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情节富于变化,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小说 |
![]() |
|
眼袋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 书号:10116 时间:2017/3/25 字数:43166 |
上一章 四纪梁 下一章 ( → ) | |
起旃蒙协洽,尽著雍阉茂,凡四年。 ⾼祖武皇帝四 ◎ 天监十四年乙未,公元五一五年 舂,正月,乙巳朔,上冠太子于太极殿,大赦。 辛亥,上祀南郊。 甲寅,魏主有疾;丁巳,殂于式乾殿。侍中、中书监、太子少傅催光,侍中、领军将军于忠,詹事王显,中庶子代人侯刚, ![]() ![]() ![]() ⾼后 ![]() ![]() 先是,⾼肇擅权,尤忌宗室有时望者。太子太保任城王澄数为肇所谮,惧不自全,乃终⽇酣饮,所为如狂,朝廷机要无所关豫。及世宗殂,肇拥兵于外,朝野不安。于忠与门下议,以肃宗幼,未能亲政,宜使太保⾼ ![]() ![]() 二月,庚辰,尊皇后为皇太后。 魏主称名为书告哀于⾼肇,且召之还。肇承变忧惧,朝夕哭泣,至于羸悴。归至瀍涧,家人 ![]() ![]() ![]() 魏之伐蜀也,军至晋寿,蜀人震恐。傅竖眼将步兵三万击巴北,上遣宁州刺史任太洪自 ![]() ![]() 癸未,魏以⾼ ![]() 甲午,魏葬宣武皇帝于景陵,庙号世宗。己亥,尊胡贵嫔为皇太妃。三月,甲辰朔,以⾼太后为尼,徙居金墉瑶光寺,非大节庆,不得⼊宮。 魏左仆 ![]() 魏于忠既居门下,又总宿卫,遂专朝政,权倾一时。初,太和中,军国多事,⾼祖以用度不⾜,百官之禄四分减一,忠悉命归所减之禄。旧制民税绢一匹别输绵八两,布一区别输⿇十五斤,忠悉罢之。乙丑,诏文武群官各进位一级。夏,四月,浮山堰成而复溃。或言蛟龙能乘风雨破堰,其 ![]() 魏梁州刺史薛怀吉破叛氐于沮⽔。怀吉,真度之子也。五月,甲寅,南秦州刺史崔暹又破叛氐,解武兴之围。 六月,魏冀州沙门法庆以妖幻惑众,与 ![]() ![]() ![]() 魏尚书裴植,自谓人门不后王肃,以朝廷处之不⾼,意常怏怏,表请解官隐嵩山,世宗不许,深怪之。及为尚书,志气骄満,每谓人曰:“非我须尚书,尚书亦须我。”每⼊参议论,好面讥毁群官,又表征南将军田益宗,言:“华、夷异类,不应在百世⾐冠之上。”于忠、元昭见之切齿。 尚书左仆 ![]() 祚与植皆恶于忠专横,密劝⾼ ![]() ![]() ![]() ![]() 丙子,魏尊胡太妃为皇太后,居崇训宮。于忠领崇训卫尉,刘腾为崇训太仆,加侍中,侯刚为侍中抚军将军。又以太后⽗国珍为光禄大夫。 庚辰,定州刺史田超秀帅众三千降魏。 戊子,魏大赦。 己丑,魏清河王怿进位太傅,领太尉,广平王情为太保,领司徒,任城王澄为司空。庚寅,魏以车骑大将军于忠为尚书令,特进崔光为车骑大将军,并加仪同三司。魏江 ![]() ![]() 群臣奏请皇太后临朝称制,九月,乙未,灵太后始临朝听政,犹称令以行事,群臣上书称殿下。太后聪悟,颇好读书属文, ![]() 自郭祚等死,诏令生杀皆出于忠,王公畏之,重⾜胁息。太后既亲政,乃解忠侍中、领军、崇训卫尉,止为仪同三司、尚书令。后旬馀,太后引门下侍官于崇训宮,问曰:“忠在端揆,声望何如?”咸曰:“不称阙任。”乃出忠为都督冀、定、瀛三州诸军事、征北大将军、冀州刺史;以司空澄领尚书令。澄奏:“定安公宜出⼊噤中,参咨大务。”诏从之。 甲寅,魏元遥破大乘贼,擒法庆并渠帅百馀人,传首洛 ![]() 左游击将军赵祖悦袭魏西硖石,据之以 ![]() ![]() 冬,十月,乙酉,魏以胡国珍为中书监、仪同三司,侍中如故。 甲午,弘化太守杜桂举郡降魏。 初,魏于忠用事,自言世宗许其优转;太傅雍等皆不敢违,加忠车骑大将军。忠又自谓新故之际有定社稷之功,讽百僚令加己赏;雍等议封忠常山郡公。忠又难于独受,乃讽朝廷,同在门下者皆加封邑。雍等不得已复封崔光为博平县公,而尚书元昭等上诉不已。太后敕公卿再议,太傅怿等上言:“先帝升遐,奉 ![]() ⾼ ![]() ![]() ![]() 己酉,魏崔亮至硖石,赵祖悦逆战而败,闭城自守;亮进围之。 乙卯,魏主及太后谒景陵。 是冬,寒甚,淮、泗尽冻,浮山堰士卒死者什七八。魏益州刺史傅竖眼, ![]() ![]() ![]() 魏岐州剌史赵王谧,⼲之子也,为政暴 ![]() 太后以魏主尚幼,未能亲祭, ![]() ◎ 天监十五年丙申,公元五一六年 舂,正月,戊辰朔,魏大赦,改元熙平。 魏崔亮攻硖石未下,与李崇屡约⽔陆并进,崇违期不至。胡太后以诸将不壹,乃以吏部尚书李平为使持节、镇军大将军兼尚书右仆 ![]() ![]() 上使左卫将军昌义之将兵救浮山,未至,康绚已击魏兵,却之。上使义之与直阁王神念溯淮救硖石。崔亮遣将军博陵崔延伯守下蔡,延伯与别将伊甕生夹淮为营。延伯取车轮去辋,削锐共辐,两两接对, ![]() 魏中尉元匡奏弹于忠:“幸国大灾,专擅朝命,裴、郭受冤,宰辅黜辱。又自矫旨为仪同三司、尚书令,领崇训卫尉,原其此意, ![]() 三月,戊戌朔,⽇有食之。 魏论西硖石之功。辛未,以李崇为骠骑将军,加仪同三司,李平为尚书右仆 ![]() 魏萧宝寅在淮堰,上为手书 ![]() 夏,四月,淮堰成,长九里,下广一百四十丈,上广四十五丈,⾼二十丈,树以杞柳,军垒列居其上。 或谓康绚曰:“四渎,天所以节宣其气,不可久塞,若凿湫东注,则游波宽缓,堰得不坏。”绚乃开湫东注。又纵反间于魏曰:“梁人所惧开湫,不畏野战。”萧宝寅信之,凿山深五丈,开湫北注,⽔⽇夜分流犹不减,魏军竟罢归。⽔之所及,夹淮方数百里。李崇作浮桥于硖石戍间,又筑魏昌城于八公山东南,以备寿 ![]() 初,堰起于徐州境內,刺史张豹子宣言,谓己必掌其事;既而康绚以他官来监作,豹子甚惭。俄而敕豹子受绚节度,豹子遂谮绚与魏 ![]() 魏胡太后追思于忠之功,曰:“岂宜以一谬弃其馀勋!”复封忠为灵寿县公,亦封崔光为平恩县侯。 魏元法僧遣其子景隆将兵拒张齐,齐与战于葭萌,大破之,屠十馀者,遂围武兴。法僧婴城自守,境內皆叛,法僧遣使间道告急于魏。魏驿召镇南军司傅竖眼于淮南,以为益州刺史、西征都督,将步骑三千以赴之。竖眼⼊境,转战三⽇,行二百馀里,九遇皆捷。五月,竖眼击杀梁州刺史任太洪。民、獠闻竖眼至,皆喜, ![]() 魏梓潼太守苟金龙领关城戍主,梁兵至,金龙疾病,不堪部分,其 ![]() ![]() 六月,庚子,以尚书令王莹为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 ![]() ![]() ![]() 张齐数出⽩⽔侵魏葭萌,傅竖眼遣虎威将军強虬攻信义将军杨兴起,杀之,复取⽩⽔。宁朔将军王光昭又败于 ![]() 八月,乙巳,魏以胡国珍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雍州刺史。国珍年老,太后实不 ![]() ![]() 康绚既还,张豹子不复修淮堰。