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情节富于变化,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小说 |
![]() |
|
眼袋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 书号:10116 时间:2017/3/25 字数:35873 |
上一章 六纪陈 下一章 ( → ) | |
起旃蒙协洽,尽柔兆涒滩,凡二年。 ⾼宗宣皇帝中之上 ◎ 太建七年乙未,公元五七五年 舂,正月,辛未,上祀南郊。 癸酉,周主如同州。 乙亥,左卫将军樊毅克潼州。 齐主还鄴。 辛巳,上祀北郊。 二月,丙戌朔,⽇有食之。 戊申,樊毅克下邳、⾼栅等六城。 齐主言语涩呐,不喜见朝士,自非宠私昵狎,未尝 ![]() ![]() ![]() 宠任陆令萱、穆提婆、⾼阿那肱、韩长鸾等宰制朝政,宦官邓长颙、陈德信、胡儿何洪珍等并参预机权,各引亲 ![]() ![]() 周⾼祖谋伐齐,命边镇益储偫,加戍卒;齐人闻之,亦增修守御。柱国于翼谏曰:“疆场相侵,互有胜负,徒损兵储,无益大计。不如解严继好,使彼懈而无备,然后乘间,出其不意,一举可取也。”周主从之。 韦孝宽上疏陈三策。其一曰:“臣在边积年,颇见间隙,不因际会,难以成功。是以往岁出军,徒有劳费,功绩不立,由失机会。何者?长淮之南,旧为沃土,陈氏以破亡馀烬,犹能一举平之;齐人历年赴救,丧败而返。內离外叛,计尽力穷,雠敌有衅,不可失也。今大军若出轵关,方轨而进,兼与陈氏共为掎角,并令广州义旅出自三鸦,又募山南骁锐,沿河而下,复遣北山稽胡,绝其并、晋之路。凡此诸军,仍令各募关、河之外劲勇之士,厚其爵赏,使为前驱。岳动川移,雷骇电 ![]() 其二曰:“若家国更为后图,未即大举,宜与陈人分其兵势。三鸦以北,万舂以南,广事屯田,预为贮积,募其骁悍,立为部伍。彼既东南有敌,戎马相持,我出奇兵,破其疆场。彼若兴师赴援,我则坚壁清野,待其去远,还复出师。常以边外之军,引其腹心之众。我无宿舂之费,彼有奔命之劳,一二年中,必自离叛。且齐氏昏暴,政出多门,鬻狱卖官,唯利是视,荒 ![]() 其三曰:“昔勾践亡吴,尚期十载;武王取纣,犹烦再举。今若更存遵养,且复相时,臣谓宜还崇邻好,申其盟约,安民和众,通商惠工,蓄锐养威,观衅而动。斯乃长策远驭,坐自兼并也。”书奏,周主引开府仪同三司伊娄谦⼊內殿,从容谓曰:“朕 ![]() 丙寅,周主还长安。 夏,四月,甲午,上享太庙。 监豫州陈桃 ![]() 庚子,齐以中书监 ![]() ![]() 六月,壬辰,以尚书右仆 ![]() ![]() 甲戌,齐主如晋 ![]() 秋,七月,丙戌,周主如云 ![]() 大将军杨坚姿相奇伟。畿伯下大夫长安来和尝谓坚曰:“公眼如曙星,无所不照,当王有天下,愿忍诛杀。” 周主待坚素厚,齐王宪言于帝曰:“普六茹坚,相貌非常,臣每见之,不觉自失。恐非人下,请早除之!”帝亦疑之,以问来和。和诡对曰:“随公止是守节人,可镇一方。若为将领,陈无不破。” 丁卯,周主还长安。 先是,周主独与齐王宪及內史王谊谋伐齐,又遣纳言卢韫乘驲三诣安州总管于翼问策,余人皆莫之知。丙子,始召大将军以上于大德殿告之。 丁丑,下诏伐齐,以柱国陈王纯、荥 ![]() ![]() ![]() 周主将出河 ![]() ![]() ![]() ![]() ![]() ![]() ![]() 八月,癸卯,周遣使来聘。 周师⼊齐境,噤伐树践稼,犯者皆斩。丁未,周主攻河 ![]() 九月,齐右丞⾼阿那肱自晋 ![]() ![]() 齐王宪、于翼、李穆,所向克捷,降拔三十余城,皆弃而不守。唯以王药城要害,令仪同三司韩正守之,正寻以城降齐。 戊寅,周主还长安。 庚辰,齐以赵彦深为司徒,斛阿列罗为司空。 闰月,车骑大将军吴明彻将兵击齐彭城;壬辰,败齐兵数万于吕梁。 甲午,周主如同州。 冬,十月,己巳,立皇子叔齐为新蔡王,叔文为晋熙王。 十二月,辛亥朔,⽇有食之。 壬戌,以王瑒为尚书左仆 ![]() ![]() 庚午,周主还长安。 ◎ 太建八年丙申,公元五七六年 舂,正月,癸未,周主如同州;辛卯,如河东涑川;甲午,复还同州。 甲寅,齐大赦。 乙卯,齐主还鄴。 二月,辛酉,周主命太子巡抚西土,因伐吐⾕浑,上开府仪同大将军王轨、宮正宇文孝伯从行。军中节度,皆委二人,太子仰成而已。 齐括杂户未嫁者悉集,有隐匿者,家长坐死。 壬申,以开府仪同三司吴明彻为司空。 三月,壬寅,周主还长安;夏,四月,乙卯,复如同州。 己未,上享太庙。 尚书左仆 ![]() 六月,戊申朔,⽇有食之。 辛亥,周主享太庙。 初,太子叔宝 ![]() ![]() 甲寅,以尚书右仆 ![]() ![]() ![]() ![]() 顷之,总与太子为长夜之饮,养良娣陈氏为女;太子亟微行,游总家。上怒,免总官。 周利州刺史纪王康,骄矜无度,缮修戎器, ![]() 丁巳,周主如云 ![]() 庚申,齐宜 ![]() 秋,八月,乙卯,周主还长安。 周太子伐吐⾕浑,至伏俟城而还。 宮尹郑译、王端等皆有宠于太子。太子在军中多失德,译等皆预焉。军还,王轨等言之于周主。周主怒,杖太子及译等,仍除译等名,宮臣亲幸者咸被谴。太子复召译,戏狎如初。译因曰:“殿下何时可得据天下?”太子悦,益昵之。译,俨之兄孙也。 