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情节富于变化,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小说 |
![]() |
|
眼袋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 书号:10116 时间:2017/3/25 字数:29151 |
上一章 八纪宋 下一章 ( → ) | |
起重光单阏,尽玄黓执徐,凡二年。 太祖文皇帝下之上 ◎ 元嘉二十八年辛卯,公元四五一年 舂,正月,丙戌朔,魏主大会群臣于瓜步山上,班爵行赏有差。魏人缘江举火;太子石卫率尹弘言于上曰:“六夷如此,必走。”丁亥,魏掠居民、焚庐舍而去。 故诞世之反也,江夏王义恭等奏彭城王义康数有怨言,摇动民听,故不逞之族因以生心,请徙义康广州。上将徙义康,先遣使语之,义康曰:“人生会死,吾岂爱生!必为 ![]() ![]() ![]() 江夏王义恭以碻磝不可守,召王玄谟还历城;魏人追击败之,遂取碻磝。 初,上闻魏将⼊寇,命广陵太守刘怀之逆烧城府、船乘,尽帅其民渡江。山 ![]() ![]() ![]() 魏主就臧质求酒,质封溲便与之;魏主怒,筑长围,一夕而合;运东山土石以填堑,作浮桥于君山,绝⽔陆道。魏主遗质书曰:“吾今所遣斗兵,尽非我国人,城东北是丁零与胡,南是氐、羌。设使丁零死,正可减常山、赵郡贼;胡死,减并州贼;氐、羌死,减关中贼。卿若杀之,无所不利。”质复书曰:“省示,具悉奷怀。尔自恃四⾜,屡犯边境。王玄谟退于东,申坦散于西,尔知其所以然琊?尔独不闻童谣之言乎?盖卯年未至,故以二军开饮江之路耳;冥期使然,非复人事。寡人受命相灭,期之⽩登,师行未远。尔自送死,岂容复令尔生全,飨有桑⼲哉!尔有幸得为 ![]() ![]() ![]() 魏人以钩车钩城楼,城內系以驱絙,数百人唱呼引之,车不能退。既夜,缒桶悬卒出,截其钩,获之。明⽇,又以冲车攻城,城土坚密,每至,颓落不过数升。魏人乃⾁薄登城,分番相代,坠而复升,莫有退者,杀伤万计,尸与城平。凡攻之三旬,不拔。会魏军中多疾疫,或告以建康遣⽔军自海⼊淮,又敕彭城断其归路;二月,丙辰朔,魏主烧攻具退走。盱眙人 ![]() ![]() 臧质以璞城主,使之上露板,璞固辞,归功于质。上闻,益嘉之。 魏师过彭城,江夏王义恭震惧不敢击。或告“虏驱南口万馀,夕应宿安王陂,去城数十里,今追之,可悉得。”诸将皆请行,义恭噤不许。明⽇,驿使至,上敕义恭悉力急追。魏师已远,义恭乃遣镇军司马檀和之向萧城。魏人先已闻之。尽杀所驱者而去。程天祚逃归。 魏人凡破南兗、徐、兗、豫、青、冀六州,杀掠不可胜计,丁壮者即加斩截,婴儿贯于槊上,盘舞以为戏。所过郡县,⾚地无馀,舂燕归,巢于林木。魏之士马死伤亦过半,国人皆尤之。 上每命将出师,常授以成律, ![]() 癸酉,诏赈恤郡县民遭寇者,蠲其税调。 甲戌,降太尉义恭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戊寅,魏主济河。 辛巳,降镇军将军武陵王骏为北中郞将。 壬午,上如瓜步。是⽇,解严。 初,魏中书生学卢度世,玄之子也,坐崔浩事亡命匿⾼ ![]() 三月,乙酉,帝还宮。 己亥,魏主还平城,饮至告庙,以降民五万馀家分置近畿。 初,魏主过彭城,遣人语城中曰:“食尽且去,须麦 ![]() ![]() ![]() ![]() 初,鲁宗之奔魏,其子轨为魏荆州刺史、襄 ![]() ![]() ![]() ![]() 壬寅,魏大赦。 己巳,以江夏王义恭领南兗州刺史,徙镇盱眙。增督十二州诸军事。 戊申,以尚书左仆 ![]() ![]() 六月,壬戌,魏改元正平。 魏主命太子少傅游雅、中书侍郞胡方回等更定律令,多所增损,凡三百九十一条。 魏太子晃监国,颇信任左右,又营园田,收其利。⾼允谏曰:“天地无私,故能覆载,王者无私,故能容养。今殿下国之储贰,万方所则,而营立私田,畜养 ![]() 太子为政精察,而中常侍宗爱, ![]() 秋,七月,丁亥,魏主如 ![]() 青、冀二州刺史萧斌遣振武将军刘武之等击司马顺则、司马百年,皆斩之。癸亥,梁邹平。 萧斌、王玄谟皆坐退败免官。上问沈庆之曰:“斌 ![]() 九月,癸巳,魏主还平城;冬,十月,庚申,复如 ![]() 上遣使至魏,魏遣殿中将军郞法祐来修好。 