九月,丁丑,淮⽔暴涨,堰坏,其声如雷,闻三百里,缘淮城戍村落十馀万口皆漂⼊海。初,魏人患淮堰,以任城王澄为大将军、大都督南讨诸军事,勒众十万,将出徐州来攻堰;尚书右仆 ![]() 壬辰,大赦。 魏胡太后数幸宗戚勋贵之家,侍中崔光表谏曰:“《礼》,诸侯非问疾吊丧而⼊诸臣之家,谓之君臣为谑。不言王后夫人,明无适臣家之义。夫人,⽗⺟在有归宁,没则使卿宁。汉上官皇后将废昌邑,霍光,外祖也,亲为宰辅,后犹御武帐以接群臣,示男女之别也。今帝族方衍,勋贵增迁,祗请遂多,将成彝式。愿陛下简息游幸,则率土属赖,含生仰悦矣。” 任城王澄以北边镇将选举弥轻,恐贼虏窥边,山陵危迫,奏求重镇将之选,修警备之严,诏公卿议之。廷尉少卿袁翻议,以为:“比缘边州郡官不择人,唯论资级。或值贪污之人,广开戍逻,多置帅领;或用其左右姻亲;或受人货财请属。皆无防寇之心,唯有聚敛之意。其勇力之兵,驱令抄掠,若值強敌,即为奴虏,如有执获,夺为己富。其羸弱老小之辈,微解金铁之工,少闲草木之作,无不搜营穷垒,苦役百端。自馀或伐木深山,或芸草平陆,贩贸往还,相望道路。此等禄既不多,赀亦有限,皆收其实绢,给其虚粟,穷其力,薄其⾐,用其功,节其食,绵冬历夏,加方疾苦,死于沟渎者什常七八。是以邻敌伺间,扰我疆场,皆由边任不得其人故也。愚谓自今已后,南北边诸籓及所统郡县府佐、统军至于戍主,皆令朝臣王公已下各举所知,必选其才,不拘阶级;若称职及败官,并所举之人随事赏罚。”太后不能用。及正光之末,北边盗贼群起,遂 ![]() 冬,十一月, ![]() ![]() 太后好事佛,民多绝户为沙门,⾼ ![]() 魏征南大将军田益宗求为东豫州刺史,以招二子,太后不许,竟卒于洛 ![]() 柔然伏跋可汗,壮健善用兵,是岁,西击⾼车,大破之,执其王弥俄突,系其⾜于驽马,顿曳杀之,漆其头为饮器。邻国先羁属柔然后叛去者,伏跋皆击灭之,其国复強。 ◎ 天监十六年丁酉,公元五一七年 舂,正月,辛未,上祀南郊。 魏大乘馀贼复相聚,突⼊瀛州,刺史宇文福之子员外散骑侍郞延帅奴客拒之。贼烧斋阁,延突火抱福出外,肌发皆焦,勒众苦战,贼遂散走,追讨,平之。 甲戌,魏大赦。 魏初,民间皆不用钱,⾼祖太和十九年,始铸太和五铢钱,遣钱工在所鼓铸。民有 ![]() ![]() ![]() ![]() ![]() ![]() 魏人多窃冒军功,尚书左丞卢同阅吏部勋书,因加检核,得窃阶者三百馀人,乃奏:“乞总集吏部、中兵二局勋簿,对句奏案,更造两通,一关吏部,一留兵局。又,在军斩首成一阶以上者,即令行台军司给券,当中竖裂,一支付勋人,一支送门下,以防伪巧。”太后从之。同,玄之族孙也。 中尉无匡奏请取景明元年已来,內外考簿、吏部除书、中兵勋案、并诸殿最, ![]() ![]() 三月,丙子,敕织官,文锦不得为仙人鸟善之形,为其裁剪,有乖仁恕。 丁亥,魏广平文穆王怀卒。 夏,四月,戊申,魏以中书监胡国珍为司徒。 诏以宗庙用牲,有累冥道,宜皆以面为之。于是朝野喧哗,以为宗庙去牲,乃是不复⾎食,帝竟不从。八坐乃议以大脯代一元大武。 秋,八月,丁未,诏魏太师⾼ ![]() 冬,十月,诏以宗庙犹用脯脩,更议代之,于是以大饼代大脯,其馀尽用蔬果。又起至敬殿、景 ![]() 乙卯,魏诏:京北士民未迁者,悉听留居为永业。 十一月,甲子,巴州刺史牟汉宠叛,降魏。 十二月,柔然伏跋可汗遣俟近尉比建等请和于魏,用敌国之礼。 是岁,以右卫将军冯道 ![]() ![]() ![]() ![]() ◎ 天监十七年戊戌,公元五一八年 舂,正月,甲子,魏以氐酋杨定为 ![]() 魏秦州羌反。 二月,癸巳,安成康王秀卒。秀虽与上布⾐昆弟,及为君臣,小心畏敬过于疏 ![]() 甲辰,大赦。 己酉,魏大赦,改元神⻳。 魏东益州氐反。 魏主引见柔然使者,让之以籓礼不备,议依汉待匈奴故事,遣使报之。司农少卿张伦上表,以为:“太祖经启帝图,⽇有不暇,遂令竖子游魂一方。亦由国中多虞,急诸华而缓夷狄也。⾼祖方事南辕,未遑北伐。世宗述遵遗志,虏使之来,受而弗答。以为大明临御,国富兵強,抗敌之礼,何惮而为之,何求而行之!今虏虽慕德而来,亦 ![]() 三月,辛未,魏灵寿武敬公于忠卒。 魏南秦州氐反。遣龙骧将军崔袭持节谕之。 夏,四月,丁酉,魏秦文宣公胡国珍卒,赠假⻩钺、相国、都督中外诸军事、太师,号曰太上秦公,加九锡,葬以殊礼,赠襚仪卫,事极优厚。又 ![]() ![]() ![]() 太后为太上君造寺,壮丽埒于永宁。 尚书奏复征民绵⿇之税,张普惠上疏,以为:“⾼祖废大斗,去长尺,改重称,以爱民薄赋。知军国须绵⿇之用,故于绢增税绵八两,于布增税⿇十五斤,民以称尺所减,不啻绵⿇,故鼓舞供调。自兹以降,所税绢布,浸复长阔,百姓嗟怨,闻于朝野。宰辅不寻其本在于幅广度长,遽罢绵⿇。既而尚书以国用不⾜,复 ![]() ![]() 普惠又以魏主好游骋苑囿,不亲视朝,过崇佛法,郊庙之事多委有司,上疏切谏,以为:“殖不思之冥业,损巨费于生民,减禄削力,近供无事之僧,崇饰云殿,远邀未然之报,昧慡之臣稽首于外,玄寂之众遨游于內,衍礼忤时,人灵未穆。愚谓修朝夕之因,求礻氏劫之果,未若收万国之 ![]() 普惠复表论时政得失,太后与帝引普惠于宣光殿,随事诘难。 临川王宏妾弟吴法寿杀人而匿于宏府中,上敕宏出之,即⽇伏辜。南司奏免宏官,上注曰:“爱宏者兄弟私亲,免宏者王者正法。所奏可。”五月,戊寅,司徒、骠骑大将军、扬州刺史临川王宏免。 宏自洛口之败,常怀愧愤,都下每有窃发,辄以宏为名,屡为有司所奏,上每赦之。上幸光宅寺,有盗伏于骠骑航,待上夜出;上将行,心动,乃于硃雀航过。事发,称为宏所使,上泣谓宏曰:“我人才胜汝百倍,当此犹恐不堪,汝何为者?我非不能为汉文帝,念汝愚耳!”宏顿首称无之;故因匿法寿免宏官。 宏奢僭过度,殖货无厌。库屋垂百间,在內堂之后,关籥甚严,有疑是铠仗者,密以闻。上于友爱甚厚,殊不悦。佗⽇,送盛馔与宏爱妾江氏曰:“当来就汝 ![]() ![]() ![]() 宏都下有数十邸,出悬钱立券,每以田宅邸店悬上文契,期讫,便驱券主,夺其宅。都下、东土百姓,业失非一。上后知之,制悬券不得复驱夺,自此始。 侍中、领军将军吴平侯昺,雅有风力,为上所重,军国大事皆与议决,以为安右将军,监扬州。昺自以越亲居扬州,涕泣恳让,上不许。在州尤称明断,符教严整。 辛巳,以宏为中军将军、中书监,六月,乙酉,又以本号行司徒。 臣光曰:宏为将则覆三军,为臣则涉大逆,⾼祖贷其死罪可矣。数旬之间,还为三公,于兄弟之恩诚厚矣,王者之法果安在哉! 初,洛 ![]() ![]() ![]() 秋,七月,魏河州羌却铁忽反,自称⽔池王;诏以主客郞源子恭为行台以讨之。子恭至河州,严勒州郡及诸军毋得犯民一物,亦不得轻与贼战,然后示以威恩,使知悔惧。八月,铁忽等相帅诣子恭降,首尾不及二旬。子恭,怀之子也。 魏宦者刘腾,手不解书,而多奷谋,善揣人意。胡太后以其保护之功,累迁至侍中、右光禄大夫,遂⼲预政事,纳赂为人求官,无不效者。河间王琛,简之子也,为定州刺史,以贪纵著名,及罢州还,太后诏曰:“琛在定州,唯不将中山宮来,自馀无所不致,何可更复叙用!”遂废于家。