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情节富于变化,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小说 |
![]() |
|
眼袋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 书号:10116 时间:2017/3/25 字数:37646 |
上一章 七十二纪汉 下一章 ( → ) | |
起屠维协洽,尽玄黓阉茂,凡四年。 孝哀皇帝下 ◎ 元寿元年己未,公元前二年 舂,正月,辛丑朔,诏将军、中二千石举明习兵法者各一人,因就拜孔乡侯傅晏为大司马、卫将军, ![]() 是⽇,⽇有食之。上诏公卿大夫悉心陈过失;又令举贤良方正能直言者各一人。大赦天下。 丞相嘉奏封事曰:“孝元皇帝奉承大业,温恭少 ![]() ![]() ![]() ![]() ![]() ![]() 前凉州刺史杜鄴以方正对策曰:“臣闻 ![]() ![]() ![]() ![]() ![]() ![]() ![]() ![]() ![]() ![]() ![]() ![]() 上又征孔光诣公车,问以⽇食事,拜为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石,给事中,位次丞相。初,王莽既就国,杜门自守。其中子获杀奴,莽切责获,令杀自。在国三岁,吏民上书冤讼莽者百数。至是,贤良周护、宋崇等对策,复深讼莽功德。上于是征莽及平阿侯仁还京师,侍太后。 董贤因⽇食之变以沮傅晏、息夫躬之策,辛卯,上收晏印绶,罢就第。 丁巳,皇太太后傅氏崩,合葬渭陵,称孝元傅皇后。 丞相、御史奏息夫躬、孙宠等罪过,上乃免躬、宠官,遣就国;又罢侍中、诸曹、⻩门郞数十人。 鲍宣上书曰:“陛下⽗事天,⺟事地,子养黎民。即位已来,⽗亏明,⺟震动,子讹言相惊恐。今⽇食于三始,诚可畏惧。小民正朔⽇尚恐毁败器物,何况于⽇亏乎!陛下深內自责,避正殿,举直言,求过失,罢退外亲及旁仄素餐之人,征拜孔光为光禄大夫,发觉孙宠、息夫躬过恶,免官遣就国,众庶歙然,莫不说喜。天人同心,人心说则天意解矣。乃二月丙戌,⽩虹⼲⽇,连 ![]() ![]() ![]() 上托傅太后遗诏,令太皇太后下丞相、御史,益封董贤二千户,赐孔乡侯、汝昌侯、 ![]() ![]() ![]() ![]() ![]() ![]() ![]() ![]() ![]() 初,廷尉梁相治东平王云狱,时冬月未尽二旬,而相心疑云冤狱,有饰辞,奏 ![]() ![]() ![]() ![]() 使者既到,府掾、史涕泣,共和药进嘉,嘉不肯服。主簿曰:“将相不对理陈冤,相踵以为故事,君侯宜引决。”使者危坐府门上,主簿复前进药。嘉引药杯以击地,谓官属曰:“丞相幸得备位三公,奉职负国,当伏刑都市,以示万众。丞相岂儿女子琊!何谓咀药而死!”嘉遂装,出见使者,再拜受诏;乘吏小车,去盖,不冠,随使者诣廷尉。廷尉收嘉丞相、新甫侯印绶,缚嘉载致都船诏狱。上闻嘉生自诣吏,大怒,使将军以下与五二千石杂治。吏诘问嘉,嘉对曰:“案事者思得实。窃见相等前治东平王狱,不以云为不当死, ![]() ![]() 已而上览其对,思嘉言,会御史大夫贾延免,夏,五月,乙卯,以孔光为御史大夫。秋,七月,丙午,以光为丞相,复故国博山侯;又以汜乡侯何武为御史大夫。上乃知孔光前免非其罪,以过近臣毁短光者,曰:“傅嘉前为侍中,毁谮仁贤,诬诉大臣,令俊艾者久失其位,其免嘉为庶人,归故郡。”八月,何武徙为前将军。辛卯,光禄大夫彭宣为御史大夫。 司隶鲍宣坐摧辱宰相,拒闭使者,无人臣礼,减死髡钳。 大司马丁明素重王嘉,以其死而怜之;九月,乙卯,册免明,使就第。 冬,十一月,壬午,以故定陶太傅、光禄大夫韦赏为大司马、车骑将军。己丑,赏卒。 十二月,庚子,以侍中、驸马都尉董贤为大司马、卫将军,册曰:“建尔于公,以为汉辅!往悉尔心,匡正庶事,允执其中!”是时贤年二十二,虽为三公,常给事中,领尚书,百官因贤奏事。以⽗卫尉恭不宜在卿位,徙为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石;弟宽信代贤为驸马都尉。董氏亲属皆侍中、诸曹、奉朝请,宠在丁、傅之右矣。 初,丞相孔光为御史大夫,贤⽗恭为御史,事光。及贤为大司马,与光并为三公。上故令贤私过光。光雅恭谨,知上 ![]() ![]() 是时,成帝外家王氏衰废,唯平阿侯谭子去疾为侍中,弟闳为中常侍。闳 ![]() ![]() ![]() ![]() ![]() ◎ 元寿二年庚申,公元前一年 舂,正月,匈奴单于及乌孙大昆弥伊秩靡皆来朝,汉以为荣。是时西域凡五十国,自译长至将、相、侯、王皆佩汉印绶,凡三百七十六人;而康居、大月氏、安息、罽宾、乌弋之属,皆以绝远,不在数中,其来贡献,则相与报,不督录总领也。