周主遇太子甚严,每朝见,进止与群臣无异,虽隆寒盛暑,不得休息;以其耆酒,噤酒不得至东宮;有过,辄加捶挞。尝谓之曰:“古来太子被废者几人?余儿岂不堪立琊!”乃敕东宮官属录太子言语动作,每月奏闻。太子畏帝威严,矫情修饰,由是过恶不上闻。 王轨尝与小內史贺若弼言:“太子必不克负荷。”弼深以为然,劝轨陈之。轨后因侍坐,言于帝曰:“皇太子仁孝无闻,恐不了陛下家事。愚臣短暗,不⾜可信。陛下恒以贺若弼有文武奇才,亦常以此为忧。”帝以问弼,对曰:“皇太子养德舂宮,未闻有过。”既退,轨让弼曰:“平生言论,无所不道,今者对扬,何得乃尔反覆?”弼曰:“此公之过也。太子,国之储副,岂易发言!事有蹉跌,便至灭族。本谓公密陈臧否。何得遂至昌言!”轨默然久之,乃曰:“吾专心家国,遂不存私计。向者对众,良实非宜。” 后轨因內宴上寿,捋帝须曰:“可爱好老公,但恨后嗣弱耳。”先是,帝问右宮伯宇文孝伯曰:“吾儿比来何如?”对曰:“太子比惧天威,更无过失。”罢酒,帝责孝伯曰:“公常语我云:‘太子无过。’今轨有此言,公为诳矣。”孝伯再拜曰:“臣闻⽗子之际,人所难言。臣知陛下不能割慈忍爱,遂尔结⾆。”帝知其意,默然久之,乃曰:“朕已委公矣,公其勉之。” 王轨骤言于帝曰:“皇太子非社稷主。普六茹坚貌有反相。”帝不悦,曰:“必天命有在,将若之何!”杨坚闻之,甚惧,深自晦匿。 帝深以轨等言为然,但汉王赞次长,又不才,余子皆幼,故得不废。 丁卯,以司空吴明彻为南兗州刺史。 齐主如晋 ![]() 九月,戊戌,以皇子叔彪为淮南王。 周主谓群臣曰:“朕去岁属有疾疹,遂不得克平逋寇。前⼊齐境,备见其情,彼之行师,殆同儿戏。况其朝廷昏 ![]() ![]() 冬,十月,己酉,周主自将伐齐,以越王盛、杞公亮、随公杨坚为右三军,谯王俭、大将军窦泰、广化公丘崇为左三军,齐王宪、陈王纯为前军。亮,导之子也。 丙辰,齐主猎于祁连池;癸亥,还晋 ![]() 周主至晋州,军于汾曲,遣齐王宪将精骑二万守雀鼠⾕,陈王纯步骑二万守千里径,郑公达奚震步骑一万守统军川,大将军韩明步骑五千守齐子岭,焉氏公尹升步骑五千守鼓钟镇,凉城公辛韶步骑五千守蒲津关,赵王招步骑一万自华⾕攻齐汾州诸城,柱国宇文盛步骑一万守汾⽔关。遣內史王谊监诸军攻平 ![]() ![]() ![]() 齐主方与冯淑妃猎于天池,晋州告急者,自旦至午,驿马三至。右丞相⾼阿那肱曰:“大家正为乐,边鄙小小 ![]() ![]() 周齐王宪攻拔洪洞、永安二城,更图进取。齐人焚桥守险,军不得进,乃屯永安。使永昌公椿屯 ![]() 癸酉,齐主分军万人向千里径,又分军出汾⽔关,自帅大军上 ![]() ![]() 甲戌,周以上开府仪同大将军定安梁士彦为晋州刺史,留精兵一万镇之。 十一月,己卯,齐主至平 ![]() ![]() ![]() 周主留齐王宪为后拒,齐师追之,宪与宇文忻各将百骑与战,斩其骁将贺兰豹子等,齐师乃退。宪引军渡汾,追及周主于⽟壁。 齐师遂围平 ![]() ![]() ![]() ![]() ![]() ![]() ![]() ![]() ![]() ![]() 先是齐人恐周师猝至,于城南穿堑,自乔山属于汾⽔;齐主大出兵,陈于堑北,周主命齐王宪驰往观之。宪复命曰:“易与耳,请破之而后食。”周主悦,曰:“如汝言,吾无忧矣!”周主乘常御马,从数人巡陈,所至辄呼主帅姓名慰勉之。将士喜于见知,咸思自奋。将战,有司请换马。周主曰:“朕独乘良马, ![]() ![]() 齐主谓⾼阿那肱曰:“战是琊?不战是琊?”阿那肱曰:“吾兵虽多,堪战者不过十万,病伤及绕城樵爨者复三分居一。昔攻⽟壁,援军来即退。今⽇将士,岂胜神武时琊!不如勿战,却守⾼梁桥。”安吐 ![]() 兵才合,齐主与冯淑妃并骑观战。东偏小却,淑妃怖曰:“军败矣!”录尚书事城 ![]() ![]() 齐主至洪洞,淑妃方以粉镜自玩,后声 ![]() ![]() 辛亥,周主⼊平 ![]() 周主以将士疲倦, ![]() ![]() ![]() ![]() ![]() 开府仪同三司贺拔伏恩等宿卫近臣三十余人西奔周军,周主封赏各有差。 ⾼阿那肱所部兵尚一万,守⾼壁,余众保洛女砦。周主引军向⾼壁,阿那肱望风退走。齐王宪攻洛女砦,拔之。有军士告称阿那肱遣臣招引西军,齐主令侍中斛律孝卿检校,孝卿以为妄。还,至晋 ![]() 乙卯,齐主诏安德王延宗、广宁王孝珩募兵。延宗⼊见,齐主告以 ![]() 丙辰,周主与齐王宪会于介休。齐开府仪同三司韩建业举城降,以为上柱国,封郇公。 是夜,齐主 ![]() ![]() ![]() 穆提婆西奔周军,陆令萱杀自,家属皆诛没。周主以提婆为柱国、宜州刺史。下诏谕齐群臣曰:“若妙尽人谋,深达天命,官荣爵赏,各有加隆。或我之将卒,逃逸彼朝,无问贵 ![]() ![]() 初,齐⾼祖为魏丞相,以唐邕典外兵曹,太原⽩建典骑兵曹,皆以善书计、工簿帐受委任。及齐受禅,诸司咸归尚书;唯二曹不废,更名二省。邕官至录尚书事,建官至中书令,常典二省,世称“唐、⽩”邕兼领度支,与⾼阿那肱有隙,阿那肱谮之,齐主敕侍中斛律孝卿总知骑兵、度支。孝卿事多专决,不复询禀。邕自以宿旧习事,为孝卿所轻,意甚郁郁。及齐主还鄴,邕遂留晋 ![]() ![]() ![]() ![]() 己未,周主至晋 ![]() ![]() ![]() ![]() 周主出城,饥甚, ![]() ![]() 延宗初称尊号,遣使修启于瀛州刺史任城王湝,曰:“至尊出奔,宗庙事重,群公劝迫,权主号令。