琛乃求为腾养息,赂腾金宝巨万计。腾为之言于太后,得兼都官尚书,出为秦州刺史,会腾疾笃,太后 ![]() 魏胡太后以天文有变, ![]() 乙亥,以临川王宏为司徒。 魏胡太后遣使者宋云与比丘惠生如西域求佛经。司空任城王澄奏:“昔⾼祖迁都,制城內唯听置僧尼寺各一,馀皆置于城外;盖以道俗殊归, ![]() ![]() ![]() 是岁,魏太师雍等奏:“盐池天蔵,资育群生,先朝为之噤限,亦非苟与细民争利。但利起天池,取用无法,或豪贵封护,或近民吝守,贫弱远来,邈然绝望。因置主司,令其裁察,強弱相兼,务令得所。什一之税,自古有之,所务者远近齐平,公私两宜耳。及甄琛启求罢噤,乃为绕池之民尉保光等擅自固护;语其障噤,倍于官司,取与自由,贵 ![]() 段译 ⾼祖武皇帝四天监十四年(乙未、515) 梁纪四梁武帝天监十四年(乙未,公元515年) [1]舂,正月,乙巳朔,上冠太子于太极殿,大赦。 [1]舂季,正月,乙巳朔(初一),梁武帝在太极殿给太子举行冠礼,并且大赦天下。 [2]辛亥,上祀南郊。 [2]辛亥(初七),梁武帝在南郊祭天。 [3]甲寅,魏主有疾;丁巳,殂于式乾殿。侍中·中书监·太子少傅崔光、侍中·领军将军于忠、詹事王显、中庶子代人侯刚 ![]() ![]() ![]() 甲寅(初十),北魏宣武帝患病,丁巳(十三⽇),在式乾殿病故。侍中、中书监、太子少傅崔光,侍中、领军将军于忠,詹事王显,中庶子代京人侯刚等人从东宮 ![]() ![]() ![]() ⾼后 ![]() ⾼后想杀掉胡贵嫔,中给事谯郡人刘腾把件事告诉了侯刚,侯刚又告诉给于忠。于忠向崔光请教计策,崔光就让他将胡贵嫔搬到别的住所,严加守卫,因此胡贵嫔深深地感 ![]() 骠骑大将军广平王怀扶疾⼊临,径至太极西庑,哀恸,呼侍中、领军、⻩门、二卫,云”⾝ ![]() 骠骑大将军广平王元怀抱病⼊朝,径直来到太极殿的西殿,悲愤 ![]() ![]() 先是⾼肇擅权,尤忌宗室有时望者,太子太傅任城王澄数为肇所谮,惧不自全,乃终⽇酣饮,所为如狂,朝廷机要无所关豫。及世宗殂,肇拥兵于外,朝野不安。于忠与门下议,以肃宗幼,未能亲政,宜使太保⾼ ![]() ![]() 起初⾼肇专权,他特别忌恨宗室里面有名望的人,太子太傅任城王元澄多次被⾼肇诋毁、陷害,害怕不能保全自己,就整天纵酒,做一些象疯子一样的崐举止,朝廷里的重要事务都不参与。等到宣武帝病故,⾼肇统兵在外,朝廷內外都很不安。于忠和门下省的员官们商议,由于孝明帝年幼,不能亲自执政,建议要让太保⾼ ![]() ![]() ![]() 二月,庚辰,尊皇后为皇太后。 二月庚辰(初七),北魏尊封皇后为皇太后。 魏主称名为书告哀于⾼肇,且召之还。肇承变忧惧,朝夕哭泣。至于羸悴,归至涧,家人 ![]() ![]() ![]() 北魏孝明帝自己称名写信给⾼肇报告丧事,并且召他回朝。⾼肇承受着这种变故非常优伤、惊惧,整⽇哭泣,甚至越来越瘦弱憔悴,回到涧时,家里人 ![]() ![]() ![]() [4]魏之伐蜀也,军至晋寿,蜀人震恐。傅竖眼将步兵三万击巴北,上遣宁州刺史任太洪自 ![]() ![]() [4]北魏的军队攻打蜀地,大军开到晋寿,蜀人非常恐惧。傅竖眼率领三万步兵攻打巴北,梁武帝派宁州刺史任太洪从 ![]() ![]() [5]癸未,魏以⾼ ![]() [5]癸未(初十),北魏任命⾼ ![]() [6]甲午,魏葬宣武皇帝于景陵,庙号世宗。己亥,尊胡贵嫔为皇太妃。三月,甲辰朔,以⾼太后为尼,徙居金墉瑶光寺,非大节庆,不得⼊宮。 [6]甲午,(二十一⽇),北魏将宣武帝安葬在景陵,庙号为世宗。己亥(二十六⽇),尊胡贵嫔为皇太妃。三月甲辰朔(初一),使⾼太后作了尼姑,把她迁居到金墉瑶光寺,不遇到大的节⽇庆典,不许⼊宮。 [7]魏左仆 ![]() [7]北魏左仆 ![]() [8]魏于忠既居门下,又总宿卫,遂专朝政,权倾一时。初,太和中,军国多事,⾼祖以用度不⾜,百官之禄四分减一,忠悉命归所减之禄。旧制:民税绢一匹别输绵八两,布一匹别输⿇十五斤,忠悉罢之。乙丑,诏文武群官各进位一级。 [8]北魏的于忠既担任侍中,又总管噤卫事务,于是他独揽朝政,权倾一崐时。起初,在太和年间,家国频繁用兵,孝文帝为了用度不⾜的原因,把百官的俸禄减少了四分之一。于忠下令全部恢复了减少的俸禄。旧法规定:百姓每织一匹绢要 ![]() ![]() [9]夏,四月,浮山堰成而复溃,或言蛟龙能乘风雨破堰,其 ![]() [9]夏季四月,浮山堰修成后却又崩溃,有人说蛟龙能乘风雨破坏渠堰,但它本 ![]() ![]() [10]魏梁州刺史薛怀吉破叛氐于沮⽔。怀吉,真度之子也。五月,甲寅,南秦州刺史崔暹又破叛氐,解武兴之围。 [10]北魏梁州刺史薛怀吉在沮⽔打败了叛 ![]() ![]() [11]六月,魏冀州沙门法庆以妖幻惑众,与 ![]() ![]() ![]() [11]六月,北魏冀州僧人法庆用妖术 ![]() ![]() ![]() ![]() [12]魏尚书裴植,自谓人门不后王肃,以朝廷处之不⾼,意常怏怏,表请解官隐嵩山,世宗不许,深怪之。及为尚书,志气骄満,每谓人曰:“非我须尚书,尚书亦须我。”每⼊参议论,好面讥毁群官,又表征南将军田益宗,言:“华、夷异类,不应在百世⾐冠之上。”于忠、元昭见之切齿。 [12]北魏尚书裴植,自以为门第不比王肃低,因在朝廷里官位不⾼而常常怏怏不快,就上书请求辞去官职,退隐到嵩山,宣武帝不同意,并且认为他很怪。等他作了尚书,志⾼气傲,常常对人说:“不是我想作尚书,是尚书要由我来作。”每次他⼊朝晋见,议论政事时,他都喜 ![]() 尚书左仆 ![]() 尚书左仆 ![]() 祚与植皆恶于忠专横,密劝⾼ ![]() ![]() ![]() ![]() 郭祚和裴植都讨厌于忠专权无道,暗中劝⾼ ![]() ![]() [13]丙子,魏尊胡太妃为皇太后,居崇训宮。于忠领崇训卫尉,刘腾为崇训太仆,加侍中,侯刚为侍中抚军将军。又以太后⽗国珍为光禄大夫。 [13]丙子(初六),北魏尊封胡太妃为皇太后,让她住进崇训宮。于忠担任崇训宮的卫尉,刘腾担任崇训宮的太仆,加官侍中,侯刚为侍中抚军将军。又封胡太后的⽗亲胡国珍为光禄大夫。 [14]庚辰,定州刺史田超秀帅众三千降魏。 [14]庚辰(初十),梁朝定州刺史田超秀率领三千兵马投降了北魏。 [15]戊子,魏大赦。 [15]戊子(十八⽇),北魏实行大赦。 [16]己丑,魏清河王怿进位太傅,领太尉,广平王怀为太保,领司徒,任城王澄为司空。庚寅,魏以车骑大将军于忠为尚书令,特进崔光为车骑大将军,并加开府仪同三司。 [16]己丑(十九⽇),北魏清河王元怿晋升太傅的职位,兼任太尉,广平王元怀作了太保,兼任司徒,任城王元澄任司空。庚寅(二十⽇),北魏孝明帝任命车骑大将军王忠为尚书令,特进崔光为车骑将军,并加封开府仪同三司。 [17]魏江 ![]() ![]() [17]北魏江 ![]() ![]() 群臣奏请太后临朝称制,九月,乙未,灵太后始临朝听政,犹称令以行事,群臣上书称殿下。