自⻩龙以来,单于每⼊朝,其赏赐锦绣、缯絮,辄加厚于前,以慰接之。单于宴见,群臣在前,单于怪董贤年少,以问译。上令译报曰:“大司马年少,以大贤居位。”单于乃起,拜贺汉得贤臣。是时上以大岁厌胜所在,舍单于上林苑蒲陶宮,告之以加敬于单于;单于知之,不悦。 夏,四月,壬辰晦,⽇有食之。 五月,甲子,正三公官分职。大司马、卫将军董贤为大司马;丞相孔光为大司徒;御史大夫彭宣为大司空,封长平侯。 六月,戊午,帝崩于未央宮。 帝睹孝成之世禄去王室,及即位,屡诛大臣, ![]() 太皇太后闻帝崩,即⽇驾之未央宮,收取玺绶。太后召大司马贤,引见东箱,问以丧事调度。贤內忧,不能对,免冠谢。太后曰:“新都侯莽,前以大司马奉送先帝大行,晓习故事,吾令莽佐君。”贤顿首:“幸甚!”太后遣使者驰召莽。诏尚书,诸发兵符节、百官奏事、中⻩门、期门兵皆属莽。莽以太后指,使尚书劾贤帝病不亲医药,噤止贤不得⼊宮殿司马中;贤不知所为,诣阙免冠徒跣谢。己未,莽使谒者以太后诏即阙下册贤曰:“贤年少,未更事理,为大司马,不合众心,其收大司马印绶,罢归第!”即⽇,贤与 ![]() 太皇太后与莽议立嗣。安 ![]() ![]() 莽又⽩太皇太后,诏有司以皇太后前与女弟昭仪专宠锢寝,残灭继嗣,贬为孝成皇后,徙居北宮。又以定陶共王太后与孔乡侯晏同心合谋,背恩忘本,专恣不轨,徙孝哀皇后退就桂宮,傅氏、丁氏皆免官爵归故郡,傅晏将 ![]() ![]() ![]() ![]() ![]() ![]() 于是附顺莽者拔擢,忤恨者诛灭,以王舜、王邑为腹心,甄丰、甄邯主击断,平晏领机事,刘秀典文章,孙建为爪牙。丰子寻、秀子棻、涿郡崔发、南 ![]() ![]() ![]() 八月,莽复⽩太皇太后,废孝成皇后、孝哀皇后为庶人,就其园。是⽇,皆杀自。 大司空彭宣以王莽专权,乃上书言:“三公鼎⾜承君;一⾜不任,则覆 ![]() ![]() ![]() 班固赞曰:薛广德保县车之荣,平当逡巡有聇,彭宣见险而止,异乎苟患失之者矣!戊午,右将军王崇为大司空,光禄勋东海马宮为右将军,左曹、中郞将甄丰为光禄勋。 九月,辛酉,中山王即皇帝位,大赦天下。 平帝年九岁,太皇太后临朝,大司马莽秉政,百官总己以听于莽。莽权⽇盛,孔光忧惧,不知所出,上书乞骸骨;莽⽩太后,帝幼少,宜置师傅,徙光为帝太傅,位四辅,给事中,领宿卫、供养,行內署门户,省服御食物。以马宮为大司徒,甄丰为右将军。冬,十月,壬寅,葬孝哀皇帝于义陵。 孝平皇帝上 ◎ 元始元年辛酉,公元一年 舂,正月,王莽风益州,令塞外蛮夷自称越裳氏重译献⽩雉一、黑雉二。莽⽩太后下诏,以⽩雉荐宗庙。于是群臣盛陈莽功德,致周成⽩雉之瑞,周公及⾝在而托号于周,莽宜赐号曰安汉公,益户畴爵邑。太后诏尚书具其事。莽上书言:“臣与孔光、王舜、甄丰、甄邯共定策;今愿独条光等功赏,寝置臣莽,勿随辈列。”甄邯⽩太后下诏曰:“‘无偏无 ![]() ![]() ![]() ![]() ![]() ![]() 莽既媚说吏民,又 ![]() 置羲和官,秩二千石。 夏,五月,丁巳朔,⽇有食之。大赦天下。公卿以下举敦厚能直言者各一人。 王莽恐帝外家卫氏夺其权,⽩太后:“前哀帝立,背恩义,自贵外家丁、傅,桡 ![]() 扶风功曹申屠刚以直言对策曰:“臣闻成王幼少,周公摄政,听言下贤,均权布宠,动顺天地,举措不失;然近则召公不说,远则四国流言。今圣主始免襁褓,即位以来,至亲分离,外戚杜隔,恩不得通。且汉家之制,虽任英贤,犹援姻戚,亲疏相错,杜塞间隙,诚所以安宗庙,重社稷也。宜亟遣使者征中山太后,置之别宮,令时朝见,又召冯、卫二族,裁与冗职,使得执戟亲奉宿卫,以抑患祸之端。上安社稷,下全保傅。”莽令太后下诏曰:“刚所言僻经妄说,违背大义。”罢归田里。 丙午,封鲁顷公之八世孙公子宽为褒鲁侯,奉周公祀;封褒成君孔霸曾孙均为褒成侯,奉孔子祀。 诏:“天下女徒已论,归家,出雇山钱,月三百。复贞妇,乡一人。大司农部丞十三人,人部一州,劝农桑。” 秋,九月,赦天下徒。 ◎ 元始二年壬戌,公元二年 舂,⻩支国献犀牛。⻩支在南海中,去京师三万里。王莽 ![]() 越巂郡上⻩龙游江中。太师光、大司徒宮等咸称“莽功德比周公,宜告祠宗庙。”大司农孙宝曰:“周公上圣,召公大贤,尚犹有不相说,著于经典,两不相损。今风雨未时,百姓不⾜,每有一事,群臣同声,得无非其美者?”时大臣皆失⾊。甄邯即时承制罢议者。会宝遣吏 ![]() ![]() ![]() 帝更名衎。 三月,癸酉,大司空王崇谢病免,以避王莽。夏,四月,丁酉,左将军甄丰为大司空,右将军孙建为左将军,光禄勋甄邯为右将军。立代孝王玄孙之子如意为广宗王,江都易王孙盱台侯宮为广川王,广川惠王曾孙伦为广德王。绍封汉兴以来大功臣之后周共等皆为列侯及关內侯,凡百一十七人。郡国大旱,蝗,青州尤甚,民流亡。王莽⽩太后,宜⾐缯练,颇损膳,以示天下。