告说:“梁士彦,宇文忻和崔弘度三位行军总管接受了尉迟迥馈赠的金钱,因此军中不安,人心异常。”杨坚深为担忧,就与內史上大夫郑译商议派谁取代他们三人,李德林说:“您与 这些将领本来都是家国重臣,地位平等,他们没有服从您的义务,现在您只是凭借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威来控制和驾御他们罢了。以前所派遣的,您疑心他们怀有异意;那么往后再派遣的,您又怎么能知道他们会向您推心置腹呢!再说,他们三人收取尉迟迥馈赠金钱的事,真假不明,现在如果马上派人替代他们领兵,他们可能会因害怕获罪而逃走;如果把他们都抓起来,那么前线的将帅自郧公韦孝宽以下,就会人人自危,莫不惊慌。况且临战易将,正是战国时期燕国、赵国被齐国、秦国打败的 ![]() [19]司马消难以郧、随、温、应、土、顺、沔、儇、岳九州及鲁山等八镇来降,为质以求援。八月,己未,诏以消难为大都督、总督九州八镇诸军事、司空,赐爵随公。庚申,诏镇西将军樊毅进督沔、汉诸军事,南豫州刺史任忠帅众趣历 ![]() [19]北周郧州总管司马消难举郧、随、温、应、土、顺、沔、儇、岳九州和鲁山等八镇投降陈朝,并派他的儿子⼊朝作为人质,请求援助。八月,己未(初六),南陈宣帝下诏书任命司马消难为大都督、总督九州八镇诸军事、司空,并赐爵随公。庚申(初七),又下诏书让镇西将军樊毅督察沔、汉地区的军事;命令南豫州刺史任忠率军向历 ![]() [20]周益州总管王谦亦不附丞相坚,起巴、蜀之兵以攻始州。梁睿至汉川,不得进,坚即以睿为行军元帅以讨谦。 [20]北周益州总管王谦也不愿意依附杨坚,于是出动巴、蜀地区的军队攻打始州。新任益州总管梁睿到汉川以后,无法再继续前进,杨坚即任命梁睿为行军元帅讨伐王谦。 [21]戊辰,诏以司马消难为大都督⽔陆诸军事。庚午,通直散骑常侍淳于陵克临江郡。 [21]戊辰(十五⽇),陈朝下诏书任命司马消难为大都督⽔陆诸军事。庚午(十七⽇),通直散骑常侍淳于陵率军攻克临江郡。 [22]梁世宗使中书舍人柳庄奉书⼊周。丞相坚执庄手曰:“孤昔开府,从役江陵,深蒙梁主殊眷。今主幼时艰,猥蒙顾托。梁主奕叶委诚朝廷,当相与共保岁寒。”时诸将竞劝梁主举兵,与尉迟迥连谋,以为进可以尽节周氏,退可以席卷山南。梁主疑未决。会庄至,具道坚语,且曰:“昔袁绍、刘表、王凌、诸葛诞,皆一时雄杰,据要地,拥強兵,然功业莫就,祸不旋踵者,良由魏、晋挟天子,保京都,仗大顺以为名故也。今尉迟迥虽曰旧将,昏耄已甚。司马消难、王谦,常人之下者,非有匡合之才。周朝将相,多为⾝计,竞效节于杨氏。以臣料之,迥等终当覆灭,随公必移周诈。未若保境息民以观其变。”梁主深然之,众议遂止。 [22]后梁孝明帝萧岿派遣中书舍人柳庄带着书信⼊北周朝贡,北周丞相杨坚握着柳庄的手说:“我以前加开府时,曾经随军到过江陵,受到梁国君主的热情款待。眼下我们正处在天子年幼,时事艰难的时期,我虽然不才,但受命辅佐朝政。梁国君主几代都忠于朝廷,我们应当共同努力使这种融洽关系永远保持下去。”当时后梁众将帅竞相劝说萧岿起兵,与尉迟迥联合,认为这样做进可以对北周帝室效忠尽节,退可以席卷汉、沔地区。萧岿犹豫不决。适逢柳崐庄回来,将杨坚的话转告了萧岿,并且说:“以前袁绍、刘表、王凌、诸葛诞等人都是汉、魏时期有雄才大略的人,他们占据着战略要地,拥有強大的军队,但是都没有能够建立功业,祸难反而紧随而至。其 ![]() ⾼至军,为桥于沁⽔。