己巳,魏上 ![]() 十二月,丁丑,魏主封景穆太子之子濬为⾼ ![]() ![]() 帝使沈庆之徙彭城流民数千家于瓜步,征北参军程天祚徙江西流民数千家于姑孰。 帝以吏部郞王僧绰为侍中。僧绰,昙首之子也,幼有大成之度,众皆以国器许之。好学,有思理,练悉朝典。尚帝女东 ![]() ![]() 康和⼊朝于魏,魏主厚礼之。 ◎ 元嘉二十九年壬辰,公元四五二年 舂,正月,魏所得宋民五千馀家在中山者谋叛,州军讨诛之。冀州刺史张掖王沮渠万年坐与叛者通谋。赐死。 魏世祖追悼景穆太子不已,中常侍宗爱惧诛,二月,甲寅,弑帝,尚书左仆 ![]() ![]() ![]() ![]() 三月,辛卯,魏葬太武皇帝于金陵,庙号世祖。 上闻魏世祖殂,更谋北伐,鲁慡等复劝之。访上于群臣,太子中庶子何偃以为:“淮、泗数州疮痍未复,不宜轻动。”上不从。偃,尚之之子也。 夏,五月,丙申,诏曰:“ ![]() ![]() 青州刺史刘兴祖上言,以为:“河南阻饥,野无所掠;脫诸城固守,非旬月可拔。稽留大众,转输方劳;应机乘势,事存急速。今伪帅始死,兼 ![]() ![]() 尚书令何尚之以老请致仕,退居方山。议者咸谓尚之不能固志。既而诏书敦谕数四,六月,戊申朔,尚之复起视事。御史中丞袁涉录自古隐士有迹无名者为《真隐传》以嗤之。 秋,七月,张永等至碻磝,引兵围之。 壬辰,徙汝 ![]() ![]() 初,潘淑妃生始兴王濬。元皇后 ![]() 吴兴巫严道育,自言能辟⾕服食,役使鬼物;因东 ![]() ![]() ![]() 东 ![]() 上闻天与领队,以让劭曰:“汝所用队主副,并是奴琊?”劭惧,以书告濬。濬复书曰:“彼人若所为不已,正可促其馀命,或是大庆之渐耳。”劭、濬相与往来书疏,常谓上为“彼人”或曰:“其人”谓江夏王义恭为“佞人” 鹦鹉先与天与私通,既适怀远,恐事怈,⽩劭使密杀之。陈庆国惧,曰:“巫蛊事,唯我与天与宣传往来。今天与死,我其危哉!”乃具以其事⽩上。上大惊,即遣收鹦鹉;封籍其家,得劭、濬书数百纸,皆咒诅巫蛊之言;又得所埋⽟人,命有司穷治其事。道育亡命,捕之不获。 先是,濬自扬州剌史出镇京口,及庐陵王绍以疾解扬州,意谓己必复得之。既而上用南谯王义宣,濬殊不乐,乃求镇江陵;上许之。濬⼊朝,遣还京口,为行留处分,至京口数⽇而巫蛊事发。上惋叹弥⽇,谓潘淑妃曰:“太子图富贵,更是一理,虎头复如此,非复思虑所及。汝⺟子岂可一⽇无我琊!”遣中使切责劭、濬,劭、濬惶惧无辞,惟陈谢而已。上虽怒甚,犹未忍罪也。 诸军攻碻磝,治三攻道:张永等当东道,济南太守申坦等当西道,扬武司马崔训当南道。攻之累旬,不拔。八月,辛亥夜,魏人自地道潜出,烧崔训营及攻具;癸丑夜,又烧东围及攻具;寻复毁崔训攻道。张永夜撤围退军,不告诸将,士卒惊扰;魏人乘之,死伤涂地。萧思话自往,增兵力攻旬馀,不拔。是时,青、徐不稔,军食乏。丁卯,思话命诸军皆退屯历城,斩崔训,系张永、申坦于狱。 鲁慡至长社,魏戍主秃髡幡弃城走。臧质顿兵近郊,不以时发,独遣冠军司马柳元景帅后军行参军薛安都等向潼关,元景等进据洪关。梁州刺史刘秀之遣司马马汪与左军中兵参军萧道成,将兵向长安。道成,承之之子也。魏冠军将军封礼自浢津南渡,赴弘农。九月,司空⾼平公儿乌⼲屯潼关,平南将军黎公辽屯河內。 吐⾕浑王慕利延卒,树洛⼲之子拾寅立,始居伏罗川;遣使来请命,亦请命于魏。丁亥,以拾寅为安西将军、西秦、河、沙三州刺史、河南王;魏以拾寅为镇西大将军、沙州刺史、西平王。 庚寅,鲁慡与魏豫州刺史拓跋仆兰战于大索,破之,进攻虎牢。闻碻磝败退,与柳元景皆引兵还。萧道成、马汪等闻魏救兵将至,还趣仇池。己丑,诏解萧思话徐州,更领冀州刺史,镇历城。 上以诸将屡出无功,不可专责张永等,赐思话诏曰:“虏既乘利,方向盛冬,若脫敢送死,兄弟⽗子自共当之耳。言及增愤!可以示张永、申坦。”又与江夏王义恭书曰:“早知诸将辈如此,恨不以⽩刃驱之。今者悔何所及!”义恭寻奏免思话官,从之。 魏南安隐王余自以违次而立,厚赐群下, ![]() 尼恐爱为变,密以状告殿中尚书源贺。贺时与尼俱典兵宿卫,乃与南部尚书陆丽谋曰:“宗爱既立南安,还复杀之。今又不立皇孙,将不利于社稷。”遂与丽定谋,共立皇孙。丽,俟之子也。戊申,贺与尚书长孙渴侯严兵守卫宮噤,使尼、丽 ![]() 西 ![]() 魏以骠骑大将军拓跋寿乐为太宰、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长孙渴侯为尚书令,加仪同三司。十一月,寿乐、渴侯坐争权,并赐死。 