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情节富于变化,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小说 |
![]() |
|
眼袋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 书号:10116 时间:2017/3/25 字数:45050 |
上一章 三纪齐 下一章 ( → ) | |
起上章敦牂,尽玄黓涒滩,凡三年。 世祖武皇帝中 ◎ 永明八年庚午,公元四九零年 舂,正月,诏放隔城俘二千馀人还魏。 乙丑,魏主如方山;二月,辛未,如灵泉;壬申,还宮。 地⾖⼲频寇魏边,夏,四月,甲戌,魏征西大将军 ![]() 甲午,魏遣兼员外散骑常侍邢产等来聘。 五月,己酉,库莫奚寇魏边,安州都将楼龙儿击走之。 秋,七月,辛丑,以会稽太守安陆侯缅为雍州刺史。缅,鸾之弟也。缅留心狱讼,得劫,皆赦遣,许以自新,再犯乃加诛;民畏而爱之。 癸卯,大赦。 丙午,魏主如方山;丙辰,遂如灵泉池;八月,丙寅朔,还宮。 河南王度易侯卒;乙酉,以其世子伏连筹为秦、河二州刺史,遣振武将军丘冠先拜授,且吊之。伏连筹 ![]() 荆州刺史巴东王子响,有勇力,善骑 ![]() ![]() ![]() ![]() 上 ![]() ![]() 谐之等至江津,筑城燕尾洲。子响⽩服登城,频遣使与相闻,曰:“天下岂有儿反!⾝不作贼,直是耝疏。今便单舸还阙,受杀人之罪,何筑城见捉琊!”尹略独答曰:“谁将汝反⽗人共语!”子响唯洒泣;乃杀牛,具酒馔,饷台军,略弃之江流。子响呼茹法亮;法亮疑畏,不肯往。又求见传诏;法亮亦不遣,且执录其使。子响怒,遣所养勇士收集府、州兵二千人,从灵溪西渡;子响自与百馀人 ![]() ![]() 上又遣丹 ![]() ![]() ![]() 子响临死,启上曰:“臣罪逾山海,分甘斧钺。敕遣谐之等至,竟无宣旨,便建旗⼊津,对城南岸筑城守。臣累遣书信呼法亮,乞⽩服相见;法亮终不肯。群小惧怖,遂致攻战,此臣之罪也。臣此月二十五⽇,束⾝投军,希还天阙,停宅一月,臣自取尽,可使齐代无杀子之讥,臣免逆⽗之谤。既不遂心,今便命尽。临启哽塞,知复何陈!” 有司奏绝子响属籍,削爵土,易姓蛸氏;诸所连坐,别下考论。 久之,上游华林园,见一猿透掷悲鸣,问左右,曰:“猿子前⽇坠崖死。”上思子响,因呜咽流涕。茹法亮颇为上所责怒,萧顺之惭惧,发疾而卒。豫章王嶷表请收葬子响;不许,贬为鱼复侯。 子响之 ![]() ![]() 台军烧焚江陵府舍,官曹文书,一时 ![]() ![]() 九月,癸丑,魏太皇太后冯氏殂;⾼祖勺饮不⼊口者五⽇,哀毁过礼。中部曹华 ![]() ![]() ![]() 于是诸王公等皆诣阙上表“请时定兆域,及依汉、魏故事,并太皇太后终制,既葬,公除。”诏曰:“自遭祸罚,慌惚如昨,奉侍梓宮,犹希仿佛。山陵迁厝,所未忍闻。”冬,十月,王公复上表固请,诏曰:“山陵可依典册;衰服之宜,情所未忍。”帝 ![]() 庚辰,帝出至思贤门右,与群臣相慰劳。太尉丕等进言曰:“臣等以老朽之年,历奉累圣;家国旧事,颇所知闻。伏惟远祖有大讳之⽇,唯侍送梓宮者凶服,左右尽皆从吉;四祖三宗,因而无改。陛下以至孝之 ![]() ![]() 帝因谓明 ![]() ![]() ![]() ![]() ![]() ![]() ![]() ![]() ![]() ![]() ![]() ![]() ![]() ![]() ![]() ![]() 又有宦者谮帝于太后,太后杖帝数十;帝默然受之,不自申理;及太后殂,亦不复追问。 甲申,魏主谒永固陵。辛卯,诏曰:“群官以万机事重,屡求听政。但哀慕 ![]() ![]() ![]() 十二月,己卯,立皇子子建为湘东王。 初,太祖以南方钱少,更 ![]() ![]() ![]() ![]() ![]() ![]() 是岁,益州行事刘悛上言:“蒙山下有严道铜山,旧铸钱处,可以经略。”上从之,遣使⼊蜀铸钱。顷之,以功费多而止。 自太祖治⻩籍,至上,谪巧者戍缘淮各十年,百姓怨望。乃下诏:“自宋升明以前,皆听复注;其有谪役边疆,各许还本;此后有犯,严加翦治。” 长沙威王晃卒。 吏部尚书王晏陈疾自解,上 ![]() 以百济王牟大为镇东大将军、百济王。 ⾼车阿伏至罗及穷奇遣使如魏,请为天子讨除 ![]() ![]() ◎ 永明九年辛未,公元四九一年 舂,正月,辛丑,上祀南郊。 丁卯,魏主始听政于皇信东室。 诏太庙四时之祭:荐宣皇帝,起面饼、鸭隺;孝皇后,笋、鸭卵;⾼皇帝,⾁脍、菹羹;昭皇后,茗、粣、炙鱼:皆所嗜也。上梦太祖谓己:“宋氏诸帝常在太庙从我求食,可别为吾致祠。”乃命豫章王妃庾氏四时祠二帝、二后于清溪故宅。牲牢、服章,皆用家人礼。 臣光曰:“昔屈到嗜芰,屈建去之,以为不可以私 ![]() ![]() 初,魏主召吐⾕浑王伏连筹⼊朝,伏连筹辞疾不至,辄修洮 ![]() 散骑常侍裴昭明、散骑侍郞谢竣如魏吊, ![]() ![]() ![]() 始兴简王鉴卒。 三月,甲辰,魏主谒永固陵。夏,四月,癸亥朔,设荐于太和庙。魏主始进蔬食,追感哀哭,终⽇不饭;侍中冯诞等谏,经宿乃饭。甲子,罢朝夕哭。乙丑,复谒永固陵。 魏自正月不雨,至于癸酉,有司请祈百神,帝曰:“成汤遭旱,以至诚致雨,固不在曲祷山川。今普天丧恃,幽显同哀,何宜四气未周,遽行祀事!唯当责躬以待天遣。” 甲戌,魏员外散骑常侍李彪等来聘,为之置燕设乐。彪辞乐,且曰:“主上孝思罔极,兴坠正失。去三月晦,朝臣始除衰绖,犹以素服从事,是以使臣不敢承奏乐之赐。”朝廷从之。彪凡六奉使,上甚重之。将还,上亲送至琅琊城,命群臣赋诗以宠之。 己卯,魏作明堂,改营太庙。 五月,己亥,魏主更定律令于东明观,亲决疑狱;命李冲议定轻重,润⾊辞旨,帝执笔书之。李冲忠勤明断,加以慎密,为帝所委,情义无间;旧臣贵戚,莫不心服,中外推之。 