尉迟于上流纵火筏,豫为土狗以御之。布陈二十余里,麾兵少却, ![]() 北周监军⾼到了前线军中,在沁⽔上建造桥梁。尉迟从上游放流带火的木,⾼事先在桥的上游建造了一些被称为“土狗”的土墩以阻挡火,使其不能靠近桥梁。尉迟布阵二十余里,指挥军队稍微后退,想等到韦孝宽的军队渡河中间时发起进攻。韦孝宽趁尉迟的军队后撤之机,擂鼓齐进。军队过河后,⾼又命令将桥焚毁,断绝了士卒的退路。结果尉迟的军队大败,尉迟单骑逃走。韦孝宽率军乘胜前进,一直追到邺城。 庚午,迥与及弟西都公,悉将其卒十三万陈于城南,迥别统万人,皆绿巾、锦袄,号“⻩龙兵”迥弟勤帅众五万,自青州赴迥,以三千骑先至。迥素习军旅,老犹被甲监陈。其麾下皆关中人,为之力战,孝宽等军不利而却。邺中士民观战者数万人,行军总管宇文忻曰:“事急矣!吾当以诡道破之。”乃先 ![]() 庚午(十七⽇),尉迟迥和尉迟以及尉迟的弟弟西都公尉迟,率领全部军队十三万人在城南布阵,尉迟迥亲率一万多人,都戴绿巾、穿锦袄,号称“⻩龙兵”尉迟迥的弟弟尉迟勤统率军队五万人,从青州赶来增援尉迟迥,并亲率三千骑兵先期到达。尉迟迥深谙用兵之道,现在虽然老了,仍然穿戴甲胄,亲自临阵。他的部下都是关中人,为尉迟迥拚死⾎战,韦孝宽等将帅的军队因形势不利而被迫后退。邺城百姓出来观战的有数万人,行军总管宇文忻说:“形势已经到了危急关头!我要用诡诈的战法击败敌军。”于是先 ![]() ![]() 崔弘度妹,先适迥子为 ![]() ![]() ![]() 崔弘度的妹妹早先嫁给尉迟迥的儿子为 ![]() ![]() ![]() 迥末年衰耄,及起兵,以小御正崔达拿为长史。达拿,暹之子也,文士,崐无筹略,举措多失,凡六十八⽇而败。 尉迟迥晚年衰朽昏愦,起兵后任命小御正崔达为大总管府长史。崔达是崔暹的儿子,一介文士,没有计谋方略,举动处置多有失误,所以尉迟迥起兵才六十八天即告失败。 于仲文军至蓼堤,去梁郡七里。檀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而伪北,让不设备;仲文还击,大破之,生获五千余人,斩首七百级。进攻梁郡,迥守将刘子宽弃城走。仲文进击曹州,获迥所署刺史李仲康。檀让以余众屯成武,仲文袭击,破之,遂拔成武。迥将席毗罗,众十万,屯沛县,将攻徐州。其 ![]() ![]() ![]() 北周河南道行军总管于仲文率军进至蓼,距梁郡只有七里地。檀让拥有军队数万人,于仲文以羸弱之师前去挑战,然后佯装败退,檀让由于胜利而不再设防;于仲文率军杀回,大败檀让的军队,俘虏五千余人,斩首七百级。于仲文接着进攻梁郡,尉迟迥的守将刘子宽充城逃走。于仲文又进攻曹州,俘虏尉迟迥所委任的刺史李仲康。檀让率领残余队部屯守成武县,于仲文率军袭击,再一次打败檀让,攻克成武城。尉迟迥的将领席毗罗有兵十万,驻扎在沛县,准备进攻徐州。席毗罗的 ![]() ![]() ![]() ![]() ![]() 韦孝宽分兵讨关东叛者,悉平之。坚徙相州于安 ![]() 韦孝宽分兵讨伐关东叛军,全部平定。杨坚迁移相州治所于安 ![]() 梁主闻迥败,谓柳庄曰:“若从众人之言,社稷已不守矣!” 后梁国主得知尉迟迥起兵失败,对柳庄说:“当初如果听从了众将领的话,家国就不能保全了。” 丞相坚之初得政也,待⻩公刘、沛公郑译甚厚,赏赐不可胜计,委以心膂,朝野倾属,称为“⻩、沛”二人皆恃功骄恣,溺于财利,不亲职务。及辞监军,坚始疏之,恩礼渐薄。