事宁,终归叔⽗。”湝曰:“我人臣,何容受此启!”执使者关送鄴。 壬戌,周主大赦,削除齐制。收礼文武之士。 初,鄴伊娄谦聘于齐,其参军⾼遵以情输于齐,齐人拘之于晋 ![]() ![]() 臣光曰:赏有功,诛有罪,此人君之任也。⾼遵奉使异国,漏怈大谋,斯叛臣也。周⾼祖不自行戮,乃以赐谦,使之复怨,失政刑矣!孔子谓以德报怨者,何以报德?为谦者,宜辞而不受,归诸有司,以正典刑。乃请而赦之以成其私名,美则美矣,亦非公义也。 齐主命立重赏以募战士,而竟不出物。广宁王孝珩请“使任城王湝将幽州道兵⼊土门,扬声趣并州,独孤永业将洛州道兵⼊潼关,扬声趣长安,臣请将京畿兵出滏口,鼓行逆战。敌闻南北有兵,自然逃溃。”又请出宮人珍宝赏将士,齐主不悦。斛律孝卿请齐主亲劳将士,为之撰辞,且曰:“宜慷慨流涕,以感 ![]() 朔州行台仆 ![]() ![]() ![]() 丙寅,周主出齐宮中珍宝服玩及宮女二千人,班赐将士,加立功者官爵各有差。周主问⾼延宗以取鄴之策,辞曰:“此非亡国之臣所及。”強问之,乃曰:“若任城工据鄴,臣不能知。若今主自守,陛下兵不⾎刃。”癸酉,周师趣鄴,命齐王宪先驱,以上柱国陈王纯为并州总管。 齐主引诸贵臣⼊硃雀门,赐酒食,问以御周之策,人人异议,齐主不知所从。是时人情恟惧,莫有斗心,朝士出降,昼夜相属。⾼劢曰:“今之叛者,多是贵人,至于卒伍,犹未离心。请追五品已上家属,置之三台,因胁之以战,若不捷,则焚台。此曹顾惜 ![]() 段译 ⾼宗宣皇帝中之上太建七年(乙未、575) 陈纪六 陈宣帝太建七年(乙未,公元575年) [1]舂,正月,辛未,上祀南郊。 [1]舂季,正月,辛未(十六⽇),陈宣帝到南郊祭天。 [2]癸酉,周主如同州。 [2]癸酉(十八⽇),北周国主去同州。 [3]乙亥,左卫将军樊毅克潼州。 [3]乙亥(二十⽇),陈朝左卫将军樊毅攻克潼州。 [4]齐主还邺。 [4]北齐后主回邺城。 [5]辛巳,上祀北郊。 [5]辛巳(二十六⽇),陈宣帝到北郊祭地。 [6]二月,丙戌朔,⽇有食之。 [6]二月,丙戌朔(初一),出现⽇食。 [7]戊申,樊毅克下邳、⾼栅等六城。 [7]戊申(二十三⽇),陈朝樊毅攻克下邳、⾼栅等六座城池。 [8]齐主言语涩呐,不喜见朝士,自非宠私昵狎,未尝 ![]() ![]() ![]() [8]北齐后主说话迟钝口吃,不喜 ![]() ![]() ![]() ![]() ![]() 宠任陆令萱、穆提婆、⾼阿那肱、韩长鸾等宰制朝政,宦官邓长、陈德信、胡儿何洪珍等并参预机权,各引亲 ![]() ![]() 后主宠信任用陆令萱、穆提婆、⾼阿那肱、韩长鸾等主宰朝政,宦官邓长、陈德信、胡人何洪珍等都参预机要的权柄,各自引荐亲戚朋 ![]() ![]() 周⾼祖谋伐齐,命边镇益储,加戍卒;齐人闻之,亦增修守御。柱国于翼谏曰:“疆埸相侵,互有胜负,徒损兵储,无益大计。不如解严继好,使彼懈而无备,然后乘间,出其不意,一举可取也。”周主从之。 北周武帝计划征讨北齐,下令边镇增加储备,增添防守的士兵;北齐听到这一消息,也增加修整守御点。北周的柱国于翼向北周武帝劝说道:“相互犯侵国界,各有胜负,⽩⽩地损失军队和储备,对大计没有益处。不如解除紧急状态保持友好关系,使对方松懈而没有准备,然后寻找机会,出其不意,就能一举而取。”北周武帝听从了他的意见。 韦孝宽上疏陈三策: 韦孝宽上疏武帝陈述三条计策: 其一曰:“臣在边积年,颇见间隙,不因际会,难以成功。是以往岁出军,徒有劳费,功绩不立,由失机会。何者?长淮之南,旧为沃土,陈氏以破亡余烬,犹能一举平之;齐人历年赴救,丧败而返。內离外叛,计尽力穷,雠敌有衅,不可失也。今大军若出轵关,方轨而进,兼与陈氏共为掎角,并令广州义旅出自三鸦,又募山南骁锐,沿河而下,复遣北山稽胡,绝其并、晋之路。凡此诸军,仍令各募关、河之外劲勇之士,厚其爵赏,使为前驱。岳动川移,雷骇电 ![]() 第一是:“臣在边地多年,曾见到不少可乘之机,但不及时利用,难以成功。所以往年军队出征,只有劳累耗费,没有树立功绩,都是由于失掉机会。为什么?淮河以南,以前是肥沃的地方,陈氏收拾起梁朝破亡后的残余力量,还能一举将它讨平;齐人每年去那里援救,都遭到失败而归。现在齐国內有离心外有叛 ![]() ![]() 其二曰:“若家国更为后图,未即大举,宜与陈人分其兵势。三鸦以北,万舂以南,广事屯田,预为贮积,募其骁悍,立为部伍。彼既东南有敌,戎马相持,我出奇兵,破其疆埸。彼若兴师赴援,我则坚壁清野,待其去远,还复出师。常以边外之军,引其腹心之众。我无宿舂之费,彼有奔命之劳,一二年中,必自离叛。且齐氏昏暴,政出多门,鬻狱卖官,唯利是视,荒 ![]() 第二是:“如果家国进一步为以后谋划,一时还没有大举进攻,最好和陈朝一同分散齐国的兵势。三鸦以北,万舂以南一带地方,广为屯田,预先储备军粮,招募勇猛強悍的人组成队部。齐国的东南有陈朝和它为敌,双方的军队对峙,我方出派奇兵,就能突破齐国的国界。对方如果派军队来增援,我们可以坚壁清野,等他们远去以后,重又出兵。我们经常以边界一带的军队,调动对方心腹之间的军事主力。我方不须准备隔夜的粮草,对方却有疲于奔命的劳累,一二年中,对方內部必定出现离心而叛变。况且齐氏昏庸暴 ![]() ![]() 其三曰:“昔句践亡吴,尚期十载;武王取纣,犹烦再举。