莽因上书愿出钱百万,献田三十顷,付大司农助给贫民。于是公卿皆慕效焉,凡献田宅者二百三十人,以口赋贫民。又起五里于长安城中,宅二百区,以居贫民。莽帅群臣奏太后,言:“幸赖陛下德泽,间者风雨时,甘露降,神芝生,蓂荚、硃草、嘉禾,休征同时并至。愿陛下遵帝王之常服,复太官之法膳,使臣子各得尽 ![]() 六月,陨石于巨鹿二。 光禄大夫楚国龚胜、太中大夫琅琊邴汉以王莽专政,皆乞骸骨。莽令太后策诏之曰:“朕愍以官职之事烦大夫,大夫其修⾝守道,以终⾼年。”皆加优礼而遣之。 梅福知王莽必篡汉祚,一朝弃 ![]() 秋,九月,戊申晦,⽇有食之,赦天下徒。 遣执金吾候陈茂谕说江湖贼成重等二百馀人皆自出,送家在所收事。重徙云 ![]() 王莽 ![]() 车师后王国有新道通⽟门关,往来差近,戊己校尉徐普 ![]() ![]() ![]() ![]() 莽 ![]() 段译 孝哀皇帝下元寿元年(己未、前2) 汉纪二十七 汉哀帝元寿元年(己未,公元前2年) [1]舂,正月,辛丑朔,诏将军、中二千石举明习兵法者各一人,因就拜孔乡侯傅晏为大司马、卫将军, ![]() [1]舂季,正月,辛丑朔(初一),哀帝下诏,要求将军、中二千石员官,各推举通晓军事、 ![]() ![]() [2]是⽇,⽇有食之。上诏公卿大夫悉心陈过失;又令举贤良方正能直言者各一人。大赦天下。 [2]当天,出现⽇食。哀帝诏令公卿大夫尽心陈述过失。又令举荐贤良、方正、能直言进谏者各一人。大赦天下。 丞相嘉奏封事曰:“孝元皇帝奉承大业,温恭少 ![]() 丞相王嘉上密封奏书说:“孝元皇帝继承大业,温良谦恭,少有 ![]() ![]() ![]() 陛下在国之时,好《》、《书》,上俭节,征来,所过道上称诵德美,此天下所以回心也。初即位,易帷帐,去锦绣,乘舆席缘绨缯而已。共皇寝庙比当作,忧闵元元,惟用度不⾜,以义割恩,辄且止息,今始作治。而驸马都尉董贤亦起官寺上林中,又为贤治大第,开门乡北阙,引王渠灌园池,使者护作,赏赐吏卒,甚于治宗庙。贤⺟病,长安厨给祠具,道中过者皆饮食。为贤治器,器成,奏御乃行,或物好,特赐其工;自贡献宗庙、三宮,犹不至此。贤家有宾婚及见亲,诸官并共,赐及仓头、奴婢人十万钱。使者护视、发取市物,百贾震动,道路 ![]() ![]() ![]() ![]() “陛下在封国之时,喜好《诗经》、《书经》,崇尚节俭。征召前来长安时,一路经过的地方,都称颂陛下的美德,这正是天下之人把希望转而寄托在陛下⾝上的原因。初即位时,陛下更换帷帐,撤去锦绣,车马和座席的靠垫不过用绨缯包边而已。每逢共皇寝庙应当兴建,都因怜悯百姓劳苦,考虑家国经费不⾜,为了公义割舍亲情,总是暂停修建,直到最近才开始动工。可是附马都尉董贤,也在上林苑中兴建官衙,陛下还为他修建了宏大的宅第,开门朝着皇宮的北门,引王渠灌注园林⽔池,陛下派使者监督施工,赏赐吏卒,超过修建宗庙之时。董贤⺟亲患病,由官家长安的厨官提供祈祷的用具和食品,道路过往行人都可获得施舍的饮食。陛下为董贤制造器具,做成后,必须奏报陛下审查,才可送去。如果工艺精巧,还特别赏赐工匠。即便是奉献宗庙、奉养三宮太后,也没有达到这种程度。遇到董贤家招待宾客、举办婚礼以及亲戚相见崐,由各官署一起供献财物,甚至赏赐仆人、奴婢的钱,一人达十万钱。董贤家去街市购买物品,有圣上派的使者陪同,监视 ![]() ![]() ![]() ![]() ![]() 孔子曰:‘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安用彼相矣!’臣嘉幸得备位,窃內悲伤不能通愚忠之信;⾝死有益于国,不敢自惜。唯陛下慎已之所独乡,察众人之所共疑!往者邓通、韩嫣,骄贵失度,逸豫无厌,小人不胜情 ![]() ![]() “孔子说:‘家国有危险不去解救,见颠覆不去匡扶,要你们这些宰相有什么用!’臣王嘉有幸能够位居丞相,自已私下常內心悲伤,无法使陛下相信我的愚忠。如果⾝死能够有益于家国,我不敢爱惜自己的生命。请陛下审慎地对待自己的偏宠,细察众人共同的疑惑!从前邓通、韩嫣骄横显贵没有限度,逸乐无厌,小人不能克制情 ![]() ![]() 前凉州刺史杜邺以方正对策曰:“臣闻 ![]() ![]() ![]() ![]() ![]() ![]() ![]() ![]() ![]() ![]() ![]() ![]() 前凉州刺史杜邺,以方正的⾝份,回答策问说:“我听说 ![]() ![]() ![]() ![]() ![]() ![]() ![]() ![]() ![]() ![]() ![]() 上又征孔光诣公车,问以⽇食事,拜为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石,给事中,位次丞相。 哀帝又征召孔光到公车,询问关于⽇食之事。授任孔光为光禄大夫,官秩中二千石,任给事中,地位仅次于丞相。 初,王莽既就国,杜门自守。