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情节富于变化,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小说 |
![]() |
|
眼袋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史记 作者:司马迁 | 书号:10113 时间:2017/3/25 字数:24904 |
上一章 传列斯李 下一章 ( → ) | |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数惊恐之。斯⼊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 ![]() ![]() ![]() ![]() ![]() 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郞。李斯因以得说,说秦王曰:“胥人者,去其几也。成大功者,在因瑕衅而遂忍之。昔者秦穆公之霸,终不东并六国者,何也?诸侯尚众,周德未衰,故五伯迭兴,更尊周室。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夫以秦之彊,大王之贤,由灶上 ![]() ![]() 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书曰: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 ![]() ![]() 今陛下致昆山之⽟,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宮,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宮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甕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甕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適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乐珠⽟,而所轻者在乎民人也。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彊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卻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不⼊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原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內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馀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夷郡县城,销其兵刃,示不复用。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弟子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 始皇三十四年,置酒咸 ![]() ![]() ![]() ![]() ![]() ![]() 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 ![]() 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会稽,并海上,北抵琅琊。丞相斯、中车府令赵⾼兼行符玺令事,皆从。始皇有二十馀子,长子扶苏以数直谏上,上使监兵上郡,蒙恬为将。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之。馀子莫从。 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 ![]() 赵⾼因留所赐扶苏玺书,而谓公子胡亥曰:“上崩,无诏封王诸子而独赐长子书。长子至,即立为皇帝,而子无寸尺之地,为之柰何?”胡亥曰:“固也。吾闻之,明君知臣,明⽗知子。⽗捐命,不封诸子,何可言者!”赵⾼曰:“不然。方今天下之权,存亡在子与⾼及丞相耳,原子图之。且夫臣人与见臣于人,制人与见制于人,岂可同⽇道哉!”胡亥曰:“废兄而立弟,是不义也;不奉⽗诏而畏死,是不孝也;能薄而材譾,彊因人之功,是不能也:三者逆德,天下不服,⾝殆倾危,社稷不⾎食。”⾼曰:“臣闻汤、武杀其主,天下称义焉,不为不忠。卫君杀其⽗,而卫国载其德,孔子著之,不为不孝。夫大行不小谨,盛德不辞让,乡曲各有宜而百官不同功。故顾小而忘大,后必有害;狐疑犹豫,后必有悔。断而敢行,鬼神避之,后有成功。原子遂之!”胡亥喟然叹曰:“今大行未发,丧礼未终,岂宜以此事⼲丞相哉!”赵⾼曰:“时乎时乎,间不及谋!赢粮跃马,唯恐后时!” 胡亥既然⾼之言,⾼曰:“不与丞相谋,恐事不能成,臣请为子与丞相谋之。”⾼乃谓丞相斯曰:“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 ![]() ![]() 于是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丞相,立子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长子扶苏曰:“朕巡天下,祷祠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今扶苏与将军蒙恬将师数十万以屯边,十有馀年矣,不能进而前,士卒多秏,无寸尺之功,乃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以不得罢归为太子,⽇夜怨望。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将军恬与扶苏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封其书以皇帝玺,遣胡亥客奉书赐扶苏于上郡。 使者至,发书,扶苏泣,⼊內舍, ![]() ![]() 使者还报,胡亥、斯、⾼大喜。至咸 ![]() 二世燕居,乃召⾼与谋事,谓曰:“夫人生居世间也,譬犹骋六骥过决隙也。吾既已临天下矣, ![]() ![]() ![]() ![]() ![]() 公子⾼ ![]() 法令诛罚⽇益刻深,群臣人人自危, ![]() ![]() ![]() ![]() ![]() ![]() 夫贤主者,必且能全道而行督责之术者也。督责之,则臣不敢不竭能以徇其主矣。此臣主之分定,上下之义明,则天下贤不肖莫敢不尽力竭任以徇其君矣。是故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能穷乐之极矣,贤明之主也,可不察焉! 故申子曰“有天下而不恣睢,命之曰以天下为桎梏”者,无他焉,不能督责,而顾以其⾝劳于天下之民,若尧、禹然,故谓之“桎梏”也。夫不能修申、韩之明术,行督责之道,专以天下自適也,而徒务苦形劳神,以⾝徇百姓,则是黔首之役,非畜天下者也,何⾜贵哉!