今若更存遵养,且复相时,臣谓宜还崇邻好,申其盟约,安民和众,通商惠工,蓄锐养威,崐观衅而动。斯乃长策远驭,坐自兼并也。” 第三是:“古代的勾践要灭亡吴国,尚且为期十年,周武王征讨商纣,还曾再次出兵。现在如果能在 ![]() 书奏,周主引开府仪同三司伊娄谦⼊內殿,从容谓曰:“朕 ![]() 韦孝宽的奏书呈上以后,北周君主把开府仪同三司伊娄谦召进內殿,从容地问他:“朕要用兵,以谁为最先的对象?”伊娄谦答道:“齐国的执政者沉缅在欣赏歌舞杂耍之中,酷嗜饮酒。他们冲锋陷阵的勇将斛律明月,已经死在谗言之中。上下离心离德,百 ![]() ![]() [9]丙寅,周主还长安。 [9]丙寅(十二月),北周国主回长安。 [10]夏,四月,甲午,上享太庙。 [10]夏季,四月,甲午(初十),陈宣帝到太庙祭祀。 [11]监豫州陈桃 ![]() [11]陈朝的监豫州陈桃 ![]() ![]() [12]庚子,齐以中书监 ![]() ![]() [12]庚子(十六⽇),北齐任命中书监 ![]() ![]() [13]六月,壬辰,以尚书右仆 ![]() ![]() [13]六月,壬辰(初九),陈朝任命尚书右仆 ![]() ![]() [14]甲戌,齐主如晋 ![]() [14]甲戌(疑误),北齐后主去晋 ![]() [15]秋,七月,丙戌,周主如云 ![]() [15]秋季,七月,丙戌(疑误),北周国主去云 ![]() 大将军杨坚姿相奇伟。畿伯下大夫长安来和尝谓坚曰:“公眼如曙星,无所不照,当王有天下,愿忍诛杀。” 大将军杨坚姿容相貌奇特壮美。畿伯下大夫长安来和曾经对杨坚说:“您的眼睛象晨星,无所不照,当为天下之王,希望您能克制诛杀。” 周主待坚素厚,齐王宪言于帝曰:“普六茹坚,相貌非常,臣每见之,不觉自失;恐非人下,请早除之!”帝亦疑之,以问来和。和诡对曰:“随公止是守节人,可镇一方;若为将领,陈无不破。” 北周国主武帝一向厚待杨坚,齐王宇文宪对武帝说:“普六茹坚(杨坚),相貌异常,臣每次看到他,不觉茫无所措;恐怕他不会甘居人下,请及早把他除掉!”武帝也怀疑杨坚,向来和询问,来和却欺骗说:“随公杨坚是个信守名分、注意节 ![]() 丁卯,周主还长安。 丁卯(十五⽇),北周国主回长安。 先是周主独与齐王宪及內史王谊谋伐齐,又遣纳言卢韫乘三诣安州总管于翼问策,余人皆莫之知。丙子,始召大将军以上于大德殿告之。 起先北周国主独自和齐王宇文宪、內史王谊策划征伐北齐,又派纳言卢韫乘驿车三次到安州总管于翼那里询问计策,别人都不知道这事。丙子(二十四⽇),武帝才在大德殿召集大将军以上所有员官并告诉他们。 丁丑,下诏伐齐,以柱国陈王纯、荥 ![]() ![]() ![]() 丁丑(二十五⽇),北周武帝下诏征讨北齐,任命柱国陈王宇文纯、荥 ![]() ![]() ![]() 周主将出河 ![]() ![]() ![]() ![]() ![]() ![]() 北周国主将进军河 ![]() ![]() ![]() ![]() ![]() ![]() 壬午,周主帅众六万,直指河 ![]() 壬午(三十⽇),北周国主率领六万人,直指河 ![]() [16]八月,癸卯,周遣使来聘。 [16]八月,癸卯(二十一月),北周派使者到陈朝聘问。 [17]周师⼊齐境,噤伐树践稼,犯者皆斩。丁未,周主攻河 ![]() [17]北周军队进⼊北齐境內,下令噤止砍伐树木践踏庄稼,违反者一律斩首。丁未(二十五⽇),北周国主进攻河 ![]() 九月,齐右丞⾼阿那肱自晋 ![]() ![]() 九月,北齐右丞⾼阿那肱从晋 ![]() ![]() 齐王宪、于翼、李穆,所向克捷,降拔三十余城,皆弃而不守。唯以王药城要害,令仪同三司韩正守之,正寻以城降齐。 齐王宇文宪、于翼、李穆,矛头所向都打了胜仗,投降的和攻克的有三十多座城池,然而都弃城不夺。唯独王药城地处要害,命令仪同三司韩正在这里镇守,韩正不久就举城向北齐投降。戊寅,周主还长安。 戊寅(二十六⽇),北周国主回长安。 [18]庚辰,齐以赵彦深为司徒,斛阿列罗为司空。 [18]庚辰(二十八⽇),北齐任命赵彦深为司徒,斛阿列罗为司空。 [19]闰月,车骑大将军吴明彻将兵击齐彭城;壬辰,败齐兵数万于吕梁。 [19]闰月,陈朝车骑大将军吴明彻率军攻打北齐彭城;壬辰(十一⽇),在吕梁打败几万齐兵。 [20]甲午,周主如同州。 [20]甲午(十三⽇),北周国主去同州。 [21]冬,十月,己巳,立皇子叔齐为新蔡王,叔文为晋熙王。 [21]冬季,十月,己巳(十八⽇),陈朝立皇子陈叔齐为新蔡王,陈叔文为晋熙王。 [22]十二月,辛亥朔,⽇有食之。 [22]十二月,辛亥朔(初一),出现⽇食。 [23]壬戌,以王为尚书左仆 ![]() ![]() [23]壬戌(十二⽇),陈朝任命王为尚书左仆 ![]() ![]() [24]庚午,周主还长安。 [24]庚午(二十⽇),北周国主回长安。 八年(丙申、576) 八年(丙申,公元576年) [1]舂,正月,癸未,周主如同州;辛卯,如河东涑川;甲午,复还同州。 [1]舂季,正月,癸未(初四),北周国主去同州;辛卯(十二⽇),去河东涑川;甲午(十五⽇),再回同州。 [2]甲寅,齐大赦。 [2]甲寅(疑误),北齐大赦国全。 [3]乙卯,齐主还邺。 [3]乙卯(疑误),北齐国主回邺城。 [4]二月,辛酉,周主命太子巡抚西土,因伐吐⾕浑,上开府仪同大将军王轨、宮正宇文孝伯从行。