乙卯,魏长孙百年攻洮 ![]() 丙辰,魏初造五辂。 六月,甲戌,以尚书左仆 ![]() 丁未,魏济 ![]() 秋,闰七月,乙丑,魏主谒永固陵。 己卯,魏主诏曰:“烈祖有创业之功。世祖有开拓之德,宜为祖宗,百世不迁。平文之功少于昭成,而庙号太祖,道武之功⾼于平文,而庙号烈祖,于义未允。朕今奉尊烈祖为太祖,以世祖、显祖为二祧,馀皆以次而迁。”八月,壬辰,又诏议养老及禋于六宗之礼。先是,魏常以正月吉⽇于朝廷设幕,中置松柏树,设五帝座而祠之。又有探策之祭。帝皆以为非礼,罢之。戊戌,移道坛于桑⼲之 ![]() 乙巳,帝引见群臣,问以“‘禘祫’,王、郑之义,是非安在?”尚书游明 ![]() ![]() ![]() ![]() ![]() 丙辰,魏有司上言,求卜祥⽇。诏曰:“筮⽇求吉,既乖敬事之志,又违永慕之心;今直用晦⽇。”九月,丁丑夜,帝宿于庙,帅群臣哭已,帝易服缟冠、⾰带、黑屦,侍臣易服黑介帻、⽩绢单⾐、⾰带、乌履,遂哭尽乙夜。戊子晦,帝易祭服,缟冠素纰、⽩布深⾐、⿇绳履,侍臣去帻易臽。既祭,出庙,帝立哭。久之,乃还。 冬,十月,魏明堂、太庙成。 庚寅,魏主谒永固陵,毁瘠犹甚。司空穆亮谏曰:“陛下祥练已阕,号慕如始。王者为天地所子,为万民⽗⺟,未有子过哀而⽗⺟不戚,⽗⺟忧而子独悦豫者也。今和气不应,风旱为灾,愿陛下袭轻服,御常膳,銮舆时动,咸秩百神,庶使天人 ![]() 乙亥,魏大定官品。戊戌,考诸牧守。 魏假通直散骑常侍李彪等来聘。 魏旧制,群臣季冬朝贺,服袴褶行事,谓之小岁;丙戌,诏罢之。 十二月,壬辰,魏迁社于內城之西。魏以定安王休为太傅,刘郡王简为太保。 ⾼丽王琏卒,寿百馀岁。魏主为之制素委貌,布深⾐,举哀于东郊;遣谒者仆 ![]() 乙酉,魏主始 ![]() ![]() 初,魏世祖克统万及姑臧,获雅乐器服工人,并存之。其后累朝无留意者,乐工浸尽,音制多亡。⾼祖始命有司访民间晓音律者,议定雅乐,当时无能知者。然金、石、羽旄之饰,稍壮丽于往时矣。辛亥,诏简置乐官,使修其职,又命中书监⾼闾参定。 初,晋张斐、杜预共注《律》三十卷,自泰始以来用之。《律》文简约,或一章之中,两家所处,生杀顿异,临时斟酌,吏得为奷。上留心法令,诏狱官详正旧注。七年,尚书删定郞王植集定二注,表奏之。诏公卿、八座参议考正,竟陵王子良总其事;众议异同不能壹者,制旨平决。是岁,书成。廷尉山 ![]() ![]() 初,林邑王范 ![]() ![]() ![]() 魏冀州刺史咸 ![]() 初,魏文明太后宠任宦者略 ![]() ![]() ![]() 李惠之诛也,思皇后之昆弟皆死。惠从弟凤为安乐王长乐主簿,长乐坐不轨,诛,凤亦坐死。凤子安祖等四人逃匿获免,遇赦乃出。既而魏主访舅氏存者,得安祖等,皆封候,加将军。既而引见,谓曰:“卿之先世,再获罪于时。王者设官以待贤才,由外戚而举者,季世之法也。卿等既无异能,且可还家。自今外戚无能者视此。”后又例降爵为伯,去其军号。时人皆以为帝待冯氏太厚,待顾氏太薄;太常⾼闾尝以为言,帝不听。及世宗尊宠外家,乃以安祖弟兴祖为中山太守,追赠李惠开府仪同三司、中山公,谥曰庄。 ◎ 永明十年壬申,公元四九二年 舂,正月,戊午朔,魏主朝飨群臣于太华殿,悬而不乐。 己未,魏主宗祀显祖于明堂以配上帝,遂登灵台以观云物,降居青 ![]() 散骑常侍庾荜等聘于魏,魏主使侍郞成淹引荜等于馆南,瞻望行礼。 辛酉,魏始以太祖配南郊。 魏主命群臣议行次。中书监⾼闾议,以为:“帝王莫不以中原为正统,不以世数为与夺,善恶为是非。故桀、纣至 ![]() 甲子,魏罢租课。魏宗室及功臣子孙封王者众,乙丑,诏:“自非烈祖之胄,馀王皆降为公,公降为候,而品如旧。”蛮王桓诞亦降为公;唯上 ![]() ![]() 魏旧制,四晨祭庙皆用中节,丙子,始诏用孟月,择⽇而祭。 以竟陵王子良领尚书令。 魏主毁太华殿,为太极殿。二月,戊子,徙居永乐宮。以尚书李冲领将作大匠,与司空穆亮共营之。 辛卯,魏罢寒食乡飨。 甲午,魏主始朝⽇于东郊。自是朝⽇、夕月皆亲之。 丁酉,诏祀尧于平 ![]() ![]() 辛巳,魏以⾼丽五云为督辽海渚军事、辽松公、⾼句丽王,诏云遣其世子⼊朝。云辞以疾,遣其从叔升于随使者诣平城。 夏,四月,丁亥朔,魏班新律令,大赦。 辛丑,豫章文献王嶷卒,赠假⻩钺、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丧礼皆如汉东平献王故事。嶷 ![]() 五月,己巳,以竟陵王子良为扬州刺史。 魏文明太后之丧,使人告于吐⾕浑。吐⾕浑王伏连筹拜命不恭,群臣请讨之,魏主不许;又请还其贡物,帝曰:“贡物乃人臣之礼。今而不受,是弃绝之,彼虽 ![]() ![]() 秋,七月,庚申,吐⾕浑遣其世子贺虏头⼊朝于魏。诏以伏连筹为都督西垂诸军事、西海公、吐⾕浑王,遣兼员外散骑常侍张礼使于吐⾕浑。伏连筹谓礼曰:“曩者宕昌常自称名而见谓为大王,今忽称仆,又拘执使人; ![]() 甲戌,魏遣兼员外散骑常侍广平宋弁等来聘。及还,魏主问弁:“江南何如?”弁曰:“萧氏⽗子无大功于天下,既以逆取,不能顺守;政令苛碎,赋役繁重;朝无股肱之臣,野有愁怨之民。其得没⾝幸矣,非贻厥孙谋之道也。” 八月,乙未,魏以怀朔镇将 ![]() 初,柔然伏名敦可汗与其叔⽗那盖,分道击⾼车阿伏至罗,伏名敦屡败,那盖屡胜。国人以那盖为得天助,乃杀伏名敦而立那盖,号候其伏代库者可汗,改元大安。 魏司徒尉元、大鸿胪卿游明 ![]() ![]() ![]() ![]() ![]() 九月,甲寅,魏主序昭穆于明堂,祀文明太后于玄室,辛未,魏主以文明太后再期,哭于永固陵左,终⽇不辍声,凡二⽇不食。甲戌,辞陵,还永乐宮。 武兴氐王杨集始寇汉中,至⽩马。梁州刺史 ![]() ![]() 冬,十月,甲午,上殷祭太庙。 庚戌,魏以定安王休为大司马,特进冯诞为司徒。诞,熙之子也。 魏太极殿成。 十二月,司徒参军萧琛、范云聘于魏。魏主甚重齐人,亲与谈论。顾谓群臣曰:“江南多好臣。”