夫以人徇己,则己贵而人 ![]() ![]() ![]() ![]() 故韩子曰:“慈⺟有败子而严家无格虏”者,何也?则能罚之加焉必也。故商君之法,刑弃灰于道者。夫弃灰,薄罪也,而被刑,重罚也。彼唯明主为能深督轻罪。夫罪轻且督深,而况有重罪乎?故民不敢犯也。是故韩子曰“布帛寻常,庸人不释,铄金百溢,盗跖不搏”者,非庸人之心重,寻常之利深,而盗跖之 ![]() 且夫俭节仁义之人立于朝,则荒肆之乐辍矣;谏说论理之臣间于侧,则流漫之志诎矣;烈士死节之行显于世,则 ![]() ![]() ![]() ![]() ![]() ![]() 书奏,二世悦。于是行督责益严,税民深者为明吏。二世曰:“若此则可谓能督责矣。”刑者相半于道,而死人⽇成积于市。杀人众者为忠臣。二世曰:“若此则可谓能督责矣。” 初,赵⾼为郞中令,所杀及报私怨众多,恐大臣⼊朝奏事毁恶之,乃说二世曰:“天子所以贵者,但以闻声,群臣莫得见其面,故号曰‘朕’。且陛下富于舂秋,未必尽通诸事,今坐朝廷,谴举有不当者,则见短于大臣,非所以示神明于天下也。且陛下深拱噤中,与臣及侍中习法者待事,事来有以揆之。如此则大臣不敢奏疑事,天下称圣主矣。”二世用其计,乃不坐朝廷见大臣,居噤中。赵⾼常侍中用事,事皆决于赵⾼。 ⾼闻李斯以为言,乃见丞相曰:“关东群盗多,今上急益发繇治阿房宮,聚狗马无用之物。臣 ![]() ![]() ![]() ![]() ![]() 是时二世在甘泉,方作觳抵优俳之观。李斯不得见,因上书言赵⾼之短曰:“臣闻之,臣疑其君,无不危国;妾疑其夫,无不危家。今有大臣于陛下擅利擅害,与陛下无异,此甚不便。昔者司城子罕相宋,⾝行刑罚,以威行之,期年遂劫其君。田常为简公臣,爵列无敌于国,私家之富与公家均,布惠施德,下得百姓,上得群臣, ![]() ![]() ![]() ![]() ![]() 赵⾼案治李斯。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 ![]() ![]() ![]() 于是二世乃使⾼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赵⾼治斯,榜掠千馀,不胜痛,自诬服。斯所以不死者,自负其辩,有功,实无反心,幸得上书自陈,幸二世之寤而赦之。李斯乃从狱中上书曰:“臣为丞相治民,三十馀年矣。逮秦地之陕隘。先王之时秦地不过千里,兵数十万。臣尽薄材,谨奉法令, ![]() ![]() 赵⾼使其客十馀辈诈为御史、谒者、侍中,更往覆讯斯。斯更以其实对,辄使人复榜之。后二世使人验斯,斯以为如前,终不敢更言,辞服。奏当上,二世喜曰:“微赵君,几为丞相所卖。”及二世所使案三川之守至,则项梁已击杀之。使者来,会丞相下吏,赵⾼皆妄为反辞。 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 ![]() ![]() ![]() 李斯已死,二世拜赵⾼为中丞相,事无大小辄决于⾼。⾼自知权重,乃献鹿,谓之马。二世问左右:“此乃鹿也?”左右皆曰“马也”二世惊,自以为惑,乃召太卜,令卦之,太卜曰:“陛下舂秋郊祀,奉宗庙鬼神,斋戒不明,故至于此。可依盛德而明斋戒。”于是乃⼊上林斋戒。⽇游弋猎,有行人⼊上林中,二世自 ![]() ![]() 留三⽇,赵⾼诈诏卫士,令士皆素服持兵內乡,⼊告二世曰:“山东群盗兵大至!”二世上观而见之,恐惧,⾼既因劫令杀自。引玺而佩之,左右百官莫从;上殿,殿 ![]() 子婴既位,患之,乃称疾不听事,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上谒,请病,因召⼊,令韩谈刺杀之,夷其三族。 