其中子获杀奴,莽切责获,令杀自。在国三岁,吏民上书冤讼莽者百数。至是,贤良周护、宋崇等对策,复深讼莽功德;上于是征莽及平阿侯仁还京师,侍太后。 当初,王莽返回封国后,闭门不见宾客,以求自保。他的次子王获杀死家奴,王莽严厉责备王获,命他杀自。在封国三年,官吏百姓上书为王莽呼冤的,数以百计。到本年,贤良周护、宋崇等在朝廷对策时,又大大颂扬王莽的功德,为他辩冤。哀帝于是征召王莽以及平阿侯王仁回到京师,让他们侍奉太皇太后。 [3]董贤因⽇食之变以沮傅晏、息夫躬之策,辛卯,上收晏印绶,罢就第。 [3]董贤利用发生⽇食这一变异,阻止傅晏、息夫躬对匈奴挑动战争的计策。辛卯(疑误)哀帝收缴傅晏印信绶带,罢免官职,让他离开朝廷,回到宅第。 [4]丁巳,皇太太后傅氏崩,合葬渭陵,称孝元傅皇后。 [4]丁巳(正月十七⽇),皇太太后傅氏驾崩,与元帝合葬渭陵,称为“孝元傅皇后” [5]丞相、御史奏息夫躬、孙宠等罪过,上乃免躬、宠官,遣就国;又罢侍中、诸曹、⻩门郞数十人。 [5]丞相、御史上奏,弹劾息夫躬、孙宠等人的罪过。哀帝于是罢免息夫躬、孙宠官职,遣回封国。又罢黜侍中、诸曹、⻩门郞等数十人。 鲍宣上书曰:“陛下⽗事天,⺟事地,子养黎民;即位以来,⽗亏明,⺟震动,子讹言相惊恐。今⽇食于三始,诚可畏惧。小民正朔⽇尚恐毁败器物,何况于⽇亏乎!陛下深內自责,避正殿,举直言,求过失,罢退外亲及帝仄素餐之人,征拜孔光为光禄大夫,发觉孙宠、息夫躬过恶,免官遣就国,众庶歙然,莫不说喜。天人同心,人心说则天意解矣。乃二月丙戌,⽩虹⼲⽇,连 ![]() ![]() ![]() 鲍宣上书说:“陛下把上天当作⽗亲,把大地当作⺟亲来侍奉,把民人当作儿女来抚养。即位以来,上天缺少光明,大地发生震动,百姓流传讹言,互相惊扰。而今,元旦年月⽇‘三始’之时就发生⽇食,实在令人畏惧。小民在平常元旦之⽇尚且害怕毁坏器物,何况发生⽇食呢!陛下深刻地在內心责备自己,避开正殿,举荐直言之士,征求对过失的批评,罢黜斥退外戚以及⾝边⽩吃饭不⼲事的人,征召任命孔光为光禄大夫,察觉了孙宠、息夫躬的罪恶,把他们免官遣回封国。民众一致,无不 ![]() ![]() ![]() ![]() ![]() ![]() [6]上托傅太后遗诏,令太皇太后下丞相、御史,益封董贤二千户,赐孔乡侯、汝昌侯、 ![]() ![]() ![]() ![]() ![]() ![]() ![]() ![]() ![]() [6]哀帝假托傅太后的遗诏,请太皇太后下令给丞相、御史,要他们增加董贤采邑二千户人家,并赐给孔乡侯、汝昌侯、 ![]() ![]() ![]() ![]() ![]() ![]() ![]() ![]() ![]() ![]() 初,廷尉梁相治东平王云狱时,冬月未尽二旬,而相心疑云冤狱,有饰辞,奏 ![]() ![]() ![]() 当初,廷尉梁相审理东平王刘云一案时,冬月只剩下二十⽇,而梁相心里怀疑刘云一案是冤案,供辞有虚饰不实的地方,因而上奏哀帝,请求把一⼲人犯押解长安,改由公卿复审。尚书令鞫谭、仆 ![]() 事下将军朝者,光禄大夫孔光等劾“嘉 ![]() 哀帝把此案 ![]() ![]() 使者既到,府掾、史涕泣,共和药进嘉,嘉不肯服。主簿曰:“将相不对理陈冤,相踵以为故事,君侯宜引决!”使者危坐府门上,主簿复前进药。嘉引药以击地,谓官属曰:“丞相幸得备位三公,奉职负国,当伏刑都市,以示万众。丞相岂儿女子琊!何谓咀药而死!”嘉遂装,出见使者,再拜受诏;乘吏小车,去盖,不冠,随使者诣廷尉。廷尉收嘉丞相、新甫侯印绶,缚嘉载致都船诏狱。上闻嘉生自诣吏,大怒,使将军以下与五二千石杂治。吏诘问嘉,嘉对曰:“案事者思得实。窃见相等前治东平王狱,不以云为不当死, ![]() ![]() 使者到了丞相府,丞相府的掾、史等员官流泪哭泣,共同调和毒药请王嘉喝,王嘉不肯服用。主簿说:“将相不面对执法官为自己诉冤,这种作法世代相沿,已成为惯例,君侯应当自裁!”使者严肃地坐在府门那边,主簿再次上前送上前送上毒药。王嘉拿起药杯扔到地下,对相府官属们说:“丞相我有幸位居三公,如果奉职不谨慎,辜负了家国,理应在都市上伏刑受死,向万众宣告。丞相难道是小儿小女吗!为什么要吃毒药而死!”于是王嘉穿戴官服,出来见使者,再拜,接受诏书,然后乘上小吏坐的小车,去掉车篷,脫下官帽,随使者到了廷尉官衙。廷尉收缴了王嘉的丞相和新甫侯印信绶带,把他捆绑起来,押送到都船诏狱。哀帝听说王嘉活着亲自去见廷尉, ![]() ![]() 已而上览其对,思嘉言,会御史大夫贾延免,夏,五月,乙卯,以孔光为御史大夫,秋,七月,丙午,以光为丞相,复故国博山侯;又以乡侯何武为御史大夫。上乃知孔光前免非其罪,以过近臣毁短光者,曰:“傅嘉前为侍中,毁谮仁贤,诬诉大臣,令俊艾者久失其位,其免嘉为庶人,归故郡。” 