侍臣李元凯对曰:“江南多好臣,岁一易主;江北无好臣,百年一易主。”魏主甚惭。 上使太子家令沈约撰《宋书》,疑立《袁粲传》,审之于上。上曰:“袁粲自是宋室忠臣。”约又多载宋世祖、太宗诸鄙渎事。上曰:“孝武事迹,不容顿尔。我昔经事明帝,卿可思讳恶之义。”于是多所删除。 是岁,林邑王范 ![]() ![]() 魏南 ![]() ![]() 段译 世祖武皇帝中永明八年(庚午、490) 齐纪三 齐武帝永明八年(庚午,公元490年) [1]舂,正月,诏放隔城俘二千余人还魏。 [1]舂季,正月,南齐武帝颁下诏令,命令释放在隔城战斗中俘虏的二千多名士卒,送还北魏。 [2]乙丑,魏主如方山;二月,辛未,如灵泉;壬申,还宮。 [2]乙丑(二十六⽇),北魏孝文帝前往方山,二月,辛未(初三),又前往灵泉;壬申(初四),返回宮中。 [3]地⾖⼲频寇魏边,夏,四月,甲戌,魏征西大将军 ![]() [3]地⾖⼲部落多次寇犯北魏边境。夏季,四月,甲戌(初七),北魏征西大将军、 ![]() [4]甲午,魏遣兼员外散骑常侍邢产等来聘。 [4]甲午(二十七⽇),北魏派遣兼员外散骑常侍邢产等人来访。 [5]五月,己酉,库莫奚寇魏边,安州都将楼龙儿击走之。 [5]五月,己酉(十二⽇),库莫奚部落寇犯北魏边境,被北魏安州都将楼龙儿击退。 [6]秋,七月,辛丑,以会稽太守安陆侯缅为雍州刺史。缅,鸾之弟也。缅留心狱讼,得劫,皆赦遣,许以自新,再犯乃加诛;民畏而爱之。 [6]秋季,七月,辛丑(初五),南齐任命会稽太守、安陆侯萧缅为雍州刺史。萧缅是萧鸾的弟弟。萧缅十分重视民间诉讼,逮捕到小偷強盗,他全都予以赦免释放,允许他们改过自新,如果第二次又犯法了,才加以诛斩。因此,老百姓对他既敬畏又爱戴。 [7]癸卯,大赦。 [7]癸卯(初七),南齐实行大赦。 [8]丙午,魏主如方山;丙辰,遂如灵泉池;八月,丙寅朔,还宮。 [8]丙午(初十),孝文帝前往方山;丙辰(二十⽇),前往灵泉池,八月,丙寅朔(初一),返回宮中。 [9]河南王度易侯卒;乙酉,以其世子伏连筹为秦、河二州刺史,遣振武将军丘冠先拜授,且吊之。伏连筹 ![]() [9]吐⾕浑可汗、河南王慕容度易侯去世。乙酉(二十五⽇),南齐朝廷任命他的世子慕容伏连筹为秦、河二州刺史,派振武将军丘冠先前往宣布任命,同时祭吊慕容度易侯。慕容伏连筹 ![]() [10]荆州刺史巴东王子响,有勇力,善骑 ![]() ![]() ![]() ![]() [10]刘宋荆州刺史、巴东王萧子响,勇猛有力量,精于骑马 ![]() ![]() ![]() 上 ![]() ![]() 武帝打算派淮南太守戴僧静率兵讨伐萧了响。戴僧静当面报告说:“巴东王年龄小,而长史刘寅等人 ![]() ![]() 谐之等至江津,筑城燕尾洲。子响⽩服登城,频遣使与相闻,曰:“天下岂有儿反!⾝不作贼,直是耝疏。今便单舸还阙,受杀人之罪,何筑城见捉琊?”尹略独答曰:“谁将汝反⽗人共语!”子响唯洒泣;乃杀牛,具酒馔,饷台军,略弃之江流。子响呼茹法亮;法亮疑畏,不肯往。又求见传诏;法亮亦不遣,且执录其使。子响怒,遣所养勇士收集州、府兵二千人,从灵溪西渡;子响自与百馀人 ![]() ![]() 胡谐之等率领大军抵达江津后,在燕尾洲兴筑了城垒。萧子响也穿上便服登上城楼,多次派使者到胡谐之这里陈述说:“天底下哪有儿子反叛⽗亲的呢?我不是想抗拒朝廷,只不过是做事耝心鲁莽。现在,我就乘一只船回到朝廷,接受杀人罪的处罚,你们何必兴筑城垒,派大军来抓我呢?”尹略一个人回答使者说:“谁跟你这种叛⽗的逆子讲话!”萧子响只是哭泣流泪。于是,他杀牛备酒,要犒赏朝廷派来的大军,尹略却把这些酒菜扬到了江里。萧子响又喊茹法亮,茹法亮疑虑畏惧也不肯前去。最后,萧子响又请求会见传达武帝诏令的官差,茹法亮也不肯派官差前去,反而将萧子响派来的使者关押起来。萧子响大怒,将他平时所训练出来的勇士和州衙、自己府上的二千多名士卒组织起来,从灵溪渡河向西进发。萧子响亲自率领一百多人,携带万钧弩箭,在长江江堤上驻防。第二天,他的军队和朝廷派来的大军展开 ![]() ![]() 上又遣丹杨尹萧顺之将兵继至,子响即⽇将⽩⾐左右三十人,乘舴艋沿流赴建康。太子长懋素忌子响,顺之之发建康也,太子密谕顺之,使早为之所,勿令得还。子响见顺之, ![]() ![]() 武帝又派丹杨尹萧顺之率军继续讨伐。萧子响当天就率领平民侍从三十人,乘坐小船,顺江而下,直赴建康。太子萧长懋平时就忌恨萧子响,当萧顺之从建康出发时,萧长懋就秘密告诉他,让他早点儿把萧子响置于死地,不要让他活着回到建康。萧子响途中遇上萧顺之,打算自己申诉明⽩,但萧顺之没有答应,就在演习堂里用绳子把萧子响勒死了。 子响临死,启上曰:“臣罪逾山海,分甘斧钺。敕遣谐之等至,竟无宣旨,便建旗⼊津,对城南岸筑城守。臣累遣书信呼法亮,乞⽩服相见;法亮终不肯。群小怖惧,遂致攻战,此臣之罪也。臣此月二十五⽇,束⾝投军,希还天阙,停宅一月,臣自取尽,可使齐代无杀子之讥,臣免逆⽗之谤。既不遂心崐,今便命尽。临启哽塞,知复何陈!” 萧子响临死前,给武帝写了一封信,报告说:“臣的罪过已超过了山河湖海,理应甘心接受惩罚。可是,您下诏派胡谐之等人前来,竟然没有宣读圣旨,就树起大旗进⼊要塞地区,在与我的城池相对的南岸,兴筑城池防守。臣几次派人送信呼唤茹法亮,乞求穿便服见他一面,但茹法亮却始终不肯见我。手下一群小人又恐惧害怕,于是导致了双方的 ![]() 有司奏绝子响属籍,削爵土,易姓蛸氏;诸所连坐,别下考论。 有关部门奏请要断绝萧子响与皇族的关系,削除他的爵位和封地,改姓氏为“蛸”其他被牵连进去的,另行定罪。 久之,上游华林园,见一猿透掷悲鸣,问左右;曰:“猿子前⽇坠崖死。”上思子响,因呜咽流涕。茹法亮颇为上所责怒,萧顺之惭惧,发疾而卒。豫章王嶷表请收葬子响;不许,贬为鱼复侯。 很久以后,武帝在华林园游赏,看见一只猿猴跌跌撞撞,不住地悲号哀鸣,就询问左右侍从这是怎么回事,侍从说:“它的孩子前天从悬崖上摔下去死了。”