子婴立三月,沛公兵从武关⼊,至咸 ![]() ![]() 太史公曰:李斯以闾阎历诸侯,⼊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斯知六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琊说,废適立庶。诸侯已畔,斯乃 ![]() 鼠在所居,人固择地。斯效智力,功立名遂。置酒咸 ![]() 译文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他年轻的时候,曾在郡里当小吏,看到办公处附近厕所里的老鼠在吃脏东西,每逢有人或狗走来时,就受惊逃跑。后来李斯又走进粮仓,看到粮仓中的老鼠,吃的是屯积的粟米,住在大屋子之下,更不用担心人或狗惊扰。于是李斯就慨然叹息道:“一个人有出息还是没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 于是李斯就跟荀子学习帝王治理天下的学问。学业完成之后,李斯估量楚王是不值得侍奉的,而六国国势都已衰弱,没有为它们建功立业的希望,就想西行到秦国去。在临行之前,向荀子辞行说:“我听说一个人若遇到机会,千万不可松懈错过。如今各诸侯国都争取时机,游说之士掌握实权。现在秦王想呑并各国,称帝治理天下,这正是平民出⾝的政治活动家和游说之士奔走四方、施展抱负的好时机。地位卑 ![]() ![]() ![]() 到秦国之后,正赶上秦庄襄王去世,李斯就请求充当秦相国文信侯吕不韦的舍人;吕不韦很赏识他,任命他为郞官。这样就使得李斯有游说的机会,他对秦王说:“平庸的人往往失去时机,而成大功业的人就在于他能利用机会并能下狠心。从前秦穆公虽称霸天下,但最终没有东进呑并山东六国,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在于诸侯的人数还多,周朝的德望也没有衰落,因此五霸 ![]() 恰在此时韩国人郑国以修筑渠道为名,来到秦国做间谍,不久被发觉。秦国的王族和大臣们都对秦王说:“从各诸侯国来奉事秦王的人,大都是为他们的国君游说,以离间秦国而已,请求大王把客卿一概驱逐。”李斯也在计划好的要驱逐的客卿之列。于是李斯就上书说: 听说员官们议论要驱逐客卿,我私下认为这是错误的。从前秦穆公招揽贤才,从西戎找到由余,从东边楚国的苑地得到了百里奚,从宋国 ![]() ![]() 现在皇上您罗致昆山的美⽟,得到随侯之珠、和氏之璧,挂着明月珠,佩着太阿剑,驾着纤离马,竖着翠凤旗,摆着灵鼍鼓。以上这些宝物,并没有一样是秦国出产的,但陛下您非常喜爱它们,这是为什么呢?若是一定要秦国所产然后才使用的话,那么夜光之璧就不能用来装饰朝廷,犀角象牙制品就不能为您所赏玩,郑国、卫国的美女也不能列于您的后宮之中,(jué tí,决提)良马也不能填満您的马棚。江南的金锡也不该用,西蜀的丹青也不应用来当颜料。您用来装饰后宮、充当姬妾、赏心乐意、怡目悦耳的,一定要出自秦国然后才用的话,那么,用宛地珍珠装饰的簪子,玑珠镶嵌的耳坠,东阿⽩绢 ![]() 我听说过土地广阔所产粮食就丰富,家国广大人口就众多,军队強盛士兵就勇敢。所以泰山不排斥泥土,才能堆积得那样⾼大;河海不挑剔细小的溪流,才能变得如此深广;而成就王业的人不抛弃广大民众,才能显出他的盛德。所以地无论东南西北,民众不分这国那国,一年四季五⾕丰登,鬼神赐予福泽,这就是五帝三王无敌于天下的原因所在。而现在陛下您抛弃了百姓来帮助敌国,排斥宾客而使他们为其他诸侯国建立功业,使天下有才之士后退而不敢西行,停住脚步而不敢进⼊秦国,这正是人们所说的“借武器给敌人,送粮食给盗贼”啊! 非秦国出产的物品,值得珍视的很多;非秦国出生的士人,愿意效忠的也不少。现在您驱逐客卿来资助敌国,损害百姓以帮助仇人,在內部削弱自己而在外面又和诸侯结下怨恨,这样下去,要使家国没有危险,是不可能的。 于是,秦王就废除了逐客令,恢复了李斯的官职,终于采用了他的计谋,他的官位也升到廷尉之职。