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情节富于变化,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小说 |
![]() |
|
眼袋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 书号:10116 时间:2017/3/25 字数:49679 |
上一章 一纪齐 下一章 ( → ) | |
起屠维协洽,尽昭![]() 太祖⾼皇帝 ◎ 建元元年己未,公元四七九年 舂,正月,甲辰,以江州刺史萧嶷为都督荆、湘等八州诸军事、荆州刺史,尚书左仆 ![]() 初,沈攸之 ![]() 辛亥,以竟陵世子赜为尚书仆 ![]() 太傅道成以谢朏有重名,必 ![]() 丙辰,以给事⻩门侍郞萧长懋为雍州刺史。 二月,丙子,邵陵殇王友卒。辛巳,魏太皇太后及魏主如代郡温泉。 甲午,诏申前命,命太傅赞拜不名。 己亥,魏太皇太后及魏主如西宮。 三月,癸卯朔,⽇有食之。 甲辰,以太傅为相国,总百揆,封十郡,为齐公,加九锡;其骠骑大将军、扬州牧、南徐州刺史如故。乙巳,诏齐国官爵礼仪,并仿天朝。丙午,以世子赜领南豫州刺史。 杨运长去宜城郡还家,齐公遣人杀之。凌源令潘智与运长厚善;临川王绰,义庆之孙也。绰遣腹心陈讠赞说智曰:“君先帝旧人,⾝是宗室近属,如此形势,岂得久全!若招合內外,计多有从者。台城內人常有此心,正苦无人建意耳!”智即以告齐公。庚戌,诛绰兄弟及共 ![]() 甲寅,齐公受策命,赦其境內,以石头为世子宮,一如东宮。褚渊引何曾自魏司徒为晋丞相故事,求为齐官,齐公不许。以王俭为齐尚书右仆 ![]() 甲戌,武陵王赞卒,非疾也。 丙戌,加齐王殊礼,进世子为太子。 辛卯,宋顺帝下诏禅位于齐。壬辰,帝当临轩,不肯出,逃于佛盖之下,王敬则勒兵殿庭,以板舆⼊ ![]() ![]() ![]() ![]() ![]() 司空兼太保褚渊等奉玺绶,帅百官诣齐宮劝进;王辞让未受。渊从弟前安成太守炤谓渊子贲曰:“司空今⽇何在?”贲曰:“奉玺绶在齐大司马门。”召曰:“不知汝家司空将一家物与一家,亦复何谓!”甲午,王即皇帝位于南郊。还宮,大赦,改元。奉宋顺帝为汝 ![]() ![]() 以褚渊为司徒。宾客贺者満座,褚炤叹曰:“彦回少立名行,何意披猖至此!门户不幸,乃复有今⽇之拜。使彦回作中书郞而死,不当为一名士琊!名德不昌,用复有期颐之寿!”渊固辞不拜。 奉朝请河东裴觊上表,数帝过恶,挂冠径去;帝怒,杀之。太子赜请杀谢朏,帝曰:“杀之遂成其名,正应容之度外耳。”久之,因事废于家。 帝问为政于前抚军行参军沛国刘献,对曰:“政在《孝经》。凡宋氏所以亡,陛下所以得者,皆是也。陛下若戒前车之失,加之以宽厚,虽危可安;若循其覆辙,虽安必危矣!”帝叹曰:“儒者之言,可宝万世!” 丙申,魏主如崞山。 丁酉,以太子詹事张绪为中书令,齐国左卫将军陈显达为中护军,右卫将军李安民为中领军。绪,岱之兄子也。 戊戌,以荆州刺史嶷为尚书令、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 帝命群臣各言得失。淮南、宣城二郡太守刘善明,请除宋氏大明、泰始以来诸苛政细制,以崇简易。又以为:“ ![]() ![]() ![]() 魏主还平城。 魏秦州刺史尉洛侯、雍州刺史宜都王目辰、长安镇将陈提等皆坐贪残不法,洛侯、目辰伏诛,提徙边。 又诏以“候官千数,重罪受赇不列,轻罪吹⽑发举,宜悉罢之。”更置谨直者数百人,使防逻街衢,执喧斗而已。自是吏民始得安业。 自泰始以来,內外多虞,将帅各募部曲,屯聚建康。李安民上表,以为:“自非淮北常备外,馀军悉皆输遣;若亲近宜立随⾝者,听限人数。”上从之;五月,辛亥,诏断众募。 壬子,上赏佐命之功,褚渊、王俭等进增爵、户各有差。处士何点谓人曰:“我作《齐书》已竟,赞云:‘渊既世族,俭亦国华;不赖舅氏,遑恤家国!’”点,尚之之孙也。渊⺟宋始安公主,继⺟吴郡公主;又尚巴西公主。俭⺟武康公主;又尚 ![]() 己未,或走马过汝 ![]() ![]() ![]() 丙寅,追尊皇考曰宣皇帝,皇妣陈氏曰孝皇后。 丁卯,封皇子钧为衡 ![]() 上谓兗州刺史垣崇祖曰:“吾新得天下,索虏必以纳刘昶为辞,犯侵边鄙。寿 ![]() 六月,丙子,诛游击将军姚道和,以其贰于沈攸之也。 甲子,立太子赜为皇太子;皇子嶷为豫章王,映为临川王,暠为安成王,锵为鄱 ![]() ![]() 乙酉,葬宋顺帝于遂宁陵。 帝以建康居民舛杂,多奷盗, ![]() ![]() 初, ![]() ![]() 秋,七月,丁未,诏曰:“ ![]() ![]() ![]() 魏葭芦镇主杨广香请降,丙辰,以广香为沙州刺史。 八月,乙亥,魏主如方山;丁丑,还宮。 上闻魏将⼊寇,九月,乙巳,复以豫章王嶷为荆、湘二州刺史,都督如故;以临川王映为扬州刺史。 丙午,以司空褚渊领尚书令。 壬子,魏以侍中、司徒、东 ![]() ![]() 己未,魏安乐厉王长乐谋反,赐死。 庚申,魏陇西宣王源贺卒。 冬,十月,己巳朔,魏大赦。 癸未,汝 ![]() 初,晋寿民李乌奴与⽩⽔氐杨成等寇梁州,梁州刺史范柏年说降乌奴,击杨成等,破之。及沈攸之事起,柏年遣兵出魏兴,声云⼊援,实候望形势。事平,朝廷遣王玄邈代之。诏柏年与乌奴俱下,乌奴劝柏年不受代;柏年计未决,玄邈已至。柏年乃留乌奴于汉中,还至魏兴,盘桓不进。左卫率豫章胡谐之尝就柏年求马,柏年曰:“马非狗也,安能应无已之求!”待使者甚薄;使者还,语谐之曰:“柏年云:‘胡谐之何物狗!所求无厌!’”谐之恨之,谮于上曰:“柏年恃险聚众, ![]() ![]() ![]() ![]() ![]() ![]() 初,玄邈为青州刺史,上在淮 ![]() ![]() ![]() ![]() 十一月,辛亥,立皇太子妃斐氏。 癸丑,魏遣假梁郡王嘉督二将出淮 ![]() ![]() ![]() ![]() 上之辅宋也,遣骁骑将军王洪范使柔然,约与共攻魏。洪范自蜀出吐⾕浑,历西域,乃得达。至是,柔然十馀万骑寇魏,至塞上而还。 是岁,魏诏中书监⾼允议定律令。允虽笃老,而志识不衰。诏以允家贫养薄,令乐部丝竹十人五⽇一诣允以娱其志,朝晡给膳,朔望致牛酒,月给⾐服绵绢;⼊见则备几杖,问以政治。 契丹莫贺弗勿⼲帅部落万馀口⼊附于魏,居⽩狼⽔东。 ◎ 建元二年庚申,公元四八零年 舂,正月,戊戌朔,大赦。 以司空褚渊为司徒,尚书右仆 ![]() ![]() 辛丑,上祀南郊。 魏陇西公琛等攻拔马头戍,杀太守刘从。乙卯,诏內外纂严,发兵拒魏,征南郡王长懋为中军将军,镇石头。 魏广川王略卒。 魏师攻钟离,徐州刺史崔文仲击破之。文仲遣军主崔孝伯渡淮,攻魏茌眉戍主龙得侯等,杀之。文仲,祖思之族人也。 群蛮依阻山⾕,连带荆、湘、雍、郢、司五州之境,闻魏师⼊寇,官尽发民丁,南襄城蛮秦远乘虚寇潼 ![]() ![]() ![]() ![]() 魏将薛道标引兵趣寿 ![]() ![]() 魏步骑号二十万,豫州刺史垣崇祖集文武议之, ![]() 谢天盖部曲杀天盖以降。 宋自孝建以来,政纲弛紊,簿籍讹谬,上诏⻩门郞会稽虞玩之等更加检定,曰:“⻩籍,民之大纪,国之治端。自顷巧伪⽇甚,何以厘⾰?”玩之上表,以为:“元嘉中,故光禄大夫傅隆年出七十,犹手自书籍,躬加隐校。今 ![]() ![]() 上以群蛮数为叛 ![]() 乙酉,崔文仲遣军主陈靖拔魏竹邑,杀戍主⽩仲都;崔叔延破魏睢陵,杀淮 ![]() 三月,丁酉朔,以侍中西昌侯鸾为郢州刺史。鸾,帝兄始安贞王道生之子也,早孤,为帝所养,恩过诸子。 魏刘昶以雨⽔方降,表请还师,魏人许之;丙午,遣车骑大将军冯熙将兵 ![]() 夏,四月,辛巳,魏主如⽩登山;五月,丙申朔,如火山;壬寅,还平城。 自晋以来,建康宮之外城唯设竹篱,而有六门。会有发⽩虎樽者,言“⽩门三重关,竹篱穿不完”上感其言,命改立都墙。 李乌奴数乘间出寇梁州,豫章王嶷遣中兵参军王图南,将益州兵从剑阁掩击之;梁、南秦二州刺史崔慧景发梁州兵屯⽩马,与图南覆背击乌奴,大破之,乌奴走保武兴。慧景,祖思之族人也。 秋,七月,辛亥,魏主如火山。 戊午,皇太子穆妃裴氏卒。 诏南郡王长懋移镇西州。 角城戍主举城降魏;秋,八月,丁酉,魏遣徐州刺史梁郡王嘉 ![]() 甲辰,魏主如方山;戊申,游武州山石窟寺。庚戌,还平城。 崔慧景遣长史裴叔保攻李乌奴于武兴,为氐王杨文弘所败。九月,甲午朔,⽇有食之。 丙午,柔然遣使来聘。 汝南太守常元真、龙骧将军胡青苟降于魏。 