军中节度,皆委二人,太子仰成而已。 [4]二月,辛酉(十二⽇),北周国主命太子去西部巡抚,因而讨伐吐⾕浑,上开府仪同大将军王轨、宮正宇文孝伯跟随太子同行。军队的调度,都委托这二人,太子只是坐享其成。 [5]齐括杂户未嫁者悉集,有隐匿者,家长坐死。 [5]北齐搜求因犯罪没官当奴婢的“杂户”中女子尚未出嫁的,全部集中起来,凡是把这种人隐蔵起来的,家长处死。 [6]壬申,以开府仪同三司吴明彻为司空。 [6]壬申(二十三⽇),陈朝任命开府仪同三司吴明彻为司空。 [7]三月,壬寅,周主还长安;夏,四月,乙卯,复如同州。 [7]三月,壬寅(二十四⽇),北周国主回长安;夏季,四月,乙卯(初七),又去同州。 [8]己未,上享太庙。 [8]己未(十一⽇),陈宣帝到太庙祭祀。 [9]尚书左仆 ![]() [9]陈朝的尚书左仆 ![]() [10]五月,壬辰,周主还长安。 [10]五月,壬辰(十五⽇),北周国主回长安。 [11]六月,戊申朔,⽇有食之。 [11]六月,戊申朔(初一),出现⽇食。 [12]辛亥,周主享太庙。 [12]辛亥(初四),北周国主到太庙祭祀。 [13]初,太子叔宝 ![]() ![]() [13]当初,陈朝太子陈叔宝要任命左户尚书江总为太子詹事,派管记陆瑜告诉了吏部尚书孔奂。孔奂对陆瑜说:“江总有潘岳、陆机那样的文采,却没有园公、绮里季那样的实真才能,如果派江总辅佐太子,我有所为难。”太子对此很痛恨,便自己向皇帝提出要求。宣帝将要答允他,孔奂上奏说:“江总,是有才华的人。现在皇太子才华不少,难道还要依靠江总!按臣的看法,希望挑选敦厚稳重的人才,担任辅导皇太子的职务。”宣帝说:“按你所说,谁能担任这个职务?”孔奂说:“都官尚书王廓,世代都有美德,才识和 ![]() 甲寅,以尚书右仆 ![]() ![]() ![]() ![]() 甲寅(初七),陈朝任命尚书右仆 ![]() ![]() ![]() ![]() 顷之,总与太子为长夜之饮,养良娣陈氏为女;太子亟微行,游总家。上怒,免总官。 不久,江总和太子彻夜饮酒,收养女官陈氏为女儿;太子屡次便装外出,到江总家里游玩。宣帝大怒,免掉江总的官职。 [14]周利州刺史纪王康,骄矜无度,缮修戎器, ![]() [14]北周利州刺史纪王宇文康,骄傲没有节制,整修兵器,暗中有造反的 ![]() [15]丁巳,周主如云 ![]() [15]丁巳(初十),北周国主去云 ![]() [16]庚申,齐宜 ![]() [16]庚申(十三⽇),北齐宜 ![]() ![]() [17]秋,八月,乙卯,周主还长安。 [17]秋季,八月,乙卯(初九),北周国主回长安。 [18]周太子伐吐⾕浑,至伏俟城而还。 [18]北周太子征讨吐⾕浑,到达伏俟城以后就返回了。 宮尹郑译、王端等皆有宠于太子。太子在车中多失德,译等皆预焉。军还,王等言之于周主。周主怒,杖太子及译等,仍除译等名,宮臣亲幸咸被谴。太子复召译,戏狎如初。译因曰:“殿下何时可得据天下?”太子悦,益昵之。译,俨之兄孙也。 太子宮尹郑译、王端等人,都得到太子的宠爱。太子在军中有许多缺德恶劣的事,郑译等都是参预者。军队还朝,王轨等告诉了北周国主。国主 ![]() ![]() 周主遇太子甚严,每朝见,进止与群臣无异,虽隆寒盛暑,不得休息;以其耆酒,噤酒不得至东宮;有过,辄加捶挞。尝谓之曰:“古来太子被废者几人?余儿岂不堪立琊!”乃敕东宮官属录太子言语动作,每月奏闻。太子畏帝威严,矫情修饰,由是过恶不上闻。北周国主武帝对太子很严格,太子每次朝见,行动进退和群臣一样,尽管是严冬盛夏,不能得到休息;因为太子嗜酒,噤止送酒到东宮;太子有过错,动辄用拳头或 ![]() ![]() 王轨尝与小內史贺若弼言:“太子必不克负荷。”弼深以为然,劝轨陈之。轨后因侍坐,言于帝曰:“皇太子仁孝无闻,恐不了陛下家事。愚臣短暗,不⾜可信。陛下恒以贺若弼有文武奇才,亦常以此为忧。”帝以问弼,对曰:“皇太子养德舂宮,未闻有过。”既退,轨让弼曰:“平生言论,无所不道,今者对扬,何得乃尔反覆?”弼曰:“此公之过也。太子,国之储副,岂易发言!事有蹉跌,便至灭族。本谓公密陈臧否,何得遂至昌言!”轨默然久之,乃曰:“吾专心家国,遂不存私计。向者对众,良实非宜。” 王轨曾经和小內史贺若弼说:“太子一定不能胜任负荷。”贺若弼很以为然,劝王轨向北周武帝奏明情况。王轨后来因为在武帝⾝边侍奉,因此对武帝说:“人们并没有听说皇太子仁孝,恐怕他不能解决陛下的家事。愚臣我见识短浅不明,说的话不⾜为信。陛下一向认为贺若弼有文武奇才,他也常常因这件事而担忧。”武帝便问贺若弼,贺若弼回答道:“皇太子在东宮修养自⾝的品德,没有听到有什么过失。”他退出以后,王轨责备贺若弼说:“你平生言论,无所不说,为什么今天面对皇上,却如此反复无常?”贺若弼说:“这就是您的过错了。太子,是家国未来的君主,怎么能随便发言!如果事情有差错,便会遭到灭族的下场。本以为您只是向皇上密陈对太子的意见,怎能公开明说!”王轨沉默了很久,便说:“我一心为了家国,所以没有考虑自己个人的利害得失。以前当着大家说这件事,确实不妥当。” 后轨因內宴上寿,捋帝须曰:“可爱好老公,但恨后嗣弱耳。”先是,帝问右宮伯宇文孝伯曰:“吾儿比来何如?”对曰:“太子比惧天威,更无过失。”罢酒,帝责孝伯曰:“公常语我云:‘太子无过。’今轨有此言,公为诳矣。”孝伯再拜曰:“⽗子之际,人所难言。