太后聪悟,颇好读书属文, ![]() 众大臣上书请求太后临朝,她的命令称为“制”作行皇帝的权力,九月乙未(疑误),胡太后开始临朝听政,但还是不称“制”而称令,大臣们上书仍称呼她为殿下。太后聪明机智,非常喜爱读书写作, ![]() ![]() 自郭祚等死,诏令生杀皆出于忠,王公畏之,重⾜胁息。太后既亲政,乃解忠侍中、领军、崇训卫尉,止为仪同三司、尚书令。后旬余,太后引门下侍官于崇训宮,问曰:“忠在端揆,声望何如!”咸曰:“不称厥任。”乃出忠为都督冀·定·瀛三州诸军事、征北大将军、冀州刺史;以司空澄领尚书令。澄奏:“定安公宜出⼊噤中,参谘大务”诏从之。 自从郭祚等人死后,诏书、命令、生杀予夺之权都由于忠决定,王公们都畏惧他,人人蹑手蹑脚、敛声屏气。太后亲政后,就解除了于忠侍中、领军、崇训卫尉的职务,只让他作仪同三司、尚书令。过了十几天,太后把门下侍官叫到崇训宮,问道:“于忠在朝廷中为百官之首,声望如何?”众人都说:“他不称职。”于是就让于忠出朝任都督冀、定、瀛三州诸军事,征北大将军,崐冀州刺史;让司空元澄兼任尚书令。元澄上书说:“定安公应当可以出⼊宮噤,并参议重大事务。”诏令批准了他的请求。 甲寅,魏元遥破大乘贼,擒法庆并渠帅百余人,传首洛 ![]() 甲寅(十四⽇),北魏将领元遥击败了大乘贼,擒获法庆和他手下一百多人,将他们斩首并把首级送往洛 ![]() [19]左游击将军赵祖悦袭魏西硖石,据之以 ![]() ![]() [19]梁朝左游击将军赵祖悦在西硖石一带袭击了北魏军队,并以西硖石为 ![]() ![]() ![]() [20]冬,十月,乙酉,魏以胡国珍为中书监、仪同三司,侍中如故。 [20]冬季,十月乙酉(十六⽇),北魏任命胡国珍为中书监、认同三司,并保留侍中的职务。 [21]甲午,弘化太守杜桂举郡降魏。 [21]甲午(二十五⽇),弘化太守杜桂率领全郡投降北魏。 [22]初,魏于忠用事,自言世宗许其优转;太傅雍等皆不敢违,加忠车骑大将军。忠又自谓新故之际有定社稷之功,讽百僚令加已赏;雍等议封忠常山郡公。忠又难于独受,乃讽朝廷,同在门下者皆加封邑,雍等不得已复封崔光为博平县公,而尚书元昭等上诉不已。太后敕公卿再议,太傅怿等上言:“先帝升遐,奉 ![]() [22]当初,北魏的于忠掌握朝中权力,自称宣武帝答应加封他,太傅元雍等人都不敢违背圣旨,于是加封于忠为车骑大将军。于忠又自认为在新旧 ![]() ![]() ⾼ ![]() ![]() ![]() ⾼ ![]() [23]己酉,魏崔亮至硖石,赵祖悦逆战而败,闭城自守,亮进围之。 [23]己酉(十七⽇),北魏崔亮来到硖石,赵祖悦 ![]() [24]丁卯,魏主及太后谒景陵。 [24]丁卯(疑误),北魏孝明帝和太后参拜景陵。[25]是冬,寒甚,淮、泗尽冻,浮山堰士卒死者什七八。 [25]这一年冬季,异常寒冷,淮河、泗⽔都结了冰,浮山堰的兵士死掉十分之七八。 [26]魏益州刺史傅竖眼, ![]() ![]() ![]() [26]北魏益州刺史傅竖眼,生 ![]() ![]() ![]() [27]魏岐州刺史赵王谧,之子也,为政暴 ![]() [27]北魏岐州刺史赵王元谧是元的儿子,他为政暴 ![]() ![]() ![]() 太后以魏主尚幼,未能亲祭, ![]() 胡太后因为孝明帝年龄尚幼,不能亲理朝政,便想代替他进行祭祀之事,礼官多方议论后认为不可以。太后以这事询问侍中崔光,崔光引用汉朝和熹邓太后祭宗庙的旧事,认为可以,太后非常⾼兴,于是代行祭祀的事务。 [28]魏南荆州刺史恒叔兴表请不隶东荆州,许之。 [28]北魏南荆州刺史桓叔兴上书请求不再隶属东荆州,被批准。 十五年(丙申、516) 十五年(丙申,公元516年) [1]舂,正月,戊辰朔,魏大赦,改元熙平。 [1]舂季,正月戊辰(初一),北魏大赦天下,改年号为熙平。 [2]魏崔亮攻硖石未下,与李崇约⽔陆俱进,崇屡违期不至。胡太后以诸将不壹,乃以吏部尚书李平为使持节、镇军大将军兼尚书右仆 ![]() ![]() [2]北魏崔亮攻打硖石城没能攻下来,就和李崇约定⽔陆并进,李崇多次违反约定时间不来。胡太后因为众将不和,就委任吏部尚书李平为使持节、镇军大将军兼尚书右仆 ![]() ![]() 上使左卫将军昌义之将兵救浮山,未至,康绚已击魏兵,却之。上使义之与直王神念溯淮救硖石。崔亮遣将军博陵崔延伯守下蔡,延伯与别将伊雍瓮生夹淮为营。延伯取车轮去辋,削锐其辐,两两接对, ![]() 梁武帝派左卫将军昌义之领兵去解救浮山,军队没有赶到时,康绚已经开始攻打北魏军队,击退了他们。梁武帝派昌义之和直王神念溯淮河而上以援救硖石。崔亮派遣将军博陵人崔延伯驻守下蔡,崔延伯和副将伊瓮生沿着淮河崐两岸扎营。崔延伯把车轮的外周去掉,把轮辐削尖,每两辆车对接在一起,用柔软的竹子作成竹索,连贯并列起来,十多辆车并在一起,横在⽔里作为桥梁,两头设置大辘轳,使桥可以随意出没,不容易烧毁。既切断了赵祖悦的逃路,又使战船不能通行,昌义之、王神念驻扎在梁城不能够前进。李平部署军队分⽔陆攻打硖石,攻克了外城。乙丑(二十八⽇),赵祖悦出城投降,被杀掉,他的部下都被俘获。 胡太后赐崔亮书,使乘胜深⼊。平部分诸将,⽔陆并进,攻浮山堰;亮违平节度,以疾请还,随表辄发。平奏处亮死刑,太后令曰:“亮去留自擅,违我经略,虽有小捷,岂免大咎!但吾摄御万机,庶几恶杀,可听特以功补过。”魏师遂还。 胡太后赐给崔亮书信,命令他乘胜深⼊。李平分派各将领从⽔旱两路一同出发,攻打浮山堰。崔亮违抗李平的指挥,借口患病请求撤还,并且刚刚上书就撤军了。李平上书建议判处崔亮死刑,太后下命令说:“崔亮进退自作主张,违背了我的战略计划,虽然获得了一些小的胜利,怎么能免除大的罪过!但是我⽇理万机,希望不要轻易杀戮,可以听任他将功赎罪。”于是北魏军队就返回了。 [3]魏中尉元匡奏弹于忠“幸国大灾,专擅朝命,裴、郭受冤,宰辅黜辱。又自矫旨为仪同三司、尚书令,领崇训卫尉,原其此意, ![]() [3]北魏中尉元匡上书揭发于忠“借着家国有难,独揽大权,使裴植、郭祚蒙受冤屈,宰相贬黜受辱,并且又自己假造圣旨当了仪同三司、尚书令,还兼任崇训卫尉。推论他的这番心意,是想自处至尊之位,既然事情发生在大赦之后,应当公开诛戮,请求派一位御史到州里去执行处决。自从去年宣武帝去世以后,皇太后没能亲理朝政,因此以前各种事不按规定理办,有的由门下省发出诏书,有的由中书省宣布敕令,擅自相互封任,已经受到皇恩宽恕的,确实应当免罪,但也应当追回封授。”皇太后说:“于忠已经受到了特别的宽恕,不好再追究罪责了,其他的都同意你的意见。” 匡又弹侍中侯刚掠杀羽林。刚本以善烹调为尚食典御,凡三十年,以有德于太后,颇专恣用事,王公皆畏附之。延尉处刚大辟,太后曰:“刚因公事掠人,邂逅致死,于律不坐。”少卿陈郡袁翻曰:”‘邂逅’,谓情状已露,隐避不引,考讯以理者也。今此羽林,问则具首,刚口唱打杀,挝筑非理,安得谓之‘邂逅’!”太后乃削刚户三百,解尚食典御。 元匡又弹劾侍中侯刚捕杀羽林卫士。侯刚本来凭着善于烹调作了尚食典御,大约作了三十年。因为对太后有恩,非常专横霸道,王公大臣都害怕他并且依附他。廷尉判处侯刚死刑,太后说:“侯刚是为公事抓人,不经意使人死掉了,按法律不应处死。”