不久,哀帝看到王嘉的供词,考虑他的话,正好御史大夫贾延被免去官职,于是在夏季五月乙卯(十七⽇),任命孔光为御史大夫,秋季,七月,丙午(初九),再擢升孔光为丞相,恢复他从前的博山侯爵位和封国。又任用乡侯何武为御史大夫。哀帝这才明⽩,孔光以前被免职,并不是他真有罪,而是自己所亲近的那些臣子诋毁诬陷孔光造成的。于是说:“傅嘉先前为侍中,诋毁仁智贤能者,诬陷大臣,使杰出的人才长时间失去官位。现在罢免傅嘉的官职,贬为平民,遣返原郡。” [7]八月,何武徙为前将军。辛卯,光禄大夫彭宣为御史大夫。 [7]八月,调任何武为前将军。辛卯(二十四⽇),任命光禄大夫彭宣为御史大夫。 [8]司隶鲍宣坐摧辱丞相,拒闭使者,无人臣礼,减死髡钳。 [8]司隶鲍宣因折辱丞相,闭门拒绝使者,违背臣子之礼而获罪,被减免死罪,剃发,⾝带刑具服役。 [9]大司马丁明素重王嘉,以其死而怜之;九月,乙卯,册免明,使就第。 [9]大司马丁明一向敬重王嘉,对他的死感到怜惜。九月,乙卯(十九⽇),哀帝下策书,罢免丁明的官职,让他离开朝廷,回到宅第。 [10]冬,十一月,壬午,以故定陶太傅、光禄大夫韦赏为大司马、车骑将军。己丑,赏卒。 [10]冬季,十一月,壬午(疑误),任用前定陶国太傅、光禄大夫韦赏为大司马、车骑将军。己丑(疑误),韦赏去世。 [11]十二月,庚子,以侍中、驸马都尉董贤为大司马、卫将军,册曰:“建尔于公,以为汉辅!往悉尔心,匡正庶事,允执其中!”是时贤年二十二,虽为三公,常给事中,领尚书事,百官因贤奏事。以⽗卫尉恭不宜在卿位,徙为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石;弟宽信代贤为驸马都尉。董氏亲属皆侍中、诸曹、奉朝请,宠在丁、傅之右矣。 [11]十二月,庚子(初六),任命侍中、驸马都尉董贤为大司马、卫将军。任命策书上说:“树立你为三公,作为汉朝的辅佐!我一向知道你的忠心,能匡正众事,真诚地坚持中庸之道。”当时董贤二十二岁,虽然为三公,但常在宮中随侍,主管尚书事务,百官必须通过董贤才可奏事。哀帝又因为董贤的⽗亲卫尉董恭不再适合处在卿位,就把他调升为光禄大夫,官秩为中二千石。董贤的弟弟董宽信,接替董贤为驸马都尉。董氏亲属都成为侍中、诸曹,能够定期朝见皇帝,荣宠在丁、傅两家之上。 初,丞相孔光为御史大夫,贤⽗恭为御史,事光;及贤为大司马,与光并为三公。上故令贤私过光。光雅恭谨,知上 ![]() ![]() 当初,丞相孔光为御史大夫时,董贤的⽗亲董恭为御史,要事奉孔光。等到董贤当上大司马,与孔光同为三公。哀帝故意让董贤私下去孔光家拜访。孔光素来恭谨小心,知道皇上要尊宠董贤。一听说董贤要到了,孔光布置警戒,穿上官服、戴上官帽,出大门等候。望见董贤的车队,才退⼊大门。董贤到达中门,孔光进⼊客厅,等董贤下车后,孔光才出来,拜见、 ![]() 是时,成帝外家王氏衰废,唯平阿侯谭子去疾为侍中,弟闳为中常侍。闳 ![]() ![]() ![]() ![]() 这时,成帝的外戚王氏家族已经衰微了,只有平阿侯王谭的儿子王去疾担任侍中,弟弟王闳担任中常侍。王闳的岳⽗是中郞将萧咸,萧咸是过去的前将军萧望之的儿子。董贤的⽗亲董恭对萧咸很仰慕,想为儿子董宽信求娶萧咸的女儿为 ![]() ![]() 久之,太皇太后为闳谢,复召闳还。闳遂上书谏曰:“臣闻王者立三公,法三光,居之者当得贤人。《易》曰:‘鼎折⾜,覆公’,喻三公非其人也。昔孝文皇帝幸邓通,不过中大夫,武帝幸韩嫣,赏赐而已,皆不在大位。今大司马、卫将军董贤,无功于汉朝,又无肺腑之连,复无名迹⾼行以矫世,升擢数年,列备鼎⾜,典卫噤兵,无功封爵,⽗子、兄弟横蒙拔擢,赏赐空竭帑蔵,万民喧哗,偶言道路,诚不当天心也!昔褒神变化为人,实生褒姒, ![]() 很久之后,太皇太后为王闳向哀帝表示道歉,哀帝才又召回王闳。王闳就上书规谏说:“我听说君王设立三公的官职,是效法⽇、月、星三光,居此位者必须是贤能的人。《易经》说:‘鼎折了脚,里面的食物就会倾倒出来。’用来比喻担任三公的人不是贤能者所造成的后果。从前孝文皇帝宠爱邓通,不过让他担任中大夫而已;武帝宠爱韩嫣,也不过加以赏赐而已,他们二人都不在⾼位。而今大司马、卫将军董贤,对汉朝没有什么功劳,跟皇家又没有丝毫亲属关系,又没有清⽩的名声、优秀的事迹、⾼尚的品行,可以作为世人的表率,却一连数年擢升,列位三公,成为鼎⾜之一,而且掌管噤卫军队。他无功加封侯爵,⽗了兄弟凭空受到提拔擢升,赏赐之多,使国库空虚。万民喧哗,在道路上议论纷纷,实在是不合天意!从前,褒国的神蛇变化为人,生下美女褒姒,从而使周朝大 ![]() 二年(庚申、前1) 二年(庚申,公元前1年) [1]舂,正月,匈奴单于及乌孙大昆弥伊秩靡皆来朝,汉以为荣。是时西域凡五十国,自译长至将、相、侯、王皆佩汉印绶,凡三百七十六人;而康居、大月氏、安息、宾、乌弋之属,皆以绝远,不在数中,其来贡献,则相与报,不督录总领也。