癸未,魏广 ![]() 甲申,魏主⺟闾氏卒。 魏南安王余之立也,以古弼为司徒,张黎为太尉。及⾼宗立,弼、黎议不合旨,黜为外都大官;坐有怨言,且家人告其为巫蛊,皆被诛。 壬寅,庐陵昭王绍卒。 魏追尊景穆太子为景穆皇帝,皇妣闾氏为恭皇后,尊啂⺟常氏为保太后。 陇西屠各王景文叛魏,署置王侯;魏统万镇将南 ![]() ![]() 十二月,戊申,魏葬恭皇后于金陵。 魏世祖晚年,佛噤稍弛,民间往往有私习者。及⾼宗即位,群臣多请复之。乙卯,诏州郡县众居之所,各听建佛图一区;民 ![]() 丁巳,魏以乐陵王击忸为太尉,南部尚书陆丽为司徒,镇西将军杜元宝为司空。丽以 ![]() ![]() ![]() ![]() 以东安公刘尼为尚书仆 ![]() ⾼宗之立也,⾼允预其谋,陆丽等皆受重赏,而不及允,允终⾝不言。甲子,周忸坐事赐死。时魏法深峻,源贺奏:“谋反之家,男子十三以下本不预谋者,宜免死没官。”从之。 江夏王义恭还朝。辛未,以义恭为大将军、南徐州刺史,录尚书如故。 初,魏⼊中原,用《景初历》,世祖克沮渠氏,得赵匪攵《玄始历》,时人以为密,是岁,始行之。 段译 太祖文皇帝下之上元嘉二十八年(辛卯、451) 宋纪八宋文帝元嘉二十八年(辛卯,公元451年) [1]舂,正月,丙戌朔,魏主大会群臣于瓜步山上,班爵行赏有差。魏人缘江举火;太子左卫率尹弘言于上曰:“六夷如此,必走。”丁亥,魏掠居民,焚庐舍而去。 [1]舂季,正月,丙戌朔(初一),北魏国主拓跋焘在瓜步山上召集全体员官,按照功劳大小,分别封爵升官进行奖赏。北魏人沿长江北岸燃起烽火,刘宋太子左卫率尹弘对文帝说:“胡虏这种行动,一定是要撤退。”丁亥(初二),北魏军队劫掠驻地的居民,烧焚了老百姓的房屋,向北而去。 胡诞世之反也,江夏王义恭等奏彭城王义康数有怨言,摇动民听,故不逞之族因以生心。请徙义康广州。上将徙义康,先遣使语之;义康曰:“人生会死,吾岂爱生!必为 ![]() ![]() ![]() 胡诞世聚众反叛时,江夏王刘义恭等人奏报彭城王刘义康经常说些怨愤的话,影响百姓的视听,使一些废黜放逐不能得志的家族产生了野心。他们请求将刘义康贬斥到广州。刘宋文帝刘义隆要放逐刘义康时,先派使臣告诉了他。刘义康说:“人的一生最终总是要死的,我怎能贪生怕死!如果我一定要成为动 ![]() ![]() ![]() [2]江夏王义恭以不可守,召王玄谟还历城;魏人追击败之,遂取。 [2]江夏王刘义恭认为不能继续坚守下去,就征召王玄谟退回历城。北魏追击王玄谟军队,并把他们击败,于是夺取了。 初,上闻魏将⼊寇,命广陵太守刘怀之逆烧城府、船乘,尽帅其民渡江。山 ![]() ![]() ![]() 当初,刘宋文帝得到北魏将要⼊侵的消息后,命令广陵太守刘怀之预先放火烧掉城內官府和⽔上船只,率领广陵全体老百姓渡过长江,山 ![]() ![]() ![]() ![]() ![]() ![]() 魏主就臧质求酒,质封溲便与之;魏主怒,筑长围,一夕而合;运东山土石以填堑,作浮桥于君山,绝⽔陆道。魏主遗质书曰:“吾今所遣斗兵,尽非我国人,城东北是丁零与胡,南是氐、羌。设使丁零死,正可减常山、赵郡贼;胡死,减并州贼;氐、羌死,减关中贼。卿若杀之,无所不利。”质复书曰:“省示,具悉奷怀。尔自恃四⾜,屡犯边。王玄谟退于东,申坦散于西,尔知其所以然琊?尔独不闻童谣之言乎?盖卯年未至,故以二军开饮江之路耳;冥期使然,非复人事。寡人受命相灭,期之⽩登,师行未远。尔自送死,岂容复令尔生全,飨有桑乾哉!尔有幸得为 ![]() ![]() ![]() ![]() ![]() ![]() ![]() 魏人以钩车钩城楼,城內系以驱,数百人叫呼引之,车不能退。既夜,缒桶悬卒出,截其钩,获之。明旦,又以冲车攻城,城土坚密,每至,颓落不过数升。魏人乃⾁薄登城,分番相代,坠而复升,莫有退者,杀伤万计,尸与城平。凡攻之三旬,不拔。会魏军中多疾疫,或告以建康遣⽔军自海⼊淮,又敕彭城断其归路;二月,丙辰朔,魏主烧攻具退走。盱眙人 ![]() ![]() 北魏军队用钩车钩住城楼,城內军队就用铁环制成的大铁链,拴住钩车,然后再让几百士卒⾼声呼喊拉住铁链使北魏军的钩车无法后退。⼊夜以后,守军用大桶把军士从城上放下,砍断北魏军的车钩,缴获了这种工具。第二天天亮,北魏军又改用冲城车攻城,但城墙硬坚牢固,冲城车每次冲撞,撞下墙土也不超过几升。于是,北魏军就采用⾁搏战术开始攻城,他们把士卒分为几个梯队,轮番往城墙上爬,从城上摔下又继续向上爬,没有一个人后退,死伤士卒数以万计,尸体堆积得与城墙一样⾼。