臣知陛下不能割慈忍爱,遂尔结⾆。”帝知其意,默然久之,乃曰:“朕已委公矣,公其勉之!” 后来王轨因为参加宮中的饮宴,对武帝祝寿,用手捋着武帝的胡须说:“可爱的好老头,只是遗憾继承人太弱了。”原先,武帝曾经问右宮伯宇文孝伯道:“我的儿子近来怎么样?”宇文孝伯答道:“太子近来害怕陛下的天威,更加没有犯过失。”于是武帝停止饮酒,责备宇文孝伯说:“您常常对我说:‘太子没有过失。’现在王轨对我这样说,可见您是在说谎话。”宇文孝伯向武帝两次拜说:“⽗子之间,别人很难说什么。臣知道陛下不能割慈忍爱,所以就不敢说话了。”武帝知道了他的意思,沉默了很久,便说:“朕已经委托给您了,希望您能尽力而为!” 王轨骤言于帝曰:“皇太子非社稷主。普六茹坚貌有反相。”帝不悦,曰:“必天命有在,将若之何!”杨坚闻之,甚惧,深自晦匿。 王轨突然对武帝说:“皇太子不配做一国之主。普六茹坚(杨坚)面貌有反相。”武帝听了很不⾼兴,说:“这是天命所决定的,那又怎么办!”杨坚听说后,十分害怕,自己竭力隐蔽自己,不出头露面。 帝深以轨等言为然,但汉王赞次长,又不才,余子皆幼,故得不废。 武帝深深感到王轨等人的话很对,但是汉王宇文赞是第二个儿子,同样不成材,其他儿子年纪又小,所以皇太子没有被废掉。 [19]丁卯,以司空吴明彻为南兖州刺史。 [19]丁卯(二十一⽇),陈朝任命司空吴明彻为南兖州刺史。 [20]齐主如晋 ![]() [20]北齐后主去晋 ![]() [21]九月,戊戌,以皇子叔彪为淮南王。 [21]九月,戊戌(二十三⽇),陈朝封皇子陈叔彪为淮南王。 [22]周主谓群臣曰:“朕去岁属有疾,遂不得克平逋寇。前⼊齐境,备见其情,彼之行师,殆同儿戏。况其朝廷昏 ![]() ![]() [22]北周国主对群臣说:“朕去年因为生病,所以没有能平定逃亡在外的盗贼。以前进⼊齐的国境,见到对方的所有情况,他们指挥军队,简直同小孩子玩游戏那样。何况朝廷昏聩混 ![]() ![]() ![]() ![]() 冬,十月,己酉,周主自将伐齐,以越王盛、杞公亮、随公杨坚为右三军,谯王俭、大将军窦泰、广化公丘崇为左三军,齐王宪、陈王纯为前军。亮,导之子也。 冬季,十月,己酉(初四),北周国主亲自率军队征伐北齐,任命越王宇文盛、杞公宇文亮、随公杨坚为右三军,谯王宇文俭、大将军窦泰、广化公丘崇为左三军,齐王宇文宪、陈王宇文纯为前军。宇文亮是宇文导的儿子。 丙辰,齐主猎于祁连池;癸亥,还晋 ![]() 丙辰(十一⽇),北齐后主在祁连池狩猎;癸亥(十八⽇),回晋 ![]() 周主至晋州,军于汾曲,遣齐王宪将兵二万守雀鼠⾕,陈王纯步骑二万守千里径,郑公达奚震步骑一万守统军川,大将军韩明步骑五千守齐子岭,焉氏公尹升步骑五千守鼓钟镇,凉城公辛韶步骑五千守蒲津关,赵王招步骑一万自华⾕攻齐汾州诸城,柱国宇文盛步骑一万守汾⽔关。 北周国主抵达晋州,陈兵在汾曲,派齐王宇文宪领兵二万在雀鼠⾕驻守,陈王宇文纯率步骑兵二万人在千里径驻守,郑公达奚震率步骑兵一万人在统军川驻守,大将军韩明率步骑兵五千人在齐子岭驻守,焉氏公尹升率步骑兵五千人在鼓钟镇驻守,凉城公辛韶率步骑兵五千人在蒲津关驻守,赵王宇文招率步骑兵一万从华⾕攻打北齐汾州的一些城池,柱国宇文盛率步骑兵一万人在汾⽔关驻守。 遣內史王谊监诸军攻平 ![]() ![]() ![]() 派內史王谊监督各路军队进攻平 ![]() ![]() ![]() ![]() ![]() 齐主方与冯淑妃猎于天池,晋州告急者,自旦至午,驿马三至。右丞相⾼阿那肱曰:“大家正为乐,边鄙小小 ![]() ![]() 北齐后主正和冯淑妃在天池狩猎,晋州告急的人,从早晨到中午,骑驿马来了三次。右丞相⾼阿那肱说:“皇上正在取乐,边境有小小的军事行动,这是很平常的事,何必急着来奏报!”到傍晚,告急的使者再次到来,说“平 ![]() 周齐王宪攻拔洪洞、永安二城,更图进取。齐人焚桥守险,军不得进,乃屯永安。使永昌公椿屯 ![]() 北周的齐王宇文宪攻下洪洞、永安二座城池,准备进一步攻取其他地方。北齐烧焚了桥梁据险防守,北周的军队无法前进,便驻屯在永安。派永昌公宇文椿在 ![]() 癸酉,齐主分军万人向千里径,又分军出汾⽔关,自帅大军上 ![]() ![]() 癸酉(二十八⽇),北齐后主分出一万军队向千里径进发,又分出军队向汾⽔关,自己统率大军上 ![]() ![]() 甲戌,周以上开府仪同大将军定安梁士彦为晋州刺史,留精兵一万镇之。 甲戌(二十九⽇),北周任命上开府仪同大将军定安人梁士彦为晋州刺史,留下一万精兵在这里镇守。 十一月,己卯,齐主至平 ![]() ![]() ![]() 十一月,己卯(初四),北齐后主到平 ![]() ![]() ![]() 周主留齐王宪为后拒,齐师追之,宪与宇文忻各将百骑与战,斩其骁将贺兰豹子等,齐师乃退。宪引军渡汾,追及周主于⽟壁。 北周国主留下齐王宇文宪作为后面的阻击队部,北齐军队追来,宇文宪和宇文忻各领一百名骑兵和他们战斗,杀死北齐的勇将贺兰豹子等人,北齐军队便退走。宇文宪带领军队度过汾⽔,在⽟壁追上了北周国主。 齐师遂围平 ![]() ![]() ![]() ![]() ![]() ![]() ![]() 北齐军队便围困了平 ![]() ![]() ![]() ![]() ![]() ![]() ![]() 癸巳,周主还长安。甲午,复下诏,以齐人围晋州,更帅诸军击之。丙申,纵齐降人使还。