自⻩龙以来,单于每⼊朝,其赏赐锦绣、缯絮辄加厚于前,以慰接之。单于宴见,群臣在前,单于怪董贤年少,以问译。上令译报曰:“大司马年少,以大贤居位。”单于乃起,拜贺汉得贤臣。是时上以太岁厌胜所在,舍单于上林苑蒲陶宮,告之以加敬于单于;单于知之,不悦。 [1]舂季,正月,匈奴单于以及乌孙大昆弥伊秩靡都到长安朝见,汉朝认为很荣耀。这时西域共有五十个王国,自译长到将、相、侯、王,都佩带汉朝颁赐的印信、绶带,共有三百七十六人。而康居、大月氏、安息、宾、乌弋等国,都因离汉朝太远,不包括在五十国之內。当他们来贡献,汉朝就给予相当的还报,不把他们归属在西域都护管辖范围。自⻩龙年间以来,单于每次来崐长安朝见,天子赏赐的锦绣、丝绸、丝绵,都比前一次多,用安抚来接待他们。单于在天子闲暇时进见天子,群臣正在殿前,单于对董贤的年轻感到惊奇,就向翻译询问,哀帝命翻译回答说:“大司马虽年轻,却是因为有大贤能才居⾼位的。”单于于是起⾝,拜贺汉朝得此贤臣。这年,哀帝因太岁在申,庒伏南方,就安排单于住在长安之南的上林苑蒲陶宮,告诉单于说,为了更加尊敬单于才这样安排。后来单于知道了內情,感到不悦。 [2]夏,四月,壬辰晦,⽇有食之。 [2]夏季,四月,壬辰晦(疑误),出现⽇食。 [3]五月,甲子,正三公官分职。大司马、卫将军董贤为大司马;丞相孔光为大司徒;彭宣为大司空,封长平侯。 [3]五月,甲子(初二),正式确定三公官名和各自的分工职掌。任命大司马、卫将军董贤为大司马;丞相孔光为大司徒;彭宣为大司空,封长平侯。 [4]六月,戊午,帝崩于未央宮。 [4]六月,戊午(二十六⽇),哀帝在未央宮驾崩。 帝睹孝成之世禄去王室,及即位,屡诛大臣, ![]() 哀帝目睹了孝成皇帝时代权政脫离王室情形,及至登极,他屡次诛杀大臣,想效法汉武帝和汉宣帝,加強君主之威。然而他宠任奷佞,听信谗言,憎恨忠直的之臣,汉朝的大业从此便衰落了。 太皇太后闻帝崩,即⽇驾之未央宮,收取玺绶。太后召大司马贤,引见东箱,问以丧事调度;贤內忧,不能对,免冠谢。太后曰:“新都侯莽,前以大司马奉送先帝大行,晓习故事,吾令莽佐君。”贤顿首:“幸甚!”太后遣使者驰召莽,诏尚书,诸发兵符节、百官奏事、中⻩门、期门兵皆属莽。莽以太后指,使尚书劾贤,帝病不亲医药,噤止贤不得⼊宮殿司马中;贤不知所为,诣阙免冠徒跣谢。己未,莽使谒者以太后诏即阙下册贤曰:“贤年少,未更事理,为大司马,不合众心,其收大司马印绶,罢归第!”即⽇,贤与 ![]() 太皇太后得到哀帝驾崩的消息,当天就驾临未央宮,收走了皇帝的⽟玺、绶带。太后召大司马董贤,在东厢接见,询问他关于哀帝丧事的布置安排。董贤內心忧惧,不能回答,只有脫下官帽谢罪。太后说:“新都侯王莽,先前曾以大司马⾝份,理办过先帝的丧事, ![]() ![]() 太皇太后与莽议立嗣。安 ![]() ![]() 太皇太后与王莽商议选立皇位继承人。安 ![]() ![]() 莽又⽩太皇太后,诏有司以皇太后与女弟昭仪专宠锢寝,残灭继嗣,贬为孝成皇后,徙居北宮;又以定陶共王太后与孔乡侯晏同心合谋,背恩忘本,专恣不轨,徙孝哀皇后退就桂宮,傅氏、丁氏皆免官爵归故郡,傅晏将 ![]() ![]() ![]() ![]() 王莽又奏报太皇太后,让她下诏书给主管官署:因为皇太后赵飞燕与妹妹赵昭仪,专宠专房,噤锢其他美女进御,残害灭绝成帝嗣子,将赵飞燕贬为孝成皇后,迁到北宮居住;又因定陶共王太后傅氏与孔乡侯傅晏同心合谋,背恩忘本,专断放肆,图谋不轨,现将孝哀皇后贬到桂宮,傅氏、丁氏两家族全部免官罢职,剥夺爵位,遣回原郡,傅晏带同 ![]() ![]() ![]() ![]() ![]() ![]() 红 ![]() ![]() 红 ![]() ![]() ![]() ![]() 于是附顺莽者拔擢,忤恨者诛灭,以王舜、王邑为腹心,甄丰、甄邯主击断,平晏领机事,刘秀典文章,孙建为爪牙。丰子寻、秀子、涿郡崔发、南 ![]() ![]() ![]() 于是,攀附、顺从王莽的人,得到提拔;忤逆王莽、被他忌恨的人,被诛杀灭绝。王莽任用王舜、王邑作为心腹骨⼲;甄丰、甄邯主管弹劾及司法刑狱;平晏主管机要;刘秀掌管起草诏书文告;孙建负责军事。甄丰的儿子甄寻、刘秀的儿子刘、涿郡人崔发、南 ![]() ![]() ![]() [5]八月,莽复⽩太复太后,废孝成皇后、孝哀皇后为庶人,就其园。是⽇,皆杀自。 [5]八月,王莽再次上奏太皇太后,要求废黜孝成皇后、孝哀皇后,贬为平民,遣送到成帝和哀帝的陵园守墓。当天,两位皇后都杀自子。 [6]大司空彭宣以王莽专权,乃上书言:“三公鼎⾜承君:一⾜不任,则覆 ![]() ![]() ![]() [6]大司空彭宣因王莽专权,上书说:“三公象鼎的三只脚,一起承奉君王,如果有一只脚不能胜任,就会使鼎倾覆,破坏里面的美食。我资质浅薄,年纪又老,多次患病卧 ![]() ![]() 班固赞曰:薛广德保县车之荣,平当逡巡有聇,彭宣见险而止,异乎苟患失之者矣! 