少卿陈郡人袁翻说:“您所谓的‘不经意’是指罪证已经暴露,却掩蔵起来不肯招认,于是就按法律拷问他们。现在被侯刚打死的这个羽林卫士,问他什么就供认什么,侯刚却嘴里大叫打死他,无理拷打,怎能说是‘不经意’!”于是太后才削除了侯刚三面户封邑,解除了他尚食典御的职务。 [4]三月,戊戌朔,⽇有食之。 [4]三月戊戌朔(初一),出现⽇食。 [5]魏论西硖石之功,辛未,以李崇为骠骑将军,加仪同三司,李平为尚书右仆 ![]() [5]北魏朝廷议论给西硖石之战中的将领行赏,辛未(初四),任命李崇为骠骑将军,加封仪同三司,李平为尚书右仆 ![]() [6]魏萧宝寅在淮堰,上为手书 ![]() [6]北魏萧宝寅驻扎在淮河坝上,梁武帝写了亲笔信招 ![]() ![]() ![]() [7]夏,四月,淮堰成,长九里,下广一百四十丈,上广四十五丈,⾼二十崐丈,树以杞柳,军垒列居其上。 [7]夏季,四月,淮河大坝修成,长九里,下宽一百四十丈,上宽四十五丈,⾼二十丈,种上了杞柳树,军营就驻扎在坝上。 或谓康绚曰:“四渎,天所以节宣其气,不可久塞,若凿东注,则游波宽缓,堰得不坏。”绚乃开东注。又纵反间于魏曰:“梁人所惧开,不畏野战。”萧宝寅信之,凿山深五丈,开北注,⽔⽇夜分流犹不减,魏军竟罢归。⽔之所及,夹淮方数百里。李崇作浮桥于硖石戍间,又筑魏昌城于八公山东南,以备寿 ![]() 有人对康绚说:“四河,是天用来宣怈它的‘真气’的,不能够长久地阻塞它,如果凿开⽔向东灌,那么流⽔宽缓,大坝才能不破坏。”康绚就凿开⽔东灌。又对北魏使用反间计,说:“梁朝人怕的是掘开⽔,不怕攻城野战。”萧宝寅相信了,凿山五丈多深,掘开⽔向北灌注,⽔⽇夜分流仍然不见减少,北魏军队竟然撤军回去了。⽔到之处,沿淮河方圆数百里都成了泽国。李崇在硖石戌之间搭起浮桥,又在八公山东南筑起魏昌城,来防备寿 ![]() 初,堰起于徐州境內,刺史张豹子宣言,谓己必掌其事;既而康绚以他官来监作,豹子甚惭。俄而敕豹子受绚节度,豹子遂谮绚与魏 ![]() 起初,淮河坝从徐州境內建起,刺史张豹子宣称,认为自己一定能掌管这件事,等到后来康绚以其他的官职来监督建坝,张豹子非常恼怒。不久,张豹子受令由康绚管辖,他就诬告康绚和北魏勾通,梁武帝虽然没有听信他的话,却用工程完毕为理由召回了康绚。 [8]魏胡太后追思于忠之功,曰:“岂宜以一谬弃其余勋!”复封忠为灵寿县公,亦封崔光为平恩县侯。 [8]北魏胡太后追忆于忠的功劳,说:“怎么能凭着一次错误就不承认他的其他功绩!”便重新封于忠为灵寿县公,也封崔光为平恩县侯。 [9]魏元法僧遣其子景隆将兵拒张齐,齐与战于葭萌,大破之,屠十余城,遂围武兴。法僧婴城自守,境內皆叛,法僧遣使间道告急于魏。魏驿召镇南军司傅竖眼于淮南,以为益州刺史、西征都督,将步骑三千以赴之。竖眼⼊境,转战三⽇,行二百余里,九遇皆捷。五月,竖眼击杀梁州刺史任太洪。民、獠闻竖眼至,皆喜, ![]() [9]北魏元法僧派他的儿子元景隆带兵抗击张齐,张齐与景隆在葭萌作战,大败景隆,在十多个城市进行杀屠,最后包围了武兴。元法僧闭城固守,境內军民都背叛了他,元法僧派使节从小路去向北魏告急。北魏用驿车从淮南召回镇南军司傅竖眼,让他作益州刺史、西征都督,率领步兵、骑兵三千人开赴武兴。傅竖眼进⼊武兴境內,转战三天,走了二百多里,作战九次都取得胜利。五月,傅竖眼杀死了梁州刺史任太洪。百姓、獠人听说傅竖眼来到,都很⾼兴,在路上 ![]() ![]() 魏梓潼太守苟金龙领关城戍主,梁兵至,金龙疾病,不堪部分,其 ![]() ![]() 北魏梓潼太守苟金龙兼任关城戍主,梁朝军队来到时,苟金龙病重,不能指挥。他的 ![]() ![]() ![]() [10]六月,庚子,以尚书令王莹为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 ![]() ![]() ![]() ![]() ![]() ![]() [11]张齐数出⽩⽔,侵魏葭萌,傅竖眼遣虎威将军強虬攻信义将军杨兴起,杀之,复取⽩⽔。宁朔将军王光昭又败于 ![]() [11]张齐多次从⽩⽔出兵,犯侵北魏的葭萌,傅竖眼派虎威将军強虬攻打信义将军杨兴起,杀死了他,重新夺取了⽩⽔。宁朔将军王光昭又在 ![]() [12]八月,乙巳,魏以胡国珍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雍州刺史。国珍年老,太后实不 ![]() ![]() [12]八月乙巳(十一⽇),北魏任命胡国珍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雍州刺史。胡国珍年老,太后实际上不想让他出行,只不过想给他统治一方的荣誉,所以最终也没有出行。 [13]康绚既还,张豹子不复修淮堰。九月,丁丑,淮⽔暴涨,堰坏,其声如雷,闻三百里,缘淮城戍村落十余万口皆漂⼊海。初,魏人患淮堰,以任城王澄为大将军、大都督南讨诸军事,勒众十万,将出徐州来攻堰,尚书右仆 ![]() [13]康绚回去之后,张豹子不再修建淮河堰。九月丁丑(十三⽇),淮河⽔急剧上涨,河堰被冲毁,决堤声象雷鸣一样,三百里以內都能听到。沿着淮河的城镇村庄有十多万人被漂⼊海中。当初,北魏人担心淮河堰的修建会造成危害,就任命任城王元澄为大将军、大都督南讨诸军事,统率十万大军,即将从徐州出兵攻打淮河堰,尚书右仆 ![]() [14]壬辰,大赦。 [14]壬辰(二十八⽇),梁朝颁布大赦令。 [15]魏胡太后数幸宗戚勋贵之家,侍中崔光表谏曰:“《礼》,诸侯非问疾吊丧而⼊诸臣之家,谓之君臣为谑。不言王后夫人,明无适臣家之义。夫人,⽗⺟在有归宁,没则使卿宁。汉上官皇后将废昌邑,霍光,外祖也,亲为宰辅,后犹御武帐以接群臣,示男女之别也。今帝族方衍,勋贵增迁,祗请遂多,将成彝式。愿陛下简息游幸,则率土属赖,含生仰悦矣。” [15]北魏胡太后多次驾临皇室贵戚以及功臣显贵的家中,侍中崔光上书劝谏说:“《礼记》上讲,诸侯如果不是为了慰问病人或追悼死人而进⼊大臣的家中,就叫作君臣之间失礼戏谑。没有提到王后夫人,是为了表明她们 ![]() 任城王澄以北边镇将选举弥轻,恐贼虏边,山陵危迫,奏求重镇将之选,修警备之严,诏公卿议之。廷尉少卿袁翻议,以为“比缘边州郡,官不择人,唯论资极。或值贪污之人,广开戍逻,多置帅领,或用其左右姻亲,或受人货财请属,皆无防寇之心,唯有聚敛之意。其勇力之兵,驱令抄掠,若遇強敌,即为奴虏,如有执获,夺为己富。其赢弱老小之辈,微解金铁之工,少闲草木之作,无不搜营穷垒,苦役百端。自余或伐木深山,或芸草平陆,贩贸往还,相望道路。此等禄既不多,赀亦有限,皆收其实绢,给其虚粟,穷其力,薄其⾐,用其功,节其食,绵冬历夏,加之疾苦,死于沟渎者什常七八。是以邻敌伺间,扰我疆埸,皆由边任不得其人故也。愚谓自今已后,南北边诸藩及所统郡县府佐、统军至于戍主,皆令朝臣王公已下各举所知,必选其才,不拘阶级;若称职及败官,并所举之从随事赏罚。”太后不能用。