二十多年,终于统一了天下,尊称国王为“皇帝”皇帝又任命李斯为丞相。并拆平了各国郡县的城墙,销毁了各地的武器,表示不再使用。使秦国没有一寸分封的土地,也不立皇帝的儿子、兄弟为王,更不把功臣封为诸侯,以便使家国从此之后再也没有战争的祸患。 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在咸 ![]() ![]() ![]() ![]() ![]() 李斯的长子李由担任三川郡守,儿子们娶的是秦国的公主,女儿们嫁的都是秦国的皇族弟子。三川郡守李由请假回咸 ![]()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十月,他巡行出游到会稽山,沿海北上,到达琅琊山。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兼符玺令赵⾼都随同前往。秦始皇有二十多个儿子,长子扶苏因多次直言劝谏皇帝,始皇派他到上郡监督军队,蒙恬任将军。小儿子胡亥很受宠爱,要求随行,始皇答应了。其他的儿子都没跟着去。 这一年七月,秦始皇达到沙丘,病的非常严重,命令赵⾼写好诏书给公子扶苏说:“把军队 ![]() ![]() ![]() 赵⾼因此扣留了始皇赐给扶苏的诏书,而对公子胡亥说:“皇帝去世了,没有诏书封诸子为王而只赐给长子扶苏一封诏书。长子到后,就登位作皇帝,而你却连寸尺的封地也没有,这怎么办呢?”胡亥说:“本来就是这样。我听说过,圣明的君主最了解臣子,圣明的⽗亲最了解儿子。⽗亲临终既未下命令分封诸子,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呢?”赵⾼说:“并非如此。当今天下的大权,无论谁的生死存亡,都在你、我和李斯手里掌握着啊!希望你好好考虑考虑。更何况驾驭群臣和向人称臣,统治别人和被人统治,难道可以同⽇而语吗!”胡亥说:“废除兄长而立弟弟,这是不义;不服从⽗亲的诏命而惧怕死亡,这是不孝;自己才能浅薄,依靠别人的帮助而勉強登,这是无能:这三件事都是大逆不道的,天下人也不服从,我自⾝遭受祸殃,家国还会灭亡。”赵⾼说:“我听说过商汤、周武杀死他们的君主,天下人都称赞他们行为符合道义,不能算是不忠。卫君杀死他的⽗亲,而卫国民人称颂他的功德,孔子记载了这件事,不能算是不孝。更何况办大事不能拘于小节,行大德也用不着再三谦让,乡间的习俗各有所宜,百官的工作方式也各不一样。所以顾忌小事而忘了大事,⽇后必生祸害;关键时刻犹豫不决,将来一定要后悔。果断而大胆地去做,连鬼神都要回避,将来一定会成功。希望你按我说的去做。”胡亥长叹一声说道:“现在皇帝去世还未发丧,丧礼也未结束,怎么好用这件事来求丞相呢?”赵⾼说:“时光啊时光,短暂得来不及谋划!我就像携带⼲粮赶着快马赶路一样,唯恐耽误了时机!” 胡亥同意了赵⾼的话以后,赵⾼说:“不和丞相商议,恐怕事情还不能成功,我希望能替你与丞相商议。”赵⾼就对丞相李斯说道:“始皇去世,赐给长子扶苏诏书,命他到咸 ![]() ![]() ![]() ![]() ![]() ![]() ![]() ![]() ![]() 于是他们就一同商议,伪造了秦始皇给丞相李斯的诏书,立胡亥为太子。又伪造了一份赐给长子扶苏的诏书说:“我巡视天下,祈祷祭祀各地名山的神灵以求长寿。现在扶苏和将军蒙恬带领几十万军队驻守边疆,已经十几年了,不能向前进军,而士兵伤亡很多,没有立下半点功劳,反而多次上书直言诽谤我的所做所为,因不能解职回京当太子,⽇夜怨恨不満。扶苏做为人子而不孝顺,赐剑杀自!将军蒙恬和扶苏一同在外,不纠正他的错误,也应知道他的谋划。做为人臣而不尽忠,一同赐命杀自,把军队 ![]() ![]() 使者到达之后,打开诏书,扶苏就哭泣起来,进⼊內室想杀自。蒙恬阻止扶苏说:“皇上在外,没有立下太子,派我带领三十万大军守卫边疆,公子担任监军,这是天下的重任啊。