武帝一下子就想起了萧子响,忍不住呜咽起来,泪流満面。茹法亮受到武帝的严厉责备,萧顺之內心惭愧恐惧,也由此而发病,不久去世。豫章王萧嶷上书,请求收殓安葬萧子响的尸体,武帝没有批准,并追贬萧子响为鱼复侯。 子响之 ![]() ![]() 萧子响引起这场战 ![]() ![]() 台军烧焚江陵府舍,官曹文书,一时 ![]() ![]() 朝廷军队放火烧焚江陵府建筑,官府的文书档案刹时全都被烧掉。武帝因为大司马记室南 ![]() [11]九月,癸丑,魏太皇太后冯氏殂;⾼祖勺饮不⼊口者五⽇,哀毁过礼。中部曹华 ![]() ![]() ![]() [11]九月,癸丑(十八⽇),北魏太皇太后冯氏去世。为此,孝文帝五天没喝一口⽔,悲哀伤痛超过了应尽的礼数。中部曹华 ![]() ![]() 于是诸王公皆诣阙上表“请时定兆域,及依汉、魏故事,并太皇太后终制,既葬,公除。”诏曰:“自遭祸罚,慌惚如昨,奉侍梓宮,犹希仿佛。山陵迁厝,所未忍闻。”冬,十月,王公复上表固请。诏曰:“山陵可依典册;衰服之宜,情所未忍。”帝 ![]() 这样一来,各王公大臣也都开始到朝廷上书“请求赶快确定太皇太后的安葬地点,按照汉、魏时期的惯例,并遵照太皇太后的临终遗嘱,安葬以后脫崐去丧服。”孝文帝下诏令说:“自从遭受灾祸和惩罚,恍惚之间,一切就好像发生在昨天。我侍奉太皇太后的灵柩,好像看见了她的⾝影。安葬太皇太后的陵寝墓地,我实在不忍听到这些。”冬季,十月,王爵、公爵们又一次上书,坚决请求安葬太皇太后,于是,下诏说:“太皇太后安葬的时间和地点,可以依照以往惯例。如果让我脫下丧服,从感情上说,我忍受不了。”孝文帝打算自己亲自到太皇太后安葬的地方,戊辰(初四),下诏说:“平常跟随的各仪仗队,都不用跟从。武装保卫的侍官,像以往一样进行防守保卫。”癸酉(初九),在方山永固陵安葬了文明太皇太后。甲戌(初十),孝文帝祭拜太皇太后陵墓,各王公大臣坚决请求孝文帝以家国利益为重,脫下丧服,换上平时穿的⾐服。孝文帝下诏说:“另外一起再说吧。”己卯(十五⽇),孝文帝再次祭拜太皇太后陵墓。 庚辰,帝出至思贤门右,与群臣相慰劳。太尉丕等进言曰:“臣等以老朽之年,历奉累圣,家国旧事,颇所知闻。伏惟远祖有大讳之⽇,唯侍从梓宮者凶服,左右尽皆从吉;四祖三宗,因而无改。陛下以至孝之 ![]() ![]() 庚辰(十六⽇),孝文帝走出皇宮,来到皇宮南门思贤门门西,和文武百官相见,相互安慰勉励。太尉拓跋丕等趁机向孝文帝建议说:“我们都已经到了老朽的年纪了,一直侍奉历代圣君明主,对于家国以往的旧典章,也相当 ![]() ![]() ![]() ![]() ![]() 帝因谓明 ![]() ![]() ![]() ![]() ![]() ![]() ![]() ![]() ![]() ![]() ![]() 接着,孝文帝对尚书游明 ![]() ![]() ![]() ![]() ![]() ![]() ![]() ![]() ![]() ![]() ![]() 初,太后忌帝英敏,恐不利于己, ![]() ![]() ![]() ![]() 当初,太皇太后对孝文帝的聪敏机警很是忌怕,害怕他的存在会给自己带来不利,因此,就打算废弃他。在严冬盛寒的时候,太皇太后把他噤闭在一间空旷的屋子里,三天不给他吃的东西。冯太后又征召成 ![]() ![]() ![]() ![]() 又有宦者谮帝于太后,太后杖帝数十;帝默然受之,不自申理;及太后殂,亦不复追问。 后来,又有一位宦官在冯太后面前陷害孝文帝,冯太后听后,下令打了孝文帝几十大 ![]() 甲申,魏主谒永固陵。辛卯,诏曰:“群官以万机事重,屡求听政。但哀慕 ![]() 甲申(二十⽇),孝文帝祭拜冯太后陵墓永固陵。辛卯(二十七⽇),下诏说:“各位文武百官因为家国大事,事关重大,多次请求朕亲自处理这些事务。只是朕仍处在哀痛追念时期,不断的悲伤与怀念使朕已经没有力量一个人去处理朝廷事务。在我近旁的侍从中有人从前主管过机要、处理过家国大事,而且他们也都是有智慧、有谋略的人,家国大事完全可以托付给他们。如果发生一些疑难事情,朕自然会及时和他们讨论,帮助他们决定。” [12] ![]() ![]() [12]南齐 ![]() ![]() ![]() [13]十二月,己卯,立皇子子建为湘东王。 [13]十二月,己卯(十六⽇),南齐武帝立皇子萧子建为湘东王。 [14]初,太祖以南方钱少,更 ![]() ![]() ![]() ![]() ![]() ![]() [14]当初,南齐⾼帝认为,南方的钱币缺乏,打算重新大量铸钱。建元末年,奉朝请孔上书朝廷认为:“食物与钱币相互 ![]() ![]() ![]() ![]() ![]() ![]() 是岁,益州行事刘悛上言;“蒙山下有严道铜山,旧铸钱处,可以经略。”上从之,遣使⼊蜀铸钱。顷之,以功费多而止。 这一年,益州行事刘悛又上书说:“蒙山下边有一座叫严道的铜山,这座铜山是过去铸钱的地方,可以利用。”于是,武帝批准了刘悛的请求,派人到巴蜀铸造钱币。不久,由于铸制钱币开支太大,也就停止不再铸制。 [15]自太祖治⻩籍,至上,谪巧者戍缘淮各十年,百姓怨望。乃下诏:“自宋升明以前,皆听复注;其有谪役边疆,各许还本;此后有犯,严加翦治。” [15]自从⾼帝整理户籍,直到武帝,被贬谪的偷机取巧、作奷犯科的人,要沿着淮河沿岸戍守十年,为此,人们怨声载道。于是颁布诏令说:“在宋升崐明年以前犯罪的人,都允许他们按照他们个人的志愿,恢复他们的户籍。其中被贬谪到边疆服役的人,一律释放,允许他们返回自己的故乡。从此以后,如果再犯,就将严厉惩治。 [16]长沙威王晃卒。 [16]长沙威王萧晃去世。 [17]吏部尚书王晏陈疾自解,上 ![]() [17]吏部尚书王晏多年患病,自己请求辞职,武帝打算任命西昌侯萧鸾接替王晏担任吏部尚书,就给王晏写了一封敕书,征求王晏的意见。王晏报告说:“萧鸾才⼲有余,但不 ![]() [18]以百济王牟大为镇东大将军、百济王。 [18]南齐任命百济王国国王牟大为镇东大将军、封为百济王。 [19]⾼车阿伏至罗及穷奇遣使如魏,请为天子讨除 ![]() ![]() ![]() [19]⾼车王阿伏至罗和太子阿伏穷奇,派遣使者前往北魏,请求代替皇帝讨伐柔然汗国。孝文帝将绣花的 ![]() 九年(辛未、491) 九年(辛未,公元491年) [1]舂,正月,辛丑,上祀南效。 [1]舂季,正月,辛丑(初八),南齐武帝前往建康南郊祭天。 [2]丁卯,魏主始听政于皇信东室。 [2]丁卯(疑误),北魏孝文帝开始到皇信东室处理朝廷事务。 [3]诏太庙四时之祭:荐宣皇帝,起面饼、鸭;孝皇后,笋、鸭卵;⾼皇帝,⾁脍、羹;昭皇帝,茗、、炙鱼:皆所嗜也。上梦太祖谓己:“宋氏诸帝常在太庙从我求食,可别为吾致祠。”乃命豫章王妃庾氏四时祠二帝、二后于清溪故宅。牲牢、服章,皆用家人礼。 [3]武帝下诏令皇家祖庙四季的祭品:在宣皇帝灵牌前供献起面饼和鸭⾁羹;孝皇后灵牌前供奉嫰笋和鸭蛋;⾼皇帝灵牌前供奉细⾁和⾁酱粥;在昭皇后灵牌前供奉清茶、粽子和烤鱼。这些供奉物,都是他们生前平时最喜 ![]() 臣光曰:昔屈到嗜芰,屈建去之,以为不可以私 ![]() ![]() 臣司马光曰:从前,屈到最喜 ![]() ![]() [4]初,魏主召吐⾕浑王伏连筹⼊朝,伏连筹辞疾不至,辄修洮 ![]() [4]最初,孝文帝征召吐⾕浑可汗慕容伏连筹到平城朝见,慕容伏连筹声称有病,没有前来,接着,他就开始修缮洮 ![]() ![]() [5]散骑常侍裴昭明、散骑侍郞谢竣如魏吊, ![]() ![]() ![]() ![]() [5]南齐散骑常侍裴昭明、散骑侍郞谢竣,前往北魏吊唁冯太后,他们准备穿平常的官服去祭祀。北魏的主客说:“吊丧有一定的礼节,怎么可以穿着红⾊的官服进⼊令人悲痛的祭堂。”裴昭明等人回答说:“我们是接受本国朝廷的命令前来吊丧的,没有胆量轻易地更换服装。”双方来来往往,反反复复争论了很多次,裴昭明等人最后仍坚持不换服装。于是,孝文帝下令尚书李冲挑选 ![]() ![]() ![]() ![]() ![]() [6]始兴简王鉴卒。 [6]南齐始兴简王萧鉴去世。 [7]三月,甲辰,魏主谒永固陵。夏,四月,癸亥朔,设荐于太和庙。魏主始进蔬食,追感哀哭,终⽇不饭;侍中冯诞等谏,经宿乃饭。甲子,罢朝夕哭。乙丑,复谒永固陵。 [7]三月,甲辰(十二⽇),孝文帝祭拜太皇太后的永固陵。夏季,四月,癸亥朔(初一),在太和庙设置进献祭品,孝文帝开始吃了点儿蔬菜,追思伤感,悲哀痛哭一整天没有吃饭。侍中冯诞等人劝谏,过了夜一后,孝文帝才开始吃饭。甲子(初二),孝文帝停止早晚各哭一次的仪式。乙丑(初三),再次祭拜永固陵。 魏自正月不雨至于癸酉,有司请祈百神,帝曰:“成汤遭旱,以至诚致雨,固不在曲祷山川。今普天丧恃,幽显同哀,何宜四气未周,遽行祀事!唯当崐责躬以待天谴。” 北魏从正月开始就不下雨,一直持续到了四月癸酉(十一⽇),有关部门请求向百神祈祷,孝文帝说:“商代汤王遇到旱灾时,用他至诚的心感动了上苍,才下起了雨,本就不在于曲意祈祷山河大川。如今,普天之下失去了他们赖以依仗的人,无论是 ![]() ![]() [8]甲戌,魏员外散骑常侍李彪等来聘,为之置燕设乐。彪辞乐,且曰:“主上孝思网极,兴坠正失。去三月晦,朝臣始除衰,犹以素服从事,是以使臣不敢承奏乐之赐。”朝廷从之。彪凡六奉使,上甚重之。将还,上亲送至琅琊城,命群臣赋以宠之。 [8]甲戌(十二⽇),北魏员外散骑常侍李彪等人来访。南齐武帝特意为他们置办了宴席,安排了礼乐。李彪推辞礼乐仪式,并且说:“我们君主仁义孝敬之心广博,正在振兴以前帝王遗失的典章,恢复过去被曲解误会的制度,而遵守三年守丧的规矩。直到三月晦(三十⽇),朝廷文武员官们才开始脫下丧服,却还仍然穿着⽩⾊⾐服处理事务,为此,使臣我也不敢接受演奏音乐的赏赐。”朝廷接受了他的想法。李彪代表北魏朝廷前后出使齐国有六次之多,武帝对他十分敬重。李彪将要回国时,武帝亲自把他送到琅琊城,并下令文武员官赋诗相送,来表示给李彪的荣耀。 [9]己卯,魏作明堂,改营太庙。 [9]己卯(十七⽇),北魏兴建明堂,改建太庙。 [10]五月,己亥,魏主更定律令于东明观,亲决疑狱;命李冲议定轻重,润⾊辞旨,帝执笔书之。李冲忠勤明断,加以慎密,为帝所委,情义无间;旧臣贵戚,莫不心服,中外推之。 [10]五月,己亥(初八),孝文帝在东明观修订法律,亲自裁决有疑问的诉讼案件。命令尚书李冲裁定刑罚轻重,为判词润⾊,孝文帝亲自抄录下来。李冲忠诚勤奋,明智果断,加上又谨慎周密,所以深受孝文帝拓跋宏的信赖和 倚重,二人之间情投义合,没有隔阂。无论是多年的朝廷员官,还是显贵的皇 亲国戚,没有人不对他心服口服的,国全上下內外对他也一致推崇。 [11]乙卯,魏长孙百年攻洮 ![]() [11]乙卯(二十四⽇),北魏桴罕镇将长孙百年进攻洮 ![]() [12]丙辰,魏初造五辂。 [12]丙辰(二十五⽇),北魏首次制造皇家专用的⽟车、金车、象车、⾰车、木车五种车辆。 [13]六月,甲戌,以尚书左仆 ![]() [13]六月,甲戌(十三⽇),南齐任命尚书左仆 ![]() [14]丁未,魏济 ![]() [14]丁未(疑误),北魏济 ![]() [15]秋,闰七月,乙丑,魏主谒永固陵。 [15]秋季,闰七月,乙丑(初五),孝文帝祭拜永固陵。 [16]己卯,魏主诏曰:“烈祖有创业之功,世祖有开拓之德,宜为祖宗,百世不迁。平文之功少于昭成,而庙号太祖,道武之功⾼于平文,而庙号烈祖。于义未允。朕今奉尊烈祖为太祖,以世祖、显祖为二祧,余皆以次而迁。” [16]己卯(十九⽇),孝文帝颁下诏令,说:“道武帝有开创大业的功绩,太武帝有拓展疆域的贡献,应该追尊他们为祖宗,祭庙永远不废。平文帝的功绩比昭成帝要小,可是他的庙号却是太祖。道武帝的功绩要比平文帝⾼得多,可是他的庙号却是烈祖,这在道义上是不公平的。