⾼自军所还,宠遇⽇隆。时王谦、司马消难未平,坚忧之,忘寝与食。而逸游纵酒,相府事多遗落。坚乃以⾼代为司马;不忍废译, ![]() 北周丞相杨坚起初掌握权政时,对⻩公刘、沛公郑译礼遇深厚,赏赐的财物不可胜计,并且委以心腹重任,所以朝野上下莫不奉承巴结,称为“⻩、沛”刘、郑二人仗着荐引杨坚有功而骄傲放纵,追求财物,不理政事。等到相继推辞出任监军以后,杨坚开始疏远他们,恩惠礼遇逐渐淡薄。⾼从军中回朝后,⽇益受到杨坚的宠信。当时王谦与司马消难的反叛尚未平定,杨坚为此担忧,常常废寝忘食。而刘游玩享乐,纵酒无节,致使相府公事多有耽误。于是杨坚任命⾼代替刘为丞相府司马;但还不忍心废黜郑译,就暗中命令各级官吏不得向郑译上报公事文书。郑译虽然仍能出⼊丞相府,但已不能参预政事。于是郑译惊恐地向杨坚顿首谢罪,请求解除长史职务,杨坚仍然施以恩惠来安慰他。 [23]癸酉,智武将军鲁广达克周之郭默城。丙子,淳于陵克州城。 [23]癸酉(二十⽇),陈朝智武将军鲁广达攻克北周郭默城。丙子(二十崐三⽇),通直散骑常侍淳于陵攻克北周州城。 [24]周以汉王赞为太师,申公李穆为太傅,宋王实为大前疑,秦王贽为大右弼,燕公于为大左辅。,仲文之⽗也。 [24]北周朝廷任命汉王宇文赞为太师,申公李穆为太傅,宋王宇文实为大前疑,秦王宇文贽为大右弼,燕公于为大左辅。于是于仲文的⽗亲。 [25]乙卯,周大赦。 [25]乙卯(疑误),北周朝廷大赦天下。 [26]周王谊帅四总管至郧州,司马消难拥其众以鲁山、甑山二镇来降。 [26]北周行军元帅王谊统领四位总管进至郧州,司马消难率军献鲁山、甑山二镇归降南陈。 初,消难遣上开府仪同大将军段将兵围顺州,顺州刺史周法尚不能拒,弃城走,消难虏其⺟弟而南。樊毅救消难,不及,周亳州总管元景山击之,毅掠居民而去。景山与南徐州刺史宇文追之,与毅战于漳口,一⽇三战三捷。毅退保甑山镇,城邑为消难所据者,景山皆复取之。 起初,司马消难派遣上开府仪同大将军段率军围攻顺州,北周顺州刺史周法尚抵御不住,只好弃城出逃,司马消难俘获了他的⺟亲和弟弟向南而去。陈将樊毅率军来援救司马消难,没有赶上,北周亳州总管元景山攻打樊毅,樊毅劫掠百姓而退去。元景山和南徐州刺史宇文合兵追击樊毅,在漳口 ![]() 郧州巴蛮多叛,共推渠帅兰雒州为主,以附消难。王谊遣诸将分讨之,旬月皆平。陈纪、萧摩诃攻广陵,周吴州总管于击破之。沙州氐帅杨永安聚众应王谦,大将军乐宁公达奚儒讨之。杨素破宇文胄于石济,斩之。 郧州巴蛮到处反叛,他们共同推举酋帅兰雒州为首领,响应司马消难。王谊派遣众将分路讨伐,不到一个月即全部平定。南陈前军都督陈纪、萧摩诃率军进攻广陵,被北周吴州总管于击退。沙州氐帅杨永安聚众响应王谦,大将军乐宁公达奚儒率军讨伐。杨素率军于石济击败荥州刺史宇文胄,将宇文胄斩首。 [27]周以神武公窦毅为大司马,齐公于智为大司空;九月,以小宗伯竟陵公杨惠为大宗伯。 [27]北周朝廷任命神武公窦毅为大司马,齐公于智为大司空;九月,又任命小宗伯竟陵公杨惠为大宗伯。 [28]丁亥,周将王延贵帅众援历 ![]() [28]丁亥(初五),北周将领王延贵率军增援历 ![]() [29]壬辰,周废皇后司马氏为庶人。庚戌,以随世子勇为洛州总管、东京小冢宰,总统旧齐之地。壬子,以左丞相坚为大丞相,罢左、右丞相之官。 [29]壬辰(初十),北周朝廷废皇后司马氏为平民。庚戌(二十八⽇),北周朝廷任命随公杨坚的长子杨勇为洛州总管、东京小冢宰,统辖原北齐王朝所管辖的地区。