现在只有一个使者来,您就立刻杀自,怎能知道其中没有虚假呢?希望您再请示一下,有了回答之后再死也不晚。”使者连连催促。扶苏为人仁爱,对蒙恬说:“⽗亲命儿子死去,还要请示什么!”立刻杀自而死。蒙恬不肯杀自,使者立刻把他 ![]() ![]() 使者回来汇报,胡亥、李斯、赵⾼都非常⾼兴。到咸 ![]() 秦二世在宮中闲居无事,就把赵⾼叫来一同商议,对赵⾼说:“人活在世上,就如同驾驭着六匹骏马从 ![]() ![]() ![]() ![]() ![]() ![]() ![]() ![]() 公子⾼想外出逃命,怕被満门抄斩,就上书说:“先帝活着的时候,我进宮就给吃的东西,出宮就让乘车。皇帝內府中的⾐服,先帝赐给我;宮中马棚里的宝马,先帝也赐给我。我本该与先帝一起死去而没做到,这是我做人子的不孝,做人臣的不忠。而不忠的人没有理由活在世上,请允许我随先帝死去,希望能把我埋在骊山脚下。只求皇上哀怜答应我。”此书上奏以后,胡亥非常⾼兴,叫来赵⾼并把此书指示给他看,说:“这可以说是窘急无奈了吧?”赵⾼说:“在大臣们整天担心自己死亡还来不及的时候,怎么能图谋造反呢!”胡亥答应了公子⾼的请求,赐给他十万钱予以安葬。 当时的法令刑罚一天比一天残酷,群臣上下人人自危,想反叛的人很多。二世又建造阿房宮,修筑直道、驰道,赋税越来越重,兵役劳役没完没了。于是从楚地征来戍边的士卒陈胜、吴广等人就起来造反,起兵于崤山以东,英雄豪杰蜂拥而起,自立为侯王,反叛秦朝,他们的军队一直攻到鸿门才退去。李斯多次想找机会进谏,但二世不允许。二世反倒责备李斯说:“我有个看法,是从韩非子那里听来的,他说‘尧统治天下,殿堂只不过三尺⾼,柞木椽子直接使用而不加砍削,茅草做屋顶而不加修剪,即使是旅店中住宿的条件也不会比这更艰苦的了。冬天穿鹿⽪袄,夏天穿⿇布⾐,耝米作饭,野菜作汤,用土罐吃饭,用土钵喝⽔,即使是看门人的生活也不会比这更清寒的了。夏禹凿开龙门,开通大夏⽔道,又疏通多条河流,曲折地筑起多道堤防,决积⽔引导⼊海,腿大上没了⽩⾁,小腿上没了汗⽑,手掌脚底都结満了厚茧,面孔漆黑,最终还累死在外,埋葬在会稽山上,即使是奴隶的劳苦也不会比这更厉害了’。然而把统治天下看得无尚尊贵的人,其目的难道就是想 ![]() ![]() ![]() 贤明的君主,必将是能够全面掌握为君之道,又对下行使督责的统治术的君主。对下严加督责,则臣子们不敢不竭尽全力为君主效命。这样,君主和臣子的职分一经确定,上下关系的准则也明确了,那么天下不论是有才德的还是没有才德的,都不敢不竭尽全力为君主效命了。因此君主才能专制天下而不受任何约束,能享尽达到极致的乐趣。贤明的君主啊,又怎能看不清这一点呢! 所以申不害先生说:“占有天下要是还不懂得纵情姿 ![]() ![]() ![]() ![]() ![]() ![]() ![]() 所以韩非先生说“慈爱的⺟亲会养出败家的儿子,而严厉的主人家中没有強悍的奴仆”是什么原因呢?这是由于能严加惩罚的必然结果。所以商鞅的新法规定,在道路上撒灰的人就要判刑。撒灰于道是轻罪,而加之以刑是重罚。只有贤明的君主才能严厉地督责轻罪。轻罪尚且严厉督责,何况犯有重罪呢?所以百姓不敢犯法。因此韩非先生又说:“对几尺绸布,一般人见到就会顺手拿走,百镒美好的⻩金,盗跖不会夺取”并不因为常人贪心严重,几尺绸布价值极⾼,盗跖利 ![]() 更何况节俭仁义的人在朝中任职,那荒诞放肆的乐趣就得中止;规劝陈说,⾼谈道理的臣子在⾝边⼲预,放肆无忌的念头就要收敛;烈士死节的行为受到世人的推崇,纵情享受的乐娱就要放弃。所以圣明的君主能排斥这三种人,而独掌统治大权以驾驭言听计从的臣子,建立严明的法制,所以自⾝尊贵而权势威重。所有的贤明君主,都能拂逆世风、扭转民俗,废弃他所厌恶的,树立他所喜 ![]() ![]() ![]() ![]() ![]() ![]() 这封答书上奏之后,二世看了非常⾼兴。