朕现在尊奉烈祖为太祖,把世祖、显祖作为灵位应该迁移的远祖。其余的都按照顺序迁移灵位。” 八月,壬辰,又诏议养老及堙于六宗之礼。先是,魏常以正月吉⽇于朝廷设幕,中置松柏树,设五帝座而祠之。又有探策之祭。帝皆以为非礼,罢之。戊戌,移道坛于桑乾之 ![]() 八月,壬辰(初三),孝文帝又颁下诏令,讨论关于养老及祭祀天皇、五帝等六宗的礼仪。在这之前,北魏经常在正月吉利之⽇,在朝廷设立篷帐,其中摆上松树柏树,供奉五帝座位,然后开始祭祀。同时,还有一种预卜世系多崐少的探策祭祀。现在,孝文帝认为它们都不合乎古礼,所以下令取消这几种祭祀活动。戊戌(初九),将道教祭坛迁移到了桑⼲河河南,改称为崇虚寺。 乙巳,帝引见群臣,问以“,王、郑之义,是非安在?”尚书游明 ![]() ![]() ![]() ![]() ![]() 乙巳(十六⽇),孝文帝召见文武百官,向大家征询意见,问大家说:“关于五年大祭和三年大祭,王肃和郑玄的解释不一样,他们谁对谁错?”尚书游明 ![]() ![]() ![]() 丙辰,魏有司上言,求卜祥⽇。诏曰:“筮⽇求吉,既乖敬事之志,又违永慕之心;今直用晦⽇。”九月,丁丑夜,帝宿于庙,帅群臣哭已,帝易服缟冠、⾰带、黑屦,侍臣易服黑介帻、⽩绢单⾐、⾰带、乌履,遂哭尽乙夜。戊子晦,帝易祭服,缟冠素纰、⽩布深⾐、⿇绳履,侍臣去帻易。既祭,出庙,帝立哭,久之,乃还。 丙辰(二十七⽇),北魏有关部门上书孝文帝,请求占卜吉祥的⽇子。孝文帝下诏令说:“用占卜的方法决定吉祥的⽇子,这样做,既违背了谨慎敬业的原则,也伤害了永远怀念亲人的感情。现在就直接使用每月的最后一天。”九月,丁丑(十八⽇)夜晚,孝文帝住在皇家祖庙里,率领文武百官哀哭完毕,孝文帝换上祭服,戴上素⾊帽子, ![]() ![]() ![]() [17]冬,十月,魏明堂、太庙成。 [17]冬季,十月,北魏明堂、太庙落成。 [18]庚寅,魏主谒永固陵、毁瘠犹甚。穆亮谏曰:“陛下祥练已阕,号慕如始。王者为天地所子,为万民⽗⺟;未有子过哀而⽗⺟不戚,⽗⺟忧而子独悦豫者也。今和气不应,风旱为灾,愿陛下袭轻服,御常膳,銮舆时动,咸秩百神,庶使天人 ![]() [18]庚寅(初二),孝文帝祭拜永固陵,因哀伤过度,⾝体异常削瘦衰弱。于是,司空穆亮规劝孝文帝说:“陛下服丧已经行过了一周年,悲哀痛苦之情,仍然和亲人刚刚去世时一样。君王,是天地神灵的儿子,是万民的⽗⺟。从来没有儿子过于悲伤而⽗⺟心里不难受的情况,也没有⽗⺟过于忧虑而儿子单独⾼兴快乐的情况。如今,我们境內气候反常,狂风、大旱造成大灾,希望陛下能改穿轻便的服装,使饭量恢复到正常⽔平,乘坐辇车经常出宮走动走动,按照顺序祭祀百神,以使苍天和百姓 ![]() ![]() ![]() ![]() ![]() ![]() ![]() [19]乙亥,魏大定官品。戊戌,考诸牧守。 [19]乙亥(十七⽇),北魏朝廷制定了完整的员官等级制度。戊戌(二十⽇),又对各州各郡的州郡长们进行了考核检验。 [20]魏假通直散骑常侍李彪等来聘。 [20]北魏的假通直散骑常侍李彪等人来访。 [21]魏旧制,群臣季冬朝贺,服 ![]() [21]北魏旧有的制度规定,文武百官在深冬时节朝贺时,要穿短袄短 ![]() [22]十二月,壬辰,魏迁社于內城之西。 [22]十二月,壬辰(初五),北魏把祭祀农神的祭坛迁到平城內城西边。 [23]魏以定安王休为太傅,齐郡王简为太保。 [23]北魏任命定安王拓跋休为太傅,齐郡王拓跋简为太保。 [24]⾼丽王琏卒,寿百余岁。魏主为之制素委貌,布深⾐,举哀于东郊;遣谒者仆 ![]() [24]⾼句丽国王⾼琏去世,享年一百多岁。孝文帝为⾼琏特地做了一种素委帽和布质连 ![]() ![]() [25]乙酉,魏主始 ![]() ![]() [25]乙酉(二十二⽇),孝文帝开始到平城南郊举行 ![]() ![]() [26]初,魏世祖克统万及姑臧,获雅乐器服工人,并存之。其后累朝无留意者,乐工浸尽,音制多亡。⾼祖始命有司访民间晓音律者议定雅乐,当时无 能知者。然金、石、羽旄之饰,稍壮丽于往时矣。辛亥,诏简置乐官,使修其职;又命中书监⾼闾参定。 [26]当初,北魏太武帝攻克了统万和姑臧,将得到的雅乐乐器、乐服、乐师,全都保留了下来。从这以后,经过了几朝却没有人对他们关心留意,乐师慢慢死尽,很多乐谱也都散失。这时,孝文帝开始命令有关部门,到民间去查访通晓音乐的人,商议制定皇家⾼雅的音乐,可是,民间当时已经没有人能懂了。不过,皇家仪仗上的金银、宝石、羽⽑旗帜等装饰物,却比以前各个时代都要齐备、华丽。辛亥(二十四⽇),诏命选拔设置乐官让他整理音乐,又命令中书监⾼闾参与审定。 [27]初,晋张斐、杜预共注《律》三十卷,自泰始以来用之,《律》文简约,或一章之中,两家所处,生杀顿异,临时斟酌,吏得为奷。上留心法令,诏狱官详正旧注。七年,尚书删定郞王植集定二注,表奏之。诏公卿、八座参崐议考正,竟陵王子良总其事;众议异同不能壹者,制旨平决。是岁,书成。廷尉山 ![]() ![]() [27]当初,西晋帝国的张斐、杜预共同对三十卷的《律》进行了注解,从晋武帝泰始年间以来就一直使用此注本。《律》行文简明扼要,有的在一章中,张斐和杜预的注解恰恰相反,对一个人,按这个注本可以判生,按另一个注本就可以判死,而这一切则需要审判官临时斟酌情形,加以选择,这样一来,也使官吏们贪赃枉法、滥用职权获得了机会。南齐武帝十分注意法律条令,他颁下诏令,命令狱官详细订正以前张斐和杜预的旧注。永明七年,尚书删定郞王植将张斐和杜预二家注解集中订正之后,上表奏报。武帝下诏,命令公卿和八座在一起讨论、修正,由竟陵王萧子良总揽全局。对于大家意见不能取得一致的地方,奏报武帝裁决。这一年,此书修正完毕。廷尉山 ![]() [28]初,林邑王范 ![]() ![]() ![]() [28]当初,林邑国王范 ![]() ![]() ![]() ![]() [29]魏冀州刺史咸 ![]() [29]北魏冀州刺史、咸 ![]() [30]初,魏文明太后宠任宦者略 ![]() ![]() ![]() [30]当初,北魏冯太后宠爱信任宦官略 ![]() ![]() [31]李惠之诛也,思皇后之昆弟皆死。