及正光之末,北边盗贼群起,遂 ![]() 任城王元澄认为对北部边境的守将选择任用得太轻率,难以放心,恐怕敌崐人会觊觎边境,皇陵受到危害,于是上书请求注重守边将领的选派,严整防守的纪律,胡太后下令让百官商议这个意见。廷尉少卿袁翻认为:“近来过境州郡中,封官从不按照人才选择,只是论资排辈。有时碰上贪污的员官,大量开设哨所,过多地设置将领,有的人重用他的亲属,有的人接受别人求官的贿赂,全无防范敌人的意识,只有聚敛钱财和贪心。那些勇猛有力的兵士,就被驱赶着去抢劫掠夺,如果碰到強大的敌兵,就被俘虏,如果捕获到东西,就变成自己的财富。那些瘦弱年老和年少的人,稍微懂一些冶炼技艺以及木工手艺的,都被从营垒中搜寻出来,让他们遭受百般的苦役。其余的人有的在深山中伐木,有的在平地锄草,来回贩运作买卖的人在路上川流不息。这些人的钱饷不⾜,供给也有限,都收他们实绢,不给他们现粮,用尽他们的精力,减少他们的⾐物,使用他们的人工,却限制他们饮食,让他们一年四季不止息地⼲,再加上疾病劳苦,死在沟壕中的人十有七八。因此,境外的敌人寻找时机来侵扰我们的边境,这都是由于边境员官的任用不能称职造成的。我认为从现在开始,南北边境各藩镇以及所管辖的各郡县府佐、统军到戍主,都应由朝廷大臣中王公以下的人举荐他们所了解的人来担任,一定要选拔合适的人才,不拘于出⾝等级,如果所推荐的人称职或渎职,就连同举荐的人一同赏或罚。”太后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到了正光末年,北部边郡的強盗蜂拥而起,终于 ![]() [16]冬,十一月, ![]() ![]() [16]冬季,十一月,梁朝 ![]() ![]() ![]() [17]初,魏世宗作瑶光寺,未就,是岁,胡太后又作永宁寺,皆在宮侧;又作石窟寺于伊阙口,皆极土木之美。而永宁尤盛,有金像⾼丈八者一,如中人者十,⽟像二。为九层浮图,掘地筑基,下及⻩泉;浮图⾼九十丈,上刹复⾼十丈,每夜静,铃铎声闻十里。佛殿如太极殿,南门如端门。僧房千间,珠⽟锦绣,骇人心目。自佛法⼊国中,塔庙之盛,未之有也。扬州刺史李崇上表,以为“⾼祖迁都垂三十年,明堂未修,太学荒废,城阙府寺颇亦颓坏,非所以追隆堂构,仪刑万国者也。今国子虽有学官之名,而无教授之实,何异兔丝、燕麦、南箕、北斗!事不两兴,须有进退,宜罢尚方雕靡之作,省永宁土木之功,减瑶光材瓦之力,分石窟镌琢之劳,及诸事役非急者,于三时农隙修此数条,使国容严显,礼化兴行,不亦休哉!”太后优令答之,而不用其言。 [17]当初,北魏宣武帝修建瑶光寺,没能建成。这一年,胡太后又修建永宁寺,都建在宮殿旁边。又在伊阙口修筑了石窟寺,都穷尽了土木建筑的华美。其中永宁寺尤其壮丽,有一座⾼一丈八尺的金像,十座普通人⾼的金像,两座⽟像。还建了一座九层佛塔,挖筑地基时,把地下的泉⽔都挖出来了。佛塔⾼九十丈,顶上面的柱子还有十丈⾼,每当夜深人静,塔上的铃铎声十里以外都听得到。佛殿如同太极殿,南门如同端门。其中有一千间僧人住房,珍珠⽟石锦绣琳琅,使人心摇目眩。自从佛教传⼊中原,这样壮观的塔庙从未有过。扬州刺史李崇上书,认为:“⾼祖迁都将近三十年了,宮殿没能加以修筑,太学也荒废了,城楼府庙也很多都残破了,这不是发扬光大祖宗的基业,作为万国表率的样子。现在国子监虽然有学官的名义,却没有教授生学的实际效用,这与那不能纺织的兔丝、不能收获的燕麦、不能簸扬的南箕、不能盛酒的北斗有什么不同呢?事情不能两全其美,应当有进有退,所以应当停止尚方署中雕缕奢靡的劳作,节减永宁寺土木修建的事情,减少瑶光寺木材砖瓦的费用,分散修筑石窟的劳力,连同那些不急用的劳役一同都加以减省,等到农闲时节再修建上面所说那些需修缮的建筑,使家国威严显赫,礼仪教化大兴,岂不是真正美好吗?”太后宽容地回答了他的建议,却没有采用他的意见。 太后好事佛,民多绝户为沙门,⾼ ![]() ![]() ![]() [18]魏征南大将军田益宗求为东豫州刺史,以招二子,太后不许,竟卒于洛 ![]() [18]北魏征南大将军田益宗请求去作东豫州刺史,以便去招降他的两个叛 ![]() ![]() [19]柔然伏跋可汗,壮健善用兵,是岁,西击⾼车,大破之,执其王弥俄突,系其⾜于驽马,顿曳杀之,漆其头为饮器。邻国先羁属柔然后叛去者,伏跋皆击灭之,其国复強。 [19]柔然国的伏跋可汗,⾝体壮实⾼大,善于作战。这一年,他西攻⾼车,攻破⾼车城,抓获⾼车王弥俄突,把他的脚拴在马后面,拖死了他,又把他的头用来作了饮酒的器皿。邻国中凡是从前归属柔然后来又叛变的,都被伏跋消灭,伏跋的家国重新強大起来。 十六年(丁酉、517) 十六年(丁酉,公元517年) [1]舂,正月,辛未,上祀南郊。 [1]舂季,正月辛未(初九),梁武帝在南郊祭天。 [2]魏大乘余贼复相聚,突⼊瀛州,刺史宇文福之子员外散骑侍郞延帅奴客拒之。贼烧斋阁,延突火抱福出外,肌发皆焦,勒众苦战,贼遂散走,追讨,平之。 [2]北魏大乘流匪重新聚集起来,冲⼊瀛州,刺史宇文福的儿子员外散骑侍郞宇文延率领手下的奴仆和佃客抗拒敌兵。流匪烧了斋门,宇文延冲⼊火中抱出宇文福,他的⾝体头发都被烧焦,仍然督促众人苦战,流匪终于逃散,他又率兵追杀,消灭了流匪。 [3]甲戌,魏大赦。 [3]甲戌(十二⽇),北魏大赦天下。 [4]魏初,民间皆不用钱,⾼祖太和十九年,始铸太和五铢钱,遣钱工在所鼓铸;民有 ![]() ![]() ![]() ![]() ![]() ![]() [4]北魏初建立时,民间都不使用钱币,孝文帝太和十九年时,开始铸造太和五铢钱,派钱工在工场铸造。百姓中有想铸钱的人,就让他们到家国的铸炉去铸造,铜一定要精炼,不能混杂。宣武帝永平三年,又铸造五铢钱,噤止国內使用不合标准的钱。这样不久,由于洛 ![]() ![]() ![]() [5]魏人多窃冒军功,尚书左丞卢同阅吏部勋书,因加检核,得窃阶者三百余人,乃奏:“乞集吏部、中兵二局勋簿,对句奏案,更造两通,一关吏部,一留兵局。又,在军斩首成一阶以上者,即令行台军司给券,当中竖裂,一支付勋人,一支送门下,以防伪巧。”太后从之。同,玄之族孙也。中尉元匡奏取景明元年已来,內外考簿、吏部除书、中兵勋案、并诸殿最, ![]() ![]() [5]北魏很多人假冒军功,尚书左丞卢同查阅吏部的功绩簿,并加以审核,发现了三百多个冒取官位的人,于是上奏说:“请求集中吏部、中兵二局的功劳簿,核对审查上报的文书,抄写二份,一份放在吏部、一份存放兵局。另外,在军队里杀敌可升一级以上的人,就命令行台军司颁发证书,证书从中间竖着分开,一份 ![]() ![]() [6]三月,丙子,敕织官,文锦不得为仙人鸟兽之形,为其裁翦,有乖仁恕。 [6]三月丙子(十五⽇),梁朝下令给织官,命令锦纹不能织仙人鸟兽的形状,因为这样剪裁起来,违背了仁爱。 [7]丁亥,魏广平文穆王怀卒。 [7]丁亥(二十六⽇),北魏广平文穆王元怀去世。 [8]夏,四月,戊申,魏以中书监胡国珍为司徒。 [8]夏季,四月戊申(十八⽇),北魏任命中书监胡国珍为司徒。 [9]诏以宗庙用牲,有累冥道,宜皆以面为之。于是朝野喧哗,以为宗庙去牲,乃是不复⾎食,帝竟不从。八坐乃议以大脯代一元大武。 [9]梁武帝在诏书中认为宗庙中祭祀用牲畜,对鬼神有妨害。