班固赞曰:薛广德能保持悬车的荣耀;平当拒绝封爵,明礼知聇;彭宣发现危险而中止做官。他们与苟且患失之辈,截然不同! [7]戊午,右将军王崇为大司空,光禄勋东海马宮为右将军,左曹、中郞将甄丰为光禄勋。 [7]戊午(二十七⽇),任命右将军王崇为大司空,光禄勋、东海人马宮为右将军,左曹、中郞将甄丰为光禄勋。 [8]九月,辛酉,中山王即皇帝位,大赦天下。 [8]九月,辛酉(初一),中山王刘箕子即帝位,大赦天下。 平帝年九岁,太皇太后临朝,大司马莽秉政,百官总己以听于莽。莽权⽇盛,孔光忧惧,不知所出,上书乞骸骨;莽⽩太后,帝幼少,宜置师傅,徙光崐为帝太傅,位四辅,给事中,领宿卫、供养,行內署门户,省服御食物。以马宮为大司徒,甄丰为右将军。 平帝时年九岁,太皇太后临朝听政,大司马王莽把持国政。百官各自负责本职,最后都听王莽裁决。王莽的权势⽇益上升,孔光忧虑恐惧,不知如何才好,上书请求退休。王莽奏报太后,认为皇帝年幼,应该为他配置师傅。于是调任孔光为皇帝的太傅,位居四辅,兼给事中,负责皇宮宿卫和皇帝的供养,兼管噤中官署门户、察看皇帝服饰、御用、食物等。任命马宮为大司徒,甄丰为右将军。 [9]冬,十月,壬寅,葬孝哀皇帝于义陵。 [9]冬季,十月,壬寅(十二⽇),将孝哀皇帝安葬在义陵。 孝平皇帝上元始元年(辛酉、1) 汉平帝元始元年(辛酉,公元1年) [1]舂,正月,王莽风益州,令塞外蛮夷自称越裳氏重译献⽩雉一、黑雉二。莽⽩太后下诏,以⽩雉荐宗庙。于是群臣盛陈莽功德“致周成⽩雉之瑞;周公及⾝在而托号于周,莽宜赐号曰安汉公,益户畴爵邑。”太后诏尚书具其事。莽上书言:“臣与孔光、王舜、甄丰、甄邯共定策;今愿独条光等功赏,寝置臣莽,勿随辈列。”甄邯⽩太后下诏曰:“‘无偏无 ![]() ![]() ![]() ![]() ![]() ![]() [1]舂季,正月,王莽暗示益州地方官,命令塞外蛮族自称越裳氏部落,通过几道翻译,向天子进献一只⽩野 ![]() ![]() ![]() ![]() ![]() ![]() ![]() ![]() ![]() ![]() ![]() 莽既媚说吏民,又 ![]() 王莽已经讨好取悦于吏民,又想独断专行。他知道太皇太后年老了,厌倦政事,就暗示公卿上奏说:“以往 ![]() ![]() [2]置羲和官,秩二千石。 [2]设置羲和官,官秩为二千石。 [3]夏,五月,丁巳朔,⽇有食之。大赦天下。公卿以下举敦厚能直言者各一人。 [3]夏季,五月,丁巳朔(初一),出现⽇食。大赦天下。让公卿及以下员官举荐:“敦厚”和“直言”各一名。 [4]王莽恐帝外家卫氏夺其权,⽩太后:“前哀帝立,背恩义,自贵外家丁、傅,挠 ![]() [4]王莽恐怕平帝的外戚卫氏夺去他的权力,禀告太后说:“从前哀帝即位,背叛恩义,自行使外戚丁、傅两家显贵,扰 ![]() 扶风功曹申屠刚以直言对策曰:“臣闻成王幼少,周公摄政,听言下贤,均权布宠,动顺天地,举措不失;然近则召公不说,远则四国流言。今圣主始免襁褓,即位以来,至亲分离,外戚杜隔,恩不得通。且汉家之制,虽任英贤,犹援姻戚,亲疏相错,杜塞间隙,诚所以安宗庙,重社稷也。宜亟遣使者征中山太后,置之别宮,令时朝见,又召冯、卫二族,裁与冗职,使得执戟亲奉宿卫,以抑患祸之端,上安社稷,下全保傅。”莽令太后下诏曰:“刚所言僻经妄说,违背大义!”罢归田里。 扶风功曹申屠刚,以“直言”⾝份,在朝廷策问时回答说:“我听说周成王年幼,周公摄政,能听取直言,礼贤下士,平均权力,广布恩宠,所为均顺天地之心,举措没有失当之处。然而,近处的召公不⾼兴,远处的四国都传布流言。如今圣主刚离襁褓,即位以来,就与至亲骨⾁分离,与外戚断绝来往,不能互通亲情。况且汉家制度,虽然任用英杰贤才,仍然要引进外戚,使亲疏 ![]() [5]丙午,封鲁顷公之八世孙公子宽为褒鲁侯,奉周公祀;封褒成君孔霸曾孙均为褒成侯,奉孔子祀。 [5]丙午(六月二十⽇),封鲁顷公的八世孙公子宽为褒鲁侯,事奉周公的祭祀。封褒成君孔霸的曾孙孔均为褒成侯,事奉孔子的祭祀。 [6]诏“天下女徒已论,归家,出雇山钱,月三百。复贞妇,乡一人。大司农部丞十三人,人部一州,劝农桑。” [6]太皇太后下诏:“天下凡已判定徒刑的女犯人,准予释放回家,但每月须缴三百钱的雇山钱,由官府雇人从事劳役;每乡核定一名贞节女子,免除她家的徭役;派遣十三名大司农部丞,一人一州,劝导农民从事耕田植桑。” [7]秋,九月,赦天下徒。 [7]秋季,九月,赦免天下囚犯。 二年(壬戌、2) 二年(壬戌,公元2年) [1]舂,⻩支国献犀牛。⻩支在南海中,去京师三万里。王莽 ![]() [1]舂季,⻩支国贡献犀牛。⻩支国在南海,距京师三万里。王莽想要炫耀他的威望和盛德,所以先向⻩支国王赠送厚重的礼物,让国王派遣使节到长安贡献。 [2]越郡上⻩龙游江中,太师光、大司徒宮等咸称“莽功德比周公,宜告祠宗庙。”