北魏军这样围攻了三十天,仍未攻下。这时,又赶上北魏军中瘟疫流行,有人报告说,宋朝⽔军从东海进⼊淮河了,刘宋朝廷又下令彭城守军切断北魏军队回归的道路。二月,丙辰朔(疑误),北魏国主下令焚毁攻城器具,而后撤退。盱眙守军想要追击,沈璞说:“现在,我们的兵力并不多,虽然可以固守城池,却不可以出城讨战。不过,我们仍然要整治好船只,做出要北渡淮河的样子,这样,就可以促使他们更快地离开,估计并不需要真的去做。” 臧质以璞城主,使之上露版,璞固辞,归功于质。上闻,益嘉之。 臧质认为沈璞是盱眙城主,就请他向朝廷发出报捷的奏表,沈璞坚决辞让,而把功劳全都归于臧质一人。文帝听说后,对他更是倍加嘉许。 魏师过彭城,江夏王义恭震惧不敢击。或告“虏驱南口万余,夕应宿安王陂,去城数十里,今追之,可悉得。”诸将皆请行,义恭噤不许。明⽇,驿使至,上敕义恭悉力急追。魏师已远,义恭乃遣镇军司马檀和之向萧城。魏人先已闻之,尽杀所驱者而去。程天祚逃归。北魏军队经过彭城,江夏王刘义恭震惊恐惧,不敢出击。有人来报告说:“胡虏正驱赶着南方一万多口人,晚上将住在安王陂,离彭城有几十里,现在我们去追击他们,正可以全部俘获。”各大将都纷纷请求出击,刘义恭下令制止,不许出兵。第二天,朝廷信使抵达这里,文帝命令刘义恭立即全力追击魏军。北魏军队这时已经走远,刘义恭就派镇军司马檀和之奔向萧城追赶。北魏军队事先已经得到了这一消息,于是将所驱赶的南方百姓全都杀掉,然后北上。程天祚逃了回来。 魏人凡破南兖、徐、兖、豫、青、冀六州,杀伤不可胜计,丁壮者即加斩截,婴儿贯于槊上,盘舞以为戏。所过郡县,⾚地无馀,舂燕归,巢于林木。魏之士马死伤亦过半,国人皆尤之。 北魏军队一共击破了南兖、徐、北兖、豫、青、冀等六州,杀死杀伤的人无法统计。他们抓到青壮年立即斩首或拦 ![]() 上每命将出师,常授以成律, ![]() 文帝每次命令将领们率兵作战,常常把已拟定好的作战计划 ![]() ![]() 癸酉,诏赈恤郡县民遭寇者,蠲其税调。 癸酉(十九⽇),刘宋文帝下诏,赈济抚恤受到寇敌残害躏蹂的各郡县百姓,免除田赋捐税。 甲戌,降太尉义恭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甲戌(二十⽇),将太尉刘义恭降职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戊寅,魏主济河。 戊寅(二十四⽇),北魏国主率军渡过⻩河。 辛巳,降镇军将军武陵王骏为北中郞将。 辛巳(二十七⽇),刘宋朝廷将镇军将军武陵王刘骏降职为北中郞将。 壬午,上如瓜步。是⽇,解严。 壬午(二十八⽇),文帝前往瓜步。这一天,刘宋解除戒严。 初,魏中书生学卢度世,玄之子也,坐崔浩事亡命,匿⾼ ![]() 当初,北魏中书生学卢度世是卢玄的儿子,因为受崔浩事件的牵连逃走,躲蔵到⾼ ![]() ![]() 三月,乙酉,帝还宮, 三月,乙酉(初一),文帝从瓜步返回了朝廷。 已亥,魏主还平城,饮至告庙,以降民五万余家分置近畿。 己亥(十五⽇),北魏国主回到平城,然后,他在祖庙內设下祭祀酒席,把这次南下征讨的经过报告了祖宗,同时,又把从南宋裹胁来的五万多户人家分别安置在京畿附近。 初,魏主过彭城,遣人语城中曰:“食尽且去,须麦 ![]() ![]() ![]() ![]() 当初,北魏国主经过彭城时,派人告诉彭城守军说:“我们粮食吃完了,暂且回去,等到你们麦 ![]() ![]() ![]() [3]初,鲁宗之奔魏,其子轨为魏荆州刺史、襄 ![]() ![]() ![]() ![]() [3]当初,东晋雍州刺史鲁宗之投奔北魏,他的儿子鲁轨做了北魏的荆州刺史、襄 ![]() ![]() ![]() [4]青州民司马顺则自称晋室近属,聚众号齐王。梁邹戍主崔勋之诣州,五月,乙酉,顺则乘虚袭梁邹城。又有沙门自称司马百年,亦聚众号定安王以应之。 [4]刘宋青州平民司马顺则宣称自己是东晋皇家的近族,聚众造反,自称齐王。这时,梁邹守将崔勋之前去州府办事,五月,乙酉(初二),司马顺则乘城中防守空虚偷袭了梁邹城。同时,又有一和尚自称司马百年,也聚众造反崐,号定安王,以此响应司马顺则。 [5]壬寅,魏大赦。 [5]壬寅(十九⽇),北魏实行大赦。 [6]已巳,以江夏王义恭领南兖州刺史,徙镇盱眙,增督十二州诸军事。 [6]己巳(疑误),刘宋朝廷任命江夏王刘义恭兼任南兖州刺史,将州府迁到了盱眙,加授他为督十二州诸军事。 [7]戊申,以尚书左仆 ![]() ![]() [7]戊申(二十五⽇),刘宋朝廷任命尚书左仆 ![]() ![]() [8]六月,壬戌,魏改元正平。 [8]六月,壬戌(初九),北魏改年号为正平。 [9]魏主命太子少傅游雅、中书侍郞胡方回等更定律令,多所增损,凡三百九十一条。 [9]北魏国主命令太子少傅游雅、中书侍郞胡方回等人改订家国法律,进行了大量的更定和补充,修订完的法律共有三百九十一条。 [10]魏太子晃监国,颇信任左右,又营园田,收其利,⾼允谏曰:“天地无私,故能覆载;王者无私,故能容养。今殿下国之储贰,万方所则;而营立私田,畜养 ![]() [10]北魏太子拓跋晃主持家国事务,十分相信自己左右近侍,他自己私下里经营庄园农田,收取利润。⾼允劝告他说:“天地因为不存私心,所以能覆盖、承载万物;帝王因为没有私心,所以能够宽容养育百姓。如今殿下您是一国的储君,是家国上上下下作为典范的人,却自己私下经营个人的田地,养 ![]() 太子为政精察,而中常侍宗爱, ![]() 太子拓跋晃为政精明,洞察细微。中常侍宗爱却是个 ![]() ![]() [11]秋,七月,丁亥,魏主如 ![]() [11]秋季,七月,丁亥(初五),北魏国主前往 ![]() [12]青、冀二州刺史萧斌遣振武将军刘武之等击司马顺则、司马百年,皆斩之。癸亥,梁邹平。 [12]刘宋青、冀二州刺史萧斌派振武将军刘武之等前去攻打司马顺则和司马百年,将二人斩首。癸亥(疑误),梁邹的反叛被彻底平息了。 [13]萧斌,王玄谟皆坐退败免官。上问沈庆之曰:“斌 ![]() [13]萧斌、王玄谟都被控告打了败仗而后退,因此被免去职务。宋文帝问沈庆之:“萧斌打算斩了王玄谟,你却阻止他,这是为什么?”沈庆之回答说:“大将们都纷纷后退逃走,没有谁不怕受到惩处。假如有一个人自己回来了却要被处死,那么,其余将领们肯定会四处逃亡不再回来了,因此,我阻止了萧斌这样做。” [14]九月,癸巳,魏主还平城;冬十月庚申,复如 ![]() [14]九月,癸巳(十二⽇),北魏国主回到平城。冬季,十月庚申(初九),再次前往 ![]() [15]上遣使至魏,魏遣殿中将军郞法来修好。 [15]文帝派使节到北魏,北魏则派殿中将军郞法前来恢复友好。 [16]已巳,魏上 ![]() [16]己巳(十八⽇),北魏的上 ![]() [17]十二月,丁丑,魏主封景穆太子之子浚为⾼ ![]() ![]() [17]十二月,丁丑(二十七⽇),北魏国主封景穆太子拓跋晃的儿子拓跋浚为⾼ ![]() ![]() [18]帝使沈庆之徙彭城流民数千家于瓜步,征北参军程天祚徙江西流民数千家于姑孰。 [18]文帝派沈庆之将几千家彭城难民迁移到瓜步,派征北参军程天祚将几千户江西难民迁移到姑孰。 [19]帝以吏部郞王僧绰为侍中。僧绰,昙首之子也,幼有大成之度,众皆以国器许之。好学,有思想,练悉朝典。尚帝女东 ![]() ![]() [19]刘宋文帝任命吏部郞王僧绰为侍中。王僧绰是王昙首的儿子,他从小就有成就大事的 ![]() ![]() ![]() ![]() ![]() ![]() [20]唐和⼊朝于魏,魏主厚礼之。 [20]北魏镇守西域焉耆的唐和,前往平城朝见北魏国主,北魏国主用优厚的礼仪来款待他。 二十九年(壬辰、452) 二十九年(壬辰,公元452年)[1]舂,正月,魏所得宋民五千余家在中山者谋叛,州军讨诛之。冀州刺史张掖王沮渠万年坐与叛者通谋,赐死。 [1]舂季,正月,北魏所俘获的刘宋百姓五千余户在中山居住的人图谋造反,该州军队前去讨伐,把他们全部诛杀。冀州刺史张掖王沮渠万年与反叛者相互勾结,北魏国主赐他杀自。 [2]魏世祖追悼景穆太子不已;中常侍宗爱惧诛,二月甲寅,弑帝,尚书左仆 ![]() ![]() ![]() ![]() [2]北魏国主一直在追念、哀痛太子拓跋晃。中常侍宗爱害怕自己被杀,二月,甲寅(初五),刺杀了北魏国主。尚书左仆 ![]() ![]() ![]() [3]庚午,立皇子休仁为建安王。 [3]庚午(二十一⽇),刘宋文帝立皇子刘休仁为建安王。 [4]三月,辛卯,魏葬太武皇帝于金陵,庙号世祖。 [4]三月,辛卯(十三⽇),北魏在金陵埋葬了北魏国主太武帝拓跋焘,庙号为世祖。 [5]上闻魏世祖殂,更谋北伐,鲁慡等复劝之。访上于群臣,太子中庶子何偃以为“淮、泗数州疮痍未复,不宜轻动。”上不从。偃,尚之之子也。 [5]刘宋文帝听到北魏世祖去世,打算再次向北讨伐,司州刺史鲁慡也表示赞成。