应当都用面粉去作。于是朝廷內外议论纷纷,认为宗庙中不用牲畜,就等于不再祭祀。武帝终于不肯听从。朝中的⾼级员官们就商议用大⾁⼲代替牛。 [10]秋,八月,丁未,诏魏太师⾼ ![]() [10]秋季,八月丁未(十八⽇),北魏诏令太师⾼ ![]() [11]冬,十月,诏以宗庙犹用脯,更议代之,于是以大饼代大脯,其余尽用蔬果。又起至敬殿、景 ![]() ![]() [12]乙卯,魏诏,京北士民未迁者,悉听留居为永业。 [12]乙卯(二十七⽇),北魏朝廷下诏令,凡在北方代都的没有迁徒的士民,都听任他们留作长久居民。 [13]十一月,甲子,巴州刺史牟汉宠叛,降魏。 [13]十一月甲子(初七),巴州刺史牟汉宠反叛,投降了北魏。 [14]十二月,柔然伏跋可汗遣俟斤尉比建等请和于魏,用敌国之礼。 [14]十二月,柔然国的伏跋可汗派俟斤尉比建等人向北魏求和。北魏用对待敌对家国使节的礼节接待了柔然使者。 [15]是岁,以右卫将军冯道 ![]() ![]() ![]() ![]() [15]这一年,梁朝任命右卫将军冯道 ![]() ![]() ![]() ![]() ![]() [16]魏尚书崔亮奏请于王屋等山采铜铸钱,从之。是后民多私铸,钱稍薄小,用之益轻。 [16]北魏尚书崔亮上书请求在王屋山等地采掘铜铸造钱币,建议被采纳。从此以后,百姓常常私自铸钱,钱币比较薄小,使用一段时间就更轻了。 十七年(戊戌,518) 十七年(戊戌,公元518年) [1]舂,正月,甲子,魏以氐酋杨定为 ![]() [1]舂季,正月甲子(初八),北魏封氐族酋长杨定为 ![]() [2]魏秦州羌反。 [2]北魏秦州的羌人造反。 [3]二月,癸巳,安成康王秀卒。秀虽与上布⾐昆弟,及为君臣,小心畏敬过于疏 ![]() [3]二月癸巳(初七),安成康王萧秀去世。萧秀虽然和梁武帝在贫 ![]() ![]() [4]甲辰,大赦。 [4]甲辰(十八⽇),梁朝大赦天下。 [5]己酉,魏大赦,改元神⻳。 [5]己酉(二十三⽇),北魏大赦天下,改年号为神⻳。 [6]魏东益州氐反。 [6]北魏东益州的氐人造反。 [7]魏主引见柔然使者,让之以藩礼不备,议依汉待匈奴故事,遣使报之。司农少卿张伦上表,以为:“太祖经启帝图,⽇有不暇,遂令竖子游魂一方,亦由国中多虞,急诸华而缓夷狄也。⾼祖方事南辕,未遑北伐。世宗遵述遗志,虏使之来,受而弗答。以为大明临御,国富兵強,抗敌之礼,何惮而为之,何求而行之!今虏虽慕德而来,亦 ![]() [7]北魏孝明帝召见柔然国的使者,责备他们没有尽到藩国的礼节,商议按汉朝对待匈奴的办法,派使者回复他们。司农少卿张伦上书,认为:“道武帝开辟国土,⽇理万机,无暇顾及,于是使社仑这小子在大漠之北割据一方。这也是因为我们国內不定安,急着对付汉人而放松了对这些夷狄之族的辖制。孝文帝正应付南部的事,没来得及向北讨伐。宣武帝遵从先帝遗志,所以前次崐敌虏的使节来到,只接受他们的进见却不回复他们的求和之请。这是因为圣人当政,国富兵強,拒绝敌人的礼节,有什么可怕的呢?对他们有什么可求的呢?现在敌虏虽然仰慕德行前来进见,也是想看看我们是強是弱。如果让圣上的使者衔命去敌虏那里,与他们结成兄弟,恐怕不是祖宗的愿望。如果事情不能这样了结,也应当给他们下一道诏书,显示上下君臣间的礼仪,再命令宰相给他们写信,告诉他们归顺的办法,看他们是听还是不听,慢慢地或进而用恩,或退而用威,这才是王者应有的样子呀!怎能因为戎狄之间发生了呑并,就立刻亏损了礼节呢!”张伦的建议没被采纳。张伦是张⽩泽的儿子。 [8]三月,辛未,魏灵寿武敬公于忠卒。 [8]三月辛未(十六⽇),北魏灵寿武敬公于忠去世。 [9]魏南秦氐反,遣龙骧将军崔袭持节谕之。 [9]北魏南秦州的氐人造反,朝廷派龙骧将军崔袭持符节去晓谕他们。 [10]夏,四月,丁酉,魏秦文宣公胡国珍卒,赠假⻩钺、相国、都督中外诸军事、太师,号曰太上秦公,葬以殊礼,赠仪卫,事极优厚。又 ![]() ![]() ![]() [10]夏季,四月丁酉(十二⽇),北魏秦文宣公胡国珍去世,朝廷赠予他假⻩钺、相国、都督中外诸军事、太师等职,号为太上秦公,用隆重的礼仪安葬了他,赠赐⾐服和仪仗卫士,丧事极端优厚。又把胡太后⺟亲皇甫氏的灵柩 ![]() 太后为太上君造寺,壮丽埒于永宁。 胡太后给太上君建造了寺庙,其雄伟华丽相当于永宁寺。 尚书奏复征民绵⿇之税,张普惠上疏,以为:“⾼祖废大斗,去长尺,改重称,以爱民薄赋。知军国须绵⿇之用,故于绢增税绵八两,于布增税⿇十五斤,民以称尺所减,不啻绵⿇,故鼓舞供调。自兹以降,所税绢布,浸复长阔,百姓嗟怨,闻于朝野。宰辅不寻其本在于幅广度长,遽罢绵⿇。既而尚书以国用不⾜,复 ![]() ![]() 尚书奏请再向百姓收缴绵⿇税,张普惠上书,认为:“道武帝废弃了大斗崐,去掉长尺,修改了重秤,是为了爱护百姓,减轻赋税。因为军队、家国需要绵⿇用品,因此在绢税中增收八两绵,在布税中增收十五斤⿇,百姓因为校定秤尺而减 ![]() ![]() ![]() ![]() ![]() 普惠又以魏主好游骋苑囿,不亲视朝,过崇佛法,郊庙之事多委有司,上疏切谏,以为:“殖不思之冥业,损巨费于生民,减禄削力,近供无事之僧,崇饰云殿,远邀未然之报,昧慡之臣稽首于外,玄寂之众遨游于內,愆礼忤时,人灵未穆。愚谓修朝夕之因,求祗劫之果,未若收万国之 ![]() 张普惠又因为孝明帝喜爱在园苑中游猎玩乐,不亲自处理朝政,过分地尊崇佛法,把国事大多委派给有关部门,就上书恳切地劝诫他,认为:“做没有理智的死后的功德,损耗百姓大巨的财物,减少臣子们的俸禄,剥夺人力,亲自供奉无所事事的僧人,大肆修建寺庙宮殿,追求飘渺不实的回报,让⼊朝的大臣在外面叩头,这些僧人却在里面游玩,这是对礼教的违背,对时势的触犯,以致人神都不能安宁。我认为整天修行,来乞求不受劫难,不如让百姓把心思都放在奉养双亲上,以使天下和平,不产生灾害。希望圣上好好地珍视自己的威仪,为天下作出榜样,亲自向天地和祖先之灵献出虔诚的敬意,亲⾝参加朔望之礼,祭奠先圣先师,尽心耕种藉田,酌量撤掉那此不急需的僧庙的华丽之饰,恢复百官长久以来被削减了的俸禄,对已经开始建造的寺庙一定要简单节省,快快建成,没有建造的都不要再修建了。这样,圣上的孝悌可以通于神明,道德教化可以光耀天下。节省用度,爱护百姓,法令风俗都依赖于此啊!”不久,北魏孝明帝下令商议供奉先师的礼节,并从此每月接见大臣们一次,这都是采纳了张普惠的劝谏的结果。 普惠复表论时政得失,太后与帝引普惠于宣光殿,随事诘难。 张普惠又上书评论时政得失,胡太后和孝明帝将张普惠接⼊宣光殿,以便他随时对时政提出批评。 [11]临川王宏妾弟吴法寿杀人而匿于宏府中,上敕宏出之,即⽇伏辜。南司奏免宏官,上注曰:“爱宏者兄弟私亲,免宏者王者正法;所奏可。”五月,戊寅,司徒、骠骑大将军、扬州刺史临川王宏免。 [11]临川王萧宏的小妾的弟弟吴法寿杀人之后蔵在萧宏府內,梁武帝命令萧宏 ![]() 宏自洛口之败,常怀愧愤,都下每有窃发,辄以宏为名,屡为有司所奏,上每赦之。上幸光宅寺,有盗伏于骠骑航,待上夜出;上将行,心动,乃于朱雀航过。