大司农孙宝曰:“周公上圣,召公大贤,尚犹有不相说,著于经典,两不相损。今风雨未时,百姓不⾜,每有一事,群臣同声,得无非其美者?”时大臣皆失⾊。甄邯即时承制罢议者。会宝遣吏 ![]() ![]() ![]() [2]越郡员官奏报,发现有⻩龙在长江中游动。太师孔光、大司徒马宮等都称赞说:“王莽的功德可以比得上周公,应该把他的功德禀告祭祀宗庙。”大司农孙宝说:“周公是崇⾼的圣人,召公是伟大的贤人,这两人仍然有不和,这种情况被记载在儒学经典中,但对两人的形象,都没有损伤。如今风雨不依时节,百姓⾐食不⾜,然而每遇到一件事,群臣都异口同声赞颂,难道就没有不赞美的人吗?”当时大臣们都大惊失⾊。甄邯立即宣布:奉旨停止讨论。这时正赶上孙宝派遣属吏去 ![]() ![]() ![]() ![]() [3]帝更名。 [3]平帝改名为刘。 [4]三月,癸酉,大司空王崇谢病免,以避王莽。 [4]三月,癸酉(二十一⽇),大司空王崇为了避开王莽,称病要求辞职,被免去官职。 [5]夏,四月,丁酉,左将军甄丰为大司空,右将军孙建为左将军,光禄勋甄邯为右将军。 [5] 夏季,四月,丁酉(十六⽇),任命左将军甄丰为大司空,右将军孙建为左将军,光禄勋甄邯为右将军。 [6]立代孝王玄孙之子如意为广宗王,江都易王孙盱台侯宮为广川王,广川惠王曾孙伦为广德王。绍封汉兴以来大功臣之后周共等皆为列侯及关內侯,凡百一十七人。 [6]立代孝王玄孙的儿子刘如意为广宗王;江都易王的孙子、盱台侯刘宮为广川王;广川惠王的曾孙刘伦为广德王;赐汉朝兴起以来大功臣的后裔周共等人继承爵位,都被封为列侯及关內侯,共一百一十七人。 [7]郡国大旱、蝗,青州尤甚,民流亡。王莽⽩太后:宜⾐缯练,颇损膳,以示天下。莽因上书愿出钱百万,献田三十顷,付大司农助给贫民。于是公卿皆慕效焉,凡献田宅者二百三十人,以口赋贫民。又起五里于长安城中,宅崐二百区,以居贫民。莽帅群臣奏太后言:“幸赖陛下德泽,间者风雨时,甘露降,神芝生,荚、朱草、嘉禾,休征同时并至。愿陛下遵帝王之常服,复太官之法膳,使臣子各得尽 ![]() [7]郡国发生大旱灾、蝗灾,青州尤其严重,民人逃荒流亡。王莽禀告太皇太后:应该改穿没有花纹的丝帛服装,减省御用膳食,以向天下表示克已节约。王莽乘机上书,愿意拿出百万钱的捐款和献田三十顷, ![]() [8]六月,陨石于钜鹿二。 [8]六月,两颗陨石坠落在钜鹿。 [9]光禄大夫楚国龚胜、太中大夫琅琊邴汉以王莽专政,皆乞骸骨。莽令太后策诏之曰:“朕愍以官职之事烦大夫,大夫其修⾝守道,以终⾼年。”皆加优礼而遣之。 [9]光禄大夫楚国人龚胜、太中大夫琅琊人邴汉,因为王莽专权,都请求辞职退休。王莽教太后下策书诏令他们说:“朕不忍心用官职上的事务烦扰两位大夫,你们就好自为之,修养品德,严守正道,以终⾼年吧。”对他们都给予优厚的待遇,遣送回家。 [10]梅福知王莽必篡汉祚,一朝弃 ![]() [10]梅福知道王莽必定要篡夺汉朝皇位,有一天,忽然抛弃 ![]() [11]秋,九月,戊申晦,⽇有食之,赦天下徒。 [11]秋季,九月,戊申晦(三十⽇),出现⽇食,赦免天下囚犯。 [12]遣执金吾候陈茂谕说江湖贼成重等二百余人皆自出,送家所在收事。重徙云 ![]() [12]派遣执金吾候陈茂,劝说江湖盗匪成重等二百余人投降,使盗匪全部出来自首,把他们送回各自家乡,为当地官府供应劳役。成重则迁移安顿在云 ![]() [13]王莽 ![]() [13]王莽想显示太皇太后的威望和恩德已达至盛,超过了前代,以此取悦于太皇太后,就暗示单于,让单于派遣王昭君的女儿须卜居次云到长安侍奉太后,因此而给予单于的赏赐非常丰厚。 [14]车师后王国有新道通⽟门关,往来差近,戊己校尉徐普 ![]() ![]() ![]() ![]() [14]车师后王国有一条新道直通⽟门关,往来 ![]() ![]() ![]() ![]() ![]() ![]() [15]莽 ![]() [15]王莽想把女儿嫁给平帝为皇后,以巩固自己的权力。就上奏说:“陛下即位已三年,还没有立皇后,后宮嫔妃也空缺。以往家国的灾难,本由于无继承人,后妃的来路不正所引起。请考查讨论儒学五经的有关记载,制定聘娶皇后之礼,使古代天子娶十二个女子的规定,纳⼊正轨,以广求继嗣。广泛地在殷、周天子的后裔,周公、孔子的后代,以及在长安的列侯之家中,挑选合适的女子。”太皇太后将此事 ![]() |
上一章 资治通鉴 下一章 ( → ) |
资治通鉴vip未删节下载由网友提供,《资治通鉴》情节富于变化、节奏流畅,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文学作品,眼袋小说网免费提供资治通鉴最新清爽干净的文字章节在线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