闰月,辛巳,遣领军李安民循行清、泗诸戍以备魏。 魏梁郡王嘉帅众十万围朐山,朐山戍主玄元度婴城固守,青、冀二州刺史范 ![]() 冬,十月,王俭固请解选职,许之;加俭侍中,以太子詹事何戢领选。上以戢资重, ![]() 甲辰,以沙州刺史杨广香为西秦州刺史,又以其子炅为武都太守。 丁未,魏以昌黎王冯熙为西道都督,与征南将军桓诞出义 ![]() 淮北四州民不乐属魏,常思归江南,上多遣间谍 ![]() ![]() 十一月,戊寅,丹 ![]() 戊子,以杨难当之孙后起为北秦州刺史、武都王,镇武兴。 十二月,戊戌,以司空褚渊为司徒。渊⼊朝,以 ![]() ![]() 太子宴朝臣于玄圃,右卫率沈文季与褚渊语相失,文季怒曰:“渊自谓忠臣,不知死之⽇何面目见宋明帝!”太子笑曰:“沈率醉矣” 壬子,以豫章王嶷为中书监、司空、扬州刺史,以临川王映为都督荆、雍等九州诸军事、荆州刺史。 是岁,魏尚书令王睿进爵中山王,加镇东大将军;置王官二十二人,以中书侍郞郑羲为傅,郞中令以下皆当时名士。又拜睿 ![]() ◎ 建元三年辛酉,公元四八一年 舂,正月,封皇子锋为江夏王。 魏人寇淮 ![]() 己卯,魏主南巡,司空苟颓留守;丁亥,魏主至中山。 二月,辛卯朔,魏大赦。 丁酉,游击将军桓康复败魏师于淮 ![]() 魏主自中山如信都;癸卯,复如中山;庚戌,还,至肆州。 沙门法秀以妖术惑众,谋作 ![]() ![]() 垣崇祖之败魏师也,恐魏复寇淮北,乃徙下蔡戍于淮东。既而魏师果至, ![]() ![]() 晋、宋之际,荆州刺史多不领南蛮校尉,别以重人居之。豫章王嶷为荆、湘二州刺史,领南蛮。嶷罢,更以侍中王奂为之,奂固辞,曰:“西土戎烬之后,痍毁难复。今复割撤太府,制置偏校,崇望不⾜助強,语实 ![]() 三月,辛酉朔,魏主如肆州;己巳,还平城。 魏法秀之 ![]() ![]() 夏,四月,己亥,魏主如方山。冯太后乐其山川,曰:“它⽇必葬我于是,不必祔山陵也。”乃为太后作寿陵,又建永固石室于山上, ![]() 桓标之等有众数万,寨险求援;庚子,诏李安民督诸将往 ![]() 魏任城康王云卒。五月,壬戌,邓至王像舒遣使⼊贡于魏。邓至者,羌之别种,国于宕昌之南。 六月,壬子,大赦。 甲辰,魏中山宣王王睿卒。睿疾病,太皇太后、魏主累至其家视疾。及卒,赠太宰,立庙于平城南。文士为睿作哀诗及讠耒者百馀人,及葬,自称亲姻、义旧,缞绖哭送者千馀人。魏主以睿子中散大夫袭代睿为尚书令,领吏部曹。 戊午,魏封皇叔简为齐郡王,猛为安丰王。 秋,七月,己未朔,⽇有食之。 上使后军参车军僧朗使于魏。甲子,僧朗至平城,魏主问曰:“齐辅宋⽇浅,何故遽登大位?”对曰:“虞、夏登庸,⾝陟元后,魏、晋匡辅,贻厥子孙,时宜各异耳。” 辛酉,柔然别帅他稽帅众降魏。 杨文弘遣使请降,诏复以为北秦州刺史。先是,杨广香卒,其众半奔文弘,半奔梁州。文弘遣杨后起据⽩⽔。上虽授以官爵,而 ![]() 宋升明中,遣使者殷灵诞、苟昭先如魏,闻上受禅,灵诞谓魏典客曰:“宋、魏通好,忧患是同。宋今灭亡,魏不相救,何用和亲!”及刘昶⼊寇,灵诞请为昶司马,不许。九月,庚午,魏阅武于南郊,因宴群臣,置车僧朗于灵诞下,僧朗不肯就席,曰:“灵诞昔为宋使,今为齐民。乞魏主以礼见处。”灵诞遂与相忿詈。刘昶赂宋降人解奉君于会刺杀僧朗,魏人收奉君,诛之;厚送僧朗之丧,放灵诞等南归。及世祖即位,昭先具以灵诞之语启闻,灵诞坐下狱死。 辛未,柔然主遣使来聘,与上书,谓上为“⾜下”自称曰“吾”遣上师子⽪袴褶,约共伐魏。 魏尉元、薛虎子克五固,斩司马朗之,东南诸州皆平。尉元⼊为侍中、都曹尚书,薛虎子为彭城镇将,迁徐州刺史。时州镇戍兵,资绢自随,不⼊公库。虎子上表,以为:“家国 ![]() ![]() 魏中书令⾼闾等更定新律成,凡八百三十二章;门房之诛十有六,大辟二百三十五,杂刑三百七十七。 初,⾼昌王阚伯周卒,子义成立;是岁,其从兄首归杀义成自立。⾼车王可至罗杀首归兄弟,以敦煌张明为⾼昌王。国人杀明,立马儒为王。 ◎ 建元四年壬戌,公元四八二年 舂,正月,壬戌,诏置生学二百人,以中书令张绪为国子祭酒。 甲戌,魏大赦。 三月,庚申,上召司徒褚渊、尚书左仆 ![]() ⾼帝沉深有大量,博学能文。 ![]() 乙丑,以褚渊录尚书事,王俭为侍中、尚书令,车骑将军张敬儿开府仪同三司。丁卯,以前将军王奂为尚书左仆 ![]() 庚辰,魏主临虎圈,诏曰:“虎狼猛暴,取捕之⽇,每多伤害;既无所益,损费良多,从今勿复捕贡。” 夏,四月,庚寅,上大行谥曰⾼皇帝,庙号太祖。丙午,葬泰安陵。 辛卯,追尊穆妃为皇后。六月,甲申朔,立南郡王长懋为皇太子。丙申,立太子妃王氏。妃,琅琊人也。封皇子闻喜公子良为竟陵王,临汝公子卿为庐陵王,应城公子敬为安陆王,江陵公子懋为晋安王,枝江公子隆为随郡王,子真为建安王,皇孙昭业为南郡王。 司徒褚渊寝疾,自表逊位,世祖不许,渊固请恳切,癸卯,以渊为司空,领骠骑将军。侍中、录尚书如故。 秋,七月,魏发州郡五万人治灵丘道。 吏部尚书济 ![]() ![]() ![]() 癸卯,南康文简公褚渊卒,世子侍中贲聇其⽗失节,服除,遂不仕,以爵让其弟蓁,屏居墓下终⾝。 九月,丁巳,以国哀罢国子学。 氐王杨文弘卒。诸子皆幼,乃以兄子后起为嗣。九月,辛酉,魏以后起为武都王,文弘子集始为⽩⽔太守。既而集始自立为王,后起击破之。 魏以荆州巴、氐扰 ![]() ![]() 兗土旧多劫盗,崇命村置一楼,楼皆悬鼓,盗发之处, ![]() 辛未,以征南将军王僧虔为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以尚书右仆 ![]() 宋故建平王景素主簿何昌、记室王摛及所举秀才刘璡,前后上书陈景素德美,为之讼冤。冬,十月,辛丑,诏听以士礼还葬旧茔。璡,献之弟也。 十一月,魏⾼祖将亲祀七庙,命有司具仪法,依古制备牲牢、器服及乐章;自是四时常祀皆举之。 世祖武皇帝上之上 ◎ 永明元年癸亥,公元四八三年 舂,正月,辛亥,上祀南郊,大赦,改元。 诏以边境宁晏,治民之官,普复田秩。 以太尉豫章王嶷领太子太傅。嶷不参朝务,而常密献谋画,上多从之。 壬戌,立皇弟锐为南平王,铿为宜都王,皇子子明为武昌王,子罕为南海王。 二月,辛巳,以征虏将军杨炅为沙州刺史、 ![]() 辛丑,以宕昌王梁弥机为河、凉二州刺史,邓至王像舒为西凉州刺史。 宋末,以治民之官六年过久,乃以三年为断,谓之小満;而迁换去来,又不能依三年之制。三月,癸丑,诏:“自今一以小満为限。” 有司以天文失度,请禳之。上曰:“应天以实不以文。我克己求治,思隆惠政;若灾眚在我,禳之何益!”夏,四月,壬午,昭:“袁粲、刘秉、沈攸之,虽末节不终,而始诚可灵。”皆命以礼改葬。 上之为太子也,自以年长,与太祖同创大业,朝事大小,率皆专断,多违制度。信任左右张景真,景真骄侈,被服什物,僭拟乘舆;內外畏之,莫敢言者。司空咨议荀伯⽟,素为太祖所亲厚,叹曰:“太子所为,官终不知,岂得畏死,蔽官耳目!我不启闻,谁当启者!”因太子拜陵,密以启太祖。太祖怒,命检校东宮。 太子拜陵还,至方山,晚,将泊舟,豫章王嶷自东府乘飞燕东 ![]() 月馀,太祖怒不解,昼卧太 ![]() 太祖嘉伯⽟忠荩,愈见亲信,军国密事,多委使之,权动朝右。遭⺟忧,去宅二里许,冠盖已塞路。左率萧景先、侍中王晏共吊之,自旦至暮,始得前。比出,饥乏,气息惙然,愤悒形于声貌。明⽇,言于太祖曰:“臣等所见二宮门庭,比荀伯⽟宅可张雀罗矣。”晏,敬弘之从子也。 骁骑将军陈胤叔,先亦⽩景真及太子得失,而语太子皆云“伯⽟以闻”太子由是深怨伯⽟。 太祖 ![]() 豫州刺史垣崇祖不亲附太子,会崇祖破魏兵,太祖召还朝,与之密谋。太子疑之,曲加礼待,谓曰:“世间流言,我已豁怀;自今以富贵相付。”崇祖拜谢。会太祖复遣荀伯⽟,敕以边事,受旨夜发,不得辞东宮;太子以为不尽诚,益衔之。 太祖临终,指伯⽟以属太子。上即位,崇祖累迁五兵尚书,伯⽟累迁散骑常侍。伯⽟內怀忧惧,上以伯⽟与崇祖善,恐其为变,加意抚之。丁亥,下诏诬崇祖招结江北荒人, ![]() ![]() 庚子,魏主如崞山;壬寅,还宮。 闰月,癸丑,魏主后宮平凉林氏生子恂,大赦。文明太后以恂当为太子,赐林氏死,自抚养恂。五月,戊寅朔,魏主如武州山石窟佛寺。车骑将军张敬儿好信梦。初为南 ![]() ![]() ![]() ![]() 敬儿弟恭儿,常虑为兄祸所及,居于冠军,未常出襄 ![]() 敬儿女为征北咨议参军谢超宗子妇,超宗谓丹 ![]() ![]() 秋,七月,丁丑,魏主及太后如神渊池。