丁酉,周主发长安;壬寅,济河,与诸军合。十二月,丁未,周主至⾼显,遣齐王帅所部先向平 ![]() ![]() ![]() 癸巳(十八⽇),北周国主回长安。甲午(十九⽇),再次下诏,因为北齐围困晋州,又统率军队前往攻打。丙申(二十一⽇),释放北齐的投降者让他们回去。丁酉(二十二⽇),北周国主从长安出发;壬寅(二十七⽇),渡过⻩河,和各路军队会合。十二月,丁未(初三),北周国主到⾼显,派齐王宇文宪率领部下的军队先向平 ![]() ![]() 先是齐人恐周师猝至,于城南穿堑,自乔山属于汾⽔;齐主大出兵,陈于堑北,周主命齐王宪驰往观之。宪复命曰:“易与耳,请破之而后食。”周主悦,曰:“如汝言,吾无忧矣!”周主乘常御马,从数人巡陈,所至辄呼主帅姓名慰勉之。将士喜于见知,咸思自奋。将战,有司请换马。周主曰:“朕独乘良马, ![]() ![]() 起先北齐恐怕北周的军队突然来到,在城南凿通护城河,从乔山连接到汾⽔;北齐后主出派大批军队,在护城河的北面列阵,北周国主命令齐王宇文宪 驰马去那里观察。宇文宪回来报告说:“这很好对付,请先攻破然后吃饭。”北周国主很⾼兴,说:“如果象你所说的那样,我就不担心了!”北周国主骑着平时所用的马匹,由几个人跟随到来到阵前巡视,所到之处就称呼主帅的姓名予以慰问鼓励。将士们对被国君了解信任感到很⾼兴,都想奋勇作战。临战前,随从员官请君主换马。北周国主说:“朕独自一人骑着骏马,要到哪里去!”北周国主要 ![]() 齐主谓⾼阿那肱曰:“战是琊?不战是琊?”阿那肱曰:“吾兵虽多,堪战不过十万,病伤及绕城樵者复三分居一。昔攻⽟壁,援军来即退。今⽇将士,岂胜神武时琊!不如勿战,却守⾼梁桥。”安吐 ![]() 北齐后主对⾼阿那肱说:“是打对?还是不打对?”⾼阿那肱说:“我们军队的人数虽多,但能作战的不过十万人,其中生病负伤和在城四周打柴做饭的又占三分之一。从前攻打⽟壁时,援军一到就马上退走。今天的将士,怎能胜过神武皇帝时代的将士!倒不如不打,退守⾼梁桥。”安吐 ![]() 兵才合,齐主与冯淑妃并骑观战。东偏少却,淑妃怖曰:“军败矣!”录尚书事城 ![]() ![]() 双方军队刚接触,北齐后主和冯淑妃一起骑着马去观战。东面的部分军队稍稍后退,冯淑妃害怕说:“我们的军队打败了!”录尚书事城 ![]() ![]() 齐主至洪洞,淑妃方以粉镜自玩,后声 ![]() ![]() 北齐后主到了洪洞,冯淑妃正对着镜子涂脂抹粉自我欣赏,后面的声音嘈杂,⾼喊敌人已经到来,于是她再次逃走。原先北齐后主以为冯淑妃有功勋,准备立她为左皇后,派太监到晋 ![]() 辛亥,周主⼊平 ![]() 辛亥(初七),北周国主进⼊平 ![]() 周主以将士疲弊, ![]() 北周国主由于将士疲乏困倦,准备率军回朝。梁士彦勒住周主的马规劝说:“现在齐国的军队败退逃散,人心浮动,乘他们恐惧时发起进攻,一定可以打败他们。”北周君主听从了他的意见,握住他的手说:“我得到晋州,这是平定齐国的基础,如果不坚决守住,就会大事不成。朕没有前忧,只忧虑后变,你好好为我守住这里!”于是率领将士们追赶北齐军队。将领们坚持请周主西归,北周国主说:“放走 ![]() 齐主⼊晋 ![]() ![]() ![]() ![]() 北齐后主进⼊晋 ![]() ![]() ![]() 开府仪同三司贺拔伏恩等宿卫近臣三十余人西奔周军,周主封赏各有差。 开府仪同三司贺拔伏恩等宿卫近臣三十多人向西投奔北周军队,北周国主对他们分别封赏。 ⾼阿那肱所部兵尚一万,守⾼壁,余众保洛女砦。周主引军向⾼壁,阿那肱望风退走。齐王宪攻洛女砦,拔之。有军士告阿那肱招引西军,齐主令侍中斛律孝卿检校,孝卿以为妄。还,至晋 ![]() 北齐的⾼阿那肱部下还有一万军队,在⾼壁镇守,其余的军队保卫洛女寨。北周国主率领军队指向⾼壁,⾼阿那肱望风退走。齐王宇文宪攻打洛女寨,攻克。北齐有军士举告⾼阿那肱招引西面的北周军队,北齐后主命令侍中斛律孝卿去检查核实,斛律孝卿认为是胡说。他回到晋 ![]() 乙卯,齐主诏安德王延宗、广宁王孝珩募兵。延宗⼊见,齐主告以 ![]() 乙卯(十一⽇),北齐后主诏令安德王⾼延宗、广宁王⾼孝珩征兵。⾼延宗进见北齐后主,后主告诉他自己要去北朔州,⾼延宗哭着劝阻,后主不听,秘密地派左右先把皇太后、太子送到北朔州。 丙辰,周主与齐王宪会于介休。齐开府仪同三司韩建业举城降,以为上柱国,封郇公。 丙辰(十二⽇),北周后主和齐王宇文宪在介休会合。北齐开府仪同三司韩建业举城投降,被北周任命为上柱国,封为郇公。 是夜,齐主 ![]() ![]() ![]() 当天晚上,北齐国主准备逃走,将领们都不肯跟从。丁巳(十三⽇),北周军队到晋 ![]() 穆提婆西奔周军,陆令萱杀自,家属皆诛没。周主以提婆为柱国、宜州刺史。下诏谕齐群臣曰:“若妙尽人谋,深达天命,官荣爵赏,各有加隆。或我之将卒,逃逸彼朝,无问贵 ![]() ![]() 穆提婆向西投奔北周军队,陆令萱杀自,她的家属都被诛杀。北周国主任命穆提婆为柱国、宜州刺史。下诏告示北齐的群臣说:“如果能竭力献计献策,深深通晓上天的意旨,就能授官赏爵,各有所加。如果我们的将领士兵,逃到齐朝,不论贵 ![]() ![]() 初,齐⾼祖为魏丞相,以唐邕典外兵曹,太原⽩建典骑兵曹,皆以善书计、工簿帐受委任。及齐受禅,诸司咸归尚书;唯二曹不废,更名二省。