惠从弟凤为安乐王长乐主簿,长乐坐不轨,诛,凤亦坐死。凤子安祖等四人逃匿获免,遇赦乃出。既而魏主访舅氏存者,得安祖等,皆封侯,加将军。既而引见,谓曰:“卿之先世,再获罪于时。王者设官以待贤才,由外戚而举者,季世之法也。卿等既无异能,且可还家。自今外戚无能者视此。”后又例降爵为伯,去其军号。时人皆以为帝待冯氏太厚,待李氏太薄;太常⾼闾尝以为言,帝不听。及世宗尊宠外家,乃以安祖弟兴祖为中山太守,追赠李惠开府仪同三司、中山公,谥曰庄。 [31]北魏诛杀李惠时,李惠的女儿思皇后李贵人的亲兄弟也都全被处死。李惠的堂弟李凤曾经任安乐王拓跋长乐的主簿,后来,拓跋长乐因图谋不轨罪被处死,李凤也受到牵连,诛杀。李凤的儿子李安祖等四人逃亡躲蔵起来,才免于一死,后来遇到朝廷大赦,才得以露面。过了一阵,孝文帝寻访舅⽗家现在仍然活着的亲人,查出了李安祖等人,于是,给他们全都封了候爵,加授将军官衔。不久,孝文帝又接见李安祖等四人,对他们说:“你们的先人,当年曾两次犯罪。君王设立官职,是要任用贤能、有才⼲的人,因为皇亲国戚而被推举做官,是末朝 ![]() 十年(壬申、492) 十年(壬申,公元492年) [1]舂,正月,戊午朔,魏主朝飨群臣于太华殿,悬而不乐。 [1]舂季,正月,戊午朔(初一),北魏孝文帝在太华殿大宴文武百官,乐器摆在那里,但未演奏。 [2]己未,魏主宗祀显祖于明堂以配上帝,遂登灵台以观云物,降居青 ![]() [2]己未(初二),北魏孝文帝在明堂祭祀献文帝,把献文帝的牌位放在上帝牌位旁边,共享香火。然后登上灵台,开始观察太 ![]() 散骑常侍庾荜等聘于魏,魏主使侍郞成淹引荜等于馆南,瞻望行礼。 南齐散骑常侍庾荜等人出访北魏,孝文帝派侍郞成淹,带着庾荜等人来到宾馆南边,在远处看孝文帝在明堂举行祭祀仪式。 辛酉,魏始以太祖配南郊。 辛酉(初四),北魏第一次把太祖道武帝的灵位作为南郊天神的配享,一同祭祀。 [3]魏主命群臣议行次。中书监⾼闾议,以为:“帝王莫不以中原为正统,不以世数为与夺,善恶为是非。故桀、纣至 ![]() [3]孝文帝命令文武百官讨论⽔、木、金、火、土五行的顺序问题。中书监⾼闾发表见解,认为:“历代帝王,没有不把中原作为立国的正统的,并不崐完全把传世多少作为努力竞争的对象,把君王的善恶作为是与非的标准。因此,夏桀和商纣王虽然那么暴 ![]() ![]() [4]甲子,魏罢租课。 [4]甲子(初七),北魏下令,严噤人们⾚背裸体。 [5]魏宗室及功臣子孙封王者众,乙丑,诏:“自非烈祖之胄,余王皆降为公,公降为侯;而品如旧。”蛮王桓诞亦降为公;唯上 ![]() [5]北魏皇室以及功臣的子孙,被封为王爵的人有很多。乙丑(初八),孝文帝下诏说:“除了烈祖的后裔,其余的所有王爵全都降为公,公爵则降为侯爵,品级一仍其旧。”蛮王桓诞也被降为公。只有上 ![]() [6]魏旧制,四时祭庙皆用中节,丙子,诏始用孟月,择⽇而祭。 [6]北魏旧制度规定,每年四季祭祀,都要在季中月份举行。丙子(十九⽇),孝文帝下诏,命令以后改为在每季度的第一个月中,选择吉祥的⽇子祭祀。 [7]以竟陵王子良领尚书令。 [7]南齐任命竟陵王萧子良兼任尚书令。 [8]魏主毁太华殿为太极殿。戊子,徙居永乐宮。以尚书李冲领将作大匠,与司空穆亮共营之。 [8]孝文帝下令,拆毁太华殿,改建太极殿。戊子(初二),孝文帝迁居到永乐宮,任命尚书李冲兼任将作大匠,和司空穆亮一同主持建筑工程工事。 [9]辛卯,魏罢寒食飨。 [9]辛卯(初五),北魏废除寒食节祭祀祖先的仪式。 甲午,魏主始朝⽇于东郊。自是朝⽇、夕月皆亲之。 甲午(初八),孝文帝开始在平城东郊主持祭⽇仪式。从此以后,无论是祭⽇仪式,还是祭月仪式,孝文帝都亲自前来主持。 丁酉,诏祀尧于平 ![]() ![]() 丁酉(十一⽇),孝文帝下诏,命令在平 ![]() ![]() 魏旧制,每岁祀天于西郊,魏主与公卿从二千余骑,戎服绕坛,谓之坛。明⽇,复戎服登坛致祀,已又绕坛,谓之绕天。三月,癸酉,诏尽省之。 北魏旧制度规定,每年要在平城西郊祭祀天神,皇帝和各公卿,率领二千多骑兵,穿上武装,环绕祭坛进行祭祀,这种祭祀活动称为踏坛。第二天,再次穿上武装,登上祭坛开始祭天,祭过之后,再次环绕祭坛行走,称为绕天。三月,癸酉(十七⽇),下诏命令将这一活动全部免去。 [10]辛巳,魏以⾼丽王云为督辽海诸军事、辽东公、⾼句丽王,诏云遣其世子⼊朝。云辞以疾,遣其从叔升⼲随使者诣平城。 [10]辛巳(二十五⽇),北魏任命⾼句丽国王⾼云为督辽海诸军事、辽东公、⾼句丽王。诏令⾼云派他的世子到北魏平城朝见,⾼云以有病作借口加以崐推辞,而派堂叔⾼升⼲随同使节前往平城。 [11]夏,四月,丁亥朔,魏班新《律令》,大赦。 [11]夏季,四月,丁亥朔(初一),北魏朝廷颁布新修订的《律令》,实行大赦。 [12]辛丑,豫章文献王嶷卒,赠假⻩钺、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丧礼皆如汉东平献王故事。嶷 ![]() [12]辛丑(十五⽇),南齐豫章文献王萧嶷去世,武帝下令,追赠萧嶷假⻩钺和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丧礼规模仪式,完全和汉东平献王刘苍的一样。萧嶷生 ![]() ![]() [13]五月,己巳,以竟陵王子良为扬州刺史。 [13]五月,己巳(十四⽇),武帝任命竟陵王萧子良为扬州刺史。 [14]魏文明太后之丧,使人告于吐⾕浑。吐⾕浑王伏连筹拜命不恭,群臣请讨之;魏主不许。又请还其贡物。帝曰:“贡物乃人臣之礼。今而不受,是弃绝之,彼虽 ![]() ![]() [14]北魏文明太后冯太后去世时,派使节前往吐⾕浑汗国报丧。