甲申,如方山。 魏使假员外散骑常侍顿丘李彪来聘。 侍中、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王僧虔固辞开府,谓兄子俭曰:“汝任重于朝,行登三事;我若复有此授,乃是一门有二台司,吾实惧焉。”累年不拜,上乃许之,戊戌,加僧虔特进。俭作长梁斋,制度小过,僧虔视之,不悦,竟不⼊户;俭即⽇毁之。 初,王弘与兄弟集会,任子孙戏適。僧达跳下地作虎子;僧绰正坐,采蜡烛珠为凤皇,僧达夺取打坏,亦复不惜;僧虔累十二博棋,既不坠落,亦不重作。弘叹曰:“僧达俊慡,当不减人,然恐终危吾家;僧绰当以名义见美;僧虔必为长者,位至公台。”已而皆如其言。 八月,庚申,骁骑将军王洪范自柔然还,经涂三万馀里。 冬,十月,丙寅,遭骁骑将军刘缵聘于魏,魏主客令李安世主之。魏人出內蔵之宝,使贾人鬻之于市。缵曰:“魏金⽟大 ![]() ![]() ![]() 十二月,乙巳朔,⽇有食之。 癸丑,魏始噤同姓为婚。 王俭进号卫将军,参掌选事。 是岁,省巴州。 魏秦州刺史于洛侯, ![]() 段译 太祖⾼皇帝建元元年(己未、479) 齐纪一 齐⾼帝建元元年(己未,公元479年) [1]舂,正月,甲辰,以江州刺史萧嶷为都督荆·湘等八州诸军事、荆州刺史,尚书左仆 ![]() [1]舂季,正月,甲辰(初二),刘宋顺帝任命江州刺史萧嶷为都督荆湘等八州诸军事、荆州刺史,任命尚书左仆 ![]() 初,沈攸之 ![]() 当初,沈攸之准备聚众起事的时候,允许百姓互相告发,因此获罪服役的士人和平民甚为众多。萧嶷来到荆州以后,在一天以內就遣散了三千多人。刺史府与州衙中礼仪器物的陈设,都力求保持俭省节约,又能放宽刑罚,减少赋役,所以本州百姓大为 ![]() [2]辛亥,以竟陵世子赜为尚书仆 ![]() [2]辛亥(初九),顺帝任命竟陵世子萧赜为尚书仆 ![]() [3]太傅道成以谢有重名,必 ![]() [3]太傅萧道成因谢名声显著,一定要延引他参与辅佐自己开创新朝,便让他担任左长史。萧道成曾经摆上酒席,与谢谈论魏晋时期的旧事,乘机说:“石苞没有及早劝说晋文王司马昭登基,等他死后,才去痛哭,与汉冯异相比,还不算是通晓机宜的啊。”谢说:“晋文王累世事奉魏室,必然要使自己终生北面称臣。假如曹魏依照唐尧把帝位传给虞舜的先例行事,晋文王也应当经过三次推让,才显得更为崇⾼。”萧道成很不⾼兴。甲寅(十二⽇),顺帝任命谢为侍中,另外任命王俭为左长史。 [4]丙辰,以给事⻩门侍郞萧长懋为雍州刺史。 [4]丙辰(十四⽇),顺帝任命给事⻩门侍郞萧长懋为雍州刺史。 [5]二月,丙子,邵陵殇王友卒。 [5]二月,丙子(初四),宋邵陵殇王刘友去世。 [6]辛巳,魏太皇太后及魏主如代郡温泉。 [6]辛巳(初九),北魏太皇太后及北魏国主孝文帝前往代郡温泉。 [7]甲午,诏申前命,命太傅赞拜不名。 [7]甲午(二十二⽇),顺帝颁诏重申以前的命令,让太傅萧道成朝拜时,不必自己称名。 [8]已亥,魏太皇太后及魏主如西宮。 [8]己亥(二十七⽇),北魏太皇太后及孝文帝前往西宮。 [9]三月,癸卯朔,⽇有食之。 [9]三月,癸卯朔(初一),出现⽇食。 [10]甲辰,以太傅为相国,总百揆,封十郡,为齐公,加九锡;其骠骑大将军、扬州牧、南徐州刺史如故。已巳,诏齐国官爵礼仪,并仿天朝。丙午,以世子赜领南豫州刺史。 [10]甲辰(初二),顺帝任命太傅萧道成为相国,总领百官,封给他十个郡的封地,号称齐公,颁赐九锡,让他仍然担任骠骑大将军、扬州牧、南徐州刺史。己巳(疑误),顺帝颁诏决定,齐国的官职爵和礼典仪式,一概仿效朝廷。丙午(初四),顺帝任命萧道成的世子萧赜兼任南豫州刺史。 [11]杨运长去宣城郡还家,齐公遣人杀之。凌源令潘智与运长厚善;临川王绰,义庆之孙也,绰遣腹心陈赞说智曰:“君先帝旧人,⾝是宗室近属,如此形势,岂得久全!若招合內外,计多有从者。台城內人常有此心,苦无人建意耳。”智即以告齐公。庚戌,诛绰兄弟及其 ![]() [11]杨运长离开宣城郡解职回家的时候,齐公萧道成派人将他杀死。凌源县令潘智与杨运长 ![]() ![]() ![]() [12]甲寅,齐公受策命,赦其境內,以石头为世子宮,一如东宮。褚渊引何曾自魏司徒为晋丞相故事,求为齐官,齐公不许。以王俭为齐尚书右仆 ![]() [12]甲寅(十二⽇),齐公萧道成接受策书的任命,大赦齐国境內的囚犯,以石头城为世子的宮室,与皇室设立东宮完全一样。褚渊援引何曾由曹魏的司徒担任西晋的丞相的旧事,请求担任齐国的员官,齐公萧道成没有应允。他却任命王俭为齐国尚书右仆 ![]() 夏,四月,壬申朔,进齐公爵为王,增封十郡。 夏季,四月,壬申朔(初一),顺帝进封齐公萧道成的爵位为王,增加十个郡的封地。 甲戌,武陵王赞卒,非疾也。 甲戌(初三),武陵王刘赞故去,他并不是因病而终的。 丙戌,加齐王殊礼,进世子为太子。 丙戌(十五⽇),顺帝以特殊的礼节对待齐王萧道成,将齐国的世子称作太子。 辛卯,宋顺帝下诏禅位于齐。壬辰,帝当临轩,不肯出,兆于佛盖之下,王敬则勒兵殿庭,以板舆⼊ ![]() ![]() ![]() ![]() ![]() 辛卯(二十⽇),刘宋顺帝颁诏将帝位传让给齐王。壬辰(二十一⽇),顺帝应当到殿前去会见百官,但他不肯出面,却逃到佛像的宝盖下面。王敬则率领军队来到宮殿的庭院中,抬着一顶木板轿子⼊宮,去 ![]() ![]() ![]() 司空兼太保褚渊等奉玺绶,帅百官诣齐宮劝进;王辞让未受。渊从弟前安成太守谓渊子贲曰:“司空今⽇何在?”贲曰:“奉玺绶在齐大司马门。”曰:“不知汝家司空将一家物与一家,亦复何谓!”甲午,王即皇帝位于南崐郊。还宮,大赦,改元。奉宋顺帝为汝 ![]() ![]() 司空兼太保褚渊等人捧上玺印,率领百官前往齐王宮请萧道成即帝位,齐王推辞谦让,没有接受。褚渊的堂弟、前任安成太守褚对褚渊的儿子褚贲说:“今天司空却在哪里?”褚贲说:“在齐王宮大司马门奉献玺印。”褚说:“我真不知道你家司空把一家的物件 ![]() ![]() ![]() ![]() 以褚渊为司徒。宾客贺者満座。褚叹曰:“彦回少立名行,何意披猖至此!门户不幸,乃复有今⽇之拜。使彦回作中书郞而死,不当为一名士琊!名德不昌,乃复有期赜之寿!”渊固辞不拜。 ⾼帝任命褚渊为司徒,前来祝贺的人和宾客挤満了座席。褚叹息着说:“褚渊从少年时代便建树了自己的名望与 ![]() 奉朝请河东裴上表,数帝过恶,挂冠径去;帝怒,杀之。太子赜请杀谢,帝曰:“杀之遂成其名,正应容之度外耳。”久之,因事废于家。 奉朝请、河东人氏裴上表指斥⾼帝的过失与丑行,直接辞官离去。⾼帝大怒,将他杀死。太子萧赜请求杀掉谢,⾼帝说:“杀了他,便成就了他的名望了。我们恰恰应该把他置之度外包容下来哩。”过了好长一段时间,谢终于因事被废免在家中。 帝问为政于前抚军行参军沛国刘,对曰:“政在《孝经》。凡宋氏所以亡,陛下所以得者,皆是也。陛下若戒前车之失,加之以宽厚,虽危可安;若循其覆辙,虽安必危矣。”帝叹曰:“儒者之言,可宝万世!” ⾼帝向前任抚军行参军沛国人氏刘询问如何处理政务,刘回答说:“政务就在《孝经》里面。大凡刘宋灭亡,陛下得国的原因,其中都包含着《孝经》阐述的道理。倘若陛下能够将前车之鉴引以为诫,再加上待人宽和仁厚,即使家国已经垂危了,也可以定安下来;倘苦陛下重蹈覆辙,即使家国原来很定安,也一定会招致危亡。”⾼帝感叹着说:“儒士的话,真是可以用作万代之宝啊!” [13]丙申,魏主如崞山。 [13]丙申(二十五⽇),北魏孝文帝前往崞山。 [14]丁酉,以太子詹事张绪为中书令,齐国左卫将军陈显达为中护军,右卫将军李安民为中领军。绪,岱之兄子也。 [14]丁酉(二十六⽇),⾼帝任命太子詹事张绪为中书令,任命齐国左卫将军陈显达为中护军,任命右卫将军李安民为中领军。张绪是张岱的哥哥的儿子。 [15]戊戌,以荆州刺史嶷为尚书令、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南兖州刺史映为荆州刺史。 [15]戊戌(二十七⽇),齐⾼帝任命荆州刺史萧嶷为尚书令、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任命南兖州刺史萧映为荆州刺史。 [16]帝命群臣各言得失。淮南、宣城二郡太守刘善明“请除宋氏大明、泰始以来诸苛政细制,以崇简易。”又以为:“ ![]() ![]() ![]() ![]() [16]⾼帝命令群臣各自进言朝政得失。