事发,称为宏所使,上泣谓宏曰:“我人才胜汝百倍,当此犹恐不堪,汝何为者?我非不能为汉文帝,念汝愚耳!”宏顿首称无之,故因匿法寿免宏官。 萧宏自从兵败洛口之后,常常怀着愧羞、愤恨之恼,京城中每当发生了造崐反作 ![]() 宏奢僭过度,殖贷无厌。库屋垂百间,在內堂之后,关龠甚严,有疑是铠仗者,密以闻。上于友爱甚厚,殊不悦。他⽇,送盛馔与宏爱妾江氏曰:“当来就汝 ![]() ![]() ![]() 萧宏奢侈无度,暴敛无厌。他有库房将近一百间,位于內堂的后面,平时看守、防备非常严密,有人怀疑里面是兵器,便秘密上报了梁武帝。梁武帝对兄弟友爱看得很重,所以很不⾼兴。有一天,梁武帝送给萧宏的爱妾江氏丰盛的酒菜,并说:“我要来你家畅饮。”到时他只带了老部下 ![]() 宏都下有数十邸,出悬钱立券,每以田宅邸店悬上文契,期讫,便驱券主夺其宅,都下、东土百姓,业失非一。上后知之,制悬券不得复驱夺,自此始。 萧宏在京城里有数十处府第,他放债立债券时,总是让借债者把自己的田宅或店铺作为抵押写在文契之上,过了期,就把借债者驱赶走,从而夺取他们的住宅,京城和东土百姓不止一人失去产业。梁武帝后来知道了这事,下令不得再以债券侵夺欠债者的产业,这一规定就是从此而开始的。 侍中、领军将军吴平侯,雅有风力,为上所重,军国大事皆与议决,以为安右将军,监扬州。自以越亲居扬州,涕泣恳让,上不许。在州尤称明断,符教严整。 侍中、领军将军吴平侯萧,特别有风度,有骨气,被梁武帝所看重,因此军队、家国的大事都和他商量处理,让他作安右将军,监扬州。萧认为让自己驻守扬州不合适,扬州是京邑之地,应当由皇上的亲兄弟来镇守,而自己是皇上的堂弟,不能超越皇上兄弟之亲。因此便流着泪恳切地推辞,但梁武帝不许他推辞。萧治理扬州尤其称得上明察果断、政令严整。 辛巳,以宏为中军将军、中书监,六月,乙酉,又以本号行司徒。 辛巳(二十七⽇),梁武帝任命萧宏为中军将军、中书监,六月乙酉(初一),又任命他以中军将军的官号兼司徒。 臣光曰:宏为将则覆三军,为臣则涉大逆,⾼祖贷其死罪矣。数旬之间,还为三公,于兄弟之恩诚厚矣,王者之法果安在哉! 臣司马光曰:萧宏作将领则覆没三军,作臣子则有大逆不道之涉,梁武帝饶恕他的死罪是可以的,但是几十天里,又重新让他位列王公,这从兄弟的恩情讲是非常诚厚的了,可是帝王的法度又在哪里呢? [12]初,洛 ![]() ![]() ![]() [12]当初,洛 ![]() ![]() [13]秋,七月,魏河州羌却铁忽反,自称⽔池王;诏以主客郞源子恭为行台以讨之。子恭至河州,严勒州郡及诸军,毋得犯民一物,亦不得轻与贼战,然后示以威恩,使知悔惧。八月,铁忽等相帅诣子恭降,首尾不及二旬。子恭,怀之子也。 [13]秋季,七月,北魏河州的羌人却铁忽造反,自称为⽔池王。魏孝明帝下令任命主客郞源子恭为特使去讨伐他。源子恭来到河州,严格命令州郡以及各路军队,不许侵占百姓一件东西,也不许轻易同敌兵作战,然后向叛军示以威力和恩德,使他们有所悔恨、惧怕。八月,却铁忽等人来到源子恭处投降,前后不到二十天发邓平定了河州之 ![]() [14]魏宦者刘腾,手不解书,而多奷谋,善揣人意;胡太后以其保护之功,累迁至侍中、右光禄大夫,遂⼲预政事,纳赂为人求官,无不效者。河间王琛,简之子也。为定州刺史,以贪纵著名,及罢州还,太后诏曰:“琛在定州,唯不将中山宮来,自余无所不致,何可更复叙用!”遂废于家。琛乃求为腾养息,赂腾金宝钜万计。腾为之言于太后,得兼都官尚书,也为秦州刺史。会腾疾笃,太后 ![]() [14]北魏宦官刘腾,不会写字,却很有奷计,善于揣摸别人的心意。胡太后因为他有保护自己的功劳,多次升迁他,直到当了侍中、右光禄大夫,于是他便开始⼲预政事,收取贿赂替人求官,行贿者没有达不到目的的。河间王元琛是元简的儿子,作定州刺史,以贪婪放纵而闻名,他卸任回来之后,胡太后诏令说:“元琛在定州时,只没把中山宮带回来,其他没有不弄到手的,怎么可以再任用他!”于是就把他闲置在家中。元琛就请求刘腾,叙利亚了他的养子,贿赂了刘腾上万的金子珠宝。刘腾替他在太后那里说情,使他兼任了都官尚书,出京作了秦州刺史。恰在这时,刘腾病得很厉害,胡太后想在他活着时让他富贵,便于九月癸未朔(初一),让刘腾当了卫将军,并加封仪同三司。 [15]魏胡太后以天文有变, ![]() [15]北魏胡太后因为天象有变化,便想让崇宪⾼太后承担凶兆。戊申(二十六⽇)夜间,⾼太后暴死;冬季,十月丁卯(十五⽇),用安葬尼姑的礼节将她安葬在北邙,谥号为顺皇后。百官们都没有穿着丧服而只是穿着单⾐服,头上还都加有驱琊的符,送丧到墓地,丧事完毕之后,便改换了服装。 [16]乙亥,以临川王宏为司徒。 [16]乙亥(二十三⽇),梁朝任命临川王萧宏为司徒。 [17]魏胡太后遣使者宋云与比丘惠生如西域求佛经。司空任城王澄奏:“昔⾼祖迁都,制城內唯听置僧尼寺各一,余皆置于城外;盖以道俗殊归, ![]() ![]() ![]() [17]北魏胡太后派使者宋云和僧人惠生到西城去求取佛经。司空任城王元澄上书说:“从前孝文帝迁都时,规定城內只允许设置僧、尼寺庙各一座,其余的都放在城外。这主要是因为僧人和世人不同,想使他们清静地居住在尘世之外的原故。正始三年时,沙门统领惠深,开始违犯从前的噤令,从那以后诏令便不得实行,偷偷谒拜的人越来越多,都城里面,寺庙超过了五百座,将近三分之一的民房被侵占,以致寺庙与那些屠房、酒肆等污秽之地紧挨混杂在一块。从前代北有法秀谋反,冀州有过大乘叛 ![]() ![]() ![]() ![]() [18]是岁,魏太师雍等奏:“盐池天蔵,资育群生,先朝为之噤限,亦非苟与细民争利。但利起天池,取用无法,或豪贵封护,或近民吝守,贫弱远来,邈然绝望。因置主司,令其裁察,強弱相兼,务令得所。什一之税,自古有之,所务者远近齐平,公私两宜耳。及甄琛启求噤集,乃为绕池之民尉保光等擅自固护;语其障噤,倍于官司,取与自由,贵 ![]() [18]这一年,北魏太师元雍等人上书说:“盐池是上天的宝蔵,用来养育众生,前代都为此制定了一定的噤令,这并不是为了和百姓争利。但是由于人们都想通过盐池来获利,因此取用没有法度,或者被豪门贵戚封占,或者被临近的百姓独自把守,以致那些贫弱之人和远道而来的人都望池兴叹,不能获其利。因此就设置了一个主管部门,令其裁决、督察采盐事务,使強弱都一样,务必使大众都得到利益。征收十分之一的税收方法,自古以来就有,其目的是为了使远近平均,对公对私都有好处。等到甄琛启请解除了盐池噤令之后,盐池就被绕池而住的百姓尉保光等人擅自霸占起来,据说他们所立的限噤,加倍地超过了官府的限噤,取与由他们定,盐价贵 ![]() |
上一章 资治通鉴 下一章 ( → ) |
资治通鉴vip未删节下载由网友提供,《资治通鉴》情节富于变化、节奏流畅,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文学作品,眼袋小说网免费提供资治通鉴最新清爽干净的文字章节在线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