文帝征求其他文武员官的意见,太子中庶子何偃认为:“淮河、泗⽔几个州郡,受到北魏⼊侵的创伤,至今还没有恢复过来,不应该轻举妄动。”文帝没有接受何偃的建议。何偃是何尚之的儿子。 夏,五月,丙申,诏曰:“ ![]() ![]() 夏季,五月,丙甲(十九⽇),文帝下诏书说:“残暴的胡虏穷凶极恶,自古至今都很少见,不用辛苦我们使用武力去讨伐,他就已经遭到上天的诛杀了。拯救快要淹死的人, ![]() ![]() 青州刺史刘兴祖上言,以为:“河南阻饥,野无所掠;脫诸城固守,非旬月可拔。稽留大众,转输方劳;应机乘势,事存急速。今伪帅始死,兼 ![]() ![]() 青州刺史刘兴祖上疏,他认为:“⻩河以南的老百姓饥饿受苦,千里荒野抢不到任何可以充饥的东西。万一魏各城守军坚持固守不后退,这就不是十天半月能够攻克的。浩浩大军被困在城外,粮食物资的运送也会很困难。因此,为了抓住时机,应该利用机会乘胜进军,速战速决。现在,伪魏的统帅刚刚死去,又加上正是炎热酷暑之际,他们朝廷內部相互怀疑猜忌,还来不及派兵远征。我以为应该直⼊中山,先占领这一险要关卡。而且,冀州以北老百姓的生活尚比较富裕,加上这时正是麦子已经成 ![]() ![]() ![]() [6]尚书令何尚之以老请置仕,退居方山。议者咸谓尚之不能固志。既而诏书敦谕者数四,六月,戊申朔,尚之复起视事。御史中丞袁淑录自古隐士有迹无名者为《真隐传》以嗤之。 [6]尚书令何尚之因为自己年纪大了,就请求退职,去方山隐居,但人们都认为何尚之不会固守他的信念一直隐居下去。不久,文帝颁下诏书,前后多次传达旨令,要征召何尚之回来。六月,戊申朔(初一),何尚之果然又出来接受文帝的委派处理事务。御史中丞袁淑为此搜集自古以来有事迹而不能确知姓名的隐士,编辑成《真隐传》,以此表示对何尚之行为的嗤笑。 [7]秋,七月,张永等至,引兵围之。 [7]秋季,七月,张永等到达,率兵包围了该城。 [8]壬辰,徙汝 ![]() ![]() [8]壬辰(十六⽇),刘宋朝廷将汝 ![]() ![]() [9]初,潘淑妃先王浚。元皇后 ![]() [9]当初,潘淑妃生下刘浚,被封为始兴王。元皇后袁妫生 ![]() 吴兴巫严道育,自言能辟⾕服食,役使鬼物;因东 ![]() ![]() ![]() 吴兴女巫严道育,自称参不食人间烟火,驱使鬼神做事。由于东 ![]() ![]() ![]() 东 ![]() 东 ![]() 上闻天与领队,以让劭曰:“汝所用队主副,并是奴琊?”劭惧,以书告浚。浚复书曰:“彼人若所为不已,正可促其余命,或是大庆之渐耳。”劭、浚相与往来书疏,常谓上为“彼人”或曰“其人”谓江夏王义恭为“佞人” 文帝听到陈天与担任队主的消息后,责怪刘劭说:“你所任用的队主、队副,为什么都是家奴?”刘浚回信说:“那个人如果一直问个不休,正可以速加缩短他的余生,或许这也是值得大庆的⽇子即将到来了。”在刘劭和刘浚二人相互往来的信件上,经常把文帝称为:“彼人”“其人”而把江夏王刘义恭称为“佞人” 鹦鹉先与天与私通,既适怀远,恐事汇,⽩劭使密杀之。陈庆国惧,曰:“巫蛊事,惟我与天与宣传往来。今天与死,我其危哉!”乃具以其事⽩上。上大惊,即遣收鹦鹉;封籍其家,得劭、浚书数百纸,皆咒咀巫蛊之言;又得所埋⽟人,命有司穷治其事。道育亡命,捕之不获。 王鹦鹉以前曾和陈天与私通过,嫁给沈怀远以后,她害怕过去的奷情败露出去,就把此事告诉了刘劭,让刘劭派人暗地里把陈天与杀了灭口。陈天与被杀后,陈庆国害怕了,说:“巫术害人之事,只有我同陈天与上下传达。如今陈天与死了,我也就岌岌可危了。”于是,就将以上所有事情全都报告了文帝。文帝听后大吃一惊,马上派人逮捕了王鹦鹉,搜查了她的家,在她家里搜取了刘劭、刘浚二人的几百封往来信件,信上所写的都是巫术害人的话。又挖出了埋蔵在含章殿前的⽟石雕刻的文帝像。文帝下令有关部门将这件事严加追查。严道育出走逃命,没有抓到。 先是,浚自扬州出镇京口,及庐陵王绍以疾解扬州,意谓已必复得之。既而上用南谯王义宣,浚殊不乐乃求镇江陵;上许之。浚⼊朝,遣还京口,为行留处分,至京口数⽇而巫蛊事发。上惋叹弥⽇,谓潘淑妃曰:“太子图富贵,更是一理,虎头复如此,非复思虑所及。汝⺟子岂可一⽇无我琊!”遣中使切责劭、浚,劭、浚惶惧无辞,惟陈谢而已。上虽怒甚,犹未忍罪也。 在此以前,刘浚从扬州刺史而被调到京口镇守。庐陵王刘绍因病辞去扬州刺史时,刘浚心想,自己一定会再次得到扬州刺史这一官职。