淮南、宣城二郡太守刘善明说:“请废除刘宋大明、泰始年间以来的各项苛暴琐碎的政令与制度,以示崇尚简要平易。”他还认为:“ ![]() ![]() ![]() ![]() ![]() ![]() ![]() ![]() ![]() ![]() [17]魏主还平城。 [17]北魏孝文帝返回平城。 [18]魏秦州刺史尉洛侯、雍州刺史宜都王目辰、长安镇将陈提等皆坐贪残不法,洛侯、目辰伏诛,提徙边。 [18]北魏秦州刺史尉洛侯、雍州刺史宜都王拓跋目辰、长安镇将陈提等人都因贪婪残暴,行为不轨而获罪,尉洛侯与拓跋目辰被判处死刑,陈提流放到边远地区服役。 又诏以“候官千数,重罪受赇不列,轻罪吹⽑发举,宜悉罢之。”更置谨直者数百人,使防逻街术,执喧斗者而已。自是吏民始得安业。 北魏孝文帝还颁诏说:“朝廷设置负责侦察內外的员官有一千多人,他们对于犯有重罪的人,只要收到贿赂,便不再举报,却对犯罪较轻的人吹⽑求疵地揭发检举,应当将侦察內外的员官全部罢除。”北魏重新设置数百名恭谨正直的人员,让他们在城邑的街道上巡逻防卫,捉拿任意喧闹打斗的人。从此,官吏与百姓才得以各安本业。[19]自泰始以来,內外多虞,将帅各募部曲,屯聚建康。李安民上表,以为“自非淮北常备外,余军悉皆输遣;若亲近宜立随⾝者,听限人数。”上从之;五月,辛亥,诏断众募。 [19]刘宋自从泰始年间以来,家国不断发生內忧外患,将帅各自募集部曲,集结在建康周围。李安民上表认为:“如果不属于淮北常备军,其余各军应当将募集的兵士全部遣送回去。倘若属于与主帅亲密接近、适合随侍⾝旁的兵士,可以让他们限定人数。”⾼帝听从了他的建议。五月,辛亥(初十),⾼帝颁诏命令噤止将帅招募部曲。 [20]壬子,上赏佐命之功,褚渊、王俭等进爵、增户各有差。处士何点谓人曰:“我作《齐书》已竟,赞云:‘渊既世族,俭亦国华;不赖舅氏,遑恤家国!’”点,尚之孙也。渊⺟宋始安公主,继⺟吴郡公主;又尚巴西公主。俭⺟武康公主;又尚 ![]() [20]壬子(十一⽇),⾼帝封赏辅佐自己建立新朝的功臣,褚渊、王俭等人晋升爵位,增加封户,各有等差。隐士何点对人说:“我已经把《齐书》撰写完毕,有一段论赞是这样说的:‘褚渊既是世家大族,王俭也是家国的精英。他们连自己的舅⽗都背叛了,又哪里有功夫顾惜自己的家国!’”何点是何尚之的孙子。褚渊的⺟亲是刘宋的始安公主,继⺟是吴郡公主,自己又娶了巴西公主,王俭的⺟亲是武康公主,自己又娶了 ![]() [21]已未,或走马过汝 ![]() ![]() ![]() [21]己未(十八⽇),有人骑马经过汝 ![]() ![]() ![]() ![]() ![]() ![]() [22]丙寅,追尊皇考曰宣皇帝,皇妣陈氏曰孝皇后。 [22]丙寅(二十五⽇),⾼帝追尊亡⽗为宣皇帝,追尊亡⺟陈氏为考皇后。 [23]丁卯,封皇子钧为衡 ![]() [23]丁卯(二十六⽇),⾼帝将皇子萧钧封为衡 ![]() [24]上谓兖州刺史垣崇祖曰:“吾新得天下,索虏必以纳刘昶为辞,犯侵边鄙。寿 ![]() [24]⾼帝对兖州刺史垣崇祖说:“我新近才得到天下,魏虏肯定会以我们收容刘昶为口实,前来犯侵边界地区。寿 ![]() ![]() [25]六月,丙子,诛游击将军姚道和,以其贰于沈攸之也。 [25]六月,丙子(初六),⾼帝诛杀游击将军姚道和,这是由于他因沈攸之起事而对朝廷怀有二心的原故。 [26]甲子,立王太子赜为皇太子;皇子嶷为豫章王,映为临川王,晃为长沙王,晔为武陵王,皓为安成王,锵为鄱 ![]() ![]() [26]甲子(十四⽇),南齐⾼帝立王太子萧赜为皇太子,皇子萧嶷为豫章王,萧映为临川王,萧晃为长沙王,萧晔为武陵王,萧为安成王,萧锵为鄱 ![]() ![]() [27]乙酉,葬宋顺帝于遂宁陵。 [27]乙酉(十五⽇),刘宋顺帝被安葬在遂宁陵。 [28]帝以建康居民舛杂,多奷盗, ![]() ![]() ![]() [29]初, ![]() ![]() [29]当初, ![]() ![]() 秋,七月,丁未,诏曰:“ ![]() ![]() ![]() 秋季,七月,丁未(初七),⾼帝颁诏:“只有 ![]() ![]() ![]() ![]() ![]() [30]魏葭芦镇主杨广香请降,丙辰,以广香为沙州刺史。 [30]北魏葭芦镇主杨广香请求归降。丙辰(十六⽇),齐⾼帝任命杨广香为沙州刺史。 [31]八月,乙亥,魏主如方山;丁丑,还宮。 [31]八月,乙亥(初六),北魏孝文帝前往方山。丁丑(初八),返回宮中。 [32]上闻魏将⼊寇,九月,乙巳,以豫章王嶷为荆、湘二州刺史,都督如故;以临川王映为扬州刺史。 [32]⾼帝听说北魏将领准备前来犯侵,九月,乙巳(初六),任命豫章王萧嶷为荆、湘二州刺史,仍旧担任都督的职务,还任命临川王萧映为扬州刺史。 [33]丙午,以司空褚渊领尚书令。 [33]丙午(初七),⾼帝任命司空褚渊兼任尚书令。 [34]壬子,魏以侍中、司徒、东 ![]() ![]() [34]壬子(十三⽇),北魏任命侍中、司徒、东 ![]() ![]() [35]已未,魏安乐厉王长乐谋反,赐死。 [35]己未(二十⽇),北魏安乐厉王拓跋长乐谋反,孝文帝赐他杀自。 [36]庚申,魏陇西宣王源贺卒。 [36]庚申(二十一⽇),北魏陇西宣王源贺去世。 [37]冬,十月,已巳朔,魏大赦。 [37]冬季,十月,己巳朔(初一),北魏大赦。 [38]癸未,汝 ![]() [38]癸未(十五⽇),南齐汝 ![]() [39]初,晋寿民李乌奴与⽩⽔氐杨成等寇梁州,梁州刺史范柏年说降乌奴,击成,破之。及沈攸之事起,柏年遣兵出魏兴,声云⼊援,实候望形势。事平,朝廷遣王玄邈代之。诏柏年与乌奴俱下,乌奴劝柏年不受代;柏年计未决,玄邈已至,柏年乃留鸟奴于汉中,还至魏兴,盘桓不进。左卫率豫章胡谐之尝就柏年求马,柏年曰:“马非狗也,安能应无巳之求!”待使者甚薄;使者还,语谐之曰:“柏年云:‘胡谐之何物狗!所求无厌!’”谐之恨之,谮于上曰:“柏年恃险聚众,俗专据一州。”上使雍州刺史南郡王长懋 ![]() ![]() ![]() ![]() ![]() [39]当初,晋寿百姓李乌奴与⽩⽔氐人杨成等人进犯梁州,梁州刺史范柏崐年劝说李乌奴归降,前去进击杨成,并打败了他。及至沈攸之举兵反抗朝廷,范柏年派兵由魏兴进发,声称前去援助朝廷,实际是在观望事态的发展情况。事情平息以后,朝廷派遣王玄邈去接替他的职位,命令范柏年与李乌奴一起前往京城,李乌奴劝说范柏年不要接受替代。范柏年的打算还没有决定下来,王玄邈已经来到。于是,范柏年将李乌奴留在汉中,自己回到魏兴,便有意逗留,不向前进发了。左卫率豫章人氏胡谐之曾经到范柏年那里索取马匹,范柏年说:“马可不是狗啊,我怎么能够満⾜你毫无止境的要求!”范柏年对胡谐之的使者待遇非常菲薄,使者回去以后,告诉胡谐之说:“范柏年说:‘胡谐之是什么狗东西!索求起来,永不満⾜!’”胡谐之记恨范柏年,便向齐⾼帝诬陷他说:“范柏年凭借险要,聚集徒众,打算割据一州。”齐⾼帝让雍州刺史南郡王萧长懋劝导范柏年,萧长懋奏请任命他为本州长史。范柏年来到襄 ![]() ![]() 初,玄邈为青州刺史,上在淮 ![]() ![]() ![]() ![]() 当初,王玄邈担任青州刺史的时候,⾼帝正在镇守淮 ![]() ![]() [40]十一月,辛亥,立皇太子妃裴氏。 [40]十一月,辛亥(十三⽇),⾼帝将裴氏立为皇太子妃。 [41]癸丑,魏遣假梁郡王嘉督二将出淮 ![]() ![]() ![]() ![]() [41]癸丑(十五⽇),北魏孝文帝派遣假梁郡王拓跋嘉督统两员将领出兵淮 ![]() ![]() ![]() 上之辅宋也,遣骁骑将军王洪范使柔然,约与共攻魏。洪范自蜀出吐⾕浑崐历西域乃得达。至是,柔然十余万骑寇魏,至塞上而还。 ⾼帝萧道成辅佐刘宋王室的时候,派遣骁骑将军王洪范出使柔然,约定与柔然共同进攻北魏。王洪范从蜀中出发,过了吐⾕浑,历经西域,才得以到达柔然。至此,柔然十多万骑兵犯侵北魏,直抵塞上,才撤军而回。 [42]是岁,魏诏中书监⾼允议定律令。允虽笃老,而志识不衰。诏以允家贫养薄,令乐部丝竹十人五⽇一诣允以娱其志,朝晡给膳,朔望致牛酒,月给⾐服绵绢;⼊见则备几杖,问以政治。 [42]本年,北魏孝文帝颁诏,命令中书监⾼允计议并制定刑律法令。虽然⾼允老迈年⾼,但是神志清楚,记忆不衰。由于⾼允家境贫寒,供养菲薄,孝文帝颁诏命令乐队每隔五天便派十个人前往⾼允处演奏,以便使⾼允心情愉快;供给他早晨与晚间的膳食,每逢初一和十五⽇便送去牛⾁与美酒,每月供给⾐服、丝绵和绢帛。