于是更加严厉地实行督责,向百姓收税越多越是贤明的官吏。二世说:“像这样才可称得上善于督责了。”路上的行人,有一半是犯人,在街市上每天都堆积着刚杀死的人的尸体,而且杀人越多的越是忠臣。二世说:“像这样才可称的上实行督责了。” 起初,赵⾼在担任郞中令时,杀死的人和为了报私仇而陷害的人非常多,唯恐大臣们在⼊朝奏事时向二世揭露他,就劝说二世道:“天子之所以尊贵,就在于大臣只能听到他的声音,而不能看到他的面容,所以才自称为‘朕’。况且陛下还很年轻,未必什么事情都懂,现在坐在朝廷上,若惩罚和奖励有不妥当的地方,就会把自己的短处暴露给大臣,这也就不能向天下人显示您的圣明了。陛下不妨深居宮中,和我及 ![]() 赵⾼听说李斯对此有不満的言论,就找到李斯说:“函⾕关以东地区盗贼很多,而现在皇上却加紧遣发劳役修建阿房宮,搜集狗马等没用的物玩。我想劝谏,但我的地位卑 ![]() 当时二世正在甘泉宮观看摔跤和滑稽戏表演。李斯不能进见,就上书揭发赵⾼的短处说:“我听说,臣子比同君主,没有不危害家国的;妾比同丈夫,没有不危害家庭的。现在有的大臣擅自掌握赏罚大权,和您没有什么不同,这是非常不妥当的。从前司城子罕当宋国丞相,自己掌握刑罚大权,用威权行事,一年之后就劫持了宋国国君,篡夺了王位。田常当齐简公的臣子,爵位⾼到国全无人与他相匹敌,自家的财富和公家的一样多,他行恩施惠,下得百姓的爱戴,上得群臣的拥护,暗中窃取了齐国的权力,在厅堂里杀死了宰予,又在朝廷上杀死齐简公,这样,就完全控制了齐国。这是天下人明明知道的。现在赵⾼有琊辟过分的心志和险诈叛逆的行为,就如同子罕当宋国丞相时的所作所为;人私占有的财富,也正像田常在齐国那样多。他一并使用田常、子罕的叛逆方式而又窃取了陛下您的威信,他志向就如同韩玘当韩安的宰相时一样。陛下你不早打算,我担心他迟早会发动叛 ![]() ![]() ![]() ![]() ![]() 赵⾼查办李斯。李斯被捕后并套上刑具,关在监狱中,仰天长叹道:“唉呀!可悲啊!无道的昏君,怎么能为他出谋划策呢!从前夏桀杀死关龙逢,商纣杀死王子比⼲,吴王夫差杀死伍子胥。这三个大臣,难道不忠吗!然而免不了一死,他们虽然尽忠而死,只可惜忠非其人。现在我的智慧赶不上这三个人,而二世的暴 ![]() ![]() ![]() 于是二世就派赵⾼审理丞相一案,对他加以惩处,查问李斯和儿子李由谋反的情状,将其宾客和家族全部逮捕。赵⾼惩治李斯,拷打他一千多下,李斯不能忍受痛苦的磨折,冤屈地招供了。李斯之所以不杀自而死,是他自负能言善辩,又对秦国有大功,确实没有反叛之心,希望能够上书为自己辩护,希望二世能觉悟过来并赦免他。李斯于是在监狱中上书说:“我担任丞相治理百姓,已经三十多年了。我来秦国赶上领土还很狭小。先王的时候,秦国的土地不过千里,士兵不过几十万。我用尽了自己微薄的才能,小心谨慎地执行法令,暗中派遣谋臣,资助他们金银珠宝,让他们到各国游说,暗中准备武装,整顿政治和教化,任用英勇善战的人为官,提⾼功臣的社会地位,给他们很⾼的爵位和俸禄,所以终于威胁韩国,削弱魏国,击败了燕国,赵国,削平了齐国、楚国,最后兼并六国,俘获了他们的国王,拥立秦王为天子。这是我的第一条罪状。秦国的疆域并不是不广阔,还要在北方驱逐胡人,貉人,在南方平定百越,以显示秦国的強大。这是我的第二条罪状。尊重大臣,提⾼他们的爵位,用以巩固他们同秦王的亲密关系。这是我的第三条罪状。建立社稷,修建宗庙,以显示主上的贤明。这是我的第四条罪状。更改尺度衡器上所刻的标志,统一度量衡和文字,颁布天下,以树立秦朝的威名。这是我的第五条罪状。修筑驰道,兴建游观之所,以显示主上志満意得。这是我的第六条罪状。减轻刑罚,减少税收,以満⾜主上赢得民众的心愿,使万民百姓都拥戴皇帝,至死都不忘记皇帝的恩德。这是我的第七条罪状。像我李斯这样作臣子的,所犯罪状⾜以处死,本来已经很久了,皇帝希望我竭尽所能,才得以活到今天,希望陛下明察。”