吐⾕汗可汗慕容伏连筹在接受北魏报丧的消息时,态度不恭谨,因此,文武百官们请求孝文帝出兵讨伐,孝文帝没有批准。文武百官们又请求将吐⾕浑汗国进贡的东西退还回去。孝文帝说:“进贡物品是作为臣属应该具有的礼节。如今我们不接受他们的进贡物品,这是继绝与他们的关系,这样一来,他们虽然打算改过自新,也无路可走了。”所以,孝文帝又下令,将在洮 ![]() 秋,七月,庚申,吐⾕浑遣其世子贺虏头⼊朝于魏。诏以伏连筹为都督西垂诸军事、西海公、吐⾕浑王,遣兼员外散骑常侍张礼使于吐⾕浑。伏连筹谓礼曰:“曩者宕昌常自称名而见谓为大王,今忽称仆,又拘执使人; ![]() 秋季,七月,庚申(初六),吐⾕浑可汗慕容伏连筹派他的世子慕容贺虏头,到北魏朝廷晋见。孝文帝下诏,任命慕容伏连筹为都督西垂诸军事、西海公、吐⾕浑王,并派遣兼员外散骑常侍张礼出使吐⾕浑汗国。慕容伏连筹对张礼说:“以前,宕昌国国王经常是自称名字,而称呼我为‘大王’。现在,却突然自称‘仆’,而且又拘捕了我派去的使节,为此,我打算派一支军队前去宕昌国询问一下,你认为怎么样?”张礼说:“您和岩昌国国王都是魏的藩属,如果动不动就要出兵攻击,这实在是违犯了做藩属的规定。在我离开平城那天,宰辅就告诉我,他认为您如果能自知自己的过错,那么,您作为吐⾕浑可汗的大业就可以继续保存下去;如果您不改正错误的话,大祸灾难将会降临到您的头上。”慕容伏连筹听后,没有说话。 [15]甲戌,魏遣兼员外散骑常侍广平宋弁等来聘。及还,魏主问弁:“江南何如?”弁曰:“萧氏⽗子无大功于天下,既以逆取,不能顺守;政令苛碎,赋役繁重;朝无股肱之臣,野有愁怨之民:其得没⾝幸矣,非贻厥孙谋之道也。” [15]甲戌(二十⽇),北魏派遣兼员外散骑常侍、广平人宋弁等前来访问。宋弁等人回国后,孝文帝问宋弁说:“长江以南形势怎么样?”宋弁回答说:“萧家⽗子对家国没有大的贡献,既然他们是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取的权政,那么,他们也当然不能用顺应人心的政策来保护他们的江山。他们政令苛刻而崐琐碎,赋税差役繁多而沉重。朝廷內没有德⾼望重可做柱石的大臣,田野上却充満了哀愁怨愤的老百姓。他能保持终⾝已经是万幸的了。他所采取的措施,也已经不是为子孙的长久考虑。” [16]八月,乙未,魏以怀朔镇将 ![]() [16]八月,乙未(十一⽇),北魏任命怀朔镇将、 ![]() [17]初,柔然伏名敦可汗与其叔⽗那盖分道击⾼车阿伏至罗,伏名敦屡败,那盖屡胜。国人以那盖为得天助,乃杀伏名敦而立那盖,号候其伏代库者可汗,改元太安。 [17]当初,柔然汗国伏名敦可汗郁久闾⾖仑和他的叔⽗郁久闾那盖,分头袭击⾼车王阿伏至罗,但郁久闾⾖仑不断地打败仗,而郁久闾那盖却是不断地取胜。当时柔然汗国的百姓认为郁久闾那盖得到了上天的帮助,于是,就杀死了郁久闾⾖仑,立郁久闾那盖为可汗,称他为候其伏代库者可汗,改年号为太安。 [18]魏司徒尉元、大鸿胪卿游明 ![]() ![]() ![]() ![]() ![]() [18]北魏司徒尉元和大鸿胪卿游明 ![]() ![]() ![]() ![]() ![]() ![]() [19]九月,甲寅,魏主序昭穆于明堂,祀文明太后于玄室。辛未,魏主以文明太后再期,哭于永固陵左,终⽇不辍声,凡二⽇不食。甲戌 ,辞陵,还永乐宮。 [19]九月,甲寅(初一),北魏孝文帝在明堂排定祖先牌位顺序,接着,又在北堂祭祀了文明太后冯太后。辛未(十八⽇),孝文帝因为这天是冯太后去世二周年的祭⽇,所以,他在永固陵西侧悲哭起来,整天哭声不断,一连两天没有吃饭。甲戌(二十一⽇),才辞别冯太后墓地,返回永乐宮。 [20]武兴氐王杨集始寇汉中,至⽩马。梁州刺史 ![]() ![]() [20]武兴氐王杨集始进犯汉中,率军抵达⽩马。梁州刺史 ![]() ![]() ![]() [21]冬,十月,甲午,上殷祭太庙。 [21]冬季,十月,甲午(十一⽇),南齐武帝在太庙举行大规模祭祀活动。 [22]庚戌,魏以定安王休为大司马,特进冯诞为司徒。诞,熙之子也。 [22]庚戌(二十七⽇),北魏任命定安王拓跋休为大司马,任命特进冯诞为司徒。冯诞是冯熙的儿子。 [23]魏太极殿成。 [23]北魏太极殿建成。[24]十二月,司徒参军萧琛、范云聘于魏。魏主甚重齐人,亲与谈论。顾谓群臣曰:“江南多好臣。”侍臣李元凯对曰:“江南多好臣,岁一易主;江北无好臣,百年一易主。”魏主甚惭。 [24]十二月,南齐司徒参军萧琛、范云出使北魏。孝文帝对他们非常尊重,亲自和他们谈话,并回头对⾝边的文武百官说:“江南有很多优秀的员官。”他的侍臣李元凯回答说:“长江南边有很多优秀的员官,但他们几乎每年更换一次帝王;长江北边没有优秀的员官,但一百年左右才换一次帝王。”孝文帝非常惭愧。 [25]上使太子家令沈约撰《宋书》,疑立《袁粲传》,审之于上。上曰:“袁粲自是宋室忠臣。”约又多载宋世祖、太宗诸鄙渎事。上曰:“孝武事迹,不容顿尔。我昔经事明帝,卿可思讳恶之义。”于是多所删除。 [25]南齐武帝命令太子家令沈约撰写《宋书》,沈约不能确定是否写《袁粲传》,请求武帝决定。武帝说:“袁粲当然是宋室的忠臣。”沈约又记载了刘宋孝武帝和明帝许多卑鄙、荒 ![]() [26]是岁,林邑王范 ![]() ![]() [26]这一年,林邑王国前任国王范 ![]() ![]() [27]魏南 ![]() ![]() [27]北魏南 ![]() |
上一章 资治通鉴 下一章 ( → ) |
资治通鉴vip未删节下载由网友提供,《资治通鉴》情节富于变化、节奏流畅,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文学作品,眼袋小说网免费提供资治通鉴最新清爽干净的文字章节在线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