⾼允⼊朝进见的时候,孝文帝便为他准备几案与手杖,向他询问治理家国政务的意见。 [43]契丹莫贺弗勿⼲帅部落万余口⼊附于魏,居⽩狼⽔东。 [43]契丹莫贺弗勿⼲率领部落一万多人前来归附北魏,在⽩狼⽔的东面居住下来。 二年(庚申、480) 二年(庚申,公元480年) [1]舂,正月,戊戌朔,大赦。 [1]舂季,正月,戊戌朔(初一),南齐大赦。 [2]以司空褚渊为司徒,尚书右仆 ![]() ![]() [2]⾼帝萧道成任命司空褚渊为司徒,任命尚书右仆王俭为左仆 ![]() [3]辛丑,上祀南郊。 [3]辛丑(初四),⾼帝前往南郊祭天。 [4]魏陇西公琛等攻拔马头戍,杀太守刘从。乙卯,诏內外纂严,发兵拒魏,徵南郡王长懋为中军将军,镇石头。 [4]北魏陇西公拓跋琛等人攻克马头戍,将南齐太守刘从杀掉。乙卯(十八⽇),齐⾼帝诏令朝廷內外实行戒严,调集兵力,抵御北魏,征召南郡王萧长懋出任中军将军,镇守石头。 [5]魏广川庄王略卒。 [5]北魏广川庄王拓跋略去世。 [6]魏师攻钟离,徐州刺史崔文仲击破之。文仲遣军主崔孝伯渡淮,攻魏茌眉戍主龙得侯等,杀之。文仲,祖思之族人也。 [6]北魏军队进攻钟离,南齐徐州刺史崔文仲将北魏军打败。崔文仲派遣军主崔孝伯渡过淮⽔,攻打北魏茌眉戍主龙得侯等人,并将他们杀掉。崔文仲是崔祖思的同族。 群蛮依阻山⾕,连带荆、湘、雍、郢、司五州之境,闻魏师⼊寇,□尽发民丁,南襄城蛮秦远乘虚寇潼 ![]() ![]() ![]() ![]() 各部蛮人凭依着⾼山深⾕,遍布荆州、湘州、雍州、郢州、司州五州的边境上。南齐听说北魏军队前来犯侵,便征集所有的人丁参军。南襄城蛮人秦远趁着朝廷空虚无备的时机犯侵潼 ![]() ![]() ![]() ![]() 魏将薛道标引兵趣寿 ![]() ![]() 北魏将领薛道标领兵奔赴寿 ![]() ![]() ![]() 魏步骑号二十万,豫州刺史垣崇祖集文武议之, ![]() 北魏的步、骑兵号称二十万。南齐豫州刺史垣崇祖召集文武员官商议对策,打算整治外城,在肥⽔上修筑堤坝,加強防守。大家都说:“以往,佛狸拓跋焘前来犯侵,南平王兵多将广,士气⾼昂,兵力是现在的好几倍,尚且认为外城太大,难以守卫,所以退⼊內城防守。而且,自从有肥⽔存在以来,从不曾有人在肥⽔上修筑过堤坝,恐怕此举也是徒劳无益的吧。”垣崇祖说:“如果我们放弃外城,胡虏肯定会占领外城,在外面修建望⾼台,在里面筑成长墙,那就会使我们坐以待擒了。防守外城,修筑堤坝,这是我绝无劝阻余地的计策啊。”于是,垣崇祖在豫州城的西北方修筑堤坝,拦截肥⽔,在堤坝的北面修筑一座小城,四周环绕着深深的沟堑,派遣好几千人守卫在那里。垣崇祖说:“胡虏看到此城狭小,以为一下子就可以攻取下来,肯定会全力攻打此城,企图谋求破坏堤坝。这时,我们放肥⽔冲击他们,他们便都成了漂流着的尸体了。”果然,北魏军队象蚁群般地趋附并攻打小城,垣崇祖头戴⽩⾊的纱帽,乘着轿子,登上城来。到了⻩昏时分,垣崇祖命令决开堤坝,放⽔冲灌,北魏攻城的军队全都被冲进沟堑,淹死的人员马匹数以千计。北魏的军队撤退逃跑了。 [7]谢天盖部曲杀天盖以降。 [7]谢天盖的部曲将谢天盖杀掉,归降南齐。 [8]宋自孝建以来,政纲驰紊,簿籍讹谬。上诏⻩门郞会稽虞玩之等更加检定,曰:“⻩籍,民之大纪,国之治端。自顷巧伪⽇甚,何以厘⾰?”玩之上表,以为:“元嘉中,故光禄大夫傅隆年出七十,犹手自书籍,躬加隐校。今 ![]() ![]() [8]自孝建年间以来的刘宋朝廷,政务废驰,法纪紊 ![]() ![]() [9]上以群蛮数为叛 ![]() [9]由于各部落蛮人屡次制造叛 ![]() 乙酉,崔文仲遣军主陈靖拔魏竹邑,杀戍主⽩仲都;崔叔延破魏睢陵,杀淮 ![]() 乙酉(十九⽇),崔文仲派遣军主陈靖攻克了北魏的竹邑戍,杀掉戍主⽩仲都。同时,崔叔延攻破了北魏的睢陵,杀掉淮 ![]() [10]三月,丁酉朔,以侍中西昌侯鸾为郢州刺史。鸾,帝兄始安贞王道生之子也;早孤,为帝所养,恩过诸子。 [10]三月,丁酉朔(初一),⾼帝任命侍中、西昌侯萧鸾为郢州刺史。萧鸾是齐⾼帝的哥哥始安贞王萧道生的儿子。他幼年丧⽗,被⾼帝收养,⾼帝对崐他的疼爱,超过了亲生诸子。 [11]魏刘昶以雨⽔方降,表请还师,魏人许之;丙午,遣车骑大将军冯熙将兵 ![]() [11]由于正当雨季,北魏刘昶上表请求将军队撤回,孝文帝允许了他的请求。丙午(初十),孝文帝派遣车骑大将军冯熙率领军队前去 ![]() [12]夏,四月,辛巳,魏主如⽩登山;五月,丙申朔,如火山;壬寅,还平城。 [12]夏季,四月,辛巳(十六⽇),北魏孝文帝前往⽩登山。五月,丙申朔(初一),孝文帝前往火山。壬寅(初七),返回平城。 [13]自晋以来,建康宮之外城唯设竹篱,而有六门。会有发⽩虎樽者,言“⽩门三重关,竹篱穿不完。”上感其言,命改立都墙。 [13]自从晋朝以来,建康宮室的外城只是用竹篱环绕着,有六个大门。适逢有人揭开⽩虎樽的盖子,饮酒进言说:“建康⽩门三层关,竹篱穿破不完全。”齐⾼帝被这个人的话感动了,便命令改建城墙。 [14]李乌奴数乘间出寇梁州,豫章王嶷遣中兵参军王图南将益州兵从剑阁掩击之;梁、南秦二州刺史崔慧景发梁州兵屯⽩马,与图南覆背击乌奴,大破之,乌奴走保武兴。慧景,祖思之族人也。 [14]李乌奴多次乘机出兵犯侵梁州,豫章王萧嶷派遣中兵参军王图南率领益州军队,由剑阁突袭李乌奴。梁州、南秦州两州刺史崔慧景调集梁州军队驻扎在⽩马,与王图南前后夹击李乌奴,将他打得大败,李乌奴逃往武兴,据城防守。崔慧景是崔祖思的同族。 [15]秋,七月,辛亥,魏主如火山。 [15]秋季,七月,辛亥(十七⽇),北魏孝文帝前往火山。 [16]戊午,皇太子穆妃裴氏卒。 [16]戊午(二十四⽇),南齐皇太子穆妃裴氏故去。 [17]诏南郡王长懋移镇西州。 [17]⾼帝颁诏命令南郡王萧长懋迁移到西州。 [18]角城戍主举城降魏;秋,八月,丁酉,魏遣徐州刺史梁郡王嘉 ![]() [18]角城戍主率领全城归降北魏。秋季,八月,丁酉(疑误),北魏派遣徐州刺史梁郡王拓跋嘉 ![]() [19]甲辰,魏主如方山;戊申,游武州山石窟寺。庚戌,还平城。 [19]甲辰(疑误),北魏孝文帝前往方山。戊申(疑误),孝文帝游览武州山的石窟寺。庚戌(疑误),孝文帝返回平城。 [20]崔慧景遣长史裴叔保攻李乌奴于武兴,为氐王杨文弘所败。 [20]崔慧景派遣长史裴叔保在武兴进攻李乌奴,被氐王杨文弘击败。 [21]九月,甲午朔,⽇有食之。 [21]九月,甲午朔(初一),出现⽇食。 [22]丙午,柔然遣使来聘。 [22]丙午(十三⽇),柔然派遣使者前来南齐通问修好。 [23]汝南太守常元真、龙骧将军胡青苟降于魏。 [23]汝南太守常元真和龙骧将军胡青苟向北魏投降。 [24]闰月,辛巳,遣领军李安民循行清、泗诸戍以备魏, [24]闰九月,辛巳(十八⽇),⾼帝派遣领军李安民巡视清⽔、泗⽔一带的各个据点,防备北魏的进攻。 [25]魏梁郡王嘉帅众十万围朐山,朐山戍主玄元度婴城固守,青、冀二州刺史范 ![]() [25]北魏梁郡王拓跋嘉率领十万兵马包围朐山,朐山戍主玄元度环城坚守,青州、冀州两州刺史范 ![]() [26]冬,十月,王俭固请解选职,许之;加俭侍中,以太子詹事何戢领选。上以戢资重, ![]() [26]冬季,二月,王俭再三请求解除自己执掌吏部的职务,⾼帝答应下来,加授王俭为侍中,任命太子詹事何戢主持铨选。⾼帝认为何戢的资望很⾼,便打算加授他为常侍。褚渊说:“皇上的旨意往往认为金蝉珥貂的侍从贵近的员官不应该过多。我与王俭已经在朝冠左方加饰貂尾,如果再给何戢挂貂,在六曹尚书、令、仆八座中便有三人冠饰貂尾了。如果让他兼任骁骑将军或是游击将军,职位也不算低的了。”于是,⾼帝任命何戢为吏部尚书,加任骁骑将军。 [27]甲辰,以沙州刺史杨广香为西秦刺史,又以其子炅为武都太守。 [27]甲辰(十二⽇),⾼帝任命沙州刺史杨广香为西秦州刺史,还任命他的儿子杨炅为武都太守。 [28]丁未,魏以昌黎王冯熙为西道都督。与征南将军桓诞出义 ![]() [28]丁未(十五⽇),北魏孝文帝任命昌黎王冯熙为西道都督,与征南将军桓诞出兵义 ![]() [29]淮北四州民不乐属魏,常思归江南,上多遣间谍 ![]() ![]() [29]淮⽔北岸四州百姓不愿意归属北魏,经常希望返回江南地区。⾼帝派遣了许多暗探前去 ![]() ![]() [30]十一月,戊寅,丹 ![]() [30]十一月,戊寅(十六⽇),南齐丹 ![]() [31]戊子,以杨难当之孙后起为北秦刺史、武都王,镇武兴。 [31]南齐⾼帝任命杨难当的孙子杨后起为北秦州刺史、武都王,镇守武兴。 [32]十二月,戊戌,以司空褚渊为司徒。渊⼊朝,以 ![]() ![]() [32]十二月,戊戌(初七),南齐⾼帝任命司空褚渊为司徒。褚渊⼊朝进见,用折扇遮蔽 ![]() ![]() 太子宴朝臣于玄圃,右卫率沈文季与褚渊语相失,文季怒曰:“渊自谓忠臣,不知死之⽇何面目见宋明帝!”太子笑曰:“沈率醉矣。” 南齐太子萧赜在玄圃宴请朝廷百官,右卫率沈文季与褚渊话不投机,沈文季生气地说:“褚渊认为自己是一个忠臣,不知道他死后怎么还能有脸去见宋明帝!”太子萧赜笑着说:“沈文季是喝醉啦。”[33]壬子,以豫章王嶷为中书监、司空、扬州刺史,以临川王映为都督荆·雍等九州诸军事、荆州刺史。 [33]壬子(二十一⽇),南齐⾼帝任命豫章王萧嶷为中书监、司空、扬州刺史,任命临川王萧映为都督荆、雍等九州诸军事和荆州刺史。 [34]是岁,魏尚书令王睿进爵中山王,加镇东大将军;置王官二十二人,以中书侍郞郑羲为傅,郞中令以下皆当时名士。又拜睿 ![]() [34]本年,北魏尚书令王睿晋升爵位为中山王,加任镇东大将军。王府设置员官二十二人,由中书侍郞郑羲担任王傅,郞中令以下各官职,也都是由当时的知名之士来担任,孝文帝还将王睿的 ![]() 三年(辛酉、481) 三年(辛酉,公元481年) [1]舂,正月,封皇子锋为江夏王。 [1]舂季,正月,南齐⾼帝将皇子萧锋封为江夏王。 [2]魏人寇淮 ![]() [2]北魏军队犯侵淮 ![]() [3]已卯,魏主南巡,司空苟颓留守;丁亥,魏主至中山。 [3]己卯(十八⽇),北魏孝文帝南下巡视,司空苟颓留守平城。丁亥(二十六⽇),北魏孝文帝来到中山。 [4]二月,丁卯朔,魏大赦。 [4]二月,丁卯朔(疑误),北魏大赦。 [5]丁酉,游击将军桓康复败魏师淮 ![]() [5]丁酉(初七),南齐游击将军桓康在淮 ![]() [6]魏主自中山如信都;癸卯,复如中山;庚戌,还,至肆州。 [6]北魏孝文帝从中山前往信都。癸卯(十三⽇),再次前往中山。庚戌(二十⽇),孝文帝启程返回,来到肆州。 沙门法秀以妖术惑众,谋作 ![]() ![]() 僧人法秀以琊术 ![]() ![]() [7]垣崇祖之败魏师也,恐魏复寇淮北,乃徙下蔡戍于淮东。既而魏师果至, ![]() ![]() [7]垣崇祖打败北魏军队以后,担心北魏再来犯侵淮⽔北岸地区,便将下崐蔡戍迁移淮东地区。不久,北魏军队果然前来,准备攻打下蔡,得知下蔡迁移到內地以后,便打算铲平下蔡旧城。己酉(十九⽇),垣崇祖率领军队渡过淮⽔,进击北魏,将北魏打得大败,杀死和捉获得兵员数以千计。 [8]晋、宋之际,荆州刺史多不领南蛮校尉,别以重人居之。豫章王嶷为荆、湘二州刺史,领南蛮。嶷罢,更以侍中王奂为之,奂固辞,曰:“西土戎烬之后,痍毁难复。今复割撤太府,制置偏校,崇望不⾜助強,语实 ![]() [8]在晋、宋时期,荆州刺史往往并不兼任南蛮校尉,朝廷另外委派重要员官担任此职。豫章王萧嶷担任荆、湘两州刺史的时候,却兼任了南蛮校尉的职务。萧嶷罢职以后,⾼帝又让侍中王奂出任两州刺史兼南蛮校尉,王奂再三推辞着说:“西部疆土在经受战火以后,遭到的破坏已经难以恢复。现在,朝廷又要分散州郡长官的权力,去设置一些偏将。推重大臣的名望不⾜以增強实力,说到实际的情况却能够造成弊病。何况物资与权力分散以后,职能部门就增多了,大家的劳务必须成倍增加,公文案卷愈加繁复。我个人认为若为家国利益着想,这种做法并不允当。”癸丑(二十三⽇),⾼帝取消了南蛮校尉的建置。 [9]三月,辛酉朔,魏主如肆州;已巳,还平城。 9]三月,辛酉朔(初一),北魏孝文帝前往肆州。己巳,孝文帝返回平城。 [10]魏法秀之 ![]() ![]() [10]北魏法秀作 ![]() ![]() [11]夏,四月,已亥,魏主如方山。冯太后乐其山川,曰:“他⽇必葬我于是,不必山陵也。”乃为太后作寿陵,又建永固石室于山上, ![]() [11]夏季,四月,己亥(初十),北魏孝文帝前往方山。冯太后喜爱这里山青⽔秀,便说:“将来一定要把我安葬在此地,不一定要把我合葬在先帝的陵寝中。”于是,孝文帝为冯太后预修陵墓,又在方城山上修建永固石室,准备用作陵庙。 [12]桓标之等有众数万,寨险求援;庚子,诏李安民督诸将往 ![]() [12]南齐桓标之等人拥有好几万兵马,在险要处安营扎寨,向朝廷请求援助。庚子(十一⽇),⾼帝命令李安民督统各位将领前去 ![]() [13]魏任城康王云卒。 [13]北魏任城康王拓跋云去世。 [14]五月,壬戌,邓至王像舒遣使⼊贡于魏。邓至者,羌之别种,国于宕昌之南。 [14]五月,壬戌(初三),邓至王像舒派遣使者向北魏进贡。邓至是羌人的一个分支,在宕昌南面建立家国。 [15]六月,壬子,大赦。 [15]六月,壬子(二十四⽇),南齐大赦。 [16]甲辰,魏中山宣王王睿卒。睿疾病,太皇太后、魏主屡至其家视疾。及卒,赠太宰,立庙于平城南。文士为睿作哀及诔者百余人,及葬,自称亲姻、义旧,哭送者千余人。魏主以睿子中散大夫袭代睿为尚书令,领吏部崐曹。 [16]甲辰(十六⽇),北魏中山宣王王睿故去,在王睿患病期间,太皇太后和孝文帝多次到他家中探望病情。及至王睿故去,朝廷追赠他为太宰,在平城南面设置陵庙,为王睿撰写哀诗与诔文的文学之士有一百多人。到了安葬王睿的时候,自称是王睿的姻戚、故旧,穿着丧服哭泣送葬的,有一千多人。孝文帝让王睿的儿子中散大夫王袭代替王睿担任尚书令,总领吏部各曹。 [17]戊午,魏封皇叔简为齐郡王,猛为安丰王。 [17]戊午(三十⽇),北魏孝文帝将皇叔拓跋简封为齐郡王,将拓跋猛封为安丰王。 [18]秋,七月,已未朔,⽇有食之。 [18]秋季,七月,己未朔(初一),出现⽇食。 [19]上使后军参车军僧朗使于魏。甲子,僧朗至平城。魏主问曰:“齐辅宋⽇浅,何故遽登大位?”对曰:“虞、夏登庸,⾝陟元后,魏、晋、匡辅,贻厥子孙,时宜各异耳。” [19]南齐⾼帝让后军参车军僧朗出使北魏。甲子(初六),车僧朗来到平城。孝文帝问道:“齐辅佐宋的时间很短,能够突然登上帝位,是何道理?”车僧朗回答说:“虞舜、夏禹登位称帝,是自⾝上升为天子。魏、晋辅佐前朝,是将帝位留给子孙后代。这是适应各自不同的时势而已。” [20]辛酉,柔然别帅他稽帅众降魏。 [20]辛酉(初三),柔然别帅他稽率领本部归降北魏。 [21]杨文弘遣使请降,诏复以为北秦州刺史。先是,杨广香卒,其众半奔文弘,半奔梁州。文弘遣杨后起进据⽩⽔。上虽授以官爵,而 ![]() [21]北魏杨文弘派遣使者前来请求归降,南齐⾼帝颁诏重新任命他为北秦州刺史。此前,杨广香故去,他的部下一半投奔杨文弘,一半投奔梁州。杨文弘派遣杨后起进军占领了⽩⽔。虽然⾼帝授给杨文弘官职爵位,但是暗中又敕令晋寿太守杨公则寻找方便的时机,设法除掉杨文弘。 [22]宋升明中,遣使者殷灵诞、苟昭先如魏,闻上受禅,灵诞谓魏典客曰:“宋、魏通好,忧患是同。宋今灭亡,魏不相救,何用和亲!”及刘昶⼊寇,灵诞请为昶司马,不许。九月,庚午,魏阅武于南郊,因宴群臣;置车僧朗于灵诞下,僧朗不肯就席,曰:“灵诞昔为宋使,今为齐民。乞魏主以礼见处。”灵诞遂与相忿詈。刘昶赂宋降人解奉君于会刺杀僧朗,魏人收奉君,诛之;厚送僧朗之丧;放灵诞等南归。及世祖即位,昭先具以灵诞之语启闻,灵诞坐下狱死。 [22]刘宋升明年间,顺帝派遣使者殷灵诞、苟昭先前往北魏。得知南齐⾼帝接受帝位禅让以后,殷灵诞便对北魏的典客官说:“宋、魏通问修好,一方的忧患就是另一方的忧患。现在宋朝灭亡了,魏朝却不肯相救,两国和睦相亲还有什么用处!”及至刘昶前来犯侵南齐,殷灵诞请求担任刘昶的司马,刘昶没有答应。九月,庚午(十三⽇),北魏在平城南郊检阅兵马,因而设宴招待群臣。北魏将车僧朗的座次安置在殷灵诞的下首,车僧朗不肯⼊席,他说:“过去殷灵诞是宋朝的使者,现在却成了齐国的平民。我请求魏国皇帝按照礼节对待我。”于是殷灵诞与他愤怒地相互辱骂。刘昶贿赂刘宋朝的降将解奉君,在宴会上刺死车僧朗。北魏方面收捕解奉君,将他杀死,隆重地为车僧朗送葬,将殷灵诞等人放还南朝。及至南齐武帝即位,苟昭先将殷灵诞说的话全部启奏武帝,殷灵诞因此获罪,在牢狱中死去。 [23]辛未,柔然主遣使来聘,与上书,谓上为“⾜下”自称曰“吾”遗上师子⽪ ![]() [23]辛未(十四⽇),柔然可汗派遣使者前来南齐通问致意,在给⾼帝的国书中,称⾼帝为“⾜下”自称为“吾”向⾼帝赠送了狮子⽪制成的一⾝骑装,约定共同讨伐北魏。 [24]魏尉元、薛虎子克五固、斩司马朗之,东南诸州皆平。