奏书呈上之后,赵⾼让狱吏丢在一边而不上报,说:“囚犯怎能上书!” 赵⾼派他的门客十多人假扮成御史、谒者、侍中,轮流往复审问李斯。李斯改为以实对答时,赵⾼就让人再拷打他。后来二世派人去验证李斯的口供,李斯以为还和以前一样,终不敢再改口供,在供词上承认了自己的罪状。赵⾼把判决书呈给皇帝,二世皇帝很⾼兴地说:“没有赵君,我几乎被丞相出卖了。”等二世派的使者到达三川调查李由时,项粱已经将他杀死。使者返回时,正当李斯已被 ![]() 二世二年(前208)七月,李斯被判处五刑,判在咸 ![]() ![]() 李斯死后,二世任命赵⾼任中丞相,无论大事小事都由赵⾼决定。赵⾼自知权力过重,就献上鹿,称它为马。二世问左右侍从说:“这是鹿吧?”左右都说:“是马”二世惊慌起来,以为自己 ![]() ![]() ![]() ![]() 二世在望夷宮里住了三天,赵⾼就假托二世的命运,让卫士们都穿着⽩⾊的⾐服,手持兵器面向宮內,自己进宮告诉二世说:“山东各路強盗大批大批地来了!”二世上楼台观看,看到卫士拿着兵器朝向宮內,非常害怕,赵⾼立刻 ![]() ![]() 子婴即位之后,担心赵⾼再作 ![]() 子婴即位三个月,刘邦的军队就从武关打了进来,到达咸 ![]() ![]() ![]() ![]() 太史公说:李斯以一个里巷平民的⾝份,游历诸侯,⼊关奉事秦国,抓住机会,辅佐秦始皇,终于完成统一大业。李斯位居三公之职,可以称得上是很受重用了。李斯知道儒家《六经》的要旨,却不致力于政治清明,用以弥补皇帝的过失,而是凭仗他显贵的地位,阿谀奉承,随意附合,推行酷刑峻法,听信赵⾼的琊说,废掉嫡子扶苏而立庶子胡亥。等到各地已经群起反叛,李斯这才想直言劝谏,这不是太愚蠢了吗!人们都认为李斯忠心耿耿,反受五刑而死,但我仔细考察事情的真相,就和世俗的看法有所不同。否则的话,李斯的功绩真的要和周公,召公相提并论了。 解析 《李斯列传》是《史记》中的名篇之一,有很⾼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李斯列传》的社会政治背景是极其广阔的,实际上几乎涉及了整个秦王朝的兴亡史,而秦王朝的兴亡,与李斯又有很大关系,如李斯谏阻逐客,总结了秦国重用客卿、变法图強的历史经验,实际上提出了不论国别、用人唯贤的总方针,秦始皇采用这一方针“二十余年,竟并天下”而秦王朝的灭亡与大野心家赵⾼的 ![]() ![]() ![]() ![]() ![]() ![]() 本传在文学上的主要特点是以心理描绘见长,举例如本传一开始,作者选取了李斯早年生活中的一个典型事件,就是他看到了厕所中的老鼠和粮仓中的老鼠,同为鼠类但境遇不同,由此认识到人也同老鼠一样,有出息与没出息,是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意思也就是,爬上⾼位的自然有出息,沦落下层的自然没本领,表现了李斯倾慕富贵荣华的心理。 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10),始皇在沙丘(今河北平乡东北)病死,遗诏命公子扶苏回咸 ![]() ![]() ![]() ![]() ![]() 另外,本传几乎囊括了李斯大部分重要文章,这些文章除了具有其自⾝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之外,主要对揭示李斯其人的 ![]() ![]() 总而言之,尽管作者对李斯的为人是不赞成的,但对他的描写和评论却是客观、公正的。 wWW.yAnDxs.Cc |
上一章 史记 下一章 ( → ) |
史记vip未删节下载由网友提供,《史记》情节富于变化、节奏流畅,是一本文笔好高质量俱佳的文学作品,眼袋小说网免费提供史记最新清爽干净的文字章节在线阅读。 |