不久,文帝却任用了南谯王、荆州刺史刘义理为扬州刺史,刘浚很不⾼兴,于是,他向文帝请求去镇守江陵,文帝答应了他的要求。刘浚就从京口回到京师朝见文帝,文帝让他再回京口,理办 ![]() [10]诸军攻,治三攻道:张永等当东道,济南太守申坦等当西道,扬武司马崔训当南道。攻之累旬不拔。八月,辛亥夜,魏人自地道潜出,烧崔训营及攻具;癸丑夜,又烧东围及攻具;寻复毁崔训攻道。张永夜撤围退军,不告诸将,士卒惊扰;魏的乘之,死伤涂地。萧思话自往,增兵力攻,旬余不拔。是时,青、徐不稔,军食乏。丁卯,思话命诸军皆退屯历城,斩崔训,系张永、申坦于狱。 [10]各路大军进攻,兵分三路一齐进发:张永等从城东进攻,济崐南太守申坦等从城西进攻,扬武司马崔训则从城南进攻。猛攻几十天也没能攻下。八月,辛亥(初五)夜里,北魏军从地道里偷偷出来,烧毁了崔训的军营手他们进攻所使用的武器。癸丑(初七),夜晚,北魏军又偷偷出来烧毁了围攻东城的宋兵营和攻城武器器械。不久,又摧毁了崔训攻城的地道。张永率领军队乘夜后撤,没有通知其他将领,士卒大为惊慌。北魏军乘机进攻,刘宋军死伤者遍地都是。萧思话亲自前往,增兵攻城,十几天仍未攻克。这时,又赶上青州、徐州庄稼收成不好,军內缺少粮食。丁卯(二十一⽇),萧思话下令各路大军全都撤退到历城驻扎,斩了崔说,逮捕了张永、申坦,送进监狱。 鲁慡至长社,魏戍主秃髡幡弃城走。臧质顿兵近郊,不以时发,独遣冠军司马柳元景帅后军行参军薛安都等进据洪关。梁州刺史刘秀之遣司马汪与左军中兵参军萧道成将兵向长安。道成,承之之子也。魏冠军将军封礼自津南渡,赴农。九月,司空⾼平公儿乌⼲屯潼关,平南将军黎公辽屯河內。 鲁慡抵达长社,北魏守将秃发幡弃城逃走。臧质率领大军驻扎在襄 ![]() [11]吐⾕浑王慕利延卒,树洛⼲之子拾寅立,始居伏罗川;遣使来请命,亦请命地魏。丁亥,以拾寅为安西将军、西秦·河·沙三州刺史、河南王;魏以拾寅为镇西大将军、沙州刺史。西平王。 [11]吐⾕浑汗国可汗慕容慕利延去世,慕容树洛⼲的儿子慕容拾寅承继王位。最初,居住在伏罗川,派使节往刘宋请求封赏,同时也去北魏请求封赏。丁亥(十一⽇),刘宋任命慕容拾寅为安西将军,西秦、河、沙三州刺史,河南王。北魏朝廷则任命慕容拾寅为镇西大将军、沙州刺史、西平王。 [12]庚寅,鲁慡与魏豫州刺史拓跋仆兰战于大索;破之,进攻虎牢。闻败退,与柳元景皆引兵还。萧道成、马汪等闻魏救兵至,还趣仇池。已丑,诏解萧思话徐州,更领冀州刺史,镇历城。 [12]庚寅(十四⽇)鲁慡与北魏豫州刺史拓跋仆兰在大索会战,鲁慡击败了拓跋仆兰,而后又进攻虎牢。此时,他听说城打了败仗撤退下来,就和柳元景一同率军撤退返回。萧道成、马汪等听到北魏的增援队部就要到来,也撤回仇池。己丑(十三⽇),文帝颁发诏书,解除了萧思话的徐州刺史职务,改兼冀州刺史,镇守历城。 上以诸将屡出无功,不可专责张永等,赐思话诏曰:“虏既科利,方向盛冬,若脫敢送死,兄弟⽗子自当之耳。言及增愤!可以示张永、申坦。”又与江夏王义恭书曰:“早知诸将辈如此,恨不以⽩刃驱之。今者悔何所及!”义恭寻奏免思话官,从之。 文帝因为自己的各个将领屡次出击都没有建立功绩,不能仅仅责怪张永等人,就下诏给萧思话说:“胡虏已经乘机取得了胜利,而此时正值隆冬季节,如果他们胆敢前来送死,那么我们⽗子兄弟自己会共同抵挡。说到这里,更增加我的愤怒之情。可以把此诏让张永和申坦看看。”然后,文帝又给江夏王刘义恭写信说:“早知道各位将领们如此怯懦无能,我真恨自己没有菗刀在他们背后督战。现在后悔都来不及了。”不久,刘义恭奏请免除萧思话的官职,文帝批准了。 [13]魏南安隐王余以违次而立,厚赐群下, ![]() [13]北魏南安隐王拓跋余自认为自己没有按照长幼顺序当的皇帝,就用极为优厚的东西赏赐给下属,打算以此收买人心,一个月的时间,国库被动用一空。加之拓跋余自己喜 ![]() ![]() 尼恐爱为变,密以状告殿中尚书源贺。贺时与尼俱典兵宿卫,乃与南部尚书陆丽谋曰:“宗爱既立南安,还复杀之。今又立皇孙,将不利于社稷。”遂与丽定谋,共立皇孙。丽,俟之子也。 刘尼深怕宗爱变卦,就把这些事情都偷偷告诉了殿中尚书源贺。源贺此时和刘尼同时领兵负责宮廷內部噤卫,他就同南部尚书陆丽商量说:“宗爱已经拥戴南安王做了皇帝,又把他杀了。现在又不让皇孙登基,这样做,对我们的家国将是没有好处的。”源贺就和陆丽商量定计,共同拥戴皇孙。陆丽是陆俟的儿子。 