尉元⼊为侍中、都曹尚书,薛虎子为彭城镇将,迁徐州刺史。时州镇戍兵,资绢自随,不⼊公库,虎子上表,以为:“家国 ![]() ![]() [24]北魏尉元与薛虎子攻克五固,斩杀司马朗之,东南各州的变 ![]() [25]吐⾕浑王拾寅卒。世子度易侯立。冬,十月,戊子朔,以度易侯为西秦·河二州刺史、河南王。 [25]吐⾕浑王慕容拾寅故去,长子慕容度易侯即位。冬季,十月,戊子朔(初一),南齐⾼帝任命慕容度易侯为西秦、河二州刺史,封为河南王。 [26]魏中书令⾼闾等更定新律成,凡八百三十二章;门房之诛十有六,大辟二百三十五,杂刑三百七十七。 [26]北魏中书令⾼闾等人重新制定新的律令告竣,共有八百三十二章。其中,有关灭门灭族的律令有十六章,有关死刑的律令有二百三十五章,其它各种刑罚的律令有三百七十七章。 [27]初,⾼昌王阚伯周卒,子义成立;是岁,其从兄首归杀义成自立。⾼车王可至罗杀首归兄弟,以敦煌张明为⾼昌王,国人杀明,立马儒为王。 [27]当初,⾼昌王阚伯周故去,儿子阚义成即位。当年,他的堂兄阚首归杀死阚义成,自立为王。⾼车王可至罗杀死阚首归兄弟,将敦煌张明立为⾼昌王,国人又杀死张明,将马儒立为国王。 四年(壬戌、482) 四年(壬戌,公元482年) [1]舂,正月,壬戌,诏置生学二百人,以中书令张绪为国子祭酒。 [1]舂季,正月,壬戌(初七),南齐⾼帝颁诏设置生学二百人,任命中书令张绪为国子祭酒。 [2]甲戌,魏大赦。 [2]甲戌(十九⽇),北魏大赦。 [3]三月,庚申,上召司徒褚渊、尚书左仆 ![]() [3]三月,庚申(初六),南齐⾼帝召见司徒褚渊和尚书左仆 ![]() ⾼帝沉深有大量,博学能文。 ![]() 南齐⾼帝深谋远虑,宽宏大量,学识广博,能写文章,生 ![]() ![]() [4]乙丑,以褚渊录尚书事,王俭为侍中、尚书令,车骑将军张敬儿开府仪同三司。丁卯,以前将军王奂为尚书左仆 ![]() [4]乙丑(十一⽇),南齐任命褚渊为录尚书事,任命王俭为侍中、尚书令,任命车骑将军张敬儿为开府仪同三司。丁卯(十三⽇),任命前任将军王奂为尚书左仆 ![]() [5]庚辰,魏主临虎圈,诏曰:“虎狼猛暴,取捕之⽇,每多伤害;既无所益,损费良多,从今勿复捕贡。” [5]庚辰(二十六⽇),北魏孝文帝亲临虎圈,颁布诏书说:“虎狼凶猛残暴,捕捉它们的时候,往往要伤害许多人,既没有什么好处,浪费又实在太多。从现在起,不要再捕捉它们进贡。” [6]夏,四月,庚寅,上大行谥曰⾼皇帝,庙号太祖。丙午,葬泰安陵。 [6]夏季,四月,庚寅(初六),南齐为已故的皇帝上谥号称⾼皇帝,庙号称作太祖。丙午(二十二⽇),⾼帝被安葬在泰安陵。 [7]辛卯,追尊穆妃为皇后。六月,甲申朔,立南郡王长懋为皇太子。丙申,立太子妃王氏。妃,琅琊人也。封皇子闻喜公子良为竟陵王,临汝公子卿为庐陵王,应城公子敬为安陆王,江陵公子懋为晋安王,枝江公子隆为随郡王,子真为建安王,皇孙昭业为南郡王。 [7]辛卯(初七),南齐武帝追尊穆妃为皇后。六月,甲申朔(初一),武帝将南郡王萧长懋立为皇太子。丙申(十三⽇),武帝立王氏为太子妃。太子妃是琅琊人。武帝还封皇子闻喜公萧子良为竟陵王,临汝公萧子卿为庐陵王,应城公萧子敬为安陆王,江陵公萧子懋为晋安王,枝江公萧子隆为随郡王,萧子真为建安王,皇孙萧昭业为南郡王。 [8]司徒褚渊寝疾,自表逊位,世祖不许。渊固请恳切,癸卯,以渊为司空,领骠骑将军,侍中、录尚书如故。 [8]南齐司徒褚渊卧病不起,自动上表请求退职,武帝没有答应。褚渊恳切地再三请求,癸卯(二十⽇),武帝任命褚渊为司空,兼任骠骑将军,依然担任侍中、录尚书事。 [9]秋,七月,魏发州郡五万人治灵丘道。 [9]秋季,七月,北魏调集各州郡五万人修筑灵丘道。 [10]吏部尚书济 ![]() ![]() ![]() [10]南齐吏部尚书济 ![]() ![]() ![]() [11]癸卯,南康文简公褚渊卒,世子侍中贲聇其⽗失节,服除,遂不仕,以爵让其弟蓁,屏居墓下终⾝。 [11]癸卯(二十一⽇),南康文简公褚渊去世。他的长子侍中褚贲为⽗亲失去节 ![]() [12]九月,丁巳,以国哀罢国子学。 [12]九月,丁巳(初六),由于⾼帝的丧事,武帝命令裁撤国子学。 [13]氏王杨文弘卒,诸子皆幼,乃以兄子后起为嗣。九月,辛酉,魏以后起为武都王,文弘子集始为⽩⽔太守。既而集始自立为王,后起击破之。 [13]氐王杨文弘故去,由于诸子都还幼小,便让哥哥的儿子杨后起做自己的后嗣。九月,辛酉(初十),北魏任命杨后起为武都王,任命杨文弘的儿子杨集始为⽩⽔太守。不久,杨集始自立为氐王,杨后起将他打败。[14]魏以荆州巴、氐扰 ![]() ![]() ![]() [14]由于荆州的巴人与氐人 ![]() ![]() [15]辛未,以征南将军王僧虔为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以尚书右仆 ![]() [15]辛未(二十⽇),南齐武帝任命征南将军王僧虔为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任命尚书右仆 ![]() [16]宋故建平王景素主簿何昌、记室王及所举秀才刘,前后上书陈景素德美,为之讼冤。冬,十月,辛丑,诏听以士礼还葬旧茔。,之弟也。 [16]刘宋已故的建平王刘景素的主簿何昌寓和记室参军王以及他举荐的秀才刘,先后多次上书陈诉刘景素品德⾼尚,为他讼理冤屈。冬季,二月,辛丑(二十⽇),武帝颁诏准许他们以士人的礼仪将刘景素重新安葬在原来的坟墓中。刘是刘的弟弟。 [17]十一月,魏⾼祖将亲祠七庙,命有司具仪法,依古制备牲牢、器服及乐章;自是四时常祀皆举之。 [17]十一月,北魏孝文帝准备亲自祭祀祖先七庙,命令有关部门备办礼仪程式,依照古代的制度置办祭祀用的牲畜、礼器、礼服以及乐章。从此,一年四季中通常的祭祀都按时进行了。 世祖武皇帝上之上永明元年(癸亥、483) 齐武帝永明元年(癸亥,公元483年) [1]舂,正月,辛亥,上祀南郊,大赦,改元。 [1]舂季,正月,辛亥(初二),南齐武帝前往建康南郊祭天,宣布大赦,更改年号为永明。 [2]诏以边境宁晏,治民之官,普复田秩。 [2]南齐武帝颁诏:由于边境安宁,应当普遍恢复各州县员官的田地俸禄。 [3]以太尉豫章王嶷领太子太傅。嶷不参朝务,而常密献谋画,上多从之。 [3]南齐武帝任命太尉豫章王萧嶷兼任太子太傅。萧嶷不肯参与朝廷政务,却经常暗中献计献策,武帝往往听从他的主张。 [4]壬戌,立皇弟锐为南平王,铿为宜都王,皇子子明为武昌王,子罕为南海王。 [4]壬戌(十三⽇,南齐武帝立皇弟萧锐为南平王,萧铿为宜都王,皇子萧子明为武昌王,萧子罕为南海王。 [5]二月,辛巳,以征虏将军杨炅为沙州刺史、 ![]() [5]二月,辛巳(初二),南齐武帝任命征虏将军杨炅为沙州刺史,封 ![]() [6]辛丑(二十二⽇),南齐武帝任命宕昌王梁弥机为河、凉二州刺史,任命邓至王像舒为西凉州刺史。 [7]宋未,以治民之官六年过久,,及以三年为断,谓之小満;而迁换去来,又不能依三年之制。三月,癸丑,诏,自今一以小満为限。 [7]刘宋末年,因州郡县官每任六年,时间太长,便改成三年一任,称作“小満”然而,官吏升官改任,来来去去,还是不能够依照三年一任的制度办事。三月,癸丑(初四),南齐武帝颁诏说,从今以后,地方员官一概以三年一任为期限。 [8]有司以天文失度,请禳之。上曰:“应天以实不以文。我克已求治,思隆惠政;若灾眚在我,禳之何益!” [8]有关部门认为天体运行失调见于记载,请求禳除灾害。南齐武帝说:“顺应天象,在于实际,而不在于虚文。我克制自己的 ![]() [9]夏,四月,壬午,诏:“袁粲、刘秉、沈攸之,虽末节不终,而始诚可录,”皆命以礼改葬。 [9]夏季,四月,壬午(初四),南齐武帝颁诏说:“虽然袁粲、刘秉和沈攸之没有保持晚节,但是他们最初的忠诚实在是可取的。”命令将三人一律按照礼法另行安葬。 [10]上之为太子也,自以年长,与太祖同创大业,朝事大小,率皆专断,多违制度。信任左右张景真,景真骄侈,被服什物,僭拟乘舆;內外畏之,莫敢言者。 [10]南齐武帝当太子的时候,认为自己年纪已大,并且与⾼帝一起创立帝业,所以对于朝廷中大大小小的事情,一概独断专行,常常违背制度。武帝信任亲信张景真,张景真骄横奢华,所使用的衾被、⾐服和⽇常生活用品,都超越本分,可与皇帝使用的器物相比。朝廷內外员官都畏惧他,没有人有胆量就此发表意见。 