邕官至录尚书事,建官至中书令,常典二省,世称“唐、⽩”邕兼领度支,与⾼阿那肱有隙,阿那肱谮之,齐主敕侍中斛律孝卿总知骑兵、度支。孝卿事多专决,不复询禀。邕自以宿习旧事,为孝卿所轻,意甚郁郁。及齐主还邺,邕遂留晋 ![]() ![]() ![]() ![]() 当初,神武帝⾼ ![]() ![]() ![]() ![]() 己未,周主至晋 ![]() ![]() ![]() ![]() 己未(十五⽇),北周国主到晋 ![]() ![]() ![]() ![]() ![]() ![]() 周主出城,饥甚, ![]() ![]() 北周国主出城以后,非常饥饿,想逃走,将领们也多劝他回去。宇文忻发怒变⾊而进言:“陛下从攻克晋州以来,乘胜到了这里。现在各国的伪主劳碌奔逃,关东一带响声震天,自古以来用兵,没有像这次的盛大。昨天破城时,由于将士轻敌,所以遭受一点挫折,这又何必放在心上!大丈夫应当从死中求生,败中取胜。现在破竹之势已经形成,为什么要放弃它而离去!”齐王宇文宪、柱国王谊也认为不能放弃离开,段畅又极力说晋 ![]() 延宗初称尊号,遣使修启于瀛州刺史任城王,曰:“至尊出奔,宗庙事重,群公劝迫,权主号令。事宁,终归叔⽗。”曰:“我人臣,何容受此启!”执使者送邺。 ⾼延宗刚称皇帝时,派人写了书札给瀛州刺史任城王⾼,信里说:“天子出奔,家国的事情繁重,我因为王公们的劝说相強,暂时主持家国的号令。事情定安以后,皇位最终会还给叔⽗。”⾼说:“我只是一个臣子,怎能容许接受这样的书札!”把使者捉起来送到邺城。 壬戌,周主大赦,削除齐制。收礼文武之士。 壬戌(十八⽇),北周国主大赦国全,取消北齐的制度。招收并礼遇文武之士。 邺伊娄谦聘于齐,其参军⾼遵以情输于齐,齐人拘之于晋 ![]() ![]() 当初北周的伊娄谦聘问北齐,他的参军⾼遵把北周将征伐北齐的报情通报北齐,北齐便把伊娄谦扣留在晋 ![]() ![]() ![]() 臣光曰:赏有功,诛有罪,此人君之任也。⾼遵奉使异国,漏怈大谋,斯叛臣也;周⾼祖不自行戮,乃以赐谦,使之复怨,失政刑矣!孔子谓以德报怨者何以报德。为谦者,宜辞而不受,归诸有司,以正典刑。乃请而赦之以成其私名,美则美矣,亦非公义也。 臣司马光曰:赏有功,诛有罪,这是君主的责任。⾼遵奉命出使异国,怈漏重大的机密,这就是叛臣;北周⾼祖不是自己下令加以处死,却把他送给伊娄谦,使他报复怨恨,有失刑赏的教化!孔子所说的以德报怨者用什么来报德,作为伊娄谦,应当推掉而不接受,把⾼遵送 ![]() [23]齐主命立重赏以募战士,而竟不出物。广宁王孝珩请“使任城王将幽州道兵⼊土门,扬声趣并州,独孤永业将洛州道兵⼊潼关,扬声趣长安,臣请将京畿兵出滏口,鼓行逆战。敌闻南北有兵,自然逃溃。”又请出宮人珍宝赏将士。齐主不悦。斛律孝卿请齐主亲劳将士,为之撰辞,且曰:“宜慷慨流涕,以感 ![]() [23]北齐后主命令立重赏来征募战士,而竟然不拿出东西来。广宇王⾼孝珩请求:“派任城王⾼率领幽州道的士兵开进土门关,扬言进取并州,独孤永业率领洛州道的士兵开进潼关,扬言进取长安,臣请求率领京畿的士兵出滏口,击鼓前进 ![]() ![]() 朔州行台仆 ![]() ![]() ![]() 朔州行台仆 ![]() ![]() ![]() 丙寅,周主出齐宮中珍宝服玩及宮女二千人,班赐将士,加立功者官爵各有差。周主问⾼延宗以取邺之策,辞曰:“此非亡国之臣所及。”強问之。乃曰:“若任城王据邺,臣不能知。若今主自守,陛下兵不⾎刃。”癸酉,周师趣邺,命齐王宪先驱,以上柱国陈王纯为并州总管。 丙寅(二十二⽇),北周国主取出北齐宮中的珍宝服用和玩赏的物品以及二千个宮女,颁赐给将士,对立功者按等级加官爵。北周国主向⾼延宗询问夺取邺城的计策,⾼延宗推辞说:“这不是亡国之臣所能回答的。”強迫他回答,⾼延宗才说:“如果是任城王据守邺城,那么臣无法知道。如果是当今齐主自己据守,那么陛下可以不经 ![]() 齐主引诸贵臣⼊朱雀门,赐酒食,问以御周之策,人人异议,齐主不知所从。是时人情惧,莫有斗心,朝士出降,昼夜相属。⾼劢曰:“今之叛者,多是贵人,至于卒伍,犹未离心。请追五品已上家属,置之三台,因胁之以战,若不捷,则焚台。此曹顾惜 ![]() 北齐后主领着显贵大臣进朱雀门,赐给他们酒食,询问抵御北周的计策,各人的说法不一,北齐后主不知听谁的好。这时人们的心情恐惧,没有打仗的心思。朝中的士官出城投降,⽩天黑夜接连不断。⾼劢说:“现在的叛徒,很多是显贵,至于一般的士兵,还没有离心。请追回五品以上员官的家属,安置在三台,并強迫他们参加打仗,如果不能取胜,就烧焚他们家属所在的三台。这种人都顾惜自己的老婆孩子,一定会拼死作战。况且我们的军队频频败北,敌人一定轻视我们,现在背城决一死战,按理一定能打败他们。”北齐后主不采纳⾼劢的意见。懂星象变化的人说,朝廷将会有变⾰更易。北齐后主叫来尚书令⾼元海等人商议,决定按照武成帝禅位给他的做法,把帝位传给皇太子。 wWW.yAnDxs.Cc |
上一章 资治通鉴 下一章 ( → ) |
资治通鉴vip未删节下载由网友提供,《资治通鉴》情节富于变化、节奏流畅,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文学作品,眼袋小说网免费提供资治通鉴最新清爽干净的文字章节在线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