戊申贺与尚书孙望渴侯严兵守卫宮噤,使尼、丽 ![]() 戊申(初三),源贺同尚书长孙渴侯率兵严密把守皇宮,派刘尼、陆丽将长孙抱在马上,进⼊平城,源贺、长孙渴侯打开宮门, ![]() [14]西 ![]() [14]刘宋西 ![]() ![]() [15]魏以骠骑大将军拓跋寿乐为太宰、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长孙渴侯为尚书令,加仪同三司。十一月,寿乐、渴侯坐争权,并赐死。 [15]北魏朝廷任命骠骑大将军拓跋寿乐为太宰、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任命长孙渴侯为尚书令,加封为仪同三司。十一月,拓跋寿乐和长孙渴侯因争夺权利,二人同时被命令杀自。 [16]癸未,魏广 ![]() [16]癸未(初八),北魏广 ![]() [17]甲申,魏主⺟闾氏卒。 [17]甲申(初九),北魏国主拓跋浚的⺟亲郁久闾氏去世。 [18]魏南安王余之立也,以古弼为司徒,张黎为太尉。及⾼宗立,弼、黎议不合旨,黜为外都大官;坐有怨言,且家人告其为巫蛊,皆被诛。 [18]北魏南安王拓跋余即帝位时,任命古弼为司徒、张黎为太尉。文成帝拓跋浚即位,古弼和张黎的见解与文成帝不合,二人被贬为外都大官。又因发表怨恨言论,他们的家人又告发他们从事巫术诅咒活动,于是,二人都被诛杀。 [19]壬寅,庐陵昭王绍卒。 [19]壬寅(二十七⽇),刘宋庐陵昭王刘绍去世。 [20]魏追尊景穆太子为景穆皇帝,皇妣闾氏为恭皇后,尊啂⺟常氏为保太后。 [20]北魏追尊景穆太子拓跋晃为景穆皇帝,⺟亲郁久闾氏为恭皇后,尊封啂⺟常氏为保太后。 [21]陇西屠各王景文叛魏,署置王侯;魏统万镇将南 ![]() ![]() [21]北魏陇西郡匈奴屠各部落人王景文聚兵反叛,设立王爵侯爵。北魏统崐万镇将南 ![]() ![]() [22]十二月,戊申,魏葬恭皇后于金陵。 [22]十二月,戊申(初四),北魏朝廷把恭皇后郁久闾氏安葬在金陵。 [23]魏世祖晚年,佛噤稍弛,民间往往有私习者。及⾼宗即位,群臣多请复之。乙卯,诏州郡县众居之所,各听建佛图一区;民 ![]() [23]北魏太武帝晚年,对佛教的噤令稍稍放松了些,民间往往有人私下偷偷信奉佛教。文成帝即位后,很多大臣都来请求恢复佛教。乙卯(十一⽇),拓跋浚诏令各州郡县老百姓在集中居住的地方,允许建立一座寺庙。老百姓有打算当和尚、做尼姑的,允许自由出家,大州郡可五十人,小州可四十人。于是,各地过去所摧毁的寺庙佛像如今大都修复。文成帝还亲自给和尚师贤等五人剃了发,任命师贤为道人统。 [24]丁巳,魏以乐陵王周忸为太尉,南部尚书陆丽为司徒,镇西将军杜元宝为司空。丽以 ![]() ![]() ![]() ![]() [24]丁巳(十三⽇),北魏朝廷任命乐陵王拓跋周忸为太尉,南部尚书陆丽为司徒,镇西将军杜元宝为司空。陆丽因为有 ![]() ![]() ![]() 以东安公刘尼为尚书仆 ![]() 拓跋浚任命东安公刘尼为尚书仆 ![]() ![]() ⾼宗之立也,⾼允预其谋,陆丽等皆受重赏,而不及允,允终⾝不言。 拓跋浚能够登上王位,⾼允也参预了谋划。陆丽等人都受到了重赏,只有⾼允没有得到,而⾼允本人也终⾝没有吐露这件事。 甲子,周忸坐事,赐死。时魏法深峻,源贺奏:“谋反之家,男子十三以下本不预谋者,宜免死没官。”从之。 甲子(二十⽇),拓跋周忸因罪,被命令杀自。当时,北魏刑法非常严酷,源贺就奏请说:“造反叛 ![]() ![]() [25]江夏王义恭还朝。辛未,以义恭为大将军、南徐州刺史,录尚书如故。 [25]刘宋江夏王刘义恭从盱眙返回建康。辛未(二十七⽇),文帝任命刘义恭为大将军、南徐州刺史,仍然保留他的录尚书之职。 [26]初,魏⼊中原,用《景初历》,世祖克沮渠氏,得赵《玄始历》,时人以为密,是岁,始行之。 [26]当初,北魏⼊侵中原时,使用《景初历》。太武帝战胜北凉沮渠氏后,得到赵所著的《玄始历》,当时人们认为很精密。从这一年开始,北魏开崐始使有《玄始历》纪年。 wwW.yaNdxs.Cc |
上一章 资治通鉴 下一章 ( → ) |
资治通鉴vip未删节下载由网友提供,《资治通鉴》情节富于变化、节奏流畅,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文学作品,眼袋小说网免费提供资治通鉴最新清爽干净的文字章节在线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