司空谘议荀伯⽟,素为太祖所亲厚,叹曰:“太子所为,官终不知,岂得畏死,蔽官耳目!我不启闻,谁当启者!”因太子拜陵,密以启太祖。太祖怒,命检校东宮。 司空谘议荀伯⽟,平时被⾼帝所亲近厚待,他叹息着说:“太子做的事情,皇上始终难以知晓,难道我能畏惧一死,使皇上受到蒙蔽吗!如果连我都不能够启奏皇上,还会有谁肯得启奏呢!”他趁太子拜谒陵寝的时机,暗中向⾼帝启奏。⾼帝大怒,命令审查太子。 太子拜陵还,至方山,晚,将泊舟,豫章王嶷自东府乘飞燕东 ![]() 太子祭拜陵寝回来,来到方山的时候,天⾊晚了。太子准备停船靠岸,这时豫章王萧嶷由东府骑着名马飞燕东来 ![]() 月余,太祖怒不解,昼卧太 ![]() ![]() 过了一个多月以后,⾼帝的怒气还是没有平息。有一天,⾼帝卧在太 ![]() ![]() 太祖嘉伯⽟忠荩,愈见亲信,军国密事,多委使之,权动朝右。遭⺟忧,去宅二里许,冠盖已塞路。左率萧景先、侍中王晏共吊之,自旦至暮,始得前。比出,饥乏,气息然,愤悒形于声貌。明⽇,言于太祖曰:“臣等所见二宮门庭,比荀伯⽟宅可张雀罗矣。”晏,敬弘之从子也。 ⾼帝嘉许荀伯⽟对自己竭尽忠心,便更加亲近信任他了。对于军队与家国的机密要事,⾼帝往往委派他去理办,荀伯⽟的权力震动了位列朝班右侧的达官显贵。荀伯⽟为⺟亲居丧的时候,在距离他的住宅约有二里地处,道路上已经站満了官吏。左卫率萧景先和王晏一齐前去吊唁,从早晨等到⽇暮,才得以近前。等到出来以后,两人又饿又累,连气都 ![]() 骁骑将军陈胤叔,先亦⽩景真及太子得失,而语太子皆云“伯⽟以闻”太子由是深怨伯⽟。 骁骑将军陈胤叔,原先也曾禀告过张景真以及太子的过失,但他与太子谈话时却说:“是荀伯⽟向皇上报告的。”从此,太子便深深怀恨荀伯⽟了。 太祖 ![]() ⾼帝暗中本有以豫章王萧嶷取代太子的想法。但是,萧嶷事奉太子更加谨慎,所以太子对他的友爱之情并没有衰减。 豫州刺史垣崇祖不亲附太子,会崇祖破魏兵,太祖召还朝,与之密谋。太子疑之,曲加礼待,谓曰:“世间流言,我已豁怀;自今以富贵相付。”崇祖拜谢。会太祖复遣荀伯⽟,敕以边事,受旨夜发,不得辞东宮;太子以为不尽诚,益衔之。 豫州刺史垣崇祖不肯亲近阿附太子。赶巧垣崇祖打败北魏军队,⾼帝召他回朝,与他密商大事。于是,太子对他产生了怀疑,对他违心地以礼相待,还对他说:“对于外界流传着的诽谤,我已经不放在心上。从今以后,我把荣华富贵就托付给你了。”垣崇祖行礼致谢。适逢⾼帝派遣荀伯⽟前来,命令垣崇祖前去处理边疆上的事务。垣崇祖接受圣旨,连夜出发,来不及向太子告别。太子认为垣崇祖对自己不能竭尽忠诚,便愈加怀恨在心了。 太祖临终,指伯⽟以属太子。上即位,崇祖累迁五兵尚书,伯⽟累迁散骑常侍。伯⽟內怀忧惧,上以伯⽟与崇祖善,恐其为变,加意抚之。丁亥,下诏诬崇祖招结江北荒人, ![]() ![]() ⾼帝在临终以前,手指着荀伯⽟,把太子托付给他。武帝即位以后,垣崇祖历经升迁,担任了五兵尚书;荀伯⽟历经升迁,担任了散骑常侍。荀伯⽟心怀忧虑疑惧。武帝因荀伯⽟与垣崇祖 ![]() ![]() [11]庚子,魏主如崞山;壬寅,还宮。 [11]庚子(二十二⽇),北魏孝文帝前往崞山。壬寅(二十四⽇),孝文帝返回宮中。 [12]闰月,癸丑,魏主后宮平凉林氏生子恂,大赦。文明太后以恂当为太子,赐林氏死,自抚养恂。 [12]北魏历闰四月,癸丑(二十九⽇),北魏孝文帝后宮中的平凉人林氏生下儿子拓跋恂,于是宣布大赦。文明太后因拓跋恂应当被立为太子,便赐林氏自裁而死,由自己来抚养拓跋恂。 [13]五月,戊寅朔,魏主如武州山石窟佛寺。 [13]闰五月,戊寅朔(初一),北魏孝文帝前往武州山石窟佛寺。 [14]车骑将军张敬儿好信梦;初为南 ![]() ![]() ![]() ![]() [14]南齐车骑将军张敬儿非常信梦。当初,张敬儿担任南 ![]() ![]() ![]() ![]() ![]() ![]() 敬儿弟恭儿,常虑为兄祸所及,居于冠军,未常出襄 ![]() 张敬儿的弟弟张恭儿,经常担心哥哥一旦招致祸殃,自己会受到连累。他住在冠军县,从来不曾去过襄 ![]() 敬儿女为征北谘议参军谢超宗子妇,超宗谓丹杨尹李安民曰:“‘往年杀韩信,今年杀彭城;’尹 ![]() 张敬儿的女儿是征北谘议参军谢超宗的儿媳,谢超宗对丹 ![]() ![]() [15]秋,七月,丁丑,魏主及太后如神渊池;甲申,如方山。 [15]秋季,七月,丁丑(初一),北魏孝文帝和太后前往神渊池。甲申(初八),二人前往方山。 [16]魏使假员外散骑常侍顿丘李彪来聘。 [16]北魏派遣假员外散骑常侍顿丘人李彪前来南齐通问修好。 [17]侍中、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王僧虔固辞开府,谓兄子俭曰:“汝任重于朝,行登三事;我若复有此授,乃是一门有二台司,吾实惧焉。”累年不拜,上乃许之,戊戌,加僧虔特进。俭作长梁斋,制度小过,僧虔视之,不悦,竟不⼊户;俭即⽇毁之。 [17]南齐侍中、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王僧虔坚决辞让开府仪同三司一职,他对侄子王俭说:“你在朝廷中担负着重任,即将成为三公,如果我再接受这一任命,便是一家人中出现了两个宰相,我实在后怕得很哩。”接连几年,王僧虔都没有接受任命,武帝这才答应下来。戊戌(二十二⽇),武帝加授王僧虔为特进。王俭营建了一座横梁跨度很大的书斋,稍微超过了有关规定,王僧虔看到以后,很不⾼兴,竟然没有进门,王俭当天便将书斋拆毁了。 初,王弘与兄弟集会,任子孙戏适。僧达跳下地作虎子;僧绰正坐,采蜡烛珠为凤皇,僧达夺取打坏,亦复不惜;僧虔累十二博棋,既不坠落,亦不重作。弘叹曰:“僧达俊慡,当不减人,然恐终危吾家;僧绰当以名义见美;僧虔必为长者,位至公台。”已而皆如其言。当初,王弘与兄弟们在一起聚会,任凭儿孙游戏自适。王僧达跳下地来,装扮成小老虎的模样。王僧绰端正地坐着,用烛花做成一个凤凰,王僧达把凤凰抢过去打坏了,他也不感到可惜。王僧虔却把十二个棋子累在一起,棋子既不倒落,也不用重累两次。王弘叹息着说:“僧达才华出众, ![]() [18]八月,庚申,骁骑将军王洪范自柔然还,经涂三万余里。 [18]八月,庚申(十四⽇),骁骑将军王洪范从柔然返回,经历的途程有三万多里。 [19]冬,十月,丙寅,遣骁骑将军刘缵聘于魏,魏主客令李安世主之。魏人出內蔵之宝,使贾人鬻之于市。缵曰:“魏金⽟大 ![]() ![]() ![]() [19]冬季,十月,丙寅(二十一⽇),南齐武帝派遣骁骑将军刘缵向北魏通问修好。北魏主客令李安世主持接待他。北魏方面把內宮收蔵的珠宝拿出来,让商人在市肆中出售。刘缵说:“魏国的金银珠⽟价格极低,这恐怕是由于北魏本土出产这些东西吧。”李安世说:“我朝并不看重金银珠⽟,所以它们的价格 ![]() [20]十二月,乙巳朔,⽇有食之。 [20]十二月,乙巳朔(初一),出现⽇食。 [21]癸丑,魏始噤同姓为婚。 [21]癸丑(初九),北魏开始噤止同姓通婚。 [22]王俭进号卫将军,参掌选事。 [22]南齐王俭晋升官职名号为卫将军,参与执掌选拔官吏的事务。 [23]是岁,省巴州。 [23]本年,南齐撤销巴州的建置。 [24]魏秦州刺史于洛侯, ![]() [24]北魏秦州刺史于洛侯,生 ![]() 齐州刺史韩麒麟,为政尚宽,从事刘普庆说麒麟曰:“公杖节方夏,而无所诛斩,何以威示!”麒麟曰:“刑罚所以上恶,仁者不得已而用之。今民不犯法,又何诛乎!若必断斩然后可以立威,当以卿应之!”普庆惭惧而起。 齐州刺史韩麒麟,处理政务,推尚宽和,从事刘普庆劝韩麒麟说:“您⾝为家国镇守一方的长官,却从来不肯杀人,您将用什么来显威示严呢!”韩麒麟说:“刑罚是用来制止犯罪的,有仁受之心的人,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时候才使用刑罚。现在,百姓没有触犯法令,我凭什么杀人呢?倘若必须问斩杀人才能够树立声威,那就由你做起吧!”刘普庆愧畏 ![]() |
上一章 资治通鉴 下一章 ( → ) |
资治通鉴vip未删节下载由网友提供,《资治通鉴》情节富于变化、节奏流畅,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文学作品,眼袋小说网免费提供资治通鉴最新清爽干净的文字章节在线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