壬子(三十⽇),北周朝廷又任命左丞相杨坚为大丞相,废除左、右丞相的官职。 [30]冬,十月,甲寅,⽇有食之。 [30]冬季,十月,甲寅(初二),出现⽇食。 [31]周丞相坚杀陈惑王纯及其子。 [31]北周丞相杨坚诛杀陈惑王宇文纯和他的儿子。 [32]周梁睿将步骑二十万讨王谦,谦分命诸将据险拒守,睿奋击,屡破之,蜀人大骇。谦遣其将达奚,⾼阿那肱、乙弗虔等帅众十万攻利州,堰江⽔以灌之。城中战士不过二千,总管昌黎⾖卢,昼夜拒守,凡四旬,时出奇兵击等,破之;会梁睿至,等遁去。睿自剑阁⼊,进 ![]() [32]北周行军元帅梁睿统率步、骑兵二十万讨伐王谦,王谦分别命令众将占据战略要地,以抵御朝廷军队,梁睿率军奋勇出击,多次打败王谦军队,蜀地人大为惊骇。王谦派遣部将达奚、⾼阿那肱、乙弗虔等人率军十万攻打利崐州,筑坝拦嘉陵江⽔以灌利州城。城中守军士卒不过两千,总管昌黎人⾖卢率军⽇夜拒守,相持达四十天,还时常出奇兵袭击达奚等人的军队,并取得胜利。正当此时,梁睿率军赶到,达奚等人率军逃走。于是梁睿率军从剑阁⼊川,进 ![]() [33]十一月,甲辰,周达奚儒破杨永安,沙州平。 [33]十一月,甲辰(二十二⽇),北周大将军达奚儒率军击败氐帅杨永安,平定了沙州。 [34]丁未,周郧襄公韦孝宽卒。孝宽久在边境,屡抗強敌;所经略布置,人初莫之解,见其成事,方乃惊服。虽在军中,笃意文史;敦睦宗族,所得俸禄,不⼊私室。人以此称之。 [34]丁未(二十五⽇),北周郧襄公韦孝宽去世。韦孝宽曾长期镇守边疆,多次抗击強敌;对于他的筹划部署,人们一开始都难以理解,待后来他获得胜利,人们才惊奇和钦佩。韦孝宽虽然戒马一生,但专心于文史;又与宗族和睦,自己所得俸禄,从不独自占有。人们因此而称赞他。 [35]十二月,庚辰,河东康简王叔献卒。 [35]十二月,庚辰(疑误),南陈河东康简王陈叔献去世。 [36]癸亥,周诏诸改姓者,宜悉复旧。 [36]癸亥(十二⽇),北周静帝下诏令在西魏时改姓鲜卑姓氏的人,都应恢复原来的姓氏。 [37]甲子,周以大丞相坚为相国,总百揆,去都督中外、大冢宰之号,进爵为王,以安陆等二十郡为随国,赞拜不名,备九锡之礼;坚受王爵、十郡而已。 [37]甲子(十三⽇),北周朝廷任命大丞相杨坚为相国,统辖百官总理家国政事;免去他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冢宰的称号;进爵位为王,以安陆等二十郡作为随王国;特许他在朝见天子时不称名,又赐他享有九锡仪礼。杨坚只接受了随王爵位和十郡的封地。 辛未,杀代王达、腾闻王及其子。 辛未(二十⽇),北周诛杀了代王宇文达、腾闻王宇文和他们的儿子。 壬申,以小冢宰元孝规为大司徒。 壬申(二十一⽇),北周朝廷任命小冢宰元孝规为大司徒。 [38]是岁,周境內有州二百一十一,郡五百八。 [38]这一年,北周境內有州二百一十一个,郡五百零八个。 WwW.YaNdxs.Cc |
上一章 资治通鉴 下一章 ( → ) |
资治通鉴vip未删节下载由网友提供,《资治通鉴》情节富于变化、节奏流畅,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文学作品,眼袋小说网免费提供资治通鉴最新清爽干净的文字章节在线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